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1

分 类 号: K223 单位代码:10183

研究生学号: 2020122095 密 级:公 开

吉 林 大 学
硕士学位论文
(学术学位)

商代燎祭研究
Research on Liao Sacrifice in Shang Dynasty

作者姓名:康 吉 红
专 业:中 国 史
研究方向:先 秦 史
指导教师:王 坤 鹏 副教授
培养单位:文 学 院

2023 年 6 月
商代燎祭研究
Research on Liao Sacrifice in Shang Dynasty

作者姓名:康吉红

专业名称:中国史

指导教师:王坤鹏 副教授

学位类别:历史学硕士

答辩日期:2023 年 6 月 1 日
摘 要

摘 要

燎祭是商代一项十分重要的祭祀,与农事、军事、祈福避祸等活动都有一定
的联系,本文以商代燎祭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商代燎祭的基本要素、目的内涵、
考古遗迹、历史沿革等内容。
第一章探讨了商代燎祭的基本要素,包括祭祀对象、主祭者、祭祀地点、相
伴祭祀等基本问题。燎祭的祭祀对象比较广泛,包括祖先神、旧臣神、自然神和
四方神,但主要是祖先神和自然神。主祭者有商王、同姓贵族以及女性贵族,商
王是燎祭的主要祭祀者,同姓贵族和女性贵族一般是在商王的任命下才能举行燎
祭。以燎祭是否在宗庙举行可以将祭祀地点分为内祭和外祭,商人燎祭时内祭地
点有宗庙、宗庙之门、宜,外祭地点有具体的某山、某河、某地、某方等。燎祭
的相伴祭名有 祭、侑祭等,主要是为了在祭祀时强化祀典中供酒、劝食于神
的敬意。
第二章探讨了商代燎祭的目的、性质与内涵。燎祭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
面,农事方面的目的是祈雨止雨、受禾,军事方面的目的是报告军情并祈求祖先
保佑战争胜利,福祸方面的目的是祈福避祸。燎祭的性质是商人举行的以将祭品
放置在木柴上燃烧为祭祀仪式的向祖先神灵有所祈求的一种火祭,燎祭既是商人
沟通神灵的一种方式,又是让神灵享受祭品的一种途径。
第三章探讨了商代燎祭与其它火祭的异同。本章将商代燎祭与烄祭、取祭、
此祭从祭祀对象、祭祀目的、祭品的角度进行比较,探究燎祭与这些火祭的异同。
燎祭与这些火祭的相同之处在于均是火祭并且都有求雨的目的,与烄祭最大的区
别是烄祭主要以人牲为祭品,与取祭的最大区别在于取祭不用祭品,与此祭差异
较小,这些火祭的地位均无法与燎祭相比。
第四章探讨了商代早期、中期、晚期的疑似燎祭的代表性遗迹。这些遗迹分
别是郑州商城“埋石”遗迹、小双桥“烧土坑”遗迹、小屯北地丙组遗迹,通过
这些遗迹可以反映出商人有时会修筑墙来作为固定的燎祭地点,燎祭的祭品不只
是全牲,也可能只是动物身体的一部分。
第五章探讨了商代燎祭与周代燎祭的异同。燎祭在周代制度化和程序化,周
人将燎祭纳入献俘礼中,后来又在燎祭中加入隆杀之义,将其纳入郊祀祭天之礼

1
摘 要

中。和商代相比,周代燎祭在祭祀对象方面大大缩小祭祀范围,西周早期的燎祭
对象主要是周人祖先和天,周代后期天神成为周人燎祭的主要对象,祭祀的主要
目的也不再是求雨,而是向祖先上天求佑,祭祀地位方面也由一项独立盛大的祭
祀仪式变为献俘礼、祭天礼中的一项礼仪,简而言之,与商代相比,燎祭在周代
的地位大大下降。

关键词:
商周时期;燎祭;火祭;遗迹;制度沿革

2
ABSTRACT

ABSTRACT
Liao Sacrifice is a very important sacrifice in the Shang Dynasty, and it has
certain connections with farming, military affairs, praying for blessings and avoiding
disaster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Liao Sacrifice of the Shang Dynas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eeply discusses the basic elements, purpose, connotation, archaeological
remains,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Liao Sacrifice in the Shang Dynasty.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Liao Sacrifice in the Shang
Dynasty, including the basic issues such as the object of sacrifice, the chief priest, the
location of the sacrifice, and the accompanying sacrifice.The objects of sacrifice for
Liao Sacrifice are quite extensive,including ancestor gods,old courtier gods,nature
gods and four-sided gods,but the main ones are ancestor gods and nature gods. The
chief priests include the king of Shang , nobles with the same surname and female
nobles. The king of Shang is the main priest of the sacrifice,and nobles with the same
surname and female nobles generally hold the sacrifice under the appointment of the
king of Shang.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Liao Sacrifice is held in the ancestral
temple,the location of the sacrifice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rnal sacrificial activities
and external sacrificial activities. The internal sacrificial activities of the merchants
include the ancestral temple,the gate of the ancestral temple,and the Yi,while the
external sacrificial activities include specific mountains , rivers , places , Some
dependent country and so on. The names of the accompanying sacrifices of the Liao
Sacrifice include Jiu Sacrifice,You Sacrifice,etc. which are mainly to strengthen the
worship of the gods by offering wine and persuading food during the ritual.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purpose, nature and connotation of Liao
Sacrifice in Shang Dynasty.The purpose of Liao Sacrific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The purpose of the agricultural aspect is to pray for rain and stop rain and
receive grain. The purpose of the military aspect is to report the military situation and
pray for the ancestors to bless the victory of the war. The nature of Liao Sacrifice is a
kind of fire sacrifice held by merchants to place sacrifices on firewood as a sacrificial
ceremony to pray to ancestor gods. Liao Sacrifice is not only a way for merchants to

1
ABSTRACT

communicate with gods,but also a way for the gods to enjoy the sacrifices.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Liao
Sacrifice and other fire sacrifices in Shang Dynasty.This chapter compares the Liao
Sacrifice in the Shang Dynasty with Jiao Sacrifice,Qu Sacrifice,and Ci Sacrifi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objects of sacrifice, the purpose of the sacrifice, and the
sacrifices, and explo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iao Sacrifice and
these fire sacrifices.Liao Sacrifice is similar to these fire sacrifices in that they are
both fire sacrifices and both have the purpose of praying for rain. The biggest
difference from Jiao Sacrificeis that they mainly use human animals as sacrifices,and
the biggest difference from Qu Sacrifice is that they do not need sacrifices , the
difference from Ci Sacrifice offering is small, and the status of these fire sacrifices
cannot be compared with that of Liao Sacrifice.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presentative relics of suspected Liao Sacrifice
in the early, middle and late Shang Dynasty.These relics are the "buried stone" relics
of Zhengzhou Shangcheng, the "burning earth pit" relics of Xiaoshuangqiao,and the
relics of Group C of Xiaotunbeidi , through these relics , it can be reflected that
merchants sometimes built walls as fixed places for Liao Sacrifice. The sacrifices for
burning sacrifices are not only whole animals , but also Probably only part of an
animal's body.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Liao
Sacrifice in Shang Dynasty and Liao Sacrifice in Zhou Dynasty. The Liao Sacrifice
was institutionalized and proceduralized in the Zhou Dynasty. Zhou people
incorporated the Liao Sacrifice into the ritual of offering prisoners, and later added the
meaning of respect and humility to the Liao Sacrifice, and incorporated it into the
ritual of offering sacrifices to heaven in the suburbs. Compared with the Shang
Dynasty, the scope of sacrificial offerings in the Zhou Dynasty was greatly narrowed.
In the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the objects of Liao Sacrifice were mainly the
ancestors and the heavens of the Zhou people. In the late Zhou Dynasty, the gods
became the main objects of the Liao Sacrifice. It is no longer praying for rain, but
asking for blessings from the ancestors. The status of the sacrifice has also changed
2
ABSTRACT

from an independent and grand sacrificial ceremony to one of the rituals of offering
prisoners and offering sacrifices to heaven. In comparison, the status of Liao Sacrifice
in the Zhou Dynasty declined greatly.

Keywords: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Liao Sacrifice; Fire Sacrifice; Relic;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3
目 录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1
1.1 燎祭对象.....................................................................................1
1.1.1 祖先神...................................................................................1
1.1.2 旧臣神................................................................................. 12
1.1.3 自然神................................................................................. 13
1.1.4 四方神................................................................................. 18
1.2 主祭者 ...................................................................................... 19
1.2.1 商王 .................................................................................... 19
1.2.2 同姓贵族 ............................................................................. 20
1.2.3 女性贵族 ............................................................................. 21
1.3 祭祀地点................................................................................... 21
1.3.1 内祭地点 ............................................................................. 22
1.3.2 外祭地点 ............................................................................. 22
1.4 相伴祭名................................................................................... 26
1.4.1 (酉彡)燎 ............................................................................... 26
1.4.2 侑燎 .................................................................................... 28
第 2 章 燎祭的目的、性质与内涵 .................................................... 31
2.1 燎祭的目的............................................................................... 31
2.2 燎祭的性质............................................................................... 36
2.3 燎祭的内涵............................................................................... 37
第 3 章 燎祭与其它火祭的比较 ........................................................ 42
3.1 烄祭与燎祭的比较.................................................................... 42
3.2 取祭与燎祭的比较.................................................................... 45
3.3 此祭与燎祭的比较.................................................................... 49
第 4 章 考古所见商代疑似燎祭典型遗迹举例.................................. 52
4.1 商代早期的燎祭遗迹——郑州商城“埋石”遗迹 ....................... 52
4.2 商代中期的燎祭遗迹——小双桥“烧土坑”遗迹 ....................... 54
4.3 商代晚期的燎祭遗迹——小屯北地丙组基址 .......................... 56
第 5 章 商代燎祭与周代燎祭之比较................................................. 60
5.1 卜辞金文中的周代燎祭 ............................................................ 60
5.2 传世文献中的周代燎祭 ............................................................ 63
5.3 商周燎祭比较 ........................................................................... 66
结语 ................................................................................................... 70
参考文献............................................................................................ 72
绪 论

绪 论

1. 选题意义
祭祀是人们通过特定的贡献仪式向天地神灵或祖先祈求福佑的一项宗教活
动,是先秦时期政治与社会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当时的政治与社会生
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对宗教祭祀的研究是研究先秦历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燎祭是商代一项非常重要的祭祀仪式,它既与农业活动息息相关,又与军事活动
有所联系,燎祭的祭祀次数之多,祭祀对象之广,所用牺牲之重,在商代的众多
祭祀中也是非常突出的,到了周代,周人对商人的燎祭制度有所损益,在周代祭
祀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燎祭是商代一项重要的祭祀内容,对燎祭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以对商代的
燎祭活动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可以对与燎祭相关的商代政治与社会生活
进行相应的研究。以往的学者或从字形的角度探究甲骨文“燎”字字形的演变,
或从燎祭这一祭祀制度本身出发对商代燎祭的祭祀对象和祭祀目的展开研究,或
研究燎祭的起源与古代燎祭的用物,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目前很
少有学者将燎祭作为专题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将在全面研究商代燎祭
的诸多要素的基础上对燎祭的目的、性质和内涵展开深入研究,并将燎祭与商代
其它火祭进行比较来体现燎祭的独特性,对考古所见的疑似燎祭的典型遗迹进行
研究以探讨燎祭的实际运用情况,最后对商周时期的燎祭进行纵向比较,以小见
大,以求对商周祭祀制度的沿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2. 研究现状

2.1 关于“尞”字形及演变的研究

1
许慎认为“尞”从昚,昚乃古慎字,表示祭天所以慎重。 罗振玉先生依据
2
甲骨文和金文中大史寮、卿事寮的“寮”的字形,认为“尞”字从 从火。 吴
其昌先生认为殷人举行燎祭是欲使其大气上腾,所以燎祭本来应当举行于旷野,
3
之后举行于屋下,所以才有“寮”字。 王辉先生认为 字中间的曰,并非日月

1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第 480 页。
2
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三种》(上),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第 151 页。
3
吴其昌:《吴其昌文集》(一), 太原:三晋出版社,2009 年,第 34-35 页。

1
绪 论

的日,也非子曰之曰,而是“吕”字形的讹变,并引用徐中舒先生的观点,指出
1
“吕”字形为火塘之意。
白玉峥先生对“燎”的字形进行细致的研究,指出“燎”在每期的字形都不
同,可以以其字形变化作为字形断代的依据。例如在第一期及祖庚时期作 ,
在第三期增加火作 ,在第四期武乙时作 、 、 。并进一步提出旧派用燎
2
祭祀祖,新派以祡祭祀祖的观点。
诸家还围绕 字是否为“燎”的新字的问题而展开讨论。董作宾先生认为
祖乙、帝乙、帝辛时祭祀有 字而无 字,因此 当是 之新字,白玉峥、李
立新等先生也认同这一观点。李孝定先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 字的甲骨文 未
有燃烧时火星之点状,另证明其为其它字。3

2.2 燎祭的相关研究

一些学者围绕燎祭的原因、目的展开研究。陈梦家先生在《古文字中之商周
祭祀》中对商代燎祭的对象和目的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将商代燎祭的对象进行
分类,并详细的分析了燎祭者的祭祀心理。他将卜辞中列为祭典的先公先王根据
所受的祀典和世次分为三大系,其中第一系的高祖夒至王亥所用的祭礼以燎、㞢、
为主,第二、三系中很少使用“燎”这种祭礼。他认为“燎”属于以所祭之法
为名者,其为用牲之法,引申为祭名。卜辞中的燎祭,用于天帝及一切有势的自
然权力。他将燎祭的对象分为八类,分别为燎于先公——天帝、燎于土——社、
燎于日月风、燎于旬、燎于河、燎于岳、燎于东母西母、燎于䖵等。他认为燎祭
者的心理可以分为对自然的恐惧,祈求与生产相关的物力求助和眷恋其旧居之东
4
土三种。 王辉先生的《殷人火祭说》对商代盛行火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即一
是因为火同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二是先民出于对火的崇拜,此外还介绍了
火、焱、赤、柴、束、取、燎、 、新、禘、烄等火祭。5许进雄先生《说燎》
中对燎祭的内涵、对象、目的、沿革进行细致的分析。他认为燎、祡、禋三祀属
于异名而同实,它们的用法相同,祭祀对象以山川社神为主,燎祭除了求雨巡守

1
王辉:《殷人火祭说》,李雪山等主编:《甲骨学 110 年:回顾与展望——王宇信教授师友国际学术研
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年,第 164-177 页。
2
白玉峥:《契文举例校读》,《中国文字》第 8 卷第 34 册,1969 年,第 3742-3743 页。
3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北京:中华书局,1999 年,第 1065-1071 页。
4
陈梦家:《陈梦家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16 年,第 1-56 页。
5
王辉:《殷人火祭说》,李雪山等主编:《甲骨学 110 年:回顾与展望——王宇信教授师友国际学术研
讨会论文集》,第 164-177 页。

2
绪 论

1
外,还可祈求无疾长寿,此外作者还指出燎祭对象的变革。
一些学者对燎祭的演变进行深入研究。焦智勤先生在《卜辞燎祭的演变》一
文中分析了燎祭活动的演变规律。他检索了《甲骨文合集》中的燎祭卜辞,并按
甲骨学分期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发现燎祭卜辞在第一期最多,第二期骤
减 ,第三期有所增加,第四期猛增,第五期又骤减,认为燎祭卜辞在第二期骤
减是由于祖甲改革所致,在第四期猛增是由于处于武乙、文丁的复古时期,并认
2
为燎祭在商末并未被废除,燎祭被周代继承并有所增益。 屈万里先生指出商代
燎祭与后世的一个不同点是商人祭祀天地神祗和祖先都会使用燎祭,而后世的燎
祭专门用作祭天之礼。3许进雄先生在《说燎》中同样指出燎祭对象的变革,即
商代燎祭的对象上帝祖先皆有,虽经帝乙、帝辛的革新,但仍受传统祭祀观念影
4
响,直到成王改制使用周礼,则只剩天神地祗才可以享祭。 王贵生先生在《周
初燎祭仪式考辨》中对周初的燎祭仪式进行了细致的考辨。他通过释读《天亡簋》
中“衣祀天室”与《世俘》中“燎于周庙”等文字的内涵,认为“燎祖告天”是
周初祭祖程序的一大特点,符合殷周文化转型期的祭祀理念,晚周“柴望”的礼
制源于周初燎祭祖先以告天的仪式先例,这种先例又与中周以后形成的祭天配祖
进行燎祭的郊祀礼制有所差异。5
此外,还有学者针对燎祭的其它方面展开研究。李锦山先生在《燎祭起源于
东部沿海地区》一文中对燎祭的起源进行研究。他认为燎祭之礼并非起源于奴隶
制时代,而是萌发于原始宗教阶段,是史前农业部落一项极为重要的宗教礼仪。
他以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上海青浦县福泉山、浙江余姚瑶山及海宁县大坟墩等
东部地区发掘的考古遗址为依据,并结合古史传说中关于燔柴祭天地的记录,得
出燎祭之礼起源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结论,指出商周时期的燎祭礼仪是在继承沿海
6
地区的宗教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起来的。 许科先生在《古代燎祭用物及其意
义》一文中对燎祭的用物进行细致的探究。作者将燎祭的用物大致分为柴薪、牲
畜、玉帛三种,他分析古典文献中的植被记载情况,并结合华北植被考古调查成
果和民间习俗及树木特性,认为商周时期燎祭所用的柴薪多为华北暖温带落叶阔

1
许进雄:《许进雄古文字论集》,北京:中华书局,2010 年,第 24-35 页。
2
焦智勤:《卜辞燎祭的演变》,《殷都学刊》2001 年第 1 期,第 27-29 页。
3
屈万里:《殷墟文字甲编考释》(上),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4 年,第 6-7 页。
4
许进雄:《许进雄古文字论集》,第 24-35 页。
5
王贵生:《周初燎祭仪式考辨》,《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 年第 1 期,第 99-106 页。
6
李锦山:《燎祭起源于东部沿海地区》,《中国文化研究》1995 年第 1 期,第 37-42 页。

3
绪 论

叶类树木,并认为燎祭用物反映了一定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同时造成与周边
1
民族的标志性区别,即从燎祭的礼仪和用料上体现了华夷之别。
2.3 民族学中的火祭现象研究
中外民族历史上,以火为媒介的祭祀方式屡见不鲜,许多学者关注到这一现
象并对其背后的宗教内涵进行细致的考察。
爱德华·泰勒先生在《原始文化》中对火烧祭品的现象进行分析,他认为在
低级万物有灵观里,精灵本质上被看作某种类似烟或蒸汽的东西,成为这种状态
的贡品能够被转交并被灵物使用。他列举了祖鲁人将香与动物的油脂一起燃烧、
北美的阿尔衮琴人将食物抛进火里的习俗,指出在宗教史上占有地位的祭品通常
2
是由美食组成的,并借助火来奉献。
谢·亚·托卡列夫先生的《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提到印度吠陀时期的
火神阿耆尼,火被视作人神沟通的中介,而火神为火的化身,人们认为惟有通过
3
火神阿耆尼才能将祭品贡献给神,即“牺牲燔于坛,借火之力上达天界”。
马尔塞·莫斯先生在《巫术的一般理论、献祭的性质与功能》中指出所有希
伯来献祭中,肥脂与内脏需放在祭坛上焚烧,这样圣化的部分以好闻的气味到达
神那里,神也将圣化降于人,他解释祭司焚烧的目的是消除动物肢体的世俗环境,
4
以焚烧的方式走向神圣世界。
应骥先生在《僰氐羌源流考》中介绍了彝族先民撒尼人祭天与崇火的习俗,
他总结到祭天必须做到以高山为祭天场所、通过燃烧祭品来上达天庭、若无山丘
需筑高台、祭天只能在露天场所等条件,而崇火的主要内涵是祓除邪祟、圣火祭
5
礼和灶神祭仪。
陈兴龙先生在《羌族释比文化研究》中介绍了羌人以牛、羊头为贡品,在白
6
石塔燃烧柏枝生烟来祭祀天神的习俗,目的是能够得到天神的佑护。

1
许科:《古代燎祭用物及其意义》,《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 3 期,第 138-143
页。
2
[英]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重译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705-708 页。
3
[苏]谢·亚·托卡列夫著,魏庆征译:《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年,第 303 页。
4
[法]马塞尔·莫斯、昂利·于贝尔著,杨渝东、赵丙祥译:《巫术的一般理论、献祭的性质与功能》,桂
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 199-200 页。
5
应骥:《僰氐羌源流考》,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7 年,第 108-113 页。
6
陈兴龙:《羌族释比文化研究》,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7 年,第 88 页。

4
绪 论

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
关于商代燎祭的首要问题是商代燎祭的基本要素,本文在第一章中从四个方
面来论述,包括商代燎祭的祭祀对象、主祭者、祭祀地点和相伴祭名,并分析其
中包含的政治与宗教关系以及燎祭与相伴祭名的关系。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本文
将讨论有关商代燎祭的目的、性质与内涵等问题,发现商人举行燎祭除了祈雨以
外还有其它目的,燎祭中产生的烟气既是人与神沟通的途径,又是神灵享祭的方
式。为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燎祭,本文将在第三章中探究燎祭与商代其它火祭的异
同,并且在第四章中将从商代早期、中期、晚期中疑似燎祭的遗迹中选取代表性
遗迹进行研究,以探究商代燎祭的实际运用,最后本文在第五章中根据出土文献
与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讨论燎祭在周代的发展变化,并比较商周燎祭的异同。

3.2 研究方法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二重证据法”,以甲骨文为主要
材料,并结合《尚书》《周礼》《诗经》等传世文献及青铜器铭文等出土文献来
进行研究,以互为补正。
本文属于文化史研究范畴,在研究中也需要参照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相关研究
成果,因此采用跨学科交叉对比研究,以求对商代燎祭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5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燎祭是商代一项十分重要的祭祀仪式。卜辞“燎”字字形多变,在卜辞中的
字形有 、 、 、 、 ,其中 字形是早期的一种字形,也是最常见的一
种字形,似以火燃木、火星四溅之状,陈梦家先生曾生动的形容卜辞中的“燎”
字像燃烧的木头,或省略了火焰之形,或在火焰之外更增加一火。1单从字形上
看,卜辞燎字以燃木为要义,但在现实的祭祀活动中,燎祭除了燃烧木头外,还
要贡献牺牲于其上,陈梦家先生认为“燎”祭最初仅是积薪燎之而已,后来才渐
渐发展为燎牲。2

1.1 燎祭对象

商代燎祭对象的范围十分广泛,既有先公先王等祖先神,又有风、云等自然
神,还有东、西、南、北等四方神,根据燎祭对象的性质,可以将商代燎祭的对
象分为四类,即祖先神、旧臣神、自然神和四方神。
1.1.1 祖先神
祖先神是商代祭祀的重要对象,商代的祖先神包括先公先王及其配偶,其中
先公先王是主要的祭祀对象,祭祀频繁且祭品丰厚,而他们的配偶在祭祀上则居
于从属的地位,祭祀频率很低,且祭品也较为简单,值得一提的是卜辞中鲜有对
先公配偶的祭祀,对先王配偶进行祭祀的卜辞相对来说较多。
1.1.1.1 燎于先公
关于商代先公涵义的界定,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王国维先生在《殷卜辞中
所见先公先王考》中认为上甲居先公之首,其后依次为报乙、报丙、报丁、主壬,
主癸;3陈梦家先生在《殷虚卜辞综述》中以上甲为界,认为上甲之前的为先公,
上甲之后的为先王;4常玉芝先生在《商代宗教祭祀》中将商代上甲以前的祖先
称为高祖,上甲至大乙之前的六位祖先称为先公,将大乙至帝辛的各位祖先称为
先王。5本文遵从陈梦家先生的界定方法,将上甲以前的商人祖先称为先公,下
面将分别论述上甲以前的先公在燎祭卜辞中的具体祭祀情况。

1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北京:中华书局,1988 年,第 352 页。
2
陈梦家:《陈梦家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16 年,第 13 页。
3
王国维:《观堂集林》,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第 424-435 页。
4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 345 页。
5
常玉芝:《商代宗教祭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年,第 210 页。

1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1.夒

夒字在甲骨文中为 ,王国维先生释为夒,并认为其为商人先祖中最为显

赫者,即帝喾,1于省吾、姚孝遂等先生也认为夒为先公之名。2商人对夒的燎祭
较为隆重,有时以二十头牛为祭品进行祭祀,商人燎祭夒的卜辞如下:
(1)燎于夒六牛。(《合集》14369)
(2)丙辰卜, 贞,惟 令燎于夒。(《合集》14370 丁.6)
(3)贞,燎于夒。(《合集》14371.2)
(4)……燎于夒…… ……十月。(《合集》14372.2)
(5)□□卜,□[贞],燎□夒。(《合集》14373.1)
(6)壬子卜,□,燎于夒。(《合集》21101)
(7)丙午卜,旅贞,翌丁未夒燎,告又豊。(《合集》24962.1)
(8)甲寅贞,辛亥 燎于夒三牛。(《合集》34172.2)
(9)庚戌卜,燎于夒三小 。(《屯南》284)
(10)惟夒燎先 ,雨。(《屯南》4324)
(11)乙亥卜,高祖夒燎二十牛。(《屯南》4528)
(12)夒燎,弜至日 ,吉,茲用。(《屯南》4582.3)
以上卜辞记载了商人对夒的燎祭,祭品以牛为主,此外还有专门圈养的羊。
第二条卜辞是贞人 在丙辰这天占卜,是否命令 向夒举行燎祭,第十条卜辞
是卜问对夒举行燎祭之前先举行 祭是否会下雨,这条卜辞表明祈雨是向夒举
行燎祭的目的之一。第十一条卜辞是在乙亥这天占卜,是否以二十头牛为祭品向
高祖夒举行燎祭,称其为高祖夒,且祭品多达二十头牛,说明商人对夒是十分崇
敬的。
2.
是商代的先公,张秉权先生认为《冬饮庐旧藏甲骨文字》中第 472 片的
反面“燎㞢 妣”可证明这一点。3姚孝遂、肖丁两位先生指出 是殷人经常

1
王国维:《观堂集林》,第 411-412 页。
2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北京:中华书局,1996 年,第 1499 页;姚孝遂:《姚孝遂古文字论集》,
北京:中华书局,2010 年,第 203 页。
3
张秉权:《跋冬饮庐旧藏甲骨文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三十七本下册,1967
年,第 680 页。

2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祈雨祈年的对象,是其先公之一,主要祭祀为燎祭。1下面是商人对 进行燎祭
的卜辞:
(1)庚申卜,㱿贞,燎于 。(《合集》418 正)

(2)己巳卜,亘贞,燎于 。(《合集》8329)

(3)己巳卜, ,燎于 。(《合集》8329)

(4)燎于 一牛。(《合集》14659)
(5)勿燎于 。(《合集》14659)

(6)癸亥卜, 贞,燎于 ,十二月。(《合集》14662 正)


(7)乙亥卜,燎 羊,宜 。(《合集》14664)
(8)燎□ 犬。(《合集》14670 反)
(9)丁卯贞,于庚午 燎于 。(《合集》33273.4)
(10)己丑贞,于庚午 燎于 。(《合集》33273.5)
(11)己亥卜,田率,燎土豕、 豕、河豕、岳豕。(《合集》34185)
(12)辛亥卜,又燎于 。(《合集》34267)
(13)丁巳贞,庚申燎于 二小 ,宜大牢。(《合集》34274)
(14)于 父燎,雨。(《合集》34275)
(15)□戌卜,燎于 ,雨。(《合集》34275)
(16)己未贞,燎于 十豕。(《合集》34276)
(17)辛巳贞,雨不既,其燎于 。(《屯南》665)
商人对 举行的祭祀主要为燎祭,祭品有牛、猪、犬和专门圈养的羊等牲畜。
第九和第十两条卜辞记载商人分别在丁卯日和己丑日这两天进行占卜,是否在庚
午这天用 祭和燎祭来祭祀 ;第十一条卜辞是己亥这天占卜,在率地进行田
猎,是否要向土、 、河、岳分别燎祭一头猪;第十四和十五两条卜辞是向
举行燎祭以祈雨,而第十七条卜辞则是在辛巳这天占卜,雨下个不停,向 举
行燎祭以祈求止雨,说明在商人看来, 既有降雨的能力,又有止雨的能力。
3.

在甲骨文中为 ,常玉芝先生根据卜辞“贞燎于 ”(《合集》14749


正.3)和“贞燎于王亥”(《合集》14749 正.4)出于同一版卜辞,且记载同一

1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1897 页。

3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事,认为 也是商人的祖先,1燎祭是商人祭祀 的一种重要方式:


(1)□□卜,㱿贞,燎 一羌。(《合集》410 正)
(2)贞亦燎于 三牛。(《合集》14690)
(3)贞于 燎,八月。(《合集》14691)
(4) 燎于 。(《合集》14695)
(5)贞燎于 。(《合集》14749 正.3)
(6)贞燎于王亥。(《合集》14749 正.4)

(7)……贞翌……寅 燎于 犬燎豖……(《怀特》14)

燎祭 的卜辞有十余条。燎祭时的祭品有牛、犬、经过阉割的猪等牲畜以及
人牲。第一条卜辞记载贞人㱿占卜是否以一个羌人为祭品向 举行燎祭,羌人
在商代是较为珍贵的祭品,第五条和第六条卜辞中反映商人在同一版卜辞中卜问
是否对 和王亥举行燎祭,这些都能说明商人对 还是比较重视的。商人对 举
行燎祭的目的不明,卜辞有“ 年于 ”(《合集》10100)与“…… 雨”(《合
集》12846)的记载,因此其目的可能与祈雨有关。
4.
叶玉森先生认为 为殷人先祖之名,2于省吾先生根据卜辞“贞,帝秋于 于
土”(《合集》14773)的记载,认为 与土一样,乃神祖之名,3笔者赞同二位
先生的观点,认为其为商人先公之一,与之有关的燎祭卜辞有:
(1)辛卯卜,燎于 。(《合集》14771.1)

(2)辛卯卜,燎于 。(《合集》14771.2)
(3)□丑卜,古贞,……于 燎十……(《合集》14772)
关于 的卜辞极少,第一和第二条卜辞同为一版,意为在辛卯这天占卜,是
否要向 和 举行燎祭,前文已经论述 为商人先公,则 亦是商人的先公。
第二辞中“燎”应当是用牲法,即焚牲以祭。商人对 举行燎祭的目的不明,
卜辞有“癸未卜,贞, 于 十小 ,卯十牛,年用?十月”(《合集》14770),
是向 进行 祭以询问年成。
5.河

1
常玉芝:《商代宗教祭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年,第 208 页。
2
叶玉森:《殷虚书契前编集释》卷四,宋镇豪、段志洪编:《甲骨文献集成》第 20 册,成都:四川大学
出版社,2001 年,第 379 页。
3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3351 页。

4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河字在甲骨文中作 ,关于河的属性,学界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河乃自然神,李孝定、李学勤、晁福林等学者均持此说;1一种观点认为河为祖
先神,郭沫若、于省吾、常玉芝等学者持此说;2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河兼具自然
神和祖先神两种属性,陈梦家、张秉权等学者持这一观点。3笔者赞同河神具有
两种属性的观点,仅为方便叙述而置于本小节,关于河的燎祭卜辞如下:
(1)丙午卜,贞燎于河五牢,沉十牛,宜牢,㞢羌十……(《合集》326)
(2)癸卯卜,㱿,燎河一牛,㞢三羌,卯三牛。(《合集》1027 正)
(3)燎于河、王亥、上甲十牛,卯十 ,五月。(《合集》1182)
(4)己亥卜, 贞,王至于今水,燎于河三小 ,沉三牛,有雨,王步。(《合
集》14380)
(5)乙巳卜,争贞,燎于河五牛,沉十牛,十月,在门。(《合集》14553)
(6)甲辰卜,内,燎于河一羊一豖,卯一牛。(《合集》14561)
(7)贞,勿衣燎于河。(《合集》14573 反)
(8)……贞,争,呼 燎于河。(《合集》14574)
(9)庚午卜,王燎河, 于 。(《合集》21114)
(10)己丑卜,河燎夕惟豚。(《合集》30434)

(11)丁巳卜,其燎于河牢,沉 。(《合集》32161)

(12)辛未卜,燎于河,受禾。 (《合集》33272)
(13)癸未卜,燎于河,受佑。(《合集》34242)
(14)……于贞岳燎暨河。(《屯南》4397)
对河进行燎祭的卜辞多属于第一期。当时的商王对河的燎祭非常重视,不仅
体现在祭祀次数之多,也体现在祭祀时所用牺牲之多,祭品多时同时有六头专门
圈养的牛,十头普通牛以及至少十个羌人,此外商王经常亲自举行燎祭河的祭典
也能证明这一点。对河举行燎祭时,经常与王亥、上甲、岳等祭祀对象一同祭祀,
在祭祀的时候经常伴随着将牺牲沉入水中的用牲法,可能与河的神性有关,《尔

1
李孝定编:《甲骨文字集释》第十一卷,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5 年,第 3272-3273 页;李学勤:
《评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考古学报》1957 年第 3 期,第 123 页;晁福林:《论殷代神权》,《中
国社会科学》1990 年第 1 期,第 105-106 页。
2
郭沫若:《考古编卷 2:卜辞通纂》,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年,第 326 页;于省吾:《双剑誃殷契
骈枝三编》,宋镇豪、段志洪编:《甲骨文献集成》第 8 册,第 263 页;常玉芝:《商代宗教祭祀》,第
209 页。
3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 343-344 页;张秉权:《殷虚文字丙编·考释》,台北:“中研院”史
语所,1959 年,第 185-186 页。

5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雅·释天》中记载“祭川曰浮沉”,郭璞注曰“投祭水中,或浮或沉”,1《周
礼·大宗伯》也记载“以貍沈祭山林、川泽”,郑玄注曰“祭山林曰埋,川泽曰
沈,顺其性之含藏”,2“沈”即“沉”,可见时人以“沉”祭河是顺应河的属
性,与商人祭祀河神的方式一致。燎祭河的祭品也非常丰富,有专门圈养的牛和

羊、经过阉割的猪、普通的牛、羊、小猪以及羌、 等人牲。燎祭河的目的主要

有祈雨、祈求受到佑护以及祈求获得丰收等。
6.岳
岳在甲骨文中写作 。同河一样,关于岳的属性学界也有三种观点,一种观
点认为岳乃自然神,屈万里、晁福林等学者持此观点;3一种观点认为岳是祖先
神,杨树达、张秉权等学者持此观点;4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岳兼具自然神和祖先
神两种属性,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有陈梦家、闻一多等。5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
关于岳的燎祭卜辞如下:
(1)辛未卜,争贞,翌癸酉呼雀燎于岳。(《合集》4112)
(2)贞,岳宾我燎。(《合集》14422.1)
(3)□酉卜,㱿,燎于岳三豖,卯九□。(《合集》14439)
(4)壬戌卜, 贞,寻燎于岳。(《合集》14474 正)
(5)乙卯卜,燎岳,今 舞。(《合集》21109)
(6)丙燎岳、夨、山。(《合集》21110)
(7)□酉卜,王其 岳燎,惟犬暨豚十,有大雨,大吉。(《合集》30411)
(8)岳燎惟旧 用,三牢,王受佑。(《合集》30414)
(9)庚午燎于岳,有从在雨。(《合集》33273)
(10)燎于岳,无从在雨。(《合集》33273)
(11)甲辰卜,乙巳其燎于岳大牢,小雨。(《合集》33331)
(12)己酉贞,辛亥其燎于岳一 ,卯一牛,雨。(《合集》34198)
(13)惟己燎豕于岳,雨。(《合集》34204)

1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180-181 页。
2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456-457 页。
3
屈万里:《岳义稽古》,《清华学报》1960 年第 2 卷第 1 期,第 62-67 页;晁福林:《论殷代神权》,
《中国社会科学》1990 年第 1 期,第 105-106 页。
4
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卜辞琐记》,北京:科学出版社,1954 年,第 33 页;张秉权:《殷虚文字丙
编·考释》,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59 年,第 127 页。
5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 342-343 页;闻一多:《古典新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年,第
474-475 页。

6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14)岳燎后 。(《屯南》4397)
(15)□燎于岳夕羊,翌辛亥 。(《英藏》1147)
与河类似,岳也是燎祭的一个重要对象。燎祭岳的祭品有经过阉割的猪、专
门圈养的牛与羊、普通的牛、羊、猪等牺牲。第一条卜辞是在辛未这天由贞人争
占卜,是否在第二天癸酉命令雀向岳举行燎祭;第二条卜辞是卜问我是否亲自参
加向岳举行的燎祭,这里的“我”可能是商王;第七条卜辞是卜问商王向岳用
并举行燎祭,用一只狗和十只小猪作为祭品,是否会下大雨;第八条卜辞是卜问
向岳举行燎祭并用旧册,祭品为三头经过圈养的牛,商王是否会受到佑护,由商
王亲自参加对岳的燎祭,说明商王对岳的祭祀是比较重视的,另外这些卜辞还能
说明商王对岳举行燎祭的目的有祈雨和为商王祈求佑护。对岳进行燎祭时,有时
伴随着其它祭祀,如与燎祭同时进行的寻祭,如在燎祭之后举行 祭,又如在
燎祭之后举行舞祭,陈梦家先生指出舞祭是用以求雨的,1在燎祭之后举行舞祭,
也许是为了增强降雨的可能性。
7.
在甲骨文中写作 ,郭沫若先生将其释为 ,并指出 为殷之先公,2姚
孝遂和肖丁先生认为 为殷人祈雨祈年的主要对象之一,与其他先公不同之处
在于未见其为 为 之例。3下面是关于 的燎祭卜辞:
(1)辛酉卜, 贞,燎于 白牛,二月。(《合集》14380)
(2)乙卯卜,不雨, 宗燎率……吉。(《合集》30299)
(3)壬申卜,燎于 ,雨。(《合集》33272)
(4) 燎三牢。(《合集》34175)
(5)己亥贞, 燎于 。(《合集》34176)
第一条卜辞是在辛酉这天由贞人 进行占卜,是否将白牛作为祭品向 进
行燎祭;第二条卜辞是在乙卯这天占卜,由于不雨,在 宗举行燎祭以求雨;
第三条卜辞是在壬申这天占卜,向 举行燎祭是否会下雨。殷人尚白,以白牛
作为祭品,且为其设宗作为祭祀场所,说明商王对 是比较重视的,另外也可
以看出商人对 举行燎祭的目的主要是祈雨。在对 进行燎祭时,有时会伴随

1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 601 页。
2
郭沫若:《考古编卷 3:殷契粹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年,第 353 页。
3
姚孝遂、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第 9 页。

7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着 祭。
8.
于省吾先生认为 是商人的祭祀对象,1常玉芝先生认为在《合集》34268
中,其与岳、河、 等殷人祖先同为一版,则其也是商人的祖先神名。2笔者认
为其应当是商人的先公远祖,关于 的燎祭卜辞有:
(1)壬子卜, ,勿燎于 。(《合集》14364 正.2)
(2)燎于 ,二月。(《合集》14364 正.3)
(3)燎于 。(《合集》14364 正.4)
(4)甲戌卜, 贞, 年……燎于 十牛,宜……(《英藏》1160 正)
关于 的燎祭卜辞较少,因此能反映的信息也比较有限,第一条卜辞是在
壬子这天由贞人 占卜,是否不要向 举行燎祭;第二、三条卜辞均是卜问是
否向 举行燎祭,第四条卜辞虽然残缺,但是仍然可以释读出大致意思,即在
甲戌这天由贞人 占卜,是否以十头牛等祭品燎祭 ,以向其求得年成,可见
在商人心目中其职权可能与农业有关。
9.王亥
王亥在甲骨文中写作 ,王国维先生指出王亥“乃祭礼之最隆者,必为
商之先公先王无疑”,3并指出王亥就是《史记》中所记载的商人先祖冥之子振,
4
王亥是商人非常重要的燎祭对象,商人对王亥举行燎祭的次数较多,且祭品都
比较丰厚,关于王亥的燎祭卜辞如下:
(1)燎于河、王亥、上甲十牛,卯十 ,五月。(《合集》1182)
(2)丁巳卜, 贞,燎于王亥十 ,卯十牛、三豰,告其比望乘征下危。(《合
集》6527 正)
(3)贞,燎于王亥,告其比望乘。(《合集》7537)
(4)丙戌卜,㱿贞,燎王亥圭。(《合集》11006 正)
(5)甲辰卜,㱿贞,来辛亥燎于王亥三十牛,二月。(《合集》14733)
(6)甲辰卜,争贞,燎于王亥其玉。(《合集》14735 正)
(7)贞,燎于王亥女、豕。(《合集》685 正.1)

1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1964 页。
2
常玉芝:《商代宗教祭祀》,第 208 页。
3
王国维:《观堂集林》,第 415 页。
4
王国维:《观堂集林》,第 415-416 页。

8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8)……燎于王亥四 。(《合集》14744)
(9)贞燎于王亥五牛、新豰。(《英藏》1175.2)
王亥是燎祭的重要对象,不仅体现在其祭品数量之多(多时可达三十头牛),
也体现在其祭品之珍贵,如圭、玉等玉器。燎祭王亥时的祭品以牛为主,此外还
有 、豰、专门圈养的羊等牲畜及玉、圭等玉器。第二、三条卜辞记载向王亥进

行燎祭,告诉他将要同大将望乘一起讨伐下危,其目的则是将王亥之神主从宗庙
中迁出随军而动,以求在战争中得到王亥的护佑。第四条卜辞是在丙戌这天由贞
人㱿进行占卜,是否以圭为祭品向王亥举行燎祭;第五条卜辞是在甲辰这天由贞
人㱿进行占卜,是否在未来的辛亥日以三十头牛为祭品向王亥举行燎祭,月份为
二月;第六条卜辞是在甲辰这天由贞人争占卜,是否以玉为祭品向王亥举行燎祭;
第七条卜辞有“王亥女”之词,朱彦民先生认为这里的“女”为女奴,1笔者赞
同这一观点,因此该辞是卜问是否以一个女奴和一只猪为祭品向王亥举行燎祭。
这些卜辞中的祭品或为珍贵的圭、玉,或为数量众多的牺牲,或为人牲,都可以
说明商人对王亥的祭祀是极其隆重的。
10.王夨
夨在甲骨文中写作 ,罗振玉先生将其释读为“夨”,判为人名,2于省吾
先生认为卜辞“夨”或作“王夨”,乃先公之名。3王夨的身份学者们意见不一,
但其为商人先公这一点是得到广泛认可的,关于王夨的燎祭卜辞仅一条——丙燎
岳、夨、山(《合集》21110),这条卜辞意在卜问是否在丙日对岳、夨、山举
行燎祭,尚未见对夨进行单独燎祭的卜辞。
11.上甲
上甲在甲骨文中写作 ,王襄先生指出该字为上甲的合文,乃商之先公名,
4
赵诚先生指出上甲或读作报甲,就是《史记·殷本纪》中的“微”,因此又被
称作上甲微。5关于上甲的燎祭卜辞如下:
(1)燎于河、王亥、上甲十牛,卯十 ,五月。(《合集》1182)
(2)贞,燎于上甲于河十牛。 (《合集》1186)

1
朱彦民:《殷卜辞所见先公配偶考》,《历史研究》2003 第 6 期,第 16 页。
2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卷上,宋镇豪、段志洪编:《甲骨文献集成》第 7 册,成都:四川大学出版
社,2001 年,第 84 页。
3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219 页。
4
王襄:《古文流变臆说》,北京:龙门联合书局,1961 年,第 32 页。
5
赵诚:《甲骨文与商代文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年,第 70 页。

9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3)癸丑卜,㱿贞,燎于上甲……豖、一羊,卯……牛。(《合集》1187)
(4)贞,呼先 燎……上甲……王……(《合集》1191 正)
(5)既燎……上甲于唐。(《合集》1200)
(6)庚寅贞,其告高祖,燎于上甲三牛。(《合集》32313)
(7)……卜,其燎于上甲三羊,卯牛三,雨。(《合集》32358)
(8)乙酉贞,侑燎于上甲、大乙、大丁、大甲……(《合集》32387)
(9)辛巳卜,上甲燎,大乙﹑大丁﹑大甲先……(《屯南》1042)
商人燎祭上甲时所用祭品有普通的牛、羊、经过阉割的猪以及专门圈养的羊
等牺牲。商人对上甲进行燎祭时,经常将其与河、王亥一同祭祀,例如第一、二
两条卜辞。第一条卜辞是卜问是否以十头牛和对剖十只专门圈养的羊为祭品,向
河、王亥、上甲三人举行燎祭,第二条卜辞是卜问是否以十头牛为祭品向上甲和
河举行燎祭。第七条卜辞是卜问以三只羊和三只对剖的牛为祭品向上甲举行燎祭,
是否会下雨,说明商人向上甲举行燎祭有祈雨的目的。第八、九条卜辞中商人将
上甲与大乙、大丁、大甲等祖先合祭。
1.1.1.2 燎于先王
受燎祭的先王共有十位,分别为大乙、大丁、大甲、祖乙、祖丁、南庚、小
乙、武丁、祖甲、康丁,燎祭先王的卜辞较少,燎祭时单祭某王的卜辞至多四条,
少则仅一条,燎祭先王的卜辞如下:
(1)甲辰卜,王翌乙巳燎于成五羊。(《合集》1348)
(2)乙酉贞,侑燎于上甲、大乙、大丁、大甲……(《合集》32387)
(3)壬子卜,甲寅燎大甲 ,卯牛三。(《合集》22421 正.1)
(4)甲寅卜,延燎祖乙……卯三牛……五用。(《合集》27187.1)
(5)己……卜, 燎爵于祖丁。(《合集》22184)
(6)己丑卜,妇石燎爵于南庚。(《屯南》2118)
(7)癸卯贞,其燎小乙。(《屯南》1030.1)
(8)丁巳卜,侑燎于父丁百犬、百豕,卯百牛。(《合集》32674)
(9)丙午贞, 燎于父丁十牢卯十牛,茲用。(《合集》32691)
(10)□未卜,□燎于父丁五 ,卯五牛。(《合集》34172)
(11)甲卯卜,贞,王[宾]祖甲燎,亡尤。(《合集》35901.1)

10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12)……贞有来告……从北土,其燎告[祖]乙父丁……(《合集》33050.2)
(13)丙寅贞,丁卯 燎于父丁四牢卯……(《屯南》935.1)
(14)丙子卜,燎白羊﹑豕,父丁。(《屯南》2670)
第一条卜辞是在甲辰这天占卜,商王是否在第二日乙巳以五只羊为祭品向成
(即大乙)举行燎祭,由商王亲自举行燎祭体现了商王对成的重视。第二条卜辞
是乙酉这天占卜,是否向上甲、大乙、大丁、大甲等人举行侑祭和燎祭,侑祭是
商人举行燎祭时最常见的相伴祭名。第五条卜辞是卜问是否用爵向祖丁举行 祭
和燎祭,第六条卜辞是在己丑这天占卜,是否由妇石用爵向南庚举行燎祭,这两
条卜辞中有“燎爵”一词,岳洪彬先生认为这里的“爵”非祭品,而是祭器,真
正的祭品是爵所盛之物,1第六条卜辞中由“妇石”这一女性参与对先王的燎祭,
这在燎祭卜辞中是十分罕见的,反映了商代一些女性贵族参与祭祀的史实。第八
到十三条卜辞是向武丁举行燎祭,其中第八条卜辞是在丁巳这天占卜,是否以百
犬、百豕和对剖的百牛向父丁举行侑祭和燎祭,所用牺牲数量之多,在燎祭卜辞
中是非常罕见的,体现了商王对武丁的尊崇。第十一条卜辞是在甲卯这天占卜,
由商王亲自对祖甲举行燎祭是否有灾祸,说明避祸也是商王举行燎祭的一个原因。
第十二到十四条卜辞是商王向康丁举行燎祭,其中第十二条卜辞反映了商王向康
丁和祖乙举行燎祭,向他们报告来自北土军情的情况。
1.1.1.3 燎于先王配偶
前文中提到,对先公配偶举行燎祭的卜辞仅一例,相对来说,殷人对先王配
偶举行燎祭的卜辞则较多一点,其对象主要有妣己、妣庚等,关于先王配偶的燎
祭卜辞如下:
(1)贞,燎于高妣己㞢豰、 三 卯 。(《合集》710.1)
(2)勿燎于高妣己。(《合集》710.2)
(3)高妣燎惟羊,有大雨。(《合集》27499)
(4)贞,今癸酉燎于妣己羊。(《合集》8783.2)
(5)戊辰卜,其燎妣庚㞢友 。(《合集》22214.1)
(6)戊寅卜,燎白豕、卯牛于妣庚。(《英藏》1891)
(7)甲戌卜,燎于妣 ,雨。(《屯南》1120.5)

1
岳洪彬:《谈谈商代考古学研究中的“泛祭祀倾向”》,《南方文物》2020 年第 4 期,第 68 页。

11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关于甲骨文中“妣”的用法,吴泽先生指出在商代父之母称为妣,妣以上泛
称为高妣。1上列卜辞中有明确身份的仅妣己和妣庚,仲丁、祖乙、祖丁的法定
配偶皆名为妣己;示壬、祖乙、祖丁、小乙的法定配偶皆名为妣庚;除了上述几
例外,还有一条对贵族妇女的燎祭卜辞, (《合集》22069),
“辛巳卜,惟燎于妣丁”
未有先王的配偶名为妣丁,于省吾先生认为其为小宗之先妣。2燎祭妣庚时祭品
主要有羊、牛、猪等牲畜,燎祭高妣己时除了有豰、 等牺牲外还用 这类人
牲作为祭品。第三条卜辞是卜问将羊作为祭品向高妣举行燎祭,是否会有大雨,
第七条卜辞是在甲戌这天占卜,将专门圈养的羊作为祭品向妣举行燎祭,是否会
下雨,这两条卜辞反映祈雨是向先王配偶举行燎祭的一个目的。
1.1.2 旧臣神
享受商人燎祭仪式的旧臣神共有四位,即黄尹、黄奭、蔑、咸,其身份均为
前代旧臣,关于他们的燎祭卜辞较少,其中黄尹最多,有三条燎祭卜辞,其余各
人仅一二条,关于旧臣的燎祭卜辞有:
(1)贞,燎黃尹豖。(《合集》3477 正)
(2)癸未卜,㱿,燎黃尹一豖、一羊,卯一牛, 五十牛。(《合集》6945)
(3)燎黄尹四豖、卯六牛。(《怀特》899)
(4)贞,于黃奭燎,二告。(《合集》418 正)
(5)辛酉卜,王燎于蔑。(《合集》14804)
(6)甲辰卜,王翌乙巳燎于咸一羊。(《殷契佚存》849)
(7)贞,燎于咸 。(《合集》1385 正)
黄尹在殷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这点从对其燎祭的卜辞就可以看出来,燎祭
黄尹时的祭品种类很丰富,有牛、羊和阉割的猪,祭品数量也很多,第二条卜辞
是在癸未这天由贞人㱿占卜,是否以一只阉割的猪、一只羊、一头对剖的牛、五
十头被砍断肢体的牛为祭品向黄尹举行燎祭,可以证明这一点。关于黄奭与黄尹
是否为一人的问题,陈梦家先生认为关于二者的卜辞并出一坑,可能不是指一个
人,3赵诚先生从二者权威及祭祀的不同之处也判断二者非一人。4关于蔑的身份,

1
吴泽:《吴泽文集》第一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326 页。
2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3558 页。
3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 364 页。
4
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北京:中华书局,2009 年,第 35 页。

12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于省吾先生认为蔑与伊尹、黄尹并祭,则其地位与他们相仿,当为殷之旧臣。1咸
即咸戊,为殷著名旧臣。第五条卜辞是辛酉这天占卜,商王是否向蔑举行燎祭,
第六条卜辞是在甲辰这天占卜,商王是否在第二天乙巳日以一只羊为祭品向咸举
行燎祭,商王亲自向二人举行燎祭,说明对蔑和咸两位旧臣也很重视。
1.1.3 自然神
在商代燎祭卜辞中,除了祖先神外,自然神是也是常见的一个群体。在商人
的观念中,自然神掌管降雨,可以影响农业收成,因此一些自然神也是商人燎祭
的重要对象。商人举行燎祭的自然神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兼具自然神和祖先神两种
属性的河和岳以外,还有土、䖵、风、云、雪、山、川、东母等,下面具体分析
商人对自然神的燎祭情况。
1. 土
土在甲骨文中写作 ,是商人非常重要的一个燎祭对象。目前学界对于作
为祭祀对象的“土”的性质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土即殷人之先公“相
土”,王国维和吴其昌先生持这一观点;2一种意见认为土即“社”,郭沫若、
饶宗颐等先生持这一观点;3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土原本为自然神,后转变为祖先
神,姚孝遂、肖丁等先生认同这一观点。4笔者认为土即“社”,属于自然神。
关于土的燎祭卜辞有:
(1)贞,燎于土三小 ,卯一牛,沉十牛。(《合集》779 正)
(2)甲辰卜,争,翌乙巳燎于土牛。(《合集》14395 正.1)
(3)燎于土惟羊有豚。(《合集》14395 正.2)
(4)壬戌卜,争贞,既出 ,燎于土 。(《合集》14396.3)
(5)壬午卜,燎土,延巫帝。(《合集》21075)

(6)于 土燎。(《合集》21090)

(7)土燎一犬。(《合集》21004)
(8)乙亥卜,燎于土,雨。(《合集》22048)
(9)其侑燎亳土,有雨。(《合集》28108)

1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2444 页。
2
王国维:《观堂集林》,第 413-414 页;吴其昌:《殷虚书契解诂》,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年,
第 274-276 页。
3
郭沫若:《考古编卷 3:殷契粹编》,第 579 页;饶宗颐:《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香港:香港大学出版
社,1959 年,第 121 页。
4
姚孝遂、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释》,第 80 页。

13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10)乙丑卜,侑燎于土羌,宜小 。(《合集》32118)
(11)己亥卜,田率,燎土豕、 豕、河豕、岳豕。(《合集》34185)
(12)燎 于土。(《合集》34188)
(13)丙子卜,燎土,雨。(《合集》34279)
(14)辛巳贞,雨不既,其燎于亳土。(《屯南》665.6)
(15)壬寅贞,月有戠,其又土,燎大牢,茲用。(《屯南》726.3)
(16)癸卯贞,甲辰燎于土大牢。(《屯南》726.4)
(17)甲子卜,乙丑焚燎土。(《屯南》2287.4)
从字形上来看,土在甲骨文中作 ,像土块之形,故其本义当与土有关,陈
梦家先生指出其字形与后世之社于地上立圜丘类似;1从传世文献对比来看,《左
传》哀公六年“盟国人于亳社”,杨伯峻先生注“鲁因商奄之地,并因其遗民,
故立亳社”,2此亳社当为卜辞之亳社,《左传》又记载文公十五年“六月辛丑
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3与卜辞“壬寅贞,月有戠,其又土,燎大牢,
茲用”(《屯南》726.3)皆为在天象异常之际祭祀土,则卜辞之“土”当为“社”;
从作为祭祀对象的土的职能来看,土主要掌管雨、风、年成等,这些均与自然神
的职能相近,朱凤瀚先生也指出土的权能在商代晚期尚属于自然权能范围内,从
不涉及人事,4因此笔者认为卜辞之“土”当为自然神之“社”。在对土进行燎
祭时,其祭品有普通的牛、羊、猪、犬、小猪、专门圈养的牛、羊等牲畜及人牲。

卜辞中有时会记载土的具体地点,如第六条卜辞卜问是否在 土举行燎祭,第

九条卜辞是在亳土举行燎祭。商人燎祭土有多种目的,第八条卜辞卜问在乙亥这
天向土举行燎祭,是否会下雨,这是向土祈雨;第十一条卜辞是在己亥这天占卜,
在率地田猎的时候,以猪为祭品分别向土、 、河、岳举行燎祭,这可能是向
土祈求田猎顺利;第十四条卜辞是在辛巳这天卜问雨下个不停,是否向亳土举行
燎祭,这是向土请求止雨;第十五条卜辞是在壬寅这天占卜,月亮有异象,是否
以专门圈养的牛为祭品向土举行燎祭,其目的可能是为了祈求平安。商人对土进
行燎祭时,有时还同时举行 祭、焚祭等祭祀。

1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 583 页。
2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 年,第 1559 页。
3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 608 页。
4
朱凤瀚:《商人诸神之权能与其类型》,吴荣曾主编:《尽心集——张政烺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年,第 68 页。

14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2. 䖵
䖵在甲骨文中写作 ,饶宗颐先生认为是水蟲,殷人以其为水神,向其求
雨。1李孝定先生根据战国器《䖵匕铭》中言䖵为水虫,推断殷人祀䖵是以其为
水神。2陈梦家先生认为䖵、虫本一字,且䖵亦为蛇,故䖵当为一切蛇虫之类。3
笔者认为其应属于自然神一类,至于具体是何物则暂不得知,关于䖵的燎祭卜辞
如下:
(1)贞,召河燎于䖵,有雨。(《合集》1140)
(2)燎于䖵一豚。(《合集》14395 正)
(3)燎于䖵惟羊有豚。(《合集》14395 正)
(4)今日燎于䖵豕。(《合集》14697)
(5)壬辰卜,翌甲午燎于䖵羊㞢豖。(《合集》14702)
第一条卜辞是占卜召河并向䖵举行燎祭是否会下雨,说明祈雨是向䖵举行燎
祭的一个目的。第二条卜辞是以小猪为祭品向䖵举行燎祭,第三条卜辞是以一只
羊和一只小猪为祭品向䖵举行燎祭,第四条卜辞是以一只猪为祭品向䖵举行燎祭,
第五条卜辞是在壬辰这天占卜,是否在第二天甲午日以一只羊和一只被阉割的猪
为祭品向䖵举行燎祭,这些卜辞说明商人燎祭䖵时所用祭品主要是猪和羊。
3. 云
云在甲骨文中写作 ,姚肖遂和肖丁先生认为殷人将云这一自然现象作为
神灵崇拜,将其作为天帝之臣属而加以祭祷,并指出对云祭祀多以燎祭为主。4关
于云的燎祭卜辞如下:
(1)己丑卜,争贞,亦呼雀燎于云 。 (《合集》1051 正)
(2)乙卯卜,㱿……燎于云……(《合集》13400)
(3)贞,燎于四云。(《合集》13401)
(4)贞,燎于帝云。(《合集》14227)
(5)燎云,不雨。(《合集》21083)
(6)癸酉卜,侑燎于六云五豕,卯五羊。(《合集》33273.15)
(7)癸酉卜,侑燎于六云六豕,卯羊六。(《合集》33273.16)

1
饶宗颐:《殷代贞卜人物通考》,第 149 页。
2
李孝定编:《甲骨文字集释》第十三卷,第 3923 页。
3
陈梦家:《陈梦家学术论文集》,第 36 页。
4
姚孝遂、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释》,第 21-22 页。

15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8)燎于云,雨。(《屯南》770)
殷人对云燎祭时所用祭品有 、猪、羊等牲畜。第一条卜辞是在己丑这天
由贞人争占卜,是否呼令雀以 为祭品向云举行燎祭。卜辞中除了向单称的“云”
举行燎祭,还会在云之前加以具体数字,如第三条卜辞是卜问是否向四云举行燎
祭,第六条卜辞是在癸酉这天占卜,是否以五只猪和对剖的五只羊为祭品向六云
举行侑祭和燎祭。“四云”、“六云”,于省吾先生认为这些数字是指云之色,
1
第四条卜辞是卜问是否向帝的使者云举行燎祭,说明在商人的观念中云是帝的
使者之一。第五条和第八条卜辞表明向云举行燎祭的目的是祈雨。
4. 风
风在甲骨文中写作 ,郭沫若先生认为商人崇尚鬼神,已有较为系统的上
帝观念,天帝与人王具有同等威严,亦有臣供其驱使,“帝使风”即是一例。2关
于风的燎祭卜辞仅一例——燎帝史风一牛(《合集》14226)。这条卜辞是卜问
是否以一头牛为祭品向帝的使者风举行燎祭,说明除了上文提到的云以外,在商
人的观念中风也是帝的使者之一。卜辞中经常将风与雨联系起来,如“辛未卜,
帝风,不用,雨”(《屯南》2161.6),因此燎祭帝之使者风的目的可能是为了
祈雨。
5. 山
山在甲骨文中写作 ,陈梦家先生指出,商人祭山与雨有关,古人因为见
山兴云雨,认为山与雨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所以祭祀山以求雨。3关于山的燎祭
卜辞如下:
(1)于九山燎。(《合集》96.5)
(2)勿于九山燎。(《合集》96.6)
(3)丁酉卜, 燎山羊 豖,雨。(《合集》20980)
(4)乙丑卜,丙寅 山燎,雨。(《合集》21078)
(5)辛……燎于十山。(《合集》34166)
(6)燎十山燎。(《合集》34205)
(7)癸巳贞,其燎十山,雨。(《合集》33233 正.2)

1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年,第 8 页。
2
郭沫若:《考古编卷 2:卜辞通纂》,第 377 页。
3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 596 页。

16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卜辞中有多条对山进行燎祭的记载,所用的祭品有羊和经过阉割的猪等牺牲。
商人在燎祭山时有时单称“山”,有时在山之前加上具体的数字,如第一、二条
卜辞是卜问是否向九山举行燎祭,第五、六条卜辞是卜问是否向十山举行燎祭,
这里九山、十山应当是确指某几座山,因为卜辞中还有二山、五山之词。燎祭山
的目的是为了祈雨,如第七条卜辞是在癸巳这天占卜,向十山举行燎祭,是否会
下雨呢?
6. 雪
雪在甲骨文中写作 ,卜辞中关于雪的记载仅十余条,但是大部分都与雨
有关,说明在当时人们对雪与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关于雪的燎祭卜辞仅有
两条,“□戊贞,从燎于雪以黄奭”(《合集》39718),“其燎于雪,有大雨”
(《合集》41411.3),前一条卜辞是将雪与商代旧臣黄奭一同进行祭祀,将自
然神与旧臣神一并祭祀,这在卜辞中是不常见的,第二条卜辞是卜问向雪举行燎
祭,是否会有大雨,说明商人对雪举行燎祭的目的是祈雨。
7. 川
川在甲骨文中写作 ,关于川的燎祭卜辞仅一条,“即川燎,有雨”(《合
集》28180),该辞是卜问向川举行燎祭是否会下雨,说明商人向川燎祭的目的
是祈雨。
8. 东母
东母在甲骨文中写作 。卜辞有东母、西母的记载,对于二者的身份,
学者众说纷纭。陈梦家先生参考古传说中司日月之神多为女子的记载,认为东母、
西母为日月之神;1傅亚庶先生也认为东母即日神;2日本学者赤冢忠先生认为东
母、西母是司太阳出入的女性神;3宋镇豪先生认为东母、西母是商人的司生死
之神。4笔者认同陈梦家与傅亚庶先生的观点,关于东母的燎祭卜辞如下:
(1)己酉卜,□贞,燎于东母九牛。(《合集》14337 正)
(2)贞,燎于东母三牛。(《合集》14338)
(3)贞,燎于东母三牛。(《合集》14339)

1
陈梦家:《陈梦家学术论文集》,第 34 页。
2
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26 页。
3
[日]赤冢忠:《中国古代的宗教和文化——殷王朝的祭祀》,东京:角川书店,1977 年,转引自刘惠萍:
《图像与神话:日月神话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年,第 37 页。
4
宋镇豪:《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年,第 641-642 页。

17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4)贞,燎于东母三犬。(《合集》14340)
(5)……燎于东[母]□犬、三豖、三……(《合集》14341)
(6)贞,燎[于]东母□黃[牛]。(《合集》14342)
对东母进行燎祭时,祭品主要有牛、狗以及被阉割的猪等牺牲,第一条卜辞
是卜问在己酉这天,是否以九头牛为祭品向东母举行燎祭,第四条卜辞是卜问是
否以三只狗为祭品向东母举行燎祭,第五条卜辞是卜问是否以几条狗、三头被阉
割的猪为祭品向东母举行燎祭。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东母的卜辞有十条,关于西
母的卜辞不足五条,且卜辞中仅见向东母举行燎祭,说明在商人的观念中东母的
地位可能要高于西母。
1.1.4 四方神
商人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作为祭祀对象加以崇拜,学界称其为四方神。
商人对四方神进行燎祭时,对东、西方神的祭祀较为隆重,对南、北方神的祭祀
较为忽略,对北方神进行燎祭的卜辞仅有一例,未见对南方神单独祭祀的卜辞。
对四方神进行燎祭的卜辞如下:
1. 东
(1)燎东黃廌。(《合集》5658 反)
(2)甲申卜, 贞,燎于东三豕、三羊、 犬,卯黃牛。 (《合集》14314)
(3)燎东、西、南,卯黄牛。(《合集》14315 正.4)
(4)燎于东、西,㞢伐,卯 、黄牛。(《合集》14315 正.5)

(5)……㱿贞,燎于东五犬、五羊、五……(《合集》14316)
(6)己巳卜,王燎于东。(《合集》21085.1)
(7)……燎于东三小 、 犬。(《合集》15600.2)
2. 西
(1)燎于西一牛。(《合集》14329 正)
(2)贞燎于西,弗保?(《英藏》339)
(3)戌其 燎于西方东饗。(《合集》28190.1)
(4)庚戌卜,争贞,燎于西, 一犬、一豰,燎四豕、四羊、豰二,卯十牛、
豰一。(《合集》40514 正.1)
3. 南

18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燎东、西、南,卯黄牛。(《合集》14315 正.4)
4. 北
贞燎于北。(《合集》14334)
在对东方神燎祭时,祭品主要有普通的牛、羊、猪、犬、廌以及专门圈养的
羊等牺牲,对西方神燎祭时,祭品主要有牛、羊、猪、犬及小猪等牺牲。燎祭西
方神时,有一卜辞记载“贞燎于西,弗保”,意为向西方神进行燎祭,是否会受
到佑护,说明向四方神进行燎祭的目的之一就是祈求受到四方神佑护。卜辞又见
“甲子卜,其 雨于东方”(《合集》30173),则对四方神燎祭应当也有求雨
之目的。
对四方神进行燎祭时,除了将其分别单独祭祀外,有时还会将四方神进行合
祭,合称为“四方”,如“……辰卜,燎土三 ,四方 ”(《合集》21103.1),
或简称为“方”,例如“ 燎其方,有大雨”(《合集》30171.3),“□□卜,
争贞,翌辛巳呼 燎于方□”(《合集》4058),其目的亦与祈雨有关。

1.2 主祭者

主祭者即祭祀活动的主要主持者。燎祭卜辞记载的主祭者主要有三类人,分
别是商王、同姓贵族以及女性贵族,其中商王是最重要的主祭者,同姓贵族和女
性贵族主持祭祀的活动一般是在商王的指示下进行的。
1.2.1 商王
在中国早期社会,氏族首领往往就是原始宗教的首领。陈梦家先生指出,王
既是政治领袖,又是群巫之长。1廖小东先生认为主持国家重大祭祀是早期国家
君王的特权,君王正是通过举行祭祀活动来建立政权运转的权威和秩序。2在商
代众多的祭祀活动中,谁是商代祭祀的主要主祭者呢?这个问题是不言自明的,
正如朱凤瀚先生所说,殷墟有关祭祀的卜辞中,最主要的是有关商王本人祭祀王
室先人及其他神祗的卜辞,3因此商王应当是商代祭祀活动的主要主持者。
在商代燎祭卜辞中,经常看到商王主持祭祀,商王主持燎祭的卜辞有:
(1)[王]占曰,其燎上甲。(《合集》905 反.14)
1
陈梦家:《陈梦家学术论文集》,第 91 页。
2
廖小东:《政治仪式与权力秩序: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的政治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年,第 52 页。
3
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增订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年,第 178 页。

19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2)甲辰卜,王翌乙巳燎于成五羊。(《合集》1348)
(3)……王其燎上甲父[亥]。(《合集》24975.1)
(4)辛酉卜,王燎于蔑。(《合集》14804)
(5)庚午卜,王燎河, 于 。(《合集》21114)
(6)□酉卜,王其 岳燎惟犬暨豚十,有大雨,大吉。(《合集》30411)
(7)己巳卜,王燎于东。(《合集》21085.1)
(8)戊午卜,王燎于 二 、坎三 ,㞢一琡。(《合集》14362)
(9)己亥卜, 贞,王至于今水,燎于河三小 ,沉三牛,有雨,王步。(《合
集》14380)

第一条卜辞是商王亲自占卜,是否向上甲举行燎祭,第二条卜辞是在甲辰这
天占卜,是否由商王在第二天乙巳日以五只羊为祭品向成举行燎祭,第三条卜辞
是卜问商王是否向上甲和父亲王亥举行燎祭,这些卜辞记载了商王亲自向祖先神
举行燎祭。第四条卜辞是在辛酉这天占卜,是否由王向蔑举行燎祭,这是商王向
旧臣神举行的燎祭。第五和第六条卜辞分别是商王向兼具自然神和祖先神两种属
性的河和岳举行的燎祭,第七条卜辞是在己巳这天占卜,是否由商王向东方神举
行燎祭,这是商王向作为四方神之一的东方神举行的燎祭。第八和第九两条卜辞

是商王向 水和今水举行燎祭,应当是商王途经这些地方然后举行了燎祭。由

商王亲自举行祭祀,能够反映商王对这些祭祀对象的重视。
1.2.2 同姓贵族
商代的燎祭卜辞中经常有“呼□燎于□”的辞例,意为商王呼令某人对某神
进行燎祭,“呼”的对象通常为商代的大臣,这类卜辞有:
(1)己丑卜,争贞,亦呼雀燎于云 。 (《合集》1051 正)
(2)贞呼先 燎……上甲……王……(《合集》1191 正)
(3)甲午卜,㱿贞,呼 先 ,燎于河。(《合集》4055 正)
(4)□□卜,争贞,翌辛巳呼 燎于方……(《合集》4058)
(5)辛未卜,争贞,翌癸酉呼雀燎于岳。(《合集》4112)
(6)呼雀燎于岳。(《合集》14453)
(7)□□[卜],争贞,呼 燎于河。(《合集》14574)
商王呼某人进行燎祭的对象主要是雀和 ,雀和 是武丁时期的重臣,与

20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商王武丁的关系颇为密切,白坚、源中根两位先生认为他们属于王族,1朱凤瀚
先生也认为他们是商王同姓贵族。2他们在外参加征伐战争,在内参加各种祭祀
活动,是当时的重要人物。上列卜辞记载商王呼令雀和 进行燎祭,燎祭的对
象既有祖先神,又有自然神和四方神。虽然由这些重臣负责祭祀,但是这一祭祀
活动实际上是由商王组织并且主持的,朱凤瀚先生指出,此类卜辞均属于王卜辞,
是由王室的占卜机构按照王的旨意进行占卜,商王是实际的主持者,3因此这类
祭祀活动体现的仍是商王的意志,而非商王将祭祀诸神的权力下放给大臣。正由
于他们与商王的亲密关系,才能够获得燎祭诸神的王命,对于他们来说,这既是
一份职责,也是一份殊荣。
1.2.3 女性贵族
在商代燎祭卜辞中,除了商王、同姓贵族能够主持祭祀外,还有一个特殊的
群体,即女性贵族,这类卜辞较少,仅见三例:
(1)妇好燎一牛。(《合集》2640)
(2)贞,勿呼妇好往燎,二告。(《合集》2641)
(3)己丑卜,妇石燎爵于南庚。(《屯南》2118)
前两条的主祭者均为妇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嫡妻,是武丁时期的重要人物,
她身为武丁的王后,不仅为商王生儿育女,而且还经常率兵征伐,具有很高的地
位。第一条卜辞是占卜是否让妇好以一头牛为祭品举行燎祭,第二条卜辞是商王
占卜是否不要呼令妇好举行燎祭。在商代,由妇女主持祭祀是非常罕见的,由此
可见妇好地位之尊崇。第三条卜辞是在己丑这天占卜,妇石是否对南庚进行燎爵
之祭。南庚为商代第十七任君主,或为妇石之夫的祖先。这条卜辞表明商代贵族
也有对祖先进行燎祭的资格,且由妇女主持祭祀,颇为珍贵。

1.3 祭祀地点

传世文献中有“内祭”和“外祭”的概念,《礼记·祭统》记载“外祭则郊、
社是也,内祭则大尝禘是也”,4笔者借用这一概念,根据商人燎祭地点的不同,
将商人的燎祭的地点分为内祭和外祭,内祭即商王在祖先宗庙进行的燎祭,外祭
1
白坚、源中根:《说雀》,《江汉考古》1989 年第 1 期,第 96 页。
2
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增订本),第 61 页。
3
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增订本),第 179 页。
4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1366 页。

21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则是商王在宗庙以外的地方进行的燎祭。
1.3.1 内祭地点
卜辞中记载商人在宗庙进行燎祭的卜辞如下:
(1)……贞,王……燎示。(《殷墟甲骨拾遗》载)
(2)……燎……宗……(《合集》13606 正)
(3)乙卯卜,不雨, 宗燎率……吉。(《合集》30299)
(4)……饗……于燎……北宗,不[遘]大雨。(《合集》38231)
(5)己巳卜,王于征,辟门燎。(《合集》21085.2)
(6)禘乇燎门。(《合集》22246)
(7)燎于 宜。(《英藏》1180)
第一条卜辞见于焦智勤先生的《殷墟甲骨拾遗》,1卜辞中“燎示”的记载
仅此一例。第二到四条卜辞是“燎宗”,即在宗庙进行燎祭。常玉芝先生曾指出
宗与示的区别,宗是祭祀祖先的宗庙,示是神主(或庙主),神主是放在宗庙里
的,2因此“燎宗”与“燎示”的场所均在祖先的宗庙。第三和第四条卜辞中在
宗、北宗进行燎祭的目的是祈雨。第五到六条卜辞是在门进行燎祭,陈梦家先生
认为南门、宗户和门是指宗室祖庙的门。3第五条卜辞是商王即将出征,在宗庙
的旁门举行燎祭,其目的应当是祈求祖先的佑护,第六条卜辞是在宗庙之门举行
燔燎割牲之祭。第七条卜辞是在 宜进行燎祭,陈梦家先生根据《说文》“宜,
天子宜室也”的记载,认为宜也是祭祀之所。4由上述卜辞可知商人燎祭祖先的
主要地点是祖先神主所在的宗庙以及宗庙之门和宜等祭祀场所。虽然明确记载在
宗庙燎祭的卜辞较少,但笔者认为商王对众多的先公先王进行燎祭之时,其祭祀
的地点应当大部分都是在宗庙中进行的。
1.3.2 外祭地点
相比记载商人在宗庙燎祭的卜辞,记载商人外祭,也就是在宗庙以外进行燎
祭的卜辞的数量较为丰富。
1.3.2.1 对某河燎祭
商人除了对兼具祖先神与自然神属性的“河”进行燎祭外,也对具体的某河

1
焦智勤:《殷墟甲骨拾遗》,《华夏考古》1997 年第 2 期,第 78-82 页。
2
常玉芝:《商代宗教祭祀》,第 480 页。
3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 478 页。
4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 477 页。

22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举行燎祭,商王行至某地,有时会对当地的河神进行祭祀,祭祀的规模虽然不如
“河”,但也是比较隆重的,关于某河的燎祭卜辞有:
(1)燎于㞢水,叀犬。(《合集》10151 正.1)
(2)己亥卜, 贞,王至于今水,燎于河三小 ,沉三牛,有雨,王步。(《合
集》14380)
(3)戊午卜,王燎于 二 、坎三 ,㞢一琡。(《合集》14362)
(4)辛丑卜,燎 三牢, 。(《合集》21099)
(5)燎…… ……二牛。(《合集》20612)
(6)……贞又 燎……(《合集》34465)
(7)戊子贞,其燎于洹泉大三牢,宜牢。(《合集》34165.5)
(8)戊子贞,其燎于洹泉三 ,宜 。(《合集》34165.6)
(9)甲□□……燎于澫, 虎。(《合集》20710)
(10)王其又于滳,在有石燎,有雨。(《合集》28180.2)
第一条卜辞是对㞢水燎祭,祭品是犬,陈梦家先生认为㞢水可能是洧水。1第
二条卜辞是商王行至今水,在今水旁举行对河神的燎祭,卜问是否会下雨。第三
到六条卜辞是对 进行燎祭,“ ”字陈梦家先生释为湡,认为其位于今邢台
县与旧大陆泽之间,2 于省吾先生认为其字当释 ,是商人对山川之神进行祈雨
的一例。3第七到八条卜辞是对洹泉进行燎祭,陈梦家先生认为洹泉即洹水,为
今天位于河南安阳的安阳河。第九条卜辞是燎祭澫水,第十条卜辞中“滳”,陈
梦家先生推断可能是商水,或以为是漳水,4有石可能是地名,应该是在有石对
滳水举行燎祭,其目的是祈雨。这些对某河进行燎祭的卜辞,应当是商王途经该
地时对其进行的祭祀。
1.3.2.2 对某山燎祭
卜辞中除了有对岳进行燎祭的记载外,还有对山举行燎祭的记载。在卜辞中,
商人对山有两种记载方式,一种称呼较为笼统,不知具体为何山,例如上文中提
到的“九山”、“十山”等,一种是有具体名字的山。关于这种有具体山名的山
的燎祭卜辞如下:

1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 597 页。
2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 597 页。
3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1829 页。
4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 597 页。

23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1)癸巳卜,燎 。(《合集》21100)
(2)壬午卜, 雨,燎 。(《合集》30457)
(3)燎炘。(《合集》30413)
(4)癸巳贞,其燎玉山,雨。(《合集》33233)
记载具体山名的燎祭卜辞仅有以上几例,笔者推断是其固定的称呼,且应当
是在这些山的所在之地举行的祭祀。 字在甲骨文中写作 ,于省吾先生认为
其可能是山名。1前两条卜辞是对 进行燎祭,后两条卜辞是对炘和玉山进行祭
祀。第二条卜辞是在壬午这天占卜,是否向 举行燎祭以求雨,第四条卜辞是
在癸巳这天占卜,向玉山举行燎祭,是否会下雨,这两条卜辞说明商人向某山举
行燎祭的目的是为了祈雨。
1.3.2.3 田猎时燎祭
田字在甲骨文中写作 ,其涵义除了作田地之田外,还有田猎之义。商人
在田猎时会举行燎祭,有时是为了卜问天气情况,有时是为了卜问收获情况,关
于田猎的燎祭卜辞如下:
(1)燎中田……(《合集》21199)
(2)其燎于宫田,又□。(《合集》29180)
(3)己亥卜,田率,燎土豕、 豕、河豕、岳豕。(《合集》34185)
(4)□酉卜,争……在企燎……御……不获羌。(《东研》1065)
第一条卜辞不太完整,卜辞中有“在 ,获中田”(《合集》29376)
的记载,陈炜湛先生认为 为田猎地,2因此笔者推断“中”可能也是一个田猎
地,第二条卜辞是在宫田猎时举行燎祭,杨杨先生指出宫是田猎卜辞中常见的地
名,3这条卜辞残缺,卜辞有“宫田,不雨”(《合集》29179.2)的记载,因此
笔者推断这条卜辞是卜问在宫田猎时是否会下雨。第三条卜辞是在率进行田猎,
对土、 、河、岳进行燎祭。第四辞是在企地田猎时举行燎祭,卜问是否能够
俘获羌人,这些卜辞中的燎祭活动很可能都是在田猎之地进行的。
1.3.2.4 在某地燎祭
卜辞中有很多在某地举行燎祭的记录,这类卜辞一般不记载燎祭所用的祭品,

1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1227 页。
2
陈炜湛:《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 年,第 62 页。
3
杨杨:《故宫博物院藏田猎刻辞初探》,《故宫博物院院刊》2016 年第 3 期,第 18-26 页。

24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仅记载燎于某地,燎祭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祈雨,这类卜辞如下:
(1)甲午卜,燎于丘商。(《合集》7838)
(2)贞,燎于西邑。(《合集》06156 正.7)
(3)弜燎于 ,亡雨。(《英藏》2366.2)
(4)叀 燎 ,又雨。(《英藏》2366.3)
(5)其燎于丧,叀大牢。(《合集》30781)
(6)于 土燎。(《合集》21090)

(7)贞于 东燎。(《合集》14672)

(8)燎于 东。(《合集》14673)

(9)甲午卜,燎于 ,允若。(《合集》22050)
(10)于亯京燎。(《合集》32692)
(11)癸丑卜,弜燎析。(《合集》34474)

第一条卜辞是在丘商举行燎祭,张秉权先生认为丘商就是商丘,1是殷商的
首都。第二条卜辞是在西邑举行燎祭,李学勤先生将清华简《尹诰》与甲骨卜辞
相对比,认为西邑是指夏。2第三、四条卜辞是在 举行燎祭,卜问是否有雨,
陈炜湛先生指出 是商王田猎地之一。3第五条卜辞是在丧地举行燎祭,陈炜湛

先生认为丧是廪辛、康丁时的田猎地。第六到十一条卜辞是分别在 、 东、 、

亯京、析等地举行燎祭,其中第六条卜辞“ 土”可能是指 地之社。

1.3.2.5 在某方燎祭
在某方举行燎祭的卜辞仅一条——弜宣方燎(《合集》28003.2),这条卜
辞是卜问不要在宣方举行燎祭吗?李孝定先生认为宣方乃方国之名,4《逸周
书·世俘》篇中有“百韦命伐宣方……百韦至,告以禽宣方”之语,5可知商代
确有宣方这一方国,卜辞关于在方国举行燎祭的记载仅此一例,可能是商王在途
经宣方时举行的。

1
张秉权:《殷虚文字丙编·考释》,第 248-249 页。
2
李学勤:《清华简与<尚书>、<逸周书>的研究》,《史学史研究》2011 年第 2 期,第 104-109 页。
3
陈炜湛:《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第 57 页。
4
李孝定编:《甲骨文字集释》第七卷,第 2441 页。
5
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撰:《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第 430-432 页。

25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1.4 相伴祭名

商人祭祀时一般一次只举行一种祭祀,但是有时可能同时举行两种祭祀,甚
至是三种祭祀并举,这种伴随的祭名称之为相伴祭名。商人举行燎祭时,有时也
会同时举行其它祭祀,这种两个相伴的祭名有 燎(50 例)、侑燎(25 例)、
禦燎(7 例)、寻燎(4 例)、即燎(4 例)、衣燎(2 例)、往燎(2 例)、㞢
尞(1 例)、舟燎(1 例)、登燎(1 例)等十种,三个相伴的祭名比较少见,
有燎 伐、禘乇燎。这些祭名之间有什么联系,在祭祀活动中是否有从属关系,
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笔者将以出现次数最多的 燎和侑燎为对象进行研究。
1.4.1 燎
在上述相伴祭名中, 燎是出现次数最多的相伴祭名,一共有 50 例,其祭
祀对象主要是商人的先公先王,此外还有方、土等神灵。 的甲骨文字形为 ,
罗振玉先生释为酒,认为是酒祭;1郭沫若释为槱,认为 燎即《周礼·大宗伯》
中的“槱燎”;2朱凤瀚先生分析字形,认为 右侧三点可理解为由酉(大口尊
形器)中倒出的酒,认为 祭是一种倾酒的祭仪式。3参考诸位学者的意见,笔
者认为将 祭视为一种用酒的祭仪应当是可信的。
既然 祭是一种用酒之祭,那么 燎的含义该如何理解,其前后位置是否
存在某种关系,先来看看记载 燎的卜辞:
(1)……贞,翌丁未 燎于丁十小 ,卯十勿牛,八月。(《合集》39.2)
(2)贞,呼先 燎[于]上甲……王……(《合集》1191 正.4)
(3)燎 河。(《合集》1601.2)
(4)□□卜,争贞,翌辛巳呼 燎于方……(《合集》4058)
(5)贞,翌辛未 燎于王亥。(《合集》15699.1)
(6)辛未贞, 禾高祖河,于辛巳 燎。(《合集》32028.4)
(7)先高祖燎 。(《合集》32307.3)
(8)先高祖燎 。(《合集》32308.5)
(9)叀河燎先 。(《合集》32308.6)
(10)己未卜,贞庚申 燎于……宜大牢,雨。(《合集》34163)
1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三种》,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第 433-434 页。
2
郭沫若:《考古编卷 2:卜辞通纂》,第 550 页。
3
朱凤瀚:《论 祭》,《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北京:中华书局,2002 年,第 88 页。

26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11)先 岳燎,雨。(《合集》34221.2)
(12)…… 河燎,雨。(《合集》34223.1)
(13)叀燎先 。(《屯南》639.5)

(14)叀夒燎先 ,雨。(《屯南》4324.1)

(15)岳燎后 。(《屯南》4397.4)
(16)夒燎,弜至日 ,茲用。(《屯南》4582.3)
(17)叀 燎 ,又雨。(《英藏》2366.3)
首先从 燎卜辞的目的来分析二者的关系。从上述第十、十一、十二、十
四、十七条卜辞来看,商人举行 燎之祭的目的是为了求雨,上文已经论述过,
燎祭的主要目的是祈雨,这种情况是否可以说明这两种祭祀是以燎祭为主,笔者
在检索 祭卜辞时发现商人单独举行 祭也有祈雨之意,如“叀辛 ,有大
雨”(《合集》28628)、“于岳宗 ,有雨”(《合集》30298)、“叀今夕 ,
有雨”(《合集》30841),可见由此无法明确推断二者的从属关系,不过可以
联想商人将二祭并举可能有加强祈雨目的的用意。
接下来从书写次序来推断二者的关系。朱凤瀚先生考察 祭与其它祭名的
位置关系,认为 祭是在举行其相伴祭名之前首先要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1在
笔者统计的 50 条 燎卜辞中,未写明祭祀对象的卜辞有 16 条,其书写位置均
为 燎,剩下的 34 条卜辞中,22 条书写位置为 燎(其中包括两例“……
河燎”),3 条书写为“□燎先 ”或“先 □燎”(□为祭祀对象),7 条
书写位置为燎 ,1 条书写为“□燎后 ”,1 条书写为“燎□,弜 ”,即
上列第十六条卜辞。若以书写顺序来判断两种祭祀的先后顺序,50 条 燎卜辞
中有 41 条是先 后燎,仅有 9 条卜辞是先燎后 ,则朱先生的结论大致是正
确的,此外朱先生还引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以肆、献、祼享先王”的
记载来印证这一观点,认为在周人在祭祀时先行的祼(灌)礼即是殷人的 祭,
葛英会、李永彻两位先生也认为 字为古祼字,认为祼是各种祭祀的降神、求
神之礼,各种祭祀都是从祼祭开始的,祼礼是各种祭祀中必备的首当其冲的重要
仪式 。2笔者认同朱先生的关于 祭的结论,不过以位置关系来判断祭祀顺序

1
朱凤瀚:《论 祭》,《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第 90 页。
2
葛英会、李永彻:《卜辞祼祭与卜祭用日》,《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年,第 485-495 页。

27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是否是一种普遍规律,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由上可知 燎一般是先举行 祭,即以酒沃地,以此来迎接神灵的降临享
祭,然后再举行燎祭,来向神灵有所祈求,二者并祭更多体现的是先后关系而非
从属关系,若非要分出谁主谁从,那应当是作为迎神的 祭从属于作为求神的
燎祭。吴俊德先生认为商人诸多祭祀中供酒现象也与商人好酒,故以之礼神有关。
1

1.4.2 侑燎
侑燎是与燎祭相关的第二多的相伴祭名,共有 25 条。侑燎的祭祀对象既有
祖先神,又有自然神和四方神。侑字的甲骨文字形为 ,王襄先生释为古侑字,
并引《诗经·楚茨》中“以妥以侑”一句,认为是祭名;2吴其昌先生认同这一
观点,并引《仪礼·有司》中“乃议侑于宾”加以论证,认为“侑”是祭祀时侑
食于尸之意;3饶宗颐先生认为“又”即“侑”,侑以佐尸,为之劝也。4综合上
述学者的意见,侑祭应该是种劝食之祭。
既然侑祭是一种劝食之祭,那么侑燎该如何理解,以下是部分相关卜辞:
(1)庚申卜,其奏宗汒,侑燎东□小 。(《合集》27884.3)
(2)其侑燎亳土,有雨。(《合集》28108.3 )
(3)王其侑于滳,在有石燎,有雨。(《合集》28180.2)
(4)乙丑卜,侑燎于土[羌],宜小 。(《合集》32118.2)
(5)乙酉贞,侑燎于上甲、大乙、大丁、大甲…… (《合集》32387.1)
(6)甲寅卜,侑燎于丁。(《合集》32647.1)
(7)丁巳卜,侑燎于父丁百犬、百豕,卯百牛。(《合集》32674)
(8)癸酉卜,侑燎于六云五豕,卯五羊。(《合集》33273.15)
(9)癸酉卜,侑燎于六云六豕,卯羊六。(《合集》33273.16)
(10)辛亥卜,侑燎于 。(《合集》34267.2)
(11)辛亥卜,侑燎于岳。(《合集》34267.3)
(12)辛亥卜,[侑]燎于河。(《合集》34267.4)
(13)癸未……侑燎……茲用。 (《合集》34467)

1
吴俊德:《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辞研究》,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社,2005 年,第 144-145 页。
2
王襄:《簠室殷契类纂》影印本,天津:天津博物院,1920 年,第 55 页。
3
吴其昌:《殷虚书契解诂》,第 174 页。
4
饶宗颐:《殷代贞卜人物通考》,第 981 页。

28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14)弜侑燎。 (《屯南》969)
(15)戊申卜,侑燎于土。(《屯南》2247)
(16)壬子……侑燎……乙爯……(《屯南》2593)
从书写次序来看,除了上述第一和第三两条卜辞外,其余侑燎卜辞的书写次
序均为“侑燎”,第一条卜辞还有另一种解释,“庚申卜,其奏宗汒,又燎东□
小 ”,就是先举行奏祭,又举行了燎祭,卜辞中“又”与“侑”为一字,第
三条卜辞可以理解为王在滳举行了侑祭,又在有石举行了燎祭。第二和第三条卜
辞说明了商人举行侑燎之祭的目的是祈雨。
从文献来看,周代侑之礼应当是沿革于商代,《礼记·礼器》记载“周坐尸,
诏侑武方,其礼亦然,其道一也”,郑玄注“言此亦周所因于殷也”,孔颖达疏
“‘其礼亦然’者,其于周礼侑尸及诏侑无方之礼,亦因于殷礼”,又疏“劝尸
饮食,解经侑也”,1可见商代侑祭当与周代侑礼的含义相同。既然周代侑礼因
于商,那么可以从周代侑礼来窥探商代侑礼的情况。《周礼·春官·大祝》中记
载大祝需要辨别九种拜礼,是为了“以享、右祭祀”,郑玄注“右读为侑,侑劝
尸食而拜”,2即周王祭礼时要大祝劝尸食,《周礼·春官·大祝》还记载“隋
衅、逆牲、逆尸,令钟鼓、右亦如之”,3就是劝侑尸食的时候也要演奏钟鼓,
这是周王侑尸的礼节;《仪礼·少牢馈食礼》记载尸七饭以后告饱,“祝面西于
主人之南,独侑,不拜,曰‘皇尸未实,侑’”,“尸又食”以后告饱,“祝西
面于主人之南,主人不言,拜侑,尸又三饭”,4尸共食十一饭,祝侑一次,主
人侑一次,这是大夫一级的贵族祭祖的礼节。《仪礼·特牲馈食礼》记载“尸三
饭,告饱,祝侑”,“尸又三饭,告饱,祝侑之如初”,“尸又三饭,告饱,祝
侑如初”,5尸共食九饭,祝侑三次,这是士一级贵族在家庙中祭祖的礼节;贾
公彦总结“士三饭即告饱而侑,大夫七饭告饱而侑,诸侯九饭告饱而侑,天子十
一饭告饱而侑”。6这是周代侑礼的环节,究其内涵,毛亨解释为“既又迎尸,
使处神坐而食之,为嫌其不饱,祝以主人之辞劝之,所以祝孝子受大福也”。7

1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第 745-746 页。
2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第 668 页。
3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第 671 页。
4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920-922 页。
5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第 860-861 页。
6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第 921 页。
7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810 页。

29
第 1 章 燎祭诸要素

由此看来,商代侑祭应当也类似周代侑礼,是向神灵进行劝食之礼,以祈求
受到神灵的福佑,但是否也有祝一类的专门祭祀人员来实施则不可知。商人将侑
祭与燎祭搭配用来加强对神灵的祭祀,以求获得更大的福佑。吴俊德先生指出商
人经常将酒祭和又祭(即侑祭)搭配其它祭祀,是商人有意强化祀典中供酒、劝
食之礼神旨意。1

1
吴俊德:《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辞研究》,第 144-145 页。

30
第 2 章 燎祭的目的、性质与内涵

第 2 章 燎祭的目的、性质与内涵

2.1 燎祭的目的

对商人来说,燎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祭祀,商人举行燎祭的目的是一个值得
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商代燎祭的目的或与农事有关,或与军事有关,
或与福祸有关,下面具体分析商人举行燎祭的目的。
2.1.1 与农事有关的目的
在商代的燎祭卜辞中,与农事有关的燎祭卜辞数量最多,可见商人举行燎祭
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祈求农事顺利,这些卜辞从具体祭祀目的来看又可以分为两
个方面。
2.1.1.1 祈雨与止雨
在商代的燎祭卜辞中,与农事有关的燎祭卜辞数量最多,而在与农事有关的
燎祭卜辞中,祈雨的卜辞又占了大多数,因此祈雨是燎祭最重要的目的,关于祈
雨的燎祭卜辞有:
(1)庚子卜,燎,雨。(《合集》33836.4)
(2)不雨,燎。(《合集》34164)
(3)乙卯卜,不雨, 宗燎率……吉。(《合集》30299)
(4)戊申卜,㱿贞,方帝,燎于土、 ,雨。 (《合集》1140)
(5)贞,召河,燎于䖵,又[有]雨。(《合集》1140 正.6 )
(6)壬午卜,于河 雨,燎。 (《合集》12853.1)
(7)乙丑卜,丙寅 山燎,雨。 (《合集》21078.1)
(8)壬午卜, 雨,燎 。(《合集》30457)
(9)癸巳贞,其燎十山,雨。(《合集》33233 正.2)
(10)即川燎,又[有]雨。(《合集》28180.3)
(11)燎于云,雨。(《屯南》770)
(12)其燎于雪,又[有]大雨。(《合集》41411.3)
(13)甲子卜,燎河、岳,从雨。(《合集》30409.2)
(14)庚午燎于岳,又从在雨。(《合集》33273.10)
(15)燎于岳,无从在雨。(《合集》33273.11)

31
第 2 章 燎祭的目的、性质与内涵

(16)甲辰卜,乙巳其燎于岳大牢,小雨。(《合集》33331.1)
(17)岳燎,不遘雨。(《合集》34213.2)
(18)癸巳贞,其燎十山,雨。(《合集》33233 正.2)
(19)方燎惟庚 ,又[有]大雨,大吉。(《合集》28628.1)
(20)辛巳贞,雨不既,其燎于亳土。(《屯南》1105.5)
(21)辛巳贞,雨不既,其燎于 ,不用。(《屯南》1105.7)
在第一条卜辞中简单的书写了“燎,雨”,即燎祭以祈雨,但也可能释读为
“燎雨”,即向雨神进行燎祭,由于该卜辞仅见一例,因此无法证明商人将雨神
作为燎祭的对象。在第二、三条卜辞中,商人因为天“不雨”,故举行燎祭以求
雨。第三到十二条卜辞分别指出了商人祈雨的对象,既有 、 等商人祖先神,
又有山、川、云、雪等自然神,还有河、岳等兼有祖先神和自然神两种属性的神
祗,其中第六、七、八三辞明确指出向河神和山神举行燎祭来求雨。
河与岳是燎祭卜辞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神灵,商人有时候将河与岳一同祭祀,
如第十三条卜辞,二者是商人祈雨的最重要的对象。陈梦家先生解释商人燎祭河
的原因为商人视河为水神,大河为水源的主宰,而农事依赖雨水与土地,故向河
求雨。1商人如此频繁的燎祭河、岳以祈雨,当与他们认为河、岳二神能够致雨
有关,《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
神”,2《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禜之”,3
春秋时期人们认为山川可致雨止旱,这种思想在商代就已经存在了,商人认为山
川能够为风雨,因此向河、岳燎祭以求雨。
商人还在卜辞中记载雨量的大小,如第十二条卜辞中卜问向雪神举行燎祭,
是否有大雨,又如第十六辞在甲辰日占卜,乙巳那天向岳神燎祭一头专门圈养的
牛,是否会有小雨。
商人举行燎祭除了有祈雨的目的外,还有止雨的目的,如上述第二十辞与二
十一辞,于省吾先生认为“既”可以引申为“尽”,为“毕”,为“竟”,为“已”,
4
那么这两辞则是在辛巳这天,雨下个不停,向亳社和祖先 举行燎祭以求止雨。
商人祈雨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干旱,滋润农田,以求农事丰收,但是过多的雨水会

1
陈梦家:《陈梦家学术论文集》,第 28-29 页。
2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礼记正义》,第 1296 页。
3
[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1161 页。
4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381 页。

32
第 2 章 燎祭的目的、性质与内涵

造成洪涝灾害,危害农作物的生长,故而又举行燎祭以向神灵请求止雨,总而言
之,商人祈雨与止雨的目的都是为了求得农事顺利。
2.1.1.2 受禾
商人向神灵举行燎祭的目的除了祈雨和止雨外,还直接祈求神灵能够受禾,
陈梦家先生认为卜辞中单称“受年”、“受禾”即是指谷子。1于省吾和裘锡圭
先生认为卜辞中的“受禾”与“受年”同义,泛指一切谷物。2笔者比较认同后
一种观点,“受”即“授”,“受禾”就是请求神祖能够授予好的收成,关于受
禾的燎祭卜辞如下:
(1)辛亥贞,□燎,受禾。(《合集》33249.1)

(2)辛[未卜],不[受]禾。(《合集》33259.1)
(3)辛未卜,燎于……(《合集》33259.2)
(4)辛未卜,燎于河,受禾。(《合集》33272.1)
(5)……贞甲申……燎十……[受]禾。(《屯南》4088.2)

商人燎祭以祈求神灵受禾的卜辞很少,仅见上述四例,且大多残缺,仅第四
条卜辞完整。第一条卜辞是在辛亥这天占卜,举行燎祭是否能够受禾,第二、三
辞为一版,根据第二条卜辞,笔者推断第三条卜辞也是为受禾而举行燎祭,第四
条卜辞是在辛未这天占卜,向河神举行燎祭,是否能够受禾,第五条卜辞也残缺
不全,但应当也是为受禾而举行燎祭之事。关于受禾的燎祭卜辞如此之少,说明
受禾并非商人举行燎祭的重要目的。
2.1.2 与军事有关的目的
商人举行燎祭的目的除了与农事有关以外,有时还与军事有关,商人在战争
之前举行燎祭,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的佑护,能够在战争中取胜,关于军事的燎
祭卜辞如下:
(1)……贞燎告众步于丁。(《合集》39.1)
(2)丁巳卜, 贞,燎于王亥十 ,卯十牛、三豰,告其比望乘征下危。(《合
集》6527 正)
(3)贞,燎于王亥,告其比望乘。(《合集》7537)
(4)己巳卜,王于征,辟门燎。 (《合集》21085.2)

1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 526 页。
2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1417-1420 页。

33
第 2 章 燎祭的目的、性质与内涵

(5)……方出从北土,弗 北土……(《合集》33050.1)
(6)……贞有来告……从北土,其燎告[祖]乙父丁……(《合集》33050.2)
上述卜辞中商人举行燎祭与军事有关。第一条卜辞是向祖先丁报告即将要率
领众人出征,笔者认为这一祭祀活动既有向祖先报告军事行动,祈求获得祖先护
佑的用意,亦有率众人在祖先面前誓师,达到团结众人,激发斗志的目的。第二
条卜辞是在丁巳这天由贞人 占卜,向王亥举行燎祭,请求其跟随将领望乘一
同征伐下危,郭旭东先生认为这是商人要将王亥的神主从宗庙中迁出以随军而动,
涉及商代商王亲征时迁庙主的军礼。1第三条也是向王亥举行燎祭,请求其跟随
望乘一同出征的卜辞。第四条卜辞中的“辟门”,常玉芝先生认为是宗庙的旁门、
偏门,2此辞记录商王即将出征,在宗庙的偏门举行燎祭。第五、六两条卜辞为
同一版,两辞均不全,但大概能够推断出其内容,第五辞是卜问某方从北土而侵,
不会伤害北土吧?第六辞是商王收到来自北土的报告,向祖乙父丁报告这件事,
裘锡圭先生认为历组卜辞中的“父丁”是指武丁。3这种祭祀活动应当是告庙礼
的一种,周人承袭了这种做法,如《保员簋》(《新收》1442)中记载“唯王既
燎,厥伐东夷,在十又一月,公反自周”,张光裕先生指出这是周王在讨伐东夷
之前举行的燎祭,并推断因征伐而举行燎祭的习惯可向前推至早周时期。4周人
除了在出征前举行燎祭外,在征伐结束后也举行燎祭,如庸伯 簋(《集成》

4169)中所记“唯王伐逨鱼, 伐淖黑。至,燎于宗周”,即是周王在征伐结

束以后在宗周举行燎祭,笔者暂未发现商人在征伐结束后举行燎祭的记载,仍有
待相关卜辞的发现。综上而言,商人在发生军情的时候要举行燎祭向祖先报告,
在出征的时候也要举行燎祭来向祖先报告,其目的就是向祖先报告军情,祈求在
军事活动中获得祖先的佑护,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2.1.3 与降福降祸有关的目的
商人举行燎祭的目的除了为农事求丰收和为军事求胜利以外,还有求福避祸
这一目的。这些目的是通过“亡尤”、“受佑”、“弗保”这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关于福祸的燎祭卜辞有:

1
郭旭东:《甲骨卜辞所见的商代献捷献俘礼》,《史学集刊》2009 年第 3 期,第 26-33 页。
2
常玉芝:《商代宗教祭祀》,第 503 页。
3
裘锡圭:《论“历组卜辞”的时代》,《古文字研究》第六辑,北京:中华书局,1981 年,第 263-321
页。
4
张光裕:《新见保员簋铭试释》,《考古》1991 年第 7 期,第 649-652 页。

34
第 2 章 燎祭的目的、性质与内涵

(1)甲卯卜,贞,王宾祖甲燎,亡尤。(《合集》35901.1)
(2)岳燎惟旧 ,用三牢,王受祐。(《合集》30414.2)
(3)辛未卜,燎于河,受佑。(《合集》34242.1)
(4)□□贞,王[宾]燎史,[亡]尤。(《合集》35477.1)
(5)贞燎于西,弗保?(《英藏》339.1)
(6)□午卜,王其呼□燎,受祐。(《屯南》3122)
第一条卜辞中的“王宾”一词,岛邦男先生认为“王宾”与授佑有关系,1这
条卜辞是卜问商王亲自主持祖甲的燎祭,是否有忧祸;第二条卜辞是卜问对岳神
举行燎祭,并用旧的祭祀之册,是否会授予保佑;第三条卜辞是在辛未这天向河
神举行燎祭,是否会授予保佑;第四条卜辞中有“燎史”之词,吴其昌先生认为
这里为“燎事”,“事”引申为专指祭祀之事,“燎”与“事”皆为祭也,“燎
事”者谓燎祡以祀,所以祭鬼神也,2笔者比较认同吴先生的观点,因此这条卜
辞可释读为商王举行燎祭之事,是否会有忧祸;第五条卜辞是卜问向西方神举行
燎祭,是否会得到保佑;第六条卜辞不全,应当是王呼令某人举行燎祭,是否会
授予保佑。上述卜辞祭祀的对象既有祖先神,又有自然神,其目的均是向神灵祈
求护佑或躲避灾祸,但是相关卜辞不到十条,说明向神灵求佑避祸并非是商人举
行燎祭的主要目的。
通过上文可以知道商人举行燎祭的目的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关于农事的目
的,主要包括向神灵祈雨、止雨和求年。在燎祭的祈雨和止雨功能上,以往人们
比较关注燎祭祈雨的功能,而忽略燎祭止雨的功能,吴俊德先生认为燎祭乃室外
燔柴,天雨则不利于祀典进行,故商人多卜问是否天雨,从而否定燎祭祈雨的目
的,认为其可能是祈求风调雨顺之祀典,则又误解了燎祭的目的,3这一目的的
祭祀对象比较广泛,既有祖先神,又有自然神,但是以河神和岳神这两个带有自
然属性的神灵为主,这与商人认为河、岳能够致雨的观点有关。除了祈雨和止雨
的功能,燎祭还有求年的功能,商人通过卜问“受禾”情况来实现其求年目的,
由于相关卜辞较少且残缺,其祭祀对象目前仅发现河神一例。第二种是关于军事
的目的,即向神灵报告军情,以祈求获得佑护,这类祭祀经常在收到军情时和率

1
[日]岛邦男著,濮茅左,顾伟良译:《殷墟卜辞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第 592 页。
2
吴其昌:《殷虚书契解诂》,第 34 页。
3
吴俊德:《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辞研究》,第 321 页。

35
第 2 章 燎祭的目的、性质与内涵

众出征时举行,与商代告庙和迁庙主的军礼有关,这一目的的祭祀对象非常单一,
只有祖先神,向祖先神举行燎祭,既有向祖先寻求佑助的用意,亦有在战时团结
众人的目的。第三种目的是向神灵祈求护佑和躲避灾祸,这一目的的祭祀对象既
有祖先神,也有自然神和四方神。

2.2 燎祭的性质

上文讨论了商人燎祭的目的,可以了解燎祭的目的具有多样性,那么商人为
何要采用燎祭这种形式的祭祀活动呢?笔者认为从燎祭的祭祀方式上可以了解
燎祭的性质。
卜辞“燎”字的字形有 、 、 、 、 ,罗振玉先指出“燎”字实从
木在火上,木旁诸点,像火焰上腾之状,1王国维先生说“燎”字从木在火上,
作燔祡之意,2陈梦家先生也说卜辞“燎”字像木在火中,诸点像火焰,3从字形
上看,卜辞“燎”字就像燃木之状,卜辞“□□卜,㱿贞,燎 一羌”(《合
集》410 正)即是将羌人置于木柴之上燃烧,“甲辰卜,争贞,燎于王亥其玉”
(《合集》14735 正)即是将玉置于木柴之上燃烧,“甲辰卜,争,翌乙巳燎于
土牛”(《合集》14395 正.1)即是将牛置于木柴之上燃烧。
从传世文献中能更清晰的了解燎祭的方式。《周礼·大宗伯》记载“以禋祀
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
郑玄注“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贾公彦疏曰“此司中、
司命等言槱燎,则亦用烟也,于日月言实牲,至昊天上帝言烟祀,则三祀互相备
矣,但先积柴,次实牲,后取烟,事列于卑祀,义全于昊天”,并根据《肆师职》
中的记载认为“烟祀中有玉帛牲牷,实柴中则无玉,唯有牲币,槱燎中但止有牲”,
4
“禋祀”“实柴”“槱燎”三者皆是以燔柴为形式的祭祀,应当与商代燎祭有
一定的联系,《春秋公羊传注疏》中僖公三十一年“天子秩而祭之”后注“天燎
地瘗……燎者,取俎上七体,与其珪宝,在辨中,置于柴上烧之”,5据此也可
以推断商代燎祭是以“积柴实牲”的形式进行祭祀的。

1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三种》,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第 415 页。
2
谢维扬、房鑫亮编:《王国维全集》第 5 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年,第 323 页。
3
陈梦家:《陈梦家学术论文集》,第 20 页。
4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第 451-452 页。
5
[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268 页。

36
第 2 章 燎祭的目的、性质与内涵

结合上一节可以发现燎祭的目的并非是单一的,既涉及祈雨、止雨、受禾等
农事目的,又涉及征伐之前告祖求佑的军事目的,还与求护佑、避灾祸的目的有
关,由此可以推断在商人的心目中燎祭应当是一种带有祈求目的的火祭。燎祭的
性质可以总结为商人举行的以将祭品放置在木柴上燃烧为祭祀仪式的向祖先神
灵有所祈求的一种火祭,需要注意的是,燎祭并非一开始就用牲,陈梦家先生认
为最初的燎仅仅是积薪而燎,后来渐渐发展为燎牲。1

2.3 燎祭的内涵

既然已经确定了燎祭的性质,那么接下来分析一下燎祭仪式背后所蕴藏的内
涵。商代的燎祭卜辞中能够反映其内涵的信息有限,幸而商周相去不远,且“周
因于殷礼”,2因此可以借助后世尤其是反映周代燎祭的相关记载来推断,此外
人类学与宗教学中的类似祭祀行为的记载也可以用来对比参考。
首先,笔者认为燎祭这一祭祀活动具有与祖先神灵沟通的作用。从燎祭的目
的来看,商人通过燎祭既向祖先神灵祈雨、止雨和求年,又向祖先报告军情,还
向神灵祈求护佑和躲避灾祸,可以说涉及的范围比较宽泛,因此笔者认为燎祭是
商人实现这些目的的一个手段或者途径,即通过燎祭来实现和祖先神灵的沟通,
继而向神灵提出所求,这一点尤其能通过“燎告”卜辞来反映。有些燎祭卜辞中
“燎告”并列,如“……贞有来告……从北土,其燎告[祖]乙父丁……”(《合
集》33050.2),又如“……贞燎告众步于丁”(《合集》39.1),有些燎祭卜辞
先“燎”后“告”,“丁巳卜, 贞,燎于王亥十 ,卯十牛、三豰,告其比
望乘征下危”(《合集》6527 正),又如“贞,燎于王亥,告其比望乘”(《合
集》7537),笔者认为这种“燎告”卜辞可以理解为先举行燎祭,然后举行告祭,
包含两种祭祀仪式,也可以理解为通过举行燎祭来进行报告,只有燎祭一种祭祀
仪式,而“告”是燎祭仪式里的一项活动,就是笔者所说的将燎祭作为一种沟通
神灵的方式。商代的“燎告”卜辞均与军事有关,周人也有征伐前后举行燎祭的
习惯,征伐前举行燎祭的记载有《保员簋》(《新收》1442)“唯王既燎,厥伐
东夷,在十又一月,公反自周”,这是向祖先报告即将征伐,祈求祖先的佑护,
征伐后举行燎祭的记载有《逸周书·世俘解》“时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
1
陈梦家:《陈梦家学术论文集》,第 13 页。
2
[魏]何晏等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23 页。

37
第 2 章 燎祭的目的、性质与内涵

武王朝至燎于周,维予冲子绥文……武王在祀,太师负商王纣悬首白旂、妻二首
赤斾,乃以先馘入,燎于周庙”,1这是向祖先报告得胜,感恩祖先的佑护,这
与商人战时举行燎祭的用意一致,与商人卜辞中使用“燎告”之语的方式不同,
周人仅记“燎”而不记“告”,周人很可能也是通过举行燎祭来进行报告,“燎”
是祭祀方式,“告”仅是“报告”之意,在周人看来属于燎祭仪式中的应有之义,
因此省略不记。
笔者认为无论是商人还是周人,燎祭是他们与神灵沟通的一种方式,这是由
于燎祭的性质决定的,前文中提过,燎祭的性质就是一种带有祈求目的的将祭品
置于木柴之上燃烧的火祭,木柴燃烧之时,产生滚滚烟气,直升云霄,从而达到
与祖先神灵沟通的目的。晁福林先生认为在商人的观念里,土(社)、河、岳应
当是居住在天上的,许多自然神以至祖先神也是居于天上的,2因此商人用这种
方式来与天上的神灵沟通。
文献中记载了火祭所产生烟气的这种联系。《周礼·大宗伯》记载“以禋祀
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
郑玄注“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贾公彦疏曰“此司中、
司命等言槱燎,则亦用烟也”,3这三种祭祀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均用烟。《礼
记》记载“燔柴于泰坛,祭天也”,孔颖达疏曰“‘燔柴于泰坛’者,谓积薪于
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4《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
“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供寝庙及百祀之薪燎”,高诱注“燎者,集聚柴薪,
置璧与牲于上而燎之,升其烟气”,5这两处记载均强调烟气,可见烟气是火祭
的精义所在。《毛诗·生民》中“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孔颖达引用袁准之言:
“禋者,烟气之烟煴也。天之体远,不可得就,圣人思尽其心,而不知所由,故
因烟气之上,以致其诚,故《外传》曰‘精意以享,禋’,此之谓也”,6袁准
认为禋祭的精意为烟气的烟煴,前人通过禋祭时上升的烟气来向上天表达诚意,
孔颖达深以为然。《东观汉记》卷十五丁鸿传中道出了火祭的这一内涵,“臣闻
古之帝王,统治天下,五载巡狩,至于岱宗,柴祭于天,望秩山川,协时月正日,

1
黄怀信、张懋鎔、田旭东撰:《逸周书汇校集注》,第 436-440 页。
2
晁福林:《论殷代神权》,《中国社会科学》1990 年第 1 期,第 99-112 页。
3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第 451-452 页。
4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第 1295 页。
5
许维遹撰:《吕氏春秋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16 年,第 223-224 页。
6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第 1055-1058 页。

38
第 2 章 燎祭的目的、性质与内涵

同斗斛权衡,使人不争……瞻望太山,嘉泽降澍,柴祭之日,白气上升,与燎烟
合,黄鹄群翔,所谓神人以和,答响之休符也”,1可见时人认为通过火祭产生
的烟气,能够实现人与神的沟通,达到“神人以和”的境界。许科先生认为从空
间上看,燎祭在高处举行,郊祭的燎坛和封禅的燎台所在的高处像是天地的联接
点,燎祭时所升的烟雾暗示天与地的相接,从时间来看人工用火象征着祖嗣传承,
因此燎祭既是天与地的中介,又是先祖与后代的中介,而燎祭的目的,即“敬神
告天”,使之成为人与神的中介。2
燎祭除了是商人沟通神灵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让神灵享受祭品的一种途径,
商人通过举行燎祭仪式,将祭品奉献给神灵享用。卜辞记载了商人燎祭时祭品之
丰富,商人燎祭所用的祭品既有牛、羊、犬、豕、廌等牺牲,如“乙亥卜,高祖
夒燎二十牛”(《屯南》4528),“乙亥卜,燎 羊,宜 ”(《合集》14664),
“贞,燎于东母三犬”(《合集》14340),“丙子卜,燎白羊﹑豕父丁”(《屯
南》2670),“燎东黃廌”(《合集》5658 反)等;也有人牲,如“□□卜,
㱿贞,燎 一羌”(《合集》410 正);还有玉器、酒器,如“丙戌卜,㱿贞,
燎王亥圭”(《合集》11006 正),“甲辰卜,争贞,燎于王亥其玉”(《合集》
14735 正),“贞,燎鬯㞢□”(《合集》14392.1),“……其燎鬯于……”(《合
集》15653.1),“己……卜, 燎爵于祖丁”(《合集》22184)等。上文中提
到燎祭是商人将祭品置于木柴上燃烧的一种火祭,商人将如此丰富的祭品置于木
柴上燃烧,其用意就是想通过火来将这些祭品贡献给神灵享用。那么神灵是以何
种方式来享用祭品呢,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那些被置于木柴上
的祭品在燃烧的过程中就被神灵享用了,另一种可能性是神灵通过祭品在燃烧中
产生的烟气来享用祭品,笔者认为第二种可能性较大。前文中已经论述过,商人
可能通过燃烧所产生的烟气来与神灵进行沟通,烟气上达于天,而在借助烟气与
神灵沟通的同时,也借助烟气来供神灵享用祭品,即通过上升的烟气来实现通神
与飨神的两种目的,这也是为何文献中反复强调烟气的原因。
从文献中可以看到相关的联系。《毛诗·信南山》中记载“祭以清酒,从以
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䒿”,郑玄笺曰“血以告杀,䒿

1
[东汉]刘珍等著,吴树平校注:《东观汉记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 年,第 649 页。
2
许科:《古代燎祭用物及其意义》,《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 3 期,第 138-143
页。

39
第 2 章 燎祭的目的、性质与内涵

以升臭,合之黍稷,实之于萧,合馨香也”,孔颖达疏“‘䒿以升臭’,谓烧其
脂膏,升其臭气,使神闻之”,1可见在时人看来神灵主要是通过气味来享用祭
品的,《毛诗·生民》也记载“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
孔颖达疏“故《记》酌于尸,已奠之,而后烧此香蒿,以合其馨香之气,使神飨
之,故此亦用萧,取其馨香也”,2这也是时人焚烧萧草与祭牲之脂来产生香气
以飨神灵,其后曰“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
孔颖达疏“此豆登所盛之物,其馨香之气始上升,上帝则安居而歆飨之”,3豆
登中的祭品以馨香之气的形式来供上帝享用,这固然是因为“周人尚臭”,4但
笔者认为商人与周人通过燃烧祭品所产生的烟气来供神灵享用的认知是一致的,
只是周人崇尚气味,在祭祀中更加追求气味的芬香,许进雄先生认为商代燎祭的
精义就是将供奉的牺牲置于柴上燃烧,使香味可以随烟上闻于神祗。5
在人类学和民族学上,通过火祭来实现与神灵的沟通并对其供奉的现象并不
罕见。印度吠陀时期的火神为阿耆尼,火被视作人神沟通的中介,而火神为火的
化身,人们认为惟有通过火神阿耆尼才能将祭品贡献给神,即“牺牲燔于坛,借
6
火之力上达天界”。 希伯来献祭中,肥脂与内脏需放在祭坛上焚烧,这样圣化
的部分以好闻的气味到达神那里,神也将圣化降于人,马尔塞·莫斯先生解释祭
7
司焚烧的目的是消除动物肢体的世俗环境,以焚烧的方式走向神圣世界。 爱德
华·泰勒先生在《原始文化》中对火烧祭品的现象进行分析,他认为在低级万物
有灵观里,精灵本质上被看作某种类似烟或蒸汽的东西,成为这种状态的贡品能
够被转交并被灵物使用。他列举了祖鲁人将香与动物的油脂一起燃烧、北美的阿
尔衮琴人将食物抛进火里的习俗,指出在宗教史上占有地位的祭品通常由“好吃
8
的”组成,并借助火来奉献。 国内的一些民族也存在通过火与神灵沟通和对其
供奉的现象。应骥先生在《僰氐羌源流考》中介绍了彝族先民撒尼人的祭天与崇

1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第 829-831 页。
2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第 1073-1076 页。
3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第 1077 页。
4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第 817 页。
5
许进雄:《许进雄古文字论集》,北京:中华书局,2010 年,第 34 页。
6
[苏]谢·亚·托卡列夫著,魏庆征译:《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年,第 303 页。
7
[法]马塞尔·莫斯、昂利·于贝尔著,杨渝东、赵丙祥译:《巫术的一般理论、献祭的性质与功能》,桂
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 199-200 页。
8
[英]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重译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705-708 页。

40
第 2 章 燎祭的目的、性质与内涵

火的习俗,云南昆明东郊的彝族撒尼人认为祭天的祭品通过火烧并且化为烟气才
能上达天庭,献给天神享用,祭天必须有火神的助力才能进行,他引用了《中国
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彝族卷》中主祭萨嫫将作为祭品的鸡放在燃烧的松枝
上献祭给天神的记载,该卷还指出撒尼人火神崇拜的要义在于焚烧祭品,他们认
1
为火是沟通天地之间的媒介,祭品在火中化为烟气升入天空。 蒙古族将火作为
神灵与凡人心灵交流的媒介,在蒙古著名的嘎日利祭祖仪式中,蒙古人将羊骨置
于木柴堆上,在火点燃以后祖先的神灵回来接受祭拜与供奉,随后将哈达与奶酒
2
投入火堆以祭祀祖先, 蒙古人将祭祀火的祭祀仪式作为通神的一种手段,其象
征意义在于通过祭仪和祭品,在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架设一座桥梁,祭品在火中
3
被毁坏即象征着神灵已经享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商人燎祭仪式的精义在于烟气。燎祭的内涵在于,一方
面,通过升入天空的烟气来接近神灵的所在,以便与神灵进行沟通,另一方面,
献祭的祭品在火中化为烟气,飘入云端,以供神灵享用,烟气既是与人神沟通的
途径,又是神灵享祭的方式。

1
应骥:《僰氐羌源流考》,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7 年,第 111 页。
2
哈斯巴根:《草原上古老的火崇拜仪式——成吉思汗春季大典中的嘎日利祭》,《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 年第 3 期,第 34-35 页。
3
乌仁其其格:《蒙古族火崇拜习俗中的象征与禁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 年第 5 期,第 135-139
页。

41
第 3 章 燎祭与其它火祭的比较

第 3 章 燎祭与其它火祭的比较
通过前两章,笔者分别论述了燎祭的主要要素与燎祭的目的、性质和内涵,
对燎祭的仪式与其背后的意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接下来笔者会通过燎祭与
其它火祭比较来加深对商代燎祭的认识。在商代,除了燎祭以外,还存在许多其
它类型的火祭,王辉先生在《殷人火祭说》中列举了商代的诸多火祭,例如柴、
束、取、燎、 、新、禘、 、烄、炆等,1限于篇幅,笔者不能一一比较,因
此仅选择较为典型的火祭来与燎祭对比。

3.1 烄祭与燎祭的比较

“烄”字甲骨文作 ,诸家对“烄”字字形作出解释,叶玉森先生认为甲骨
文 字像投交胫人于火上, 像火焰,2陈梦家先生指出“烄”字像人立于火上
之形,3张秉权先生形象的描述“烄”字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人交股被火焚烧的形
状,4与甲骨文 字形以木与火星组成不同, 字形由人和火焰组成,这表明了
烄祭的最大特点——将人作为祭品,下面看看燎祭与烄祭的区别与联系。
3.1.1 祭祀对象
烄祭与燎祭对比,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烄祭的祭祀对象极少。本文第一章中
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燎祭的祭祀对象,燎祭的祭祀对象十分广泛,既有先公、先王、
先王配偶等祖先神,又有风、云、山、川、雪等自然神,还有旧臣神和四方神,
几乎囊括了商人所有的祭祀对象。而与燎祭广泛的祭祀对象相比,烄祭的祭祀对
象极少。烄祭卜辞中记载祭祀对象的仅有几例:
(1)乙亥卜,其于祖丁,其烄。(《合集》27306.5)
(2)丁未卜,烄□母庚,又从[雨]。(《屯南》3586)
(3)辛未卜,烄 于凡亯壬申。(《合集》32289.7)
(4)……[岳]……[烄]……[ ]……雨。(《屯南》827)

王晓鹏先生认为第一条卜辞中的“祖丁”为武丁,第二条卜辞中的“母庚”

1
王辉:《殷人火祭说》,李雪山等主编:《甲骨学 110 年:回顾与展望——王宇信教授师友国际学术研
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年,第 164-177 页。
2
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编委会:《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第十八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年,
第 73 页。
3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 602 页。
4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编辑委员会编:《历史语言研究生集刊》第四十二本第二分,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 年,第 317 页。

42
第 3 章 燎祭与其它火祭的比较

为武丁的生母妣庚,1第三辞中 字,于省吾先生认为是人名,2郭沫若先生认为
其为商人先公曹圉,3第四条卜辞虽然残缺,但是有“岳”、“烄”、“雨”等
字,若该辞为真,则烄祭的对象除了武丁、妣庚、 三位祖先神外,还有兼有
自然神与祖先神两种属性的岳神。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以上几条烄祭卜辞中记载
了其祭祀对象,但是更多的烄祭卜辞并不记载祭祀对象,也不记载主祭者,一般
烄祭卜辞的内容比较简略 ,仅记载祭祀地点、祭品、祭祀目的。
3.1.2 祭祀目的
与燎祭比较,烄祭的目的非常单一,仅为求雨。上文论述了商人举行燎祭的
目的,商人通过燎祭既向祖先神灵祈雨、止雨和求年,又向祖先报告军情,还向
神灵祈求护佑和躲避灾祸,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祭祀目的多种多样,而从烄祭
卜辞来看,烄祭的目的只有一种,那就是求雨:
(1)勿烄 ,无其雨。(《合集》1130 甲)
(2)惟 烄,有雨。(《合集》1130 乙)
(3)贞勿烄,无其从雨。(《合集》15674.3)
(4)贞烄,有从雨。(《合集》15674.4)
(5)今日烄,有雨。(《合集》29993)
(6) 烄,无雨。(《合集》30169.3)
从上述卜辞可以看出,商人举行烄祭仅为祈雨,举行烄祭则有雨,不举行烄
祭则无雨,烄祭与燎祭的相同之处在于,作为火祭,二者均有祈雨的目的,只不
过烄祭的目的只有祈雨,燎祭卜辞中除了祈雨这个主要目的外,还有求年求佑等
其它目的。
3.1.3 祭品
在祭品方面,与燎祭相比,烄祭的祭品种类比较单一,以人牲为主,偶然也
用牺牲。商人燎祭所用的祭品十分丰富,既有牛、羊、犬、豕等牺牲,也有以羌
人作为祭品的人牲,还有玉、圭等玉器以及鬯、爵等酒器,而烄祭的祭品主要是
人牲:
(1)贞,烄 ,有雨。(《合集》1121 正.1)

1
王晓鹏,李纪言:《祈雨卜辞 祭新论》,《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 5 期,第
21-27 页。
2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214 页。
3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年,第 349 页。

43
第 3 章 燎祭与其它火祭的比较

(2)勿烄 ,无其雨。(《合集》1121 正.2)


(3)己酉卜, 贞,翌庚戌烄 。(《合集》1139)
(4)其烄永女,有雨。(《合集》30169.2)
(5)□□卜,其烄 女,有大雨,大吉。(《合集》30172)
(6)戊辰卜,烄 于 。(《合集》32289.3)
(7)戊辰卜,烄 ,雨。(《合集》32289.4)
(8)壬辰卜,烄 ,雨。(《合集》32290.2)
(9)乙亥贞,烄 于 ,雨。(《合集》32291.1)

(10)乙未……于 烄 ,雨。(《合集》32294.1)

(11)……烄凡于 ,雨。(《合集》32295.1)
(12)甲申贞,烄 ,雨。(《合集》32299.2)
(13)丙戌卜,烄 。(《合集》32301.1)
(14)丙戌卜,烄女。(《合集》32301.2)
(15)癸……烄牢,雨。(《屯南》3244)

上述卜辞中可以确定为烄祭祭品的有 、 、 、永女、 女、 、 、
、 、女等人牲,牺牲仅见第十五辞一例,除此之外,第七辞 字,孙海波
先生认为该字意为俘虏之人,1李孝定先生释为“曼”字,认为是人名,并指出
卜辞有“曼宗”之语,2朱德熙先生认为该字在卜辞中用作人名,3故该字在此处
用法存疑,可能为祭品,第九辞 字,于省吾先生认为当为人名或方国名,4第

十辞 字,于省吾先生认为是地名,5笔者认为这两个字在这里可能用作祭品,

第十一辞“凡”应该也是祭品,可能是 字女字之省,也可能是男巫。陈梦家
先生认为 、 等可能为女巫,其余为男巫。6烄祭与燎祭在祭品方面的相同
之处在于均可用牺牲或者人牲,不同之处在于烄祭祭品以人牲为主,燎祭祭品以
牺牲为主。
综上所述,燎祭与烄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祭祀对象、祭祀目的以及祭品上。

1
孙海波:《卜辞文字小记》,《考古学社社刊》1935 年第 3 期,第 57-58 页。
2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第三卷,第 905 页。
3
朱德熙:《古文字考释四篇》,《古文字研究》第八辑,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第 16 页。
4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1333 页。
5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194 页。
6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 603 页。

44
第 3 章 燎祭与其它火祭的比较

燎祭卜辞中记载的祭祀对象很多,以祖先神与自然神为主,烄祭卜辞中所见的祭
祀对象较少,以祖先神为主;燎祭的祭祀目的具有多样性,主要目的是祈雨,除
祈雨外还有求佑、求年等目的,烄祭的目的单一,仅为祈雨;燎祭的祭品很丰富,
既有牺牲,又有人牲,还有玉器、酒器,烄祭的祭品主要为人牲,仅见一例牺牲。
可见在商人心目中,燎祭的重要地位是烄祭无法比拟的。

3.2 取祭与燎祭的比较

“取”字甲骨文为 ,于省吾先生指出,“取”字在卜辞中有三种用法,
一为取得之义,一为娶之义,一为祭名。1诸家对作为祭名的“取”字展开了讨
论,郭沫若先生认为“取”乃“棷”省,说文棷字音义都和槱近,2陈梦家先生
认为“取”是“槱”的假借,依据《风俗通·祀典》的相关记载解释槱乃积薪燔
柴之意,并根据《周礼·大宗伯》“槱燎”之词认为取祭在前,燎祭在后,3于
省吾先生认为当甲骨文“取”字用作祭名时,当为“焣”而通作“槱”,认为槱
燎乃燔柴之祭,4饶宗颐先生也说“取”当为“棷”,烧柴以祭之义。5王辉先生
从音读的角度分析,认为取在侯部,槱在幽部,古时幽侯合韵,故二者可通,6曲
祯朋先生从字义的角度分析,认为取有“积聚”之义,取祭是积木燃烧之祭,7这
些学者均认同取祭为燔柴之祭,与燎祭颇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很明显的区别,
下面来看看取祭与燎祭的区别与联系。
3.2.1 祭祀对象
在祭祀对象方面,取祭与烄祭有着明显的不同,烄祭一般没有明确的祭祀对
象,仅有几例记载了其祭祀对象,但取祭一般有明确的祭祀对象。取祭与燎祭也
有着明显的不同。曲祯朋先生将取祭卜辞分为两类,一种祭祀对象为岳、河,格
式为取岳、取河,一种祭祀对象为先公先王,8笔者参考曲先生的方式来分类:

1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652 页。
2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三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年,第 360 页。
3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第 355 页。
4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650 页。
5
饶宗颐:《殷代贞卜人物通考》,第 120 页。
6
王辉:《殷人火祭说》,李雪山等主编:《甲骨学 110 年:回顾与展望王宇信教授师友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第 169 页。
7
曲祯朋:《甲骨卜辞“取”字及殷之“取祭”新探——兼与彭明瀚先生商榷》,《殷都学刊》2017 年第
2 期,第 15 页。
8
曲祯朋:《甲骨卜辞“取”字及殷之“取祭”新探——兼与彭明瀚先生商榷》,《殷都学刊》2017 年第
2 期,第 10 页。

45
第 3 章 燎祭与其它火祭的比较

以先公先王为对象的取祭卜辞如下:
(1)王其取祖乙 ,若。(《合集》267 正.4)
(2)壬辰卜, 贞,王取祖乙 。(《合集》10048.4)
(3)辛酉卜,贞,叀取祖乙 。(《合集》1591.1)
(4)贞,勿取彡 ,九月。(《合集》1591.2)
(5)贞,王勿取祖乙 。(《合集》1592.1)
(6)己酉卜,王曰,贞叀□左自取祖乙 ,于之,若。(《合集》23721.2)
(7)乙亥卜,王贞,我取唐 。(《合集》1204.3)
(8)乙巳卜, 贞,王其取唐 ……受㞢又。(《合集》1295.1)
(9)贞,翌甲申勿[取]唐 。(《合集》1300 正)
(10)乙酉卜,其取庚[ ]……(《屯南》169)
(11)辛酉卜,王祝于妣己,廼取祖丁。(《合集》19890.1)
(12)□丑贞,王令 尹□取祖乙鱼,伐告于父丁、小乙、祖丁、羌甲、祖辛。
(《屯南》2342)
上述一至十条卜辞的行文格式为“取某 ”,主要对象为祖乙和唐 ,第十
辞庚仅见一例,主要出现在第一期,“祖乙”可能是仲丁之子祖乙,也可能是武
丁之父小乙,“唐”应该是商王汤。关于 字,于省吾先生认为卜辞 祭或在
田猎之前举行以祈多获禽牲,或在田猎之后进献祖先以祈福佑,1但似乎此处不
适用,彭明瀚先生认“取”在此处为“衈”, 是其用牲之法,2可备一说。第
一辞与第六辞可以看出商人在卜问是否顺利,第八辞可以看出商人举行这一祭祀
的目的是祈求佑护。第十一辞与第十二辞是例外,第十一辞未在祖先名后加 ,
第十二辞似乎是将鱼作为取祭祖乙的祭品。笔者认为当取祭祭祀对象为先公先王
时,可能不是火祭,至于是何种用法暂不可知,因此笔者选择暂时不将以先王为
祭祀对象的取祭与燎祭进行比较,而仅讨论以河、岳为主要祭祀对象的取祭与燎
祭的区别与联系。
以下是以河、岳为主要祭祀对象的取祭卜辞:
(1)己卯卜, 贞,取岳。(《合集》5522 正.1)
(2)癸酉卜,贞,取岳廼燎。(《合集》14457.2)

1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1721 页。
2
彭明瀚:《卜辞取祭考》,《殷都学刊》1995 年第 2 期,第 10 页。

46
第 3 章 燎祭与其它火祭的比较

(3)乙亥卜,取岳舞,又……(《合集》2906.1)
(4)□午卜,争[贞],取岳,石受……(《合集》14466)
(5)癸酉贞,弜得岳其取,即于上甲。(《屯南》2322.6)
(6)取岳于三门, 。(《合集》34219.2)
(7)乙酉贞,取河,其困于上甲,雨。(《合集》34235.1)
(8)贞,取河。(《合集》14576 正乙.2)
(9)贞,勿取河。(《合集》14576 正甲.2)
(10)其皆取二山,又大雨。(《合集》30453.2)
上述卜辞可以看到其中“取岳”的卜辞数量最多,“取河”的卜辞次之,第
十辞取祭的对象为二山,可见作为火祭的取祭的主要祭祀对象为自然神,与祭祀
对象涵盖自然神、祖先神、四方神的燎祭相比,取祭的祭祀对象非常单一。二者
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将岳、河作为求雨的主要对象,第二辞还先对岳神举行取祭,
再举行燎祭。
3.2.2 祭祀目的
取祭与燎祭在祭祀对象方面有共性和差异,在祭祀目的方面同样也有共同点
和不同点,下面是取祭的相关卜辞:
(1)取,亡其雨。(《合集》14468 正.3)
(2)弜取,无大雨,吉。(《合集》30410.2)
(3)取岳,雨。(《合集》14462)
(4)贞,取岳,㞢雨。(《合集》14468 正.2)
(5)己卯卜,取岳,雨。(《合集》32833.2)
(6)庚申卜, 贞,取河,有从雨。(《合集》14575)
(7)癸酉卜,贞取岳廼燎。(《合集》14457.2)
(8)乙亥卜,取岳舞,又……(《合集》2906.1)
(9)乙亥卜,取岳受禾,茲用。(《屯南》2282.3)
上述第一至第六条卜辞的目的是求雨,第七、八辞中商人在举行取祭的时候
还会举行燎祭与舞祭,这两种祭祀均有求雨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增强求雨的效果,
第九辞显示商人还向岳举行取祭来求禾,但仅此一例,由此可见,商人举行取祭
的主要目的就是祈雨,求年是其次要的目的。与燎祭卜辞相比,二者均有求雨和

47
第 3 章 燎祭与其它火祭的比较

求年的目的,求雨均为二者的主要目的,但是燎祭的目的范围更为宽泛,商人用
燎祭求雨求年,也用燎祭止雨,还用来求佑和避祸,取祭目的的范围则比较狭窄。
3.2.3 祭品
于省吾先生指出,取祭与燎祭最大的区别为取祭不用牲而燎祭多言用牲,1王
辉先生也说取祭与燎祭的不同之处在于取祭不言用牲,2下面从卜辞来看作为火
祭的取祭的用牲情况:
(1)己卯卜, 贞,取岳。(《合集》5522 正.1)
(2)贞,取岳,㞢雨。(《合集》14468 正.2)
(3)己卯卜,取岳,雨。(《合集》32833.2)
(4)贞,取河。(《合集》14576 正乙.2)
(5)贞,勿取河。(《合集》14576 正甲.2)
(6)庚申卜, 贞,取河,有从雨。(《合集》14575)
以上取祭卜辞无一例用牲,可见于省吾与王辉先生所言极是,取祭作为火祭
时,其不言用牲,燎祭虽然有时候也不言用牲,但是一般来说燎祭是有牺牲作为
祭品的,而取祭从不言用牲,可见是否用牲是二者最大的区别,这直接体现在二
者的祭祀仪式上,陈梦家、于省吾、饶宗颐几位先生均认为取祭是一种燔柴之祭,
曲祯朋先生也认为取祭是一种积柴燃烧的祭祀方式,3而燎祭是一种将祭品放置
在木柴上燃烧的祭祀仪式,是否用牲是二者祭仪最大的区别。
综上所述,作为火祭的取祭与燎祭在祭祀对象,祭祀目的以及祭品上存在区
别与联系。在祭祀对象上,二者均将岳、河作为主要祭祀对象,且都祭祀山,但
燎祭的祭祀对象还有包括先公先王在内的祖先神,风、云、雪、川在内的自然神
以及东、西、南、北等四方神;在祭祀目的上,燎祭与取祭均将求雨作为主要目
的,且都有求禾的目的,但燎祭还有求佑避祸的目的,祭祀目的的范围较取祭更
广;在祭品上,燎祭的祭品的种类非常丰富,祭祀时将祭品置于木柴之上燃烧,
而取祭则完全不用祭品,仅积柴而烧。可见在商人心目中,燎祭的地位要比取祭
重要的多。

1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第 650 页。
2
王辉:《殷人火祭说》,李雪山等主编:《甲骨学 110 年:回顾与展望王宇信教授师友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2009 年,第 169 页。
3
曲祯朋:《甲骨卜辞“取”字及殷之“取祭”新探——兼与彭明瀚先生商榷》,《殷都学刊》2017 年第
2 期,第 15 页。

48
第 3 章 燎祭与其它火祭的比较

3.3 此祭与燎祭的比较

卜辞有 、 、 字形,学者们将其隶定为“此”字,并对其进行解释。
陈邦福先生认为“此”乃“祡”之省,后世文献中燔柴祭天的记载可与卜辞相参
证,1李孝定先生认为陈先生之说可从,并指出卜辞有“烄此有雨”,烄从火,
亦与燔柴之事类相近,2赵诚先生认为“此”在甲骨文用作祭名,即后代的祡祭,
应当是燎祭的一种,也可能是近于燎祭,并指出商代的祡祭不像后代只祭于天神,
还祭于先妣和岳,3此祭与燎祭都是火祭,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面将
二者进行比较以探究二者的异同。
3.3.1 祭祀对象
从祭祀对象来看,相比燎祭众多的祭祀对象,此祭的祭祀对象较少。一方面
是由于此祭卜辞较少,仅三十余例,另一方面是此祭卜辞中记载祭祀对象的卜辞
很少,仅有六例,下面卜辞记载了此祭的祭祀对象:
(1)王其又母戊一 ,[王]此,受又。(《合集》27040.1)
(2)……中己……王此,受[又]。(《合集》27389)
(3)王此于妣辛升。(《合集》27562)
(4)其 年于河,此,有雨。(《合集》28258.1)
(5)于岳 年,此,雨。(《合集》28258.2)
(6)丁亥卜,其 年于大示,即日此,有雨。(《屯南》2359.1)
从上述卜辞可以看从出,此祭卜辞的祭祀对象主要是祖先神,其中男性祖先
神合祭大示、单祭中己各一例,女性祖先神母戊、妣辛各一例,还有两例是带有
自然神属性的河、岳。与燎祭的祭祀对象比较,两种祭祀均祭祀先王、先妣和河、
岳,但燎祭的祭祀对象的还包含众多先公先王在内的祖先神和旧臣神,并且燎祭
还祭祀众多的自然神和四方神,因此从祭祀对象来看,此祭的祭祀对象不仅在祭
祀范围方面要比燎祭小的多,祭祀频率也无法与燎祭相提并论。
3.3.2 祭祀目的
从祭祀目的来看,此祭与燎祭的相同点很多,此祭的目的有求年、求雨、受

1
陈邦福:《殷契辨疑》1929 年石印本,第 4 页,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编委会编:《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
第十九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年,第 454 页。
2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第三卷,1970 年,第 496 页。
3
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第 237 页。

49
第 3 章 燎祭与其它火祭的比较

佑,燎祭也有这些目的,但燎祭与此祭的目的也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卜辞记载了
此祭的目的:
(1)其 年于河,此,有雨。(《合集》28258.1)
(2)于岳 年,此,雨。(《合集》28258.2)
(3) 年,此,又大雨。(《合集》28282.2)
(4)高妣燎叀羊,又大雨。(《合集》27499.1)
(5)叀牛此,又大雨。(《合集》27499.2)
(6)……其烄此,又[雨]。(《合集》30789)
(7)其烄此,有雨。(《合集》32300.2)
(8)惟辛巳 此,有大雨。(《合集》41413.2)
(9)于弗 ,王廼此。(《合集》31188.1)
(10)其寻 ,王此,受[又]。(《合集》41490.1)
(11)…… 此,王受[又]。(《合集》30831.1)
(12)叀牛,王此,受又。(《合集》27040.5)
(13)兹夕,王此,受又。(《合集》31188.2)
第一到三辞记录商人举行此祭来求年的目的,四、五两辞同为一版,先卜燎
祭求雨,后卜此祭求雨,说明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六、七、八辞中烄祭、
祭与此祭并祭,说明烄祭、 祭与此祭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一同祭祀应当是
为了增强求雨的效果,九、十辞中先后举行 祭和此祭,目的是为了受佑,第
十一辞中,商人又将 祭与此祭并祭,来为商王求佑,第十二、十三也是商王
举行此祭求佑的记载。在三十余条此祭卜辞中,求佑为目的的卜辞有十二条,求
雨的卜辞有十五条,求年的卜辞仅四条 ,可见求雨和求佑是商人举行此祭的主
要目的。燎祭与此祭在祭祀目的方面的相同点在于二者都将求雨作为主要目的,
都有求年和求佑的目的,差异之处在于燎祭不仅用来求雨,还用来止雨,商人还
会在军事行动前举行燎祭祈求祖先的保佑,但与此同时,燎祭求佑的目的没有此
祭突出,这是燎祭与此祭在祭祀目的上的区别。
3.3.3 祭品
在祭品方面,此祭与燎祭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和差异,此祭所使用的祭品主要
是牺牲,这与燎祭的常用祭品类似,但二者在祭品的种类方面存在一些差异,燎

50
第 3 章 燎祭与其它火祭的比较

祭的祭品除了牺牲以外还有人牲、玉器、酒器等,下面卜辞记载了此祭的祭品:
(1)叀大牢此,有雨。(《合集》28244.4)
(2)……牛……此,又大雨。(《合集》30318.2)
(3)二 ,王此,受又。(《合集》31190.1)
(4)三 ,王此,受又。(《合集》31190.2)
(5)五 ,王此,受又。(《合集》31190.3)
(6)十 ,王此,受又。(《合集》31190.4)
(7)三豚,此雨。(《合集》31191.1)
(8)叀犬一,此雨。(《合集》31191.2)
(9)二犬,此雨。(《合集》31191.3)
(10)三犬,此雨。(《合集》31191.4)
由上述卜辞可知,此祭的祭品主要有普通的牛、羊、小猪、犬以及专门圈养
的牛、羊等牺牲,与燎祭使用的祭品大致相同,但除此之外,燎祭的祭品更加丰
富,也更为珍贵,例如燎祭有人牲如羌人,有玉器如玉、圭,有酒器如鬯、爵,
这是燎祭与此祭在祭品上的差异,也是燎祭与此祭在祭祀地位方面的一个重要体
现。
本节主要讨论了此祭与燎祭在祭祀对象,祭祀目的、祭品方面的异同。在祭
祀对象方面,此祭主要祭祀祖先神,而燎祭的祭祀对象要比此祭广泛的多;在祭
祀目的方面,此祭与燎祭的主要目的都是求雨,另外还都有求年、求佑的目的,
只不过此祭求佑的目的要比燎祭突出的多,燎祭另有止雨、避祸、军事行动前祈
求祖先佑护的目的;在祭品方面,此祭和燎祭均使用牢、牛、 、羊、豚、犬
等牺牲,但燎祭的祭品更加丰富和珍贵,有人牲、玉器、酒器等。
本章将燎祭与烄祭、取祭、此祭三类火祭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三类祭祀与燎祭最大的相同点在于它们的祭祀方式都是用火,它们主
要的祭祀目的均是求雨。与此同时,烄祭、取祭与燎祭的区别也很明显,烄祭与
燎祭最大的区别是烄祭主要以人牲为祭品,取祭与燎祭的最大区别在于取祭不用
祭品,相对来说,此祭与燎祭之间的区别就小的多,二者在祭祀对象、祭祀目的、
祭品方面都很接近,但是也有一些细微差异。通过将这三种祭祀与燎祭比较,我
们对燎祭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更容易将其与这三种火祭区别开来。

51
第 4 章 考古所见商代疑似燎祭典型遗迹举例

第 4 章 考古所见商代疑似燎祭典型遗迹举例
上文将商代燎祭与其它火祭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比较,接下来看看考古中发现
的疑似燎祭的遗迹,并将其与卜辞中的记载进行比较研究。商代祭祀遗迹中燎烧
遗迹并不罕见,但是如何证明其为燎祭遗迹则是一个难题,商代与火有关的祭祀
有很多种类,单凭火烧痕迹无法证明其为燎祭遗迹,一些被认为是燎祭的遗迹很
容易引起争议,例如岳洪彬先生在讨论商代考古研究“泛祭祀倾向”中所提到的
后冈编号为 59HGH10 的圆坑遗存,《殷墟发掘报告》认为是与燎祭有关的祭祀
坑,郭沫若先生认为是墓葬,赵佩馨先生认为是殉葬坑,诸家意见不一,1但是
也不能因噎废食,因此笔者将在下文中引用既较为可靠的,又比较典型的包含商
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的疑似燎祭遗迹来进行研究。

4.1 商代早期的燎祭遗迹——郑州商城“埋石”遗迹

郑州商代遗址是由郑州市的一位小学教员韩维周于 1950 年秋天在郑州二里


岗一带的业余调查中发现的,随后河南省文物保管委员会派人展开调查。1952
年秋天,全国第一期考古工作人员培训班在郑州二里岗开展考古挖掘实习,首次
对商代遗址展开正式挖掘,发掘出了商代二里岗文化遗址和一部分龙山文化中晚
期遗址。
郑州商城中发现了属于商代二里岗上层一期的疑似社的燎祭遗迹。《郑州商
城》考古发掘报告指出商代二里岗上层一期的祭祀遗迹中有一类属于殉人和殉狗
祭祀遗迹,分布在郑州商城城内东北部和西北部,其中商城东北部的这处遗迹中
发掘了 C8T24、T25、T26、T27 四个探方,范围约 100 平方米,在这一区域内工
作人员发掘出了排列有序的六块石头(报告称之为“埋石”)、一个烧土坑、一
个烧土面、八个殉狗坑、十二座单人坑等遗迹,六块埋石为扁平状红色砂石块,
报告认为烧土坑、殉狗坑以及单人坑等遗迹好像是围绕着中间的“埋石”进行布
局的。2

1
岳洪彬:《谈谈商代考古学研究中的“泛祭祀倾向”》,《南方文物》2020 年第 4 期,第 72 页。
2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郑州商城——1953—1985 年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年,第 496 页。

52
第 4 章 考古所见商代疑似燎祭典型遗迹举例

图一 二里岗上层一期祭祀场地内祭祀遗迹平面

(引自《郑州商城——1953—1985 年考古发掘报告》图三一六,第 495 页)

一些学者围绕“埋石”和“烧土坑”的性质展开了讨论。谢肃先生认为这是
一个社祭遗址,这些“埋石”共同构成了社的主,1郝本性、常玉芝等先生也认
为此处为商人的社祭遗址。2社旁边的两处烧土坑的中部下凹,坑底与坑壁都被
烧成了红色,靠东南的烧土坑内堆积着深灰色的油腻灰烬,坑壁上还残留着一层
灰黄色的薄层,谢肃先生引用裴明相先生的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坑内的牺牲在焚
烧之时产生的油脂流至坑壁上留下的痕迹。3靠西北的烧土坑紧邻着“埋石”,
其烧土痕南边有一面墙,墙上有火烧过的痕迹,谢肃先生认为这是商人在预定的
烧燎地点建墙,使之形成坑状而用于烧燎祭祀。4裴明相先生认为对“立石”的
祭祀可能与燎祭有关,5郑杰祥先生认为此处祭石遗址可能就是卜辞中的“亳社”,
而卜辞中商人祭祀社神的主要祭祀方式就是燎祭,因此这两处烧土坑就是当时人

1
谢肃:《商代祭祀遗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年,第 60 页。
2
郝本性:《试论郑州出土商代人头骨饮器》,《华夏考古》1992 年第 2 期,第 98 页;常玉芝:《郑州出
土的商代牛肋骨刻辞与社祀遗迹》,《中原文物》2007 年第 5 期,第 102 页。
3
谢肃:《商代祭祀遗存研究》,第 60 页。
4
谢肃:《商代祭祀遗存研究》,第 61 页。
5
裴明相:《郑州商代王城的布局及其文化内涵》,《中原文物》1991 年第 1 期,第 82 页。

53
第 4 章 考古所见商代疑似燎祭典型遗迹举例

们燎祭社石的遗迹。1
笔者赞同“埋石”为社,商人在其旁边的烧土坑举行燎祭以祭社的观点。这
两处烧土坑很可能是商人对社举行燎祭的场所。社是商人举行燎祭的祭祀对象之
一,燎祭是商人对社的常用之祭,卜辞中经常有对社举行燎祭的记载,如“甲辰
卜,争,翌乙巳燎于土牛”(《合集》14395 正.1),这是在甲辰这天由贞人争
占卜,是否在第二天乙巳日以一头牛为祭品向土举行燎祭,“燎于土,惟羊有豚”
(《合集》14395 正.2)是卜问是否以一只羊和一只小猪为祭品向土举行燎祭,
“土燎一犬”(《合集》21004)是卜问是否以一只狗为祭品向土举行燎祭,卜
(《合集》28108),
辞中还有对具体某社举行燎祭的记载,如“其侑燎亳土,有雨”
是向亳社举行侑祭和燎祭以求雨,而这两处烧土坑中有动物燃烧产生的油脂的痕
迹,因此笔者认为这两个社祭遗址的烧土坑很可能是商人用来对社举行燎祭的地
点。

4.2 商代中期的燎祭遗迹——小双桥“烧土坑”遗迹

小双桥遗迹是由河南省郑州市石佛镇小双桥的一名村民王铁奎于 1989 年冬
天在村西南附近发现的一件青铜器而发现的,1990 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
发现该青铜器的地方展开挖掘,发现了小双桥商代遗迹。发掘报告认为该遗迹的
年代是商代中期早段,或可以称为中商一期。2
小双桥遗址中发现与祭祀有关的遗迹有祭祀场和祭祀坑,发掘报告根据祭祀
功能的差异将祭祀坑分成六类,分别为人牲祭祀遗存、牛头类祭祀坑、综合祭祀
坑、燎祭遗迹、基奠坑以及其它类祭祀坑。3其中燎祭遗迹是属于宫城城墙西北
转弯处内侧的一组祭祀遗存,具体位于宫城西墙北段,报告认为该祭祀遗迹形成
时,宫城墙已经废弃不用了,报告将其所在的烧土坑编号为 00ZXVIIH21 B 型。4

1
郑杰祥:《郑州商城社祭遗址新探》,《中原文物》2010 年第 5 期,第 30 页。
2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郑州小双桥——1990—2000 年考古发掘报告》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年,第 737 页。
3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郑州小双桥——1990—2000 年考古发掘报告》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年,第 68-121 页。
4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郑州小双桥——1990—2000 年考古发掘报告》上册,第 117 页。

54
第 4 章 考古所见商代疑似燎祭典型遗迹举例

图二、小双桥遗址 VIII 区祭祀坑平、剖面图

(引自《郑州小双桥——1990—2000 年考古发掘报告》上册图四一,第 89 页)

根据发掘报告记录,该祭祀坑坑口平面呈长方形,长为 2.1 米,宽为 2 米,


坑深为 0.1—0.5 米,坑壁部分外张,底部由两排石块铺成,较为平整,坑口南北
两侧与坑壁有数道平行的烧土墙,烧土的颜色主要呈红褐色与橘红色,此外还有
一些黑灰色和青灰色的烧土,填土以红褐色为主,土质松软,发掘人员在填土中
出土了大量的陶制品残片和少量的兽骨,通过对南北两侧的烧土分析,该坑曾多
次被火烧烤,报告认为该遗迹与燎祭有关,1宋定国、黄可佳等学者也认为该遗
迹可能与燎祭有关。2

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郑州小双桥——1990—2000 年考古发掘报告》上册,第 117 页。
2
宋国定:《商代中期祭祀礼仪考——从郑州小双桥遗址的祭祀遗存谈起》,王宇信等主编:《夏商周文
明研究·六——2004 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年,第
417 页;黄可佳:《试论郑州小双桥商代祭祀遗存的有关问题》,《中原文物》2005 年第 5 期,第 48 页。

55
第 4 章 考古所见商代疑似燎祭典型遗迹举例

小双桥遗址 VII 区发现的燎祭坑 H21①层 小双桥遗址 VII 区发现的燎祭坑 H21②层

小双桥遗址 VII 区发现的燎祭坑 H21 底部 小双桥遗址 VII 区发现的燎祭坑 H21 局部

图三 小双桥遗址燎祭坑

(引自《郑州小双桥——1990—2000 年考古发掘报告》下册彩版一五)

4.3 商代晚期的燎祭遗迹——小屯北地丙组基址

1937 年 3 月,在殷墟第十五次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在小屯北地发现了丙
组基址,发掘工作后来由于侵华日军的威胁而被迫中断。这一基址是在丙一大基
址的基础上夯土建造了丙二、丙三、丙四、丙七、丙八五个小基址。以丙一大基
址中心为基地的祭祀共有人牲、烧兽牲、烧器物、烧兽骨与器物、空坑五种形态。
在烧兽牲的方坑中,有的为兽牲全体,有的为兽牲一部分,具体有烧牛脊、烧全
羊、烧犬骨,其均用木柴来助燃;在烧器物的方坑中,均为陶器,大部分已为碎
片;在烧陶器与兽骨的方坑中,陶器与兽肉一同被烧。丙三基址为对象的祭祀分
为烧柴、烧牛头与内容不清三类,在烧柴的遗迹中有一片黑土,石璋如先生认为

56
第 4 章 考古所见商代疑似燎祭典型遗迹举例

是烧柴而成,商人以烟通云霄达鬼神。1以丙四基址为对象的祭祀有烧柴、谷物、
犬牲、生牛腿、烧牛腿五类,其中烧柴遗迹的黑土规模较丙三的大。位于丙一周
围及中心的一组祭祀包含壁、谷、烧柴、烧牲、烧器五种,以中行为主观察,苍
壁居首,中心烧柴,北面烧牲,两侧则柴牲、柴器,石先生认为这与《周礼·大
宗伯》中“以苍壁祭天”,“以禋祀祀昊天上帝”的记载相符。2

图四 丙组基址平面分布图(引自《殷墟宫殿区建筑基址研究》图 9-1,第 299 页)

1
石璋如:《殷代祭坛遗迹》,《“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一本第三分,台北:“台
湾商务印书馆”,1980 年,第 433 页。
2
石璋如:《殷代祭坛遗迹》,《“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一本第三分,第 444 页。

57
第 4 章 考古所见商代疑似燎祭典型遗迹举例

关于丙组基址的性质,石璋如先生认为丙一基址为坛祀遗迹,1宋镇豪先生
认为丙组基址大多有台无础,属于祭坛一类的建筑,是祭祀天地神祗人鬼的场所,
2
杜金鹏先生认为殷墟丙组基址符合“社”的建筑特征,丙一基址是墠,为祭祀
场,丙三、丙四基址是坛,为神主所在处。3陈志达先生认为丙三、丙四、丙五、
丙六可能为祭坛一类的建筑,4谢肃先生赞同陈志达先生的观点并展开论述。5
关于丙组基址上祭祀活动的性质,石璋如先生认为丙三、丙四两个基址均用
燎祭,6杜金鹏先生认为丙一基址上的祭祀遗迹可以分为瘗埋牺牲和燎祭遗迹两
类,燎祭遗迹分布在丙一基址的中、北、东、西部,并对丙一基址上的燎祭遗存
进行细致区分,认为丙一北侧台阶的 HU、MB、HV,中央偏北的 HT、中央偏西
的 MA 属于燎祭现场遗迹,而 H314、H313、H324、H317、H316、H343、H405
属于燎祭后灰烬和祭品所埋祭坑的遗存。7
笔者认为在丙一烧兽牲的方坑中举行的祭祀很可能就是燎祭,以牛、羊、犬
为牺牲的动物经常作为商人燎祭的祭品,如“燎于夒六牛”(《合集》14369),
“甲辰卜,王翌乙巳燎于成五羊”(《合集》1348)和“土燎一犬”(《合集》
21004),丙三、丙四中烧牛头、烧牛腿的的方坑为燎祭遗存的可能性也很大,
但烧柴的方坑是否为燎祭则很难判断,商代除燎祭烧柴以外,还有其它火祭也是
烧柴而不用牲,如上文中提到过的取祭。
上述燎祭遗迹在时间上横跨了商代早、中、晚三个时期,在空间上出现在商
人活动的重要地点,说明在商代,燎祭作为一项重要的祭祀在这些时期都存在过。
通过这些燎祭遗迹,可以了解一些在卜辞中无法知晓的细节。
一是关于商人燎祭的地点,商人有时会修筑墙来作为固定的燎祭地点,如郑
州商城“埋石”遗迹中紧临“埋石”的烧土坑,其烧土痕南边筑有一面墙,墙上
有火烧过的痕迹,谢肃先生认为这是商人在预定的烧燎地点建墙,使之形成坑状
而用于烧燎祭祀,8小双桥遗址的烧土坑坑口的南北两侧与坑壁也有数道平行的

1
石璋如:《殷代祭坛遗迹》,《“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一本第三分,第 418 页。
2
宋镇豪:《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年,第 76 页。
3
杜金鹏:《殷墟宫殿区建筑基址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年,第 366 页。
4
陈志达:《安阳小屯殷代宫殿宗庙遗址探讨》,《文物资料丛刊》第 10 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年,第 75 页。
5
谢肃:《小屯丙组基址主体为祖先祭所说辑补》,《中国历史文物》2007 年第 3 期,第 49-54 页。
6
石璋如:《殷代祭坛遗迹》,《“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一本第三分,第 444 页。
7
杜金鹏:《殷墟宫殿区建筑基址研究》,第 302-355 页。
8
谢肃:《商代祭祀遗存研究》,第 61 页。

58
第 4 章 考古所见商代疑似燎祭典型遗迹举例

烧土墙;有时则会在祭坛进行燎祭,如小屯北地丙组基址的丙三、丙四基址。在
筑墙内燎祭还是在祭坛燎祭,可能与其祭祀对象有关,不过笔者认为,这两个地
点应该不是燎祭的专用地点,其它火祭可能也在这两个地点进行。
二是关于燎祭的祭品。在祭品的种类方面,在以丙一大基址中心为基地的烧
兽牲方坑中,发掘出烧牛脊、烧全羊、烧犬骨,丙三基址有烧牛头,丙四基址有
烧牛腿,使用的动物主要是牛、羊、犬,这与燎祭卜辞的记载相符,二者可以互
为印证。在祭品的完整度方面,在燎祭卜辞中只能看到所用祭品的属类,而看不
到它的具体使用情况,容易先入为主的理解为是全牲,而以丙一大基址为中心的
烧牛脊、烧犬骨,丙三基址的烧牛头,丙四基址的烧牛腿,均为动物身体的一部
分,可以消除关于这方面的误解。

59
第 5 章 商代燎祭与周代燎祭之比较

第 5 章 商代燎祭与周代燎祭之比较
上文中已经讨论了商代燎祭的诸多方面,在论述的过程中也借助了周代燎祭
的相关记载来论证一些观点,本章将探讨燎祭在周代的发展变化以及商代燎祭与
周代燎祭的异同。

5.1 卜辞金文中的周代燎祭

记载周代燎祭的卜辞数量极少,周原甲骨中存有三条记载周代燎祭的卜辞,
分别为:
(1)其微、楚人其燎,师氏舟燎。(H11.4)
(2)王于□,其燎于淲。(H11:30)
(3)兹燎,王用宬叔。(H11:37)
这三条卜辞均收录在《西周甲文注》中。其中第一条卜辞,书中注微、楚均
为方国名,“师氏”为官名,并认为这条卜辞的年代属于成王时期,将这条卜辞
释读为“微、楚之君,汝二人佐王行燎祭,王官师氏可谓之筹谋此事也”,1罗
保罗先生认为这条卜辞或与军旅之事有关,2曲正清先生也认为该辞属于军礼范
畴,3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可从。
第二条卜辞书中注“淲”可能是滮池,释读为“王往□地,将在淲举行祭天
之燎祀”,4并认为其时代在武王、成王期间,笔者赞同书中将“淲”释为滮池
的观点,但是笔者认为该辞释读为“在淲举行祭天之燎祀”不妥,商代卜辞中经
常有商王在某河进行燎祭的记载,如“己亥卜, 贞,王至于今水,燎于河三
小 ,沉三牛,有雨,王步”(《合集》14380),“戊午卜,王燎于 二 、
坎三 ,㞢一琡”(《合集》14362),前一辞是商王在今水对河神举行燎祭,
后一辞是商王对 举行燎祭,其祭祀对象均为河神,虽然一些文献记载周人燎
祭以祭天,但是笔者认为该辞的时代为周初,距离商代不远,这时周人的燎祭应
该会受到商人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该辞应当理解为周王在某地,对淲水之河神
举行燎祭。

1
陈方全、侯志义、陈敏:《西周甲文注》,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年,第 12-15 页。
2
罗保罗:《燎祭考》,《辅大中研所学刊》1994 年第 3 期,第 27 页。
3
曲正清:《周代军礼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年,第 13 页。
4
陈方全、侯志义、陈敏:《西周甲文注》,第 18-19 页。

60
第 5 章 商代燎祭与周代燎祭之比较

第三条卜辞书中注卜辞“宬叔”当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其封地在“郕”,
将该辞释读为“此次燎祭,王以宬叔主其事也”,认为这里的“王”乃成王。1
以上是卜辞中周人举行燎祭的记载,从中可以了解一些周人燎祭的信息,一
是关于周人燎祭的主祭者,第一辞和第二辞中的主祭者均为周王,第三辞中虽然
是由宬叔主持燎祭之事,但也是由周王授命的,可见与商代相同,燎祭这一重要
祭祀的权力还是掌握在周王手中。二是关于周人燎祭的助祭者,第一辞中由微、
楚的国君辅助周王举行燎祭,这在商代燎祭卜辞中是未曾见过的,周王让微、楚
两国的国君助其祭祀,既是在祭祀中强化尊卑关系,又是通过祭祀笼络两国国君
的一种方式。
一些周代器物上的铭文也反映了周代燎祭的情况,一共有三器,分别为:
(1)保员簋:唯王既燎,厥伐东夷,在十又一月,公反自周。(《新收》1442)
(2)庸伯 簋:唯王伐逨鱼, 伐淖黑。至,燎于宗周。(《集成》4169)
(3)小盂鼎:唯八月既望, 辰在甲申,昧爽,三左三右多君入服酒,明,王
格周庙……王呼费伯令盂以人馘入门,献西旅,□□入燎周庙。(《集成》2839)
首先分析这三个青铜器的时代问题。关于保员簋的成器时代,张光裕、马承
源等先生认为当为康王时期,2彭裕商先生认为是昭王晚末时器,3关于庸伯 簋
的成器时间,吴其昌先生认为是昭王时器,4陈梦家先生认为是昭王、穆王时器,
5
彭裕商先生认为是穆王时器,6关于小盂鼎的成器时间,郭沫若、陈梦家、张天
恩等先生认为是康王时器,7彭裕商、李山、李辉等先生认为是穆王时器,8由此
可见,虽然关于庸伯 簋和小盂鼎的成器时间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三器均成器
于西周早期则是没有问题的,即此三器记载了西周早期周人举行燎祭的事迹。
其次分析三器所记载的燎祭的背景。保员簋所记载的是周王在讨伐东夷之前
举行的燎祭,这种礼节在商代也存在,如“丁巳卜, 贞,燎于王亥十 ,卯

1
陈方全、侯志义、陈敏:《西周甲文注》,第 31-32 页。
2
张光裕:《新见保员鼎铭试释》,《考古》1991 年第 7 期,第 650 页;马承源:《新获西周青铜器研究
二则》,《上海博物馆集刊》1992 年第 6 期,第 151 页。
3
彭裕商:《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3 年,第 132 页。
4
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年,第 267 页。
5
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上册,北京:中华书局,2004 年,第 137 页。
6
彭裕商:《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第 315 页。
7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八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年,第 87-94 页;陈梦家:《西周铜
器断代》上册,第 113 页;张天恩:《陜西金文集成》宝鸡卷,西安:三秦出版社,2016 年,第 86 页。
8
彭裕商:《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第 191 页;李山、李辉:《大小盂鼎制作年代康王说质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科学社会版)2012 年第 2 期,第 31-36 页。

61
第 5 章 商代燎祭与周代燎祭之比较

十牛、三豰,告其比望乘征下危”(《合集》6527 正),不过商代征伐前举行
燎祭与迁庙主随军而动有关,保员簋中无法得出这一信息,可能仅是周王向祖先
报告战事,祈求护佑之义。庸伯 簋和小盂鼎记载的均为征伐以后举行的燎祭,
庸伯 簋记载的是周王在征伐逨鱼和淖黑以后举行的燎祭,小盂鼎记载的是盂
讨伐鬼方结束后举行的燎祭,卜辞中未见商人在征伐结束后举行燎祭的记载,因
此这点与商代不同,可能是周人对商人燎祭礼仪的发展。
最后分析三器所记载燎祭的具体内容。保员簋的记载较为简略,仅记载了燎
祭的主祭者,即周王。庸伯 簋不仅记载了燎祭的主祭者周王,还记载了燎祭
的地点,即宗周,但是未记载详细地点,宗周是周人宗庙的所在地,因此笔者认
为此次燎祭的地点应当是周庙,燎祭的对象则为周人祖先。小盂鼎记载的内容最
为丰富,但遗憾的是,关于此次燎祭的主祭者,小盂鼎现存记录为“□□入燎周
庙”,没有给出明确的记载,因此主祭者可能是周王,也可能是盂,笔者认为可
能是盂,从铭文来看,“□□入燎周庙”应当是“王呼费伯令盂”诸事中一事,
周人燎祭卜辞中有“兹燎,王用宬叔”(H11:37)的记载,是周王命宬叔主持
燎祭之事,而盂大败鬼方,得胜而还,周王嘉奖盂功而令其主持燎祭,是可以说
得通的。虽然小盂鼎中未记明主祭者,但其记载了祭祀的时间为八月,祭祀的地
点为周庙,燎祭的对象为周人祖先,至于此次燎祭的祭品,李学勤先生引用朱右
曾“负纣及二女首所悬之旂入燎于周庙,燎旂非燎首也”之语,并引《逸周书·世
俘》中“四月庚戌……武王在祀,大师负商王纣悬首白旂、妻二首赤旂,乃以先
馘入,燎于周庙”与之后乙卯日“武王乃以庶国祀馘于周庙”的记载,认为纣王
与二妻的首级并未在庚戌日那天被用作燎祭祭品,并认为燎祭用玉、用牲,用馘
与礼不合,因此小盂鼎中燎祭的祭品也非所获人、馘。1笔者认为李先生的说法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笔者认为祭品也可能是敌馘,《逸周书·世俘》中记载四月
庚戌日,武王在周庙举行燎祭之后,过了五天乙卯日“武王乃以庶国祀馘于周庙”,
顾颉刚先生注曰“庶国馘,即戏方、宣方、磨、蜀诸国所得之馘,非殷馘”,2因
此纣王及其二妻之馘也可能在庚戌日当作燎祭的祭品使用了。刘雨先生认为小盂
鼎中的燎祭使用了鬼方酋首,是将鬼方酋首置于柴上而燎,3郭旭东先生认为商

1
李学勤:《小盂鼎与西周制度》,《历史研究》1987 年第 5 期,第 26 页。
2
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第 441 页。
3
刘雨:《西周金文中的军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编辑组编:《胡厚宣先生纪念文
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年,第 237 页。

62
第 5 章 商代燎祭与周代燎祭之比较

代盛行将敌人首领的人头献给祖先的祭祀习俗,1而周代早期去商不远,很可能
受商人这一习俗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逸周书·世俘》庚戌日武王燎祭先祖的
祭品即是纣王与二妻的首级,而小盂鼎中燎祭的祭品也是所获鬼方酋首。
以上是笔者对卜辞、金文中记载的周人燎祭的分析,卜辞、金文中的燎祭或
是由周王主持的,或是在周王的任命下由贵族主持,这些记载大部分都与军事有
关,或举行于征伐之前,祈求祖先佑护,或举行于征伐之后,向祖先告捷,祭祀
对象以周人祖先为主,卜辞中仅一例记载周王燎祭河神,这或许与当时青铜器十
分珍贵,以记载重大事件有关,也可能是正处于商周祭祀文化转型之际,周人不
再像商人那样频繁地以燎祭这样重要的礼节祭祀自然神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卜
辞、金文中所记载的周人燎祭活动都是西周早期的,未在周代中后期的青铜器中
发现燎祭的有关记载。

5.2 传世文献中的周代燎祭

比起卜辞、金文中寥寥数语的记载,传世文献中关于周人燎祭的记载相对来
说要比较丰富,将其与卜辞、金文中的相关记载比较研究,可以探究周代燎祭的
真实情况。
传世文献中关于周代燎祭的一个重要文献是上文中提到过的《逸周书·世俘》
篇,该篇记载了武王伐殷之后在周庙举行燎祭以告慰祖先的内容,“时四月既旁
生魄,越六日庚戌,武王朝至燎于周,维予冲子绥文。武王降自车,乃俾史佚繇
书于天号。武王乃废于纣矢恶臣人百人,伐右厥甲小子鼎大师。伐厥四十夫家君
鼎帅,司徒、司马初厥于郊号。武王乃夹于南门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入。武
王在祀,太师负商王纣悬首白旂、妻二首赤旂,乃以先馘入,燎于周庙”。2
由于此篇与小盂鼎中的记载非常相似,因此学者经常将二者相比较,下面比
较一下二者关于燎祭的记载。从举行燎祭的背景来看,二者均是在征伐结束以后
举行的,《世俘》篇是武王征伐殷商得胜以后举行的,小盂鼎的背景是盂征伐鬼
方得胜之后举行的;从二者记事的时间节点来看,《世俘》篇记载的事件在前而
小盂鼎记载的事件在后;从主祭者来看,《世俘》篇中燎祭的主祭者为武王,小
盂鼎中燎祭的主祭者为盂;从祭祀地点来看,《世俘》篇和小盂鼎中燎祭均是在
1
郭旭东:《甲骨卜辞所见的商代献捷献俘礼》,《史学集刊》2009 年第 3 期,第 31 页。
2
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第 436-440 页。

63
第 5 章 商代燎祭与周代燎祭之比较

周庙举行的;从祭祀对象来看,《世俘》篇和小盂鼎中燎祭的对象均为周王祖先;
从祭品来看,《世俘》篇中祭品为纣王及其二妻之馘,小盂鼎中祭品为鬼方之人、
馘。通过对比,可以得知这两次祭祀均为周人征伐胜利以后,以敌馘为祭品,在
周庙中向周王祖先举行燎祭以告慰祖先和报答祖先佑护。通过二者互证,可见周
代早期确有征伐胜利后向祖先举行燎祭之礼。
《周礼》中也有周代燎祭的相关记载。《周礼·大宗伯》中记载“以禋祀祀
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1这
些祭祀对象均为天神,郑玄注“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
2
郑玄认为三种祭祀的共同点都是“积柴实牲”,这与商代燎祭的祭祀之法相同,
贾公彦疏“此祀天神之三礼,以尊卑先后为次”,又疏“烟祀中有玉帛牲牷,实
柴中则无玉,唯有牲币,槱燎中但止有牲”,3即周人在“积柴实牲”的基础上,
以是否用玉帛来区分天神之尊卑。
一些学者对三者的关系展开论述。孙诒让先生认为禋祀以升烟为义,实柴以
实牲体为义,槱燎以焚燎为义,礼各不同,而礼盛者得下兼,关于燎柴则一致。
又引《大传》“柴于上帝”,《祭法》“燔柴于泰坛”,《说文》示部“祡,烧
柴燓燎以祭天神”等记载,认为禋祭也可以言柴,也可言燎。然而祭天禋祀升烟
之节,在正祭之前,并无燔牲,祭天煙歆神之后,复有实柴之礼,实柴则有燔牲。
他认为其次序为:先举行祭天禋祀升烟之节,之后有荐血,荐血时杀牲而不解,
荐血、荐腥后,牲已解为七体,于是复有实柴之礼,取七体之贵者加柴上燔之,
实柴主于实牲体,槱燎与实柴礼隆杀小异,然亦有燔牲,二者既不用全烝,则无
升烟之节。天神、地示、人鬼三祭,每祭之中皆先言大祀,次及中小祀,礼亦由
隆而杀,其隆者得以下兼,杀者则不能上儗,若祭祀天神,则亦禋祀亦兼实柴,
实柴、槱燎不能兼禋祀。并认为郑玄、贾公彦称三礼“大小同礼,互文见义”,
是无复隆杀之差,贾公彦先积柴,次实牲,后取烟之言是混淆节次。4王鸣盛先
生认为三祀本来相同,都是取升烟之义,特意错举互文而已。5许进雄先生认为
三祀在实质上是没有区别的,若有区别,那就是燎指燔燎之状,柴为所焚之薪,

1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第 451 页。
2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第 451 页。
3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第 451-452 页。
4
[清]孙诒让撰,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周礼正义》第三卷,北京:中华书局,2013 年,第 1299-1302
页。
5
[清]王鸣盛:《尚书后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第 28 页。

64
第 5 章 商代燎祭与周代燎祭之比较

禋为上升之烟。1罗保罗先生认为“禋祀”“实柴”“槱燎”不是祭祀专名,而
是正祭以前燔柴焚燎的祭仪。2刘涛先生认为三者的区别在于禋祀是用烟气上升
来祭祀,是用来表达精诚之意,实柴是将牛牲和币帛置于柴上燔燎,槱燎是积薪
而燎,这三种方法是强调祭祀过程的不同方面,或重“禋”,或重“实”,或重
“槱”,至于具体天神的祭祀方法,对于昊天上帝之祭,则先燔柴升烟以降神,
再实柴置牲燔燎以歆神,对于日月星辰之祭,则仅在柴上燎牲和币帛,对于司中、
司命、飌师、雨师之祭,司中、司命主燎牲,风师主磔牲,雨师主槱燎。3关于
三者祭义的区别,笔者赞同孙诒让和刘涛先生的观点,三者的祭祀对象均为天神,
禋祀以升烟为要义,实柴以实牲为要义,槱燎以焚燎为要义,根据祭祀对象的尊
卑,各取其义。
从传世文献来看,除《逸周书·世俘》中所记载武王燎于周庙一文外,在其
它文献中再无周人举行燎祭之语,而均以禋、柴、槱之语述之:
《尚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4
《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5
《尚书·洛诰》:予不敢宿,则禋于文王武王。6
《逸周书·世俘》:戊辰,王遂禦,循自祀文王。7
《礼记·王制》: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8
《礼记·郊特牲》:天子适四方,先柴。9
《礼记·大传》: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
设奠于牧室。10
《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11
12
《仪礼·觐礼》: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沈。祭地,瘗。

1
许进雄:《许进雄古文字论集》,北京:中华书局,2010 年,第 28 页。
2
罗保罗:《燎祭考》,《辅大中研所学刊》1994 年第 3 期,第 29 页。
3
刘涛:《<周礼>中所见天神祭祀考论》,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年,第 95-102 页。
4
[魏]王肃,[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54-55
页。
5
[魏]王肃,[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第 59-60 页。
6
[魏]王肃,[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第 416-417 页。
7
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第 417 页。
8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第 363 页。
9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第 793 页。
10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第 998 页。
11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第 1295 页。
12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第 533 页。

65
第 5 章 商代燎祭与周代燎祭之比较

《周礼·秋官·司寇》:凡禋祀五帝,实镬水,纳亨亦如之。1
《毛诗·小雅·大田》: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后稷。2
《毛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3
《毛诗·大雅·生民》: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4
《尔雅·释天》:祭天曰燔柴。5
前两条文献出自《尚书·舜典》,是记载舜时期的事情,先不论其事真实性,
其中“禋”“柴”之语应该出自后人的书写,因为这些字始见于周代文献。时间
位于其后的记载是《毛诗·大雅·生民》,这是周人追述其始祖之事,“克禋克
祀”之语应当也是周人按其当时的祭天之法来记述的,其后记录就是《礼记·大
传》,《礼记·大传》记载武王在牧野之战以后燔柴告天之事,这是周人燔柴于
天的最早记载,周代燔柴祭天的制度应当是从此开始。《逸周书·世俘》记载“戊
辰,王遂禦,循自祀文王”,于鬯案“‘禦’当盖‘祡’之误……《说文·示部》
‘祡,烧柴燎祭天也’……言王遂祭天,既祭天因追祀文王”,6笔者认为其说
可从,这也是周武王燔柴祭天一例。
从上述文献来看,除了《尚书·洛诰》“禋于文王武王”属于成王时期祭祀
祖先的记载外,其余文献记载燔柴之祭的对象主要是天神,这与金文中所记西周
早期周人在周庙向祖先举行燎祭的记载明显不同,可见在西周时期,周人燎祭的
礼仪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西周早期,燎祭既用于祭祀祖先,又用于祭天,之后经
过礼法变革,周人在祭祀中增添“隆杀之义”,将燎祭发展成为“禋祀”“实柴”
“槱燎”三种祭法,以在祭祀中体现天神的尊卑关系,为这一祭法打上周代的时
代烙印。

5.3 商周燎祭比较

前文介绍了卜辞金文与传世文献中所见的周代燎祭,笔者介绍周代燎祭的主
要目的是想将其与商代燎祭相比较,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探究商周燎祭的沿
革。
1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第 918 页。
2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第 852-853 页。
3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第 996 页。
4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第 1055 页。
5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第 180 页。
6
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第 417 页。

66
第 5 章 商代燎祭与周代燎祭之比较

5.3.1 祭祀对象
先来比较一下商周燎祭在祭祀对象上的异同。前文中介绍过,商代燎祭的祭
祀对象很多,既有先公、先王、先妣等祖先神,又有黄尹、咸戊等旧臣神,还有
土、山、川、风、雪等自然神和东、西、南、北等四方神。而周代燎祭对象较商
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商周燎祭在祭祀对象的范围上差异很大,与商代相比,周代燎祭祭祀对象的
范围大大缩小。目前发现的卜辞和青铜器记载西周早期的燎祭对象主要是周人祖
先,还有一例燎祭河神的卜辞,此时正处于商周文化变革时期,周人的燎祭文化
受到商人的影响,表现出继承商代祭祀文化的一面,但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即向上天举行燎祭,如《礼记·大传》中周武王燔柴于天的记载,在周代后期,
天神成为周人燎祭的主要对象。与商代广泛的祭祀对象相比,周代燎祭的祭祀对
象在范围上大大缩小,但是周代祭祀对象的一个新变化是向至上神“天”举行燎
祭,而商人从未向其至上神“帝”举行燎祭,这是商周在祭祀对象方面的另一个
区别。
5.3.2 祭祀目的
在本文第二章第一节中介绍了商代燎祭的目的,既有农业方面的祈雨、止雨、
求禾,又有军事方面的祈求祖先保佑战争胜利,还有向神灵祈福避祸,目的众多,
但主要以祈雨为主。到了周代,燎祭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青铜器铭文和传世文献的记载,周代早期周人举行燎祭的目的主要与军
事有关。保员簋记载的是周王在讨伐东夷之前举行的燎祭,其目的是向祖先报告
军情,祈求祖先佑护,庸伯 簋是周王讨伐逨鱼和淖黑之后举行的燎祭,其目
的是向祖先报告胜利,报答祖先的佑护,小盂鼎是盂在大胜鬼方之后周王举行的
燎祭,其目的与庸伯 簋相同。在传世文献中,《礼记·大传》记载的是周武
王在牧野之战以后燔柴告天之事,《逸周书·世俘》中记载的是周武王伐商返周
之后在周庙举行的燎祭之事,可见早期周人举行燎祭主要是与军事有关,或是祈
求祖先保佑战争胜利,或是向祖先和上天报告战胜消息,这种祭祀承袭了商人在
军事行动前燎告祖先的做法。之后的文献记载周人的燎祭对象主要是以“天”为
主的天神,更多体现的是向天神报告以祈求周王受佑的目的。总而言之,在周代,
燎祭的主要目的不再是祈雨,而是向祖先天神祈求佑护。

67
第 5 章 商代燎祭与周代燎祭之比较

5.3.3 祭祀地位
在商代,燎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祭祀,其祭祀对象范围之广,祭祀次数之多,
祭品之丰富,都可以证明其在商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而到了周代,燎祭虽然也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但是其地位却无法与商代相提并论。
经过周人改良,燎祭仪式在周代成为其它祭祀礼仪中的一部分。在小盂鼎和
《逸周书·世俘》中详细记载了周人举行燎祭前后的各项事情。刘雨先生认为小
盂鼎中的献俘获之礼一共有十项仪节,分别为告献、执酋、折酋、献馘、燎祭、
告成、礼至、禘祖、献俘获、赏赐十项,1燎祭只是其中的一项,丁进先生将小
盂鼎中反映的西周大献礼礼典作了礼仪、仪式、礼节和仪注四个层次的划分,而
燎祭是献俘礼仪下献人馘这一仪式中的一项仪节,2张怀通先生指出《世俘》篇
中记载了由告天、折酋、荐俘、燎祭、献馘、禘祖等仪注组合的献俘礼,3可见
在周代初期,周人将商代的一些祭祀礼节制度化与程序化,将燎祭纳入了献俘礼
之中,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周人又将燎祭纳入了祭天礼节之中,孙诒让先
生认为郊祭祭天的顺序是,先举行祭天禋祀升烟之节,之后有荐血,荐血时杀牲
而不解,荐血、荐腥后,复有实柴之礼,取牲之七体贵者加柴上燔之,4张鹤泉
先生指出郊祀礼节在周代成为一套规范化的祭祀程序,包括出郊、燔柴、作乐降
神、迎尸、迎牲杀牲等二十多个仪式,5由燎祭发展而来的“禋祀”“实柴”等
燔柴之祭也成为祭天礼节中的一项礼仪。无论是在献俘礼还是祭天礼中,燎祭都
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仪式,但是与商代相比,周代燎祭的地位大大下降,由商
代一项独立而隆重的祭祀仪式变为周代献俘礼和祭天礼中的众多仪式之一。
本章运用卜辞、金文、传世文献等材料,讨论了燎祭在周代的情况,发现在
西周初期周人继承并发展了商代燎祭,周初燎祭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周人通过燎
祭来向祖先和上天报告武功,并将燎祭制度化和程序化,将燎祭纳入献俘礼中,
使之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后来又在燎祭中加入隆杀之义,将其纳入郊祀祭
天之礼中。和商代相比,周代燎祭的祭祀对象范围大大缩小,不再祭祀远祖、先
妣等祖先神和社、䖵、东母等自然神,更不用说旧臣神,祭祀的主要目的不再是

1
刘雨:《西周金文中的军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编辑组编:《胡厚宣先生纪念文
集》,第 238 页。
2
丁进:《从小盂鼎铭看西周大献礼典》,《学术月刊》2014 年第 10 期,第 142 页。
3
张怀通:《小盂鼎与<世俘>新证》,《中国史研究》2008 年第 1 期,第 45 页,
4
[清]孙诒让撰,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周礼正义》第三卷,第 1302 页。
5
张鹤泉:《周代祭祀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年,第 66 页。

68
第 5 章 商代燎祭与周代燎祭之比较

求雨,而是向祖先上天求佑,在祭祀地位方面也由一项独立盛大的祭祀变为献俘
礼、祭天礼中的一项礼仪,地位大大下降,通过燎祭这项祭祀的沿革,可以一窥
周礼对殷礼之损益。

69
结 语

结 语
商代燎祭的祭祀对象十分广泛,其中以河、岳为祭祀对象的燎祭举行次数最
多。燎祭的主祭者除了商王外也有同姓贵族,但他们都是在商王的授意下方能举
行燎祭,既体现了商王对祭祀权力的掌控,也反映了商王通过将祭祀权赐予同姓
贵族来达到笼络与团结贵族目的的现象,此外一小部分女性贵族也可以举行燎祭,
只是次数极少。商代燎祭的祭祀地点以是否在宗庙举行可以分为内祭与外祭,内
祭的祭祀对象主要是祖先神,商人燎祭祖先的地点主要是祖先神主所在的宗庙、
宗庙之门以及宜等祭祀场所,外祭的祭祀对象主要是自然神,商人既在具体的某
河、某山举行燎祭,也在具体的某地、某方举行燎祭。燎祭有十种相伴祭名,主
要是 祭和侑祭,商人举行以酒沃地的 祭来迎接神灵降临享祭,然后再举行
燎祭,商人举行劝神进食的侑祭,以求在燎祭时获得更大的福佑。
在燎祭的目的方面,通常人们认为燎祭是一种求雨之祭,求雨确实是燎祭
最常见的、最主要的一项目的,但是商人举行燎祭也有其它目的,从燎祭目的的
性质出发,可以将其分为与农事有关的目的、与军事有关的目的以及与降福降祸
有关的目的,与农事有关的目的除了求雨外还有止雨和受禾,与军事有关的目的
就是在征战之前向祖先报告军情,祈求获得祖先的佑护,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与降福降祸有关的目的是向神灵祈求护佑和躲避灾祸。通过对燎祭的性质进行总
结,燎祭的性质可以概括为是商人举行的以将祭品放置在木柴上燃烧为祭祀仪式
的向祖先神灵有所祈求的一种火祭。燎祭的精义是烟气,商人通过燎祭时产生的
烟气与神灵进行沟通,同时祭品在火中化为烟气,供神灵享用,烟气既是人神沟
通的途径,又是神灵享祭的方式,这就是商人举行燎祭的内涵。
通过将燎祭与商代的烄祭、取祭和此祭进行比较,能够较为清晰的区分它们
的异同,更加深刻认识燎祭在商人心目中的地位。烄祭与燎祭的区别是烄祭的祭
祀对象主要是祖先神,祭品主要是人牲,祭祀目的仅为祈雨;取祭与燎祭的区别
是取祭的祭祀对象主要是河、岳,祭祀时不用祭品且祭祀的目的也仅为祈雨;此
祭与燎祭的区别是此祭主要祭祀祖先神且目的以祈雨和求佑为主。它们的相同之
处在于都是火祭,且都有求雨的目的,但是无论是从祭祀规模还是从祭祀频率来
看,这些祭祀均无法与燎祭相提并论。
商代早、中、晚三个时期疑似燎祭的典型遗迹分别是郑州商城“埋石”遗迹、

70
结 语

小双桥“烧土坑”遗迹和小屯北地丙组基址。燎祭遗迹在时间上横跨了商代早、
中、晚三个时期,说明在商代,燎祭作为一项重要的祭祀仪式在这些时期都存在
过。从考古发现来探究商代燎祭在实际中的运用,发现商人有时会筑墙来作为固
定的燎祭地点,且祭品不一定是全牲,还有可能只是动物身体的一部分,这些信
息是燎祭卜辞所无法反映的。
通过卜辞、金文和传世文献可以大致了解周代燎祭的情况,与商代相比,燎
祭的礼仪在周代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西周早期,燎祭用于祭祀祖先和祭天,后来
周人在祭祀中增添“隆杀之义”,将燎祭发展成为“禋祀”“实柴”“槱燎”三
种祭法,以在祭祀中体现天神的尊卑关系。通过比较商周燎祭的异同,能够更加
清晰地认识燎祭制度在商代与周代的变化。和商代相比,周代燎祭在祭祀对象方
面大大缩小祭祀范围,西周早期的燎祭对象主要是周人祖先和天,周代后期天神
成为周人燎祭的主要对象,祭祀的主要目的也不再是求雨,而是向祖先上天求佑,
祭祀地位方面也由一项独立盛大的祭祀仪式变为献俘礼、祭天礼中的一项礼仪,
简而言之,与商代相比,燎祭在周代的地位大大下降。
通过对商代燎祭诸要素的研究,可以对商代燎祭制度的各方面有一个基本的
认识,通过对商代燎祭目的、性质与内涵的研究,可以对商代燎祭制度有一个更
加深刻的认识,将燎祭与商代其它火祭进行比较,可以反映出燎祭在商代祭祀中
的重要地位,对考古中所见的疑似燎祭的典型遗迹进行研究,可以更加直观的反
映燎祭在商代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同时通过梳理燎祭在商周时期的沿革情况,
也可以一窥商周时期祭祀礼仪的发展脉络,周人在继承商代祭祀文化的基础上对
其进行损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71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古籍文献
[1]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2] (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9.
[3]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9.
[6]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9.
[7] (魏)何晏等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8] (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1999.
[9]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清)孙诒让撰,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1](汉)刘珍等著,吴树平校注.东观汉记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2]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撰.逸周书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13]杨伯峻著.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
[14]许维遹撰.吕氏春秋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6.
[15](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16](清)王鸣盛.尚书后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二、出土文献与田野考古报告
[1] 陈方全,侯志义,陈敏.西周甲文注[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72
参考文献

[2]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M].上海:上海书店,1999.
[3]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郑州商城——1953—1985 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1.
[4]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郑州小双桥——1990—2000 考古发掘报告[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12.
[5] 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编委会.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
版社,2008.
[6] 李孝定编.甲骨文字集释[M].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5.
[7] 李学勤,齐文心,艾兰编.英国所藏甲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三种[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 屈万里.殷墟文字甲编考释[M].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4.
[10][日]松丸道雄编.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M].东京:东京大学东洋
文化研究所,1983.
[11]宋镇豪,段志洪编.甲骨文献集成[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12]王襄.簠室殷契类纂[M].影印本.天津:天津博物院,1920.
[13]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4]许进雄.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M].多伦多: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1979.
[15]姚孝遂,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6]姚孝遂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7]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96.
[18]张秉权.殷虚文字丙编·考释[M].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59.
[19]张天恩.陕西金文集成[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6.
[20]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小屯南地甲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M].北京:中
华书局,2007.
[23]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甲骨文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三、学术著作

73
参考文献

1、国内学者著作
[1]常玉芝.商代宗教祭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陈梦家.陈梦家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2016.
[3]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M].北京:中华书局,1988.
[5]陈炜湛.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
[6]陈兴龙.羌族释比文化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7.
[7]杜金鹏.殷墟宫殿区建筑基址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8]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郭沫若.郭沫若全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0]李雪山等主编.甲骨学 110:回顾与展望——王宇信教授师友国际学术研讨
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1]廖小东.政治仪式与权力秩序: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的政治分析[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12]彭裕商.西周青铜器代综合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3.
[13]饶宗颐.殷代贞卜人物通考[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59.
[14]宋镇豪.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15]王国维.观堂集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6]王襄.古文流变臆说[M].北京:龙门联合书局,1961.
[17]王宇信,宋镇豪.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8]王宇信等主编.夏商周文明研究·六——2004 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9]闻一多.古典新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0]吴俊德.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辞研究[M].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社,2005.
[21]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2]吴其昌.吴其昌文集[M].太原:三晋出版社,2009.
[23]吴其昌.殷虚书契解诂[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74
参考文献

[24]吴荣曾主编.尽心集——张政烺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6.
[25]吴泽.吴泽文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6]谢肃.商代祭祀遗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27]谢维扬,房鑫亮编.王国维全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28]许进雄.许进雄古文字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9]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卜辞琐记[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4.
[30]姚孝遂.姚孝遂古文字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1]应骥.僰氐羌源流考[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7.
[32]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3]张鹤泉.周代祭祀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34]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5]赵诚.甲骨文与商代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6]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编辑组编.胡厚宣先生纪念文集[C].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7]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增订本)[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2、国外学者著作
[1] [英]爱德华·泰勒,连树声译.原始文化[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 [日]赤冢忠.中国古代的宗教和文化——殷王朝的祭祀[M].东京:角川书店,
1977.
[3] [日]岛邦男,濮茅左,顾伟良译.殷墟卜辞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4]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周昌忠译.神话学:生食和熟食[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 [法]马塞尔·莫斯,昂利·于贝尔,杨渝东、赵丙祥译.巫术的一般理论、
献祭的性质与功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 [苏]谢·亚·托卡列夫,魏庆征译.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M].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75
参考文献

四、学术论文
[1] 白玉峥.契文举例校读[J].中国文字第 8 卷第 34 册,1969:3742-3743.
[2] 白坚,源中根.说雀[J].江汉考古,1989(01):92-99.
[3] 常玉芝.郑州出土的商代牛肋骨刻辞与社祀遗迹[J].中原文物,2007(05):
96-103.
[4] 晁福林.论殷代神权[J].中国社会科学,1990(01):99-112.
[5] 丁进.从小盂鼎铭看西周大献礼典[J].学术月刊,2014(10):134-143.
[6] 郭旭东.甲骨卜辞所见的商代献捷献俘礼[J].史学集刊,2009(03):26-33.
[7] 哈斯巴根.草原上古老的火崇拜仪式——成吉思汗春季大典中的嘎日利祭
[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03):34-35.
[8] 郝本性.试论郑州出土商代人头骨饮器[J].华夏考古,1992(02):94-100.
[9] 黄可佳.试论郑州小双桥商代祭祀遗存的有关问题[J].中原文物,2005(05):
45-50.
[10]焦智勤.卜辞燎祭的演变[J].殷都学刊,2001(01):27-29.
[11]焦智勤.殷墟甲骨拾遗[J].华夏考古,1997(02):78-82.
[12]李锦山.燎祭起源于东部沿海地区[J].中国文化研究,1995(01):37-42.
[13]李山,李辉.大小盂鼎制作年代康王说质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2(02):31-36.
[14]李学勤.评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J].考古学报,1957(03):119-130.
[15]李学勤.清华简与《尚书》、《逸周书》的研究[J].史学史研究,2011(02):
104-109.
[16]李学勤.小盂鼎与西周制度[J].历史研究,1987(05):20-29.
[17]罗保罗.燎祭考[J].辅大中研所学刊,1994(03):21-32.
[18]马承源.新获西周青铜器研究二则[J].上海博物馆集刊,1992(00):150-154.
[19]裴明相.郑州商代王城的布局及其文化内涵[J].中原文物,1991(01):82-88.
[20]彭明瀚.卜辞取祭考[J].殷都学刊,1995(02):9-10.
[21]裘锡圭.论“历组卜辞”的时代[J].古文字研究第六辑,1981:263-321.
[22]曲祯朋.甲骨卜辞“取”字及殷之“取祭”新探——兼与彭明瀚先生商榷[J].
殷都学刊,2017(02):9-15.

76
参考文献

[23]石璋如.殷代祭坛遗迹[J].“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一本
第三分,1980:413-454.
[24]王贵生.周初燎祭仪式考辨[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01):99-106.
[25]王晓鹏,李纪言.祈雨卜辞 祭新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21-27.
[26]乌仁其其格.蒙古族火崇拜习俗中的象征与禁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5(05):135-139.
[27]谢肃.小屯丙组基址主体为祖先祭所说辑补[J].中国历史文物,2007(03):
49-54.
[28]许科.古代燎祭用物及其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138-143.
[29]杨杨.故宫博物院藏田猎刻辞初探[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6(03):18-26.
[30]岳洪彬.谈谈商代考古学研究中的“泛祭祀倾向”[J].南方文物,2020(04):
66-73.
[31]张光裕.新见保员鼎铭试释[J].考古,1991(07):649-652.
[32]张怀通.小盂鼎与《世俘》新证[J].中国史研究,2008(01):41-48.
[33]郑杰祥.郑州商城社祭遗址新探[J].中原文物,2010(05):28-32.
[34]朱彦民.殷卜辞所见先公配偶考[J].历史研究,2003(06):3-19.
[35]张秉权.跋冬饮庐旧藏甲骨文字[J].“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
三十七本下册,1967:675-680.
[36]朱德熙.古文字考释四篇[J].古文字研究第八辑,1983:15-22.
[37]朱凤瀚.论 祭[J].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2002:87-94.
五、学位论文
[1] 李立新.甲骨文中所见祭名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
位论文,2003.
[2] 张秀华.西周金文六种礼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3] 张雁勇.《周礼》天子宗庙祭祀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4] 张煜珧.夏商周祭祀遗存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9.

77
参考文献

[5] 张珈铭.商代早中期都城地区殉祭遗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19.

7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