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留財不如留德

從清末歷史名人探其真實人的命運和財運,究竟有何規律可遵循?看一個人的命運和財運,不能只看
他這一代人,應該結合他的上一代和下一代一起去看,三代才是一個完整的周期。胡雪岩、盛宣懷、
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林則徐、梁啓超等等,同為一個時期的風雲人物,仔細研究他們和他們後
代人的命運,會有很大收穫。讀懂了這些傳奇人物和他們的後代的命運,能參透了財運和命運的規律。

我們先來看一段歷史,這段故事非常非常有意思,值得我們反覆品讀:清末中國有兩個大富豪:一個
是胡雪岩,另外一個是盛宣懷。兩人分別都有自己的政治靠山,胡雪岩依靠左宗棠,盛宣懷依靠李鴻
章,其實很多商人都是當官的白手套。而李鴻章和左宗棠又政見不和,因此李鴻章和左宗棠一直在暗
自較量,李鴻章明白扳倒左宗棠的最好辦法,就是搞掉他的白手套胡雪岩。

這時李鴻章的白手套盛宣懷就派上大用場了,他開始悄悄布局,真是商場如戰場,當時胡雪岩高價收
購生絲數百萬擔,就在胡雪岩全部身家都變成貨物之際,盛宣懷迅速借用李鴻章的權力全力阻截胡雪
岩的現金流,來一招釜底抽薪,並且放出可消息,說胡雪岩要出問題了……

這時人人都傳胡雪岩積囤生絲大賠血本,挪用阜康錢莊存款,導致各地皆發生擠兌風潮,致使胡雪岩
的錢莊相繼破產,於是胡雪岩的商業帝國轟然倒塌。於是盛宣懷和李鴻章贏了,左宗棠和胡雪岩相繼
死去。胡雪岩死後,盛宣懷的商業帝國如日中天,總攬著當時中國的電報、輪船、鐵路、礦業等各種
事業。

然而,這兩大富豪的傳奇故事還沒結束。1916 年盛宣懷去世,留給子女的資產至少高達幾千萬兩白銀
(當時一個普通老百姓一年的生活費是十幾兩)。盛宣懷去世之後,盛恩頤順利繼承了父親的大部分
家產,成為家族公司的總經理。

盛恩頤確實太有錢了,有錢到不知人生為何物,他就白天睡覺,晚上賭場,人稱民國第一花花公子。
他有多能賭呢?曾經一個晚上把上海一百棟樓輸給了盧小嘉,這一百棟樓如果放在今天價值至少幾百
億。另外這個盧小嘉是誰呢?也大有來頭,他是皖系軍閥盧永祥的兒子。曾與孫中山之子孫科,張作
霖之他還這樣總結:虎門硝煙的林則徐,當時也很有權勢,他如果想發財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他就是
堅持造福百姓,他認為鴉片貽害人民非常嚴重,所以燒毀了鴉片兩萬箱。

因為剛正不阿,林則徐死了以後,也是毫無積蓄,但是他的子孫數代都是書香不斷,曾孫輩中尚有進
士、舉人,至今日仍然存在顯達者。很多年前的最高法院院長林翔,也是其中人,而且道德亦非常的
崇高。聶雲台還舉了和林則徐身邊人的例子,當時廣東的伍氏及潘氏、孔氏都是鴉片場裡發大發橫財
的人,當時凡是海內有名的古字畫碑帖,多數都蓋有伍氏、潘氏、孔氏的圖章,可見這三家的富貴。

但是幾十年後,這些珍貴的物品,又已經流到別家了。他們的楠木房屋,早已被拆了,最關鍵的是:
他們的後人,一個發達的也沒有。和林則徐的後代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別!

再來看看林則徐醍醐灌頂的教誨:「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
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中國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財富傳
承最多只能傳到第三代,對於真正的書香門第,富是可以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的!

世上最大的悲劇是後人「蠢而多財」——左宗棠。不知道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後代
也會成為這句話的反面教材。其實,人類社會有個平衡法則。人在一個地方得到,老天必會在另外一
個地方讓你失去,以實現總體不留銀錢與後人。」後來身為湘軍統帥,他再次申明他的態度:「仕宦
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

給孩子留了一大筆錢,其實就剝奪了他們人生進取的意義,甚至讓他們無所事事,只有讓孩子們獨立
自主的成長,他們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曾國藩終生倡導寒素、勤勉、篤學的家風,這些家風使
得其後人在 200 多年後出了 240 多位傑出人物,他的後人在各個領域全部都有貢獻。

差不多同時期的梁啓超也是如此,他的教育理念是:不受無汗水之金錢。時主張一個人要用其所長,
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士大夫救濟天下和農夫耕種其十畝田所取得的成就相同。

梁啓超有 9 個子女,堪稱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是中國最旺的名門之一。縱觀中國 5000 年歷史,


凡是企圖留給自己後代一筆錢,讓他們繼續作威作福的人,沒有一個得逞的;那些凡是能夠讓自己形
成多讀書習慣的人,後代往往枝繁葉茂,可以一直昌盛下去。

後來,曾國藩的的外孫聶雲台這樣寫道:「發財不難,保財最難。我住在上海五十餘年,看見發財的
人很多,發財以後,有不到五年、十年就敗的,有二、三十年即敗的,有四、五十年敗完了的。我記
得與先父往來的多數有錢人,有的做官,有的從商,都是煊赫一時的,現在已經多數凋零,家事沒落
了。

有的是因為子孫嫖賭不務正業而揮霍一空;有的是連子孫都無影無蹤了。大約算來,四、五十年前的
有錢人,現在家產沒有全敗的,子孫能讀書、務正業、上進的,百家之中,實在是難得一、兩家
了。」

他還這樣總結:虎門硝煙的林則徐,當時也很有權勢,他如果想發財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他就是堅持
造福百姓,他認為鴉片貽害人民非常嚴重,所以燒毀了鴉片兩萬箱。因為剛正不阿,林則徐死了以後,
也是毫無積蓄,但是他的子孫數代都是書香不斷,曾孫輩中尚有進士、舉人,至今日仍然存在顯達者。
很多年前的最高法院院長林翔,也是其中人,而且道德亦非常的崇高。

聶雲台還舉了和林則徐身邊人的例子,當時廣東的伍氏及潘氏、孔氏都是鴉片場裡發大發橫財的人,
當時凡是海內有名的古字畫碑帖,多數都蓋有伍氏、潘氏、孔氏的圖章,可見這三家的富貴。

但是幾十年後,這些珍貴的物品,又已經流到別家了。他們的楠木房屋,早已被拆了,最關鍵的是:
他們的後人,一個發達的也沒有。和林則徐的後代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別!

再來看看林則徐醍醐灌頂的教誨: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
過!」

中國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財富傳承最多只能傳到第三代,對於真正的書
香門第,富是可以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的!
世上最大的悲劇是後人「蠢而多財」——左宗棠。不知道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後代
也會成為這句話的反面教材。其實,人類社會有個平衡法則。人在一個地方得到,老天必會在另外一
個地方讓你失去,以實現總是自己的後代也會成為這句話的反面教材。
其實,人類社會有個平衡法則。

人在一個地方得到,老天必會在另外一個地方讓你失去,以實現總體平衡。這種因果,有時是當代出
現,有時會隔代循環。縱觀民國風雲史,這些明人用幾代人的經歷向我們證明了一個道理:
「積財給子孫是留禍,積德給子孫才是留福」。

為子孫作富貴計者,十敗其九;為人作善方便者,其後受惠。真是留財不如留德。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