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0

第五章 和通泊之役:清准战争个案研究

雍正九年六月二十四日(公元 1731 年 7 月 27 日),距京师 2900km 的科布


多(kobdo)大营内,镶蓝旗蒙古都统衮泰(guntai)、河北镇总兵胡杰、镶白旗
汉军都统石礼哈(šiliha)、原山西巡抚伊都立(iduli)正经历人生中最紧张的不
眠夜。大将军傅尔丹(furdan)于六月九日出击准噶尔牧地,一直未有确讯。二
十一日,有逃兵报告,大军在和通泊陷入重围。正惊惶间,二十四日黄昏,索
伦逃兵纷至沓来,声称傅尔丹已自尽,清军损失惨重。数万准噶尔军沿科布多
河两岸开来,旦夕且至。此语不啻晴空霹雳。时隔 280 年,笔者在中国第一历
史档案馆徐读奏折,仍能依稀感到当夜荧荧烛光下大员们的震怖与恐慌。
这场战役,主战场位于阿尔泰山脉中的和通泊(hotong noor,全称和通呼
尔哈淖尔 hotong hūrga noor),通称和通泊之战,是八旗军自万历二十一年(1593)
与蒙古交兵以来,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败仗。美国中亚史学家斯塔尔(S. F. Starr)
甚至认为此役是 19 世纪前清军最大败绩,①对清史、中亚史影响深远。准噶尔
军乘势深入喀尔喀,导致极大动荡,不仅令雍正帝克期扫荡准噶尔汗国的美梦
破产,还迫使清朝在喀尔喀采取战略收缩,几乎葬送康熙帝苦心经营卅余年之
局,堪称严重的边务危机。相关论著虽层出不穷,②但囿于时代和语文的局限,
大部分研究都立足于汉文文献,而汉文奏折、谕旨所涉军务以西路为主。③至于
《世宗宪皇帝实录》、《平定准噶尔方略》等官修史书虽收录不少北路战事的材
料,但多经御用史官本着扬胜讳败的原则删削增减,已非一手文献。其后嘉庆
年间撰成的《啸亭杂录》与道光朝刊行的《圣武记》等私家著述,不仅未校正
官书之谬,反而留下许多道听途说甚至是杜撰的记录,影响甚广。
雍正八年(1730)十二月,清朝设军机处(coohai nashūn i baita be kadalara

Stephen. F. Starr, Xinjiang: China’s Muslim borderland, Armonk: M. E. Sharpe, Inc, 2004, p. 52.

如见左书谔:〈雍正朝平准战争中的几个问题〉,《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7 年第 2 期,76-81、75 页;
宫胁淳子: 《最后の游牧帝国:ジューンガル部の兴亡》,東京:講談社,1995 年,217-218 页;戴逸、张
世明: 《18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军事卷》,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年,255-259 页;冯尔康: 《雍正传》,
上海:三联书店,1999 年,409 页;Peter C. Perdue, China Marches West: The Qing Conquest of Central Eurasia.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 253-254. 王称:《雍正朝的准噶尔政策
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年,32-34 页;张建:《和通泊之战新研---
以黑龙江兵丁为中心》,《清史研究》2010 年第 1 期,115-119 页,等。

乾隆十九年五月二十一日谕:从前用兵之时,西路将军、兵丁俱系汉人。是以军前一切事宜,均用汉字
折奏。《清高宗实录》卷 465,乾隆十九年五月己亥,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1027 页。

136
ba)办理西北军务。该处官员将臣工所奏奉朱批之折誊抄副本,即“录副奏折”,
同未奉朱批原折按月捆为一包,称“月折包”,还将“录副奏折”按奉旨时间抄
录簿册,即“月折档”。这些档案便成为纂修《实录》、《方略》等官书的底本,
至今仍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①清制,满洲臣僚办理满、蒙、藏事务,需
(an i jergi baita)与“军务档”
用清字缮写奏折。满文月折档分“寻常档” (coohai
nashūn i baita),雍正九年边务危机的档案,基本保存在“军务档”中。本文在
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军务档”和“录副奏折”,结合其它档案史料,考订官
书、私家著述之诖误,对这场边务危机作全景式的研判。

第一节 战前双方之态势

16 世纪末,大明辽东边外的女真(jušen)部落兴起,万历四十四年(1616),
建立金国(一称爱新国 aisin gurun)。彼时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为
实现混一蒙古,逐鹿中原之志,金汗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首先致力于控制漠
南蒙古。在金国军事压力下,末代蒙古大汗林丹汗被迫西迁,于天聪八年(1634)
走死甘肃大草滩。天聪十年(1636),在获得大元传国玉玺和玛哈噶喇佛的背景
下,漠南蒙古诸部在盛京共戴皇太极为彻辰汗(secen qayan),“金国”旋改为
“大清国”(daicing gurun),“女真”亦更名“满洲”(manju)。②
为抵御满洲的征服浪潮,喀尔喀(漠北)三部于崇德五年(1640)与宿敌
卫拉特(漠西)和解,组建喀尔喀-卫拉特联盟。而清朝于顺治元年(1644)大
举入关,急欲扫荡南明政权,可挹注于北边的军事资源有限。顺治三年(1646),
清朝与喀尔喀就苏尼特额驸腾机思叛逃等事兵戎相见。清军虽重挫喀尔喀军,
但无意扩大为征服战争。③在五世达赖、哲布尊丹巴等黄教领袖的调停下,顺治
十四年(1657),喀尔喀三部与清朝和解。之后,喀尔喀贵族内讧在 17 世纪 70-80
年代愈演愈烈。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chakhun dorji)与统一卫拉特,建立准噶


赵志强:《清代中央决策机制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年,272-302 页;吴元丰:《清代军机处
满文月折包及其史料价值》,《满语研究》2007 年第 1 期,56-67 页。

刘小萌:《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119-163 页;乌云毕力格、成崇德、张永江:《蒙古民族通史》
卷 4,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年,1-38 页;承志:《ダイチソ·グルソとその時代—帝国の形
成と八旗社会》,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9 年,58-62 页。

齐木德道尔吉:《1640 年以后的清朝与喀尔喀的关系》,《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 年第 4 期,
12-20 页;乌云毕力格:《清太宗与喀尔喀右翼札萨克图汗素班第的文书往来—兼谈喀尔喀-卫拉特联盟的
形成》, 《十七世纪蒙古史论考》,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年,275-301 页;达力扎布:
〈清太
宗和清世祖对漠北喀尔喀部的招抚〉,《历史研究》2011 年第 2 期,50-62 页。

137
尔汗国的噶尔丹博硕克图(g’aldan bošoktu)亦因黄教派别之争势同冰炭。康
熙二十七年(1688),噶尔丹怀着重建成吉思汗“五色四夷之国”(tabun öngge
dörben qari yeke ulus)的梦想东进,摧毁土谢图汗的军队,土谢图汗与哲布尊
丹巴南下归清。①
此时清朝已于康熙二十年(1681)和二十二年(1683)次第底定三藩和台
湾郑氏,国势方张。康熙帝遂藉此天赐良机招纳喀尔喀部众,在康熙二十九年
(1690)的乌兰布通(ulan butung)之战迫使噶尔丹博硕克图北撤。喀尔喀三
部遂于次年多伦会盟时归清。嗣后,康熙三次亲征漠北,在昭莫多(joo modo)
大破卫拉特军。康熙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博硕克图在穷蹙中去世。清太宗
“全收北边喀尔喀”之夙愿终得告慰。昔日三部蒙古中,惟有准噶尔汗国处于
珲台吉策旺喇布坦(ts’ewang rabtan)治下,拒不附清。②
康熙五十四年(1715),准噶尔袭扰清朝边镇哈密。康熙帝决意大张挞伐,
清军云集喀尔喀,在察罕叟尔(cagan seol)
、扎克拜达里克(jak baidarik)筑城,
设北路大营于科布多、乌兰固木(ulan gūm),将喀尔喀作为规取准噶尔的桥头
堡。康熙五十九年(1720),北路清军成功进袭准噶尔本土。但因康熙帝崩殂,
雍正二年(1724)清准谈和,大营遂撤,仅在察罕叟尔、扎克拜达里克留兵戍
守。③
雍正四年(1726)策旺喇布坦去世,准噶尔贵族为争夺珲台吉之位爆发内
斗,长子噶尔丹策零(g’aldan cering)即位,次子罗卜藏舒努(lobzang šunu)
逃亡土尔扈特。雍正帝认为准噶尔政局不稳,乃于次年六月密筹进取方略。④雍
正七年(1729),任命岳锺琪为宁远大将军,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分统西、北
两路大军出师。期望一举荡平准噶尔,铸就一统蒙古的伟业。⑤


札奇斯钦:《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78 年,609-758 页;金成修:《明清之
际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137-174 页;马大正、成崇德:
《卫拉特蒙古史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年,93-100 页。

王思治:
《康熙对乌兰布通之战的检讨与多伦会盟》,《清史研究通讯》1989 年第 3 期,7-15 页;齐木德
道尔吉:《康熙之路—纪康熙皇帝首次亲征噶尔丹》,《蒙古史研究》第 6 辑,179-199 页;宮脇淳子: 《大
清帝国とジューンガル帝国》,冈田英弘編:《清朝とは何か》,東京:藤原書店,2009 年,95-103 页;若
松寛:《ツェワン・アラブタンの登場》,《史林》,48.6(京都:1964),50-80 页。

王锺翰:〈胤祯西征纪实〉, 《王锺翰清史论文集》第 2 册,1118-1133 页;李毓澍:
《外蒙政教制度考》,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 年,8-9 页;张建:《康熙五十九年乌兰呼济尔之战浅探》,《清史
论丛》2012 年号,74-84 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 10 册,陕西总督岳锺琪奏陈治理谆噶尔管见
七条折,雍正五年六月十九日奏,31-37 页。

冯尔康:《雍正传》,407 页。

138
西、北两路军出师后,在巴尔库尔(bar kul)
、察罕叟尔建立大营。北路军
为保证来年袭击成功,兼以越冬需要,伪装成每三年一更番的戍守兵,照例在
扎布堪(jabkan)、特斯(tes)放卡,并未重建科布多、乌兰固木之营。雍正八
年春,傅尔丹折奏进军计划,拟分兵四路,每路设兵 2000,经布拉罕(bulagan)

布鲁尔(burul)、库列图(kuriyetu)、奇兰(kiran)道穿越阿尔泰山,直抵准噶
尔本土。①
然而雍正七年六月,三名蒙古人逃往准噶尔,报告清军出师之讯。带商队
往肃州贸易的准噶尔使者特磊(telei)目睹西路军出边。②雍正帝决定暂停进兵,
纵回来使,并于八年秋召回两路大帅再商方略。使者归后,噶尔丹策零立即决
定出兵:

muse de elhešeci ojorakū. hūdun cooha tucibufi. aniya biyade tesei morin
be neneme durime gaifi. jai ini niyalma be horici ya ombi seme boljoci.

我等不可迟缓,火速出兵。在正月先劫取他们的马匹,再围困他们的人,
料为容易。③

小策零敦多卜(ajige ceringdundob)奉命率五千兵袭击巴尔库尔,穆瑚立(muhūli)
宰桑领千兵偷袭青海。雍正八年十二月,准噶尔军劫掠西路科舍图(kešetu)牧
场,兵锋直抵哈密城外的塔尔纳沁(tal nacin)
。清军阵亡汉蒙官兵 3243 人,折
损牲畜高达 122557 头。青海哈吉尔(hajir)卡伦被攻陷,牧于德布特尔(debter)
马畜尽失,札萨克策零纳木扎尔(cering namjar)以下百余人被俘。④雍正被迫
调兵驰援巴尔库尔,并增兵青海,严守噶斯(gas)口岸。
科舍图一战,准噶尔的盗马战术给雍正留下深刻印象,积极筹划新方略以
因应。雍正八年十二月二十日,颁布上谕,令两路清军采筑城进逼之策: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奏报密查四路统领大
臣之调遣折,雍正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奏,1970-1971 页。“奇兰”在满文奏折中多写作“奇林”(kirin)。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宁远大将军岳锺琪奏报噶尔丹策零派使缘由折,雍正七年十月初
五日奏,1859-1861 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月折档,副都统格默尔等奏,雍正九年正月初四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郎中翁保等奏,雍正九年正月初四日;副都统格默尔等奏,雍正九年正月初七日;
雍正九年正月十三日;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 19 册,护理宁远大将军纪成斌奏报查明损失官兵牲
畜枪炮粮石数目折,雍正九年二月十三日奏,1010 页。 《平定准噶尔方略》与《清世宗实录》声称进攻巴
尔库尔准噶尔兵有 2 万,不提损失数字,对青海遭袭亦无片语。

139
meni gūninde. wargi jugūn i bar kul. amargi jugūn i karun i tulergide emte
hoton be cirgefi. amba cooha be tebufi. erin akū dasihire cooha be tucibufi. terei
geren be gidaname gelebume burgišabuci. hūlha urunakū ceni nukte be gocifi.
goro bederefi somimbi. muse jai udu tanggū ba dosifi. geli emu hoton cirgere.
ere songkoi emu aniya oho manggi. geli udu tanggū ba dosifi. jai emu hoton
cirgere. boro tala de ibeme dosika manggi. juwe jugūn i cooha ishunde dara be
bodome. meni meni emte hoton be cirgefi. musei amba cooha be guribufi tebure.
neneme cirgehe hoton de. acara be tuwame hafan cooha be unggifi. ibedeme
guribume tebure. meni meni hoton cirgehe bade usin suksalame taribufi coohai
kunesun de niyecetere. bisirele temen. morin. ihan. honin be. baita akū de. ba be
sonjome adulabume. baita bici. yooni bargiyafi hoton de dosimbume ohode.
hūlhai feniyen umai baharakū bime. musei cooha emgeri tucifi. terei nukte ulha
be dasihime gaici ombi. tere anggala hūlha ainaha seme gelhun akū musei
coohai tehe hoton be duleme jiderakū be dahame. terei hūsun ulhiyen i hafirahūn
ofi. terei geren urunakū fakcashūn ombi……musei cooha šuwe feye be efuleme
dosici. ilan duin aniya be dulenderakū. fudaraka hūlha ainaha seme abkai fafun
ci guweme muterakū.

朕思:于西路巴尔库尔,北路卡伦之外各筑一城,驻扎大兵,不时派
讨伐之兵袭击,惊乱其众,贼必撤彼游牧,远退藏匿。我军再进数百里,
更筑一城。照此一年后,复进数百里,再筑一城。进博罗塔拉后,两路兵
彼此计议应援,各筑一城,移我大兵驻扎。其前所筑之城,再量拨官兵前
往,递相移驻。各于筑城处垦种以充军粮。将全数驼马、牛羊,无事时,
择地牧放;若有事,全数收拢入城。贼队既无所获,我兵一出,可袭取其
行装、牲畜。况贼怎敢越我兵驻扎之城而来,其力渐窘,其众必离……我
兵进剿,直捣其巢。不出三、四年,贼必不能逃过天纲矣。①

雍正的筑城进逼之策,实源于乃父的方略。康熙五十六年(1717),议政大臣假
哲布尊丹巴之名致策旺喇布坦信称:盛传今冬,皇子将率京城精锐之兵来阿尔
泰、科布多。来年越阿尔泰,在鄂隆武、布拉罕、额尔齐斯屯田筑城,不与尔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上谕档,雍正八年腊月二十二日谕。

140
战,步步推进,取回远古汉人之扬巴尔哈孙、博罗塔拉、额伦哈毕尔罕等处驻
扎(ere tuweri. ging hecen i siliha sain cooha be han i juse gaifi. altai. kobdo de jifi.
ishun aniya altai be dabafi. ūrunggu. bulagan. ercis de usin tarime. hoton hecen arafi.
sini baru afarakū emudubei ibedeme. da julgei nikan i yang balgasun. boro tala. eren
habirgan i jergi babe bederembume gaifi tembi seme mujakū algišame gisurembi)。①
大概是康熙帝最初的构想。康熙六十年(1721),理藩院知照俄使伊兹梅洛夫(Л.
Измайлов),拟在额尔齐斯(ercis)河上筑城。②后因停战未果。
据此方略,两路清军要在三年内分别兴筑三座大城,会师于准噶尔腹地博
罗塔拉。大城为土筑砖包,设瓮城、角楼、城壕,附近形胜之地及交通线上还
点缀着数座小城和数十座炮台,犄角相应,工程浩大。以北路在额尔齐斯河筑
第二城的计划为例,除动员 15000 名余丁(fulu haha)、绿旗兵承担劳役外,为
防备准噶尔“施鼠窃狗偷之计,分派彼众,四面纷纷而来,阻我城工”
(singgeri
indahūn i gese hūlhara arga be baitalame. ini geren be dendefi. duin ici siran siran i
jifi. musei hoton weilere baita be sihelebumbi.),③再投入 20000 满、蒙骑兵,以资
捍御。竣工后,驻兵达 26000 名,配备子母炮 300 门、威远炮 60 门、鸟枪 5000
支,充当讨伐矛头。④
准噶尔军曾于 1716 年的亚梅什湖(Ямышево)战役围困俄军要塞,迫其
撤退。但俄军仅有 3000-4000 人,据守的“要塞”只是尚未完工的木城。档案记
载,俄军在长达一年的战斗中死 133 人,被俘 419 人,损失远低于此前学者估计。

准噶尔军虽两倍于敌,却因没有重炮而无力攻陷配备火器的小城。尽管噶尔丹
策零任用被俘的前瑞典炮兵士官列纳特(J. G. Renat)等人创建了一小支欧式炮
兵,但从九年的鲁谷庆之战和十年的额尔德尼召(erdeni joo)之战来看,表现
乏善可陈。⑥若清军一以贯之推行筑城进逼的战略,对准噶尔的威胁不言而喻。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档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508-4-92,8-155-6,致策旺喇布坦书稿。原稿无
年月,据上下文判断,似是康熙五十六年。

卡缅斯基(Н. Б. Каменский)编,中国人民大学俄语教研室译:《俄中两国外交文献汇编 1619-1792》,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年,118、140 页。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三月十九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三月十九日。

Н. И. Веселовский, Посолъство к зюнгарскому Хунтайджи Цэван Рабтану капитана от артиллерии
Ивана Унковского и путевой журнал его на 1722-1724. Записки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го Русского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 по отделению этнографии том.10, выпуск 2. С. Петербург, 1887, стр.230-232.

兹拉特金(Илъя Я. Златкин)著,马曼丽译: 《准噶尔汗国史(1635-1758)》,323-328、343-365 页;戴
逸、张世明: 《18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军事卷),255 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
03-1141-6,025-1942,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十年八月十三日奏。

141
由于西路新遭挫衄,为推进筑城进逼方略,雍正帝更倚重北路。当时北路
大营有兵约 20300,以京旗、八旗驻防为主。雍正九年初,又陆续增兵,计至
秋季,可有兵 40800 余。
(见图一)傅尔丹于四月二十五日率兵赴科布多河西的
阿穆呼郎托辉(amuhūlang tohoi)筑第一城,预备来年出兵额尔齐斯。①待准噶
尔主力防范北路时,西路军趁势出击,筑城于乌鲁木齐,使之首尾不能相顾。②

圖一、雍正九年底北路大营兵數圖

雍正九年三月原有兵數 20300
奉天等地添發 6000
歸化城諸旗添發 5000
阿爾泰戍守兵 4000
喀爾喀兵 4000
内札萨克添發 2000
前戍守隊留下滿洲兵 500

图 5.1 雍正九年底北路大营兵数图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三月十九日;雍正九年五月十日。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汉文录副奏折,03-9977-014,715-0074,宁远大将军岳锺琪奏为复奏
巴尔库尔筑城并请多贮一年之粮事,雍正九年二月初二日奏。

142
图 5.2 清朝-准噶尔形势图

时至四月,雍正帝却一改初衷,命北路必于七月内将城筑竣,之后不待各
路援兵齐集,即选精兵袭击额尔齐斯。①究其原因,是皇帝不信准噶尔欲袭北路
(hūlha hūsun
之讯,认定仍会进攻西路,故“分贼力于一方,指示进剿空虚一方”
be emu ergide dendebufi. emu ergi untuhun be amcame dasinihara babe jorime
tacibuhangge)。②根据安排,清军挑选精兵 6000,由内大臣马尔萨(marsa)带
领,八月初四起程,经库列图路直趋额尔齐斯。前锋统领定寿(dingšeo)率兵
6000 驻伊科斯淖尔(ikes noor)
,照应通往巴尔库尔的阿济(aji)路。傅尔丹坐
镇科布多督理城工。③
科布多城于五月兴工,方筑一月,傅尔丹便于六月九日领兵 10000 名,自
奇兰路掩袭准噶尔,遂有和通泊之战。此举殊背先前指示,乾隆六年(1741)
纂成的《世宗宪皇帝实录》载六月傅尔丹奏进两折,其一为六月三日擒获准噶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五月二十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五月二十日。当时自准噶尔脱回西路士兵蓝生
芝称准噶尔备兵欲攻北路,但雍正帝并不相信,参金启孮: 《自准部逃回被俘马兵蓝生芝口供—档案、 《实
录》、《东华录》关系管窥》,《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 年第 3 期,37-42 页。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三月十九日;雍正九年五月二十日。

143
尔人塔苏尔海丹巴之供,称准噶尔集兵奇兰,正宜掩袭:

臣等于五月初六日,至科布多筑城地方。随据乌苏图舒鲁克卡伦驻防
之侍卫巴尔善等拏 获准噶尔贼夷塔苏尔海丹巴一名,供称:噶尔丹策零派
兵三万,令大策零敦多卜、小策零敦多卜及大策零敦多卜之子多尔济丹巴
三人统领,陆续起程,至阿尔泰山奇林地方会合,来犯北路。今小策零敦
多卜己至察罕哈达地方,大策零敦多卜与伊子多尔济丹巴尚未到齐。见在之
兵,止有二万余名。……臣思贼人尚未全至,乘其不备,正宜速迎掩杀。臣
等拣选京城、各省兵一万名,轻装由科布多河西路,于六月初九日起程。①

另一折为清军出师后,于六月十六日擒获准噶尔人巴尔喀等口供,称小策零敦
多卜麾下仅一千兵:

臣等于初九日分队起程之后,……在扎克赛河地方擒获准噶尔贼夷巴
尔喀等十二名,据供:小策零敦多卜牧场在察罕哈达地方,离臣等军营止
三日程途,仅有兵一千,尚未立营防守。……臣等乘夜进兵,袭击察罕哈
达贼夷。②

乾隆三十五年(1770)纂成的《平定准噶尔方略》所载亦大同小异。③可见傅尔
丹是根据准噶尔俘虏口供,决定出兵。不过,旗人社会中存在与官书迥异的叙
述。乾隆四年(1739)纂成之《八旗通志》称和通泊之战“贼兵设伏山谷,枪
炮猝发”,隐有遇伏之意。④嘉庆朝文网渐弛,昭槤基于旗人流传的口述,对傅
尔丹进兵之因提出新的诠释,即中了准噶尔诱敌深入之计:

噶逆遣将伪降,言其国携贰,与哈萨克迭战经年,马驼羸弱,可袭灭
也。傅公欲进师……。⑤


《清世宗实录》卷 107,雍正九年六月丙午,415-416 页。

《清世宗实录》卷 107,雍正九年六月丁未,415-416 页。

《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 115,卷 23,348 页。

《八旗通志初集》卷 145,3768 页。

昭槤:《啸亭杂录》卷 3,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年,197 页。

144
该叙述过于简略,是为攻讦傅尔丹勇而寡谋张本,文学色彩浓重。道光间魏源
作《圣武记》虽亦持此说,但显然参酌了官书,言之凿凿:

(准噶尔)先遣谍佯为我获,诡言厄鲁特大队未至,其前锋千余,驼
马二万在博克托岭,距我军三日程。傅尔丹勇而寡谋,遽信之。①

对照《实录》可见,所谓“诡言”除“驼马二万在博克托岭”外,皆不出巴尔
喀口供。
“傅尔丹勇而寡谋”则是因袭昭槤的结论。因魏氏在史学史上地位崇高,
民国开馆纂修《清史稿》时便引以为据,将塔苏尔海丹巴、巴尔喀概视为谍。②
三人成虎,往往被研究者奉为圭臬。有鉴于此,很有必要利用一手文献辨其真
伪。据军机处满文月折档内准噶尔俘虏口供原件,塔苏尔海丹巴(tasurhai damba)
称准噶尔集兵奇兰之语,与《实录》大体相符:

meni taiji g’aldan cering ere aniya aniya biyade jun gar i geren de
selgiyehengge. ilan tumen cooha tucibufi.……sunja biyai ice de kirin de cooha
acaki……ajige ceringdundob gaifi tehe cooha. da ilan tumen seme selgiyehe
gojime. umai yongkiyame isinjihakū. te bici lobzang cering ni harangga emu
minggan ninggun tanggū cooha. ne tookafi isinjihakū. ereci tulgiyen. geli emu
udu tanggū. minggan isime isinjihakūngge bi. ne bisire cooha. damu juwe tumen
funcembi.

本年正月,我台吉噶尔丹策零传令准噶尔之众,出三万兵……约于五
月初,合兵于奇兰之地……小策零敦多卜统率驻扎之兵,原号称三万,但
未全至。现罗卜藏策零属下一千六百兵耽延未至外,又有千兵未到。现有
兵仅二万余……。③

然而巴尔喀(barka)等供称准噶尔兵多半已到之语,为《实录》删却未载:


魏源,《圣武记》卷 3,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143 页。

《清史稿》列传 84,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839 页。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六月十八日。

145
ne ajige ceringdundob i jakade bisire cooha damu minggan isime bi. meni
cooha umai kūwaran jafafi seremšeme tehe ba akū. gemu son son i ongko šeri be
dahame tehebi. ……ilan tumen cooha be selgiyehe. yongkiyame isinjire unde.
ne siran siran i jimbi. isinjiha yargiyan ton be sarkū. amba muru bodoci. amba
dulin isinjihabi.

……今小策零敦多卜身边之兵仅千,我兵并未立营驻扎,俱随水草分
驻……号称备兵三万,尚未全至。今陆续而来,已到实数不知。大概估计,
多半已至……。①

对上述口供,应结合奏折和卫拉特蒙古制度来理解。据塔苏尔海丹巴称,小策
零敦多卜自巴尔库尔撤回后,携小妾住于阿尔泰之察罕哈达(cagan hada),而
巴尔喀所属台吉是小策零敦多卜幼子,为其打牲时被捉。由是观之,小策零敦
多卜及其亲属的鄂托克(otok)可能位于阿尔泰附近。而每鄂托克出兵一千,
亦与奏折相符。②“今小策零敦多卜身边之兵仅千”原句为 ne ajige ceringdundob
i jakade bisire cooha damu minggan isime bi,其中 jakade 可译为“身边的”。因而
小策零敦多卜的千兵实为己之鄂托克的私兵,故与别部兵区别叙述。两份口供
均声称准噶尔兵大半已至,塔、巴二人若系间谍,何能言此?
至于“驼马二万在博克托岭”之语,出自《实录》载九年七月二十三日傅
尔丹奏折,然而笔者遍查满、汉文档案,并未发现原折。观其内容,似将北路
臣僚当月所进数折拼凑增删而成。该句即源自败回科布多的前锋章京金柱
(ginju)供词,原文为“我等随大将军于六月十八日到博克托山岭,说有贼人
骆驼”。③看来,官书内被篡改的奏折,为清代史家提供了想象空间。塔苏尔海
丹巴、巴尔喀本为普通的哈喇昆(chara koon),被俘后都受到拷问,口供亦相
仿佛,本无行间之可能。昭槤之书广采“故家遗族之传说”,其时去和通泊之战
已近百年,又未援档案、官书考证,舛误难免。而魏源既不通晓清文档案,亦
不详悉卫拉特制度,
《圣武记》的相关记载是将二手文献杂糅一处,再将昭槤的
观点添枝加叶而成。若无月折档这一手文献作依据,此谬说不知还要流传多久!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田山茂著,潘世宪译:《清代蒙古社会制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年,22-63 页。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 20 册,宁远大将军岳锺琪奏报领军进击乌鲁木齐缘由折,雍正九年七
月十二日奏,896-897 页。清文原折请参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都统衮泰等奏,雍正九年七月初八日。

146
傅尔丹明知准噶尔兵数倍于己,却违背指示贸然出击,似属轻率。实际上,
他是想趁准噶尔兵尚未齐集时,以雷霆万钧之势突入,歼其一部,挽回科舍图
之败后的被动局面。①而在捕获巴尔喀后得知小策零敦多卜“每日询问知晓阿尔
(altai yaya dabagan be sara urse
泰诸山岭者,候噶尔丹策零之讯。至后,立即动手”
de inenggidari fonjime bi. g’aldan cering ni mejige be aliyambi. isinjiha manggi.
uthai yabumbi.),②这时进兵,已有袭击准噶尔和保护科布多城的双重意义,更
坚定其进兵之念。此外,傅尔丹曾于康熙五十九年率兵越阿尔泰山,蹂躏准噶
尔腹地,劫掠人畜。由此形成的军事信念(military doctrine)是他坚持出兵的
内在动因。③
随傅尔丹出征的将佐,有副将军·辅国公巴赛(basai)
、副将军·兵部尚书
查弼纳(cabina)、参赞大臣·内大臣马尔萨等赫赫重臣。他如定寿、副都统塔
尔岱(tardai)皆是曾随傅尔丹征伐准噶尔的宿将。挑选的万名官兵,包括京旗、
右卫、盛京、乌喇驻防的精锐和精选黑龙江驻防、布特哈(butha)打牲人丁练
成的鸟枪骑兵 2000 名,堪称八旗武力的菁华。④其目的起初是截杀在图鲁图淖
尔(tulutu)游牧的准噶尔牧群,捉获巴尔喀后,改为打击察罕哈达之东的准噶
尔军,拔取沿途卡伦。出兵前,傅尔丹安排都统衮泰、总兵胡杰率满洲兵 1300、
绿旗兵 6000 守卫并抢筑科布多城;以名将费扬古(fiyanggū)之子,参赞大臣
、副都统阿三(asan)领满兵 2000 扼守科布多河东,防备自库列图
陈泰(centai)
路来敌,接应将至之察哈尔兵,并命顺承郡王锡保(siboo)赴特斯阅视地形。⑤

第二节 和通泊之战的彻底检证

清军西进的序列,是以向导领前锋 60 人先行,塔尔岱统兵 400 名尾随,定


寿带 1600 兵续行,是为第一队。马尔萨率兵 2000 在其后,作第二队。大营随
后行走。⑥十六日擒获巴尔喀等人后,次日,清军俘获厄鲁特宰桑郎素(langsu)。
十八日,至博克托(bokto)岭下,与游牧图尔巴图淖尔(tulbatu noor)的准噶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六月十八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张建:《康熙五十九年乌兰呼济尔之战浅探》,《清史论丛》2012 年号,74-84 页。

张建:《和通泊之战新研—以黑龙江兵丁为中心》,《清史研究》2010 年第 1 期,页 115-119。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六月十八日;顺承郡王锡保等奏,雍正九年七
月初八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147
尔兵交战。因准噶尔兵正分散游牧,清军占据优势。①
二十一日,清军向和通泊撤退,定寿、参赞大臣·副都统苏图(sutu)、觉
罗海兰(gioro hailan)、副都统常禄(canglu)在东,塔尔岱、副都统马尔齐(marci)
在西殿后。傅尔丹位于大营之尾,照看殿后军。撤回原因,傅尔丹称准噶尔兵
占据大山,并不下战,于是合议诱敌邀击。而据察哈尔精奇尼哈番散济卓布
(ba na ehe ongko
(sanjijob)口述,是“因此地无水草,大将军传令移至有水草处”
akū seme amba jiyanggiyūn i selgiyehe bade. ongko bisire bade guriki)
。②当夜狂风
骤起,大雨滂沱。
交战四日后,准噶尔军已从各游牧地集结,在清军移营时发起进攻,趁雨
雹大作时将定寿部分割包围,击溃位居其前方的 1000 黑龙江兵,副都统西弥赖
(similai)自尽。塔尔岱、马尔齐驰援。双方均投入炮兵和大批配备火绳枪
(matchlock)的骑兵,战况极其惨烈,清军炮领催宝柱(booju)回忆:

hūlha gaitai alin holo ci tucifi. meni juwe minggan funcere cooha be
meitefi afarade.meni cooha de tuwai okto. muhaliyan. sirdan gemu wajire jakade.
jiyanggiyūn dingšeo i gisun. hūlha umesi labdu. teisu teisu bireme tuci sehede.
meni geren i alarangge. be cihanggai jiyanggiyūn be dahame. tucime muteci
tuciki. tucime muterakū oci. sasa jobolon be aliki seme. uhei hūsun i hūlhai baru
fumereme afarade. hūlha bireme dosifi. mini ici ergi suksaha de miyoocan i feye
ilan ba. hashū ergi bethe de miyoocan i feye emu ba. šenggin de sirdan i feye
emu ba. uheri sunja feye bahafi farame tuheke.

贼兵猝然冲出山谷,将我二千余兵截断攻打。因我等火药、铅弹、箭
矢俱尽,将军定寿说:贼甚众,各自冲出,等语。我等称:我们情愿追随
将军,能出则出,若不能出,共同赴难!等语。全力与贼混战。贼冲入,
我右腿受枪伤三处,左脚受枪伤一处,额头受箭伤一处,共得五伤昏倒。③

清军骤然陷入血战,易给参战官兵造成中伏的错觉。因准噶尔兵力雄厚,清军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顺承郡王锡保等奏,雍正九年七月初八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都统衮泰等奏,雍正九年七月初十日;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奏,雍正九年七月十三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540-024,039-0488,署宁远大将军查郎阿等奏,雍正十三年五月初二日奏。

148
救援未果,马尔齐战死。二十二日,定寿部全军覆没,高阶将佐除觉罗海兰冲
出外全体阵亡,准噶尔遂专力于大营。当时和通泊处清军分立三营,京旗与右
卫、盛京、乌喇驻防为一营,察哈尔、归化城土默特、喀喇沁、土默特为一营,
以索伦兵为主的黑龙江兵单立一营。二十二日凌晨,黑龙江领催李色(lise)、
披甲奔德尔图(bengdeltu)作“挑动索伦混乱之语”(solon sebe facuhūrabume
deribume gisurehengge)
,一营俱溃,仅余协领布尔沙(burša)、领催博赉(bolai)
等九人。①此举迅速引发多米诺效应(domino effects),次日,在准噶尔军冲击
下,察哈尔、土默特、喀喇沁兵相继奔溃,归化城土默特副都统衮布(gumbu)、
营总里查布(licab)率兵逃逸,后投降准噶尔,尽告清军虚实。②清军败局已定。
然而,《啸亭杂录》载,是科尔沁兵先溃,导致清军失利:

贼遂犯大营,傅命蒙古兵御之。定制,科尔沁王公树红纛,土默特旌
树白纛,以为志。转战间,科尔沁王某偃旗首遁,土默特公沙津达赖奋身入
贼垒,白旌耀然。众知蒙古兵败,曰: ”诸军遂大溃……。③
“白纛兵入贼队矣!

昭槤所记科尔沁兵溃事确有所本,但非和通泊之战,而是次年的乌孙珠勒
(usunjul)之战。
“科尔沁王某”指科尔沁郡王罗布藏拉锡(lobzangrasi),他于
九年二月奉旨,带兵动身。和通泊之战时,方至塔米尔(tamir)地方,并未参
战。北路军营此前亦无科尔沁兵。④另据沙津达赖(šajindalai)称,索伦兵溃时
遗弃红纛一面,为准噶尔所得,土默特管旗章京索诺木(sonom)将纛夺回。
可能是红纛故事的本原。⑤昭槤之说错误昭然,魏源撰《圣武记》时亦不援官书
校正,全篇引用,反将索伦兵溃这一致败关键湮没。⑥
二十五日,傅尔丹率大营八旗兵 4000 名列方营(fang ing)步行突围。昭
槤称清军在和通泊用车营,致道路壅塞,多有损失。⑦雍正五年密谋出兵时,确
曾采岳锺琪之策,设车骑营,挑选直、鲁、晋、豫四省绿旗兵 9000 名演习车战,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都统衮泰等奏,雍正九年七月十二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议覆档,
大学士鄂尔泰等奏请升补军前效力之员折,雍正十三年三月初五日奏。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昭槤:《啸亭杂录》卷 3,200 页。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顺承郡王锡保等奏,雍正九年八月二十三日。之前派出的科尔沁兵多驻守青海,参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副都统格默尔等奏,雍正九年正月十三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都统衮泰等奏,雍正九年七月十二日。

魏源:《圣武记》卷 3,143 页。

昭槤:《啸亭杂录》卷 3,192 页。

149
配属北路,称为车兵(sejen i cooha)。雍正八年,裁汰 3000 名。九年年初,傅
(ere sejen be baiburakū. gaifi goromime
尔丹因“此车无用,携带远行亦甚笨重”
yabure de inu umesi laju),未携车出卡,6000 车兵也被留在科布多筑城。①列方
营撤退,是为守护包括火炮、粮饷、牲畜在内的行装(nukte)。
彼时局势对准噶尔极其有利,兵力对比约达 7:1,清军苦斗数日,极其疲
惫。然而准噶尔军仍无法一鼓而胜,只得冒着遭遇清朝援军的风险尾随追击,
连日鏖战,鳌拜之后,参赞大臣·公达福(dafu)断后战死。②二十八日,清军
抵哈尔哈纳(harhana)河,弹药、箭矢俱尽,被迫丢弃行装,吸引准噶尔兵掠
取,寻机突围。此举令清军付出惨重代价,笔者在满文档案中查到 18 名和通泊
之战被俘后逃回的官兵口供,10 人在哈尔哈纳因“阵形紊乱”
(faidan facuhūrafi)
至于被俘,多负伤数处,可见战斗酷烈。
(参表一)溃围而出的官兵登上对面山
岭,分两队撤退。傅尔丹一队于七月初一抵达科布多,另一队由副将军巴赛、
查弼纳统率,在准噶尔兵追击下全队覆没。③
表 5.1 哈尔哈纳被俘脱出官兵简况表④

姓名 旗分 职位 负伤简况 被何人所擒
京旗·镶白旗满 箭伤一、鸟枪伤一 散济(sanji)
石头(šiteo) 长枪护军

仓 儿 右卫驻防·正黄 前 锋 罗 刹 察 罕 巴 图 鲁 ( cagan
未受伤
(ts’angl) 旗 (loca)跟役 baturu)
宰桑达林(dalin)属下德
卓 特 巴 京旗·镶黄旗蒙 矛伤三、箭伤三、
前锋 木 齐 达 西 敦 多 卜
(jotba) 古 刀伤二
(dasidundob)
宁古塔属伯都 卫 征 和 硕 齐 ( weijeng
莫 克 讷
讷驻防·镶红旗 马甲 刺伤三 hošooci)属下绥罗尔图
(mokene)
满洲 (suiroltu)


冯尔康:《雍正传》,404-405 页;《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副都统苏图奏报抵达察罕叟尔军
营查看情形折,雍正八年四月二十二日奏,1969 页;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奏,雍正九
年三月十九日。

《清内府八旗列传档案稿》卷 2,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1 年,20-21 页。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七月十三日;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04-006,
024-0789,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奏,雍正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奏。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04-006,024-0789,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奏,雍正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奏;
03-1152-2,026-078,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十一年四月十六日奏;03-1152-7,026-89,
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十一年五月初四日奏;03-1152-10,026-946,靖边大将军·顺承亲
王锡保等奏,雍正十一年五月廿二日奏;03-1152-14,026-103,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十
一年七月十七日奏;03-1152-17,026-109,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十一年七月九日奏;
03-1152-19,026-107,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奏;03-1150-016,026-0629,
定边大将军·平郡王福彭等奏,雍正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奏;03-1167-11,027-0151,定边大将军·平郡
王福彭等奏,雍正十二年三月初六日奏。

150
续表 5.1 哈尔哈纳被俘脱出官兵简况表①

姓名 旗分 职位 负伤简况 被何人所擒
张文彬(jang 右卫驻防·镶蓝
马甲 刺伤一、刀伤一 巴朗(barang)
wen bin) 旗汉军
护军巴沙寨
七 十 三 京旗·镶白旗蒙
(bašajai)跟 刺伤一 岳罗齐(yoroci)
(cišisan) 古

赫 伦 泰 右卫驻防·正红 箭伤一、鸟枪伤 宰桑噶布宗(gabzung)
马甲
(heluntai) 旗满洲 一、刺伤一 属下阿育扎布(ayujab)
佟柱(tungju) 京旗·正白旗 炮甲 矛伤一、刀伤一 不详
奇 彻 布 京旗·正蓝旗满
长枪马甲 负伤两处 巴雅尔(bayar)
(kicebu) 洲
赛 明 阿 京旗·正红旗满
前锋校 负伤两处 不详
(saimingga) 洲

据统计,清军阵亡,被俘官兵 6923 名,另有 303 名于溃逃时死亡或被俘,


合计损失官兵 7226 名(参表二),战损率超过 70%,侥幸脱出的 2000 余官兵亦
多带伤。损失官兵中,京旗、右卫驻防占 78.5%。表一载脱出官兵 10 人,9 人
为京旗、右卫驻防兵。若非他们殊死苦斗,清军恐无法避免全军覆没的厄运,
正如乾隆帝所云“京师、右卫之旧满洲兵奋勇冲击,虽年少者亦皆死战不退,
是以尽忠者甚众”。②指挥官层面,出师时,傅尔丹以下,副都统衔以上大臣共
计 18 名,除傅尔丹、内阁学士兼副都统上行走德禄(delu)
、副都统承保(cengboo)
逃回,衮布投降,副都统塔尔岱在哈尔哈纳河“身负七创”,夺马溃围而出外,

全部战殁(参表三)。此役创下八旗军在统一蒙古战争中最大败绩,最高伤亡
等多项纪录。在 19 世纪前的八旗战史上,也只有顺治九年(1652),定南大将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04-006,024-0789,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奏,雍正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奏;
03-1152-2,026-078,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十一年四月十六日奏;03-1152-7,026-89,
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十一年五月初四日奏;03-1152-10,026-946,靖边大将军·顺承亲
王锡保等奏,雍正十一年五月廿二日奏;03-1152-14,026-103,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十
一年七月十七日奏;03-1152-17,026-109,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十一年七月九日奏;
03-1152-19,026-107,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奏;03-1150-016,026-0629,
定边大将军·平郡王福彭等奏,雍正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奏;03-1167-11,027-0151,定边大将军·平郡
王福彭等奏,雍正十二年三月初六日奏。

军机处汉文录副奏折,03-0370-026,025-0750,川陕总督查郎阿奏报征西诸路官兵效力阵亡人数请加恩
恤事,乾隆元年八月二十日奏。右卫驻防始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此后虽变动不断,但驻防八旗军皆
自京旗分拨而来,纪律性与荣誉感均强,请参定宜庄: 《清代八旗驻防研究》,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
年,40-41 页。

方观承:《从军杂记》,吴丰培等编《丝绸之路资料汇钞·清代部分》,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
中心,1996 年,80 页。方氏于雍正十一年至十三年赴北路军营效力,该书记其见闻,价值远高于后出汉
文文献。

151
军·敬谨亲王尼堪(nikan)战死的衡州之战可比。①

表 5.2 和通泊之战清军损失表

地区 数量
京旗 4583
奉天 579
吉林 462
黑龙江 84
右卫 1093
苏图随带 54
察哈尔 97
归化城土默特 199
喀喇沁土默特 51
喀喇沁 17
绿旗废员 7

表 5.3 和通泊之战清军阵殁大员表③

名讳 位阶 备注
巴赛 副将军·辅国公 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之后
查弼纳 副将军·兵部尚书
定寿 前锋统领 中鸟枪伤,自刎
马尔萨 参赞大臣·内大臣 开国五大臣费英东之后
苏图 参赞大臣·宁夏驻防左翼 议政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苏丹之子
副都统
觉罗海兰 参赞大臣·镶白旗护军统

达福 散秩大臣·超武公 鳌拜之孙
戴豪 正白旗满洲副都统 一等侍卫·副都统海青之子


顾诚:《南明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年,376-377 页。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奏,雍正十年四月二十五日。折内将“喀喇沁土默特”
(karacin tumet)与“喀喇沁”(karacin)分别开列。当时统计,清军损失 7184 名,但将各项数字相加,
实际损失 7226 名。另,刘小萌老师在上世纪 80 年代便据该折指出八旗军的损失数,但未引起重视,请参
刘小萌:《库图勒考》,《满族的社会与生活》,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年,187-199 页。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04-006,024-0789,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奏,雍正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奏;《雍
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护军统领永福奏报轻信人言谎奏额林沁军绩折,雍正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奏, 2191-2192 页; 《清世宗实录》卷 112,雍正九年十一月乙酉,501 页;卷 126,雍正十年十二月乙卯,
651 页;《清国史》大臣画一传档正编卷 99,181-186 页; 《八旗通志初集》卷 75,页 1431;卷 84,页 1820;
《钦定八旗通志》卷 218,3968-3969;3972-3974;3980 页。

152
续表 5.3 和通泊之战清军阵殁大员表①

名讳 位阶 备注
舒楞额 吏部右侍郎·正红旗满洲 失踪
副都统
马尔齐 归化城副都统
各种文献均称其为“副都统衔”,似是
西弥赖 副都统
以侍卫身份在副都统上行走。自尽
常禄 镶白旗满洲副都统
永国 盛京礼部侍郎兼内阁学

图 5.3 和通泊之战简况图

考虑致败原因,傅尔丹指挥失当是一重要因素。清军在兵力劣势下冒险进
击,对统帅的指挥艺术是极大的考验,而他显然不够优秀。从表二可知,黑龙
江营溃围最早,损失轻微。傅尔丹若于黑龙江兵溃后孤注一掷,以牺牲后卫为
代价突围,不至损失如此之重。他为何选择扎营坐守,研究者皆语焉不详。笔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04-006,024-0789,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奏,雍正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奏;《雍
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护军统领永福奏报轻信人言谎奏额林沁军绩折,雍正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奏, 2191-2192 页;
《清世宗实录》卷 112,雍正九年十一月乙酉,501 页;卷 126,雍正十年十二月乙卯,
651 页;
《清国史》大臣画一传档正编卷 99,181-186 页; 《八旗通志初集》卷 75,页 1431;卷 84,页 1820;
《钦定八旗通志》卷 218,3968-3969;3972-3974;3980 页。

153
者初以为傅尔丹意在固守待援,但档案记载,准噶尔遣使谈和,稽延时日,是
造成清军株守营盘的主要原因:

orin juwe de. hūlhai kūwaran ci jafabuha solon i bošokū be takūrafi


alanjihangge. hūlhai jaisang sei gisun. muse juwe ergi aiseme geren i ergen be
jobobume afambi. suwende jafabuha meni langsu be amasi mende bu. meni
jafaha suweni niyalma. ambasai giran be bume. ishunde hūwaliyaki seme
takūrahabi. ede amba jiyanggiyūn ineku ere bošokū be takūrafi hūlha sede
unenggi langsu be gaiki seci ja. damu ambakan jaisang be elhe takūrafi gisureki.
te uthai jio seme unggihede. ineku inenggi de umai jihekū. orin ilan de. emu ūlet.
solon i bošokū. geli jafabuha tumet lamajab i sasa jifi alaha gisun. meni jaisang
te uthai jimbi. mende jafabuha lamajab be suwende buki sehe manggi. sirame
labdu cooha jifi.

二十二日,自敌营派出被俘之索伦领催来告贼之宰桑等语:我们两边
为何舍命交战?尔将所俘之郎素送回,我们将俘虏尔方之人、大臣尸骸送
回,彼此讲和,等因派遣。本日,大将军派此领催往告贼等:尔等欲得郎
素颇易,只要大宰桑立即遣使讲和,现在立即来,等因遣往。本日,未(派
人)前来。二十三日,厄鲁特一名、索伦领催并被俘之土默特喇嘛扎布一
同来告:我之宰桑现在就来。被我们拿获之喇嘛扎布还给你们,这样说了
之后,接着大批(敌)兵开来。①

准噶尔遣使议和,除清理战场,休整兵马的目的外,似是因最具战斗经验的名
将大策零敦多卜(amba ceringdundob)战前因眼疾,驻于阿尔泰山西南的和博
克山(hobok alin),要待其赶来合兵。②傅尔丹应允谈和,许是因为连日苦战,
黑龙江兵又弃营而走,需要时间整顿营伍。二十三日,准噶尔军重开攻势,清
(hūwaliyame
军再难脱身。傅尔丹闻知准噶尔军来攻,称“既讲和,何来这么多兵”
gisurere de aiseme utala cooha jimkini),未料到战局重开如此迅速,错过最佳突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都统衮泰等奏,雍正九年七月初十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154
围时机。①从被围后诸多当断不断之举看,他在心理上没有做好在不利态势下作
战的准备。
后方清军未出兵接应,也是酿成惨败的关键因素。六月二十一日后,溃兵
陆续逃回科布多,衮泰等急调各处兵来援,但清军倾力出击,后方既缺精兵,
亦乏干员。除驻库布克尔(kubker)都统查克旦(jakdan)外,无人响应。②陈
(meni cooha serengge.
泰借口“我兵者,乃讨伐行走之兵也,不可去尔筑城处”
dailame yabure cooha. suweni hoton weilere bade geneci ojorakū serede)
,裹胁新到
1000 察哈尔兵逃往扎布堪。③这 3000 骑兵是科布多附近最强的野战力量,却怯
战东窜,不仅令科布多门户洞开,救援之议顿成画饼,还在承担各项劳役的喀
尔喀人中引发极大动荡:

heo centai se. geli cooha be gaifi. dosi jabkan i baru genere jakade.
belejuwere alban i jaka juwere kalkasa tuwara ba akū aššafi. karun giyamun tere
kalkasa ci aname. meni meni afaha babe waliyafi. morin be dalifi ukakangge
umesi labdu. karun. giyamun lakcara de isibuhabi. tuttu bime. cagan seol ci. bele.
maikan. tuwai okto juwere. jai honin be dailafi jidere kalkasa. ceni benjire alban
i jaka be jugūn i unduri maktafi. temen be dailame gaifi ukakangge inu bi.

因侯陈泰等又带兵去扎布堪内,运米,运官物之喀尔喀众无照看而动
摇,驻卡伦、驿站处之喀尔喀众推脱,各自丢弃差事,驱赶马匹逃逸者甚
众,致卡伦、驿站曾经中断。且自察罕叟尔运米、账房、火药并赶羊前来
之喀尔喀众,将运送官物沿途抛弃,赶带骆驼逃逸者亦有。④

一团混乱中,惟有顺承郡王锡保尚属清醒。一接警讯,立即从布呼图淖尔(buhūtu
noor)折向察罕叟尔。当时察罕叟尔是北路最大的军运中心,仅军粮便贮有
208620 石,却只有兵 2710 名。他将东撤之宁夏驻防兵截留守城,调各处添发
北路官兵来察罕叟尔驻守。同时咨行喀尔喀各札萨克,令向内游牧。⑤部署甚合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都统衮泰等奏,雍正九年七月初十日。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都统查克旦奏报调遣各路军往援大将军傅尔丹折,2050-2051 页。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顺承郡王锡保等奏,雍正九年七月初十日;雍正九年八月初八日。

155
(dashūn wang)。八月,果将其晋封亲
雍正帝心意,在上谕中称其为“顺承王”
王。①衮泰被擢为内大臣,补授荆州将军。查克旦亦升为内大臣。陈泰则被批为
“不知羞耻,玷辱父祖,该杀”,褫职囚禁。②
对噶尔丹策零而言,用兵北路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军事冒险。此前,准噶尔
军屡为满洲兵所败,怀有极深的畏惧感,噶尔丹策零也不例外。八年秋,他告
诫部下“断毋越阿尔泰山,毋相战。若彼来近,但勤缉哨探。降大风雪时,将
其马畜奋力赶回。”(altai alin be ainaha seme ume dabara. ume bakcilame afara.
aika hanci jici. damu jada be kiceme jafa. amba nimanggi edun be wasimbu. ceni
morin ulha be dalire be kice)③当时准噶尔最多可动员 6-7 万男丁,其中准噶尔人
不满 2 万,④却要同时防备哈萨克、土尔扈特、俄国和清朝。为取得兵力优势,
噶尔丹策零不惜从防御死敌哈萨克的西部鄂托克抽调兵力,集中 3 万人马,接
近总兵数的 50%!表一载俘获满洲兵的准噶尔人中,达林是鄂托克沙毕纳尔
(šabinar)的宰桑,游牧地在七河流域(Семиречье)的阿里玛图(alimatu)。
岳罗齐及其宰桑霍济玛尔(hojimal)都是被策旺喇布坦迁往额米尔(emil)流
域的布鲁特人,隶属扎哈沁(jahacin),负责对哈萨克的防务。⑤准噶尔损失兵
数,尚不清楚。但大、小策零敦多卜仅在额尔齐斯休整月余便挺进喀尔喀,损
失应不太重。噶尔丹策零的冒险取得极大成功。
和通泊之败,不仅令清军拱手交出北路战场的主动权,也使雍正帝苦心经
营的筑城进逼之策顿成空中楼阁。七月十三日,雍正帝任命图海之后,大学士
马尔赛(marsai)为抚远大将军,赴图拉(tula)防守。⑥清朝亟需在喀尔喀纵
深构筑新防线,应对准噶尔的袭击。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都统衮泰等奏,雍正九年七月初十日;《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靖边大
将军锡保奏请万安折,雍正九年八月初四日奏,2053 页。但锡保在九年八月初的头衔仅是“管振武将军
印务多罗顺承郡王”(horon be badarambure jiyanggiyūn i doron i baita be kadalame icihiyara doroi dashūn
giyūn wang),并非靖边大将军,此处翻译有误。

《清世宗实录》卷 109,雍正九年八月庚戌,453-454 页;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靖边大将
军傅尔丹奏请万安折,雍正九年八月初二日奏,2052 页。陈泰竟因父、祖之功逃过诛戮,乾隆二年(1737)
获释,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乾隆朝上谕档》第 1 册,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 年,乾隆二年四月
十七日谕,176-177 页。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六月二十七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六月二十七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52-10,026-0946,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十一年五月廿二
日奏;03-1152-19,026-107,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奏。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雍正朝汉文谕旨》第 4 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雍正九年
七月十三日谕,67 页。

156
第三节 战后准噶尔的侵扰

傅尔丹败回后,加紧修筑科布多城,于七月底落成。此处清军虽遭大败,
仍有兵 15900 余,并从察罕叟尔调新来三地兵(ilan ba i cooha)、内札萨克兵增
援,堪称重镇。①但新承丧败,士气不振,且后方空虚,如扎克拜达里克惟戍守
兵 2000 余,由原任巡抚西琳(sirin)管理。准噶尔兵若乘胜越过科布多袭击喀
尔喀,清朝将面临无兵可用的窘境。因而雍正帝欲放弃已成鸡肋的科布多,将
军队集中于察罕叟尔、扎克拜达里克至归化城一线,分设将佐统兵,守护喀尔
喀纵深,保障通往内地的台站。②然而,傅尔丹并不愿撤兵,加之此前为进攻准
噶尔,在科布多积贮了大批物资,仅银、米两项便各达 88 万两和 23000 石,难
以遽行运回。③直到八月底,傅尔丹才开始就地掩埋筑城工具,做撤退准备,而
准噶尔兵已越阿尔泰东来。④
重创清军后,噶尔丹策零决定仿效噶尔丹博硕克图,派大、小策零敦多卜
领兵深入喀尔喀:

manju coohai. morin ulha be durifi. kalkai nukte be kerlun de isitala


tabcilame genefi. gegen hūtuktu be solifi. hanggai bade tuweri hetukini. aika
cooha labdu. suwe muterakū oci. suwe acara be tuwame yabu

(尔等)驱赶满洲兵之马畜,直抵克鲁伦,劫掠喀尔喀游牧,延请格

根呼图克图来杭爱越冬。倘兵多,尔等若不能敌,合议而行。

此格根呼图克图指第二世哲布尊丹巴罗布藏丹必栋密(Lobsang tanbi tungmi),


是喀尔喀的宗教领袖。由于蒙藏人民普信黄教,自噶尔丹时代起,准噶尔便十
分重视利用黄教的号召力,达成重建蒙古帝国的理想。故噶尔丹策零命大、小
策零敦多卜“延请”之举,实与噶尔丹追击哲布尊丹巴,策旺喇布坦袭击西藏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八月初八日;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15-009,
024-1823,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八月初二日奏。“三地兵”即盛京、吉林、黑龙江兵。

李毓澍, 《外蒙政教制度考》,8-9 页;金峰: 《清代外蒙古北路驿站》,《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版)1979
年第 2 期,77-102 页。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22-002,024-1012,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九月初六日奏。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九年九月十八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06-7,024-99,顺承亲王锡保奏,雍正九年十月初一日奏。

157
等举措一脉相承。①
雍正九年八月十一日,大、小策零敦多卜、大策零敦多卜子多尔济丹巴(dorgi
damba)率准噶尔军 26000 名,自夸额尔齐斯(kūwa ercis)启程,会于和通泊
之东。多尔济丹巴、宰桑海伦(hailun)领兵 6000,劫掠科布多附近牧场。大、
小策零敦多卜率主力军,于八月二十九日渡科布多河。傅尔丹虽手握重兵,但
大败之后,不敢出击野战。城外各处卡伦、驿站与未收入城牧群尽遭劫掠,损
失官兵 119 名、马畜 5163 头。因所获不多,以辉特台吉诺尔布(norbu)诺颜、
海伦领 3000 兵断后,大队人马越西尔噶(sirga)戈壁,在济尔噶朗图(jirgalangtu)
分兵。海伦、宰桑乌尔哲依(ūljei)、台吉锡喇思(siras)侵掠西南喀喇爱尔罕
(kara airgan)牧场,大、小策零敦多卜驻于苏克阿尔达乎(suke aldahū),以
小策零敦多卜子曼济(manji)领兵往杭爱劫掠,声言抢掠额尔德尼召。②察罕叟
尔、扎克拜达里克两城因兵力单薄,遵照上谕守城。九月二十二日,扎克拜达里
克城南土默特旗噶里特(garit)牧场遭劫,损失马畜 8600 余头,城兵不敢追击。
喀尔喀贝勒策登扎布(cedenjab)旗下半个佐领被掠,折损马驼 1295 匹。③
如前所述,清军在和通泊的惨败引发喀尔喀人骚动。准噶尔侵掠喀尔喀,
清军又不敢接战。一些早年附清,游牧于喀尔喀的卫拉特贵族和僧侣如辉特公
、土尔扈特喇嘛墨尔根绰尔济(mergen corji)率先投靠准噶尔汗国。
巴济(baji)
巴济本为台吉罗卜藏之子,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投清,曾积极参与讨伐策
旺喇布坦的战争,招降辉特台吉扎尔布(jarbu)等。④雍正四年,将游牧于喀尔
喀推河(tui bira)流域的卫拉特人分编 6 个札萨克,他是其中之一(参表四)。
准噶尔军东进时,他派人到济尔噶朗图联络,率众投靠。⑤墨尔根绰尔济在雍正
五年率门徒从准噶尔来喀尔喀,按草原习惯,喇嘛可凭借特殊身份往来敌对势


札奇斯钦: 《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研究》,633-641 页。格根呼图克图即哲布尊丹巴一世,已于雍正元
年(1723)圆寂于北京。另,俄国档案中亦将哲布尊丹巴一世称为格根呼图克图(хутухты Кегеня),参 Сост.
Г. И. Слесарчук: Русско-моголь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1685-1691: Сборник Документов. Москва: Издателъская
Фирма, Восточ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РАН, 2000, стр. 356.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九年九月十八日;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月初
一日;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十年四月二十五日;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06-6,024-38,
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奏; 03-1106-7,024-99,顺承亲王锡保奏,雍正九年十月初
一日奏。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月初四日;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20-9,
024-226,喀尔喀副将军策旺扎布奏,雍正九年十一月十四日奏。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功绩表传》卷 77,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 212,台北:商务印书馆,1987 年,
693 页;宫中档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508-8-56-1,理藩院进巴济致辉特台吉扎尔布等信件,无朝年。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40-7,024-1389,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九年十月初九日奏。

158
力间,但清朝强制将其编设佐领,限定游牧,引发其不满,遂投顺准噶尔。①他
们劫取喀尔喀公通摩克(tongmok)旗下一佐领人为准噶尔军带路,复“掠公通
(g’ong tongmok i niyalma be emu dulin tabcilafi),通摩克损失人
摩克一半之人”
口近千,被迫逃入戈壁。②

表 5.4 雍正四年编设游牧喀尔喀卫拉特札萨克表③

姓名 族属 爵秩 备注
策 凌 旺 布 ( cering 多罗额驸。康熙四十二年 阿喇布坦长子,雍正
准噶尔
wangbu) (1703),袭多罗郡王。 四年,任札萨克盟长。
多罗额驸。雍正元年,封多罗
色布腾旺布(sebten
准噶尔 贝勒。七年,袭郡王、盟长, 阿喇布坦次子。
wangbu)
兄弟札萨克合二为一。
茂海(moohai) 准噶尔 雍正元年,封固山贝子。 阿喇布坦侄子。
多尔济色布腾(dorji 雍正元年,封固山贝子。
准噶尔 丹济喇子。
sebten)
巴济(baji) 辉特 康熙朝袭辅国公。 罗卜藏台吉子。
康熙四十三年(1704)授和硕
阿宝(aboo) 和硕特 额驸,四十八年(1709)袭多 和罗理第三子。
罗贝勒,雍正元年封多罗郡王。

噶尔丹博硕克图去世后,麾下显贵丹济喇(danjila)、阿喇布坦(arabtan)
先后于康熙三十六(1697)、四十一年(1702)投清。雍正四年分编札萨克,彼
等子侄占据 4 席,地位煊赫,成为噶尔丹策零的招抚目标。准噶尔使者携噶尔
丹策零亲笔信往会,策动这些显贵回归准噶尔汗国。纵使不成,也可离间他们
同清廷的关系。在准噶尔大军压境下,此举引发大规模反叛,色布腾旺布折奏:

te hūlhai mejige be donjifi. beise moohai. cering sei emgi gisurefi.


enduringge ejen i baru nuktere de. moohai. cering juwe meni gūsai gūsa be
kadalara janggin bandi. nirui janggin soton sei jergi sunja tanggū funcere urse be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喀尔喀副将军策凌奏报安置默尔根绰尔济之徒弟折,雍正五年十二
月二十五日,1552-1553 页。喇嘛凭特殊身份在敌对势力间斡旋的研究,请参李勤璞:《明末辽东边务喇
嘛》,《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1.3(台北:2000),563-611 页。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20-9,024-226,喀尔喀副将军策旺扎布奏,雍正九年十一月十四日奏;1394-4,
035-0262,定西将军永常奏,乾隆二十年五月初六日奏。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功绩表传》卷 77,691-693;699-700 页。

159
šusihiyefi. g’aldan cering be baime ubašame genehe. mini beye. emu udu jaisang.
tanggū funcere urse.

今闻贼讯,欲同贝子茂海、策凌等商议,向圣主迁移时,茂海、
策凌二人挑动我旗都统班第、佐领索屯等属下五百余人,寻噶尔丹策零叛
去。(惟余)我身、数宰桑并百余人。①

茂海早在康熙四十二年便欲投奔策旺喇布坦,为康熙帝制止。②他以卫拉特显贵,
膺贝子之高爵,却裹挟两个札萨克叛投准噶尔,更加剧局势的混乱。策凌是其
胞弟,雍正七年,策凌旺布去世,他的札萨克由色布腾旺布代管,在策凌煽动
下,“策凌旺布之五宰桑俱叛”(cering wangbu i sunja jaisang gemu ubašafi)。卫
拉特札萨克六去其四!③
色布腾旺布身系额驸,忠于清室,无意反叛,地位较低的多尔济色布腾态
度则颇可玩味,属众伙同茂海等劫掠台站。从西琳拿获其属下阿尔赛(arsai)
等人口供来看,似出自多尔济色布腾的授意:

ere biyai ice jakūn de. jun gar ba i emu niyalma. gebu be sarkū. orin se
funcehe. sebten i boode jifi. baitakū urse be bašame tucibufi. kejine tanggūt
gisun gisurefi genehe. genehe amala uthai dehi juweci giyamun i urse de
nambufi jafafi gamaha. geli dehi juweci giyamun. dehi ilanci giyamun be
tabcilahangge gemu sebten beile i fejergi urse.

本月初八,准噶尔处一人,不知名字,二十余岁,来色布腾之帐,将
闲杂人等撵出,用唐古特语交谈后离去。去后,即被四十二台之众撞见,
拿住带去。再,劫掠四十二、四十三台者俱系色布腾贝勒属下。④

则多尔济色布腾属下劫掠台站,既可能是多尔济色布腾担心密谈泄漏,纵容之
举;也可能是群起反叛,他无力钤束部众的结果。归化城到察罕叟尔的驿站是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10-5,024-1380,郡王色布腾旺布奏,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五日奏。

宫中档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理藩院右侍郎伊道奏,康熙四十二年七月初九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10-6,024-138,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月初三日奏。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25-7,024-261,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奏。

160
北路用兵的生命线,但在准噶尔军、叛逃卫拉特人劫掠下,从二十二台向北,
直到察罕叟尔的台站失陷几尽。坐台官员、家眷、牲畜被掳走,运米民人多遭
戕杀。二十二台到十六台为防袭击,将家眷、牲畜向南避入戈壁,每台仅留男
丁 20 名、马 40 匹传讯。刚到十九台的马尔赛被迫折返归化城。①一时间,北路
陷入自康熙三十五年(1696)设驿以来最为险恶之局。为防备准噶尔窜犯,马
尔赛行文漠南乌喇特、茂明安、四子、苏尼特、阿霸垓等旗、札萨克与察哈尔
总管,令备兵境上防御。因担忧准噶尔偷袭西藏,挟制活佛故事重演,一度准
备将居住四川泰宁的七世达赖移座成都!②
清朝之所以如此被动,在于和通泊战后精兵的缺乏。更深层的原因,源于
对喀尔喀武装的不信任。尽管喀尔喀贵族在与噶尔丹博硕克图的战斗中表现拙
劣,且新附未久,康熙帝讨伐策旺喇布坦时,仍倚重喀尔喀军队。康熙五十九
年袭击准噶尔,喀尔喀贵族如贝勒博贝(boobei)、额驸策凌(cering)均被委
以先锋重任。③雍正帝虽以土谢图汗丹津多尔济(danjin dorji)、策凌、札萨克
图汗策旺扎布(ts’ewangjab)任喀尔喀三副将军,却均不预核心机密,满化最
深的策凌也不例外。傅尔丹出卡筑城时,以麾下 4000 喀尔喀兵丁负担台站、运
米等杂役,轻蔑之心可见。④
趁清军兵威扫地之际,噶尔丹策零试图分化喀尔喀贵族,争取最有权势的
几位王公支持。在出兵之前,他令大策零敦多卜选数名在和通泊之战中俘虏的
喀尔喀人,委托他们给所属喀尔喀王公带去信函和礼物。收信者包括丹津多尔
济、策凌、喇嘛扎布(lamajab)、纳木扎尔(namjal)等。信中称“尔者,乃成
吉思汗之裔也,断无为人属之理”(suwe serengge. cinggis han i enen. umai
niyalmai hartungga waka),希望赢得喀尔喀上层的支持,颠覆清朝在喀尔喀的统
治,但喀尔喀王公用血和剑作为回答。准噶尔军陆续在鄂尔海西拉乌苏勒(orhai
sira usul)、苏克阿尔达呼(suke aldahu)、鄂登楚勒(odencul)遭到喀尔喀军的
反击。⑤
九月二十二日的鄂登楚勒之役是结束北路乱象的关键一战。策凌、丹津多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月初四日;雍正九年十月初六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月初七日;《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
四川总督黄廷桂等奏报迁移达赖喇嘛情形折,雍正九年九月十五日,2060-2061 页。

张建:《康熙五十九年乌兰呼济尔之战浅探》,《清史论丛》2012 年号,74-84 页。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三月十九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06-7,024-99,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九年十月初一日奏。军机处满文月
折档,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月初七日。《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喀尔喀副将军策
凌奏报策凌敦多卜等致书及献礼物折,雍正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奏,2080-2081 页。

161
尔济投入主力,将驻苏克阿尔达呼准噶尔军诱至鄂登楚勒邀击。布鲁特人多尔
济(dorji)称: (meni niyalma labdu gaibuha.
“我方之人阵亡甚众,得伤者亦多”
feye bahangge inu labdu)。①喀喇巴图鲁(kara baturu)宰桑阵殁,锡喇巴图鲁(sira
baturu)宰桑负重伤,不久死去。准噶尔军被迫移营台锡里(tai siri)山以避锋
芒。屡经战阵的大策零敦多卜亦萌生退意:

te tuwaci. musei morin ulhai yali turha bime. bata i hūsun geren. nimecuke.
cananggi afara de. musei asu uksin be fondolome gabtaha. tu be inu lasha
gabtafi. musei sira baturu jaisang ni jergi sain hahasi labdu gaibuha. feye
bahangge inu labdu. te ubade temen banjinarakū. taka amasi marifi altai i cala
tuweri hetume.

目今,我马畜膘瘦,且敌之力众可惧。前日交战,我们的锁子甲被射
透,纛亦被射断,锡喇巴图鲁宰桑等甚多好男儿阵亡,伤者亦多。今此地
骆驼不生,暂且撤至阿尔泰西边过冬。②

喀尔喀各部除积极抵抗外,还遵锡保之命,将马畜内徙游牧,准噶尔所得有限,
于九月底渐次撤退,未抵克鲁伦河而回,北路的危机终赖其力缓解。事后锡保
奏称: (ere mudan kalka sa ejen i ujen
“此次喀尔喀众感戴主子厚恩,行走甚奋勉”
kesi be hukešeme ambula faššame yabuha),得到雍正帝大力褒奖。③丹津多尔济、
策凌之事权从此仅次于大将军,诸部兵亦一跃而成清朝讨伐准噶尔的核心力量。
准噶尔兵虽然退去,和通泊惨败的阴霾却远未消散。雍正九年十月,清军
放弃科布多城,撤往察罕叟尔。这次战略撤退,标志着清军在喀尔喀前所未有
的转入守势。察罕叟尔、扎克拜达里克从军运中心变为屯聚重兵的桥头堡。以
后者为例,到雍正十年三月,已拥有八旗兵 5200、家选兵 2000、内札萨克兵
1500、连犯人在内的绿旗兵(niowanggiyan tu i cooha weilengge urse be dabume)
万余,合计达 18700 余人的大军,由绥远将军马尔赛统辖。④自喀尔喀向内,清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06-6,024-38,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奏。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06-7,024-99,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九年十月初一日奏。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06-7,024-99,顺承亲王锡保等奏,雍正九年十月初一日奏;《雍正朝满文
朱批奏折全译》下册,喀尔喀副将军策凌奏谢封爵赏银折,雍正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奏,2075-2076 页。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参赞大臣纳昌阿奏,雍正十年四月初一日。马尔赛于雍正九年十一月降为绥远将军,
参《清世宗实录》卷 112,雍正九年十一月乙丑,490-491 页。

162
朝在呼伦贝尔、乌尔会(urhūi)河、察哈尔集中索伦、巴尔虎、内札萨克蒙古
兵,训练新军,补充和通泊之战丧失的精锐。①直隶、山西的绿旗官员奉命修缮
自明亡后便未大规模修葺过的长城各紧要隘口,并添设兵马防汛。②即便有以上
举措,雍正帝仍面临巨大压力,甚至打算照晋商苏大茂(su da moo)带来噶尔
丹策零信件,与之秘密议和,有“准噶尔之噶尔丹策零倘照商人苏大茂带来之信,
(jun gar i g’aldan cering. aika hūdai niyalma su da moo i gajiha
遣使乞和,事便完结”
bithei songkoi elcin takūrafi. hūwaliyame acara be baici. baita wajiha)之语。③和通
泊之战给清朝造成的巨大震荡亦可见一斑了。

第四节 和通泊之战的历史意义

以往对和通泊清军败北原因的阐释,存在“调度乖方”、“轻进中伏”
、“八
旗衰弱不堪战”三种观点。按现代战略学理论评估,大体分属战区战略(theater
strategy)、战役法(operational art)、战术(tactics)等不同层面,似均嫌偏狭。
此外,受文本阅读能力所限,以上观点正确与否,值得质疑。所谓“调度乖方”
指雍正帝指挥操切无定举。诚然,他误以准噶尔集兵西路,自我否定持重缓图
的战略预案,期望用短线突击扭转局面,对傅尔丹出击有一定引导性,但袭击
之举并非奉命行事,而是前线统帅先斩后奏的决断。说雍正帝“调度乖方”导
致战败,言过其实。
“轻进中伏”说则过分强调傅尔丹的责任,从满文档案来看,
他固有“轻进”之嫌,但也存在合理因素,
“中伏”则属无稽。若单纯将失利诿
过于傅尔丹,那么这种因人偾事的解释范式,与古代史家又有何异?
至于“八旗衰弱不堪战”之说,肇始于民国初期,部分研究者依据汉文文
献,认为八旗军在康熙时即腐败堕落,不堪战斗。然而这一清教徒式的结论既
缺乏历史纵深的观感,亦无充分的文献基础,并未得到满学、蒙古学界广泛认
同。笔者认为,八旗武力在入关后确实经历了长期的衰退(retrogression)过程,
但在雍正朝并未沦为衰弱(debility)的军队,否则无法诠释廿余年后,同一支
军队横扫天山南北,威震中亚的原因。作为种族的、世业的军制,八旗官兵,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38-007,025-1552,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奏,雍正十年二月二十三日
奏。柳泽明,《清代黑龙江における八旗制の展开と民族の再编》,《歷史学研究》698 卷(東京:1997),
10-21 页。

《雍正朝汉文谕旨》第 4 册,雍正九年十月二十二日谕,87 页。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38-007,025-1552,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奏,雍正十年二月二十三日
奏。

163
尤其是“旧满洲”(fo manju)军人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荣誉感,并非以募兵制为
基础的绿旗可比。和通泊之战,八旗军以寡敌众,在海拔 2000-3000 米的山地
连续苦战,保护主帅突出重围,大批高阶军官面对绝境,尽忠全节,实在不是
衰弱腐朽之师的表现。
笔者曾指出,清军在康熙五十九年横跨被准噶尔人视为天然屏障的阿尔泰
山,成功打击准噶尔本部。自此之后,越阿尔泰山击敌侧翼便成为北路清军的
基本信条。①根据战略文化理论,成功的军事经验会累积成军事信念,并成为日
后战略的基本预设。雍正帝便承认袭击准噶尔是“遵圣祖父皇先年奇谋,派出
(šengdzu han i nenehe aniyai ferguwecuke bodohon be danlame. dasihire
攻击之兵”
cooha be tucibufi),②可见军事信念对战役法的影响。
然而兵无常势,一旦形成军事信念的环境改变,又不及时调整,执着盲从,
便可能诱发军事灾难。③康熙朝的成功,得益于清军主力进藏和西路军对吐鲁番
等地的袭击,北路军亦兵分两路,互为声援,使准噶尔备多力分。不过时移世
异,科舍图之战后,西路马畜损耗过大,已无法及时呼应。准噶尔又在阿尔泰
山集结大批军队,威胁科布多。雍正帝和傅尔丹却固执于昔年的成功,先后作
出北路单独出击的决断,致覆军折将。故而和通泊之战的失利,根本是清朝墨
守过时的军事信念而导致。
和通泊之战对内陆亚洲史影响深远。战后清军实力削弱,准噶尔军得以侵
入喀尔喀,附清卫拉特贵族多有投诚及观望者,喀尔喀贵族则忠心事清。事后,
清廷对喀尔喀武力日渐倚重,额尔德尼召之役、三音诺颜部独立为大札萨克以
及定边左副将军开府等重大事件,皆可从雍正九年的危机觅得发端。噶尔丹策
零亦因此役获胜,不仅巩固了统治,还看到重建蒙古帝国的曙光。转年,准噶
尔军复大举东进,在乌孙珠勒击溃清军,虽然兵败额尔德尼召,仍得维持战略
均势,并于雍乾之交达成停战协议。休战后,准噶尔军迭次击破哈萨克,长期
保有突厥斯坦东部,准噶尔汗国亦得延祚廿余年。与之相关的 18 世纪满、蒙、
藏、俄文档案和中亚当地文献数目甚巨,存在极大的研究空间。
和通泊的失利,阻碍了清朝向内陆亚洲前进的脚步。若清军在和通泊之战
获胜,大军乘势西进,导致准噶尔政权分崩离析,在雍正朝便完成统一蒙古的


张建:《康熙五十九年乌兰呼济尔之战浅探》,《清史论丛》2012 年号,74-84 页。

军机处满文上谕档,雍正八年腊月二十二日谕。

Eliot Cohen and John Gooch, Military Misfortunes: The Anatomy of Failure in War,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0, pp. 133-163.

164
使命,好大喜功的乾隆帝也许会继续向内陆亚洲开拓。伴随疆域扩展和族群交
流,清朝有可能类似奥斯曼(Ottoman)、莫卧儿(Mughal)等突厥-蒙兀帝国,
带有更多的内亚痕迹,进而影响帝国统治体系。而清朝与俄国,以及帖木儿之
后最伟大的中亚征服者纳迪尔沙赫(Nādir Shāh)的碰撞,甚至会左右世界的进
程。由此看来,雍正九年夏天发生在阿尔泰山角落的这场战役,改变了历史。

165
结 论

1592-1598 年,大明为保护藩属李朝,和日本展开长达六年的战争。这场战
争对东亚历史走向产生深刻影响,李朝师法明、日,创立了以鸟铳为核心的火
器军队,为了协助宗主国维持地区秩序,将其投入征讨女真之沙场。为解除东
顾之忧,金/清两次出兵,终于在崇德二年迫使李朝臣服。值得注意的是,清朝
并未吞并朝鲜,而是企图仿效历代中原王朝传统,将其变为己之藩属。虏入旗
下的朝鲜人被编为新军,练习鸟枪,成为满洲旗下少有的火器手。这些现象背
后折射出一些深层问题:与誓要并吞朝鲜的“蛮夷”日本不同,清朝对朝鲜的
策略显然植根于传统的大邦-宗藩意识,体现中华帝国传统。另一方面,女真部
落历史上与朝鲜存在密切联系,将入旗朝鲜人纳入满洲旗分而非分给执掌火器
之汉军,亦可一窥女真、朝鲜、汉人族群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诸多历史学家根据明清战争认为:17 世纪,随着红夷大炮等西洋火器传入,
在中国产生“军事革命”或“军事事务革命”,笔者亦赞同此类说法。但从另一
角度看,明清战争以及稍后的三藩之乱持续 61 年,而 17-18 世纪清朝开拓内陆
亚洲的历史,包括驱赶侵据黑龙江的哥萨克,扑灭噶尔丹和统一天山南北,长
达百余年。若脱离这一时期的火器发展史和战争史,谈论“军事革命”或“军
事事务革命”,则颇感偏狭。
按照克劳斯的评价标准,与奥斯曼帝国类似的清朝是第三等的制造业国家,
而其在内陆亚洲最大的两个竞争对手—俄国和准噶尔,前者在彼得大帝改革前
与之近似,后者则是缺乏制造业,依赖进口的汗国,低于第三等。然而,制造
业优势受客观因素限制,并不一定能转化为胜势。实际上,三藩之乱以降,受
地理条件制约,为便于运输,清朝火器出现轻型化趋势。从前文可知,雅克萨
之战时,受运补能力制约,清军虽拥有 200 余门火炮,但最大者不过相当于 6
磅炮,致使第二次围攻战迟迟不能得手。俄国亦因路途遥远,调兵不便而有同
样苦恼。
清朝与准噶尔作战时,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康熙二十二年后,清朝始终将
准噶尔作为第一假想敌。这一立场决定其火器、军队的发展方向:组建汉军火
器营初衷,是为拥有能与准噶尔相抗衡的火绳枪兵。然而乌兰布通之役,拥有

166
数千名鸟枪步兵和重炮的清军竟未奏凯,迫使清朝反思建军路线,吸取战争经
验,改革军事制度,组建八旗满洲火器营,制造便于驮载的轻型火炮。最能体
现制造业水准的重炮则无用武之地,如康熙二十八年铸“武成永固大将军”在
1853 年之前从未参加实战,步兵战术等亦裹足不前。随着清朝迭次取胜,战线
西移至科布多、巴尔库尔,地理条件对作战的不利影响再次显现,清军攻势陷
于停滞,内线作战的准噶尔反而能充分运用来自中亚,适合骑兵使用的火器资
源,予清军以重创。清朝遂仿制准噶尔火器,以适应内陆亚洲作战需要。换而
言之,18 世纪中叶的清军已部分转变为一支轻型火器军队,带有中亚军队的特
点。这一转变使之最终平定准噶尔,却在二征金川、征缅,乃至鸦片战争等需
要新式步兵和重炮的战争中屡次南风不竞。
15-17 世纪,亚洲大陆自西向东崛起奥斯曼、萨菲、莫卧儿、大清四个帝国,
她们均由来自内陆亚洲,擅长骑射的游牧部落(塞尔柱突厥、土库曼、突厥-
蒙兀、满洲)建立。在崛起过程中,火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称为“火药帝
国”。在四大帝国军队中,代表游牧尚武传统,使用刀矛弓箭的骑士始终是中坚
力量。火器军队的规模难以与之比拟,且最初操作火器的军人来自其他族群,
如奥斯曼的加尼萨利军团主要由巴尔干等地人组成,规模不过万人;莫卧儿帝
国聘用土耳其、欧洲人操炮,而八旗汉军披甲数亦少于满、蒙佐领。如本文所
述,源自奥斯曼的火器—火绳枪和“赞巴拉克”在亚洲广泛传播,其他三大帝
国,甚至远在东方的大清,均受其影响,体现她们在文化传统和现实需求的一
致性。甚至她们的衰落亦与火器落伍,难以抵抗外来势力有关。这究竟是历史
必然,还是巧合?笔者将继续追索内陆亚洲国家和族群间的联系,解读这一历
史谜题。

167
参考文献

一、满文、蒙文文献:
[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档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
[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月折档
[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
[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议覆档
[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满文上谕档
[6]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
[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八旗世袭谱档
[8]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八旗都统衙门档
[9] 广禄、李学智译注:
《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第 2 册(昃字档),台北中华书局 1971
年版。
[1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内阁本满文老档》,辽宁民族出版社 2010 年版。
[1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清内阁蒙古堂档》,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12] 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藏:抚远大将军王奏档。
[13] 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宫中档康熙朝奏折》第 8 辑,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1974 年
版。
[14] 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 32 辑,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1976
年版。
[1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太祖实录
[16]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太宗实录
[17] 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满文本,康熙四十七年内府精写
本。
[18] 京都大学图书馆藏:《亲征平定朔漠方略》满文本,康熙四十七年内府刻本。
二、汉文文献:
[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
[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编:《中国明朝档案总汇》,广西师大 2001
年版。
[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黄山书社 1998 年版。
[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6]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
[7] 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宫中档乾隆朝奏折》,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1982 年版。
[8]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乾隆朝上谕档》,档案出版社 1991 年版。
[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康熙起居注》,中华书局 1984 年版。

168
[10] 关嘉禄、王佩环译,佟永功校,
《“黑图档”中有关庄园问题的满文档案档汇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资料》第 5 辑,中华书局 1984
年版。
[11] 《明实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年版。
[12] 《明会典》,
《续修四库全书》791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
[13] 《清太祖实录》,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14] 《满洲实录》
,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15] 《清太宗实录》,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16] 《清世祖实录》,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17] 《清圣祖实录》,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18] 《清世宗实录》,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19] 《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 1986 年版。
[20]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成文出版社 1970 年版。
[21] 《清国史》,中华书局 1993 年版。
[22] (康熙)《大清会典》,文海出版社 1981 年版。
[23] (雍正)《大清会典》,文海出版社 1994 年版。
[24] (乾隆)
《大清会典则例》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
《文津阁四库全书清史资料汇
刊》史部 67 册,商务印书馆 2006 年版。
[25] (嘉庆)《大清会典图》卷 69,文海出版社 1994 年版。
[26] (光绪)《清会典事例》,中华书局 1991 年版。
[27] 《八旗通志初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28] 《钦定八旗通志》,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4 年版。
[29]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辽沈书社 1989 年版。
[30] 《密云驻防事宜》,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光绪二十七年抄本。
[31] 《谭襄敏奏议》,《文渊阁四库全书》429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 年版。
[32] 《御选明臣奏议》,《文渊阁四库全书》445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 年版。
[33] 赵士祯:《神器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 年版。
[34] 戚继光,《纪效新书》,中华书局 2001 年版。
[35]茅元仪,《武备志》,华世出版社 1984 年版。
[36] 周台公:《武备辑要续编》
,国家图书馆古籍部藏清刻本。
[37] 宋大业:《宋阁学运军糈北征日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钞本。
[38] 昭槤:《啸亭杂录》,中华书局 1980 年版。
[39] 钟方:《炮图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道光朝写本。
三、朝鲜汉文文献:
,笠井出版社 1963 年版。
[1] 《李朝实录》
[2] 李肯翊:《燃藜室记述》,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版。
[3] 李民寏:《栅中日录》,辽宁大学 1978 年版。
[4] 李民寏:《建州闻见录》,辽宁大学 1978 年版。
[5] 柳成龙:《惩毖录》,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2004 年版。

169
[6] 罗万申,《丙子录》,人民大学 1989 年版。
[7] 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
,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
[8] 佚名:《阳九记事》,珪庭出版社 1980 年版。
[9] 郑昌顺等:《同文汇考》,
《中韩关系史料辑要》(四),珪庭出版社 1978 年版。
[10] 郑琢:《龙湾闻见录》,珪庭出版社 1980 年版。
四、翻译文献:
[1] 苏联远东研究所等编,厦门大学、黑龙江大学译:《十七世纪俄中关系》,商务印
书馆 1978 年版。
[2] 阿布尔·哈齐(Abū’l Ghāzi)著,罗贤佑译:《突厥世系》,中华书局 2005 年版。
[3] 巴布尔著,王治来译:《巴布尔回忆录》,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
[4] 帕拉斯(P. S. Pallas)著,邵建东、刘迎胜译:
《内陆亚洲厄鲁特历史资料》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214-215 页。
五、俄文文献:
[1] Сост. Г. И. Слесарчук, Русско-моголь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1685-1691: Сборник
Документов. Москва: Издателъская Фирма, Восточ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РАН, 2000.
[2] К. Ф. Голстунский, Монголо-ойратские законы 1640г.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е указы
Галдан-хун-тайджия и законы, составленные дла волжских калмыков при
калмыцком хане Дондук-Даши. С. Петербург, 1880.
[3] Н. И. Веселовский, Посолъство к зюнгарскому Хунтайджи Цэван Рабтану
капитана от артиллерии Ивана Унковского и путевой журнал его на 1722-1724.
Записки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го Русского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 по отделению
этнографии том.10, выпуск 2. С. Петербург, 1887.
六、法文文献:
[1] François Bernier, Voyage dans les Etats du Grand Mogol. Paris: Fayard, 1981.
七、拉丁土耳其文文献:
[1] Seydî Ali Reis, Mir’at ǔl Memalik. Istanbul: 1930.
八、中国学者(含台湾)论著(按汉语拼音首字母排列)

[1] 常建华:《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2] 定宜庄:《清代八旗驻防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3 年版。
[3] 定宜庄:《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历史文献、人口统计与田野调查》,上海社会
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4] 杜家骥:《八旗与清朝政治论稿》,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
[5] 戴逸:《简明清史》,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6] 冯尔康:《雍正传》,三联书店 1999 年版。
[7] 黄一农: 《历史研究》2004 年第 4 期,74-105
《红夷大炮与皇太极创立的八旗汉军》,
页。
[8] 黄一农:
《明末萨尔浒之役的溃败与西洋大炮的引进》,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
所集刊》79 本第 3 分,377-415 页。
[9] 刘小萌:《满族的社会与生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 年版。

170
[10] 刘小萌:《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11] 南炳文:《中国古代的鸟枪与日本》,
《史学集刊》1994 年第 2 期,60-66 页。
[12] 乌云毕力格: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
《十七世纪蒙古史论考》
[13]王锺翰:《王锺翰清史论集》,中华书局 2004 年版。
[14]王兆春:《中国科学技术史 军事技术卷》,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15]郑天挺:《探微集》,中华书局 1980 年版。
[16] 赵志强:《清代中央决策机制研究》,科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九、翻译论著:
[1] 捷连季耶夫(М. А. Терентьев)著,武汉大学外文系译:《征服中亚史》第 1 卷,
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
[2] 兹拉特金(И. Я. Златкин)
:《准噶尔汗国史(1635-1758)
》,马曼丽译,北京:商
务印书馆,1980 年。
[3] 伯希和(Paul Pelliot)著,耿昇译:《卡尔梅克史评注》,中华书局 1994 年版。
[4] 和田清著,潘世宪译:《明代蒙古史论集》,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
[5] 三田村泰助著,栾成显、南炳文译,
《初期满洲八旗的形成过程》,
《日本学者研究
中国史论著选译》第 6 册,中华书局 1993 年版。
十、日文论著:
[1] 阿南惟敬:《清初軍事史論考》,甲陽書房 1980 年版。
[2] 宇田川武久: ,吉川弘文馆 2007
《鉄砲伝来の日本史:火縄銃からライフル銃まで》
年版。
[3] 宇田川武久:《鉄砲と戦国合战》,吉川弘文馆 1995 年版。
[4] 小林芳春、小和田哲男:
《徹底検証長篠・設楽原の戦い》,吉川弘文馆 2003 年版。
[5] 池内宏:《文祿慶長の役》正编第一,吉川弘文馆 1987 年重印本。
[6] 宇田川武久:《東アジア兵器交流史の研究:十五-十七世紀における兵器の受容
と伝播》,吉川弘文馆 1993 年版。
[7] 有马成甫:《火砲の起原とその傳流》
,吉川弘文馆 1962 年版。
[8] 宫脇淳子:《最後の遊牧帝国 : ジュ-ンガル部の興亡》,講談社 1995 年版。
[9] 冈田英弘編:《清朝とは何か》,藤原書店,2009 年版。
[10]若松寛:《ツェワン・アラブタンの登場》,《史林》,48.6(京都:1964),50-80
页。
[11]柳澤明:《清代黑龙江における八旗制の展开と民族の再编》,《歷史学研究》698
卷(東京:1997),10-21 页。
十一、俄文论著:
[1] Петр. А. Словцов, История Сибири: От Ермака до Екатерины II, Москва: Вече,
2006.
[2] Семё́н. Е. Захаров, Краснознаменный Тихоокеанский Олот, Москва: Воениздат,
1973.
[3] Василий В. Бартольд, Сочинения: Туркестан в эпоху монгольского нашест,
Москва: Изд вост Лит, 1963.

171
[4] В. С. Кузнезов, Цинская империя на рубежах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Новосибирск,
1983.
十二、拉丁土耳其文论著:
[1] Z. V. Togǎn, Bugünkü Türkistan ve yakin Tarihi, CiltⅠ, chapterⅢ, Cairo: 1927.
十三、英文论著:
[2] W. E. D. Allen, Problems of Turkish Power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London: Central
Asian Research Centre, 1963.
[3] Gābor Agoston, Guns for the Sūltan: Military Power and the Weapons Industry in the
Ottoman Empir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4] Muriel Atkin, Russia and Iran: 1780-1828.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0.
[5] David Ayalon, Gunpowder and Firearms in the Mamluk Kingdom. London: Vallentine,
Mitchell & Co. Ltd, 1968.
[6] Fred W. Bergholz, The Partition of the Steppe: the struggle of the Russians, Manchus,
and the Zunghar Mongols for empire in Central Asia, 1619-1758.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1993.
[7] Peter B. Brown, Early Modern Russian Bureaucracy: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ncellery
System from Ivan Ⅲ to Peter the Great 1478-1717.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doctoral dissertation, 1978.
[8] Audrey Burton, The Bukharans: a dynastic diplomatic and commercial history,
1550-1702. Richmond: Curzon Press, 1997.
[9] Kenneth W. Chase, Firearms: a global history to 170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0] Joseph Fletcher, Integrative History, Parallels and Interconnections in the Early
Modem Period, 1500——1800, Journal of Turkish Studies 9 (1985), pp. 37-57.
[11] Jacob de Gheyn, The Renaissance Drill Book. London: the Greenhill Books, 2003
[12] John Francis Guilmartin, Gunpowder and Galleys: Changing Technology and
Mediterranean Warfare at Sea in Sixteenth Centur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5.
[13] Bert S. Hall, Weapons and Warfare in Renaissance Europe: Gunpowder Technology
and Tactics. 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7.
[14] Richard Hellie, Enserfment and Military change in Muscov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1.
[15] Marshall G. S. Hodgson, The Venture of Islam: conscience and history in a world
civilization, vol.3, The gunpowder empires and modern tim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4.
[16] Henry H. Howorth, History of the Mongols from the 9th to the 19th Century, vol.1,
London: Longmans Green and Co., 1876-1927.
[17] Iqtidar A. Khan, Gunpowder and Firearms Warfare in Medieval India. New Delhi:

17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8] Donald J. LaRocca, Warriors of the Himalayas: Rediscovering the Arms and Armor of
Tibet.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9] Eric Lohr and Marshall Poe ed., The Military and Society in Russia, 1450-1917.
Leiden: Koninklijke Brill, 2002.
[20] William H. McNeill, The Age of Gunpowder Empires, 1450——1800. Washington
D.C.: 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 1990.
[21] Di Cosmo Nicola. Did Guns Matter? Firearms and the Qing Formation. in Lynn A.
Struve (ed.), The Qing Formation in World-Historical Time. New York: Ha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P.121-166.
[22] Geoffrey and Angela Parker, European Soldiers, 1550-165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23] Peter C. Perdue, China Marches West: The Qing Conquest of Central Eurasia.
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 1-3.
[24] George Cameron Stone, Donald J. LaRocca, A Glossary of the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and Use of Arms and Armor. New York: 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 Press.
[25] Lord Egerton of Tatton, Wilbraham E. Egerton, Indian Museum: Indian and Oriental
Armour. Chelmsford: 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 2002.

173
致 谢

童蒙读《诗》,有云: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昔日呀
呀学语的稚童,并不知晓个中意蕴。迨至求学远游,夙兴夜寐二十余年,鬓生
华发后,才体会到三千年前古人叹息的真意。
礼仪之大谓之夏。吾国数千年礼制,均以“三礼”为本,而孝道又被视为
最重之德行。所谓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舐犊情深,感同身受。求学期间,父
母不仅倾囊相助,还屡屡动用社会资源,曲为庇护。我却毫无回馈,
“不孝有三”
占据两条,唯一不在其列的是“曲为阿附”,盖因辄向双亲出言不逊,事后又毫
无歉疚,根本谈不上“阿附”,而父母并不以之为忤。亲恩深重,书及此处,不
免泫然。
时下“跨界”与“整合”之风劲吹,但进入全新领域,必遇良师指导,方
可事半功倍。笔者从语言学向历史学转轨时,投入常师建华门下,实属幸运。
常师承郑门学风,温雅内敛,讲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按兴趣决定研究方向,
决不画地为牢。小子质直愚鲁,性大气躁,师每多加优容。偶有一得,则提携
奖励。师德如风,我譬如草。若无此风,则蹉跌飘零,不可知矣。
负笈五年,蒙杜师家骥、定师宜庄指授教诲,多方引荐,受益匪浅。刘师
小萌与我素昧平生,初次相逢,即青睐奖掖,纳入门下,使后生既免归去之叹,
复得遂投入王门之夙愿。昌黎有曰:必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蒙昧似我,
恰如恋栈驽马,而刘师不以为弃,视为可造之材。知遇之恩,感之切切。人有
德于我,不可不忘。诸师之恩,异日必结草衔环以图报。
在学期间,张莉、黄一农、承志等前辈、周勇进、张瑞龙、朱幼安、卢正
恒、常修铭等学友于我每多襄助,谨致谢意。并向曾予我支持的诸位亲友世交
道谢。
最后将论文献给相伴十年的内子,若无她潜移默化,点滴改造,我必不至
今日。谨合十顶礼,谢菩萨默佑,于浮华俗世间得斯人相伴。
南开五载,白驹过隙。临行怅惘,援翰写心。

174
附 录

八旗汉军的最后演出—雍正朝汉军出师北路考

雍正九年六月,清军进袭屯驻额尔齐斯的准噶尔军,大败于和通泊,喀尔
喀震动。七月,清廷任命大学士马尔赛(marsai)为抚远大将军,率四千汉军
赴喀尔喀驻防。大部分汉军官兵直到雍正十三年才陆续撤回。这是介于康熙三
十六年裁革汉军火器营和乾隆七年将汉军“出旗为民”之间唯一一次大规模动
员汉军出征。此前史学界探讨汉军出旗缘由,多自“生计问题”入手,成绩斐
然。然而,乾隆初年汉军出旗时,清朝尚未平定准噶尔,却着手削减执掌火器
的八旗武力,有悖常理。已有学者指出康雍之际,汉军人才凋零,风气隳败,

但并未将武力衰退与汉军出旗相联系,殊可遗憾。 笔者已注意到康熙解散火器
营对汉军造成的不良影响,但缺乏从实战角度作出评估。雍正朝的出征提供了
一个绝佳个案,使笔者得以从容研判汉军武力衰退状况,从另一方面探究汉军
出旗因由。
揆诸史料,
《清世宗实录》、
《平定准噶尔方略》间有本次出兵的记载,但失
之简略,且多有删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军机处全宗、宫中全宗内保有的
相关满、汉文档案较完备,而满文档案又多于汉文。目前,宫中全宗的相关谕
折均已收入《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雍正
汉文谕旨汇编》,公开出版。但军机处全宗内的满文谕折尚未披露,分别保存在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满文月折档簿和满文上谕档内,前两者业已开放查阅。
笔者将综合采信满、汉谕折,对照官书,还原研判本次出征的实态。

一、汉军出征的背景

和通泊战前,驻喀尔喀清军本拟采“筑城进逼”的缓进策略,在三年内,
分别于科布多、额尔齐斯、博罗塔拉兴筑三城,进至准噶尔腹地。然而,和通
泊一战,清军丧失精兵七千余,大批高级官佐阵亡,驻科布多河东副将军陈泰


谢景芳:
《清代八旗汉军的瓦解及其社会影响—兼论清代满汉融合过程的复杂性》,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社版)2008 年第 3 期,55-64 页。

175
避战东逃,军威扫地。①喀尔喀蒙古震怖,“料理驼马、羊只事务公、札萨克等
俱弃去,驻驿站之蒙古人将我护军马匹赶带逃逸者亦有。”(temen. morin. honin
i baita be icihiyara gung. jasak se gemu waliyafi genehe. tebuhe giyamun i
monggoso musei bayara sai morin be dalime gamafi ukakangge. inu bi.)②清朝如何
保卫喀尔喀,已是迫在眉睫的急务。
彼时喀尔喀清军总数不少,分布却不均。驻科布多清军共 15900 余,是最
大一股兵力,但由满洲、绿旗、索伦、察哈尔、归化城土默特、喀喇沁、土默

特兵组成,战力参差不齐,且新经大创。 喀尔喀亲王丹津多尔济、额驸策凌驻
乌喇克沁(ulakcin)、鄂尔昆(oihon)一带保卫牧场。位居纵深,号为重镇的
察罕叟尔、扎克拜达里克驻军最少,尤其是后者,仅有满洲兵 200、守护牧地
土默特兵 300,几乎可算空城。④年初增调盛京、宁古塔(乌喇)、黑龙江、内
札萨克 7000 兵,此时分别抵达土拉河上游和塔米尔河,是最强劲的生力军。⑤不
过,从满文奏折来看,和通泊之战前后,清朝君臣就该军部署有所分歧。雍正
九年六月二十八日上谕称:

neneme ere aniya fidehe mukden. ningguta. sahaliyan ula. cahar. jasak i
jergi ba i cooha be. amba jiyanggiyūn furdan i jakade genekini seme hese
wasimbuha bihe. te amba jiyanggiyūn furdan cooha gaifi dailame dosika be
dahame. ere jergi cooha fidehe hese be dahame. furdan be baime generahū.
erebe horon be badarambure jiyangjiyūn i doron be daiselaha dahashūn giyūn
wang siboo de hahilame bithe unggifi. ere jergi cooha siboo i coohai kūwaran de
bikini. alika fidehe acara be bici. turha šadaha morin. ula be forgošome teksin
halafi. dahashūn giyūn wang siboo. kalkai aisilara jiyanggiyūn wang danjin dorji
i emgi acara be tuwame icihiyakini sehebe gingguleme dahafi unggihe seme
isinjiha.

先是,本年曾降旨,调遣盛京、宁古塔、黑龙江、察哈尔、各札萨克


参见论文第五章第一节。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15-2,024-176,顺承郡王锡保奏,雍正九年七月初二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奏,雍正九年八月初八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23-4,024-2492,顺承郡王锡保奏,雍正九年七月二十三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奏,雍正九年八月初八日。

176
兵,命去大将军傅尔丹处。今大将军傅尔丹既带兵进剿,恐此等兵遵调遣
之旨,寻傅尔丹而去。将此作速咨文管振武将军印务多罗顺承郡王锡保,
令此等兵在锡保之军营,若有应调遣处,将疲瘦马畜调换整齐。着顺承郡
王锡保会同喀尔喀副将军王丹津多尔济办理,钦此,钦遵。①

所谓“本年曾降旨”指雍正九年正月调兵之谕,盛京、宁古塔、黑龙江出兵 5000,
察哈尔出兵 1000,内札萨克出兵 2000。②是年天旱,耽误行军,统内札萨克兵
科尔沁郡王罗布藏喇锡称:

gobi i bade dosime. hiya ofi. niyanciha tucikekūbi. jugūn i teisu bisire šeri
muke gemu fara jakade. mukei ici be dahame jugūn ci duin sunja dedun i babe
maktabufi yabuhangge labdu.

进戈壁后天旱,青草未出,因路上一应泉水俱干涸。故顺有水之路,
绕行四五站之处者甚多。③

傅尔丹于四月往科布多筑城,不及等待会师,折奏称:

sirame jidere mukden. ula. cahar i ninggun minggan. dorgi jasaki juwe
minggan cooha. jurara de amcabuci. sasa gaifi gamaki. amcaburakū oci. amala
genekini.

其续到之盛京、乌喇、察哈尔兵六千名、内札萨克兵二千名赶及,则
带往;不及,则令继进。④

可见该军本应开赴科布多,其中由总管达锡(dasi)带领的察哈尔兵行进最速,
于七月初四进抵扎布堪西,与陈泰军会合。盛京头起兵丁亦在此前后到达。⑤至


军机处满文上谕档,雍正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黑龙江将军卓尔海等奏请调兵治备武器粮饷折,雍正九年二月十五
日,2025-2026 页。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顺承郡王锡保等奏,雍正九年八月二十三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三月十九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1115-4,024-177,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奏,雍正九年七月十一日。

177
于六月二十八日上谕,命盛京等处官兵驻扎察罕叟尔,并非和通泊失利的缘故。
查傅尔丹六月十六日奏进一折,称摧毁准噶尔卡伦,进击驻察罕哈达准噶尔军,
于六月二十八日记档,则上谕必针对该折所发。雍正帝令此军勿急进,在察罕
叟尔休整换马,恰恰证明他对袭击成功信心十足,未考虑战败可能。
六月二十八日,顺承郡王锡保在布呼图淖尔接败报后,匆匆赶往察罕叟尔,
除将副都统图克善(tukšan)、黑色(heise)带领撤回宁夏的 1000 驻防兵截留
外,急调喀尔喀并盛京等地兵来援:

amban be uhei hebešefi kalkai dashūwan galai cooha be kadalara aisilara


jiyanggiyūn hošoi cin wang danjin dorji de bithe unggihengge. te amban
kūwaran i baita. geren baci boolaha gisun gemu emu adali. baita hahi. uttu ofi.
wang ni baci beile cemcuk namjal be hahilame efu ts’ering ni jakade unggifi.
sini aiman i cooha be kadalame uhei hebešeme nashūn be tuwame yabukini. sini
beye akdaci ojoro oyonggo niyalma be fulukan tucibufi. yaya temen morin be
bahara be tuwame labdu gaifi. ilan bai cooha. dorgi jasak i cooha okdome genefi.
niyeceteme buci acarangge be niyeceme bu forgošoci acarangge be forgošome
bu. hūsun be etuhun obu. muru jun gar i hūlha jihe hūsun etuhun. sini baci
hahilame niyalma takūrafi. ilan bai cooha dorgi jasak i cooha be geli ganabu.
uheri hūsun be teksilefi. sini aiman i amala jidere kalkai cooha be suwaliyame.
ere tumen funcere cooha be. si ba na i muru. ne i baita be tenggime sara be
dahame. si uthai uheri gaifi. dorgi jasak i wang sa. ilan bai cooha be gaifi jidere
ambasi emgi uhei emu gūnini hūwaliyasun hebengge i baita mutebure be kice.
suwe cooha gaifi ebsi jidere de. kalkai cooha be gorokon turšul sinda. gurun
booi amba baita. suwe muterei teile fašša. be cagan seol i hoton be akdulame
seremšeme. suweni cooha be aliyambi. ere songkoi dorgi jasak i wang sa. ilan
bai cooha be gaifi jidere meiren i janggin sede gemu bithe yabubuha seme
unggihebi.

臣我等共商,咨行管喀尔喀左翼兵副将军·和硕亲王丹津多尔济:现
大营之事,各处禀报之语俱相同。事急矣,故自王处催贝勒车穆楚克咨额
驸策凌处,将尔部兵管理,共同商议,视机行走。尔多派亲信可靠之人,

178
将所有已得驼马阅看多带,往迎三地兵、内札萨克兵,应补给者补给,应
调换者调换,使之力强。大概准噶尔来贼力强,自尔处速差人,复往领三
地、内札萨克兵,全力整顿,与尔部落后来喀尔喀兵会合,随令此万余兵
稔知尔处情形及目下之事,尔即统领,与内札萨克王等、统领三地兵之大
臣等共同一心,和睦商议,力求事成。汝等带兵来此,将喀尔喀兵驻于郭
洛昆图尔舒勒。国家大事,汝等尽力报效。我们守护察罕叟尔城,等待尔
兵。于内札萨克王等、三地领兵副都统等俱已照此咨行。①

锡保借助前降上谕,令喀尔喀副将军丹津多尔济、策凌派人往迎三地兵(ilan bai
cooha,即盛京、宁古塔、黑龙江兵)和内札萨克兵,调换马畜,整顿队伍,通
告兵败消息,与喀尔喀军合兵,开赴察罕叟尔。咨文称:
“我们守护察罕叟尔城,
等待尔兵”,冀望生力军来援之情展露无遗。咨文命三地兵、内札萨克兵来察罕
叟尔,喀尔喀兵留驻西南的郭洛昆图尔舒勒,可见关系亲疏,意味深长。
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于七月初一逃回科布多筑城处,随于七月十一日、二十
日上折请兵,其因有三,一是科布多城已初具规模:

amban meni cooha gaifi genehe ere sidende. guntai. hū giyei se.
niowanggiyan tui cooha be gaifi hacihiyame weilebume. neneme futalaha juwan
juwe ba i kemun i duin dere be. gemu den ici sunja chi funceme cirgehebi. dame
weilehe hoton i dorgi. ba jaci leli. cooha komso ofi. hoton i šurdeme ba be
akūmbume tuwakiyara de mangga turgunde. guntai. šiliha. hū giyei. iduri ce
uhei hebdefi. emu ergi be ejeleme toktobufi. kūwaran jafafi. kūwaran i tule duin
ergide gemu šumin ulan fedefi. den keremu sahafi tuwakiyame tehe. ceni
seremšeme belhehengge akdun.

臣等带兵进剿期间,衮泰、胡杰等率绿旗兵抓紧兴筑。先前丈量过十
二里的规模,四面俱已夯筑高五尺余。增修城内地方甚敞。因兵少,难于
遍守环城地方。衮泰、石礼哈、胡杰、伊都立彼等共议,各辖一面。立营,

营外四周俱掘深壕,高筑营墙守卫。彼之驻防备办牢固。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15-2,024-176,顺承郡王锡保奏,雍正九年七月初二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15-4,024-177,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奏,雍正九年七月十一日。

179
傅尔丹败回后,复加紧兴筑:

amban be hoton weilehe bade isinjiha fonde. hoton i šurdeme fu. den ici
sunja chi weilehebi. ere sidende geli niowanggiyan tui cooha. kutule sebe
hacihiyame weilebume. ne hoton i fu i beye den ici emu jang. keremu be
dabume uheri emu jang sunja chi obume weilehebi. tuwakiyara de umesi akdun.

臣等抵筑城处时,已筑城垣高才五尺。此间,复催绿营兵、跟役修筑。
今城墙已高一丈,计女墙高一丈五尺,守备甚牢。①

科布多城系夯筑,未包砖,周长 12 里(约 6km/6000m),城墙高 1 丈 5 尺(约


3.833m)。城外复开营濠,筑营墙,对缺乏火炮的准噶尔军不啻铜墙铁壁。在极
边兴筑该城,本为充当讨伐准噶尔的桥头堡,不惟工程支出浩繁,城内尚贮存
大批米石、银两和军火。和通泊战后,陈泰咨文傅尔丹,请放弃科布多,东驻
扎布堪,被傅尔丹拒绝:

tutu bime. eiten coohai baitala gemu hoton weilere bade juwame isibuhabi.
te aikabade mini beye hoton weilere baci aljafi. sar tolohai. jabkani jergi bade
genefi kūwaran jafafi tere oci. werifi hoton be tuwakiyara cooha gūnin aššambi
sere anggala. kalkasa tuwara ba akū aššara de isinambi.

然而,一应兵之用度俱已运抵筑城处。今倘我离筑城处,往萨尔托罗
亥、扎布堪一带,于彼处立营驻扎。不惟守城之兵人心动摇,喀尔喀众亦
无仗恃,致于动摇。②

可见,担心身离科布多导致军心动摇,失去喀尔喀人信任,致使城池和贮存于
此的大批物资陷敌,是傅尔丹坚持驻守科布多,并请增兵的第二个原因。
原因之三,是准噶尔军并未撤离额尔齐斯。据逃回兵丁口供看,部分掳获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奏,雍正九年八月初八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15-4,024-177,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奏,雍正九年七月十一日。

180
战俘及战利品的准噶尔军撤回伊里河流域,以应付哈萨克骚扰。但尚有一支准
噶尔军逗留阿尔泰山。七月初七,丹津多尔济旗下向导博陆尔斋(boruljai)逃
回报称:

ūlet ursei gisurere be donjici. ceni cooha ne bederefi. altai mulu de tefi.
dosire. bederere eici tubade tere babe. g’aldan cering ni mejige be aliyambi sehe
sembi

闻得厄鲁特人交谈,说彼兵现撤退,驻于阿尔泰山梁。是进,是退,
或驻扎彼处,候噶尔丹策零之讯,云云。①

准噶尔军驻阿尔泰山分水岭,随时有围攻科布多,侵掠喀尔喀的可能。迫使傅
尔丹基于和通泊之役的军事经验,请兵防御。此役准噶尔投入 3 万人马,形成
3:1 的压倒性兵力优势,是导致清军失利的关键。彼时科布多虽驻兵万五千余,
仍处于 1:2 的不利地位,且需防护通往纵深的隘口,更不敷用:

hoton i bai cooha komso. tuwakiyara de isimbi. danara fiyanjilara cooha


akū. hoton i ba alihangge ujen. afara cooha komso oci. hūlha aika hoton i bade
latunjifi. ini cooha be dendefi. dalbai jugūn deri kalkai nukte de latuname ohode.
ede kame afara cooha akū oci. kalkai nukte be karamara de mangga bime. hoton
i bai cooha be elemangga emteli obufi. tulergide maktabuhabi. te kalkai nukte be
gemu dosi guribuhe bime. kalkai aisilara jiyanggiyūn sa geli cooha be gaifi. dosi
ulakcin. oihon i jergi bade seremšeme tehebi. nonggime jidere. cooha be. cagan
seol de tebuci tusa akū. hoton i bai cooha emteli ombi. … … bairengge.
enduringge ejen hese wasimbufi. noggime jidere mukden. girin ula. sahaliyan
ula. dorgi jasak i cooha be. ne i niowanggiyan niyanciha be amcame. hoton
weilehe bade unggifi.

城地兵少,仅足镇守,全无屏护之兵。城地任重,若战兵少,倘贼来
犯城,分彼兵经旁侧之路犯喀尔喀游牧。若无堵截交战之兵,难以防卫喀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15-4,024-177,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奏,雍正九年七月十一日。

181
尔喀牧地,且城地之兵反单,孤立于外。今喀尔喀游牧俱向内迁移,且喀
尔喀副将军等复领兵,已向内驻于乌喇克沁、鄂尔昆一带。令添来之兵驻
察罕叟尔无益,城地之兵益单。……仰乞圣主降旨,令添来盛京、吉林乌
喇、黑龙江、内札萨克兵趁现在草青,派来筑城处。①

从战略学层面研判上述材料,驻兵察罕叟尔或科布多的分歧,本质是清朝在喀
尔喀采取前沿防御(forward defense)抑或纵深防御(defense in depth)的问题。
先前清朝筑城科布多,是因攻势战略下,
“科布多之地系库列图、奇兰两路通衢
(kobdo i ba. kuriyetu. kirin. juwe jugūn de hafunara ba),便于进军额尔齐斯。
之处”

然而此处亦当准噶尔东进喀尔喀之路。和通泊战后,攻守之势悬异,原有进攻
方案已成画饼。清朝无论采取何种防御姿态,都要投入兵力,或仍扩充科布多
驻军,御准噶尔于境上;或充实扎布堪之东的军力,在察罕叟尔重建指挥体系,
保卫喀尔喀。从地理角度考虑,穿越阿尔泰山脉大路有六条,即掷重兵于科布
多,亦难阻止准噶尔军侵扰喀尔喀,且科布多与察罕叟尔相隔 1400 华里(约
700km),难于快速集结军队。粮饷物资均需长途转运,成本极高。
雍正帝初接败报,即颁布上谕:尔等速行文顺承王锡保等,仍遵前旨,全
力防守察罕叟尔地方。③可见保守察罕叟尔是他的底线。七月十九日再度降旨:
贼退之后,将科布多驻防兵丁悉行撤回,令于察罕叟尔、扎布韩等处驻扎。④决
意放弃科布多,集兵于察罕叟尔。
不过如傅尔丹所云:若草率放弃耗费巨大物力兴筑,贮存大批物资的科布
多城,抑或坐视准噶尔军绕城东侵,可能动摇在喀尔喀的统治。雍正帝接折奏
后,允准傅尔丹增兵之请,但非为固守科布多,而是护送人员、物资东撤。为
填补察罕叟尔等处的兵力缺口,重建在和通泊之战几乎覆没的北路指挥体系,
雍正帝急遣大员率兵赴援。汉军出征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

二、师出都门

如前所述,一度号为精兵的汉军火器营于康熙三十六年裁革后,汉军武力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奏,雍正九年八月初八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等奏,雍正九年三月十九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都统衮泰等奏,雍正九年七月初十日。

《清世宗实录》卷 108,雍正九年七月庚辰,435 页。

182
日渐废弛,殆至雍正朝,已衰弱不堪。雍正八年上谕称:

前汉军人等恳请出兵效力。朕谕该都统等:近日汉军骑射生疏,平时
不肯演习,而务出征效力之虚名,于事无益。……朕思:我朝定鼎之时,
汉军从龙入关,技勇皆为可用。及今海内承平日久,伊等耽于安逸,且意
在文职而不在武弁,是以韬略、骑射远不如前。①

所谓出兵之语,指雍正七年讨伐准噶尔。上谕指斥汉军耽于安逸,技艺隳败,
故不派京旗汉军往征,可见皇帝对汉军孱弱心知肚明。不过就在当年,清朝最
后一次增添汉军甲数,均齐佐领。汉军佐领自 267 个增为 270 个,每佐领鸟枪
手也从 37 或 38 甲补为 40 甲,首次达到康熙三十六年上谕划一之数。换而言之,
汉军鸟枪手达 10800 名,这是有清一朝汉军鸟枪披甲数目的高限。②
九年七月初五,败报抵京。十三日降旨,委任大学士·忠达公马尔赛为抚
远大将军,派往北路。马尔赛系康熙朝名臣图海(tuhai)之孙,与雍正帝及怡
贤亲王允祥(yūn siyang)友善。雍正二年,马尔赛伴允祥、庄亲王允禄(yūn lu)
行猎木兰,雍正帝在允祥折内谑称:

对发胖后不堪寓目之事,尔等丝毫勿虑,尽量发胖,愉快而回。唯独
马尔赛回来时,恐其马力不支,朕委实为之悬念。著怡王选备二匹脚力强

而能支撑之马,以赏赐于马尔赛。倘若尚未发胖,则毋庸赏赐。

调笑马尔赛数语,尽显君臣怡怡。马尔赛每有过,皇帝皆曲为优容,十年上谕
称:

至于伊历来贪赃不法之案渐次败露者,朕皆暗中为之消弭。其应追之
赃银数万两,又复降旨,悉行宽免。更赏世职以逮其子孙,赐帑金以固其
操守。凡所以恩待之者,远出诸臣之上。④


允禄等纂:《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 8,《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 171,455 页。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 8,456 页。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上册,和硕怡亲王允祥等奏报赴围众人学习游猎身体健壮折,雍正二年八
月初四日,885 页。

《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 32,雍正十年十月甲子,457 页。

183
在雍正帝关照下,马尔赛迅速升迁。二年,将封赠图海的世袭三等公擢为一等
(tondo hafu,意为廉方公正,行善无滞)名号,由马尔赛承袭。
公,赏“忠达”
六年,入大学士班内办事。赵志强先生指出:雍正九年正月后,军机处遵旨议
奏均以其领衔,成为第一任“揆首”。①正因其身兼重臣和宠臣身份,和通泊覆
败后,雍正将曾属胤祯之抚远大将军印授彼,复允题补军前之员,给予人事大
权,意在令其取代傅尔丹总理北路,寄托殷切期望。
与此同时,清朝向北路增兵,《清世宗实录》载:

谕大学士等:大学士·忠达公马尔赛,著授为抚远大将军。先于派出
京城兵内挑选一千名,轻骑前往图拉等处形胜之地驻扎。会同喀尔喀副将
军王丹津多尔济等,办理喀尔喀游牧及一切豫备防守事务。副都统达尔济、
富昌,著同大将军马尔赛前去。续著侯马兰泰、副都统胡琳带兵一千名前
去。其余兵四千名俱著预备停妥,俟大将军奏请调遣时,再令前往。八旗
汉军内派兵四千名,著都统李杕、祖秉衡带领,前往四子部落后面水草茂
盛之处驻扎,以备调遣。其派出右卫及归化城之兵各一千名,俱暂在本地,
预备调遣。其余兵丁若有调遣之处,著马尔赛会同丹津多尔济商酌办理。②

清朝最初调兵计划包括三部分:(一)京旗满、蒙兵 6000 名,其中马尔赛


带 1000 名,往土拉河屯驻,与察罕叟尔犄角相应,侯马兰泰带 1000 名续行。
其余 4000 兵预备听调。
(二)京旗汉军 4000 名,以正红旗汉军都统李杕、正白
旗汉军都统祖秉衡统率,赴四子部落境上驻扎。
(三)右卫驻防、归化城土默特
各备兵 1000,合计 2000 听调。三者合计达 12000 人。
然而实际派兵情况与该条史料并不符。原定派出 6000 京旗满、蒙兵,后暂
停调发:

又谕曰:马兰泰曾经委署前锋统领,带领满兵。今满兵既暂停起身,
马兰泰着同汉军兵丁前往。其卡伦等处行走之满兵,令马兰泰专辖。③


赵志强:《清代中央决策机制研究》,329 页。

《清世宗实录》卷 108,雍正九年七月甲戌,431 页。

《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 24,雍正九年七月丁亥,365 页。

184
暂停派出之因,是打算派往守护内札萨克牧地,不过该军迟迟未行。十月,从
中调出 2000 兵,交都统萨穆哈(samha)驻张家口外,后以都统绰奇(coki)
代之。十一月,复调 2000 兵,交副都统胡琳(hūlin)、绰尔多(coldo)赴归化
城。其中胡琳率兵 1000,于次年调防推河,绰尔多仍屯归化城。雍正十年五月
马尔赛奏称:张家口外绰奇等率领屯驻之二千兵,归化城处绰尔多率驻千兵之
马俱曾秣饲(jang giya keo i tule. coki sei gaifi tehe juwe minggan cooha. huhu
hoton i bade. coldo i gaifi tehe emu minggan coohai morin be gemu ulebumbihe.),
便指分驻张家口外、归化城的 3000 八旗满蒙兵丁。①
因汉军不善养马,清廷将贝子僧衮扎布、公罗卜藏策布登带领的 1000 喀喇
沁兵归入汉军队内,帮助照料马匹。右卫驻防兵 1000,由曾追随胤祯效力,习
于军务的钦拜(kimbai)带赴归化城。归化城两旗兵丁亦在彼预备。十一月,
军机大臣议奏:

ici ergi wei. karacin i juwe minggan cooha be cooha unggifi siraburakū oci
ojorakū. huhu hoton i tumet i belhebuhe emu minggan cooha be. meiren i
janggin tursai. silta gamame genefi. juwan ilaci giyamun ci meyen tome juwete
tanggū. uheri sunja meyen obufi. marsai i gamaha hiya hafan i dorgici. meyen
tome juwete tucibufi kadalame. ici ergi wei coohai sirame juwere jeku. giyamun
i urse be karmatame tuwašatame amasi julesi juwe dalba be mejige gaime
yabukini.

右卫、喀喇沁之两千兵丁,则不可停其续遣。将归化城土默特预备之
千兵,由副都统图尔赛、席尔塔带去,自十三台起,每队二百人,共作五
队,从马尔赛带去侍卫官员内,每队派二人管理。命续解右卫官兵粮草,
守护坐台之人,往来探讯行走。②

“不可停其续遣”等语是指将右卫、喀喇沁、归化城土默特兵从归化城派往扎
克拜达里克。由此看来,若不计先派往西路,后遣北路的家选兵(booi sonjoho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绥远将军马尔赛奏,雍正十年五月十三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352-6,010-2510,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一月初二日。

185
cooha)外,实派北路兵马包括:汉军 4000、右卫驻防 1000、喀喇沁兵 1000、
归化城土默特兵 1000,合计 7000 人,汉军达 4/7。雍正何以一改初衷,动员大
批汉军增援北路?似可从发岳锺琪上谕内找到答案:

击贼之时,贼人以马兵前来,我师以步兵出击,实胜于马兵。御敌不
可弃长就短。是以现在添派北路兵丁,朕将汉军步兵四千名派往。大将军
等当共知此意,则派拨各得其宜,且使众人各效其所长,而大功可成矣。①

雍正“以步制骑”之法大概源自和通泊之战的经验:清军排方营东撤,准噶尔
军难以突入,至药弹俱尽方无法支持。汉军擅长枪炮,是克制准噶尔骑兵之法。
故雍正派遣汉军,实出于利用火器遏制准噶尔人的目的。出征官兵除人携一枪
外,每旗出子母炮 4 门,计共 32 门。②之所以调兵 4000 而非他数,是因为雍正
二年,清朝与准噶尔关系缓和,撤回大军,在阿尔泰路设戍守兵 4000 名,其中
八旗满洲火器营兵 2000 名,四年一轮戍。③故 4000 汉军出征,可视为戍守制度
的延续。
统率该军大员姓名、家世及履历,请参表 5.5:

表 5.5,雍正九年八月率汉军北征大臣表

姓名 旗分 履历 备注
雍正三年,任镶蓝旗蒙古副都 蒙古乌鲁特贝勒明安
统。四年三月,调满洲副都统。 (minggan)曾孙。康
马兰泰(marantai) 正黄旗满洲 五年,升镶蓝旗护军统领。六 熙四十三年(1704)
年,调镶红旗蒙古副都统。 袭伯爵。雍正七年晋
二等伯。
康熙六十一年,以銮仪使署正 祖为墨尔根侍卫李国
黄旗汉军都统。雍正元年,署 翰,父为汉军火器营
京口将军。三年,任广州将军。 总管·都统诺迈。袭
李杕 镶蓝旗汉军
五年,革职,斩监候。六年, 三等伯。康熙三十九
从宽免死。七年,任镶红旗汉 年,娶和硕简亲王雅
军副都统,复升都统。 布(yabu)侧妃之女,


《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 25,雍正九年七月己丑,366 页。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384-7,011-2492,参赞大臣马兰泰奏,雍正十年八月初一日。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上册,振武将军傅尔丹等奏请改派戍守兵驻防边陲折,雍正二年闰四月十
六日,801 页;和硕怡亲王允祥等奏报于阿尔泰路驻兵及屯田事折,雍正二年十一月初五日,964 页。

本表据内阁八旗世袭谱档、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清世宗实录》、《钦定八旗通志》等编成。

186
为多罗额驸。

雍正四年,由参领升正白旗汉 曾祖祖云龙,系祖大
军副都统。五年,调大同总兵。 寿族人,任明军游击。
祖秉衡 正白旗汉军 六年,升京口将军。七年,任 崇德七年,随祖大寿
正白旗汉军都统。 献锦州城降,编世管
佐领,任佐领。
雍正七年,由銮仪卫冠军使升 一作佟世茂,系清初
佟时茂 正蓝旗汉军 正黄旗汉军副都统。 两广总督佟养甲族
裔。
雍正五年,由镶黄旗汉军参领
升镶白旗汉军副都统。十二月,
曾祖刘文高,崇德七
刘汝霖 镶黄旗汉军 调山东兖州总兵。六年,调京
年任佐领。
口副都统。六月,调正蓝旗汉
军副都统。
李杕之兄,马兰泰姐
雍正九年七月,由镶蓝旗汉军 夫,汉文档案作诺乐
诺乐洪(norhon) 镶蓝旗汉军
参领擢兵部额外侍郎。 洪,《实录》
、《方略》
作诺尔浑或诺尔珲。

自天聪五年编设“旧汉兵”到本次出征已逾百年,汉军内部形成多个世胄
高门。挑选领兵官员时,世族背景成为重要依据。从上表可见,统兵大臣之先
世均系入关前加入汉军者,两都统李杕、祖秉衡与副都统佟时茂均出自著姓望
族。诺乐洪、李杕兄弟更家世显耀,祖墨尔根侍卫(mergen hiya,一作墨尔根
虾)李国翰,曾与吴三桂进军四川,父诺迈长期任汉军火器营右翼都统。雍正
称李杕“为汉军世族,管兵多年”,①晓畅火器事宜。诺乐洪身份则更值得注意,
其头衔满文为总管汉军炮、鸟枪事务兵部额外侍郎(ujen coohai poo miyoocani
baita be kadalara. coohai jurgan i fulu ashan i amban),后升任总管汉军炮鸟枪营事
务兵部右侍郎(ujen coohai poo miyoocan i kūwaran i baita be uheri kadalara.
coohai jurgan i ici ergi ashan i amban),汉文却作“总统汉军两翼炮枪营监军”,
有密折言事之权。他多次通过密折向雍正报告消息,是皇帝在军前耳目,所进
奏折成为研究本次出征细节的绝佳史料。
九年八月,汉军分四队,由李杕、佟时茂、刘汝霖、祖秉衡带领,络绎出
都门。马兰泰、诺乐洪随军出发,马兰泰因曾委署前锋统领,可能身居头队。


《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 32,雍正十年十月甲子,460 页。

187
同月,马尔赛率其子、侍卫并骁勇兵 50 名离京,轻骑赶赴图拉。世事难料,当
他在西长安门与送行亲王、大臣挥别时恐难料到,此去会成为飘零异域的孤魂
野鬼,再难还京。

三、行路难:艰辛狼狈的行军

京师通往科布多的阿尔泰军台经康、雍两朝经营,成为清朝用兵西北之命
脉。大概路线为:出居庸关,经行宣化、张家口、大同边外,自朔平府迤北的
第一台杀虎口北行。再经归化城南第四台、昆都仑河畔的第六台向北,从乌喇
特旗境内第十三台进戈壁,自第十六台出戈壁,到土谢图汗属地郭多里巴尔哈
孙。由此向西北过推河,抵扎克拜达里克,再向西北到茂岱察罕叟尔大营。马
尔赛及增援北路官兵大体沿此路前行。然而当年八月,准噶尔大举进军喀尔喀,
先前附清,住推河流域的厄鲁特人蜂起响应,十六台到察罕叟尔大营的道路为
之梗塞。①
马尔赛此时抵达何处,《实录》记载不一,九月戊寅条载:

从前大将军马尔赛奏称:闻贼人有来犯科布多之信。臣请暂居第十五
台,候顺承王再发咨文,差人至推河探信。②

同月庚辰条载:
据大将军马尔赛奏称:本月十四日,臣从第十九台退回,欲往会汉军

兵营。

查马尔赛于九月初八、初十奏进两折,谈及所处台站。首折称:

雍正九年九月初七日,臣自十一驿站启程,前往十三驿站时,管理振
武将军事务顺承亲王锡保致臣书称:由靖边大将军处有卡伦侍卫苏泰见有
三十贼人情形来告……窃臣观之贼匪已过科布多城。臣暂驻戈壁北端十五
驿站,以候顺承亲王锡保续行文,一面由随我前来等人内,拣选贤者至推


参见论文第五章第一节。

《清世宗实录》卷 110,雍正九年九月戊寅,466 页。

《清世宗实录》卷 110,雍正九年九月庚辰,468 页。

188
河探听讯息。①

《实录》九月戊寅条内容显然是缩写该折而成。军机处满文档案载:马尔
赛派员外郎巴岱(badai)、蓝翎巴呼(bahū)
、包平(booping)等人探讯,并收
到驻扎克拜达里克原任巡抚西琳、管台站官员等呈文,与前述档案相符。②可知
马尔赛此时刚从十一台动身,尚未抵达戈壁边缘的十三台。
次折云:

今由王处行文称:贼匪仍止于科布多城附近。故臣于九月初十日由十
五驿站启程,前面设人,以求探讯,确保无误,速往察罕叟尔。③

马尔赛在三日内从十一台疾驰至戈壁内的十五台,视其急如星火之状,似
意在趁准噶尔人未至前赶到大营。雍正朱批斥其所奏为胡扯,令速回十五台。
《实录》九月庚辰条所载,显然是马尔赛接奉上谕,自十九台撤返。此举是正
确的,因为锡保讯息有误,准噶尔军在八月二十九日业已大举渡科布多河东来,
马尔赛若贸然前进,有沦为俘虏的可能。
准噶尔侵扰期间,马尔赛因应对失宜,失去了皇帝信任,突出表现为两点:
一是进退失据,他九月初十入奏后,再上一折,拟率增援北路兵马前赴推河,
雍正批评他“凡事宜审定之后,方可相机而行。若闻一贼信,即辗转不定,如
何办理?”④奉旨退回十五台后,马尔赛复令马兰泰率汉军至爱卜哈河,欲离开
台站与彼会合。雍正责备他轻离台站,无法打听准噶尔人讯息,调遣汉军亦属
“奏事并不候旨,意见昏愦。”⑤二是轻率调动内札萨克兵马,月折档载原
乖方,
折如下:

amban bi urat. moominggan. duin juse. sunit. abagai jergi gūsai jasak sede
bithe unggihe. bi te amba cooha gaifi. huhu hoton i amargi de tehebi. suwe teisu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报科布多等处贼情及调兵情形折,雍正九年九
月初八日,2059-2060 页。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月初一日;雍正九年十月初四日。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报科布多等处敌情及调兵折,雍正九年九月初
十日,2060 页。

《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 26,雍正九年九月戊寅,381 页。

《清世宗实录》卷 110,雍正九年九月庚辰,468 页。

189
teisu sain niyalma be tucibufi. gorokon karun sindafi mejige gaisu. hūlhai
mejige bici. emu derei minde boola. emu derei adaki tehe jasak sede boolafi.
suweni hehe. juse. ulga be akdun bade gurifi tebu. hūlha jici. suwe ishun ume
alime gaire. hūlhai uncehen be burgišabume. morin ulha be dalime gaisu. suwe
udu gūsa acafi. cooha be yohi obufi. hūsun hūlha ci etuhun oho manggi. uthai
alime gaifi hūlha be gisabume wa. meni meni cooha be ne je belhebu. suwembe
fideci. suwe fidere be tuwame dahame yabu seme bithe unggihebi. jai cahar
uheri da sede bithe unggifi. gala tome emte minggan cooha tucibufi. meni meni
gūsade ne je belhebu. hūlha aika gobi be doofi. dorgi jasak sabe burgišaci.
dashūwan gala de uheri da hengde. jebele gala de uheri da centai. ere juwe
minggan cooha be gaifi. ceni nuktere ba i amargi arbungga bade belhebufi. mini
fidere be tuwame dahame yabu seme inu bithe unggihebi.

臣我行文乌喇特、茂明安、四子、苏尼特、阿霸垓等旗、札萨克等:
我今统大兵,已驻于归化城北。尔等各自委派妥人,置于郭洛坤卡伦探讯。
一有贼讯,一面禀报于我,一面禀报邻近住居札萨克等,将妻儿、牲畜,
迁移牢靠处居住。贼来,尔等勿迎战,惊乱其尾,驱赶夺取马畜。待尔数
旗合兵,力较贼强后,即刻领命,杀贼较易。现各自预备兵丁,若调尔等,
尔等遵调而行,等因咨行。再行文察哈尔总管等,令每翼各出千兵,现于
各旗预备。倘贼越戈壁,惊乱内札萨克,左翼翼长恒德、右翼翼长陈泰领此
二千兵丁,于彼游牧地方北面形胜之地预备,遵我调取而行。亦已咨行。①

雍正对此颇为恼火:

昨尔又奏称:将吴喇忒、毛明安、四子部落、苏尼特、阿霸垓等旗、
察哈尔两翼各预备兵一千,听尔调遣,等语。吴喇忒等扎萨克、察哈尔旗
分皆边外之兵,岂可妄动?尔即欲预备调遣,亦当请旨。乃并不奏闻,即
行调遣,甚属背谬。②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12-16,024-1564,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月初五日。

《清世宗实录》卷 111,雍正九年十月乙巳,477 页。

190
雍正以马尔赛为抚远大将军的本意,是以亲信干练之人驻察罕叟尔,替换久在
北路任事的顺承亲王锡保,并接管靖边大将军印信。①但准噶尔袭击喀尔喀,科
布多之兵一时难以撤回,马尔赛也无法抵达察罕叟尔,锡保尚须坐镇察罕叟尔
办事,这一方略被全盘打乱。九月,马尔赛奉旨回归化城北翁衮地方,与汉军、
喀喇沁兵同驻,偏处一陬,无法参预北路军务,②加之办事不能符合上意,雍正
遂起以锡保为大将军之意。先借马尔赛擅调内札萨克兵一事,禁其用大将军印
信调兵。③复命随马尔赛赴北路之侍郎纳延泰回京:

neneme ashan i amban nayantai be hebei amban obufi. amba jiyangjiyūn


marsai i meyen de unggihengge. cohome jak baidarik de genefi. coohai baita be
hebešeme yabukini sere jalin. te marsai taka huhu hoton de tehe be dahame.
nayantai eiten marsai de wasimbure hese. ubai icihiyaha baitai muru be gemu
marsai de hetukeleme alafi .uthai amasi jikini.

先是,以侍郎纳延泰为参赞大臣,派往大将军马尔赛队内,特谓为赴
扎克拜达里克,商议戎务。今马尔赛既暂驻归化城,纳延泰将一应颁赐马
尔赛谕旨并此处已办事之大略,俱清楚告知马尔赛后,著即返回。④

除禁调兵马与裁减幕僚外,雍正帝又将汉军行军毫无纪律,折损马匹之罪归咎
于彼管束不严。其实马尔赛兼程赶往察罕叟尔,虽为大将军,却未与汉军同行,
归罪于彼,略显牵强。十一月,马尔赛被降为绥远将军,锡保代傅尔丹为靖边
大将军,总理北路戎务。马尔赛曾为宠臣、重臣,却于三月内屡遭申斥挫辱,
满腔愤懑,屡次抱怨:我如今但愿革了职,发了关东,就受用了。⑤此语被诺乐
洪密奏,成为日后马尔赛大罪之一,复经昭槤添枝加叶,一度被今日史家征引,
作为八旗腐败之依据!
汉军师行狼狈一事,《实录》载:


《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 32,雍正十年十月甲子,457-458 页。

《清世宗实录》卷 110,雍正九年九月丙戌,469 页。

《清世宗实录》卷 111,雍正九年十月乙巳,477 页。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352-6,010-2510,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一月初二日。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21 册,钦差兵部额外侍郎诺乐洪奏密陈将军马尔赛背谬妄言等情折,雍
正十年二月十四日,857 页。

191
又谕:朕闻汉军兵四千名自京至归化城,伤损马驼甚多。及至归化城,
变卖衣物,任意费用,甚属不堪。且路途尚近,即如此窘迫,亦甚属懦弱。

前文已提到,康熙三十六年裁革汉军火器营时,将汉军官马一并裁撤。汉军出
征时有马几何,折损多少,要从满文档案内寻找答案。雍正九年十月,军机处
议奏:原本此四千兵丁去时,办给一万二千匹马(da ere duin minggan cooha
genere de. emu tumen juwe minggan morin icihiyame bufi.)。②张家口外往来验收
马匹副都统博世喜(bošihi)亦奏:此番四千汉军,业已办给四千膘肥大马外(ere
mudan i duin minggan ujen coohai urse de. duin minggan beye ambakan yali tarhūn
morin icihiyafi unggihe ci tulgiyen)
。③可见汉军 4000 兵丁是按人一马三比例,配
马 12000 匹,其中 4000 匹是从张家口外马群内挑出。
九年十一月,雍正派内府护军统领永福(yungfu)、内务府郎中张文斌(jang
wen bin)赴归化城,申饬训谕汉军官兵。永福等向皇帝奏进三折,报告汉军行
军情况,编纂《实录》时并未收入,是珍贵的一手史料。一折载马尔赛所称折
损马数:

marsai i alahangge. duin minggan ujen coohai cooha. uyun biyai ice ilan
de. sibartai bade isinjifi. morin be karacin i monggoso de afabume jabdure
onggolo. boniu erin ci ambarame nimarame. šun tuhere erinde. amba edun
dame. ice duin i yendahūn erinde teni nakaha. ere amba šurgan de gasihiyabuha
morin emu minggan nadan tanggū orin ilan. waliyabuhangge umesi labdu bihe.
nadan inenggi yendefi. babade morin baime bahangge ci tulgiyen. kemuni
waliyabuhangge ilan tanggū gūsin juwe. huhu hoton de isinjifi. juwan biyai
juwan ninggun de. geli emu inenggi emu dobori ambarame nimarara jakade.
coohai ursei morin siran siran i gasihiyabuhangge ninggun tanggū gūsin emu.
uhei gasihiyabuha. waliyabuha morin juwe minggan ninggun jakūnju ninggun
sebebi.


《清世宗实录》卷 112,雍正九年十一月甲子,489 页。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352-6,010-2510,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一月初二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12-8,024-2425,副都统博世喜奏,雍正九年十月十三日。

192
马尔赛告称:四千汉军兵丁于九月初三日行抵西巴尔台,交喀喇沁蒙
古人之前。自申时雪大,日落时起大风,初四日黄昏方止。因此大风雪,
折损马匹一千七百二十三匹,遗失甚多。七日日出,于各处寻马,除找到
者外,尚遗失三百三十二匹。至归化城,十月十六日又下一昼夜大雪,兵
丁之马陆续倒毙六百三十一匹。共计折损、遗失马匹二千六百八十六匹,
等语。①

马尔赛称倒毙、遗失马 2686 匹,但结合他在另折内汇报数字,以及发给马匹总


数看,这个数字难以凭信:

baicaci. da ujen coohai duin minggan cooha de. ging hecen ci emu tumen
morin icihiyafi buhe bihe. jang giya keo i tule sibartai de isinjifi. amba
nimanggi šurgan de teisulebufi. gasihiyabuha morin emu minggan nadan tanggū
orin ilan. waliyabuha morin ilan tanggū gūsin juwe. geli yali sain ningge be
sonjofi. karacin i hafan. cooha de ilan tanggū ningju duin forgošome buhe.
juwan biyai juwan ninggun de. geli emu inenggi. emu dobori ambarame
nimarara jakade. forgošoho karacini ilan tanggū ninju duin turha morin i dorgi.
ilan tanggū duin emu morin gasihiyabuha. cooha ursei morin i dorgi. ilan
tanggū juwan morin gasihiyabuha. neneme ujen coohai duin minggan cooha be.
jakūn meyen banjibufi jurambuki serede. uju meyen. jai meyen i cooha de
icihiyame buci acara morin juwe minggan juwe tanggū tomilaha. cooha ursei
morin isirakū ofi. ambasa hafasa i morin be suwaliyame sonjofi beihebuhe.
funcehe yali jokson morin uheri ninggun minggan jakūn tanggū juwan duin.

查得:原汉军四千兵丁出京时,曾办给马万匹。至张家口外西巴
尔台,遇大风雪,倒毙马匹一千七百二十三匹,遗失马匹三百三十二匹。
复择膘好者换给喀喇沁官兵三百七十四匹。十月十六日,下一昼夜大雪,
换来喀喇沁三百七十四匹羸马内,倒毙三百二十一匹,兵丁马匹倒毙三百
一十匹。先是,将汉军四千兵丁分作八队起身。首、次队兵丁相应办给马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22-12,024-2540,内府护军统领永福等奏,雍正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193
匹,分派二千二百匹。因兵丁马匹不敷,将大臣、官员马匹合并挑选预备。
余下膘瘦马匹,计六千八百十四匹。①

虽然马尔赛仍声称折损马 2686 匹,但他耍了个花招,称汉军出京时备马 10000


匹,而非 12000 匹。不过,10000 匹马扣除倒毙、遗失数与分派 2200 匹后,仅
余 5114 匹,达不到他所奏 6814 匹的余数。按 12000 匹计,扣除倒毙、遗失、
分派各项,应为 7114 匹,与余数存在 300 匹差额,则汉军至少损失 2986 匹马,
占总数 1/4。尚未穿越戈壁,仅于近边处行走,又有喀喇沁兵协助照料,却折损
四分之一的马匹,实在说不过去。不过,除军纪懈怠,官员督促不严,兵丁懒
于秣饲等原因外,康熙帝出于满洲本位主义裁革汉军官马,致使汉军官兵缺乏
养马经验,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汉军卖衣妄费之事,亦见于永福奏折:
aha be jiyangjiyūn marsai de funjihangge. coohai urse. jugūn i unduri
etuku uncafi. balai udafi jembi sembi. huhu hoton de isinjifi. geli etuku adu be
uncaha sembi. cembe fafularakūn seme fonjici. marsai i gisun. neneme heo
marantai be dahame genere coohai urse. tandz’ tucibufi etuku adu be uncambihe.
ede meni gisun. ainu fafularakū. ceni gūnin cihai uncabuhani. marsai i gisun.
cembe uncaburakū oci. ce aibe jafafi acimbi. ceni coohai agūra. ejen i šanggaha
mahala. jibca gemu bi. amala be ciralame fafulara jakade. tereci uncaha ba akū.

奴才我等问将军马尔赛:说兵丁沿途卖衣,妄沽吃喝。抵归化城,又
将衣物卖掉,将其不禁止之因。马尔赛说:先是,随侯马兰泰去的兵曾出
摊子,卖掉衣服。我说:何不禁止?容彼肆意变卖。马尔赛说:若不让他
们卖,用什么驮军器、主子赏的帽子和皮袄。后来我们严禁,从此没有变
卖的。②

兵丁一路为口腹之欲,卖掉衣服换取食物,马兰泰带领的首队兵到归化城后竟
公然出摊卖衣服,军纪废弛,兵丁怠惰可见一斑。马尔赛将出摊卖衣服解释为
换钱买驮畜,看来马匹大批倒毙,已影响行军。那么,汉军为何不动用俸饷或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352-6,010-2510,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一月初二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内府护军统领永福等奏,雍正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194
整装银两买畜,而要变卖衣物呢?
清军出征行粮大体分三部分:一、俸饷银,即一次性赏赐数年或数月俸饷。
马尔赛动身时,一次赏银 10000 两,是特别恩遇。①二、行装银,满文为 dasatara
menggun,即整装银,系借支银两,战后分年扣还。三、盐菜银,满文直译为
dabsun sogi i menggun,是官兵每月口粮费用。汉军出征时,朝廷虽配给马匹、
御寒用皮袄、帽子,但未发给足够银两。马尔赛向永福称:

cooha dosire de. ce heni tani dasatarakū. gitaha sogi. dabsun udafi
halamrakū oci. untuhun buda adarame jembi. ne coohai urse de pancan hafirhūn.
lakcahangge inu bi.

出兵时,彼无丝毫整装银,若不换购腌菜、盐,白饭如何能吃?现兵
丁盘缠缺少,断饷者亦有。②

赴扎克拜达里克前,马尔赛复奏请行粮:

damu ese ging hecen ci tucike de. gemu ninggun biyai dabsun sogi i
menggun gaiha. ere sidende. umai ciyanliyang gaiha ba akū. ishun aniya juwe
biyade isinaha manggi. teni ciyanliyang gaimbi.

但此辈出京时,俱领六个月盐菜银,此间并未得钱粮之处。来年二月
抵至后,方得钱粮。③

由于驰援北路十万火急,汉军兵丁应支俸饷银、行装银均未支给,仅得半年盐
菜银。加以一路不知节俭“胡乱挥霍吃喝,不肖而行”(balai mamgiyame jeme
gusherakū yabuhabi),④至归化城后生计艰窘。兵丁亲口称:四人住一帐篷,每
天烧柴用 200 大钱,难以忍受。⑤看来,汉军起初因纪律废弛,好逸恶劳而卖衣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525-6,013-1607,大学士鄂尔泰奏,雍正十年四月二十九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内府护军统领永福等奏,雍正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524-1,013-1564,绥远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524-1,013-1564,绥远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军机处满文月折档,内府护军统领永福等奏,雍正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195
妄费,后因银两不敷,兼以马匹倒毙,被迫卖衣换马,最终陷入窘迫乃至断饷
的困境。
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喀尔喀额驸策凌、王丹津多尔济在鄂登楚勒击破准噶
尔军,迫其东返。十月,马尔赛遂请率兵赴扎克拜达里克:

amba jiyanggiyūn marsai i wesimbuhe bade. ini gaifi genere ujen coohai
duin minggan coohai morin gasihiyabufi. funcehe ninggun minggan morin
umesi turha. ere cooha de morin bure be nakafi. danjin sede afabufi adulabume.
kalkai wang danjin dorji de benebure jasak sei temen ci ilan minggan temen
fideme gajifi. cooha ursei jaka be acime. coohai urse be yafagan feliyebume.
šanghai jugūn deri genefi. orin nadaci giyamun i onggin jugūn. deri tui bira. jak
baidarik bade geneki sehebi.

大将军马尔赛奏称:彼带往汉军四千兵丁马匹倒毙,余下六千马匹甚
羸瘦。停给此兵马匹,交丹津等牧放。自札萨克等解送喀尔喀王丹津多尔
济驼只内,调取三千驼,驮兵丁行李。兵众步行前往,自上海路去,经二
十七台翁金路,由推河赴扎克拜达里克,等语。①

他的请求被军机处驳回,理由有二,一是马匹倒毙数字交待不清,二是对汉军
步行缺乏信心,称:今四千出兵行走之人,训练时步行尚可,出兵行走时,岂
复能步行乎(te duin minggan coohalame yabure niyalma urebure de yafagalabuci
kemuni ojoro dabala. coohalame yabure de geli yafagalabuci ombio.)?②建议汉军
留于归化城养马,令右卫、喀喇沁兵丁北上,以归化城土默特兵照看台站,运
送粮草,得蒙允准。不过雍正很快就改弦易辙:

谕大学士等:从前曾令汉军兵四千名,即在归化城过冬。现今贼虽败
遁,明年或又来侵犯,宜预为防范。此四千兵丁俱熟练枪炮之技。令其看
守城垣,甚有裨益。令于年内预备妥协,拣择吉日,马尔赛统领,由上海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352-6,010-2510,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一月初二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352-6,010-2510,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一月初二日。

196
一路按程至扎克拜达里克驻扎。①

当时扎克拜达里克戍兵仍单弱,仅参赞大臣阿成阿(acengga)所率家选兵 2000、
戍守满洲兵 200、土默特兵 300,计有兵 2500。据西路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奏报,
准噶尔人已配备大炮,且在科舍图、和通泊两役缴获大批清军火器。若来年准
噶尔军袭来,难保扎克拜达里克不失。故雍正调取汉军往援,右卫、喀喇沁兵
丁同往。因喀尔喀冬季行军不易,朝廷事先做足准备:预先派归化城土默特兵
押送米石,储于台站,供兵丁取用。4000 汉军官兵,二人发给一驼,背负行李。
复给驼 1000 头,驮 20 日食米。共给驼 3000 头。因汉军不擅牵驼,又雇佣牵驼
人随军行走。所有剩余马匹,已交归化城副都统丹津、山西巡抚派出官员及大
同总兵喂养,鞍辔等马具皆留于归化城,不必携往。②
汉军兵丁按黄、白、红、蓝旗色顺序编八队,诺乐洪领首队,马尔赛居队
尾,于九年腊月初三至初十陆续起行。右卫、喀喇沁兵丁尾随汉军动身。雍正
十年三月初四,八队俱抵推河。初五日,分两队前进。三月十二日,诺乐洪、
富昌率镶黄、正黄队 1000 兵丁抵扎克拜达里克。十六日,汉军兵丁毕至。据马
尔赛奏称,虽冬季行军,尚属顺利:

ere mudan i cooha. enduringge ejen i hūturi de. jugūn i unduri udu muke
akū. hūcin gecehe bade seme. gemu ikdaha nimanggi bifi. umai muke de
gacilabuhakū bime. yabure de geli amba nimanggi šurgan de telsulebuhekū.
fajan gidabuhakū ofi. hafan. cooha umai beiguwen de joboho. deijire. jaka de
gacilabuhangge akū. ejen doigonde genggiyen i bulekušefi. akūmbume bodofi.
ududu bade bele belhebufi. geli meyen tome. temen de bele acifi kūwaran be
dahalabure jakade. jitere bele umesi elgiyen. fuhali suilaha ba akū. gemu jak
baidarik de sain i isinjihabi.

此次兵丁蒙主子之福,沿途若干无水、井冻处俱有积雪,断不乏水,
且行走时复不逢大风雪,不掩马粪,官兵决不苦于寒冷,烧物不缺。主子


《清世宗实录》卷 112,雍正九年十一月壬戌,487-488 页。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352-6,010-2510,抚远大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一月初二日;03-524-1,
013-1564,绥远将军马尔赛奏,雍正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197
先经睿鉴,尽心筹划,于数处预备粮米,复每队给驮米骆驼随营,是以食
米甚宽裕,竟无辛苦处,俱安抵扎克拜达里克。①

驻扎克拜达里克参赞大臣阿成阿目睹远行后汉军状态:

tuwaci. temen tuhekengge labdu ofi. coohai urse gemu unume meihereme
isinjihabi. jugūn de jobofi jicibe. asuru tuyembuhekū.
观之,因驼只倒毙甚多,兵丁俱背荷而至。途中虽吃苦,却不甚疲惫。

喀尔喀冬季苦寒,行军甚难。汉军安抵扎克拜达里克,除受益于粮米、驮畜准
备充分,未遇极端天气外,也与自身素质有关。如阿成阿所云,因骆驼倒毙,
兵丁俱背负行李步行,却不甚疲劳。诺乐洪亦称:(兵丁)各自检点多余衣物,
本身及跟役随身携带。官驼只载盔甲、铅弹、火药、帐房、口粮等项,不满百
斤。③为节约驼力,汉军兵丁在寒冬背负行李,步行千里,较之先前马匹倒毙,
卖衣妄费的表现不啻霄壤。
然而即便如此,倒毙驼数仍居高不下,请参表 5.6:

表 5.6,汉军赴扎克拜达里克倒毙驼数表④
旗分 何队 倒毙数字 合计
镶黄旗 首队 183
正黄旗 次队 156
正白旗 三队 176
镶白旗 四队 233
共倒毙驼只 1373 头
正红旗 五队 175
镶红旗 六队 123
正蓝旗 七队 161
镶蓝旗 八队 166

倒毙数字竟占总驼数的 45.77%!据诺乐洪称,首队自归化城领到骆驼 380 头,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342-6,010-2100,绥远将军马尔赛奏,雍正十年三月十九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342-5,010-2093,参赞大臣阿成阿奏,雍正十年三月十九日。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21 册,钦差兵部额外侍郎诺乐洪奏报沿途驼只损伤及带兵行走情形折,
雍正十年二月十四日,861 页。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342-5,010-2093,参赞大臣阿成阿奏,雍正十年三月十九日。

198
未至二十七台,已倒毙 144 头,占总数的 37.89%。次队、三队倒毙数与之接近。

马尔赛对此自非一无所知,他在二十八台奏称:

jai huhu hoton ci jurara de jasak sai da afabuha temen i dorgi. yali jokson
ningge bi. geo temen labdu. erin beiguwen. goromime yabufi geli niyengniyeri
erin teisulebure jakade. sucilehe geo temen. deberen sufi. yali jokson
šadahangge inu bi. ere sidende bahara be tuwame monggosoi baru forgošoho.
forgošome jabduhakū šadafi gasihiyabuhangge meyen meyen adali akū. ne
bisire temen i hūsun kemuni sain. heo seme jak baidarik de isiname mutembi.
ainaha seme tookanjara de isinarakū.
再,自归化城起行时,札萨克等原交驼只内有膘瘦者,母骆驼甚多。
天时寒冷,远行复值春日,怀胎母驼产仔,膘瘦困乏者亦有。此间,量与
蒙古人调换。不得调换,困乏倒毙者,队队有之。现有驼力仍强,完全可
抵扎克拜达里克,必不至耽延。②

他虽然提到各队骆驼因产仔或膘瘦而有倒毙,却隐瞒实数,且谎称现有驼力仍
强,可安抵扎克拜达里克。不过这一谎言很快被阿成阿拆穿,他不仅称驼只倒
毙甚多,还指出:察余下驼只,羸瘦者多。青草萌发间,复有损耗,不可料定
(funcehe temen be tuwaci. turha ningge labdu. niyanciha tucire sidende. geli
gasihiyabure be boljoci ojorakū.),并将倒毙驼数访察具奏。③
其实,从诺乐洪密奏看,马尔赛应对骆驼倒毙负责:

但于归化城收驼时,将军马尔赛令护军统领达尔济、都统祖秉衡、副
都统福昌、偏思哈公同检阅。初次,蒙古送到驼六百三十只,皆疲瘦牡驼,
老病压疮,择其五六分膘者,暂挑三十只。副都统福昌同都统祖秉衡将驼
之情形,向将军马尔赛言之再四。据云:何必如此挑法?但系稍可者,即
应打印,等语。福昌见不能进言,次日遂托病不往。马尔赛即不令其去挑。
偏思哈至晚,又将所看驼只不堪之处极力言之。马尔赛不惟不听其言,亦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21 册,钦差兵部额外侍郎诺乐洪奏报沿途驼只损伤及带兵行走情形折,
雍正十年二月十四日,861 页。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385-2,011-0253,绥远将军马尔赛奏,雍正十年二月二十五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342-5,010-2093,参赞大臣阿成阿奏,雍正十年三月十九日。

199
不令其挑选,只令达尔济、祖秉衡同理藩院郎中班第选取。马尔赛亲看打
印,乃竟不分肥瘦打印者,共驼二千余只。臣诺乐洪同众大人又屡向将军
切言:如此驼只,兼且牡驼甚多,恐其途间落驹,必致贻累。马尔赛云:
这些驼只,我已令人验看,并无带驹,亦无老病者。目今暂且拣留,临时
复加选择,不堪者,一总驳回,等语。后至十一月二十九日八旗领驼时,
臣等及众大人率领官员正在复行挑选之际。马尔赛突然出营,发怒威吓,
不许挑选,亦不容多言,即将所有驼只不分残疾肥瘦,连夜分散与镶黄、

正黄、正白、正红、镶白五旗。

马尔赛将蒙古所进骆驼不问肥瘦,一概收取。如此因循,原因何在?诺乐洪另
奏称:

再,臣见福昌托病,不挑驼只,曾细加盘诘。福昌云:明明驼只用不
得者甚多。郎中班第与达尔济收驼时,言语之间每每互相照应,只要朦胧
接收。其中缘故虽有风闻,一时不得确据。我同祖都统将驼之情形向将军
再四言之,偏思哈亦经切言,俱各不听,将来关系不小。我既不能进言,
无奈只得托病,等语。后于十二月初二日,理藩院员外郎岳喜在营门前与
郎中班第角口,曾骂云:你们收驼时做的好事!我说出来,你们的头都不
要了!等语。彼时福昌、李杕亲闻,向臣说之。臣临行时,又向马尔赛细
细说明,嘱其留心究查。马尔赛云:他们角口,我也知道,等语。②

雍正讨伐准噶尔,自诩丝毫不用民力。北路军需驼只,除蒙古王公贵族进献外,
多系户部、理藩院给喀尔喀、内札萨克价银,或买或租。汉军所用驼只即来自
乌兰察布盟下茂明安、内喀尔喀、四子部落等札萨克。察理藩院郎中班第(bandi)
与护军统领达尔济(darji)
“朦胧接收”
,复有“风闻”及岳喜(yohi)之语,很
可能借收驼之机收受贿赂,以次充好。从上述史料看,马尔赛是否通同受贿,
并无确据。次年十月榜示其罪时,亦未言及此事。有可能是屡受申斥后意气用
事,有意因循。汉军每队均有 1000 两盐菜银,因发给骆驼疲癃老疾,被迫动用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21 册,钦差兵部额外侍郎诺乐洪奏报沿途驼只损伤及带兵行走情形折,
雍正十年二月十四日,859-860 页。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21 册,钦差兵部额外侍郎诺乐洪奏密陈将军马尔赛背谬妄言等情折,雍
正十年二月十四日,858 页。

200
该项,从蒙古人手中购买或租赁驮畜,参见表 5.6:

表 5.6,汉军赴扎克拜达里克用过银两细数表①
旗分 何队 买畜、车若干 赁畜若干 费银若干 余银若干
镶黄旗 首队 驼 8 头、车 5 辆 驼 56 头 763 两 3 钱 236 两 7 钱
正黄旗 次队 无 驼 63 头 413 两 587 两
正白旗 三队 驼 7 头,另换驼 9 头 驼 28 头 999 两 5 钱 5钱
镶白旗 四队 驼9头 驼 44 头 653 两 4 钱 346 两 6 钱
正红旗 五队 驼 16 头、牛 32 头 无 945 两 1 钱 9 分 54 两 8 钱 1 分
镶红旗 六队 牛 43 头、换驼 7 头 无 647 两 5 钱 2 分 352 两 4 钱 8 分
正蓝旗 七队 驼 12 头、牛 20 头 无 785 两 7 钱 4 分 214 两 2 钱 6 分
镶蓝旗 八队 驼 1 头,换驼 7 头 无 121 两 869 两

从上表可见,每队均购买,调换牲畜或车辆,前四队还租赁蒙古人驼只以
度难关,第三队几乎将银耗尽。后四队未有租赁,可能是途经部落可租之驼已
被前队赁空。除此之外,可能还存在其他补充牲畜的途径。如率领第五队之马
兰泰,因被喀尔喀人盗去数马,查出后“将群马俱赶入营内,并将该管之达尔
罕贝勒邀至营中,罚马数十匹”。②八队兵丁合计用银 5328 两 6 钱 5 分,经雍正
帝与大学士鄂尔泰商议,命马尔赛偿还,不准报部销算。③
随着各枝兵马陆续抵达,雍正十年三月底,扎克拜达里克驻军有汉军 4000、
右卫、喀喇沁兵 2000、家选兵 2000、戍守满洲兵 200、土默特兵 500,加上绿
旗兵(算入遣犯)合计万余人,足以据守城垣,抗击来袭准噶尔军。④北路最艰
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但主动权仍为准噶尔人所掌控。

四、“鹿角兵”之存废

雍正帝在和通泊之败后推出庞大的练兵计划,大体包括:一、京旗设立训
练兵,包括八旗训练兵、汉军训练兵、内府佐领训练兵、世子弘昇统带训练兵,
共计 12 营。另于天津、青州驻防设训练兵。二、迁 3000 布特哈索伦、2000 巴
尔虎人于呼伦贝尔驻防,练习枪箭。三、挑科尔沁等旗精兵驻乌尔会河训练。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525-6,013-1607,大学士鄂尔泰议奏,雍正十年四月二十九日。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21 册,钦差兵部额外侍郎诺乐洪奏密陈将军马尔赛背谬妄言等情折,雍
正十年二月十四日,858 页。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525-6,013-1607,大学士鄂尔泰议奏,雍正十年四月二十九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342-5.2,010-2093,参赞大臣阿成阿奏,雍正十年三月十九日。

201
四、编齐察哈尔佐领,抽兵操演。十年二月,他派纳延泰往察罕叟尔,向锡保
密谕进攻准噶尔方略:

mini urebume tacibuha ere tumen funcere cooha. jak baidarik de bisire
juwe minggan booi sonjoho cooha. kalkai emu tumen cooha. jai coohai bade
bisire tutala cooha i dorgici. sain ningge be tumen silifi. uheri ilan tumen
funceme obume. duin minggan ujen coohai cooha be yafahan yabure be urebufi.
aciha nukte be karmatabume geren coohai dulimbade obufi. altai deri dosire.
wargi jugūn i cooha be juwe tumen sonjome tucibufi. morin be komsokon i
obufi yafahalame elhei ibedeme nuktere adali. gimsa. urumci i jergi bade genefi
tere. hūlha okdome jici. alime gajifi faidafi afara. hūlha aika ederi tederi morin.
ulha be hūlhaki seci. muse akdulame tuwakiyafi. umai jaka bahaburakū oci.
hūlha ini cisui mohombi. uttu emgeri dosime ohode. abkai kesi de baita
mutebumbi dere.……ere belhebure sidende. ce uhei emu gūnin i damu jun gar i
hūlhai necinjire be seremšeme. eiten oyonggo kamni. angga be doigonde akdun i
dade akdun obume tuwakiyabufi.

我方练得此万余兵、扎克拜达里克的所有两千家选兵、喀尔喀之万兵,
再从军营众多兵中,择优者挑选一万,共作三万有余。令四千汉军兵丁训
练步行,在各兵之中守护行装。从阿尔泰进入。选出西路兵二万,少带马
匹步行,如游牧般缓缓推进,往吉木萨、乌鲁木齐等地屯住。若贼兵迎来,
我便迎敌,列阵交战。倘贼骚扰,欲盗马畜,我军固守,断无所得,则贼
力自竭。设若如此一举而进,天佑事成矣。……此事准备间,彼等齐心防
御准噶尔贼窜犯,将一应紧要关隘守之愈固。①

雍正抛弃之前“筑城进逼”战略,改为组织强大兵团,西北两路并进夹击,在
野战中摧毁准噶尔军队。为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时间练兵,故北路将帅须固守
险要关隘,使来袭准噶尔人一无所获。换而言之,雍正十年北路军主要任务是
防御和训练。本着这一方针,清军仅在阿尔泰山东,扎布堪西保留卡伦探讯。
大军集结察罕叟尔、扎克拜达里克,另以马兰泰率满洲、内札萨克兵驻防推河,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38-7,025-1552,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奏,雍正十年二月二十三日。

202
授达尔济为建勋将军,同总兵周瑛率兵驻防伯格尔(boger),控扼准噶尔人向
东南侵袭之路。
驻扎克拜达里克的家选兵与汉军在未来攻势战略与目前防御态势中虽均扮
演重要角色,承担任务却不一致。就汉军而言,九年至十年的冬季行军展示出
强大的步行能力,且擅长火器作战,在攻势战略中扮演辎重守卫队的角色。但
在北路防御体系下,主要承担镇守扎克拜达里克城之任。前者需演练“排齐交
(faidafi afara),即在野战中使用枪炮齐射战术;后者则是相对单纯的守城。
战”
曾被汉军火器营演练纯熟的“连环本栅”,即将鹿角木与鸟枪齐射相结合的战术,
因可在野战中克制骑兵冲击,成为汉军日常训练首选。
雍正帝在马尔赛抵扎克拜达里克后,对其加以怀柔,不仅免去追赔银两,
还擢其为领侍卫内大臣,复将其子派往军前。故马尔赛有所振作,
“不但改悔前
愆,遇事尽心图报之诚,较之从前,迥系两人”。①十年七月,他首倡以汉军、
右卫驻防跟役成军之议:

ujen coohai duin minggan cooha. poo. miyoocan de gemu urehe. te hūlha
be efulere be bodome geli hese wasimbufi. hiyahan weilebuhengge. enduringge
gūnin yargiyan i akūnahabi. damu hiyahan be tukiyere de. daci olbo bihe. ere
mudan hiyahan gajihakū ofi. olbo be tucibuhe ba akū. amban be tuwaci. jakan
hoton weilere de gemu ujen cooha. ici ergi wei i coohai kutule se. hūsun ofi
weilehe. erei dorgi se ciksin. hūsun etuhun. yafahan de sain. joboro be
dosoburengge mujakū bi. amban be emu minggan sonjome baha. esede damu
mukšan teile bufi tacibume urebume. an i ucuri kemuni kutule i ubu de
takūrabureci tulgiyen. urebure inenggi. coohai ursei sasa ibere. dosire be
ulhibume tacibuki. hūlha be acafi afara de. uthai esebe hiyahan tukiyebuki.
hūlha bireme jici. teng pai i sasa tucifi. mukšan jafafi foribuki. jai. ing kūwaran
be tuwakiyara. aciha fulmiyen be karmatara. hūlhai kūwaran be birere gidanara
jergi bade. inu suwaliyame baitalaki. gung ilibuci. coohai ursei emu adali ilgame
gisurebuki.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22 册,总统汉军两翼枪炮营监军诺乐洪奏密陈大将军锡保等料理军务惊
慌失措等情折,雍正十年七月二十二日,995 页。

203
汉军四千兵丁俱娴于炮、鸟枪。现预筹破贼,复降旨成造鹿角,圣虑
实已周详。惟扛抬鹿角,素有敖尔布。本次因未带鹿角,未遣敖尔布。臣
我等看得:近来筑城,俱因汉军、右卫兵丁之跟役之力而成,此内颇有年
富力强,善于步行,服习劳苦者。臣我等挑得一千,惟给此辈白梃,训练
娴熟,平日仍照跟役差委外,训练之日,同众兵前往,训导知晓进兵(之
法)。遇贼交战时,即令此辈扛抬鹿角。贼若冲来,同藤牌出,执梃击打。
再,镇守营盘,保护行李,冲击贼营等处,亦著合用。若立功,著与兵丁

一体议叙。

汉军出征时,既未配备鹿角,亦未派敖尔布(绵甲人)。雍正下令制造鹿角,无
疑是为训练“连环本栅”战术。马尔赛倡议挑选跟役组织鹿角兵,而非从兵丁
内挑选,自有深意。刘小萌老师业已指出:雍正为减少正身旗人伤亡,组建两
支以奴仆、跟役组成的军队,即家选兵与复仇兵(karu gaire cooha)
,②马尔赛
初衷与之类似。汉军跟役主要由兵丁子侄、家生子、雇募民人组成,后两者在
旗下地位低贱。扛抬鹿角,执白梃(满文为 mukšan,即棍棒)迎击骑兵都要冒
着极大风险,譬如专职扛抬鹿角的敖尔布配备可抵挡弹丸、箭矢的绵甲,而跟
役则付之阙如。他们之所以愿从事这项高危工作,是立功后“与兵丁一体议叙”,
奴仆可能得到开户机会,豁贱为良。
此奏甚得雍正欣赏,御赐“鹿角兵”(hiyahan i cooha)名号,每兵日给口
米八合三勺,月俸在跟役的五钱盐菜银标准上增添二钱五分,计七钱五分。责
成工部造顺手檀木棒(tan mu moo i mukšan)1000 根,解送军营。为训练及监
管这支兵马,马尔赛抽调汉军官员分任营总以下各官,请参表 5.7:
表 5.7,汉军鹿角兵官佐表③
旗分 姓名(满文汉译) 原任职务 现放职务
镶白旗汉军 杜国谟(du guwe mo) 委署参领之佐领 营总
正黄旗汉军 祖奎(dz’u kui) 佐领 参领
镶黄旗汉军 全文兴(ciowan wen hing) 骁骑校 章京
镶红旗汉军 曹文裕(ts’oo wen ioi) 骁骑校 章京
镶黄旗汉军 傅文灿(fu wen ts’an) 副骁骑校 骁骑校
正黄旗汉军 习世瑛(si ši ing) 副骁骑校 骁骑校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87-46,005-157,绥远将军马尔赛奏,雍正十年七月二十五日。

刘小萌:《库图勒考》,《满族的社会与生活》,187-199 页。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87-54,005-198,绥远将军马尔赛奏,雍正十年九月初七日。

204
正白旗汉军 侯天久(heo tiyan jiyo) 副骁骑校 骁骑校
正红旗汉军 马国玺(ma guwe si) 副骁骑校 骁骑校
镶白旗汉军 王祥曜(wang siyang yoo) 副骁骑校 骁骑校
镶红旗汉军 陈超显(cen coo hiyan) 副骁骑校 骁骑校
正蓝旗汉军 刘炳(lio bing) 副骁骑校 骁骑校
镶蓝旗汉军 陈廷麟(cen ting lin) 副骁骑校 骁骑校
右卫正黄旗汉军 林玉栋(lin ioi dung) 委署骁骑校 骁骑校

“鹿角兵”设官 13 员,计营总 1 员、参领 1 员、章京 2 员、骁骑校 9 员,除杜


国谟(du guwe mo)是委署营总外,他职均为实放。13 官员内,惟林玉栋(lin
ioi dung)出自右卫驻防,还曾委署右卫正黄旗满洲骁骑校,其他均来自京旗汉
军。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驻扎克拜达里克右卫兵丁仅 1000 人,远低于汉
军,可挑补鹿角兵之跟役亦少,“鹿角兵”1000 人中,京旗汉军跟役 800 人,
右卫驻防跟役 200 人。①二是右卫出征官员内八旗满、蒙官员占大部分,汉军官
佐本就寥寥,可挑补余地不大。
从满文档案看,
“鹿角兵”存在时间并不长,雍正十一年(1733)后便逐渐
裁撤了:

amban norhon sei alibuha bithede.……duleke aniya omšon biyade. ujen


coohai cooha be kobdo de fidembi sere jakade. ici ergi wei i juwe tanggū
hiyahan i cooha be sasa gamame banjinarakū ofi. goroki be elhe obure
jiyanggiyūn i doron be daiselaha kimbai. amba jiyanggiyūn cin wang de dacilafi.
ici ergi wei i juwe tanggū hiyahan i cooha be nakabufi. ujen coohai cooha kutule
i dorgici. ton de jalukiyame niyecehe be dangsede ejehebi. te ujen coohai duin
minggan coohai kutule i ton. udu juwe minggan bicibe. ne bele gaire yargiyan
ton. damu emu minggan duin tanggū ningju sunja niyalma. erei dorgide coohai
ursei juse deote. jai ini jingkini booi kutule umesi komso. turihe babai irgese
labdu. ese ukara mangga bime. se ciksin. beye etuhun ningge inu asuru baharakū.
baicaci. meni ujen coohai meyen de bisire juwe tanggū hiyahan be. juwe
niyalma emke tukiyere be bodoci. duin tanggū cooha baibumbi. fulu jakunju
niyalma belhebume. gūsa tome ninjute hiyahan i cooha bici. baitalara de heo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53-7,026-1168,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奏,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五日。

205
seme isimbi. bahaci. erei amasi ukaka. akū oho oronde niyeceme gaire be nakaki
sehebe. amban meni baci. norhon sede. suweni baci hiyahan be tukiyere de. duin
tanggū hiyahan i cooha baibumbi. fulu jakūnju niyalma belhebume. gūsa tome
ninjute hiyahan i cooha obufi. baitalara de heo seme isimbi. oron de niyalma
baharakū sehebe dahame. suweni alibuha songkoi ereci amasi oron tucike be
tuwame manabume icihiyakini seme afabuhabi.

臣诺乐洪等呈称:……去年十一月,因调汉军兵丁赴科布多,右卫二
百鹿角军并未同调。署绥远将军印务钦拜请示大将军亲王,革退右卫二百
鹿角兵,自汉军兵丁跟役内如数补足,记入档册。今汉军四千兵丁跟役之
数虽有几二千名,现领米实数惟一千四百六十五名。此内兵丁子弟及彼之
家生子跟役甚少,雇佣各处民人甚多。此辈易于逃跑,且年富力强者亦甚
少。查得:我汉军队有鹿角二百,以二人抬一计算,用兵四百,余八十人
预备。每旗若有鹿角兵六十,足可抵用。若内有逃跑、亡故者,停止补缺,
等语。臣自我处咨行诺乐洪等:自尔处找四百鹿角兵抬鹿角,余八十人预
备,每旗作鹿角兵六十,足可抵用。既言缺不得人,照尔等所呈,将此后
出缺裁办,等因,业经交待。①

右卫 200 鹿角兵早在雍正十年十一月便被革退,由汉军跟役补缺。经再度裁革,
鹿角兵从 1000 名缩为 480 名,折每旗 60 名,出缺不补。从这条史料看鹿角兵
裁撤之因,包括始终未赴战场效力,与训练冲锋陷阵之死士的编成初衷相悖,
汉军鹿角仅 200 架,亦无需过多兵丁等,但首要原因还是汉军跟役数目有限。
出征汉军额设 2000 名跟役,此时缩减至 1465 名,不过这并非类似绿旗的“吃
空饷”。档案记载,军前跟役出头机会不少。兵丁子弟遇有缺出,可顶补披甲。
家生子与强壮跟役亦有挑补绿旗兵的机会。譬如雍正八年整编北路绿旗兵时,
便以八旗跟役充补兵丁。②雍正十年增筑扎克拜达里克城,又在鄂尔昆河流域垦
田,以及设防伯格尔,需要大批绿旗兵服苦役。故汉军跟役日渐减少,剩余跟
役内兵丁子弟、家生子亦少,雇佣民人占绝大多数,这些人不可靠,易于逃跑。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53-7,026-1168,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奏,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五日。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副都统苏图奏报抵达察罕叟尔军营查看情形折,雍正八年四月二十
二日,1969 页。

206
刘小萌老师曾征引满文月折档内“兵逃略节”,指出绝大部分逃兵都是跟役。①“鹿
角兵”既然失去了抽兵对象,遭到裁撤自然在情理之中。
综观当时由奴仆、跟役编立的三支军队,由跟役组成的“鹿角兵”衰败最
速,“复仇兵”也在雍正十三年解散,部分跟役得以开户。“家选兵”则始终活
跃于西北战场,大部分兵丁在战后因军功开户,编入绥远城驻防。②这三支军队
的不同命运,与兵丁对八旗制度的认同感密切相关。
“鹿角兵”主要来源是雇佣
民人,从未随军浴血沙场,认同程度最低。
“复仇兵”虽包括一定比例的雇工人,
但曾随军经历和通泊之战,部分人还参与次年乌孙珠勒之战,基于与八旗正兵
同生共死的经历,认同程度较“鹿角兵”高。而“家选兵”由家下奴仆组成,
许多是家生子奴仆,对八旗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最高。故而研究旗下不同阶层人
群,引入社会史理念厘清个中关系,实为解剖八旗史、军事史之利刃。

五、驻防与回京

从雍正十年三月汉军抵达扎克拜达里克始,至十三年撤回,在北路驻防虽
仅三年,但指挥层人事更迭频繁,复有出兵、驻守之分,驻扎处所及撤兵时间
不一,错综复杂。笔者依据档案史料补正官书,将其大略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雍正十年三月至十月)
汉军抵达扎克拜达里克后,指挥阶层有所调整。如前所述,马兰泰、达尔
济奉命分驻推河、伯格尔外,正蓝旗汉军副都统刘汝霖病故,左翼大员出一缺。

截止到十年七月准噶尔再度进军喀尔喀前,驻扎克拜达里克清军以马尔赛为总
统,内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褒绩公(saišacuka gungge gung)博尔屯(borton)、
内大臣钦拜为参赞大臣,诺乐洪赞襄军务。具体到汉军,仍以李杕、祖秉衡、
佟时茂统带,但无议事权。这一时期,马尔赛除监督训练,编设鹿角兵外,还
主持扎克拜达里克城扩建,改木城为土城。
雍正十年八月,清军在额尔德尼召大破准噶尔军,小策零敦多卜率兵日夜
西撤,经推河、扎克拜达里克附近。马尔赛并未及时截杀,坐失机宜。十月,
雍正颁布谕旨,痛斥其罪:


刘小萌:《库图勒考》,《满族的社会与生活》,187-199 页。

定宜庄:《清代八旗驻防研究》,89 页。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89-147,005-1829,绥远将军马尔赛奏,雍正十年三月十九日。

207
大将军·顺承亲王及蒙古王丹津多尔济等即将贼兵大败情形,并由推
河潜逃之信驰报马尔赛等,令其发兵堵贼归路。军营将士无不踊跃奋往,
有灭此朝食之心。而马尔赛立意坐视,按兵不举。同事之大臣等再三约会
陈说,马尔赛坚执不从。傅鼐以机不可失,情急至于跪求,而马尔赛始终
不允……及闻贼人既已潜逃,达尔济等又复约会进剿,而马尔赛迁延不行。
直至次日,方领兵缓行五十余里,虚作尾追之状。又越二日,行数十里,
托言贼已远去,追赶不及,遂领兵回营。此胡琳身在军前目睹情形,具折
陈奏者。朕又降旨询问军营参赞钦拜等,据钦拜、博尔屯、诺尔珲回奏:
贼人由推河等处逃遁,马兰泰兵力单弱,博尔屯愿领兵前往应援。马尔赛
不允。嗣议截杀贼人之事,诺尔珲向马尔赛云:我等应即派兵迎截,若再
迟延,倘贼人全过,便坐失机宜。是时李杕云:我等惟当固守城池而已。
马尔赛惟以李杕之言为是,不听诺尔珲等之言。及至佐领扎木素告称,我
向扎克拜达里克来时,见沿途贼人陆续经过等语。马尔赛正传集会议间,
而李杕又向马尔赛坚执守城之说。诺尔珲等又再四告称,如后面尚有贼人,
此番经过之时,决无烧荒之理。视此烧荒情形,即系后面确无余贼之明证。
我等急当追剿,断不可失此机会。马尔赛方领兵起程,及到博木喀喇地方,
仅选兵七百名,令钦拜前进。马尔赛竟回至扎克拜达里克,等语。此钦拜、
博尔屯、诺尔珲回奏之大概也。……此次贼人大败之后,狼狈不堪。马尔
赛拥兵万余,不必出奇制胜,但肯遵循常理,堵截贼之去路,实可使之一
骑不返。即或有逃奔余党,而我师以大队追袭其后,必不使残败之寇得以
漏网生还。实乃奏凯成功,易于完结军务之机会也。马尔赛身任统兵之职,
地当扼要之区。贼过不行堵截,贼去又不尾追。端坐空城,视同秦越。众
人苦劝之言,坚执不听。竟令入网之兽,复得兔脱。将来余孽跳梁一时,
未能翦灭,伊谁之咎?似此有意阻挠军机,紊乱国事,并非寻常失机之
比。……此皆朕乏识人之明,误用匪人。朕先谢罪宗社臣民,将马尔赛正
法,以为人臣受恩深重,而心怀悖逆者之戒。①

就笔者现有满文奏折来看,上谕内一些内容值得商榷。清军击败准噶尔人是在
八月初四,当晚准噶尔军拔营西返。策凌等于次日派兵追击,并禀报锡保。锡
保于八月初十上奏报捷,并通报达尔济、马尔赛邀击,复于十三日再度行文“仍

《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 32,雍正十年十月甲子,457-459 页。

208
令驻扎克拜达里克之绥远将军马尔赛、建勋将军达尔济共商截杀贼人诸事”
(jak
baidarik de tehe. goroki be elhe obure jiyanggiyūn marsai. gung mutebure
jiyanggiyūn darji de. hūlha be tosome wara babe uhei hebešefi)。①达尔济直到十二
日才接锡保之命,派兵出击,并联络马尔赛。②马尔赛奏折亦称:

ere aniya jakūn biyai juwaci juwe de. turšul jifi. hūlha narui i baci. casi
biyalume genere baran bi seme boolaha manggi. amban be. gung mutebure
jiyanggiyūn darji sei emgi tosome wara babe hebešefi. juwe meyen i cooha be
silifi. juwan ilan de jurafi.
本年八月十二日,图尔舒尔来报:贼有从纳浽地方西逃之势,接报后,

臣等同建勋将军达尔济等共议截杀,选择两队兵丁,十三日动身。

其实接顺承亲王军令时,准噶尔军已过扎克拜达里克,达尔济最早派出的 1000
蒙古兵也不过追上队尾,所获甚微。故扎克拜达里克驻防诸将力劝马尔赛出击,
应在十二日之前。是故马尔赛非抗锡保之命,拒不出击,而是未奉命令,不主
动邀击。但接获军令后,他仍未改变消极态度。据达尔济奏,马尔赛于十三日
发兵,但仅派副都统富昌,领兵 400 人。后参赞大臣钦拜率 700 右卫、汉军兵
丁增援,这是汉军首次参战,但因准噶尔军业已远飏,徒劳无功。④马尔赛终因
消极避战,贻误战机而被斩于军前,由钦拜署理绥远将军印务。
“一言偾事”的
李杕亦被监押候斩,改以诺乐洪为镶红旗汉军都统,仍留军营办事。
第二阶段(雍正十年十月至十一年十月)
李杕就刑后,汉军统兵大臣惟余祖秉衡、佟时茂。诺乐洪授镶红旗汉军都
统后,总理汉军事务。复以自雍正七年便在军前之镶白旗汉军都统石礼哈协助
料理军务。由于清军在额尔德尼召大胜,重夺主动权。雍正十一年五月,清廷
筹划将战线推回科布多,选锐旅往驻,预备袭击准噶尔。⑤诺乐洪闻知,请求率
汉军赴科布多: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41-6,025-1942,靖边大将军·顺承亲王锡保奏,雍正十年八月十三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41-7,025-1951,建勋将军达尔济奏,雍正十年八月十九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40-10,025-1801,绥远将军马尔赛奏,雍正十年八月二十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41-7,025-1951,建勋将军达尔济奏,雍正十年八月十九日。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53-1,020-1118,大学士鄂尔泰议奏,雍正十一年五月十九日。

209
ujen coohai cooha. tehei funglu ciyanliyang jeme. goidatala umai hūsun
buhe ba akū. hūwaliyasun tob i uyuci aniya. ejen kesi isibume. cooha dain de
faššakini seme tucibuheci. te juwe aniya otolo umai hūsun buhe ba akū. emu
sirdan inu gabtahakū. beyede forgošome gūniha dari. yargiyan i elhe akū. amban
be. cagan seol de tere de. poo tai weilere jalin. amba coohai kūwaran i coohai
jurgan ci unggihe bithede. ujen coohai cooha umai alban akū. emu minggan
tucibu. booi sonjoho cooha. niowanggiyan tui cooha udu tomilame. tucibuhe
cooha bicibe. kemuni jurara unde be dahame. duite tanggū tucibu seme afabure
jakade. teni dailame dosire coohai dorgide. ujen coohai cooha be tomilahakū be
saha. hujufi gūnici. amban be jalan halame gurun i kesi be alifi. dailame dosire
de bahafi hūsun burakū oci. gūnin i dolo yargiyan i fancame elhe baharakū. uttu
ofi. amban be uthai bithe arafi. amba jiyanggiyūn wang ni gisun. hesei suwembe
hoton be tuwakiyara de tucibuhe turgunde. suwembe tomilahakū sehe.
hengkišeme bairengge. ejen kesi isibume. amban membe tucibufi. hafan. cooha
be sonjofi. dailame dosire coohai meyen de sasa hūsun bume. ser sere unenggi
gūnin be akūmbubureo sehebi.

汉军兵丁坐食俸禄、钱粮,久无效力之处。雍正九年,主子施恩,派
出效力戎事,迄今二载,毫无报效,未发一矢,每反复思量,实为不安。
臣等驻扎察罕叟尔时,为兴筑炮台,大营致兵部咨文内开:汉军兵丁毫无
差事,著派一千。家选兵、绿旗兵虽有派遣,既尚未动身,著各出四百,
等因交讫。方知征剿兵内未派汉军兵丁。伏思:臣等世受国恩,若不得效
力征剿,心中实懊恼不怿。是以,臣我等立即作文。大将军王曰:因敕派
尔等守城,并未遣尔(征剿),等语。再四叩请,称:主子施恩,将臣等派
出,拣选官兵,于进剿兵队同心效力,竭尽些微赤诚,等语。①

可见此时诺乐洪已奉旨率汉军驻扎察罕叟尔大营,但何时迁往,尚待考证。彼
时雍正再次推翻之前的方略,任用超勇亲王策凌、副将军塔尔岱等额尔德尼召
之役有功之臣,策划以精锐骑兵打击额尔齐斯流域准噶尔牧场。汉军不以骑射
见长,长期未经作战,又不似绿旗兵能承担苦役,故未派遣。奏入,大学士鄂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53-14,026-1227,大学士鄂尔泰议奏,雍正十一年八月初二日。

210
尔泰建议选派 500 名“马上娴熟,放鸟枪;射箭好者”(morin deleri urehe.
miyoocalara. gabtara sain ningge),由诺乐洪统领西进,奉旨:

ere sunja tanggū cooha be tucibure de. haha sain. boo boigon. mukūn falga
bisire. niyalma akdun ningge be sonjome tucibukini. emteli ningge be ume
tucibure seme norhon sede narhūšame bithe unggiki. necin giyūn wang. coohai
kūwaran de isinaha manggi. baicame tuwafi. norhon sede getukeleme jorime
tacibufi. jai. kobdo de unggikini. šiliha. dz’u bing heng. tung ši moo i dorgi. ya
emke be norhon de adabufi unggire babe. necin giyūn wang acara be tuwame
tucibukini sembi..

著密咨诺乐洪等,挑此五百兵丁时,务择好汉、有家室、亲族、人可
靠者,光棍勿选。平郡王到军营后察看,清楚指示诺乐洪等,再令遣往科
布多。石礼哈、祖秉衡、佟世茂内,由谁副之诺尔珲遣往处,著平郡王斟
酌派往。①

雍正指示诺尔珲挑选有家业的可靠之人,既出于防止逃兵泄漏消息,保证袭击
成功目的,又流露出些许对汉军的不信任。
“平郡王”指取代锡保任靖边大将军
的福彭(fupeng)。十月,诺乐洪奏报率部动身之讯:

遵即会同都统石礼哈、祖秉衡、副都统佟时茂亲身较验,细加挑选得
夸兰大一员、协同管辖之参领二员、章京五员、骁骑校五员、枪营兵四百
名、藤牌兵一百名。其内皆有嫡属,俱系能于骑射、鸟枪、藤牌之人。平
郡王查阅讫,并令副都统佟时茂同奴才前往,令于十月十九日随副将军·亲
王·额驸策凌起程。②

自察罕叟尔至额尔齐斯之路长 2200km,且清军深入准噶尔牧地,需速进速退,
否则一旦遭遇重兵集团,有像和通泊之战那样陷入包围的风险。汉军本来是擅
长火器,步行作战的军队,也不得不适应这种独特的战争形态,挑兵时尽先选


军机处满文上谕档,雍正十一年八月初三日。

八旗都统衙门档案,都统诺乐洪奏,雍正十一年十月十八日。

211
派长于骑射之兵。诺乐洪、佟时茂率军赴科布多,标志着北路汉军分为出征、
驻守两部分。
第三阶段(雍正十一年十月至雍正十三年)
诺乐洪赴科布多后,雍正帝以石礼哈总统留驻察罕叟尔之汉军,并提拔委
署镶红旗汉军营总·参领刘英(一作刘瑛)为镶黄旗汉军副都统。①雍正十二年
正月至二月,驻科布多清军一反夏季进军惯例,趁冬季准噶尔人不备袭击额尔
齐斯,但所得有限。因额尔齐斯海拔较高,天寒雪深,若设立永久驻防,付出
代价太大,清军只能仍以科布多为基地。
从雍正七年出兵开始,战争持续六年之久,清朝军费支出浩繁,却难以打
破僵局。雍正十二年夏,清廷决定同准噶尔谈判,并撤回部分军队,汉军首当
其冲。九月,祖秉衡奉命率 3000 汉军回京。十二月,他因撤军狼狈被革职。署
正红旗汉军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李禧弹劾祖秉衡:

伏查祖秉衡身为都统,又受皇恩,兹当领兵回京,分宜仰副我皇上矜
恤调剂,加恩兵等之至意,方为不负圣恩。乃胆敢悖旨,将应给兵等口粮、
车价银两,令参领佟鑑、章京李世熙等扣贮侵用。嗣因伊牧放驼马,继又
找寻驼只,只知利己,罔惜兵命,以致耽延日月,有违定限。使兵等遭遇
风雪冻饿,毙于道路,已属罪不容诛。且伊系统兵都统,既见兵等粮尽,
遂自弃兵,先行绕道至口。是以回京兵等因无主将护持,以致壮者狼狈回

京,弱者尽填沟壑。

折内复云:
“查此三旗(正黄、正红、镶蓝)兵等进口者形同乞丐。其冻饿而毙
者更可知矣”。看来汉军兵丁因主将贪腐无能折损不少,但具体数字尚不清楚。
回京汉军俱经军台行走,行李有骆驼驮载,又得口粮、车价银两,损失却过于
出征,纯属人祸。可见出身世家大族的汉军高官腐朽到了何种程度。祖秉衡落
职后,佟时茂升任正白旗汉军都统,于次年四月奉调回京。
无独有偶,先曾身任监军,后又总揽汉军事权的诺乐洪亦未得善终。十二
年九月,他率 500 兵丁撤回察罕叟尔,与留驻 500 披甲合兵,仍总管事务。次


《清世宗实录》卷 138,雍正十一年十二月乙亥,761 页。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27 册,署正红旗汉军都统李禧奏参祖秉衡等误国坑兵亟请正法并将其劣
绩五款呈览折,雍正十三年正月十一日,525-526 页。

212
年五月,福彭劾其“懦弱昏愦,不能管辖员弁,约束家人。又私用官马,擅扣
兵粮”。①诺乐洪遭褫职,留军前充当苦役。都统石礼哈与副都统刘英同管汉军
官兵。因副都统缺出,雍正令福彭从在营汉军参领内保举具题,但许是驻防北
路年久,人事变动频繁,汉军官兵锐气已消磨殆尽,福彭回奏:

amban be. coohai bade bisire ujen coohai gūsai jingkini jalan i janggin sebe
selgiyeme gaifi emke emke i kimcime baicame tuwaci. gemu jergi. umai
colgorome faššaha. meiren i janggin i tušan de mutebure. dahabuci acara jalan i
janggin akū ofi. amban meni baci akdulame wesimbuhekū.

臣等将军中所有汉军旗正参领等传唤,一一斟酌观察,俱未超群效力,
无能胜副都统之任,应保题之参领。臣我处无可保题。②

因缺不得人,未便久悬,雍正被迫给先经革职的柏之蕃副都统衔,令赴大营“立
功赎罪”。八月,复将镶红旗汉军都统董象纬革职,给都统衔,发往北路入替石
礼哈,亦令其“效力赎罪”。③军营官缺竟沦为惩罚手段,足见随着清、准谈和,
该守城之军已成鸡肋。当年十月底,汉军奉命离开察罕叟尔回京。他们的撤退
如此平淡,以致《实录》、《方略》竟不书一字,与出征时形成鲜明对比。七年
后,随着“出旗为民”浪潮到来,汉军一蹶不振,再未被大规模动员参战。这
支曾为帝国立下无数功勋的军队,最终选择以内陆亚洲的苍茫大野为背景,在
萧条的秋风中,黯然退场。

结语

汉军在征讨准噶尔的战争中鲜有表现,终不免“出旗为民”之厄。从本文
看,似乎可将汉军武力衰落归咎于世家大族习于安逸,逐渐腐朽,以及统治者
出于满洲本位主义裁革火器营,导致兵丁素质降低。这一解释虽然合理,却未
免流于表面。汉军虽然衰退,却远未不可收拾,官兵在喀尔喀冬季行军中表现
优异,在北路防御体系和出击额尔齐斯战略中也一度承担重任。笔者认为,汉


《清世宗实录》卷 156,雍正十三年五月庚申,910 页。

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03-1176-20,027-2417,定边大将军·平郡王福彭奏,雍正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清世宗实录》卷 157,雍正十三年六月癸未,921 页;卷 159,雍正十三年八月壬午,952 页。

213
军在旗下武力中逐渐边缘化,最终遭到排挤的根本原因,是不适应清朝与准噶
尔的战争形态。
其实汉军在清初为适应战争形态改易,经历了自我调适和转型。金/清在入
关前后与明军及南明武装作战,务要克取坚城,汉军自初创起便被定义为一支
以操作红夷大炮攻城为首要的军队,故得名“乌真超哈”。不过,随着前明疆域
渐次底定,清朝同卫拉特蒙古的矛盾日渐突出。为克制准噶尔骑兵,康熙帝组
建汉军火器营,将汉军骨干力量—马甲塑造为步行作战,使用鸟枪的军队,骑
射能力渐趋退化。
然而,自康熙五十四年起,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形态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
由于清朝控制哈密与喀尔喀,以此为基地远征准噶尔本土,在战略取向和战术
态势上处于攻势战略和外线作战地位。军队集结地距内地遥远,受地理条件限
制,艰于运送重炮及配套设备,火器优势很大程度上被抵消。准噶尔则位居内
线作战,可迅速调集骑兵反击。清军需长途跋涉到战场,谋求速战速决,满洲
火器营配备鸟枪的精悍骑手显然比汉军步兵更适应这种游牧式战争。故康熙朝
后期与准噶尔作战,除炮手外,很少派出京旗汉军。雍正调遣汉军初衷是为守
城,属于失去北路主动权,被迫转入内线作战后采取的临时措施。一旦夺回主
动权,重新转入攻势,家选兵与绿旗兵较汉军更具任务弹性。不适应战争形态
转化,无法重新定位,是汉军逐渐边缘化,被迫出旗的重要原因。

214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张建,男,祖籍北京,1980 年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2007 年,自天津大学考入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随常建华教授攻读明清史博士。在学期间发表成果如下:

《17-18 世纪清朝与西藏地方的打箭炉之争》,《民族研究》待刊中。

《和通泊之战与大清帝国的边务危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待刊中。

《康熙五十九年乌兰呼济尔之战考》,《清史论丛》2012 年号。

《清征西将军祁里德生平钩沉》,《历史档案》2011 年第 1 期。

《和通泊之战新研——以黑龙江兵丁为中心》,《清史研究》2010 年第 1 期。

《变革时代·近畿地域·特殊群体——清初三朝直隶旗人群体浅探》,
《中国社会历
史评论》2010 年号。

《从方志看清代直隶旗人社会之演进——以顺天、保定二府为中心》,《河北学
刊》2009 年第 4 期。本文被中国社会科学网、《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全文转
载。

《清武勋王战殁史事考》,《满族研究》2009 年第 3 期。

2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