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6

直指觉性赤见自解浅释

沙门超然 撰

得闲文化珍藏
本书由诸亲友及学佛同修等捐资印刷
赠送结缘,不得售卖
直指觉性赤见自解

莲花生大师 著
刘立千居士 译汉
布楚活佛 倡印

一、书名《深法寂静忿怒尊密意自解》中之《直指觉性赤见
自解》。

释文:
“第一、本书名为《直指觉性赤见自解》
,出自《深法寂
静忿怒尊密意自解》,乃其中的一部分。

本书由莲花生大师著述,以伏藏的形式在藏地多个地点
秘密流传,近代由多位伏藏师所开启,这是其中版本之一,
由刘立千居士翻译为汉语,在多个版本当中,译文最为精准
明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属于无上密乘大圆满的秘密教法,
本来是需要传承才能够学修的,但莲花生大师为了利益更多
的有缘众生,在本文末尾特别予以开许,只要你能够遇到本
文,就是大师的有缘弟子,就可以依照文字进行学修。
布楚活佛遵照莲花生大师的本意,特地予以倡印,使得
本文在互联网得以广泛流传。那就是说,活佛认为本文是可
以公开流传的特殊的秘密教法,有缘遇到的人都可以依照法
本学修。
本人主要修学汉传佛教,不具备大圆满的传承,但遵照
莲花生大师之意旨,参照布楚活佛之倡印,便知道自己可以
学修本文,也因此深获法益。鉴于刘立千居士的翻译仍有诸
多不易明白之处,故发心予以简要阐释,以方便初学者,也
希望能够利益更多的社会大众。释文当中倘有错谬、疏漏之
处,在此忏悔,容发现后另行更改。

二、敬礼

- 1 -
顶礼觉性自明三身尊。

释文:
“第二、造论之前首先敬礼三身佛:顶礼觉性自明法、
报、化三身世尊。”

所谓“觉性自明”,是指每个人的觉性自身本来就具有天
然的明了,明了也是一种光明,明晰了知的缘故。但这种光
明没有任何形相,所以后文莲花生大师说它“唯此心性是尽
知尽觉,空而且明,从本就是明空无别犹如虚空”。
这明空无别的自心觉性就是法、报、化三身佛;或者说,
其中具备法、报、化三身佛;再或者说,一切法、报、化三
身佛都在自心觉性当中,都是自心觉性之显现。其具体含义,
详见后文第八关于三身的开示。
莲花生大师本身就属于化身佛,但他要造论之时,仍需
要敬礼三身佛,以表明其殊胜智慧之来源。三世诸佛的殊胜
智慧都来源于自心觉性,各位佛弟子乃至所有众生的智慧也
是一样,同样来源于自心觉性——自性佛。因此,禅宗六祖
惠能大师曾将皈依三宝诠释为归依自性的觉、正、净,由此
可见,莲花生大师所传授的大圆满法与惠能大师所传授的禅
宗异曲同工。后文当中,大家能够看到,从“见性成佛”这
个角度来说,大圆满与禅宗完全一致,连很多表述都非常相
似。与中华本土禅的代表人物宝志禅师的开示也完全一致,
其《大乘赞十首》和《十二时辰颂》等等就是证明,其中法
义与《六祖法宝坛经》及本文可以互参。

三、述意
我将开示《深法寂静忿怒尊密意自解》中之《直指觉性
赤裸现见自行解脱》,如是直指自己觉性之法,有缘善男子,
应善自领悟!
三昧耶,甲,甲,甲。

释文:
“第三、概述全文大意。

- 2 -
“我将为你们开示《深法寂静忿怒尊密意自解》当中的
《直指觉性赤裸现见自行解脱》,像这样的直接指示自己觉
性之教法甚为宝贵,各位有缘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应当好好
领悟!”
“守护三昧耶戒!甲(密)!甲(密)!甲(密)!”

所谓“直指觉性赤裸现见自行解脱”,莲花生大师已经把
此法门之特点和盘托出,就是说,大师在本文当中将为大家
直接指示自心觉性之所在,使大家能够脱去种种包装,让自
心觉性赤裸裸地显现出来,当前就能够见到它,并因此使自
心获得自行解脱。禅宗把这叫做“赤裸裸一丝不挂”,显然完
全一致。
什么叫做“自行解脱”?就是不依赖于任何外在因素,
其自身本来就是解脱的,本来就没有任何束缚。恰似禅宗祖
师问“谁缚你?”一样,你一反观,就会发现自心本来就不
存在任何束缚,这就叫做自行解脱。
问:那平日里的“束缚”到底是什么呢?
答:虚妄的心念缠绕而已,其中没有实质内容。

关于“三昧耶戒”,指密乘戒,其具体内容通常不公开,
但与菩萨“三聚净戒”之精神大体一致,要点在于守护菩提
心。依据大乘经典,“三聚净戒”可归结为三句话:“1、誓断
一切恶;2、誓修一切善;3、誓度一切众生。”“三昧耶戒”
在各个教派当中有所不同,请以各自的传承为准。

四、直指心性(觉、明、现)
唉玛火(奇哉)
!一心之内圆满包容了轮回与涅槃,它的
本性无始即然,而你却不知道;明和觉从未有间断,而你却
不认识;它处处皆无碍显现,而你却不了解。因此,为使你
能了解心性的本面而作开示。三世诸佛讲说了八万四千无量
法门,除了觉悟此性外过此说者佛未曾说。经典遍满虚空不
可计量,究竟教诲只有直指觉性三句话。此现量直指诸佛之
密意,既无前行,也无后修,导入之法,即此而已。

- 3 -
释文:
“第四、为你们直接指示心性之所在(它就是你们自心当
前的觉知、明了、显现)。”
“奇哉!你的当前一心就圆满包含了生死轮回和涅槃寂
静,心的本性从无始以来就是这样的,从不曾改变,而你却
不知道;心的明了和觉知从未有过间断,而你却不认识;心
的明了和觉知在在处处都会没有障碍地显现,而你却不了解。
因此,为了使你们能够了解心性的本来面目而为你们作开
示。”
“你们要知道,已经出世的三世诸佛,虽然讲说了八万
四千法门,甚至于无量法门,但其要点除了使你们觉悟此心
性之外,佛陀从未从说过其它。虽然三世诸佛的经典堆积起
来足可充满虚空而无法计算其数量,但其中的最究竟教诲只
有后文所说的直指觉性三句话。像这样为你们在当前直接指
出诸佛的秘密意旨,这殊胜教法既没有前面的加行,也不需
要后续修法,直接引导你们契入自心觉性之最殊胜教法就是
本文。”

所谓“直指觉性三句话”,即后文第七明空觉性当中,莲
花生大师所开示的“直指进入觉性之法有三要”,后文详明。
在一般的秘密教法当中,修根本法之前需要先修加行,
例如常见的“四加行”之类;在金刚上师为你指示觉性之后,
还需要你自己进一步实践后续修行。但本文不同,这个法门
太殊胜,莲花生大师明确告知大家,能使你直接见性解脱,
不需要加行和后续修行,就是本文的最殊胜教法。

五、一心
吉哈!有缘弟子且谛听!所谓心者颇为广泛传播而声响
亮,但对此性不了解或邪解和了解片面,由于未能正确如实
了解之故,遂产生了无量的宗派之学说。而一般平庸士夫未
悟此性,对自己的本面自己不知道,故不断流转于三界六道
而受苦。他们皆因不悟自心本性而成过。烦恼的声闻独觉,
只了悟无我的一面,虽欲求证悟而不能如实得悟。其他因受
各自宗派和理论束缚不能见到心的光明,烦恼声闻独觉执着

- 4 -
能所而成障碍,中观执着二谛边见成为障,下三瑜伽执着观
想念诵成为障,摩诃、阿鲁执着界觉成为障。于无二义分之
为二而致误,若二不能融合为一不能成佛,因为皆是一心,
轮涅本来无分别,若去断离取舍仍流转于轮回。因此现将所
作法事一齐放下,指示你一切精华即此赤见觉性自行解脱之
法。当你悟到一切法本自大解脱,则知大圆满是圆具一切。
三昧耶,甲,甲,甲。

释文:
“第五、为你们开示何为一心。”
“善哉!一切有缘弟子请仔细聆听。那所谓的‘心’,在
一切修行人当中传播极为广泛,它名声响亮。但这个心是指
心性而非心念,对于此心性许多人不了解,或发生了偏邪见
解,或只是片面了解,等等,由于没能够正确如实地了解心
性的缘故,于是就产生了数不清的各个宗派和学说。”
“而一般不修行的平庸人士,更是尚未觉悟此心性,他
们对于自己的本来面目完全不知道,因此在生生世世里面不
停地流转在三界六道而承受了种种苦难。他们都是因为不曾
觉悟自心之本性而成为过失。”
“在佛教修行人当中,烦恼的声闻、缘觉等二乘人,他
们只觉悟了心性中无我的那一面,便止步不前,虽然他们也
想求得最究竟的证悟,却不能够像佛陀一样获得如实证悟。
其他修行人,也往往因为受到各自宗派和理论的束缚而不能
如实见到心性的光明。”
“其中,烦恼的声闻、缘觉(独觉和缘觉都是辟支佛,有佛
之时,他们依据佛陀开示的十二因缘而证悟,称之为缘觉;无佛时代,
他们自行证悟无漏圣果,称之为独觉),是因为执着于能、所对立
而成为证悟的障碍(二乘人执着于自己为能入,涅槃为所入;执着
于自己为能出离,生死轮回为所出离,等等,这些都属于能所对立,也
属于法执);中观学派(属于显教当中的菩萨乘,加上前面的声闻乘
和缘觉乘,合称为显教三乘)当中的不善学者,则因执着于二谛
(真、俗二谛)当中的某一边,这就是边见,因此成为证悟的
障碍;下三部瑜伽(指外密三乘:事部、行部、瑜伽部)当中的不
善学者,则因执着于观想、念诵而成为证悟的障碍;在内密

- 5 -
三乘(摩诃瑜伽-生起次第、阿鲁瑜伽-圆满次第、阿底瑜伽-大圆满),
前两乘摩诃瑜伽(译为大瑜伽,修生起次第为主)和阿鲁瑜伽(译
为无比瑜伽,修圆满次第为主)当中的不善学者,则因执着于界、
觉对立(虚空界与觉性对立,尚未能够融为一味)而成为证悟的障
碍。”
“上述修行人都是因为在无二之究竟法义当中分立出
了二边,因而导致对于心性一如的误解,如果二边不能够融
合为一则不能成佛,因为全法界都是一心,生死轮回和涅槃
寂静本来没有分别,假如修行人还要去执着于断(断除烦恼)、
离(离开生死)、取(证取涅槃)、舍(舍弃轮回)的话,则仍将流
转于生死轮回(为什么?因为你认假作真了)。因此,现在我把所
做的法事一齐都放下,为你们指示佛法九乘(显教三乘、外密
三乘、内密三乘)之巅的阿底瑜伽之大圆满法,其中一切教法
之精华就是这赤裸现见觉性的自行解脱之法。当你经由本文
之直指觉性而领悟到法界当中的一切法本来就在心性当中,
而此心性广大无边际,故一切法均不成为束缚而本自解脱,
你就会知晓所谓大圆满就是心性中圆满具足一切,故名一
心。”
“守护三昧耶戒!甲!甲!甲! ”

大圆满法如此殊胜不可思议,宁玛派称其为“佛法九乘
次第之巅”,乃最最究竟之法,一言以蔽之,就是莲花生大师
所说的:“当你悟到一切法本自大解脱,则知大圆满是圆具一
切。”
禅宗同样是“最上乘”法,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弘忍大
师启发下,言下大悟之时,忽然了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于是禀告五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在此,大圆满与禅殊途同归,都归于自性、一心。自性
就是心性,心性就是一心,一切万法都在其中,故名法界一
心。这在汉传佛教各个大乘宗派当中实在不是什么稀有之法,
但在藏传佛教当中,则需要用黄金等等供养金刚上师,才能
够得到此类传授。
为什么?不为什么,人的根机不一样,教法流传的形式

- 6 -
就不一样。法无高下,人有利钝。本人向来在汉传佛教当中
修学,但对于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同样怀有平等的敬意。因
此,一旦在汉传佛教当中获益之后,对于藏传佛教和南传佛
教都可以触类旁通。
若不明达一切法,则不名菩萨。本人是菩萨道的学习者,
是大乘佛教的继承者,自然能够沾一些菩萨的气息,哪怕一
点点,也足够应对一切。不要说菩萨不如佛,文殊菩萨是七
佛之师。

六、名相
称之为心者,就是那明明了了。说存在,它却没有一法
存在,说根源,它却是轮回苦与涅槃乐种种生起之根源。由
于对它的见解不同,始有十一乘门。从名相讲它有无穷的名
称:有人称它为心性或本心,外道则称它为梵我,声闻独觉
则称无我教义,唯识家称之为识,有人称它为般若到彼岸,
有人称它为如来藏,有人称它为大手印,有人称它为唯一明
点,有人称它为法界,有人称它为一切种,亦有人称它为平
常心。

释文:
“第六、从名相角度来阐述心。 ”
“被大家称为‘心’的,就是那明明了了(因为它明明了
了,所以也叫做觉性或觉知性,也就是一切众生天然的灵明之性)。如
果你说到存在,它却没有任何一种具体的存在;如果你说到
根源,它没有任何根源,但它却是生死轮回之苦和涅槃寂静
之乐等种种境界生起之根源。”
“由于对它(心)的认识和见解不同,才有了以下十一种
修行之门。从名相来讲,它可以有无穷无尽的名字,以下十
一种名称比较具有代表性:1、最常见的,有些修行人称它为
心性或本心;2、某些外道修行人则称它为梵我;3、声闻缘
觉等二乘人则称它为无我之教义;4、唯识学的学者们称它为
识(万法唯识所现之识);5、有的修行人称它为般若波罗蜜,即
智慧到彼岸;6、有的修行人则称它为如来藏;7、有的宗派
称它为大手印;8、也有的宗派称它为唯一明点(光明之源);

- 7 -
9、有的修行人称它为法界(《大乘起信论》就是类似见解,‘所言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等等);10、
法者,谓众生心’、
有的修行人称它为一切种;11、也有修行人称它为平常心(马
祖道一禅师所谓‘平常心是道’就是这种情形,指平平常常的丝毫不
造作的觉了之心,也可称平常觉)。”

无论明心见性还是直指觉性,都是要引导大家去觉悟此
心。它在哪里?无处不在,当前就是。莲花生大师告诉大家,
它就是你我当前的明明了了,各位本来天成的灵明之性。它
到底在哪里?你该如何觉悟它?宝志禅师《十二时辰颂》末
尾云:“未了之人听一言,只这如今谁动口?”当你正在读本
文之时,到底是谁在驱使你动口出声呢?它不是你的心性谁
才是呢?请找到它,就叫做明心见性。
像这样的法本,诸位需要出声读念,才容易明了。
如果说大圆满法的金刚上师往往通过“直指”来引导弟
子亲见赤裸觉性的话;禅宗的禅师们则往往通过“反问”来
引导弟子自己去参悟何为本来面目,何为心性。金刚上师告
诉你:这就是!禅师则问你:这个不是哪个才是?一个是正
向引导,一个是反向诘问,最终真个是殊途同归,直指当前
一心。
所谓“十一乘门”,就是指后面紧接着对于心的十一种称
谓,每一种称谓都是一个修法,都是悟道之门。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还不明白何为心,不知心性、觉性
在哪里的话,下面,莲花生大师将为你直接指示,这也就是
前文所说的“究竟教诲只有直指觉性三句话”:

七、明空觉性
现在为你直指进入觉性之法有三要:过去之念不留痕迹
而明净,未来之念未曾生起而鲜洁,现在之念住于当下心境
不修整造作。即此平常的觉了之心,若自己对自己作赤露观
照,观之并无所见,惟有明明亮亮觉性现量赤裸裸地显露出
来,并非任何实成,惟有空空洞洞。这明亮和空洞不二,闪
闪发光。它既不是常,非任何所成,亦非是断,然又光明灿

- 8 -
然。其存在非单一存在,而是多种均能觉了和显明。也并非
多种所合成,而是不可分割地独具一味。总之,这唯一的自
觉性绝非是从他而有,如此方是直指事物的实际情况。

释文:
“第七、如何观察明空觉性。”
“现在为你们直接指示觉性,你们契入觉性之修法有三
个要点:1、你心中已经过去的那些念头就让它自然消逝,不
留任何痕迹而只是明了净洁;2、你心中未来的念头尚未生起
之时,就不要去生起而只是鲜明净洁;3、你心中现在的念头
正在发生,没关系,就让它安住于当前心境而不要去修整它,
不要阻止它,不要造作。”
“就是这个平平常常的觉了之心,它就是觉性。如果觉
性自己对自己做没有任何包装和遮掩的裸露观照,虽然观照
但并无所见,只有明明亮亮之觉性,就在当前现量赤裸裸地
显露出来,并不会有任何实际组成之物,只有空空洞洞。这
明明亮亮和空空洞洞是不二的,它闪闪发光,发散着自己的
觉知性之光明。它既不是恒常,因为它不由任何事物所形成,
不存在恒常之实体;也不是断灭,因为它光明灿然,作用无
尽。”
“觉性之存在,并非单一存在,而是眼、耳、鼻、舌、
身、意对于色、声、香、味、触、法等多种境界都能够觉知
明了且显现明晰。但觉性也不是由六根性等多种因素所合成,
而是六根性在一心当中不可分割地独具一味。总之,这唯一
的自知自觉之性,绝不是从别人那里来的,它就是你自己,
如此方才是直接指示事物的实际情形。 ”

明空觉性就是觉知性,就是你的觉性,也是你的本心。
虽然其中具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性,但六根性
都在一心当中不可分割,而是浑然一味,能够同时发挥作用。
这明空觉性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不从别处来,它无根无源而
独在,不是你又是谁?
它既是你,也是“无我”,还是“空”和“空性”,因为
其中没有任何实质可获得,所以说它不可思议。

- 9 -
是它显现了一切,一切都在它当中。为什么你可以看到
遥远的星星和月亮?因为,它们都在你的明空觉性当中,都
依托于你的觉性而显现。

前文,莲花生大师曾顶礼觉性自明三身尊,下面,大师
为您介绍这三身的具体含义:

八、三身
在一觉性之中三身无别而完具。因它什么也不生,是空
性法身;它的空性本光明亮,是报身;因它能无碍显现一切,
是化身。三身是圆具于一心中之体性。

释文:
“第八、为你们介绍觉性自明三身世尊。”
“在你那一心当中,也就是一体明空觉性当中,法、报、
化三身佛无有分别而完全具备。因为明空觉性什么也不会生
起,也不会消灭,它不生不灭而究竟无为、如如不动,所以
说它就是空性法身(也叫做无相法身,依据佛经,法身无相同时包
容一切相);它虽然是空性却本来就具有明了之光亮,所以说
它就是圆满报身(报身佛之特色就是光明无量,自受用兼他受用都
是光明,都无穷无尽);又因为它能够无有障碍地显现一切万法,
所以说它是千百亿化身,一切万法都是它的化现(倘若没有了
明空觉性,一切万法及无量世界,乃至于虚空,都将没有了依存之处。
这需要大家在静修当中反复深入观察,才能够明白)。”
“由此可知,法、报、化三身佛就是圆满具备在一心当
中的体性。”

什么是“体性”?就是自体、自性,也就是自身。换句
话说,法、报、化三身佛都是你自身,都是你的明空觉性,
乃至无量世界也都包含在明空觉性当中。但不要以为一旦你
成佛了,完全证悟了明空觉性,你就可以主宰世界;明空觉
性是毕竟无我的,其中没有主宰者。
这世界没有主宰者,只有随缘、随业的种种如幻、如梦
之显现。太好了!没有主宰者,就是自在,就是解脱。

- 10 -
虽经如上直指和介绍,但如果你还不能明了觉性,还不
能明心见性的话,莲花生大师继续慈悲而强力地为你指示,
让你亲见本来心性:

九、本来心性
今当用强制直指之法引入此性。你的当下觉性原本就是
如此,它是那不造作而自明,怎么能说你不了解心性?对此
觉性本来无可修持,你怎么能说修持没有成就?既然你的本
觉现量就是这一念,你怎么能说你找不到自己的心?就是那
个觉明本无间断,你怎么能说未见心之本面?心之思维者原
本就是它,你怎么能说找不到那个动念者?对它没有任何可
以作的,你怎么能说作而无得?本来不须修整,听之任之就
可以,你怎么能说无法进入安静?你只要无为无作完全放下
就可以,你怎么能说对它无能为力?觉、明、空(现)三者
本是无别元成,你怎么能说修之反而无成?本觉是无有因缘
自生元成,你怎么能说不能努力精进?念头是当下生起当下
即消,你怎么能说无法对治?当下的本性就是如此,你怎么
能说对它不能认识?

释文:
“第九、为你们强力直指本来心性。”
“现在要用强力直指之法,将你们引入此性,你们仔细
观察:你的当前觉性原本就是如此,它就是那没有造作的自
然明了,怎么能说你不了解心性呢?对于这当前的觉性,本
来就没有任何可修行的,它任你运用而不会失去,你怎么能
说你的修持没有成就?你还要成就什么?”
“既然你的本觉在当前就显现为这一念明了,它就是心
性,你怎么能说找不到自己的心?所谓本觉,就是你那个没
有间断的觉知明了,它就是本来面目,你怎么能说你至今尚
未见到心的本来面目?你心里那个能够思维的东西原本就
是这当前觉性,你怎么能说找不到那个起心动念之处?”
“对于这当前的觉性,没有任何可以做的事情,它现量
明在,不会失去,你怎么能说自己付出了许多辛苦却一无所

- 11 -
获?它如此灵光,你还想要获得什么?对于这心性和其中的
心念,本来就不需要任何修整,你只要听之任之就可以歇下
来,你怎么能说自己无法进入安静的状态?你只要学会无为,
学会不造作,完全放下就可以觉悟心性,你怎么能说对于明
心见性无能为力?”
“在现前的心性当中,它觉知、明晰、空而显现一切境
界,这三个方面本来就是没有分别地圆满具备,你怎么能说
你的修行没有成就?这本觉心性不属于任何因缘,它是自生
的,是本来成就的,你怎么能说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努力精进?
它何曾需要你的精进呢?就算妄想心念发生了,那念头在你
的心性当中是一边生起一边消灭,你怎么能说没有办法对治
妄想烦恼?它哪里需要你去对治?”
“各位当前的本来心性就是如此,你随时都在运用它,
它其实就是你,你怎么能说对它无法认识?你那认识之能力
岂不是它?岂不是你自己?”

除了各位当前的,那一直明在的觉知能力之外,再不会
有什么本来心性。你随时都在运用它,它永远都是你自己,
你怎么能说不认识自己?
注意,这个自己不等于“我”,
“我”是一个概念,它则
是无我觉性,其中没有任何概念。其中本来没有你、我、他
之分别,只是觉知明了,故称正遍知。
你的本觉就是正遍知,当前它表现在三个方面:觉知、
明晰、空而显现一切境界。好好静心观察吧,找到那个会观
察的东东就是了。哦,不要去别处找,不要造作,它就清清
楚楚在了。

明见本来心性,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当你做到了,你
会发现,其实你早就明见了,只是不曾认出),故莲花生大师以大
慈悲心为大家强力直指。但你仍可能没有办法一下子做到,
那是因为你在繁杂琐事当中,被种种小事所扰乱,心神不宁,
心思烦躁,那你就没有办法明白本文。
什么是小事?工作、家人、朋友、财富、身体、爱好等
等统统是小事。假如这些小事都放不下,你几乎没有可能明

- 12 -
心见性。如果你把这些当做了大事,嘿嘿,你的生死轮回无
穷无尽。记住,对于佛弟子来说,连国家大事都是小事。地
球哪天毁灭了,还是小事。因为,就算地球会毁灭,但你的
心性不会毁灭。
还是那句话,修行需要你为自己创造条件。否则,你永
不可能明心,永不可能见性解脱。

假如各位仍然无法觉悟本来心性,莲花生大师再为大家
开示如何观察心性,大师用种种比喻开示曰:

十、心性喻
心性真的是空寂无根,自心无实犹如太虚空洞,似与不
似不妨观察你自心。不是空性断离之见,那自然智慧真的从
本即是光明,自然智慧本身如同太阳的核心,似与不似不妨
观察一下自心。觉性智慧真的相续不断,相续不断好像江河
流水不停,似与不似不妨观察一下自心。各种念动真的不可
认知,妄念无实好像空中微风难以捉摸,似与不似不妨观察
一下自心。外境所现真的就是自现,外境自现好像镜中反映
影像,似与不似不妨观察一下自心。一切有相真的都是自行
解脱,自起自消,好像空中云彩,似与不似不妨观察一下自
心。

释文:
“第十、用比喻为你们指示心性。”
“你那心性真地是空寂而没有根源,自心没有实际存在
犹如太虚空一样空空洞洞,像或者不像,你不妨观察你自己
的心。心性虽然空寂,但却不是那种断灭空(彻底不存在之顽
空)和离相空(离开有相境界另外有个空性)之见解,你那心性的
自然智慧真地从无始本际以来就是空而光明,自然智慧本身
虽空洞却如同太阳的核心一般发散出无尽的光明,在光明当
中能够显现一切境界相,像或者不像,你不妨观察你自己的
心。”
“你那如空觉性当中的自然智慧真地是从来相续而不
曾间断的,它相续不间断就好像江河里的流水一样不曾停住,

- 13 -
像或者不像,你不妨观察你自己的心。在你那如空觉性当中,
各种念头之发动真地不可认知(为什么?因为念头从觉性发动,
与觉性一体而不可分离,谁认知谁呢?一旦有了认知,就有了能知和
所知的分立,就不是一体了。此处极为微妙,请仔细体会),念头之
发动就是妄念,它没有实体就好像空中的微风飘过一样难以
捉摸,像或者不像,你不妨观察你自己的心。”
“一切外境所显现出的六尘境界,真地就是你那如空觉
性之自行显现,外境由自心显现就好比影像由镜子映现一样,
像或者不像,你不妨观察你自己的心。一切有相境界虽然显
现但它不是障碍,而是在你那如空觉性当中由自心生起,也
在自心当中消散,就好像空中云彩一样自由地来,自由地去,
没有任何障碍,像或者不像,你不妨观察你自己的心。”

关于“各种念动真的不可认知”,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
云:
“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
其中的“心起”就是“念动”,也通称为“起心动念”。依据
该论,诸佛觉悟了“心念之初相”,那么,诸佛是如何做到的
呢?到达觉性无念,即完全觉悟了如空觉性,顺应其无念之
本来面目,则虚妄心动不再生起,故名觉悟心之初相。
这段比喻非常精彩,大家需要反复读念观察,莲花生大
师所比喻是否合适?请你观察自己的心。

一切六尘境界都从你的如空觉性当中随虚妄念动而生
起,此时你便注意到了那境界;也将随念灭而消失,此时你
便忘记了那境界。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的觉性依旧如空自明,
依旧如如不动,请这样观察觉性。注意,在境界来去的全过
程当中,觉性不曾有任何牵挂和情感,它只是明了。
问:那人们日常的牵挂和情感是什么?
答:就是那虚妄念动的延续和自相纠缠,前念延续到后
念,后念再纠缠前念,一路辗转不停,就是牵挂和情感。
问:如何超越这自相纠缠?
答:一念反观,便回归于如空觉性,则妄念平息,纠缠
结束,这就是解脱。念念反观,则念念解脱。《楞严经》所谓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是也。反闻用的是耳根,反观

- 14 -
则用眼根或意根,只要勤恳实践,同样能够获证解脱。

其实,你我那如空觉性本来就自在解脱,因为,一切万
法都在你的如空觉性当中,犹如云朵都在天空里面一样,天
空之外没有云朵,你的如空心性之外没有诸法,没有世界。
对此,莲花生大师继续开示:

十一、心外无法
不属于心之法非别有,除心而外哪有能修和所修。不属
于心之法非别有,除能行持和所行持外哪有其它存在。不属
于心之法非别有,除所守三昧戒而外哪有其它存在。不属于
心之法非别有,除所证果而外哪有其它存在。再三观察!仔
细观察自己的心。

释文:
“第十一、如何观察心外无法。 ”
“不存在不属于心性之法,除了你的心之外,哪里有能
修行的人和所修行的法呢!不存在不属于心性之法,除了能
行持的心(属于心性)和所行持的境界(是心性的显现,仍然属于
心性)之外,哪里有其它存在!不存在不属于心性之法,除了
所守护的三昧耶戒(属于密乘戒,内容不公开,但都以广大菩提心
为基础,视一切境界都是佛界的坛城,都是如空觉性本身,故已经涵盖
一切万法)之外,哪里有其它存在!不存在不属于心性之法,
除了你所证的道果(究竟道果就是佛陀的法、报、化三身,如前文
所言,也就是你的心性之觉、明、现)之外,哪里有其它存在!”
“你们应当再三观察!像这样仔细观察自己的心。 ”

所谓“非别有”,就是此外没有,也就是不存在的意思。
根本不存在心外之事物,这就是诸佛所觉悟的无上妙智慧。
一切都是你的心,或是你的心所变现,故名万法唯心。但佛
教不属于唯心主义哲学,佛教根本就不是一种哲学,而是实
际状况。因为“心”
,也就是觉性,它并非实际存在之物,也
非不存在,而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微妙存在,所以万法唯心意
味着心物一如,无二无别,且毕竟空。

- 15 -
心虽然不可思议,它却有着种种明确的作用,表现在哪
里?就表现为心性光明,莲花生大师为大家继续指示:

十二、性光
当你外观虚空时,而心这时已无妄念起动之残余,你又
再观自心时,亦无妄念起动之起动者,那么,无染的心性清
净而光明,这就是你的本觉光明空寂之法身,好似无云晴空
升起的太阳,虽无形相却能明确的知道,对于此义悟与不悟
差别极大。

释文:
“第十二、为你们指示心性光明。”
“当你们向外观察虚空的时候,由于眼前的境界是虚空,
没有形相可分别,于是你的心念妄动逐渐平息,这时,你心
中没有了妄念,连那妄念的残余波动都没有了。然后你再返
回头观察自己的心,连那妄念波动的发动者都找不到,那么,
没有任何污染的心性就在当前,它清净而光明,这就是你的
本觉,也是你的光明空寂之法身。”
“它就好像无云晴空里生起的太阳一样,虽然它连太阳
那样的一团圆光之形相都没有,但你却能够明确地知道它的
存在,它空而存在。对于此法义之体会,开悟心性与尚未开
悟心性差别极大。”

在这里,莲花生大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实际禅修的方案,
能够帮助大家开悟心性,这就是观察虚空。例如你可以坐在
高处,空旷处,望着远方的广大虚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任
何景物上,不要去关注云朵、远山和树木,只关注虚空。由
于面对虚空,你的习惯思维便没有了攀缘对象,于是你的心
念妄动便会逐渐平静下来——这是禅修的初期,直到心念完
全平静。
心念完全平静了,这是不够的,它只是见性的基础。在
此基础上,你应当反向观察,把注意力从虚空转回到自己的
心——平日里那妄念发动的源头。你会发现,那所谓的妄念
之源头竟然一无所有!

- 16 -
真地一无所有吗?也不全是,就在当前,你的心明明白
白照耀着虚空,也能够充分自觉,其中没有了任何牵扯,只
是一片清净光明——这就是你的本然觉性,也是你本有的光
明、空寂之法身。认出它的一刻,就是你开悟心性之时。注
意,仅仅理解是不行的,必须是一眼认出,忽然醒悟。
每个人都能够明确地知晓“心性”之存在,但一般人是
通过思维推理确认的,唯有开悟心性的人才能够一眼认出、
一锤定音。思维推理的力量比较薄弱,还在意识心当中,难
以降伏烦恼;直接现量认出心性,或者说开悟心性,则力量
强大,这样的人能够超越意识心,以直觉力摧破烦恼执着。
如何摧破?一念间从妄想回到你的悟境,则如空觉性现前,
其中根本没有烦恼执着。因此,莲花生大师说:
“这就是你的
本觉光明空寂之法身,好似无云晴空升起的太阳,虽无形相
却能明确的知道,对于此义悟与不悟差别极大。”悟是明见,
则能够运用觉性降伏烦恼;不悟只是理解,尚未找到觉性,
则没有能力降伏烦恼。这就是两者的差别。

此外,如果你没有条件到高处去观察广大虚空,就在你
的斗室当中,也可以修行此法门。 你可以观察你对面的一面
白墙,不要注意白墙,要把注意力放在白墙和你之间的虚空,
就可以进行上述观察,久而久之,同样可以开悟心性。当年,
本人就是这样进行参悟的,那时尚未遇到本文,我是按照禅
宗参禅之法,在室内参寻:到底什么是心性?如何才是明心
见性?
那时我坐在床上,对面是一堵白墙,每天就这样参寻。
由于多年喜爱摄影,把我的眼根练习得很锐利,几十米外能
够轻松观察到一朵小花、一片枯叶等美丽的存在。于是,参
了七天之后的那个晚上,夜深人静,我从迷茫当中提起正念,
继续观察心性在哪里——忽然间,我的眼根从对面的白墙往
回一收,心离开了境界攀缘,也放下了分别之念,于是我观
察到了虚空,也切切实实地知道了我的心性和虚空同在,它
一直在,我曾经无数次见到它,至今才认出。因为,没有充
足的般若智慧之熏修你便不可能认出它。
在我认出它的一刹那,便豁然开朗,一个偈语脱口而出:

- 17 -
“你气它不气,你喜它不喜;任你胡作为,未曾离开你。”这
是对我前半生的一种小结,我自小是一个爱生气的人,一个
聪明好学的双鱼座完美主义者,不幸落在这荒谬尘世,生气
总是难免的。
就算后来学佛、出家,受戒后做了法师,都不曾改变爱
生气这一事实。别跟我说什么法理,那些道理我都懂,也会
讲,据听过我课的人普遍反映,法师讲得很精彩。但是,该
法师拿自己的烦恼习气没奈何。于是,某天,当他觉得法理
已然全体通达了,该做点儿重要事了,他便开始参禅,力争
明心见性。
因为有深厚的闻思修之积累,我仅仅参了七天禅,就通
过眼根亲自认出了明空心性。于是我发现了一个从来不曾生
气的我,就在他生气的时候,它根本不曾生气,而只是明明
白白,包容一切。好了,从此以后,降伏习气不再那么困难,
讲经说法和写作也不一样了,几乎不需要思考,顺着感觉写
下去,就是比以往更加精彩且精准的好文章。而且几乎不累,
因为根本不曾费心。
那一年,本人三十六周岁,学佛十二年,出家八载。次
年春天,当我在互联网看到莲花生大师这篇《直指觉性赤见
自解》之绝妙好文时,一遍即可粗通,大师每一句话都像是
在为我印证,也在帮我提升悟境,令我受益颇深。

各位同修只要耐心观察,都有可能如实开悟心性。当然,
首先你要为自己创造修行条件,三心二意绝不可能开悟心性,
需要专门静修,至少也要清闲自在,较少干扰。

下面,莲花生大师继续为您指示心性:

十三、自生
从本未生而是自生之光明,这是觉性的婴儿,可是却无
父母,真希奇!这觉性谁也未造而是自生智慧,真希奇!它
既无生也无由而灭,真希奇!它既现量而明在,却无人能见,
真希奇!纵然流于轮回也不变坏,真希奇!纵然成佛也不增
好,真希奇!它是大家都有,却无人知道,真希奇!你还翼

- 18 -
望在他处得果,真希奇!它就是你自己,却别处寻找,真希
奇!

释文:
“第十三、心性光明是自生之光明。”
“这心性光明从无始本际以来不曾由别处产生,而是遇
缘自生之光明(注意,心性光明无形无相,当不遇到境界时,它便如
空,你找不到它;一旦遇到境界,便会自然发生觉知性之光明,自会有
觉知作用,也会生起种种智慧)。这光明乃是觉性的婴儿,可这婴
儿却没有父母(觉性就是空性的缘故),真稀奇! ”
“这觉性谁也不曾创造它,而它却能够自生智慧,真稀
奇!觉性既不曾产生也不会因为什么而消灭,真稀奇!这觉
性既是现量而明明白白就在,却没有人能够见到它,真稀奇!
觉性纵然随着你在无量劫当中流转于生死轮回,它也不曾有
任何变化,更不曾毁坏,真稀奇!纵然你将来成佛了,觉性
也不会增加或变好,真稀奇!觉性是大家都有的,但在尘世
间却无人知道,真稀奇!你作为修行人,竟然还在希望从别
处得到佛果,真稀奇!觉性就是你自己,你却向别处去寻找,
真稀奇!”

问:既然没有人能够见到觉性,为何叫做明心见性呢?
答:只因修行人明见了觉性就是空性,也明见了其觉照
之光明和种种智慧,更明见了它的不生不灭,所以叫做明心
见性。像这样的“明见”,不是见到了什么形相,而是觉性自
知、自见,称为明见。
问:这是用什么“明见”的?
答:不离六根,也不局限于六根,如此明见。只是明明
白白,不需要任何思索和推理,说起来不可思议,做到了则
平平常常。这平平常常之见与一般人不同,其中具有透彻的
智慧明了。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明心见性是心性见心性,
是自知自明。

在佛教当中,修行有四个基本过程:见(见道,就是见性)、
修(修道,见道后才能够修道)、行(行道,通过恒久行持,包括菩萨

- 19 -
行在内,逐渐磨尽烦恼习气,直至消尽无明)、果(证果,此指最究竟
的证果,即成就佛果)。
各个宗派对于见、修、行、果的阐释可能会有所不同。
那么,在大圆满法当中,在这《直指觉性赤见自解》当中,
如何是见、修、行、果之真实含义呢?请看莲花生大师的开
示:

十四、见、修、行、果
唉玛!这个当下的本觉明朗而无实质,仅此,即是无上
的知见。它是无缘地包容一切而是又离一切,仅此,即是无
上的观修。它无造作,是世间放任无拘,仅此,即是无上的
行持。它是不求而从本既是元成,仅此,既是无上的证果。

释文:
“第十四、为你们介绍见、修、行、果之含义。”
“奇哉!这个当下的(当前的,现前的)本觉心性,它明朗
且没有任何实质内容,仅此而已,像这样明见就是‘见道’
当中最无上的知见。这个本觉心性,它既无缘(无条件)地包
容着一切,同时又超离一切(不会被一切事物所影响),仅此而
已,像这样观察就是‘修道’当中最无上的观修。这个本觉
心性,它没有任何造作,就如同世间的放任无拘一般,仅此
而已,像这样自在运用心性就是‘行道’当中最无上的行持。
这个本觉心性,它不是从别处求来的,而是从无始本际以来
原本就成就了,不需要另外修成什么,仅此而已,像这样充
分觉悟心性就是‘证果’当中最无上的果位。”

总之,莲花生大师告诉大家:见道、修道、行道、证果,
这四个修行步骤都离不开你当前的本觉心性,充分明了它,
则见、修、行、果一路自然成就。诸佛最终的成就,只是归
其本来,并未重新获得什么。《楞严经》云:“圆满菩提,归
无所得。”可为莲花生大师此文做印证。

见、修、行、果有时也被称为四乘,即修行的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会运载你走向究竟解脱。那么,在大圆满法(属于

- 20 -
大乘法)当中,在本文当中,这四乘是何含义呢?莲花生大师
指示曰:

十五、四乘
指示无误之四乘:见解不错之大乘,即此当下的觉性本
具光明,因其明而无误谓之乘;观修不错之大乘,即此当下
的觉性本具光明,因其明而无误谓之乘;行持不错之大乘,
即此当下的本智本具光明,因其明而无误谓之乘;果位不错
之大乘,即此当下之心本具光明,因其明而无误谓之乘。

释文:
“第十五、为你们指示明确无误的见、修、行、果四乘。”
“其一是见解不错之大乘见道位,就是这当下的(当前的,
现量的)觉性,它本来就具有觉了之光明,因为它的明了明确
而无误,你若如此亲见就叫做大乘见道位;其二是观修不错
之大乘修道位,就是这当下的(当前的,现量的)觉性,它本来
就具有觉了之光明,因为它的明了明确而无误,你若如此观
察清晰就叫做大乘修道位;其三是行持不错之大乘行道位,
就是这当下的(当前的,现量的)觉性之本有智慧,它本来就具
有智慧光明,因为它的智慧了别明确而无误,你若如此善于
分别了知(如何是善于分别了知?经云‘分别一切法,不做分别想’)
就叫做大乘行道位;其四是果位不错之大乘证果(也叫证道)
位,就是这当下的(当前的,现量的)心,它本来就具有自在而
全然觉了之光明,因为它的觉了之光明明确而无误,你若如
此会归于心就叫做大乘证果位。 ”

由上可知,所谓大乘佛法的见、修、行、果四个位次,
也叫做四乘,都在你的心中,其中本来就圆满具备。你到达
见道位,就是亲见了心的觉了之光明;你到达修道位,就是
能够清晰观察心的觉了之光明;你到达行道位,就是善于运
用心的智慧了别;你到达果位,就是会归心之本来面目,全
然自在地觉了一切而明确无误。
大乘教法乃至于最上乘教法,其见、修、行、果四乘都
在当前一心当中,都是那当前觉性本身。见道是觉性自见,

- 21 -
修道是觉性观修,行道是觉性运用,证果是觉性圆满现前。
除此之外,别无四乘可得。

见、修、行、果不仅叫做“四乘”,还叫做“四钉”——
四种确定不移。具体如何是“四钉”?莲花生大师慈悲开示
曰:

十六、四钉
今开示不变易之四钉:所谓见地不变之大钉,即此当下
的觉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谓之钉;所谓见修不变易之大钉,
即此当下的觉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谓之钉;所谓行持不变之
大钉,即此当下的觉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谓之钉;所谓果位
不变之大钉,即此当下的觉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谓之钉。

释文:
“第十六、为你们指示四种确定不移,即四钉。”
“一是见地(见道之智慧)不变之大钉,就是这当下的觉
了之心,它鲜明亮堂,历经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也永不
会变易,所以把它叫做钉;二是见道后的修道不变之大钉,
就是这当下的觉了之心,它鲜明亮堂,历经过去、现在、未
来这三世也永不会变易,所以把它叫做钉;三是行持不变之
大钉,就是这当下的觉了之心,它鲜明亮堂,历经过去、现
在、未来这三世也永不会变易,所以把它叫做钉;四是果位
不变之大钉,就是这当下的觉了之心,它鲜明亮堂,历经过
去、现在、未来这三世也永不会变易,所以把它叫做钉。 ”

总之,依据莲花生大师之指示,见、修、行、果一直都
在,他就是你当前的觉了之心,它虽然历经过去、现在、未
来三世也不会有丝毫改变。见、修、行、果在觉了之心当中
本来具备,不是修造出来的,也不需要向别处去找,而是确
定不移地常在,故大师将其比喻为四种“大钉”。
问:既然如此,众生为何还需要经历见、修、行、果那
漫长的修行过程才能够获得最终成就呢?
答:因为一切众生尚未认识到自己的觉了之心具有这四

- 22 -
种功德,所以不能够显现,必须通过学修经论等等逐步获得
认识,逐步成就。这个过程或长或短,随个人因缘而不同。

虽然见、修、行、果如四种大钉一般常住在大家的觉了
之心当中,但你要显现真实见地,该如何运用自心呢?或者
说,要想开悟觉性,并显现见、修、行、果之功德,你该如
何观察呢?对此,莲花生大师将之归结为“无住”,并为大家
继续指示:

十七、无住
指示三世一如之要门:过去之迹不追,抛弃过去的观念;
未来不迎,断绝意识的关联;眼前念起不执不取,心如虚空。
既然无法可修,则什么都不修,既然无可散乱,则坚持不散
正念,在此不修不散的状况中只用赤裸观照一切,你的觉性
便本知本明,光明灿然。当它生起时,则称为菩提心(觉性)

因无所修则超越一切所知境,因无所散它的本体澄澈光明,
现空是本自解脱,明空是为法身。一旦悟到佛道之中无可修
习,即此时,便现见金刚萨埵。

释文:
“第十七、觉悟之要点:无住。 ”
“现在为你们指示觉悟三世一如的修行要点:对于过去
的起心动念之踪迹,不要去追随它,抛弃过去所有的一切观
念;对于未来将要生起的心念,不要有任何期待,不去迎候
它,就在当前断绝意识心念的前后关联;对于眼前正在发生
的起心动念,不要执着不放,也不要有所取舍,就这样心如
虚空一般自在安住。”
“当你心如虚空之时,则没有任何法可修,既然无法可
修,那就什么都不修;当你心如虚空之时,则没有什么可散
乱的,既然无可散乱,那就坚持这当前的无可散乱之正念。
当你在这无可修造也无可散乱的状况当中,只用没有任何包
装的赤裸的觉知性观照一切——它其实就是你的觉性,它就
在当前显现着本然的觉知和明了,没有形相,只是光明灿然。”
“当它生起(显现觉了)之时,就叫它菩提心(或者觉性)。

- 23 -
因为它无可修造,所以超越了一切所知境界;因为它无可散
乱,所以它的本体虽空而澄澈光明。这觉性现前之空,它空
无形相(因为空,就不会形成任何束缚,以虚空为例,任何事物都无
法束缚虚空,没有束缚就是解脱),所以它本来就自行解脱;这觉
性空而明了,其明空不二就是诸佛法身。一旦你觉悟到诸佛
之道当中其实无道可及,无法可修,不证自明,就在此时,
你便如实得见秘密主金刚萨埵。 ”

莲花生大师之指示非常精准生动,各位同修需要反复研
读,在研读当中按照大师的指示去观察自心,就能够使你的
觉性赤裸裸现前,脱开一切虚伪包装,当即明了。
这觉性之现前,具有“现空”和“明空”之特性,它虽
然现前但就是空,叫做“现空”,因为空,所以没有任何东西
能够束缚它,所以它恒时自行解脱;又因为空而明了,叫做
“明空”,能够明明白白显现一切,觉了一切,所以它具有一
切不思议功德,就是诸佛法身。
当你如实按照莲花生大师之指示观察,忽然醒悟,顿时
觉悟到所谓诸佛之无上道,其中并没有什么好修习的,觉性
本来就具备一切功用,当前就是。此时,你便明心见性,也
是现前明见秘密主金刚萨埵。
金刚萨埵其实就是金刚菩萨,也有说法是金刚手菩萨,
萨埵是菩提萨埵的简称,但这位菩萨相当于报身佛,它是秘
密教法之殊胜本尊。它如此殊胜,但它在哪里呢?就和你的
觉性无二无别而同在。因此,当你透彻地明见觉性,也就亲
见了秘密主金刚萨埵。

关于大乘教法之见、修、行、果四乘,大家不要以为真
有可见,真有可修,真有可行,真有果位可证得,并非如此。
实际上,在最究竟的教法当中,例如在大圆满法当中,见、
修、行、果四乘都是方便之说。在禅宗当中也是一样。究其
根本,则如莲花生大师下文之指示:

十八、无见
下面开示把六种边见推到穷处之教授:不论不同的见解

- 24 -
既广且繁,你的本觉心性是自然智。它是没有能见和所见,
不管见与未见而寻觅那能见者,连求见者自己也找不到,此
时便是把边见推到穷尽处,见之底蕴就到这样的地步,见和
所见什么也没有。若不落于根本无有之断空,这当下的觉性
明明了了,便是大圆满见。对此,悟与不悟并无分别。

释文:
“第十八、见道其实无见(没有能见和所见)。”
“下面为你们开示把六种边见(执着于断、常、一、异、有、
无等六种见解,执着于其中一边,故称边见)推究到穷尽处,以显
示毕竟无见之教法传授:不论各个宗派的见解多么广博繁多,
你的本觉心性是自然智(自然永在之智慧,不从任何地方产生,也
不会消灭。佛陀的智慧就被称为自然智、无师智等等)。在本觉心性
的智慧明了当中,没有能见之主观存在,也没有所见之客观
存在,不管你见到什么或未见到什么,如果你去寻觅那能见
者(能见之主体,即主观性),你会发现不要说那能见者了,就
连你当前这个正在寻觅的求见之心本身也找不到主体,它是
空性的。此时,便把边见等一切见解执着都推究到了穷尽处
(连能见者都是空性,何况其所见,更是空性了),见的底蕴就到此
为止,在能见和所见当中什么都没有。 ”
“到这里,只要不落入‘一切法根本不存在’的断灭空
之见解,你这当下的觉性虽空而明明了了,这就是大圆满见。
对此法义之理解,无论你觉悟心性或尚未觉悟心性,两者并
无差别。”

如前文所说,对于心性光明之观察,开悟和没开悟大不
一样,没开悟则不能够现量明了,也就不会自在运用。但对
于心性明空不二法义之理解,无论你已经开悟心性或者尚未
开悟心性,对于这法义的理解都是一样的。
因此,开悟可粗分为“证悟”和“解悟”,明心见性属于
最初的证悟,而全面开解法理属于解悟。证悟则如同太阳初
升一样,自然会露出相应的智慧光明,能够初步降伏烦恼,
能够通达一切教法;解悟则如同看地图明白了前方的道路一
样,能够引导修行,能够全面掌握法义,但尚未现量明了觉

- 25 -
性,难以降服烦恼。
证悟是当前明了,永不会再失去,超越意识思维;解悟
则是闻思修及其推理,离不开第六意识。通常来说,证悟包
含解悟的功德在内,而解悟则不具备证悟的许多功德,只具
备其中一部分。
莲花生大师所言“悟”指证悟,
“不悟”则指解悟和不悟。
无论您是否已经证悟,只要肯于学习,对于心性圆满、明空
不二等等法理,都能够获得相应的理解。但您如果想要降伏
烦恼,则需要明心见性或者说赤裸觉性之证悟。
此外,证悟和证悟也有程度的差别,最初的明心见性叫
做证悟,佛陀成佛也叫做证悟,以功德而论,这两者可谓天
壤之别;以现量见地而论,则完全一致,一旦明心见性,修
行人便具备佛见。

以上,莲花生大师为大家指示“无见”
,能见、所见皆空
的缘故。下面,在见、修、行、果当中,大师继续为大家指
示见道后的修行真谛:

十九、无修
不论不同的观修既广且繁,你的本觉心性平常一样的通
透赤裸,能修和所修并无分别。不管你修与未修而寻觅那能
修者,若是找不到那能修者,这时便把观修推到穷尽处,修
之底蕴就到这样的地步,修和所修什么也没有。若不落于散
乱昏沉和掉举,这当下无造作的觉性明明了了,便是无作平
等三摩地,入定不入定并无分别。

释文:
“第十九、修道其实无修。”
“不论见道后各个宗派的观修方法多么广博繁多,你的
本觉心性和平常一样通透、赤裸,其中并没有能观修的主观
性与所观修的客观境界之分别。不管你观修之时或未观修之
时,如果你去寻觅那能修者(能观修之主体,即主观性),你会发
现根本找不到那个能修者,它是空性的。此时,便把观修推
究到了穷尽处,修的底蕴就到此为止,在能修和所修当中什

- 26 -
么都没有。”
“到这里,只要不落入散乱(心念不集中,松弛散动)、昏
沉(心念昏昧像睡眠,不清晰)和掉举(心念向外攀缘、奔走),你
这当下的觉性没有任何造作而明明了了,这就是无作平等三
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指定慧平等之正定,内心端正而安住),此
时,入定和不入定并无差别。”

见道而后修道,但其实见无所见,修而无修。见道是觉
性明了现前,你认出了它;修道是随时显现觉性明了,只需
要不散乱、不昏沉、不掉举,则觉性本来明了,一直明了且
没有任何造作,也永不会失去,因此它无可修。
常听有人说:所谓修行就是修正身心。这句话不错,但
也不对,它只适用于方便教法,不是究竟了义之说。胜义的
修行就是不造作,随顺觉性之本来状况,如此随顺,实则无
修。
所谓“无作平等三摩地”,《大乘起信论》当中称之为“真
如三昧”,
《楞严经》当中称之为“首楞严三昧” ,
《六祖坛经》
当中称之为“一行三昧”,等等。它有无数个名字,其实就是
指心性的本来状况。当你不造作,也不落入散乱、昏沉、掉
举之时,你的心安住在本来状况当中,那就是最殊胜的三昧
正定。对此,入定、不入定,那本来状况都不会有丝毫改变。
经云:“诸佛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就是指这心性的本来状
况,诸佛与一切众生同具备且同在其中。
问:那诸佛与众生有何差别?
答:如上明了,了知心性及其本来状况,名为诸佛;不
明了,则是众生。所谓见性成佛,与此含义类同。

在见、修、行、果四乘当中,莲花生大师继续为大家指
示见道、修道后的行道之真义:

二十、无行
不论不同的行持既广且繁,你的本觉心性就是唯一明点,
并无能行和所行。不管行与未行而寻觅行者,若是找不到那
能行者,这时便把行持推到穷尽处,行之底蕴便到这样的地

- 27 -
步,从本以来就无能行所行。若不落于迷乱的习气,当下之
心无造作明明了了,切勿去作修整和取舍,这样便是清净行
持。清净不净并无分别。

释文:
“第二十、行道其实无行。”
“不论在见道、修道之基础上,各个宗派的行持内容多
么广博繁多,你的本觉心性就是唯一的胜义明点(光明之源),
其中并没有能行持的主观性与所行持的客观内容之分别。不
管你行持之时或未行持之时,如果你去寻觅那能行持者(能
行持之主体,即主观性),你会发现根本找不到那个能行持者,
它是空性的。此时,便把行持推究到了穷尽处,行持之底蕴
就到此为止,从无始本际以来,心性当中就没有能行持和所
行持。”
“到这里,只要不落入散乱、昏沉(外表显现为昏昧,其内
里也往往潜藏着思量分别,也属于一种迷乱习气)、掉举等分别迷乱
之习气,你这当下的心没有任何造作而明明了了,千万不要
对它做任何修整和取舍,就这样随顺其本来状况,便是最清
净的行持。其实,清净和不清净并没有根本差别。 ”

问:如何是“迷乱的习气”?
答:一切思虑分别,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执着、取舍、贪
嗔痴等烦恼,甚至包括一切喜、怒、哀、乐之七情六欲等等,
都属于迷乱的习气。
问:那什么才是不迷乱?
答:本觉心性不曾迷乱,也永不会迷乱,它明空不二,
恒常如如。请自行观察。
问:为何说“清净不净并无分别”?
答:“清净”指本觉心性,“不清净”指迷乱习气。但本
觉心性不在迷乱习气之外,迷乱习气都在本觉心性当中呈现,
与本觉心性同体无分别,所以莲花生大师说“清净不净并无
分别”。
问:那在修行当中还需要去除种种“迷乱的习气”吗?
答:在方便教法当中,修行人需要勤奋去除迷乱的习气。

- 28 -
但在大圆满和禅这样的了义教法当中,你若试图去除迷乱的
习气,你那“想要去除”之心念恰恰成了新一轮的迷乱习气,
因而适得其反。
问:那该如何修行呢?
答:如莲花生大师指示:“若不落于迷乱的习气,当下之
心无造作明明了了,切勿去作修整和取舍,这样便是清净行
持。”言外之意,是说当你生起了迷乱习气,就应当反观自己
的本觉心性,你会发现,你的本觉心性不曾也不会落入迷乱
习气,它无造作而明明了了,像这样反观就是恰当的修行。
此外,再不要对于心境做任何“修整”和“取舍”,因为这都
是造作,与本觉心性不相应。

在见、修、行、果四乘当中,莲花生大师继续为大家指
示见道、修道、行道后的证果之真义:

二十一、无果
不论不同的果位既广且繁,你的本觉心性就是元成三身,
并无能证和所证。若是寻觅能证果者,却找不到那能证果者,
这时便把果位推到穷尽处,果之底蕴便到这样地步,无论什
么果皆证不得。若不落入挂虑和取舍,这当下的觉心自明元
成,了悟现证三身仅是自己所具,即此便是本来成佛之果。

释文:
“第二十一、其实无有果位可证得。”
“不论在见道、修道、行道之基础上,各个宗派所宣说
的果位多么广博繁多(例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菩萨五十五位真
菩提路、诸佛无上正等正觉、法报化三身佛等等,都是方便安立之果
位,详见各部经论),你的本觉心性就是元本成就的法报化三身
佛,其中并没有能证果的主观性与所证得的客观果位之分别。
不管你已经证果或尚未证果之时,如果你去寻觅那能证果者
(能证果之主体,即主观性),你会发现根本找不到那个能证果
者,它是空性的。此时,便把果位推究到了穷尽处,证果之
底蕴就到此为止,无论什么果位其实都证不得,都属于方便
安立。”

- 29 -
“到这里,只要不落入牵挂思虑和取舍之念,你这当下
的觉了之心自发光明且本来成就,一旦你了悟到现量亲证之
法报化三身佛并非从某处得来,只不过是自己心性所具有的
内在功德,这内在功德就是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之究竟果位。

问:既然没有果位可证得,凡夫和圣者有何差别?
答:凡夫认假作真,在挂虑、分别当中做活计,忘失了
元本就具有的法报化三身佛之功德,白白承受了许多虚妄烦
恼;圣者则超越了挂虑、分别,显现了本有的法报化三身佛
之功德,能够随缘自在自利利他。
问:何为“挂虑”,如何超越它?
答:牵挂源于思虑,名为挂虑。就在你发生挂虑之时,
请反向观察自己的心,到底是谁在思虑?是谁在牵挂?是谁
在因为牵挂而不自在?你决定找不出它,它是空性的。既然
如此,挂虑还有何意义?岂不如同梦幻一般?
像这样观察,修行人自然能够平息思虑分别,自然能够
放下牵挂而不再烦恼苦闷,因而超越挂虑。

在指示见、修、行、果四乘的真实义之后,莲花生大师
继续为大家指示究竟了义之中道,也为大家再次直指心性:

二十二、中道
觉性是远离断常八边,不堕任何一边才谓之中道。觉性
就是那觉念恒常不断,空性乃觉性之核心,是故则称之为如
来藏。若明了此义则超胜一切,因此又称它叫智慧到彼岸。
超越思维从本离边故,是故其名为大手印。这仅是悟与不悟
之差别。它是轮涅苦乐一切之根,故又被称为一种(阿赖耶)。
它在安住无改平常之位时,即此清楚明亮的觉性,故又称为
平常心。不论安它什么美妙的名称,实际就是当下的那一点
灵知而已。

释文:
“第二十二、为你们指示究竟了义之中道。

“你的觉性是远离断常、有无两个四句之八种边见的,

- 30 -
不会堕入任何一种边见才叫做中道。你的觉性就是那觉了之
念恒常不断,空性乃是觉性之核心,它虽空却能够蕴藏一切
法,能够显现一切法,所以叫做如来藏。”
“如果你明了这法义,则超胜于一切见解,因此也叫它
般若波罗蜜,即智慧到彼岸。你的觉性超越思维分别,从无
始本际以来就远离一切边见的缘故,所以它也叫大手印。无
论叫它什么,这只是觉悟(开悟觉性)与不觉悟(没开悟觉性)
的差别。它(觉性)是生死轮回当中的苦乐等一切感受与受用
境界之根源,所以又被称为一种(唯一的种子仓库,即阿赖耶。
在宁玛巴教法当中,阿赖耶与阿赖耶识不同,两者有细微差别。在汉传
佛教当中,两者通常不做区分。依据《大乘起信论》,阿赖耶识当中不
仅仅有生死轮回,还具有一切圣者的清净法和清净功德,它是染净和
合之心识,它其实是法界全体),它在安住于无有改变的平常之位
时,就是你这当前的清楚、明亮之觉性,所以又称为平常心
(平平常常地觉了一切,不落入思维分别),等等。

“不论你给它安立一个什么样的美妙名字,实际上它就
是当前的那一点灵明知性而已。 ”

所谓“断常八边” ,是指断常四句和有无四句,有些修行
人对于心性(觉性)是否会随着肉身死亡而死亡,有四种见解,
称为断常四句:
一句:心性将会随着身体死亡而断灭;
二句:心性不会随着身体死亡而断灭,它恒常不变;
三句:心性既是断灭的,也是恒常的;
四句:心性既不是断灭的,也不是恒常的。

有些修行人对于心性(觉性)是否真实存在有四种见解,
称为有无四句:
一句:心性是真实存在,是有;
二句:心性不是真实存在,是无;
三句:心性是亦有亦无;
四句:心性是非有非无。

以上八句若偏执于其中任何一句,都属于边见。心性(觉

- 31 -
性)的实际情形不会落入任何一句,也不会离开任何一句,
它难以言说,无法定义,故称不可思议。

“觉性就是那觉念恒常不断”,其中的“觉念”,不是指
起心动念,而是指觉性本来的明了,它是无念之念,因其明
了而称为“念”,其实在明了之时它不曾动念。一旦动念,就
属于妄动,就不再是觉性之本来面目了。
关于起心动念,也就是第六意识的运用,佛陀和诸大菩
萨也会起心动念,也可以运用第六意识来讲经说法,或者与
人交流等等,但是,他们不曾“陷入”意识心当中,不曾迷
惑在起心动念里面。圣者动念完全是妙用,因不离开明空觉
性之自在明了的缘故,他们虽然动念而心地不乱,不会发生
执着、烦恼等副作用。
凡夫的特点则是前念引发后念,后念追逐前念,如此一
路念念不停,犹如水流波浪一般动荡不安。不仅动荡不安,
还会对念头生起执着,因执着而衍生出种种烦恼和不良情绪。

觉性如此不可思议,它究竟在哪里?你该如何明见它?
莲花生大师为大家再次直接指示:“不论安它什么美妙的名
称,实际就是当下的那一点灵知而已。”它就是各位当前的灵
明之心,我用它写作,你用它阅读,当前就是。但你必须当
下脱开动荡不安的分别念,不追随它,才能够当即明心,当
前显现赤裸觉性。
问:法师,你写作到底是在用意识心还是在用觉性呢?
答:我用意识心,但此时我不曾陷入执着当中,不会拘
泥某种法义,因此,纵然分别也是自如的,不同于一般的写
作。在这样的法义分别当中,我不曾失去对于明空觉性的觉
了,所以,我同时也在用觉性本身。觉性并不在意识心之外,
觉性如水,意识心如水波,它们同体不可分离。

除了你当前的灵明之心,世上再没有什么真正重要的东
西了。如果某天你忽然觉悟它,你才能明白这句话,才会认
可它。在此之前,莲花生大师继续为大家指示自性佛,请好
好体会:

- 32 -
二十三、勿外求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可以追求。比如象在家中而外
出追踪,即找到三千大千世界之顶亦无可得。除心而外再无
别佛可求。若不认识心而向外驰求,如身外去找自己怎能找
到自己?好比一个傻子进到一大群人中,为热闹的场面所惑,
而忘失自己。由于不认识自己而去它处寻找,误认别人是他
自己。同样,如果不知万物的本性,不知外境原来是心,而
仍误入轮回,不见自心是佛则障涅槃。所谓轮回与涅槃全凭
觉明与无明,就在刹那一念,二者并无分别,若还以为存在
于心外是迷误。迷与不迷之体都是一个,一切有情的相续心
并无有二,不须修治,自然放下即可解脱。若不觉悟这迷误
之性出自自心,你便永远不能了悟法性实际。

释文:
“第二十三、为你们指示自性佛,千万不要向外寻求。 ”
“除了你当前的那一点儿灵知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东
西值得追求呢!就好比你的大象养在自己家中,而你却到外
面去追踪它,就算你找到了三千大千世界之顶的色界顶天,
也不会有什么收获。除了心之外再没有别的佛陀可寻求。如
果你不认识心却向外奔走寻求,你终究找不到真正的佛;比
如你到色身之外去寻找自己,怎可能找到自己呢?也好比一
个傻子来到一大群人当中,被热闹的场面所迷惑,竟然忘失
了自己。由于不认识自己,就要去别处寻找,于是把别人误
认作了是自己。”
“同样,如果你们不知道万物的本性是什么,不知道外
面的境界原来就是心(心的显现),于是你便会向外寻求,由
此误入生死轮回,因为不见自心是佛就会障碍涅槃(不生不灭
的真实相)之显现。所谓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全凭你心里是
觉明(觉性明了则一念明空不生不灭,便显现涅槃解脱)还是无明
(茫然无知则一念妄动起起灭灭,便显现为生死轮回),就在刹那一
念当中,这两者其实不可分别(觉明是当下一念,无明还是当下
一念,都是你的觉性本身)。如果你还以为生死轮回是存在于心
外的,这就是迷惑和误解。”

- 33 -
“但是,无论迷惑与不迷惑,你的心体都是一个,一切
有情众生的相续心并没有什么两样,你不需要修正它或对治
它,只要自然放下分别念就可以获证解脱。如果你不能够觉
悟到这迷惑误解之习性是出自于自心,你就永远不可能了悟
法性的实际状况。”

关于“一切有情的相续心”,大家不要把自己那相续不断
的心念当做了“相续心”,莲花生大师不是这个意思,因为心
念是起起灭灭的,不是相续的。真正相续不断的是大家的觉
性,即觉知之性,即觉念,前文云“觉性就是那觉念恒常不
断”是也。它在每个人都一样,没有差别。从过去到现在,
再到未来,也不会有任何差别。纵然你心中生起了分别念,
你的觉念也不曾被破坏,它们和合一体而同在,因此,你不
需要修正你的心,也不需要对治妄想,只要自然放下造作的
分别念,当即就可以获证觉性本来的自在解脱。
迷惑也罢,误解也罢,都发生在自己的心,都是心的作
用;无论心如何作用,心性不会更改,没有变迁。假如你觉
悟不到这里,你就永远不可能了悟法性(其实就是心性)的实
际状况。法性是什么状况?空而明,明而空,其中的一切显
现都非实有,它就是心性。下面,莲花生大师为大家指示法
性(心性)的实际状况,以“虚空”作比喻:

二十四、空喻
自己应当觉照自己那自起自生者,这些境相起初从何生?
中住何处?最后归何处?若加观察如井中的鸦影,乌鸦从井
飞去,除井外再无其它。同理,境相(表相)皆是由心所生,
既从心生起,又由心中而散失,唯此心性是尽知尽觉,空而
且明,从本就是明空无别犹如虚空。自然智慧现量的光明中,
确定一切这便是它的法性,现有一切是它的表相,然而它又
是均在心中觉知,因此,悟到这个心性是觉而灵明犹如虚空。
但心性表示如虚空,只是一个比拟,是一个暂时的片面表诠,
因为心性有觉性,空而无所不明;虚空却无觉性,只是空而
顽空。因此,心性的实际不能以虚空作譬。总之,要无有散
乱地安住本然便是。

- 34 -
释文:
“第二十四、以虚空作比喻为你们指示心性。”
“你们应当觉照观察自己心中所有那些自行现起自行
发生的一切,你看看这些境界之相,它们起初从何处发生?
中间安住在何处?最后归宿于何处?如果你们加以观察,便
明白一切境界相从来到去的全过程,就如同一眼井当中来喝
水的那只乌鸦的影子一样,乌鸦喝完水,从井边飞走了,井
水里面就没有了乌鸦的影子,除了明澈的井水再无其它。 ”
“同理,一切境界相(表相),都是从你的心里发生,既
从心中生起,也在心中暂时显现,最后又从心中散失,它们
都是无常的。只有你的心性是完全了知,完全觉照(如同明澈
的井水显现乌鸦的影子一样),它空而且灵明,从无始本际以来
就是明空无别犹如虚空一般。心性之灵明就是自然智慧,在
它现量的光明当中,能够确定显现一切,这便证明它就是法
性,而现有的一切境界相则是它的表相,对于一切表相都是
在心中觉知,因此,你便能够觉悟到心性是觉了灵明犹如虚
空一般的普遍存在,它就是一切法之法性。 ”
“但心性只是方便表示为如同虚空一般,这只是一个相
似的比拟,是一个暂时的片面表诠。因为心性当中有觉性,
它虽然空却无所不明了,虚空却没有觉性,只是空而冥顽无
知。因此,心性的实际状况不能够用虚空来比喻。总之,如
果你要证悟法界实相,只需要无有散乱地安住心性之本然就
是了。”

如莲花生大师所指示,乃至所有大乘了义经典也同样指
示,一切万物,一切境界相都从心性当中发生、显现(暂时驻
留)、消亡。心性就好比无比广大之虚空,万物就好比来往的
云朵,它们从虚空来,在虚空暂时驻留,最后又在虚空当中
消散。虚空是云朵的载体,众生心性则是世界万物的载体,
世界有生灭,万物皆无常,心性之载体虽然空却不生不灭,
自在永久,常在大涅槃。
心性与虚空的差别在于,心性空而灵明了知,虚空只是
冥顽无知之空。但凡比喻都有其局限之处,大家需要善于观

- 35 -
察,静心体会。只要静心不散动,时常安住于心性的本来状
况——空明自在,每个人都能够证悟心性,乃至证悟法界之
真实相。
问:在生活工作等繁杂事务当中,有人能够安住于心性
之本然吗?
答:基本做不到,就算是明心见性的人也难以做到,恐
怕只有大乘无漏圣者能够做到。因此,再强调一遍,修行是
需要专门进行的,否则没有办法深入。
问:那在生活工作当中到底该如何修行?
答:本文就是莲花生大师为您而写,您抽空静心读念观
察,慢慢就会领悟心性,可谓简明扼要之最殊胜教法。

在指示心性(法性)犹如虚空之后,莲花生大师继续为大
家指示万法皆心境,世间万物的一切表象都是心性所现之境
界,也都是心性本身:

二十五、表象(心境)
这些世俗境界的各种现象,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皆会消
灭。比如现象界中的一切轮涅法,只不过是唯一心性的表象
而已。何时心性有所改变,则生起外境改变的表象,所以一
切皆心之表象。六道众生只认取各自的境界。有些外道则见
为断常二分,密法九乘中各各见各自观点,故所见不同立说
也就各异,由于所执各异,分别耽着而迷乱。你若觉了一切
境相皆为心,虽见表象不执不取,这便是佛。

释文:
“第二十五、为你们指示表象(它就是心境)。”
“你们所见的,这些世俗境界当中的各种现象,没有一
个是真实存在,将来都会消灭。比如在现象界当中,你们以
为的那一切生死轮回之法和涅槃清净之法,其实只不过是唯
一心性的种种表象而已。心性虽空而无相,但当心性随顺习
性之改变时,它的显现便会有所改变,于是产生了外境有所
改变之表象。所以说,一切境界都是心的表象。”
“在所有这些心的表象当中,六道众生随着自己的习性

- 36 -
而只会认取自己的境界,各自不同(同类众生所见相似,业力习
。在修行人当中,有些外道修行人因习性偏执,
气相近的缘故)
于是便见到断灭、恒常两边的某一边,并执着不舍。密法九
乘当中的修行人,也往往只见到了自己的观点,因为见解不
同故所标立的学说也各自不同。由于这些修行人所执着的内
容各自不同,他们难免陷入种种分别耽着(住留、最初的执着)
而心行迷乱。”
“那你该如何修行呢?如果你彻底觉悟明了一切境界
相其实都是心性本身,因此你虽然见到了种种表象却能够既
不执着也不贪取,这样的修行人就是佛(换句话说,这样的无所
住留之心就是佛心,佛心现前,故名为佛)。

诚如莲花生大师所言:“这些世俗境界的各种现象,没有
一个真实存在,皆会消灭。”因为“现象界中的一切轮涅法,
只不过是唯一心性的表象而已。”因此,大家不要去在意这世
间的种种现象,不要被它们扰乱自己的心。就算你想要发心
去“救世”,如果你还没证悟空性的话,那其实也是一种迷乱
和执着。为什么?因为你认假作真了。
不要羡慕任何伟大人物和他们的伟大事业(包括佛陀和佛
,那都是虚幻的暂时存在;不要贪恋任何美好的人和
教在内)
美好的事物,那都是虚幻的暂时存在;不要计较任何利益和
名誉,那都是虚幻的暂时存在;不要固守任何看似美妙的理
论,那都是虚幻的暂时存在;不要惧怕任何病痛、不幸和苦
难,那都是虚幻的暂时存在;不要痛恨任何罪恶的人和罪恶
的事,那都是虚幻的暂时存在;不要与任何人或任何事物纠
缠不清,那都是虚幻的暂时存在。究竟说来,你没有什么可
担忧的,因为一切都是虚幻的暂时存在。
假如你长期这样观察,终将明心见性。当你放弃了这些
虚假内容,你那当前的明了才能够充分显现,它就是本觉心
性,就是清净法身,也叫金刚不坏身。当你彻底明了它,你
便“度一切苦厄”。在此之前,无论你有多么持戒精严或博学
多知或禅定高深或神通广大,你都还是一尊“泥菩萨”。

关于“何时心性有所改变,则生起外境改变的表象”
,其

- 37 -
实心性是不会改变的,但心性也不是死水一潭,它天然具有
随缘之功用,当它随顺习性的改变之时,就会显现出功用的
改变,方便称之为“心性有所改变”,其实是心境变了。此时,
境界相便随应着心境而改变,万法如实唯心所现。因此,假
如你想改变世界,首先请改变你的心境。你渴望世界太平吗?
请让你的心太平无事,世界也将随之太平无事,有事也是无
事。你渴望世界清净吗?君心若清净,则世界清净,一切不
清净同样清净。
“你若觉了一切境相皆为心,虽见表象不执不取,这便
是佛。”莲花生大师此语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开示颇为相
近,
《坛经》云: “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
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一切境界相都是心,这实在不可思议。对此,莲花生大
师继续为大家指示,引导大家如实观察:

二十六、一切皆心
境相由于执着而起错乱。你若是了知执着的念头就是自
心,则当下自然解脱。一切所现只是心的境界,外器世间现
为冥顽之物亦是心,内有情世间现为六道众生亦是心,现为
上界天神安乐的境界亦是心,现为三恶道的苦恼亦是心,现
为无明烦恼三毒亦是心,现为自然智慧之觉性亦是心,现为
善念涅槃亦是心,现为魔鬼作障亦是心,善现为佛神和悉地
亦是心,现为各种清净境界亦是心,现为无分别专一而住亦
是心,现为形相颜色之万物亦是心,现为无相离戏境界亦是
心,现为一多不二亦是心,现为非有非无亦是心,所以没有
任何境界不属于自心。

释文:
“第二十六、为你们指示一切皆心。”
“你们所经历的种种境界相,都是因为内心的执着念而
引起的错乱显现。如果你能够了知那执着的念头其实就是自
心觉性,种种境界相由它而起,也终将回落于它的明空无限,
丝毫无有障碍,则你的心当下就能够自然解脱。”

- 38 -
“一切境界相的显现,都只是自心的境界而已。其中,
外在的器世间(山河大地等外在世界)显现为冥顽无知之物质是
你的心;内在的有情世间(指一切众生,含灵之生命)显现为六
道众生也是你的心;在六道里面,显现为上界天神那安乐的
境界是你的心;显现为三恶道的苦恼境界还是你的心;显现
为无明烦恼贪嗔痴三毒是你的心;显现为真如智慧之觉性还
是你的心;显现为善念和涅槃是你的心;显现为魔鬼去障碍
修行人还是你的心;显现为诸佛菩萨、护法神或种种成就是
你的心;显现为各种清净境界与功德还是你的心;显现为无
分别专一安住于三昧是你的心;显现为不同形相颜色之万物
还是你的心;显现为超离戏论的无相境界是你的心;显现为
一多不二之不思议境界还是你的心;显现为非有非无之殊胜
境界依旧是你的心,等等等等。所以,没有任何境界相不属
于自心。”

“悉地”指成就,也指妙成就,即不可思议的成就。种
种成就都是修行人心境的真实显现,也都是心性本身,因此,
大家应当时常观察自心,以便逐步觉悟它。觉悟自心,则觉
悟一切诸佛之心,那就是真实成就,就叫做悉地。
问:
“执着的念头就是自心”,念头属于妄想,难道它就
是心性或觉性本身吗?
答:然也。犹如一切波澜都是水本身一样,一切妄想心
念也都是心性和觉性本身。正因为如此,无论波澜如何起伏,
水恒常自在无形;无论妄想心念如何生灭,心性与觉性恒常
自在解脱。因此,一切修行之关键,就在于亲见自心觉性。
问:到底如何能够亲见自心觉性呢?
答:您的心赤裸裸一丝不挂,那就是本性现前,则当即
明见自心觉性。暂时没做到不要紧,请看莲花生大师为您再
次直指:

二十七、赤见觉性
心性不灭,任何境界都能现起,虽然现起,亦如海水与
波浪并无有二,故在心性内解脱。所立不灭,任何名言皆可
安立,而实际呢,心只有一个,即此一个,也是无源无根。

- 39 -
从任何一边看它,什么也看不到,不见实法,因此也无任何
存在;但也不见虚无,而是觉了和光辉灿然。它更不是各别
差异,而是明空无别。当下自己的觉性光明朗照,即使如此,
而仍无存在的主体,虽无自性而实修则真有觉受,只要能真
实证悟此性,则一切都将解脱。因此,在根上并无利钝之分。
如菜籽牛奶虽以油作为内因,若不挤压,怎么能出油汁?一
切众生虽真实具有如来性,若不修证,众生如何能够成佛?
肯修证即牛郎也可悟道,虽不会讲理,仍能从现量中得到肯
定。如亲口尝过糖的滋味,哪里需要他人解说其中滋味。不
了悟真性,即使班哲达亦会生迷乱,不论他博通九乘的道理,
缺乏现见而去求遥远的传闻,虽刹那亦未接近佛道。一旦觉
悟此性,一切善恶当下清净,若不悟本觉,则所造任何善恶
诸事业,皆是积累上升天界和下堕恶道的轮回之业。若是了
悟自心空慧,则全无善恶之可得,如同虚空的空中积不了泉
水,所以空性之中无功德与罪业积存之境。因此要赤见自己
的本觉现量,这赤见自解是何等奥妙!是故必须求悟此自觉
之性,秘奥封禁!

释文:
“第二十七、为你们指示赤见觉性之殊胜。 ”
“众生的心性永不会消灭,任何境界相都能够在其中随
缘显现发起,虽有种种境界相显现发起,但就如同海水和海
的波浪一样并不是两个,所有境界相都是心性本身,故它们
既在心性当中现起,也在心性当中自然解脱,本没有任何障
碍。”
“在心性当中,能够现起、建立种种境界相之功用不会
消灭,任何名字概念也都可以安然树立。但实际呢,心性本
没有那么多样子,它只有一个,就这一个心,也是无根无源。
从心的任何一边观察它,什么也看不到,不会见到丝毫实存
之法,因此可以说它没有任何存在。但心也不是虚无,而是
天然觉了且光辉灿然。”
“在心的觉、明、现当中,它们不是各个分别而有差异,
而是明空无别,明、空、现起,这三者一味圆融。每一个当
下,自己的觉性都在光明朗照,即便如此,其中也没有任何

- 40 -
实际存在的主体,心终究无自性。虽然心无自性,但你实修
则真会有种种觉受与证悟,只要你能够证悟此心性,则一切
都将自然解脱。因此,所有的修行人在根机上来说,并没有
猛利、迟钝之分别,关键在于修与不修。”
“比如油菜籽和牛奶,它们的内在成分里面都有油,这
是内因,但如果你不去挤压、压榨它,怎会自行流出油汁呢?
一切众生也是如此,虽然真实具有如来之性,如果不肯修证
的话,众生如何能够成佛?如果肯修证,就算是放牛郎也可
以悟道,虽然放牛郎不识字,不会讲说种种道理,但仍能够
从他现量的表现当中得到肯定和印证。 ”
“证悟像什么?就像你亲口尝过糖的滋味,哪里还需要
别人为你解说其味道?如果不能够了悟此真实之性,即使是
班哲达(也译为班智达,指通达五明的佛教大学者)也会发生迷乱。
不论他如何博学精通佛教九乘之法理,未见性就是缺乏现见
而去寻求那遥远的传闻,他们哪怕一个刹那也不曾接近佛法
大道。”
“一旦你觉悟此明空不二之性,一切善恶业当下清净;
如果不能够觉悟此本觉心性,则你所造作的任何善恶事业,
都是在积累未来上升天界或下堕恶道的轮回之业。如果你了
悟了自心的空性智慧,则其实完全没有什么善恶可得,就如
同在那广大虚空的空性当中,根本积聚不了泉水一样,所以
你的自性空当中根本没有任何功德与罪业的积聚留存之处。”
“这自性空如此不可思议,他就是你的本觉现量,因此
你要脱开包装和伪饰,赤裸地明见它。这《直指觉性赤裸现
见自行解脱》是何等奥妙啊!因此你们必须发愿开悟此本然
自觉之性。到这里,最秘密奥妙之宝藏就此封存。 ”

这段文字,从莲花生大师的广大慈悲心当中倾泻奔流而
出,把最真实的证悟自性之境界和盘托出。你我的自性就是
本觉心性,究其根本,它是蕴藏着无尽功德与智慧的毕竟空
性,也是遍布法界之性,即空性法身。一切有形质的事物都
能被破坏,也都不长久,但空性法身不可破坏,故它永久自
在解脱,超越一切善恶业力,当下超脱于生死轮回。
显现在生死轮回当中,同时常住于大涅槃,这就是本觉

- 41 -
心性之不思议境界。经由大师的直接指示,咱们只要肯于赤
裸自己的心,褪去一切分别思维等纠葛和包装,当即就能够
赤裸现见自心觉性而自行获证解脱。此是无上秘密教法当中
的最方便之法,莲花生大师特为一切有缘弟子书写、传授,
或以伏藏的形式隐藏流传。
最后,大师讲述本论之因缘,作为结语:

二十八、结语
奥妙!直指觉性赤见自解,为利益后来浊世有情故,将
所有续经、教敕和要门,凡已所知者都简单扼要而书写,现
在传授或作伏藏隐藏,发愿使未来有缘者能遭遇此法。
三昧耶,甲,甲,甲。
此开示觉性现量之著述,名为赤见自行解脱,是邬坚教
主莲花生之所作,愿直到轮回未空之间利生无尽。

释文:
“第二十八、结语。”
“实在是奥妙啊!这《直指觉性赤见自解》,是为了利益
将来五浊恶世之有情众生的缘故,将所有佛教续部经典、历
代祖师菩萨之教敕和心要法门,凡是自己所知道的都简明扼
要而书写成文,现在传授给有缘弟子,或者以伏藏的形式隐
藏在岩石、石洞当中,发愿使未来后世的有缘人能够遇到此
殊胜教法。”
“守护三昧耶戒,甲、甲、甲! ”
“这部开示觉性现量之著述,名叫《直指觉性赤裸现见
自行解脱》,是邬金国(印度邬仗那国)教主莲花生之所作,祈
愿直到轮回未空之间,此法能够利益无尽众生。”

各位同修能够遇到本论并生起信心,就是莲花生大师的
有缘弟子,我也一样。本人对于莲花生大师具备充足信心,
故一遇到本论,看到上面有布楚活佛的倡印之开许,便打印
出来,反复静心研读,每一遍都受益匪浅。虽然我出家在汉
传佛教当中,也主要得益于汉传佛教的经论熏修,并于禅宗
参悟当中直接受益;但我一遇到本论,便有“他山之石可以

- 42 -
攻玉”之感。莲花生大师对于本觉心性的直接指示与描述令
人耳目一新,这实在是最殊胜的究竟了义之教法,而且大师
并未局限于所谓的“传承”,而是以最广大的慈悲心,完全开
许一切遇到本论且有信心的人依法实修,并认可为此法的
“未来有缘者”。
各位幸运的“有缘者”,请珍惜这千载难逢的无比奥妙之
殊胜教法吧!只要您能够反复静心研读,接受莲花生大师的
直接指示,您终将赤裸现见自心觉性而自行获证不思议解脱。

莲花生大师《直指觉性赤见自解》浅释至此圆满,其中
若有误解、错漏之类,在此诚意忏悔,容发现后更改。

南无十方常住三宝!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直指觉性赤见自解浅释 终

- 43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