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学生病句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作者:施筱芸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09-05 人气:250
http://www.zzqklm.com/w/yl/18894.html

一、课堂教学重口头、轻书面。

现在的课堂教学,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老师的问、讲,学生的答、议,过于强调听说,强调口

头表达能力,语文课几乎成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嘴上功夫”课。虽提倡变多余的讲解分析为

语言训练,但这训练又仅仅停留在口述上。根据在课堂教学中调查发现,口述常常会出现一些

语病,如用词不当,重复、简缩等现象,主要原因是口述往往哪个受时间的限制,来不及细细

地思维,从嘴里表达出来的时候,难免会产生语病。学生口述时出现了语病,也由于受时间的

限制,有时老师听不出学生说话中的问题,使语病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有时虽然听出来了,但

又来不及或者是不便于打断学生思路而指出来。还有时老师虽然给学生随时纠正了,但也因学

生来不及思考、消化,很难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言语习惯,学

生的语病会越来越多,一方面在修改病句,一方面自己又在不断地制造病句。我做过一次试验,

在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后(回答中有语病),我问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有没有讲错,.没有一位

学生产生异义。后来,我把这位同学的回答一字不漏地写下来,让学生检查,结果学生都看出

了这个句子的毛病,连答题的同学自己也看出了句子的毛病。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在表达一个意思时,口述和笔述有着很大的差别。从语言训练这

个角度来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固然是相当重要的,但一定要在语言规范这个前提下进行,

两者应相互补充。书面语言的表达,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思维,对所表达的文字可以进行推敲、

修改,因而可以使表达得更准确,更有条理,可以大大减少口述的语病。书面语言训练更有利

于训练学生的语言,使语言规范化。我们不仅要重视说,还要重视写,要舍得花些时间让学生

写一写。虽然课堂教学 40 分钟是不可能花大量时间进行书面练习的,但也应抓住重要的东西

书面练一练还是有必要的。这样,全体学生的动手、动脑机会都会增多,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运用语言文字这一工具的技能也得到培养,病句便可逐步减少。

二、学生语言材料的贫乏,也是出现病句的原因之一。

语言的积累与写作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的,没有积累丰富的语言,就好比存钱和花钱一样,平

时没有积蓄,到需要时哪来的钱可花呢?学生学的课文都是内容、形式好,典范性强的好文章,

这些范文不仅在谋篇布局方面是学生学习的典范,而且在用词造句方面也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学生掌握了范文里丰富的语言材料,便有榜样可学,病句也会减少。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往往把重点放在思想内容的理解上,而对词汇的教学,则比较呆板机械,有时重复抄写、死记

硬背,学生学完了一篇课文,仅仅知道了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对文章用词造句的技巧不甚

明了,更谈不上积累优秀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语言材料贫乏,使学生往往在写作时只能依葫芦

画瓢,用套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显得呆板没生气,甚至造成了表达不清、思维混乱、文理不

通的现象。

为了避免语病,纠正病句,我们应该重视词句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通过多种途径,

帮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首先,应注意字词的学习。要帮助学生弄明字音,字形,搞清楚字

词的意思,经常留意词语的搭配关系,适当点拨词的表达作用,指导学生不断学习、巩固,运

用学过的词语。这样,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对蓄词、辨词、选词、用词的能力的提高是有好处

的,也就能从积极的方面让学生懂得如何避免用词不当之类的毛病了。其次,在讲读课文中,

要注意句子的教学。要指导学生把句子的意思、结构、表达作业搞清楚,把一些用词造句的道

理弄明白。引导学生不断熟读,反复领会一些带有典范性的句子,蓄积许多用词造句的范例。

这样,无疑对学生的读写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病句的控制和纠正是有积极意义的。再次,有

目的、有选择地熟读、背诵、识记基本语言,帮助学生进行积累。在小学生打基础的阶段,熟

读背诵一定数量的语言生动、词汇丰富、文采好的课文片断,学生就能从这些范文里吸取营养,

掌握比较多的语言材料,学习一些用词造句和写作技巧,在自己写作时才容易得心应手。熟读

背诵的范文一多,学生对用词造句的习惯就会熟悉,正确运用语言的动力一提高,病句就会相

应减少,这种训练对避免、纠正病句也有很大的作用。

三、修改病句的练习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没有从实际效果出发,设计修改方式、方法,也是学生一方面修改病句,一方面又不断出现病

句的原因之一。我们在平时也注重学生的修改病句训练,但往往是根据病句的类型分类来给学

生练习的,这些病例大多是参考练习中摘出来的,这就没有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

真正地解决学生写作中的语病。

修改病句的练习,可以说是从反面去训练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所以纠正病句的指导一定要从

学生的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把力气用在刀口上,这样才能够做到事半而功倍。为了对学生的

病句情况有比较切实的了解,教师应结合作业的批改,经常积累一些学生病句的材料,做些分

析研究。对学生在用词造句里的一般性的错误是什么,原因何在,应在平时注意了解,做到心
中有数。发现了错误,应该认真对待,及时纠正,不要让修改病句的练习孤立起来,不轻易放

过学生出现的语病,否则,势必使学生重复出现同样的毛病。

四、结论

学习语言是语文学科的显性任务,语文教学必须扎扎实实地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何控制学

生病句的出现,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而又比较复杂的问题,有效地纠正病句,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会逐步提高的,病句是会逐步减少的,文理是会逐步通顺起来的,这样就

能提高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从而完成语文学科的任务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