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DOI:10.19940/j.cnki.1008-0422.2016.09.

009

对于毯式建筑的批判解读
A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Blanket Architecture
张松岳 周韵冰 Zhang Songyue Zhou Yunbing

摘 要:毯式建筑是在战后的欧洲以反对现代 中图分类号:TU-86 区生活”的体验,他们认为应该引入可清晰


主义的姿态出现的一种建筑原型,然而不可否 文献标识码:A 识别的的组织和社会动态,形成一座本身就
认它与现代主义又存在着显著的关联,这是一 文章编号:1008-0422(2016)09-0037-04 能表现“社区生活”的建筑。
种充满批判性和复杂性的建筑思潮。本文通过
介绍“毯式建筑原型”的出现背景、发展过程 1 毯式建筑出现的背景 2 毯式建筑原型的思想核心
以及近年来的衰落和复兴试图探究其真正的思 毯式建筑是 20 世纪中期由“十次小组” 在了解了 Team 10 的城市设计思想之后,
想核心及其弊端,并分析将“毯式”从建筑拓 (Team 10)发展出的一种建筑原型。正如 我们很容易发现毯式建筑就是这样的思想的
展到城市的可行性。最终,我们会发现毯式建 Team 10 在建筑历史上是作为对于早期现代 集中体现。史密森夫妇创造的毯式建筑原型
筑所具有的现代性才是我们可以继承的最宝贵 主义的主流 CIAM 的批判而出现,他们所提 的核心有三点 :
的东西。 倡的毯式建筑的原型的核心思想也是反对当 2.1 从生活和社会的结构关系出发
时 CIAM 所提出的一系列有关城市和建筑的 Team 10 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始终把
关键词:毯式建筑;现代主义;毯式城市主义; 纲领和规则。 人放在第一位,这与第一代功能主义建筑大
结构关系;网络化系统 CIAM 提出了一系列的纲领,严格地信 师不同。双方分别代表了建筑的社会性和本
奉理性主义、功能主义,提倡功能分区,最 体性两个范畴。Team 10 成员们认为现代社
Abstract:Mat Building is an architectural 低限生存,用经济效益代替美。很多刻板教 会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改变城市结构的
prototype existing in postwar Europe with
条的内容都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反对,其中以 决定因素,史密森夫妇提出了“人际结合”
a pose of opposing Modernism, however
史密森夫妇和范·艾克为代表的一批人向《雅 的思想。城市和建筑的设计必须以人的行为
it has close connections with Modernism.
典宪章》中的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 方式为基础,是人的行为方式的体现,所以
It is a trend of thought in architecture
游憩和交通)提出挑战。而 Team 10 形成于 其形态应从社会生活本身的结构而来。②
with strong criticalness and complexity.
1954 年 1 月在杜恩召开的 CIAM 十次大会的 当机械的功能主义、功能分区和功能城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history of mat
准备会议,也因此得名。Team 10 提倡以人 市等主流现代主义思想带来的呆板单调的城
building, including the background,
为核心的城市设计思想:建筑与城市设计必 市形态逐步显现时,Team 10 的成员们极力
development and the declination and
须以人的行为方式为基础,其形态来自于社 主张探索事物的多样的本质联系,希望找出
renaissance of recent decades, this
会生活本身的结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功能 “隐含”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活动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re
的叠加和组合。 之间关系,找出新的形式逻辑。他们认为不
and deficiency of the prototype, and
战后的欧洲建筑师已经在保障基础的生 应该以自己的思想迫使人们改变生活方式,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broadening
活标准取得了成功,逐渐开始转向建筑及城 而是应该顺应生活中的组织关系而赋予其适
the Mat Strategy from architecture to
市环境的精神性的问题,而试图削弱物质性 当的形式。建筑师的工作不是创造关系,也
urbanism. Finally, we will find that the
和功能性。Team 10 提出的主旨有四点:有 不是设计形式,而是发现并应对各种关系。
modernity spirit of Mat Building is the most
机组团;灵活性;生长和改变;城市和居留地。 他们以代表人类社会的真正复杂联系结构代
precious we can inherit.
他们并不想完全推翻现代主义的主张,而是想 替了简化抽象的功能结构和历史符号。 ③
更多地引入社会和文化因素,创造新的形式 正如 JAIME J. FERRER FORÉS 所说“the
Keywords:Mat Building;Modernism;
Mat Modernism;structural relations; 策略,让人们形成对场所的认同感。① Team very essence of mats is urban architecture
network system 10 还比较注重如何在现代建筑中重新引入“社 made of relationships rather than form”。④

作者简介:张松岳(1992-),河北承德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周韵冰(1977-),浙江湖州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
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① 陈洁萍 .“小组十”、柯布西耶与毯式建筑 .《建筑师》.2007 年第八期 .
② 程里尧 .Team 10 的城市设计思想 .《世界建筑》.
③ 陈洁萍 .“小组十”、柯布西耶与毯式建筑 .《建筑师》.2007 年第八期 .
④ JAIME J. FERRER FORÉS.Mat Urbanism:Growth and Change.

37
2.2 内部复杂,整体完整的网络化系统 异,如 bazaar,souk 和 casbah,但都可以 妇的期望是通过便捷的行走联系各个空间形
毯式建筑是一个有着内在秩序的系统。 用“casbah”这个词来概括(图 2,3)。尽 成系统。这样的想法转译到建筑空间上应该
Stan Allen 这样描述:对于毯式建筑,建筑师 管“casbah”只是其中一种伊斯兰城市空间, 让人的行为和感受在水平方向上远大于垂直
可以设计整个系统,但是不能期望掌控所有 但凡·艾克用它代表一种意向,一种诗意的意 方向。由此可见,毯式建筑的形态是存在一
的独立的部分;但是人们对于整个建筑的理 向,用来指代各种各样的功能或多或少有混合 个感性的界限的,如果不够扁平,那么人们
解必须来自于对于部分的感知,因为你永远 的城市空间。 也无法接受将其称为“毯式”。所以毯式建
也不能看到建筑的完整全貌。⑤这也就意味着 2.3 生长与变化 筑存在一个规模的下限,却无上限,所以理
毯式建筑一定是均质化的系统,没有明确的 正如 Alison Smithson 在《如何认识和阅 论上来说,只要内部的关系结构合理,毯式
中心(也可以说是多中心),一个秩序贯穿 读毯式建筑》一文中所说,“毯式建筑将有 建筑在水平方向上是可以无限延展的。
整体,人们从建筑中的部分就可以感知到整 多于三个的维度,它们将包括时间维度。” 以 1963 年的法兰克福竞赛为例,其建筑
个系统的逻辑和秩序。例如庞大连续的基础 真正的城市文化是在一段时期中,受多种因 的边界是不确定的,整个建筑规模过大,很
设施,确立骨架,自由随意地安排填充物。 素影响的产物。毯式建筑是一个疏松的、有 难在城市角度被感知为一个整体。这样的设
这是新的空间构成,反应现代性中的组织和 余地的框架,可以灵活地接受在未来的使用 计还是一个建筑吗? Stan Allen 提出可以将
社会动态,引导人们的注意力从物质客体转 中可能产生的变化。最终的建筑是开放的, 这种现象重命名为“Mat Urbanism”(毯式
向它的构成关系以及在背景中的位置。JAIME 暗示未来的发展。这样的对于建筑在时间维 城市主义)。随着尺度由建筑到城市的升级,
J. FERRER FORÉS 将这种秩序概括为:“from 度上的变化的思考与“流动性”的概念不谋 组织逻辑也出现了一个重要转变。毯式建筑
cell to cluster,from cluster to stem and 而合。弗里德曼认为“流动性”是指居住者 中的 cluster 变为一个个高密度的地块,而
from stem to mat”,即从单元到簇群,从 的流动性,即给居住者以选择的自由;建筑 stem 则变为有明确等级关系的交通系统。

簇群到茎干,从茎干到毯式(网状) 。(图 1) 应该是可以移动的,其功能可以随着居住者 凡艾克提出的“双生现象”(图 4)也为
“网状”是一个高度复合,无中心,边 的意愿而改变。这一理论开辟了城市和建筑 Mat Building 转 变 为 Mat Urbanism 提 供 了
界开放,可以在其中插入子系统的组织。从 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的潮流,对于新陈代谢派 一定的依据。“双生现象”指的是一组对应
茎干到毯式就是将“茎干”进行编织成二维 和建筑电讯派产生了影响。新陈代谢派将城 物在彼此的相互关系中共存,其中蕴含着一
网络的过程,“毯状网络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市的流动性、生长和变化比拟为生物的新陈 种相互性的思想和分形几何的思想。城市的
来统一不同簇群在多个方向的活动,它可以 代谢,认为城市和建筑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大”和建筑的“小”是相对而言的,有着
在两个维度上沿它的任何茎干生长,同时保 应引进时间的因素。这些思想可以说是现在 相互关联的一致性。由此,城市和建筑之间
持连贯和系统内相互联系的秩序”⑦。 的可持续建筑的思想源头。 的距离开始缩小,形成了“大建筑和小城市”
毯式建筑是一个内部融合了各种多样性 的一体化概念。虽然凡艾克关于城市和建筑
的完整系统,充满了功能混合、活动交织和空 3 毯式策略(Mat Strategy:从 以及树和叶子的比较过于抽象化,缺乏现实
间渗透,这样的想法明显来自于 Team 10 所 Mat Building 到 Mat Urbanism) 说服力而遭到 Team 10 其他成员的质疑,但
研究的传统伊斯兰城市的模式。Team 10 成 毯式建筑是有一个尺度的门槛的,当建 是无疑为城市建筑化和建筑城市化提供了支
员们不约而同地对传统的伊斯兰城市的空间结 筑规模低于这个门槛,那么毯式建筑的效应 撑。⑨凡艾克的理论可以从一个角度说明建筑
构和功能布局进行研究,虽然其重点有所差 就无法被感知。⑧毯式建筑的开创者史密森夫 和城市是具有一致性的,一种策略可以被应

图 1- 史密森夫妇的簇群城市 图 2- 传统伊斯兰城市“Casbah” 图 3-“Casbah”抽象图

⑤ Stan Allen.Mat Urbanism:The Thick 2-D.


⑥ JAIME J. FERRER FORÉS.Mat Urbanism:Growth and Change.
⑦ 朱渊 . 网络化(network)城市建筑研究初探——从“十次小组”谈起 .《建筑师》.2008 年第十期 .
⑧ Stan Allen.Mat Urbanism:The Thick 2-D.
⑨ 朱渊 . 网络化(network)城市建筑研究初探——从“十次小组”谈起 .《建筑师》.2008 年第十期 .

38
图 4- 凡艾克的类比双生现象 图 5- 无序蔓延的洛杉矶 图 6- 柏林自由大学

用于这两个尺度中。 带来的单调乏味的“国际式”的抵制。年轻 建筑内部包含了多样的丰富的空间和活动,


无论 Mat Building 还是 Mat Urbanism, 的建筑师们希望通过发掘生活中的各种关系 但人的活动是不可能被局限在一个建筑之中
虽然其中的基本属性有差别,尺度非常悬殊, 和固有结构找到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虽然强 的。所以在比较典型的毯式建筑的尺度上(图 6)
但却有着共同适用的思想核心,即第一部分 调不从形式出发,但这样的关系却似乎都指 建筑中不同的部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上就一定
提到的三点内容。因此我认为可以将其统称 向了相同的形式。从历史上来看,虽然毯式 会出现不平等性。
为 Mat Strategy(毯式策略)。 建筑有多种形态,但有很强的共性,伍兹的
茎网结构和荷兰结构主义的簇群这两种肌理 5 毯式建筑的衰落及复兴
4 毯式策略的弊端和不足 占据了大多数毯式建筑的形态。⑩无论基地在 5.1 毯式建筑的衰落
4.1 引发城市无序蔓延 哪里,最终都可以容纳在一个扁平化的系统 1950 年毯式建筑开始出现,1973 年柏林
首先,显而易见的是毯式策略强调水平 中,这也一样的会带来千城一面的可怕结果。 自由大学建成后暴露了许多问题,标志着毯
向的联系和流动性以及对于扁平化的形态的 甚至我们更加极端地设想,如果毯式策略被 式建筑运动走向低潮。在我看来毯式建筑在
要求,潜在地促进了当代的城市任意地无序 广泛的接受和应用,不止城市之间相近似, 如此短的时间内便告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地蔓延扩张的现象。一般被描述为无计划的、 而是城市完全连成一体! Team 10 意图推翻 首先,毯式建筑自身具有局限性与模糊
分散的、低密度的、依赖汽车的郊区外围的 现代主义的国际式,但却一定程度上陷入了 性,虽然 Team 10 是表现了对于机械的现代
发展。即由于高速道路的建设和城市远郊土 形式主义,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只是创造了另 主义的反叛,但受到时代限制,无法同现代
地的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新型城市空间形态 一种国际式。 主义完全割裂开来。他们试图恢复生活的关
特征。Stan Allen 以最著名的“摊大饼”城市 4.3 对外关系不均等 系和内涵,但又不得不在采用简化的科学理
洛杉矶(图 5)为例来描述了这种用快速道路 我认为从毯式建筑的形态来看,它还有 性技术;试图批判现代主义的“理性至上”,
系统将区块编织联系在一起的现象。城市蔓 一个不可避免的弊端。由于毯式建筑是水平 但又处在技术乐观主义之下;试图追求变化,
延以大量消耗农田和自然资源为代价,加剧 向延展铺开的,而且存在一定的规模界限, 可是毯式建筑一旦成形就免不了成为模式,同
市中心区的衰败,严重损害了环境、经济、 所以必定会出现建筑内部空间与城市环境的 样也免不了僵化的危险。⑾而且直到 1974 年,
社会等各方面的利益。人们开始反思无序扩 关系不均等的问题。当然毯式城市主义不存 Alison Smithson 给出了一个定义:“毯式建
张的城市发展模式,也因此产生了“新城市 在这个问题,因为它已经将城市外部空间包 筑可以被看作是对匿名集体的概括,用功能
主义”以及紧缩城市、TOD(以公共交通为 含在自己的完整系统之中了。不过对于一个 丰富的肌理,个体通过新的混乱秩序获得新
导向的开发)等一系列城市设计思想。 建筑来说,无论有没有散布的庭院和天井, 的行动自由。这种秩序建立在紧密组织的连
4.2 新的“国际式” 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都是十分重要的。也可 接模式之上,允许可能的生长、减少和改变。”
Team 10 的成立就是因为年轻建筑师对 以这样讲,毯式建筑的原型过于注重内在的 这个充满开放性的定义也显示了开创者们对
于纯粹的功能主义,机械的功能分区和由此 关系,却忽视了建筑内外的关联。虽然毯式 于毯式建筑的思考并不是十分的清晰。

⑩ 陈洁萍 .“小组十”、柯布西耶与毯式建筑 .《建筑师》.2007 年第八期 .


⑾ 陈洁萍 .“小组十”、柯布西耶与毯式建筑 .《建筑师》.2007 年第八期 .

39
图 7-TOD 模式示意图 图 8-FOA 的横滨客运 图 9- 库哈斯的 Nexus World

图 10-SANAA 的毯式建筑 图 11-SANAA 的毯式建筑

第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后现代主 同的建筑师从毯式建筑原型中吸收了不同的 终结,关键是我们如何对这个建筑原型进行


义初露端倪,对现代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要点加以发展。几十年过去之后,史密森夫 批判的扬弃。对于毯式建筑的学习可以有多
虽然毯式建筑是在对于现代主义的反叛和修 妇的毯式原型并不仅仅被模仿和重复而是通 个角度,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吸取毯式建筑所
正中产生的,但其仍是现代主义的延续。虽 过其他实践者得到了新的发展。⒀ 包含的以 Team 10 为代表的一代建筑师的思
然反对机械的功能主义,但由于其仍坚持理 而在各种发展之中最主要的是“毯式建 考并探索其潜力。例如事物的本质联系,功
性的态度,还是被强调反理性的后现代主义 筑”对地景建筑和可持续的影响。Stan Allen 能活动的多样混合,建筑与城市的时间维度,
抛弃掉了。可以说毯式建筑的失败是现代建 认为地景建筑和伊斯兰城市一样是长期的积 这些远比“毯式”这个形象更为重要。
筑失败的一个缩影。 累和演变的结果。而城市也是一个随着不可
第三,前文提到毯式策略与城市蔓延有 预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动态变化的系
参考文献:
着很直接的关系。而当人们逐渐发现城市的无 统。在这个层面上,注重事物之间的空间以
[1]Stan Allen.Mat Urbanism:The Thick
序蔓延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之后,开始改变这 及部分之间联系的句法的毯式效应对于城市
2-D.
种水平方向的城市发展策略。新城市主义兴 比对于单个建筑有着更大的意义。
[2]JAIME J. FERRER FORÉS.Mat
起主张回归紧凑型的社区设计,并提出 TOD
Urbanism:Growth and Change.
(图 7)等城市发展新思想。在当时反对城市 6 结语
[3] 陈洁萍 .”小组十”、柯布西耶与毯
蔓延的背景下,毯式建筑这样的形式特点一 福柯在《什么是启蒙》中这样理解现代性 :
式建筑 . 建筑师,2007 年第八期 .
定是很难得到接受的。 “为什么我们不能把现代性更多的看作是
[4] 陈洁萍 . 当代毯式建筑研究 . 世界建筑,
5.2 毯式建筑的复兴 一种态度,而不是一段历史时期。所谓‘态
虽然毯式建筑这一思想很快便告失败, 度’,我指的是一种与现时性发生关联的模式, 2007 年第八期 .
但从 20 世纪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当代建筑师 一种由某些人作出的自愿选择,总之,是一 [5] 朱渊 . 网络化(network)城市建筑
开始重新关注这种建筑原型,毯式建筑出现 种思考、感觉乃至行为举止的方式。” 研究初探——从”十次小组”谈起 . 建筑师,
了大量的复兴。 每一代人都可以把自己生活的时代称为 2008 年第十期 .
但是综观各位当代建筑师的“毯式建筑” “现代”,但现代性却该是一种永恒的存在, [6] 朱 渊 .NEO-MAT-BUILDING.Internati-
(图 8-11),可以发现当代的毯式建筑其实 是一种批判的扬弃。建筑学中的现代主义和 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是一种非常松散的现象,并不像早期的毯式建 后现代主义只是个专有名词,并不完全代表 Forum on Urbanism. 阿姆斯特丹 .2009.
筑是由有着共同思想的一群人所倡导的。当代 是否具有现代性。正如现代主义在当代还发 [7] 程里尧 .Team 10 的城市设计思想 . 世
的毯式建筑显示了非常明显的个人倾向,⑿不 挥着重要的作用,毯式建筑的命运也未完全 界建筑,1983 年第六期 .

⑿ 陈洁萍 . 当代毯式建筑研究 .《世界建筑》.2007 年第八期 .


⒀ 朱渊 .NEO-MAT-BUILDING.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Forum on Urbanism. 阿姆斯特丹 .2009.

4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