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中一 中國歷史科

模擬試卷 參考答案
(2013 年 4 月)

一、選擇題 (共 5 分,每題 1 分)
1. A 2. C 3. C 4. D A

二、地圖題 (共 10 分)
1.
A:烏壘 (1 分) B:酒泉 (1 分)
C:敦煌 (1 分) D:張掖 (1 分)
E:武威 (1 分) F:玉門關 (1 分)

2.   (1 分)
證據:長安是西漢的首都 (1 分)

3. C、B、D、E (2 分)

三、填充 (共 10 分,每題 2 分)
1. 蒼天已死 2. 何進 3. 許昌
4. 梁冀 5. 昆陽

四、改正錯誤 (共 5 分,每題 1 分)
1. 董仲舒 2. 孔子 3. 五經 4. 一年 5. 中央

五、問答題 (共 15 分)
1. 為甚麼有學者認為漢武帝寫下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一頁?(4 分)
․ 因為漢武帝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與西域諸國的聯繫,又成
功以武力把匈奴驅至漠北,使漢朝的聲威遠播。(2 分)
․ 其後,西域國家紛紛遣派使者入朝進貢,中國與西域的關係因而日漸密切,
得以共同牽制匈奴,並開拓了聞名世界、貫通東西的「絲綢之路」。(2 分)

2. 「王莽改革的特色是復古。」試就王莽改革的內容加以說明。(11 分)
․ 王莽稱帝後奉行《周禮》,著意仿效周代或以前的制度,推行了一連串的改
革措施。(2 分)
政治上
․ 王莽恢復了上古的官名與地名,並意圖恢復古代的封建制度,把天下分為
九州萬國;又取消四夷君長原來所封的王號,一律把他們降為侯。(3 分)

1
經濟上
․ 王莽恢復井田制度,把全國土地收歸國有,稱為「王田」,由國家按每家人
口授田,不得買賣。(3 分)
․ 朝廷先後四次改革幣制,廢除五銖錢,恢復古代的幣制,重新鑄造二十八
種貨幣,頒行全國。(3 分)

六、資料題 (共 15 分)
1. (每1 分)
  
  

2.
․ 造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擅權的現象;(1 分)
․ 皇帝年幼即位,由母后臨朝,外戚因而掌權;(1 分)
․ 皇帝長大後,借宦官翦除外戚,宦官因而掌權;(1 分)
․ 由於東漢皇帝大多早逝,這個現象便不斷重覆。(1 分)

3. 同意。(8 分)
․ 光武帝為了加強皇權,削弱三公的權力,以地位較低的尚書總攬行政大權,
形成了內朝權重的政治背景。
․ 東漢中葉起,尚書等內朝官職大多由外戚或宦官擔任。
․ 而東漢自和帝起,就如資料所示,君主大多年幼即位,這讓內朝的外戚和
宦官在君主不能行使權力時,得以把持朝政。
․ 當皇帝早逝,外戚憑權勢擁立幼少的皇帝繼位,皇帝長大後倚靠宦官剷除
外戚,宦官便得以把持朝政。
由此可見,光武帝改制為戚宦相爭提供了基礎背景及有利條件。因此,我同意這
個說法。

不同意。(8 分)
․ 光武帝加強皇權,削弱三公的權力,以地位較低的尚書總攬大權,形成了
內朝權重的政治局勢,為外戚與宦官把持朝政提供了有利條件。
․ 然而,戚宦交替擅權並沒有出現在東漢初年。直至東漢中葉,當尚書等內朝
官職大多由外戚或宦官擔任,並在君主大多年幼繼位及不能行使君權時,
兩派勢力才開始把持朝政。
․ 資料顯示東漢自和帝起,君主皆年幼即位,於是由太后朝聽政,外戚藉機
執掌國家大權。君主長大後,為了奪回權力,於是借宦官翦除外戚,結果宦
官得勢,取代外戚把持朝政。
由此可見,君主年幼繼位、無力行使君權才是導致戚宦相爭的根源。因此,我不

2
同意這個說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