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111-1影像概論期末考

題⽬說明:以下為三題簡短申論題,各有字數與配分規定,請仔細作答。

1. 請舉出《尾號1314》影片中的特定畫⾯(或⼀系列畫⾯),分析它的鏡頭構圖、
場⾯調度、⼈物走位等,以及反映什麼樣的內容或主題。不須要貼出圖片(寫得
好,老師就會「看到」那個畫⾯)。可以⽤你在Moodle討論區寫的⼼得回答。
(300字,30分)

在家中的第⼀場戲,⾸先是妻⼦和女兒的過度光暈,產⽣不⾃然感,下⼀顆則是正拍
國華的過肩(曉芬)鏡頭,⽽這顆暖⾊偏暗的⾊調似乎與《美國女孩》成功做出的那
種「台灣家庭風格⾊調」,但對比前⾯⽩⾊的投影影像,國華與其妻⼩由地理⽽⾄價
值觀的⼼理距離便不難揣測了。

這場戲主要四種鏡位,分別是國華正拍鏡頭、曉芬正拍鏡頭、餐桌右邊的中景、側拍
整張餐桌的全景,在夫妻對話的正反拍剪輯,不斷剪進上述鏡頭,強調餐桌上由⼈
數、光影、話語權所指出的權⼒位階,也從家中權⼒的結構不穩固,帶出全片所要探
討的家庭衝突:帶有⼦女⽽強勢的曉芬⾃利的以其⾃我實現,希望國華繼續勞動以維
持現狀,弱勢的國華則以家中的勞動者的⾝份採取⾰命⾏動。

2. 請在2012-2022年間,舉出⼀部你認為值得記下⼀筆的台灣事件電影,請說明理
由。(不可以⽤老師講義提過的例證,可以把你的討論區⼼得搬過來作答)。
(300字,30分)

《你的臉》的78分鐘內只有13張臉的長鏡頭凝視,是⼀部難以界定的電影,或者說更
純粹的影像,落在電影之外的電影。儘管曾獲得台北電影節和⾦⾺最佳紀錄片,但蔡
明亮說他拍攝的第⼀時間並沒有想拍⼀部「紀錄片」,他不喜歡電影被界定,因此他
拍出來的就只是臉孔的凝視,影像中只存留時間、臉、眼神、感受性。「電影不是⽤
看的嗎?什麼時候變成講故事的⼯具?」

這似乎是台灣影史上第⼀部,由導演問影展:「你要給我什麼獎?」的電影;蔡明亮
也以《你的臉》來反問電影:「你是什麼?」這是電影在當代的重要問題,也該由時
代來回答,對此評審為他做了分類,顯然不是最佳解答,但我認為《你的臉》作為⼀
個影史上的問句,是可以納進台灣事件電影的。

3. 請在「期末考題的三部短片」講義夾裡,挑⼀部影片,好好寫⼀篇影評。(500
字,40分)

在第⼀個俯視鏡頭,導演將純真美好的意象埋進落在那女孩⾯前的那片楓葉,她欣喜
的在家中把玩楓葉、在路上選擇停留把玩⽔果、遺忘上學的⽬標,整個前半部分呈現
出⼀種⼩鎮細瑣的美好,風格類似蔡明亮刻畫台北⽣活中機緣的奇幻感,像⼀⾸幽微
緩慢的童貞頌歌。

⽽到了影片接近⼀半的時候,女孩像是突然想起什麼便回頭跑去,匆忙時弄掉了好不
容易設法摘取的⽔果,但與斜坡上往下滾動的⽔果逆向奔去時,竟頭也不回,好像在
⼈的某個時期,總會突然意識到現實的存在,似乎不得不放下某些美好但拖累⾃⼰的
事物,獻⾝於現實世界。

緩慢開始變得急促,她回到家拿了那本忘記帶的課本,再趕緊跑去學校的路上,第⼆
個俯視鏡頭,拍下女孩踏破⼀坑落葉,⼀刻也沒駐⾜或留⼼,彷彿與最初因為⼀片偶
然的落葉便能欣喜若狂的那個女孩,已不是同⼀個靈魂。總之她現在必須奔往學校。

然⽽奔跑的女孩仍然沒有「趕上時間」,被處罰撿落葉。在她垂頭喪氣走去佈滿橙黃
落葉的樹下時,⼜再次回到俯視鏡頭,最後帶到樹枝上還剩⼀片葉⼦還沒有掉落,⽽
女孩靜靜撿著落葉,彷彿對導演來說,童年雖然落光了,但就如同秋天之葉的隱喻,
雖然它注定消亡,但總是⼀種既逝去⼜將留存的難以把握、唯美的舊⽇記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