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這本小說的作者余華,沒有用各種煽情的字句,感人的描述渲染,整本小說只是以普通的描述為我們說故事。雖

說普通,但這份普通卻會漸漸滲透至我們心中,讓人產生共鳴。余華在麥田新版自序中解釋為何用第一人稱來敍
述─一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看到不同的形象,苦難的經歷便會有了幸福及歡樂。
但在故事中,主角福貴的人生經歷了太多的起伏,他經歷了父母的死、兒子的死、妻子、女兒、女婿、孫子以致
戰友的死,自己身邊的親人接踵去世,變得孑然一生。在故事的最後,可憐的福貴失去了一切親人,與一頭老牛
孤獨終老。不過,經過一次又一次死亡的考驗,老人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尋死覓活。在他的心中,他們只不過是
以另一種方式「活着」。他將他的故事說給作者聽,像個哲人,但他卻是個平凡不過的農民。
在那樣的年代,不得不說,其實在某方面來說,「活着」比「死亡」更加需要勇氣。福貴命途多舛,他所認識的
人也是如此。例如他曾經的戰友春生,後來成為縣長。文化大革命越鬧越兇,春生近乎每天都被打得鼻青臉腫,
福貴要他好好活着,堅持的活下去,不過沒多久春生還是上吊自殺了。看得出,「活着」比「死亡」更要背負更
多。
余華用樸實的句子寫盡了人生的悲涼,他在灰暗的描述中不時給我們光亮─一風霞嫁了好人,懷了孩子、有慶長
跑拿了第一名……讓某些時刻有了「簡陋」的快樂。然而就我們以為他們的幸福要來臨時,他們很快就以各種方
式死去,毫無徵兆。余華在灰暗的描述中時不時加入些光亮,讓我以為峰迴路轉,熬過去就是天堂時,然後又再
打破我們的幻想,只留下我們的驚訝及錯愕。
其實,人究竟為了什麼而活着?作者余華說過「活着,本來就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能更好地繼續活着,除此
之外,一切都是虛妄都是浮雲。企圖探究活着的意義注定只能成為一個笑話。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
樣並無意義。」「毫無選擇,人一出生到世上。來到世上,就要活着,沒有其他原因。」
活着本身就有意義,不用為活着找借口。不過,活着的意義不好找,死去的理由卻「遍地都是」:工作壓力太大,
有人跳樓;失戀了就「自掛東南枝」……人們常說:有人死輕於鴻毛,有人死重於泰山;有人死了卻活着,有人
活着卻死了。活着,是為了財富?親情?愛情?事業?漸漸的,人們開始尋找一種叫「信仰」的東西,以此生活
下去。但如果拋下信仰,人又能否坦然面對生死?但植物沒有信仰,它們也不需信仰便可以坦然面對生死……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余華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各位不妨也看看這本書,通過這普
通農民福貴所述說的不普通故事,明白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定能給你不少啟發。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