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本版编辑/佩兰

l关注l

◆学科视点

从课外活动到语文跨学科学习
◎章新其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语文课程因其综合性、实践性的特征,具有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和跨越
的优势。语文学习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
作用。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时,需要具备课程本位意识,始终以语
文学科为主导;需要具备整体融合意识,多学科互相配合,整体运作;需要具备过程
学习意识,转变教学方式;需要具备关注全体意识,照顾到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课程本位整体融合过程学习关注/'x,-4苯

以综合性、实践性为表现特征的语文课程,其内 见,比如阅读《昆虫记》,学生的阅读探索指向了“昆
涵和外延都很广,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也特别明显, 虫学”的生物领域,就更不用说一旦打破学科界限进
因而容易与其他课程相互融合,由此语文学习也容 入跨学科学习了。
易跨出学科边界而进入其他学科领域。这种跨越,可 基于语文课程的跨学科学习,必须有一个一以贯
能不仅不会伤害语文课程的学习,反而会赋予语文 之的主线,那就是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这是
学习以鲜活的生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努 根本,其他学科内容则服务于这个根本。我们强调语
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基本理念,明 文课程的跨学科学习,一个重要意义在于以其他学科
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的内容来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学生学习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 相关内容的愿望和兴趣,帮助学生对相关内容作出更
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 好的理解。举个例子,在组织学生开展名著《简・爱55
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的阅读活动时,老师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排练课本
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剧。这个剧本的排练涉及道具、化装、肢体语言以及
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因为测试氛围浓厚、教师 背景设置、分组安排、排演日程等多方面的因素。这
个人水平等多种因素,在语文课堂中难有跨学科学习 些因素有些是美术、音乐、表演领域的,有些需要统
行为的发生。利用非课堂学习时间的课外活动,开展 筹、协调等能力,每一项因素都会关系到课本剧表演
基于语文学习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能作为深化学生语 的品质。但是,这些因素都指向一个目的,那就是学
文学习的另一个-'Y-台,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核心素 生能更好地阅读《简・爱》这部作品,体会真切感人
养的提升。当然,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要求也比较 的情节和细腻传神的笔法。这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其
高,在设置活动和组织教学时要注意养成课程本位、 他因素只起辅助、服务、支持功能。有了这些非语文
整体融合、学习方式、全员参与等方面的意识。 因素,课本剧排演会更顺利,质量也更高,学生兴趣
一、课程本位意识 投人也会更大,对作品的体验自然更深入。
基于分科教学的现实,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二、整体融合意识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偏离了这个语文课 课外活动旨在通过完成一个规定的综合项目,
程的本位,语文教学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跨学科学习 展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相应的学习结果,达成制
由于打破了语文学科的边界,师生都容易迷失在其 定的相关目标。可见,课外活动具有多学科特点,为
他学科领域,产生非语文学习占主导的主客颠倒现 了圆满完成某项活动,学生的各学科素养必须相互
象。在语文学习中,这种主客颠倒现象本来就较为常 融合,整体运作。综合性是跨学科学习的重要特征,

万方数据 2018.10 I语文戟学通讯・初中121


l关注J 本版编辑/佩兰

各学科素养整体融合是其本质。要树立整体融合意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而是
识,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第一,目标一致,多学科要素共同服务于活动。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
比如,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除了演讲稿,还包 四、关注全体意识
括背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表演技能等学科内容, 解决具体、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往往需要借
这些都指向演讲活动本身。任何一个学科要素的差 助多学科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
错、疏漏,都有可能使自己处于竞争的不利位置。 求。一些优秀的学生会因学习任务的挑战性而充满解
第二,确立中心要素是决定活动成败的支柱。有 决问题的激情;而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复杂
的课外活动,中心要素只有一个,比如演讲,最核心 的问题可能使他们无法承受,从而损害了他们的学习
的应该是演讲稿和演讲技巧——这都属于语文学科内 欲望。课外活动不再具备课堂的秩序规则,教师的控
容。还有一些课#I-活动的中心要素可能有多个,比如 制性明显减弱,学生的学习监控问题随之凸显出来。
有学校开展“五水共治”的调查研究性学习活动,前 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时,常常
期的水质分析、水质监测阶段,科学学科是中心要素, 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同时注意小组成员之间不同
而后期的论文成果形成阶段,语文学科是中心要素。 类型的搭配,意图通过分工合作有质量地完成活动任
第三,各要素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于课外活动。 务。比如开展“五水共治”调查研究性学习活动,一个
明确了中心要素的支柱性地位,其他附属性要素的处 小组内既要有科学学习水平高的,’也要有语文学习能
理方向也就清楚了。比如演讲比赛,音乐曲调和美术 力强的,可能还需要有地理特长的学生。跨学科学习,
配图的选择要与演讲主题相协调,信息技术的处理要 更需要团队的协同合作。此外,有些教师在安排小组
与演讲具体内容相配合,这样才能有好的演讲效果。 成员时,同一个小组内会有不同学习能力层级的学
三、过程学习意识 生,这也有利于学生相互启发质疑,共同成长。
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用什么 课#I-活动是学校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和深化。
培养人,更要关注怎样培养人。前者是课程内容层面 涉及面广,活动任务多,综合性强。’这对学生学习兴
的,后者是学与教的方式层面的。长期以来,我们的 趣的激发、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内容的拓宽、整体
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以此来评判学习 能力的提升,都很有价值和意义。教师需根据语文课
的质量,于是刷题风行一时。因此,“重视过程教学, 程要求和学校的教学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开发
转变教学方式”这一话题越来越引人重视。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内容,丰富语文课程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活
是学校课程教学的补充内容,过程性是其表现的又 动。从当前经验来看,主要有课外语文探索、校外综
一个重要特征。这种注重学习过程而不过分关注结 合实践、校内统一活动等形式。
果的活动项目,在当前更合乎学习的本质。 形式一:课#I-语文探索。
情境性是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强调在一 这类跨学科语文学习活动的中心要素是语文;
定时间段内,要求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共同解决现 活动范围在课堂之外,有时在校内,有时在校外;探
实情境中的问题,其中体现出来的素养,将决定学生 索的主题是老师确定的,任务非常明确;活动形式一
今后如何去参与世界和改造世界。 般以小组为单位。比如有学校开展“对联拾趣”的语
自主性是课外活动的另一个特点。课#I-活动不 文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体悟对联的文化魅力,感
在课堂内完成,有些甚至不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因此 知汉语的深厚文化精髓。其中一项活动是要求学生
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强。比如演讲活动,演讲稿的写 在周末参访本市各景点,拍摄名胜古迹的对联,并从
作、演讲的排练、动画背景的安排、音乐曲调的选择 中选取两到三幅进行欣赏、点评,然后在班级里开展
等等,基本上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不再是主导 交流。这项活动自然以语文课程中的“对联”学习为
者,而更像是学生的求助对象。 中心,涉及美术、历史、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领域。
课外活动在学生身上还会表现出发展性的特 又如,温州外国语学校开设的读书节系列活动,融中
点。课#I-活动从开始确定具体项目到结束,会持续一 文学习和英文学习于一身,联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
个较长的时间段,学生在这个时间段里会不断地根 于一体,整项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学生自创诗
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状态、学习进程,改进应 歌的赛诗会、汉英诗歌翻译比赛以及朗诵比赛,尽管
对方式和策略,寻求更为优化的解决问题的路径。 关卡重重,但丝毫没有减弱学生参与的热情。

万方数据
22 I话文戟学通讯・初中l 2018.10
本版编辑/佩兰
I关注l

海德格尔曾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孩 录,完善自己搜集的资料。
子就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总能意外地发现生活中的 (3)组员各自对刚才的发言及记录进行整理,初
诗意。举办“校园诗人”等评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 步形成关于蒙公祠的“主题简介”。
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创作诗歌的兴趣,从而发现更 (4)组内资料汇总整理。
多生活中的美好。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实践 4.培训与分工。
中体现出来的对不同类型语言的独立学习意识、与 (1)小组商议现场参观事宜,并对每位组员提出
异域学生的沟通合作意识,以及多方面的创意表现 具体任务。
能力等素养将陪伴他们一生。 (2)参观前的相关培训:邀请校内信息技术老师
形式二:校外综合实践。 向学生讲解如何制作PPT;邀请喜欢摄影的老师指导
这类活动不拘泥于语文课程,可以是语文教师独 学生摄影技术;邀请美术老师向学生讲解如何欣赏
立安排,也可以是语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教师共 碑文、篆刻等。(说明:如果有这些方面专长的家长,
同安排,因此跨学科特征特别鲜明。引导学生在自然、 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指导。)
社会中就一定的主题或学习任务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 (3)明确周三下午参观蒙公祠时需要注意的事
动,活动任务明确,但却更为复杂。因此,教师前期的 项。先由教师提出相关注意事项,学生记录,然后由
准备、组织、培训就显得很重要。比如,湖州市善琏中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注意事项进行补充完善,为参观
学以“走进蒙公祠”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 蒙公祠做好充分准备。
在拓展语文教学资源,拓宽学习空间,在课外实践活 (4)小组合作制定小组参观计划,完成组内分工,
动中尝试、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策略,提升学生 明确自己的任务,并形成参观蒙公祠的简单计划案。
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形式三:校内统一活动。
如该校杨卫国老师的前期准备就非常细致充分。 这类活动是由学校统一安排的。任何一次活动都
1.分享活动内容。 是一次学生展示自我、展示集体的平台。这既是指活
(1)和学生分享“走进蒙公祠”实践活动纲要。 动主体内容本身,也可以延伸出单学科、多学科的学
(2)全班分组,教师讲解分组要求,组长对组员进 习活动。因此,语文教师如何基于学校统一活动开发
行E-务分配,每位学生都务必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任 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也是语文组的一项重要课题。
务。 如某中学要举行田径运动会,语文组决定借此机会
2.搜集相关资料。 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报道,通过实践活动运用学习过
(1)学生搜集与蒙公祠相关的资料,如图片、历 的新闻写作知识。下面是新闻采访报道策划书的“活
史故事、视频等,确定探究项目。 动意义”部分:
(2)阅读分类梳理资料,做好摘录,做好组内交 1.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新闻意识,从而发现新闻
流准备工作。 点,择选出有价值的新闻。
(3)填写自测表。 2.考察我们对新闻采访活动知识的总体把握与
蒙公祠探究准备自测表 掌控,以及活动整体的有效组织与充分运作。
自溺q项目 完成情况 3.协调大家的集体实践动手能力,学习使用录
是否查阅了一定量的相关资料 音笔、手机、摄像机等仪器,充分完成老师布置的课
是否对所查资料进行了筛选
堂实践作业的,E--务。
是否将筛选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与恰当的分类
是否根据本次活动主题命名了自己探究的项目 4.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可以将一些课本理论知
是否做好了组内交流的准备 识转化为一种实践操控能力,从而培养我们作为新
是否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了对蒙公祠的探究 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和基本经验。
(已完成的项目打、/,未完成的项目打X。) 可以看出,这次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组织下的学生
3.整理汇总资料。 实践活动,核心任务是运用新闻知识进行新闻采访报
(1)观看蒙公祠的视频介绍,对蒙公祠有一个初 道。但围绕这项任务,学生将经历包括多学科知识的
步印象。 整合运用以及集体协作、沟通交流、组织策划等多维
(2)小组成员交流自己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交 度的亲身实践,这对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真正掌握和
流要清晰明了,并积极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做好记 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都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0

万方数据 2018.10 I语文戟学通讯・初中12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