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打通中脉是众生脱离苦海的捷径 

 中脉 

中脉被藏密称之为"命脉","大道脉",梵语称作"啊缚都底",藏语称作"武玛","根打
玛","索索玛",这些名称都表示中脉的重要性和功能性。

比如"命脉"即表示中脉为一切众生之命根,这里指其重要性而言的;"大道脉"则代
表中脉为成佛之捷径,这里是指其功能性而言的;"阿缚都帝"是梵语,意为能产生俱
生妙慧;"武玛"是藏密的称呼,有成就之母的意思;"根打玛"是藏语对中脉的另一种
称呼,意为能生一切功德智慧,一切由此而生之意。

中脉之重要,是因为它是众生脱离苦海的捷径,成佛涅磐的唯一路径。修持密法的
第一大成就即是开通中脉。中脉开通后,行者不光是神通具足,而且生死涅磐已无
差别,故而《协巴多杰根本续》中有偈云:"气不入中脉者,妄想证菩提,如若手捻沙,
欲得酥油者"。
  

那么怎样才能算是真正打通中脉呢 现在将中脉开通之后的一些现像介绍出来,
让大家自己去了解是否开通了中脉。

一。力大无穷。

二。具备五眼六神通。

三。修者应具备九彩虹影光明体。
四。修者所有之言语,一切均为咒语般有奇效。

五。得十方诸佛之智慧灌顶。

六。对一切经论通达而无障碍。

七。通达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宿业智。

八。中脉开通之后,修者应大悲普周遍尘中脉开通之后刹,无时间空间之限制。

九。具无漏神通。

 1 
 不要用功法治病。

当然,修行一段时间之后有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也是正常的。如果没有,更应该视
为正常。

【原理】:人类的绝大多数疾病是心病。心病既除,大多数人的身体疾病往往逐渐
自愈。既然斩草须除根,不必枝叶动刀,那么,就不必针对一个又一个的疾病去费
心地修练了。不过,功法是在潜意识层次修行,是"灵魂深处的觉醒",修行成果反映
到身体层面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不要急功近利地去追求疗效。

  2  
修行中有什么身体感受,不要在意。

尤其是千万不可追求时下正时髦的各种身体觉受,也不要顺应身体或心理的需求
享受或厌弃某些觉受。

【原理】:有没有所谓觉受并不表明修行境界的高低,相反,注意任何觉受都会使
修行仅仅停留在身体阶段,耽误了更深层次的探求。

  3  
 应该以认真的态度去做每一步 

,哪怕某些步骤看起来没有意义。并且在本阶段,不要随着自己的意愿修改修行步
骤,否则,可能还得从头再来。

【原理】:一年级的课程都是大同小异的,你不必选来选去。另外,如果你不定下
心来学完哪怕最次的一年级教程,你恐怕将一直停留在一年级水准。

  4  
 如果修行中途被打扰,没关系,
,立即起身去处理一下,找机会再来。没有什么惊功之说,也不要责备各种干扰因
素。

【原理】:修行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不是出家人,我
们更不提倡脱离生活的纯粹修行,因为那不现实。因此,修行不该是一种压力,不
该成为生活的对立面。只有修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它才会长久。事实上,哪怕你
只修了一步,也已有了这一步的成就了。

  5  
 功法重在修心 

,因此,各步骤中所推荐的姿势,气路,意念等都不是死套路,应注意体会其中所暗示
的人生意蕴。出於同样的原因,功法尽管看起来是一种专修的法,最好的修法却是
在曰常生活中不修而修——悟即是修。当然,拿出一定的时间专修也是必需的,尤
其是在初期。

【原理】:佛教的基本世界观里讲"万法唯识",是说万事万物只是一种心识通过修
练功法可以证到这一点。这是后话。不过,功法的出发点及其归宿是彻悟人生的
真谛,这也要求修行者不要在技巧之桥上作过多的停留。

 初级功法 

打通中脉第一步 准备

1。暂时封闭,确信在静坐期间无人打扰。

2。声响熟悉,确信不会突然传来怪声,确信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声音会吸引你的注
意力。

3。通风良好,确定周围的气息已经可以习惯并能逐渐漠视。

4。杂事已了,确实没有必须在静坐期间去做的事情。

5。安全舒适,确信静坐期间不必担惊受怕或因衣,食等问题而有不适感。

【原理】:
这样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这样营造外部环境,其实是在调整心理状态,
倒不是一定要作出什么严格的准备才可以正式开始修练。所以,不可忽视这一步,
也不可太认真。
我们的人生太紧张,生活环境给我们的压力也太大。能够这样地准备,不是一件很
难得的事情吗 当修行者这样准备时,他已从对外物的依恋中解脱出来,开始进行
生命内求了。

是的,让我们从纸醉金迷,五光十彩的歌舞厅,社交场,从美酒佳人,好马名车的陶醉
中暂时走出来,进入一个仅仅属于你自己的封闭世界中,体验一下生命本身吧!

打通中脉第二步 入座

1。把光线调整到自感最舒适的状态。

2。找一个自感最舒适的方向。

3。用一种自感最舒适的姿势在垫子上坐稳。

4。自我确定一段可以保证坐到底的时间。

5。最后确定一下第一步是不是已做好。

【原理】:
这已经是开始修练了。试想,我们曾有过多少次机会允许自己这样舒服 即便夜
晚,若非已是万分疲惫,我们往往难以停下忙碌的身体。然而当你把疲惫的身体扔
到床上时,你又把这份疲惫带到了梦中。让我们主动地给自己一段放松的时间,留
出一个没有外界感官刺激的时刻,去生命的自身寻找一份舒服的感受吧。

打通中脉第三步 调身

1。晃一晃身体,把每个部位都调整到较舒服的状态。

2。把坐一会儿可能会不适的部位多活动一下,以保证可以保持较长时间不动。

3。确信可以保持不动时,告诉自己正式开始坐禅。

4。整个坐禅期间如果身体再次感到不舒服,可以重复这一调身过程。

【原理】:
人类的习惯性趋向是极其顽固的。坐得久了会累这种潜在意识是静坐的最大敌
人。其实这是心理暗示的恶果。经验曾告诉我们,如果不在意,人常常可以坐很久。
所谓修行,最根本的就是改变,调整这种与生俱来的思维趋向。这一步的目的是提
前实现某些习惯性趋向并暗示自己可以坐很久。

打通中脉第四步 调息

1。开始注意自己的呼吸,感受吸进呼出时身体的变化。
2。更深一层地感受吸进呼出时身体的细微变化。

3。感受呼吸的具体部位。

4。注意是不是把气吸进了胸部。

5。注意是不是把气吸进了腹部。

6。注意是不是把气吸进全身后又从全身呼出。

7。注意全身通透的感觉。

【原理】:
呼吸是人类最主要,最永恒的事业之一。呼吸是生存的基础。对於常人来说,这是
不可停止的第一事务。然而,呼吸是可以减缓乃至在感觉中消失的,这是一个事实。
修练一段时间之后即可得到亲身体会。

那时,因为这人生第一事务都已平缓乃至无觉了,其他事情也就渐渐地不再令人烦
乱了。你将获得一份平和,宁静的人生。这也是一种事实。另外,作为人体第一生
理现像的呼吸,对它进行的调整,也就是对全身各器官尤其是内脏的调整。

因此,功法从呼吸入手进行修练。更进一步来说,这一步是让你的思维集中起来去
观察身体的变化,因此,这种修练也是思维训练的前期准备阶段。下面将会谈到,
思维训练是修行的根本功法。

打通中脉第五步 观脉

1。感受身体内部通透空洞的状态。这种感受可以认为是一种观察内观。

2。凝神注意,开始进入生命内观阶段。

3。观察身体内部空洞透明的样子,乌蒙蒙,白茫茫,朦朦胧胧,混混沌沌。

4。在中空的身体中观察中脉。这是一条似有似无的亮线,从小腹开始往上通往
头顶百会穴(头顶中央部位),大约有麦桔那样粗细。它最初只是一种想象,观察到
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真的看得见,就像梦中看见光线一样清楚地看见。

5。集中精力观察这条中脉。

【原理】:
这一步正式开始进行思维训练。思维是人类的又一根本特徵。如果说呼吸是人
类生理的根本基础,那麽,思维就是人类心理的根本功能。从整体上讲,人生是一
种感觉。

因为有感觉,我们知道自己还活着;因为有感觉,我们分出了自己和世界。世界是
感觉中的世界,自己是感觉中的自己。世界和我们自己只是一份感觉物件而已。
如果没有这种感觉,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存在, 世界对於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

因此,从生理上讲,人生是一系列感觉的集合。那麽,是什么在进行这种感觉呢 是
我们的认识。一切感觉都是认识的手段,是认识的触角与资讯源。认识才是人生
的根本属性。

认识是什么认识,具体表现为人类大脑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出发点与归宿。
大脑的思维以一定的认识论(世界观)为标准,支配并处理着人类的感觉过程,然后,
形成新的认识从而形成各种情绪,表现各种行为。这就是人生的整个过程。

由此可见,思维过程是人生的本质过程。因此,功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以思维为目标
进行修练。这也就是佛教中的念力修行。当你内观自身时,其实不是在看,是在想,
在进行特定的思维。

佛教强调万法唯识,世事无常。意思是说,万事万物都只是一种认识,一个幻觉,是
人戴着有色眼镜所看见的色彩,本质上并没有客观存在的不变的实物。看透了这
些,就是看破了红尘。

因此,佛法中关於念力(即思维)的修行部分最为详细,精彩。其中,尤以藏密功法最
为具体,实用,可操作性及实效性都非常强。
    
中脉修法是其筑基法要,很值得精修。需要再次强调,这里的观,是想。所说的各
种景像,是一种想象,一种幻觉。不过,从机理上讲,平日里在我们眼前所显现的各
种视觉景像,最终也只不过是大脑思维在大脑皮层的一种演化而已,也是一种幻觉。

只不过这种景像的形成,在平曰是受到外界的光线刺激,修行时是通过想象而产生。
因此,修练时所看见的脉像,光影等幻象,也是可以像平曰所见一样的清楚的。当
然,这需要相当的功夫才能达到。这种功夫就是定力。

打通中脉第六步 数息

1。现在,边观脉边呼吸。方法如下:吸气时从中脉的下面往上看,呼气时再从上往
下看。均匀呼吸,均匀观察。开始进入中脉呼吸阶段。

2。持续进行中脉呼吸并开始查呼吸次数。一吸一呼算一次。

3。持续数息,出现错误从头再查,直到可以没有错误地查到一千数以上。数息过
程中会出现纷乱的思绪或各种感觉,不要管它,一直数息。
4。此时会感到呼吸越来越微弱,越来越缓慢,甚至达到无息状态,即可不必再查,逐
渐进入下一步修练。

【原理】:
这一步开始练定力。所谓定力,是指心念可以长时间专注於某一心境的能力,即思
维对某一过程的专注程度。这是人生品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从世俗生活的
角度来看,一切事业的成功都是专心致志的结果。

从情绪上来看,当思绪可以集中于一境时,我们处於心平气和的愉悦状态之中,反
之,波动,混乱,游移不定的思绪则表现出烦乱,懊恼的心情。另外,用心理学的术语
来讲,念力即意志力,定力则具体指意志力的坚强程度。

因此,定力的强弱直接反映着人的自控能力的高低。
    
所谓定力的修练,就是对於生命自控能力的修练。这是一件极为有价值的事情,因
为,人类的自控能力正在逐渐减弱。情绪失控,行为错乱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正在
成为欲望与情绪的奴隶,社会时尚已深深地操纵了我们。

盲从,妄动,放纵,任性,人类正在可怕地丧失自主性。在这个繁杂混乱的时代,为了
生命的快乐与自在,我们急需一份定力。
        
幸运的是定力的修练并不困难。功法提供了一个详细可行的方案。至此,在尘世
上飘游不定的你的生命(思绪,意志),可以通过数位的牵引获得一份暂时的平稳与
宁静了。

然后,继续修练到第七步,不通过数位,呼吸等外助你也可以定下心来,感受生命本
身了。那时,获得定力的你,就可以一点点地反省那一缕在定力下变得越来越清晰
的思绪,从而认清自我并逐渐走向自我把握,自主自控的自在人生。

打通中脉第七步 入定

1。停止数息之后,随着呼吸的逐渐减缓,感觉恍恍惚惚,平平静静,似已进入深层睡
眠,但又较为清楚明白,这已是初步入定了。

2。肯定下这种状态并体味它,延长它,最后逐渐漠视它。

3。不久,当最初确定的时间到了,觉得该收功了,便可以收功。

4。睁开眼,轻轻活动一下身体就算收功了。如果想美容,就用手轻擦一下脸,如果
有其他好愿望,就想一下它即将实现。
5。如果时间允许,只要可以在入定状态中保持五分钟以上,就直接进入入定功法
的修行。

【原理】:
这里谈了初步入定的一些觉受。但这并不是标准。其实不必去计较什么是入定。
只要能够做到系心於一境并能用较长的时间保持在这种平和宁静的心态之中,定
力的修行已经获得成功了。

这样的入定是一种零态,仿佛让你回到了婴儿状态,生命可以从头开始了。在这种
状态之中,你的身体得以放松,你的灵魂得到净化。它把你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
让你忙碌的人生得到休整。这是一个补充生命能量的过程。这更是一个反思自
我,调整心态的过程。
    
通过入定,你将发现生命还有某种未曾体味过的内在的愉悦。这将让你不再过於
依赖金钱,酒色,娱乐,社交等外在的生存手段,让你明白可以用一种非常便宜的生
命内求的方式实现快乐人生。
    
另外,入定的状态,是真正的静心状态。这样的时刻可以让你看清自己的欲求与愿
望,给自己机会令你理清思路,找到苦恼的根源及其趋向,并在意识的深处进行悄
悄地自我调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是最有效的催眠术,最有力的心理分析,是
真正的自由联想治疗法,最彻底的印痕清新技术。心理学的归宿或许就在这里。
    
第七步中有一个小步骤大体点出了这种技术的基本思路:"如果想美容,就用手轻
擦一下脸,如果有其他好愿望,就想一下它即将实现。"这样做一下往往会收到意
想不到的好效果。不过,要想真正有效,恐怕需要相当程度的念力修行功底。

    中级功法:

观心 第一步 准备

1.必须通过初级功法的修练,至少可以保证五分钟的入定。

2.暂时放下争斗的心,修行期间不再怨恨或厌烦什么人、什么事。

3..暂时放下算计的心,只当进行了必要的一小段睡眠,不要指望通过修行能获
得什么。

4..暂时放下追求的心,只当无所事事地玩了一会儿,原本不指望成就什么。

第二步 入座

1.盘坐。随着修行时间的增加,逐渐由自然盘发展到单盘、双盘。不必硬坐,
只待水到渠成。
2.调身。坐直,放松,手结定印,双目垂帘,舌尖微顶上颚,下颌微微内收。

3.调息。参照初级功法,逐渐达到微息乃至无息。

4.入定。逐渐入定,达到身不动(想动也动不了)、气息稳(想快也快不了)、
思绪平缓明晰(思而不乱)。

第三步 理心

1.入定并不是昏沉、迷糊。初步入定之后,思绪依然存在,甚至还会更加心潮
如涌。不过,此时的思绪尽管也是如此潮涌而来,却变得明晰条理。不要控制,
静心旁观。

2.之后,逐渐理清这些思绪的脉络,看清楚你在想些什么,想了多少。

3.追朔这些思绪的来源,看它们是在何时、从何处产生出来的

4.在思绪刚刚产生的时候就发现它们,然后一直跟踪观察,直到它被新的念头
所代替。

5.就这样理清思绪的来龙去脉,看一个又一个念头象肥皂泡一样地产生、消逝,
最后又被另外的念头所代替。

第四步 通感

1.当静静地观察思绪的生灭时,各种感觉会悄悄地象最初的念头一样潮涌而来。

2.还会在眼前出现各种光斑。

3.还会出现各种极其微弱的声音。

4.或者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香气。

5.象第三步一样理清它们的来龙去脉,看它们一个又一个象肥皂泡一样地产生、
消逝,最后又被下一个所代替。

6.如此渐渐明白各种感觉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它们其实也只是一种思绪而已。

 第五步 一念

1.用足够的耐心旁观各种思绪与感觉,不控制也不强化,渐渐地它们变得越来
越少。
2.渐渐地只剩一缕若有若无的思绪,它可能是一种感觉、一个光斑或一种声音、
一种气味等等。

3.渐渐地这一缕思绪也会消逝,仿佛进入一片空白的状态。这时,应该明白,
这种空白也是一种思绪。

4.就这样保持在一种有相或无相的专一思绪之中。

第六步 随波

1.当生命在****中成为一缕最后的思绪时,这思绪不仅若有若无,而且还是忽
来忽去的。

2.观察这种若有若无、忽来忽去的秩序,会发现那是一个奇妙的旋律,仿佛夜
湖上荡漾着的漪漪微波。

3.感受这个旋律并跟踪它、追随它。

第七步 和谐

1.继续静静地感受、追随生命深处的那缕旋律,从细微之处注意自身的意愿与
它的不同之处。

2.逐渐地发现自身的意愿正在靠近那缕旋律。

3.自己的意愿正在符合自然的旋律。

4.自己成为那旋律本身。

5.极其细微地感受这个时刻。

6.如果有信心,试着探求这是怎样一个时刻,自己和那旋律背后还有什么。寻找时
空背后的时空,观察观察背后的观察。如是进入高级功法的修行之中。或者当
时间已到,慢慢出定。

 高级功法:归真 

 注意事项:

1.本功法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很明显地得到体验。因此,如果前一步没有很肯定
地证验到,不可接下去修练下一步。
2.如果修练本功法出现特异功能,不可暴露,更不可炫耀或妄用。

3.本功法不拘泥于姿势及场合,也不必计较修行时机与方式。

4.本功法的归宿是返回普通生活中去,以大出世的心大入世。一步一步的修练
步骤就是这样安排的。

5.本功法的证研、体会及修行中所得出的独特结论,不可与平常人谈。

6.本功法修成后自己自然会明白,那时可以去找得道者求证,然而,这里预先
提醒,最终认定你的是你自己。

7.以第一步所列出的标准反复反思、追问、调整自己的心态,然后才可以进入
高级功法的修行。做不到时不可妄练,以免走火入魔。

第一步 准备

1。以接纳一切的心态,不带任何先入之见地进入深层生命的探求之中。出现任
何现像,得出任何结论都泰然处之。

2。以大无畏的勇气进行生命探险,敢於面对新感受,新境界。

3。高度的自信,彻底的自立。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处理好修行中出现的任何问题,
决不向任何神灵仙怪求助,也不过多的听人说三道四。

4。彻底放松,完全自然,释放生命深层的力量。准备倾听并追随内在生命的固有
旋律。

5。博大的胸怀,融合无碍的心。准备同化一切外在的对立,消弭所有内在的矛盾。
在修练中已没有敌人,没有业障,没有心魔。

6。淡泊平静的心态,不贪恋良性的境界,也不拒绝自然而来的不良感受。

第二步 入座

1。瑜珈坐。

2。调身。

3。调息。

4。入定。
5。观心。

第三步 洞察

1。当再次经历了功法的全部过程之后,渐渐进入那个和谐的时刻,自己成为自然
的旋律本身,两者了无区别。

2。观察这种了无区别:自己的思绪融合在自然的旋律之中,随着那旋律在宇宙时
空中缓缓地荡漾;自然的旋律在时空中波洄洋溢,仿佛是自己的思绪在宇宙中忽隐
忽现。

3。由体察那个旋律(即自己的思绪)慢慢地转向体察旋律背后的背景。那是一个
巨大的黑洞,在那里,仿佛悬挂着茫茫的宇宙太空,又仿佛可看见浩渺的历史进程。

4。悄悄地,小心地,仔细地洞察这个黑洞。

第四步 层叠

1。然后,悄悄地,小心地,慢慢地去看黑洞的背后。

2。黑洞的背景还是一个黑洞。

3。继续探究,发现这是一个层叠的世界,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直达无底的深处。

4。那麽,是什么在进行这种观察,探究呢 当自己在这样进行观察,探究时,再问:是
什么在观察,探究这种观察,探究呢

5。如是发现,观察的背后还有观察,探究的背后还有探究。继续内省这些所谓的
观察,背景,黑洞,探究等。一层层地下去,进入最深层的生命内省之中。

第五步 心物

1。进一步的内省就会发现,所谓的观察,探究是在那黑洞中进行的。思绪在一个
黑洞般的背景中运行。黑洞一样的时空背景是思绪存在的依据,又是它运行的座
标。

2。同样又会发现,那黑洞的状态及其限度是由观察它的那缕思绪决定的。思绪
仿佛投向太空的目光,它看多远,宇宙就有多大。因此,游丝一般飘渺的思绪,反过
来又是那黑洞一样的时空背景的依据与座标。

3。深深地体察自心的思绪与物化的时空之间这种互为依据,互为座标的关系。

4。再进一步,当这样观察游移的思绪与作为背景的时空时,发现这种观察是一种
超观察,它作为一种更深层次的思绪是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运行的。如此
可以一直层叠地探究下去。然而,无论探究得多深,思绪和时空之间一直是互为依
据,互为座标的。

5。於是相信在自心之外确有一个时空背景在那里客观存在着,不过,这种客观存
在是一种观察中的存在。有什么样的观察,就有什么样的存在。

第六步 幻变

1。通过对思绪及其时空背景的省察,终于醒悟到从认识的角度上讲,生命本身及
作为生命背景的宇宙都只是一种观察,是思绪运行的一种轨迹。这缕思绪可以采
取其他的运行方式,那时,自心所面对的世界将是另外的样子。

2。开始尝试改变思绪的运行方式:闭目内观体内的空灵,透彻,然后,再次观想中脉。
这次,中脉已变得更加清晰,明亮。

3。进一步在中脉两侧观想左右两脉。然后,观出中脉各轮。如是长时间地观想
三脉七轮,越细越清楚越好。(脉轮图样见附件)

4。当功法所观想图样已修练到位,得到了肯定的证验之后,自己选择一个未曾见
过的观想目标(如佛像,神灵或一朵花,一缕香气等),以上述方法观想出来并且达到
活灵活现,伸手可及的程度。

5。当如此虔敬地修持到底达到功德圆满,观想中的一切大都可以心想事成或哪
怕其中的某一项已得证验之时,就可以证明生命及宇宙果真只是一种观察方式而
已。

6。如是进一步悄悄地进行幻化实验,获得更多的神通变化。

第七步 任运

1。在尝试从思绪中幻变一切之时,注意在实际生活之中观察,探究身边的万事万
物是如何从与生俱来的思绪中演变,幻化而成的。

2。观察,体会大自然的秩序,从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幻之中看出一种人力不及的天
意。

3。在生活的背后,从生命的深处寻找那缕神秘的秩序,看清那里存在着的同样一
种天意。

4。这天意其实是一种自然秩序。看自己的思绪如何观察,追踪这种秩序,然后再
次明白这秩序与思绪互为依据,互为背景。

5。体会自己的思绪与自然,社会秩序的和谐,同一的关系。
6。坐禅时在想象中感受自身与宇宙的和谐统一,生活中用现实证验这种关系。

7。于是获得自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