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如果将我十八年的人生经历想象成一本书 我愿将它分为四个章节。四年级前的记忆

几乎被一次间歇性失忆夺走,只由家人的讲述将碎片拼凑,此为第一节。而后童年时的天
真似乎后置,我天真懵懂地度过了小 初中的时光。第二章结束,我来到了新的地方,高中
前往其他城市学习,我于学习 生活与书中感受生命,找寻自我。第四章留给大学时光,留
给对未来的憧憬与瞎想。
我最早的自我记忆来自父亲自行车的后座上,父亲轻轻摇晃将我逗笑,现在正静坐于
父亲身旁的我细细回想起这片段记忆,面颊仍有些发麻,几近落泪。这片碎片映照着我对
于家人的依恋,对家庭温暖的珍惜。孩童时的我由爷爷奶奶教育看护,爷爷家教很严,我
还记得一 二年级圣诞节的夜晚,爷爷将我训斥到我法入眠,因为 94 分的数学没达到要求。
在父母口中,我童年与其他的小孩一样,上学,吃饭,睡觉,走丢然后找回,日子一天天
变短。
四年级的一个夜晚,周二。我骑车回家。上坡路压到石块,翻滚,昏迷,我之前的记
忆破碎,似乎变成了长长的梦。父母说,当时的我在去医院的路途中醒来,在母亲怀里问
了一遍又一遍的“我知道今天是周二,今天是周几?”就像穿越电影中的主人公总会反复
确定年代,现在看来,当时的间歇失忆的我确实有如迷途的旅人出现在另一个世界,不停
地,有些惊恐地定位时间。
自此我的性格改变,内向不善交流,懵懵懂懂,在老师,家长,同龄人的影响下,在
学习与游戏中构建起眼中明媚的世界。然后是普通小孩的青春期,不过可能是四年级那一
跤,我的记忆力一直不好,事情淡忘,甚至当时朋友名字现在也难记住几个,所以我的青
春期记忆也不多,只是乖乖地走向眼中,口中美丽的明亮的世界。
感谢父母当时的选择,让我进入一所非传统意义上的高中,这里没有题海炼人,没有
军事化管理,而是给步入跟广阔世界的我一点点眼界。虽然在分数为王的高考评价体系中
优势不大,但阅读课等活动,确实让我与书结缘。在这里我才开启了精神的青春期——那
一段脆弱、敏感、渴望成长又惧怕新世界的阶段。
“这些迷惘、彷徨,是为了让人具有自己的个性,让人向内探求认清自我,成为真正具有独
立个性的人。”
在这里,我离开了权威,又遇见新的权威,可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不能再乖乖就范,
而是无助与忐忑地向前,在怀疑中摸索与批判。我也渐渐学会勇敢,在独立行走中认识自
我。可我很快察觉到自己所知的完美世界不过是这个现实世界的一半。那个世界充满了欲
望与丑恶的事物,是书籍与思考使我做为自己的法官,我意识到自我的独特性,可我还是
也仍然在探寻自我的道路上痛苦前进,矛盾地向前。这找到自我的命运并享受自我的命运
可能是每个人一生的主旋律。
在躲藏于旧的 完美明亮世界与面对新的 荆棘丛生的新世界的我迷茫不定,彷徨着来
到大学门前,带着比自己的憧憬更沉重的期望,寻找梦想,寻找取代梦想的梦想。
QAQ 很矛盾,我激烈地探寻而又随意地无自律地学习生活,我渴望找寻命运而又没有
伟大梦想,我渴望交流而不善交流,时冷时热自卑自傲,大学好好改变,找到平衡点,将
所有未知沉淀。
很奇怪,我从小暴露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中,可现在仔细审视,我却是个不折不
扣的唯心主义者,我渴望找到命运,我希望能预见命运,但也害怕命运真得被预见。我幻
想最小政府主义,可我又坚决地不相信人们面对自由权利时的私心与对他人的倾轧,果然
是幻想。
总结,我心中的人生主题,迷茫,思考与找寻,明知空虚却想象真实来安慰。
“”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像麦穗一样:只要它们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睨视;但当它们臻
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它们便谦逊地低垂着头,不露锋芒。同样,人类经过了一切
的尝试和探索,在这纷纭复杂的知识和各种各类的事物之中,除了空虚之外,找不到任何
坚实可靠的东西,因此就抛弃了自命不凡的心理,承认了自己本来的地位。”
以自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