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回家的脚印》的教学设计

执教者:
时间:1 个小时 (60 分钟)
教材:(一)课文 :二年级华文《回家的脚印》
(二) 课外教材 :原文 《熟悉的脚印》叶·佩尔米亚克
教学资源:
1. 原文《熟悉的脚印》
2. 多媒体课件 :→ 宝宝巴士《雪地里的脚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UFnZPMZVA

→ 动物脚印的图片

3. 课本剧道具 :白色麻将纸 (作为场景布置 – 雪地)


:名牌 (爷爷、尼基申、小孩)
:(手工材料)颜色纸、颜色笔 -(学生自己制作道具)
4. 课本剧音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TAMPchzLA
「 建议 」尼基申想到走出森林的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9mbPXo5vPg
「 建议 」( 11.00 – 11.54)开头:爷爷带尼基申去打猎

(14.39 – 15.20)结尾

(15.21 – 16.16)尼基申和孩子出去玩

(21.53 – 22.19)迷路

【教材简述】
《熟悉的脚印》是俄国作家叶·佩尔米亚克的作品。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前
呼后应的写作手法让文章结构更加紧密,并能强调主题,加深印象。通过文章
里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影响和感染孩子,从而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知道知识的
重要性。我认为改写过了的课文《回家的脚印》因舍弃了原作的许多生动的内
容,导致无法从中感受到文章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所以我选用原文《熟悉的脚
印》来代替课文《回家的脚印》。

【教学目标】
1. 吸引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2. 掌握课本剧的相关知识
3. 通过课本剧,培养学生交流和倾听的能力。
4. 教育学生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通过角色体验或与同学互动,体悟有价值的内容,
从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并能够自信地站在众人面前真实地表达自己的
想法。
【教学过程】
(一)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1. 老师播放视频《雪地里的脚印》给学生观看,并让学生在观赏的当儿,注意
脚印的特征。
2. 老师展示各种动物(狗、猫、小鸡、兔子、山羊、鸭子、狼)的脚印,学生
猜是什么动物的脚印。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影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
状态。】
(二)谈话引入,联系教材
1. 老师:小朋友,假如你在森林里迷路了,有什么方法走出森林呢?
(地图、指南针、脚印)
2. 老师:在《熟悉的脚印》里,尼基申和他的朋友们在森林里迷路了。最后,
他们是怎样走出森林的呢?
【设计意图: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教材,可以
激发学生能够强烈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阅读教材,感知内容
1. 先跳过开头,着重指导学生阅读尼基申和孩子们怎样走出森林的前后经过。
到结尾部分,再联系尼基申回答孩子的话向学生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尼基
申知道这是狗的脚印而其他孩子不知道呢?
【设计意图:通过结尾回应教开头,帮助学生读懂教材,并揭示文章主旨。】
2. 板书:

迷路
孩子们:都很害怕,吓哭了

尼基申:沿着狗的脚印走出森林 {
知识对人有帮助

3. 朗读教材 – 老师: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吧!(学生掌握节
奏、语调、及不同角色情感)如:第二段的欢喜、第三段的害怕。
【设计意图 :学生能够进一步熟知课文和掌握不同角色的情感】
(四)小组活动 - 墙上角色
1. 启发想象,把人物外貌画出来,然后把人物性格特征加在图上,探索人物内
心。
【设计意图:墙上角色是戏剧习式里其中一项策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角色的
特征,加深印象,为接下来的课本剧做准备。】
(五)编写课本剧
1. 老师带领学生初步了解课本剧,
2. 学生根据教材,分组讨论课本剧的形式及具体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写
课本剧。
(六)动手做道具
1. 老师把材料分给每一组学生,学生利用现有的材料发挥创意,制作剧本里所
需用到的道具。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七)课本剧
表演课本剧 –老师:同学们都好棒,你们都是最有创意的小编剧。每组的剧本
都很有趣。现在,我们来演一演把!
【设计意图:表演课本剧是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它可以充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其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
人物情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八)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老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读懂了文章,而且还演了课本剧,大家还学会了知识
的重要性。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一个任务,那就是回家把这个故事说给家人听
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