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第三章 帝國體制與天下秩序 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 221 年)的爭論

A.丞相王綰:主張封建。
第一節 大一統帝國的出現與皇帝制度的確立 B.廷尉李斯:主力廢封建,行郡縣。
C.結論:秦始皇支持李斯,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
一、大一統思想的形成與實現 ◎議封建
1.西周: 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
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
2.春秋:仍自居諸侯 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
3.戰國:相繼稱王 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
4.秦朝: 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
皇帝制度的確立 是。」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
秦始皇議定「皇帝」名號德兼三皇,功過五帝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自稱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郡縣制度的內容
A.郡:秦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皇帝自稱「朕」,印章稱「璽」,命令稱「制」或「詔」,批奏議用語為「可」
a.首長名為「守」或「太守」
採行「五德終始說」確立政權的合法性
b.軍事和治安由「郡尉」負責
建立一套繁雜的宮室、宗廟、陵寢、輿服及相關的禮儀典章
c.秦朝時,又派御史監察,稱「監郡御史」
建立官僚體制三公制 B 縣:
實施原因:呂不韋為相,威脅到君權發展
a.長官稱為「令」(一萬戶以上)或「長」(一萬戶以下)
秦始皇限制相權的作法:
b.下設「丞」(協助處理政事)、「尉」(掌管軍事)
A.將丞相的軍事權,交付太尉
c.是中央集權之下,朝廷執行政最基層組織
B.設御史大夫為副丞相,負責司法與監察百官
d.戶籍的管理、賦稅的徵收等,都由縣來執行
C.縣以下設鄉、亭、里
上計制度
A.意義:為績效的考核制度
B.方法:
a.歲末將計簿呈報上級。縣上計於郡國,郡國上計於中央
皇帝
b.這是法家循名責實思想的具體落實年度績效考核
丞相 郡縣制度的特色
太尉 御史大夫
(下設九 A.皇帝成為帝國中央集權的核心
(軍事) (監察)
卿)
B.成為往後二千多年來帝國地方制度的特色
廢封建,行郡縣 C.賦稅全歸朝廷,地方難有作為

1
封建名存實亡,中央集權完成
二、君權與相權 採董仲舒之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是「外儒內法」
1.丞相制度的起源 董仲舒為了以「天命」的權威來制衡王權,敦促天子施行仁政,提出「天人感
封建時代已有「相」輔助君主行禮。 應」理論王莽即利用此一理論篡位

君主中央集權制後,成為最高行政長官。
四、編戶齊民的社會
最有可能攘奪政府的權力
1.由來:
只要不符合「君尊臣卑」的原則時,皇帝就另外選出政權的代理者
春秋戰國時期逐漸出現戶籍制度
2.秦至漢初的「三公制」分散丞相的權利
3.內、外朝的形成 全國境內,不論男女,皆有名籍在官府。初生者登錄,死者消除
《商君書》
漢武帝時開始削奪相權,重要大事由幕僚參與,形成內朝(近臣)、外朝(丞
商鞅變法五家為保,十家相連
相)
秦:
內朝的尚書令漸受重用,外朝丞相淪為政策執行者,只能奉命行事
郡、縣官員皆由朝廷派任,底下設有「吏」,為基層公務員
東漢光武帝時,尚書令為真正宰相 郡縣制度下,把帝國人民納入戶籍編制,稱為「編戶」;廢除階級,所有人
4.三省的出現 皆平等對待,稱為「齊民」
三省機構出現的時間 西漢:
機構名稱 尚書省 中書省 門下省 繼承秦的戶籍政策,更為完密姓名、籍貫、身分、年齡、財產
長官名稱 尚書令 中書令 侍中 「編戶齊民」的好處徵兵、賦稅、傜役、徵才都可較有效進行
出現時間 東漢 曹魏 南朝劉宋 2.「編戶齊民」之下社會的發展:
南北朝時,尚書、中書、門下並列三省 農業經濟方面:
生產技術:普遍使用鐵犁,發展成「單犁、隻畜」一人耕作的方式
三省的職權到唐代才畫分清楚(詳見 p.54)
田賦為十五取一,較秦朝須繳三分之二為輕,但 7~14 歲少年需另外徵收
「口賦」,15 歲以上的成人須繳納「算賦」
三、政治與學術思想
兵役制度方面:
1.秦:採取法家「嚴刑峻法」的統治焚書坑儒
西漢以徵兵為主,漢武帝後也曾實施募兵
2.漢初(高祖至文帝):
徵兵役齡為 23~56 歲
採取道家黃老「無為而治,與民休養」 中央 皇帝直屬的郡 縣
(共15個) 教育文化方面:
實行「郡國並行制」
秦:以吏為師,禁止學術活動
諸侯日益跋扈,威脅中央 王國 王國下轄的郡 縣
(各約3-6個) 西漢:
文帝時賈誼上〈治安策〉_眾建諸侯以少其力
A.景帝時將蜀太守文翁創的郡國學,推展至各地,講授儒家精典
景帝時晁錯建議削藩激起七國之亂,最後被周亞夫平定
B.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於中央設太學;又接受公孫弘建議,設「博士弟
3.漢武帝之後:
子員」(太學生)從師學習
採主父偃「推恩眾建」政策
選才制度方面:
諸侯國土縮小,行政權直屬中央

1
徵辟:屬於特殊榮譽,中央聘請有德高士授以官職
察舉:地方向中央推薦
A.詔舉:不定期的特科,如「賢良方正」、「直言極諫」常出現於發生天災
之後
B.歲舉:武帝後每年定期舉行,如「孝子」、「廉吏」、「茂才」
C.不論詔舉或歲舉,都還必須經過「策問」才能正式任官
生活禮俗方面:
婚姻嫁娶,邑里以酒食相賀;喪禮時會自動協助
重要節令時作「社祭」,歡聚宴飲
3.「編戶齊民」的重要性
是封建制度瓦解後,中央政府對人民管理的制度
對於政治、社會、經濟及軍事起了重要的穩定作用

第二節 統一帝國的天下秩序

一、秦漢以前傳統的「天下觀」
1.天子為天下的共主,王畿為天下的中心
2.分封諸侯,以藩屏周
天子:
定期巡視諸侯國巡狩
征伐不守封建倫理的諸侯
與諸侯國結為姻親維持諸侯向心力
諸侯:
定期向天子述職朝覲
納貢、服役
3.最外圍是文化較低的夷狄及未開化的蠻荒地區

1
二、秦漢大一統帝國的「天下觀」 住在可移動帳篷內
1.秦漢帝國建立後,與邊疆民族接觸較以往頻繁 牛羊是主要財富不同於農業民族「有土斯有財」的觀念
2.對天子而言,如何維持天下秩序成為新的經驗與嘗試 社會觀念:
3.與邊疆民族往來時,將視其遠近、強弱採取不同互動模式 貴壯健、賤老弱
婦女須參加戰鬥
三、大一統帝國與北方草原民族的關係 收繼婚制:父兄死,子弟妻其生母以外的妻妾、配其寡嫂
1.匈奴的崛起
第一代單于:頭曼單于 ◎王昭君的丈夫呼韓邪單于死後,其子欲續娶昭君為妻。昭君不願,但漢
時間:秦統一前後 成帝「勒令從胡俗」
情勢:草原上三部並強 ◎漢高祖曾與冒頓單于約為兄弟,劉邦死後,冒頓依胡俗遣使向呂后求婚
A.陰山以北的匈奴
B.東邊察哈爾、熱河草原的東胡 4.西漢與匈奴之間的和戰
C.寧夏以西的月氏 漢高祖:
第二代單于:冒頓單于 擊敗項羽之後,很快就面臨到匈奴威脅
時間:秦二世年間到漢初 親征匈奴,卻被圍困在平城,後來用陳平之計才脫險
英勇事蹟: 漢朝之後採取的作法:
A.早年被質押在月氏,後來逃回匈奴,發明「鳴鏑」弒父自立 A.採取和親的方法來安撫劉敬的建議
B.東征東胡、西討月氏 B.在沿邊與匈奴進行貿易
C.勢力深入中亞細亞,到達裏海、鹹海一帶,建立空前游牧大帝國 漢武帝:
2.匈奴的政治組織 累積了雄厚的武力,毅然與匈奴「絕和親」
以「單于」為首,皆為攣鞮氏 用兵河南與河西:
單于底下為「王」、「將」即各部族領袖
四王: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 戰役 將領 收復地 設郡 意義
六將: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及左右大當戶 河南之役 衛青 河南地(現今 朔方 使匈奴不能再威脅長安
陰山一帶)
統治者 地點 河西之役 霍去病 河西地(現今武威、張掖、酒阻隔匈奴與羌人連絡,確保隴西的
中部 單于 綏遠草原區(設大帳於陰山以北) 河西走廊) 泉、敦煌 安全;且溝通了漢與西域的交通
左(東)部 左賢王 熱河、察哈爾北部地區
右(西)部 右賢王 寧夏、河西、新疆一帶 輪台之詔:四十年的激戰,匈奴受創甚鉅,漢朝也國力大耗。武帝晚年因此
下「輪台之詔」罪己
3.匈奴社會的結構與習俗 漢宣帝~元帝
社會組織:有貴族、平民、奴隸之分 匈奴連年天災,便產生內亂而分裂。即位不久的呼韓邪單于因為被郅支單于
生活方式: 所敗,於是決心歸附漢朝

1
漢元帝時,更將宮女王嬙(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和親 影響:
3.匈奴的分裂與西徙: A.中國的絲織品西傳
王莽對匈奴實施貶抑政策,造成匈奴復叛 B.西域的葡萄、苜蓿、胡麻、胡瓜、音樂、美術陸續傳入中國
東漢光武帝匈奴分裂 漢朝對西域的態度:自視為西域國家的「宗主國」
南匈奴: 以武力為後盾控制
a.部分匈奴人被允許入居漢朝北邊地區,稱「南匈奴」 亦以「和親」攏絡武帝以細君公主嫁與烏孫王
b.為漢朝守邊,漢朝則供應其糧食及牲畜
北匈奴:仍住於長城之外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旗為牆,
東漢明帝屢次攻伐北匈奴 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思土兮心內傷,愿為黃鶴兮歸故鄉。
東漢和帝 細君公主《悲愁歌》
在南匈奴單于上書敦促下,竇憲率領漢、南匈奴、東胡及西羌聯軍,攻抵金
微山 2.西羌:
北匈奴戰敗西逃後,迫使歐洲日耳曼族湧入羅馬帝國,間接造成西羅馬帝 位置:西南夷以北的民族(約在今青海省境內)
國滅亡 領袖的產生:以「豪健」為條件智慧、勇敢、富有
4.秦漢皇帝對匈奴的態度 生活方式:畜牧為主,亦有農耕
仍視之為「藩邦」 漢朝管理西羌的方式:
如有衝突認為應加以攻打 武帝派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切斷匈奴與西羌的連絡
如武力不足採取和親 設專門機構管理
漢朝常在邊境「開闢互市」,做為對匈奴籠絡政策 東漢時西羌曾叛變成為造成東漢滅亡重要關鍵
游牧民族仍需要農業民族的物資 A.使東漢窮於應付,涼州地區的人民自己組成軍隊對抗
如雙方關係惡化,則以關閉邊境「關市」做為懲罰 B.後來涼州軍的領袖董卓入京挾持漢獻帝,引發大動亂

四、大一統帝國與西域及西羌的關係 五、大一統帝國與長江以南少數民族的關係
1.西域: 1.三大系統:
含義 百越:包含東甌、閩越、南越
狹義:玉門關、陽關以西現在的新疆地區 秦統一六國後在當地設郡縣
廣義:涵蓋新疆、中亞、印度、西亞、歐洲 漢初南越王趙佗曾脫離中國,直到漢武帝時才再度將其收入版圖
中西之間的交流 南蠻:在川、湘、贛之間,以武陵蠻最強大
開始:張騫通西域 西南夷:散居在雲、貴、川、康之間如夜郎、滇等國
A.原因: 在殷商時代已有三星堆文明
a.第一次:聯大月氏夾擊匈奴 戰國時期秦國已積極開發四川盆地
b.第二次:聯烏孫斷匈奴右臂 是中國通往印度及中南半島的交通要道
B.結果:沒成功卻打開了漢與西域國家交流建立「沙漠絲路」,史稱「鑿 2.生活型態:
空」

1
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型態
與漢文化交流較深,衝突規模較小
沒有出現統一的力量,西漢時期相繼被納為版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