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1

十 訓儉示康 司馬光

壹.教學重點
  在「家訓」文類的篇章中,司馬光的家訓絕不容忽視。當時及之後的許多世家大族都將其視為治家教
子的範本,後來不少家訓作者,也多次引用司馬光的論述,作為立論的根據或佐證。本文節儉持家的觀
點和「以清白相承」、「以儉素為美」的家風,為人們所稱道,影響極為深遠,可視為司馬光家訓代表作。
  儉,是傳統的美德。司馬光在這篇家訓中,表白了對節儉的身體力行,並結合現實社會生活,告誡
兒子司馬康生在官宦之家應保持清廉家風。儉,即「欲望管理學」。在這能源有限、通貨膨脹的年代,「欲
望管理學」已成為全球風潮。英國廣播公司(BBC)提倡「知足經濟」(the economics of enough),作為人
們調節物欲的良方。因此本文所提倡的儉德非但不過時,還格外具有時代意義。
  本文教學時請掌握下列各點:
1.認識司馬光的性情、道德、學問、成就及他所處的時代背景。
2.思辨「儉以立德,奢則致敗」的道理。
3.欣賞深切日用、不尚空談的議論風格。
4.學習列舉史例、言例,以增強說服力的寫作手法。
5.學習運用對比的論述手法。
6.培養言行的收斂節制、為人的謙抑遜讓,以儉德鍛鍊人格。
7.思考「儉」對環境保育的意義。
8.思考如何將「儉德」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貳.題解參考資料
一 寫作背景
  這篇家訓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密切關係。隨著政治長期的穩定,宋初統治者獎勵墾荒,與民休養生
息,農業、手工業的生產,到了北宋中期都有所發展,商業貿易和城鎮建設也蓬勃興起,開封、洛陽、杭
州、蘇州、成都、廣州都是當時商業繁盛的大城市。到宋神宗時,都城開封已有二十萬戶,約百多萬人口,
從東京夢華錄的記述和清明上河圖的描繪可見當時的繁榮景象。伴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形成了從達
官顯貴到普通百姓無不追求奢靡的風氣。司馬光對當時講排場、比闊氣的侈靡之風極不以為然。他認為當
官者雖然無法制止這種不良風氣,但應從自己做起,力行節儉,因此撰寫了訓儉示康,垂訓子孫,期能
延續儉樸家風。
二 宋代奢靡風氣
  宋初百餘年間,國內比較安定,生產持續發展,經濟高度繁榮。冶金、造船、紡織、印刷、製鹽、醫藥
等行業的技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農業生產發展迅速,手工業和商業也非常繁盛,宋代的城市因經
濟繁榮而奢華侈靡。此外,宋王朝優待士大夫,官員的俸祿及貼補收入比較優厚,宮廷和官僚階層的生
活奢華,一般市民也崇尚奢靡。
  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 開封市)、南宋的都城臨安(今浙江 杭州市)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
口達十萬以上的大城市。宋代還逐漸取消了都市中坊(居住區)和市(商業區)的界限,不禁夜市,為
商業和娛樂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更有利的環境。東京夢華錄記載,在北宋末年的開封,「市井經紀之家往
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去鬧處,通曉不絕」,「冬
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 即便是在小市鎮,酒肆茶坊也不可或缺,另外,村市邸店往往兼營飲食。
宋人較普遍的是一日三餐,古時席地飲食的習俗,到宋代已完全改變。在烹飪技術上,宋人使用水、油以
及各種佐料的烹飪,如煮、蒸、炒、煎、炸、膾、炙等,大體已與今人相似。達官顯貴的豪華宴席相當講究排
場,奢靡之風盛行。茶和酒是宋代最重要的飲料,即使在社會底層,飲茶也成為重要的交際方式,而社
會各階層飲酒之風都很盛。
  說到宋代商業的繁榮景象,人們通常會想到以一幅偉大的繪畫作品—北宋 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
圖來說明。這幅繪在絹上的長卷描畫了當時國都汴京的極盛景象,全卷縱 24.8 釐米,橫 528.7 釐米,表
現由鄉村到城市鬧區的全景圖,各節的時間不同。右端開卷處有鄉下人趕著載有菜蔬的驢子上市,樹頂
透著朝霧,光景是早上;左端則像是一場戲的謝幕,黃昏來臨,勞累了一天的人們準備收攤回家。在畫
卷上有各色人物五百餘,衣著不同,神色各異。 場景有城門、十字街頭、大街小巷,街邊有人以攤擔叫賣
也有高至三層的商鋪、旅舍,各式酒肆、茶坊、食店散布於大街小巷。 市中心還有一座拱橋連接汴河兩岸
河道中有遊船、貨船二十餘。
  有關北宋社會奢靡風氣的記載,很多文獻中均提及:司馬光在論財利疏中就指出:「左右侍御之人,
宗戚貴臣之家,第宅園圃,服食器用,往往窮天下之珍怪,極一時之鮮明。……以豪華相尚,以儉陋相
訾(批評)。愈厭而好新,月異而歲殊。」較晚的陳舜俞也說:「今夫諸夏必取法於京師。所謂京師則何為
百奇之淵,眾偽之府,異服奇器,朝新於宮庭,暮仿於市井,不幾月而滿天下。」(都官集卷二)此外,
這些擁有購買力的消費者,他們對於消費品的要求,主要是要奇與精的商品,倒不計較價格的高低,甚
至竟以愈貴愈好。東京夢華錄卷一大內條說:「東華門外,市井最盛,蓋禁中買賣在此。凡飲食、時新花果
魚蝦鱉蟹、鶉兔脯臘、金玉珍玩衣著,無非天下之奇。……其歲時果瓜、蔬茹新上市,並茄瓠之類,新出每
對可直三、五十千,諸閤分爭以貴價取之。」
  北宋的首都汴京,滿城青樓、歌廳、茶坊、酒肆,達數萬家之多,徹夜弦管之聲,處處舞燕歌鶯。出入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2
這些場所的,有普通市民,也有達官貴人。這種奢靡享樂之風由上而下,終於成為瀰漫社會的共同風氣。
(參考資料:姜慶湘、蕭國亮著從「清明上河圖」和「東京夢華錄」看北宋汴京的城市經濟)
三 文類簡介—家訓
(一)家訓的定義及分類
  家訓,就是某一家庭或家族中父祖輩對子孫輩、兄輩對弟輩、夫輩對妻輩所做的訓示、教誡。訓誡的內
容既可以是教誡者自己制定的,也可以是教誡者取材於祖上的遺言和族規、族訓、俗訓或鄉約等文獻中的
有關條款,或者具有約束性,或者兩者兼具。
  按內容而言,家訓可分為如下幾類:
1.家規:是指將家庭成員所應遵守的,諸如為人處世及護家保族之類的事項,以規條的形式列出,對家
族的成員有極大的強制性。如:元代 鄭太和 鄭氏規範、清代 孫其逢 孝友堂家規等。
2.家傳:是指將家族成員日常起居及冠、婚、喪、祭等禮節、儀式作為訓誡事項,對家族成員一般也具有強
制性。如:宋代 司馬光 涑水家儀、朱熹 家禮等。
3.家教:是指家庭成員中一般性的教誡,主要重視對家庭成員的勸誡,基本上沒有強制性。如:南北朝
顏之推 顏氏家訓、清代 朱用純 治家格言等。
按 本文屬於「家教」類。
(二)中國家訓的發展
  中國家訓起源甚早,就寫定且流傳至今者而言,大約可以分作四個發展時期:
1.醞釀期:先秦至兩漢屬之,這個時期篇章較為零星,如:尚書 顧命篇記載周成王臨終遺言、呂氏春秋
順民篇有田常的遺令、史記則載有周公的戒子伯禽及任公的家規等。另外,東方朔 戒子、劉向 戒子歆書
馬援 戒兄子嚴敦書、鄭玄 戒子益恩書等,則是兩漢著名的家訓作品。
2.承轉期:魏 晉 南北朝至隋 唐屬之,其前乃傳承三代兩漢以來家訓的發展,其後則開啟宋、元、明、清等
各代家訓撰作的風氣,其中顏氏家訓是中國第一部成書的家訓,深深影響後世家訓寫作的體制。其他如
曹操 內戒令及遺令、曹丕 內戒及戒子、王肅 家戒、嵇康 家戒、劉備 遺詔敕後主、諸葛亮 誡子書、陶淵明
與子儼等疏及命子詩、顏延之 庭誥、王僧虔 戒子書、蕭繹 終制、顧憲之 終制、王褒 幼訓等,都是著名的
作品。
3.成熟期:宋、元兩代屬之,撰作家訓已成為士大夫的文化自覺,並且將中國傳統的儒學主體精神更通俗
化、更具體化的展現在家訓作品中,其中常被後人所關注者則有:范仲淹 家訓、邵雍 戒子孫、程頤 訓言
司馬光 司馬溫公家範及涑水家儀、朱熹 家禮、陸游 放翁家訓等。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第一部家訓選集—
劉清之 誡子通錄,就是在這個時期產生的。
4.完善期:明、清兩代屬之。一方面有大量成書的家訓產生,如:高攀龍 高子家訓、楊士奇 東里家訓、楊
繼盛 楊忠愍公家訓、清聖祖 庭訓格言、朱用純 治家格言、鄭燮 鄭板橋家書、曾國藩 曾文正公家書等。另
一方面則由家訓擴展至族訓,如:金敞 宗約及宗範、何倫 何氏家訓等。
(參考資料:朱明勛著中國家訓史論稿,成都 巴蜀書社;林素珍著劉清之誡子通錄評述,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系 國文學誌第三期)
四 司馬康
  司馬康,字公休,司馬光之子。司馬康十七歲時,開始參與資治通鑑的編輯,負責一些事務性的工
作。後來考中明經科,仕於神宗、哲宗兩朝,官至司諫(即補闕,掌規諫諷諭),死後追贈右諫議大夫
(諫院長官)。
  司馬康為人端莊謹慎,天性孝順,母親去世時,三天都沒有吃一口飯,拄著枴杖才能站起來。司馬
光在洛陽住了十五年,往來於陝州 夏縣(今山西省 運城市)與洛陽之間,許多讀書人跟著司馬光學習,
然後再與司馬康交談,仍然能學到很多道理。
  司馬光死時,司馬康跟守母喪時一樣,但悲哀更甚。宋哲宗追悼司馬光所給的賞賜,他都分給宗族。
  司馬康為侍講(為天子講解經史)時,曾上疏陳述前代歷史治少而亂多,祖先創業維艱,治國備極
辛勞,用意在勸導天子及時學習古人的經驗,固守天下社稷,勸太后在宮中訓導天子,言語非常懇切。
又說孟子一書最為醇正,指出怎樣才能達到王道,應該要讀讀此書。宋哲宗於是下詔命講筵官編孟子節
解,共編成十四卷進呈。這時司馬康已經生病,還勉強支撐著講解兩卷孟子。
  當時,宋哲宗曾任命他為諫議大夫,他沒有接受,又把意見寫成條款,開列他想要說的話,等待天
子的答覆。他說:「得一見天子訴說我的建議,死也沒有遺憾了。」
  司馬康得病後,在兗州(今山東省 濟寧市)延請醫生李積。李積那時已經很老了,鄉間百姓聽說後,
自動去找他,並且對他說:「百姓受司馬相公的恩惠很多,現在他兒子病了,請你火速前往。」來說情的
人絡繹不絕,李積便動身起程,可惜晚了一步,司馬康的病情已經無法挽救。司馬康死時,宋哲宗嘆息
哀悼不已,撫卹饋贈之禮甚厚。
(取材自朱熹編宋名臣言行錄)

參.作者參考資料
甲 生平傳略
一 勤奮好學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 夏縣 涑水鄉人。生於宋真宗 天禧三年(西元一○一九年),當時他父親司馬
池正任光山縣令,所以把他取名為「光」。現在河南省的光山縣還有一口「司馬井」,據說司馬光誕生時,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3
曾用那口井的水洗澡。父親司馬池後來升任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等職。司馬池為官清廉,有學識,對司
馬光管教甚嚴,因此司馬光還是兒童的時候,舉止便如成年人一樣嚴肅。七歲時聽別人講左氏春秋,非
常喜愛,回家後講給家人聽,已能略解書中大意。
  司馬光讀書非常勤奮,時常廢寢忘食。他睡覺時以圓木為枕,稱為「警枕」,熟睡中只要木枕一滾動
他就醒來,立刻起床,伏案讀書。
  司馬光的記憶並不頂好。眾兄弟一起讀書時,其他兄弟很快就背好了,只有司馬光還得拉下窗簾,
躲在裡面,勤背勤看,連書的訂線都翻斷了。積下的工夫既多,收效自然也大。他所背誦的文章,乃得以
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一定要讀到可以流暢地背誦出來。坐在馬背上也好,晚上就寢之前也好
都要不斷吟詠文章,不斷深思其義,自然而然可以從中得到很多啟示。」司馬光十五歲時,已經讀了很多
書。
二 終生力行「誠」字
  司馬光五、六歲時,有一天拿了一個青胡桃,請他姊姊幫忙把胡桃的皮剝掉。他姊姊忙了半天剝不掉
便生氣地走開了。一個女僕走來,用開水燙青胡桃,輕易地把皮剝好了。她姊姊回來,看見司馬光在吃胡
桃,問胡桃皮是誰剝的。司馬光撒了謊說:「我自己剝掉的呀!」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恰巧看到女僕替兒
子剝胡桃皮的情形,便叱責司馬光說:「小孩子怎麼可以撒謊!」
  從此以後,司馬光再也不敢撒謊了。多少年後,甚至做了大官,他還是以「誠」字作為律己待人的信
條。後來他閒居洛陽時,有一天吩咐一老兵把他騎的馬牽到市場上賣了。老兵臨走時,司馬光叮嚀道:
「這匹馬曾犯有肺病,有人買馬時,要據實告訴人家。」老兵私下裡笑他是笨伯,卻不知他對人誠實的用
心。
  他做官直言敢諫,為人處世言行一致,表裡相應。修資治通鑑能據事直書,不為尊者諱,褒貶皆按
照歷史直書。他的性格「其直如矢而歸之不止」,言行如一,只要認為是應該做的就堅持做到底。宋史中記
載:「光孝友忠信,恭儉正直,居處有法,動作有禮。在洛時,每往夏縣展墓,必過其兄旦,旦年將八十
奉之如嚴父,保之如嬰兒。自少至老,語未嘗妄,自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
者耳!』誠心自然,天下敬信。」正足以道出他為人的誠信坦蕩。
三 初露頭角
  宋仁宗 寶元元年(西元一○三八年),司馬光二十歲時中了進士甲科。金榜題名後,朝廷拜任他為
奉禮郎、華州判官。第二年,父親司馬池由同州調往杭州任職。司馬光為便於侍親,請求調任蘇州判官。不
久父母相繼過世,為了悼念他的父母,他閉門在家服喪,並註解孝經。他常對人說:「孝經、論語,文字
雖然不多,可是立身治國的大道理,都在其中。」
  喪事料理完畢後,他又上京出仕。當時他初出茅廬,認識他的人很少。這時宋仁宗的宰相龐籍,知道
他是個不凡的人物,很器重他,推薦司馬光任館閣校勘、太常禮院等職。
  司馬光剛當官時,年紀還輕,家人常常見他躺在屋中,忽然一躍而起,穿著朝服,手拿笏板,正襟
危坐。別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司馬光回答說:「我有時忽然想起天下大事,不自覺便坐起來了。一個
人如果考慮的是天下安危,豈能不正襟危坐呢?」
  太常禮院,屬太常寺,掌管禮儀祭祀。司馬光對朝廷不合禮法的事總是毫不客氣地糾正。皇祐四年
(西元一○五二年),深受宋仁宗恩寵的宰相夏竦死了,宋仁宗特別賜予諡號「文正」,司馬光認為不合
禮法,上書反對。他說:「諡是用以勸善阻惡的,要和德行相合,不可有私心。夏竦在您做太子時就伺候
您,得您的歡心,您知道他所作所為,汲汲營利,不合眾心,『文正』是個無以復加的美諡,像夏竦這樣
的人,絕無可能得到。」又說:「夏竦為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奢侈無度,貪得無厭。您懷念他,可以
厚撫其家,但諡號是不能隨便給的。」司馬光終於使宋仁宗改變初衷,最後改賜夏竦為「文莊」。
  嘉祐元年(西元一○五六年)的春天,宋仁宗忽然病倒了,一連好幾個月,都不能上朝。宋仁宗無
子,全國上下都焦急萬分。這年五月,諫官范鎮上書,請宋仁宗立皇儲,可是這表上奏,並沒有得到回
應。司馬光當時在并州(今山西省 陽曲縣),不管自己官卑職小,也上了一則奏章,大意道:「陛下沒
有皇太子,全國上下都憂慮萬分。希望陛下體念祖宗創業艱難,在宗室中,挑選一位能幹剛正的人,立
為皇儲,以安天下民心。」可是這個奏章上去,仍然沒有下文,司馬光又接連上了二道奏章,還是沒有結
果。嘉祐六年(西元一○六一年)六月,司馬光做了諫官,十月間他又上了一則奏章道:「以往臣上書請
立皇太子,何以至今毫無動靜呢?一定是有人在陛下面前進讒言,從中作梗,等到有機會,立他們所歡
喜的人,來滿足他們的私欲,如真是這樣就太危險了!」司馬光這一封奏章,言詞懇切,宋仁宗大受感
動,於是在這年八月,立濮王的兒子宗實為皇子。
  嘉祐八年(西元一○六三年),宋仁宗逝世,皇子宗實做了皇帝,是為宋英宗。宋英宗在位僅四年,
便因病去世,長子趙頊繼位,是為宋神宗。宋神宗即位後,參知政事歐陽脩,特地把司馬光推薦給宋神
宗。歐陽脩說他:「德行淳厚,學術通明。」宋神宗久聞他的大名,當即拜他為翰林學士。司馬光推辭不肯
接受,宋神宗道:「你既有才能,又能信筆寫文章,古來的君子,很少有你這樣的成就,你又何必拒而
不受呢?」司馬光道:「臣不會作四
六文章。」經宋神宗再三勸勉,他才接受。
四 反對新法
  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權,力行新法。王安石的新法,如青苗法、市易法、均輸法等,都是志在抑止兼
併,力求全民的均足。可惜王安石個性執拗,又自視極高,和他意見相左的,他便罵人不讀書,批評人
無知鄙陋。致使溫和而有自尊心的正人君子們都相率引去,不肯與他共事。正直的人既去,王安石便不得
不任用呂惠卿、曾布、章惇、蔡京等人。
  司馬光本和王安石在群牧司共事,私交很好,但見王安石新法施行後,萬民騷動,有一天,司馬光
當面問王安石道:「你推行新法,用意雖善,但何苦要用那班小人?小人一旦得勢,將對國家不利!」王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4
安石道:「推行新法,必須要用一批新人。因為新人能運用他們的聰明才智,不顧一切的去做;等到相當
時期,我會罷免他們的。」司馬光道:「你錯了!你要知道任用一個正人君子雖困難,但辭退一個正人君
子卻十分容易;小人恰相反,一旦獲得地位或權力,他們就攀住不放,到時候,你若硬要趕走他們,勢
必遭到報復,將來你會後悔的!」王安石一時無語以應。後來呂惠卿等人果然背叛王安石,天下人都佩服
司馬光有先見之明。
  由於和王安石政治見解不同,司馬光遂在宋神宗 熙寧三年(西元一○七○年),自請調為永興軍
(今陝西省 西安市)宣撫使,但仍不肯推行王安石的青苗法和免役法。以後又被調知許州(今河南省 許
昌市)與西京御史臺,而留居在洛陽。司馬光居洛陽十餘年,不評論國事,專心致力於資治通鑑的撰述,
一直到他六十七歲的那年,才再度回到京城,重新跨上政治舞臺。
五 入朝為相
  元豐八年(西元一○八五年),宋神宗逝世,太子趙煦繼位,是為宋哲宗。宋哲宗那時僅十歲,由
神宗的母親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高太皇太后對王安石的新法一向不滿意,因此主政後,便召拜司馬
光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司馬光自洛陽至汴京途中,百姓攔住他說:「公勿歸洛,留相天子,活百
姓。」司馬光到當時的宰相家中拜會,汴京人爬上大樹、爬上屋頂看司馬光,宰相家丁出來干涉,老百姓
說:「我們不是看你家老爺,我們想看看司馬相公的風采。」宰相家丁攆不走熱情的觀眾,結果宰相府的
屋瓦也踏碎了,樹枝也壓折了。(事見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
  大遼、西夏派使臣入宋,或是宋朝派人到大遼、西夏,夷、狄中的人一定會問候司馬光的生活情況。等
到司馬光做宰相時,遼便約束他們邊境上的官吏說:「中國用司馬光做宰相,要謹慎從事,不要挑起邊
境衝突。」
  司馬光執政後,不到一年,盡罷熙寧以來所行保甲、青苗、均輸、保馬、免役諸新法。那時起居舍人蘇
軾極言免役法有五利,不可輕易廢除,但司馬光仍不採納。蘇軾回家,氣得連聲罵道:「司馬牛!司馬
牛!」程伊川等人,對司馬光這種不問新法內容,全予廢止的作風也表示不滿。
  當時司馬光不但盡罷新法,對那班曾經在王安石手下做過事的人,也全予排斥。出蔡京知陳州(今
河南省 淮陽縣)、章惇知汝州(今河南省 汝州市),放鄧綰於滁州(今安徽省 滁州市),呂惠卿於建州
(今福建省 建甌市),從前主張新法的人從此盡去。而昔日被王安石所排斥的呂公著、文彥博、范純仁、
呂大防、劉安世、蘇軾、蘇轍等,從此全再起用。司馬光死後,舊派排擠新派,更流於刻薄意氣,終致釀成
了新舊黨爭,互相報復,假政爭以洩私憤,朋比阿私,禍及於國家,這更是司馬光生前所料不到的事了!
  司馬光執政後,很為高太皇太后所信任,每次朝見,司馬光也能盡心國事,常常不捨晝夜,力疾從
公。不久,終因辛勞過甚,執政年餘就病死了,享年六十八歲。太皇太后得知司馬光的死訊後,十分悲傷
追贈他為太師、溫國公,諡號文正。
(參考資料:宋史 司馬光傳;宋 朱熹編宋名臣言行錄)
六 原典資料書目
(一)宋史卷三三六司馬光傳
(二)宋史卷三三六司馬康傳
(請見教學光碟(六)—資料庫‧文言文‧第 6 冊)
乙 作者軼聞掌故
一 不好女色
  司馬光年輕時娶禮部尚書張存的三女兒為妻,三十多歲了,還沒有兒子,賢慧的張夫人跟司馬光的
頂頭上司太原知府龐穎公商量,替丈夫討了一個小老婆,可是司馬光向來也不看她一眼,更別說跟她親
熱了。
  有一天,這位小妾刻意打扮得如花似玉,來到司馬光的書房裡,希望司馬光會喜歡上她,可是司馬
光連頭也不抬一下,只顧著看書。小妾只好隨手從書架上拿了一帙書,問司馬光說:「這是什麼書啊?」
  司馬光聽了,站起身來拱手施禮,容色端莊地說:「這是尚書。」小妾無計可施,只好默然地退出了
書房。
  事情傳到龐知府耳中,龐公開玩笑地對司馬光說:「你比起你祖先,作風真不像一家人。」龐公口中
的「祖先」,指的是漢朝時琴挑寡婦卓文君的司馬相如。
  司馬光很愛他的妻子,張夫人死後,司馬光常鬱鬱不樂,一個人來到獨樂園,危坐終日,寫小詩悼
亡,中有「暫來還似客,歸去不成家」之句,惆悵感人。
【原典】
  司馬溫公與龐元魯俱為張存龍圖婿。張夫人賢惠(通「慧」)。龐穎公帥太原,溫公從辟,是年三十餘
未有子。龐公與劉夫人欲有所置,劉發之,張欣然莫逆。未幾得之,溫公未嘗盼睞。龐、劉知之,必以主母
在嫌。一日召張夫人賞花,溫公不出。食已具,是婢靚妝就書院供茶,公怫然曰:「這下人!今日院君不
在宅,爾出來此作什麼?」明日,穎公幕府白司馬院丞卻有祖風,謂相如、卓氏也。縣君孫兆曰:「司馬院
丞可惜不會彈琴,卻會鼈厮趯(嘲諷司馬光不解風情,像鼈用腳踢)。」聞者大笑。(宋 張舜民 畫墁錄)
  劉蒙賢良書干司馬溫公云:「乞以鬻一下婢之資五十萬以濟其貧。」公復書,略曰:「某家居,食不敢
常有肉,衣不敢純有帛。何敢以五十萬巿一婢乎?」舊傳公未有子,清河郡君為置一妾,一日乘間,婢盛
飾入書室,覬一顧,而公略不顧。妾思所以嘗之,取一帙問曰:「中丞此是何書?」公拱手莊色對曰:「此
是尚書。」妾逡巡而退。 (宋 周煇 清波別志)
二 司馬入地
  司馬光平日生活儉樸,不貪財好利,一輩子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普通飯菜。司馬光在洛陽時,
所居僅能避風雨,極為簡陋,曾闢一地下室,讀書其間。當時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陽,建造的宅第極為奢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5
侈,中堂起屋三層,最上曰「朝天閣」。洛陽人戲稱:「王家鑽天,司馬入地。」
【原典】
  北京留守王宣徽,洛中園宅尤勝。司馬公在陋巷,所居才能避風雨,又作地室,讀書其間。洛人語曰
「王家鑽天,司馬入地。」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
三 家內點燈,何必出看
  有一年元宵節,夫人張氏吃完飯後,興沖沖地說要出門看花燈。司馬光問說:「家裡不也點了燈嗎?
何必外出去看燈?」夫人耐心地解釋說:「除了看燈,還要看看人。」司馬光聽了,訝異地說:「難道我是
鬼嗎?」
【原典】
  司馬溫公居洛時,上元節,夫人欲出看燈,公曰:「家內點燈,何必出看?」夫人曰:「兼欲看遊
人。」公曰:「某是鬼耶!」 (宋 呂本中 軒渠錄)
四 不吝名分
  司馬光有個僕人,稱呼主人為「君實秀才」,其實司馬光早已是宰相了,僕人卻一直不改口。蘇軾來
作客時聽到了,私下裡教那個僕人改口稱主人「君實相公」(相公為宰相的敬稱)。僕人改換稱呼後,司
馬光問他為什麼要改稱呼?僕人回答說:「蘇學士教我的。」司馬光嘆了口氣說:「吾素來不吝名分,我的
僕從,竟被蘇東坡教壞了!」
【原典】
  司馬溫公有一僕,每呼君實秀才,蘇子瞻教之稱君實相公。公聞,訊之,曰:「蘇學士教我。」公嘆曰
「我有一僕,被蘇子瞻教壞了。」 (宋 余懷 東山談苑)
丙 史學成就
◆嘔心瀝血編撰《資治通鑑》
  司馬光為何要編寫資治通鑑呢?他看到當時沒有一部比較簡明完整的通史,使學習歷史的人感到很
困難;同時也為了給帝王提供歷史借鑑,他便決心動手編一部「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關國家盛衰、
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進資治通鑑表)的史書。司馬光以個人的力量,在治平三年(西元
一○六六年),寫出一部八卷本的通志,獻給宋英宗。這部通志記載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四○
三年)到秦二世三年(西元前二○七年),共一百九十五年的歷史。愛好稽古的宋英宗看了,十分高興,
設置編修局,讓司馬光自選合作編纂人員,繼續撰寫通志。宋英宗還准許他借閱龍圖閣、天章閣、祕閣珍
藏的國家文獻和典籍,並賜予編書需要的筆墨繒帛等,鼓勵他寫作。就在支持司馬光續書事後第二年正
月,宋英宗病死了。宋英宗的長子趙頊(宋神宗)繼位,支持司馬光續修,取意「以鑑於往事,有資於治
道」,賜名資治通鑑。
  司馬光的主要助手前後有劉恕、劉攽、范祖禹。劉攽負責兩漢部分,劉恕起草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
部分,唐代部分則由范祖禹執筆,這三人都是當時著名的史學家,此外,其子司馬康也為此工作十餘年。
資治通鑑的編寫是非常認真的,先由司馬光寫出提綱,包括總綱與每年的細綱。助手再根據提綱排比材
料,按年月日列出「叢目」,然後逐條考辨整理材料,寫成「長編」,原則是「寧失於繁,無失於略」
。最後,
由司馬光刪削定稿,並撰寫史論。這部史書凝聚了集體的心血,既有豐富的史料,又有始終一貫的體例
與風格,言必有據,文字精鍊。
  為了修撰資治通鑑,司馬光及其助手參閱大量史料。據今人考訂,資治通鑑引用的書目多達三百多
種,實際上在編叢目及長編時,參考的書目想必更在數倍以上。由於時代越近史料越豐富,故資治通鑑
自魏、晉以後更多採用了正史以外的資料。特別是唐、五代時期,檔案俱在,其他史料更多。資治通鑑不僅
採用正史、野史,而且凡百家譜錄、正集別集、墓誌碑碣、行狀別傳也都在參考之列,一件事往往參用五、
六處材料綜合寫成。
  經過十九年的工夫,資治通鑑終於在宋神宗 元豐七年(西元一○八四年)完成。司馬光此時已經六
十六歲了,由於他操勞過度,鬢髮都已霜白,牙齒也脫落,他說:「我的全部精力,都消耗在這部書上
了。」同年的十二月,司馬光不顧寒冬臘月,請人用錦緞裝裱了十個精美的匣子,用車馬載著,他和劉攽
范祖禹等人親自押送,從西京(洛陽)出發,日夜兼程,送往東京(汴京),向宋神宗進獻資治通鑑,
宋神宗加封司馬光為資政殿學士。

肆.語文天地
甲 注釋補充
1.同年:
(1)科舉時代同榜登科的人。漢代時以同舉孝廉為同年。唐、宋以同舉進士為同年。明、清兩代,鄉試、會
試同時考中的,都稱同年。儒林外史第七回:「同年同鄉王老爺來拜。」清代鄉試、會試發榜以後,都
刊印同年錄。以考中名次為序,始於宋代的紹興同年小錄。又有「同年齒錄」,以年齡長幼為序。
(2)同時。賈誼 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3)年歲相同。晉書 劉弘傳:「弘有幹略政事之才,少家洛陽,與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
2.廳事:亦作「聽事」。
(1)官府治政之所。三國志 吳書 諸葛恪傳:「出行之後,所坐廳事屋棟中折。」
(2)指私宅之堂屋。魏書 夏侯道遷傳:「夢見征虜將軍房世寶來至其家,直上廳事,與其父坐,屏人密
言。」
3.公孫布被之譏: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弘為人恢奇多聞,常稱以為人主病不廣大,人臣病不儉節,
弘為布被,食不重肉……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俸)祿甚多,然為布被,此詐也。』上問弘。弘謝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6
曰:『有之。夫九卿與臣善者無過黯,然今日庭詰弘,誠中弘之病。夫以三公為布被,誠飾詐欲以釣名。
且臣聞管仲相齊,有三歸,侈擬於君;桓公以霸,亦上僭於君。晏嬰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絲,齊
國亦治,此下比於民。今臣弘位為御史大夫,而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於小吏,無差,誠如汲黯言。且
無汲黯忠,陛下安得聞此言。』天子以為謙讓,愈益厚之。卒以弘為丞相,封平津侯。」
4.「御孫曰」一句:左傳 莊公二十四年:「御孫諫曰:『臣聞之: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先君有共
德而君納諸大惡,無乃不可乎?』」
5.紘:音ㄏㄨㄥˊ,古代冠冕上的帶子。由頷下向上繫於笄,垂餘者為纓。禮記 禮器:「管仲鏤簋朱紘,
山節(通「楶」)藻梲,君子以為濫(指僭越)矣。」鄭玄 注:「朱紘,天子冕之紘也,諸侯青組紘,大
夫士當緇組紘纁(兩色搭配之絲線)邊。」孔穎達 疏:「『管仲鏤簋朱紘』者,此是不稱之人也。管仲,
齊大夫也。簋,黍稷器也。紘,冕之飾,用組為之,以其組從下屈而上屬之,於兩旁垂餘為纓。此鏤簋
朱紘,是天子之飾,而管仲濫為之也。」
6.楶:音ㄐㄧㄝˊ,柱頭斗拱,亦稱「枓拱」,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中的一種支承構件,處於柱頂、額
枋與屋頂之間,主要由斗形木塊與弓形肘木縱橫交錯層疊構成,逐層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由
於斗拱有逐層挑出支承荷載的作用,可使屋簷出挑較大,且兼有裝飾效果,為中國傳統建築造型的主
要特徵之一。
乙 語文能力延伸教學
一 忝(音ㄊㄧㄢˇ)
字形 字義 例
無忝所生(指不使父母受辱)
動羞辱、汙蔑 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詩經 小雅 小宛)
忝 副辱、有愧於,後 忝為人師、忝列門牆
多用於自謙之 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司馬光 訓儉示康)

二 服(音ㄈㄨˊ)
字形 字義 例
奇裝異服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辭 九章 涉江)
衣服、服裝 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走卒類士服(司馬光 訓儉示康)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荀子 勸學)
穿著、佩帶 服太阿之劍(李斯 諫逐客書)
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司馬光 訓儉示康)
服 擔任、從事、承擔 有事,弟子服其勞(論語 為政)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賈誼 過秦論)
屈服、臣服 百姓樂用,諸侯親服(李斯 諫逐客書)
心悅誠服
欽佩、順從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論語 為政)
以此相服,亦良難矣(曹丕 典論 論文)
實踐 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司馬光 訓儉示康)
吃、進食 日服湯劑,而傅以善藥(方孝孺 指喻)
習慣、適應 水土不服
三 遜(音ㄒㄩㄣˋ)
字形 字義 例
遜位
退讓 皇帝遜位,魏王 丕稱天子(後漢書 孝獻帝紀)
出言不遜
遜 謙順、謙恭 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司馬光 訓儉示康)
辨析 在先秦古籍中多寫作「孫」。
比不上、不及 略遜一籌、毫不遜色
四 約(音ㄩㄝ)
字形 字義 例
約 纏束、束縛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曹植 美女篇)
本 意 為 束 , 引 申 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戰國策 馮諼客孟嘗君)
為準備
邀請 約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吳敬梓 范進中舉)
限制、管束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論語 雍也)
指謹言慎行、不奢 以約失之者,鮮矣(論語 里仁)
侈浪費
協議、預先說定 約法三章
尊賢而重士,約從離橫(賈誼 過秦論)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7
契丹與吾約為兄弟(歐陽脩 新五代史 伶官傳序)
約為婚姻/懷王與諸將約曰(史記 鴻門宴)
定期相會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脩 生查子 元夕)
條約、盟約、約定 於是從散約解,爭割地而賂秦(賈誼 過秦論)
的事情
指貧窮、困窘的環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論語 里仁)
境 不以隱約而弗務(曹丕 典論 論文)
簡要、精練 其文約,其辭微(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
大略、大概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魏學洢 核舟記)
柔弱、美好 婉約、風姿綽約
五 行
字形 字音 字義 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 述而)
動走、走路、行走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 終南別業)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韓愈 師
動實行 說)
動運作 官知止而神欲行(莊子 庖丁解牛)
動經歷 行年四歲,舅奪母志(李密 陳情表)
動移動、流動、運行 天行健,君 子以 自強不息( 易經 乾卦 象
曰)
桃李之垂於行者,莫之援也(呂氏春秋 下
名道路 賢)
ㄒㄧㄥˊ 量計算酌酒奉客的單 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
位,斟酒敬客一遍
稱一行 行(司馬光 訓儉示康)
名一種樂府和古詩的 兵車行、琵琶行
體裁
行 名處事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諸葛亮 出師表)
名行為舉止 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 公冶長)
視為止,行為遲(莊子 庖丁解牛)
名行動 一往情深是此行(林幼春 送蔡培火蔣渭水陳
逢源三君之京)
行將就木(比喻年紀已大,壽命將盡)
副不久、將要 感吾生之行休(陶淵明 歸去來辭)
ㄒㄧㄥˋ 名品德 品行、操行、德行
量計算成排東西的單 一目十行
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史記 項羽本紀)
位 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 絕句四首之三)
名行輩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漢書 蘇武傳)
ㄏㄤˊ
凌余陣兮躐余行(楚辭 九歌 國殤)
躡足行伍之間(賈誼 過秦論)
名行列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杜甫 贈衛八處
士)
六 酤(音ㄍㄨ)
字形 字義 例
酒 金樽泛清酤,滿酌不容辭(清 張元昇 坐友人東軒對月詩)
酤 買酒 酒酤於市(司馬光 訓儉示康)
賣酒 宋人有酤酒者(韓非子 猛狗社鼠)
辨析:酤、沽、賈,三字同源,都有「買」和「賣」的意義。但「酤」限於買賣酒,而「賈」又可用
作名詞(商賈),「酤」、「沽」則無此名詞用法。
七 數
字形 字音 字義 例
數 ㄕㄨˋ 方法 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荀子 勸學)
濫竽充數
數目、數量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劫數難逃
命運、命數 勝負之數、存亡之理,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蘇洵 六國論)
技藝 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孟子 告子上)
幾、若干,為約略 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孟子 五十步笑百步)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8
騎千餘,卒數萬人(史記 陳涉世家)
之詞 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聊舉數人以訓汝
(司馬光 訓儉示康)
不可勝數、擢髮難數、數典忘祖、如數家珍
不可遍數(司馬光 訓儉示康)
計算 漁父樵夫之舍皆可指數(蘇轍 黃州快哉亭
ㄕㄨˇ 記)
面數其罪
數說、責備 王傲不相下,反數其惡(聊齋志異 珊瑚)
數見不鮮
屢次、多次、頻仍 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司馬光 訓儉示
ㄕㄨㄛˋ 康)
石簣數為余言(袁宏道 晚遊六橋待月記)
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孟子 五十
ㄘㄨˋ 細密的 步笑百步)
八 肆(音ㄙˋ)
字形 字義 例
肆無忌憚
放縱,不加拘束 而自肆於山水間(韓愈 柳子厚墓誌銘)

鮑魚之肆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莊子 外物)
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劉向 說苑)
主人西則酒肆也(杜光庭 虬髯客傳)
肆 作坊、市集、店鋪 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司馬光 訓儉示康)
白日間酒肆裡買吃(水滸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盡力、勤苦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陶淵明 桃花源詩)


擴張、伸張、擴展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左傳 燭之武退秦師)
其流奔放肆大(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
九 頓(音ㄉㄨㄣˋ)
字形 字義 例
以首叩地 頓首
捶胸頓足
跺、踏 成倉猝莫知所救,頓足失色(聊齋志異 促織)
困頓
疲倦 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孫子 謀攻)
頓 安頓
安置、放置 秋光好處頓胡床,旋喚茶甌淺著湯(楊萬里 城頭秋望)
整頓
整治、整理 沉吟放撥插絃中,整頓衣裳起斂容(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頓時、立刻、突然 頓悟、茅塞頓開
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司馬光 訓儉示康)
一○ 枉(音ㄨㄤˇ)
字形 字義 例
彎曲的、不直的 猶立直木,而求其景(影)之枉也(荀子 王霸)
不正直、邪惡的人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論語 為政)
事物
貪贓枉法
歪曲、違背 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司馬光 訓儉示康)
枉 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脫人於死為功,而不求其情,其
冤屈、冤枉
枉民也,亦甚矣哉(方苞 獄中雜記)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諸葛亮
遷就、委屈 出師表)
枉費心機
徒然、白費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李白 清平調)

伍.課文鑑賞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9
甲 內容分析
  這是司馬光為兒子司馬康所寫的家訓,自云繼承清白的家風,不喜奢侈浪費,信奉儉樸為美,提出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並舉出先賢因儉成名、以奢致敗的例子作為論證,希望兒孫能了解先人秉
持的治家原則,奉行實踐且代代相傳。
(一)儉奢對比,二元觀點
  司馬光以二元觀點論述,談「簡樸」及其對立觀點「奢侈」,引用名言,列舉了包含作者自身在內的大
量事例,說明何以儉為美德的道理;引用名言,列舉事例,鋪陳奢侈的弊端,行文之間兼含批判當世奢
靡之風。
(二)層層推進,結構謹嚴
  從結構上說,文章開頭由清白家風說到自己以儉素為美,然後引聖人之訓,表明批判「今人」奢靡之
風的態度,為第一層;然後從自己的父親在世時的樸素作風與當世頹敝風俗對比,以此訓子,為第二層;
接下來舉本朝幾位高官崇尚節儉的言行,闡述居高位者須崇儉以教子孫的道理,為第三層;由此專從道
理上闡明儉之利、侈之弊,為第四層;最後舉古今七例證明上一層的論點,並要求兒子將此訓傳於子孫,
與全文開頭的世代清白家風相承呼應,條理順暢;議論由淺入深,步步推進,結構謹嚴。
(三)以己為例,現身說法
  第一段以自己為例,引出論點,現身說法。作者選了一個非常好的角度:「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
承。」先說家風,然後再說自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
已。」哪怕是遭到諷刺譏笑也不在乎。這也是一種身教,教育小輩,現身說法,既親切又容易收到效果。
(四)儉可立德,奢致敗家
  第四段從正面列舉當代名賢李文靖公治第,參政魯公宴客以及張文節節儉自奉等崇尚儉約之言行為
例,讚其「深謀遠慮」,以告其子,作為效法之借鑑。
  第五段引用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來闡明儉、侈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儉」,使
君子「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使小人「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侈」,使君子「貪慕富貴,枉道速禍」
使小人「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正反對比,儉之利、侈之弊,一目了然。
  第六段連舉七例闡明「儉能立名,侈必自敗」的規律。如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後必有達人」;季文子
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兩例從正面闡明儉可以立名。以管仲生活奢侈,孔子鄙
其小器;公叔文子極富,其子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萬錢,至孫傾家;石崇誇富,死於東市;寇萊公
蠟淚成堆,子孫窮困等五例,從反面證明侈必自敗。
  第七段先以「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告誡其子,並囑咐兒子不僅要自己遵照去做,還要教
訓子孫後代,使他們知道祖傳的儉樸家風。
  本文以夾敘夾議的筆法說古道今,於敘寫中,表明觀點,無論是針砭時弊,還是評論人事,都十分
自然。不僅發議論、講道理,而且運用大量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證明道理,使議論淺明實在,更有說服
力。從日常生活方面著筆,道理寫得正大而深刻,感情表現得平和而懇摰。
乙 寫作技巧
  家訓文本非刻意為文,當以自然平實、現身說法之方式,暢所欲言,更能自然流露家長的性情與修
養,使兒孫輩感覺親切真實。本文就形式上看似與兒子閒話家常,信手揮灑,娓娓道來,實則頗具技巧
層次,寫得理切辭暢。以下擬就本文幾個重要技巧加以論述:
(一)多方舉例,詳略有致
  全文例子雖多,卻不覺累贅,原因在於例子各有其意義與作用,能從不同的角度證明觀點,且恰當
地安排了詳述、略述,採取了不同的寫法和用詞。
  第一段以自己為例,引出論點,意在現身說法。第三段以父親為例,突出「近代風俗頹敝」的嚴重程
度。皆以長輩的身分,從家風的角度教育後代子孫。第四段列舉近代位居顯要的先賢注重節儉的典範,從
正面論證,使兒孫知所遵循。但三例各有重點:李文靖談居住之考量,魯宗道之事則與飲食相關,張文
節強調富貴與生命難以掌握,治家宜深謀遠慮。
  敘述事例,有詳有略,大抵採近詳遠略的手法。作者自身和父親,近代李文靖、魯宗道、張文節的例
子寫得詳細,其他例子則簡略。
(二)邏輯清晰,條理分明
  作者與兒論述儉德,說服兒子相信儉德的重要,因此行文重視思考邏輯,以清晰的條例讓兒子能掌
握父親的思想觀點,例如由己及人,由近及遠,先談自己的家風,自己從小傾向儉樸,以儉樸為美;而
後談自己的父親,如何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而及兒子或許耳聞的近代前賢李文靖、魯宗道與張文
節;最後再及更久遠的時代。又如第六段舉七個例子,其中正考父和季文子為正面的例子,後五例是反
面的例子,都說明奢華必自敗的道理,不僅依時代先後,更就境遇之悽慘程度鋪排:管仲奢華,僅受孔
子鄙薄,並無後患;公叔文子之子因富得罪逃亡;何曾禍及子孫,至孫傾家蕩產;石崇喪生,全家皆命
喪黃泉;寇準為近代人,則不忍苛責,點到為止。
(三)以論點發端,引領文意
  作者喜以論點發端,再引論證證實自己的論點,例如第一段:「吾性不喜華靡」即主要觀點,其後以
乳兒時代不愛金銀華美之服與「聞喜宴」獨不戴花證實。第二段「吾心獨以儉素為美」為主要論點,接著引
用孔子之言證實自己的觀點。第三段「近歲風俗尤為侈靡」,其後則舉士大夫宴客之費心張羅為例說明。第
五段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為其主句,其後則就君子與小人論述儉與侈與道德的關
係,為其觀點之論據。
(四)對比鮮明,凸顯主題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10
  「對比法」可以造成文字的張力,透過相互的比較、襯托,發揮抑揚頓挫的功能,以彰顯主題。
  從思路上說,文章開頭由清白家風說到自己以儉素為美,然後引聖人之訓,批判「今人」奢靡之風的
態度,為人我對比。然後從自己的父親在世時士大夫的樸素作風與當世奢侈風俗對比以訓子,為今昔對
比。引御孫曰專從道理上闡明儉之利、侈之弊,為儉、奢對比。最後舉古今七例證明上一層的論點,又是儉
與奢的對比。透過鮮明的對比,充分傳達戒奢崇儉的論旨。茲詳列如下:
1.人我對比
正─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反─眾人皆以奢靡為榮
2.今昔對比
正─先父時代士大夫宴客儉約,會數禮勤,物薄情厚
反─近歲風俗尤為侈靡:
走卒類士服,
農夫躡絲履,
士大夫宴客多方張羅,常數月營聚,無不隨俗奢靡
3.「儉以成德,侈則敗家」論理對比
正—儉則寡欲:
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
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反—侈則多欲:
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
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4.「因儉成名,以侈致敗」事例對比
正—(1)正考父饘粥以餬口
(2)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
反—(1)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
(2)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魚酋知其及禍
(3)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
(4)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市
(5)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參考資料:劉勵操著寫作方法一百例,臺北 萬卷樓)
丙 集評
■清 浦起龍 古文眉詮卷七十三:「家庭語,清真詳復如話。朱子摭入小學。不止當文字讀。」

陸.課文深究
一 吾本寒家
  涑水 司馬氏家族的先世是河內(今河南省 沁陽市)人,是西晉 安平獻王 司馬孚的後代。司馬孚是
西晉奠基人司馬懿之弟,其裔孫征東大將軍司馬陽葬於陝州 安邑縣 涑水鄉 高堠里,此後子孫定居於此。
後魏(即北魏)時,分安邑設夏縣,司馬氏遂世為夏縣人。司馬光的學生馬永卿曾為夏縣令,據他所言,
司馬光的故居就在鳴條山下,可能就是今山西 夏縣 坡底村一帶。時移世易,司馬氏家族家道中衰,唐、
五代以來,家境並不寬裕,僅以自給。此即司馬光在撰寫其兩位遠房堂伯司馬沂、司馬浩行狀與墓表所描
述的:「自唐以來,仕宦陵夷,降在畎畝。然累世兄弟未嘗異居,故家之食口甚眾,而生業素薄,無以贍
之。」
(節錄自李昌憲著司馬光評傳,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二 聞喜宴
  唐朝進士及第後,最大的慶祝活動就是要參加曲江之宴,又稱「聞喜宴」。曲江本是漢武帝時建造的
一個名池,在陝西 長安,因這一池水潺湲曲折,如江水之蜿蜒,便賜名為曲江池。唐代進一步整修,在
池畔又修建了杏園、紫雲樓和慈恩塔,配上有名的幾大建築,使它成為舉世名園。
  每年朝廷發榜後,為祝賀新進士,特賜宴杏園,舉行規模盛大的「曲江會」,各路商旅,名優名伎聚
於此。新進士策馬盛服,前簇後擁,華麗非凡。這時,皇帝攜帶宮妃,登上紫雲樓觀看盛況,大臣們也攜
帶妻妾來選擇東床。對這一場盛景,孟郊曾賦詩說:「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登科後)可
見曲江盛會的規模盛大了。
  杏園宴罷,浩浩蕩蕩的進士馬隊便向慈恩塔行進,在慈恩塔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當時傳為佳話的白
居易,及第題名後,白居易作詩說:「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其時白居易已是二十九歲的
人了,但他還是十七名進士中最年輕的。進士們所以選擇此處題名,即表示大雁展翅,鴻鵠飛翔,憧憬
自己的仕途前程遠大。
  後唐 明宗 天成二年(西元九二七年),詔命新進士聞喜之宴,年賜錢四百貫。宋太宗 端拱元年定由
朝廷置宴,皇帝及大臣賜詩以示寵異,遂為故事。因曾設宴於瓊林苑,故至明、清賜新進士宴稱瓊林宴。
三 與其不遜也,寧固
  子曰:「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 (論語 述而)
  談到人生的修養,孔子說:「奢則不遜」。這個奢侈不只是說物質享受的奢侈,是廣義的奢侈,如喜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11
歡吹牛,做事愛出風頭,都屬於奢侈。奢侈慣了,放縱慣了的人,最容易犯不遜的毛病,一點都不守規
矩,就是桀驁不馴。「儉則固」,這個儉也是廣義的,不只是用錢的儉省,什麼都比較保守、慎重、不馬虎
腳步站得穩,根基比較穩定。他說「與其不遜也,寧固」,做人與其放縱得過分了,還不如保守一點好。保
守一點雖然成功機會不多,但絕不會大失敗;而放縱的人成功機會多,失敗機會也同樣多。以人生的境
界來說,還是主張儉而固的好。 (參考資料:南懷瑾著論語別裁,臺北 老古出版社)
四 古代鞋子—屨、履、舄、屣、屐
  上古的鞋叫「屨」。一般的屨是用麻繩編成的,編時要邊編邊敲,使之結實,所以孟子 滕文公上說
「綑屨織席」。
  「履」字本是動詞,是踐踏的意思。詩經 小雅 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國以後「履」字漸漸用
為名詞。史記 留侯世家:「孺子,下取履。」
  「舄」是屨的別名。區別開來說,單底叫屨,複底叫舄。方言說,履中有木者叫複舄,可以走到泥地裡
去,不怕泥溼。「履舄交錯」形容來訪的人很多。
  古人的草鞋叫「屣」,又叫「蹻」。孟子 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也。」敝屣就是破草鞋。
  「屐」是木頭鞋。「屐」和「舄」不同。舄的底下只襯一塊薄板,甚至只是複底,而屐底下是厚板,而且
前後有齒。宋書 謝靈運傳記載,謝靈運常著木屐,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則去後齒。可見屐是有齒的。
按 講「農夫躡絲履」時,可參考。
五 脯、醢、羹
  古人以牛羊豬為三牲。祭祀時三牲齊全叫太牢,只用羊豬不用牛叫少牢。牛最珍貴,只有在上位者吃
得起,比較普遍的肉食是羊肉,所以美(美味)、羞(饈)等字從羊,羹字從羔從美。古人也吃狗肉,並
有以屠狗為職業的,漢代 樊噲還「以屠狗為事」 。漢書 樊噲傳 顏師古 注:「時人食狗,亦與羊豕同,故噲
專屠以賣。」
  上古乾肉稱為脯、脩,肉醬稱為醢。醢有許多種類:醓醢(醓、醢皆肉醬)外,還有魚醢、蜃醢(蛤蜊
醬)等。但一般所謂醢則指肉醬而言。上古已有醋,叫做醯醯。有了醯,就可製成酸菜、泡菜。細切的瓜菜
做成的稱為齏。醃肉醃魚也稱為菹,所以有鹿菹、魚菹等。
  除了乾肉(脯)和肉醬(醢)以外,上古時還食用羹。據說有兩種羹,一種是不調五味、不和菜蔬的
純肉汁,這是飲的。另一種是肉羹,把肉放進烹飪器裡,加上五味煮爛。孟子所謂「一簞食,一豆羹。」大
概就是指這種有調五味的肉羹。左傳 隱公元年載鄭莊公賜潁考叔食,潁考叔「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
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大概也是指有調五味的肉羹。
六 李沆
  李沆(西元九四七~一○○四年),字太初,宋 洺州 肥鄉(今屬河北省 邯鄲市)人。宋太宗 太平
興國進士,除右補闕,知制誥。宋真宗拜相,深謀遠識,時稱「聖相」,卒諡文靖。契丹以二十萬大軍入寇
宋朝面臨建國以來最大的危險時,宋真宗親征,當時負起留守京師大任的就是李沆。宋真宗時代出現了
很多穩重篤實的臣子,這大多是由於李沆的鑑人有方。
  李沆經常誦讀論語,有人問他,他回答說:「我身為宰相,如論語中的『節用愛人,使民以時』這兩
句話都還做不到。聖人之言,就是誦讀一輩子,也是百學不厭的。」
  李沆對生活條件要求不高。他家居住在陋巷,廳堂沒有重門,頹牆敗壁,也不以為意。堂前花木的籬
笆壞了,李沆的妻子請園丁不要修理,試一試李沆是否關心此事。結果,李沆天天經過那裡,過了一個
多月也沒有對此講一句話。
  李妻終於忍不住開口,李沆笑著對他的弟弟李維說:「這種小事怎能引起我的注意呢?」
  家人勸他修建住宅,他都不答理。李維有一次與他談話,順便說起修建住宅的事。
  李沆說:「我身享厚祿,經常受到皇帝的賞賜,估計所積攢的錢財也可以修建起一座新住宅。但想到
佛經上說,佛以為此岸世界本來是一個有缺陷的世界,怎能圓滿如意,求得稱足?就是現在買一所新宅
子,也需要一年的修繕,才能完成。人生朝不保夕,這新宅子怎又能久居?正如小鳥棲息樹林中,不過
占其一枝就滿足了,為什麼一定要修建高樓華屋呢?」
七 魯宗道
  魯宗道(西元九六六~一○二九年),字貫之,宋 亳州 譙(今安徽省 亳州市)人。舉進士,官至參
知政事,在真宗、仁宗兩朝做官,卒諡肅簡。
  魯宗道當諫官時,凡朝廷事有違誤,他就聞風而動,上殿彈劾進諫,宋真宗因此對他有些厭煩。有
一天他向宋真宗請求處分,說:「臣身為言官,進諫是臣的職守。我進諫次數多了,陛下就感到厭煩,這
不是光想擔個納諫的虛名,而望臣尸位素餐,苟食俸祿嗎?臣自感慚愧,請求免職。」宋真宗很喜歡他的
忠直,對他勸勉安慰一番,將他改派他官。後來有一天,宋真宗忽然想起他的話,於是御筆在殿壁上親
題了「魯直」二字。
  當時執政大臣的子弟,多在館閣讀書。魯宗道說:「館閣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哪能成為紈 U 子弟
得享恩澤的地方呢?我的兒子雖然年幼,我已任京官,絕不濫用這種特權。」
  樞密使曹利用依仗權勢,驕縱蠻橫,魯宗道多次在宋仁宗面前批評他。當時皇親國戚中為非作歹者
沒有一個不害怕的,都稱他為「魚頭參政」—因他姓「魯」,而且個性骨鯁有如魚頭之故。
八 公孫弘
  公孫弘(西元前二○○~前一二一年),字季齊,漢朝 菑川 薛地人,年輕時當過獄吏,因犯罪而
被免職。家中很窮,曾在海邊養過豬,到了四十多歲,才下決心發憤向學。漢武帝初年,舉賢良對策第一
拜博士。每在朝中便大發議論,滔滔不絕地陳述事情的利弊得失,最後請皇上自行選擇,又絕對避免和
人主當面抬槓,所以頗獲皇上歡心。
  漢武帝 元朔二年任丞相,封平津侯。據說公孫弘從此更開放家中的東閣,用來招納賢士,又把俸祿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12
通通拿出來供應賓客,而自己故意吃糙米飯,蓋粗布被。這些事傳到皇上耳中,更獲得了漢武帝的讚許。
但事實上,他外表是個寬厚的長者,內心卻城府很深,一些和他有過節的人,他表面上和好相處,其實
在暗中卻設法報復,如他曾殺害主父偃,設計貶董仲舒等。
  當時有一位以直諫見稱的主爵都尉汲黯,看不慣公孫弘的專橫奸詐,便在漢武帝面前參奏他,說道:
「公孫弘身為朝廷三公之一,地位不為不尊,俸祿不為不多,但是,他還假惺惺地蓋著粗布被子,吃的
是粗茶淡飯,這都是騙人的玩意兒,說穿了,只是想沽名釣譽罷了!」
  漢武帝便召來了公孫弘,問他到底有沒有這一回事?到了這時候,公孫弘知道再也隱瞞不住了,這
便謝過一番之後,說:「我確有這麼一回事,居三公之位而蓋布被,實有點欺詐,也有點矯飾。其實我的
用意也並不是害人的,只是想打打知名度罷了!」可是漢武帝聽了也沒什麼反應,最後不了了之。
  「公孫布被」是比喻一個人虛偽造作,欺世盜名。這句成語出自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弘為人恢奇
多聞,常稱以為人主病不廣大,人臣病不儉節,弘為布被,食不重肉。……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
(俸)祿甚多,然為布被,此詐也。』」(公孫弘為人雄偉奇異,見聞廣博,經常說人主的毛病在於心胸
不廣大,人臣的毛病在於不節儉,公孫弘蓋粗布被,吃飯時不吃兩種以上的肉。……汲黯說:「公孫弘位
為三公,俸祿很多,但是卻蓋粗布被,這是作假。」)及漢書 公孫弘傳:「汲黯曰:『弘位在三公,俸祿
甚多,然為布被,此詐也。』」
九 正考父
  魯昭公七年九月,昭公從楚國回到魯國。孟僖子陪同魯昭公前往楚國時,因不懂禮節,致使魯昭公
在歡迎儀式上出醜,為此孟僖子十分慚愧自責。回到魯國後,孟僖子就禮的問題,到處向人求教。等到臨
死的時候,召集他手下的大夫,說:「禮儀,是人的主幹,沒有禮儀,不能自立。我聽說有一個將要得志
的人名叫孔丘,是聰明人的後代,而他的家族卻在宋國滅亡了。他的祖先弗父何本來應當據有宋國而讓
給了宋厲公。到了正考父,輔佐戴公、武公、宣公,做了上卿就更加恭敬,所以他的鼎銘說:『一命低頭,
二命躬身,三命把腰深深彎下,沿著牆快步而走,也沒有人敢把我欺壓。稠粥在這裡,稀粥也在這裡,
用來餬我的嘴巴。』他的恭敬就像這樣。臧孫紇有話說:『聰明人中具有明德的人,如果不能做國君,他的
後代必然有顯貴的。』現在恐怕會在孔丘身上吧!」所以孟懿子和南宮敬叔把孔子作為老師來侍奉。
【原典】
  左傳 昭公七年:「及其(指孟僖子)將死也,召其大夫曰:『禮,人之幹也,無禮無以立。吾聞將有
達者曰孔丘,聖人之後也,而滅於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杜預
曰:「三命,上卿也。」)茲益恭,故其鼎銘(杜預曰:「考父祖廟之鼎。」)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
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鬻(今作「粥」)於是,以餬余口。」其恭也如是。臧孫紇有
言曰:「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今其將在孔丘乎!』」
一○ 季文子
  魯襄公五年,季文子死。根據大夫入殮的禮儀,襄公親自監臨。家臣收集家裡的器物作為葬具,妾不
穿絲綢,馬不餵米糧,沒有收藏銅器玉器,一切用具沒有雙份,君子從這裡知道季文子忠於公室。輔助
過三位國君而沒有私人積蓄,難道不可以認為是忠心嗎?
【原典】
  左傳 襄公五年:「季文子卒,大夫入殮,公在位。宰庀(宰,謂家臣。庀,收集、具備)家器為葬備
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無藏金玉,無重器備,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於公室也。相三君矣,而無私
積,可不謂忠乎?」
一一 管仲之器小哉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 「然則管
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
禮,孰不知禮?」 (論語 八佾)
【注釋】
○三歸:有以下幾種說法:(1)娶三姓女(包咸說);(2)臺名(朱熹 集注說);(3)自朝而歸,其家有三處
(俞樾 群經平議說)。
○樹塞門:設屏風於門,以遮蔽內外。樹,設立屏風。塞,遮蔽。
○反坫:國君宴飲時放置空酒杯的地方;用土築成,形如土堆。坫,音ㄉㄧㄢˋ。
【語譯】
  孔子說:「管仲這個人器量格局狹小!」有人問孔子說:「管仲節儉嗎?」孔子說:「管仲有三處家,
相府的事務,各有專官而不兼職,這怎麼算節儉?」那人又問:「那麼,管仲懂禮嗎?」孔子說:「國君宮
殿門前設立屏風,管仲也立屏風;國君為了兩國友好而設宴會時,設有放酒杯的反坫,管仲也有反坫。
管仲如果算懂禮,那還有誰不懂禮?」
【說明】
  管仲的時代比孔子早一點,在論語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對管仲非常佩服,他曾經讚嘆過,如果沒有
管仲助齊桓公稱霸,我們恐怕被夷 狄統治了。管仲幫助齊桓公完成霸業,但未能走入王道,這樣的器量
格局就嫌小了。
  孔子說管仲的器量格局小,別人並不和他爭論這個問題,而提出來問管仲是不是有「儉」德的修養。
管仲有三歸之堂,可以說他在經濟生活上非常浪費。他的宰相府相當講究漂亮,可見他並不儉樸。另外,
孔子又說他「官事不攝」。在相府的事務上,只知因人設官,重重疊疊設置了太多的部門,可簡化而不簡
化,這是在行政上的不儉,那他怎麼算得有「儉」德呢?
  在管仲的儉德上,孔子有所批駁之後,此人又提出管仲是不是懂禮的問題來。中國文化以禮樂為中
心,懂禮是很重要的,但孔子認為管仲在這方面的修養還不夠。雖然管仲是個大政治家,但他還不能擔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13
負領導歷史文化的重任。這是什麼道理呢?邦君齊桓公在大門外設立屏風,在中國的古禮,只有領導人、
諸侯才可以有屏風,可是管仲的宰相府也擺起這種東西來,這就是不懂禮。其次國君為了外交的關係,
有反坫之壇,這是兩國元首見面時用的,結果管仲的家裡也有反坫。就憑這兩點,如果說管仲也懂禮的
話,還有哪一個不懂禮?
(參考資料:南懷瑾著論語別裁,臺北 老古出版社)
一二 公叔文子享衛靈公
  起初,衛國的公叔文子上朝請求設享禮招待衛靈公。退朝,見到史魚酋告訴了他。史魚酋說:「您必然招
來禍患了!您富有而國君貪婪,禍患怕要降到您身上吧!」文子說:「我沒有先告訴您,這是我的罪過。
國君已經答應我了,怎麼辦?」史魚酋說:「沒有妨害。您謹守臣道,可以免禍。富有而能謹守臣道,一定
能免於禍難,無論尊卑都適用這一原則的。戍驕傲,恐怕要逃亡吧!富有而不驕傲的人很少,我唯獨見
到了您一個。驕傲而不逃亡的,還沒有過。戍必然列入其中的。」等到公叔文子死了,靈公因為公叔戍富有
而嫉妒他。公叔戍又打算除去靈公夫人的黨羽,夫人向靈公控告說:「戍將要發動叛亂。」
  魯定公十四年春,衛靈公驅逐公叔戍和他的黨羽,戍就逃亡到魯國去了。
【原典】
  左傳 定公十三年、十四年:「(十三年)初,衛 公叔文子朝,而請享靈公。退,見史魚酋而告之。史魚酋
曰:『子必禍矣!子富而君貪,其及子乎?』文子曰:『然。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君既許我矣,其若之
何?』史魚酋曰:『無害。子臣,可以免。富而能臣,必免於難,上下同之。戍也驕,其亡乎?富而不驕者鮮,
吾唯子之見。驕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戍必與焉。』及文子卒,衛侯始惡於公叔戍,以其富也。公叔戍又將
去夫人之黨,夫人愬之曰:『戍將為亂。』」「十四年春,衛侯逐公叔戍與其黨,……戍來奔。」
一三 何曾
  何曾(西元一九九~二七九年),字穎考,晉 陳國 陽夏(今河南省 太康縣)人。何曾生性奢侈驕豪
生活務求華靡。他的帷帳車服,都極盡綺麗之能事,庖廚飲食,豐厚得超過帝王。每次赴宴朝見,不吃太
官御廚所擺設的酒食,而晉武帝也總是命人將他自帶的菜餚取來品嚐。蒸餅上面若不畫作十字,他從不
放進口中。一天吃的飯要花費一萬錢,卻仍說連下筷子的地方都沒有。如果有人用小紙寫來書信,他就叫
記室不要呈報上來。劉毅等人多次奏彈何曾侈汰無度,晉武帝卻因他是朝廷重臣,不作任何追究。都官從
事劉享曾奏彈何曾豪華奢侈,用銅鉤絲帶繫車,連牛蹄牛角都飾物晶瑩。後來何曾徵召劉享作自己的屬
吏,有人勸說劉享不要應召,劉享卻認為何曾是從大公無私出發,不計個人怨憎,於是應召。結果何曾
常因小小過失以杖罰處罰劉享。
【原典】
  晉書 何曾傳:「(何曾)性豪奢,務在華侈。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於王者。每燕見,
不食太官所設,帝輒命取其食。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
一四 石崇
  石崇(西元二四九~三○○年),字季倫,晉 渤海 南皮(今河北省 南皮縣)人,生於青州(在山
東省),故小名齊奴。其父名苞,以幫助司馬炎篡位有功,位至司徒。石苞臨終,把財產分給諸子,獨不
及石崇,其母為他說話,石苞卻說:「此兒雖小,後自能得。」因為他從小就敏捷有計略,所以其父老早
就看出他自能賺錢。
  說起石崇賺錢的手段,卻是卑汙得很,當他做荊州刺史時,經常搶劫遠使商客的錢,因而致富。做
地方官劫財殺人,歷史上倒還少見。
  石崇在洛陽西北十里有別館,名曰金谷園,以金谷水流經於此,故名。園中有田十頃,羊二百口,
雞豬鴨之類甚多。
  據晉書記載,石崇家「室宇宏麗。後房百數,皆曳紈繡、珥金翠。絲竹盡當時之選,庖膳窮水陸之
珍。」實則他家不但房子大,女人多,音樂美,菜餚好,連廁所也是第一流的。廁中經常有十餘婢侍列,
皆二八佳麗,打扮得花枝招展,專門伺候主人及來賓上廁所。廁所中又有沉香以驅臭氣,設備甚好。凡入
廁畢,則婢褫其舊衣,另給以新衣著令出。當著一大群姑娘,當場換衣,男客們多害羞不好意思。只有大
將軍王敦,其時少年英俊,脫故衣,著新衣,氣色傲然,毫不在乎。
  因為石崇太有錢了,當時又是一個浮華成風的社會,所以一批富貴人家,競以奢靡相尚,大家常鉤
心鬥角地來比闊。王愷是經學大師王肅的兒子,晉武帝的舅舅,以貴戚之家,常與石崇鬥富。王愷以麥芽
糖汁洗鍋,石崇就用蠟燭燒飯;王愷做紫絲步障(古顯貴者出行,做一種行幕,來遮蔽風寒塵土)四十
里,石崇就做錦步障五十里來勝過他;石崇家以椒粉和泥來刷牆(漢朝皇后之宮皆如此,故曰椒房),
王愷則以赤石脂來刷牆。石崇家招待客人,時做豆粥,咄嗟便辦(豆粥最難熟);又冬天能備韭齏(用
韭和苹做成的醬,加入薑、蒜等物而成。苹又名籟蒿,莖甚香,可食);又有一次石崇與王愷出遊,石崇
的牛車在後,將入洛陽城門,其牛忽急起直追,迅若飛禽,很快地趕過王愷,先進城去了,王愷的牛加
足了氣力也趕不上,王愷常以此為恨。
  王愷之富不及石崇,所以晉武帝時常幫助他,曾經賜給王愷珊瑚樹,高二尺左右,枝柯扶疏,世所
少見。王愷興沖沖地拿給石崇看,石崇便以手中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王愷惋惜得不得了,吹鬍子瞪眼
睛地發脾氣。石崇說:「這有什麼好氣的,還你就是!」立命左右取出高三、四尺的珊瑚六、七條,條幹絕
俗,光彩耀目,其他像王愷那樣二尺來長的,簡直多得不計其數,王愷為之悵然自失。珊瑚是越大越值
錢,這些珊瑚恐怕也是做荊州刺史時搶來的呢!
  後來趙王 司馬倫(司馬懿之子)專權,孫秀以小人得勢,知道石崇寵妾綠珠是個絕色美人,向他指
名要綠珠,石崇不肯,一家十五口皆為孫秀所殺。死後,有司簿閱其田宅財物,水碓(舂米之器具)三
十餘區,僕眾八百餘人,其他奇異珍寶不可勝數。
一五 寇準
  寇準(西元九六一~一○二三年),字平仲,宋 華州 下邽(今陝西省 渭南市)人。年少時,不修小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14
節,喜歡飼養鷹犬,遊手好閒。寇母治家甚嚴,對於寇準的荒廢行為非常震怒。有一天,實在氣極了,順
手抓起秤錘一丟,擊中寇準的腳,流血不已。從此,寇準努力求學,等到功成名就時,寇母已去世,寇
準每每撫及傷痕,悲痛「子欲養而親不待」。
  寇準十九歲時即中進士。宋太宗時,寇準為員外郎,性格忠樸,喜歡直言,講話無所顧忌。當時曾流
傳「寇準上殿,百僚股慄」。
  宋真宗時寇準升任宰相。寇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促成「澶淵之盟」。宋真宗 景德元年(西元一○○
四年),遼聖宗及蕭太后率兵大舉進軍,寇準力主宋真宗御駕親征,軍心大振。宋真宗渡過黃河,進澶
州(今河南省 濮陽市),相持十多天。
  契丹人因師老兵疲,請求議和。宋真宗派曹利用赴遼簽定和約。宋真宗急欲退兵,對曹利用說:「契
丹人所要求補助款每年如在一百萬以下,不妨予以同意。」寇準悄悄對曹利用說:「雖然已有皇上的聖旨
你去契丹所許不得超過三十萬,超過三十萬,我將會砍你的頭!」曹利用嚇得雙腿顫抖,他到契丹處議
和時,果然以歲給契丹三十萬為條件簽定和約,然後回還。
  和議簽定後,諸將請求在契丹回國的途中設下埋伏,突然襲擊他們,可使敵軍匹馬不返,全部消滅。
寇準勸宋真宗不要聽從這種意見,要放他們回國,以保盟好。澶淵之盟,使遼、宋兩國一百多年沒有交戰
  宋真宗從澶州回鑾後,經常讚嘆寇準的功勞。有小人向皇帝進讒言說:「陛下見過賭博吧?錢快輸光
時,將其餘的錢都拿出來押上,叫做『孤注一擲』,陛下就是寇準所下的『孤注』,他有什麼功勞值得陛下
念念不忘的?」宋真宗聽說後大為吃驚,從此對寇準的恩寵就逐漸衰減了。過了一年,寇準罷相,貶到陝
州(今河南省 三門峽市)當知州去了。
  寇準少年得志,生活十分奢華。華燈初上時分,寇準的府邸已是賓客盈門。入夜,府中到處點燃起雕
花的大蠟燭,連馬廄廁所,也是燭光明亮,通宵達旦,從不用價格低廉的油燈。
  大廳上,家姬經常表演美妙的「柘枝舞」,燈影月華之下,急促的鼓聲引出了豔麗的舞姬,新穎多變
的舞姿,既剛健明快,又婀娜優美。這時寇準舉杯勸客,痛飲不已,他的酒量極大,少有對手。據說有位
善飲的賓客,陪酒醉倒於地,寇準還是連連催促他對飲,賓客的妻子嚇壞了,寇準這才笑笑,讓其妻子
拖他回家。
  若干年過去了,宋仁宗朝的夏竦生活也極豪奢。一日,他對門客說:「寇萊公生活豪侈,世人不怎麼
批評,對我則議論紛紛,這是為什麼呢?」門客回答說:「相傳寇萊公當政時,閒暇時與僚屬出郊宴遊,
聽到馱鈴聲,得知是一個縣令帶著行李路過,寇萊公馬上將他請來,同席宴飲。您就不一樣了,對入京
和出都的士大夫,禮數已經有損,況且其他人呢?對您倆的輿論不同,對您倆的輿論不同,當然有所不
同啊。」夏竦沉默了好久。
(參考資料:宋史 寇準傳;宋 朱熹編宋名臣言行錄)
一六 因奢致敗的現代事例—小室哲哉潦倒入獄,百億身家化烏有
  西元一九九○年代在日本樂壇呼風喚雨的音樂製作人小室哲哉,因涉詐欺罪嫌被日本警方逮捕。小
室哲哉曾是日本 琉球高峰會主題曲原創人,後淪為階下囚,在日本社會造成極大震撼。
  小室哲哉活躍於日本流行樂壇,曾一手把安室奈美惠打造成舞曲天后。據統計,他在九○年代曾賣
出一億七千萬張唱片,全盛時期一年的收入就高達二十億日圓(約合臺幣六億七千萬元),在一九九六
年四月的公信單曲榜更締造了前五名都是由他擔任製作人的紀錄,瞬間累積近百億日幣的財富。小室哲
哉全盛時期可說名利雙收,一九九六、一九九七連續兩年納稅額在日本演藝圈排名第一。他揮金如土,在
東京、夏威夷、峇里島都有專屬錄音室,東京的錄音室內還有和風庭園造景、挑高透明電梯。他在洛杉磯擁
有一棟豪宅,還有私人遊艇和飛機。他的奢華行徑令人咋舌,曾以二千萬日圓(約合臺幣六百七十萬
元)包下飛機頭等艙,從日本飛往洛杉磯。
  但花大錢投資海外公司失敗後,小室哲哉受到唱片市場不景氣的影響無法開源,更慘的是他完全沒
有節流,每個月基本花費隨便都要日幣二千萬元,如此的花費實在嚇人。因此債臺高築,讓手中的一百
億日幣財產化為烏有,最終鋃鐺入獄。他在二○○九年復出,昔日經驗應是人生寶貴的一課。 (取材
自民國 97 年 11 月 5 日聯合報、中國時報、奇摩新聞)
一七 富而簡樸的事例—史丹佛夫妻創立史丹佛大學
  史丹佛大學由美國參議員,前加州州長,鐵路大亨利蘭‧史丹佛和他的妻子簡‧史丹佛創立,該大
學是以他們的獨子利蘭‧史丹佛命名的。西元一八八四年,小利蘭‧史丹佛於十五歲過世後,他們認為
自己再也不能為愛兒有所付出時,大利蘭‧史丹佛說:「加利福尼亞的孩子會是我們的孩子。」因此他們
決定以該學校來紀念他們的獨子—利蘭。
  史丹佛夫妻非常節儉,他們曾一身素樸前去哈佛大學要求捐款遭拒,轉而思考是否創立大學。大學
的奠基捐贈書於一八八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完成,在六年的建造和計劃後,史丹佛大學於一八九一年十月
一日正式開放,當時有五百五十九名學生和十五名教師。學校最初不收取學費,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三
○年代。第一屆學生中有後來的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
  當利蘭‧史丹佛議員於一八九三年逝世時,史丹佛大學的存亡受到了威脅,包括一樁關於利蘭‧史
丹佛遺產金額一千五百萬的政府訴訟,加上一八九三年經濟大恐慌讓學校入不敷出。大多數校董事提議
在財政理清前暫時關閉學校,但簡‧史丹佛堅持學校繼續運作。她在一八九三~一九○五年間擔起了主
持學校財政、行政和發展方面的重任,以家庭主婦的經驗,用主持一家的方法主持學校,她自掏腰包來
支付薪水,甚至一度需要典當自己的首飾。
  二○一八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公布全美最佳大學排名,史丹佛大學排第三。該大學位於矽谷,其
校友包括惠普、藝電、昇陽電腦、輝達、雅虎、思科及谷歌這些公司的奠基人。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15
柒.問題討論參考解答
一、孔子曾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本文卻說「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是否
兩相矛盾?請說明你的看法。
答: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孔子答以:「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
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
之知也。」肯定管仲的貢獻,若是當初管仲自殺以殉,雖顧全了小信小義,價值卻不大。管仲能有所
作為,相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救世救民,價值更大。孔子是以為最大多數人造最大福利,
來肯定管仲的作為。至於鄙其小器,是因管仲生活奢侈,逾越禮法。前者為論其功業,後者評其私德
並無矛盾。後者請參見「陸、課文深究」—一一 管仲之器小哉。

二、本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運用「正反對比」的手法,凸顯文章主旨,使立論更具說服力?試舉例說明。
答:下列所舉均為正、反的對比句:
(1)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我對比、「奢靡為榮」與「儉素為美」對比。
(2)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今昔對比。
(3)「吾記天聖中……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今(今奢)昔
(昔儉)對比。
(4)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論理對比。
(5)「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君子多欲,
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儉以成德,侈則敗家」對比。

三、張文節身為宰相,生活卻如當掌書記時,你以為是否適宜呢?
答:人處在什麼地位,居住、排場與衣著應與其地位相襯,因為他所代表的不是個人,而是他的身分與
位階,因此不能只想凸顯自己獨特的嗜好或美德,而應以國家尊嚴、社會觀感或社交禮儀為考量,
方才有禮、合理與得體。張文節身為宰相,代表宋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臣,他的生活一如當掌
書記時,若只在家裡,不為外人所見所知,那是他個人的自由,然而他的作為彰顯在外,已為他人
所見所知,這是不恰當的。

捌.課外延伸學習
甲 相關文章選讀
  現今社會盛行過度消費主義,當「自由市場的笛聲」鼓勵人以擁有更多商品為生活幸福的終站,社會
環境便只會繞著過度生產和過度消費的雙重軸旋轉,終至消費主義氾濫。李家同教授站在教育的觀點,
深深地道出他的憂心及省思。
  家庭裡的祖輩給子孫後代遺留什麼樣的「遺產」,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這是兩種不同的家庭教育
思想,其教育後果也截然不同。司馬光在司馬溫公家範卷之二中專門論述了這個問題,有發人深省的見
解。
一 消費主義氾濫,人格滅頂 李家同
  今天,我們從廣播裡聽到了大家都會難過的新聞,一位大學生涉嫌持刀搶劫,尤其令我們吃驚的是
這位大學生居然是法律系的學生。
  根據這位大學生的說法,他搶劫的動機是因為別人都已開始使用大哥大,而他沒有,所以他才犯下
如此大錯。雖然這是一個個案,也絕對不能因此而認為大學教育出了問題,可是這件事的背後,卻顯示
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們全人類都面臨著消費主義的威脅。
  大學生要大哥大,其實中小學生已經就有奢侈的傾向,很多並不太富有的父母,省吃儉用,也要替
他們的兒子買一雙 Nike 的球鞋,據說每一雙 Nike 球鞋價值三千元之多。孩子需要如此好的鞋子嗎?當
然不需要。我們小的時候,穿的球鞋比現在街上能買到任何一雙球鞋都要差,可是我們還不是健康地長
大了,我們仍然出了紀政和楊傳廣。前些日子,我在街頭地攤上買了一雙雜牌的球鞋,穿得舒服極了。孩
子們穿 Nike 球鞋,絕對不是由於健康上的需要,而是為了應付來自他們同學的壓力。
  我們打開電視,會看到無數刺激我們欲望的廣告,漂亮的衣服、有趣的玩具、令人心曠神怡的飲料、
拉風的汽車和機車,要社會上任何人能抵抗這種誘惑都是很困難的。
  如果我們仔細地想一下,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經濟繁榮就是建築在消費主義上。日本目前經濟不
景氣,美國的媒體一再指責日本人太過節省,有了錢寧願放在銀行裡,也不肯消費。美國人不儲蓄,全
國老百姓都欠債,可是他們這種消費型的生活方式卻維持了經濟的繁榮。一旦美國人也開始過節儉的生
活,到百貨公司去,只是去逛逛而已,並不刷卡買東西,美國的經濟在一夕之間就會崩潰。當然,美國
經濟如果真的崩潰,全世界都要度小月了。
  我們不妨看看美國的電視節目,每一個電視節目中的家庭,生活得都舒舒服服,住的房子很大,開
的汽車很好,屋內的家具更是美輪美奐。孩子們看了這種電視節目,再看了電視廣告,常會有一種幻覺,
以為將來前途一定一片大好,長大以後,一定可以過高消費的生活。其實很多人高中畢業以後,只能找
到收入很低的工作,一輩子也不可能過電視影集中所描述的生活。失望之餘,家庭不和隨之而來,有些
犯罪案子也是因為這種幻覺破滅所引起的。
  我們也應該提高警惕了。我們整個社會,應該勇敢地向消費主義宣戰,我們應該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崇拜名牌是一種羞恥,因為這種崇拜充分顯現自己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我們分析了以後,發現某
一牌子的球鞋的確有其優點,即使這雙球鞋貴了一點,我們買它還有些道理,如果我們只因為這是某一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16
明星球員的廣告,而盲目地追隨時尚,我們豈不是完全喪失了獨立的人格。
  我們也應該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他們踏入社會以後,根本不可能過高消費生活的,大學畢業生每一
個月能賺多少錢呢?一開始三萬元就差不多了,不吃不喝,一年的收入還不夠買一輛汽車。如果我們不
告訴孩子們應該節儉,實質上是害了他們,因為他們遲早會被殘酷的現實嚇壞的。
  我們可以想見,在可見的未來,孩子們會接受到更多刺激欲望的誘惑,很多產品完全為了滿足青少
年設計的,這些產品鼓勵他們浪費,要他們碰不到這種刺激,是不可能的。我們唯一要教育孩子們的是
他們必須要從小就養成自我克制的習慣。一個小男孩,看到一種拉風的機車,怎麼會不動心?我至今還
會對拉風的跑車多看一眼。可是孩子們一定要習慣於對於這些好的東西,只是看看而已,他們也應該從
小就知道他們只能得到父母經濟環境允許購買的東西。
  最重要的,是要讓我們的孩子關心世界上的窮人,他們應該知道,世界上數以億計的孩子們根本沒
有鞋穿。如果他們知道了這一點,他們會認為穿著 Nike 球鞋是一件丟人的事。(取材自中國時報,民國
87 年 11 月 1 日)
【簡析】
  在現今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為賺取更多的金錢,千方百計挑起人們的消費欲望,希望人類的
消費行為由一個單純的物質行為推展為一項精神行為,讓消費者認為某種消費是必須而又理所當然的。
因此消費行為已不再是單純出於生理需要的自主意識,而是商人所構造的意識型態網絡的一種非自主性
行為。
  作者從一個法律系學生為了購買大哥大而持刀搶劫的案件談起,探討其背後顯示著消費主義氾濫的
社會問題。進一步推論資本家創造品牌,鼓勵消費,無非是要賺取金錢。消費者的危險性在於喪失自主性
不能理性思考自己的需要與財力,一味地盲目追隨。面對這種情況,身為父母與教育者應如何教育下一
代?應當教育他們崇尚名牌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分辨電視所播放的畫面並非現實人生,了解步入社會之
後自已所能賺取的金錢,學會克制欲望,純粹欣賞新出產的名牌,關心世界上更多需要協助的貧窮人。
此文雖已久遠,今仍適用。
二 訓子孫(節錄) 司馬光
  為人父祖者,莫不思利其後世,然果能利之者鮮矣。何以言之?今之為後世謀者,不過廣營生計以
遺之,田疇○連阡陌,邸肆○跨坊曲○,粟麥盈囷倉○,金帛充篋笥○,慊慊然○求之猶未足,施施然○自以
為子子孫孫累世○用之莫能盡也。然不知以義方○訓其子,以禮法齊其家,自於十數年中,勤身苦體以聚
之,而子孫於歲時○之間,奢靡遊蕩以散之,反笑其祖考之愚,不知自娛,又怨其吝嗇無恩於我而厲虐
之也。始則欺紿攘竊○以充其欲,不足則立券舉債於人,俟其死而償之。觀其意,唯患其祖考之壽也,甚
者至於有疾不療,陰行○鴆毒○亦有之矣。然則,向之所以利後世者適足以長子孫之惡,而為身禍也。…
…蓋由子孫自幼及長,唯知有利,不知有義故也。
  夫生生之資,固人所不能無,然勿求多餘,多餘希不為累矣。使其子孫果賢耶,豈疏糲○布褐不能自
營,死於道路乎?其不賢也,雖積金滿堂室,又奚益哉?故多藏以遺子孫者,吾見其愚之甚。然則聖賢
不顧子孫之匱乏耶?曰:何為其然也?昔者聖人遺子孫以德以禮,賢人遺子孫以廉以儉。
【注釋】
○田疇:田地。
○邸肆:住房和店鋪。
○坊曲:街坊。
○囷倉:囤積糧食的倉庫,圓形的叫「囷」,方形的叫「倉」。囷,音ㄐㄩㄣ。
○篋笥:音ㄑㄧㄝˋ ㄙˋ,竹編的箱子。
○慊慊然:不滿足的樣子。慊,音ㄑㄧㄢˋ。
○施施然:喜悅自得的樣子。
○累世:一代又一代。
○義方:合乎正義的道理。
○歲時:一年之間,形容在極短的時間內。
○欺紿攘竊:欺哄竊取。紿,音ㄉㄞˋ。
○陰行:暗地裡實施。
○鴆毒:毒酒,引申為毒害。
○疏糲:粗糙的飯食。糲,音ㄌㄧˋ。
【語譯】
  做長輩的沒有不想為後代謀福利的,但是真正能給後代帶來福利的實在太少。為什麼這樣說呢?今
天為後代謀福利的人,只不過廣泛地經營生計來留給後代,他們已經有田地阡陌相連了,有住宅商店橫
跨街坊,有滿倉的粟麥,有滿箱的金銀布疋,心裡還是感到不滿足,不肯停止營求,喜悅自得地認為這
些財物子子孫孫代代都用不完了。但他們不知道用合乎正義的道理去教誨子女,用禮儀法則來治理家庭,
自己在十幾年勤勞辛苦聚積得來的財富,子孫卻在短短的時間內,奢侈淫靡、遊樂放蕩而把它們用光,
還反過來嘲笑父祖輩的愚蠢,說他們不知道自己娛樂,又怨恨祖先原先過於吝嗇,對他們苛薄寡恩,過
於嚴厲。有的子孫一開始欺哄竊取家中的財產,以滿足私欲;不能滿足的,就擅自簽下契約,借債揮霍,
等到父祖輩死後分得財產再去償還債務。觀察他們的想法,竟唯恐父祖輩長壽,更有甚者,父祖輩生病,
不給予治療,在暗地裡下毒,毒害父祖輩致死也是有的啊。那麼說,先前只知為子孫積攢財產的想法正
足以助長子孫行惡,而替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大抵都是因為子孫從小到大,只懂得利益,卻不知道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17
義的緣故啊。
  人所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源固然不可缺少,但不要追求過多,過多就會成為累贅。假如他的子孫真的
賢能,難道不能自己經營生計、獲取粗糧粗布,卻死於道路嗎?假如他的子孫不賢能,即使積累了滿屋
黃金,又有什麼好處呢?所以儲藏過多財物而留給子孫的人,我覺得他太愚蠢了。那麼,難道聖人就不
管子孫的貧困了嗎?我要說:聖賢為什麼這樣做呢?過去那些聖人留給子孫的是美德和禮節,賢人留給
子孫的是廉潔、儉樸。
【簡析】
  司馬光先提出為人父母的共同心願—期待造福子孫,但立即從反面論說世人所作所為很少能使後
代蒙福,藉此引起讀者好奇—為何事與願違?接著就古往今來父母為使子女生活無虞而為之積攢錢財
加以論述,如此造就的是子孫揮霍無度,父母在世即騙取、積欠、預支,甚至恨不得父母早死,自己可以
早日獲取遺產,更甚的是毒害父母。最後才提出自己的觀點,造福子孫的做法在於教育子孫禮義與廉潔
儉樸的美德。
  司馬光論述的重點似乎是批判為子女積財之愚蠢,然其背後的意涵在於人要獨立謀求生存,為何要
依賴父母祖先預為籌謀?父母為何要勞苦自己,讓子孫平白得到財富,而不知物力維艱?不知珍惜所擁
有的?為何把人生的重點放在金錢利益的追求,而不是禮義文化與美德的學習?如果生活儉樸即可滿足,
生存有何困難?但是很可悲的是,司馬光所批判的現象至今依然是許多父母的做法。
乙 語文表達能力設計
■我看月光族
  以儉為美,是固有的價值觀,碰到消費主義盛行的現代人,可就面臨極大的挑戰。現代人有的是「月
光族」—每月薪資花光光;有的是「刷爆族」—大量使用信用卡消費,每月只繳付信用卡的最低應繳
金額,餘款由高額利息惡性循環下去。這些族群形成了現代社會的特殊現象。
(一)除了月光族、刷爆族,請你再為這些現代人的新生活態度,舉出生動的名詞來。
(二)請你分析月光族的心理,且提出看法。
【寫作提示】
1.擬想月光族的心理,才能加以分析。
2.思考如何才能勸告他們改變用錢習慣。
【參考範文】
    (一)
(1)草莓族、柿子族—指沒有辦法承受壓力,個性也較脆弱、驕縱的年輕人。
(2)快閃族—透過網路資訊傳遞而相約在城市某個地點,一起做些無厘頭舉動,又在短時間內若無其事
般急速消失的一群人。
(3)搖頭族—指吃了毒品,走路搖頭晃腦的嗑藥族。
(4)追星族—指崇拜明星並追隨與其有關事物的一群人。
(5)御宅族—指熱衷於動畫、漫畫及電腦遊戲等的人,對其他事物沒有興趣,甚至很少和外界的人進行
互動。
(6)尼特族—依附家人而不就業,除了本身沒有謀生能力外,也造成家人的負擔。
(7)啃老族—不從事工作,仰賴年老的父母過生活。
(8)頂客族—不生孩子的夫妻。
    (二)
  「月光族」這個名詞是我在報紙上看到的。起初我感覺它富有詩意、非常浪漫,因為我以為這是指常常
沉醉於月光之下的某些族群呢。
  有時候我還挺羨慕他們的浪漫瀟灑,辛苦賺來的錢要快樂的享受,不瞻前,不顧後,活在當下,及
時行樂,何必為明日擔憂呢?我想他們可能出身於經濟狀況良好的家庭,從小沒缺過錢,不知窮苦的滋
味;如今也不需負擔家計,奉養父母,所以他們可以如此輕鬆地享用金錢。這是他們的幸或不幸呢?
  有誰不知金錢的妙處、好處嗎?不知揮金似土的恣意爽快嗎?為什麼有些人竟要傻傻或苦苦存錢呢?
是為了可預知或不可知的未來吧!「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今天有工作,明日可能被炒魷魚;
父母現在能提供住宿,某一日可能不再供應;有一天要有自己的家庭,要買房子、車子,要養育、栽培孩
子;有一天父母老了病了,要住院、要請人照顧;有一天連自己老了,無法繼續工作了……
  「不在乎你賺多少,在乎的是你存多少」,每月為未來留下一些財富,你將發現隨著日子的流動,你
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其中你可以寄託一些可能實現的夢想:一個溫暖舒適的家、一窩可愛的
小動物……。
丙 教學活動建議
■測測你的欲望指數
  儉,其實也是「欲望管理學」,教師上完課文後可利用十分鐘進行「欲望指數」測驗,透過活動測試學
生的欲望指數,然後可隨機點名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測試結果,引導學生認識自己,並學習知足、自制。
  請依以下題目作答,每題從完全不同意者給 1 分,逐漸遞增給分,到完全同意者給 7 分,依自己狀
況做勾選。
1.面對抉擇,我會試著想像所有的可能性,即使有些可能還不存在。
2.不管我有多滿意現在的外表,我總是期待會有更好的外貌。
3.聽廣播時,即使滿意目前節目,我仍會轉看看有無更好的節目。
高中國文(6)教師手冊 十 訓儉示康 18
4.看電視時會不停轉臺,就算有想看的節目,還是會不自主的轉。
5.我對待朋友或情人,會在找到最完美的人之前,多嘗試交往。
6.我覺得要挑選送給朋友的禮物,是件很困難的事。
7.每當租影片,我總是花很多心力才能選出最想看的片子。
8.逛街時,我很難找到真正喜歡的衣服或鞋子。
9.我對各種排行榜(最佳影片、最佳書籍、最佳歌手)相當感興趣。
10.我覺得動筆寫文章很難,就算寫些簡單的事,我常要擬很多草稿。
11.做每件事情,我都替自己樹立最高標準。
12.我從不接受次等的事物。
13.我經常想像,和目前相差甚遠的生活方式。
註:合計 13 題總分,高於 65 分者,有極大化傾向;低於 40 分者,有滿足化傾向。(參考資料:美國心
理協會)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