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太阳“黑子”及“黑子”11 年周期爆发的原因》

罗正大 中国宜宾正大自然外力与斥力研究院

邮 箱 2418801532@qq.com

自从 1610 年伽利略发现了太阳“黑子”现象后,人类便对太阳

“黑子”活动乐此不疲地观测和研究。1826 年,德国的天文爱好者

施瓦贝用一架小型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他发现每过约 11 年,太阳

活动就很激烈。在最活跃的时候,太阳“黑子”数目增多,称作

“黑子极大”过 5-6 年,太阳“黑子”数目减少到极小值。这时太

阳几乎没有一个“黑子”
。然后,太阳“黑子”活动重新又开始,直

至太阳“黑子”数目再一次达到极大值。他把这种周期性现象称作

一个“太阳黑子周期”。太阳“黑子”的多少反映出太阳活动的强弱

程度,所以。天文学家常把太阳“黑子”周期称为“太阳活动周”。

国际天文学界将“黑子”变化周期进行了排序,从 1755 年开始的那

个 11 年称作第一个黑子周,到了 1998 年,太阳进入了第 23 个黑子

周。1861 年,德国天文学家施伯雷尔发现,在每一次太阳黑子(11

年)周期,“黑子”的出现都遵从一个规律:当每个周期终了时,太

阳“黑子”开始在高纬区两极出现,然后数量不断增加,向低纬区

赤道发展,直到达到周期的顶峰。那么是什么引起太阳每 11 年出现

一次“黑子”高峰期呢?

太阳是太阳系恒星,太阳斥力风的“搅动势能”可以直接影响
行星,使行星发生诸如近日点地球南半球“厄尔尼诺”、近日点火星

南半球发生大尘暴、近日点木星南半球发生气旋湍流——“大红

斑”等现象。既然太阳能够影响行星,那么反过来行星可以影响太

阳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宇宙背景场正能外力作用下,木星围绕太阳的椭圆负能斥力

场轨道螺旋渐进。木星绕日公转周期约 11.86 个地球年,恰好与太

阳黑子 11 年周期基本相吻合。以此推论,太阳“黑子”活动周只能

参照木星,是木星与太阳的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当木星运行至太阳的近日点,在背景场正能外力收缩、聚集的

作用下,木星与太阳在梯度能级的强圈层相互对抗的势能增强。此

时木星与太阳在近日点相互对抗,促使太阳表面间接“固体破坏”

形成“黑子”
,或者说是太阳受木星的影响产生斑点湍流,太阳“黑

子”出现极大值。当木星运行至太阳的远日点时,木星与太阳的斥

力对抗势能减弱,木星对太阳的间接“固体破坏”减轻,太阳“黑

子”出现极小值。这就是自然外力作用下,太阳与木星相互斥力对

抗太阳“黑子”11 周年爆发负原因。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