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7

1

考点 1:分子动理论 ................................ 2

考点 2:内能、热量与温度关系辨析 .................. 4

考点 3: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 6

考点 4: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 8

考点 5: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 10

考点 6:热量综合计算 ............................. 12

考点 7:电学基础概念辨析 ......................... 15

考点 8:与验电器相关的电流方向判定 ............... 17

考点 9: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 20

考点 10:电路故障分析 ............................ 23

考点 11: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规律 .............. 26

考点 1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 28

考点 13: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 32

考点 14: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 ...................... 34
考点 1 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内容:

(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动理论易错点:

(1)分子的运动肉眼是看不见的,故能够看见的运动如树叶纷飞、尘土飞扬等都不是分子

的运动;

(2)分子的热运动是永不停息的,物体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缓慢,但并没有停止,不

要误以为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就停止;

(3)物体很难被拉伸或折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十分微弱,

不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或没有引力。

【变式 1】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分子。对于分子的认

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空隙

B.液体可以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D.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 A 错误。

2
B、液体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故 B 错误。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是大气压作用结果,故 C 错误。

D、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故 D 正确。

故选:D。

【变式 2】四月田野里油菜花盛开,走在田埂上闻到沁人的花香,这说明分子 ;

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 ;把酒精和水充分混合,总体积将 (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说明分子间有 。

【解答】

田野里油菜花盛开,走在田埂上闻到沁人的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吸入鼻子,

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

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故答案为: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斥力;变小;间隙。

3
考点 2 内能、热量与温度关系辨析

(1)内能和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

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增大,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2)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内能增大,不一定吸收热量,也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使物体

内能增大;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大,也有可能物体同时对外界做功使物体内能减少;当

物体与外界不做功时,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3)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

物体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外界对物体做功

使物体温度升高。

内能、温度与热量关系图如下:

记住:只有一个一定——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此外也要注意,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具有”
,只能说“吸收”或“放出”。

【变式 1】关于热量、温度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②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4
③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④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⑤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等;

⑥0℃的冰内能为零。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解答】

①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只能说它具有的内能越多,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越多,故错误;

②物体的温度升高,它可能吸收了热量,也可能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错误;

③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的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故正确;

④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故正确;

⑤影响内能的因素有温度、物体质量、物体体积,但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相等,

故正确;

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也有内能,故错误。

故选:C。

【变式 2】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B.物体内能减小,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内能减少,一定要向外界放出热量

D.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解答】

A 、热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可以说含有热量,故 A 错误;

B 、一定质量的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不变,故 B 错误;

C 、物体内能减少,可能是对外做功也可能是放出热量,故 C 错误;

D 、同一物体质量不变,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故 D 正确。

故选: D 。

5
考点 3 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比热容)的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在使用相同加热器的前提下,

利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的热量。同时利用控制变量法:在控制质量和升高的温

度相同时,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或者控制质量和加热时间相同,通过

比较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1)无论采用哪种比较方式,均应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

(2)安装器材要“自下而上”,目的是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同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

没在液体中而不接触容器底;

(3)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

【变式】小强随家人到海边玩耍时,发现阳光下的海水和岸边的沙子温差很大。于是他设计

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沙子和水这两种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实验过程中所使用仪器规

格完全相同。请你来帮他完成实验:

(1)测量出 相同的水和沙子,然后安装仪器,并记下沙子和水的初始温度。

(2)在实验时只要控制 相同就可以确定水和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图乙为小强记录

的实验数据,可知沙子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完成实验后小强认为本套实验装置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请你帮他提出一条改进意

见: 。

6
【解答】

(1)据题意可知,要比较沙子和水这两种物质比热容的差异,需要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

同;

(2)因实验过程中所使用仪器规格完全相同,根据转换法,在实验时只要控制加热时间相

同就可以确定水和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由两种物质的温度 − 时间变化图象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即吸收的热量 Q吸 相同)


,且质量

相同,而水的温度变化小,根据 Q吸 = cm △ t 可知,所以水的比热容大,沙子的比热容小;

(3)从实验过程分析可知,该装置没有用搅拌棒对沙子和水进行搅拌,物质受热不均匀,

所以改进措施是:用搅拌棒对沙子和水进行搅拌,让物质受热均匀。

故答案为:
(1)质量;
(2)加热时间;小于;
(3)用搅拌棒对沙子和水进行搅拌,让其受热

均匀。

7
考点 4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

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为 J / (kg C) ;


用符号 c 表示。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

Q
(2)公式: c = ;
mt

(3)反映了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本领,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4)水的比热容: c水 =4.2 103 J / (kg C) ;

①物理意义:1kg 的水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2×103J。

②水的比热容的应用:制作冷却剂和取暖剂;调节气候,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同纬度的

内陆地区小。

(1)对于物质比热容的理解:

首先,比热容跟密度一样,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不论其

形状、质量、温度高低、放置地点、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如何,它的比热容一定是相

同的;其次,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比例通法——计算热量的比例问题: Q比 = c比 m比 t比

在计算热量的比例问题时,可以把题目中已知的比例数值直接带入公式,求解未知的比例数

值。

【变式 1】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煤油 冰 水银 铜

8
比热容/[J/(kg•℃)] 4.2×103 2.1×103 2.1×103 0.14×103 0.39×103

A.物质种类不同,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D.质量相等的冰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更多

【解答】

A、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但也有的物质比热容相同,如煤油和冰,

故 A 错误;

B、水和冰是水的两种状态,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其比热容是不同的,说明比热容与物质状

态有关,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也会发生变化,故 B 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故 C 错误;

D、质量相等的冰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根据 Q=cm△t 可知水吸

收的热量更多,故 D 正确。

故选:D。

【变式 2】质量相同的两个金属块,由于吸热而升温,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 1: 2 ,吸收的

热量之比为 3 : 2 ,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

A. 3 : 4 B. 4 : 3 C. 1: 3 D. 3 :1

【解答】

因为 Q吸 = cm △ t , m甲 : m乙 = 1:1 , c甲 : c乙 = 1: 2 , Q吸甲 : Q吸乙 = 3 : 2 。

Q吸甲
t c m Q c m Q c m 3 2 1
所以 甲 = 甲 甲 = 吸甲  乙 乙 = 吸甲  乙  乙 =   = 3 :1 。
t乙 Q吸乙 c甲m甲 Q吸乙 Q吸乙 c甲 m甲 2 1 1
c乙 m乙

故选: D 。

9
考点 5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汽油机的四个冲程

名称 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

图示

进气门打开,排气 进气门和排气门
进气门和排气门 进气门关闭,排气
门关闭,活塞向下 均关闭,火花塞产
均关闭,活塞向上 门打开,活塞向上
特点 运动。吸入空气和 生电火花,活塞向
运动。机械能转化 运动,将废气排
汽油组成的混合 下运动。内能转化
为内能。 出。
物。 为机械能。

根据各冲程的特点确定是哪一个冲程,一般从两个方面突破:①看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闭,

进气门开的为吸气冲程,排气门开的为排气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闭合为压缩或做功冲程;

②看活塞的运动方向,活塞向下运动为吸气或做功冲程,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或排气冲程。

【变式 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汽车已进入了千家万户,小汽车的发动机一般

都是四冲程汽油机。以下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示意图,其中做功冲程是 ( )

10
A. B. C. D.

【解答】

A 、图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的,活塞向下运动,是吸气冲程,故 A 不合题意;

B 、图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是关闭的,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故 B 不合题意;

C 、图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是关闭的,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故 C 符合

题意;

D 、图中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是排气冲程,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C 。

【变式 2】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甲、乙是两个演示实验示意图;丙、丁是四冲程汽油机

工作过程中的两个冲程示意图。其中表示做功冲程原理相同的演示实验图,表示汽油机利用

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示意图对应正确的是( )

A.乙、丙 B.甲、丁 C.甲、丙 D.乙、丁

【解答】甲图对试管中的水加热,加快水的蒸发,使试管中水蒸气的内能增大,体积膨胀,

对外做功,使塞子飞出去,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乙图是用力将活塞压下,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

点,棉花就会燃烧。是通过对物体做功来增大物体内能的,即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丙图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丁图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是压缩冲程,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

能的过程;由以上分析可知看出,与做功冲程原理相同的是甲,表示汽油机利用将机械能转

化为内能的冲程示意图对应正确的是丁图。

故选:B。

11
考点 6 热量综合计算

(1)利用燃料给水加热

有用的能量为水吸收的能量: Q有用 =Q吸 =cmt ;

总能量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Q总 =Q放 =mq 或 Vq (燃料为气体时)


Q有用
热效率: = 。
Q总

(2)燃烧燃料使汽车行驶

有用能量为汽车行驶的机械能,大小等于牵引力所做的功,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Q有用 = W = Fs = fs = Pt

总能量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Q总 =Q放 =mq 或 Vq (燃料为气体时)


Q有用
热效率: = 。
Q总

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用国际单位;

②对有关温度的文字叙述应特别谨慎,注意分清“升高”、
“升高了”
、“降低”
、“降低了”对

应的都是温度的改变量△t,而不是温度 t;而“升高到”、
“降低到”对应的才是物体的末温

t;

③在热传递过程中,如果没有能量损失,那么,高温物体降温放出的热量就等于低温物体升

高所吸收的热量,即 Q吸 =Q放 (热平衡方程)


12
【变式 1】天然气灶烧水,燃烧 0.5m3 的天然气,使 100kg 的水从 20℃升高到 70℃,[已知

水的比热容为 c=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 q=7.0×107J/m3],求:

(1)0.5m3 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 Q 放;

(2)水吸收的热量 Q 吸;

(3)燃气灶的效率 η。

【解答】

(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 = Vq = 0.5m3  7.0  107 J / m3 = 3.5  107 J ;

(2)水吸收的热量:

Q吸 = cm ( t − t0 ) = 4.2  103 J / ( kg o C )  100kg  ( 70o C − 20o C ) = 2.1  107 J ;

Q吸 2.1  107 J
(3)燃气灶的效率:  =  100% =  100% = 60% 。
Q放 3.5  107 J

答:(1) 0.5m3 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3.5  107 J ;

(2)水吸收的热量为 2.1  107 J ;

(3)燃气灶的效率为 60%。

【变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多数人的代步工具。

某品牌国产汽车以 72km/h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100km ,消耗了汽油 6L ,汽车发动

机功率为 12kW ,已知:汽油的热值为 q = 4.6  107 J/kg ,汽油的密度为  = 0.7  103 kg/m3 。

求该汽车匀速行驶 100km 过程中:

(1)消耗汽油的质量;

(2)发动机所做的功;

(3)发动机的效率(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m
【 解 答 】 解 :( 1 ) 6L = 6  10−3 m3 , 由 密 度 公 式  = 变形可得消耗汽油的质量
V

m = V = 0.7  103 kg / m3  6  10−3 m3 = 4.2kg ;

s
(2)由速度公式 v = 变形可得汽车行驶 100km 用时为
t
s 100km 25 25
t= = = h=  3600s = 5000s ;
v 72km / h 18 18

13
由功率公式 W = Pt 可得发动机所做的功

W = Pt = 12kW  5000s = 1.2  104 W  5  103 s = 6  107 J ;

(3)由放热公式 Q = qm 可得汽油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Q = qm = 4.6  107 J / kg  4.2kg = 1.932  108 J ;

发动机的效率为

W 6  107
=  100% =  100%  31% ;
Q 1.932  108

答:(1)消耗汽油的质量为 4.2kg ;

(2)发动机所做的功为 6  107 J ;

(3)发动机的效率为 31% 。

14
考点 7 电学基础概念辨析

(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相互吸引的

不一定是异种电荷,也可能是带电体和轻小物体)

(3)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意“定向”两字)

(4)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即负电荷(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

向相反;

(5)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间没有明确

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以上均为电学前几讲中的易错概念,也是选择题中常考的点,对于这些概念的辨析除了要牢

牢记住,还要去理解。比如对于电流的成因和方向,可以联系在一起理解,任何一种电荷(正

电荷和负电荷)的定向移动都能形成电流,只是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那么显然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与电流方向相反了,这里要特别注意,描述的时候一定要

加上“定向”两个字。

【变式 1】如图所示,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的轻质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

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的一端,两者相

互吸引。则 ( )

A.吸管一定带正电

B.吸管与玻璃棒带的是同种电荷

C.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吸管失去电子

D.餐巾纸与吸管摩擦时,餐巾纸失去电子

15
【解答】

AB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能吸引吸管,说明玻璃棒与吸管带有异种电荷,

所以吸管带负电,故 AB 错误;

CD 、用餐巾纸摩擦吸管时,餐巾纸失去电子带正电,吸管得到了电子带负电,故 D 正确,

C 错误;

故选: D 。

【变式 2】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叫做电流的方向

B.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到电源的负极

C.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D.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解答】

AC 、物理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故 A 错误、 C 正确;

B 、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而在电源内部,电流从负

极流向正极,故 B 错误;

D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负电荷同时

向相反方向移动形成,故 D 错误。

故选: C 。

16
考点 8 与验电器相关的电流方向判定

(1)定义: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2)组成: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验电器的使用: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 和 B,使 A 带电,B 不带电。用金属棒把 A 和 B 连接起来,可以看

到 A 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 的金属箔张开,实验现象说明,有电荷通过金属杆从验电

器 A 流动到 B,使验电器 B 也带了电。也就是说金属杆上有了电荷的定向移动(如图)


注意:

①金属导体中正电荷不会移动,本实验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得

到电子带负电),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②两个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如果两个带电体的电荷量相等,这时正负电荷会完全

抵消。如果不等,有一种电荷被完全抵消,两个物体都会带同种电荷,电荷的电性由原来带

电量多的物体的电性决定。

常考根据验电器判断电流方向。

方法一:根据电荷的移动间接判断电流的方向:

(1)本实验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什么电荷?验电器靠金属导体导电,发生定向移动的自由

电子,带负电荷;

(2)此电荷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上?本实验中负电荷总是从带负电荷多的物体到带

负电荷少的物体(带负电的导体→不带电/带正电的导体;不带电的导体→带正电的导体);

17
(3)电流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如果定向移动的电荷是负电荷,则电流方向

与该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方法二:直接判断电流移动方向

本实验中电流总是从带正电荷多的物体到带正电荷少的物体:

①带正电的导体→不带电/带负电的导体;②不带电的导体→带负电的导体;

但仍需明确本实验中实际发生定向移动的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

电流方向相反。

【变式 1】如图中的图甲所示,验电器 A 带负电,验电器 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

把 A 、 B 两验电器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所示)
,金属棒中 ( )

A.电流方向由验电器 A 到验电器 B

B.有电流但方向无法确定

C.电流方向由验电器 B 到验电器 A

D.始终无电流

【解答】解:

由于验电器 A 带负电,具有多余的电子, 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验电器 A ,

B 两金属球连接起来时,验电器 A 的电子流向 B , B 得到了电子, A 失去电子,电子由 A

到 B 定向移动过程中,金属棒中有电流形成;

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

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从 B 向 A ;

综上所述,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变式 2】取两个相同的不带电的验电器 A 和 B ,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 A 的

金属球,使 A 带电(如图甲所示)。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杆 C 把 A 和 B 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

18
则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

A.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的过程中,丝绸得到电子

B.玻璃棒与验电器 A 接触的过程中,负电荷运动的方向为验电器 A 到玻璃棒

C.用金属棒 C 将 A 、 B 验电器连接起来后, A 的张角减小至闭合, B 的张角增大

D.用金属棒 C 将 A 、 B 验电器连接起来后,瞬时电流的方向为验电器 A 到验电器 B

【解答】解: A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玻璃棒和丝绸摩擦

过程中玻璃棒中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故 A 正确;

B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验电器 A 后,验电器上的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转移

到金属棒上,故 B 正确;

C 、玻璃棒接触验电器 A 后,验电器 A 带正电,验电器 B 不带电,用金属棒把 A 和 B 连接

起来, B 上的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转移到 A ,故 B 也带上正电, A 金属箔的张角变小, 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故 C 错误;

D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验电器 A 后,验电器 A 带正电;用带有绝缘手柄

的金属棒把 A 和 B 连接起来,此过程中, B 上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转移到 A ,由于正电荷

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所以电流方向为从 A 到 B ,故 D 正确。

故选: C 。

19
考点 9 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1)串联电路:

定义:用电器首尾依次相连成一串后再接入电路中,我们就说这些用电器是串联的。如图所

示,L1 和 L2 组成串联电路。

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无干路、支路之分。

②电流通过每一个用电器,各用电器的工作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断路停止工作,则所有

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③开关与用电器是串联的,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2)并联电路

定义:用电器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头连头、尾连尾),然后整体接到电路中,我们就说这

些用电器是并联的。如下图所示,L1 和 L2 组成并联电路。

特点:①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和支路之分。如上图所示的电路,
“+”→“a”

与“b”→“﹣”部分是干路;支路有两条:一条是 L1 所在的电路,由 S1 控制,另一条是

L2 所在的电路,由 S2 控制(a、b 是各支路两端的连接点,叫节点)


②干路电流在“节点”处分成两条或多条支路电流,每一支路都与电源形成一条通路,各支

路中的用电器的工作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断路时,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可工作。

20
③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所有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的用电器。

电路设计是中考的热点,解题关键是读取题目关键信息,确定用电器连接情况,确定开关连

接及控制情况。常见题型有三种:

①开关串联:断开一个开关电路就断开,闭合所有开关电路才连通;

②开关并联:闭合一个开关电路就连通,断开所有开关电路才断开;

③开关短路:若开关断开,用电器工作,开关闭合,用电器不工作。

【变式 1】如图所示,电动玩具车的遥控器有 a、b 两个按键,按下按键 a(相当于闭合开关

S1 )
,玩具车行驶,闪光灯不发光;再按下按键 b(相当于闭合开关 S2)
,车能行驶灯能发光;

若只按下按键 b,玩具车和闪光灯都不工作。下列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解答】

当只闭合开关 S1 时,车能行驶,灯不发光,说明电动机和灯可以独立工作即为并联;

当只闭合开关 S2 时,车和灯都不工作,

同时闭合开关 S1 和 S2 时,车能行驶,灯发光,说明开关 S1 位于干路控制整个电路,开关 S2

位于灯的支路,故 D 图符合题意。

21
故选:D。

【变式 2】如图所示,某一型号的门锁设置了三种打开方式:密码 ( S1 ) ,特定指纹 ( S2 ) 或应

急钥匙 ( S3 ) ,三者都可以单独使电动机 M 工作而打开门锁,则下列电路设计中符合要求的

是( )

A. B.

C. D.

【解答】

由题意可知,密码 ( S1 ) 、特定指纹 ( S2 ) 、应急钥匙 ( S3 ) 是三个开关,三者都可以单独使电动

机 M 工作而打开门锁,所以,开关 S1 、 S2 、 S3 为并联,且电动机 M 位于干路,由各选项电

路图可知,选项 D 符合要求, ABC 不符合要求。

故选: D 。

22
考点 10 电路故障分析

(1)在串联电路中:

当电路断路时:电压表测断路处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测没断路的用电器的电压为零;电流

表在任何位置都是零。例如,当下图中 L1 断路时,L1 两端电压为电源电压,L2 两端电压为

0,任何点的电流都是 0。

当电路短路时:电压表测短路处的电压等于零;测没短路的用电器的电压比原来增大;电流

表示数变大。例如,当下图中 L1 短路时,L1 两端的电压为 0,L2 两端电压为电源电压,电

路中电流比原来变大。

(2)在并联电路中:

某支路断路时:电压表测断路两端电压、没断路的支路两端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

电流表测断路所在支路示数为零;测没断路的支路仍为原来的示数。

例如,当下图中 L1 断路时,L1 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L2 两端电压也等于电源电压,L1 所

在支路电流为 0,L2 所在支路电流不是 0。

某支路短路时:所有支路都被短路,电源烧坏。(不常考)

(1)当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时有两种推测:①是电压表所测范围电路断路;②是电压表

所测范围之外的所有用电器都短路。

(2)当电压表示数为零时有两种推测:①是电压表所测范围电路短路;②电压表所测范围

23
之外有断路的地方。

(3)常结合灯泡的亮灭来进一步判断:串联电路中两灯都不亮可能是某处断;串联电路中

一亮一灭可能是灭的那个短;并联电路中一亮一灭可能是灭的那个断。

(4)有时题意与上述推测矛盾:电压表或电流表自身坏了或没接上时,示数为零。

【变式 1】如图所示,小嫒同学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调光电路”
。电路连接好后闭合开关,导

线完好,却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于是用一个完好的电压表探测电路故障,将电

压表接在 ab 两点,发现无示数;接在 ac 两点,发现有示数。对故障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滑动变阻器短路 B.滑动变阻器断路

C.小灯泡短路 D.小灯泡断路

【解答】解:由图可知,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闭合开关,导线完

好,却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这说明电路出现了断路故障;

将电压表接在 ab 两点,发现无示数,这说明断路的地方在 ab 之外;接在 ac 两点,发现有示

数,这说明此时电压表与电源之间是接通的,所以故障是 bc 之间出现了断路现象,即小灯

泡断路。

故选: D 。

【变式 2】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 S ,灯泡 L 不亮且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无示数,用电压表

检测电路,当电压表分别接 a 、 b 两点和 b 、 d 两点时,电压表均无示数,接 c 、 d 两点时电

压表有示数,则可判定 ( )

24
A.变阻器短路 B.灯泡短路 C.开关断路 D.电流表断路

【解答】解: A 、如果变阻器短路,灯泡发光,电流表有示数,故 A 不符合题意;

B 、如果灯泡短路不能发光,电流表有示数,故 B 不符合题意;

C 、如果开关断路,电压表接 a 、b 两点和 b 、d 两点时,均无示数,接 c 、d 两点时有示数,

故 C 符合题意;

D 、如果电流表断路,电压表接 c 、 d 两点时无示数,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

【变式 3】如图,灯 L1 、 L2 规格相同,闭合开关,只有一盏灯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

示数,其故障可能是 ( )

A.灯 L1 断路 B.灯 L2 断路 C.灯 L1 被短接 D.灯 L2 被短接

【解答】解: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 A 测量 L2 电流,电压表测量电源的电

压;

A 、若 L1 断路,只有 L2 发光,电流表、电压表都有示数,故 A 不符合题意;

B 、若 L2 断路,灯 L1 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故 B 符合题意;

C 、若灯 L1 短路,L2 也同时被短路,两灯都不发光,两电表也都无示数,故 C 不符合题意;

D 、若 L2 短路,灯 L1 也同时被短路,两灯都不发光,两电表也都无示数,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

25
考点 11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规律

(1)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①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即 I1 = I 2 = I 3 = … = I n ;

②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 I = I1 +I 2 +I 3 +…+I n 。

(2)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①串联电路:电源两端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即 U = U1 +U 2 +…+U n ;

②并联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与各支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即 U = U1 = U 2 = … = U n 。

规律巧记:串联等流分电压,并联等压分电流。

解决此类题目时,分析电路连接情况以及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哪一部分电路的电流或电压是

关键(电流表串谁测谁,电压表抱谁测谁),必要时可画出其等效电路图,然后再根据串、

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得出正确结论。

【变式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9V ,闭合开关后,两灯均发光,电压表的示数为

6V ,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6
A.灯泡 L1 两端电压为 6V B.灯泡 L2 两端电压为 6V

C.灯泡 L1 两端电压为 9V D.灯泡 L2 两端电压为 3V

【解答】

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灯 L2 两端电压,电压表示数为 6V ,则灯泡 L2 两端电

压 U 2 = 6V ,故 B 正确, D 错误;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得,灯泡 L1 两端电压 U1 = U − U 2 = 9V − 6V = 3V ,故 AC 错误;

故选: B 。

【变式 2】如图(甲 ) 所示,闭合开关后,两灯均发光,且两电流表示数均如图(乙 ) 所示,

则流过灯 L1 和 L2 的电流分别是 ( )

A.1.4 A 1.4 A B.0.28 A 1.12 A

C.0.28 A 0.28 A D.1.12 A 0.28 A

【解答】

由电路图知,灯 L1 和 L2 并联,电流表 A1 测通过 L1 的电流,电流表 A2 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干路电流大于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而两电流

表指针位置相同,所以干路电流表 A2 的量程为 0 ~ 3A ,分度值为 0.1A ,示数为 1.4A ,

电流表 A1 的量程为 0 ~ 0.6 A ,分度值为 0.02 A ,示数为 0.28A ,即通过 L1 的电流是 0.28 A 。

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 L2 的电流为 I 2 = I − I1 = 1.4 A − 0.28 A = 1.12 A 。

故选: B 。

27
考点 12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原理图

实验名称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不变量 电阻 电压

多次更换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每

控制 R 不变,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 次更换电阻之后,需移动滑动变阻

的滑片,记下电阻的阻值、每次电 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实验操作
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析数据, 再记下每次定值电阻的阻值和对应

得出结论 的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数据,得出

结论

当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通过导
实验结论
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图像

①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实 ①更换电阻后,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
滑动变阻器
验以总结普遍规律; 不变;
的作用
②保护电路 ②保护电路

28
(1)理解实验方法: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由于两个因素都会对电流产

生影响,所以我们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即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一定,

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压一定。

(2)理解探究过程: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移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目的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

的电压;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移滑片的目的是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一定。

(3)理解结论描述:①两个实验的结论前面都要加上条件:“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当

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②注意用词先后顺序:“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不能说

成“电压与电流”、“电阻与电流”;③“电压”、“电流”、“电阻”每个词前的修饰语

都是不同的:“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

【变式 1】在电学的学习中,比较多实验都用到滑动变阻器,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

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有关对应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操作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开始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最大阻值端,作用是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可

以保护用电器

B.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关系时,可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产生

变化

C.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持接入的定值

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D.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不变

【解答】

A 、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最大阻值端,作用是使电路中的电

流最小,故 A 正确;

29
B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关系时,通过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产生变

化,多次测量,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故 B 正确;

C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

不变,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通过移动滑片,保持接入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故 C 正确;

D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关系时,应控制电压不变,更换电阻,不是控制电

阻不变,故 D 错误。故选: D 。

【变式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 3V 且恒定,定值电阻 R

的阻值分别为 5 、 10 、 15 、 20 、 25 ,滑动变阻器规格为“ 25 2A ”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 U / V 1.0 1.4 2.0

电流 I / A 0.1 0.14 0.2

(1)请根据图甲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的实物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连接好电路,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移动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

滑片 P 都发现:电压表有示数并保持不变,电流表始终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电阻 R 。

(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得到如上表所示的电流 I 随电压 U 变化的数据,据此得出

结论:电阻一定时, 。

(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为了保证所给电阻均能完成实验,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

压至少为 V 。现将 10 电阻换成 15 电阻,为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需要将滑动

变阻器滑片 P 向 (选填“左”或“右” ) 侧移动。

【解答】
(1)据图甲的电路图可知电压表与定值电阻 R 并联,图中已经把电压表的正接线柱

和 R 的左侧连接,则应该把电压表的负接线柱和 R 的右侧连接,实物图连接如下:

30

(2)电流表始终无示数,可能断路,电压表有示数并保持不变,电压表和电源串联,所以

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断路了即可能是 R 断路;

(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一定,所以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

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或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或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4)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压表示数不变,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设电压表

示数为 U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

U 滑 = U 总 − U = 3V − U ,

根据分压原理有:
U滑 R滑 3V − U R滑
= ,即 = − − − − − − ①,
U R U R
因电压表示数 U 为定值,由①式知,方程左边为一定值,故右边也为一定值,故当定值电阻
3V − U 25
取最大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由①式得: = ,
U 25
解得电压表的示数: U = 1.5V ,即为完成实验,电压表的最小电压为 1.5V ;

将 10 电阻换成 15 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为保持定值电

阻两端电压不变,要增大变阻器分压,即增大变阻器电阻,所以滑片左移。

故答案为:
(1)见解析;

(2)断路;

(3)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或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或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4)1.5;左。

31
考点 13 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U U
(2)欧姆定律的公式: I = (变形式 U = IR , R = )。
R I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四个因

素有关;

(2)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大小与电流无关。

(3)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它的电阻共同决定的,应注意以下两种描述:

①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错误,未明确电阻一定)

②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错误,未明确导体两端电压一定)

【变式 1】对于欧姆定律,理解正确的是 ( )
U
A.从 R = 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I
B.从 U = IR 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随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U
C.从 R = 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I
U
D.从 I = 可知,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R
【解答】解:

AC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的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无关,只

跟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依然存在,

故 AC 错误;

B 、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随电阻的增大而增大,但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用电器时,

32
该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总等于电源电压,与其电阻大小无关,故 B 错误;

D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欧姆定律,
U
它的表达式为 I = ,故 D 正确。
R
故选: D 。
U
【变式 2】对于欧姆定律的公式 I = 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R
A.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B.导体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
U
C.由 R = ,可知导体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I
D.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它的电阻来决定的

【解答】解: A 、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电压越大,通过导体电流越大,因果混淆,故 A

错误;

B 、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题中未明确电压不变,故

B 错误;

C 、导体电阻由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故 C 错误;
U
D 、由 I = 可知,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它的电阻来决定的,故 D 正确;
R
故选: D 。

33
考点 14 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

(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U U
(2)欧姆定律的公式: I = (变形式 U = IR , R = )。
R I

①欧姆定律仅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用电器为电阻 or 电灯泡);

②R、U、I 三个量带入计算时,注意同时性、同一性;

(3)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路图

电流关系 I = I1 = I 2 I = I1 + I 2

电压关系 U = U1 + U 2 U = U1 = U 2

电阻关系 R总 = R1 + R2 1 1 1
= +
R总 R1 R2

解答欧姆定律计算问题的基本步骤:

1.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明确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哪些用电器之间是串联,哪些用电器之

间是并联。

2.明确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的对象是什么:明确不同种类的电表测量的是哪个或哪些电学元

件的物理量。

34
3.在相应位置标出每个用电器对应的物理量:由于物理量较多,所以只有在电学元件旁边标

注出相对应的物理量才不容易将物理量混淆。

4.写出各个已知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串并联的电流电压电阻规律,找出不同物理量之间

的关系,以便运算时应用。

5.分析与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中的相互关系或者相互变化,然后再利用欧姆定律进

行求解。

【变式 1】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 6V 恒定不变,若只闭合开关 S ,电流表的示数为

0.3A ;若同时闭合开关 S 和 S1 ,电流表的示数为 0.5A 。

求:(1) R1 的电阻?

(2)同时闭合开关 S 和 S1 时, R2 的电流为多少?

【解答】解:
(1)若只闭合开关 S ,电路为 R1 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根据欧姆
U 6V
定律可知 R1 的电阻 R1 = = = 20 ;
I1 0.3 A
(2)同时闭合开关 S 和 S1 时,两个定值电阻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

电流特点可知通过 R2 的电流 I 2 = I − I1 = 0.5 A − 0.3 A = 0.2 A 。

答:(1) R1 的电阻为 20 ;

(2)同时闭合开关 S 和 S1 时, R2 的电流为 0.2 A 。

【变式 2】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为 18V 并保持不变,电阻 R1 的阻值为 24 。当开关 S 闭

合时,电压表示数为 6V 。求:

(1)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2)电阻 R2 的阻值。

35
【解答】由图可知: R1 与 R2 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 R2 两端电压。

(1)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知,

R1 两端的电压: U1 = U − U 2 = 18V − 6V = 12V ,

因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则电路中的电流:
U1 12V
I= = = 0.5A ;
R1 24
U
(2)根据 I = 可得:
R
U2 6V
R2 = = = 12 。
I 0.5A

答:(1)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0.5A ;(2)电阻 R2 的阻值为 12 。

3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