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2.教练的真相.

子女

上节课我们就提到说为人父母的本分之一就是成为优秀教练。

那么家庭里除了父母之外,还有子女作为子女最重要的本分是什么

呢?在我们看来重点并不是作为子女,而是作为一个成长最为迅猛

的人,这个就是做子女的本分,家庭成员里,子女应该成为成长最

为迅猛的人。在最有条件、最有动力、最有能力成长的年代里,普

遍就是十五六岁之前,也就是我们说的 9 年义务教育结束之前,他

们最重要的本分就是好好学习一切可以学习的东西。

我再重复一遍,作为子女家庭里的子女最重要的本分,他就是

好好学习一切可以学习的东西,某种意义上学习是昂贵的,或者起

码金钱上有成本高低之分。

举例来说,马术、滑雪、钢琴那是肯定比自行车、滑冰、吉他

昂贵许多,其实虽然本质可能都是一样的,最终都是脑体协调,但

是成本差异是非常大的,所以费用高本身并不保证更高级更有效,

然而真正昂贵的是在学习过程当中倾注的时间和精力,不仅是学生

自身的时间精力,还有老师的时间精力,尤其是作为天选教练的父

母的时间的精力,更为昂贵的是机会成本,很多的技能小时候不学

大了之后就没有时间精力,甚至再也没有任何机会学习了。

于是这不是亏不亏的问题,直接就是亏死了的问题。

类似这样的道理,优秀教练要终身重复讲解的工作,重复是教

练工作的核心之一,只不过好的教练知道不能单调枯燥的重复,而
1 / 6
是要不断更换新的角度,不断挖掘新的层面,不断寻找新的机会,

不断增补修正论据,去重复论证,变着花样重复,直至神经元之间

的连接巩固到不可断开为止,即我们评论里所说的刻在脑子里,然

后为人父母的教练是绝对不要相信关于天赋或者天分的说法。

天赋这个东西就算有也没有人们以为的那么重要,个仔照样可

以打好篮球,腿短一点,并不一定耽误游泳,长得丑也不见得演不

了戏。

有一句话我是非常认同的,且事实上道理简单正确且朴素,以

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尤其是我们这

种对努力的定义有着清晰准确且必要的理解的人,更是如此,我们

知道的所谓的努力无非就是做到短时间之内足量重复,这句话更是

千真万确的。

50 岁之后也许更容易理解这个事实,天赋,更像是平庸的借口。

其实我们之所以认真学习任何可以学习的东西,并不是因为我

们想拼过其他人,更不是想要做天下第一。我们的出发点其实很简

单,很朴素,那就是我们要尊重我们自己的大脑。我们知道它是个

只能通过经验做出预测的贝斯推理机。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学习这

个东西学得越多,学得越快,学得越好,这是个基本道理,仅此而

已。而能力这个东西天赋的成分就算有也很少,绝大多数靠努力和

积累,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么天分这个东西就没有任何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在现实生活当中,只要一个人认真阅读过 100

本好书,100 本其实数量非常少的,一个人只要认真阅读过 100 本好


2 / 6
书,且真正理解践行,那么任何其他人想要仅凭天赋去拼,那是肯

定拼不过的。顺带说为什么外面的教练讲究天赋,外面的教练整天

把天赋挂在嘴边呢?并且他们还真的以天赋为筛选标准,为什么?

答案是这样的,因为他们热爱的是自己的事业,不是随便哪一个学

生,他们要根据对学生已有的积累及他们所口中所谓的天赋去进行

评估,进而筛选自己的学生,把最好的学生挑走,放在自己的地方

继续积累,而后顺带获得并积累的是另外一个东西,叫自己的名声,

倒不是说他们没有用处,但这的确是一个极为微妙的关键点。

天赋这个概念从所有的家庭成员的脑子里剔除掉之后,你作为

为人父母应该再提出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三个字叫笨小孩,我告

诉你天下压根就没有笨小孩,他只有经验欠缺或者是经验欠佳的小

孩,再一次这不是乱灌鸡汤,这是科学事实。

在《学习的真相里》,我们已经论证了说每个人天生就是一台

超强学习机器,都是只能通过经验做出预测的贝叶斯推理机。举例

来说,从来就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小孩子一张嘴就直接字正腔圆的,

都是从吐字不清开始的。

有时候因为大人们不懂,或者是乱图开心,就瞅着小孩子大舌

头,不仅有点傻还有点缺德,我是说大人这些大人说的好像自己小

时候就没有那么笨过似的,事实上这背后的机理就是我们说的任何

技能的习得,实际上都需要远比我们想象要多得多的训练,任何技

能的习得都不是一下两下就可以搞定的,正是因为大多数并不明白

简单的道理,于是他们一方面自以为是一方面逐步把自己用错误的
3 / 6
方法训练成了庸才,到最后优秀的教练都明白这个道理的,做的不

好,只不过是因为做的不够多,再精确一点,只不过是因为没有在

短时间内做的足够多,所以他们最常说的话都是一样的,他们说很

难的,要做很多遍,要很久才行,很难的。

我告诉你这其实不只是李笑来说的话,这是梅兰芳先生在教自

己学生时候的口头禅,很难的,这是梅兰芳先生的口头禅。你看熟

能生巧这 4 个字说了 1 万遍,讲了 1000 年,还是没有被真正普遍接

受,所有努力只不过是短时间内足量重复,重点重申多少遍都不过

分。再次提醒,我们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这些基础的东

西更是如此,压根就不需要天赋,压根就不需要聪明,然而只要基

础扎实了,学什么都快,学什么都好,这也是事实。

于是看起来有天赋,看起来聪明,再进一步在学习的过程中,

最大的本分又是什么?答案是注意力集中,这是学习的过程当中最

大的本分,其实只不过是注意力集中,把注意力全部放到学习对象

上,心无旁骛,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最浪费时间,最浪费注意力,最

耽误事的东西天下都一样的,对所有人也都一样,就是与他人比较,

作为优秀教练,作为真诚热爱自己学生的优秀教练,从始至终都要

督导学生,在这件事上一定要教会他们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到自己以

及学习对象上来,这一点就是最直接最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

要比较的从来都应该是现在的自己和现在的别人,这种比较呢他存

在天然的缺陷,因为这种比较他忽视了两个人之间的积累上的差异,

因为每个人都一样反正做得好是因为之前有过大量的练习,甚至是
4 / 6
很专业的大量的重复,然而呢,你未必看得到,人家也未必说,学

又因为绝大多数人太过幼稚,所以就算人家如实说了,大家也未必

信,也没有谁有义务冒着被讨厌的风险向你证明所谓的天赋,只不

过是庸人们的借口。

所以大多数人不知不觉之间用存在天然缺陷的比较,反复打击

自己的信心,甚至上进心,这就是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发生无数次的

实际情况,习惯于使用这种比较的人,这种有缺陷的比较的人,被

称为固守型人格,于是到最后他们会变成什么?就直接再也不做了。

到最后这可能是他们未来终生的选择,其实应该比较的是现在

的自己和经过努力的未来的自己,或者是说过去的自己和已经经过

努力的现在的自己,对吧?就是拿自己的过去和拿自己的现在比较,

或者是说拿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把自己的未来比较,这种比较相对

来看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不仅不会打击自己的信心或者上进心,反

过来只能不断积累信心,只能不断激发上进心。

因为只要足够努力,就必然有所进步,只要足够努力就必然越

来越好,这是 100%注定的事情,他没有例外。

于是到最后习惯于使用这种比较的人,被我们称之为进取型人

格,他们心态好,他们不着急,他们慢慢来,他们知道终究会好起

来,这个就是他们未来终生的心态。你看所谓的心无旁骛,其实就

是选择了一个更为恰当的比较而已。如果比较选择的恰当,那么你

再看所谓的不在意他人的看法,背后其实也是一模一样的选择。

如果你知道你确切的知道通过练习你会做得更好,并且你有足
5 / 6
够多的经验支撑自己的这个判断。因为从历史上来看,你的确通过

短时间内走量重复,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从入门到精通

你经历过,那么请问你会那么在意他人的看法吗?尤其是当你显得

笨拙的时候,你竟然你居然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它其实是一种非常

强有力的保护,所以优秀教练需要做到的就是什么?就是在关键点

上,哪怕连哄带骗都要带着学生做到,短时间内足量重复,跨过所

谓的坎儿,这种飞跃其实只要有第一次就好了,因为他总是难忘的,

它总是不可磨灭的,它是永远可以重新调用的宝贵经历,拥有过哪

怕一次这样飞跃的经验就什么都不怕了。至于什么天赋不天赋的,

与之相比,就与这种飞跃的经验相比,屁都算不上,好我们下节课

再见。

6 / 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