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9

2023 年 2 月时政

——b 站马克 mark-公基常识

专题一 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
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
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
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
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做好 2023 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
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
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
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实施新一
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
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继续提高
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
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
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
价。严防“割青毁粮”。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动出台粮
食安全保障法。
(二)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
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完善玉米
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

1
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支持木本油料发展,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
三年行动,落实油茶扩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三)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
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
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建设优质节水高产稳
产饲草料生产基地,加快苜蓿等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快推进秸秆养畜。发展
林下种养。
(五)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储备和购销领
域监管。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严格“菜篮
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继续实施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助政策。
完善天然橡胶扶持政策。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六)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实行部门联合开展补充耕地验
收评定和“市县审核、省级复核、社会监督”机制,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
产能不降。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明确利用优先
序,加强动态监测,有序开展试点。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七)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
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
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盗挖黑
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强化干旱半干旱耕地、红黄壤耕地产能提升技术攻关,持续
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做好盐碱地等耕
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
(八)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九)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三、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十)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
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前沿技术突破。支持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
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性长期性观测实验站(点)建设。完善农业科技
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
(十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
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
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加快玉
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
(十二)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

2
园艺机械。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
策,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办法,地方要履行法定支出责任。
(十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建
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推进农业
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观测试验基地建设。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
污染源头防治。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制度。出
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严格执行休禁渔期制度,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巩固退捕渔民安置
保障成果。持续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科学实施农村河湖综合整治。加强黄土高原淤地坝建
设改造。加大草原保护修复力度。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落实相关补助政策。严厉打击非
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
管理。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十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确
保不松劲、不跑偏。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
帮扶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
保障成果。
(十五)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
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
距、发展差距。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 60%
以上,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扶,持续推进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创建,支持脱贫地
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支持的经营性帮扶项目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
动农民增收。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
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 3000 万人以上。持续运营好就业帮扶车间和其他产业帮扶
项目。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作用。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在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深入实施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
团式”帮扶,更好发挥驻村干部、科技特派员产业帮扶作用。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
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
(十六)稳定完善帮扶政策。深化东西部协作,组织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脱
贫县开展携手促振兴行动,带动脱贫县更多承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做好中央单
位定点帮扶,调整完善结对关系。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研究过渡期后农村低收入
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五、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七)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
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3
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
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
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产品市场供应,
确保农产品物流畅通。
(十八)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
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
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
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
色智能家电下乡。
(十九)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
色产业集群。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
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深入
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
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二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
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
中西部地区、向县域梯度转移,支持大中城市在周边县域布局关联产业和配套企业。支持国
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农高区托管联办县域产业园区。
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二十一)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
以工代赈,适当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二十二)促进农业经营增效。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
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实施农业社
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鼓励区域性综
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
(二十三)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
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
延长 30 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切实摸清底数,加快房
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规范管理,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宅基地“三权分
置”有效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集
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二十四)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坚持县域统筹,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村

4
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将村庄规划纳入村级议事协商目录。规范优化乡村
地区行政区划设置,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推进以乡镇为单元的全域土地
综合整治。积极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民居住、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
间和产业用地需求,出台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立足乡土特征、
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实施传统
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立完善传统村落调查认定、撤并前置审查、灾毁防范等制度。
制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指引。
(二十五)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村庄
清洁行动。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引导农民开展户内改厕。加强农村公厕建设维
护。以人口集中村镇和水源保护区周边村庄为重点,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
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及时清运处置。推进厕所粪污、易腐烂垃圾、有机废弃物就
近就地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二十六)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着力加强薄弱环节。推
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县域统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统筹解决乡
村医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问题,推进乡村医生队伍专业化规范化。
八、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十八)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县
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二十九)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
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
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
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
(社区)”创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
制。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
化。
(三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继续在乡村开
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拓展新时代文
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建设,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
设。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
节。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
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
九、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三十一)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

5
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
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发挥多层次资本市
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
鼓励发展渔业保险。
(三十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三十三)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
素流动。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建设,推动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加强中心镇市政、服务
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
地供给机制。做好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梯度配置县乡村公共资源,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
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养老服务联合体,推动县域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普遍服务
类设施城乡统筹建设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市政管网、乡村微管网等往户延伸。扎实开
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
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三农”工作摆在突
出位置抓紧抓好,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
部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多到基层、多接地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发挥农民主
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系统观念,统筹解决好“三
农”工作中两难、多难问题,把握好工作时度效。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
僚主义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迎评送检、填表报数、过度留痕等负担,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
放在谋发展、抓治理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
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将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
振兴统计监测。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同现有规划相衔接,
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

专题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准确评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鲜明树立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工
作中,应当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党管人才;
(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三)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四)注重实绩、群众公认;
(五)分级分类、简便有效;

6
(六)考用结合、奖惩分明。
第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方式主要是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根据工作实际开展平
时考核、专项考核。
第二章 考核内容
第五条 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以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
核德、能、勤、绩、廉,突出对德和绩的考核。
第六条 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考核,考核内容应当细化明确考核要素和具体
指标,体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增强针
对性、有效性。
第三章 年度考核
第十条 年度考核的结果一般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档次。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优秀档次人数,一般不超过本单位应参加年度考核
的工作人员总人数的 20%。优秀档次名额应当向一线岗位、艰苦岗位以及获得表彰奖励的人
员倾斜。
事业单位在相应考核年度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主管机关(部门)或者同级事业单位
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优秀档次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一般掌握
在 25%:
(一)单位获得集体记功以上奖励的;
(二)单位取得重大工作创新或者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有关机关(部门)认定的;
(三)单位绩效考核获得优秀档次的。
对单位绩效考核为不合格档次的,以及问题较多、被问责的事业单位,主管机关(部门)
或者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应当降低其年度考核优秀档次比例,一般不超过 15%。
第四章 聘期考核
第十八条 聘期考核是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一个完整聘期内总体表现所进行的全方位考
核,以聘用(任)合同为依据,以聘期内年度考核结果为基础,一般在聘用(任)合同期
满前一个月内完成。
聘期考核侧重考核聘期任务目标完成情况。
第十九条 聘期考核的结果一般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
第六章 考核结果运用
第二十七条 坚持考用结合,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问
责追责等结合起来,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整岗位、职务、职员等级、工资和评定职称、
奖励,以及变更、续订、解除、终止聘用(任)合同等的依据。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合格以上档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增加一级薪级工资;
(二)按照有关规定发放绩效工资;

7
(三)本考核年度计算为现聘岗位(职员)等级的任职年限。
其中,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档次的,在绩效工资分配时,同等条件下应当予以倾斜;在岗
位晋升、职称评聘时,同等条件下应当予以优先考虑。
第二十九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档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限期改进;
(二)不得增加薪级工资;
(三)相应核减绩效工资;
(四)本考核年度不计算为现聘岗位(职员)等级的任职年限,下一考核年度内不得晋升
岗位(职员)等级;
(五)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基本合格档次的,予以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
第三十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档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不得增加薪级工资;
(二)相应核减绩效工资;
(三)向低一级岗位(职员)等级调整;
(四)本考核年度不计算为现聘岗位(职员)等级的任职年限;
(五)被确定为不合格档次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档次的,
可以按规定解除聘用(任)合同。
其中,受处理、处分时已按规定降低岗位(职员)等级且当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档次
的,为避免重复处罚,不再向低一级岗位(职员)等级调整。
第三十一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确定档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不得增加薪级工资;
(二)相应核减绩效工资;
(三)本考核年度不计算为现聘岗位(职员)等级的任职年限,连续两年不确定档次的,
视情况调整工作岗位。
第三十二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期考核被确定为合格档次且所聘岗位存续的,经本人、单
位协商一致,可以续订聘用(任)合同。
聘期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档次的,合同期满一般不再续聘;特殊情况确需续订聘用(任)
合同的,应当报经主管机关(部门)审核同意。
第三十四条 平时考核、专项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的重要参考。
第三十五条 考核中发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存在问题的,根据问题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规依
第三十六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考核确定为基本合格或者不合格档次不服的,可以按照
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提出申诉。
第七章 相关事宜
第三十七条 对初次就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工作不满考核年度半年的(含试
用期),参加年度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档次。

8
对非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当年在其他单位工作时间与本单位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不满
考核年度半年的(含试用期),参加年度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档次;满考核年度半年的
(含试用期),由其现所在事业单位进行年度考核并确定档次,原工作单位提供有关情况。
第三十八条 对事业单位外派的工作人员进行年度考核,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挂职、援派、驻外的工作人员,在外派期间一般由工作时间超过考核年度半年的单位
进行考核并以适当的方式听取派出单位或者接收单位的意见。
(二)单位派出学习培训、执行任务的工作人员,经批准以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或者选
派到企业工作、参与项目合作等方式进行创新创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人事关系所在单位进
行考核,主要根据学习培训、执行任务、创新创业的表现确定档次,由相关单位提供在外表
现情况。
第三十九条 对同时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两类岗位任职人员的考核,应当以
两类岗位的职责任务为依据,实行双岗位双考核。
第四十一条 病假、事假、非单位派出外出学习培训累计超过考核年度半年的事业单位工作
人员,参加年度考核,不确定档次。
女职工按规定休产假超过考核年度半年的,参加年度考核,确定档次。
第四十二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违纪违法被立案审查调查尚未结案的,参加年度考核,
不写评语,不确定档次。结案后未受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分的,按规定补定档次。
第四十三条 受党纪政务处分或者组织处理、诫勉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年度考核,按照
有关规定办理。
同时受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按照对其年度考核结果影响较重的处理、处分确定年
度考核结果。
第四十四条 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教育后仍拒绝参加的,直接
确定其考核档次为不合格。

专题三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

精神研讨班开班讲话

2 月 7 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
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
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
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
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经过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9
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
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
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
会变革,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
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
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
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
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
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
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
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
学、更加可感可行。我们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
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我们在实践上不断丰富,
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
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
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
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
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
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
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
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
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
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
现代化这 5 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
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

10
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
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
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
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
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
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
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
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要增强战略的全局性,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
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都要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
大问题。要增强战略的稳定性,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不要
随意改变。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
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
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
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
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
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
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要统筹发展和安
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
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
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
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
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
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
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保持战略清醒,对各
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保持战略自信,增强斗争的底气;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
要加强能力提升,让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
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注重在严峻复杂斗争中
考察识别干部,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看
准的就要大胆使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

11
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
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
定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专题四 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

一、背景
安全问题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人类的前途命运。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社会正经历罕见
的多重风险挑战。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新冠疫情延宕蔓延,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和平赤字、发展赤字、
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我们深信,和平、发展、
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促进全球发展繁荣,应该成为世界
各国的共同追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
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旨在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
理,推动国际社会携手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发
展。
二、核心理念与原则
(一)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习近平主席 2014 年首次提出共同、综合、
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赢得国际社会普遍响应和广泛认同。
(二)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和现代国
际关系最根本准则。应坚持主权独立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
(三)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我们呼吁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
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
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权威及其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主要平台地位。
(四)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我们主张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倡导自身安全与共
同安全不可分割,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不可分割,安全权利与安全义务不可分割,安全
与发展不可分割,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从而实现普遍安全、共同安全。
(五)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战争和制裁不是解决争端
的根本之道,对话协商才是化解分歧的有效途径。
(六)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我们倡导各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
治理观,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多
管齐下、综合施策,完善规则,携手寻求长远解决之道,推进全球安全治理,防范化解安全
困境。
上述“六个坚持”彼此联系、相互呼应,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坚持共同、综

12
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是理念指引,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是基本前提,坚持
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根本遵循,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是重要原则,坚持通
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是必由之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
传统领域安全是应有之义。
三、重点合作方向
(一)积极参与联合国秘书长“我们的共同议程”报告关于制定“新和平纲领”等建议的
工作。支持联合国提高维和行动履行授权能力,坚持当事方同意、保持中立、非自卫或履
行授权不使用武力的维和行动三原则,坚持政治优先,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维和行动应
获得充足资源,支持为非盟自主和平行动提供充足、可预测、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二)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
局。大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上承担特殊重要责任。倡导大国带头讲平等、讲诚信、讲合
作、讲法治,带头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坚守不冲突不对抗的底线,求同存异、管控分歧。
(三)坚决维护“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共识。
(四)全面落实第 76 届联大通过的“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决议。
(五)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鼓励当事国坚持通过坦诚对话沟通,化解分歧,
寻求热点问题的解决之道。支持国际社会在不干涉内政前提下,以劝和促谈为主要方式,以
公平务实为主要态度,以标本兼治为主要思路,建设性参与热点问题政治解决。支持通过
对话谈判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等热点问题。
(六)支持和完善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和架构,秉持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
适度等“东盟方式”,加强地区国家间的安全对话与合作。支持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
下推进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通过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实施相关合作项目,努力打造全球安全
倡议实验区,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十三)深化信息安全领域国际合作。中方已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希望推动达成反
映各方意愿、尊重各方利益的全球数字治理规则。持续推进落实《中国-阿拉伯联盟数据安
全合作倡议》和《“中国+中亚五国”数据安全合作倡议》,共同应对各类网络威胁,构建开
放包容、公平合理、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

专题五 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
务提供坚强保障
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

13
悟透、融会贯通、落实落地,转化为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
大奋进力量,转化为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的具体行动,转化为坚定维护党的先进纯洁、
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实际成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新班子、新气象、新局面、新作为”
的期望和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不松劲、不停
步、再出发,始终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把严的基调、严的
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巩固拓展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成果,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取
得新成绩、谱写新篇章。
(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担负“两个维护”重大政治责任。
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创造历史伟业的根本所在。
“两个确立”是党在
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
性因素,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纪检监察机关是党
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上肩负重大使命、重大责任,必须不断提高
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深化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
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纪检
监察一切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
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遵循。
(三)学习党章、尊崇党章,坚定不移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
面从严治党的总依据、全体党员言行的总规矩,也是纪律检查机关履职尽责的根本依据。
(四)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定不移推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进行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然要面对区别
于其他政党的独有难题。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巩固发展中国共产党之治的独特优势。要准确把握从严管理监
督和鼓励担当作为内在统一的关系,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
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集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
梦的磅礴力量。
(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不移推动正风肃纪反腐向纵深发展。
二、2023 年主要工作
(一)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强化政治监督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挑战的根本保
证,是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信条。要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坚
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部署要求,推动各级党组织自觉坚持党
的领导,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

14
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新时代新征程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就是推动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
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不折不扣
落到实处。
(二)推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党内法规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制度支撑。要一体履行党内法规和监察法规制定
职责,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党的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牵引,与
时俱进制定和修订党内法规制度,及时将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度化法规化。
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要按照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要求,推动
完善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促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常态
化制度化;推动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健全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
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
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要牢牢抓住主体责任“牛鼻子”
,推动落实党委(党组)
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增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自觉和能力,促进党的建
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三)有力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
巡视监督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要擦亮巡视利剑,突
出政治巡视定位,全面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把贯彻落实
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作为重中之重,把严的要求贯彻到政治巡视全过程各环节。
(四)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
(五)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必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经常抓、反复抓。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认真,要害是从严。督促各级党组织严肃党内政
治生活,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党内谈心谈话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
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四种形态”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充分体
现对干部的严管厚爱。
(六)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
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必须永远吹冲锋号,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
压倒性胜利。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总的方略就是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
(七)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一体深化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
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健全统筹推进“三项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5
(八)锻造堪当新时代新征程重任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打造对党绝对忠诚的纪检监察铁军。忠诚是纪检监察机关与生俱来
的政治基因,是纪检监察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突出政治标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
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
强化能力建设,打造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纪律部队”,
斗争是天然的品格、工作的常态。要发扬斗争精神,以党性立身,以许党许国、报党报国
的境界情怀做事,坚定扛起维护党的先进纯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政治责任,随时准备
经受重大挑战考验。要用好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工作方法。
强化廉洁建设,打造自身正自身硬的纪检监察铁军。

专题六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
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习近平就《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草
案)》向全会作了说明。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
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
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开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进一
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迈出新的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和国家机构职
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
保障,也为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党的二十大对深化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
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坚持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的要求,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党中央机构、
全国人大机构、国务院机构、全国政协机构,统筹中央和地方,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推
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
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要
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领导干部要继续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
实上作表率,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熟练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16
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整体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
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战略部署、重大举措,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具体实际制定好、实施
好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具体举措,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位。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依然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全党同志必
须坚定信心,保持战略清醒,发扬斗争精神,做到“三个更好统筹”,努力实现今年各项目
标任务。要努力扩大内需,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
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锐意进
取、顽强拼搏,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共同奋斗。

专题七 月份新闻

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 14 年位居全球第一
近日获悉,2022 年宁波舟山港完成年货物吞吐量超 12.5 亿吨,连续 14 年位居全球第
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3335 万标准箱,位居全球第三。

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 4.2 万亿元


1 月 31 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最新数据,2022 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
4.2 万亿元,为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
1 月 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
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
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
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
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
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
约束的金融需求。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
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
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
投资活力。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
卡点、脆弱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

17
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
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
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
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
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
成良性循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坚持创新链、
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
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
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顺应产业发展大
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
接续性和竞争力。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
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
化产业体系。
要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
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
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防止各地搞自我小循环,打消区
域壁垒,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
战略等深度融合,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
环。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
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
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为各
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
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的话语权。推动共建“一
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
济秩序,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创造条件。

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M
近日,两架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M(1003、1006 架)分别从珠海和宜
昌成功转场至西安阎良,有序拉开了 2023 年科研试飞工作的序幕,推动 AG600M 正式进入型
号合格取证试飞阶段。

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
2 月 1 日,
《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对外公布。

18
管理办法对中华老字号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作出明确规定:
品牌创立时间在 50 年(含)
以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面向居民生活提供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较
高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在所属行业或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得到广泛的社
会认同和赞誉。

河泊所遗址
近日获悉,河泊所遗址出土的汉代简牍和封泥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清理出有字简牍
1300 多枚、封泥 837 枚。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
2 月 1 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

外交部长秦刚同日本外相林芳正通电话
2 月 2 日,外交部长秦刚同日本外相林芳正通电话。秦刚表示,中日是一衣带水的近邻,
和平共处、友好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 45 周年,中方愿
与日方以此为契机,共同重温条约精神、履行条约义务,坚持“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
胁”的重要政治共识,深化各领域合作,推动中日关系沿着正确轨道改善发展。

世界湿地日
2 月 2 日是第 27 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

国务院第八次全体会议
2 月 3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八次全体会议。
过去一年,针对输入性通胀压力以粮食和能源为重点做好保供稳价。经过艰辛努力,稳
住了经济大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200 多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 5.5%,居民消费
价格涨幅只有 2%,货物进出口增长 7.7%,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5.2%,
城镇新增就业年均 1270 多万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强化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持续做好
“六稳”、“六保”工作。

全国首个数字乡村引领区
近日获悉,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与浙江省政府已签署共建数字乡村引领区合作备忘
录,支持浙江建设数字乡村引领区。这也是全国首个数字乡村引领区。

19
立春节气
2 月 4 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
2 月 5 日,是元宵节,天南地北的人们用多种方式欢度佳节,共享美好生活。

各地 2022 年经济数据“成绩单”
近期,各地 2022 年经济数据“成绩单”相继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方面,福
建、江西以 4.7%的增速并列第一,跑赢“全国线”
;GDP 总量方面,22 个省(区、市)GDP
规模超 2 万亿元,排名前两位的广东、江苏两省 GDP 规模突破 12 万亿元关口,排名前十位
的省份中有 8 个省份 GDP 规模超 5 万亿元。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
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
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到 2025 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
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
性成效。
到 2035 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
力达到更高水平。
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效益。
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质量、管理协同创新,培
育壮大质量竞争型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以质量创新促进服务场景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推动
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推动东部地区发挥质量变革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质量
竞争新优势,实现整体质量提升。引导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区域内支柱
产业质量升级,培育形成质量发展比较优势。推动东北地区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加快新旧动
能转换,促进产业改造升级和质量振兴。
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太阳系中拥有最多卫星的行星
近日,天文学家报告发现 12 颗木星卫星,使这颗气状行星的已知卫星增至 92 颗。木星
因此成为太阳系中拥有最多卫星的行星。

20
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算力集群 Hive“蜂巢”
近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算力集群 Hive“蜂巢”正式启用,该算力集群依托我国首个
自主可控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建设具备先进算力、服务国家重大应用场景
的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算力基础设施。

李克强总理致贺信
2 月 8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英国 48 家集团俱乐部“破冰者”2023 新春庆祝活动致
贺信。

我国已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
近日获悉,我国已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目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
平台现有资源 4.4 万条,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接入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1173
个,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汇集优质慕课、虚拟仿真实验 2.7 万门。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 20 周年
今年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 20 周年。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到设立国家生态保
护综合试验区,再到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历经 20 年保护建设的艰辛探索
实践,集中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转变、取得历史性成就。

总书记给第 19 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
2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 19 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向他们以
及广大援外医疗队员致以问候并提出殷切期望。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 60 周年,谨向正在和曾经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同志们致以
诚挚的慰问。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援外医疗就是生动的体现。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
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
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神舟十五号出舱活动
2 月 10 日,经过约 7 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
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目前,航天员费俊龙、航天员张陆已安全返回问天
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费俊龙、航天员张陆首次漫
步太空,再次成功圆梦。

21
习近平主席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
2 月 10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今年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
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柬建交 65 周年。
中方坚定支持柬埔寨人民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柬埔寨维护国
家主权和安全,坚定支持柬埔寨平稳推进国内重大政治议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反对外
部势力干涉柬埔寨内政。
双方可以从政治、产能、农业、能源、安全、人文六大领域入手,着力打造中柬“钻
石六边”合作架构。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2 月 13 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将在北京拉开帷幕。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
主题,旨在推动我国教育数字化工作取得新进展,为世界数字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上发布了《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2022)
》与 2022 年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报告。报
告显示,我国智慧教育基础设施设备环境基本建成,中国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比例已接近 100%。

亚洲最深直井纪录
近日获悉,位于四川盆地蓬莱气区的蓬深 6 井顺利完钻并成功固井,井深最深达到 9026
米,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

我国市场主体达 1.7 亿户
近日获悉,截至 2023 年 1 月,我国市场主体达 1.7 亿户,其中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
户达 1.14 亿户,约占市场主体总量三分之二、带动近 3 亿人就业。

2023 丝绸之路电视共同体高峰论坛
2 月 14 日,2023 丝绸之路电视共同体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携手共建发展,
合作互利共赢”为主题,来自 33 个国家和地区 54 家主流媒体机构的 120 余位嘉宾以线上线
下结合的方式参与论坛。

中伊领导人会谈
2 月 14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伊朗总统莱希举行会谈。维护中东
稳定攸关地区国家和人民福祉,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保障能源稳定供应
至关重要。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近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已全面完成了普查调查、数据质检和汇交任务,

22
目前正在利用调查数据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
调查是这次灾害风险普查的基础。此次调查工作全面获取了全国地震灾害、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 6 大类 23 种灾害致灾要素数据。

“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
2 月 16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致贺信。中国同
中亚五国建交 30 多年来,相继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新路,
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典范。

全国爱耳日
今年 3 月 3 日是第二十四次全国爱耳日。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
实现主动健康”

海油观澜号
近日获悉,我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在青岛完成主体工程建
设。这标志着全球首座水深超百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的“双百”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取得重
要进展。

博鳌亚洲论坛
近日获悉,博鳌亚洲论坛 2023 年年会定于 3 月 28 日至 31 日在海南博鳌举行。年会主
题为“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
2 月 16 日,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行,年会以“打造非
遗年度名片、绽放非遗绚丽色彩”为主题,包括开幕式、非遗展演、非遗论坛等活动。

大秦铁路
2 月 17 日,有着“中国重载第一路”美誉的大秦铁路累计货运量突破 80 亿吨,这也是
目前世界上单条铁路货运量的最高纪录。

何梁何利基金
2 月 17 日,何梁何利基金 2021 和 2022 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2021 和 2022 年度何
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胡思得院士、林鸣院士,另有 110 位科技工作者荣获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3
习近平主席复信希腊学者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
中心成立。
各种文明是各民族历史探索和开拓的丰厚积累,也是今天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指引。
知古鉴今,继往开来。历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人类文明就能不断发
展繁荣。

人工影响天气“播雨”减灾行动计划
近日,
《人工影响天气“播雨”减灾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出台,明确到 2025 年,
基本形成规范高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多领域、多种类、全方位的人工影响天气新型
工作体系。

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深空雷达
近日获悉,
“中国复眼”二期——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项目开工活动在重庆市
云阳县举行。该项目计划于 2025 年建成,将成为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深空雷达。

铁路电气化技术领域国际标准
近日获悉,中国铁建铁四院将牵头成立由 7 国专家加入的国际标准工作组,主持制订铁
路电气化技术领域国际标准,这也是我国首次主持制订该领域国际标准。

东营原油商业储备库项目
近日,我国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原油商业储备库项目——东营原油商业储备库项目
投油成功。该原油商业储备库项目占地超 120 万平方米,以全专业数字化设计为起点,是我
国首个实现数字化交付的大型原油储备库项目。

我国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日获悉,2022 年我国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达到 3.09 万亿元,是 2012 年的 3
倍,稳居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R&D 经费投入快速增加,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从科技
人才上看,2021 年我国 R&D 人员总量为 572 万人年,稳居世界第 1 位。从科技创新产出来
看,2021 年我国高被引论文数为 42920 篇,排名世界第 2 位,占世界比重为 24.8%。专利国
际化水平不断提高,PCT 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

首届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
2 月 21 日,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主席彼得·诺贝尔宣布,将首届可持续发展特别
贡献奖授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以表彰他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

24
事业的巨大贡献。

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
2 月 2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
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
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构建
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
题。
要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
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要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
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
标结合起来,统筹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出的前沿问题和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论问题,
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要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可行性论证和遴选评估,充分尊重科学家意见,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
。要强化国家
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
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和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要
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推动学科
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
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必须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
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要优化国家科技计划基础研究支持体系,组织开展面向重大科学问题
的协同攻关,鼓励自由探索式研究和非共识创新研究。
要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设施
建设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和运行效率。
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要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
持机制,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
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
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
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成为支
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

首条 10 千伏三相同轴高温交流超导电缆
近日,国内首条 10 千伏三相同轴高温交流超导电缆在深圳福田中心区顺利通过大负荷
测试。本次试验历时 54 小时,其间,在电流从 700 安陡增到 1100 安、从 1000 安骤降到 500

25
安,以及液氮泵切换等特殊工况过程中,超导电缆各项指标均正常稳定。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近日,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这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 年)》后,首部
经国务院批准的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也为其他地区编制和实施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积
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 60 周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
词 60 周年。

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
近日,
《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印发。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乡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属性,发挥
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压实地方特别是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坚持强化医疗卫
生资源县域统筹。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打造一支专业化、
规范化乡村医生队伍。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医教改革协同联动,创新完善乡村医疗卫生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到 2025 年,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机制进
一步完善,投入机制基本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
局初步形成。
根据乡村形态变化和人口迁徙流动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乡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宜
乡则乡、宜村则村,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单体规模和服务辐射能力,从注重机构全覆盖转
向更加注重服务全覆盖。
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
持续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机制。
建立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把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作为五级
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中星 26 号卫星
2 月 23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星 26 号卫星发射
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6
荷鲁斯 1 号遥感卫星
2 月 24 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 1 号遥
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习近平主席会见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
2 月 24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
中柬建交 65 年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柬友谊历久弥新,中柬关系已经成为国
际关系的典范。我们要接过中柬友好接力棒,让中柬“铁杆”友谊代代相传,书写中柬命运
共同体的新篇章。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方愿同柬方努力打造“钻石六边”
合作架构,支持柬建设“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加快构建中柬命运共同体。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近日获悉,今年 3 月 3 日是第十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2023 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
活动在广东珠海启动,活动主题为“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物种保护”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30 年成就展
2 月 24 日,
“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30 年成就展”开幕式在中国国家
博物馆举行。成就展以“回望飞天路、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突出彰显出坚持党的领导、坚
持新型举国体制、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巨大政治优势和实践伟力,生动展现了广大航
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昂扬精神风貌。

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
近日,
《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印发。
到 2025 年,法学院校区域布局与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均衡,法学教育管理指导体制更加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到 2035 年,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相适应,建成一批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法学院校,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学专家学者,持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
素质法治人才,构建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内
容科学、结构合理、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

李克强总理会见数学家丘成桐
2 月 24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科技创新和发展需要
基础科学的重要支撑,数学是基础科学的基础,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的皇冠。

27
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超 600 万公里
近日获悉截至 2022 年底,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超 600 万公里。2018 年至 2022
年,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 17 万亿元,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全球最大的高
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

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
2 月 25 日,以“数字引领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
成功举行。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近日,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印发。《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形成横向
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 2035 年,
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
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
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
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 5G 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 IPv6 规模部署
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

求是文章: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必由之路
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我们更加坚定了以下重要认识。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必由之路。三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四是贯彻新发展理
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五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
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2023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2 月 27 日,2023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会展中心开幕。今年大会主题为
“时不我待”
,其中 5G 加速、开放网络、金融科技和数字化等是本次大会的焦点。

民主协商会
2 月 28 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举行民主协商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发表重要讲话。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
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工作,团结凝聚各方面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

28
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忠诚干净
担当要求,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
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深刻理解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把
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改革方案上来,大力支持改革,确保大会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把两会开成
民主团结、凝心聚力、风清气正的大会。

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近日获悉,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将于今年 9 月 16 日至 19 日在天津市举办,本届大
赛主题确定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将设置世赛选拔项目和国赛精选项目。

2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