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煤炭学报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ISSN 0253-9993,CN 11-2190/TD

《煤炭学报》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理论与技术架构
作者: 齐庆新,马世志,孙希奎,赵善坤,李云鹏,李海涛,于斌,潘鹏志,王守
光,李宏,李一哲,王旭东,张修峰,王学滨,李宏艳,陆菜平,王书文,
韩军,乔文俊,张宁博
DOI: 10.13225/j.cnki.jccs.2023.0158
网络首发日期: 2023-03-28
引用格式: 齐庆新,马世志,孙希奎,赵善坤,李云鹏,李海涛,于斌,潘鹏志,王守
光,李宏,李一哲,王旭东,张修峰,王学滨,李宏艳,陆菜平,王书文,
韩军,乔文俊,张宁博.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理论与技术架构[J/OL].煤炭
学报. https://doi.org/10.13225/j.cnki.jccs.2023.0158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
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
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
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
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
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
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
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
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
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
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
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
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网络首发时间:2023-03-28 17:22:24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2190.TD.20230328.1509.001.html

doi:10.13225/j.cnki.jccs.2023.0158

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理论与技术架构

齐庆新 1,马世志 2,孙希奎 3,赵善坤 4,李云鹏 1,4,李海涛 1,于斌 5,潘鹏志 6,王守光 1,李宏 7,李一哲 4,王旭东 8,
张修峰 3,王学滨 9,李宏艳 4,陆菜平 10,王书文 2,韩军 9,乔文俊 8,张宁博 4
(1.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深地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3;2.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3.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

司,济南 250101;4.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全分院,北京 100013;5.重庆大学 资源与安全学院,重庆 400044;6.中国科学院武

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 430071;7.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北京 100085;

8.神华新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 017200;9.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 123000;10.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221116)

摘 要:我国煤矿安全状况虽持续好转,但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影响却愈发严重,仅近
5 年就发生了 8 起冲击地压事故,累计死亡 48 人。我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多为“头痛医
头、脚疼医脚”,冲击地压发生源头、孕灾机理不清。同时,以山东巨野、兖州等煤田
为代表的东部充分采动矿井,具有开采深度大、采动影响因素复杂等特征;以内蒙古鄂
尔多斯和陕西彬长矿区为代表的西部非充分采动矿井,则具有高强度开采、厚硬岩层等
特征,均给冲击地压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已成为当前亟
待解决的重大工程科学问题。针对这一难题,本文从冲击地压基础理论与模拟技术、监
测及危险区判识技术、区域与局部防控技术装备等 3 方面的系统分析了当前冲击地压研
究取得的成果与不足,结合前期研究基础与现场实践,提出了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思
想。进而将其梳理为煤矿冲击地压源头属性与特性、煤矿冲击地压全过程孕灾与源头防
治原理等 2 个科学问题,冲击地压全过程精细模拟技术、矿井全生命周期煤岩体应力与
全尺度覆岩结构监测技术、冲击危险精准甄别与智能识别技术、煤矿冲击地压井上下协
同防控技术等 4 个技术问题。根据生产矿井和新建矿井的特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防治
思路与技术框架。研究成果为我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煤矿“零
冲击”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关键词: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 “三因素”机理;应力流理论;应力控制
中图分类号:TD324 文献标识码:A

Theory and technical framework of coal mine rock burst origin prevention
Qi Qingxin1,Ma Shizhi2,Sun Xikui3,Zhao Shankun4,Li Yunpeng1,4,Li Haitao1,Yu Bin5,

Pan Pengzhi6,Wang Shouguang1,Li Hong7,Li Yizhe4,Wang Xudong8,Zhang Xiufeng3,

Wang Xuebin9,Li Hongyan4,Lu Caiping10,Wang Shuwen2,Han Jun9,Qiao Wenjun8,

Zhang Ningbo4

(1. Deep Mining and Rockburst Prevention Institute, Chinese Institute of Coal Science, Beijing 100013, China; 2. China Coal Energy Group

基金项目: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创业资金专项(2019-2-ZD001,2020-2-ZD001),煤科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21CX-II-12)。

作者简介:齐庆新(1964-),男,吉林长春人,研究员,博士。E-mail: qiqingxin@x263.net。

通讯作者:李云鹏(1990-),男,辽宁辽阳人,副研究员,博士。E-mail: leeyp90123@foxmail.com。
Co., Ltd., Beijing 100120, China; 3. Shandong Energy Group, Jinan 250101, China; 4. Mine Safety Technology Branch,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13, China; 5.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6.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1, China; 7. National Institute of Natural Hazards, Beijing 100085, China; 8. Xinjie Energy, CHN ENERGY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Ordos 017200, China; 9.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uxin 123000, China; 10.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

na)

Abstract: Although the safety situation of coal mines in China has continued to improve, the impact of
coal burst disaster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Only in the past 5 years, 8 coal burst accidents have
occurred, with a total of 48 deaths.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al burst in China are mostly " take
stopgap measures". The origin of coal burst and the mechanism of disaster formation are unclear. At the
same time, the fully mined mines in the east, represented by the coal fields of Juye and Yanzhou in Shan-
dong Province,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mining depth and complex mi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non-fully mined mines in the west, represented by Ordos coal field in Inner Mongolia and Binchang coal
field in Shaanxi,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intensity mining and hard rock strata. They bring new challenges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al burst. Therefore, the orig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al burst has
become a major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problem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view of this problem, this pa-
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coal burst from
three aspects: basic theory and simulation technology, monitoring and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danger-
ous areas, regional and lo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and field practice, the orig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dea of coal burst is put forward. Then it can be divided
into 2 scientific issues: the attribut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 of coal burst, the principl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coal burst. And 4 technical issues: the fine simulation tech-
nology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coal burst, the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coal and rock mass stress and
full-scale overburden structure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coal mine, the precis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coal burst hazards, and the collabora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coal burs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ion mine and the new mine,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deas and technical framework are formulated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al burst in China,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goal of "zero burst" in coal mines.
Keywords: coal burst; origin control; "three factors" mechanism; stress flow theory; stress control
CLC number: TD324 Document code: A
2018 年“10·20”龙郓煤矿[1],2019 年“6·9” 击地压矿井以高强度开采、厚硬岩层、超长推进
龙家堡煤矿、 “8·2”唐山矿 ,2020 年“2·22”龙
[2]
度、处于非充分采动阶段为显著特点 [12-17]。东部
堌煤矿[3],2021 年“10·7”鹿山二井、 “10·11”胡 和西部冲击地压矿井的差异,给我国当前煤矿冲
家河煤矿 等冲击地压事故相继发生,共造成 48
[4]
击地压防治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表现在由于对
人遇难、百余人受伤。以往冲击地压主要发生在 冲击地压源头属性与特性认识不清和冲击地压全
东部老矿井,而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战略的发 过程精细模拟手段缺乏,导致当前煤矿冲击地压
展变化,西部地区陆续进入深部开采,陆续出现 监测技术定制化程度有限、冲击危险性与危险区
了一批冲击地压矿井,且事故时有发生。因此, 甄别精度较低、冲击地压防治措施设计科学性不
冲击地压已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煤矿动力灾害 足。冲击地压矿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
[5,6]
。 仍然难以从源头的遏制冲击地压的发生。
在煤炭资源开发战略的影响下,我国煤矿冲 基于上述问题和研究团队 40 余年来在冲击
击地压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东部冲击地压矿 地压防治研究方面的基础,本文提出了煤矿冲击
井以开采深度大、采动影响因素复杂、煤层赋存 地压源头防治思想,并将其梳理为煤矿冲击地压
多样、处于充分采动阶段为显著特点 [7-11]
;西部冲 源头属性与特性、煤矿冲击地压全过程孕灾与源
头防治原理等 2 个重大科学问题,冲击地压全过 则在大尺寸模型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一定程度
程精细模拟技术、矿井全生命周期煤岩体应力与 上弱化了尺寸效应对冲击地压研究的不利影响。
全尺度覆岩结构监测技术、冲击危险精准甄别与 (2) 冲击地压监测及危险区判识技术
智能识别技术、煤矿冲击地压井上下协同防控技 目前冲击地压监测包括以应力监测为主的岩
术等 4 个关键技术问题。根据充分采动矿井、非 石力学方法和以微震监测为主的地球物理方法,
充分采动矿井和新建矿井的特点,分别制定了应 具体包括微震监测[47]、地音监测[48]、钻屑法监测
力与结构协同、地面与井下协同、区域与局部协 [49]
、采动应力监测[50]、电磁辐射监测[51]等,主要
同、时间与空间协同的全尺度、全空间、全过程、 用于冲击危险性评价和冲击危险区划定。经过 10
全生命周期冲击地压源头防治技术新体系。研究 多年的技术发展与推广,微震监测系统、采动应
成果将为我国煤矿“零冲击”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力监测系统等几乎应用于全国所有冲击地压矿
与技术支撑。 井。煤岩体结构对冲击地压同样具有显著影响,
然而,煤岩体结构特性在冲击危险性评价和冲击
1 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现状与问题
危险区划定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1.1 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究现状 冲击危险区判识包括危险性评价和监测预
冲击地压是世界采矿国家共同面临的灾害, 警。前者以综合指数法[52]、可能性指数法[53]等为
系统研究已有 80 余年的历史,其中德国、波兰、 主,通过结合矿井具体条件对预设指标评分,实
日本等国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冲击地压 现冲击危险区位置及等级的快速判定;后者主要
问题的复杂性,一些国家纷纷关闭了冲击地压矿 基于应力、微震等监测数据进行危险性识别,且
井。我国是目前冲击地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 随着监测数据体量的增大,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
虽经过 40 年的研究和防治实践,初步形成了适合 了突变级数模型[54]、机器学习[55,56]、多因素模式
我国煤矿的防治技术体系,并占据国际引领地位, 识别[57,58]等方法,在危险区智能识别方面做出了
但尚存问题。分别从冲击地压基础理论与模拟技 有益的探索。
术、监测及危险区判识技术、区域与局部防控技 (3) 冲击地压区域与局部防控技术装备
术装备 3 个方面展开分析。 经过近 40 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我国基
(1) 冲击地压基础理论与模拟研究 本建立了从区域防治到局部解危的系统防治理论
在冲击地压基础理论方面,国内外学者相继 和技术体系[5]。区域防治措施[59-61]主要是通过合
提出了强度理论[18]、刚度理论[19]、能量理论[20]、 理的开拓部署、采煤方法选择、煤柱尺寸优化以
冲击倾向性理论[21]、变形系统失稳理论[22]、 “三准 及保护层开采等技术,实现大范围采场低应力状
则”理论 、 [23]
“三因素”机理 [24,25]
、应力控制理论 态开采,进而避免冲击地压发生。局部防治措施
[26,27]
、扰动响应失稳理论 、动静载叠加原理
[28] [62-64]
主要是通过煤层大直径钻孔卸压、顶板深孔
[29,30]
、冲击启动理论[31,32]等。其中, “三因素”机 断裂爆破和顶板定向水压致裂对煤层、顶底板进
理 给出了以煤岩物性、应力、结构为代表的具
[33]
行卸压解危,降低应力集中程度,进而实现冲击
体影响因素与相互作用关系,切实指导了我国 20 地压的防治。近年来,地面压裂[65,66]作为冲击地
多个矿区、100 余座矿井的冲击地压防治实践工 压主动防治的区域性措施,将防治工作由井下扩
作。这些理论成果在提升冲击地压基本认知、构 展至地面,有利于实现应力环境大范围调控。
建科学防冲技术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煤矿冲击地压防治面临问题与趋势
在冲击地压模拟研究方面,主要包括数值模 通过上述 3 个方面的系统分析可以看出,我
拟和物理模拟。我国冲击地压数值模拟研究起源 国经历近 40 年的科学进步与技术发展,煤矿冲击
于 20 世纪 80 年代[22,34],以 FLAC、RFPA、ANSYS 地压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冲击地压
等软件为主的数值模拟[35-40],通过还原常规矿压 本身的复杂性和以往技术瓶颈,仍存在尚未攻克
条件下应力、位移、能量等基本物理量演化特征, 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 5 个方面:
丰富了冲击地压孕育机制的研究;物理模拟方面, (1) 冲击地压源头属性与特性认识不清
国内外相继开发了二维和三维模型试验台,中国 已有研究关注冲击地压形成过程的复杂性而
矿业大学[41,42]、总参三所[43,44]、山东大学[45,46]等 忽略了其系统性,缺乏从源头统筹防控的科学理
3
念,导致行业对冲击地压源头属性与特性认识不
2 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思想与理
清,制约了防控措施设计的准确性和实施的超前
性。围绕煤岩体物性、应力和结构等方面开展冲
论基础
击地压源头属性与特性的研究,将是实现科学防
冲、达成“零冲击”目标的最优技术路径。 2.1 “三因素”理论架构
(2) 冲击地压全过程精细模拟手段缺乏 冲击地压的“三因素”机理最早由齐庆新研
目前针对冲击地压的数值模拟软件和方法极 究员提出,提炼出了影响冲击地压其演化及发生
为缺乏,冲击地压物理模拟缺乏动力等效材料和 的 3 个关键要素,分别为“力源因素”、“物性因
工程比尺的试验装置,难以有效还原冲击地压从 素”和“结构因素”。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来的不断
孕灾到成灾的全过程。创新冲击地压数值模拟理 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如图 1 所示的“三因素”理论
论与方法,研发冲击地压动力等效相似材料,突 架构。
破冲击地压全过程精细模拟技术难题,将是联通
冲击地压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的关键所在。
(3) 煤岩体应力与结构监测定制化程度有限
煤岩体应力监测通常采用钻孔应力计的点应
力测量,测量误差大、时空不连续,采用微震监
测技术反演煤岩体结构,速度模型误差大、反演
精度有限;目前监测技术不能充分反映具体矿井
应力与结构导致冲击地压发生的机制,定制化不
足。聚焦冲击地压孕灾、成灾全过程的关键物理
图1 “三因素”理论架构
特征,定制化研制冲击地压监测技术装备,是实
Fig.1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ree factors"
现工程场景冲击危险区域精准甄别和智能识别的
“三因素”理论架构可概括为:
重要基础。
(1) 力源因素
(4) 冲击危险性与危险区甄别精度较低
其定义为依据某种作用机制造成介质变形、
目前主要采用影响因素人为赋权、监测数据
破坏等力学响应,为弹性能积聚提供源头补给,
统计回归的方式,定性给出冲击危险程度和区域
且具有实际物质基础的相关要素,如开采导致的
范围,无法对防冲措施设计给予科学、定量化支
应力重分布和集中、坚硬顶板破断形成的扰动等。
撑。结构影响应力,应力诱发冲击,充分利用冲
力源因素是形成煤矿冲击地压的根本动力,通过
击地压矿井全生命周期应力和全尺度覆岩结构精
应力等指标对其状态的描述则是衡量危险性的重
准监测的信息,有机融合冲击地压全过程孕灾机
要依据。
制与海量监测数据,将是提升冲击危险性与危险
(2) 物性因素
区甄别精度、真正实现差异化防冲的必由之路。
其定义为细观尺度范围内,能够在介质基本
(5)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设计科学性不足
物理特性方面带来差异的相关要素,及其影响下
目前冲击地压防治存在严重依赖经验、参数
特定力学行为的概括,其中,物质类别在物理条
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等问题,井上下协同防控技术
件下无法改变,而由细观结构决定的相关属性则
尚处探索阶段。尤其是新建矿井未从初步设计阶
可通过一定手段改变。
段考虑冲击地压防治问题,导致后期冲击地压防
(3) 结构因素
治难度和成本加大。统筹冲击地压孕育成灾和防
其定义为天然或人为形成,能够破坏介质均
控解危的物理机制,实现冲击地压矿井全生命周
匀性、连续性的要素(面元、块体)及其组成的空间
期不同阶段井上下协同防治,将是消除冲击地压
体系,其在达到自身极限或准极限状态时出现外
应力源头、保障防治效果最大化的根本支撑。
部扰动的情况下将失效并诱发冲击地压,如煤岩
内的结构面网格体系、地质构造、煤柱及井巷空
间等。结构因素的人为改变是调整煤岩体应力状
4
态,实现冲击地压防控的主要途径。 为时间,s。
2.2 应力流理论基础    
F
t1 t2
eL (2)
“三因素”理论架构指出,冲击地压防治的
t
主要途径是通过改变煤岩体结构达到应力控制的 

目的,基于此提出了应力控制理论。应力控制理 式中, F 为应力流张量;  t1


、  t2 分
论认为冲击地压防治问题实质上就是煤岩体的应 别为 t1 和 t2 时刻的应力梯度,MPa/m;Δt 为 t1 和
力问题,控制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实质上就是 t2 时刻的时间差,s;eL 为应力流方向矢量。
改变煤岩体的应力状态或控制高应力区的出现, 由式(1)和式(2)分析可知,应力流越大则该区
以保证煤岩体不足以发生失稳破坏或非稳定破 域应力强度因子变化越大,煤岩体更易发生失稳
坏。并提出应从控制煤岩体的应力分布状态和单 破坏,发生冲击地压。因此,如何实现应力流的
位应力梯度等 2 个方面开展防治实践。 控制将是从源头上遏制冲击地压发生的重要途
应力控制理论定性给出了冲击地压防治中的 径。
应力控制方法,但难以量化应力控制到何种程度 2.3 冲击地压类型
可不发生冲击地压。研究表明 [67,68],应力的绝对 为实现冲击地压科学分类,更好地指导冲击
大小并不代表冲击地压一定能否发生。以往评价 地压防控工作,在进行冲击地压分类时,针对煤
冲击危险性主要看应力值的大小,而同一位置应 矿冲击地压特点,并考虑以下 4 个要素:
力的时间变化量以及不同位置应力的空间变化量 (1)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要素:煤岩体系统发生
是最不容忽视,为此提出了应力流理论,以便从 冲击地压,其破坏机理只有两类,即材料失稳破
时空上找到冲击地压的源头。 坏和结构失稳破坏。
应力流可描述煤岩体应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2) 冲击地压发生位置要素:从煤岩层位置角
变化,从而为煤岩体应力转移、冲击地压孕灾机 度可分为顶板冲击、底板冲击、煤层冲击;从掘
制等研究提供载体。应力本身是煤岩体的一种状 进和回采角度可分为掘进工作面冲击、回采面冲
态,但应力流刻画了煤岩体在未来的变形破坏趋 击、回采面前方巷道冲击、回采面后方巷道冲击。
势。类比于水势控制了水流的运动方向,应力流 (3) 冲击地压发生载荷(力源)要素:发生冲击
也描述了应力的“势”,由于“势”的存在导致了 地压的载荷可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两类。
“流”的发生。当应力流经介质并达到某个临界 (4) 冲击地压发生周围条件要素:发生冲击地
值或具备某些特性时,煤岩体可能发生不可逆的 压周围条件要素可分为断层冲击、煤层变薄带冲
破坏,从而发生冲击地压。应力流矢量方向示意 击、向斜轴附近冲击等。
如图 2 所示。 通过上述 4 个要素的选择完成对于冲击地压
应力流矢量
的描述和分类,将能够充分体现冲击破坏的多重
属性。为便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综合考虑上
10MPa/m 5MPa/m 2MPa/m
述 4 个要素,并结合我国冲击地压发生实例,将
应力流矢量 典型的冲击地压综合划分为煤层材料失稳型、煤
层结构失稳型、顶板断裂型、断层滑移错动型等
5MPa/m 10MPa/m 2MPa/m
4 种类型。
图 2 应力流矢量示意图
顶板
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stress flow vector
根据应力流的定义,应力流指标既要能描述 巷道 煤层 巷道

岩爆破坏位置
应力的空间不均匀性,也要能描述应力在时间维 底板
度上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应力流张量和矢量的理
论公式,详细推导过程见参考文献[69]。 (a-1) 冲击地压 (a-2) 岩爆冲击地压

    (a) 煤层材料失稳型
F (1)
t
式中,F 为应力流张量;σ 为应力,MPa;t
5
岩爆破坏位置 (2) 构造型冲击地压矿 井,即存在 幅度≥
顶板
30m、长度≥1000m 褶曲,或落差≥20m 断层的
巷道
煤层 巷道 矿井。其发生机理为在煤层开采和地应力的静载
作用下,煤岩体积聚了一定能量,当断层滑移产
底板
生高能量动载作用,导致冲击地压。
(b-1) 冲击地压 (b-2) 岩爆
(b) 煤层结构失稳型

顶板

巷道
煤层 煤柱

底板

(c) 顶板断裂型 图 5 构造型冲击地压矿井示意图


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tectonic coal burst mine
断层 (3) 坚硬顶板型冲击地压矿井,即本煤层采出
断层 顶板
厚度 10 倍(不足 100m 的按 100m 计算)范围内
巷道
煤层
有整层厚度≥10m、单轴抗压强度≥60MPa 或整
巷道
层厚度≥15m、单轴抗压强度≥50MPa 或整层厚
底板 度≥20m、单轴抗压强度≥40MPa 的厚硬岩层。
其发生机理为在煤层开采和地应力的静载作用
(d-1) 冲击地压 (d-2) 岩爆 下,煤岩体积聚了一定能量,当坚硬顶板断裂产
(d)断层滑移错动型 生高能量动载作用,导致冲击地压。
图 3 不同类型冲击地压的分类示意图
远场坚硬岩层
Fig.3 Classification diagram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al burst
2.4 冲击地压矿井类型 近场坚硬岩层

根据研究团队 40 年来的研究成果,放眼全国
回采 区段
140 余座冲击地压矿井,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矿 巷道 煤柱

井基本类型分为 4 类。即重力型冲击地压矿井、
构造型冲击地压矿井、坚硬顶板型冲击地压矿井 图 6 坚硬顶板型冲击地压机理示意图
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hard strata coal burst mine
和煤柱型冲击地压矿井。对于冲击地压机理复杂、
(4) 煤柱型冲击地压矿井,即以大巷煤柱、采
主控因素多样的冲击地压矿井,可依据 4 类基本
区煤柱和区段煤柱等留设尺寸不合理为主控因素
类型定义为复合型。
的冲击地压矿井。其发生机理为在煤层开采和地
(1) 重力型冲击地压矿井,即矿井地质构造相
应力的静载作用下,煤柱积聚大量能量,煤柱失
对简单、开采深度≥600m 的冲击地压矿井。其发
稳破坏导致冲击地压。
生机理为在大埋深的条件下,煤岩体处于高静载
应力状态,当开采产生超前应力集中即可导致冲
击地压。
kγH kγH
顶板 顶板
回采 区段
巷道 煤柱
煤层 煤层

底板 底板

图 4 重力型冲击地压矿井示意图 图 7 区段煤柱型冲击地压机理示意图
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gravity coal burst mine Fig.7 Schematic diagram of coal pillar coal burst mine
6
(5) 复合型冲击地压矿井,即主控因素为基本 而,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应力特性十分复杂,目
类型中的 2 类或以上的冲击地压矿井。以坚硬顶 前仍不清楚冲击地压发生前原岩应力分布特征、
板—煤柱复合型为例,是在煤层开采和地应力的 开采扰动下的应力演化特性、物性和结构对应力
静载作用下,煤柱积聚一定能量,此时坚硬顶板 的控制特性等。这一科学问题旨在厘清煤矿冲击
断裂产生动载作用,导致煤柱失稳破坏发生冲击 地压源头属性与特性,实现精准“找源头”,有助
地压。 于从根本上指导冲击地压防治,实现冲击地压源
头治理。
(2) 煤矿冲击地压全过程孕灾与源头防治原

回采 区段 研究认为,煤矿冲击地压全过程包含初始状
巷道 煤柱
态、扰动孕育和失稳发生 3 个阶段,各个阶段的
冲击地压孕灾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如初始状态下
图 8 坚硬顶板—煤柱复合型冲击地压机理示意图 煤岩体物性和结构特征如何影响应力初始状态、
Fig.8 Schematic diagram of hard strata &coal pillar com- 扰动孕育时应力源头如何演化、失稳发生时应力
posite coal burst mine 源头有何特征等。利用前期提出的应力流思想,
基于上述研究基础,结合我国东部和西部煤 借助数值物理模拟与工程实测得到的应力流特征
矿冲击地压的特点,提出了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 量,揭示初始状态应力特征、扰动条件下应力演
治思想。即针对生产矿井冲击地压实际,通过理 化、失稳前后应力集中与消散等。冲击地压源头
论和模拟识别源头、监测找到源头、措施控制源 防治原理的核心在于如何针对冲击地压全过程 3
头、最大限度消灭源头、无法消灭的则规避源头, 个阶段提出有效的应力源头控制方法,进而通过
实现对生产矿井冲击地压的源头防治。而对于新 煤岩体结构改造、井上下协同防控等,实现应力
建矿井,在矿井初步设计阶段就将冲击地压源头 源头控制。这一科学问题旨在揭示煤矿冲击地压
防治思想贯穿其中,最大限度避免应力集中的产 全过程孕灾机理,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源头防治方
生,实现不形成冲击地压源头,确保冲击地压不 法,形成冲击地压源头防治原理,实现“不形成
发生。 源头”或及时“消灭源头”。
3 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理论与技 3.2 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 2 个科学问题,需要从模拟技术、
术架构 监测技术、危险区预测与划分、防控技术等多个
方面入手,配套开发相应的技术及装备,从而,
3.1 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的科学问题 掌握冲击地压孕灾全过程细节。根据冲击地压源
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分布于采掘空间近远 头防治的现实需求以及本领域国内外学术前沿和
场、高位岩层至地表的矿井全尺度空间,作用于 工程技术发展现状,梳理出以下 4 个技术问题:
初步设计、初掘初采、充分采动的矿井全生命周 (1) 冲击地压全过程精细模拟技术
期,其形成机理已基本明确,但包含更多细节的 冲击地压全过程精细模拟是通过数值模拟或
冲击地压全过程仍不清晰,致使冲击地压防治工 物理模拟的方法实现冲击地压初始状态、扰动孕
作的科学依据缺失、措施配合的系统性有限。因 育和失稳发生全过程的模拟,进而厘清何为冲击
此,要实现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需要回答以 地压源头以及源头如何孕灾等重大科学问题。目
下 2 个科学问题: 前,冲击地压数值模拟理论、冲击地压物理模拟
(1) 煤矿冲击地压源头属性与特性 动力等效材料和试验技术等尚未突破,在技术上
冲击地压受煤岩体赋存物理属性、应力环境、 难以实现真正的精细模拟。攻克冲击地压全过程
结构特征、开采扰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导 精细模拟技术,解决冲击地压“模拟难”的问题,
致冲击地压发生的源头属性难以摸清。经过冲击 为冲击地压源头孕灾机理与防治原理研究提供基
地压“三因素”机理、应力控制理论、应力流理 础。
论等积累,研究认为冲击地压的源头是应力。然 (2) 矿井全生命周期应力与全尺度覆岩结构
7
监测技术 冲击地压源头防治基本范式,实现冲击地压生产
鉴于应力与结构对冲击地压的控制作用,实 矿井最大化消除源头(“灭源头”)、合理化规避源
现矿井全生命周期煤岩体应力与全尺度覆岩结构 头(“避源头”)和冲击地压新建矿井不形成源头
监测具有重要工程意义。然而,已有矿井应力和 (“无源头”)。
结构的测量存在准确性差、时空不连续、测量位
置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为此,研发矿区尺度、矿
井尺度和巷道尺度的煤岩体应力长时和瞬时连续
监测技术,研发涵盖采掘空间近远场、高位岩层
直至地表的全尺度、全空间结构监测技术。攻克
矿井全生命周期煤岩体应力与全尺度覆岩结构监
测技术,解决冲击地压“监测难”的问题,为冲
击危险识别和源头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图 9 冲击地压源头防治技术流程
(3) 冲击危险精准甄别与智能识别技术 Fig.9 Technical proces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al
burst origin
冲击危险的判断是冲击地压防治的核心问题
3.4 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技术路径
之一。在现有监测预警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数据
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的总体思路是通过
驱动与力学机制融合的冲击危险源精准甄别与冲
“识源头-找源头-控源头-灭源头-避源头”,实现
击危险区智能识别技术,构建冲击危险源知识图
对生产矿井冲击地压的源头防治。对于新建矿井,
谱,实现冲击危险源头的智能推理。攻克冲击危
则实现不形成冲击地压源头,即“无源头”,确保
险精准甄别与智能识别技术,解决冲击地压“预
冲击地压不发生。为此,研究团队将开展以下 5
警难”的问题,为冲击地压防控提供靶向指导。
个方面的研究,突破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的技
(4) 煤矿冲击地压井上下协同防控技术
术瓶颈。
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防止冲击地压发生的
(1)煤矿冲击地压全过程孕灾与源头防治理论
根本方法。实践表明,冲击地压矿井条件各异,
立足煤岩体物理属性、应力状态和结构特征
水压致裂等单一防控效果有限。为此,提出煤矿
等对冲击地压的作用机制,确定应力的冲击地压
井上下全尺度、全空间应力与覆岩结构协同控制
源头定位,研究煤岩体物性和结构影响下应力的
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创新协同防控原理,实现
驱动条件、响应特征和积聚机制,揭示煤岩体应
“1+1”大于 2 的效果。攻克煤矿冲击地压井上下
力与覆岩结构互馈机理,阐明冲击地压的应力源
协同防控技术,解决冲击地压“防控难”的问题,
头属性与特性;以煤岩体物性和结构为边界条件,
推动煤矿实现“零冲击”目标。
探索煤岩体应力流运移规律,研究应力对冲击地
3.3 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总体思想
压全过程的控制作用,揭示应力作为冲击地压源
针对上述 2 个科学问题和 4 个技术问题,围
头的科学基础,形成冲击地压全过程孕灾理论;
绕冲击地压源头防治理念,基于冲击地压“三因
研究改造煤岩体结构实现应力控制的基本准则,
素”机理、应力控制理论、应力流理论等成果,
揭示冲击地压井上下协同防治原理,形成冲击地
构建势动能瞬态转换的冲击地压全过程力学模
压应力源头防治理论,为冲击地压防治新方法、
型,开发煤矿冲击地压全过程精细模拟技术及装
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备,揭示冲击地压源头属性与特性(“识源头”);
(2) 煤矿冲击地压全过程精细模拟技术
研发矿井全尺度全生命周期冲击地压监测技术装
研究冲击地压初始状态、扰动孕育、失稳发
备,实现矿井应力“点-线-面-体”的全覆盖以及
生的全过程精细模拟方法,研发基于地质钻孔数
全地层结构高精度实时监测,提出数据驱动下冲
据的流程化建模技术[70],建立考虑时间效应与应
击危险区的精准甄别和智能识别算法,确定冲击
变率效应的煤岩体失稳本构模型,探究煤岩体势
地压源头(“找源头”);研究井上下高低位岩层、
动能瞬态转换的物理机制和力学模型,开发冲击
井下煤层与低位岩层、巷道围岩与支护的应力与
地压数值模拟分析软件;研发冲击地压动力等效
结构协同控制技术,开发自适应支护与人员防护
相似模拟材料[71],还原冲击倾向性等煤岩体力学
技术装备,控制冲击地压源头(“控源头”);给出
8
特性,研制煤矿冲击地压等效应力场模拟技术[72], Fig.10 Technical framework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还原煤岩体真实应力环境,最终实现冲击地压发 coal burst origin

生全过程精准再现。 4 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范式
(3) 煤矿全尺度全生命周期冲击地压监测技
术与装备
4.1 全生命周期监测系统布设范式
研究冲击地压矿井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煤岩 针对冲击地压矿井在矿井或工作面开拓开采
体应力监测原理和方法,研发一维与三维、直接 前,就在地面和井下布设煤岩体应力监测和覆岩
与间接、瞬时(短时)与长时组合的应力监测传感技 结构监测装备,测得冲击地压矿井未采动时的应
术[73,74],构建分布式应力测点与全地层应力场的 力和结构。监测系统布置范式如图 11 所示。
时空拓扑关系,实现矿井初步设计、初掘初采、
充分采动等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煤岩体应力场连续
监测;研究采掘空间近远场、高位岩层直至地表
的全尺度覆岩结构监测原理与方法,研发“宽频
震动反演-背景噪声成像-孔间位移实测”的一体化
监测技术,实现矿井覆岩结构全尺度精准还原。
(4) 冲击危险精准甄别和智能识别技术
研究煤矿冲击地压影响因素定量分析方法 图 11 全生命周期监测系统布设范式
Fig.11 Deployment paradigm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moni-
[75]
,建立冲击危险精准甄别和智能识别模型,利
toring system
用深度学习、模式识别与大数据分析技术 [76,77],
提前布设的监测系统可实时反应出矿井随巷
实现数据驱动下矿井应力环境与覆岩结构状态特
道掘进、工作面回采等一系列工程活动产生的应
征及演化规律的全时空推演,研究应力监测数据
力和结构变化,从而实现冲击危险区的精准甄别。
时序特征表征算法、覆岩结构空间模式聚类算法,
应力与结构变化监测如图 12 所示。
开发矿井冲击危险性的单元化表征技术,构建冲
击危险源知识图谱,实现冲击危险精准甄别和智
能识别。
(5) 煤矿冲击地压井上下协同防控技术与装

基于已有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明确煤矿冲击
地压地面与井下防治原理,提出地面与井下防治
效果的协同增益准则;研发适用于煤矿技术经济
条件的地面预控技术,研制井下厚硬岩层冲击钻 (a) 覆岩结构监测

机及高效钻进、压裂技术,研制巷道抗冲击自适
应支护材料与装备,研发人员防护技术;开发冲
击地压防控智能决策系统,建立数据驱动的防治
技术效果评价方法,形成应力与结构协同、区域
与局部协同、地面与井下协同、时间与空间协同
的全尺度、全空间、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冲击
地压源头防治技术新体系,如图 10 所示。

(b) 煤体应力监测
图 12 煤岩体应力与覆岩结构监测示意图
Fig.12 Schematic diagram for monitoring of coal and rock
mass stress and overburden structure
4.2 新建矿井源头防治范式
图 10 冲击地压源头防治“四个协同”技术架构 针对新建矿井而言,冲击地压防治的核心就
9
是让其不形成冲击地压源头,即“无源头”。具体 找到潜在源头,实现煤岩体应力和覆岩结构的全
为通过在矿井初设前就全面考虑冲击地压影响因 空间透明化,进而精准甄别冲击危险区,如图 15
素,制定适用于冲击地压矿井的设计原则,如: 所示。
提前开采保护层、巷道在岩石中掘进、生产系统
最优布置、各类煤柱最优尺寸、科学实施预防措
施等。在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后,开展方案的工程
级推演获得最优初设方案,如图 13 所示。

图 15 冲击危险区精准甄别示意图
Fig.15 Schematic diagram of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coal
burst hazard area
确定冲击危险区位置和冲击危险等级后,优
先采取井下措施消除应力源头,并进行效果检验;
图 13 初设方案工程推演示意图
单一井下措施无法消除的,则采取井上下协同措
Fig.13 Schematic diagram of engineering deduction of
preliminary design scheme 施消除应力源头;当预测冲击危险区和冲击危险
然后按照全生命周期监测系统布设范式布置 等级均较大无法消除时,则采取规避应力源头的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全周期布设,实现随掘随采 办法,最大限度确保安全生产。生产矿井源头防
随测,验证初设方案,找到潜在冲击地压源头, 治流程如图 16 所示。
科学开展地面与井下预防性措施,不形成冲击地 转为生产矿井

压源头。新建矿井源头防治流程如图 14 所示。
冲击危险性评价 无
新建矿井


冲击倾向性与
划分冲击危险区
冲击危险性评估
有 无
确定冲击危险等级
制定设计 常规开采
原则 设计 随掘随测、随采随测

初步设计 井下防治措施

初设方案
效果检验
工程级
推演 优选 未消除源头

井上下
随掘随测 协同防治
随采随测

地面井下 常规施工 效果检验


预控应力 建设
消除源头
未消除源头
进入正常生产阶段
合理规避
图 14 新建矿井冲击地压源头防治流程图 正常生产
冲击危险
Fig.14 Flow chart of coal burst origin prevention and con-
trol of new mine 实现冲击地压源头防治
4.3 生产矿井源头防治范式 图 16 生产矿井冲击地压源头防治范式
针对生产矿井而言,冲击地压防治的核心就 Fig.16 Flow chart of coal burst origin prevention and con-
是对其“灭源头”或者“避源头”。具体为通过监 trol of production mine

测系统的全周期布设,随掘随测、随采随测提前
10
Dou Linming, Tian Xinyuan, Cao Anye, et. al. Present situation
5 结 论 and problems of coal mine rock bur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22, 47(1): 152-171.
通过系统分析我国近 40 年来在冲击地压防
[7] 张德飞, 张庆林, 赵卫东, 等. 华丰煤矿冲击矿压分析与防治
治方面取得的成果与不足,结合冲击地压“三因 措施[J]. 煤炭科学技术, 2020, 48(S2): 111-117.
素”机理、应力控制理论、应力流理论等积累和 Zhang Defei, Zhang Qinglin, Zhao Weidong, et. al. Analysis and
现场实践,提出了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思想, prevention measures of rock burst in Huafeng Coal Mine[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48(S2): 111-117.
并形成了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理论与技术架
[8] 高家明, 潘俊锋, 杜涛涛, 等. 我国东北矿区冲击地压发生特
构。
征及防治现状[J]. 煤炭科学技术, 2021, 49(3): 49-56.
(1) 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需要解决煤矿冲 Gao Jiaming, Pan Junfeng, Du Taotao, et. al. Characteristics
击地压源头属性与特性、煤矿冲击地压全过程孕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atus quo of rock burst in Northeast-
灾与源头防治原理等 2 个科学问题和冲击地压全 ern Mining Area of China[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49(3): 49-56.
过程精细模拟技术、矿井全生命周期煤岩体应力
[9] 张国华, 陈栋, 林松. 耿村煤矿微震信号时频特征及冲击地压
与全尺度覆岩结构监测技术、冲击危险精准甄别
前兆特征研究[J]. 工矿自动化, 2021, 47(12): 87-92.
与智能识别技术、煤矿冲击地压井上下协同防控 Zhang Guohua , Chen Dong , Lin Song . Research on
技术等 4 个技术问题。 tim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eismic signal and pre-
(2) 煤矿冲击地压源头防治就是通过理论和 cursory characteristics of rockburst in Gengcun Coal Mine[J].
Industry and Mine Automation, 2021, 47(12): 87-92.
模拟识别源头、监测找到源头、措施控制源头、
[10] 张冬阳. 大屯矿区冲击矿压主控因素与危险性矿震判识研究
最大限度消灭源头、无法消灭的则规避源头,实
[D].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现对生产矿井冲击地压的源头防治。而对于新建 [11] 王明强, 王永建, 张强, 等. 唐山矿冲击地压影响因素的主控
矿井,在矿井初步设计阶段就将冲击地压源头防 性指标[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0(5):
治思想贯穿其中,最大限度避免应力集中的产生, 415-419.
Wang Mingqiang, Wang Yongjian, Zhang Qiang, et. al. Main
实现不形成冲击地压源头,确保冲击地压不发生。
control index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ock burst in Ttangshan
(3) 根据生产矿井和新建矿井特点和需求的
Mine[J]. 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
不同,建立了 2 种防冲新范式。提出生产矿井冲 ence), 2021, 40(5): 415-419.
击地压防治的核心就是对其“灭源头”或者“避 [12] 崔峰, 冯港归, 贾冲, 等. 冲击地压矿井近距离特厚煤层综放
源头”;新建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的核心就是让其不 面推进速度研究[J/OL]. 煤炭科学技术. https://kns.cnki.net/
kcms/detail/11.2402.TD.20220802.1106.002.html
形成冲击地压源头,即“无源头”。
[13] 黄海鱼, 丁湘, 刘溪, 等.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沉积地质对矿井
参考文献: 冲 击 地 压 的 影 响 [J]. 西 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2021, 41(6):
1032-1039.
[1]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018 年全国煤矿事故分析报告[R]. Huang Haiyu, Ding Xiang, Liu Xi, et. al. Influence of sedimen-
2018. tary geological conditions on mine rockburst in northern Ordos
[2]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019 年全国煤矿事故分析报告[R]. Basin[J].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2021, 41(6): 1032-1039.
[3]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2020 年全国煤矿事故分析报告[R]. [14] 张俊文, 董续凯, 柴海涛, 等. 厚煤层一次采全高低位厚硬岩
2020. 层 垮 落 致 冲 机 理 与 防 治 [J/OL]. 煤 炭 学 报 . https://doi.org/
[4]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2021 年全国煤矿事故分析报告[R]. 10.13225/j.cnki.jccs.XR21-1648
2021. [15] 李东辉, 何学秋, 陈建强, 等. 乌东煤矿近直立煤层冲击地压
[5] 齐庆新, 李一哲, 赵善坤, 等.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展 70 年: 机制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20, 49(5): 835-843.
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思考[J]. 煤炭科学技术, 2019, 47(9): Li Donghui, He Xueqiu, Chen Jiangqiang, et. al. Inducing
1-40. mechanism of rockburst occurring in steeply-inclined coal seam
Qi Qingxin, Li Yizhe, Zhao Shankun, et. al. Seventy years de- of Wudong Coal Mine[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velopment of coal mine rockburst in China: establishment and & Technology, 2020, 49(5): 835-843.
consideration of theory and technology system[J]. Coal Science [16] 崔峰, 冯港归, 贾冲, 等. 冲击地压矿井近距离特厚煤层综放
and Technology, 2019, 47(9): 1-40. 面推进速度研究[J/OL]. 煤炭科学技术. https://kns.cnki.net/
[6] 窦林名, 田鑫元, 曹安业, 等.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现状与 kcms/detail/11.2402.TD.20220802.1106.002.html
难题[J]. 煤炭学报, 2022, 47(1): 152-171. [17] 任强, 李云鹏, 房平, 等. 塔然高勒矿区深部开采冲击地压防
控实践研究[J]. 煤矿安全, 2022, 53(2): 112-119.
11
Ren Qiang, Li Yunpeng, Fang Ping, et. al. Research on rock burst induced in coal mine[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15,
prevention mechanism and practice in Tarangole Deep Mining 40(7): 1469-1476.
Area[J]. Safety in Coal Mines, 2022, 53(2): 112-119. [30] 窦林名, 白金正, 李许伟, 等. 基于动静载叠加原理的冲击矿
[18] Zubelewicz A, Mróz Z.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ock burst pro- 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18, 46(10): 1-8.
cesses treated as problems of dynamic instability[J]. Rock Me- Dou Linming, Bai Jinzheng, Li Xuwei, et. al. Study on preven-
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1983, 16(4):253-274. 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rockburst disaster based on theory
[19] Müller W.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ock bursts[J]. Mining Sci- of dynamic and static combined load[J]. Coal Science and Tech-
ence & Technology, 1991, 12(1): 27-42. nology, 2018, 46(10): 1-8.
[20] Lippmann H. Mechanical considerations of bumps in coal mines, [31] 潘俊锋, 宁宇, 毛德兵, 等. 煤矿开采冲击地压启动理论[J].
Rockbursts and Seismicity in Mines, Fairhurst(ed.), Balkema,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3): 586-596.
Rotterdam, 1990, 279-284. Pan Junfeng, Ning Yu, Mao Debing, et. al. Junfeng.Theory of
[21] 夏均民, 张开智. 冲击倾向性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J]. 矿 rockburst start-up during coal mining[J]. Chinese Journal of
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3, 4: 97-99+119.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12, 31(3): 586-596.
Xia Junmin, Zhang Kaizhi. Application of the impact orientation [32] 潘俊锋. 煤矿冲击地压启动理论及其成套技术体系研究[J].
theory in engineering practice[J]. Ground Pressure and Strata 煤炭学报, 2019, 44(1): 173-182.
Control, 2003, 4: 97-99+119. Pan Junfeng. Theory of rockburst start-up and its complete tech-
[22] 章梦涛. 冲击地压失稳理论与数值模拟计算[J]. 岩石力学与 nology system[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19, 44(1):
工程学报, 1987, 6(3): 197-204. 173-182.
Zhang Mengtao. Inst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33] 李海涛, 齐庆新, 赵善坤, 等. 煤矿动力灾害广义“三因素”
Coal/Rock Bursts[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机理探讨[J]. 煤炭科学技术, 2021, 49(6): 42-52.
Engineering, 1987, 6(3): 197-204. Li Haitao, Qi Qingxin, Zhao Shankun, et al. Discussion on gen-
[23] 李玉生. 冲击地压机理及其初步应用[J]. 中国矿业学院学报, eralized “Three Factors” mechanism of coal mine dynamic
1985, 3: 37-43. disaster[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49(6): 42-52.
Li Yusheng. Rockburst Mechanism and Its Preliminary Applica- [34] 王景琰. 数值模拟在冲击地压研究中的应用[J]. 阜新矿业学
tion[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院学报, 1985, 6(S1): 73-78.
1985, 3: 37-43. Wang Jingyan. The application of numberical simulation in the
[24] 齐庆新, 刘天泉, 史元伟, 等. 冲击地压的摩擦滑动失稳机理 study of coal burst[J]. Journal of Fuxin Mining Institute, 1985,
[J].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5, 3(4): 174-177. 6(S1): 73-78.
Qi Qingxin, Liu Tianquan, Shi Yuanwei, et. al. Mechanism of [35] 齐庆新, 陈尚本, 王怀新, 等. 冲击地压、岩爆、矿震的关系
friction sliding destability of rockburst[J]. Ground Pressure and 及其数值模拟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22(11):
Strata Control, 1995, 3(4): 174-177. 1852-1858.
[25] 齐庆新. 层状煤岩体结构破坏的冲击矿压理论与实践研究[D]. Qi Qingxin, Chen Shangben, Wang Huaixin, et. al. Study on the
北京: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1996. relations among coal bump, rockburst and mining themor with
[26] 齐庆新, 李晓璐, 赵善坤. 煤矿冲击地压应力控制理论与实践 numerical simul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J]. 煤炭科学技术, 2013, 41(6): 1-5. Engineering, 2003, 22(11): 1852-1858.
Qi Qingxin, Li Xiaolu, Zhao Shankun. Theory and practices on [36] 唐巨鹏, 李英杰, 潘一山. 阜新五龙矿深部冲击地压 ANSYS
stress control of mine pressure bumping[J]. Coal Science and 有限元数值模拟[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5, 25(3): 271-274.
Technology, 2013, 41(6): 1-5. Tang Jupeng, Li Yingjie, Pan Yisha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27] 赵善坤, 齐庆新, 李云鹏, 等. 煤矿深部开采冲击地压应力控 Deep-level Rockburst Using ANSYS FEM Software[J]. Journal
制技术理论与实践[J]. 煤炭学报, 2020, 45(S2): 626-636.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2005, 25(3):
Zhao Shankun, Qi Qingxin, Li Yunpeng, et. al. Theory and prac- 271-274.
tice of rockburst stress control technology in deep coal mine[J]. [37] 蓝航, 潘俊锋, 彭永伟. 煤岩动力灾害能量机理的数值模拟[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20, 45(S2): 626-636. 煤炭学报, 2010, 35(S1): 10-14.
[28] 潘一山. 煤矿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及应用[J]. 煤炭学 Lan Hang, Pan Junfeng, Peng Yongwei.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报, 2018, 43(8): 2091-2098. energy mechanism of underground dynamic disaster[J]. Journal
Pan Yishan.Disturbance response instability theory of rockburst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10, 35(S1): 10-14.
in coal mine[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18, 43(8): [38] 李晓璐, 康立军, 李宏艳, 等. 煤-岩组合体冲击倾向性三维
2091-2098. 数值试验分析[J]. 煤炭学报, 2011, 36(12): 2064-2067.
[29] 窦林名, 何江, 曹安业, 等. 煤矿冲击矿压动静载叠加原理及 Li Xiaolu, Kang Lijun, Li Hongyan, et.al. Three-dimensional
其防治[J]. 煤炭学报, 2015, 40(7): 1469-1476.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bust-prone experiments about coal-rock
Dou Linming, He Jiang, Cao Anye, et. al. Rock burst prevention combination[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11, 36(12):
methods based on theory of dynamic and static combined load 2064-2067.

12
[39] 潘立友, 魏辉, 陈理强, 等. 工程缺陷防控冲击地压机理及应 [47]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
用[J]. 岩土工程学报, 2017, 39(1): 56-61. 第 4 部分:微震监测方法(GB/T 25217.4), 2020.
Pan Liyou, Wei Hui, Chen Liqiang, et.al. Mechanism and appli- [48]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
cation of using engineering defect to prevent and control rock 第 5 部分:地音监测方法(GB/T 25217.5), 2019.
burst[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7, [49]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
39(1): 56-61. 第 6 部分:钻屑监测方法(GB/T 25217.6), 2019.
[40] 朱斯陶, 董续凯, 姜福兴, 等. 硫磺沟煤矿巨厚强冲击煤层掘 [50]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
进工作面超前钻孔卸压失效机理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 第 7 部分:采动应力监测方法(GB/T 25217.7), 2019.
报, 2022, 39(1): 45-53. [51]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
Zhu Sitao, Dong Xukai, Jiang Fuxing, et.al. Failure mechanism 第 8 部分:电磁辐射监测方法(GB/T 25217.8), 2021.
of pressure relief with advance drilling in driving face of strong [52] 窦林名, 何学秋. 煤矿冲击矿压的分级预测研究[J]. 中国矿业
burst ultra thick coal seam in Liuhuanggou Coal Mine[J]. Journal 大学学报, 2007, 36(6): 717-722.
of Mining &Safety Engineering, 2022, 39(1): 45-53. Dou Linming, He Xueqiu. Technique of Classification Forecast-
[41] 张锦旺, 潘卫东, 李兆龙, 等. 综放开采散体顶煤放出三维模 ing Rock Burst in Coal Mines[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拟 试 验 台 的 研 制 与 应 用 [J]. 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 2015, Mining & Technology, 2007, 36(6): 717-722.
34(S2): 3871-3879. [53] 于正兴, 姜福兴, 桂兵. 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宏观评价方法在
Zhang Jinwang, Pan Weidong, Li Zhaolong, et.al. Development “孤岛”工作面的应用[J].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1, 38(5):
and application of 3D simulation test device for loose top-coal 30-32.
caving drawing under caving mining technique[J]. Chinese Jour- Yu Zhengxing, Jiang Fuxing, Gui Bing. Application of macro-
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15, 34(S2): scopic evaluation method of rockburst risk in "isolated island"
3871-3879. working face[J]. Mining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42] 王正义, 窦林名, 何江. 动静组合加载下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 2011, 38(5): 30-32.
煤岩冲击破坏特征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21, 38(5): [54] 金佩剑, 王恩元, 刘晓斐, 等. 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评价的突
886-894. 变级数法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3, 30(2): 256-261.
Wang Zhengyi, Dou Linming, He Jiang.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Jin Peijian, Wang Enyuan, Liu Xiaofei, et al. Catastrophe pro-
rock bursts in steeply-inclined extra-thick coal seams under stat- gression method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ock burst [J].
ic-dynamic coupling loading[J]. Journal of Mining &Safety En- 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 2013, 30(2): 256-261.
gineering, 2021, 38(5): 886-894. [55] 陈结, 高靖宽, 蒲源源, 等. 冲击地压预测预警的机器学习方
[43] 顾金才, 郑全平, 沈俊, 等. 预应力锚索对均质岩体的加固效 法[J].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2021, 3(1): 13-26.
应模拟试验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1994, 3(11): Chen Jie, Gao Jingkuan, Pu Yuanyuan, et. al. Machine learning
69-76. method for predicting and warning of rockbursts[J]. Journal of
Gu Jincai, Zheng Quanping, Shen Jun, et.al. Model test study on Mining and Strata Control Engineering, 2021, 3(1): 13-26.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s of prestressed cable on homogenous [56] 曹安业, 刘耀琪, 杨旭, 等.物理指标与数据特征融合驱动的
rock mass[J]. 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 冲 击 地 压 时 序 预 测 方 法 [J/OL]. 煤 炭 学 报 . https://doi.org/
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1994, 3(11): 69-76. 10.13225/j.cnki.jccs.2022.0680
[44] 陈安敏, 顾金才, 沈 俊, 等. 岩土工程多功能模拟试验装置 [57] 荣海, 张宏伟, 陈建强, 等. 基于多因素模式识别的急倾斜特
的研制及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3(3): 372-378. 厚煤层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J].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Chen Anmin, Gu Jincai, Shen Jun, et.al. Development and appli- 2018, 35(1): 125-132.
c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apparatus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Rong Hai, Zhang Hongwei, Chen Jianqiang, et. al. Rock-
model tests[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 burst-risk prediction in steep-inclined and extremely thick coal
neering, 2004, 23(3): 372-378. seams based on the multi-factor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J].
[45] 张庆贺, 袁亮, 王汉鹏, 等. 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相似准则 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 2018, 35(1): 125-132.
建立与分析[J]. 煤炭学报, 2016, 41(11): 2773-2779. [58] 张宏伟, 李胜, 韩军等. 地质动力区划及其在冲击地压研究中
Zhang Qinghe, Yuan Liang, Wang Hanpeng, et al. Establishment 的应用[J/OL]. 煤炭科学技术. https://doi.org/10.13199/j.cnki.
and analysis of similarity criteria for physical simulation of coal cst. 2022-1589
and gas outburst[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16, 41(11) : [59] 王志强, 苏越, 崔冬雪, 等. 华丰矿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及区
2773-2779. 域防治技术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 14(2):
[46] 张庆贺, 王汉鹏, 李术才, 等. 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试验中 87-92.
甲烷相似气体的探索[J]. 岩土力学, 2017, 38(2): 479-486. Wang Zhiqiang, Su Yue, Cui Dongxue, et. al. Study on risk pre-
Zhang Qinghe, Wang Hanpeng, Li Shucai et al. Exploration of diction and region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of
similar gas like methane in physical simulation test of coal and rock burst in Huafeng Mine[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gas outburst[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17, 38(2): 479-486. Technology, 2018, 14(2): 87-92.

13
[60] 李国君. 抚顺矿区冲击地压综合防治技术[J]. 煤矿安全, 2020, Qi Qingxin, Wang Shouguang, Li Haitao, et. al. Stress flow the-
51(10): 144-151. ory for coalbump and its numerical implementation[J]. Journal of
Li Guojun .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China Coal Society, 2022,47(1): 172-179.
of Rock Burst in Fushun Mining Area[J]. Safety in Coal Mines, [70] 李海涛, 杜伟升, 杨冠宇, 等. 一种冲击地压矿井多地质要素
2020, 51(10): 144-151. 数字化建模方法[P]. 中国: CN114820959A, 2022-07-29.
[61] 欧阳振华. 煤矿冲击地压区域应力控制技术[J]. 煤炭科学技 [71] 崔春阳, 齐庆新, 李海涛, 等. 类岩石相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术, 2016, 44(7): 146-152. [P]. 中国: ZL 202011119285.2, 2021-10-26.
Ouyang Zhenhua. Technology of mine pressure bump regional [72] 朱小景, 齐庆新, 李海涛, 等. 一种平面相似模型多尺寸加载
stress control[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44(7): 装置及使用方法[P]. 中国: CN115436154A, 2022-12-06.
146-152. [73] 张良, 李春元, 郑建伟, 等. 一种十二分量小孔径孔底应变
[62] 赵善坤, 欧阳振华, 刘军, 等. 超前深孔顶板爆破防治冲击地 计[P]. 中国: CN115420251B, 2023-01-31.
压 原 理 分 析 及 实 践 研 究 [J]. 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报 , 2013, [74] 郑建伟, 李春元, 李海涛, 等. 一种钻孔式多点多向煤岩体应
32(S2): 3768-3775. 力 计 及 煤 岩 体 应 力 监 测 方 法 [P]. 中 国 :
Zhao Shankun, Ouyang Zhenhua, Liu Jun. Theory and applica- CN115585922A,2023-01-10.
tion of prevention of rock burst by advanced deep hole roof [75] 齐庆新, 李海涛, 李晓鹏, 等. 煤矿冲击危险性的定性与定量
blasting[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评价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21, 49(4): 12-19.
2013, 32(S2): 3768-3775. Qi Qingxin,Li Haitao,Li Xiaope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63] 李云鹏, 张宏伟, 韩军, 等.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卸压 evaluation of impact risk in underground mine[J]. Coal Science
钻孔时间效应研究[J]. 煤炭学报, 2017, 42(11): 2834-2841. and Technology, 2021, 49(4): 12-19.
Li Yunpeng, Zhang Hongwei, Han Jun, et. al. Time effect of [76] 李海涛, 张海宽, 杨冠宇, 等. 基于注意力机制和聚类算法的
borehole pressure relief based on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ing 微 震 事 件 危 险 性 分 析 方 法 [P]. 中 国 : CN114997742B,
technology[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17, 42(11): 2022-11-08.
2834-2841. [77] 张海宽, 李海涛, 杨冠宇, 等. 基于 Transformer 和自监督算法
[64] 赵善坤. 深孔顶板预裂爆破与定向水压致裂防冲适用性对比 的 微 震 事 件 危 险 性 分 析 方 法 [P]. 中 国 : CN114994760B,
分析[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21, 38(4): 706-719. 2022-10-14.
Zhao Shanku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eep hole roof [78] 张广辉, 蒋军军, 邓志刚, 等. 双巷掘进留小煤柱护巷下深浅
pre-blasting and directional hydraulic fracture for rockburst con- 孔组合爆破卸压技术研究[J/OL]. 煤炭科学技术. https://doi.
trol[J]. 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 2021, 38(4): org/10.13199/j.cnki.cst.2022-1532
706-719. [79] 赵善坤, 李英杰, 柴海涛, 等. 陕蒙地区厚硬砂岩顶板定向水
[65] 于斌, 高瑞, 夏彬伟, 等. 大空间坚硬顶板地面压裂技术与应 力 压 裂 预 割 缝 倾 角 优 化 及 防 冲 实 践 [J]. 煤 炭 学 报 , 2020,
用[J]. 煤炭学报, 2021, 46(3): 800-811. 45(S1): 150-160.
Yu Bin, Gao Rui, Xia Binwei, et. al. Ground fracturing technol- Zhao Shankun, Li Yingjie, Chai Haitao, et. al. Pre-existing crack
ogy and application of hard roof in large space[J]. Journal of angle optimization of thick sandstone roof during directional hy-
China Coal Society, 2021, 46(3): 800-811. draulic fractur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nti-rockburst[J]. Journal
[66] 潘俊锋, 陆闯, 马小辉, 等. 井上下煤层顶板区域压裂防治冲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20, 45(S1): 150-160.
击 地 压 系 统 及 应 用 [J/OL]. 煤 炭 科 学 技 术 . https://doi.org/ [80] 赵善坤, 张广辉, 柴海涛, 等. 深孔顶板定向水压致裂防冲机
10.13199/ j.cnki.cst.2022-0903 理及多参量效果检验[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9, 36(6):
[67] 窦林名, 陆菜平, 牟宗龙, 等. 冲击地压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 1247-1255.
及其应用[J]. 煤炭学报, 2005, 30(6): 690-694. Zhao Shankun, Zhang Guanghui, Chai Haitao, et. al. Mechanism
Dou Linming, Lu Caiping, Mu Zonglong, et al. Intensity weak- of rockburst prevention for directional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ening theory for rockburst and its application[J]. Journal of China deep-hole roof and effect test with multi-parameter [J]. Journal of
Coal Society, 2005, 30(6): 690-694.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 2019, 36(6): 1247-1255.
[68] 姜福兴, 刘懿, 张益超, 等. 采场覆岩的“载荷三带”结构模
型及其在防冲领域的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
35(12): 2398-2408.
Jiang Fuxing, Liu Yi, Zhang Yichao, et. al. A three-zone structure
loading model of overlying strata and its application on rockburst
preven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
neering, 2016, 35(12): 2398-2408.
[69] 齐庆新, 王守光, 李海涛, 等. 冲击地压应力流理论及其数值
实现[J]. 煤炭学报, 2022,47(1): 172-179.

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