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3

•专题论文•

垂帘听政、
训政、
归政与晚清的奏折处理

内 容 提 要 咸丰帝去世后,
清朝原有的由皇帝独揽大权的局面不复存在,国家政务依靠咸
丰帝遗命的“赞襄政务大臣”制度来维持,内外奏折、大小国事由八位政务大臣赞襄处理,
交两宫皇太后钤印 。这一 局因“ 变”而改变,
并由而 垂帘听政
及 王、 大臣 制 度 :内外奏折,由两宫皇太 , 王 大臣拟
批。 同治帝亲 ,
政务与文书程序“归复旧制”, 治帝恢复一 。光 帝 ,

帘听 次举行。待到光绪帝成年, 皇帝亲 时皇太后训政的特
制,
光帝完全处于文 务 “训 ”之 中 ;后来又 一种有限度的皇太后“归
” 式,
光帝的奏折处理、
上 大打折扣, 期 太 ,
为此后
宫廷争 晚清政局的 下 。
关 键 词 垂帘听政赞襄政务大臣光绪帝慈禧太后奕
作 者 简 介 李文杰,
华 大学 学

的最后6 0 年 ,
是近代中 革最 的时段, 生了 人所称颂、 前代
的“同光中兴”, 出 了 为 后 世 所 熟 知 、 聚焦的 平 天 国 、中 中 日 战 争 、 新 、

革命 重大事件。这一时 ,
应对“数千年未有 ”并 生各 后果
的, 代最 的权力 制度,
它并非我们耳熟能详的“以军机处 志的君主
制的顶峰”所能概括。在 时 段 的 时 ,出 了 一 种 皇 太 后 参 的 和训政
的制度。两 的后续,
出 、
光绪朝两种不同的“归 ”模 式 ,
后一模式衍生的权力
, 成 、己 建 储 。既往 对此似未有 。
①本文希望在
前人已有的基础上,
补 晚清的 、
训政、
归政、
皇帝亲政制度的基本内涵,
聚焦于奏折

" 本 文 为 2 0 1 6 年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青 年 项 目 “清 季 中 央 政 府 的 文 书 流 转 、政 务 运 作 与 制 度 变 迁 研 究 ”(16 CZS0 6 0 ) 的 阶 段


成 果 之 一 ,曾 在 2 0 1 6 年 9 月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所 与 清 华 大 学 历 史 系 联 合 举 办 的 “第 七 届 晚 清 史 研 究 国 际 学 术 讨 论 会 ”及
2016年 1 1 月 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学术例会上报告主要 。在 写 作 与 修 改 过 程 中 , 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行政团队
的大力支持, 谢 。
① 学 界 有 关 垂 帘 听 政 的 研 究 ,多 集 中 于 该 制 度 的 缘 起 及 建 立 之 初 的 运 作 情 形 ,
而 对 后 续 的 发 展 ,尤 其 对 同 治 、光 绪 两 朝 听 政
结 束 后 “归 政 ”状 态 下 的 权 力 结 构 未 有 充 分 注 意 ,因 此 也 就 不 能 区 分 晚 清 时 期 听 政 、两 次 归 政 、训 政 、亲 政 的 内 涵 、差 异 及 其 原 因 。
较 典 型 的 研 究 有 吴 相 湘 《晚 清 宫 廷 实 纪 》,中 国 大 百 科 全 书 出 版 社 2 0 1 0 年 版 ,
第 4 2 —7 6 页 。

45
史荈需 2018年 第 2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理方式及人事权力在这些制度之下的变动,
尝试从清代制度的内在线索对晚清政局的变化进行
理解。

一、赞襄政务大臣制度

有关晚清“ ”制度的缘起,
清人留有绘声 的描述,
学术 有过详细的 ,
它的
基本过程已较 , 后, 、 两皇太后联合恭亲王 发动 ,
推 t

端 、
肃顺等八人主持的“ 大 ”体 制 ,
建立起两宫皇太后 、 “议 王 ”
并领导军机处 的新制度。
① 一 制 度 断 续 地 存 在 于 此 后 数 十 年 的 历 史 之 中 (“议 王 ”头
的存在时 短 ),
当然,
其中出现过 的调整和 ,
但可 的是,
康熙、
雍正建立的
折处理 、
军机处协 特点的君主专制,
已经发生了重大 。
制度的 有哪些?在 制度之 下,
皇 后 、
皇 、
军机处等各方权力如何划
? 皇 成 年 , 力又出现过什么 ? 重大 似 往 的薄 处 。 由于
代君主的“ ”主要体现在国家重大事务的处理上,
而 重大事务,
又往往围绕奏折、

人事( 文 ) 而 开 ,
所 文将聚焦于 时期奏折 的 ,
借此
考察晚清时期最 力 的源头及演进的过程。
我们 目光回 年。
十一年六月 二 十六日(1861年 8 月 2 日),
病倒在承德行宫的 平日奏折的处理
模式,
不 折然后发下军机处、
再召集军机大 。当天军机处《随手 》记载朝政
处理新模式的出现:

本曰,
大人们同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一起召见,带下折报二十一封,
面奉谕旨:
著御前大
臣 、 、 会 大 臣 ,
分 批、 , 。 清 ,
由 , 一 。次曰随折 下, 批一件、 ,
均归 ,
余归
。另清 ,
交 。


〈随手 》系军机章京所记的有 折处理流程的 , 用机 军机处。上述引文
中,
“大人们”, 行在的军机大臣。本 ,
奏折应 主亲拆亲阅,
形成象和 后,
发下军机处
后续处理, 因病重在床, 亲 折,
故命载垣、 、
肃顺同军机大臣一起看折,
并拟定
处 理 ,
签 条 。同日, 人 折 后 ,
拟 折的处理签条多件,
与回复奏片一件,
一 .
。回 拟批拟旨的总体情况称:

本曰发下折报二十一封,
共折、片、清单五十三件,清字折报二件。 臣等公同阅看,除照会

① 这一事件的资料汇编见《辛酉政变》,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1 辑,中华书局1978年版,


82—141页。 成曾用笔记 细 政制度建立的全过程,其中 自各处逸闻,细节上有很多差池,
涉及本文 围之处, 详下文 & 成著,丁 凤 、张道贵整理《庸食笔记》卷1“咸丰季年 ”条,江苏人民
社1983年 ,第17- 24 ;亦可 诚' 事 . 序》,《旧闻 (二, 1939年刊本,第1一3 页;黄濬著,李吉
奎整理《 忆》下册,“《慈禧传信录》 、肃一案”条,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16—822 ;苏同炳' 、 与恭
王》,《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 (上册,中华书局1988年 ,第239—260页。
② 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随手登记档,03/0206/1/1011/169。
46
李 文 杰 / 垂帘听政、
训政、归政与晚清的奏折处理

十一件、宋景诗禀一件毋庸拟批外,
应拟寄信谕旨一件、明发谕旨五件,
其余折、片、清单 ,
共三
十七件,
应行拟批,
谨分别夹签进呈,
恭候钦定。此项折片为数较多,
伏请皇上从容披览,
可否
于明后日发下,
再由军机处缮拟谕旨呈递,
伏祈圣鉴。谨奏。

这一记录模式,
从此开始成为《随手登记档》每天内容的最后一条,
直至七月十六日(8 月 2 1 日)咸
丰帝驾崩前一天。所谓“夹签进呈”,
即御前大臣、
军机大臣对奏折奏片的意见,
写成单独的签条,
夹在对应的奏折奏片中,
呈咸丰帝钦定,
例如,
六月二十六日首条签条为:

瑛菜奏本年春季抽收厘捐银数折,
谨拟:
“户部知道”。

其后也有“瑛柒奏粮价单,
谨 拟 :‘览 ’”等签条意见。
② 而 六 月 二 十 六 日 (8 月 2 日)《随手登记档》
中记载的“次日随折片单发下”的“朱批一件”,
内容是:

瑞昌、王有龄奏,
军饷支绌,闻粤海关有封储银两,
请酌拨十万两片,
谨拟:
户部速议具奏。
著由六百里寄信劳崇光无论何款,
先拨四五万两,由海道运浙,
一面片交户部查议速奏。

“户部速议具奏”,
是御前大臣、
军机大臣的拟批意见;而第二段“著由六百里寄信”以下,
是咸丰帝
的朱笔改写意见。可 见 ,
咸丰帝对载垣等人给瑞昌、
王有龄奏折的拟批意见,
并不完全同意,
因此自
行重写了批示内容。
所谓的“次日随折片单发下”的“朱勾二件”,
其中之一为:

瑞昌、王有龄奏收复处州府城,
署温处道志勋、
署总兵特保功过相抵,
请免查办,
知县姚复
辉请免治罪,
仍革职留任,
知府李希郊阵亡请优恤片,
谨拟写明发谕旨:
将李希郊优恤,
志勋、

保 ^ ¥ 1 免(其)查 办 ,
姚复辉 I应否免其治罪及改为革职暂行留任之处,
恭候批示。

文段中记号,
皆为咸丰帝勾画。载垣等人给该折的拟批意见,
使用的是疑问句,
意在请示;咸丰帝的
勾画,
则意在做出选择。
从数量上而言,
当天发下奏折、
奏片、
清单为5 3 件 ,
而咸丰帝只有一项修改,
两项勾画,
说明对
载垣等人十分放心,
载垣等人的拟批意见,
因此也就具备近似朱批的效力,
且这些拟批意见,
是在咸
丰帝事先并无具体指导的情形下给出的。故载垣等人在此时发挥的作用,
近似于明代中后期负责
“票拟”的内阁大学士,
已超出军机大臣的职司。这一处理奏折的模式,
在咸丰帝去世后,
进一步发
生变化。
当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 8 月 2 2 日),
咸丰帝驾崩于承德。此前一天,
他发下朱谕,
立皇长子、
年方五岁的载淳为皇太子,由载垣、端华 、景 寿 、
肃顺、
穆 荫 、匡源、杜翰、焦祐瀛 等 八 大 臣 “尽心辅

①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1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201页。
② 该签条原件见《军机处呈签条》,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军机处录副,03/4431/048。亦可参
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11册,
第201—202页。
③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
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11册, 第204页。
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11册,第204页。方框为咸丰帝自行圈出,括号内容为咸丰帝自行补
入。这些改动即咸丰帝的“朱勾”。
47
史荈需 2018年 第 2 期

弼、
赞襄一切政务”。
①次日,
赞襄政务大臣发吏部、
兵部咨文,
规定外省奏折的办理程序,
称言)

嗣后,
各路统兵大臣,
各省督、
抚 、学政及各城将军、参赞大臣、都统、副都统、办事大臣、帮
办大臣、
提督、总兵等,
遇有拜发折报时,
另备印文,
开明所发折若干封,
片单若干件,
用印封,

折报交捷报处,以便本王、大臣查核。即希吏、
兵部由五百里分别转行传知,
一体遵办可也。
再,
本王、
大臣拟旨缮递后,请皇太后、皇上钤用图章发下,
上 系 “御赏”二 字 ,下系“同道
堂”三字,以为符信。并希转传京外文武各该衙门一体钦遵,
按照朱笔随时恭缴。
"

从七月十七日起( 8 月 2 2 日),
军机处《随手登记档》不再出现自六月 二 十六日(8 月 2 日)开始的载
垣等人拟批奏片的记录,
档案中也再无相应的签条。七 月 十 八 日 (8 月 2 3 日)军 机 处 《随手登记
档》记载内、
外奏折朱批的格式,
称:

本曰折报王大臣拟旨后,
谕令于各折片后,
缮写“赞襄政务王大臣奉旨云云钦此”。递上
发下。

随后,
赞襄政务大臣将廷寄谕旨、
交片谕旨的格式从原来的“军机大臣字寄”改为“军机处赞襄政务
大臣字寄”式样。
④结合几种文书格式的改变可知,
赞襄政务大臣已经接管了原属于军机大臣的承
旨拟旨之权(尽管两者在人事上有四位重合,
即穆荫、匡源、
杜翰、
焦祐瀛,
但未得“赞襄政务”之名
的军机大臣文祥显然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并可通过“奉 旨 ”字 样 ,
代君主批示奏折,
这也是之
前军机大臣所未有过的权力。奏折本由皇帝亲阅批示,
或指示军机处拟旨。即便咸丰帝病重时,

折仍是由他亲阅,
然后发下军机大臣、
御前大臣拟批或拟旨,
再交他审核、
修改后发下。此时则变为
赞襄政务大臣拟写批答或另写谕旨,
呈两宫皇太后钤“御 赏 ”“同道堂”(慈禧太后代小皇帝)两枚
图章,
再发下施行。
不过,
咸丰帝死前并未详细交代政务的处理程序,
也没有规定两枚图章的权力边界。按照赞襄
政务大臣的说法,
“拟旨繕递后,
请皇太后、
皇上钤用图章发下”,
据日后公示的“罪状”,
八大臣还曾
宣称,
他们系赞襄皇帝,
“不能听命于皇太后”,
“请 皇 太 后 看 折 ,
亦系多余之事”。
⑤在赞襄政务大
臣看来,
给拟批、
拟旨钤印图章仅仅是走过场而已,
实际操作中,
也有一些经他们草拟的谕旨未加钤
图而直接发下。
&不 过 ,
朝中大臣却并不这样认为,
例如京中大学士翁心存看到咨文后,
他的理解
是 “凡述旨片,由赞襄政务大臣拟进,
皇太后、
皇上阅定后,
上 用 ‘御 赏 ’图 书 ,
下 用 ‘同道 堂 ’图书发
下施行”。
⑦显然,
翁心存将钤印看成是一种审批权。
不仅如此,
在奏折内容和形式上,
赞襄政务大臣也尽量降低两宫皇太后的“存在 感 ”。首先在
八月,
因胜保、
谭廷襄二人在递送请安折时提到“请皇太后圣躬懿安”,
赞襄政务大臣认为“向来无
具折请皇太后安之例”,
于是将他二人交部议处。九 月 ,
统兵大将僧格林沁在自己的奏折结尾处有

②③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咸 丰 同 治 两 朝 上 谕 档 》第 1 1 册 ,
第 2 6 3 页。
④⑤⑥⑦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咸 丰 同 治 两 朝 上 谕 档 》第 1 1 册 ,
第 2 6 6 页。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日,
军 机 处 随 手 登 记 档 ,03/0206/1/1011/19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咸 丰 同 治 两 朝 上 谕 档 》第 1 1 册 ,
第 2 7 4 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咸 丰 同 治 两 朝 上 谕 档 》第 1 1 册 ,
第 3 8 9 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咸 丰 同 治 两 朝 上 谕 档 》第 1 1 册 ,
第 3 1 8 页。
张剑整理:
《翁 心 存 日 记 》第 4 册 ,咸 丰 十 一 年 七 月 二 十 一 日 条 ,中 华 书 局 2 0 1 1 年 版 ,
第 1634页

48
李文杰/ 垂 帘 听 、
训 、归 与晚清的奏折处

“皇 后 ”字 样 , 大联名给他致函,
声 :
“查 内 外 工 折 报 ,
均系奏闻皇上,
不宜书
写皇太后 ,
此后王 折 ,自应一律,
应请惟用‘皇上圣鉴’ 。
”①
制,
“大 在上”, 大显然不宜抛开两宫皇太后, 督 ,自 行 ,

因 对 代表的监督 ,
赞襄政务大臣也有意模糊处理,
这就为日后的政争埋下
了 。
于此时奏折的处理,
我们还 一 , 折 事处 御前,
交皇太后阅
览,
还是直接交 大臣拟旨?这一 两者在国家 上的知情权、
主动 们
各自权力的分割与限度, 一 。
我们 制度对奏折 的规定。《大清会典》“奏 事 处 ”条 下 ,
对奏折上递有如下
说明:

凡接折于宫门,皆以昧爽。乾清门启以寅正,
奏事值班章京豫俟于门外,门启,
乃接折。在
京各衙门之折,皆储以 ,
其有密奏事件,
则 加 储 匣 。外省奏折,皆 固 加 贴 印 花 ,外加夹
板 。驻跸 园, 门 门 ;
驻跸 , 大宫门;
行在 , 行宫门。接
折后,
汇交奏事太 。

就 ,
在平常时期, 皇 处宫中、圆明园还是热河,
奏折都是经奏事处 御前,
皇帝有
折的绝对 ,
在经第三人 的情况下,
形成自己的主见, 思 受 人的影响。在
后期,
奏折制度执行得并不如后 , 于有人在 折的 同 时 , 本
交给军机处, 军机大臣和 有 知情权。 完掌权后,
对奏折 行了 规
。 年正月初八日(1799年 2 月 1 2 日), 后五天, 对和 ,同日
发上谕,
宣示文武官员:

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及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
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

( )直 前,
倶不 有 会 处 。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
) 知 大臣,即 各 部 院 衙 门 奏 章 ,
朕可即行召见,
面为指示(商酌),
各交该衙门
办理,
(不 大臣指示也,
)何 行 , ?将 知之,

遵, 。

从这时开始,
奏折的 依照上 行 ,同 时 有 了 《大 会 典 》的上述规范。异
后,
遗 命 、
端 、
肃顺等八人“ ”, 们可拟 折,
草拟上谕,
事 极 大 , 案中
折 发生 的 ,
奏折似 此前规则, 事处 御前,
两皇太后先
。 ,
我们可借一件特殊奏折,
对上 给出进一 ,
并 后 体 现 的 权力 关

“赞襄政务大臣”制度的施行,
引 起 恭 亲 王 奕 和 权 力 欲 极 强 的 慈 禧 太 后 的 不 满 。八月初六日

①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11册, 第300、
365页。
② *《
钦定大清会典(光绪朝) 》,
《 全书》第794册,上海 社1995年影印版,第763页。
③ 中国第一 档案馆编: 《 光 档》第4 册,
广西师大学出版社2000年影印版, 第13页。括号内为嘉庆
帝朱笔添"加的内容。
49
史荈需 2018年 第 2 期

( 9 月 1 0 日),
御史董元醇揣度圣意,
上一奏折“敬陈管见由”,
请求将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之事
公布天下,
并建议“于亲王中简派一二人,
合同心辅弼一切事务”。
①这一建议完全改变了赞襄政务
大臣制度下的权力格局,
故该奏折上递后,
引起承德行宫一场极大的政治风波。八月十三日(9 月
1 7 曰),
行在军机章京密函京中军机章京,
称:

千里草上书,
初十日未下,
此处叫人上去要,
仍留看。夸兰达下来,
说:“西边留阅。
”心台
冷笑一声。十一日叫见面,
说写旨;
下来叫写明发,
痛驳。夫差拟稿尚平和,
麻翁另作,
诸君大
赞,
(“是诚何心,
尤不可行”等语 ,
原底无之。)遂缮真递上。 良久未发下(他事皆发下),并原
件亦留。另叫起,
耳君怒形于色。上去见面,
约二刻许下来(闻见面语颇负气)。仍未发下,

“留着明日再说”。十二日上去,
未叫起,
发下早事等件。心台等不开视(决意搁车),
云“不定
是谁来看”。 日将中,
上不得已,
将折及拟旨发下照抄,
始照常办事,言笑如初。如二四者,

谓浑蛋矣。

“千里草”,
即董元醇;“夸兰达”即总管太监;“西边”即慈禧太后;
“心台”,即怡亲王载垣;“见面”,
即军机大臣每日人内见起;“夫差”,
为吴姓军机章京;“麻翁 ”,
即焦祐瀛,
他是排名最后的军机大
臣,也是赞襄政务大臣之一;“耳君”,
郑亲王端华。“另叫起”,
即在军机大臣拟旨后再次接见军机;
“搁车”,
即罢工;“二四者”,
即八位赞襄政务大臣。该函所述的内容,得到日后数次公布载垣等人
罪状时所发谕旨的印证。其 中 ,
拟定于九月十八日(1 0 月 2 1 日)的上谕回顾董折风波称:“虽我朝
向无皇太后垂帘之仪,
朕受皇考大行皇帝付托之重,
惟以国计民生为念,岂能拘守常例?此所谓事
贵从权,
特面谕载垣等著照所请传旨,
该王大臣奏对时, 哓哓置辩,已无人臣之礼;拟旨时又阳奉阴
违,
擅自改写,
作为朕旨颁行,是诚何心?”③颁布于十一月十九日(1 2 月 2 0 日)的另一道谕旨补充
说:“载垣等奏对时,
即已哓哓置辩,
及拟谕旨,
遂敢阳 奉 阴 违 ,
擅自改写,
一切驳斥,
造述旨时未即
允照所拟宣发,
而载垣等胆敢于次日发交折件压搁不办,
竟将所拟谕旨坚请发下,
又以未用御印不
足为凭,
再行渎请。
”④
根据上述密函及上谕的说明,
董元醇奏折抵达御前的时间是八月初十日,
但次日方在赞襄政务
大臣的要求下交其阅览,并在奏对时进行讨论。两宫皇太后当时交代的拟旨方案是“著照所请”,
可是载垣等人“阳奉阴违,擅自改写”。考八月十一日(
9 月 1 5 日)《随手登记档》,
提及董元醇奏折
的处理情况:

御 史 董 元 醇 折 以下折三件,
均于缮旨后随事递上。

① 《 董元醇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辅政折》(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六日),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 《清代档案史料丛


编》第1 辑,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91一92页。
② 高劳辑:《清宫秘史》,《东方杂志》 第9 卷第1期,
1912年7 月,第2 页。本函为咸丰十一年, 京中与行在军机章京系列密
函之一, 又称为《热河密札》, 共十二通。受书者之一为军机章京朱学勤, 这一批信札后来为学勤子朱潛所得, 再后来则被张元济购
得,首先由署名高劳者以《清宫秘史》 的标题刊印于1912年《东方杂志》第9 卷第1 册、 第2 册。19*0年代,掌故家黄濬曾为之作
注,并归入氏著《 花随人圣庵摭忆》。晚清翰林吴庆坻亦曾自朱潛处阅览这一批书札, 摘录入氏著《蕉廊脞录》。这里引用的文段,
以《东方杂志》 版本为准, 另据《蕉廊脞录》 修正一二错讹之处。又据俞炳坤先生考证, 本信函写信人“守黑道人”为许庚身, 受信人
为时在京城朱学勤。参见黄濬《 花随人圣庵摭忆》中册, 中华书局2008年版, 第670页; 吴庆坻著, 张文其、刘德麟点校《蕉廊脞
录》,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5页;俞炳坤《 热河密札考析》 上,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2年第1期, 第9一11页。
③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
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11册, 第376页。
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11册, 第515—516页。
50
李 又 杰 / 垂帘听政、
训政、归政与晚清的奏折处理

敬 陈 管 见 由 堂上见面后带下,
缮旨递上,
未发下,
次日发下,
随旨交。

所谓“以下三折”,
除了该折之外,
还有五城御史和都统春佑两项一般事务折。“堂上见面”,
即军机
大臣人内见起;“带下”,
即把董折带回军机处。结合以上密函、
上谕及《随手登记档》的记载可知,
赞襄政务大臣在十一日“见面”后 ,
看到了董元醇原折。不 过 ,
他们在前一天就已经知道有该折的
存在,
故 “初十日未下,
此处叫人上去要”。那 么 ,
有没有可能奏折是在初十日先送到赞襄政务大臣
那里,
然后交两宫皇太后阅览且未发下呢?这种可能性似不成立,
除了上文引述的《大清会典》有
关奏折处理次序的说明之外,
证据尚有如下几条。
首先,
上文所引述的《热河密札》之 内 ,
行在军机章京还有另一句话)“鄙意如不发下,
将此折淹
了,
诸君之祸尚浅。固请不发,
搁车之后,
不得已而发下,
何以善其后耶!”②所谓“折淹了”,
即君主
将奏折留中不发,
军机处无从得知奏折的具体内容。这是君主有意规避奏折公开后可能造成风险
的一种手段。如果此时的奏折是先送赞襄政务大臣阅览,
他们早已知晓董元醇奏折的详细内容进
而采取对策,
即便两宫皇太后未发下奏折,
也谈不上“折淹了”。“固请不发,
搁车之后,
不得已而发
下 ”,
是说赞襄政务大臣坚持要求两宫皇太后钤图发下他们草拟的驳斥董折的上谕,
先被拒绝,

以罢工相威胁,遂如愿以偿。这种行为被认为大逆不道,
要 挟 皇 太 后 ,因此写信人感叹此例一开,
“何以其善后”。
第二 ,
当日《随手登记档》首条记载:

八 月 初 十 日 郑许本日折、
片拟批后,
均递上、
发下。

“郑 ”“许 ”即当天值班并记载《随手登记档》的两位军机章京郑锡瀛、
许庚身。
④这里说得很清楚,
当天的折、
片在赞襄政务大臣拟批后,
均递上,
并经两宫皇太后钤图发下。而事实是,
八月初十日送
达的董元醇折并未拟批、
拟旨,
当天档册也无任何记载。这就只有一个解释,
即董折不在军机处奏
折清单之中,
军机处当天未看过奏折,
否则,
记录中不会使用“均 ”这一涵盖全体的字眼,
且会照例
在档册中记载“某折留中”字样。
第三 ,
密函中曾讲到十二 日政务的处理流程:
“十二 日上去,
未叫起,
发下 早 事 等 件 ,
心台等不
开视”,
亦可说明每天奏折流转的次序是先由两宫皇太后阅览,
而后发下,
否则,
赞襄政务大臣若已
先看、
“已开视”,
就谈不上“不开视”了。
综上所述,
在咸丰帝死后,
奏折仍是像从前那样,
先由奏事处送至御前,由皇帝先阅(实为皇太
后代阅),
形成初步印象和意见后,
发下赞襄政务大臣拟旨。董元醇折同样如此,
只不 过 ,
两宫皇太
后扣下未发。既然是这样,
赞襄政务大臣又何以得知该折的存在呢?
我们不妨联系上文曾提到的赞襄政务大臣在七月十八日(8 月 2 3 日)咨文吏部、
兵部,
要求地
方大员“拜发折报时,
另备印文”,
开明所发折、
片,随折报交捷报处,
便于赞襄王大臣查核。个别外
省大员接到这一咨文后,
除了将自己的奏折数量咨报外,
还将奏折全文或事由抄录副本,
另送赞襄
政务大臣。
% 让人直接联想到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及乾隆朝军机大臣和珅接收臣工奏疏副本的做

②③

咸丰十一年八月十一日,
军 机 处 随 手 登 记 档 ,03/0206/1/1011/214。

高 劳 辑 :《清 宫 秘 史 》,
《东方 杂 志 》第 9 卷 第 1 期 ,
1912年 7 月 ,
第 2 页。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十日,
军 机 处 随 手 登 记 档 ,03/0206/1/1011/213。
俞炳坤:
《热 河 密 札 考 析 》上 ,
《故 宫 博 物 院 院 刊 》,
1982年 第 1 期 ,
第4 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咸丰同治两朝上■&档》第 1 1 册 ,
第 300、
328页
史荈需 2018年 第 2 期

法,
这些都构成他们的重大罪状,
不容于当时的君主。故赞襄政务大臣只需稍知前朝与清朝掌故,
就会对类似行为予以拒绝。然 而 ,
通过大员们咨报的奏折情形,
他们至少可以得知当天进呈的所有
各省奏折、
奏片的作者和数量。(这 也可补充说明每天奏折并非直接送给赞襄政务大臣先阅,

则,
既已先阅,
就没有必要让上奏者另备印文交代上奏数量)①因此,
当天发下的奏折数与奏折总数
无法吻合时,
他们很自然就想到两宫皇太后扣下了部分奏折,
他们 才 能 理 直 气 壮 “叫人上去要”。
在这种情况之下,
两宫皇太后无法隐瞒手中奏折。

经嘉庆初年规范之后的奏折制度不同于明清题本制度的地方在于,
奏折直接经由奏事处递至
御前,
除了上奏方(上奏者及代笔者),
在君主拆阅前是没有旁人看过的。先阅奏折,
除了保密的优
点,
也避免了君主在他人意见影响下对奏折涉及的人与事形成先人为主的印象。虽有军机处协助
处理,
但君主可缓发或干脆压下奏折,
以便充分思考对策,
或作为一种消极地否决奏折建议的手段,
规避或至少减轻奏折公开后可能造成的震荡。赞襄政务大臣此时要求上奏人在拜发奏折时,
另备
印文开明所发折、
片以便查核,
使得他们完全掌握了每天递至御前的外省奏折、
奏片数量及上奏人
的信息,
无疑侵夺了奏折制度赋予君主(此时由皇太后代行)的主动掌握和处理信息的权力。
确定了奏折仍经御前交两宫皇太后先阅这一点,
我们再来看赞襄政务大臣的实际权力。《热
河密札》第一通述称:

玄宰折请明降垂帘旨,
或另简亲王一二辅政。发之太早。拟旨痛驳,皆桂翁手笔。递 上 ,
折、旨倶留。又叫有两时许,
老郑等始出,
仍未带下,
但觉怒甚。次早仍发下。复探知是日见面
大争。老杜尤肆挺撞,
有“若听信人言,臣不能奉命”语 。太后气得手颤。发下后,怡等笑声彻
远近。

玄宰,
明末书画家董其昌字,
这里代指董元醇;桂翁,
焦 祐 瀛 (字 桂 樵 );
老郑,
郑亲王端华;老杜,

翰 。结合上文两通密札、 《随手登记档》的记载及前文的推断,
我们不妨还原当时的情形:董元醇奏
折八月初十日(9 月 1 4 日)送抵御前,两宫皇太后阅折。该折提出皇太后理政、
并增添亲王大臣辅
政的建议。由于事关重大,
两宫皇太后一时未想到解决方法,
她们不希望发下奏折让载垣等人进行
针对性的回击,
因此扣下奏折。载 垣等人 通 过 兵 部 捷 报 处 奏 折 目 录 ,
得知当天有奏折未发下,

“叫人上去要”。经总管太监传旨,
说慈禧太后留折查看, 载垣冷笑,
对此表示不屑。在得知奏折藏
不住后,两宫皇太后于次日(十一日,9 月 1 5 日)与赞襄政务大臣见面时,
面谕将奏折带下“写旨”,
照董元醇建议办理。但军机章京吴某奉赞襄政务大臣之命拟旨,
批驳董折。又因意思平和,
不能尽
如载垣等人之意,
于是焦祐瀛亲笔改写(修改拟旨例由排名最后的军机大臣承担),
加人许多激烈
词句痛批董折,
缮抄后递上,
要求两宫皇太后钤图发下实施。

① 档案中有较多上奏人给贊襄政务大臣的这一类咨文, 例如, 察哈尔都统当年八月十五日咨文称: “本衙门于八月十五日拜


发奏事折三封, 中有一封内夹片二件,又奏请圣安折一封, 共四封, 相应开明数目, 随折递交捷报处转呈贊襄政务大臣处以凭查
核。”
《察哈尔都统庆昀咨文》(咸丰十一年八月十五日), 军机处录副, 03/4184/060。
②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贊襄政务大臣知董折存在的可能原因之一。之所以只说是可能的原因, 理由有两点*第一, 在递折
时另备印文说明数量的咨文对象, 是“
各路统兵大臣, 各省督、抚、 学政及各城将军、 参贊大臣、 都统、
副都统、 办事大臣、帮办大臣、
提督、总兵等”,似并未将京官包含在内; 第二,据单士元先生介绍, 除了军机处之外, 接收奏折的奏事处另有《 登文档》《
奏事档》,
记录每日收到的文件目录及奏折题由。( 单士元:《清宫奏事处职掌及其档案内容》,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年第1期,第9 页)因
管理奏折的原因, 奏事处与军机处不仅在空间上距离极近, 业务上也有密切往来。贊襄政务大臣或可通过奏事处档册发现董折的
存在。《登文档》 《
奏事档》未开放阅览, 这里只能存疑。
③ 高劳辑*《清宫秘史》,《东方杂志》第9 卷第1期,1912年7 月,第1 页。
52
李文杰/ 垂 帘 听 、
训 、归 与晚清的奏折处

当天,
两皇太后 大臣上递的 拟批 、
拟 皆 发下,
唯独留下了对董折的拟
。而后 叫起, 大臣,
双方就拟旨发生激烈争执。两 皇 太 后 不 的拟

有 不 用 , 翰在御前公开表示:
如果两宫皇太后听从 所言, 命不 遵 。 如
此,
两皇太后 了该道拟旨, 不发, 对方,
“留 天 ”。
第三天(十二日),
两宫皇太后照例 各处奏折,
而后将奏折发 大臣拟批。 人
了罢工,
并 一 句 “不 ”。 思 ,
看谁能 折的主。 大 拟 批 、
拟旨,
的遗旨,
没有了他们的拟 ,
奏折就无法处理,
国家 就 瘫痪。在将近正午时,
两宫皇太后选择了妥协, 前日拟旨发 ,
公布施行, 人也恢复了正常办公。
据八月十一日《上 》, 拟 原文 为 )

我朝 相承, 皇太后垂帘听 礼。朕以冲龄,


仰受皇考大行皇帝付托之重,
御极
之初 ,
何敢更易祖宗旧制?且皇考特派怡亲王 赞襄政务,一 事 件 应 行 降 旨 者 ,
经该王
大臣 ,
必 钤用图章,
始行颁发,系属中、外咸知。其臣上章奏,
应行批答者,

必 ,
再 行 还 ……该御史必欲于亲王中另行简派,
是何诚心?所奏尤不可行。

从以上 我们可以总结出,
当时奏折处理 大 力分配的大致情况
的:每日各省上报的奏折,由 兵 捷 报 处 据 上 奏 人 的 ,
统 ,
交 大 ,
但他
们并不能 折,
奏折依例 事处 御 前 ,由 两 皇 太 后 代 小 皇 ,
形成初 象而
后发下, 给出处理 后发下,
交 大臣针对各折拟 拟旨。 , 大
拟批 、
拟 上御前,
由皇太后钤“御赏”“ 道堂”两 章 ,
拟 、
拟旨自此方具上 力,
发下
施行。拟 、
拟完全依 大臣的意志进行,
如果两宫皇太后不 , 大 们
可停止日常工作,
让 瘫痪。故 而 ,
两皇太后虽可 折,
并成自己的意志,
事上却
理政的权力。她们的图章仅剩下象 义。 大 可 地了解到每天 折的数

两皇太后 隐 折的权力 有。
日后两宫皇太后曾 发 , 折的处理作 人 的 。可 ,
围绕奏折
一重要文书的处理权所起的争端, 方 的焦点之一。 的 , 拟 时
“我 承, 皇 后 礼 ”, 上确实如此。从中国历史 ,
幼主即位后,

般有皇太后称制、 皇亲辅佐、 顾命大 佐 模式,
根据历朝历代 前期的历史经验,
后两种模式通 悲 剧 而 。皇 后 称 制 的 情 形 ,
较地存在于中原王朝,
一则母 有着天
然情分,
二则皇太后地位与儿子的皇位 地关 联 在 一 起 ,
虽有武则天代唐建 外戚 的前
鉴 , 总体而言,
皇后称制辅佐幼主,
以竭力 和 幼 主地位者居多( 武则天最后
选亲 皇嗣), 低于另外两 式对皇位的 ,
也就 于为人们所接受。
" 两宫皇

①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11册,第306页。
② 祝总斌:《 “称制”制度存在、 的基本原因》, 《材不材 学丛稿》, 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562页。沃丘
仲子(费行简) 称: “乃以肃顺素暴戾, 廷臣衔之刺骨, 而奕尤希用事,内外交构, 群袒 后 , 废遗诏, 罢政, 国,

议政。自是领枢府者必亲王, 以迄奕劻秉钧, 清室云亡而后己。后不足责, 而诉、儇、周祖培、胜保之流, 或希柄用, 或快报复,竟悴
然背家法、 弃君命, 以贻祸 兹, 其肉庸足食乎! ”(
沃丘仲子:《 录》卷上,上海崇文书局1918年 , 第4 页)
类似的看法
在民国 ,例如首 《
热河 (的编者“高 ” 语:“
我国 及 家政治家, 莫懔懔焉以母后临朝为戒。
清家法, 许 政,迄季世, ,
卒酿戌戌之变、庚子之祸。 ”(高劳辑:《清宫秘史》,《东方杂志》第9 卷
第1期,1912年7 月,第1 页)
这些观点 明,
将清亡的原因归结于辛酉政变 立的 国、亲王秉政制度上(实际上
时多 作 “同光中兴” 的制度保障),且认为奕诉、奕 辛酉政变, “
背家法、 弃君命”,衡诸 ,
难免有失偏颇。
53
史荈需 2018年 第 2 期

太后能够代皇 折乃至此后能代皇帝亲裁政事的思想与伦理基础。
较而言, 大 案 ,
掌握每天 御前的外 折、 上奏
人的信息, 了折制度 主的主动掌握和处理信息的权力;
通过罢工的激 式逼迫两宫
皇太后就范, 后象征的皇 督, 大借拟批、
拟把自己的意志 转
成上谕发出,
超越清代军机大臣乃 中后期的 的权力,
将自己树立成
制度极为防备的 象 (明初废宰相、 力 低题本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皆
出于攘 ,
严防 的考虑)。 酉 的发生,固然有 后权力欲所致的成分,

上述制度层面的因素未尝不 大 败的 原因。

二、同治朝的垂帘听政与亲政

大臣理政的 并 长的时间。当年九十月间,
两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
发动 ,
处八大臣,
并 的建 议 ,
建立起 的制度, 被 命 为 “议政王大
臣”、
领班军机大臣, 处理朝政。 大 折,
拟 、
拟 的 权 力 被 “议 王 军 机 大
” 手 。不 的 是 ,
前者在名义上 遗命 ,
后者则由两宫皇太后监督和 ;
前者以
“ ” 名代替军机大臣,
后者则与军机处班底完全重合(议政王 军 机 )。十月初一日
(1 1 月 3 日), 军机处拟 折及拟旨的格式,
称言:

每曰发下折报,
应由臣 批发, 写“ 王 大 臣 ”字样 , 。
遇有寄信 ,
拟写“ 王 大臣 ”字样。其 交 行 文 一 律 办 理 ,
并即知照吏、兵二
部转行京、外各衙门并各路统兵大臣知悉。

针对 大臣通过兵部捷报处了解和掌握每日上 的 , 人拟旨称:
“ ,
所办并非旧章,
相应据 , 、
兵 转传各路军营及各省督抚等,
嗣后拜发折报,
毋庸另
文 折 行军机处,
以符旧制。
”从 折 批 示 式上 ,
“议政王军机大 旨/
”, 此前“ 大 /字寄”,
并 差 异 。但各处递交奏折时,
不 军机处 上
人 姓 名 与 奏 折 ,
议王军机大 就 像 大 ,
事 了 天 的外
折的信 。
十月初七日(1 1 月 9 日),
军机处进一步草拟明发上谕,
规定外省奏折的处理方式,
称言:

嗣后,
各直省及各路 折报应行 各件, 两宫皇太 、发交 王 大
臣后,
该王、大臣等悉心详谈,
于当日 时 ,
再行 ,
于次日 母后皇太后、
圣母
皇太 颁发。
行批答各件,该王、大臣再查照旧章,
敬谨缮拟呈递后,一并于次曰发下;
其紧要军务事
件,
仍于递到时立即办理,以昭慎重。

鉴于赞襄政务大臣的模糊办法导致争端,
这两道上谕对奏折处理的次序作了详细规范:首先,
将外

①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咸丰同治两朝上■&档》第11册,第381页。
②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 治两朝上谕档》第11册,
第401页。
54
李文杰/ 垂 帘 听 、
训 、归 与晚清的奏折处

折 拟批、
拟 两 类 。如须拟旨,
奏折两宫皇太后 ,
而后发交议政王军机大臣商谈,

当天 时听取、 皇 后 ,
根据 拟 , 日两宫皇太后 ,
发 施 行 。如
果只是拟批,
则议政王军机大 旧制撰拟, 两 皇 太 后 后,
次日发下施行。也就是
说,
两宫皇太后对军机处 有指示权,
还有着最后的监督 。
上 确规定,
在拟 前,
议 王 须 “恭 请 ”, 就 成上谕的主动权交给两宫皇太
后:她们可 折,
先期成处理 ,
并 处理 给议政王军机大臣。 遗
命,
各 拟 批 、
拟 “御赏”“ 道堂”图章方具 力,
两皇太后因此也就掌握了最后
。不仅如此,
两皇太后还可 志和 要,
留中、
缓发某 折而无须担心被监视。因此,
议政王军机大臣的权力, 大 拟的 。对 此 ,
十月初九日(1 1 月 1 1 日)两宫皇
后发布的 人所拟一道关于上 式的谕令,
很好地说明了他们 的权力关系:

母后皇太后、
圣母皇太后懿旨:
现在一 务,
均蒙两宫皇太后躬亲裁决, 王
大臣遵行。惟 ,
仍 为 示中、外 , 遵慈训,
嗣 王 大臣缮

著仍书“朕”字,
将 中外知之。

由此可见, 皆由两宫皇太后裁决,
她们有 折处理和人事 的意旨,
可 “朕 ”的名义
行发布,
议王军机大臣被置于“ 行 ”的地位,
负责“缮拟 ”。 大的权
力对比鲜明。为了给 出可资依循的规则,由礼亲王世铎领衔,
率京中王公大臣、
大 、
九卿等会议,
拟 + 章 》共 1 1 条 ,
除了祭祀、
大典 礼 礼 仪 ,
召 、
外工时皇
两宫皇太后的礼仪,
顺天乡试、
会试、
殿试命题方式 ,
有 关 人 事 、文书处理方面的重要规范
:

、外官员引见,
拟请两宫皇太后、皇上同御养心殿明殿,
议政王、
御前大臣带领御前、
乾清
门侍卫等,
照例排班站立。皇太后前垂帘、
设案,
进各员名单一分,
并将 分别注明,皇
上前设案, 堂官照例进绿 , 王、
御前大臣捧进案上,引 常仪, 何简用,

太 名 ,
钤用御印,
交 王 大臣传 下,
该堂官照例述旨。
大员、简放各 , 将 补 、应升、
应放各员开单,由 王、 大臣于召见时
呈递, ,
将 放之员钤印发下 。
"


外 、
简用 ,由皇太后于名单 ,
钤用御印,
交议政王等军机大 发下; 大
、 放各项差使,
由议王、
军机大 拟应升、
应放名单 ,
恭候 , 发 。 ,

中,
两皇太后将重要 的最 命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 过 ,
议政王军机大
臣却有着拟单, 出候选人员的权力。
文 年 体制下,
议王军机大臣呈递的缮拟谕旨奏片一件,
我们可借此观
察当时体制 折的处理 。 文 :

蒙发下张之万报二封,
计折片单共十二件,臣等公同商阅,
所奏遵保豫军在马1 口剿贼获

①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
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11册, 第411页。
② 《清穆宗实录》卷&,《清 录 》第45册,
中华书局1987年印 版 ,
第227—229页。这一章程得到两宫皇太后批准。
55
史荈需 2018年 第 2 期

员弁绅开 奖一折,
查 择尤保奏之案,
拟写 :
照张万所请奖励;
所奏窜
扰山 贼日渐南趋情形,
查本月 日业 信 ,
令吴昌寿严密布置,
并将境 匪扫
荡廓清,此次张之万折,
拟批: 吴昌寿到省,
将防剿布置情形详细告知, 浚道事宜,
张之万恪遵前旨, 办 。 折 八 件 ,
分 批 , 有当, ,
谨奏。

年 (1865)的某天,
军机大臣( 被 议政王 )对 东河道总督、
卸 南
巡抚张 有关捻军战事、 共十二件 的拟批、
拟 。该 折 中 ,
起 的 “蒙”字上
有“御赏”章 , “ ” 上 有 “同道堂”章 , 所拟 , 了两宫皇太后应允,
可以
。根据当时的公文 ,
在折报发下后由议政王军机大臣公同商阅,
给出初 ,
当天向两
宫皇太后请示;待她们 后,
再正式由军机处拟旨,
并交两宫皇太后 ,
并于次日发 施。
折片属于第一的请示, 完 ,
因此被 。上面所列的当然不是当天 的
所有奏折,
而 中 较 为 重 要 的 。由此可见,
两皇太后虽有着两 拟批、
拟旨的机会,

毕竟年纪较轻,
大 的 军机大臣商酌,
赖经验和智慧去完成。
十一年后, 年 18 ( ),
成年、大 婚 , 时确定的 ,
在此之后
由皇帝“亲裁大政”。 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1872年 1 1 月 2 2 日),
军机处、 拟皇帝亲政
后《归 旧 制 清 单 》, 作恢 前由皇帝理政的正常状态。这 一 单 条 款 共 15
条, 文处理及人事任命,
全文如下:

一、内、外臣工折奏有应批示者, 批示。

在 各 衙 门 每 日 具 奏 折 件 ,由奏事处 ,除奉旨交下由臣等请旨办理外,
其余折
件,
仍照旧制,
即由该处传旨遵行, 由臣 行覆看。
、满汉各缺遇有 放者,
仍照旧制,
分别缮写清汉字空名谕旨,
恭候朱笔简放;

召见时,
业经承 放某人,
即由臣 例缮写 。
、满汉 侍郎缺出,
遇有应升应署者,向不 ,
仍照旧制恭候特简。

各省 缺出,
无论有 补人员, 放 ,向不 ,
近来有由督抚等保奏堪
胜两 ,臣 与在 补人员一并开 ,以备简用。
六、
遇有寄信 , 旧制, 酌六百里加紧 百里不等,
或由马上飞递,臣等钦
遵办 。
、西北两路将军大臣等报匣,
应照旧制,
仍请朱笔押封。
八、巴 图 名 号 , 旧制,
仍 、蒙、汉 开 , , 由臣 写。
九、
各项考试题,
应复旧制, , 会试及各 题 ,除由南 林办
理,
及遇有考试蒙古中 ,
仍由臣 例 题 外, 旧制,由臣 ,
命, 奏派员拟题。

遇有清 , 旧制,不 用 汉 字 夹 片 ,其 应 用 清 字 奏 片 ,亦 仍 用 清 字 ,毋庸再缮
汉文。
一、
每日内阁 本章 , 交下,由臣 办理及遇有折本,
仍由内交批本处照例
办理外, 本 章 ,向 不 交 臣 , 仍 旧 制 办 理 ,至空名等本 旧制,恭
写。

① 《军机大臣奏片》(同治四年四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宫中档朱批奏折,04/01/01/0889/002。
56
李文杰/ 垂 帘 听 、
训 、归 与晚清的奏折处

、每各省密考折 ,向 不 下 , 旧制 , 留中备览 。
、臣 遇 有 应 交 内 奏 事 处 奏片 , 旧制 ,
仍由内奏事处随时呈递 。
、各衙门引 录用人员 , 向不 , 酌用 , 仍照旧制办理 。
、秋审黄册 内, 免 人 犯 向 不 拟旨 , 遵行, 旧制办理。

其中最为重要的,
是前五款,
涉及日常奏折处理及重要人事任命。根据 章 程 ,
此前在垂帘听政制度
议政王军机大臣代 折 的 模 式 , 皇 朱批。奏折 御 前 ,由皇
) 在皇帝给出处理 后 事处 (大 的 折 ), 皇 朱 批 ,
或发军
机处 和拟旨。其 中 , 的 折 ,
也不交给军机处 把关。重要额缺、
差 ,
由皇
, 可军机处及督抚保举开单,
听候皇 。当 然 ,
督 抚 保举人员开单,
并非清
制,
而 平天 起之后出现的新情况。
一章 我们, 最 力 已完全恢 前的情形,
皇帝掌握奏折处
理权、
重要人事任命权,
而施行了十一年的 制度, 成 历 史 。这一章
主原有的依据习惯操作的权力完 文化,
可谓一份详细的 力清单。与 此 时 ,
原出自咸
命的“御赏”“ 道堂”两 章被 固。

然而, 正的旧制并 长的时间。 亲一年多后, 惯例,
频繁地
对收到的 建议留中不发,
拒绝让军机大臣知晓重要奏折的 。
③ 日衙门堂 膳牌接受
召 一 , 不 的执行。 ④
十三年十月三十日(1874年 1 2 月 8 日),
即亲政仅一年半之后,
皇帝因重病卧床,
“ 事
如常,
命军机大臣李鸿藻恭代批答章奏”, 命李鸿藻以朱笔代 折 ;满 文 折 ,
则 代批,
并“随时候 理”。
⑤然 。十一月初九日(1 2 月 1 7 日),因 病重,
御前大

军机大 上奏折,
称言:

吁恳两宫皇太 念圣躬正 养,
与皇上一 ,
俾臣 承懿训 ,
庶随时有所禀承 。
所有衙门每日具奏折件及军报 , 两宫皇太后一 , 行 派 者 , 时
圈派 。

很明显,
奏折先阅权、
奏折批示、
上谕草拟以及人事任命的裁决权,
又重新回到了两宫皇太后手中,
这与此前 时期的制度几 。

① 《军机处、内阁呈清单》(同治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军机处录副, 03/4697/051。


② 张方整理:《翁曾翰日记》,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条, 凤凰出版社2014年版, 第231页。
③ 治十三 年七月十六 曰, 恭亲王奕诉、 醇亲王奕 ,建议同治帝“ 遵 制 ”“纳谏章”等。关于“纳谏章”, 奏折称:
“中、
外大小臣工呈递封奏, 向来皆发交军机大臣阅看, 请旨办理。 口 件, 往往留中不发, 于政事得失, 细。 忠
言傥论,一概屏置,
不几开拒谏之风乎?嗣后遇有封奏,伏愿皇上仍照旧发下, 一广言路。 ”李宗侗、刘凤翰:《清李文正公鸿藻年谱》
上册,台北,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第208页。
④ 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日, 帝师李鸿藻奏称: “皇上亲政之初, 凡仰蒙召对者, 莫不谓天禀聪明, 清问周至,钦佩同深, 气象为
之一振。迩 值日诸臣, 未 ,人心又渐懈矣。咸 丰 年 ,文宗 每日召见多至八九起,诚以中、 外利弊,非
咨, 其细也。若每 过一二人, 每人泛问三数语, ,政事 失, 何由得悉乎?”李宗侗、刘凤翰:《清李文正
公 年谱》 上册,
第202 。
⑤ 《清穆宗实录》 卷372,《清实录》第45册, 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版, 第929页。
⑥ 中国第一 档案馆编: 《 治 档》第24册,第349—351页。
57
史荈需 2018年 第 2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 1 月 1 2 日), 病 。两 皇 太 后 命 醇 亲 王 W “人
承大统”, “光绪”。 于光绪帝年幼, 礼亲王世铎领衔, 京中王公、
御 前 大 臣 、军机 处 、内
、 大 联衔,
在十二月初七日(1 月 1 4 日)奏请两宫皇太后 。
折称言:“ 嗣皇 在 ,
一切应办事宜,
惟赖皇太后亲加裁决,
庶 有所秉承”。
①两宫
皇太后随后 ,
表示 :

王大臣等所奏,
更 。垂帘之举,
本属一时 。惟念嗣皇帝此时尚在冲龄,
且时事多艰,
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禀承,
不 所请。一俟嗣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

确将“归政”、
归复旧制的时间点放在新君主“典 有 成 ”之时。十八日(1 月 2 5 日),
在王公
拟定了新的 章程,
与 章 一 并 上 递 的 奏 折 称 言 :“嗣皇 承大统,
尚 在 ,

赖皇太后俯念万几至重,
复允亲裁大政,
俾 有所秉承。
”③新章程中有关礼 初年第一
章程的内容近似,
最大的不同点,
出在人事 上, 不妨对照两者的细节:④

第一 第

京 、外 官员引见 ,拟 请 两 宫 皇 太 后 、 皇上同御养心殿明 外官员引见 ,拟 请 两 宫 皇 太 后 、皇上同御养心殿明


殿 ,议 王 、 御前大臣带领 ,御前 、乾清门侍卫等 ,照例 殿 ,御 前 大 臣 带 领 ,御 前 、 侍 卫 等 ,照 例 排 班 站


班站立 。 皇太后前垂帘 、设 案 ,进各员名单一分 ,并将应 立 。 皇太后前 设 案 ,进 各 员 名 单 一 分 ,并将应拟

拟 别 , 皇 上 前 设 案 ,带领之堂 例进绿头 别 , 皇 上 前 设 案 ,带 领 之 堂 例进绿头


签 ,议 王 、 御 前 大臣捧进案上 , 如 其如
, f 签, 王大臣一人 , 案上, 如 其如

用 ,皇 后 于 名 单 钤用御印 ,交议政王等军机大
, 用 ,皇 后 于 名 单 朱 笔 圈 出 ,交军机大
, '旨
发 下 ,该堂 例 。 发 下 ,该堂官照例述旨 。

除授大员 、简放各项差使 ,拟 请 将 应 补 、应 升 、应放各员 大员 、简放各项差使 ,拟 请 将 应 补 、应 升 、应放各员


开 单 ,由议政王 、军 机 大 臣 于 召 见 时 呈 递 ,恭 候 钦 定 , a 开 单 ,由军机大 臣 于 召 见 时 呈 递 ,恭 候 钦 定 ,将除授简
除授简放之员钤印发下缮 j 。 放之员朱笔圈出缮

后一章程中,
承旨之人由“议 王 、
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 因 的议政王 在此前已
被革掉;
同时,
在重要人事任命上的“ ” , 皇 后 “钤 用 御 印 ” 皇 后 “朱 出”。
在章程中明文规定皇太后可使用朱 用大员, 应属 , 皇后的权力在形式上也有
了 。不 用 的图章而使用朱笔, 第 的权力来源已与前次有所区别:前
一次的权力源自于 遗命,
后一次则完全源自皇太后的身份。

可 ,
除了 微调,
两 对于 的权力 ,
有着近似的规定。

① 《礼亲王世铎等折》(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七日), 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藏, 军机处档折件,118209。


② 《清德宗实录》 卷1,
《清实录》第52册,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版,
第77页。
③ 《礼亲王世 》( 治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宫中档朱批 ,
04/01/14/0075/162/9。
④ 《礼亲王世 清单》(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军机处档折件,118475。该清单是上述十八日奏折的附件。
⑤ 官 曾听官 及 政的 :“宫 政, 中, 两宫在 。恭忠亲王为议
政王,立 语。两宫批事 , 印镌‘同道堂’ 三字决事。至光 再 , 。”( *《恽毓
鼎澄斋日记》第1 册,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条,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第329页) 这里提及光绪初年两宫太后使用朱
笔,
应主要 事任命时的朱圈、 朱点。 由军机大臣拟批、 拟旨 印, 而 由皇太后直接 批示。
58
李文杰/ 垂 帘 听 、
训 、归 与晚清的奏折处

三、光绪帝亲政前后的制度设计

光绪十二年(1886), 皇 年 满 16 。在此 之前 五 年 , 后于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


(1881年 4 月 8 日) , 后单独 的体制,
到此时已实行超过五年之久。在此之前
两年, 后 联 合 ,
利用左庶子盛昱弹劾军机大 机,
罢黜 的全班军机,即“
”。 人事虽有了 动, 处理的 并 未 发 生 。奏折 后 ,
发下军机处商量、
听取 她的 后拟 ,
待 通过后发下施行。奏折 军机大臣
代批,写“军机大 ” 。
光绪十二年六月初十日(1886年 7 月 1 1 日), 后发 ,
计 划 在 次 年 皇 帝 17 时,

行亲政大典,
让光绪帝亲裁大政。上 称 :“十 年 来 ,
皇孜孜念典,
德 日 新 ,
近披阅章奏,


亦能剖 , 当。
” 光绪 位时上谕中“一俟嗣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的
约定, 后 于次年正月“ 期,
举行亲政典礼”。 时,
“所有应行事 应复旧制之
处,
著各该衙 成案, 理 ”。
① 道 光绪帝处理奏章的成 度当作他能够
亲裁大政的重要依据。
一重要上 前, 后光绪 生父醇亲王奕、
王公大臣有过当面交流,

臣间出现了不 。帝师 龢在当天的日记中有详细 :

阴,
仍郁热,
早间略讲即还宫。是日醇亲王有起, 下,
传 日 ,
余等方欲散,
朱内侍
来言,
醇亲王请三师傅商酌事,
遂偕燮臣至月华门。|子授上库,
寿泉未入|。伯邸早散,
惟庆、

两王在彼。 来,
云: ,
懿旨以皇帝典学有成, 正月即行亲政, ,
上 ,由 示。未蒙俯允。 ,
未悉记。 :
“ 事重 大,王 前大臣、毓庆
臣 面论。
” 以为不能回,
且 下 。一 , 下,
礼王 且绥
〔缓 〕 ,
而 回,已承旨矣。 , 以殿门 , 。 日
王公大臣会商, 训 。 。 臣处饭, 署。 山,
告以训政不如
请缓归政为 , 也。 一折,明日 人。

根据 龢的 ,
当天 后、
光绪 , 后 出 ,
皇已学有所成,

渐长, 在年举行亲 式,
还政给皇帝。 跪 后收回成命,
同时,
又示意光
绪帝跪求,
然能挽回 后 。随后 , 人请 龢、孙家鼐前往商议对策。参 商 议
的,
还有当天见起的庆郡王奕劻、
克郡王晋祺。 人中间, 光绪帝本生父,
奕劻、
晋祺是
室代表, 龢、
孙家鼐则是光绪帝的 师,
可 , 人皇帝的至亲。 龢的

事 重 大 , 应继续率御前大 皇 师们 后 度,
让她收回亲政的 。
当天,
待军机处见起后,
大家商定,
两天后召集王公大臣共同商议对策。 , 龢 拜访孙家
鼐, , 请 后继续“训 ”,
不如请她“暂缓归政” 体,
并草拟好相应奏折作为
基础 。所谓“暂缓归政”,
重在“暂缓” ,
指向的 的归政;而继续训政,
则少了时间约
的暗示。

① 《清德宗实录》卷229,《清实录》第55 册,
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版, 第87页
② :
《 曰记》第5 卷,
中西书局2012年版,第2069 。
59
史荈需 2018年 第 2 期

E 起草的奏折代 室、
帝师一 ,
在次日 伯彦讷谟祜、
晋祺 、
奕劻的 ,

经 。与 此 时 ,
京中王公、
大 、 九卿另外起草奏折,
请 后训政。除了两
折之外,
奕还单独上奏,
建议在光绪帝年 十岁时,
再行归政。
①三 份奏 折代表不同人群,
核心
思都是反对光绪帝立即亲政,
而应 后继续主 ,
但三折语气和建议,
稍有不同。
■起草,
三王 、
孙家鼐等联衔的奏折 点理由)
第一,
“经义 ,
史 极 博 ”,
皇 的
习,
还 贯 彻 ;第 ,
国家日 的奏折 ,
皇的批答还要继续练习;
第三 ,
皇对满语
还 悉 。他们的建议是)“俟一二年 后 , 大成 ,
春 盛,
从 ”。

中王公、
大 、 九卿所上奏折,由礼亲王世铎领衔,
联者数十人,
代 皇 族 、
阖 员
的声音。这 一 折 搬 出 初年 “躬亲训政”三年的先例,
建议 后 “光 前 烈 ,

年,
于年皇上亲政后, 日召 工,
披 章 奏 ,
俾皇上随时亲承指示,
非第用人行政大端有所
秉承, 在一切变通整 事,
及中外交涉因应机宜,
皆 徽猷,
备聆 , 宸谟独断,

裕如,
用成千载一时之盛治。
”#
份奏折中,
最重要的还 的一份,
他 的 份 极 为 特 殊 :从 行 政 上 而 言 ,自从光绪十年
(1884)“ ”,
恭亲王 的军机、总 班 体罢黜, 就成 后 军机的 亲王 ;从
上而言,
他不 道光帝第七子, 后的妹夫, 亲 的 光 绪 帝 的 本 生 父 。他在奏
折中请 后应允王公大臣的训政建议,
“俾皇帝 有所 禀承 ,日就月将,
见闻宏绰,
俟 ,
议亲理庶务”,
不 出光绪帝年 十 行亲政的请求,
更 自 创 一 项 “永 状 ”的
建议:

臣更有请者 ,
列圣宫廷规制 ,
远迈前代 。我皇太后循守成宪 ,
严肃有加 ,
将来大婚后 ,

, 礼
咸 训 。即 常事体 ,
亦不 。前微臣愚以为归 ,
必当永照
在规制 ,一切事体 , 懿旨 , 皇帝前奏闻 。俾皇帝专心大政 , ,
上承圣母之欢
颜,内免宫 务, 臣 宫者不能知 ,
亦不敢言也 。

建议,
不但皇帝年 十、 亲 前, 在年 十、
亲 后,
所有的 ,
“ •
当永 在规制,
一切事体,
先请 ,
再于皇帝前奏闻 ”。 处理 的方 式 ,
就不
制, 理了 。
从程度上 ,
三份 折 的 程 度 逐 渐 递 增 。帝师 亲的奏折提出的缓期“ ” 理 ,
完 全 在 两 可 ,
功课不够、
满语不熟、
奏折 ,
都不足以成为缓期“ ”的理由,因 光 绪
此时的年 亲政时 ,
且练习 折已满五年,
他的 要出 。

礼亲王世铎领衔的王公、 九卿奏折搬出了 初年 训政 的 祖 制 ,
理 有 力 一些 ,

后在身份上 毕竟有别,
且 的训政,
也只暮年短期而已。 折的建议,

皇帝年 十再亲政,
已 时 后了三年 ,
而 “必当永 在规制”,
更是给了光绪帝一个长不
大、
须一受监督受训的身份。
当天, 后 份奏折后,
发下懿旨,
拒绝前两份奏折的建议:“该王大臣等所请训政数

②③

翁万戈整理:
《翁 同 龢 曰 记 》第 5 卷 ,
第 20 6 9 页。

《 归政 学折》(光 十 二 年 六 月十四 日),


军机处录副,
03/5688/052。
《礼 亲 王 世 亲 政 后 仍 训 政 数 年 折 》(光 绪 十 二 年 六 月 十 四 曰 ),
军机处录副,
03/5688/051。
《醇亲王奏为 念时 训 政 折 》(光 绪 十 二 年 六 月 十 四 曰 ),
军机处录副,
03/5688/050
李文杰:
《光 亲政前的习批 探 析 》,
《 研 究 》2 0 1 5 年 第 6 期 ,
第 60—7 5 页 。

60
李又杰/ 垂 帘 听 、
训 、归 与晚清的奏折处

年,
及暂缓归政之处,
均毋庸议。
”但 对 于 奕 的 建 议 ,
慈禧太后却表示:

亲王折内所称,宫 治,内、外 重 ,归 当 在规制,凡宫内一切事宜,先请


懿旨, 皇帝前奏闻,俾皇帝专心大 念皇帝冲龄嗣统 ,抚
, , 一
曰,即亲 必随时 遇事提撕, 不容卸,此念不
, ,即 所请行。®

虽然 了王公、
帝师 、
满朝大臣的训政之请,
却允准奕提出的亲政后随时指导光绪帝的建议,

继续 留地步。
发下后, 继续训政的建议并未被接受,
于 中众人,
商议第 上奏。

王公大臣们又草拟出两份重要奏折,
一礼亲王世铎领衔,
京中王公、
大 、 九卿
同上, 龢人都参与联名;
另一份 亲王 所独上,
主要意思 劝 后在皇帝亲政
后,
继续训政。除 此 外 ,
还有十多人单独上奏。 龢似对无休止的劝 厌烦,
在日记中说)
“日日如此,
奇 哉 !无趣 。
”②又在早课时,
建议光绪 亲自 后 “吁 ”训 ,
或许能挽
回上意。
#

公折也好,
奕 独 上 的 奏 折 ,
他们在找不出 的理由超越前 折, 训政的
绝对必要。公折用较长篇幅 后,
称她自辛酉之后,
指 方 略 , 削平 “发捻回各匪”,
“ 日所处之时,
为亘 有 ;
今 日 所 行 , 亘 有之盛事”,
“一切军国重要之件,
皆无成法可循, , 不能不仰烦慈虑”,
“ 有吁求俯准前折所请训 年,
皇上秉承懿训,
措 ”。
④于其中 过, 龢实在看不 ,
他议 ,“ 亘 有 ”,
“ 亘 有之盛事”两 “似 ”。

折 新意, 反 强 后应继续训政:

本月 曰,臣 训政各折,未蒙 ,臣 时,见皇帝 , 开


示之严切, , , 蒙 及 , 不敢上 宗纯皇帝训 仪, , 一
曷敢再事渎请? 惟思太上皇帝与垂帘听政,原属不同,然方今时事较嘉庆初年,难易若何?

皇帝年岁,较仁宗睿皇帝春秋若何? 我皇太后念切宗社,既从 两朝,似宜勉允臣邻□,庶收
功于一篑,庆大治于寰中,慰 灵 于 天 上 ,此率土臣民所仰企而切祷者,乞皇太 思垂
焉。©

然 份上,
王公贵戚、
满朝大臣也已三次陈情,
慈禧太后在当天颁下谕旨,
终 于 “俯允 ”
训政之请,
称H :

国家 时艰, 纲,百废待举。皇帝初亲大政,决疑 实不能不遇事


, ,期臻
周妥。 既据该王大臣等再三沥恳,何敢固持一己 义,致违天下众论之公? 勉允所请,于

②③

《清 德 宗 实 录 》卷 2 2 9 ,《清 实 录 》第 5 5 册 ,
第 9 0 页。

⑤⑥

:《 曰记》第 5 卷 ,
第 2070—2 0 7 1 页 。
:《 曰记》第 5 卷 ,
第 20 7 1 页。
《礼 亲 王 世 再 行 沥 恳 训 政 数 年 折 》(光 绪 十 二 年 六 月 十 八 日 ),
军机处录副,
03/5688/059
:《 曰记》第 5 卷 ,
第 2070—2071 。
《醇亲王奏为 训 政 折 》(光 绪 十 二 年 六 月 十 八 曰 ),
军机处录副,
03/5688/058。

61
史荈需 2018年 第 2 期

皇帝亲政后再行训政数年。

就 ,
次年的亲政大典 举行, 后答应,
训 年。 了 嫌 ,
恳求辞去管理
神机营差使, 后在上谕中一并驳斥,
勉 励 “亦当 事为重, 节而顾大局”。
在 情况下,
军机大臣、
大 联合拟定亲 后训政条款,
让事处理有所依循,
章 规
, 皇主持的礼 典,
均光绪帝亲自主持,
一重要行政举措,
则 后在场监
督 。最重要的 , 人事任用 折 ,
有以下几条 :

遇 、引 ,
皇太后升座训政, 礼臣会议,
暂设纱屏为幛。
内、外臣工折奏应行批示者, 旧制,
均请朱笔批示, 下。
在京各衙门每日具奏折件, 暂 章 ,由臣 , 阁每日进呈本章及空名
等本, 暂 章办理。
汉各缺,
遇有 放者 ,
拟照旧制分别缮写清汉字空名谕旨,
恭候懿旨简放,
朱笔填
写, 时业经承 放有人,即由臣 例缮写 。

召见、引 见 大 , 后 ;
简放重要缺额及差使,
亦 行,
也就 ,
本属于皇
的重要人事任命,
仍牢牢 后 控 制 。这 一 时 期 ,
《上 谕 档 》 有军机处每日所上的拟
和拟 ,
我们可择一进行 。光绪十三年四月十三日(1 8 8 7 年 5 月 5 日),
军机处奏片
称:

蒙发下折报, 批 , 批示汉字折 ,
分 批条 ,

, 批发下后,
钦遵办理。 行 折一件, 时 。 有当, 裁 。谨
奏 。光 月 日 :
依 。

当天,
军机处 的奏折、 17件 ,
三件已 光绪 示,
另 外 1 4 件则由军机处另写签条拟

交 后 后 ,由光绪帝用朱 在奏折上,
然后发下。另有一件拟旨,
则由军机处在与
光绪 后 时请示。可 ,
内、外大臣的奏折,
虽可由光绪帝朱批, 后把

然 后 发 下 ;稍 重 要 奏 折 的 处 理 ,
则仍交军机大臣拟批或拟旨, 后把关,
拟 光
绪帝朱 后发出,
拟 则 发出 。
自光绪十三年正月(1887年 2 月 )开 始 ,
虽已宣布皇帝“亲 ”, 上却重在“训 ”:
对光绪
而言,
是训练理政;对 后而言,
是训导理政。而 训 政 的 主 要 ,
都 在奏折批示及相应
的上谕草拟上。

四、从文书制度看归政及其限度

光绪十四年(1888),
朝中开始筹备皇帝于次年正月举行的大婚,
光 绪 帝 大 婚 年 龄 为 1 9 岁 (虚

① 《清德宗实录》卷229,《清实录》第55册,
第94页。
② 《军机大臣奏 为遵旨酌拟 亲政 训政条款折》(光绪 十二年十月十七日),军机处录副,03/5544/024
③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13册,第154 。
62
李文杰/ 垂 帘 听 、
训 、归 与晚清的奏折处

),
已超过 1 8 完全亲政的年龄。当年六月十九日(
7 月 2 7 日), 后 称,
训 两
年 ,
皇 ,
大 事也能措置合宜,
待皇帝大婚之后,即行“归 ”。
①同日,
光绪帝明
发上谕,
表示“重 前 命 , 不 训,
于一切几 , 经理 。
”②
训政,
实行归政, 要 的 章程,
将 皇 、
皇后权力划 确。 皇
亲政的先例,
只 一 切 “恢 旧 制 ”, 此前历代 独揽大政的 可。
一恢复旧制的商议过程,
奕 又 参与,
并出谋划策。最 ,
军机处 ,
拟定归政
后章程十六条, 后批准。十 条 中 ,
有一 “归复旧制”,
有一些则为从 理 。重要
条款如下:

中、
外臣工奏折 , 皇上 , 安折 ,
仍 皇太后 、
皇上前各递一分 。

外臣工折奏 批之件 ,
钦遵办理 ,
如有下 批示之件 ,
由臣等分 批条呈
进, 。 , 时 。 办
在京各衙门每日具奏折件 , 查 亲王条奏 ,
皇上批阅传旨后 ,
发交臣等另缮清单 ,恭
呈皇太 。 阁 本章及空名等本 , 暂 章办理 。
每曰外省折报朱批发下后 ,
查 亲王条奏 ,由臣等摘录事由及所奉批旨 ,
另缮清单 ,
恭呈
皇太 。
放各缺 , 时 ,由臣 例缮写 , 放大员及各项要差 , 拟请
查 亲王条奏 ,由臣 裁 ,皇上奏明皇太后 , 次曰 。
汉 侍郎缺 升 应署 ,
及 各 省 藩、臬缺 出 , 暂 章 ,由臣等 开单 进 呈 ,
恭候
简用 。

条称 ,
除请折之外,
一般奏折只书“皇 上 ”, 就 在 名 义 上 ,
奏折的阅览、
批示转移
了皇帝手中。已奉朱 件, 理;未经批示之件,由军机处分别缮拟批条 ,
恭候 *
应请 理的奏折,
于召见时请旨, 往军机处办事制度相符,
基本 归复旧制。
可是, 几条就有 了。

在各衙 日具奏折件, 光绪 、 ,
然后由军机处另 单,
交 后
。外 折, 光绪 、
下发,
然后 军机处择要 事由,
交 后 。这表

光绪帝掌握奏折、
处 , 后事后监督。
④虽然经朱 拟旨处理过的
折已具备行 力, 后通过事后监督 追回, 事后监督并 义 。有事
后监督这一 诸 ,
光绪帝处理奏折,
须时刻考虑 后,
虽不致完全迎合她的倾向,

也不可能放开手脚,
完 自己的 处理 。有 思 的 是 ,
这两条 都是“ 亲
王条奏”商议的结果。 制度的设计者。他 设 一 事 后 监 督 的 条 款 和 , 因为
作为皇帝本生父的特殊身份, 力打消 后的 疑 虑 ,
预防可能出现的皇 皇太后的矛

① 《清德宗实录》卷256,
《清实录》第55册,第446页。
② 《清德宗实录》 卷256,
《清实录》第55册,第446页。
③ 《 军机大 为恭拟明年二月归政大 归复旧制与变通处理各条请旨钦定折》( 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初十日),军机处录
副,
03/5703/032。
④ 茅海建教授在《戌戌变法史事考》 一书中, 援引这两项条款,
并称之为“
事后报告制度”。茅海建:
《戌戌变法史事考》,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第11页。
63
史荈需 2018年 第 2 期

有关人事权的 ,
稍微有 :
请 放缺, 军机处根据光绪 , *
而“简放大 各项要差”,
则军机处请旨裁定, 后 ,
次 日 发 。也就 ,
对于重
要的职、
差, 后有最后 的权力。这一条规定, 出自 的建议。
理 的原则之一, 成 、 先例, 成 、 先例一度上可视作处理重大事务
的习惯法。在光绪十二年(1886) 皇 亲 时,军机处 中大员可 亲 例,
将一切 恢复旧例,
醇亲王不但上 ,
而且 光绪帝,
请 后收回成命,
继续训政*另
又几 动军机处、
帝师、
王公勋戚共同上奏,
陈请 后继续主 。光绪 十 四 年 (1888),
因皇帝大婚,
皇后不得不归 时,
醇亲王 出面,
与军机处拟定章程,
限制光绪 力,
使之
的亲政显示出本质差别。
我们不妨详细对 亲政、
光绪帝亲政、
归政时有关奏折处理和人事任命的重要条款,

看醇亲王手订章程对光绪帝造成哪 。

垂帘听政后亲政章程重要条目对照

官员引见、
人事任命
十一年亲条款 光绪十年亲条款 光绪十年归条款

各 衙 门 引 见 特 旨 录 用 人 员 ,向不拟 各 衙 门 引 见 特 旨 录 用 人 员 ,向不拟
旨,
均 系 候 旨 酌 用 ,应 请 旧制 ,
均系候旨酌用,
今拟请 章
办理。 理。

遇召见、
引见,
皇太后升座训政,

京外文武官员引见,
近年系将应行带 请照礼臣会议,
暂设纱屏为幛。
各衙 人 ,皇上 后,

领 应由王大 放之处,
分别 近年各衙 归验放 开单请旨
请 章,
于召 时,

理,
拟 请嗣 后 仍 照 旧 制 ,由各衙门 停引见人员,
拟请循照旧制,

行。
一体带领 。 律 带 领 , 候懿旨遵行排单,
章 。

除授大员、
简放各项差使,
拟请仍照
旧制,
分别题奏及开单 ,
恭 各缺,
遇有应请旨简放者,
拟照 放各缺,
拟请于召见时请旨后,
上命 下 。 旧制,
分别 名 ,
莖 例缮写谕旨呈进;其简放
各缺遇有应请旨简放者,
仍照旧 旨简放,
朱笔填写,
如召见时业 大员及各项要差,
拟请 亲王
制,
分别缮写清汉字空名 ,
恭候 经承 放有人, 例 条 奏 ,由 旨 后,

朱 放 ;如 召 见 时 ,
业经承 放 。 后,
次日再降谕 J 。
某人, 例 。

满汉尚书侍郎缺出,
遇有应升应署
者 ,向不进单,
仍照旧制 简。
侍郎缺出应升应 , 各
各 缺出,
无论有候补人员, 侍郎缺出应升应 , 各
、 缺出应请旨简放, 均不进
均系请旨简放,向 不 进 单 ,
近来有由 缺出, 暂 照 现 章 ,由
单恭候特简,
今拟请暂照现章,
仍由
督抚 两司者, 拟与在 单进呈,
恭候简 用 。
单进呈,
请 旨简用。
候补人员一并开单 ,以备
用。

64
李文杰/ 垂 帘 听 、
训 、归 与晚清的奏折处

续表
奏折批示、题本处理与上谕下达
十一年亲条款 光绪十年亲条款 光绪十年归条款
外 工折 已 朱 件, 、

理 ;如有发 经批示之件,
由 缮拟批条呈进,恭
。 应请 理者,俟召见时
内、外臣工折奏有应批示者,均请朱 外臣工折奏应行批示者,拟照旧 :;主匕

' 曰。
示。 制,
均请朱 示, 发下 。
日外 折 朱 发 后 ,
亲王条奏,由 由及
旨,
另缮清单, 后

在京各衙门每日具奏折件,由奏事处 在京各衙 日具奏折件,拟请查


恭呈御览,除 奉 旨 父 下 ,由臣 等请旨 在京各衙门每日具奏折件, 拟请暂照 亲王条奏, 旨后,
办理外’ 折件, 仍 照旧制 , 即由 该 章,由臣等缮单 请旨。 发交 缮清单, 后
旨 毋庸
, 行 。 。

资料来源:《
军机处、内阁呈清单》(同治十一年十月二 十二 日),军机处录副, 〇3/4697/〇51;《军机大臣奏为遵旨酌拟皇上亲政
皇太后训政条款折事》(
光绪十二 年十月十七日),军机处录副,03/5544/024;《军机大臣奏为恭拟明年二 月归政大典后归复旧制与
变通处理各条请旨钦定折》(光绪十四 年十一月初十日),
军机处录副, 03/5703/032。

对 亲政条款、
光绪帝亲 归政条款,
我们可以发 显的差异。其 中 , 亲政
条款的“归 ” 最 ,
可谓恢复了军国大事皆自圣裁的祖制,
当然 ,
在 作 中 ,因
和军机处拟批制度已运作十年有余, 难 对 造成一些牵制。
而光绪十二年(1886)制 的 亲 政 条 款 ,
基本 后为主导一 召见、 有
后在场;人事任命 后 *简 单 折 皆 由 光 绪 示后,
交 后过目,
然后发下;稍微
的奏折,
都军机大臣拟批,
呈光绪帝过目并最 后 。两年后的归政条款虽号称
“归 ”,
然留有较 键的“ ”: 微重要的职位、
差 ,
都由光绪帝请示 后,
然后作出决

对于较 的各 、
侍郎缺出,
以及各 缺出,
按资、
级应升、
应 , 军机大臣
根据惯例开单,
然后由光绪 用。
对于日常行政最为重要的奏折, 一般 折,
即不经过军机处而由皇 后交奏事
处 的简单奏折,
还 朱 折、
须拟 折,
都军机处在事后 折及光绪帝的处
理 后,
让她进行事后监督和 ,
并且,
归条款并未对 督进行时间限定。
这就 , 后若不主动要求, 督 一 续 。
当然,
奕 在 一 式 上 成完全归复旧制,
他建议,
“归 后 ,中外臣工奏折,自应照旧不
‘皇 后 ’ ,
至于请安折件,
应于皇太后、
皇 前 各 递 一 分 ”①,
并被军机处接受,
然而,

不了重大 请示 后的 。
在光绪十二年(1886)、
十 年 (1888)拟 亲 政 、
归政 条 款 时 ,
朝政本有两次机会“归复旧制”,
即回 亲 历代清帝亲裁大政的制度上去,
然 却两次出面阻碍,
他的举动看似不合

① 《
呈谨将醇亲王函拟亲政事宜各条照抄恭呈慈览单》(
光绪十四 年),
军机处录副,
03/5703/035
65
史荈需 2018年 第 2 期

理,
实则有其作为皇帝本生父的 用 心 。我们不妨体会 举动背后的 。二 十五年前“辛
酉 ”, 两位“世袭 ”王公在内的 大臣团体或被杀或被黜;
两 年 前 的 “甲
”,
他 的 长 、
为“ 光中兴”立 的恭亲王 军机班底被全班罢黜, 震动。
作为两 的亲历者和受益者,
奕 对 惊心动魄的 有不同于常人的体会, 一般
人更了解自己曾经的 者 后 。他 不 不 者过度考虑 后归 后的深

不不考虑如若真的接受归政对光绪帝乃至整 亲王府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于 ,
才有违
制、
恳请 后继续训政的举措及此后限制光绪帝权力的制度设计,
而这些制度设计中最重
要的 ,
就是对 文书处理方式的规定。

五、结语

后, 原有的由皇帝独揽大权的 不 在 , , 前代 完全亲
裁 大 政 的 。 中的关键,
就 酉 。辛酉 前的 一 段 时 间 ,
施行的 遗命的
“ 大臣”制 度 ,
内 外 折 、
大 事 ,由八位 大 后,
交两宫皇太后 确 认 ,即具
律效力。此时的奏折,
按惯例 御 前 ,由 两 皇 太 后 。然 而 , 大掌握
日所 折的作者 ,
一旦重要奏折有所留中 们所拟奏折批示及上 被通过,
他们可通
过“搁 ”形 式 ,
强两宫皇太后妥协。 对章的权力 行 ,
给 大臣以
模 糊 处 理 的 。 章后代表的监督权, 们有可能超越 体制给予军机处的权限,
让他们超越明代 而将自己树立 两朝制度高度防范的宰 。这 一 “越
权”举措 成 大 败的原因和主要“罪状”。
起而代之的 议政王军机大 佐制度不 两宫皇太后所代表的皇权对奏折的

而且 她们对奏折的指示及最后 。议 王 军 机 大 回 统制度为军机处所
划定的权力界限, 们的经验、
智慧与议政过程受到极大程度的 和依赖。在
大臣、
议王军机大臣两种体制下,
奏折皆由大臣们代批,
两皇太后 确认,
但两体制 图
的自主性迥异,
代两种体制有 的区别。两 皇 太 后 在 处理 中的 作用,

时期 处理的最关键因素。 亲 后 , “归 旧 制 ”,因十余年 的惯性,
他对
军机处的依赖比以往 都要大。
待到光绪 幼年登基, 举行, 制度恢 初年的 军机大臣
模式,
虽有“ ”的人事 ,
奏折处理模式并未有所改动。在光绪帝成年后, 本应
“归 旧 制 ”,
然因 的 , 造主亲 时皇太后训政的特殊体制;
当光绪帝大婚
之后,
又 行 一 种 并 不 完 全 的 “归 ”模 式 , 光绪帝手中权力大打折扣, 此后 争权和政
了 。在前一个模式里,
皇 具 的地位,
奏折处理、
人事任命,
都 后
最 *在后一个不完全的“归 ”体 制 中 ,
光绪帝的奏折处理, 后行事后监督,

大人事任命,
则 后 方为有效。 皇 时揣摩慈禧太后的 和喜
好,
从而 大压力进行施政,
并且不可 地出现某 度的 扭曲。
在最后这一特殊体制形成的过程中,
发挥最重要的作用的, 亲 王 。从行政上而言,

谓在 后替代奕,
成参与军机处谋事的幕后之人,
拟亲政条款,
他 责 旁 贷 ;从 上
而言, 皇的本生父,
须时时提防 后对他的猜忌。光绪十五年(1889)正 月 ,
就在慈
后归政当月,
御史屠 上奏,
建议外省密折、 “皇 后 ” 。 后为
完全归政的姿态, 屠开去御史,
交 议 处 ;随 后 又 将 议 处 不 力 的 吏 部 堂 承办司
66
李文杰/ 垂 帘 听 、
训 、归 与晚清的奏折处

行惩处,
并 屠革职,
永不叙用。
① 此 同 时 ,
河东河道总督吴大澂上奏,
建议讨论尊崇醇
亲王典礼之事。 动了光绪帝、 后 最为敏感的神经。奏 折 上 后 ,
上 命
早年+ 》, 消 “ ”借 的想法。
" 的微妙和敏感,
光绪帝、 慎微,
在 者 时,
不免反应过度。 不惜扭曲成 例,
先是
让 后训政,
后又反对大婚后的光绪帝像 此前 的完全亲政, 后对
的 长期化。让 想到的是,
就 不 制的制度设计,
导致后 力和施政的
扭曲,
并最终激化了 后 与 光 绪 帝 的 。 晚 史 迁,
我们可发现诸 事件的发
生,
固然与人物 各自 有 联,
而各种制度 不 、
助 推 ,
两者在很多时
候,
表现出一 影响、 因果的 。

(责任编辑:
胡永恒)

.书 讯.

《 与日常:近代 中的华 》
李俊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1 7 年 版 ,
89元
泰 山 信 仰 是 以 泰 山 本 土 诸 神 为 崇 拜 对 象 的 礼 俗 传 统 ,既 包 含 王 朝 国 家 祀 典 的 内 容 ,又 与 华 北 民 众
的 生 活 习 俗 密 切 联 系 ,学 界 对 此 多 有 关 注 。 本 书 将 华 北 区 域 社 会 作 为 一 个 整 体 ,
探讨该区域泰山信仰
由 于 近 代 中 国 社 会 转 型 而 产 生 的 诸 多 变 化 及 其 境 遇 。 全 书 分 为 六 章 ,以 报 刊 、档 案 、方 志 、民 间 宝 卷 及
乡村访谈记录等为基础,
从 制 度 变 革 、文 化 冲 突 与 日 常 生 活 互 动 的 角 度 ,着 力 论 述 泰 山 信 仰 在 政 治 礼
仪 、民 间 香 会 与 泰 山 神 灵 谱 系 等 方 面 的 演 进 ,
还较为细致地分析了民国社会改造运动对泰山信仰的冲
击 。 本 书 在 解 析 近 代 中 国 政 治 变 革 与 社 会 变 革 错 位 的 同 时 ,注 重 呈 现 底 层 民 众 的 生 活 观 念 与 心 灵 世
界 ,力 图 进 一 步 揭 示 近 代 华 北 社 会 变 迁 的 机 制 与 困 境 。

① 《清德宗实录》
卷265,《清实录》第55册,第546—547页;
卷266,
第563—564页
② 《清德宗实录》卷266,《清实录》第55册,
第563页。
6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