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成就感”是孩子彈琴最大的支持

 Scott 和不少 5 歲左右的同齡孩子一樣,也被媽媽送去學彈鋼琴。開始的兩年,


每次到了練習彈琴的時間,Scott 總是要媽媽督促,才不太情願地 坐到琴邊。
兩年後的一天,當地社區計畫舉辦一次大型的聯歡晚會。在媽媽和鋼琴老師的
極力推薦下,Scott 被邀請在晚會上演奏一首曲目。

   當晚,7 歲的 Scott 為大家獻上一曲“月亮河”(MoonRiver),雖然還彈得


不夠流暢,但同樣贏得了台下熱烈的掌聲,也贏得了媽媽的親吻。不僅 如此,
晚會結束後,還有許多的小男孩、小女孩圍過來,要求和他一起照相。Scott
似乎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明星禮遇。在回家的路上,Scott 就迫不及待 地問媽
媽:“下次的晚會是什麼時候啊?”從那天開始,Scott 總是自覺地完成老師佈
置的練習任務。

  Scott 之所以對練習鋼琴的態度 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和他在晚會演出


所體驗到的成就感有密切關係。成就感是個體對自我能力的一種積極感受,它
直接影響到個體的自我評價。因此,成就感是 構建兒童自信心的基礎。當孩子
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時,孩子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努力。那麼,如何在生
活和教育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孩子的成就感呢?

   首先,作為父母,要充分賞識孩子的優點和進步。每個人的自我評價,都
不同程度地受到外在評價的影響。雖然在媽媽心裡,Scott 當晚的彈奏一般,
但平時 較為靦腆的兒子,至少在當晚敢於上臺,能面對近百人的場景完成演奏,
這已經是很大的挑戰和進步。觀眾熱烈的掌聲、同伴羡慕的眼神,尤其是媽媽
深情的一吻, 都讓 Scott 感受到自己被大家所認可和贊許。這種外在的積極評
價,在逐漸內化為自我的積極評價時,就成為了孩子的成就感。

  其次,作為 教育者,要為孩子能力的表現提供充分的展示機會。個體的成
就感,最根本的還是來自於對自我能力的認識。當孩子從實際的活動中感受到
自己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 時,就能真實地體會到一種“我能”的感覺。這種積
極、愉悅的感受,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而且還能促使孩子更加主動地努
力地學習。教育者的作用之一,就 是適時地為孩子提供這樣一種展現的平臺。
例如,家長可以聯合若干志趣相同的朋友,不定期地為孩子組織“兒童鋼琴演
奏會”或組織一些戶外活動,另外,也多通 過鼓勵孩子適當參加社區活動的方
式,為孩子提供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這也是孩子之間交流的機會。作
為家長,在孩子展現能力的過程中,也要善於引導孩 子認識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避免演變為“傷仲永”式的炫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