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

第四讲 设官分职:中央行政体制

一、先秦中央行政体制
二、三公九卿体制
三、公省监台卿卫政务管理体制
四、以《周礼》为本的政务管理体制
五、三省六部体制
六、三省制向一省制的转变
七、民族地区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
八、内阁六部体制
一、先秦中央行政体制 1 、早期国家中央政务体制的初建

尧舜时代:公共管理机构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分工,有四岳、
稷、共工、虞、司徒、司空、士、秩宗、纳言、典乐、牧
等。虽然这些公共管理机构是由各部落首领分任,但出现
了君臣从属关系的迹象,具备了国家雏形的特征
夏代:“六卿”,亦称“六事之人”——司空、司徒、士
正、共工、虞、秩宗、纳言,是王委任的左右至亲贵族,
分别掌管各方面政务,此外还有分管各项事务的官员
一、先秦中央行政体制 2 、商朝中央政务体制



中 国家政务官:卿事、尹,下有御事、

事、多尹、小臣等


服 宗教事务官:巫、卜、祝等,有太
官 卜、太祝等机构

王家服务官:以宰职为首,下有众
多小臣、师、宗工、酒正、工等
一、先秦中央行政体制 3 、西周两寮六大政务体制

公:太师、太保、太傅
卿事寮:三右(三事大夫)——司土(徒)、司马、司工
(空)。中晚期:卿事寮作用显著,“三事大夫”改称
“三有司”,增司士(主澄清吏治)
太师寮:三左——太史、太祝、太卜,分管宗教祭祀及文
书册命
内廷官:宰、膳夫、守宫、御正、缀衣趣马、小尹、庶府
军官:师氏、虎臣
一、先秦中央行政体制 4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央政务体制

文武分职的政务管理体制
– 文官以“相府”为百官之长,统领御史(史官)、执
法、司徒、司空、司寇、士师、廷尉、内史、少府、
行人、主客等
– 武官以“将军府”为诸军之首,有大将军、上将军、
左右将军、裨将军等,以及国尉(中央武官)、都尉
(地方武官)、中尉(京师武卫)、司马等

– 值得注意的是,在宫廷内部为君主服务的宦官势力,
开始显出干预朝政的能力
二、三公九卿体制 1 、诸卿

常 掌宗庙礼仪、教育
汉 太
代 尉
光禄勋 掌宫殿掖门户

卿 卫
尉 掌宫门卫屯兵
示 太
仆 掌舆马
意 丞


尉 掌刑辟


鸿胪 掌诸归义蛮夷

史 宗正 掌宗族事务

夫 大
司农 掌谷货

少府 掌山海池泽之税

此外还有执金吾、水衡都
、皇后三卿、
尉 傅等。诸卿级别都在二千石以上,


由皇帝任免和调动,不世袭
二、三公九卿体制 2 、御史台



西史台机构

丞史御 史侍

史御 史
令御



丞御 史侍

西

后期御史大夫改大司空,转掌水土事,遂非监察之职。御史中
丞成为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称“宪台”,与尚书台、谒者台合称“三
台”。朝会时御史中丞与尚书令、司隶校尉专席而坐,号称“三独坐”。
二、三公九卿体制 3 、尚书台

左 左 三公曹
书尚
仆 丞
东 射
吏曹
书 尚
汉 尚 尚 尚
尚 书 书 书
书 令 二千石曹
书尚 郎 令
台 史
结 右 右 民曹
书 尚
构 仆 丞
示 射 南主客曹
书尚

北主客曹
书尚

李固:今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也。斗为天喉舌,尚书亦为陛下喉
舌……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后

书》)
三、公省监台卿卫政务管理体制

魏晋南北朝的中央官制

二相 丞相 相国

八公 太宰 太傅 太保 太尉 司徒 司空 大司马 大将军

从公 骠骑 车骑 卫 伏波 抚军 都护 镇军 中军 征
东 等大将军

省监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集书省 中侍中省 秘书省(监) 殿中监等

台 御史台 符节台 谒者台 都水台

卿 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 大鸿胪 宗正 大司农 少府 太府等

卫 武卫 羽林卫 骠骑卫等

宫官 太子太傅 太子少傅 太子詹事


四、以《周礼》为本的政务管理体制 1 、王莽改官制

• 王莽改官制是在不改变三公九卿制的基础上,添置新官、
更改官名

四辅臣 太师 太傅 国师 国将

三公 大司马 大司徒 大司空

三孤卿 司马司允 司徒司直 司空司若

六卿 羲和 作士 秩宗 典乐 共工 虞

六监 司中 太御 太卫 奋武 军正 大赘官
四、以《周礼》为本的政务管理体制 2 、北周六官

时 定 行 西
天官 大冢宰卿 宫廷 , 。 《 魏
北 周


五 周 礼

地官 大司徒卿 民政 府 权》 时
总 臣 六,
春官 大宗伯卿 礼仪 听 宇 官 权
于 文 。 臣
夏官 大司马卿 军政 天 护 六

官 及 官 文
杨 大泰


秋官 大司寇卿 刑狱 。 坚 冢复
为 宰

冬官 大司空卿 营造 大 地 改
冢位 制
宰 不

五、三省六部体制的巩固与发展 隋唐六部九寺五监制



中 门 御
三 三 书 下 史
师 公
省 省 台
尚书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 工部

宗正 司 太 国 光 鸿 太 太 卫
十 大 少 将 都 军
寺 农 府 子 禄 胪 常 仆 尉
六 理 府 作 水 器
寺 寺 监 寺 寺 寺 寺 寺
卫 寺 监 监 监 监

六部负责行政,九寺五监负责具体事务
六、三省制向一省制的转变 1 、诸使差遣负责制

使职的出现与扩张

兵部无戎帐,户部无版籍,虞(部司)、水(部司)不管山川,
金(部司)、仓(部司)不司钱谷。——《旧唐书》

节度 观察 盐铁 户部 度支 观军 枢密
使 处置 使 使 使 容使 使
使

宋代更为普遍地实行诸使差遣负责制,官衔与实际职务相分离,使典章
规定的国家机构名实不符,甚至名存实亡,行政管理
结 构也就发生变化
六、三省制向一省制的转变 1 、诸使差遣负责制

官、职、差遣的分离

《宋

》卷一六一《职官志一》:
“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以差遣以治内外之
事。”

“ 官”、“职”仅是俸禄高低和荣誉的代表,实际的职责和
权力由“差遣”决定。这使得官员任用更为灵活,监督、
激励手段更为丰富。
司马光之结衔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
充集贤院修撰、权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上柱国、河内郡
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
六、三省制向一省制的转变 2 、宋代中央官制
宋朝前期中央机构
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 翰林院 舍人院
铁盐 度支 户部
审官院 太常礼院 审刑院 宣徽院 群牧司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已经有名无实
宋 机构重叠,彼此纠缠

中 权力分散,职能混淆

官 机构臃肿,人员众多

特 事权不一,部门官不管本部门的事,部门长官只是官衔
点 于
对 官员不信任,很少给予全权
七、民族地区“因俗而治”政务管理体制 1 、民族传统管理体制

辽国:夷离堇制、斡鲁朵制
金国:猛安谋克制
成吉思汗:忽里台大会、怯薛制
满族:八旗制

清代驻防八旗将军设置

西安 江宁(南京) 杭州 福州 广

荆州 绥远城 宁夏 成
都 伊犁
七、民族地区“因俗而治”政务管理体制 2 、蕃汉结合管理体制

辽:北面官和南面官体系
设立蕃汉有别 西夏:蕃汉有别的两套行政系统
的两个系统统治 金:勃极烈制度( 1135 年废除)和三
机构,设立以蕃 省制并存
官为主导的部门 古
蒙 国:札鲁忽赤、怯薛与以中书省
为主的汉官制度并存

在统治机构中把重
要职官和部门均委 元代:达鲁花赤制,拥有监督权
派本族贵族掌管,
清代:满汉复职制度
以确保本族的主导
地位
八、内阁六部体制 1 、明代中央行政机构
明代六部官制:部设尚书、侍郎
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
六部以外的重要中央机构:
吏部 文选司 验封司 稽勋司 考功司
都察院即前代御史台,掌
监察
户部 按全国各省分为 13 司,每司下设民、
大理寺掌刑狱复审
度支、金、仓四科
通政使司掌下达诏令,上
礼部 仪制司 祠祭司 主客司 精膳司 转章奏
以上与六部合称“九卿”,
兵部 武选司 职方司 车驾司 武库司
都察院又与六部合称“七
卿”
刑部 按全国各省分为 13 司
六科与六部对应设置,对
口承担行政监督工作;同
工部 营缮司 都水司 屯田司 虞衡司 时与都察院共为“言官”

明代六部体制打破了唐代以来的六部二十四司框架,将户部和刑部改为
按地区划分设置,对口管辖的司,使得管理工作更加深入
八、内阁六部体制 2 、清朝中央行政机构



新 理藩院 负责管理以蒙
古 为主的西、北边疆

的 民族事务,初名蒙
古 衙门。官制仿六部,设
重 尚书、侍郎。下设旗籍司、王会司、典属司、

中 柔远司、徕远司、理刑司,各设郎中、员外

机 郎、主事。

内务府 掌宫禁事务。设
总 管内务府大臣及
郎中、主事等官,下辖七司三院。由上三旗
包衣(皇
帝 家仆)任职,将宦官纳入其中进
行管理,杜绝了宦官干政现象。
九、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的特点

在职有常守、
位 有常员的情况下,不断加强对职官
的管理,使官有所职,职有责任
中国
古 代长期以儒家思想作为设官分职的指导原则
“ 因俗而治”的政务管理体制,鲜明有效地反映在
各个时期中央朝廷的体制中,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
了解和融合
司马光

端明殿学士 宋代馆阁学士之一,是文学侍从之臣的荣誉性兼职,无具体
职责,只表示对文臣的恩宠
兼翰林侍读学士 兼任。经筵讲官,任务是在皇帝面前进读
史书

朝散大夫 宋代文官官阶第十二级,
当于从五品下

右谏议大夫 门下省中分出的谏院长官之一,专门的监察官

充集贤院修撰 以其他官衔来担任集贤院修撰,使馆职

权判西京留司御 权:临时代理。以较高的官员兼任较低的职务;中央职官兼
任地方官叫“判”。不用到地方上去,还留在
台工作
史 御
史台
上柱国 宋代十二级勋级的第一级。是荣誉性的称号

河内郡开国侯 “ 开国侯”是宋代爵级第九级。“河内郡”是封地

食邑一千三百户 宋代封爵的食邑,但“实封”才是实际收入

实封四百户
赐紫金鱼袋 按官阶五品官只能穿绯色,配银鱼袋。皇帝给予穿紫色袍服,
配金鱼袋即四品官的荣誉。在职衔后加上,以示荣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