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第二章 西周之封建

(一)引言
武王滅紂後,定都於鎬京,是為西周。西周共推行了二次封建,第一次由周武王推行,
第二次由周公推行,兩次封建令周人勢力大增,其國祚達八百年多年。

(二) 重要史項之認識
1)以下是對周的一些描述
a) 興起於渭水流域
b) 始於後稷,長於耕種
c) 後遷周原,姬昌(文王)受封為西伯
d) 又遷都於豐,行仁政,日漸強大

2)武王時,遷於鎬,以姜尚為帥,周公為輔,準備伐紂

3)周代實施封建制度的原因是
a) 藉以安撫民心,口號為「興滅國、繼絕世」
b) 移民實邊,擴張領土
c) 監視殷商遺民
d) 鞏固王室勢力
e) 酬謝宗室功臣

4)在兩次封建中,把殷遺民作以下處置
a) 先封武庚於殷地 b) 後封微子啟於宋
c) 復把殷頑民遷於邑

5)所謂三監乃是
a) 叔鮮於管 b) 叔度於蔡 c) 叔處於霍

6)第二次分封之主要侯國有
a) 召公於燕 b) 成王弟於唐
c) 周公之子於魯 d) 姜尚之子於齊

7)封建的積極意義是
a) 促進了周室的統一及強盛 b) 延長國祚,擴大領土
c) 促進了日後大一統的完成 d) 促進了民族融洽

8)封建制度有賴以下三大支柱維繫
a) 宗法制度 b) 井田制度 c) 禮樂制度

5
9)以下是封建制度內容之描述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皆要尊奉周天子
b) 周天子把土地分給諸侯→卿大夫→士→庶人
c)
爵位 封地 命卿 建軍
公 百 里 三卿,悉由天子任命 三軍
侯 百 里 三卿,悉由天子任命 三軍
伯 七十里 三卿,由天子任命兩卿 兩軍
子 五十里 兩卿,由天子任命一卿 一軍
男 五十里 兩卿,由天子任命一卿 一軍

d) 諸侯對天子有「朝覲」、「貢方物」、「勤王」之義務
e) 天子定期巡狩

10) 以下各種制度所起的作用:

制度 作用
封建制 強化中央政權,經過土地分封,共尊天子地位
宗法制 以血統維持親疏及繼承權
井田制 確立土地分配
禮樂制 用禮法以明倫理道德行為

11) 周王位繼承法是: 「父子相傳, 嫡長繼承法」

12) 宗法制度的主要內容是
a) 按血緣關係並分正室及庶妻之子的繼承身份
b) 天子之位由嫡長子繼承,餘子為諸侯
c) 諸侯之位由嫡長子繼承,其餘為卿大夫或士
d) 祭祀由大宗主祭

13) 西周之治世有成康之治、宣王中興

14) 厲王無道,各人逐之,國無天子,遂由召穆公及周定公共同執政,史稱
「共和行政」,「周召共和」

15) 幽王寵褒姒,烽火戲諸侯,廢太子宜臼,申侯聯合犬戎入京,殺幽王於驪山之
下,西周亡

16) 封建制度崩潰乃由於
a) 血緣日疏,周室衰微
b) 王命不行,諸侯強大
c) 篡弒兼併,夷狄交侵
d) 霸政迭起

17) 周公之貢獻是
a) 定官利,行封建
b) 營東都,立宗法
c) 制禮作樂,平定三監,輔助武王及成王
6
18) 周公五禮是
a) 吉 (祭祀) b) 嘉 (婚, 飲宴) c) 凶 (喪事)
d) 軍 (軍事) e) 賓 (朝聘)

19)以下是對井田制一些描述
a) 按照井字,分為九區,每區一百畝
b) 中間為王田,其餘為私田
c) 八家人各自種私田,合力種公田作為賦稅

20) 以下是周時主要的外患
a) 玁狁 b) 東夷 c) 南蠻 d) 西戎 e) 北狄

(三) 重點課題

西周推行第一次行封建的目的及概況

1)第一次封建之背景(武王滅紂)
a)姬昌死,子姬發繼位,因商紂王荒淫縱慾,政治大壞,發遂大會諸侯於孟津
(今河南孟縣西南),作了伐商的準備
b)約於公元前1122年,周出兵伐紂,與商大戰於牧野(史稱牧野之戰),紂
敗,自焚而死。姬發即天子位,是為周武王,定都鎬京(今陝西省西
安 縣),國號周

2)第一次封建之目的
a)控制諸侯: 西周建國前,諸侯分立,各據要津;為便於控制諸侯及屏藩中
央,遂行封建,確立中央與地方之關係

b)鞏固治權: 除分封同姓宗室外,中央亦往往與異姓功臣互結婚姻,將天下團
結成一家,冀能達到長治久安之目的

c)籠絡人心: 武王伐紂後,勢力仍未鞏固,故以「興滅繼絕」為名,分封前代
共主之後裔,以籠絡人心,並封開國功臣,以為酬報,穩
固天子 之地位

d)監視殷民: 周初未能徹底剷除殷人勢力,遂封紂王子武庚於殷,以撫遺民,
並設「三監」;以防殷民反叛

e)武裝移民: 周人興起西,方為向東擴張勢力,遂藉封建之名,以同姓宗室及
異姓功臣實行武裝移民及軍事佔領,向東發展

3)第一次封建之情形
a)封紂子武庚於殷,目的是安撫殷之遺民

b)封叔鮮於管,叔度於蔡,叔處於霍,是為「三監」,用以監視殷民

c)封召公奭於燕,庶叔高於畢,太公望於齊,周公旦於魯,用以屏藩王室

d)封黃帝之後於祝,堯之後於薊,舜之後於陳,禹之後於杞,目的是籠絡人心
7
西周推行第二次封建

1) 第二次封建之背景(三監之亂與周公東征)
a)武王死,成王幼年繼位,周公輔政,三監不忿,武庚乘機勾結 管叔,蔡叔起
而叛亂,東方殷之舊附庸國如奄,蒲姑, 淮夷等 亦乘機作亂

b)周公東征三年,才平定叛亂,殺庚武,管叔,流放蔡叔,並平 定東方五十多個
部落,乃進行第二次分封

c)周王朝從始把殷商舊勢力摧毀;周室勢力,擴展至黃河中、下游一帶

2) 分封之目的及概況
a) 加強監視殷民: 監於武庚叛亂之教訓,東征後雖然仍封殷宗室微子啟於宋
但卻另封武王弟康叔於殷都附近,是為衛國。同時,又把
大量頑民遷至東都洛邑,以加強監視

b) 鞏固周室屏衛: 對王室宗族及功臣廣為分封,以為周王朝之長治久安,如
武 公之弟,召公之子,封於燕, 成王之弟封於唐,周公之子
封 於魯,姜尚之子於齊等

c) 擴大王朝疆域: 通過分封,周朝勢力不斷向外伸張,版圖擴大,除東征時
所 拓展的黃河下游,淮河流域,後來長江流域也建立了封國
如吳、楚等

封建制度之內容及影響

1)封建制度之意義
a)封建就是「封土建國」的意思。封建制度,始於商代,完成於西周,為封賞
諸侯分治國土,拱衛王室之政策
b)天子將國土分封宗室及功臣,命其於封土中建國。受封者為諸侯,諸侯亦可
將其封土分封給卿及大夫
c)受封之諸侯,享有封土所有土地、人民財產之支配權,爵位世襲

8
2)封建制度的內容

a) 爵位: 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均由周天子冊封

b) 封地: 天子的王畿方一千里,公、侯各方百里,伯方七十里,子、男各方
五十里,封地不足五十里的,附於諸侯,稱為附庸

c) 命卿: 公、侯三卿、 全由天子任命,伯三卿,二卿由天子任命;子男二


卿,一由天子任命;卿以下各等官員,則由諸侯選任

d) 軍制: 每軍一萬二千五百人, 天子六軍;公、侯三軍,伯二軍,子、男各


一軍

e) 天子職權: 天子按期(一說三年,一說五年)巡視諸侯,考察政績,黜陟謂之
「巡狩」。

f) 諸侯義務: 諸侯對周室有朝覲(春見曰朝,秋見曰覲)、納貢、從征及勤王
之義務

3) 封建制度崩潰的原因
周的封建制,要靠姻親關係及強大的武力來維持,若這兩項因素有變,則封建制動搖。

a) 宗法鬆弛:封建有賴宗法、禮法及授田制度的支持。但歷時既久,法度日漸
鬆弛,姻親宗族關係漸疏,封建亦難維持
b) 井田破壞:春秋時,戰禍常生,井田制度破壞,土地私有制代之而起,而工
商業勃興,平民地位日高,封建亦趨崩潰
c) 王權旁落:平王由申侯擁立故有弒父之嫌,又因避犬戎而東遷,勢力減,天
子有名無實,不受諸侯尊重,封建的主從關係消失
d) 夷狄交侵:平王因避犬戎而東遷,王室既無干平夷,又不能阻止諸侯禸部的
篡弒,封建之作用大失
e) 諸侯兼併:春秋時王命不行,諸侯崇尚武力,為擴領土而互相兼併,到三家
分晉後,更形成了戰國時代,不再封建,而行郡縣制

3)影響
積極方面
a) 促進周室統一: 西周立國初期, 勢力只限於西方及王畿附近, 經 過 兩 次 封
建後, 勢力擴展至中部及東部, 鞏固了姬姓王族的統

b) 延長周室國祚: 周天子所封諸侯, 同姓宗室及異姓功臣佔了絕大部份, 此


舉 既可收監視之效, 又有屏藩之利, 周代之所以能享國八百
多 年, 實有賴於此

c) 促進中國統一: 周人推行封建制度, 使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更形密 切 , 中 原


文化逐漸擴至四方, 華族和夷族在政教文化上得以交
流, 漸 趨融和, 奠定了日後秦代大一統之基礎

9
d) 為後代所仿效: 由於封建制度對於加強王權, 維繫中央和地方關係收效顯
著, 故後世不少開國之主, 如漢高祖, 明太祖等均仿效周代,
推 行封邦建國政策, 以收屏藩之利

消極方面
a) 導致王朝衰落: 周天子分封諸侯, 雖可收屏藩之效, 但亦無異於削弱自己
的 權力, 因被封諸侯在封國內有很大的自主權, 初時仍聽命
於 中央, 其後勢力逐漸漲大, 釀成 尾大不掉之勢, 天子無法
駕駇, 遂形同傀儡

b) 引起列國紛爭: 東周前期由於王權衰落, 周天子無力駕馭日益坐大的諸侯,


於是列國出現內亂和兼併的情形, 春秋霸政由是興起, 中
原 地區陷入分裂之中, 而封國的土地和人口變動亦很大, 封
建 也陷於崩潰了

4)封建制度和周朝盛衰的關係

a) 加強了統治權: 封建制度的推行, 確定了周天子的統治地位, 把以往鬆散


的 部落權力消除, 從而鞏固了其治權, 並藉此制擴大疆土,
故 能達於鼎盛

b) 削弱治權: 封建制度弊病是使周室王權衰微, 分封無異削弱一己之權力, 及


其後血緣漸疏, 諸侯漸強, 篡弒兼併日盛, 王命不行, 周
室形同 傀儡, 王權旁落而引起列國紛爭

歷屆會考題目
1)周初推行第一次封建制度之原因。(75、81、84)
2)周初第一次封建之情形。(84)
3)西周進行第二次封建之原因及分封之情形(75、86)
4)簡述西周封建制度之內容。(80、90)

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