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2015年9月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Sep. 2015

第31 卷 第 5 期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Vol . 31 ,No . 5

文章编号: 2095 - 1922( 2015) 05 - 0829 - 09 doi: 10. 11717 / j. issn: 2095 - 1922. 2015. 05. 08

建筑混凝土全生命周期固碳能力计算方法
石铁矛 ,周诗文 ,李 绥 ,付士磊 ,徐东旭
1 2 1 2 2

( 1. 沈阳建筑大学生态城镇化与绿色建筑研究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8;
2.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摘 要 目的 提出城市建筑混凝土固碳能力计算方法 ,弥补城市建筑碳汇的缺失,为
城市低碳规划提供新思路. 方法 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模型,构建了建筑混凝土碳汇
总体计算框架,提出建筑设计、使用、拆除和二次使用等不同阶段固碳能力的计算方
法. 结果 混凝土的碳汇在建设阶段、使用阶段会发生,在拆除破碎及回收利用阶段,
1 /2
混凝土也能够吸收 CO2 . 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d 可运用菲克第二定律 ( d = K t ) 来进
行计算. 结论 混凝土建筑碳汇的固碳能力计算方法有效可行,对于构建城市复合碳
汇( 自然碳汇 + 人工碳汇) 系统,指导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建筑混凝土; 碳汇量; 生命周期; 固碳能力

中图分类号 TU984; X513 U441 文献标志码 A

A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bility of Building Concrete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SHI Tiemao 1 ,ZHOU Shiwen2 ,LI Sui1 ,FU Shilei2 ,XU Dongxu2
( 1. Research Center of Ecological Urbanization and Green Building,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henyang,Chi-
na, 110168 2.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henyang,China, 110168)

Abstract: A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con-
crete w as proposed to make up the lack of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provide a new w ay for the
urban low -carbon planning. Based on the entire life cycle model of construction,a computational
framew ork for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building concrete w as built. A general calculation meth-
od for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in different design stages,such as architectural design,use,
removal and secondary use w as obtained. It is found that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oncrete oc-
curs in the construction stage and the service stage. In the cracking demolition and recycling stage,
concrete can also absorb CO 2 . Concrete carbonation depth d can be calculated by the Fick second
law ( d = K t1 /2 ) . Conclusion is that the proposed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crete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making up
the urban complex carbon sequestration( natural carbon sinks and artificial carbon sequestration)
system and planning the low -carbon urban.
Key words: building concrete; carbon sink; life cycle;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收稿日期: 2015 - 04 - 15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2BAJ15B00) ; 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 F13 - 315 - 5 - 21)
作者简介: 石铁矛( 1957—) ,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城市规划与绿色建筑研究.
830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1 卷

随着地球环境恶化愈演愈烈,碳排放与 表1 水泥石中各水化产物稳定存在的 pH 值

碳吸 收 研 究 成 为 当 今 核 心 的 环 境 问 题 之 Table 1 pH values of stable existence in cement hy-


[1] dration products
一 . 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是有效减少
城市温室气体的主要途径,传统的研究理论 成分 pH 值
水化硅酸钙 10. 4
认为固碳主体主要为绿地、水体、土壤等,然 水化铝酸钙 11. 43
而国外研究成果揭示混凝土作为建筑也不断 水化硫铝酸钙 10. 17
[2] 氢氧化钙 12. 23
吸收环境中的 CO 2 . 根据美国硅酸盐水泥
协会研究表明,美国现有建筑在施工后的 1 Ca ( OH) 2 + CO 2 + nH2 O → CaCO 3 +
年固碳总量约 20 万吨
[3 - 5]
. 中国是水泥生产 ( n + 1) H2 O. ( 1)
大国,水泥产量和消耗量均占全球的 60% 左 3CaO · 2 SiO 2 · 3H2 O + 3H2 CO 3 →

[6]
. 2011 至 2013 年 期 间,中 国 消 耗 了 66 3CaCO 3 + 2 SiO 2 + 6H2 O. ( 2)
亿吨水泥,超过美国在整个 20 世纪的消耗量 由此可见,混凝土能吸收空气中的 CO 2 ,
45 亿吨. 中国城市建筑混凝土的碳汇总量巨 具有固碳作用.
大,研究城市建筑碳汇总量及其空间布局 ,构 1. 2 混凝土碳汇过程分析
建城市复合碳汇 ( 自然碳汇 + 人工碳汇 ) 系 混凝土的多孔体性使得内部存在许多孔
统,对指导低碳城市规划具有重要价值 . 洞,它的不均匀性使得固气三种形态的物质
笔者以建筑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针对固 共同存在于混凝土内部,这些孔洞能够使得
碳能力的计算方法按照生命周期内的不同阶 CO 2 缓慢地进入混凝土内部,在有水的条件
[8]
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有吸收 CO 2 下发 生 碳 化 反 应 . 溶解在孔隙水中的
的能力,混凝土的碳汇在建设阶段、使用阶段 Ca( OH) 2 与 溶 解 的 CO 2 发 生 反 应,CO 2 与
会发生,在拆除破碎及回收利用阶段,混凝土 CSH 的反应还伴随着未水化的 C 3 S 和 C 2 S.
也能够吸收 CO 2 . 混凝土建筑碳汇的固碳能 当 CO 2 渗透进入混凝土中时,它与含水成分
[9]
力计算方法有效可行,对于构建城市复合碳 中的 Ca ( OH) 2 反应形成 CaCO 3 . 有水的
汇( 自然碳汇 + 人工碳汇 ) 系统,指导低碳城 条件下:
市规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Ca( OH) 2 + CO 2 → CaCO 3 + H2 O. ( 3)
CSH + CO2 → SiO2·xH2 O + CaCO3 . ( 4)
1 建筑混凝土碳汇 CAH + CO 2 → Al( OH) 3 + CaCO 3 . ( 5)
1. 1 建筑混凝土碳汇固碳原理 由此可见,混凝土的碳化反应是综合于
碳汇的定义主要是指能够汇聚 并 固 定 物理与化学、固液气三态的复杂缓慢的变化
[10]
CO 2 的量的多少或者能力的大小. 建筑的碳 过程. 在碳化反应开始时碳化速度较快 ,
汇主要指建筑材料与空气中的 CO 2 发生化 是由于混凝土与 CO 2 接触面积较大引起的,
学反应,吸收 CO 2 并将其固定在建筑的表皮 混凝土的碳化是由液态的 Ca( OH) 2 形成CaCO 3
材料中的过程. 在搅拌好的混凝土中,主要含 的过程,
因此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 CaCO 3 ,
有氢氧化钙、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水化 且随时间增长而加厚,
导致 CO 2 越来越难进入
硫铝酸钙等物质,其 pH 值如表 1 所示. 混凝土内部. 因此,外部为碳化区,
内部为未碳
建筑建设的主要材料是混凝土,空气中 化区. CaCO 3 的 pH 值为 7,
Ca( OH) 2 的 pH 值
[8]
的 CO 2 通过孔洞也进入到混凝土内部,主要 为 12. 5,
因此可通过 pH 值来区分碳化界限 .
[7]
的碳化反应化学式如下 : 混凝土碳化过程如图 1 所示.
第5 期 石铁矛等: 建筑混凝土全生命周期固碳能力计算方法 831

土的碳化、粉碎后的混凝土的碳化. 由此可
见,混凝土的碳化作用机制有三种,其碳化速
度主要取决于 CO2 或碳酸离子可以进入混
凝土的速度及与水泥浆的反应速度 .

2 生命周期内建筑混凝土碳汇
总体计算框架
建筑材料的生产制造,到建筑的现场施
工,再到建筑的运行使用,直至建筑的拆除破
坏的 整 个 循 环 过 程,即 为 建 筑 的 全 生 命 周
[11]
期 . 由于混凝土在材料生产过程中不吸收
图1 碳化过程模拟图 CO2 ,因此笔者所研究的混凝土碳汇的计算
Fig. 1 Simulation chart of the carbonization process
方法将分为建筑建设阶段、
建筑使用阶段、
建筑
混凝土的碳化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空气中 建筑垃圾处理与二次使用阶段,
拆除阶段、 分别
的混凝土的碳化 、潮湿或有水状态下的混凝 建立不同阶段的碳汇核算方法( 见图 2) .

图2 混凝土生命周期碳汇量计算总体技术路线
Fig. 2 Technical route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calculation in the life cycle
第二定律来计算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d,采取
3 混凝土碳汇影响因素
不同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考虑来简化其系
影响混凝土碳汇的因素很多,运用菲克 数.
832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1 卷

d = K t1 /2 . ( 6) 3. 1 抗压强度
式中: K 为碳化速率系数,也称为碳化影响因 衡量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基本参数指标是
子,其具体数值受抗压强度、暴露条件、温度、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水灰比决定抗压强度的
相对湿度、孔隙度、水灰比等因素所影响; t 为 大小. 水泥品种的不同、单位体积内水泥使用
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大多数建筑的实际 量的大小、水泥添加剂的掺入情况、混凝土作
[12]
使用现年要小于其设计时的使用年限 t . 为建筑材料的施工与养护情况都对混凝土产
混凝土吸收 CO2 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 生了一定的影响. 混凝土的不同抗压强度及
几个重要阶段: 不同的表面暴露面积决定混凝土的碳化速度
初期阶段: 在混凝土碳化过程中,初期的 是不相同的. 表 2 给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不
碳化速率较高,这是因为建筑表面的混凝土 同抗压强度的混凝土碳化速度大小. 表中数
能够与空气中的 CO2 直接接触,因此建筑建 据显示,随着抗压强度的增大,混凝土的碳化
成后第一年碳化速率最大. 深度随之减小.
中期阶段: 碳化后的混凝土在建筑表皮 表2 不同抗压强度及暴露条件下的碳化率

形成一种保护层,这将阻止 CO2 继续进入混 Table 2 Carbonation rates of different compressive


strengths and exposure conditions
凝土内部,因此导致使用年限后期的混凝土
碳化速度明显减慢. 环境 混凝土抗压强度 / MPa
条件 < 15 15 ~ 20 23 ~ 35 > 35
拆除阶段: 建筑拆除阶段是碳化速率是
暴露环境 5 2. 5 1. 5 1
最高的,这是由于处于拆除的混凝土及砂浆
遮挡环境 10 6 4 2. 5
将会被粉碎,导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最大化,
室内环境 15 9 6 3. 5
大多数未碳化的碎混凝土颗粒在其拆除阶段
潮湿环境 2 1 0. 75 0. 5
会继续进行碳化,砂浆也如此.
地下环境 3 1. 5 1 0. 75
二次利用阶段: 拆除阶段过后,未碳化的
碎混凝土颗粒在其回收利用阶段也会继续碳 3. 2 暴露条件
化. 混凝土的暴露条件直接决定了混凝土所
混凝土的碳化是一个由表及里 逐 渐 发 在环境的相对湿度、温度以及周边的 CO 2 质
生、碳化速度逐渐减退的一个复杂的化学反 量浓度. CO 2 的扩散速度及混凝土的碳化反
应过程. 混凝土的碳化速度决定了碳汇量的 应速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所以在室内
大小,并由众多因素综合影响. 研究表明,混 环境中或暴露在温暖区域的混凝土的碳化速
凝土碳化过程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混凝土的 度会更快. 混凝土的冻融作用会导致表面裂
抗压强度、混凝土的表面暴露条件、所处环境 缝的增加随之加大碳化速度,混凝土所处于
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混凝土的表面裂缝与 的温度也分为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 世界各
覆盖等. 不同抗压强度下的混凝土碳化速度 地不同地区的室内温度一般约为 23 ℃ ,且是
不相同,其碳化速度与抗压强度呈反比; 室内 稳定的,室外温度则在世界各地显示出巨大
环境、室外环境、地下环境、潮湿环境等不同 差异.
暴露条件下的混凝土碳化速度不相同; 温度 3. 3 温度及相对湿度
及相对湿度对混凝土碳化速度的影响也较 文献[13]表明,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物质
大; 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存在加快了碳化反应 的运动速度加快,空气进入混凝土材料内部
的发生,反之表面涂料的覆盖,减弱了碳化反 的速度也随之增加,碳化反应较快地发生,因
应的发生. 此碳化速度较快. 大气温度过快地升高在一
第5 期 石铁矛等: 建筑混凝土全生命周期固碳能力计算方法 833

定程度上减弱了碳化反应的发生. 混凝土碳 1. 0( 见表 3) .
化速度在周边温度 20 ~ 40 ℃ 无明显变化. 文 表3 水泥砂浆的碳化延迟系数

献[14]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温 Table 3 Carbonation delay coefficients of cement


mortars plastered concrete
度不相同,亚洲地区的室外平均温度要高于
欧洲地区,由于平均气温符合 20 ~ 40 ℃ 的标 水泥砂浆类型 β

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浆 1. 68
准,故碳化速率无明显变化.
粉煤灰水泥砂浆 1. 37
混凝土内部含有大量的孔隙,孔隙中包
素混凝土无砂浆 1. 00
含了一定的水分,相对湿度决定了水溶液的
饱和程度,因此与温度相比,相对湿度的大小
4 生命周期内混凝土碳汇量计
对混凝土碳化速度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对湿
度较高时,混凝土中的水溶液阻碍了空气的 算方法
扩散,导致碳化速度减缓; 相对湿度较低时, 4. 1 建设阶段
空气的扩散速度增加,但碳化反应中需要在有 建筑的建设阶段是指建筑材料运输到建
水的条件下发生,水分的缺失也导致了碳化反 筑场地后,现场营建直至建筑完工的过程. 建
应较慢地发生. 文献[15]研究结果显示,
相对湿 设阶段的混凝土碳汇量主要指混凝土在施工
度为 60% ~ 80% 时碳化速度最快. 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吸收 CO 2 的量. 通常认
3. 4 外表面裂缝 为,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内,混凝土的碳汇大多
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后,会促使空气 集中于建筑的使用阶段
[16]
,这种观点往往忽
快速地进入建筑构件的内部,构件内部碳含 略了建筑建造施工阶段所带来的碳汇量在建
量的增加导致了碳化速率的增加 . 因此,混凝 筑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 目前在我国标准中,
土的表面裂缝会加快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且 建筑的使用年限通常为 50 年,建筑施工所需
裂缝处的碳化深度较非裂缝处的碳化深度更 的时间约为一年至几个月不等. 现如今我国
深,墙壁裂缝断面表面所覆盖的是碳化后的 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建筑在施工,施工阶段所
CaCO 3 . 碳化作用也取决于建筑结构的耐久 带来的碳汇比例虽小,碳汇量也较小,但每年
性及房屋的受损情况,例如混凝土发生碱硅 的总碳汇量不容忽视.
反应就会导致墙体开裂而提高碳化的发生速 目前针对建造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碳汇研
率. 建筑结构中混凝土的脱落会导致新表面 究体系尚未完善,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
的产生,也将提高碳化率. CO 2 吸收量及计算方法统计数据的缺乏. 通
3. 5 外表面覆盖 过研究,笔者对于建设阶段的混凝土碳汇量
建筑表面的覆盖,例如涂料、壁纸等保护 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层,这些外表面覆盖物都会阻碍混凝土与空 ( 1) 施工程序碳汇量估算法
气中 CO 2 的 接 触,从 而 降 低 混 凝 土 的 碳 化 建筑施工由不同的工艺组成,如果已知
率. 硅醇、硅烷、硅氧烷及其他形式的外表面 每种施工方法的单位面积的 CO 2 吸收量,就
处理,旨在保护混凝土结构以减少孔隙系统 可以根据建筑的总建筑面积估算其建设施工
中的相对湿度,从而减少混凝土结构的碳化 阶段 CO 2 总吸收量.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确
率. 大多数的混凝土结构约有 20 mm 厚的水 定不同施工方法的单位面积的碳汇量 .
泥砂浆涂料,这将减缓混凝土的碳化速度. 水 ( 2) 混凝土用量碳汇量估算法
泥砂 浆 涂 料 的 碳 化 作 用 延 迟 系 数 β 约 为 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了不同型号
1. 68,相比较而言,素混凝土的延迟系数则为 等级的水泥及石灰,如果已知不同型号等级
834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1 卷

的水泥及石灰单位用量的 CO 2 吸收量,就可 关键在于确定不同型号等级的水泥及石灰单


以根据建筑的水泥及石灰总用量,来估算其 位用量的碳汇量( 见表 4) .
建设施工阶段 CO 2 的总吸收量. 这种方法的
表4 单位体积内不同型号等级的混凝土及砂浆的水泥含量
Table 4 Cement contents of different types and classifications in unit volume

混凝土 水泥砂浆 混合砂浆

水泥体积质量 / 水泥体积质量 / 水泥和粉煤灰体积质量 /


强度等级 强度等级 强度等级
( kg·m - 3 ) ( kg·m - 3 ) ( kg·m - 3 )

C10 400 M5 200 ~ 300 M5 210 ~ 240

C15 400 M7. 5 230 ~ 260 M7. 5 240 ~ 270

C20 400 M10 260 ~ 290 M10 270 ~ 300

C25 400 M15 290 ~ 330 M15 300 ~ 330

C30 400 M20 340 ~ 400

C35 400 M25 360 ~ 410

C40 450 M30 430 ~ 480

C45 450

C50 480

4. 2 使用阶段 的周边环境( 暴露条件、表面涂料、外表面覆


混凝土建筑在使用阶段的碳汇量主要是 盖、CO 2 浓度等 ) 来确定碳化速率常数 k,综
结构建造完成之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与 合其建筑所在的地理位置,校正 k 值.
空气中的 CO 2 反应所吸收碳量. 在计算建筑 ( 3) 暴露面积 A i 的计算
使用阶段混凝土的碳汇量时,假定 CaO 的可 将建筑按照 构 件 类 型 划 分 成 基 础、梁、
碳化比例是 100% 而非 75% ,因为所有混凝 板、柱、墙、楼梯、阳台、散水,分别计算不同构
土和砂浆中的 CaO 在 100 年的期限内都能 件的暴露面积 A i ,并区分暴露条件 ( 室外、室
够完全碳化. 内、地下) .
建筑使用阶段混凝土的碳汇量计算包含 ( 4) 混凝土体积 V 的计算
以下步骤: 划分混凝土及砂浆的强度等级; 计 根据计算的建筑结构混凝土碳 化 深 度
算水泥的用量; 估算混凝土及砂浆的暴露面 d、混凝土结构表面面积 A i ,计算出该构件的
区域; 划分暴露的条件; 评估碳化速率常数; 体积 V,将各部分构件的体积加和,得出该建
确定建筑的使用年限. 在建筑使用阶段过程 筑的混凝土总体积,公式如下
中,
结构中混凝土及砂浆的 CO 2 吸收计算步 V = ∑( A slabs × d ) + ( A walls × d ) +
骤如下: ( A foundations × d) + ( A columns × d) + ( A stairs × d) +
( 1) 混凝土及砂浆强度划分 ( A beams × d) + 各部分构件的体积. ( 7)
混凝土及砂浆的强度等级划分 类 型 众 ( 5) 单位体积内碳汇量计算
多,不同等级所含的水泥量不相同,单位体积 单位体积内碳化的混凝土吸收量通过式
内不同型号等级的混凝土及砂浆的水泥含量 ( 8) 进行计算
见表 4. Q CO 2 = C × V CaO × M CO 2 / M CaO . ( 8)
( 2) 碳化深度 d 的计算 式中: Q CO 2 表示 CO 2 吸收量; M 为单位体积
运用公式 ( 6) 计算碳化深度. 根据构件 内混凝土中水泥熟料的质量; 根据计算出的
第5 期 石铁矛等: 建筑混凝土全生命周期固碳能力计算方法 835

混凝土体积 V 及表 2 中单位体积内不同型 尺寸为 1 ~ 8 mm 的碎混凝土中 60% ~ 80%


号等级的混凝土及砂浆的水泥含量,可得出 的 CaO 在 20 ~ 64 d 中能被碳化. 碎混凝土的
水泥熟料用量 C. V CaO 为水泥熟料中 CaO 的 不同处理方法决定了其碳化速率不同,碳化
体积分数,据研究报告得出,化学式中 CaO 速率均值约为 4. 1 mm / 半年,所以所有直径
的质量分数 M 平均值为 65% . 由此可得出单 小于 8. 2 mm 的碎混凝土将在其拆迁当年就
[18]
位体积内碳化的混凝土和砂浆的 CO 2 吸收 达到完全碳化 .
量. 4. 4 二次使用阶段
4. 3 拆除阶段 建筑拆除后所遗留的废弃混凝土需要进
建筑在使用期间,只有部分的混凝土完 行处理,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作为新的混凝土
全碳化,其未碳化的混凝土及砂浆在建筑拆 骨料进行回收、作为道路基础材料、作为沥青
除阶段会继续碳化. 在拆除和粉碎期间,由于 混凝土、进行露天堆放和垃圾填埋. 在废弃混
混凝土的暴露面积呈指数增长,其碳化率随 凝土的二次利用阶段中,CO 2 的吸收计算主
之迅速增加. 碎混凝土碳化深度估算方法与 要包含以下步骤: ( 1) 分析废弃混凝土的处
在使用阶段的计算方法相同. 理方式; ( 2) 分析混凝土的暴露条件; ( 3) 估
拆除后碎凝土的粒径大小、暴露条件及 算碳化速率系数 k; ( 4) 计算暴露面积; ( 5 )
暴露时间决定了混凝土的碳化速率及碳汇 估算混凝土的二次使用年限. 具体流程见图
量. 拆 迁 后 碎 混 凝 土 的 大 小 几 乎 约 为 3 所示,其中全箭头为服务生命,虚线箭头为
100 mm. 具体粒径暴露面积、体积、完全碳化 二次生命.
时间计算方法如下
( 1) 粒径暴露面积 A 0 的计算
为简化碎混凝土粒径的暴露面积计算方
法,假定所有粒径均为球体,D 为粒径大小.
该方法是混凝土暴露面积的最小估算,这是
因为相同体积下球体的表面积最小,球体表
面积由式( 9) 计算可得:
A 0 = 4 π( D /2) 2 . ( 9)
( 2) 粒径体积 V 0 的计算
与表面积计算原则相同,假定所有粒径
均为球体,D 为粒径大小. 则粒径体积可按式
( 10) 计算:
V 0 = ( 4 /3) × π( D /2) 3 . ( 10) 图3 估算不同建筑 CO 2 吸收的方法
( 3) 完全碳化时间 t 的计算 Fig. 3 M 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CO 2 uptake for
菲克第二定律中 K 值是确定的,完全碳 different buildings.
化年份是通过粒径的尺寸大小来确定,颗粒 ( 1) 分析废弃混凝土的处理方式
1 /2
直径 D = 2d = 2 × K × t . 所以,可以使用如 碎混凝土的二次使用方式主要是混凝土
下方程进行说明: 作为新的混凝土骨料回收、道路基础材料、沥
2
t = ( D /2K) . ( 11) 青混凝土、露天堆放和填埋. 建筑拆除时碎混
研究表明,粒径尺寸约为 5 mm 的碎混 凝土碳化,未碳化的混凝土在二次使用阶段
[17]
凝土,其完全碳化时间约为 0. 7 年 ,粒径 继续碳化. 拆迁后碎混凝土的处理方式决定
836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1 卷

了混凝土在二次使用阶段的碳化影响因素, 砂浆和水泥石灰砂浆碳化深度小于 50 mm.


如: 粒径大小、暴露条件及暴露时间. 不同国 由此推断,所有用于抹面、装饰及修复的水泥
家废弃混凝土的处理方式不同. 砂浆和水泥石灰砂浆将会在使用年限的前 5
( 2) 分析混凝土的暴露条件 年完全碳化; 用于粘贴的水泥砂浆和水泥石
废弃混凝土的不同处理方式决定了混凝 灰砂浆在整个使用阶段中完全碳化 .
土在二次使用阶段的不同暴露条件,主要分
5 结 论
为埋置、暴露、遮挡、潮湿、室内几种情况. 为
了简化碎混凝土暴露面积的计算,假定所有 ( 1) 混凝土的碳汇在括建设阶段、使用
[19]
粒子的表面约为球体 . 菲克第二定律中 K 阶段会发生,其拆除破碎及回收利用阶段,混
值是确定的,完全碳化年份是通过粒径的尺 凝土也能够吸收 CO 2 .
寸大小来确定的( 颗粒直径 D = 2d = 2 × K × ( 2) 混凝土的碳汇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1 /2
t ) . 所以,可以使用式( 12) 进行说明: 主要包括周边的环境温度及相对湿度、混凝
2
t = ( D /2K) . ( 12) 土的暴露条件、周边的 CO 2 质量浓度、表面
运用上述公式来确定在暴露阶段及二次 裂缝及覆盖等. 每种影响因素都制约着碳化
使用阶段,不同粒度尺寸、暴露时间及暴露条 速率系数 k 值的大小,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d
件下碎混凝土的完全碳化比例. 1
可运用菲克第二定律 ( d = K t /2 ) 来进行计
( 3) 估算碳化速率常数 算.
碳化速率常数通过抗压强度、曝光条件、 ( 3) 在混凝土碳汇量的计算中,将计算
温度、CO 2 质量浓度和表面覆盖等综合因素 过程简单划分为四个阶段: 建筑建设阶段、建
进行估算. 筑使用阶段、建筑拆除阶段、废弃混凝土处理
( 4) 计算暴露面积 与二次使用阶段,分别建立计算体系. 建筑建
根据二次使用阶段混凝土与 CO 2 的不 设阶段中按施工程序碳汇量估算法或混凝土
同接触条件,分别计算暴露面积. 用量碳汇量估算法进行计算; 建筑使用阶段
( 5) 估算混凝土的二次使用年限 中应划分混凝土强度; 建筑拆除阶段中应确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混凝土使用寿命及 定粒径大小及碳化时间; 二次使用阶段中要
回收利用的二次使用寿命是不相同的. 在中 确定废弃混凝土的处理方式、分析暴露条件、
国,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约为 35 年; 美国及欧 计算暴露面积.
洲国家,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约为 70 年; 一些 ( 4) 混凝土建筑碳汇的研究也包括水泥
其他国家的混凝土使用寿命也约为 70 年. 砂浆 CO 2 的吸收研究,水泥砂浆和水泥石灰
水泥砂浆的碳化速率要比混凝土的碳化 砂浆的碳化速率比混凝土高.
速率更高,因为砂浆拥有较大的表面暴露面
参考文献
积,与 CO 2 的接触较为直接. 在实验条件为
温度 ( 20 ± 5) ℃ 、相对湿度 ( 70 ± 5 ) % 、CO 2 [1] 石铁矛,于威,夏晓东,等. 辽宁农村住宅全生
命周期碳排放量分析[J]. 沈阳建筑大学学
质量浓度 ( 20 ± 3) % 的条件下,普通水泥砂
报,自然科学版, 2013, 5( 2) : 114 - 119.
浆的平均碳化深度约为 18. 6 mm; 用于贴砖 ( Shi Tiemao,Yu Wei,Xia Xiaodong,et al. A-
的水泥砂浆和水泥石灰砂浆的平均碳化深度 nalysis of total life cycle carbon emissions in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Liaoning[J]. Journal
约为 8 ~ 20 mm; 用于抹面和装饰的水泥砂浆
of Shenyang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Natural
平均碳化深度约为 3 ~ 30 mm,它们将会在 Science Edition, 2013, 5( 2) : 114 - 119. )
1 ~ 5 年内完全碳化; 用于修复和维护的水泥 [2] Pade C,Guimaraes M . The CO 2 uptake of con-
第5 期 石铁矛等: 建筑混凝土全生命周期固碳能力计算方法 837

crete in a 100 year perspective[J]. Cement and green building[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
concrete research, 2011, 37( 2) : 1348 - 1356. sity, 2012. )
[3] 马军民,王毅,户宁,等. 关于美国标准 AST- [12] Kapur A. Dynamic modeling of in use cement
M C150-12 与 GB175 - 2007 的 异 同 点 分 析 stocks in the united states[J]. Journal of Indus-
[J]. 四川水泥, 2014, 12( 2) : 27 - 29. trial Ecology, 2009, 12( 4) : 539 - 556.
( Ma Junmin,Wang Yi,Hu Ning,et al. Analysis [13] 王琼,林茂松,於林锋. 基于碳足迹的低碳混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 凝土评价研究[J]. 上海节能,2013,10 ( 2) :
can Standard ASTMC150 - 12 and GB175 - 2007 14 - 17.
[J]. Sichuan Cement, 2014, 12( 2) : 27 - 29. ) ( Wang Qiong,Lin M aosong,Yu Lin song. E-
[4] 樊鑫淼. 中美硅酸盐水泥标准对比分析[J]. valuation of low carbon concrete based on car-
新世纪水泥报道, 2014, 2( 2) : 12 - 14. bon footprint [J]. Shanghai Energy Saving,
( Fan Xinmiao.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the 2013, 10( 2) : 14 - 17. )
standard of portland cement in China and USA [14] 孙楠,郝静. 国内外专家共同把脉亚洲气候
[J]. Cement Report in the New Century, 2014, [R]. 中国气象报, 2012.
2( 2) : 12 - 14. ) ( Sun Nan,Hao Jing. The common pulse of the
[5] Gajda J. Absorption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 Asian climate experts at home and abroad[R].
oxide by portland cement concrete[J]. PCA R China M eteorological New s, 2012. )
& D Serial, 2011. 33( 2) : 380 - 390. [15] 阮欣,刘栩,陈艾荣. 考虑应力状态的二维混
[6] 周仲景,赵国东. 中国水泥产量的灰色预测 凝土碳化过程数值模拟[J]. 同济大学学报:
[J]. 水泥技术, 2008, 26( 3) : 15 - 16. 自然科学版, 2013, 41( 2) : 191 - 196.
( Zhou Zhongjing,Zhao Guodong. Grey fore- ( Ruan Xin,Liu Xu,Chen Airong. Tw o-dimen-
cast of cement production in China[J]. Cement 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arbonation
Technology, 2008, 26( 3) : 15 - 16. ) process w ith a consideration of stress state[J].
[7] 余丽武. 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中粉煤灰活化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技术试验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 2009. 2013, 41( 2) : 191 - 196. )
( Yu Liw u. Experimental study on activation of [16] 阴 世 超. 建 筑 全 生 命 周 期 碳 排 放 核 算 分 析
fly ash in high volume fly ash concrete[D]. [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Nangj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2013. ) ( Yin Shichao. Carbon emissions accounting
[8] 何智海,刘运华,白轲,等. 混凝土碳化进展研 and analysis of building life cycle[D]. Harbin:
究[J]. 材料导报, 2008, 22( 2) : 353 - 357.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2. )
( He Zhihai,Liu Yunhua,Bai Ke,et al. Re- [17] 曾胜钟. 现场条件下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研
search on carbonation of concrete[J]. M aterials 究[D]. 长沙: 中南大学, 2013.
review , 2008, 22( 2) : 353 - 357. ) ( Zeng Shengzhong. Prediction of carbonation
[9] Wang X Y,Lee H S. A model predicting car- depth of concrete under field conditions[D].
bonation depth of concrete containing silica Changsha: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3. )
fume[J]. M aterials and Structures,2009,42 [18] 杨毅. 混凝土碳化深度数值模型的分析研究
( 6) : 691 - 704. [D]. 杨凌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10] 李珊珊. 水泥石碳化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机 ( Yang Yi.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numer-
理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4. ical model of concrete carbonation depth[D].
( Li Shanshan.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fac- Yang Ling: Northw 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ors and mechanism of cement stone carboniza- University, 2014. )
tion[D].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19] 史春树. 绿色水泥: 不是零碳而是负碳[J]. 环
2014. ) 境与生活, 2012( 2 /3) : 69 - 72.
[11] 彭渤.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及二氧化碳 ( Shi Chunshu. Green cement is not zero carbon
排放案例研究[D]. 北京: 清华大学, 2012. but negative carbon [J]. Environment and
( Peng Bo. Case study on the life cycle energy Life, 2012( 2 /3) : 69 - 72. )
consumption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