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8

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關聯
政 治 大
立 between Tax incidence
The relationship


‧ 國

and Tax avoidance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指導教授:何怡澄博士、郭振雄博士

研究生:莊宜峻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一 十 年 五 月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謝辭

兩年的碩士生活轉眼間就來到尾聲,在財政所的這段日子也學到了許多新知

識,不管是在課堂當中所學習到的,或是在撰寫論文過程中所吸收的知識,都希

望將來在工作上能夠加以運用。

從沒想過寫論文會如此的辛苦,而在這辛苦的過程當中,最感謝的是何怡澄

老師以及郭振雄老師對我的教導與包容,若沒有兩位老師嚴格的督促,相信我絕

對無法寫出一篇完整的論文。從剛開始的討論題目和研究主題、程式討論設定到

完成論文雛形後的修改,都是兩位老師不斷地給予指導才能完成這篇論文。儘管
政 治 大
老師非常繁忙,依然時常關心我的日常生活和對於未來生活規劃的經驗分享,除

了論文以外,這兩年從老師身上學習到最重要的莫過於處理事情的責任與態度。


‧ 國

同時也很感謝蔡文楨老師以及陳漢鐘老師兩位口試委員在口試時給予的寶貴建

議,使我的論文能夠更加完善。

在寫論文的過程中,除了老師的幫忙,也很感謝同門學長姐以及同學給予的
Nat

y
sit

建議與幫助,感謝香芷學姐一路從報告文獻、抓取資料到最後的口試注意事項所
io

er

al iv
給予我許多的建議與方向;感謝大開學長在每次團體報告中所給予論文程式的建
n

C hengchi U n
議與教導;感謝辰穎同學在寫論文的過程中互相討論,並且幫忙檢查論文和一起

準備口試;最後也要感謝我的大學好友洪爺(啟倫)陪我渡過我人生中壓力最大的

時刻,以及家人(金主)在碩士生涯中當我的後盾。

莊宜峻 謹致
2021 年 05 月

DOI:10.6814/NCCU202100858
摘要

本文參考 Dyreng et al. (2019)研究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間的關聯,利用台

灣上市櫃公司資料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本文以員工學歷比例作為勞動供給彈性

替代變數,用以衡量租稅歸宿,並且利用現金有效稅率衡量避稅程度。實證結果

顯示,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間呈現正相關,並且當資本勞動產出比愈高,或資

本成本扣除程度的受限愈大,會加強租稅歸宿影響租稅規避之力道,支持 Dyreng

et al. (2019)的實證結果。

本文於穩定性測試中,利用帳面有效稅率做為不同的避稅指標進行測試,其
政 治 大
結果亦保持穩健。本文透過台灣 2010 年賦稅改革事件,採 DID 方法來處理內生

性問題,也獲得一致結果。本文亦建構勞動能力指標來衡量勞動供給彈性,結果


‧ 國

顯示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呈正相關。最後本文由商品市場切入探討租稅歸宿與租

稅規避之關係,結果亦支持本文之假設,並且與 Dyreng et al. (2019)之結果一致,



顯示當公司承擔越多租稅時,會進行更多的租稅規避。
Nat

y
sit
io

er

al
關鍵字:租稅歸宿、租稅規避、租稅負擔、勞動供給彈性、資本勞動產出比、 v
n

i
租稅扣除程度
Ch
engchi Un

II

DOI:10.6814/NCCU202100858
Abstract
I follow Dyreng et al. (2019)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x incidence

and tax avoidance by using the data of Taiwan corporations, and use Ordinary Least

Squares to estimate it. I measure the elasticity of labor supply by using the percentage

of labor’s education to explain tax incidence, and use CASH ETR to proxy tax

avoidance. The results show the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tax incidence and tax

avoidance. When the productivity of capital to labor is high and the deductibility of

capital is more limited, the effect of tax incidence on tax avoidance will be stronger,

consistent with Dyreng et al. (2019).


政 治 大
In the robustness test, I also test this notion in an alternative way by using GAAP

ETR, the results also robust. I use Taiwan Tax Reform in 2010 to examine the problem

‧ 國

of endogenous, the results alleviate the concern about it. I construct labor skill index to

proxy the elasticity of labor supply,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e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tax incidence and tax avoidance. Finally, I extend the implications of tax incidence and
Nat

y
sit

tax avoidance to the product market, the results still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when
io

er

al v
more of the tax incidence falls on the firm, the firm avoid more tax, consistent with
n

i
Dyreng et al. (2019).
Ch
engchi Un

Keyword: Tax incidence, tax burden, tax avoidance, elasticity of labor supply, the

productivity of capital relative to labor, tax deductibility

III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內容...................................................................................... 1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
第貳章 文獻回顧.......................................................................................................... 4
第一節 租稅歸宿相關文獻.................................................................................. 5
第二節 租稅規避相關文獻.................................................................................. 6
第三節 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意涵.................................................................. 8
第四節 理論架構及假說建立............................................................................ 16
第參章 實證設計與資料處理.................................................................................... 19


第一節 資料篩選................................................................................................ 19
政 大
第二節 變數定義................................................................................................ 20

第三節 實證模型................................................................................................ 28


‧ 國

第肆章 實證結果........................................................................................................ 29
第一節 敘述統計................................................................................................ 29

第二節 實證結果................................................................................................ 34
第三節 穩定性測試及額外測試........................................................................ 43
Nat

第伍章 結論及研究限制............................................................................................ 69
sit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9
io

er

al v
n

i
第二節 研究限制................................................................................................ 70
Ch
engchi Un
參考文獻...................................................................................................................... 72
附錄.............................................................................................................................. 77

IV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目錄

表 3-1 資料篩選過程............................................................................................................. 19
表 3-2 變數定義表................................................................................................................. 27

表 4-1 樣本分布..................................................................................................................... 30
表 4-2 敘述統計..................................................................................................................... 31
表 4-3 相關係數..................................................................................................................... 33
表 4-4 迴歸式(1):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 36
表 4-5 迴歸式(1):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 37
表 4-6 迴歸式(2):資本勞動產出比之調節效果(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 40

政 治 大
表 4-7 迴歸式(2):資本勞動產出比之調節效果(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40


表 4-8 迴歸式(3):資本成本扣除程度之調節效果(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 42
表 4-9 迴歸式(3):資本成本扣除程度之調節效果(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42


‧ 國

表 4-10 以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1):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 45


表 4-11 以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1):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 46 ‧
表 4-12 以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2):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 47
表 4-13 以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2):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 47
Nat

y
sit

表 4-14 以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3):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 48


io

er

表 4-15 以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3):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 48


al v
n

i
Ch Un
表 4-16 安慰劑檢定:以 2003 年作為擬制政策實施點(產業-年度層級學歷) ................. 51
engchi
表 4-17 安慰劑檢定:以 2003 年作為擬制政策實施點(公司層級學歷) .......................... 51
表 4-18 安慰劑檢定:以 2003 年作為擬制政策實施點(產業-年度層級學歷) ................. 52
表 4-19 安慰劑檢定:以 2003 年作為擬制政策實施點(公司層級學歷) .......................... 52
表 4-20 安慰劑檢定:以 2007 年作為擬制政策實施點(產業-年度層級學歷) ................. 53
表 4-21 安慰劑檢定:以 2007 年作為擬制政策實施點(公司層級學歷) .......................... 53
表 4-22 安慰劑檢定:以 2007 年作為擬制政策實施點(產業-年度層級學歷) ................. 54
表 4-23 安慰劑檢定:以 2007 年作為擬制政策實施點(公司層級學歷) .......................... 54
表 4-24 迴歸式(4):台灣 2010 稅改之調節效果(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 56
表 4-25 迴歸式(4):台灣 2010 稅改之調節效果(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56
表 4-26 利用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4):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 57
表 4-27 利用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4):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 57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28 勞動能力指標與現金有效稅率之關係:迴歸式(5) .............................................. 60
表 4-29 勞動能力指標與帳面有效稅率之關係:迴歸式(5) .............................................. 61
表 4-30 額外測試:市場競爭程度與租稅規避(現金有效稅率) ........................................ 64
表 4-31 額外測試:市場競爭程度與租稅規避(帳面有效稅率) ........................................ 65
表 4-32 商品市場與勞動市場之租稅歸宿:迴歸式(6) ...................................................... 68

附表 1 迴歸式(4):台灣 2010 稅改之調節效果(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77


附表 2 迴歸式(4):台灣 2010 稅改之調節效果(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 78
附表 3 利用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4):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 79
附表 4 利用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4):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80

政 治 大


‧ 國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VI

DOI:10.6814/NCCU202100858
圖目錄
圖 1 研究流程圖.......................................................................................................... 3
圖 2 研究架構圖.......................................................................................................... 4
圖 3 純利潤稅與勞動市場.......................................................................................... 9
圖 4 現實稅制系統.................................................................................................... 11
圖 5 純利潤稅與現實稅制比較圖............................................................................ 12
圖 6 勞動供給彈性大小比較.................................................................................... 13
圖 7 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概念圖............................................................................ 15

政 治 大


‧ 國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VII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內容

租稅對於公司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成本(Scholes and Wolfson, 1992)。由於這筆

龐大的現金流出,公司有誘因透過各種方法減輕自身租稅負擔。經濟學者們廣泛

地認為企業所得稅不完全由股東來承擔,公司會透過提高商品市場價格或是降低

勞動市場工資等等方法,將企業所得稅部份轉嫁至消費者以及勞工身上。同時,

會計學者們認為,公司會透過各種財務規劃方法以及不同的租稅策略甚至租稅規

政 治 大
避,來減少租稅支出。當公司無法將租稅轉嫁至消費者或是勞工身上時,意味著


租稅歸宿由公司承擔。公司是否因承擔了租稅歸宿,導致公司有更強誘因從事租

稅規避行為來降低財務成本,是本文欲探討之重點。因此,本文於實證分析檢查

‧ 國

公司是否因承擔愈多租稅歸宿,而進行愈多租稅規避。 ‧
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關係極為複雜。在多數情況之下,政府課徵企業所得
Nat

稅會使經濟體系發生扭曲。例如,Giroud and Rauh (2017)指出企業所得稅會改變


sit
io

公司之投資類型以及最適投資量;Ljungqvist and Smolyansky (2016)研究顯示企


er

al v
n

i
Ch Un
業所得稅亦會改變公司之勞動雇用量。Topel (1986)以及 Fuest et al. (2018)指出公
engchi
司面對的稅後工資率會因勞動供給彈性(elasticity of labor supply)大小而有所不

同,當勞動供給彈性越大,表示公司面對的稅後工資率較高,並且公司將承擔較

多租稅。Jacob, Muller and Wulff (2020)及 Baker, Sun and Yannelis (2020)顯示企業

所得稅也會使商品市場價格發生改變,且租稅歸宿藉由市場供需彈性相對大小決

定。不同的公司會因為所面對的商品市場以及要素市場結構之差異,有著不同的

要素雇用組合、商品價格制定策略甚至會承擔不同的租稅歸宿。

過去結合財政學領域與會計學領域的文獻鮮少,近年來隨著避稅的實質效果

(Real Effects of Corporate Tax Avoidance)之主題逐漸熱門,越來越多研究將避稅議

DOI:10.6814/NCCU202100858
題融入經濟學以及財政學領域。Dyreng, Jacob, Jiang and Müller (2019)是第一篇研

究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關聯的文獻,並且發展數學理論模型解釋兩因素之間的

關聯,再利用美國資料進行實證研究。本文則是台灣第一篇研究租稅歸宿與租稅

規避之關聯的文章,採用 Dyreng et al. (2019)的理論模型與實證架構,來解釋租

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間的關聯性,接著利用台灣 1992 年至 2019 年的上市櫃公司

資料,進行實證分析。實證結果顯示,當公司承擔越多租稅時,會進行更多的租

稅規避,與 Dyreng et al. (2019)之實證結果一致。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政 治 大
本研究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以及目的;第二章為

文獻回顧,首先探討租稅歸宿相關文獻以及租稅規避相關文獻,接著說明 Dyreng

‧ 國

et al. (2019)文中租稅歸宿對於避稅之意涵,最後簡要說明其數學理論模型以及建

立本文之假說;第三章為實證設計與資料處理,介紹本文之樣本篩選過程以及各

控制變數之衡量方式,並且建立本文之實證模型;第四章為實證結果,包含研究
Nat

y
sit

模型之結果、穩定性測試的結果以及額外測試;第五章為本文之結論以及研究限
io

er

制。本文之研究流程圖如圖 1: al v
n

i
Ch
engchi Un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緒論

文獻回顧

租稅規避 租稅歸宿

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關聯

理論模型與假說
政 治 大
立 實證設計


‧ 國

實證結果 ‧
Nat

穩定性及額外測試
sit
io

er

al v
n

結論 i
Ch
engchi Un

圖 1 研究流程圖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第貳章 文獻回顧

本章先介紹租稅歸宿的相關文獻以及租稅規避的相關文獻,並且參考

Dyreng et al. (2019)來詳述租稅歸宿對於租稅規避之意涵,最後簡要介紹 Dyreng

et al. (2019)的數學理論模型及主要證明結果,並且建立本文的假說,以下是本文

的研究架構圖(圖 2):

理論階段:
資本密集公司

H2A (+)
H1A (+)
政 治 大 租稅規避

租稅歸宿落於公司
立 H2B (-)

資本成本扣除程度 +

‧ 國

H1B (+)

投資
Nat

y
sit

實證階段:
io

𝐾ൗ ratio
er

𝐿
al v
n

i
C h
H1A e n g cH2A
hi Un 現金有效稅率
帳面有效稅率
H2B
員工學歷(產業-年度層級)
員工學歷(公司層級) 負債比率

H1B 資本支出
期初總資產

圖 2 研究架構圖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第一節 租稅歸宿相關文獻

財政學領域當中,誰來承擔企業所得稅之租稅歸宿已是長久以來被研究的議

題。Harberger (1962) 模型假設為封閉經濟體系、要素總量固定、要素市場為完

全競爭、固定規模報酬等等條件之下,研究證明企業所得稅會完全由股東承擔。

放寬這些條件後,租稅歸宿也跟著改變,例如 Mutti and Grubert (1985)以及

Gravelle and Smetters(2006)放寬了封閉經濟體系的條件,將模型延伸至開放經濟

體系;Arulampalam et al. (2012)以及 Fuest et al. (2018)聚焦在非完全競爭的勞動

市場以及假設勞動並非完全自由流動;Feldstein (1974)將資本存量固定的條件放

政 治 大
寬後,以上幾篇文獻顯示企業所得稅將不完全落於股東身上,而是由勞動以及股


東共同承擔。尤其是在開放經濟體系中仍然存在許多可能影響租稅歸宿的因素,

例如在開放經濟體系中,各國對於企業所得稅的課徵方式皆有所不同,以及課稅

‧ 國

系統差異所造成的影響 (Clausing 2012, 2013)。但是多數學者仍認同企業所得稅 ‧


會由勞動者以及股東共同承擔。
Nat

近期一些租稅歸宿相關的實證文獻,聚焦在政府課稅後,企業如何將租稅轉
sit
io

嫁至勞動者或是消費者身上,Jacob et al. (2020)研究利用德國商品稅的課徵對於


er

al v
n

i
Ch
德國加油站市場的影響,透過實證分析證明租稅歸宿由市場供需彈性相對大小而
engchi Un
定。另外 Jacob et al. (2020)亦指出租稅歸宿會受到不同的稅務法令影響,當企業

相關成本扣除程度越受限制時,租稅歸宿落於消費者身上的程度會越強。同時,

Baker et al.(2020)利用美國整體消費市場資料,證明企業所得稅會部分由消費者

以及勞動者來承擔,而其橫斷面測試利用企業負債比率異質性,檢查不同債務成

本扣除對於租稅歸宿的影響,實證結果與 Jacob et al. (2020)一致,顯示高負債比

率的企業可以獲得更高的稅盾效果,減少企業將租稅轉嫁至消費者上。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第二節 租稅規避相關文獻

會計學領域當中,租稅規避相關的實證研究是多年以來的熱門議題。Scholes

and Wolfson (1992)指出租稅對於公司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成本之一,並且對公司的

投資決策以及財務規劃有著極大的影響。為了減少租稅負擔,許多公司會從事不

同的避稅行為以降低稅負。然而學術上對於租稅規避的定義十分廣泛,Dyreng et

al. (2008)將租稅規避廣泛的定義為所有降低長期有效稅率的行為,不論該避稅行

為是否合法;Hanlon and Heitzman (2010)指出租稅規避為能減少外顯稅負(explicit

tax)的一切租稅規劃活動。本文採取 Hanlon and Heitzman (2010) 對於租稅規避之

政 治 大
定義,此定義不特別區分租稅優惠使稅負減少的效果及企業特意設計以減少稅負

的行為。 立

‧ 國

綜觀過去租稅規避研究相關議題,大致上可分為避稅的決定因素、避稅產生

的效果(consequences of corporate tax avoidance)兩大主題 (Hanlon and Heitzman,



2010 ; Brühne and Jacob, 2019),其中又以避稅的決定因素研究為大宗。過去研究
Nat

避稅決定因素的文章非常多元,Siegfried (1972)研究指出公司規模越大的企業享
sit
io

er

有更多的政治力,意味著大規模的企業可以透過遊說或協商來獲得更多租稅優
al v
n

i
Ch Un
惠;而 Aichian and Kessel (1962) 以及 Wong (1988)則認為規模越大的企業會受到
engchi
公眾及政府更嚴格的審查,產生較高的避稅成本。Bozanic et al. (2017)指出高獲

利能力的企業會面臨稅局以及投資人更嚴格的審查,而 Graham et al. (2014)則認

為獲利性與企業良好的租稅規劃策略呈正相關。Dyreng et al. (2010)研究執行長

的特性,並且指出企業的避稅活動策略與執行長息息相關;Hanlon and Heitzman

(2010)則是研究股權結構與企業避稅的關聯。

有關避稅產生的效果之研究主題則是以財務資訊透明度、權益資金成本以及

公司價值為大宗,Desai (2005)指出企業的避稅行為會導致財務資訊透明度降低;

Kim et al. (2011)研究顯示企業避稅與股價崩盤風險呈正相關,並且用以衡量資訊

DOI:10.6814/NCCU202100858
透明度的下降。Lambert et al. (2007)文中提到企業避稅可以透過預期現金流量的

改變來影響權益資金成本,而 Cook et al. (2017)提出租稅規避與權益資金成本的

關聯,會因企業從事避稅程度的高低存有差異。Desai and Dharmapala (2009)研究

指出激進的避稅行為會使代理成本增加,進而導致公司價值的減少。Hanlon and

Slemrod (2009)認為租稅庇護所的活動讓公司陷入負面的報導中,其受損的企業

名譽也導致公司價值的下降。

過去的避稅研究大多侷限在會計領域以及財務領域當中,近年來隨著避稅的

實質效果(Real Effects of Corporate Tax Avoidance)之主題逐漸熱門,越來越多研究

政 治 大
將避稅議題融入經濟學以及財政學領域。此跨領域議題融合之發想最早可追溯至

Hall and Jorgenson (1967),其研究企業所得稅率的不同如何影響公司之投資決策,



隨後也有不少研究關於企業法定稅率與企業投資的因果關係( Summers, 1981;

‧ 國

Feldstein et al., 1983; Cummins et al., 1996; Djankov et al., 2010)。租稅政策亦可藉

由不同的稅基定義,影響到企業的決策。多數國家的稅制系統允許債務相關的利

息費用扣除,然而權益資金成本扣除通常受限制,因此也促使一些企業提高自身
Nat

y
sit

的債務比率(Heider and Ljungqvist, 2015),或是將利潤移轉至低稅率的國家(Desai


io

er

aliv
et al., 2004; Huizinga et al., 2008)。近年來將避稅領域與經濟領域做結合是一個趨
n

C hengchi U n
勢,然而卻鮮少文章研究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的關聯,儘管此兩因素似乎極為相

關。 Dyreng et al.(2019)為第一篇研究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關係的文章,故本

文參考 Dyreng et al.(2019)的理論模型,並且於下一節說明 Dyreng et al.(2019)所

建立的模型,以及租稅歸宿如何影響企業之租稅規避。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第三節 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意涵

為了解釋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的關係,本文首先以代表性廠商描述其利潤極

大化之生產函數的過程以及要素雇用決策;接著探討純利潤稅之下,會如何影響

代表性廠商的最適要素雇用決策;再來,本文比較現實稅制與純利潤稅之間的差

異,逐步解釋為何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會產生關聯;最後,本文利用三個例子,

來描述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間的關係。

一、 生產函數及代表性廠商之決策

政 治 大
Dyreng et al.(2019)利用基本的經濟學生產函數來描述廠商利潤極大化的過

程。假設代表性廠商投入資本以及勞動兩要素,來極大化稅後利潤。勞動成本為


‧ 國

工資率,資本成本為廠商購買機器設備所發生的一切成本(包含財務成本以及經

濟折舊)。假設資本市場以及勞動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廠商為資本價格及工

資率的接受者(price taker),換言之,代表性廠商只能選擇要素雇用量,而無法決
Nat

定要素的成本。廠商利潤極大化的決策會發生在一階條件成立之下,即邊際要素
sit
io

er

替代率等於相對價格比。表示廠商的最適要素雇用組合,必須視資本與勞動的生
al v
n

i
產力以及成本共同決定。 Ch
engchi Un

二、 純利潤稅

為了解釋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的關係,必須由稅制系統的不同之下帶入說

明,本文利用圖 3 來描述純利潤稅對於代表性廠商的影響:

DOI:10.6814/NCCU202100858
Panel A 商品市場 Panel B 勞動市場

W 𝑆𝐿

𝑆𝐻

W

𝐿𝐷0 =𝐿𝐷𝑝𝑝

𝐿∗
L

圖 3 純利潤稅與勞動市場

政 治 大
此時,政府對於廠商的產出課徵租稅 t,並且允許所有成本扣除(勞動成本的

扣除,包含薪資費用扣除;資本成本的扣除,包含財務成本及經濟折舊)。首先,


‧ 國

Panel A 描述租稅對於商品市場的影響。在課稅之前,MB0 為廠商的邊際利益線,

MC0 為廠商的邊際成本線,兩條線的均衡點為廠商利潤極大化的產出水準𝑄0∗。在

課稅之後,廠商每單位產出之利益會由$1 下降至$(1-t),即 MB0 會下降至 MBPP;
Nat

同時,政府允許要素成本皆可扣除,因此廠商每單位產出之成本亦由$1 下降至
sit
io


$(1-t),即 MC0 也會同幅度下降至 MCPP,此時新的均衡產出為𝑄𝑃𝑃
er

,與課稅之前
al v
n

i
相同,表示經濟體系並未因課稅而產生扭曲。 Ch
engchi Un
其次,Panel B 為勞動市場的情況1。由於經濟體系沒有發生扭曲,可得知代

表性廠商的勞動需求線亦沒有因課稅發生改變,即𝐿𝐷0 = 𝐿𝐷𝑝𝑝。此時,無論勞動供

給彈性的大小為何,廠商面對的稅後工資率皆相同,即𝑆𝐻 與𝑆𝐿 之均衡工資相同。

因此,不管勞動供給彈性大小為何,廠商皆無法透過勞動市場來將租稅轉嫁至勞

動身上,表示廠商會承擔所有租稅。

綜上所述,由於要素成本可以完全扣除,因此經濟體系皆無發生扭曲,並且

1
本文為方便以圖形描繪勞動市場之課稅前後均衡工資的差異,因此假設高勞動供給彈性與低
勞動供給彈性之勞工會面對相同的稅前工資率。事實上,因勞動生產力的不同,高勞動供給彈
性之勞工的均衡工資水準通常高於低勞動供給彈性勞工的均衡工資水準。
9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由勞動市場可以得知,廠商無法透過降低工資來將租稅轉嫁至勞動身上,表示所

有租稅歸宿都落於廠商身上,此時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並沒有產生交互影響,而

此種租稅即為純利潤稅(Mirlees 1971; Fane 1984)。

三、 現實稅制系統

(一) 資本成本無法完全扣除之特性

現有的稅制並不允許資本成本以及勞動成本完全扣除,而勞動成本與資本成

本扣除程度(the deductibility of capital)之間的差異,也驅動了租稅歸宿及租稅規


政 治 大
避之間的交互影響。為了簡化模型,本文參考 Dreng et al. (2019)假設資本成本不

能夠完全扣除,而勞動成本則是可以完全扣除(符合多數國家的稅制)2。因此,對


‧ 國

於雇用每單位勞動的工資,公司可以享有完全的租稅扣除(tax deductibility),而雇

用每單位資本所發生的成本,卻只能享有部分的租稅扣除額(例如企業購買設備

時,經濟折舊的速度會高於帳面所提列的折舊以及權益資金成本無法扣除等等情
Nat

況)。
sit
io

er

al
資本成本無法完全扣除的特性會產生以下兩個結果: v
n

i
Ch
engchi Un
1. 公司使用資本的淨利益會減少。

2. 公司因雇用資本損失了原先的可扣除額(與純利潤稅的情況相比),導致公司使

用資本的避稅邊際利益提高,產生更高的避稅誘因(啟動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

交互影響的重要機制)。

此兩結果使得現實稅制下,經濟體系會因為課稅而發生扭曲,租稅歸宿與租

稅規避的關聯也因此而產生。本文將租稅歸宿對於租稅規避的影響分為直接效果

2
勞動成本亦可能無法完全扣除,然而多數情況下,資本成本的扣除程度會更受限制,因此此
種情況的結果會與本文之假設的結果相似。
10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與間接效果,並利用以下圖形描述經濟體系發生扭曲的情況,逐步說明直接效果

以及間接效果的影響。

(二) 商品市場發生扭曲(產生直接效果)

資本成本無法完全扣除的因素,會讓公司使用資本的淨利益減少,換言之,

租稅降低了資本產出的邊際利益 t 單位,但限制的扣除程度只允許成本降低不到

t 單位。因此這樣的差異使公司對於資本的需求下降,導致公司使用較少的資本

(資本市場發生扭曲)。同時,由於公司的資本總雇用量減少,公司對於勞動的需

政 治 大
求也會減少(此為生產函數型態的假設,勞動與資本具有互補性)3,較少的勞動與

資本雇用量,亦使公司的產出水準減少,表示商品市場因課稅而發生扭曲。圖 4

為現有稅制之下商品市場之圖形:

‧ 國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圖 4 現實稅制系統

由圖 4 所見,政府對廠商的產出課徵租稅 t,使廠商的邊際利益 MB0 下降至

MBt (MBPP = MBt 表示純利潤稅與現實稅制之稅率相同),由於資本成本無法完全

扣除,MC0 只會下降至 MCt,而新的均衡數量為𝑄𝑡∗,少於原先的最適水準𝑄0∗,意

3
Cobb-Douglass 生產函數的要素替代彈性=1
11

DOI:10.6814/NCCU202100858
味著商品市場因課稅而發生扭曲。接著本文將現實稅制下的商品市場與純利潤稅

下的商品市場進行比較,利用圖 5 來說明租稅歸宿影響租稅規避的直接效果:

Panel A 純利潤稅 Panel B 現實稅制

政 治 大

圖 5 純利潤稅與現實稅制比較圖

‧ 國

Panel A 描述純利潤稅下商品市場的情形,由於所有要素成本皆可完全扣除, ‧
因此公司的稅基並無減少(黃色面積與綠色面積相等),所以公司的避稅誘因並不
Nat

會有增減。而 Panel B 描述現實稅制下商品市場的情況,因資本成本無法完全扣


y
sit

除,公司的均衡數量的減少進而導致稅基的下降(綠色面積小於黃色面積),也降
io

er

al v
n

低了公司的避稅誘因。綜上所述,可得知直接效果會使公司的避稅誘因減少。 i
Ch
engchi Un
(三) 勞動市場發生扭曲(產生間接效果)

接著本文探討間接效果的影響,此效果為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交互作用而產

生,亦是本文研究之重點。相較於純利潤稅,現實稅制下會減少廠商的最適產出,

表示廠商只需雇用較少的勞動即可生產在𝑄𝑡∗。意味著勞動市場也發生了扭曲,均

衡工資因勞動需求減少此而下降,表示會有部分的租稅落於勞動身上。

究竟多少租稅歸宿落於勞動身上,須視勞動需求以及勞動供給的相對彈性而

定(Slemrod 2004)。為了簡化假設,本文參考 Dyreng et al. (2019)假設勞動需求彈

12

DOI:10.6814/NCCU202100858
性不變,因此勞動供給彈性越大(越小),企業會承擔越多(越少)租稅。以下由圖 6

來描述此概念4:

W 𝐿𝑆𝑙𝑜𝑤

𝐿𝑆𝐻𝑖𝑔ℎ

W*
𝑊1

𝑊2

政 治 大
𝐷 𝐷
𝐿𝐷𝑡
𝐿 = 𝐿 0 𝑃𝑃

L


𝐿


‧ 國

圖 6 勞動供給彈性大小比較

𝐿𝑠𝐻𝑖𝑔ℎ 為高勞動供給彈性,𝐿𝑠𝑙𝑜𝑤 為低勞動供給彈性,黑色線𝐿𝐷0 = 𝐿𝐷𝑃𝑃 表示在無



課稅以及純利潤稅之下的勞動需求,可以得知純利潤稅並不會使勞動需求減少,
Nat

y
sit

進而影響均衡工資(W*不變)。而在現實稅制之下,勞動需求會下降至𝐿𝐷𝑡 ,此時公
io

er

al iv
司面對高勞動供給彈性的稅後工資會大於低勞動供給彈性的稅後工資(W1 >
n

C hengchi U n
W2),表示公司承擔多少租稅,須由勞動供給彈性而定。

第一個間接效果影響避稅的因素為勞動供給彈性:當勞動供給彈性越大,表

示租稅歸宿落於公司,因公司面對較高的稅後工資,公司會傾向雇用更多資本,

又因資本成本無法完全扣除,公司使用資本的避稅邊際利益會提高,使避稅的誘

因上升。反之,若勞動供給彈性越小,則租稅歸宿會由勞動承擔,公司因面對較

低的工資,而傾向雇用更多勞動,使避稅誘因降低。本文特別聚焦在勞動供給彈

性大的情況之下(此種情況租稅歸宿會落於公司身上),因本文認為若公司沒有承

擔租稅,則不會產生額外的避稅誘因。

4
本文參考 Dyreng et al. (2019)之比較勞動供給彈性的圖形,並加以修改。
13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第二個間接效果影響避稅的因素為資本與勞動的相對生產力:此因素雖不影

響租稅歸宿大小,而是透過改變公司所投入之要素組合,進而影響租稅規避。簡

而言之,假如資本相對於勞動的產出較高,公司會傾向使用資本,進行更多的避

稅。反之,若資本勞動產出比(the productivity of capital relative to labor)較低,此

時公司則會傾向使用更多勞動,進行較少的避稅。

綜上所述,間接效果影響避稅的方向必須視勞動供給彈性大小以及資本勞動

產出比而定,直接效果則會使企業的避稅誘因減少,因此總效果的方向無法明確

預測。本文利用以下三種案例敘述為何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的方向無法明確預測

政 治 大
(以下例子皆建立在勞動供給彈性較大之情況討論):


案例一:給定勞動供給較大的情況,由於公司面對的稅後工資率較高,因此

會傾向使用更多資本,產生更高的避稅誘因(正向影響避稅)。此時假設資本勞動

‧ 國

產出比較低,公司傾向使用勞動,產生較低的避稅誘因(負向影響避稅)。又假設 ‧
資本勞動產出比負向影響避稅之程度大於高勞動供給彈性正向影響避稅之程度,
Nat

因此間接效果總合為負。而直接效果會使避稅誘因降低(稅基的減少),因此總效
y
sit

果為負。表示在案例一之情況下,公司雖然承擔了租稅,反而進行較少的避稅。
io

er

al v
n

i
Ch
案例二:給定高勞動供給彈性,公司因較高的稅後工資率而傾向使用更多資
engchi Un
本,產生較高的避稅誘因。此時假設資本勞動產出比較高,亦使公司傾向使用資

本,產生較高的避稅誘因。因此間接效果的總合為正。又本文假設直接效果負向

影響避稅之程度大於間接效果正向影響避稅之程度,故情況二得到的結論與情況

一相同(過程不同),也就是當公司承擔更多租稅時,會進行較少的避稅。

案例三:給定高勞動供給彈性,公司因較高的稅後工資率而傾向多使用資本,

使避稅誘因上升。假設資本勞動產出比較高,公司亦會多使用資本,使避稅誘因

上升。此時間接效果總和為正,又本文假設間接效果的影響程度大於直接效果,

故此案例得到之結論為,當公司承擔更多租稅時,會進行更多的避稅。

14

DOI:10.6814/NCCU202100858
勞動供給彈性↑

增加

租稅歸宿落於公司↑

負向影響 正向影響
公司產出↓ 資本勞動產出比↑
負 正
相 相
關 關

政 治 大
租稅規避↑↓


圖 7 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概念圖

‧ 國

綜合以上三種案例,可得知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關係無法明確預測。此外, ‧
仍有一個因素會影響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間關聯,即資本成本扣除程度𝜂。如
Nat

前文所述,現實稅制之所以使經濟發生扭曲,原因為租稅扣除受到限制,而此經
y
sit

濟扭曲會因扣除程度越小而變得更嚴重(例如𝜂減少)。此外,由於𝜂減少,公司會
io

er

al v
n

損失更多的租稅扣除額,使公司的避稅邊際利益提高,進行更多的避稅。 i
Ch
engchi Un
綜上所述,只有在 1.資本扣除程度受限制,2.資本勞動產出比高,3.勞動供

給彈性大之條件同時成立下,公司因承擔愈多租稅歸宿,而進行愈多租稅規避。

因此本文將參考 Dyreng et al. (2019)的數學模型(以下簡稱 DJJM 模型),來引導說

明租稅歸宿正向影響租稅規避之充分及必要條件,以及主要證明結果,並且建立

研究假說。

15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第四節 理論架構及假說建立

在 此 小 節 , 本 文 引 用 Dyreng et al. (2019) 之 數 學 補 充 附 錄 (Technical

Appendix),介紹 DJJM 數學模型的假設。代表性廠商選擇資本、勞動以及租稅規

避水準來極大化稅後利潤。廠商的生產函數型態為 Cobb-Douglas 生產函數 KαLβ,

𝛼 > 0 , 𝛽 > 0且𝛼 + 𝛽 < 1,為規模報酬遞減的假設,並且將物價水準標準化為 1。

每單位的資本成本為 r,勞動成本(工資率)為 w。假設勞動成本可以完全扣除,而

資本成本扣除則受到限制。因此 Dyreng et al. (2019)設定參數𝜂 ∈ [0,1],捕捉資本

成本的扣除程度。若𝜂 = 1,為純利潤稅情況(Diamond and Mirlees 1971)。現實稅

政 治 大
制系統大多符合𝜂 < 1的設定,原因包含以下幾點:第一,權益資金成本普遍無


法扣除,而債務成本在某些情況下亦無法完全扣除;第二,虧損扣抵受到限制;

第三,Haufler and Schjelderup (2000)以及 Fuest et al. (2018)文中提到科技進步迅



‧ 國

速會使公司汰換資本的速度高於折舊提列的速度;第四,經濟折舊提列的基準為 ‧
原始成本加上淨現值,而會計折舊提列的基準為原始成本。而其他相關文獻如
Nat

Giroud and Rauh (2017)以及 Djankov et al. (2010)顯示投資會隨著稅率遞減,其實


y
sit

證結果亦支持 Dyreng et al.(2019)對於𝜂 < 1的假設。


io

er

al v
n

i
Ch
公司的稅前利潤受限於法定稅率𝜏的影響,因此公司可以透過避稅來減少稅
engchi Un
負。Graham et al. (2014)提到公司避稅所發生的成本包含租稅規劃產生的一切費

用以及公司的聲譽成本,因此 DJJM 模型將避稅成本的函數定義為嚴格凹函數,

即𝐶 ′ (𝐴) > 0 , 𝐶 ′′ (𝐴) > 0 , 𝐶(𝐴) = 0 𝑓𝑜𝑟 𝐴 = 0 (見 Dharmapala and Riedel 2013)。

代表性廠商利潤極大化的數學式則以下列表示:

𝛱(𝐾, 𝐿, 𝐴) = [1 − (𝜏 − 𝐴)](𝐹(𝐾, 𝐿) − 𝑤𝐿 − 𝜂𝑟𝐾) − (1 − 𝜂)𝑟𝐾 − 𝐶(𝐴) (2.1)

經由一階條件,可求得最適勞動雇用量𝐿∗、最適資本雇用量𝐾 ∗ 以及最適避稅

水準𝐴∗。由於決定租稅歸宿落於公司或是勞動身上,必須視勞動供給彈性的大小

而定,因此假設勞動供給函數如下:

16

DOI:10.6814/NCCU202100858
𝑤 𝜇
𝐿𝑆 (𝑤) = 𝐿̅ (𝑤̅) (2.2)

𝐿̅表示充分就業的勞動水準,𝑤
̅表示完全競爭下的工資率,𝜇為勞動供給彈性,

Dyreng et al. (2019)將𝐿̅以及𝑤


̅標準化為 1,因此勞動供給函數可以簡化表示為:

𝐿𝑆 (𝑤) = 𝑤 𝜇 (2.3)

藉由市場結清條件,可得:

𝐿𝐷 (𝑤 ∗ ) = 𝐿𝑆 (𝑤 ∗ ) (2.4)

再經過複雜計算,可證明:

政 治 大
𝜕𝑤 ∗
>0 (2.5)
𝜕𝜇

表示勞動供給彈性越大,工資率越高。


‧ 國

以下證明是本文所聚焦的重點,為上述所舉之案例三的情況,當公司承擔越

多租稅時,公司會進行更多的避稅。DJJM 模型將(2.4)式求得之最適勞動 L*帶回



(2.1)式的一階條件,再對勞動供給彈性𝜇進行全微分,經由複雜運算後,得到主
Nat

y
sit

要證明結果(Main result)5如下:
io

er

𝑑𝐴∗
al 𝑑𝐾∗
v
n

Main result: > 0 𝑜𝑛𝑙𝑦 𝑖𝑓 >0 i


Ch Un
𝑑𝜇 𝑑𝜇

engchi
基於以上證明,本文提出第一個假說:

H1: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當公司承擔越多的租稅,則公司會進行更多的避稅,

並且是因公司傾向使用更多資本而導致。

接著探討資本成本扣除程度以及資本勞動產出比對於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

之間的影響。Dyreng et al. (2019)亦將此兩因素納入模型中,並且呈現於補充證明

結果(Supplementary result)中,數學證明結果如下:

5
完整證明過程請見 Dyreng et al. (2019) Section TA.1。
17

DOI:10.6814/NCCU202100858
𝑑𝐴∗
Supplementary result: 𝑑𝜇
> 0 only if (1) η is sufficiently small and

𝛼
(2) 𝛽 to be sufficiently large

上文所提及,當資本勞動產出比很高時,公司會傾向使用更多資本;當資本

扣除程度越受限制時,公司使用資本產生之避稅邊際利益會提高。因此本文亦觀

察此兩因素的差異如何影響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間的關聯,基於補充證明結

果,本文預期:

H2A:其他條件不變下,資本勞動產出比越高,會使公司傾向使用更多資本,

政 治 大
加強租稅歸宿影響租稅規避的力道。


H2B:其他條件不變下,當資本成本扣除程度越受限制,公司會因使用資本而

損失更多租稅扣除額,提高避稅誘因,加強租稅歸宿影響租稅規避的力

‧ 國

道。 ‧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18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第參章 實證設計與資料處理

第一節 資料篩選

本文採用之資料取自臺灣經濟新報社資料庫,以上市櫃公司(不含 TDR 與

F 股)為主要研究對象,樣本期間為 1986 年至 2019 年,本文刪除金融保險及公

用事業,以及員工學歷遺漏值後,實際樣本期間為 1992 年至 2019 年。本文排除

員工學歷遺漏值及排除金融保險業以及公用事業後,初始樣本共有 37110 筆。本

文將所得稅費用以及現金支付所得稅為負的樣本刪除,以及排除有資料缺漏之樣

政 治 大
本,最終得 27335 筆樣本數。表 3-1 為本為樣本篩選之過程。

立表 3-1 資料篩選過程

‧ 國

項目 樣本數
TEJ 資料庫上市櫃公司 1986-2019 年度資料 37,110
(不含 TDR 及 F 股,排除金融保險及公用事業、員工學歷資料遺失)

刪除:
Nat

現金有效稅率資料缺漏,所得稅費用、現金支付所得稅為負之樣本 (4,571)
y
sit

其他控制變數資料缺漏之樣本 (5,204)
io

最終樣本數(最終樣本期間 1992-2019) 27,331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19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第二節 變數定義

一、被解釋變數

(一) 租稅規避指標

本 文 之 租 稅 規 避 指 標 分 別 選 用 兩 種 方 式 來 衡 量 , 本 文 採 用 Hanlon &

Heitzman (2010)對於租稅規避之定義,利用帳面有效稅率(ETR_GP)及現金有效稅

率(ETR_CH)衡量。本文亦參考 Dyreng et al.(2008),建立三年以及五年期的帳面

政 治 大
有效稅率以及現金有效稅率(ETR_G3, ETR_G5, ETR_C3, ETR_C5),長期現金有效

稅率指標可以避免單一年度有效稅率的波動,以及大幅降低現金支付所得稅與稅

前淨利在不同年度的錯誤配對。

‧ 國

現金有效稅率(𝐸𝑇𝑅_𝐶𝐻𝑖,𝑡 ):本文參考 Dyreng et al. (2008)之定義,以所得稅



之現金支付數除以繼續營業部門稅前淨利衡量。為了方便解釋租稅規避,本文將
Nat

計算出之現金有效稅率乘以-1,因此該數值越大,代表租稅規避程度越高。
y
sit
io

er

所得稅現金支付數𝑖,𝑡
a iv
n

𝐸𝑇𝑅_𝐶𝐻l 𝑖,𝑡 =
C h繼續營業部門稅前純益 n
e n g c h i U 𝑖,𝑡
三年期現金有效稅率(𝐸𝑇𝑅_𝐶3𝑖,𝑡 ):本文參考 Dyreng et al. (2008)之定義,以

三年期所得稅之現金支付數除以三年期繼續營業部門稅前淨利衡量。為了方便解

釋租稅規避,本文將計算出之三年期現金有效稅率乘以-1,因此該數值越大,代

表租稅規避程度越高。

∑3𝑘=1 所得稅現金支付數
𝑖,𝑡
𝐸𝑇𝑅_𝐶3𝑖,𝑡 = 3
∑𝑘=1 繼續營業部門稅前純益
𝑖,𝑡

五年期現金有效稅率(𝐸𝑇𝑅_𝐶5𝑖,𝑡 ):本文參考 Dyreng et al. (2008)之定義,以

五年期所得稅之現金支付數除以五年期繼續營業部門稅前淨利衡量。為了方便解
20

DOI:10.6814/NCCU202100858
釋租稅規避,本文將計算出之五年期現金有效稅率乘以-1,因此該數值越大,代

表租稅規避程度越高。

∑5𝑘=1 所得稅現金支付數
𝑖,𝑡
𝐸𝑇𝑅_𝐶5𝑖,𝑡 = 5
∑𝑘=1 繼續營業部門稅前純益
𝑖,𝑡

帳面有效稅率(𝐸𝑇𝑅_𝐺𝑃𝑖,𝑡 ):本文參考 Desai and Dharmapala (2006)的文獻,

以所得稅費用(包括遞延所得稅)除以繼續營業部門稅前純益去衡量。為了方便

解釋租稅規避,本文將計算出之帳面有效稅率乘以-1,因此該數值越大,代表租

稅規避程度越高。


政 所得稅費用大

𝐸𝑇𝑅_𝐺𝑃𝑖,𝑡 =
𝑖,𝑡
繼續營業部門稅前純益𝑖,𝑡


‧ 國

三年期帳面有效稅率(𝐸𝑇𝑅_𝐺3𝑖,𝑡 ):本文將三年期所得稅費用加總,除以三年

期繼續營業部門稅前淨利衡量。為了方便解釋租稅規避,本文將計算出之三年期

帳面有效稅率乘以-1,因此該數值越大,代表租稅規避程度越高。
Nat

y
sit

∑3𝑘=1 所得稅費用
io

er

𝑖,𝑡
al
𝐸𝑇𝑅_𝐺3𝑖,𝑡 =
v
n

3
∑𝑘=1 繼續營業部門稅前純益 i
Ch Un
𝑖,𝑡

engchi
五年期帳面有效稅率(𝐸𝑇𝑅_𝐺5𝑖,𝑡 ):本文將三年期所得稅費用加總,除以三年

期繼續營業部門稅前淨利衡量。為了方便解釋租稅規避,本文將計算出之三年期

帳面有效稅率乘以-1,因此該數值越大,代表租稅規避程度越高。

∑5𝑘=1 所得稅費用
𝑖,𝑡
𝐸𝑇𝑅_𝐺5𝑖,𝑡 = 5
∑𝑘=1 繼續營業部門稅前純益
𝑖,𝑡

21

DOI:10.6814/NCCU202100858
(二) 投資

本文欲探討當公司承擔越多租稅,是否進行更多的租稅規避,並且此避稅誘

因是因公司傾向使用更多資本而導致。Dyreng et al. (2019)將投資定義為資本支

出(capital expenditure)除以期初不動產、廠房及設備,而由於台灣之財報並無揭

露資本支出此科目,因此本文參考 Compustat 對於資本支出相關科目的定義,將

購置不動產、產房及設備與購置投資性不動產兩會計科目加總,用以代替衡量資

本支出。

資本支出

政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𝐼𝑁𝑉𝐸𝑆𝑇𝑀𝐸𝑁𝑇𝑖,𝑡 =
𝑖,𝑡

大 𝑖,𝑡−1


‧ 國

二、控制變數

Nat

y
sit

(一) 衡量勞動供給彈性
io

er

al v
n

本文衡量勞動供給彈性的概念建立在租稅歸宿相關文獻。本文參考 Dyreng i
Ch
engchi Un
et al. (2019)利用員工受教育的程度做為勞動供給彈性的替代變數,並且用來衡量

租稅歸宿。Bound and Holzer (2000)研究顯示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的勞工薪資顯

著高於教育程度為高中以上的勞工。Topel (1986)以及 Fuest et al. (2018)顯示受教

育程度高的勞工會比教育程度低的勞工承擔更少的企業所得稅。因此本文利用教

育程度為專科及大學以上之比例,來衡量勞動供給彈性。員工學歷資料取自臺灣

經濟新報社資料庫(TEJ),本文透過兩種不同層級的衡量方式來計算專科及大學

以上勞工之比例:

第一,本文利用產業-年度層級(industry-year level)來計算學歷比例。由於 TEJ

所揭露之員工學歷資料為公司層級(firm level),因此本文利用 TEJ 產業分類方式,


22

DOI:10.6814/NCCU202100858
將各個學歷之人數加總成產業人數,計算出產業-年度層級之學歷比例。此種方

式的優點為可以減輕員工學歷與一些公司層級變數之內生性問題,缺點則是無法

觀察產業內之不同公司因員工學歷的不同而產生對於租稅規避之差異。

該年度產業之專科及大學以上員工人數
𝐻𝑆_𝑐𝑜𝑙_𝑗𝑖,𝑡 =
該年度產業員工總數

第二,本文直接使用公司層級之員工學歷比例,此種方式雖有內生性之疑慮,

但優點為可以有效比較跨公司之間的差異。

該年度公司之專科及大學以上員工人數
𝐻𝑆_𝑐𝑜𝑙_𝑑𝑖,𝑡 = 治
政該年度公司員工總數



‧ 國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23

DOI:10.6814/NCCU202100858
(二) 其他控制變數

1. 現金(𝐶𝐴𝑆𝐻𝑖,𝑡 ):本文將現金之衡量方式定義為現金及約當現金除以期初總資

產。

現金及約當現金
𝑖,𝑡
𝐶𝐴𝑆𝐻𝑖,𝑡 =
總資產
𝑖,𝑡−1

2. 所得(𝐼𝑁𝐶𝑂𝑀𝐸𝑖,𝑡 ):本文參考 Dyreng et al. (2019)將所得定義為稅前、息前、

折舊及攤銷前利潤除以期初總資產。

𝐼𝑁𝐶𝑂𝑀𝐸𝑖,𝑡 =
政 治 大
稅前、息前、折舊及攤銷錢利潤
𝑖,𝑡

立 總資產
𝑖,𝑡−1


‧ 國

3. 銷售成長率(𝑆𝐺𝑅𝑖,𝑡 ):本文將銷售成長率定義為當期銷售淨額減去前期銷售

淨額除以前期銷售淨額,並且取自然對數。

銷售淨額
Nat

𝑖,𝑡
𝑆𝐺𝑅𝑖,𝑡 = ln ( − 1)
sit

銷售淨額
𝑖,𝑡−1
io

er

al v
n

4. 負債比率(𝐿𝐸𝑉𝑖,𝑡 ):本文將負債比率定義為總負債除以總資產。先前文獻認為 i
Ch
engchi Un
債務融資與企業的租稅規避為替代關係(DeAngelo and Masulis, 1980; Graham

et al., 1998; Graham and Tucker, 2006)。

總負債
𝑖,𝑡
𝐿𝐸𝑉𝑖,𝑡 = ln ( )
總資產
𝑖,𝑡

5. 公司規模(𝑆𝐼𝑍𝐸𝑖,𝑡 ):本文將公司規模定義為總資產取自然對數。Siegfried

(1972)研究指出公司規模越大的企業享有更多的政治力,意味著大規模的企

業可以透過遊說或協商來獲得更多租稅優惠;而 Aichian and Kessel (1962)

以及 Wong (1988)則認為規模越大的企業會受到公眾及政府更嚴格的審查,

24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產生較高的避稅成本。

𝑆𝐼𝑍𝐸𝑖,𝑡 = ln (總資產 )
𝑖,𝑡

6. 無形資產(𝐼𝑁𝑇𝐴𝑁𝑖,𝑡 ):本文將無形資產定義為無形資產除以總資產。Klassen

and Laplante (2012)以及 De Simone et al. (2019)指出無形資產密集度高的公

司擁有更多機會進行利潤移轉。

無形資產
𝑖,𝑡
𝐼𝑁𝑇𝐴𝑁𝑖,𝑡 =
總資產
𝑖,𝑡

7. 政 治 大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𝑃𝑃𝐸𝑖,𝑡 ):本文將不動產、廠房及設備定義為不動產、


廠房及設備除以總資產。本文參考 Dyreng et al. (2019)的方式以不動產、廠

房及設備毛額衡量。

‧ 國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𝑖,𝑡
𝑃𝑃𝐸𝑖,𝑡 =
總資產
𝑖,𝑡
Nat

y
sit

8. 研究發展費用(𝑅𝐷𝑖,𝑡 ):本文將研究發展費用定義為研究發展費用除以銷售淨
io

er

al
額。多數國家的稅制允許研究發展費用相關的租稅扣抵,而這些租稅扣抵則
iv
n

C n
h eReenen,
會降低公司的有效稅率(Hall and h i UBloom et al., 2002)。
n g c 2000;
研究發展費用
𝑖,𝑡
𝑅𝐷𝑖,𝑡 =
銷售淨額
𝑖,𝑡

9. 廣告費用(𝐴𝐷𝑖,𝑡 ):本文將廣告費用定義為廣告費用除以銷售淨額,並且參考

Dyreng et al. (2019)將遺失值取代為 0。

廣告費用
𝑖,𝑡
𝐴𝐷𝑖,𝑡 =
銷售淨額
𝑖,𝑡

10. 銷售、一般與行政管理費用(𝑆𝐺𝐴𝑖,𝑡 ):本文將銷售、一般與行政管理費用定


25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義為推銷費用加上管理費用除以銷售淨額。

推銷費用 + 管理費用
𝑖,𝑡 𝑖,𝑡
𝑆𝐺𝐴𝑖,𝑡 =
銷售淨額
𝑖,𝑡

11. 虧損扣抵虛擬變數(𝑁𝑂𝐿):若企業有虧損扣抵,並且資料未遺失且不為 0,

則設虛擬變數為 1,否則為 0。企業之稅前淨利為負,則較無誘因進行租稅

規避。另一方面,企業之虧損扣抵可以抵稅,因此也會讓有效稅率降低。

12. 國外營運所得虛擬變數(𝐹𝐼):本文參考 Dyreng et al. (2019)的衡量方式,若

企業之國外稅前所得資料未遺失,並且高於總資產的 0.2%,設虛擬變數為

1,否則為 0。 政 治 大

13. 產業固定效果(𝐼𝑛𝑑)、年度固定效果(𝑌𝑒𝑎𝑟):本文控制產業固定效果以及年

‧ 國

度固定效果,以避免不同產業及年度所產生的衡量偏誤。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26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3-2 變數定義表
變數 變數名稱 定義
被解釋變數
ETR_CH 現金有效稅率 現金支付所得稅除以稅前淨利
ETR_GP 帳面有效稅率 所得稅費用除以稅前淨利
INVESTMENT 投資 資本支出除以前期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主要控制變數
HS_col_j 員工學歷比例(產業- 以產業-年度加總之專科及大學以上勞工人
年度層級) 數除以當年度產業總勞工數
HS_col_d 員工學歷比例(公司層 公司之專科及大學以上員工數除以公司總員
級) 工數
其他控制變數
CASH 現金 現金及約當現金除以期初總資產
INCOME 所得 治
政 稅前、息前、折舊及攤銷前利潤除以期初總
資產 大
SGR 銷售成長率立 當期銷售額除以前期銷售額減 1 後取自然對


‧ 國

LEV 負債比率 總負債除以總資產


SIZE 公司規模 總資產取自然對數

INTAN 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除以總資產
PPE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除以總資產
Nat

RD 研究發展費用 研究發展費用除以銷售淨額
sit

AD 廣告費用 廣告費用除以銷售淨額,將遺失資料設為 0
io

er

SGA al
銷售、一般與行政管
v
推銷費用加上管理費用除以銷售淨額
n

i
NOL
理費用
虧損扣抵
Ch
chi Un
e n g為虛擬變數,若公司有無遺失且不為 0 之虧
損扣抵,則設為 1,否則為 0
FI 國外營運所得 為虛擬變數,若企業之國外稅前所得資料未
遺失,並且高於總資產的 0.2%,設虛擬變
數為 1,否則為 0

27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第三節 實證模型

本文實證研究主要觀察當企業承擔越多租稅時,對於避稅的影響為何,本文

參考 Dyreng et al. (2019)建立迴歸式(1)如下:

𝑇𝐴𝑋𝐴𝑉𝑂𝐼𝐷𝑖,𝑡 = 𝛼0 + 𝛽1 𝐻𝑆_𝑐𝑜𝑙𝑗,𝑡 + 𝛽2 𝐶𝐴𝑆𝐻𝑖,𝑡 + 𝛽3 𝐼𝑁𝐶𝑂𝑀𝐸𝑖,𝑡 + 𝛽4 𝑆𝐺𝑅𝑖,𝑡


+ 𝛽5 𝐿𝐸𝑉𝑖,𝑡 + 𝛽6 𝑆𝐼𝑍𝐸𝑖,𝑡 + 𝛽7 𝐼𝑁𝑇𝐴𝑁𝑖,𝑡 + 𝛽8 𝑃𝑃𝐸𝑖,𝑡 + 𝛽9 𝑅𝐷𝑖,𝑡
+ 𝛽10 𝐴𝐷𝑖,𝑡 + 𝛽11 𝑆𝐺𝐴𝑖,𝑡 + 𝛽12 𝐹𝐼𝑖,𝑡 + 𝛽13 𝑁𝑂𝐿𝑖,𝑡 + 𝐼𝑛𝑑
+ 𝑌𝑒𝑎𝑟 + 𝜀𝑖,𝑡 (1)

本文將有效稅率 winsorize 至 0 到 1 之間,並且將控制變數 winsorize 在 1%

政 治 大
至 99%之間,避免極端值所造成之估計偏誤。𝐻𝑆_𝑐𝑜𝑙定義為學歷為大學以上之勞

工比例,並且本文以產業-年度(industry-year level)層級以及公司層級(firm level)的



方式衡量。本文主要探討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間的關聯,當公司面對之勞動供

‧ 國

給彈性較高,表示公司面對之稅後工資率較高,意味著公司較難將租稅透過降低

工資來轉嫁至勞動身上,因此租稅歸宿將由公司來承擔。而較高的工資率會使公

司轉而僱用較多的資本,又因為資本成本只允許部分扣除,公司使用資本之避稅
Nat

y
sit

邊際利益會提高,進行更多的避稅。本文聚焦在主要證明結果(Main result),亦是
io

er

案例三的情況,預測𝛽1 > 0。 al v
n

i
Ch
engchi Un

28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第肆章 實證結果

第一節 敘述統計

表 4-1 為年度以及產業之樣本分布,可發現較早年份之樣本因資料遺漏的情

況較為嚴重,因此樣本數偏低,而年份越往後,其樣本數則呈現遞增趨勢。各樣

本之產業分類標準則以臺灣經濟新報資料庫中的 TEJ 產業代碼為分類依據。因

產業別及公司數的不同,樣本的數量差距甚大,其中水泥工業、電器電纜、玻璃

陶瓷、造紙工業以及汽車工業等等因控制變數缺漏過多而導致本數較低,而佔樣
政 治 大
本數比例最高的產業為電子工業,佔總樣本數約 53%,次多者為電機機械與化學

生技醫療,各佔總樣本數約 8%。


‧ 國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29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1 樣本分布
年度樣本分布 產業樣本分布
年度 樣本數 百分比 產業 樣本數 百分比
1992 11 0.04% 11 水泥工業 251 0.92%
1993 24 0.09% 12 食品工業 592 2.17%
1994 43 0.16% 13 塑膠工業 727 2.66%
1995 89 0.33% 14 紡織工業 1,234 4.51%
1996 434 1.59% 15 電機機械 1,959 7.17%
1997 570 2.09% 16 電器電纜 136 0.50%
1998 682 2.49% 17 化學生技醫療 2,338 8.55%
1999 798 2.92% 18 玻璃陶瓷 108 0.40%
2000 880 3.22% 19 造紙工業 106 0.39%
2001 955 3.49% 20 鋼鐵工業 1,117 4.09%
2002 1,042 3.81% 治
政 21 橡膠工業 193 0.71%
2003 22 汽車工業 大
2004
1,080
1,112

3.95%
4.07% 23 電子工業
246
14,463
0.90%
52.91%
2005 1,145 4.19% 25 建材營造 1,603 5.86%

‧ 國

2006 1,173 4.29% 26 航運 317 1.16%


2007 1,215 4.44% 27 觀光 382 1.40%

2008 1,257 4.60% 29 貿易百貨 377 1.38%
2009 1,292 4.73% 99 其他 1,186 4.34%
Nat

2010 1,316 4.81%


sit

2011 1,339 4.90%


io

er

2012 1,328 al
4.86%
v
n

i
2013 1,356 4.96% Ch
engchi Un
2014 1,376 5.03%
2015 1,361 4.98%
2016 1,355 4.96%
2017 1,347 4.93%
2018 1,373 5.02%
2019 1,382 5.06%

總計 27,335 100% 27,335 100%

30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2 為整體樣本之敘述統計,以產業-年度層級衡量之大學以上勞動比例

的平均值為 0.52,而以公司層級衡量之平均值為 0.62,顯示台灣的勞動約有一半

以上為大學畢業。現金有效稅率與帳面有效稅率分別為 12%及 14%,低於台灣之

營利事業所得稅法定稅率 20%,顯示有不少企業進行租稅規避之行為。現金有效

稅率之標準差隨著年度越長而越小,顯示長期現金有效稅率之波動性較短期穩

定。本文欲觀察企業租稅規避之行為是否因企業承擔較多租稅而導致。

表 4-2 敘述統計
變數 樣本數 平均值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被解釋變數
ETR_CH 27,335
政 治0.1805 大
-0.1217 -1.0000 0.0000
ETR_C3 26,830 -0.1188

0.1499 -1.0000 0.0000
ETR_C5 26,177 -0.1225 0.1441 -1.0000 0.0000
ETR_GP 22,815 -0.1491 0.1400 -1.0000 0.0000

‧ 國

ETR_G3 23,151 -0.1462 0.1351 -1.0000 0.0000


ETR_G5 23,147 -0.1475 0.1323 -1.0000 0.0000

INVESTMENT 27,249 0.3319 0.8823 0.0000 7.6058
勞動供給彈性
Nat

HS_col_j 27,335 0.5204 0.1567 0.1134 0.8236


sit

HS_col_d 23,731 0.6207 0.2555 0.1011 1.0000


io

er

控制變數 al v
n

CASH 27,335 C 0.1402 0.1659 n


i
INCOME 27,335
h e n g c h0.1252
0.1044 i U 0.0018
-0.2830
0.9838
0.5747
SGR 27,335 14.3856 1.5095 9.9562 18.5804
LEV 27,335 0.3768 0.1741 0.0287 0.8835
SIZE 27,335 14.8573 1.3819 10.7414 18.9193
INTAN 27,335 0.0057 0.0163 0.0000 0.1193
PPE 27,335 0.4340 0.5275 0.0007 3.4511
RD 27,335 0.0446 0.0899 0.0000 0.6891
AD 27,335 0.0017 0.0070 0.0000 0.0550
SGA 27,335 0.1493 0.2290 0.0123 2.1115

31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3 為解釋變數與控制變數之 Pearson 相關係數表,檢驗變數之間是否有

共線性之問題,若相關係數高於 0.8,則代表變數之間可能產生共線性之問題。

由表中得知,所有控制變數與主要控制變數員工學歷之相關係數皆低於 0.8,因

此並無共線性之問題。其他控制變數當中除了公司規模與成長率之間可能有共線

性之疑慮外,其餘變數之間亦無高度相關之情形。

政 治 大


‧ 國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32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3 相關係數
ETR_CH HS_col_j HS_col_d CASH INCOME SGR LEV SIZE
ETR_CH 1.0000 0.0485* 0.0276* -0.1504* -0.3855* -0.1962* 0.0938* -0.0892*
HS_col_j 0.0381* 1.0000 0.3465* 0.0962* 0.0170* -0.0767* 0.0183* -0.0606*
HS_col_d 0.0193* 0.3638* 1.0000 0.2630* -0.0162* -0.0932* -0.0677* -0.1310*
CASH -0.0043 0.0909* 0.2582* 1.0000 0.2929* -0.1601* -0.2957* -0.2978*
INCOME -0.0503* 0.0198* -0.0105 0.3270* 1.0000 0.1922* -0.1459* 0.0366*
SGR -0.0544* -0.0715* -0.0857* -0.1852* 0.1690* 1.0000 0.2485* 0.8296*
LEV 0.0474* 0.0234* -0.0494* -0.2557* -0.1365* 0.1957* 1.0000 0.1705*
SIZE 0.0141* -0.0408* -0.1069* -0.2634* 0.0093 0.8335* 0.1048* 1.0000
INTAN 0.0205* 0.0049 0.1502* 0.1002* -0.0347* -0.0760* -0.0668* -0.0505*
PPE 0.0421* -0.1532* -0.1269* -0.0680* -0.0636* -0.0796* -0.0150* -0.0832*
RD 0.0839* 0.0749* 0.3086* 0.2622* -0.1801* -0.3446* -0.2477* -0.2173*
AD 0.0004 -0.0178* -0.0542*
政-0.0356*治-0.0204*大-0.0698* 0.0326* -0.0536*
SGA 0.0712* 0.0693* 0.1395*

0.0693* -0.2406* -0.5145* -0.1001* -0.2163*
NOL 0.3189* 0.0132* 0.0133* -0.0444* -0.3815* -0.2605* 0.1283* -0.1597*
FI 0.0260* -0.0523* -0.0830* 0.0066 0.2309* 0.0447* 0.0012 0.0243*

‧ 國

表 4-3 相關係數表(續) ‧
INTAN PPE RD AD SGA NOL FI
ETR_CH -0.0535* 0.0909* 0.0540* 0.0085 0.1153* 0.5783* -0.1055*
Nat

HS_col_j -0.0554* -0.1892* 0.0554* -0.0560* 0.0379* 0.0039 -0.0482*


sit

HS_col_d 0.0776* -0.3049* 0.2636* -0.1033* 0.1329* 0.0177* -0.0830*


io

er

CASH 0.1342* -0.1386* 0.3329* -0.1156* 0.0472* -0.1108* -0.0186*


a iv
n

-0.0232*l
INCOME 0.0601*
C0.0401* n
0.0524* -0.1690* -0.4383* 0.2645*
SGR -0.0203* -0.0796* -0.2180* c h i U-0.6232*
h e n g-0.0171* -0.2618* 0.0821*
LEV -0.0486* -0.0068 -0.2596* 0.0900* -0.1656* 0.1153* -0.0194*
SIZE -0.0509* -0.0985* -0.2232* -0.0624* -0.4081* -0.1822* 0.0807*
INTAN 1.0000 0.0008 0.2297* -0.0209* 0.1298* -0.0471* -0.0077
PPE -0.0049 1.0000 -0.0227* 0.0714* 0.0717* 0.1253* -0.0407*
RD 0.3026* 0.0003 1.0000 -0.0374* 0.1983* 0.0318* -0.0663*
AD 0.0472* -0.0318* 0.0301* 1.0000 0.0639* -0.0128* 0.0078
SGA 0.1589* 0.0301* 0.4124* 0.1427* 1.0000 0.1513* -0.0785*
NOL 0.0546* 0.1276* 0.1746* 0.0017 0.1953* 1.0000 -0.1742*
FI -0.0090 -0.0328* -0.0581* 0.0226* -0.0473* -0.1679* 1.0000
註:上半三角為 Spearman 相關係數;下半三角為 Pearson 相關係數;*代表達到 10%顯著水
準。變數定義表請見表 3-2。

33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第二節 實證結果

一、勞動供給彈性與租稅規避

本文主要測試當租稅歸宿落於公司時,公司是否進行更多避稅,本文利用學

歷為專科及大學以上之勞動比例來衡量勞動供給彈性之大小,並且用以解釋租稅

歸宿。表 4-4 以及 4-5 為模型一之實證結果,其中表 4-4 的員工學歷比例是以產

業-年度層級衡量,表 4-5 之員工學歷比例則是以公司層級衡量。首先表 4-1 第(2)

欄 之 避 稅 指 標 為 現 金 有 效 稅 率 (ETR_CH) , 其 專 科 及 大 學 以 上 勞 工 之 比 例

政 治 大
(HS_col_j)的係數並未達到顯著水準,而第(3)欄以及第(4)欄分別為三年期現金有


效稅率(ETR_C3)以及五年期現金有效稅率(ETR_C5),其迴歸係數皆達到 1%之顯

著水準,換言之,當員工學歷比例提高一個標準差,會使三年期現金有效稅率以

‧ 國

及五年期現金有效稅率分別下降 0.6%以及 0.9%,顯示當公司面對較高的勞動供 ‧


給彈性時,會因承擔較多的租稅,而進行更多的避稅,與假說 H1 一致。
Nat

表 4-5 之員工學歷比例是以公司層級衡量。首先第(2)欄之結果顯示,員工學
sit
io

歷比例(HS_col_d)與現金有效稅率(ETR_CH)之迴歸係數達到 10%之顯著水準,第
er

al v
n

i
Ch
(3)欄與三年期現金有效稅率之迴歸係數並未達到顯著水準,第(4)欄與五年期現
engchi Un
金有效稅率則達到 1%之顯著水準,結果大致符合假說 H1 之情形,當公司承擔

越多租稅時,公司會進行更多的租稅規避,支持 Dyreng et al. (2019)的結果。

二、勞動供給彈性與投資

主要數學證明結果(Main result)顯示租稅規避會隨著勞動供給彈性遞增,必

須在資本投入隨著勞動供給彈性遞增之條件下成立,顯示高勞動供給彈性會使公

司在生產函數中雇用更多資本,因為其工資率較高。若本文迴歸式(1)的結果符合

DJJM 理論模型,本文將預測高勞動供給彈性之公司會使用更多資本。因此本文

34

DOI:10.6814/NCCU202100858
將主迴歸式(1)重新進行估計,並且將被解釋變數替換成投資(INVESTMENT),本

文預測𝛽1 > 0。

結果顯示於表 4-4 以及表 4-5 的第(1)欄,產業-年度層級之員工學歷比例

(HS_col_j)與投資(INVESTMENT)之迴歸係數達到 1%之顯著水準;公司層級之學

歷比例(HS_col_d)亦達到 1%之顯著水準,結果與 Dyreng et al. (2019)一致,並且

符合 DJJM 數學模型之主要數學證明結果,表示當公司面對高勞動供給彈性時,

公司會承擔越多租稅,並且因較高的工資率而雇用更多資本,產生更高的租稅規

避。表 4-4 以及表 4-5 的結果也反映出,不管本文使用產業-年度層級或是公司層

政 治 大
級來衡量員工學歷之比例,其實證結果皆顯示,無論是跨產業之間的學歷差異亦

或是跨公司間的學歷差異,當公司面對高學歷之勞工時,確實因承擔較多租稅,

而進行更多的租稅規避,並且此因素是由於公司多雇用資本所導致。

‧ 國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35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4 迴歸式(1):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INVESTMENT ETR_CH ETR_C3 ETR_C5
(1) (2) (3) (4)
HS_col_j 0.2263*** 0.0032 0.0400*** 0.0582***
(0.0777) (0.0142) (0.0151) (0.0148)
CASH 0.6866*** -0.0077 -0.001 0.0079
(0.0643) (0.0085) (0.0082) (0.0089)
INCOME 1.0040*** 0.1311*** 0.1579*** 0.1405***
(0.0930) (0.0111) (0.0110) (0.0118)
SGR -0.0334** -0.0165*** -0.0238*** -0.0304***
(0.0132) (0.0023) (0.0023) (0.0025)
LEV 0.4253*** 0.0342*** 0.0401*** 0.0546***
(0.0496) (0.0080) (0.0084) (0.0091)
SIZE -0.0163 治
政 0.0246*** 0.0285*** 0.0348***
大(0.0023)
INTAN

(0.0132)
1.6050***
(0.0022)
-0.0647 -0.0721
(0.0025)
0.0153


‧ 國

(0.4847) (0.0755) (0.1037) (0.1017)


PPE -0.0491*** 0.0069*** 0.0100*** 0.0145***
(0.0127) (0.0021) (0.0025) (0.0025)

RD 0.3865*** 0.1085*** 0.1172*** 0.1469***
(0.1258) (0.0159) (0.0197) (0.0222)
Nat

AD 0.7132 -0.0658 0.0291 0.0726


sit

(1.0137) (0.2182) (0.1979) (0.1857)


io

er

SGA a0.1728** iv
n

-0.0115* -0.0197*** -0.0327***


l(0.0689)
C h (0.0068) U n(0.0072) (0.0078)
NOL 0.0200
engchi 0.1342*** 0.0934*** 0.0539***
(0.0161) (0.0031) (0.0036) (0.0038)
FI 0.0075 0.0239*** 0.0223*** 0.0189***
(0.0127) (0.0025) (0.0023) (0.0023)
_CONS 0.5011*** -0.3777*** -0.2236*** -0.1761***
(0.1543) (0.0453) (0.0260) (0.0262)
𝑅̅ 2 0.084 0.1338 0.1135 0.0838
樣本數 27248 27334 26830 26177
F-統計量 20.0054 74.1343 40.5195 28.5299
註:*、**、***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36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5 迴歸式(1):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INVESTMENT ETR_CH ETR_C3 ETR_C5
(1) (2) (3) (4)
HS_col_d 0.1688*** 0.0101* 0.0100 0.0182***
(0.0341) (0.0060) (0.0061) (0.0068)
CASH 0.4965*** -0.0178* -0.0050 0.0032
(0.0599) (0.0096) (0.0087) (0.0096)
INCOME 0.9453*** 0.1270*** 0.1537*** 0.1411***
(0.0947) (0.0122) (0.0119) (0.0126)
SGR -0.0376*** -0.0165*** -0.0241*** -0.0314***
(0.0143) (0.0025) (0.0025) (0.0026)
LEV 0.3409*** 0.0310*** 0.0369*** 0.0525***
(0.0526) (0.0086) (0.0089) (0.0096)
SIZE -0.0053 治
政 0.0231*** 0.0286*** 0.0358***
大(0.0024)
INTAN

(0.0144)
1.7389***
(0.0024)
-0.0668 -0.0411
(0.0027)
0.0306


‧ 國

(0.5116) (0.0812) (0.1102) (0.1060)


PPE -0.0410*** 0.0075*** 0.0107*** 0.0154***
(0.0125) (0.0021) (0.0025) (0.0025)

RD 0.2222* 0.0924*** 0.0987*** 0.1235***
(0.1321) (0.0169) (0.0209) (0.0234)
Nat

AD -1.6722* -0.2524 -0.2256 -0.1900


sit

(0.9997) (0.2654) (0.2366) (0.2233)


io

er

SGA a0.1454** iv
n

-0.0112 -0.0200*** -0.0328***


l(0.0702)
C h (0.0070) U n(0.0076) (0.0080)
NOL 0.0221
engchi 0.1346*** 0.0943*** 0.0553***
(0.0170) (0.0033) (0.0038) (0.0039)
FI 0.0031 0.0262*** 0.0234*** 0.0201***
(0.0128) (0.0026) (0.0024) (0.0024)
_CONS 1.5196** -0.3623*** -0.2073*** -0.1699***
(0.7395) (0.1361) (0.0263) (0.0267)
𝑅̅ 2 0.0595 0.1369 0.1146 0.0843
樣本數 23652 23731 23444 23114
F-統計量 16.6326 68.3617 35.7347 28.0533
註:*、**、***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37

DOI:10.6814/NCCU202100858
三、資本勞動產出比與資本成本扣除程度之調節效果

迴歸式(1)結果顯示當公司面對高勞動供給彈性時會承擔更多企業所得稅,

並且進行更多租稅規避,以及雇用更多資本。DJJM 數學模型之補充證明結果顯

示有兩個因素會使公司傾向雇用更多資本,而進行更多的租稅規避。首先,資本

勞動產出比之高低會決定公司將傾向使用資本或是勞動,若資本勞動產出比高,

公司會雇用更多資本及較少的勞動,因此會產生更少的租稅扣除額,而進行更多

租稅規避。第二,資本成本扣除程度必須足夠受限制,否則整體之課稅系統就如

純利潤稅,而純利潤稅制之下,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為獨立關係。因此資本成本

政 治 大
扣除必須足夠受限制,當限制程度越高(η 越小),公司雇用資本時會損失更多的

租稅扣除額,進行更多的租稅規避。 立

‧ 國

本文首先檢查資本勞動產出比的影響,本文預測資本勞動產出比較高的公

司,會傾向雇用更多資本,並且擁有較強的避稅誘因。本文參考 Dyreng et al. (2019)



之作法,利用 TEJ 所分類之產業類別,透過固定效果模型,進行各產業之資本與
Nat

勞動對於產出之係數估計,並且控制無形資產對產出的影響。係數 Alpha 捕捉資


sit
io

本生產力,係數 Beta 捕捉勞動生產力,資本勞動產出比為兩係數之相除6。本文


er

al v
n

i
Ch
將樣本進行分組,若公司之資本勞動產出比高於產業之中位數,則設定虛擬變數
engchi Un
High K/L ratio = 1,否則為 0。本文將專科及大學以上之員工比例(產業-年度層級

以及公司層級)與虛擬變數進行調節項之處理,迴歸式如下:

𝑇𝐴𝑋𝐴𝑉𝑂𝐼𝐷𝑖,𝑡 = 𝛼0 + 𝛽1 𝐻𝑆_𝑐𝑜𝑙𝑗,𝑡 + 𝛽2 𝐻𝑆_𝑐𝑜𝑙𝑗,𝑡 × 𝐻𝑖𝑔ℎ 𝐾ൗ𝐿 𝑟𝑎𝑡𝑖𝑜

+ 𝛾𝐶𝑜𝑛𝑡𝑟𝑜𝑙𝑖,𝑡 + 𝐼𝑛𝑑 + 𝑌𝑒𝑎𝑟 + 𝜀𝑖,𝑡 (2)

迴歸結果呈現於表 4-6 以及 4-7。表 4-6 之第(1)欄之被解釋變數為現金有效

稅 率 (ETR_CH) , 其 迴 歸 係 數 並 未 達 到 顯 著 水 準 , 而 調 節 項 𝐻𝑆_𝑐𝑜𝑙 ×

6
事實上,本文估計資本與勞動係數時,遇到一些 Alpha<0 以及 Beta<0 之情況,處理方式則於
本文第六章之研究限制說明。
38

DOI:10.6814/NCCU202100858
𝐻𝑖𝑔ℎ 𝐾ൗ𝐿 𝑟𝑎𝑡𝑖𝑜之係數則達到 10%之顯著水準。第(2)、(3)欄之被解釋變數分別

為三年期現金有效稅率(ETR_C3)以及五年期現金有效稅率(ETR_C5),其專科及

大學以上勞工之比例的係數分別達到 5%及 1%之顯著水準,反映公司面對高勞

動供給彈性時,會進行更多的租稅規避。而調節項𝐻𝑆_𝑐𝑜𝑙 × 𝐻𝑖𝑔ℎ 𝐾ൗ𝐿 𝑟𝑎𝑡𝑖𝑜之係

數分別達到 10%及 5%之顯著水準,顯示當資本勞動產出比越高,公司會傾向雇

用更多的資本,而進行更多的避稅。

表 4-7 為使用公司層級衡量員工學歷比例之結果。第(1)欄及第(2)欄之被解

釋變數分別為現金有效稅率(ETR_CH)及三年期現金有效稅率(ETR_C3),而員工
政 治 大
學歷比例(HS_col_d)並未達到顯著水準,顯示以公司層級衡量的方式可能會受到

一些未被觀察到之公司特性所干擾。加入調節項後,其係數分別達到 10%及 5%


‧ 國

之顯著水準,反映資本勞動產出比越高,公司會傾向使用更多的資本,產生更高

的避稅誘因。第(3)欄之避稅指標為五年期現金有效稅率(ETR_C5),員工學歷之比

例以及調節項之係數分別達到 10%及 5%之顯著水準,符合假說 H2a。上述研究
Nat

結果大致支持 Dyreng et al. (2019),顯示當公司面對高勞動供給彈性以及高資本


sit
io

er

勞動產出比,因公司更傾向雇更多用資本,而產生更高之避稅誘因。
al v
n

i
Ch
engchi Un

39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6 迴歸式(2):資本勞動產出比之調節效果(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ETR_CH ETR_C3 ETR_C5
(1) (2) (3)
HS_col_j -0.0009 0.0352** 0.0521***
(0.0144) (0.0153) (0.0151)
HS_col_j×High K/L ratio 0.0092* 0.0109* 0.0137**
(0.0053) (0.0059) (0.0062)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𝑅̅ 2 0.1339 0.1137 0.0843
樣本數 27334 26830 26177
F-統計量 73.0447 40.2842 28.7266
註:*、**、***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政 治 大


‧ 國

表 4-7 迴歸式(2):資本勞動產出比之調節效果(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ETR_CH ETR_C3 ETR_C5

(1) (2) (3)
Nat

HS_col_d 0.0063 0.0045 0.0120*


y
sit

(0.0063) (0.0064) (0.0071)


io

HS_col_d×High K/L ratio 0.0080* 0.0115** 0.0131**


er

al v
n

(0.0044) i
(0.0047) (0.0052)
控制變數
Ch
e是n g c h i U n是 是
̅2
𝑅 0.137 0.1151 0.085
樣本數 23731 23444 23114
F-統計量 67.7937 35.8539 28.8784
註:*、**、***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40

DOI:10.6814/NCCU202100858
接著本文檢查資本成本扣除程度的不同,對於主研究結果的影響。DJJM 數

學模型預測,當資本成本扣除程度越小,會加強租稅歸宿落於公司而使其進行租

稅規避之程度。本文參考 Baker et al. (2020) 以及 Jacob et al. (2020),利用負債比

率之高低來衡量資本成本的扣除程度。本文參考 Dyreng et al. (2019)將樣本公司

分為高扣除程度以及低扣除程度之組別,先計算出負債比率之產業-年度中位數,

若公司之負債比率高於樣本中位數,則設定虛擬變數𝐻𝑖𝑔ℎ 𝜂 = 1,否則為 0。本

文將專科及大學以上之員工比例(產業-年度層級與公司層級)與虛擬變數

(𝐻𝑖𝑔ℎ 𝜂)進行調節項之處理,迴歸式如下:

𝑇𝐴𝑋𝐴𝑉𝑂𝐼𝐷𝑖,𝑡 = 𝛼0 + 𝛽1 𝐻𝑆_𝑐𝑜𝑙𝑗,𝑡 + 𝛽2 𝐻𝑆_𝑐𝑜𝑙𝑗,𝑡 × 𝐻𝑖𝑔ℎ 𝜂 + 𝛾𝐶𝑜𝑛𝑡𝑟𝑜𝑙𝑖,𝑡


政 治 大
+ 𝐼𝑛𝑑 + 𝑌𝑒𝑎𝑟 + 𝜀𝑖,𝑡 (3)

迴歸結果呈現於表 4-8 以及表 4-9。表 4-8 之第(1)欄為現金有效稅率

‧ 國

(ETR_CH),結果顯示員工學歷之比例(HS_col_j)以及調節項(HS_col_j×High η)之

係數皆未達到顯著水準,本文推測其原因為現金有效稅率之波動性以及其分子分

母時間之錯誤配對所導致。第(2)及(3)欄為三年期現金有效稅率(ETR_C3)以及五
Nat

y
sit

年期現金有效稅率(ETR_C5),員工學歷比例之係數皆達到 1%之顯著水準,顯示
io

er

aliv
勞動供給彈性與租稅規避呈正相關;而調節項係數分別達到 5%及 1%之顯著水
n

C hengchi U n
準,反映當資本成本扣除程度越受制,公司會因雇用資本而損失更多的租稅扣除

額,產生更高的避稅誘因,加強租稅歸宿影響租稅規避的程度。

表 4-9 的第(1)欄至第(3)欄的結果,以公司層級衡量之員工學歷比例的迴歸

係數分別達到 10%、10%以及 5%之顯著水準,而調節項之結果亦達到 10%、10%

以及 1%之顯著水準,結果符合 DJJM 模型之數學補通證明結果,亦與本文之假

說 H2b 一致,顯示當資本成本扣除程度越受限制,企業雇用資本將損失更多的

租稅扣除額,因而產生更高的租稅規避。

41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8 迴歸式(3):資本成本扣除程度之調節效果(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ETR_CH ETR_C3 ETR_C5
(1) (2) (3)
HS_col_j 0.0078 0.0468*** 0.0682***
(0.0145) (0.0154) (0.0153)
HS_col_j×High η -0.0083 -0.0121** -0.0181***
(0.0063) (0.0061) (0.0062)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𝑅̅ 2 0.1338 0.1136 0.0842
樣本數 27334 26830 26177
F-統計量 72.9953 39.9381 28.1163
註:*、**、***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政 治 大


‧ 國

表 4-9 迴歸式(3):資本成本扣除程度之調節效果(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ETR_CH ETR_C3 ETR_C5

(1) (2) (3)
Nat

HS_col_d 0.0145** 0.0145** 0.0252***


y
sit

(0.0065) (0.0065) (0.0073)


io

HS_col_d×High η -0.0087* -0.0091* -0.0142***


er

al v
n

(0.0053) i
(0.0052) (0.0052)
控制變數
Ch
e是n g c h i U n是 是
̅2
𝑅 0.137 0.1147 0.0847
樣本數 23731 23444 23114
F-統計量 67.3723 35.4093 27.7649
註:*、**、***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42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第三節 穩定性測試及額外測試

一、穩定性測試

(一) 利用不同避稅指標衡量

在實證結果中,本文使用現金有效稅率作為避稅指標的衡量,為了避免租稅

規避指標之衡量方式過於單一,本文參考 Desai and Dharmapala (2006),利用帳

面有效稅率(ETR_GP)來衡量租稅規避程度。並且本文將所得稅費用以三年期以

政 治 大
及五年期加總,計算長期之帳面有效稅率,對迴歸式(1)、(2)、(3)重新進行估計。

迴歸式(1)的結果分別呈現於表 4-10 及表 4-11。表 4-10 顯示,以產業-年度層級



衡量之員工學歷比例,係數分別達到 10%、1%及 1%之顯著水準,換言之,當員

‧ 國

工學歷比利提高一個標準差,會使長短期帳面有效稅率分別下降 0.3%、0.8%以

及 1.1%。表 4-11 利用公司層級衡量之員工學歷比例,其迴歸係數皆達到 1%之



顯著水準,符合本文主研究之假說 H1,反映當公司承擔更多租稅時,會進行更
Nat

y
sit

多之租稅規避。
io

er

al v
n

接著是加入資本勞動產出比調節項的結果,表 4-12 為以產業-年度衡量之員 i


Ch
engchi Un
工學歷,(1)至(3)欄之調節項係數分別達到 5%、5%及 1%之顯著水準;表 4-13 為

以公司層級衡量之員工學歷,(1)至(3)欄之調節項係數亦達到 10%、5%以及 1%

之顯著水準,上述結果皆符合本文假說 H2A 之預測。最後是加入資本成本扣除

程度調節項的結果,改用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3),迴歸結果呈現於表 4-14

以及表 4-15。表 4-14 第(1)欄至第(3)欄的結果分別顯示,以產業-年度層級衡量的

員工學歷比例與帳面有效稅率(ETR_GP)、三年期帳面有效稅率(ETR_G3)及五年

期帳面有效稅率(ETR_G5)分別達到 5%、1%以及 1%之顯著水準,調節項之迴歸

係數皆顯著為負,並且達到 1%之顯著水準,結果與本文預測一致。表 4-15 為公

司層級衡量之員工學歷,(1)至(3)欄之調節項係數皆達到 1%之顯著水準,結果與
43

DOI:10.6814/NCCU202100858
本文之假說 H2B 一致,表示當資本成本扣除程度越受限制,公司則會因雇用資

本而損失較多租稅扣除額,而產生更高的避稅誘因,符合 DJJM 數學模型之補充

證明結果。

綜上所述,本文將避稅指標由長短期現金有效稅率替換為長短期之帳面有效

稅率,其迴歸結果皆符合本文預測之方向,顯示本文實證結果之穩健程度高,並

且減輕了只使用單一避稅指標所導致之衡量偏誤的疑慮。

政 治 大


‧ 國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44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10 以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1):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ETR_GP ETR_G3 ETR_G5
(1) (2) (3)
HS_col_j 0.0240* 0.0522*** 0.0750***
(0.0131) (0.0139) (0.0142)
CASH 0.0136* 0.0111 0.0035
(0.0079) (0.0084) (0.0090)
INCOME -0.0427*** -0.0347*** -0.0233**
(0.0110) (0.0110) (0.0115)
SGR -0.0132*** -0.0213*** -0.0277***
(0.0024) (0.0024) (0.0026)
LEV 0.0092 0.0156* 0.0285***
(0.0084) (0.0092) (0.0097)
SIZE 政 治 0.0295***
0.0223***

0.0357***

INTAN
立 (0.0023)
0.0684
(0.0024)
0.0374
(0.0026)
0.0810


‧ 國

(0.0820) (0.1069) (0.1001)


PPE 0.0086*** 0.0109*** 0.0157***
(0.0024) (0.0027) (0.0027)

RD 0.1160*** 0.1088*** 0.1460***
(0.0203) (0.0242) (0.0254)
Nat

AD 0.2485 0.2880* 0.1747


sit

(0.2016) (0.1746) (0.1760)


io

er

SGA al iv
n

0.0022 -0.0087 -0.0270***


C(0.0078)
hengchi U n
(0.0077) (0.0086)
NOL 0.0636*** 0.0475*** 0.0288***
(0.0038) (0.0043) (0.0045)
FI 0.0142*** 0.0080*** 0.0067***
(0.0024) (0.0023) (0.0024)
_CONS -0.4438*** -0.3190*** -0.3297***
(0.0918) (0.0302) (0.0479)
𝑅̅ 2 0.0875 0.0764 0.0772
樣本數 22814 23150 23146
F-統計量 24.8491 18.9812 18.8655
註:*、**、***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45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11 以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1):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ETR_GP ETR_G3 ETR_G5
(1) (2) (3)
HS_col_d 0.0210*** 0.0214*** 0.0343***
(0.0059) (0.0062) (0.0070)
CASH 0.0091 0.0086 0.0008
(0.0086) (0.0092) (0.0096)
INCOME -0.0387*** -0.0265** -0.0142
(0.0120) (0.0119) (0.0124)
SGR -0.0133*** -0.0217*** -0.0289***
(0.0026) (0.0026) (0.0027)
LEV 0.0137 0.0170* 0.0315***
(0.0090) (0.0097) (0.0104)
SIZE 政 治 0.0286***
0.0210***

0.0361***

INTAN
立 (0.0025)
0.0479
(0.0026)
-0.0027
(0.0027)
0.0361


‧ 國

(0.0857) (0.1125) (0.1049)


PPE 0.0083*** 0.0099*** 0.0150***
(0.0024) (0.0027) (0.0028)

RD 0.0876*** 0.0847*** 0.1146***
(0.0215) (0.0252) (0.0265)
Nat

AD 0.2662 0.2071 0.0555


sit

(0.2406) (0.2062) (0.2086)


io

er

SGA al iv
n

0.0031 -0.0081 -0.0275***


C(0.0080)
hengchi U n
(0.0079) (0.0086)
NOL 0.0643*** 0.0472*** 0.0294***
(0.0039) (0.0045) (0.0046)
FI 0.0163*** 0.0089*** 0.0078***
(0.0025) (0.0025) (0.0025)
_CONS -0.2416*** -0.1583** -0.1467**
(0.0256) (0.0679) (0.0573)
𝑅̅ 2 0.0838 0.0707 0.0736
樣本數 20185 20553 20559
F-統計量 153.4335 327.501 82.0089
註:*、**、***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46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12 以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2):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ETR_GP ETR_G3 ETR_G5
(1) (2) (3)
HS_col_j 0.0190 0.0467*** 0.0671***
(0.0134) (0.0141) (0.0144)
HS_col_j×High K/L ratio 0.0120** 0.0136** 0.0201***
(0.0057) (0.0059) (0.0062)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𝑅̅ 2 0.0878 0.077 0.0784
樣本數 22814 23150 23146
F-統計量 24.4983 18.8813 19.2657
註:*、**、***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政 治 大


‧ 國

表 4-13 以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2):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ETR_GP ETR_G3 ETR_G5

(1) (2) (3)
Nat

HS_col_d 0.0170*** 0.0166** 0.0275***


y
sit

(0.0062) (0.0065) (0.0073)


io

HS_col_d×High K/L ratio 0.0086* 0.0102** 0.0148***


er

al v
n

(0.0045) i
(0.0048) (0.0052)
控制變數
Ch
e是n g c h i U n是 是
̅2
𝑅 0.0841 0.0712 0.0747
樣本數 20185 20553 20559
F-統計量 215.8629 312.2581 53.7578
註:*、**、***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47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14 以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3):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ETR_GP ETR_G3 ETR_G5
(1) (2) (3)
HS_col_j 0.0335** 0.0665*** 0.0889***
(0.0135) (0.0142) (0.0144)
HS_col_j×High η -0.0171*** -0.0255*** -0.0250***
(0.0060) (0.0064) (0.0061)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𝑅̅ 2 0.0879 0.0775 0.0782
樣本數 22814 23150 23146
F-統計量 24.8174 19.042 18.779
註:*、**、***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政 治 大


‧ 國

表 4-15 以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3):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ETR_GP ETR_G3 ETR_G5

(1) (2) (3)
Nat

HS_col_d 0.0280*** 0.0313*** 0.0434***


y
sit

(0.0063) (0.0067) (0.0075)


io

HS_col_d×High η -0.0140*** -0.0198*** -0.0182***


er

al v
n

(0.0049) i
(0.0055) (0.0056)
控制變數
Ch
e是n g c h i U n是 是
̅2
𝑅 0.0842 0.0716 0.0744
樣本數 20185 20553 20559
F-統計量 280.0861 206.8864 47.9788
註:*、**、***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48

DOI:10.6814/NCCU202100858
(二) 避稅機會改變之外生衝擊

本文實證結果使用專科及大學以上之勞工比例來作為勞動供給彈性之替代

變數,然而此衡量方式有可能產生內生性疑慮,可能有未被觀察到的特性干擾勞

動供給彈性之大小以及租稅規避。因此本文參考 Dyreng et al. (2019)利用避稅機

會改變之外生衝擊,檢查公司的租稅規避行為是否確實由勞動供給彈性所影響。

Dyreng et al. (2019)利用美國 1997 年之打勾規則(Check-the-Box rule)來當作避稅

機會增加之外生衝擊,檢驗高勞動供給彈性公司與低勞動供給彈性公司,在面對

此避稅機會增加後,對於避稅的反應。其文章指出,相對於低勞動供給彈性的公

政 治 大
司,高勞動供給彈性的公司轉嫁租稅的能力較低,因此高勞動供給彈性的公司有


較高的誘因從事租稅規避。實證結果亦顯示,高勞動供給彈性之公司在打勾規則

實施後,會進行更多的租稅規避。

‧ 國

本文則利用 2010 年台灣賦稅改革來當作避稅機會減少之外生衝擊。台灣自



1991 年起實施「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以下簡稱促產條例),其租會優惠內容包含
Nat

多項投資抵減以及五年免稅相關規定7,因此促產時期之租會優惠浮濫使得稅基
sit
io

侵蝕之情況非常嚴重。而促產條例於 2009 年落日,政府提出第三次賦稅改革,


er

al v
n

i
Ch
即 2010 年稅改,目的為了限縮企業能使用的租稅優惠,希望能藉此擴大營所稅
engchi Un
的稅基 。其中 2010 稅改將促產條例之中的五年免稅和其他項目的投資抵減相關
8

規定取消(包含加速折舊、設備技術投資抵減、新興重要產業五年免稅等租稅優

惠條款),因此本文將 2010 年賦稅改革視為企業避稅機會減少之外生衝擊9。

本文參考 Dyreng et al. (2019),利用差異中之差異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將樣本分類成高勞動供給彈性公司及低勞動供給彈性公司,面對 2010 稅改之前

7
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五條至第九條(廢止時版本)。
8
台灣 2010 年賦稅改革將營所稅稅率由 25%調降至 17%。
9
產業創新條例第十條之投資研究發展抵減所得稅額,相較於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六條版本,
由原先支出金額 35%限度內,自當年度起五年內抵減各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改為支出
金額 15%限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於支出金額 10%限度內,自當年度起
三年內抵減各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49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與之後,對於避稅反應之差異。本文將樣本期間限縮至 2002 年至 2015 年,建立

迴歸模型如下:

𝑇𝐴𝑋𝐴𝑉𝑂𝐼𝐷𝑖,𝑡 = 𝛼0 + 𝛽1 𝐻𝑆_𝑐𝑜𝑙_𝑑𝑢𝑚𝑖 + 𝛽2 𝐻𝑆_𝑐𝑜𝑙_𝑑𝑢𝑚𝑖 × 𝑃𝑜𝑠𝑡𝑡


+ 𝛾𝐶𝑜𝑛𝑡𝑟𝑜𝑙𝑖,𝑡 + 𝐼𝑛𝑑 + 𝑌𝑒𝑎𝑟 + 𝜀𝑖,𝑡 (4)

HS_col_dum 為虛擬變數,若公司於 2002 年至 2009 年之專科及大學以上之

勞工比例高於該期間之樣本中位數,則定義虛擬變數 HS_col_dum = 1,否則為 0。

因此本文之控制組(comtrol groups)為 2010 稅改前之低勞動供給彈性的公司,實

驗組(treatment groups)為 2010 稅改前之高勞動供給彈性的公司。由於 2010 年台

政 治 大
灣賦稅改革為避稅機會減少之外生衝擊(美國打勾規則為避稅機會增加),在 2010

稅改後,租稅優惠的措施減少,並擴大稅基,因此高勞動供給彈性的公司,在修

法之後租稅規避的誘因會降低,進而減少租稅規劃的程度,所以本文預測𝛽2 < 0。

‧ 國

本文亦將所有控制變數納入,並且控制產業固定效果以及年度固定效果。

為了檢視差異中之差異法結果的有效性,本文透過安慰劑檢定(placebo test)
Nat

來評估平行趨勢假設是否成立。本文利用 2003 年以及 2007 年作為擬制的政策實


y
sit

施點,並以政策前的樣本估計差異中之差異。表 4-16 至表 4-19 為擬制政策 2003


io

er

al v
n

年的結果,其中表 4-16 與表 4-17 為產業-年度層級學歷與公司層級學歷對於長短 i


Ch
engchi Un
期現金有效稅率的結果,表 4-18 與表 4-19 則是把現金有效稅率替換為帳面有效

稅率,除了表 4-19 的第(3)欄之外,其餘係數皆無達到顯著水準。表 4-20 至表 4-

23 為擬制政策 2007 年的結果,其中表 4-20 與表 4-21 為產業-年度層級學歷與公

司層級學歷對於長短期現金有效稅率的結果,表 4-22 與表 4-23 則是把現金有效

稅率替換為帳面有效稅率,除了表 4-21 與表 4-22 的第(1)欄之外,其餘結果皆通

過安慰劑測試,顯示政策前實驗組與控制組大致存在相同趨勢。

50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16 安慰劑檢定:以 2003 年作為擬制政策實施點(產業-年度層級學歷)
ETR_CH ETR_C3 ETR_C5
(1) (2) (3)
HS_col_dum_j×Post03 0.0001 0.0026 -0.0034
(0.0077) (0.006) (0.0083)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年度固定效果 是 是 是
𝑅̅ 2 0.1543 0.1482 0.1187
樣本數 11965 11791 11377
F-統計量 53.5064 33.6863 26.3231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註 2:HS_col_dum_j 為虛擬變數,在 1997 年至 2002 年之間,若公司之以產業-年度層級衡
政 治 大
量的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中位數,則定義 HS_col_dum_j=1,否則為 0。



‧ 國

表 4-17 安慰劑檢定:以 2003 年作為擬制政策實施點(公司層級學歷)



ETR_CH ETR_C3 ETR_C5
Nat

(1) (2) (3)


y
sit

HS_col_dum_d×Post03 0.0105 0.0035 0.0006


io

er

(0.0073) (0.0069) (0.0075)


al v
n

控制變數 是 是i 是
Ch n
U是
年度固定效果 e是n g c h i 是
̅2
𝑅 0.1542 0.1485 0.1184
樣本數 11965 11791 11377
F-統計量 53.7878 33.8209 26.0117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註 2:HS_col_dum_j 為虛擬變數,在 1997 年至 2002 年之間,若公司之以產業-年度層級衡
量的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中位數,則定義 HS_col_dum_j=1,否則為 0。

51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18 安慰劑檢定:以 2003 年作為擬制政策實施點(產業-年度層級學歷)
ETR_GP ETR_G3 ETR_G5
(1) (2) (3)
HS_col_dum_j×Post03 -0.0109 0.0062 0.0110
(0.0072) (0.0076) (0.0074)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年度固定效果 是 是 是
𝑅̅ 2 0.1242 0.1257 0.1322
樣本數 9400 9391 9347
F-統計量 25.1532 22.6328 20.4265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註 2:HS_col_dum_j 為虛擬變數,在 1997 年至 2002 年之間,若公司之以產業-年度層級衡
政 治 大
量的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中位數,則定義 HS_col_dum_j=1,否則為 0。



‧ 國

表 4-19 安慰劑檢定:以 2003 年作為擬制政策實施點(公司層級學歷)



ETR_GP ETR_G3 ETR_G5
Nat

(1) (2) (3)


y
sit

HS_col_dum_d×Post03 -0.0073 0.0108 0.0272***


io

er

(0.0070) (0.0074) (0.0072)


al v
n

控制變數 是 是i 是
Ch n
U是
年度固定效果 e是n g c h i 是
̅2
𝑅 0.1242 0.1263 0.1359
樣本數 9400 9391 9347
F-統計量 25.6062 22.3275 21.4124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註 2:HS_col_dum_j 為虛擬變數,在 1997 年至 2002 年之間,若公司之以產業-年度層級衡
量的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中位數,則定義 HS_col_dum_j=1,否則為 0。

52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20 安慰劑檢定:以 2007 年作為擬制政策實施點(產業-年度層級學歷)
ETR_CH ETR_C3 ETR_C5
(1) (2) (3)
HS_col_dum_j×Post07 -0.0155 0.0058 0.0102
(0.0150) (0.0105) (0.0097)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年度固定效果 是 是 是
𝑅̅ 2 0.1541 0.1482 0.1188
樣本數 11965 11791 11377
F-統計量 53.2802 33.6601 26.5218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註 2:HS_col_dum_j 為虛擬變數,在 1997 年至 2006 年之間,若公司之以產業-年度層級衡
政 治 大
量的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中位數,則定義 HS_col_dum_j=1,否則為 0。



‧ 國

表 4-21 安慰劑檢定:以 2007 年作為擬制政策實施點(公司層級學歷)



ETR_CH ETR_C3 ETR_C5
Nat

(1) (2) (3)


y
sit

HS_col_dum_d×Post07 -0.0260** -0.0128 0.0004


io

er

(0.0133) (0.0086) (0.0089)


al v
n

控制變數 是 是i 是
Ch n
U是
年度固定效果 e是n g c h i 是
̅2
𝑅 0.1545 0.1487 0.1184
樣本數 11965 11791 11377
F-統計量 53.6367 33.9060 26.0478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註 2:HS_col_dum_j 為虛擬變數,在 1997 年至 2006 年之間,若公司之以產業-年度層級衡
量的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中位數,則定義 HS_col_dum_j=1,否則為 0。

53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22 安慰劑檢定:以 2007 年作為擬制政策實施點(產業-年度層級學歷)
ETR_GP ETR_G3 ETR_G5
(1) (2) (3)
HS_col_dum_j×Post07 -0.0183* 0.0044 0.0073
(0.0107) (0.0107) (0.0095)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年度固定效果 是 是 是
𝑅̅ 2 0.1240 0.1254 0.1321
樣本數 9400 9391 9347
F-統計量 25.1903 22.5281 20.2503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註 2:HS_col_dum_j 為虛擬變數,在 1997 年至 2006 年之間,若公司之以產業-年度層級衡
政 治 大
量的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中位數,則定義 HS_col_dum_j=1,否則為 0。



‧ 國

表 4-23 安慰劑檢定:以 2007 年作為擬制政策實施點(公司層級學歷)



ETR_GP ETR_G3 ETR_G5
Nat

(1) (2) (3)


y
sit

HS_col_dum_d×Post07 -0.0088 -0.0045 0.0047


io

er

(0.0103) (0.0093) (0.0087)


al v
n

控制變數 是 是i 是
Ch n
U是
年度固定效果 e是n g c h i 是
̅2
𝑅 0.1239 0.1253 0.1331
樣本數 9400 9391 9347
F-統計量 25.3010 21.9795 20.7568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註 2:HS_col_dum_j 為虛擬變數,在 1997 年至 2006 年之間,若公司之以產業-年度層級衡
量的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中位數,則定義 HS_col_dum_j=1,否則為 0。

54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24 第(1)欄至第(3)欄的結果顯示,主要控制變數(HS_col_dum_j)之迴歸

係數分別與現金有效稅率(ETR_CH)、三年期現金有效稅率(ETR_C3)以及五年期

現金有效稅率(ETR_C5)呈正相關,並且係數皆達到 1%之顯著水準,表示在促產

條例時期,因浮濫的租稅優惠,使當時的避稅機會較多,高勞動供給彈性之公司

相較於低勞動供給彈性之公司確實進行更多的租稅規避。而調節項

(HS_col_dum_j×Post)之係數則顯著為負,且皆達到 1%顯著水準,反映當 2010 賦

稅改革後,由於政府大幅限縮企業能使用之租稅優惠,使企業避稅機會之減少,

高勞動供給彈性之公司相較於低勞動供給彈性之公司,會減少更多的租稅規避。

政 治 大
表 4-25 為使用公司層級計算員工學歷比例之迴歸結果。第(1)欄之避稅指標

為現金有效稅率(ETR_CH),主要控制變數(HS_col_dum_d)的係數達到 10%之顯

著水準,其調節項之係數亦與本文預測方向一致,達到 10%之顯著水準,第(2)欄

‧ 國

及第(3)欄之避稅指標為長期現金有效稅率(3 年期及 5 年期),其調節項之係數分

別達到 5%及 1%之顯著水準,反映在 2010 台灣賦稅改革後,高勞動供給彈性公



司會因避稅機會的減少,而減少更多的租稅規避。本文亦將避稅指標替換為長短
Nat

y
sit

期帳面有效稅率,其迴歸結果亦保持穩健(見表 4-26 及 4-27)。


io

er

al v
n

綜上所述,此測試之結果減輕了本文主要控制變數的內生性疑慮10,反映勞 i
Ch
engchi Un
動供給彈性越高,確實會導致更多的避稅,表示當公司承擔越多租稅時,會進行

更多的租稅規避,符合 Dyreng et al. (2019)之結果。

本文亦將迴歸式(4)加以修改,控制政策變數(Post)而無控制年度固定效果。單獨項 Post 的係數


10

多數顯著為正,顯示低學歷公司在 2010 稅改後會增加避稅,反映了營所稅率調降的效果;而調


節項係數大多顯著為負,表示高學歷公司對於限縮租稅優惠的效果較為敏感,相較於稅改前減少
了更多租稅規劃程度(見附表 1 至附表 4)。
55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24 迴歸式(4):台灣 2010 稅改之調節效果(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ETR_CH ETR_C3 ETR_C5
(1) (2) (3)
HS_col_dum_j 0.0690*** 0.1255*** 0.1040***
(0.0237) (0.0224) (0.0233)
HS_col_dum_j×Post -0.0230*** -0.0346*** -0.0235***
(0.0064) (0.0062) (0.0065)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𝑅̅ 2 0.1387 0.1225 0.0964
樣本數 17392 17197 16871
F-統計量 66.6569 35.7061 24.0626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政 治 大
註 2:HS_col_dum_j 為虛擬變數,在 2002 年至 2009 年之間,若公司之以產業-年度層級衡


量的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中位數,則定義 HS_col_dum_j=1,否則為 0。


‧ 國


表 4-25 迴歸式(4):台灣 2010 稅改之調節效果(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ETR_CH ETR_C3 ETR_C5
Nat

y
sit

(1) (2) (3)


io

HS_col_dum_d 0.0142* 0.0128 0.0277***


er

al (0.0086)i v
n

(0.0081) (0.0093)
HS_col_dum_d×Post
C-0.0090* Un
h e n g c h i -0.0115** -0.0172***
(0.0051) (0.0050) (0.0051)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2
𝑅 0.1371 0.1203 0.0961
樣本數 17194 17102 16793
F-統計量 64.4599 34.5895 24.2692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註 2:HS_col_dum_d 為虛擬變數,在 2002 年至 2009 年之間,若公司之以公司層級衡量的
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中位數,則定義 HS_col_dum_d=1,否則為 0。

56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26 利用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4):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ETR_GP ETR_G3 ETR_G5
(1) (2) (3)
HS_col_dim_j 0.1352*** 0.1569*** 0.1309***
(0.0220) (0.0226) (0.0240)
HS_col_dum_j×Post -0.0416*** -0.0438*** -0.0220***
(0.0063) (0.0063) (0.0065)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𝑅̅ 2 0.085 0.0762 0.0842
樣本數 14750 14931 14905
F-統計量 23.1277 18.9231 18.4566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政 治 大
註 2:HS_col_dum_j 為虛擬變數,在 2002 年至 2009 年之間,若公司之以產業-年度層級衡


量的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中位數,則定義 HS_col_dum_j=1,否則為 0。


‧ 國


表 4-27 利用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4):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ETR_GP ETR_G3 ETR_G5
Nat

y
sit

(1) (2) (3)


io

HS_col_dum_d 0.0336*** 0.0357*** 0.0491***


er

al (0.0091)i v
n

(0.0084) (0.0098)
HS_col_dum_d×Post
C-0.0194*** Un
h e n g c h i -0.0249*** -0.0213***
(0.0052) (0.0057) (0.0056)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2
𝑅 0.082 0.0728 0.0843
樣本數 14589 14777 14766
F-統計量 21.6101 17.0926 18.6755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註 2:HS_col_dum_d 為虛擬變數,在 2002 年至 2009 年之間,若公司之以公司層級衡量的
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中位數,則定義 HS_col_dum_d=1,否則為 0。

57

DOI:10.6814/NCCU202100858
(三) 勞動供給彈性之替代衡量方式

本文使用專科及大學以上勞工比例來當作勞動供給彈性的衡量方式,然而學

歷比例可能因跨產業之差異而不同,即跨產業之特性亦會影響學歷比例之分布,

因此可能不是最佳衡量勞動供給彈性之方式。本文參考 Nguyen (2020)所建構的

勞動能力指標(LSI),來代替員工學歷,當作另一個衡量勞動供給彈性之方式,其

計算公式如下:

𝑛
𝐸𝑚𝑗
𝐿𝑆𝐼𝑗 = ∑ ( × 𝑆𝑚 )
𝐸𝑗
𝑚=1

政 治 大
𝐸𝑚𝑗 為產業 j 當中在職業 m 之勞工人數, 𝐸 為產業 j 之總勞工人數,n 為產
立 𝑗

業 j 中的總職業數, 𝑆𝑚 為美國職業資訊網站 O*NET 的職業能力水準分類(1 分



‧ 國

為最低能力水準的職業,5 分為最高能力水準的職業)。本文自勞動部所發行之職

類別薪資調查報告,人工搜集 1993 年自 2019 年之各產業職類人數以及薪資,其



中勞動部之產業別分類是以行政院主計處所分類之產業類別為依據,並且勞動部
Nat

y
sit

統計處紀錄各產業中各職業類別之人數以及薪資水準,於各年度發行職類別薪資
io

er

al iv
調查報告。而 2007 年因台灣工商單位無申報相關資訊,因此當年度勞動部並無
n

C n
h e2007
發行職類別薪資調查報告,故本文將
chi U
n g 年之樣本刪除。
台灣因無像美國職業資訊網站 O*NET 之職類水準進行評分,因此本文利用

各職業之平均薪資水準來當作評分依據。本文以勞動部分類之七大職業類別為依

據,分別為主管及監督人員、專業人員、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事務支援人員、

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技藝及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

本文將各年度產業之各職類平均薪資進行排序,並且分為五等分,作為該年度產

業之職業分數依據,加以進行計算勞動能力指標(LSI),並且與公司層級之樣本配

對。本文利用勞動能力指標(LSI)來代替員工學歷比例,作為衡量勞動供給彈性之

替代衡量方法,並且進行迴歸估計,迴歸式如下:
58

DOI:10.6814/NCCU202100858
𝑇𝐴𝑋𝐴𝑉𝑂𝐼𝐷𝑖,𝑡 = 𝛼0 + 𝛽1 𝐿𝑆𝐼𝑗,𝑡 + 𝛾𝐶𝑜𝑛𝑡𝑟𝑜𝑙𝑖,𝑡 + 𝐼𝑛𝑑 + 𝑌𝑒𝑎𝑟 + 𝜀𝑖,𝑡 (5)

𝑇𝐴𝑋𝐴𝑉𝑂𝐼𝐷為租稅規避指標,LSI 為勞動能力指標,用於衡量勞動供給彈性,

本文檢驗是否當公司承擔越多租稅時,會進行更多之租稅規避,因此本文預測

𝛽1 > 0。實證結果呈現於表 4-28 及 4-29。表 4-28 之第(1)欄至第(3)欄的結果顯

示,勞動能力指標(LSI)之係數顯著為正,且達到 5%之顯著水準,與本文預測方

向相同,反映了高勞動供給彈性確實導致公司更多的租稅規避行為。表 4-29 之

避稅指標為長短期之帳面有效稅率。第(1)欄的結果顯示,勞動能力指標(LSI)與帳

面有效稅率(ETR_GP)之係數並未達到顯著水準,而(2)、(3)欄之結果皆達到 1%之

政 治 大
顯著水準。上述結果顯示當勞動供給彈性越大,公司將承擔越多租稅,並且進行

更多的租稅規避,與本文之理論架構相符。 立

‧ 國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59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28 勞動能力指標與現金有效稅率之關係:迴歸式(5)
ETR_CH ETR_C3 ETR_C5
(1) (2) (3)
LSI 0.0037** 0.0040** 0.0045**
(0.0015) (0.0016) (0.0018)
CASH -0.0119 -0.0062 0.0050
(0.0090) (0.0088) (0.0093)
INCOME 0.1317*** 0.1619*** 0.1473***
(0.0120) (0.0118) (0.0123)
SGR -0.0164*** -0.0242*** -0.0311***
(0.0024) (0.0024) (0.0025)
LEV 0.0386*** 0.0449*** 0.0597***
(0.0084) (0.0086) (0.0090)
SIZE 政 治 0.0280***
0.0239***

0.0347***

INTAN
立 (0.0023)
-0.0488
(0.0024)
-0.0689
(0.0025)
0.0412


‧ 國

(0.0784) (0.1154) (0.1117)


PPE 0.0079*** 0.0113*** 0.0155***
(0.0021) (0.0025) (0.0025)

RD 0.1039*** 0.1118*** 0.1348***
(0.0162) (0.0207) (0.0229)
Nat

AD -0.1453 -0.1045 -0.0899


sit

(0.2265) (0.2082) (0.1968)


io

er

SGA al iv
n

-0.0088 -0.0173** -0.0298***


C(0.0070)
hengchi U n
(0.0076) (0.0079)
NOL 0.1332*** 0.0903*** 0.0524***
(0.0033) (0.0037) (0.0038)
FI 0.0246*** 0.0228*** 0.0190***
(0.0026) (0.0024) (0.0024)
_CONS -0.3001*** -0.2798*** -0.1987***
(0.0368) (0.0294) (0.0269)
𝑅̅ 2 0.1325 0.1104 0.0834
樣本數 24957 24502 23956
F-統計量 74.3904 37.5051 28.3034
註:*、**、***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60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29 勞動能力指標與帳面有效稅率之關係:迴歸式(5)
ETR_GP ETR_G3 ETR_G5
(1) (2) (3)
LSI 0.0022 0.0044*** 0.0042***
(0.0014) (0.0015) (0.0016)
CASH 0.0081 0.0067 -0.0011
(0.0082) (0.0089) (0.0093)
INCOME -0.0383*** -0.0307*** -0.0157
(0.0115) (0.0116) (0.0120)
SGR -0.0135*** -0.0219*** -0.0289***
(0.0025) (0.0025) (0.0026)
LEV 0.0173** 0.0189** 0.0333***
(0.0086) (0.0094) (0.0098)
SIZE 政 治 0.0290***
0.0216***

0.0359***

INTAN
立 (0.0024)
0.0984
(0.0025)
0.0473
(0.0026)
0.1056


‧ 國

(0.0919) (0.1212) (0.1126)


PPE 0.0089*** 0.0119*** 0.0161***
(0.0025) (0.0028) (0.0028)

RD 0.1083*** 0.0963*** 0.1296***
(0.0210) (0.0252) (0.0263)
Nat

AD 0.1346 0.1147 -0.0374


sit

(0.2089) (0.1807) (0.1868)


io

er

SGA al iv
n

0.0036 -0.0059 -0.0245***


C(0.0081)
hengchi U n
(0.0079) (0.0087)
NOL 0.0627*** 0.0445*** 0.0263***
(0.0039) (0.0045) (0.0046)
FI 0.0141*** 0.0087*** 0.0067***
(0.0026) (0.0024) (0.0024)
_CONS -0.2835*** -0.2062*** -0.1953***
(0.0388) (0.0324) (0.0345)
𝑅̅ 2 0.0866 0.0749 0.0755
樣本數 20864 21195 21213
F-統計量 24.1338 18.7618 18.7546
註:*、**、***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61

DOI:10.6814/NCCU202100858
二、額外測試

(一) 商品市場之租稅歸宿

實證結果顯示高勞動供給彈性與公司租稅規避呈正相關,而在此小節,本文

將延伸檢視商品市場之租稅歸宿,是否亦會影響公司租稅規避之決策。直觀地,

當政府課徵企業所得稅,會改變公司要素投入之組合,而此股影響力量會慢慢流

向商品市場,因為企業所得稅之影響亦改變市場的供給。Slemrod (2004)指出租

稅會導致商品市場價格變動,而消費者以及廠商稅後所面對之商品價格,由供需

政 治 大
彈性相對大小而定。Jacob et al. (2020)以德國加油站市場為樣本,研究德國商品


稅率,對於各加油站汽油價格的影響,其實證結果顯示,當市場競爭性愈強,廠

商愈無法透過提高價格將租稅轉嫁至消費者身上。Baker et al. (2020)研究企業所



‧ 國

得稅對於美國條碼層級之價格(barcode-level product prices)的影響,其實證結果亦



顯示租稅歸宿由商品市場供需彈性相對大小而定。
Nat

本文則檢視商品市場之租稅歸宿是否影響公司租稅規避之決策。Dyreng et al.
sit
io

(2019)指出當公司面對較低的市場價格時,公司為了維持營業收入,會生產更多
er

al v
n

i
Ch
商品來補償單位價格的損失,因此公司會擴大生產規模,投入更多的資本,而避
engchi Un
稅誘因會因為雇用更多的資本而提高。本文參考 Wang (2019)利用 Herfindahl–

Hirschman Index (以下簡稱 HHI 指標),來衡量商品市場之競爭程度。若 HHI 指

標越大,表示市場競爭程度越低,則租稅歸宿由消費者承擔;反之若 HHI 指標

越小,表示市場競爭程度越高,則租稅歸宿由廠商承擔。本文以 TEJ 之產業類

別,計算出各公司 HHI 指標,而為了與公司承擔租稅歸宿大小同方向,本文將

HHI 指標乘上-1,表示當此指標越大,市場競爭程度越高,公司會承擔越多租稅。

本文將員工學歷比例替換為 HHI 指標,重新對迴歸式(1)進行估計,檢驗是否當

公司承擔越多商品市場之租稅時,會透過雇用更多資本投入,而導致更多的租稅

規避。
62

DOI:10.6814/NCCU202100858
實證結果呈現於表 4-30,第(2)欄至第(4)欄之被解釋變數為現金有效稅率

(ETR_CH)、三年期現金有效稅率(ETR_C3)以及五年期現金有效稅率(ETR_C5),

迴歸結果顯示市場競爭程度(HHI)與避稅指標之迴歸係數皆達到 1%之顯著水準,

表示租稅規避程度與市場競爭程度成正相關。第(1)欄之被解釋變數為投資

(INVESTMENT),其迴歸係數亦達到 1%之顯著水準,反映了當商品市場之租稅落

於公司時,公司會擴大生產規模,雇用更多的資本而進行更多的租稅規避,與

Dyreng et al. (2019)之實證結果一致。本文亦使用帳面有效稅率當作此額外測試

之避稅指標,結果依然保持穩健(表 4-31)。

政 治 大


‧ 國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63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30 額外測試:市場競爭程度與租稅規避(現金有效稅率)
INVESTMENT ETR_CH ETR_C3 ETR_C5
(1) (2) (3) (4)
HHI 1.1613*** 0.1555*** 0.1486*** 0.2001***
(0.2024) (0.0568) (0.0572) (0.0641)
CASH 0.6857*** -0.0080 -0.0010 0.0079
(0.0642) (0.0085) (0.0082) (0.0089)
INCOME 0.9989*** 0.1295*** 0.1576*** 0.1402***
(0.0930) (0.0111) (0.0110) (0.0118)
SGR -0.0330** -0.0163*** -0.0238*** -0.0304***
(0.0132) (0.0023) (0.0023) (0.0025)
LEV 0.4216*** 0.0336*** 0.0396*** 0.0540***
(0.0496) (0.0080) (0.0084) (0.0091)
SIZE -0.0163 治
政 0.0245*** 0.0286*** 0.0349***
大(0.0023)
INTAN

(0.0133)
1.6353***
(0.0022)
-0.0576 -0.0693
(0.0025)
0.0187


‧ 國

(0.4862) (0.0757) (0.1040) (0.1019)


PPE -0.0501*** 0.0069*** 0.0098*** 0.0143***
(0.0126) (0.0021) (0.0025) (0.0025)

RD 0.3793*** 0.1078*** 0.1161*** 0.1453***
(0.1253) (0.0159) (0.0198) (0.0222)
Nat

AD 0.7826 -0.0267 0.0262 0.0656


sit

(1.0185) (0.2176) (0.1988) (0.1862)


io

er

SGA a0.1769** iv
n

-0.0112* -0.0191*** -0.0318***


l(0.0688)
C h (0.0068) U n(0.0072) (0.0078)
NOL 0.0183
engchi 0.1343*** 0.0931*** 0.0534***
(0.0161) (0.0031) (0.0036) (0.0038)
FI 0.0068 0.0239*** 0.0222*** 0.0187***
(0.0126) (0.0025) (0.0023) (0.0023)
_CONS 1.0470*** -0.3152*** -0.1587*** -0.0887***
(0.1621) (0.0517) (0.0328) (0.0338)
adj-R-square 0.0844 0.1341 0.1135 0.0837
樣本數 27248 27334 26830 26177
F-統計量 20.2873 75.7815 40.7732 28.7121
註:*、**、***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64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31 額外測試:市場競爭程度與租稅規避(帳面有效稅率)
INVESTMENT ETR_GP ETR_G3 ETR_G5
(1) (2) (3) (4)
HHI 1.1613*** 0.2235*** 0.2392*** 0.2266***
(0.2024) (0.0587) (0.0560) (0.0580)
CASH 0.6857*** 0.0135* 0.0112 0.0039
(0.0642) (0.0079) (0.0084) (0.0090)
INCOME 0.9989*** -0.0448*** -0.0357*** -0.0235**
(0.0930) (0.0110) (0.0110) (0.0115)
SGR -0.0330** -0.0130*** -0.0213*** -0.0278***
(0.0132) (0.0024) (0.0024) (0.0026)
LEV 0.4216*** 0.0083 0.0146 0.0277***
(0.0496) (0.0084) (0.0092) (0.0097)
SIZE -0.0163 治
政 0.0223*** 0.0296*** 0.0360***
大(0.0024)
INTAN

(0.0133)
1.6353***
(0.0023)
0.0770 0.0427
(0.0026)
0.0827


‧ 國

(0.4862) (0.0819) (0.1071) (0.0998)


PPE -0.0501*** 0.0085*** 0.0107*** 0.0153***
(0.0126) (0.0024) (0.0027) (0.0027)

RD 0.3793*** 0.1152*** 0.1074*** 0.1440***
(0.1253) (0.0202) (0.0242) (0.0254)
Nat

AD 0.7826 0.2890 0.2975* 0.1462


sit

(1.0185) (0.2011) (0.1761) (0.1762)


io

er

SGA a0.1769** iv
n

0.0028 -0.0080 -0.0261***


l(0.0688)
C h (0.0078) U n(0.0076) (0.0085)
NOL 0.0183
engchi 0.0635*** 0.0471*** 0.0281***
(0.0161) (0.0038) (0.0043) (0.0045)
FI 0.0068 0.0142*** 0.0078*** 0.0064***
(0.0126) (0.0024) (0.0023) (0.0024)
_CONS 1.0470*** -0.3470*** -0.2053*** -0.2107***
(0.1621) (0.0954) (0.0383) (0.0534)
adj-R-square 0.0844 0.0884 0.0768 0.0764
樣本數 27248 22814 23150 23146
F-統計量 20.2873 25.0843 19.3088 17.9314
註:*、**、***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65

DOI:10.6814/NCCU202100858
(二) 同時考慮商品市場以及勞動市場之租稅歸宿

本文於主研究結果中,利用專科及大學以上之勞工比例來衡量勞動供給彈性

之大小,並且用來衡量租稅歸宿,其結果顯示當公司承擔越多租稅時,會進行更

多租稅規避。而本文於上一小節探討商品市場之租稅歸宿,並且利用市場及中度

指標(HHI)來衡量商品市場之需求彈性,結果亦符合本文理論之架構,即當商品

市場之租稅歸宿落於公司時,公司亦會進行更多的租稅規避。然而本文認為公司

究竟承擔多少租稅,應同時探討商品市場以及勞動市場之租稅歸宿。當商品市場

競爭程度高,而勞動市場之競爭程度低時,公司依然能透過降低工資,將租稅轉

政 治 大
嫁至勞動身上;相反地,若勞動供給彈性較高,商品市場競爭程度低時,則公司


可以將租稅轉嫁給消費者。Jacob et al. (2020)研究指出當公司之避稅機會越多時,

則會轉嫁更少的租稅至消費者身上。換言之,公司之避稅多寡決定於公司承擔了

‧ 國

多少租稅。因此本文探討當商品市場競爭程度高,且勞動供給彈性大之情況,公 ‧
司是否因承擔更多的租稅,而導致更多的租稅規避。
Nat

本文在此測試同時控制專科及大學以上勞工比例(HS_col)以及市場競爭程
sit
io

er

度(HHI),並且本文進一步將樣本分類為極高學歷組別與低學歷組別,建立迴歸
al v
n

i
式如下: Ch
engchi Un
𝑇𝐴𝑋𝐴𝑉𝑂𝐼𝐷𝑖,𝑡 = 𝛼0 + 𝛽1 𝐻𝑆_𝑐𝑜𝑙𝑗,𝑡 + 𝛽2 𝐻𝐻𝐼𝑖,𝑡 + 𝛽3 𝐸𝑋_𝐻𝑆_𝑐𝑜𝑙 × 𝐻𝐻𝐼𝑖,𝑡
+ 𝛾𝐶𝑜𝑛𝑡𝑟𝑜𝑙𝑖,𝑡 + 𝐼𝑛𝑑 + 𝑌𝑒𝑎𝑟 + 𝜀𝑖,𝑡 (6)

變數𝐻𝑆_𝑐𝑜𝑙𝑗,𝑡 為以產業-年度層級衡量之員工學歷比例。𝐻𝐻𝐼𝑖,𝑡 為市場競爭程

度,本文將此指標乘上-1,表示該指標越大,市場競爭程度越高。EX_HS_col 為

虛擬變數,若公司之專科及大學以上勞工比例大於樣本之 75 分位數,則定義極

高學歷 EX_HS_col=1,否則為 0。本文預測當商品市長以及勞動市場之租稅歸宿

皆落於公司時,公司會進行更多的租稅規避,因此預測𝛽3 > 0。

表 4-32 之第(1)欄至第(3)欄的被解釋變數為現金有效稅率(1 年、3 年、5 年),


66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而其中只有第(2)欄之調節項係數達到 1%顯著水準,第(1)以及(3)欄之調節項係

數則不顯著。第(4)欄至第(6)欄的被解釋變數為帳面有效稅率(1 年、3 年、5 年),

而其中只有第(5)欄之調節項係數達到 5%顯著水準,第(4)及(6)欄結果則不顯著。

綜上所述,在此測試之下僅有有限的證據顯示當公司同時面對高勞動供給彈性以

及高市場需求彈性時,會進行更多的租稅規避,代表仍有許多未被觀察到的商品

市場特性以及勞動市場特性,例如企業生命週期之不同,亦會影響商品市場的市

場力(Market power),因此本文此測試之結果,仍需更謹慎的解釋。

政 治 大


‧ 國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67

DOI:10.6814/NCCU202100858
表 4-32 商品市場與勞動市場之租稅歸宿:迴歸式(6)
ETR_CH ETR_C3 ETR_C5 ETR_GP ETR_G3 ETR_G5
(1) (2) (3) (4) (5) (6)
HHI 0.1546** 0.0823 0.1286* 0.1978*** 0.1663*** 0.1460**
(0.0623) (0.0613) (0.0708) (0.0631) (0.0573) (0.0610)
HS_col_j -0.0031 0.0468*** 0.0548*** 0.0159 0.0500*** 0.0602***
(0.0172) (0.0175)

政(0.0183) (0.0158) (0.0156) (0.0166)

HHI×EX_HS_col 0.0667 0.1251*** 立 0.0696 0.0838 0.1128** -0.0145
(0.0479) (0.0471) (0.0513) (0.0510) (0.0485) (0.0564)


‧ 國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adj-R-square 0.1341 0.1138 0.0842 0.0884 0.0773 0.0775

Nat
樣本數 27334 26830 26177 22814 23150 23146

y
sit
F-統計量 73.4349 39.9595 27.9925 24.6287 19.1811 18.1977
io

er
a l 3-2。 v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n i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Ch
engchi Un
註 2:EX_HS_col 為虛擬變數,若公司之以產業-年度層級衡量的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 75 分位數,則定義 EX_HS_col=1,否則為 0。

68

DOI:10.6814/NCCU202100858
第伍章 結論及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結論

過去台灣研究租稅規避之文獻大多以租稅規避之決定因素為主,例如政治關

聯性、企業社會責任及現金持有等因素,亦從代理及管理問題進行探討,例如家

族企業、經理人能力及內部人租稅規避等。而我國將避稅領域與財政領域做結合

之文獻較為稀少,本文參考 Dyreng et al. (2019)所建立之數學理論以及實證模型,

為台灣第一篇研究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關聯的實證研究,並且證明了租稅歸宿

與租稅規避之間的正向關係。 政 治 大

本文之實證結果顯示,勞動供給彈性與租稅規避以及投資呈正相關。表示當


‧ 國

公司承擔越多租稅時,會因傾向使用更多資本,而進行更多租稅規避,與 Dyreng

et al. (2019)之實證結果一致。本文亦分析資本勞動產出比以及資本成本扣除程度

的影響,實證結果證明當公司的資本勞動產出比較高,則會加強租稅歸宿與租稅
Nat

規避之間的正向影響;資本成本扣除程度越受限制時,公司會因損失較多的租稅
sit
io

er

扣除額,而進行更多的避稅,加強租稅歸宿影響租稅規避之程度。本文以帳面有
al v
n

i
Ch
效稅率代替現金有效稅率重新進行估計,避免避稅指標過於單一,實證結果亦保
engchi Un
持穩健。

本文於穩定性測試中利用台灣 2010 年賦稅改革當作避稅機會減少之外生衝

擊,檢查用來衡量勞動供給彈性之員工學歷比例,是否存在內升性的問題。結果

顯示高勞動供給彈性之公司會於稅改後減少更多的避稅,反映勞動供給彈性之大

小確實影響公司之租稅規避行為,減輕了內生性之疑慮以及未被觀察到之特性所

造成的衡量偏誤。本文亦參考 Nguyen (2020)所建構的勞動能力指標(LSI),帶當

作勞動供給彈性之替代衡量方式,其結果與租稅規避指標呈正相關,表示當公司

承擔越多租稅時,確實會進行更多租稅規避。

69

DOI:10.6814/NCCU202100858
本文在額外性測試中,參考 Wang (2019)建立市場集中度指標(HHI),用以衡

量商品市場之需求彈性,檢驗商品市場租稅歸宿是否亦會影響公司之租稅規避。

迴歸結果與 Dyreng et al. (2019)一致,顯示租稅歸宿與租稅規避之影響不僅限於

勞動市場的影響,亦會透過商品市場之需求彈性不同而產生。最後本文同時考慮

勞動市場與商品市場的租稅歸宿,檢驗當公司面對高勞動供給彈性以及高市場需

求彈性時,是否會進行更多的租稅規避。而只有少數結果支持本文預測,多數實

證結果皆未達到顯著水準,反映本文仍忽略了許多市場特性,如企業生命週期之

不同亦會影響該企業的競爭程度以及避稅行為,期待未來研究可檢查企業生命週

期之不同是否會影響企業之租稅歸宿,並且影響其租稅規劃策略。
政 治 大
本文的研究結果也包含一些政策意涵。本文建議稅局在防堵公司之租稅規避

時,需考量其制定之租稅可能導致負面的經濟衝擊,使各公司所承擔之租稅歸宿

‧ 國

不同,進而產生不同的租稅規避行為。Dyreng et al. (2019)提到公司會因沒有進行

租稅規避活動而被政府視為”良好企業”,然而名目上的繳納租稅卻不代表公司承

擔了企業所得稅。因此本文呼籲政府當局制定租稅政策時,必須謹慎考量租稅歸
Nat

y
sit

宿與租稅規避之間的影響。
io

er

al v
n

C h 研究限制U n i
第二節 engchi
本文利用專科及大學以上之勞工比例來衡量勞動供給彈性,此資料透過台灣

經濟新報資料庫 TEJ 所取得,而 TEJ 之原始資料則是由台灣上市櫃公司所發行

的股東會年報蒐集而來。由於各公司所揭露之員工學歷人數方式並無統一標準,

大多數公司在 2013 年以前是以母公司員工人數揭露,而 2013 年以後則有部分公

司揭露合併公司之員工學歷人數,因此也使本文衡量勞動供給彈性時可能產生衡

量偏誤。

本文估計資本勞動產出比時,有少部分樣本的估計係數出現小於 0 的情況

(約 1500 個樣本數),本文將這些特殊樣本進行處理,若資本估計係數大於 0 而
70

DOI:10.6814/NCCU202100858
勞動估計係數小於 0,則本文將資本勞動產出比取代為 1;若資本估計係數小於

0 而勞動估計係數大於 0,則本文將資本勞動產出比取代為 0。本文亦將估計係

數同時小於 0 之情況的比例取倒數,盡可能合理衡量資本勞動產出比。

另外本文之重要變數專科及大學以上員工比例可能有內生性的疑慮,然而員

工學歷比例的工具變數難以尋找,因此本文只利用差異中之差異法來檢查內生性

的問題,期待未來研究能夠找出適合的工具變數來進行工具變數法的測試。

最後本文於額外測試使用 HHI 指標來衡量市場競爭程度,此衡量方式為捕

捉相同產業內公司之市場競爭度,而無法比較跨產業之市場競爭程度。上市櫃公

政 治 大
司通常橫跨許多產業,因此 HHI 之衡量方式可能無法精確衡量各公司之間的競


爭程度,而導致本文之衡量偏誤。本文建議未來研究可參考 Hoberg and Philips

(2016)利用文字探勘的方式來衡量公司之間的產品相似度,以及跨公司之間的市

‧ 國

場競爭程度。 ‧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71

DOI:10.6814/NCCU202100858
參考文獻

Aichian, A. A. and R. A. Kessel (1962). Competition, monopoly, and the pursuit of


pecuniary gain. In Aspects of Labor Economics, 157–183,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rulampalam, Wiji, M. P. Devereux, and G. Maffini (2012). The direct incidence of


corporate INCOME tax on wage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56, 1038–
1054.

Baker, S. R., S. T. Sun, and C. Yannelis (2020). Corporate Taxes and Retail Price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27058.

政 治
大 tax credits work? Evidence
Bloom, N., R. Griffith, and J. van Reenen (2002). Do R&D

from a panel of countries 1979–1997.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5 (1): 1–
31.

‧ 國

Bound, John and H. J. Holzer (2000). Demand Shifts, Population Adjustments, and

Labor Market Outcomes during the 1980s.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8(1):
20-54.
Nat

y
sit

Bozanic, Z., J. L. Hoopes, J. R. Thornock, and B. M. Williams (2017). IRS attention.


io

er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55 (1): 79–114.


al v
n

i
Ch
engchi Un
Brühne, A., & Jacob, M. (2020).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and the real effects of taxation:
A review. TRR 266 Accounting for Transparency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34.

Clausing, Kimberley (2012). In search of corporate tax incidence. Tax Law Review, 65,
433–472.

Clausing, Kimberley (2013). Who pays the corporate tax in a global economy? National
Tax Journal, 66, 151–184.

Cook, K. A., Moser, W. J.,and Omer, T. C. (2017). Tax avoidance and ex ante cost of
capital.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 44(7-8), 1109-1136.

72

DOI:10.6814/NCCU202100858
Cummins, J. G., K. A. Hassett, and G. R. Hubbard (1996). Tax reforms and investment:
A cross-country comparison.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62 (1-2): 237–273.

DeAngelo, H. and R. W. Masulis (1980). Leverage and dividend irrelevancy under


corporate and personal taxation. The Journal of Finance 35 (2): 453–464.

De Simone, L., L. F. Mills, and B. Stomberg (2019). Using IRS data to identify income
shifting to foreign affiliates.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4 (2): 694–730.

Desai, M. A. (2005). The degradation of reported corporate profit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 (4): 171–192.

Desai, M. A. and D. Dharmapala (2006).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and high-powered

政 治 大
incentiv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79 (1): 145–179.


Desai, M. A., F. C. Foley, and J. R. Hines (2004). A multinational perspective on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 and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59 (6):

‧ 國

2451–2487.

Desai, M. A. and D. Dharmapala (2009).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and firm valu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91 (3): 537–546.
Nat

y
sit

Diamond, Peter A., and J. A. Mirrlees (1971). Optimal Taxation and Public Production
io

er

I: Production Efficien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1, 8–27.


al v
n

i
Ch
engchi Un
Djankov, S., T. Ganser, C. McLiesh, R. Ramalho, and A. Shleifer (2010).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taxes on invest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acroeconomics 2 (3): 31–64.

Dyreng, S., M. Hanlon, and E. L. Maydew (2008). Long-run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Accounting Review, 83, 61–82.

Dyreng, S., M. Hanlon, and E. L. Maydew (2010). The effects of executives on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Accounting Review, 85, 1163–1189.

Dyreng, S., M. Jacob, X. Jiang, and M. A. Müller (2019b). Tax incidence and tax
avoidance. SSRN Working Paper.

73

DOI:10.6814/NCCU202100858
Fane, G (1984). The incidence of a tax on pure rent: The old reason for the old answer.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2, pp. 329-333.

Feldstein, M. (1974): Incidence of a capital income tax in a growing economy with


variable savings rate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41, 505–513.

Feldstein, M., L. Dicks-Mireaux, and J. M. Poterba (1983). The effective tax rate and
the pretax rate of return.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1 (2): 129–158.

Fuest, Clemens, A. Peichl, and S. Siegloch (2018). Do higher corporate taxes reduce
wag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8, 393–418.

Giroud, Xavier and J. Rauh (2017). State Taxation and the Reallocation of Business

政 治 大
Activity: Evidence from Establishment-Level Data, Working Paper.


Graham, J. R., M. Hanlon, T. J. Shevlin, and N. Shroff (2014). Incentives for tax
planning and avoidance: Evidence from the field. The Accounting Review 89

‧ 國

(3): 991–1023.

Graham, J. R., M. L. Lemmon, and J. S. Schallheim (1998). Debt, leases, taxes, and the
endogeneity of corporate tax statu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53 (1): 131–162.
Nat

y
sit

Graham, J. R. and A. L. Tucker (2006). Tax shelters and corporate debt policy. Journal
io

er

of Financial Economics 81 (3): 563–594.


al v
n

i
Ch
engchi Un
Gravelle, J. G. and K. A. Smetters (2006). Does the Open Economy Assumption Really
Mean That Labor Bears the Burden of a Capital Income Tax? Advances in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6:1, pp. Article 3.

Hall, B. H. and J. van Reenen. 2000. How effective are fiscal incentives for R&D?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Research policy 29 (4-5): 449–469.

Hall, R. E. and D. W. Jorgenson (1967). Tax policy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7 (3): 391–414.

Hanlon, M., and Heitzman, S. (2010). A review of tax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50(2-3), 127-178.

74

DOI:10.6814/NCCU202100858
Hanlon, M. and J. Slemrod (2009). What does tax aggressiveness signal? Evidence from
stock price reactions to news about tax shelter involvement.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93 (1-2): 126–141.

Harberger, A. C. (1962). The Incidence of the Corporate income Tax.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0:3, pp. 215-40.

Haufler, A. and G. Schjelderup (2000). Corporate Tax Systems and Cross Country
Profit Shifting. Oxford Economic Papers 52(2):306-25.

Heider, F. and A. Ljungqvist (2015). As certain as debt and taxes: Estimating the tax
sensitivity of leverage from state tax chang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18 (3): 684–712.

政 治
Hoberg, G., and G. Phillips (2016). Text-Based Network 大Industries and Endogenou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24, 1423–1465.


‧ 國

Huizinga, H., L. Laeven, and G. Nicodeme (2008). Capital structure and international
debt shift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88 (1): 80–118.

Jacob, M., M. A. Müller, and T. Wulff (2020). Do consumers pay the corporate tax?
Nat

SSRN Working Paper.


sit
io

er

Kim, J. -B., Y. Li, and L. Zhang (2011).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and stock price crash
al v
n

i
Ch Un
risk: Firm-level analy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00 (3): 639–662.
engchi
Klassen, K. J. and S. K. Laplante (2012). The effect of foreign re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incentives on cross-jurisdictional income shifting.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9 (3): 928–955.

Lambert, R., C. Leuz, and R. E. Verrecchia (2007).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45 (2): 385–420.

Ljungqvist, A., and M. Smolyansky (2016): To cut or not to cut? On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taxes on employment and income. SSRN Working Paper.

75

DOI:10.6814/NCCU202100858
Mutti, J., and H. Grubert (1985). The taxation of capital income in an open economy:
The importance of resident–nonresident tax treatment.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7, 291–309.

Nguyen, J. H. (2020) How Do Labor Adjustment Costs Affect Corporate Tax Planning?
Evidence from Labor Skills. SSRN Working Paper.

Scholes, M. S. and M. A. Wolfson (1992). Taxes and Business Strategy: A Global


Planning Approach.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Siegfried, J. J. (197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influenc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Federal Corporation income
Tax Program.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政 治
Slemrod, J. B. (2004). The Economics of Corporate 大
Tax Selfishness. National Tax

Journal, 57, 877–899.


‧ 國

Summers, L. H. (1981). Capital tax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a life cycle growth mode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 (4): 533–544. ‧
Topel, R. H. (1986). Local Labor Marke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3): S111-
Nat

S143.
sit
io

er

Wang, T. (2019).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and efficiency of corporate tax


al v
n

i
Ch Un
management. Asian Review of Accounting, 27(2), 247-272.
engchi
Wong, J. (1988). Political costs and an intraperiod accounting choice for export tax
credi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0 (1): 37–51.

76

DOI:10.6814/NCCU202100858
附錄

附表 1 迴歸式(4):台灣 2010 稅改之調節效果(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ETR_CH ETR_C3 ETR_C5
(1) (2) (3)
HS_col_dum_j 0.0037 0.0158*** 0.0165***
(0.0038) (0.0039) (0.0040)
Post 0.0046 0.0201*** 0.0166***
(0.0037) (0.0038) (0.0040)
HS_col_dum_j×Post -0.0082 -0.0154*** -0.0255***
(0.0054) (0.0052) (0.0052)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年度固定效果 政否 治 大否 否
𝑅̅ 2
樣本數
立 0.1329
17477
0.1176
17282
0.0952
16955
F-統計量 86.2542 40.5435 30.3124

‧ 國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註 2:HS_col_dum_j 為虛擬變數,在 2002 年至 2009 年之間,若公司之以產業-年度層級衡
量的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中位數,則定義 HS_col_dum_j=1,否則為 0。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77

DOI:10.6814/NCCU202100858
附表 2 迴歸式(4):台灣 2010 稅改之調節效果(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ETR_CH ETR_C3 ETR_C5
(1) (2) (3)
HS_col_dum_d 0.0020 0.0041 0.0089*
(0.0040) (0.0043) (0.0046)
Post 0.0038 0.0171*** 0.0134***
(0.0042) (0.0040) (0.0040)
HS_col_dum_d×Post -0.0051 -0.0088* -0.0155***
(0.0054) (0.0053) (0.0054)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年度固定效果 否 否 否
𝑅̅ 2 0.1328 0.1167 0.0941
樣本數 17477 17282 16955
F-統計量 政 治 40.5716
86.2222

30.3227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 國

註 2:HS_col_dum_j 為虛擬變數,在 2002 年至 2009 年之間,若公司之以產業-年度層級衡


量的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中位數,則定義 HS_col_dum_j=1,否則為 0。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78

DOI:10.6814/NCCU202100858
附表 3 利用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4):員工學歷為產業-年度層級
ETR_GP ETR_G3 ETR_G5
(1) (2) (3)
HS_col_dum_j 0.0076* 0.0153*** 0.0146***
(0.0039) (0.0039) (0.0039)
Post 0.0086** 0.0057 -0.0011
(0.0037) (0.0042) (0.0043)
HS_col_dum_j×Post -0.0228*** -0.0210*** -0.0122**
(0.0056) (0.0058) (0.0052)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年度固定效果 否 否 否
𝑅̅ 2 0.0810 0.0723 0.0822
樣本數 14830 15013 14987
F-統計量 政 治 23.3229
27.7281

23.0947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 國

註 2:HS_col_dum_j 為虛擬變數,在 2002 年至 2009 年之間,若公司之以產業-年度層級衡


量的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中位數,則定義 HS_col_dum_j=1,否則為 0。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79

DOI:10.6814/NCCU202100858
附表 4 利用帳面有效稅率重估迴歸式(4):員工學歷為公司層級
ETR_GP ETR_G3 ETR_G5
(1) (2) (3)
HS_col_dum_d 0.0092** 0.0122*** 0.0168***
(0.0041) (0.0044) (0.0045)
Post 0.0079** 0.0073 0.0018
(0.0040) (0.0044) (0.0045)
HS_col_dum_d×Post -0.0164*** -0.0216*** -0.0179***
(0.0055) (0.0060) (0.0058)
控制變數 是 是 是
年度固定效果 否 否 否
𝑅̅ 2 0.0805 0.0723 0.0829
樣本數 14830 15013 14987
F-統計量 政 治 23.3511
28.0830

23.6602


註 1:*、**、***分別為 10%、5%、1%之顯著水準。變數定義請參考表 3-2。
括號內為以公司設定 cluster 的標準誤。


‧ 國

註 2:HS_col_dum_j 為虛擬變數,在 2002 年至 2009 年之間,若公司之以產業-年度層級衡


量的員工學歷比例大於樣本中位數,則定義 HS_col_dum_j=1,否則為 0。

Nat

y
sit
io

er

al v
n

i
Ch
engchi Un

80

DOI:10.6814/NCCU20210085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