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2022 年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

人教版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四课
课题
第一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数:1 课时 授课日期:2022 年 10 月

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对应课标知识点
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课是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一框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有了
初步的认识,这为本框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地位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
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区别于其他旧哲学的根本特点。所以学好该框
教材分析 题能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及整本教材中占据
重要地位,对学生学好整本书具有重大意义。
高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阶
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需要选择
学情分析
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来创设情境,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富有梯度的探究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本课下设两目,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清认识的基本概念、认识的两个阶段
及二者的关系;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阅读素材,通过小组合作,师生
设计意图
共同总结归纳出知识点,强化理解,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探究材料的分析
能力,对教材的总结概括能力,强化所学知识,认同所学知识。
1.必备知识:了解认识的含义,理清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及其关系;理解实践的
含义和基本形式以及特点,懂得分析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2.关键能力:深刻把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提高运用实践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3.核心素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认识。
政治认同:认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初步具
教学目标 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精神: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唯书、不唯上,坚持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
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自觉地学法、尊法、守法、
用法。
公共参与: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坚持一切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都要服务于
实践。
1、实践的特点
教学重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教学难点
2、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

教法:情境教学法、综合探究法
教法与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播放视频《江河奔腾看中国•淮河
篇》,“一河穿城过,潺潺流水诉不尽我
们的美好生活”,这是著名词作家闫肃 边听边感:淮河是 创设主题情境,激
导入新课 对淮河的赞美,同学们应该都知道淮河 我们的母亲河! 发学习兴趣。
是我们江淮儿女的?——母亲河。

展示图片:淮河风光——走千走万,不
创设情景,激发思
如淮河两岸 结合图片,谈一谈
维。人机互动,情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眼中的淮河? 自己对淮河的认
景交融,区分对淮
识。
河的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

设问过渡:同学们对淮河的了解就是一
种认识。那“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呢? 学生思考 引出本节课课题
(板书)
议题一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P48-49
1、认识的含义: 带着问题阅读课
识淮河 2、认识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
第一自然段(2 分
本,联系实际,学
钟)
认识: 习新知。
3、认识的两个阶段的关系
总结:有些同学说了淮河很美、很漂亮、
很壮观、蜿蜒曲折、波光粼粼,这都是
同学们感官直接感知到的,这属于感性 进一步理解认识、
通过讲授,理解感
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有些同学说了淮河有民生、经济、生态、 认识的含义及其
之间的关系。
社会等方面的作用,这些是同学们通过 之间的关系。
抽象思维概况出来的,深层次的认识,
这属于理性认识。
设问激疑:同学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淮 通过视频,认识过
河是不是很美呀?大家知道我们的淮 去的淮河“穷在水
学生思考回答,带
河曾经是一条“害河”吗?她曾造成饿 上,困在水上”的
着疑问观看纪录
殍遍野的巨大灾害。让我们一起来看一 生活生产实践,理
片。
段珍贵的影像资料,进一步了解淮河。 解治理淮河的必要
播放:《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纪录片 性。
设问激疑:请问治理淮河是认识活动还 带着疑问阅读课 结合治理淮河的具
是实践活动?那什么叫实践呢?请阅 本,初步整理理解 体实践,理解实践
议题二 读书本 P49 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知识 的含义及特点。
多媒体展示实践的含义,并讲解:实践是
治淮河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讲授新知,突破重
边听边悟

提问:通过对实践含义的学习,请同学
从形象到抽象,结
们来判断以下哪些活动是实践呢? 区分实践和非实
合具体活动图片,
(授权学生利用智慧平板判断哪些是 践活动,进一步掌
区分实践与非实
实践活动,并把实践活动和实践的基本 握实践活动的三
践,掌握的三种基
形式连一连。) 种基本形式。
本形式。

探究一:我们共同学习了实践的含义和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
基本形式,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一定 自 主 阅 读 P49-50
认识,结合具体活
要把淮河修好》的纪录片和图片,谈一 (2 分钟),小组
动图片,掌握实践
谈治理淮河的过程中体现了实践的什 合作探究并分享。
的三个特点。
么特点?
设问激疑:1951 年,毛主席提出“一定
要把淮河修好”,几十年过去了,现在
播放视频内容,感
淮河怎么样了呢? 边看边悟,结合视
悟靓淮河进展和靓
今天,我就带大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 频,思考新知
化淮河现有成果。
行,我们一起畅游淮河。
播放自己录制视频《畅游淮河》
设问:今天的淮河美不美,大家觉得是
谁的功劳?广大人民群众(治淮人)所 阅读书本 P50-52,
以,我们今天对淮河所有的赞美都来源 思考实践是认识
自主学习,了解重
于治淮人几十年的辛勤实践。 的基础具体表现
点知识“实践是认
所以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哪四个方面。
识的基础”。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书本 P50-52,
议题三 思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体表现在哪
些方面呢?
靓淮河 探究二: 结合四段材料说明淮河的治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
小组合作探究并
理和靓化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 和解题能力,知道
分享,每个小组探
的基础呢? 答案来自问题逻
究一个材料。(2
辑、材料事实逻辑
分钟)
和书本理论逻辑。
以问促思:请同学们提出在自主阅读和
通过“以问促思”
探究过程中的疑问,采用“学生问、学 学生积极思考提
环节达到答疑解
生答”
“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老 出问题或解答问
惑、提升素养的目
师答”三种形式进行。 题。
的。

创设优美情境,激
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 欣赏优美的风景 发学生增强绿色发
情感升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靓淮河的 和音乐。感悟情 展理念和投身家乡
效果图。(配音乐《我和我的祖国》) 感。 建设的积极性,提
升公共参与意识
结合板书
设计,总
结本课知
理清核心概念之间
识: 边听边悟,联系实
课堂小结 的联系,掌握重点,
际,迁移运用
突破难点。

请同学们积极建言献策“靓淮河”工程, 学 生 积 极 思 考 并 专门设计了一个实
为把准河打造成集生产生活、文化旅 付诸实践 践作业:建议学生
游、商贸生态为一体的“城市会客厅”, 走出教室,走进社
贡献自己的力量。利用假期实地到淮河 会大课堂,开展一
两岸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家乡的 次实地调研,并把
变迁,淮河的唯美,体会治淮人的辛劳。 自己的靓淮河建议
并把自己的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反映给 通过以下方式反映
相关部门。 给相关部门,为家
建言献策方式: 乡建设贡献自己的
作业设计 蚌埠市人民政府网站•互动交流 •我要 力量。以此增强学
建议、 “蚌埠发布”微信公众号•新媒 生的政治参与能
问 政 •暖 人 心 建 言 平 台 、 市 长 热 线 力。
(12345)、向人大代表反映等。配相关
图片。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