You are on page 1of 2

文本杂耍家:

论文从什么地方开始:
阅读论著,寻找灵感。
文本对比,发现问题。
同学交流,请教老师。
(官修类书能反映中上层文人的思想,且受到了皇帝的肯定。)
(一稿、二稿、编辑修改稿、不同时代修改、后人的改编戏仿、书籍的序跋批注)
问题可以是文本对比出寻找,也可以精研一个文本寻找。

日常有教养的语言:
问题意识:让对问题的回答构成论文的论点
(把所讲所言归纳到一个问题中去)
(有一个很好的文本,那能不能通过这个材料去解决一个问题)
·先有问题—解决问题
·先有观点—去找问题
1. 质疑、反驳传统历史认识/学术界传统的观点
例如:大运河利大于弊?
2. 回应历史上/学术界尚不清楚的问题
历史地理、语言、术语等考据类文章。例如:“宦皇帝”是什么意思?
回答学者们还没提出的,却很重要价值的问题
3. 一定要在引言结束之前提出一个问题
4. 日常有教养的语言:
日常:历史学经常借用别人的术语,但很少自己发明
有教养:准确、流畅、克制……没有语病!
5. 学术规范
脚注(期刊、析出文献、古籍……每页重新编号)
正文(字体、字号、行距、首行缩进、独立引文、两端对齐、表格)
其他(页码、页边距、标点符号(分号、单书名号等)、长句子)
【历史研究的格式相对标准】
《标点符号用法手册》《怎样使用标点符号》
超过两行的句子,基本是错的
谨慎使用:长状语、长定语、被动句、倒装、因为所以
找一篇话题相近的好论文依葫芦画瓢(抄表达方式)
6. 多看多写,模仿批判
写好札记、读书笔记
写完论文静置三五天再回来看
7. 边写边提出问题
8. 及时补充新发现的史料、文献
先写正文,最后写结尾、绪论、摘要[一定要好好写]
完稿后反复修正语法错误、请哲学系的是由替我看论文
将初稿发给老师进行修改
经受多方批判:发现了新的参考文献(港台期刊)【如:中研院的集刊】、检讨术语
的使用、古籍版本
“选题的厚度决定了一个研究的上限“
提问的火候:[先读一些相关文献,走到问题内部]
理论先行?现象先行?
描述性问题?差异性问题?
历史进程
本次现象,纵向比较,与既有研究的对话
“把自己作为工具”
细致、扎扎实实
学中做,做中学
先把一些迷迷糊糊的东西敲出来,不一定要很清晰了才开始写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