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8

舊約概論

馬有藻博士著
Old Testament Survey
by Rev. Denny Y.C. Ma, Th. D.

舊約概論(修訂版)

    第四章   智慧書(詩類書)
 一、序言

  A、智慧書的性質

舊約聖經繼十二卷歷史書後為五卷「智慧書」,或稱「詩類書」,即約伯記、詩篇、
箴言、傳道書及雅歌。「智慧書」的性質與歷史書不同,它純論個人靈性之經歷,毫
無歷史敘事。每卷書充分表現人之宗教天性與靈裡深處對神之響應,但這並非說作者
在舞文弄墨,或憑空幻想,而是由聖靈感動寫出「實踐的智慧」(Practical Wisdom)
來。書內多以人生的教益為主題,特別論到人世上存活的問題,也論到人與人相處之
問題,藉著這些彰顯神的智慧,因他是一切智慧的源頭(參箴 1:7; 9:10),故名「智
慧書」。

歷代信徒在這些書內所得之靈訓,所受之感動至美且深;多人在書內得安慰、滋潤、
亮光,因而看透萬事,與主有更密切之交通。

  B、智慧書與摩西五經

智慧書五卷與摩西五經均為歷代信徒手不釋卷所喜愛的,故有人稱之為「五經第二」
( Second Pentateuch)。書內所記有神創造之啟示(參伯 38 章與創 1 章),有神律法
之闡釋(參詩 119 篇與出 20 章),有信徒靈程之經驗(詩篇與民數記),有苦難中之
安慰(約伯記與約瑟),有愛情的故事(雅歌與創 29 章),有信徒生活之箴規(箴言
與申命記)等;故摩西五經與智慧五經確有雷同之點。

  C、智慧書的格式

智慧書乃希伯來詩類文學之奇葩,對詩類文學的研究通常循著二方面的途徑:

1
1. 靈解的方法-把詩類文學作「靈訓一束」看待,即是從其文字中找出真理的靈意與
啟迪心靈之靈訓,而不注重其結構與形式,這法深得普遍信徒所採用。

2. 綜解方法-即是把詩類的體裁配合其透露之人生經驗作一綜合式的研究,這不但明
瞭詩類文學結構之優美,也能進到詩類文學之意象境界裡;這樣才體會作者的感情,
欣賞其中微言妙趣,與作者打成一片,學習他們所經歷的功課。

因此對詩類文學的結構形式必先有相當的認識才能進入與作者共鳴的階段,並不是易
達的階層,因為真正認識詩類之偉大,不但需要高度的學術修養,更要配合深厚的靈
性造詣。下面只能簡單撮要式的略為介紹詩類文學之結構形式,因除卻原文外,所有
譯文的只能把箇中的情趣作「表面式」的表達而已。

詩類的形格不在押韻,而在「押意」,分類如下(注  1 )  :

 1.正的對偶 ( Synonymous parallelism)-即第二行思想增強第一行之語氣,例:
「諸天述說神的榮耀,

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詩( 19:1)

 2.交替的對偶 ( Alternate parallelism)-即第一、第二行與第三、四行交替式的增強
語氣,例:

「天離地何等的高,

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

東離西有多遠,

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 (詩  103:11-12)

 3.反的對偶 ( Antithetic parallelism)-即第二行與第一行的意思相反,例:

「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

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 (詩  1:6)

 4.合的對偶 ( Synthetic parallelism)-即每句的意義是連續性的,第二行解釋或增添
第一行之意義(或稱 Stairlike parallelism),這類較長一點,例: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

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心;

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

2
(詩  19:7-8)

 5.首尾對偶 ( Alternate spiral parallelism)-即首尾二行遙對,中間每行亦互相遙應


(亦稱「內轉對偶」Introverted parallelism),例(詩 103 全):

a 稱頌耶和華(1-5)

b 神的恩惠(6-7)

c 神的慈愛(8)

d 神的體恤 (9)

e 神的赦免(10)

e 神的赦免(11-13)

d 神的體恤(14-16)

c 神的慈愛(17-18)

b 神的權威(19)

a 稱頌耶和華(20-22)

 6.呼應對偶 ( Responsory parallelism)-即每句均為對唱之詞,交替式的呼問或應對,
例:詩 115:9-11。

 7.進行對偶 ( Climatic parallelism)-即第二行完成第一行之意思,例:

「有好消息從遠方來,

就如拿涼水給口渴的人喝。」(箴  25:25)

 8.字母詩偶 ( Acrostic parallelism)-即每句(或每段)字首均選自希伯來文一字母,
按字母之次序把其意義演變下去,例:詩 119;箴 31:10-13;哀 1-4 章等。

以上是詩類文學中一些重要的詩格(每例大部分選自詩篇,因詩篇之例最明顯),其
中千變萬化,如煙花之爆放,奇峰迭出,是文學上一奇絕(注  2) 。

 二、各卷綜覽

  約伯記 詩篇 箴言 傳道書 雅歌

以利戶 大衛為主 所羅門為主 所羅門 所羅門

3
日 1500B.C 1000B.C. 940B.C. 930B.C. 970B.C.
期 (大部分)
猶大曠野與
地 耶路撒冷皇耶路撒冷 耶路撒
烏斯 耶路撒冷
點 宮 皇宮 冷皇宮
(大部分)
指出歷代聖徒指出一智慧指出凡是
日光之下
指出義人 與神密交之經的源頭在乎
的勞碌皆 指出男
受苦之因 歷,藉此挑旺認識耶和
目 虛空,只 女真誠
與對苦難 編者當時  (4 華;離開
的 有靠日光 愛情的
應有的態 50B.C.)的人 他,一切的
之上的神 楷 模。
度 對神與殿之企思想與生活才是人生
慕。 均愚妄。
的滿足。
敬畏神是智無神論的
主 義人的 信徒對神的感 以色列
慧 人生之虛
旨 悔悟 受 的愛情
的開端 空

42:5 29:2 9:10 2:11 6:3


苦難 靈交 智慧 虛空 愛情

 三、每卷釋義

1.  約  伯  記

作者:以利戶(參  32:18; 36:1,24; 37:14 等)〔注 3〕 (參 19:23-24 暗示約伯欲找人


代他寫傳記)(猶太經典「他勒目」Baba Bathra 14b 則謂摩西是本書的作者。)

日期:  1500B.C.

地點:以東地之烏斯( 1:1;另參創 36:8, 20, 21, 28;哀 4:21)。

目的:指出為何義人要受苦難,及在苦難中應有的態度。

主旨:義人的悔悟。

歷史背景:

約伯(意「恨惡」或「迫害」)乃以薩迦之第三子(創  46:13),他的三個朋友皆以
掃之後裔: 以利法乃提幔人,提幔為以掃之子(創 36:10-11)。提幔人居住以東地
(摩 1:11-12),那地以哲士為著(耶 49:7)。提幔人與布斯人為友,布斯乃烏斯之兄
弟,也是亞伯拉罕之侄兒(拿鶴之子)(創 22;20-21),而約伯則為布斯人。 比勒達

4
乃書亞人,書亞人為亞伯拉罕與基土拉生之第六子(創 25:2),常與以掃之後裔以東
人及提幔人為伍(耶 49:8)。 瑣法乃拿瑪人,拿瑪為猶太地南部一小村落。

約伯的祖父雅各下埃及去的時候,他的父親以薩迦為年四十歲,他則約廿歲左右。若
此推測正確,當約瑟被賣到埃及時乃是他誕生之年。當約瑟卒時,他約為九十一歲。
若他所得雙倍之祝福( 42:10)包括他的壽歲(即 70+140=210 壽命)他受苦時為廿一
年前(即七十歲時)之故事。當他壽終時摩西為五十五歲,亦已曾在米甸的曠野約十
五之久(注 4)。

據這可靠的臆測,本書之歷史背景可重建起來,如此便可以解釋約伯為拜亞伯拉罕之
神的人,也解釋約伯為先祖時代所流行之家庭式的大祭司,而約伯的壽數也為先祖時
代之平均。設若作者處在摩西律法時代之後,約伯與其三友人之神學辯論必涉及律法
之精意與律法之義的要求,但這些均未在書內出現,故此本書著成的日期與書中的歷
史背景均指律法之前先祖時代的作品了。

 大綱:

 一、序幕引言( 1-2)

-撒但的控告

 二、辯論( 3-41)

A、約伯與三友=3-31

1. 第一回合=3-14

2. 第二回合=15-21

3. 第三回合=22-31

B、約伯與以利戶=32-37

C、約伯與神=38-41

 三、閉幕結語( 42)

-真神的祝福

 圖析:

引言 辯 論 結語
1-2 3-41 42
撒但的控 約伯與 真神的祝
約伯與三友 約伯與神
告 以利戶 福

5
第 第 第 以約 以約 第 第
第 第 約悔 真賜
一 二 三 利伯 利伯 一 二
一 二 伯悟 神福
回 回 回 戶三 戶 回 回
次 次 的 的
合 合 合 向友 向 合 合
15- 22- 33- 38-
1 2 3-14 32 40-41 42 上42 下
21 31 37 39
1-2 3-31 32-37 38-41 42
序幕 劇幕 閉幕

 摘要:

約伯記為世上最古書籍之一,也是聖經中最難明的一卷書。它的文體除序幕與閉幕外,
余皆用詩類之形格,內容涉及世上最古的難題:「義人為何要受苦?」、「全能仁愛
之神又何忍睹人類受苦呢?」約伯記內帶來清楚的答案。

 一、序幕引言( 1-2 章)

本書之序幕掀開後是一幅「天庭」之情景,揭露信徒受苦的其中一些因由:  1.試驗
2.試煉 3.造就 4.榮神。當時完全人約伯受神特准魔鬼之試探,使他經試煉後信心如精
金(23:10),榮耀真神。魔鬼得准後便肆意向他攻擊,先傾覆他的家產,再殘害他的
兒女,終加害於其身,使他滿身長滿毒瘡,痛苦難堪(1-2 章)。

 二、辯論( 3-41 章)

約伯有三友聞訊趕來本是要安慰他的痛苦( 2:11-13),結果卻與他展開三大回合的辯
論(3-31 章)。在辯論的過程中,許多人生哲理及「先祖神學」不是易明,也不容易
摸到其辯論的中心思想。在第一回合中,他們的辯論以「神的性情」為主題。在第二
回合中,他們的辯論環繞在「惡人之報」。在第三回合中,他們均直斥約伯的不義。
茲以表代述:

一、約伯與三友
  經文 三友 約伯
第 3-14 章  綱要: 神是至公至  綱要: 自詛生辰,
一 義,賞善罰惡,報應 求死解脫( 3 章)。
回 不爽。約伯受苦,故 自己所行既無不善,
合 是受神之罰。 且至為公義,然遭不
測大禍,令人不解。
 各人之辯:
 約伯之辯:
以利法-受苦是因人
對以利法-不承認有

6
犯罪( 4:8)。 錯( 6:10)。

比勒達-約伯虛偽不 對比勒達-人受苦非
肯認罪( 8:20)。 因罪( 9:22)。 對
瑣法-不義的人為何
瑣法-約伯看不見自 興旺
己之罪( 11:6,
11)。 ( 12:6)。
 綱要: 天道福禍乃
 綱要: 遭禍者絕非
常事,雖是福善禍
善人,約伯遇禍,也 惡,唯惡人也常享
證明不是善人。 福。
 各人之辯:  約伯之辯:

二 以利法-責約伯妄言 天地皆證自己之義( 
15-21 章
回 己義( 15:5-6)。 16:19)。

比勒達-惡人必受禍 無理羞辱式控訴( 1
( 18:5)。
9:5)。
瑣法- 惡者終必滅
惡人反得康寧( 21:
亡( 20:5)。
7-13)。
 綱要:
 綱要:
約伯遇難,絕非孿
人,而苦難乃罪孽之 約伯表明自己實是無
結果。 辜。
第  各人之辯:  約伯之辯:

22-31 章
回 以利法-妁伯之自義 願神伸其冤( 23:3-
合 為罪( 22:3-5)。
4)。
比勒達-無人在神面
自言守義不變( 27:
前可稱為義( 25:
6) (約伯各辯的總
4)。
綱可參 33:8-11)。
瑣法-緘默。
二、約伯與以利戶
經文 以利戶 約伯
32-37 章  綱要 :  緘默

7
苦難有教益,每每是
神的美意,為教訓成
全他的子女。

 簡析: (注  5) 附:評上與介下

32 章=引論 (約伯與友人辯論
的焦點實不是在苦
33 章=神的救恩 難問題,而是主觀
智慧的爭辯,自持
己見,自以為是,
34 章=神的道路
因此神才必須干
預,以己之「智
35 章=神的眷顧 能」折服約伯。)
36 章=神的智慧

37 章=神的威榮
三、約伯與神
經文 神 約伯
 綱要 :
38-41 章 神的創造有說不盡的
奇妙,他固然造偉大
A.         第一次 的動物,也關心微小
( 38- 的鳥蟲(這段指出神  緘默
之偉大、權能、智 承認過去之愚昧、
39 章) 慧、仁愛、榮耀)。 真神之權能、旨意
之奇妙( 42:1-
B.         第二次 有誰可與全能者爭 6)。
( 40- 辯?(這段目的使約
伯覺悟他 自己的無
41 章) 知; 自己的無能;
自己的不義; 自己的
卑微。)

神雖無直接回答約伯之問題,但卻以自己的絕對權能暗示約伯在苦難來到之時仍順服
神的旨意,那種順服是最得勝的。如此,苦難的真由不必追究,因神至終必有甚美旨。
順服神旨,非明瞭神旨,是神向受苦之人的要求。

人在苦難中不能自慰時,莫不想到神的作為不惑;但神的行事沒有不義,人一切的經
過皆在他洞察之下,萬事皆有他的美旨,在一切的經歷中安然順受,等他旨意顯明,
一切悲歎的聲音也必變為讚美。

8
所羅門臨終言:「事情的終局,強於事情的起頭。」(傳  7:8)看約伯故事之結尾如
日落西山忽然霞光四照,為約伯難過的也可大得安慰,因試煉雖苦,其果實也必甘甜,
苦盡必甘來。

 三、閉幕結語( 42 章)

本書以約伯至終得神雙倍之祝福為終。若以首章之眼光看末章方能體會「約伯記」之
精意。約伯有了具體經驗的信仰( 42:5),他不但看清楚神(4:2-3),也看清楚自己,
相形見絀因而更厭惡自己過去的噁心、愚昧(42:6),人生最難學的功課莫如真切認
識自己的幼稚與有限;現今他的信心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復加上知識(彼後 1:5),使
他完全降服於神的美意。美哉,他的一生誠為歷代信徒之榜樣。

約伯記附圖

 圖一、約伯記中的科學

聖經雖非科學課本,但卻包含很多科學原理。約伯記內
所論的,其中合科學之處亦不算少:

1.地理學-26:7

2.天文學-9:9;38:31-32

3.氣象學-28:25

4.電力學-38:35

5.動物學-38-41 章

 圖二、約伯記中之神學

1.三位一體神

a.有關神-38-41 章;1:21;2:10;5:8-27;9:5-13

b.有關基督-19:25-26

c.有關聖靈-26:13;33:4

2.靈界神學

a.善天使-1:6-7;33:23

b.惡天使-1:6-12;2:2-7

9
3.救恩論

a.人之原罪-14:4;15:14-15

b.人之本罪-31:1,9,16-21,24-32

c.救恩之預表-1:5;42:8

d.救主之來臨-19:25

e.末日之審判-14:7-15;15:28-30;19:25-29

 圖三、約伯記中之基督(注  6)

1.中間的聽訟人-9:33

2.天上的見證-16:19a

3.地上的人保-16:19b

4.救贖主-19:25

5.贖價-33:24;36:18

2.  詩  篇

作者:大衛為主(其他包括摩西、所羅門、亞薩、可拉的後裔、希幔、以探,及數位
不詳姓名作者)。

日期:大部分在聯合王國時期,尤是大衛與所羅門為王時;其他遠至摩西時代(參詩  
90-91),近在被擄時代(參詩 137),也有在餘存王國時代(參詩 120-134)

地點:在不同的場合與地點,有在逃難中,有在猶大的曠野,有在耶京之皇宮,有在
巴比倫的河邊,有在耶京的文士學校或會堂所在。

目的:指出歷代聖徒與神密交之經歷,藉此挑旺編者當時( 450B.C.)的人對神與殿
之企慕。

主旨:信徒對神的感受。

歷史背景:

 A. 作者的背景:

10
大衛為著名的詩人有多樣事跡佐證: 他為有名善歌者(撒下  23:1); 他曾編有詩
歌(撒下 1:17-27;22:1-51;23:1-7); 他創立聖所詩班(代上 6:31;16:7;25:1 等),
而可拉的後裔、亞薩、希幔、以探等皆大衛詩班的成員,也是有名之哲士(王上
4:31)。可拉是利未三子之一,哥轄的後人,希幔也是可拉之後裔,亞薩是革順的後
人(代上 6:39),以探是米拉利之後裔(代上 6:44);這樣利未三小支派都有人在聖
殿供唱歌之職(出 6:16)。大衛迎接約櫃時曾委希幔、亞薩、以探(參耶杜頓)唱歌
擊鈸(代上 15:16-19),後並派他們為伶長(代上 16:5-7,41-42),以後許多亞薩後
裔從巴比倫回國(拉 2:41;尼 7:44),參與所羅巴伯之獻殿禮(拉 3:10)。其他作者
如摩西也是有名詩人(出 15;申 32);所羅門曾作詩歌超越千首(王上 4:32)。

詩篇是一集「人向神」的感想集,而聖經其他各卷均是「神向人」的記錄。

詩篇被後人稱為「大衛的書」(來  4:7)(猶太遺傳 Midrash 說:「摩西給以色列人


五經,大衛也給他們五經」),雖非所有詩篇皆大衛所作,不過他既是主要的作者,
後人便以他的大名冠以全部詩集,其實他的一生也就是一首偉大的詩篇。

茲將詩篇根據作協及日期表列如下:

作 者 詩 篇 共 計 日 期
摩西 90-91 2 1400B.C.
卷一  (37 篇),
卷二(18 篇),卷73(題名的,
大衛 三(1 篇),卷四 若推論則 76 1020-976B.C.
(2 篇),卷五(15 篇)
篇)
亞薩 50;73-83 12 1020-976B.C.
所羅門 72;127 2 950B.C.
可拉的無名後 42;44-49; 9
被擄前
裔 84;87-88
可拉的後裔希 88 1 被擄前

以探 89 1 被擄時
卷四、五 50
不詳: 被擄時
(大部分)
1.以西結
137 1 被擄時(?)
(?)
2.希西家 720B.C.
120-134 15
(?) (?)
歸回時
3.         哈該,
撒迦利 146-147 2 ( 520 B.C.)
亞(?)
(?)

11
歸回時
4.尼希米
127 1 ( 445 B.C)
(?)
(?)

 B、編纂的過程:

詩篇乃多時代多作者之產品,由始至終至少經十餘人之手,歷千年之久;詩篇共一百
五十篇,經過多時代的搜集與編纂,倣傚摩西五經的各卷主題,合分五卷,而每卷之
末均以頌詞為束:   1-41 篇; 42-72 篇; 73-89 篇; 90-106 篇; 107-150 篇;
其編輯的過程分為數段時期:

1.第一卷的的詩及卷二內各篇(51-72)乃大衛(或其後人)所編,以供禮拜之用。

2.第二卷(其餘各篇)與第三卷乃希西家(代下 29:30;箴 25:1)與約西亞(或其選


人)所編成的。

3.第四與第五卷是被擄歸回時代的以斯拉與尼希米所編訂,而以斯拉則為五卷之總編
者,歸納表述如下:

仿摩西五
分 卷 編 者 作 者 頌詞 要 義

大 衛 神之眷助-
大 衛 41:13
卷 一1-41 (大部 創世記 為崇拜之事
所羅門
分) 奉
大 衛 神之異能-
希西家 72:18
卷 二 42-72 (大部出埃及記 為稱讚之事
約西亞
分) 奉
亞 薩 神之權衡-
希西家
卷 三 73-89 (大部利未記 89:52 為永遠之事
約西亞
分) 奉
不 詳 106: 神之政治-
以斯拉
卷 四 90-106 (大部民數記 為誠敬之事
尼希米 48
分) 奉
107- 大 衛 神之救贖-
以斯拉
卷 五 (與不申命記 150:6 為完全之事
150 尼希米
詳) 奉

  C. 詩篇與摩西五經:

詩篇之組成是編者據摩西五經之要旨而分卷,故亦分五卷,每卷之要義與摩西五經之
要義先後遙應。摩西五經重信道是為一切要道之根源,詩篇五經重靈交,是為一切慕
道之楷模。茲把兩「五經」列表如下:

摩西五 創世記 出埃及記 利未記 民數記 申命記

12

論以色列
論以色列 論以色列 論以色列
要 論人 在曠野之
的得贖 的聖所 神的律法
經歷
聖民如何
神對人所 神選民受 由曠野到 重申律法
義 在聖所中
定的法規 暴虐呼救 迦南 之精要
事奉神
論信徒得 論信徒得
要 論人 論神殿 論神的話
贖 救後生活
信徒在苦 神的道為
人的福樂 聖徒在聖 從曠野到
義 難中蒙拯 信徒生命
在於遵命 所中蒙福 安息
救 之中心
  1-41 42-72 73-89 90-106 107-150
「  大

卷 一 卷 二 卷 三 卷 四 卷 五
五經  

 D.      詩篇之分類:  

 1. 按題言或結構分類

題 言 詩 篇 意 義 共計
參  4-9;11-14 等之
樂 歌 題言 特為歌唱之用 57
(不贅)
66;67;98 等之題言
詩 歌 題言為普通詩歌 14
(不贅)
32; 42; 44; 45; 52-55;
訓誨詩 勸誡人免犯罪 13
74; 78; 88; 89; 142
金 詩 16; 56-60 默想回憶 6
祈禱詩 17; 86;90;102;142 以祈禱為重 5
上行詩 120-134 至耶路撒冷朝聖用 15
以「你們要讚美耶和
頌讚詩 146-150 5
華」為首字
哀 詩 7 題言為流離詩,即在 1
逃難時在苦境中的感

13

9;10;25;34;37;110- 按希伯來文字的次序 10
字母詩
112;119 ;145 寫成
求神紀念其祈禱施拯 2
紀念詩 38; 70

1; 2; 10; 33; 43; 71;
無題詩 91; 93-97; 99; 104- 導論或引介上下篇 22
107; 135-137 等不贅

 2.按內容分類

內 容 詩 篇 意義 共計
14; 44; 46-48; 53; 66; 68; 74;
專論國家大事
國事詩 76 ; 79; 80; 83; 85; 87; 108; 21

122; 124-126; 129
78; 81; 83; 103-106; 114; 歌詠以色列史
詠史詩 11
135; 136; 137 某部分
2; 18; 20; 21; 45; 72; 89;
君尊詩 專論神為王詩 10
110; 132; 144(?)
悔罪詩 6; 32; 38; 39; 51; 102; 130;
懺悔 為罪痛悔詩 8
143
詩)
3; 5; 7; 10; 35; 36; 52; 59; 咒詛敵人,願
咒詛詩 64; 69; 83; 109; 129; 137; 敵人遭極重報 19
139-141; 143 應
哈利路 106; 111-113; 117; 135; 146-以「哈利路 11
亞詩 150 亞」為鑰字
75; 92; 100; 105; 107; 118;
稱謝詩 感恩稱謝 8
136; 146
以「哈利」字
哈利詩 113-118 為首,讚美詩 6
一類
2; 8; 22-24; 40; 41; 45; 68; 預言彌賽亞將
彌賽亞 69; 72; 87; 89; 102; 109; 18
來某方面之工

110; 118; 132 作
論大自然創造
自然詩 8; 29; 65; 104; 147; 148 6
之奇妙
21; 30; 33; 47; 48; 63; 65-67;
84; 95; 96; 98; 100; 101;
敬拜詩 敬拜神為主題 26
111-113; 116; 117; 133; 134;
138; 144; 148; 150
37; 42; 43; 46; 47; 91; 94; 安慰心靈為主
安慰詩 9
97; 116 題

14
4; 5; 11; 28; 41; 55; 59; 64; 作者在患難中
患難詩 12
109; 120; 140; 143 的呼求
專論神聖言之 5
聖言詩 1; 12; 19; 33; 119
重要
3; 7; 18; 30; 34; 51; 52; 54; 每詩之首有題
題言詩 言以示該詩之 13
56; 57; 59; 60; 63
歷史背景

附註:每篇詩的分類常有不同見解,且每類之區別也不易劃清界限,上述不過為要點
而已。

  E. 每篇之史記:

詩篇多首均有題言( Superscription),題言一方面指作者是誰,另一面指作詩的歷史
背景。每詩之歷史背景不易考究,因一些歷史背景可合多首詩用的。推理之下,可歸
納列表如下(注 7) :

歷史背景(寫詩之因 日期  
詩篇 經文 (B.C.)
由)
一、卷一( 1-41)
1 以斯拉總編「詩篇全 尼  12:24-26, 444
集」時寫此詩,以之 46
2 為各詩之序言。 990
撒下  7:1-17
*3 先知拿單給大衛有關 980
大衛國度的預言。 撒下  15-17
4-5 990
大衛逃避押沙龍在瑪 撒下  11-12
6 哈念。 990 或 980
撒上  24
*7 與詩  3 同。 1010
撒上  17 或撒
8 大衛與拔示巴犯罪後 1020

及生病後。
9 12 或 22 1010 或
大衛逃命掃羅。 980
10 撒上  19-20
與詩  7 同。 1000
11
大衛因子死(「慕拉 撒上  19-20 990
12 便」)或大衛因歌利 或撒
亞死。
下  15-17 1010
13-14
大衛逃命時。

15
15 大衛逃命,掃羅追 撒下  6 1010
殺。
16 撒下  7 990
在掃羅宮中感言。
17 撒上  22 1000
大衛逃命時(逃掃羅
*18 或押沙龍)(或在被 撒下  22 1010
擄時)
19 撒下  12 970
迎約櫃歸回耶京
20-21 撒下  10-12 1010
先知拿單向大衛。
22 撒上  23 980
挪伯諸祭司被殺
23 990
大衛逃掃羅追殺後。 撒下  23
24 980
大衛與拔示巴犯罪悔 撒上  19-20
25 改後。 990
撒下  19
26-27 敗亞蘭人 1010
撒下  17
受掃羅追殺於瑪雲曠
28 990
野。大衛生命之末。 撒下  21
29 1000
與詩  15 同。 撒下  24
*30 1010
逃掃羅追殺時 撒上  23
31 1010
示巴叛後大衛返耶 撒下  12
京。
32 1010
撒下  12
逃押沙龍追殺。
33 970
撒上  21
國中饑荒後神沛降大
*34 雨。 1034
撒上  22
35 獻亞勞拿場(殿之
撒上  19-22
地)。
36
大衛逃命到基伊拉。 撒下  23
37
大衛與拔示巴犯罪 撒下  12
38-41 後。

大衛結束與亞蘭、亞

16
捫之戰爭。

大衛在迦特王趕逐
後。

大衛逃掃羅命、亞比
亞他投歸。

大衛逃掃羅命。

大衛生命之末。

大衛與拔示巴犯罪
後。
二、卷二( 42-72)
42-43 逃押沙龍之追殺。 撒下  17 980

44 西拿基立圍攻耶京。 王下  16-19 710

45 以斯帖之婚嫁。 斯  1-2 457

46 西拿基立之圍得解 王下  19 710


救。
47-48 代下  20 895
約沙法戰勝亞拉伯聯
49 邦。 990
撒下  11-12

50 文體類似智慧書。 1010
撒上  23

*51 為獻祭的人。 900


撒下  13-15
*52 大衛與拔示巴犯罪。 1010
撒上  21
53 與詩  35 同。 1010
撒上  22
*54 與詩  14 同。 1010
撒上  19
55 西弗人出賣大衛。 1000
撒下  8;13;14
*56 大衛逃押沙龍。 990
撒下  17
*57 非利士人在迦拿捉拿 1010 或
大衛 撒上  24 或
900
58

17
大衛在洞中赦掃羅。

與詩  57 同。
*59
大衛逃避掃羅。
*60
與以東人爭戰。
61-62
大衛逃命押沙龍。
*63
逃命掃羅,在隱基底 撒下  15-18
64 時;或逃押沙龍於曠 535
野。 拉  3
65 537
與詩  35 同。 但  9;耶 29
66 970
與詩  29 同。 代上  28-29
67
重建聖殿殿基立穩。
68
快從被擄歸回。
69-71
與詩  15 同。
72
與詩  62 同。

大衛禪位給所羅門。
三、卷三( 73-89)
73 西拿基立軍被神擊 王下  19 710
殺。
74 王下  25 586
猶大國被巴比倫亡。
75-76 王下  23-25 588 或
與詩  73 同。
77 拉  6 586-536
在被擄時期中或國家
78 岌岌可危時。 代下  19 515

79 迎約櫃回耶京(與詩  代下  36 895
15 同)。
80 拉  7-8;尼 536
與詩  74 同。 1,12
81 444
西拿基立圍攻耶京 王下  24

18
(與詩  44 同)。

聖殿重建完畢居民守
逾越節。

82 約沙法之改革。

83 約沙法勝敵盟(與詩  
47-48 同)。
84
重建聖殿,殿基立定
85 (與詩  66 同)。 599

86 古列王諭詔歸回。 586-536

87 大衛逃命押沙龍(與
詩  61-62 同)。
88
尼希米修造城牆完
89 畢。

國家面臨滅亡(與詩  
74 同)。

在被擄地時。
四、卷四( 90-106)
90-91 在曠野漂流中或末。 民  12-14 1400

92-94 西拿基立之圍得解救 王下  19 710


(與詩  73 同)。
95-96 撒下  8 516
歸回後某住棚節日。
97-98 王上  8 1010-970
大衛數算戰績後感。
99-100 撒下  1-2 (或 990)
所羅門獻聖殿時。
101 但  9 960
大衛繼掃羅為王。
102 撤下  6 1010
被擄時代近結束時。
103-104 537
大衛病後之謝恩(與
105-106 拔示巴?) 970
迎約櫃回耶京。

19
1000
五、卷五( 107-150)
107 重建聖殿殿基立定 拉  3 535
時。
108 撒下  8 1000
大衛與亞蘭以東爭戰
109 前(與詩  60 同)。 撒上  22 1010

110 挪伯祭司被殺(與詩  撒下  7 990


17 同)。
111-114 代下  20 895
先知拿單向大衛傳神
115 約。 撒下  8 1000

116 與詩  107 同。 拉  7 457

117-118 約沙法戰勝亞拉伯聯 撒上  25 1010


盟(與詩  83 同)。
119 撒下  19 720(希西
與詩  114 同。 家時期)
120 拉  4
大衛與亞蘭以東爭戰 980
121 後(與詩  108 同)。 王上  5
536 後
122 以斯拉之律法。
撒下  7
960
123 大衛迎掃羅於巴蘭曠
野。 拉  6
990
124
上行詩(到錫安朝 撒下  12
516
125-126 聖)。
撒下  22
586-536
127-128 大衛自押沙龍死後回
京。 撒下  21 990
129-130
被擄歸回時。 撒下  19 1010
131
與詩  122 同。 王上  1 1010
132
與詩  123 同。 拉  6 980
133-136
為籌建聖殿用。 尼  12 970
137
與詩  125 同。 516

20
大衛為建殿時有感。

與詩  105 同。

慶聖殿重建成功。

138 在被擄時懷念祖國。

139 與詩  103 同。

140-141 大衛與拔示巴犯罪
後。
142
大衛逃掃羅之追殺。
445
143
大衛在亞杜蘭洞躲掃
144 羅。

與詩  140 同。
145

146 大衛謝神脫離押沙龍
之叛。
147-150
大衛臨終對所羅門之
遺言。

重建聖殿完畢獻殿禮

重建城牆完畢獻牆
禮。

附註:有  *者則表該篇詩之題言註明其歷史背景,故較為確定;無*者則據內容推理,
大部分頗差強史實與人意;小部分則較為含糊,因其內容對一些史實模稜兩可,全是
筆者個人主觀感受而定。

 大綱:

一、世人之失敗(卷一)( 1-41)

A. 世人與人子=1-8

B. 世人反對人子=9-15

C. 人子基督=16-41

21
二、世人之得贖(卷二)( 42-72)

A. 以色列之失敗=42-49

B. 以色列之救主=50-60

C. 以色列之救贖=61-72

三、世人之敬拜(卷三)( 73-89)

A. 人與聖所=73-83

B. 神與聖所=84-89

四、世人之安息(卷四)( 90-106)

A. 渴慕安息=90-94

B. 預言安息=95-100

C. 得享安息=101-106

五、世人之靈糧(卷五)( 107-150)

A. 聖言與生命=107-118

B. 聖言與生活=119-145

C. 聖言頌=146-150

 圖析: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1-41 42-72
73-89 90-106 107-150
世人
世人之失 世人之得
之敬 世人之安息 世人之靈糧
敗 贖

世 以 以以 世 世
世 聖 聖
人 人 色 色色 人 人
人 所 所 世人 聖言 聖言
反 子 列 列列 切 預 聖言
與 與 與 得享 與生 與生
對 基 的 的的 慕 知 頌
人 聖 聖 安息 命 活
人 督 失 救救 安 安
子 民 神
子 敗 主贖 息 息

22
1 9 16 42 50 61 73 84 90 95
101  | 107  | 119  | 146  |
| | | | | | | | | |
106 111 145 150
8 15 41 49 60 72 83 89 94 100
事奉
蒙福的人 得救的人 爭戰的人 傳道的人
的人

 摘要:

詩篇是一「人向神」的感想集,而聖經其他各卷均是「神向人」的記錄。詩篇與普通
詩有殊多不同之處,它的不同使詩篇的價值異乎尋常:

 一、詩篇的信息是積極與樂觀的 -偉大的作品不僅給人美感,也給人一種安慰與提
高人生的能力;詩篇能給人積極的鼓勵,擦乾人的眼淚,提高人的自尊與信念;給人
奮勇向前的力量;這是詩篇信息給人的人生觀。

 二、詩篇的中心是讚美與感謝的 -詩篇是人心靈向神「真、善、美」的感應;詩內
之中心充滿了感謝、讚美及得勝的心情;雖作者的環境惡劣,開始的時候沉悶,但終
因尋求神得著解脫之道,因此詩篇有啟發之作用,指導人生轉悲為樂。

 三、詩篇的導向是光明與盼望的 -詩篇的作者用屬靈的眼光看透萬事,叫世人在黑
暗絕望中看到光明盼望,在「山窮水盡疑無路」時,它指出「柳暗花明又一村」,即
是在歎息中它教人「在夜間歌唱」,在絕境中指向天上光明之境,透過作者本人之經
歷,啟迪人生信靠那掌管萬事的真神。

 四、詩篇的依歸是見證與禱願的 -詩篇最終之目的是作者之見證,而詩篇全集則是
一本「見證如雲集」(參來  12:1a)。詩人之見證激發讀者有所感悟,因而丟棄萬事,
看作糞土,為的是得著見證神的榮耀,使人要努力面前(參來 12:1b),這是詩篇最高
的價值。它不是見證人心渴念神的過程,而是見證那些找到神的心靈所獲得的安息和
滿足。

因此詩篇不是說教的典籍,它是表達人類心靈深處宗教的渴望。詩篇打破人的界限,
把古今中外世人的感情連繫在一起,男女老幼,貧富貴賤,土農工商,衝破時間與空
間之範疇,使人在詩篇中找到赤露敝開的自己,因它是一面人生的鏡子,因它是人生
的解剖學。諸凡喜怒哀樂、悔罪感恩、讚美禱求、信靠靈交,在詩篇中皆有所頌詠,
它誠然是「人心寶鑒」。

詩篇有  150 首之多,而每篇均有獨立之信息,要把全部摘要釋義是不可能的事,惟
能的只可把每篇之中心思想擷摘一題目,以示全篇之要旨。這不是「靈解式」的摘義,
也非把每篇的「金句」搬出來,而是盡可能用那篇內的字句作主題,這才是「正意」
的研習,茲表述如下(注 8) :

23
24
25
26
27
詩 篇 附 圖

 圖一、詩篇中的神學

詩篇不是說教的典籍,也不是神學課本,但卻含有極豐富之系統神學,茲簡表如下:

神 學 教 義 詩 篇
A. 神的觀念
4;14;19;90;102
1.神的永恆
91;92;96;139
2.神的全能
8; 36; 78; 86; 89; 103; 104; 106; 107;
125; 129; 130
3.神的性情
12;18;19;119
4.神的律法
B. 罪的觀念 19;51;58

28
1.人的原罪
32;38;39;51
2.因罪受罰
32;51;113
3.神施拯救
19;25;32;38;102;130;143
4.認罪悔悟
C. 來世的觀念
88;89;94;115;143
1.死入陰間
16;17;49;73
2.復活永生
D. 信心的觀念
25;27;31;37
1.全心信靠
25;37;40
2.默然等候
E. 基督的觀念 2;8;16

1.耶穌為人子 22;40

2.耶穌為先知 40;110;133

3.耶穌為祭司 2;24;45;72;89

4.耶穌為君王 2; 16; 22; 38; 40; 51; 55; 66; 68; 69;
96-98; 130
5.耶穌為救主
22;23;24
6.耶穌為牧人
27; 31; 40; 61; 62; 71; 78; 87; 89; 94;
7.耶穌為磐石 95

8.耶穌的再來 50;97;98

 圖二、詩篇中之樂器或樂譜專用名詞略解 (注  9)


樂器或樂譜 詩篇 註釋 參考

中文
英文詞        

1.交 Iamnacceah 4-6; 8;9; 11-14 等不 55 給伶長之  
與伶 贅 指導或交

29
長 其保存
閨女之
2. 調
代上
用女 alamoth 46; 68 2 意,即女
高音 或歌 15:20

女唱出
字意「子
死」或
muthlabben 「偉大
3. 慕 代上  15
或 almoth- 9 1 之死」,
拉便 :20
labben 給女音
唱,為哀
調
六意:  1
插段 2 終

4. 細
Selah 3; 4  等不贅 71 3 分段 4 強  

5 特調 6 拖

字意「不
要破
5. 休
57-59;75(實應是 毀」,乃 撒下
要毀 Al-taschith 4
56-58;74) 在某一危 24:16-17

機時之呼

字意「百
合花」,
指「春來
Shoshannim 了」,與
6. 百 45;60;69;
或 Shushan- 4 逾越節有  
合花 80
eduth 關
,故紀念
逾越之事

字意「遠
7. 遠 處橡樹上
Jonath-ele-
方無 mrechokim 56 1 之鴿」  
聲鴿 ,為悲哀曲
調
字意「男
8. 調
音」,男 代上
用第 Sheminth 6; 12 2
15:21
低音

調

30
字「酒
9. 迦
8;81; 酢」意,
特樂 Gittih 84
3  
非利士

人樂器
10. 如琴、
絲絃 Neginoth 4;6;54;55;61;67;76 7 瑟、迦特  
樂器 等樂器  ,
有說不是
11. 吹的樂
器,而是
吹的 Nehiloth 5 1  
詩的風
樂器
格,意
「產業」
字意「旭
日」,晨
早用之民
謠,和合
12. Aijeleth- 本、  RS
22 1  
朝鹿 Shahar V 皆隨猶
太經家譯
法將之譯
作「朝晨
之鹿」
13.
麻哈 Mahalath 字意「大
拉或 orMahalath- 舞蹈」即 撒下  
(麻 leannoth 53;88 2 聖殿之詩 6:14-
哈拉 班,曲為 15
(大舞大唱)
利暗 跳舞調
俄)
字意「讚
美」或
14 流 「大
Shiggaion 7 1 哈  3
離歌 叫」,短
調詩,與
哈  3 章同
字意「愛
15 愛Song of
45 1 歌」,表  
慕歌 loves
達愛意
伶長之 代上
16 耶
Jeduthun 39;62;77 3 一,前名 15:17;
杜頓
「以探」 16:41
字意「鑄
17 金
Michtam 16;56-60 6 造」,表  

永久性

31
 圖三、詩篇中之基督(彌賽亞詩內容)

詩篇 預 指
2 彌賽亞國度的建立
8 基督的人性被棄
16 復活
22 好牧人,被釘,救主
23 大牧人
24 牧長,榮耀的王
40 存心順服,以至於死
41 被出賣(俗稱「猶大詩」)
45 王之婚娶(俗稱「詩篇的雅歌」)
68 以色列在彌賽亞國度裡
69 卑微受苦(俗稱「客西馬尼詩」)
72 彌賽亞國度的建立
89 彌賽亞國度的建立(俗稱詩篇中「大衛
的約」)
102 被棄
109 被棄
110 君王與祭司共在一身(俗稱「麥基洗德
詩」)
118 被棄與被升
132 彌賽亞榮登寶座(俗稱「寶座詩」)

 圖四、詩篇中的基督生平

詩篇內論彌賽亞為基督的預言頗多(參路  24:44),把它們歸納起來,配合新約之佐證,
不難看見基督生平中一幅輪廓清楚的圖畫(注 10)

基 督 生 平 詩 篇 新 約 佐 證
1. 他的神性 45:6,11 來  1:8
45:17;61:6-7;
2. 他的永存 72:17; 來  1:10
102:25-27
3. 他的權能 72:8; 103:19 啟  19:16
來  1:5; 太 22:40-
4. 他為神子 2:7; 110:1
45
5. 他的降生 40:6-8 來  10:5-7
6. 他的人性 8:4-5 來  2:6-8
7. 他的聖潔 45:7; 89:18-19 來  1:9

32
8. 他的熱心 69:9 約  2:17
9. 他為先知 22:22; 40:9-10 太  10:40-41
10. 他為祭司 110 來  5:6
11. 他的受苦 69:9 羅  15:3
12. 他的被賣 41:9 路  22:48
13. 他的受死 22:1-21; 31:5 四福音
14. 他的被棄 118:22-23 太  21:42
15. 他的復活 2:7; 16:10 徒  2:27; 13:35
16. 他的升天 68:18 弗  4:8
17. 他的再來 96-98 帖後  1:7-9
18. 他的為王 2:6; 89:18-19 徒  5:31; 啟 19:16
19. 他的得勝 110:5-6 啟  6:17

 圖五、詩篇中的歷史(注  11)

詩篇內所引述以色列歷史之量為聖經其他各卷之冠,歸納起來可以編成一本厚厚的以
色列國史,下表把以色列史由始至末略述:

以色列國史 詩篇
 一、太古時期 8;90;95;96;102;104;121;124;126;136;

1.神造天地 146;148;

2.神造人 8;89;95;100;146

3.世人犯罪 14;51;58

4.洪水 29

 二、先祖時期 42;47;105

1.亞伯拉罕 110

2.麥基洗德 105

3.以撒 46;105

4.雅各 77;105

105
5.約瑟

33
6.雅各下埃及 81;105;129

 三、出埃及時期 105

1.在埃及受苦 74;78;81;89;105;135

2.摩西亞倫 74;81;89;114;135

3.埃及的災 74;78;106;114;124;135;136

4.出埃及 78(參出 15)

5.過紅海 68;78

6.摩西的歌 78;114

7.雲柱火柱 78

8.磐石出水 78;81;95

9.嗎哪與鵪鶉 78;106

106
10.米利巴的怨言
106
11.他備拉的火
106
12.可拉、大坍、
106
亞比蘭眾黨之刑罰
135-136
13.在何烈山拜金牛

114
14.摩西的代禱
105
15.巴力毗珥的罪
90-91
 四、漂流與征服時 83

83
1.勝西宏與噩二王
83
2.過約但河

34
3.迦南的產業 83

4.摩西的遺言 78

 五、士師時期 99

1.西西拉傾倒 78

2.耶賓之敗倒 84; 132; 135

3.俄拉、西伊伯、 79

西巴撒慕拿之亡 106

4.基甸得勝 88

5.以利的兒子 89; 74; 79

6.撒母耳 13-14; 49; 50; 77; 79; 137

 六、列王時期 85

1.大衛立國 85

66; 84; 87
2.建造聖殿
87
3.王國分裂

4.續拜偶像   國勢
日弱

5.國家岌岌可危

6.國亡

 七、被擄時期

1.在被擄地求恩

2.古列諭准歸回

 八、歸回時期

35
1.古列諭准

2.立定殿基

3.重建城牆

3.箴言

作者:所羅門(大部分)( 1:1),其他包括亞古珥(30 章),利慕伊勒王(31 章),


希西家的文士(25:1)及不詳姓名(22-24 章中稱「智慧人」之人,猶太法典「他勒
目」Baba Bathra 15a 記箴言為希西家的文士寫「應作編輯的」的)。

日期:  940B.C.(所羅門中興時期)。

地點:耶路撒冷皇宮。

目的:指出一切智慧的源頭在乎認識耶和華;離開他,一切思想與生活均愚妄。

主旨: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

歷史背景:

  A. 「箴言」之義:

用箴言訓誨人是古時的一種教學法,即是在日常生活小節上「比喻」真理(智慧)之
奧妙,故古時史官於帝王前亦晨夕誦讀箴言,使他謹慎戒懼,治國有規。「箴言」的
字根作「比喻」之意。箴言是實際生活應有的規矩,但這規矩包括心靈、道德、理智
各方面在生活上的指導,即是說智慧人的生活方式以敬畏神為開始、歷程及依歸。

  B. 作者背景:

箴言大部分為所羅門記下老師傳授之格言,及自己靈感所觸及而著成其他格言之雜錦。

本書另一作者為一組智慧人。古代東方的哲士位分如同先知或祭司;職務為君主之諮
詢者及教導民眾。

書中第三作者( 30 章)為雅基的兒子亞古珥;此人身份無從稽考。有說雅基為大衛
之渾名,亞古珥為所羅門渾名,然無從證實。有人把 30 章題言之「真言」(30:1)譯
為「瑪撒人」,瑪撒人為以實瑪利之後裔,亞拉伯一族,在東方民族中以智慧著稱
(參王上 4:30)。

本書最後作者( 31 章)為利慕伊勒王;其人身世亦隱晦不明。有說他是所羅門之別
名,其母即拔示巴;利慕伊勒為「奉獻」之意(所羅門又名「耶底底亞」,即「神所
愛」之意)(撒下 12:25),其人是誰無可證實也。

36
 C. 編纂過程:

所羅門王(在位從  970-930B.C.)為千古難尋之大智慧家(王上 3:12)。他的智慧非
源自屬世的頭腦,而是出自敬畏神(王上 3:3;8:12-61),此點外邦的示巴女王也為他
作證(王上 3:28)。他的子與僕均從他口中得智慧語之福(王上 10:8)。本書正是他
規勸世人之箴言集。

所羅門曾寫箴言三千句(王上  4:32),本書不及一千,故本書是編纂過程之產品,
所以本書不止一位作者。編者以所羅門之箴言為主幹(1-19, 25-29 章),又以其他智
慧人之言語(19 下-24 章)及亞古珥(30 章)及利慕伊勒(31 章)各一為輔。所羅
門從自己三千首箴言中揀選上乘的,編排妥善,教導後人(傳 12:9)。多年後猶大王
希西家的文士(25:1)從王室的書庫內搜集材料,加添刪減,成為「箴言書」。

 大綱(按內容言):

一、序言( 1 上)

二、箴言( 1 下-29)

A. 第一集=1 下-9=(1:8-9:18)

B. 第二集=10-22 上=(10:1-22:16)

C. 第三集=22 下-24=(22:17-24:34)

D. 第四集=25-29

三、附言( 30-31)

A. 亞古珥之言=30

B. 利慕伊勒之言=31

37
 大綱(按結構言):

一、序言( 1 上)

二、箴言( 1 下-29)

A.給所羅門的箴言=1 下-9 A』 所羅門的箴言=10-


19 上

B.給所羅門的箴言=19-24 B』 所羅門的箴言=25-26

C.給所羅門的箴言=27-29

三、附言( 30-31)

A.亞古珥之言=30

B.利慕伊勒王之言=31

38
 摘要:

「箴言」( mashal)一字的原文意義很廣,在各書內有不同的翻譯: 「論及」(即
「談論」)(民 23:7-8); 「辯論」(伯 29:1)(中譯本失掉原文,參看英譯本);
「詩歌」(賽 14:4); 「笑談」(耶 24:9); 謎語(結 17:2); 「哀歌」(彌
2:4); 「箴言」(王上 4:32);而最後的用法最普遍。

「箴言」原文有二義: 一為「比喻」,用日常事例表達真理(智慧); 一為「統


治」,即示其教訓之權威。世俗倫理教條非絕對真理,故無此權威。故箴言實乃人生
有權威之格言,規勸信徒如何在日常生活裡表現有智慧(敬畏神)之行為。

  一、序言(1 章上)

本書開啟為一小段引言( 1:1-7),指出作者為誰(1:1),著書目的(1:6),和書中
主題(1:7)。

由  1:8 始至 29 章止為數集箴言。按結構言,這大段箴言集錦乃所羅門之老師早歲傳
授給他之「處世之道」,及他自己感悟寫成之獨立箴言(參大綱與圖析)。凡是所羅
門老師傳授的均用「我兒」為首。「我兒」是猶太拉比對門徒之稱(參撒上 3:6, 16; 王
上 20:35 等)。「我兒」一方面表示親切,同時也叫聽者想起這是師長的訓誨,如同
父親的言語(參林前 4:14);其內均以第二者的身份寫成(即老師對學生的格式),

39
但凡是所羅門自作的均以第三者的身份寫成(即所羅門為傳授後人),故「智慧人的
言語」(22:17-24:34)即指所羅門之老師也(注 12) 。

按內容言:本書可分為數段箴言集錦(參大綱與圖析),而每段均有主題,這是因為
編者把它們分類分題之故。這方法在研讀「箴言書」時較為淺易,本概論之摘要乃按
此法。

  二、箴言(1 章下-29 章)

箴言第一集( 1:8-9:18)乃十五篇訓誨,全集總論聖潔生活,其結構頗為精彩,茲引析
如下:

1. 智慧的呼聲(1:7-2:15)

- 勿近外邦婦( 2:16-22)

2. 智慧的呼聲(3:1-4:27)

- 勿近外邦婦( 5:1-23)

3. 智慧的呼聲(6:1-23)

- 勿近外邦婦( 6:24-35)

4. 智慧的呼聲(7:1-4)

- 勿近外邦婦( 7:5-27)

5. 智慧的呼聲(8:1-9:12)

- 勿近愚拙婦( 9:13-18)

本集指出智慧大聲疾呼,其中意義淺而易見,因敬畏神的人均需要 行為上的聖潔; 靈
性上的聖潔; 信仰上的聖潔。這三要點在此段內常常提及,實是信徒之箴諫;這箴諫
又分十五篇訓誨,每篇均有其獨立信息,而前後呼應,語重深長,茲列表析述如下:

訓 誨 經 文 要 義
勸不可濫交惡人,免被
1. 第一訓 1:8-19
引誘
得智慧必存活,拒智慧
2. 第二訓 1:20-33
必敗壞
3. 第三訓 2:1-22 求智慧的途徑與益處
謹守、仰望、敬畏、事
4. 第四訓 3:1-10
奉乃蒙福之秘訣

40
5. 第五訓 3:11-20 智慧的福分超越萬事
智慧的果效與賞賜(愛
6. 第六訓 3:21-35
人與行為)
7. 第七訓 4:1-9 聽訓誨之重要與規勸
持定訓誨,不可走惡人
8. 第八訓 4:10-19
之路(消極方面)
持定訓誨,走義人之路
9. 第九訓 4:20-27
(積極方面)
10.第十訓 5:1-23 遠避淫婦
防止過失(不作保,不
11.第十一訓 6:1-19
懶惰,不妄為)
持定訓誨,遠避淫婦
12.第十二訓 6:20-35
(淫婦之禍害)
持定訓誨,遠避淫婦
13.第十三訓 7:1-27
(淫婦之伎倆)
智慧的呼喚與接受之祝
14.第十四訓 8:1-39

15.第十五訓 9:1-18 智愚之對比

第一集的總結可說是智慧的訓誨是聖潔的生活,及聖潔的生活在各方面彰顯。在第二
集裡( 10-22:16)包括了各種箴規之言,看起來無顯然之次序,實則合乎有系統的
編輯,大綱如下(注 13) :

一、所羅門對人之箴言( 10:1-19:19)

A. 有神無神生活之不同(10:1-15:33)

B. 有神無神為人之不同(16:1-19:19)

1.對神的信靠=16

2.對個人的知足=17

3.對社會的生活=18

4.對自身的品行=19 上

二、人對所羅門之箴言( 19:20-22:16)

A. 最懇切之規勸(19:20-27)

B. 如何處事為人(19:28-22:16)

41
第二集的總綱為所羅門勸誡世人( 10-19 章上),及他早年受教(19 下-22 上)之
箴言集;首段論所羅門分析有智慧與愚妄(無智慧)的人生,亦即有神(有智慧)與
無神(無智慧)的人生,而有神論者都應以自愛、自潔彰顯其信仰。次段論所羅門老
師對他的箴諫,先以最誠懇(同父子)的規諫,再教他如何處世為人。

第三集在題材方面接續上文,乃繼續記述智慧之人對所羅門之箴言,其綱要如下:

A. 最懇切之規勸(22:17-21)
一、
B. 如何處事為人(22:22-23:21)
A. 最懇切之規勸(23:22-25)
二、
B. 如何處事為人(23:26-24:20)
A. 最懇切之規勸(24:21-22)
三、
B. 如何處事為人(24:23-24)

此集之總論為實際生活方面之提醒,分兩方面交替式的勸告:一是有關所羅門個人方
面之修養,二是有關所羅門待人方面(作王,作審判官)之表現;而二方面均從消極
(要避免)與積極(要追求)二角度規勸。

第四集( 25-29 章)為所羅門之箴言,蒙希西家的文士謄錄妥善。他們(文士)可
能是以賽亞、彌迦、何西阿或希西家之書記捨伯那或史官約亞(王下 18:18)不定,
但作者仍是所羅門。編輯之人集過去所羅門精要之箴言編成一集,惟是因照希西家之
吩咐,故也頗重「王」所判斷方面之箴句。

  三、附言(30-31 章)

本書附錄二集箴言為結束;一集乃亞古珥所手筆( 30 章)。「亞古珥」意「收集」,
如希西家收集所羅門之箴言一樣,故此集可能是收集當時所流行之箴言,冠以「收集
箴言」為題。此集專論四件事: 對神(30:1-6)-承認自己無知,需要神的啟示;
對己(30:7-9)-關乎心靈的長進,及物質之需要,形成象禱詞; 對人(30:10-
23)-要一律平等,孝敬父母; 對物(30:24-31)-從動物之性情中用智慧觀察學
習人生的教訓。

箴言最後一集為利慕伊勒王之言;利慕伊勒乃「奉獻」之意,故有人認為他是所羅門
王。全章分二段: 良母之言( 31:1-9)-是母親肺腑之警誡,勿淫亂,勿醉酒;
賢妻之德(31:10-31)-凡是敬畏神之婦女在品格、品行方面均得神與人之喜悅。

才德之女子是信徒的模範,也是基督新婦的代表。教會在主面前,當賢淑貞美,在末
世時代發出佳美之香氣。箴言書以「賢婦箴言」為終,誠為最妥善之結語也!

箴言書附圖

 圖一、箴言與詩篇之比較

詩 篇 箴 言
注重靈交( Devotional) 注重社交( Daily Life)

42
信徒對神 信徒對人
生命( Heart) 生活( Life)
信心 行為
舊約的保羅 舊約的雅各
在患難中禱告 在平安時行事
崇拜( Worship) 行事( Walk)
根 果
在密室之雙膝 在世上之雙腿
靈修 實踐
生命之道 處世之道

 圖二、箴言內之五門中心 (注  14)

敬畏神 修 己 愛 人 齊 家 治 國
(對神) (對己) (對人) (對家) (對國)
1:7 2:1-12 3:27-28 1:8 11:11,14

3:5-8:11 3:13,17 10:12 3:33 14:28,34,35

8:12-36 4:11-18 11:24-25 6:20-23 16:10,12,

9:10 10:14,19,30 14:21-31 10:1 13-15

10:22,27 11:1,3,6 16:24 11:29 17:23

11:20 12-13, 17:5,13 12:4 18:5

15:3,8,33 17-21, 19:17 13:24 19:12

16:2-7 30-31 21:13 14:1,26 20:8,26,28

17:3,15 12:7,13-14, 22:9,22-23 15:20 22:8,11

20:24 16-18,22 28:3,8,27 17:25 28:2,4,9,15

22:19 13:3,22-23 29:5,7 18:22 -16

28:5 14:11,17,19 19:13-14,26 29:2,4,12,

29:26 25,29,30 20:7,20 14,16,18

30:5,6 32 21:9,19 31:8-9

43
15:1,18,28

16:32

17:27-28
22:6
18:4,6-8,21
23:13-15
19:5,9,11,
25:15-16,19
28
20,24-25
22:2,3
27:11,15-16
11:1,24,25
29:3,15,17
24:19-20
31:10,31
25:18,28

27:1-2

29:22

 圖三、箴言中的基督論

本書所論的「智慧」在許多方面實是基督「智慧」的化身,因這「智慧」是永存的、
無始的、創造萬有的、奠定諸天的,故所言之智慧非指平常智慧,而是基督之代名詞
(參賽  11:2; 路 2:40; 林前 1:24; 西 2:2-3);茲列表如下,並以新約旁證及對照:

箴 言 中 之 基 督 新 約 旁 引
1. 基督之永恆(8:23-27) 約  1:1-2

2. 創造者(8:27-30) 約  1:3; 來 1:2

3. 維持萬有者(8:22-23) 西  1:17

4. 為神所愛(8:30) 路  3:22; 約 17:24

5. 一切智慧根源(8:14) 西  2:3

6.呼人接納(1:20-23, 33; 太  11:28; 約 7:37

44
8:1-4)
約  6:35
7. 生命之糧(9:5)
約  6:47; 14:6
8. 生命之源(8:35)
路  4:22; 約 14:6
9. 真道之源(8:6-7)

4.傳道書

作者:所羅門( 1:1),(猶太法典「他勒目」Baba Bathra 15a 記「傳道書」為希西


家之文士所撰作〔「撰作」可意為「編訂」〕,但 Megilla 7a, Shabbath 30 卻承認所羅
門為本書作者)(注 15) 。

日期:  930B.C.(所羅門年老時期)。

地點:耶路撒冷皇宮。

目的:指出凡日光之下的勞碌盡皆虛空,只有信靠日光之上的神才是人生的滿足。

主旨:人生之虛空。

歷史背景:

作者所羅門為曠世難逢之奇才,早年以敬畏神之智慧遠近皆知,口碑載道。中年因
「飽暖思淫慾」,離開真神,國道衰弱。晚年痛定思痛,悔悟前非,以「傳道者」
(qoheleth,意「召集人」)的身份,寫下「傳道書」,旨在勸戒下代青年趁早信靠神
(12:1),免蹉跎歲月,陷於虛空的無神論;故本書是所羅門肺腑之言,是他個人閱
歷之見證、心腹之忠諫,以他過去失敗之經歷,苦口婆心,警告世人洞察日光之下虛
空的生活是因人離開了日光之上的真神。

 大綱:

B. 勸勉(眾人)=12 下  

 圖析:

引證 辯 論 結論
11 下-
1上 1 下 - 11 上
12
要 辯證 釋明 勸
旨 個人經歷   個人觀察(客觀) 勉

45
(主觀)
追 追 追 追
求 求 求 求
學 屬 勞 討 生 不 財 壽 智 同 掌
勸 勸
術 世 碌 神 命 平 富 命 慧 等 權 未來
主 主 青 所
知 娛 工 喜 之 之 之 之 之 之 之 之不
題 旨 年 有
識 樂 作 悅 限 社 禍 短 缺 結 愚 確
人 人
之 之 之 之 制 會 害 促 憾 局 昧
虛 虛 虛 虛
空 空 空 空
11

1 2 2 11 12
    2 下3 4 5 6 7-8 9 10 -
下 上 中 上 下
12

11 下-
1上 1 下-2 3-11 上
12
主題 主題辯釋 結語

 摘要:

所羅門早年濫用神恩,使國家敗落分裂;現今在晚年時看透萬事,悔悟前非,把自己
個人主觀之經歷,配合客觀之觀察,辯證他的見解,勸導世人接受,免重蹈覆轍。

  一、引論(1 章上)

本書開啟引述作者之身份與其書之主旨( 1:1-11),故事啟後便開宗名義宣告世人在
日光之下萬事皆空,萬事皆無永存之價值;這是世人唯物的人生觀,可分五點:

1.勞碌何益(1:3)-人生漫無目標;

2.人生短促(1:4)-人生毫無歸宿;

3.世事無常(1:5-7)-人生變幻無定;

4.厭倦萬事(1:8-10)-人生毫無意義;

5.終被遺忘(1:11)-人生沒有價值。

人生若如上述,難怪真是虛空;這是一個唯物空虛的人生觀。

  二、辯論(1 章下-11 章上)

46
作者引述主題及主旨後便開始本書的辯證(1:12-11:8),他先以個人的閱歷(1:12-
2:26)在四方面論證他的主題:

1.追求學術知識的虛空(1:12-18)-因雖有知識仍不能解決社會問題;

2.追求屬世娛樂之虛空(2:1-11)-因聲色之樂不能填補內心虛空;

3.追求勞碌工作之虛空(2:18-23)-因為勞碌之果被大如死亡或小如失眼奪去;甚至

4.追求神喜悅也虛空(2:24-26)-因為神喜悅誰便祝福誰。

飽經世故之所羅門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因此他恨惡生命( 2:17),寧死不活,何等可
憐。

此後在個人經歷外,他再配合自己對世事之觀察,證明一切皆虛空(3-11 上);藉著
客觀的考察,作者釋明他的主題:

1.生命之限制(3:1-22)-即萬事有其定時,包括生死,而死奪去一切勞苦;

2.不公平之社會(4:1-16)-即世上多人受欺,生不如死(4:2-3),更可憐的是人多自
騙自欺都因無人幫助;

3.財富之禍害(5:1-20)-即財富不能保證一定得福,而天上的神鑒察一切;

4.壽命之短促(6:1-12)-即勞碌辛苦得來的多給別人享受去;

5.智慧的缺憾(7:1-8:17)-即智慧雖比愚拙強,然而也不能改善社會之不公平(7
章),也不能使壽命加長(8 章),更也不能逃避禍患(9:11-18);

6.義與不義之結局(9:1-10)-即義與不義之結局毫無分別(9:2),所以惡人之活比
義人之死更好(9:4);

7.掌權者之愚昧(10:1-20),-即執政的人因缺乏智慧,甚至一小點愚昧如司蒼蠅似
的使他如香膏的尊榮發臭(10:1),故此國內 之禍患常因執政者之愚昧而起,豈不是
虛空;

8.將來之不確定(11:1-8)-人常積穀防饑,然而前途茫茫,無人能預料,故也是虛空。

  三、結論(11 章下-12 章)

傳道者在錯綜複雜與矛盾的人生經驗,又從唯物主義、享樂主義、虛無主義、宿命論
及各種不安定和不公平的人生中引出其主題:「萬事(日光之下)皆空」,但在最後
他指出人生雖虛空,卻有一位在日光之上的真神可以填補人生之虛空。他勸告後代之
青年人( 11:9-12:8)在衰敗的日子未到之前先尋求創造他們之真神。他不但勸告
青年人,也勸告所有的人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12:9-14)。

47
作者最終言明宗教信仰的根本是敬畏神( 12:3a),宗教之律法是守神的誡命(12:
3b),宗教的歸結是聽神的審判(12:14);人有了這個警惕就當敬畏神,逃避他的
審判,免致在審判台前讓神揭露自己的隱惡、敗壞而滅亡,所以最後一句實是結語中
的當頭棒喝,叫人從醉生夢死的生活中醒悟過來,結束虛空的人生,進入豐盛美滿中
(注 16) 。但願所有的人是真正的「宗教徒」,把虛空的人生變作勝利和有意義的
人生。

傳道書附圖

 圖一、傳道書與箴言之比較

箴 言 傳 道 書
論屬天智慧 論屬地智慧
宣佈真智慧 顯示假智慧
遵守神命之善果 違背神命之惡果
神的智慧 人的智慧
智慧的追尋 智慧的覺悟

 圖二、傳道書的「矛盾」

傳道書多有使人難明的「真理」,乍看來像摸不著頭腦,更與聖經其他真理似有矛盾
的地方,因這些話使人悲觀厭世,受命運挫敗,在宿命中呻吟,故些本書專是無神論
者之笑柄(比方在著名法國無神論者伏爾泰《  Voltaire》之著作中,可見本書是他攻
擊聖經的一個對像)(注 17) 。

所以研究傳道書者必先明白聖經默示的性質,因為聖經裡所記的也有人的甚至魔鬼的
話,因此傳道書所記的只是所羅門個人的看法而已;這並不說傳道書不是神的默示,
而是說傳道書應在全部聖經的亮光下看才能清楚瞭解,因作者只是表達他個人的感觸
或觀察之結果而已,茲把作者可能引起誤會矛盾的「個人感想」臚列於下,以備參考:

經 文 教 訓
1:18 多智慧與知識的愁煩
2:10 人生的要求莫如吃喝享受
2:16 敬畏神者無人紀念
2:17-18 生命與勞碌皆可恨的
2:24 人生的要求莫如吃喝享受
3:19 死亡是人生的解脫,人獸不分
3:22 及時行樂,特別是青年時代
5:18 人生的要求莫如吃喝享受
7:16-17 行義與行惡不要過分
9:2 義與惡之報應皆一樣
9:5 活不如死,死不如活

48
9:10 人死結束一切
11:9 及時行樂,特別是青年時代

5. 雅 歌

作者: 所羅門( 1:1)(猶太經典「他勒目」Baba Bathra 15a 記本書為希西家之文


士所「寫成」〔「寫字」意「編輯」,參箴 25:1〕)。

日期:  970B.C.

地點:耶路撒冷皇宮。

目的:指出男女真誠愛情的楷模(參下面「釋經法」)。

主旨:以色列的愛情。

歷史背景:

 A.文體與著書日期

從書的題材與文體中可鑒定本書是所羅門早年時期的一段「羅曼史」。所羅門登位後
不久便與埃及結親盟(王上  3:1),當時他約二十歲(王上 3:7;「幼童」二字非
指小孩子年紀,卻是「不成熟」之意)。他早年曾熟讀埃及之愛情書,也曾在鄉間有
追求一書拉密女的一段愛情,故他的雅歌書全是按當時埃及情歌之風格而寫成的(注
18) 。

  B.本書之釋法

因雅歌書之獨特文學體裁,故聖經學者對之有不同的釋法,茲分述如下:

1. 寓意法(Allegorical)-這法指雅歌書的故事是虛構的,喻耶和華與以色列的愛情;
以色列如耶和華之新婦,得神所愛;這是大部分猶太學者的看法(如 Rashi)。

2. 預表法(Typical)-故事是真實的,暗指基督與教會的感情;教會如基督之新婦,
得主所愛;這是多數保守派學者的看法(如 Hengstenberg; Keil; Raven; Unger 等)。

3. 戲劇法(Dramatic)-故事為齙演劇,書中的牧人不是所羅門,而是書拉密女的愛
人;書拉密女堅守她的貞潔,嚴拒所羅門之引誘,後來重回她愛人之懷抱;此法先為
保守派學者 F. Delitzsch 提倡,復得 O.Zoeckler 推行,此後亦得保守派與新派學者(如
Ewald S. Driver)所器重。

4. 字面法(Literal)-本書最基本的信息是以一段歷史故事顯出男女愛情之真摯與忠
貞,尤是「婚姻式」的愛情;這法基於本書之文學特色,是保守派內以正意分解聖經
者之觀點(如 E.J. Young; S.M.Lehrman; H.H.Rowley);筆者認為以此法解釋雅歌書才
對(注 19) 。

49
  C.故事結構之理論

因本書之故事頗為零碎,乍看起來似乎不屬任何故事式,故學者對此有各種理論。

1. 情歌集(Anthology of Love Songs)-據此論,雅歌是一本情歌集,是當時流行的一


些抒情散文,雜亂無章,給一編者集於一卷內(如 Eissfeldt; R. Gordis)。

2. 牧人說(Shepherd Hypothesis)-此說在故事內找出一位第三者,即加利利省一牧人,
與書拉密女已訂有婚約;當所羅門北巡加利利時,曾擬征此女充後宮妃嬪之一,向她
威迫利誘,但此女終不為所動,故所羅門悵而回宮,書拉密女也得與其未婚夫(或戀
人)「有情人終成眷屬」(如 S.R.Driver, Ewald)。

3. 俗戀曲(Erotic Hypothesis)-這理論認為本書為一巴勒斯坦盛傳仿佼外邦(敘利亞
或埃及)淫戀故事改編而成的;好色之徒(或俗戀者)在友人婚娶之夜唱出為慶賀之
用(如 Wetzstein; Budde; Sellin; Pfeiffer; Goodspeed; Cassuto; Renan)。

上面各種理論均是聖經批判學學者之謬見,逐點斥駁非本講義範圍,讀者可參考一些
保守派之舊約導論便可。

 大綱:

一、相戀( 1:1-2:7)

二、相訪( 2:8-3:5)

三、相悅( 3:6-5:1)

四、相尋( 5:2-6:3)

五、相親( 6:4-8:14)

 圖析:

相戀 相訪 相悅 相尋 相親
1:1-2:7 2:8-3:5 3:6-5:1 5:2-6:3 6:4-8:14

良 鄉
不 良 婚 鄉
良 良 良 鄉 良 表 表 人 女
到 人 夜 女
追 自 密 人 人 人 女 人 露 露 到 起
因 之 之 之
求 辯 談 到 邀 遭 找 真 愛 婚 訪 來
思 思 思 真
訪 游 拒 尋 相 慕 意 不 尋
成 慕 慕 相
遇 找

2: 2: 3: 4: 5: 5: 5: 6: 7: 8:
1: 1: 1:7- 2: 3: 4:
10- 15- 6- 7- 2- 6b- 8- 4- 1- 5-
1-4 5-6 2:7 8-9 1-5 1-6
14 17 11 5:1 6a 7 6:3 13 8:4 14

50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摘要:

本書實是數幕愛劇,並不是雜亂無章的情話集,而劇幕有極美之劇本( Plot)(可是
不能用廿世紀編劇技巧批判),茲將劇情簡述如下(注 20):

所羅門有一葡萄園,位在耶路撒冷以北約五十里的以法蓮山上( 8:10),他雇一家
人看守(8:11),夫婦二人,二子(1:6)及二女,其一是書拉密女(6:13),另
一乃其妹(8:8);書拉密女為家中之「仙杜麗拉」(Cinderalla),結實黑美(1:
5),她的兄長(非親骨肉)使她看守葡萄園(1:6),擒捉狐狸(2:15),兼放羊
(1:8);因在外工作日久,她的皮膚黝黑,無人料到她的真美。

一天,有一英俊之牧人路經葡萄園,他是所羅門化裝,看到書拉密女,便一見鍾情;
她以為他是鄰近牧人( 1:7),但他卻向她表露愛意(1:8-10),並願要裝飾其美
(1:11);她也為他傾倒,二人相戀起來,他離開時應許必復臨迎娶她。

他走後,她為他神魂顛倒,夜不入眠( 3:1),到處尋訪他的蹤影(3:2-3),結
果他如所許以王的身份回來迎娶她(3:6-11),在婚娶之夜互吐相思愛慕之情(4:
1-5:1;7:1-8:4)。

按每幕的劇情言,本書故事的情節簡述如下:

 一、第一幕( 1:1-2:7)

本書開啟第一幕先介引所羅門與書拉密女在追求間時的愛情( 1:1-4),女子在耶
路撒冷眾女子面前辯白其相貌雖粗黑,然有其天然的秀美(1:5-6);此後其景轉到
所羅門與書拉密女在密室中(隱密處)互向對方表露愛慕(1:7-2:7)。

 二、第二幕( 2:8-3:5)

第二幕論所羅門到訪書拉密女時之光景。書拉密女見他跨山越嶺而來,心內竊竊高興
( 2:8-9);所羅門來到,甜言細語邀她到外面遊玩,因那是盛春白花開放百鳥齊
鳴的時候(2:10-14),但書拉密女因工作纏身,婉言拒絕,求他夜間工餘時(「天
起涼風,日影飛去」)再回來(2:15-17)。所羅門遭拒,失望之餘便離去了。書拉
密女等到深夜,至上床休息時也不見其愛人回來,心中焦急慮,於是出外尋找他的下
落,結果給她尋著,當天晚上所羅門在她家留宿(3:1-5)。

 三、第三幕( 3:6-5:1)

此幕透露所羅門的身份,原來他不是普通的牧人(參  1:7),而是高貴的國王(3:
6-11);現在他回復原來身份,到書拉密女家中把她迎娶回去(3:6);幕的情景
(可能是繼上幕所羅門在她家裡過夜時的情語)轉到所羅門向書拉密女吐露愛慕(4:
1-5),也表露婚娶之意(4:6-5:1)。

51
 四 、第四幕( 5:2-6:3)

此幕記有一次所羅門晚間突訪書拉密女,但因夜已太深,她已換了衣服休息,故不肯
開門( 5:2-3),所羅門從門孔伸手進來求她,她一時心軟,便下床開門;待她開
後所羅門已等不及待走了(5:4-6a),於是她立即到外面尋他回來,卻尋不著,還
給人誤會打傷(5:6b-7)。此後她因過分思念成病,鎮日胡思亂想他的可愛(5:8
-16);她的朋友來安慰她,願與她同找(6:1-3)。

 五、第五幕( 6:4-8:14)

最後一幕記所羅門也極思念其愛人,極渴念其愛人回來他的懷抱( 6:4-13)。此時
幕景轉到婚娶之夜,在洞房之夜,他們二人互吐相思與愛戀之話(7:1-8:3)。到
晨早起來書拉密女還在享受愛的安眠(8:4)。本書(或本幕)以補記書拉密女之身
世(8:5-14)為劇終。

*       *       *       *       *       *

雅歌是一本不太易明之書,不是因為釋法的眾多,或是讀者靈程不深,不能把書靈意
化(注  21) ,而是本書的文體結構是「劇幕式」(Dramatic)而非「年代演進式」
(Chronological);凡劇幕式的故事皆以對話(Dialogue)為主,故本書最大之困難在
於決定那節那段是誰說的 。茲將二個普遍看法列下,以備參考,而以筆者之五幕劇為
骨幹(注 22) :

 1. 通常分析法 (注  23)

劇本 濱員
經文 書拉密女 所羅門 耶路撒冷女子
一、第一幕
  1:1(標題)  
(1:2-2:7)
  1:2    
      1:3
  1:4a    
      1:4b
  1:4c    
      1:4d
  1:5-7    
    1:8-10  
      1:11
  1:12-14    
    1:15  
  1:16-2:1    
    2:2  

52
  2;3-7    
二、第二幕  (2:8-
書拉密女 所羅門
3:5)
  2:8-9  
2:10-15(用所羅門
   
語)
  2:16-3:4  
    3:5
三、第三幕 所羅門的 耶路撒冷
(3:6-5:1) 書拉密女 所羅門
侍衛 女子
  3:6      
      3:7-10  
        3:11
    4:1-7    
    4:8-16a    
  4:16b      
    5:1a    
  5:1b      
四、第四幕
( 5:2-6:3) 書拉密女 所羅門 耶路撒冷女子
  5:2a    
5:2b
  (用所羅門    
語)
  5:3-8    
      5:9
  5:10-16    
      6:1
  6:2-3    
五、第五幕 耶路撒冷 書拉密女之
(6:4-8:14) 書拉密女 所羅門
女子 兄弟
    6:4-9    
6:10(所
    羅門宮女    
語)
  6:11-12      
      6:13a  
  6:13b      

53
      6;13c  
      7:1-5  
    7:6-9a    
  7:9b-10      
  7:11-13      
  8:1-3      
8:4
  (用所羅門      
語)
        8:5a
    8:5b-6    
  8:7      
8:8-9(用
       
其兄弟語)
  8:10-12      
        8:13b
    8:13b    
  8:14      

 2. 修訂法 (注  24)

筆者認為此法比較沒有上法那樣複雜,而語者之安排亦頗合理:

經 文 書拉密女 所 羅 門 耶路撒冷女子
一、第一幕( 1:2-2:7)
  1:2-7    
      1:8
    1:9-11  
  1:12-14    
    1:15  
  1:16-2:1    
    2:2  
  2:3-7    
二、第二幕( 2:8-3:5)
  2:8-9    
    2:10-15  
  2:16-3:4    
    3:5  

54
三、第三幕( 3:6-5:1)
      3:6-10
  3:11    
    4:1-15  
  4:16    
    5:1a  
  5:1b    
四、第四幕( 5:2-6:3)
  5:2a    
    5:2b  
  5:3-8    
      5:9
  5:10-16    
      6:1
  6:2-3    
五、第五幕( 6:4-8:16)
6:4-7
    (對書拉密  
女)
6:8-10
    (對耶路撒冷  
眾女)
  6:11-12    
      6:13a
  6:13b    
    7:1-9a  
  7:9b-10    
  7:11-13    
  8:1-3    
    8:4  
      8:5a
    8:5b  
  8:6    
    8:7  
  8:8    
    8:9  
  8:10-12    

55
    8:13  
  8:14    

*       *       *       *       *       *

雅歌書的靈訓數之不盡(有些連主的一生如道成肉身、無瑕疵之生活、十字架、復活、
升天、再來等均能在本書內找到,令人嘖嘖稱奇!)。歷代信徒,無論中外(包括猶
太學者)均自本書內得到無限的亮光,每點亮光成為信徒們的力量。書拉密女子與所
羅門之相屬、相愛、相合、相知、相偶、相悅、相契、相與、相得、相助、相親,是
生命與生命的結合,成為一身一體,那種恩愛摯情非言語所能形容;這是信徒在主內
之相屬相通,也是屬主密交之預表,到羔羊迎娶的時候,教會成為基督新婦的榮耀,
曠世難覓;但願地上屬主的人在等候那盛大日子來到之前,先享受與主密交之「密
蜜」。

雅歌書附圖

 雅歌與傳道書之比較

傳 道 書 雅 歌
人離棄神 人追求主
虛空的人生 滿足的人生
叫人敬畏神 叫人敬愛神
故事的前言 故事的補充
虛空、挫折、憤世、厭世 充實、喜樂、滿足、樂世
日光之下 日光之上
追求神 親近神

註解書目

注  1 讀者可參必讀之名作:桑安柱著「詩篇寶庫」,甘霖出版社 1970 年版第 83-88


頁。英文方面可參必讀精研詩篇之巨作:Leupold Sabourin, The Psalms, Their Origin
And Meaning,NY: Alba House,1974, 450pp.; E.W.Bullinger

的傑作 The Companion Bible (Bagster,1969)亦是詩類文學研究的必讀品。

注  2   有關此題之研究必參  Companion Bible, Bagster, 1969  年再版。編者


( E.W.Bullinger )不但對詩類文學極有研究,他以同樣的方法把全部聖經每卷細析,
為一本不可不讀之精心     巨著。

注  3 J.V.McGee, Briefing The Bible, Thru The Bible Radio      Network, n.d.,p62.

注  4 Companion Bible,p.666.

注  5   唐知之著「深夜的心聲」,證道出版社  1976  年版第  64  -  65  頁。

56
注  6 New Scofield Reference Bible, Oxford, 1967,pp.572,578,581.

注  7   筆者修訂  H.D.Clark, Analysis Of Bible Books: O.T., 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 1965, pp.163-167.

注  8 G.C.Morgan, The Analyzed Bible, Revell.n.d. pp164-177  在討論詩篇時,對「神」


字在詩篇各卷內之出現有特別之研究,又為每篇題主旨時均冠「神」字於首,是不可
多得之佳作。

注  9 New Scofield Reference Bible, pp.602-664; Companion Bible, pp.91-96; J.S.Baxter,
Explore The Book, III, Zondervan,        1970,p.97.

注  10         桑安柱著上引書第  60  -  62  頁。

注  11         增修訂包忠傑著「詩篇註解」(上冊),宣道  1939  年版第  
13  -  16  頁。

注  12       Companion Bible, p.864; Appendix, pp.109-111.

注  13         賈玉銘「聖經要義卷四」(智慧書),晨星書局  1970  年版  
第  1585  -  1586  頁。賈氏譯自  Companion Bible,   第  877, 
879, 886, 891  等頁。

注  14         章力生之序言,許公遂著「箴言講義」,宣道書局  1971  年   版
第  2  -  3  頁。

注  15       E.J.Young, p.349

注  16         馬有藻著,「傳道書主題詮釋」,宣道書局  1987  年版第  116  頁。

注  17       McGee  上引書第  71  頁。

注  18         埃及學學者  J.A.Wilson (The Culture Of Ancient Egypt, Phoenix, 1956)   


及     William K. Simpson (The Literature Of Ancient Egypt, Yale, 1972)   等的研究結果
皆認為雅歌書的情調與埃及情劇、格式無異樣。此點  R.G.Moulton(The Literary   
Study Of The Bible, London: Isbister & Co., 1899,pp.207-221)       也有同感。

注  19         另參  Leland Ryken, The Literature of The Bible, Zondervan,


1976(1974),pp.217-230.

注  20       H.A.Ironside, Lectures On The Song Of Solomon, Loizeaux, 1950, 1oc.cit.

注  21         中文釋經家如賈玉銘之上引書第  1717  -  1718, 1727  -  1728  頁;
倪柝著「歌中的歌」,台灣福音書房  1969  年版;於素心著「雅歌的默想」,宣道書

57
局出版社  1962  年版第  1  -  16  頁;或史祈生著「聖經綜要     」(上),宣道
書局  1970  年版第  108  頁等均主張讀者之「靈程」是解釋此書之秘鑰。

注  22         在各類解釋「雅歌書」的註釋書中,不少人對「語者是誰」曾作不同的分
析,筆者曾參閱不少「自編」的劇幕,亦曾揣臆個中情景,一些的「編劇」相當動人
(「動腦」)(如  S.Craig Glickman, A Song For Lovers, IVP,1976, pp.155-      
170 )。讀者可在較好解釋「雅歌」的釋經書中「臆享」不     同的情調。

注  23         修訂  New Scofield Reference Bible, pp 705-715.

注  24         略修訂  J.Hudson Taylor, Union And Communion, Moody, n.d.(c.1914),


pp.11-123.

   

5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