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8

MM

SOOCHOW UNIVERSITY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生姓名 石亚坤

指导教师姓名 王卫峰

专业名称^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研究方向 iX 语国际教育
论文提交日期 2015年5月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苏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苏州大学。本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
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苏州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献
信息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釆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
涉密论文口
本学位论文属 在 年—月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非涉密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
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
声明的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石參 fw 日 期:士/」: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现代汉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的文字材料,是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
想要深化对外汉字教学,尤其是在初级阶段,则需要探求现代汉字的内在理据,结合
其特点来设计汉字教学方法,并探讨对外汉字教学的实施策略,使之能有效地运用于
对外汉字教学,提高汉字教学效率。从现代汉字的构字理据和字形结构来看,部件既
是现代合体汉字的构字元素,又是连结汉字形音义的关键。抓住部件这两点重要属性,
明确相应的部件分析规范,以此为标准对甲级汉字大纲进行部件分析。在总结和归纳
出甲级部件体系的前提下,制定出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方案。并以部件分析为基础确
定教学原则,设计教学方法,实施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

关键字:对外汉字教学;现代汉字;部件分析;甲级汉字

作 者:石亚坤
指导教师:王卫峰

I
英文摘要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The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radical analysis to


character teaching in TCFL
Abstract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 are the written languag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anguag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teaching for foreigne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especially the primary
teaching period, it is need to explore the morphological basis of Chinese character, and to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as well as teaching strategies by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further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ccording to the composition reasoning and structure system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radical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re the elements of composing the modern
compound characters and the key to explain the shape, sound and meaning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med. Depending on the two significant attributes of components, it is essential
to define the standard for analysis of radicals of Chinese characters. On the bases of this, it
is required to formulate the teaching program of Chinese characters used in primary level
by analyzing the radicals col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utline grade one and making
summary of the system of components. Under the premise of analysis of radicals , it is
operable to implement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t the primary level by confirmation of the
teaching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character teaching in TCFL;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 analysis of


radicals; Character grade first Outline

Written by:Yakun Shi


Supervised by:Weifeng Wang

II
目 录

序 言....................................................................................................................................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1
第二节 研究思路 .............................................................................................................. 2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3
第四节 对外汉字教学的相关研究综述 .......................................................................... 4
第一章 对外汉字教学概论................................................................................................ 7
第一节 对外汉字教学 ...................................................................................................... 7
一、对外汉字教学的定义和特点................................................................................. 7
二、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7
第二节 对外汉字教学的认知过程 .................................................................................. 8
第三节 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 8
第二章 汉字演变与现代汉字.......................................................................................... 10
第一节 汉字的属性和演变 ............................................................................................ 10
第二节 现代汉字的理据与结构 .................................................................................... 11
一、现代汉字的构字理据........................................................................................... 11
二、现代汉字的结构系统........................................................................................... 13
第三章 部件及部件分析.................................................................................................. 15
第一节 部件 .................................................................................................................... 15
一、部件定义和特点................................................................................................... 15
二、部件分类............................................................................................................... 16
三、部件组合与字型结构........................................................................................... 17
第二节 部件分析 ............................................................................................................ 17
第三节 部件分析和对外汉字教学的关系 .................................................................... 19
第四章 甲级汉字部件分析与应用.................................................................................. 21
第一节 甲级汉字的部件分析结果 ................................................................................ 21
一、甲级汉字大纲....................................................................................................... 21
二、甲级汉字部件体系............................................................................................... 22
第二节 基于分析结果所设计的汉字教学方案 ............................................................ 22
一、教学方案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22
二、甲级汉字教学方案的制定................................................................................... 23
第五章 以部件分析为基础的对外汉字教学.................................................................. 27
第一节 以部件分析为基础的教学原则 ........................................................................ 27
第二节 以部件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 29
一、以部件为基础的汉字讲解方法........................................................................... 29
二、以部件为基础的汉字练习方法........................................................................... 31
结 语.................................................................................................................................. 35
参考文献.............................................................................................................................. 37
致 谢.................................................................................................................................. 40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序 言

序 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对汉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毋容置
疑的是,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
正如刘珣所认为的那样“汉语教学耗费的时间长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却提高得很
慢”。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汉字教学,它影响了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汉语学
习者在识记汉字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对于外国学生,尤其是
习惯使用拼音文字的欧美学生来说,方形二维结构的汉字无异于天书。
造成汉字难学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汉字自身的原因,包括四个方面,
①是见字不知音。这是由于汉字是语素表意文字,本身没有语音机制。对于欧美学生
来说,难以从字形去辨别字义。②是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易给留学生造成学习上
的混淆。③是汉字字数多,初级阶段要掌握的汉字就有 800 多,这给留学生带来很大
的记忆负担,使他们产生畏难的情绪。④是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有很多交叉的关系,如
多音多义字,一音多义,使学生难以区分,造成用字偏误。二是由于对汉字性质以及
对外汉字教学特点缺乏准确的认识致使对外汉字教学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不当,从
而影响对外汉字教学的效果。
对外汉字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按照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来划分,可划为
三个层级: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既是汉字教学的入门阶段,也
是一个相对集中的基础阶段。只有在这一阶段,通过向学生全面而系统地介绍汉字的
字形、字音、字义、正字法等方面的汉字规律知识,并训练学生自觉运用这些知识来
分析、识记汉字,才能逐步破除他们对汉字的畏难情绪,培养“字感”,初步打下汉
字认知基础,为中高级的汉字教学铺平道路。因此初级对外汉字教学是本文更为明确
的研究对象。
汉字从其性质上来说,是一种“构意文字”
,即根据所记录语言的意义来构造字
形。其构造字形的方式有四种,即“表形”、“表意”
、“表音”和“记号”,这些构造
方式的发挥需要字符的作用。部件就是字符,其按照功能划分也符和表意、表形、表
音、记号四种主要形式。而汉字正是通过不同或相同部件按照一定的布局模式在平面

1
序 言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结构上叠加而成的。另外,汉字从字形结构来看,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前者
是由笔画直接构成,后者是由部件叠加生成。而现代汉字体系则主要是由合体字构成
的。
综上所述,在明确汉字性质的前提下,根据汉字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来科学地搭建
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体系,正是本文撰写的缘由和目的。同时还应结合对外汉字
教学的属性和现状,尤其是初级阶段的教学目标,主张以部件为落脚点,在合理分析
汉字部件的基础下,将汉字贯穿于由部件构成的网络中进行系统地教学,即笔画——
部件——整字。在进行系统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到部件在汉字的结构布局作用,而且还
要参照部件功能对于汉字形音义上的理据作用。并根据此思路对对外汉字教学实施有
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第二节 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包括两大块:一是理论基础的研习,二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探究。
理论基础的研习包含两大板块:对外汉字教学和现代汉字。首先就要通过研习有
关对对外汉字教学论文来厘清对外汉字教学的属性和特点,特别要研究初级阶段汉字
教学,以及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只有把对外汉字教学研究透彻,才能在此基
础上知道如何对症下药,如何有针对性地研究汉字教学内容——现代汉字。只有将教
学实践和汉字本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当前汉字教学所遇到的问题,为初级阶
段的汉字教学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现代汉字的研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现
代汉字的构字理据,二是现代汉字的结构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部件这一构字
元素的性质和对汉字形音义的意义。着重研究汉字学界各位大家的汉字形体结构学
说,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传统的“据理(源)切分,即许慎的“六书说”
,裘锡
圭先生的“三书说”,唐兰先生的“三书说”
,和陈梦家先生的“三书说”
;二是现行
的以分析“现代汉字”为主的“据形切分,即苏培成的“新六书说”和王宁先生的汉
字构形学说。
由于自身理论贮备的有限,还需要研习有关对汉字教学方法探究的论著,尤其是
部件教学理论和实践探索。主要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的分析和研究,各类对外汉字教师
指导用书和教材。
综合以上的理论研习,总结并归纳出适用于对外汉字教学的结构系统和构字理

2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序 言

据,确定下针对于现行汉字的,并适用于对外汉字教学的部件分析标准和规则。
有了理论的框架支撑,就要让它来服务于教学实践。针对汉字教学现状,可有如
下的构想:
1. 总结出汉字笔画和部件的组合关系,位置关系,结合部件类别,构建起汉字
的组合结构。
2. 根据确定下来的部件分析规范对甲级汉字进行合理的部件分析(可参考《现
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语文出版社),归纳出部件类,即如下四类:表义部件、示音部件、标示部件和记号
部件,尤其对前两大部件类别表义和示音做更为细致的分类,另外要注意一些同源异
性和异源同性部件的问题,避免牵强附会,陷入“新说文解字”的圈套。同时对所归
纳出来的部件类,按照意义上的亲缘关系和形体上的相似度,细化部件类,建立起甲
级汉字部件体系,为有条理地实施教学打下基础。
3. 根据甲级汉字的部件分析结果,以部件构字的生成性为基础,按照层次性和
系统性的原则,制定甲级汉字教学方案,划分初级汉字教学段。
4. 以部件为分析为落脚点,设计对外汉字教学。包括确定教学原则,制定教学
方法。

第三节 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部件分析对对外汉字教学的应用作用。
由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对象是留学生,大多已成年,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较
强,因此制定的汉字教学方案和策略要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事实上,留学生认识汉
字的主要途径不是组合法,而是分解法,常常先对合体字有了整体的认识,然后才有
了分解构字元素的能力。但是合理地分解汉字要在遵循一定的汉字理据和结构理论的
前提下才能进行。
从传统的汉字字理“六书”入手,伴以现行汉字为基础的构形学理论,总结出应
用性强,适用度高的汉字部件分析规则。然后以此为标准对甲级汉字进行部件分析,
确立汉字的部件组合层次,同时对各级部件,主要是表义部件和表音部件进行分类和
归纳,以此建立汉字“字群”库。同时以此为蓝本,根据教学循序渐进和由易到难的
原则制定甲级汉字教学方案,为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划分教学习段和教学内容。这样

3
序 言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做不仅能够按照一定的层级要求合理地安排初级汉字教学,注重前后教学内容的衔
接;而且还能够帮助教师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系统地,科学地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汉字
的形体结构和部件功能,辨别不同的由部件组合而成的汉字结构形式,逐步归纳出汉
字以部件沟通整字形音义的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够形成部件分析意识,培养出“字感”,
从而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打下汉字学习基础。
综上,部件分析对科学化、系统化地实施对外汉字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实践意义。

第四节 对外汉字教学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综述
对外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一些学者对此进行
了一定的研究,汉字和汉字教学研究相关的文章、专著在逐步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广
度也在不断加深。研究者主要从对外汉字教学的性质入手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研
究对外汉字教学的教学对象、学习者的习得过程,教学内容(现代汉字),以及教学
策略和教学方法。卞觉非在《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1999)给对外汉字教学
下了明确的定义:对外汉字教学是指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为对象、以现代汉
字为内容的、用适合二语学习者的同时也符合汉字自身规律的教学路子和方法进行
的、旨在使学习者掌握汉字形音义、并能会认、会读、会写、会用汉字,从而掌握汉
语书面语的教学活动。在这里他指明了对外汉字教学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
目的。潘先军在《论对外汉字教学的层次性》
(2005)中研究了汉字学习者的认知过
程,分为认读和书写两大块,其中认读属于输入范畴,书写属于输出范畴,认读是书
写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初级阶段应多读少写、以识为主。徐子亮在《汉
字背景与汉语认知》
(2003)以及《认知与释词》
(1994)着重研究了欧美汉字学习者
在习得汉字的时候所表现的特点,指出来自拼音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往
往把汉字视为最大的障碍,倾向于走音到义的道路,而舍弃“从形到义”和“音、形
结合”的道路。因此在汉字教学中应引导他们重新建立起适应汉字性质的认知方式,
即通过汉字字形建立起音、义之间的联系。
然而研究者对汉字教学的研究更多地是放在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的探讨上。冯凌
予在《试论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
(2010)中对初级汉字教学的特点、教学
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指出在汉字教学的初级阶段,必须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开端,

4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序 言

给他们一个“感知”而非“掌握”汉字的过度阶段。因此如何使学生有效地感知汉字
进而掌握汉字是各位学者研究的重心。周健在《留学生汉字教学的新思路》中提出了
两个汉字教学的新思路,包括:一、针对外国人的学习特点,调动一切认知手段来识
记汉字;二、深入研究汉字结构特点,据此合理安排识字顺序。
二、现代汉字及部件的研究综述
现代汉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因此对外汉字教学是以现代汉字为内容实
施的。现代汉字研究是有效实施汉字教学的关键,因此需要学者对其做细致和深入的
研究,研究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个是现代汉字的构字理据,一个是现代汉字的结
构特点。陈淑梅在《论判定汉字性质的标准及汉字的构意性质》
(1996)中就对汉字
的性质做了说明,即汉字是根据语言的意义构拟来完善构意手段从而记录单音节的词
的“构意文字”。而研究者则更多地研究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特点,找出汉字的组合
规律。王宁在《汉字汉语基础》(1996)就深入地道出,部件的形体构成了整个汉字
的物质基础,这既是字的重要属性,也是决定字与字区别的关键。汉字是在一个两维
度的平面上来构形部件的,这个两维度的空间为汉字部件的结合提供了很多区别因
素。苏培成在《现代汉字学科建设》(2007)则综合考虑汉字结构和理据的关系,指
出现代汉字主要采用表音和表义的方法,而表音和表义的符号主要由部件来体现。现
代汉字正是由不同或相同的部件在一定的平面结构上相互叠加而成的。建立适应于现
代汉字的分析体系,由两条道路可以走。一是纯字形的分析把汉字拆分为“整字——
部件——笔画”;二是联系音义的字形拆分,把汉字分解成音符、义符和记号。韩秀
娟在《汉字部件和现代汉字部件规范》(1997)中对现代汉字的结构单位——部件—
—做了探讨,指出部件在现代汉字体系中的结构地位和性质意义,并从分析目的、分
析原则出发对如何实施部件分析进行了说明。而费锦昌则更为细致地对现代汉字部件
进行了分析(《现代汉字部件探究》),对部件分析做了更为明确的说明,分条缕析地
列出部件分析地具体条目,为有效实施部件分析提供操作模本。
三、部件与对外汉字教学关系的研究综述
对外汉字教学是以现代汉字为教学内容,而现代汉字的结构系统则又是以部件为
基构建而成的。所以众多学者从中发现可以把部件系联对外汉字教学,以部件为出发
点实施汉字教学,因此对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梁彦民在《汉字部
件区别特征和对外汉字教学》(2004)对汉字教学内容做了更为明确的说明,指出应
5
序 言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汉字教学阶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汉字的构形单位——部件——的形体和结构功
能,辨别不同的结构形式,归纳汉字的构形模式。朱志平在《汉字构形学说和对外汉
字教学》中先以部件为纲对汉字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现代汉字构形理据需要考虑两
方面的因素,一是部件的功能,二是部件的组合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汉字识别教
学进行了分析,即要重视部件位置、结构和构意方式,使其系联整字的语义,方可有
效识记。以上两个学者是从宏观上分析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的关系,并对如何系联部
件实施汉字教学进行了教学思路的初探。而崔永华在《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
(1997)中从汉字甲级大纲出发,分析了甲级汉字的部件长度、部件的可称谓性以及
部件的表义性,发掘出利用部件进行对外汉字教学的可能性。并提出利用部件教学所
以遵循的原则。

6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章 对外汉字教学概论

第一章 对外汉字教学概论

第一节 对外汉字教学

一、对外汉字教学的定义和特点

对外汉字教学是指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为对象,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
用适合二语学习者的同时也符合汉字自身规律的教学路子和方法进行的,目的是使学
习者掌握汉字形音义、并能会认、会读、会写、会用汉字,从而掌握汉语书面语的教
学活动。
一般来说,对外汉字教学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语文一体”,一种是“语文分开”

前者是随文识字的分散识字法,主要是讲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好处是和所学内容紧密
相连,最大的不足则是没有体现汉字的系统性,没有分层教学的意识;后者是进行汉
字的独立集中教学,重视汉字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对外汉字教学的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汉字文化圈的汉字学习者,如日
本、韩国,他们大都有汉字背景,其母语中就保留了大量借用的汉字,汉字的方块形
体对于他们来说较为熟悉,识记书写汉字的困难较小,针对他们的汉字教学主要是通
过对两种文字体系进行对比来加强母语文字体系中汉字的正迁移作用,避免其负迁移
的干扰;一类是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汉字学习者,主要为欧美人,他们所运用的文字
体系是呈线性结构的拼音文字,其构造方式是据音拼形,因此汉字作为构意文字对于
他们来说既新鲜又陌生,识记和书写汉字则是他们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

二、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汉字教学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实际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但从汉字本
身的知识内容考察,其难易程度也有鲜明的等级差别。因而把对外汉字教学分为三个
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
教学方法。
而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以形体结构较为简单的汉字
整字教学为主,以启蒙、培养汉字“字感”为核心,重在破除学习者“汉字难学”的
成见以及畏难情绪,初步打下汉字认知的基础,培养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进而激发

7
第一章 对外汉字教学概论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习汉语的愿望。这一阶段的汉字教学内容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
800 个甲级字为框架,通过对汉字形音义的教学使学习者全面掌握汉字的字音、字义
和字形。
能否有效地开展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是继续中高级汉字教学的关键。因此本文的
研究目的是在对现代汉字研究的基础上找出针对于初级阶段的,适用于对外汉字教学
的思路,从而为后期汉字教学打下基础。

第二节 对外汉字教学的认知过程

从汉字认知过程的角度来看,根据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对外汉字教学划分为两
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汉字的认读,另一个层面则是汉字的书写,其中认读在前,书写
在后,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认读:属于输入范畴。通过视觉系统作用于大脑,在对汉字字形进行判别后然后
在大脑中储存的汉字积累库中搜寻其意义与发音,若有与之相匹配的,则自动输出脑
中的语言信息;若没有与之相配的,则根据已掌握的汉字知识(基础表义部件、汉字
的组合方式等)对视觉上所呈现的汉字形体进行分析重组,同时猜测判断词义。在此
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字形来识别字义。据有些学者所做的实验中得出的结果,留
学生在对汉字文本进行阅读时“始终以字形的作用为主,以字音的作用为辅”
。而认
读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学习者本身已具有的汉字库的大小以及对汉字知识的掌握度。
书写:属于输出范畴。根据要表达的意义在脑中已有的汉字库中搜寻到相对应的
汉字,然后大脑指挥手将脑中所呈现的汉字形体映像一笔一画地书写出来。
通过认读使学习者逐步建立“字感”,在此基础上使读写能力同步提高。因此在
初级阶段,以汉字的认读为主,书写为辅。并在教学的同时要遵循“先识后写”、
“多
识少写”、和“识用结合”的原则。

第三节 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对外汉语教育学界普遍反映,汉字是制约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一大瓶颈。汉字
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汉字自身的特点所造成的,二是由汉字教学中
所存在的问题而引起的。
造成汉字难认、难读、难写、难记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汉字本身。其中根本原因是

8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章 对外汉字教学概论

在笔画构意文字和字母拼音文字的巨大差异。具体说来则是:拼音文字的字形直接与
字音相关联,掌握了词的发音就能根据拼写规则写出词形。而汉字其理据意(即汉字
形、音、义的联系的可解释的程度)较低。据苏培成统计,仅有 50%的汉字可以解释。
也就意味着识记汉字很难找到明确的规律,所谓的汉字构造原理也只能提供参考框
架,识记汉字主要还是靠反复操练。其他两个原因则是汉字的数量问题,常用字在三
千左右,一个一个地孤立识记,容易遗忘;以及汉字自身形体特点所造成的记忆负担,
笔画多样,结构复杂,形似字多,难于辨认。
而汉字教学所具有的缺点也影响了学习效果。主流的对外汉字教学违背了汉字学
习规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缺乏针对性,在教学对象上也没有因材施教的考虑。目
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沿用了国内教小学生识字的办法,不外乎描写、临摹、抄
写和部首偏旁讲解这几类。然而这些教学方式却没有考虑到来自非汉字圈的留学生自
身的学习认知特点,他们无法像中国儿童那样已经具备字音和字义的预备知识,学习
汉字时只需将已知的音形信息和未知的字形相联系即可。留学生对形音义三者的掌握
是同步进行的,无法做到“音义——形”的对应,而是应采取“音‐义”相联、“形‐
义”相系、“音‐形”结合的学习步骤。

9
第二章 汉字演变与现代汉字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章 汉字演变与现代汉字

第一节 汉字的属性和演变

根据伦敦应用科学出版社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对于文字的定义——用惯用
的、可见的符号或字符在物体表面把语言记录下来的过程或结果。那么汉字则是汉语
言的一种文字形式,是用一种惯用的字符在物体表明把汉语记录下来的书写工具。
汉字是汉语所特有的书写方式,体现在在形体构造和音义组合的方式上有着自己
独有的模式和规律。从字形上来看,汉字是一种依据“六书”的造字原理以二维平面
结构为呈现方式的方块文字。在形音义的组合关系上,汉字所包含的形音义三个要素
信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是汉字理据性的来源。
而汉字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文字形式,比如常见的记录附和型语言的拼音文字,
归根结底是由其所记录的语言特点——孤立型汉语所造成的。汉字为了适应汉语作为
单音节的分析型语言的需要,根据语言的意义构拟来完善构意手段从而记录单音节的
词,即所谓的“构意文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词的意义
来构形。需要注意的是,汉字不是拼意文字,并不能完全达到“见字知义”的程度。
另外,从字体演变着眼把汉字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隶变是古今文字的
分界线,它把小篆圆转不变的线条变成点、横、竖、撇、捺等笔画,使汉字从象形转
化为表意。隶变以前的文字即古文字包括:小篆、秦系文字、六国文字、金文和甲骨
文;隶变后的文字即今文字包括隶变以后的隶书和楷书。今文字又称为近代汉字,根
据其所记录的语言的特点,又分为(1)中古汉字,即记录六朝、唐、宋汉语的文字。
(2)近代汉字,即记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文字。(3)现代汉字。即记录五四运
动到现在汉语的文字。
而对外汉字教学是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因此有必要对现代汉字做个简单的介
绍。
现代汉字是指记录现代汉语的用字,或是记录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用字。
其包括现代和古代都通用的汉字,因此从字的范围上来看,就应当剔除部分没有收录
到普通话中的古汉语中的人名、地名、器物名和文言古语用字以及方言用字。现代汉
字是经过改革的,经过整理的规范化的、标准化的用字,因此从字的形体上来看,其

10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章 汉字演变与现代汉字

不同于以往的汉字,必须要是规范汉字,包括《简化汉字总表》的简化字、《现代汉
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里的字,废除繁体字、异体字以及不规范的简
体字和错别字。
从来源上来看,现代汉字是对古代汉字的继承和发展,根据丁方豪的《现代汉字
造字法探索》的统计,其来源包括四大类:
(1) 传统汉字,即产生于古代而沿用至今的文字,如“天、人、水、山”等,约占
75%。
(2) 新造字,将一些字符根据一定的造字法而创造出来的新字。其中最多是化学
用字,如“氨、钙、硫”;其次是普通日常用字,如“乒、垃、叼、掰”;还有方言字,
如“煲、甭”,以及象声字,如“哎、咕、嘣”。总共占现代汉字的 2.7%左右。
(3) 借用字,指借用古代曾用过的字形,但其音义与古代不同,如“她、胺、旮”
等,约占 1.3%。
(4) 简化字,占 20%多。

第二节 现代汉字的理据与结构

一 、现代汉字的构字理据

汉字包含三个要素:形、音、义,其中音与义是属于汉字所记录的语言,只有字
形属于汉字本体。古汉语阶段单音节词占优势,而这时的汉字主要记录单音节词,兼
记音节。然而随着语言的变化发展,双音节词占现代汉语的大部分,汉字转为记录语
素,兼记词和音节,因此汉字形体结构本身所折射的语义与现如今汉字所负载的语义
已有差别,造成汉字的形体和意义之间的相对独立性。这种形义关系的疏离使得我们
只有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捕捉到原始造义和今天汉字所记录语义之间的关系,
才有可能把汉字的三要素“形、音、义”统一起来,为汉字识别和记忆打下基础。
因此汉字的教与学必须建立在对字形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即对汉字的结构理据做
出分析,由形沟通字音与字义,构建起汉语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的联系。汉字的结构
理据,又称为“字理”,是指根据字源或参考字源,从汉字的组合成分中分析出其的
造字意图。总的来说,现代汉字的构形理据是以“六书”为基础,同时参考现行汉字
的结构理论。
(1)“六书”

11
第二章 汉字演变与现代汉字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六书”理论来源于东汉的文字学家许慎所编著的《说文解字》,比较准确地阐
述了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
“六书”可分“四体二用”:“四体”是造字方法,
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二体”是用字方法,包括转注和假借。而对外汉字
教学的理据讲解主要依据的是“四体”。
①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是用线条摹画出代表人和
事物形状或其特征部分的文字符号。象形字可分为独体象形和合体象形,后者包括两
个部分,一部分是不能单独成字的指示性符号,一部分则可以单独成字。如“石”,
其中“厂(hàn)成字,意为山边岩石突出处,“口”则不成字,形状像石块。
②指事:
“指事者,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用点画组成的象征性符号
来示义。其包括两类,一是纯粹的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号来表示,如“一、二、
三”等,另一个则是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指事性的点画符号,用以表明造字意图。
如“刃”的一点点在刀口上,表明刀刃。
③会意:
“会意者,此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由两个以上的字组合成一
个新字,从而表示新的意义。会意字也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异文会意”,是会意字
中最为普遍的组合方式,即由不同的字组合。如“安”。一类则是“叠文会意”
,即由
相同的几个字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成新字,如“此”。
④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是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
成的合体字,其中形符代表字的意义和所属范围,声符则提示字的读音,并通过其建
立起字音和字形的联系。如“城”,“土”是形符,表示意义范畴,“成”是声符,代
表读音。形声字这种造字方式具有很强的能产性。据统计,在现代汉字体系中形声字
占大约 90%。
(2)汉字构形学说
许慎所总结出的“六书”是根据小篆的字形分析得出的,然而汉字经过长期的演
化和简化,发展到现代汉字阶段,很多汉字结构的理据都被破坏,
“六书”已不大符
合现代汉字的实际情况了。鉴于此,以唐兰为代表的一些文字学者提出放弃传统造字
理论,倡导汉字结构的“新说”
。如唐兰提出三书说:把汉字分为三类象形文字、象
意文字、形声文字。又如苏培成提出的“现代汉字的新六书“:
(1)会意字,即两个
或以上义符组合而成,如“从”、
“拿”;
(2)形声字,如“请”、
“湖”;
(3)半意符半
记号字,如“布”、“刻”;(4)半音符半记号字,如“球”、“简”;(5)独体记号字,
12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章 汉字演变与现代汉字

如“我”、
“方”;
(6)合体记号字,如“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王宁先生,她用
系统的角度考察了古今字,以现代汉字的形体为研究中心,在共时的层面上用“构形”
和“构形模式” 这两大范畴建立了汉字构形学说。汉字构形学说以意义为钥匙,着
重分析现代汉字字形,总结出汉字的十一种构形模式:
(1)全功能零合成;
(2)标形
合成;
(3)标义合成;
(4)会形合成;
(5)形义合成;
(6)会义合成;
(7)标音合成;
(8)形音合成;(9)义音合成;(10)无音综合合成;(11)有音综合合成。
虽然从古代字形为总结出来的“六书”理论自然不能用它来分析每一个现代汉字,
但是现代汉字毕竟大部分直接来源于古代汉字,剩下的简化部分也脱胎于“六书”。
因此,“六书”理论仍然是全面系统地认识汉字、研究汉字,发现其组织性和规律性
的钥匙。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界来说,应针对现行汉字的具体情况,在继承传统造字原则,
即沿用“六书”的理论的基础上,对不适合现行汉字的部分则加以简化、变通、融合、
说明,同时还要参考现行汉字的结构理论。
结合“六书”理论和现代汉字的具体情况,对外汉字教学中汉字结构可分为如下
的四类:
一是不再“象形”的而从古象形字衍生出的现行汉字。虽然它们经过隶变和楷化
之后难于从字形分析出字义,但是其在教学中仍具有认知价值,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古
汉字字形进行讲解。进一步帮助建立起其在合体字中作为形旁时与该字在意义上的关
联。
二是以会意字、指事字为一组。这两者都是由两个或以上的部分意合而成,教学
方式相似。
三是形声字。其是汉字的主体,在现代汉字中占 80%以上,是教学的重点。
四是一类难以根据字理和字源分析出字义的特殊汉字或符号字,它们因楷化、简
化或形声隶变后,失去了 部分或全部理据。一类是草书楷化后的简字,如“专、为、
东、书;一类是形声字经隶变后形旁、声旁发生了变化,如“急”(原从心及声),
“布(原从巾父声)”,“更”(原从支丙声);一类则是借义字,如“听”。

二、现代汉字的结构系统

现代汉字的结构系统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包括笔画和笔顺;第二个则为包

13
第二章 汉字演变与现代汉字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括部件和字形。
笔画是指在工整地书写楷书的时候,从落笔到提笔一次的一笔或一画,是构成汉
字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笔画包括基本笔画和复合笔画,前者是指笔画的走向不变,
内含五种,分别是横、竖、撇、点、捺和提。笔画的走向改变叫复合笔画,是在基本
笔画上进行延伸。在实际书写时,笔画会因所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走势,或形状。
笔顺是指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而书写顺序的建立是在运笔方便的基础上的。其
基本规则概括为七项,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
中间后两边和先外后内再封口。在实际书写时往往要综合运用这七项规则。
笔画构成汉字。除了单笔画的字之外,笔画之间还有组合问题。按照现代汉字笔
画和笔画之间的空间关系,可以划分出(1)相离关系,如“二、八、小。(2)相接
关系,如“人、刀、山”。
(3)相交关系,如“十、又、车”。现代汉字中绝大部分汉
字存在着多种笔画组合的关系。
综合现代汉字结构层级,将汉字分为独体和合体两大类。独体字是由笔画直接构
成,不可切分除笔画以外的部分。而合体字是由笔画和部件组成的,可以拆分相应的
层级单位。
下面专门分一章讲解汉字结构的第二层次系统——部件和字形。

14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三章 部件及部件分析

第三章 部件及部件分析

第一节 部件

一、部件定义和特点

汉字构成单位从东汉许慎起就被发现,据其推断“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说文解字序》)。而后又被段玉裁概括为“独
体曰文,合体曰字。”(《说文解字注》)。总之,许慎、段玉裁两位文字大师共同所说
的能“合”成“字”的“文”,就是汉字的基础和核心。但在传统的文字理论中,汉
字的结构单位只有偏旁部首的概念。所谓的偏旁是在对合体字进行直接切分后得到的
结构单位,是合体字中上下左右不同的部位。而部首则是根据字形结构,把含有相同
部分(包括成字部件、不成字部件和笔画)的字归为一类,用于字典的标目。
据前文可知,如今汉字的字形随着语言的发展,已不似古文字阶段那样复杂,而
是演化为由纯粹表意的义符所构成的现代汉字。现代汉字从字形上可以分为三个层
次:笔画——部件——整字。每一部分又可以划分为基本和复合两大块,分别是基本
笔画和复合笔画,基础部件和复合部件,单部件字和多部件字。其中,部件正是处于
承上启下的阶段,是现代汉字字形中具有独立组配汉字能力的构字单位,大于或等于
笔画,小于或等于复合偏旁。简单来说就是由笔画组合而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
字单位,又叫字根、字元、字素。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部件所组配的汉字为多部件字,也就是合体字。因此从定
义上来看,部件是合体字的构形元素。而部件的形体构成了整个汉字的基础,这既是
字的重要属性,也是决定字与字区别的关键所在。“汉字是在一个两维度的平面上来
构形部件的,这个两维度的空间为汉字部件的结合提供了很多区别因素。”1那么汉字
在部件层次上所体现出来的区别特征,就包括四大方面,即部件的形体、部件的构意
功能、部件的组合样式和部件的布局图式。其中部件的形体和构意功能,是形成整字
的构形理据的关键;组合样式和布局图示使得汉字内部形成一种层级关系,构成立体
化的结构,是形成整字空间关系的基础。

1
王宁.《汉字汉语基础》【M】.科学出版社(1996):41

15
第三章 部件及部件分析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部件的形体——构成整字的物质基础。
(2)构意功能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或完全具有表形、表义、示音、标示
的作用。如“禾”在“和”里有示音功能,在“私”里却是具有表义功能。
(3)汉字部件的组合样式——包括部件的置向、和相对位置,这是构成字与字
之间形体差异的重要特征,并对汉字的意义至关重要。同一部件当它所处位置不同时,
其形状和笔画都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口”是构字最多的偏旁,其位置可以居左,
如“吃”;可以居右,如“加”;可以在上,如“号”;可以在下,如“告”。“口”因所处位
置不同而形状也有所变化。
(4)汉字部件的布局图式——主要类型有两类,一类是平面结构,由形素一次
性集合而成,拆分时一次性完成。如“器,解”,分别拆分为“口、口、犬、口、口”和
“角、刀、牛”。一类是层次结构,由部件逐级依次形成。如“湖”,第一级是基础部件,
“氵、古、月” ,第二级是由基础部件生成复合部件,“氵”和“胡”。

二、部件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部件划分成不同的下位概念。
(1)以部件是否可以独立成字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
前者是指那些本身是独体字同时又可以充当部件的构字单位,包括:口、日、木、土、
又、月、人、八、大、十、女、匕、寸、力、小、几、心、立、田、王、夕、子、儿、
尸、巾、目、禾、牛、工、方、广、厂、米、刀、可、千、云、车、石、页、士、贝、
白、羊、斤、二、且、门、户、山、自、用、马、见、占、元、巴、虫、生、丰、己、
皿、良、也、弓、已、其、矢、亡、九、不、耳、乙、戈。后者是指成字部件以外的
那些不能独立成字的构字单位,包括:亻、扌、氵、、宀、讠、艹、纟、辶、忄、
囗。
(2)以部件是否可以进行层层拆分为标准,将其分为基础部件和合成部件。前
者是指在一个汉字中不能再拆分的部件,因为其处于汉字结构的最底层,又称为末级
部件,包括:偏旁、常用固定书写形式和构字能力强的独体字。后者是指由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基础部件组合而成的合成部件。
(3)单笔部件。由一个笔画构成的部件。例如:
“丛”中的“一”,
“系”中的“丿”。

16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三章 部件及部件分析

三、部件组合与字型结构

现代汉字的字型结构和部件是相辅相成的一对概念,结构因部件而产生,部件因
结构而存在。因此现代汉字部件和部件之间存在着空间关系,主要有相离和相接两种
类型。像“家、对、边”等字是由相离关系的部件构成,“克、名、百”等字是由相
接的部件组合而成的。
同时部件之间的位置组合也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形式,形成特定的汉字字型结构。
按照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第一层次结构来确定其类型,绝大部分可分为左右结构、上下
结构和内外结构。
(1) 左右结构。合体字中各部件的位置按照左右次序排列的形体结构叫左右
结构。如:好、湖、到。
(2) 上下结构。合体字各部件按上下次序排列的形体结构叫上下结构。如:
草、家、有。
(3) 内外结构。合体字中有关部件按内外次序排列的形体结构叫内外结构,
分为半包围、三包围和全包围。半包围如:可、房、近;三包围如:向、画、医;全
包围如:回、因、团。
(4) 框架结构,如:乘。
有些合体字不是由某一结构单独构成,而是由两个结构综合形成。
(1) 上下结构包含左右结构。例如:花——艹+化
化——亻+ 匕
(2) 左右结构包含上下结构。例如:结——纟+吉
吉——士 + 口
(3) 上下结构或左右结构包含内外结构。例如:河——氵+ 可
可——丁+ 口
(4) 内外结构中包含上下结构或左右结构。例如:圆——囗+员
员——口 + 贝

第二节 部件分析

前文对部件定义和分类都做了概述,明确部件的属性和功能,为合理切分部件打
下了理论基础。又从教学实践层面阐述了部件对于汉字教学所起的中枢作用,说明部

17
第三章 部件及部件分析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件拆分的现实依据。
许慎早在其所编著的《说文解字》中就有意识地对部件进行合理地拆分。他以小
篆为分析对象,根据“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
系联”的原则对整字进行分解,建立 540 个部首群。而现代汉字由于演变和简化其字
形已不完全受字义的制约,其理据性由显性衰退为隐形存在,表现为不能完全按照许
慎的“六书”理论来拆解汉字,且需依赖汉字的系统性来体现。因此有必要对现代汉
字体系进行部件的重新拆分,在拆分时注意部件的理据性和系统性,并要为特定的教
学目的所服务。
下面则从部件分析的目的,原理,标准,规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五个方面进行阐
释:
①分析目的:为实施汉字教学而进行的有效汉字分析,不同于计算机处理汉字那
样需要考虑到计算机识别的有效性和计算的高速率而把汉字拆分到细。相对来说,适
用于教学目的的部件分析要尽可能地考虑汉字的理据和构形的完整性,在对部件进行
有理据拆分的同时,要注意部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要考虑到易教易学易记的要求。
②分析原理:总的来说就是在依据现代汉字字形的基础上,参考汉字传统的构形
理据——“六书”并结合现代汉字构形学说进行汉字部件分解。
③分析标准:根据 1997 年国家语委公布的《信息处理用 GB13000.1 字符集汉字
部件规范》中所制定的部件拆分规范,即要“从形出发、尊重理据、立足现代、参考
历史,适可而止”。并要努力做到“三性”——合理性,即合于现代汉字字形之理;
一贯性,即把原则和方法贯彻到底;可操作性即尽可能减少切分的任意性。2不仅要
从汉字个体的角度出发,以历时的眼光追根溯源依据汉字的构字理据来拆分部件。也
要考虑到当极少部分汉字汉字字形与字义、字源产生分歧时,则需要放到共时平面上
从构形系统中进行系统优化处理。
④分析规则:拆分时不强求每一层次都采用两分法,而可以灵活采用平面切分法,
如把“操”切成五个部件“扌”、“口”、“口”、“口”和“木”。
具体来说则是:
(1)按照字理据形进行拆分。这分为两者情况,一种是将字形结构符合理据的,
按照理据进行切分。例如:
“分”拆分为“八”和“刀”。一种是对无法分析出理据或
2
费锦昌.《现代汉字部件探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6(2):20‐28

18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三章 部件及部件分析

字形与字理相矛盾的字,依形进行拆分。例如“朋”拆成为“月”和“月”。
(2)按照“按等切分”的规则,辅之以部件之间离合度为参照。
而以下几个规则要充分考虑到“分隔沟”的存在,这是汉字中使得部件得以区分
的自然标志。
(3)按照“交重不拆”的规则,构字笔画之间有相交关系而不存在分隔沟的一
概不切,如“串(交重)——不拆分为‘中’、‘中’。” 除极少数不影响结构和笔数
的笔画搭挂可拆分,如“孝”切分为“”和“子”。
(4)按照“离接可拆”的规则,有相离或相接关系的,之间自然形成分隔沟的,
且具有独立组字的部分可以切分,如“百”可以切出“一”和“白”,且它们各自具
有跟别的部件生成新的汉字的能力。
(5)按照“单笔可拆”的规则。在合体字中处于分离状态并有分隔沟的基本笔
画(包括跟别的部件相接符合切分标准的基本笔画)可拆为部件。如“鱼、马、旦、
灭、王”中的横,
“旧、引”中的竖,“乱、幻”中的折,“乒、币、千、血、朱”的
撇(作为声旁)。但是需要两条原则加以控制。①拆分出的单笔部件后所剩下的部分
仍具有独立的构字能力,如“乒”拆分出的“丿”后所余下的“丘”可以跟“虫”组
成“蚯”。②每一层以切分出一个单笔画部件为限。
⑤需要注意的问题:
(1)拆分后的各部分均为非成字部件或不再构成其他汉字的,
不予拆分。例如:
“非”不可拆分为左右两部分。
(2)因构字而造成基础部件相离的,
拆分后仍将相离部分合一,保留部件原形。例如:
“裹”拆分为“衣”和“果”,而不
是将“衣”上下拆分。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所拆分的部件是服务于教学的,需要有独立的意义,还要便
于称说。因此要尽量吸收独体字和常用表义部首。

第三节 部件分析和对外汉字教学的关系

在现代汉字体系中,合体字占绝大多数。而部件是生成这些合体字的基础元素,
是汉字信息量的主要体现者。每个合体字的主要属性和意义都与部件的数量、功能
和组合模式综合相关。对外汉字教学的教学内容为现代汉字,部件正是其大部分合
体字的构形单位,是汉字认读和书写的基础单位,因此部件在汉字教学中的地位尤
为重要。另外从教学对象——欧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其母语是拼音文字,字母

19
第三章 部件及部件分析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组词的习惯会使其关注汉字中的组成因素,自然会把所看到的汉字拆成一定数量的
构形元件和笔画,如“赢”很容易分解为“亡”、“口”、“月”、“贝”、“凡”五个构
件。汉字拆分出部件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汉字拆分出来的记忆单位越小,就
越利于识记。在初级汉字教学中,要重视对部件形体及其位置、结构方式和构意功
能的分析,引导汉字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作为构形单位——部件的形体和功能,归纳
汉字的构形模式。
通过以部件为基础建材构建起汉字结构模式,不仅有利于汉字学习者通过拆合
整字来认识汉字结构,避免因写错部件、或摆错部件而造成的汉字书写偏误。而且
当部件及其组合和其整体所表示的语义在学习者脑中建立起联系时,可以超越以笔
画为记忆单位的机械性学习阶段,进入以部件为记忆单位的有意义学习阶段,减轻
了记忆负担,识记汉字就比较容易。通过部件教学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字感”
,在认
读的基础上使读写能力同步提高。

20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四章 甲级汉字部件分析与应用

第四章 甲级汉字部件分析与应用

第一节 甲级汉字部件分析结果

一、 甲级汉字大纲

国家对外汉语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和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
心联合研制了《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这份大纲是我国初中高等汉语水平
考试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材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测试和成绩测试
的主要依据。大纲中的汉字的分级和词汇的分级保持一致。汉字大纲收录汉字共 2905
个,并分为四个等级:甲级汉字 800 个,乙级 804 个,丙级 601 个,丁级 700 个。而
甲级汉字无论从字量、难易度,还是汉字的常用性来看,正适用于初级阶段的汉字教
学。
据对外汉语学者姚敏、郑继娥的统计,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级汉字的理据度在
33%——44%之间。其中完全可以解释的汉字所占比率很小,为 15%左右,部分有理据
或没有理据的字所占比率超过 50%。但是到了乙级字,汉字可解释的程度上升,无理
据字所占比率缩小。从这可以看出甲级字大部分的形体和意义比较简单,部分是字形
简省的简化字,可解释度低,可适当做理据的讲解,不必苛求字源。但是作为基础也
不能忽视,因为其中很多字都可以在后面的乙、丙、丁级中充当音符或是意符,教师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甲级汉字时就要逐步培养起整字——部件的意识。
因此需要对甲级汉字按照以“六书”为主的造字理据和字形结构模式,进行分类
和归纳。甲级汉字共计 800 个。首先从汉字形音义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按照汉字的
可解释度来划分:部分或全部可解释的字有 766 个,完全不可解释的字有 34 个,它
们大多为字形大幅省简的简化字,若不从字源出发则很难据形解释字义。根据汉字字
形的理据性,主要以传统的“六书”做指导,则可把汉字分为如下四类:其中象形字
有 83 个,指事字有 54 个,会意字有 256 个,形声字有 373 个。其次从汉字结构模
式对甲级汉字进行总结和归纳,按照现代汉字结构层级进行分类的话:独体字共计
134 个,合体字则有 666 个。再对合体字的布局结构进行划分:左右结构的字有 389
个,上下结构的字有 212 个,包围结构的字有 65 个。

21
第四章 甲级汉字部件分析与应用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二 甲级汉字部件体系

为了使汉字教学能够以部件为纲有条不紊地进行,就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系
统性强的,应用价值高的,适应教学要求的汉字部件体系。建立的部件体系要反映部
件之间在意义上的亲属关系(变体关系)以及在形体上的相似度,从而便于学习者联
想和对比,从而提高汉字识记效率。
首先根据部件的构意功能主要将部件分为表义和表音两大部分,而标示其中表义
部件有 76 个,表音部件有 67 个。
表义部件有:亻、人、冫、讠、子、廴、刂、冖、力、厂、匚、彳、扌、犭、阝、
忄、丬、氵、纟、彡、巾、土、广、宀、艹、饣、尸、女、马、牛、口、囗、木、门、
礻、衤、王、日、方、火、见、灬、车、月、户、心、辶、走、爪、矢、钅、疒、贝、
石、目、禾、鸟、虫、田、穴、、米、耳、手、页、角、足、舟、雨、革、羽、瓦、
系。
表音部件有:巴、白、可、包、扁、采、寸、占、方、付、畐、冈、亥、工、咸、
圭、曷、台、又、不、奇、井、斤、艮、夬、丩、令、京、奂、佥、平、己、齐、及、
交、争、青、戋、监、东、门、舌、尚、是、兑、甬、廷、已、元、俞、予、云、由、
韦、勿、亡、生、乍、且、中、主、隹。
再按照如下的部件归组规则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分类:
(1) 部件构字理据相同,或写法稍异、或有所省减、或置向不同的变体归入一组。
如“口”字部件因所处位置的不同而有形体的变化。
(2) 对应的简化字、繁体字部件归为一组。如“讠”和“言”,“又”和“手”。
(3) 独用时的形体与变形部首归为一组。如“人”和“亻”,“火”和“灬”,“走”
和“辶”。
(4) 无法分析理据的同形或形近部件归入一组。如“夂”和“攵”。
(5) 因书写部位不同笔形发生变异的部件,归为一组。如“土”处在汉字的左边时,
下面的一横要变成提,像“基”和“地”。

第二节 基于分析结果所设计的汉字教学方案

一、教学方案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汉字教学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汉字本体,另一个则是汉字
22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四章 甲级汉字部件分析与应用

教学实际和欧美学生的认知特点。前者是指汉字字符集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序性的
符号系统,每个汉字个体在该系统链内都应具有其适当的位置,因此在给甲级汉字划
分教学顺序的同时也要考虑汉字本身的系统性。
后者是指,在汉字教学中须注意“汉语”与“汉字”之间,即“语言”和“记录
符号”的相对关系,满足留学生达到汉语与汉字之间相对应的语言功利动机,通过系
统的汉字学习,使其掌握读写能力,摆脱“文盲汉语”的束缚。这需要从留学生认知
心理的特点出发制定针对性强,实用度高的汉字教学方案,就必须首先遵循“从已知
到未知”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即要在区分汉字难度和使用频率广度的基础上实行汉
字分级和分阶段教学,即在初始阶段把高频易学的常用字和成字部件做基础字先学,
同时在此阶段应着重让外国学生先感知汉字,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熟悉度”,解除他
们对汉字“无从下手”的畏难态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
综上所述,教学方案的制定不仅要系统地分析汉字体系,注意汉字的前后联系;
而且还要按照层次性的要求分解汉字教学内容,主要从字形难易程度、部件的能产性,
字的使用频率来进行汉字层级划分。

二 、甲级汉字教学方案的制定

依据甲级汉字部件分析的结果,在层次性和系统性的指导下,制定符合留学生认
知特点的汉字教学方案。具体可分为三个学习段:
第一习段:汉字启蒙与字感培养
从笔画入手,以简单独体字为纲,培养字感。
先以展示简单独体字为引入,如“人、大、水”等,给学生直观感触,使其对汉
字这种由基本线条按照一定顺序构成的方正字形有一定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学习字的
书写元素——笔画,其目的是使学生把笔画与其在字中所处的位置建立起有机联系,
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汉字。笔画是汉字书写的基本单位,是汉字构成的基础,掌握笔
画的书写规则、严格笔顺训练是学好汉字的先决条件。按照从简单笔画到复合笔画的
顺序进行教学,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老师示范笔画的书写,同时让学生临摹、描红,隔
空摹写,并做数笔画练习以强调正确拆分笔画。另外教师要强调每一个笔画的名称、
笔形和走向,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笔画的笔势,从左至右,由上往下,切不可“依葫
芦画瓢”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为日后学生进行整字的书写开了个好头。之后进行独

23
第四章 甲级汉字部件分析与应用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字的教学,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字义的解释,二是字形的分析。其中理据性强的
独体字是简化了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如“日、本”,对于它们则可以将形义结合起来。
另外一部分不可解释的记号字,如“又”,则只做字形的分解。注意这一习段的汉字,
其音是附着在形以外的东西,因此需要学生借助拼音加以记忆。
这部分的汉字教学内容为独体汉字,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其由简到繁(主要
是笔画数的多少和形体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行排序,同时根据字义的范畴类别划分学
习版块。在划分学习小组的同时,也要据实用性排列组序。
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笔画、独体字以及成字部件三大块:
基本笔画:点(六)、横(一)、竖(十)、撇(八)、捺(人)、提(我)
(注:括号里的字为基本笔画的代表字。)
独体字:八、百、半、办、本、必、才、产、长、厂、车、成、出、大、刀、弟、
东、二、而、发、方、飞、丰、夫、干、更、工、公、共、广、户、互、火、几、己、
见、交、斤、久、九、卡、开、口、来、乐、力、立、里、两、了、六、马、毛、么、
门、米、面、民、目、母、内、年、牛、农、女、片、平、七、气、其、千、且、求、
角、去、人、日、肉、三、山、上、少、身、生、十、示、市、世、事、史、手、术、
书、水、四、太、天、头、万、为、文、我、午、五、习、西、系、下、先、向、小、
心、兴、羊、也、业、页、一、已、衣、用、永、又、尤、雨、自、子、月、再、正、
之、中、重、主。
成字部件:人、力、口、广、尸、女、木、门、王、日、田、火、见、车、月、
心、手、目、耳、页、米、角、足、走、鸟、虫。
第二习段:部件分析与汉字意识
引入部件,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
在学完简单独体字之后,可引入部件。部件的展示包括部件的形体(包括组合样
式)、功能以及在汉字中的布局图示。掌握汉字构成规律和布局图示是形成汉字意识
的前提。因此在这一习段就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从切分整字入手理解字的意义,正确
书写部件和合理布局结构的能力。
(1)在初始阶段,可以先初步使学生熟悉合体字的结构模式,以及意识到其组

成元素——部件——的存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先展示简单合体字——即以平面结

构为布局模式的汉字,如“从、安、床、连、国”。以布局图式为框架模板,展示汉
24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四章 甲级汉字部件分析与应用

字结构同时示意部件成分,让学生从中总结合体汉字的基本构成模式:左右、上下、

内外,意识到汉字的组成元件——部件的存在并自主进行部件切分。在熟悉汉字布局

之后,再结合字形做义理的分析。

(2)在做简单的介绍后,引入非成字的部首,同时带入成字部件和独体字组合

的部件组合形式。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展示一组含有同一部首的字,如“休、位、俩”,

让学生先依据每个字的字形画出布局模式和切分出部件;接着让学生在这组字中找出

相同的部件——亻,教师则适时通过展示其母体“人”和“亻”的字形变换来指出其

意;再拿出例字“休”,在部件切分和部首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字理解释。因为“立、

两”这两个部件是在前一习段就学过,所以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亻”和剩余部件进行

字义猜测。

(3)在(2)的时候学生已对义符和义符组成的汉字形式有了基本的概念,所以

此时需要引入形声字的概念。形声字由声符和义符组成,声符表大致的音,形符表义

的范畴。

教学内容包括一部分非成字部件、简单会意字和简单形声字。注意:这一时期教

学内容的选择还要考虑与前一习段相衔接,所以这一习段的字主要选取已学汉字和部

首之间的组合。同时字的选取还要注重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

非成字部件:亻、冫、讠、阝、刂、冖、、耂、氵、忄、彳、扌、氵、纟、饣、

犭、彡、艹、宀、辶、廴、匚、囗、礻、攵、灬、夂、攵、衤、钅、疒、

第三习段:汉字扩展与字组总结

以部件为基,以类义为字组,实施汉字的系统化教学。

由前一阶段对汉字部件构成和布局模式的基本掌握,可自然延伸至汉字扩展阶

段。此时的汉字教学以形声字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汉字形音义要素的联想,在词句

系统中理解汉字、记忆汉字。教师在这一习段要注重字组教学,将具有相同的成字部

件的字类聚在一起,根据意符的意义相关性,对同一类义的汉字进行成批教学。如以

语气为例,可对“哈”、
“啊”、
“嗯”、
“啦”、
“吗”、
“嘛”、
“呢”、
“呀”进行成组教学。

另外这一时期的对外汉字教学也要有总结和归纳的意识,不仅根据类义建立相应

的字群,而且也要注重字与字之间形体的比较,使学生能够有效记忆汉字。

如将甲级汉字中有关称数(数字+量词)的字放在一组:零、一、二/两、三、

25
第四章 甲级汉字部件分析与应用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倍、第、几、个、半、片、你、您、

我、咱、他、她、们、位、员、件、页、俩、辆、块、条、座、间、次、遍、顿、每、

各、这、那、其。又如将有关天气、季节和气候的字放在一起,形成字组:春、风、

冬、雪、冷、寒、夏、雨、热、晴、秋、凉、阴、阳。

这一习段的教学内容以字形较为复杂的形声字和合体会意字为主。

26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五章 以部件分析为基础的对外汉字教学

第五章 以部件分析为基础的对外汉字教学

第一节 以部件分析为基础的教学原则

汉字教学原则是教授汉字的法则,它反映汉字规律、汉字学习规律和汉字教学规
律,用以指导和规约汉字教学的总体设计、汉字教材的编写、汉字课堂教学和汉字测
试等全方位的教学活动。
一、以部件为基,统摄汉字教学
在初级阶段应从字源、语音、部件上入手,在进行部件教学的同时以字形为线
将汉字的音义统摄起来。从上文可知汉字的部件按照功能可分为表意部件、示音部
件以及符号部件。其中知晓示意部件的意义一是有助于学生辨认汉字,即在没有外
援的情况下能够凭借示意部件之间的意义组合来猜测字义,大致了解字的意思;二
是有助于学生识记汉字,已知部件书写形式的掌握和汉字组合模式的知晓能够帮助
留学生知字义而写字形。
而对于汉字教学中占大量比例的形声字来说,其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形旁和表
示读音的声旁构成,具有较高的能产性。利用示音部件和表义部件的组合关系,能
够帮助学生由表示某一意义范畴的形旁,触类旁通,掌握该意义属性的一批汉字,
并通过声旁的表音功能,与汉字的读音相接,音义结合,双管齐下,提高识字效率,
扩大识字量。
因此要深化部件教学:多做部件的拆分和组合练习,归纳整理常用部件的名称
和含义,使之便于称说记忆又便于进行形音义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形成部件意识,
提高识字效率。
在以部件为基进行汉字教学的同时还有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重视独体字的教学。优先出现生成力高且常用的独体字,如“人、口、八”,
再出现构词率高但是不常用的独体字,如“曰、贝、虫、止、爪”
,利用它们便于称
谓、记忆、理解的特点,为后面以其为基础而产生的汉字群的教学做铺垫。
(2)注重部件之间的对比分析。一种是部件之间形体上的对比,这包括两类情
况,一类是不同部件在形体上的相似性,如:
“午、牛;一类是同一部件因所处位置
的不同而存在的形体变化,如“口”这一部件在“和、右、吃、句”中由于所处位

27
第五章 以部件分析为基础的对外汉字教学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置的不同,其形体大小,状态也为了使整字处于和谐的间架结构中而有所调整。一
种则是部件组成方式的对比,如“呆、杏”
。在对部件形体进行比较的同时,也要对
其表现的功能方式进行分析对比。这种有意义的对比方式才能提高学习者对相似部
件的区分力和辨别度,帮助他们区别相似汉字字形,避免出现混淆,规范书写。
(3)注重部件布局图式的教学。利用部件进行汉字教学,不但要教授一个字是
由几个部件构成,同时也要强调部件之间的组合样式和结构层次。否则容易造成相
似汉字结构的混淆。
二、形音义有机结合,全方位掌握汉字
当字形与其所携带的意义信息同汉字所记录的语言中的词义之间建立起某种
联系时,一个字的辨认、理解与记忆就会由难变易。
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其与拼音文字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形构意,而字音是附加在
字形以外的东西。因此学生需要改变以往学习文字的经验,由知音识字,从心理词
典中提取字义到见形晓义,同时获得语音记忆。
因此在利用部件进行汉字分解和拼合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通过部件进行音义联
想的意识,尽可能地利用示意部件解释字义并适当介绍汉字形、音、义结合的特点,
充分利用象形、形声、会意等造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汉字。重点是以部件为
纲加强汉字字形结构的分析,以形为线建立起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联。
三、针对留学生认知特点,调动一切手段识记汉字
迅速透过字形辨别汉字是初级阶段汉字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汉字自身结构
复杂,与其母语文字体系相差甚大,汉字初学者尚未建立起适合汉字学习的视觉记
忆能力,所以汉字识记效率低下。根据王碧霞(1994)3的实验考察和研究,发现学
生记忆汉字的过程是由表层向深层发展,可描述为“形象记忆——笔画记忆——偏
旁记忆——字素记忆——框架记忆——意义记忆。因此在这一阶段需要根据学生习
得汉字的特点来多方位调动认知策略:既要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即需要鼓励学生
使用形象联想的方式来架构起字形和字义的关联,提高识记效率;又要调动学生的
逻辑思维,在此需要教师发挥主导性的作用,用字理来分析汉字,教授构字方法,
帮助学生有理有据地识记汉字。

3
王碧霞、李宁、种国胜、徐叶菁. 《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探讨基础阶段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
研究》1994(3):37

28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五章 以部件分析为基础的对外汉字教学

在这一阶段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汉字的简化,原有的理据义已不复存在。所以就
不能拘泥于文字学的说解,在尽可能地在利用六书的基础上,灵活地依据现代汉字
字形和构形学说进行分析和解释,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为他们创造一些便于联想和
分析的提示和窍门,诸如可以灵活套用某些“俗文字学说”。
四、研究汉字结构特点,据此合理安排识字顺序
科学合理地安排识字内容要以汉字的结构分析为依据。部件是组成常用合体汉
字的基本构件单位,利用部件或偏旁来解构汉字,不仅便于称说,编成记忆口诀,
而且便于联想,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因此要需要把部件当作重点来教,为学习以
部件为生成元素的合体字奠定扎实的基础。
简单说来则是:先教笔画,再教简单的生成性强的独体字,然后教常用字部件,
最后教由此构成的简单合体字,使前字的说解成为后字的认知基础,让学生能够滚
雪球式地扩大识字量。

第二节 以部件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汉字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在汉字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进行汉字
知识传授和训练识记、书写、查索汉字能力的具体方法。而对于对外汉字教学,王宁
先生曾说:“汉字教学的方法不应当是一元化的,不但在每个阶段是不相同的,对属
性不同的字,也要选择不同的策略来教。”从宏观层次来看,汉字教学的方法主要是
从汉字的展示、讲解和练习三个方向来操作的,具体如下:(1)强化刺激的展示法,
即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生动立体地将汉字呈现出来,使学习者建立起清晰而
牢固的“神经联系”,诸如多媒体形式的汉字学习软件。(2)综合运用形象法、描绘
法、联想法、说明法、比较法、组合法和故事法来进行汉字形义的解释分析。
(3)复
现巩固的练习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①是在游戏、比赛和小测验中复习(字词
卡,打文字扑克、填字、生字开花、拆字再组字、开展记字比赛,进行识字测试。)
②是鼓励学生积极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汉字,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所学汉字的复现。

一、以部件为基础的汉字讲解方法

① 针对部件不同的构字功能,选择适当讲解汉字的方法。
汉字是具有表意特征的意音文字,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而部
件作为字形的一部分部分或全部承担着提示汉字形或音的作用,综合运用部件构字功
29
第五章 以部件分析为基础的对外汉字教学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能和组合样式,联系汉字形音义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讲解汉字的基本依据。在讲解
汉字之时,需要对汉字进行分类,对解释度高的汉字结合汉字构字理据选择适当的方
法进行汉字讲解。
(1)用形象展示法来讲解独体象形字。用直观的图画方式与所相对应的汉字进
行比照,将汉字所体现的事物特点以及两者间的相似性与图画相结合,如“羊”这一
字主要突出羊头的特点,因此在展示“羊”这个字的时候,与头上长角的公山羊头图
画相比照,使学生能够从字形特点联想到事物特点,从而理解对应的汉字字义。这种
汉字呈现方式应用于汉字教学的初始阶段,并适用于常用且构字能力强的,造字理据
明显的独体象形字。形象展示法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的特点,能够运用直观的图片调
动起学习者的联想、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对汉字字义的理解,提高
识记效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汉字字形的演变,现有的象形字中有一部分字形已
和最初的图画形式有很大的出入,所以在讲解它们的时候,可以选择把古今字演变的
轨迹简单地展现给学生,使其能够大致了解汉字的变化线索,帮助他们从汉字字形中
找到演变理据,加深对汉字字义与字形关系的理解度。如:“女”。
这类字字义的解释至关重要。掌握了这类字字的字义,就能在此基础上据形知义,
进而为日后学习以此字为部件组合而成的合体字打下基础。
(2)用字理讲解法讲解指事字和作为基础部件的会意字。这两种构字结构不同于
象形字那样孤立地、静止地表达意义,而是用两个(包括两个以上)的部件集合地、
动态地表示意义。在讲解非纯粹指事字的时候,首先将整字拆成元件和组合零件两个
部分,元件是表达意义范畴的母体象形字,组合零件则是有着指事性功能的点画符号。
如在讲解“本”这个字的时候可以拆分成“木”元件和“—”组合零件。然后点明组
合零件及其所处的位置对于元件的指事作用,并与字义相连接,同时也要补充字的本
义和常用义之间的引申关系。如“—”位于“木”的下方,是点明树的根部,树的根
部对于树的生长至关重要,所以又引申出“根本”的常用义。在讲解作为基础部件的
会意字时,将其拆分成组成元素,分别分析其字理,再整合起来与整个字义相对照。
如在讲解“安”的时候,先拆分成“宀”和“女”,
“宀”表示“家、处所”,
“女”表
示“女人”
,进一步联想成母亲或是妻子。家里有了母亲或是妻子,会让人觉得有安
全感,即“安”。
在讲解这两种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设计出相应的 flash 动画,以添加指事
30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五章 以部件分析为基础的对外汉字教学

符号或部件的方式动态地、立体地、生动地讲解整字的意义。比如设计“甜”这一字
的动画讲解,先呈现“廿”形的舌头图片,再在中间添上“—”,旁边用“糖”这一
图形进行字义标注,最后再和“舌“这一部件相组合,导出“甜”这个意义。
(3)用系统归纳法讲解以形声字。在讲解形声字时,要抓住汉字表义部件和表
音部件的特点,引导学生把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意识到形声字体系具有系统性和理
据性的特点,使其能从形旁判断出字的类义范畴,从声旁判断出大体的读音。利用汉
字的形旁讲解同一组形声字的字义,可以帮助留学生从整体理解汉字形旁或部首的作
用,利于他们提高认知汉字、分析汉字、理解汉字的形旁表示义类的功能。运用声旁
标注一批形声字的字音,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声旁的表音功能,从而帮助他们通过字形
建立起与字音的关系,并与字义挂钩。
讲解形声字时,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体悟表音、表义部件对于整字字音、字义的
提示作用,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归纳出表音、表义部件组合而成的形声格局,即左形右
声、左声右形、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内声外形、内形外声。
在用系统法给形声字归纳时,不仅要考虑形旁和声旁的表意表音功能,而且还要
引导学生分解形声字,拆分部件,整合其布局图示。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形声
字都能明确地指出形符、声符与字义、字音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对
形、音、义的整体理解,适当的时候可以配合由其所组成的常用词和语境来进行讲解。
② 运用部件的构意功能,进行联想法汉字教学
综合运用部件表形、表义、示音、标示的功能,通过其组合整字的形音义要素,
进行多方面渠道的联想,在字词句的网络中理解汉字。以“马”为例:可以进行类义
的联想,由“马”联想到“牛”、
“羊”、
“鱼”、
“猪”、
“鸡”这些动物类的字;可以进
行构字联想,由“马”联想到含有“马”字部件的汉字“吗”、“妈”、“驾”、“骑”、
“验”;可以进行形近字联想,由“马”想到“鸟”。

二、以部件为基础的汉字练习方法

在以部件为基讲解完汉字的时候,需要引入一定的课堂练习环节来巩固学生对所
学知识的掌握,加深他们的理解,帮助他们实现有效的记忆。而单一的汉字练习,诸
如临摹、抄写等机械性的方式会让他们感到厌倦。此时可以设计以部件分析为基础的
练习方式,寓教于乐,使学习者自然习得汉字字形和其所携带的汉字字义。

31
第五章 以部件分析为基础的对外汉字教学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面介绍基于部件分析的汉字教学练习:
一、适用于第一习段的作为基础部件一部分的独体象形汉字的教学游戏:
这一习段的教学目的是以独体字为纲培养汉字字感,也为下一习段的合体字教学
打下基础。所以独体字的掌握就至关重要。设计符合独体字据意构形的练习能够帮助
学生用形象直观的方式进行联想,搭建起字形和与之相对的字义之间的联系,加深字
义理解,牢固记忆。
(1)画汉字:
练习原理:独体象形字的造字规律,是根据所表达事物的特点来用线条描摹出的
文字符号。字形和字义的直观联系,并由此所带来的联想是练习运行的动力。
练习过程:首先通过展示直观的图片来讲解部分汉字的由来,如“山、水”,让
学生理解汉字和所对应图片之间的关系,并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记住汉字的结构。待学
生明白象形字的来源以后,接着举一反三,让他们在对汉字字义的基本了解下对另外
一些汉字如“日、月”展开联想,可以适时给学生一定的启发,让他们注意观察字形,
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来思考其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再让他们试着对着汉字结构进
行字义上的描绘。
练习目的:通过这种趣味的游戏方式既让学生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让他们
加深了对字义的理解,对字形的记忆。
二. 适用于第二习段的汉字部件拆合练习。
这一习段主要引入了汉字的构形元素——部件,引导学生合理地拆分汉字是把握
整字构形结构的基础,也是理解整字构形依据的关键。而制定汉字拆合练习使学生学
生在拆准汉字的基础上学会用基本部件组装成整字,从而用“整体——局部”的思维
理解汉字布局结构。
(1)拆合组字练习包括闪现汉字、找字中字。
练习原理:部件是构成整字的基础元件,作为教学的基础落脚点,需要学生能够
自主地对汉字进行合理据地拆分,为全面掌握整字字形打下基础。
闪现汉字的练习过程:教师用汉字卡片将一个没见过面的字在学生面前展示,让
学生在看到汉字时,迅速分解并小声读出部件。例如:出示“念”字时,学生能迅速
反应,说出“今”
、“心”两字;在出示“谢”时,说出“言(讠)、身、和“对”的
右边,并将学生说出的部件打乱写在黑板上。待学生说完后,将字卡迅速从学生眼前
32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五章 以部件分析为基础的对外汉字教学

抽出,然后再让学生将黑板上打乱的部件组合成整字。
找字中字的练习过程:老师展示形体较为复杂的汉字,让学生尽量找出其中所蕴
藏的汉字。如“赢”不仅可以拆分出“亡”、“口”、“月”、“贝”
、“凡”,而且还可以
让学生从中找出“员”。又如“重”是其中蕴藏汉字最多的字,是最适合适合用来进
行“寻找字中藏字”的练习。藏在“重”字中的字有:一、二、三、口、日、曰、田、
十、干、工、上、工、土、士、千、里、中、王、丰、古、占、舌。
练习目的:在初级教授汉字时,要特别注意以部件的教学为基本,培养学生正确
分解、合成汉字的能力。使用闪现汉字的方法,使学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眼睛与大
脑的活动十分紧张,迅速做出反应,提高汉字拆分的效率比较明显。而使用找字中字
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整体把握汉字字形的基础上,对汉字能做出合理的拆分,有利
于他们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认识汉字,提高汉字字形的辨认度。
(2)部件组合练习。包括拼字比赛、添部件组字
练习背景:学生在识记合体字时,往往把他们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信息加工操作,
其图形整体特征信息蕴含不少的信息量,包括部件种类信息、部首选择信息和部件组
合结构信息。这些信息的聚合使得合体字整体具有多层次性和高度的综合性,对于初
级汉字学习者来说信息量巨大,不知从哪一角度记忆汉字,在辨认和书写汉字时往往
难以区分、下笔。
练习原理:偏旁部首具有很强的组合性和生成性,能和一些同样是部件的独体字
依据一定的布局模式组合成新的多部件字——合体字。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完成汉字的
组配游戏。
拼字练习过程:在游戏前教师要准备一定的游戏用具,即制作汉字部件卡片。卡
片分为两套,一套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独体字,每张卡片上写一个字;一套是每张写有
一个部首的卡片群。游戏开始:首先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个学生发一张独体字的
卡片。接着老师举起手中的偏旁部首卡片,让学生在给定的 20 秒时间内,在同组同
学或自己手中找到可以和老师所示的部首相匹配的独体字。学生找到后要把所拼合而
成的字写在黑板上。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赛,师生可以互换卡片。
添部件组字练习过程:教师展示几组独体字,要求学生给每组字添加一个部件,
使其拼成新的具有同一部件的一组新字。例如:也、门、立、可、牛+(亻)=他、们、
位、何、件。

33
第五章 以部件分析为基础的对外汉字教学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注意:老师一定要指出所拼字的正确与否。若是所拼字正确也分两种情况,一种
是学生已学过的生字,这时教师要让学生说出字音和字义;一种是新字,此时教师则
要加注拼音,并通过部首的构意功能让学生猜测大概的词义范围,教师则给予引导,
给出明确的释义。若是拼错也分两种,一种是根本就没有这一字形,此时教师可以给
出另外的搭配组;一种是部首和独体字选对了,就是部件之间的布局模式没有弄清楚,
造成错字。此时教师通过学生互助的方式纠正错字。
练习目的:这种化整为零的巧妙构思不仅使学生合理利用创造力,而且还让他们
自觉学会拆分合体字,进行组配,并有意识地注意到汉字的布局模式,从而利于他们
记忆汉字。
三.适用于第三习段的汉字扩展练习:
这一习段一是要加深对部件构形的理解以及汉字整字的布局模式,二是要以部件
为基扩展识字量。所以这时的练习主要帮助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成组记忆汉字。
(1) 联网记汉字
练习原理:表义部件对具有相同类义的字组具有提示作用。建立某一表义部件为
核心的汉字网,在练习中扩展学生的汉字字量。
练习过程:教师先给出一组部件,如“立、阝、生、月”,并按十字形排列,然
后问学生添加什么部件,使之与上下左右的字可以组合成一个新字。然后学生说“日”。
再让学生以“日”为字义中心结合汉字结构模式进行汉字联想。教师也可做适当补充,
建立一个以“日”为字义核心的汉字网络。最后让学生分别建立以“口”、
“力”、
“方”
为核心的联网汉字。还可以以音为联想手段进行音近的联想。
练习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梳理,系联含同一表义部件和同一表音部
件的字,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部件功能左右的理解和感知,逐步建立起以义、音为线
的汉字网络系统。

34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结 语

结 语

现代汉字从字形结构上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可做基础部件,组合生成合
体字。因此化繁为简,把汉字体系分解成部件组,由部件沟通汉字的形音义和框架模
式,以此给汉字教学体系降难,使之适应于外国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汉字的识记效
率。
以部件分析为出发点设计对外汉字教学,确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阶段,规定教
学原则和设计教学方法的思路从总体上来说,既着眼于现代汉字的构字理据和结构系
统,又考虑到了对外汉字教学的现状,是符合汉字本体和教学实际的。
然而在撰写论文的时候,从给甲级汉字建立部件体系和据此制定教学方案来看,
我发现单纯从部件分析出发设计教学,未免显得有些机械,有些合体字适合用部件分
析来进行字理分析,如“林”
、“休”、“情”、“跟”,有些合体字因字形的简化或字义
的转变而不完全适用于部件分析,如“备”、“变”、“总”
,此时则需要综合考虑汉字
的理据和结构特点,尤其需要运用传统的“六书“理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并灵活使用古代字形演变图和俗文字学进行讲解,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并顾及字形于音
义的系联,而不并牵强于部件和整字的关系,则反而有助于学生识记汉字。
由于缺乏外国学生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材料,因此难以去分析外国学生因部件而出
现的汉字偏误,包括因相近字形而造成的部件改换,因曲解汉字理据而造成的部件增
损,因受母语文字迁移而造成的部件变形或变位。因而只能从汉字字形入手,根据相
近部件的亲属关系(包括形体上的相似度)归纳出形近汉字表(包括非成字部件),
在实际对外汉字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汉字间的比较,设定相关练习帮助进行辨别。但
并不能完全避免留学生出现因对部件形体和布局模式掌握不够而产生新的汉字偏误。
若论文时间允许,在实际接触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汉字教学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收集学
生的相关偏误,进行筛选和归纳,结合自身所总结地甲级汉字部件体系,重新制定更
具针对性地教学方案。
正如前面指出的那样,由于缺乏对初级汉字教学的实际探究,故所制定的甲级汉
字教学方案也有待推敲。基于部件分析结果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能否就能简单地按照部
件的生成性和字形的难易度进行划分,会不会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35
结 语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而使其觉得难以识记的“简单汉字”。另外,这样的内容划分是否就符合学生认知汉
字的规律,这样的内容安排是否就有助于汉字教学的推进,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否就有
利于学生联系旧知,达到能自主拆合汉字、识记汉字,从而培养汉字字感的目的。这
些问题则有待实践的检验和考证。
总体来说,以部件为出发点设计汉字教学是符合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和现代汉字
本身的属性的。但是单一以此为原则实施教学,容易使学生只从局部分析汉字,割裂
部件与整字的关系,因此还需要结合其他汉字教学理论综合运行。另外以部件生成性
形成汉字教学系统,注重前后汉字的衔接,体现一定的层级性是符合汉字教学要求的,
但是要还有针对留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安排。

36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论文类(按论文时间排序):

[1] 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
【J】. 世界汉语教学,1990
(2):113-122
[2] 王宁.《汉字与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6):28-36
[3] 王碧霞、李宁、种国胜、徐叶菁.《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探讨基础阶段
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3):37-42
[4] 郝恩美.《现代汉字教学法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1994(3):83-87
[5] 徐子亮.《认知与释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77-80
[6] 陈淑梅.《论判定汉字性质的标准及汉字的构意性质》【J】.语言文字应用,1996
(8):27-30
[7] 费锦昌. 《现代汉字部件探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6(2):20-28
[8] 韩秀娟.《汉字部件与现代汉字部件规范》
【J】.中国文字研究, 1997(5):105-109
[9] 王宁.《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部件拆分》【J】.语文建设, 1997(3):4-10
[10] 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 1997(3):49-55
[11] 崔永华.《关于汉字教学的一种思路》
【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3):21-24
[12] 周健.《留学生汉字教学的新思路》
【J】.暨南学报(社会哲学)1998.20(2):106-112
[13] 钱学烈.《对外汉字教学实践报告》
【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35):133-138
[14] 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J】.语言文字应用,1999(1):71-76
[15] 朱志平.《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
【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4):35—41
[16] 徐子亮.《汉字背景与汉语认知》【J】.汉语学习,2003.12(6):63-67
[17] 康其蓉.《浅谈汉字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1):
176-177
[18] 刘建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4.8(3):

37
参考文献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8-36
[19] 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
【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
76-81
[20] 邢红兵.《<(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汉字部件统计分析》
【J】. 世界汉语教
学, 2005(2):49-57
[21] 潘先军.《论对外汉字教学的层次性》【J】.汉字文化 2005(2):55-57
[22]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的学科建设》【J】. 语言文字运用,2007.5(2):2-11
[23] 冯凌宇.《试论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
【J】.汉语文教学,2010(5)
:91-96
[24] 常敬宇.《从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看中西文字功能》【J】.汉字文化(语言文字大论
坛),2010(5):17-19
[25] 杨开昌、何顺超.《“六书”理论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作用》 【J】. 河套大学
学报,2010.7(3):39-41
[26] 姚敏.《现代汉字理据研究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1
(2):29—35
[27] 戴竹君、武晓平.《试论汉语国际教学中汉字意识的培养》【J】. 语言文字应用,
2014.2(1):15-17

著作类(按著作时间排序):

[1] 杨润陆.《现代汉字学》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 王宁.《汉字汉语基础》【M】.科学出版社(1996)
[3] 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
【M】.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7)
[4] 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5] 施正宇.《汉字津梁——基础汉字形音义说解》【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 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7] 柳燕梅.《汉字速写课本》【M】.北京语言大学(2001)
[8] Victor Siye Bao .《中文游戏大本营——课堂游戏 100 例(上册)【M】.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1)

38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9] 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0] 陈梦家.《中国文字学》【M】.中华书局 (2006)
[11] 吕必松.《汉语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2] 周建.《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3] 张明明.《<常用字部首>——新编基础汉语. 写字篇》
【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
[14] 叶冒元.《字理:汉字部件通解》【M】.东方出版社(2008)
[15] 刘靖年、曹文辉.《汉字规范部件识字教学法》【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16]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
【M】.语文出版社
(2009)
[17]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M】.商务印书馆(2011)
[18] 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3)
[19]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商务印书馆(2013)

39
致 谢 部件分析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致 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王卫峰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王卫峰教授严谨的治学态
度、深厚的文字学基础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在此衷心感谢
这一年以来王卫峰老师对我学习及生活的指导与关心。
在准备论文的前期阶段,宿舍的学姐耿雪莹一直悉心帮助我,给我提供建议,陪
我去图书馆学习。在此我要感谢她,有了你的陪伴,写论文再也不是一件枯燥的事。
另外在撰写论文期间,苏州大学独墅湖图书馆,苏州独墅湖图书馆给我提供文字
学和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相关著作,以及良好的写作环境,给予我无形的支持和帮助。
在此由衷地向你们表示感谢。
最后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母亲,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是我能够完成论
文的精神动力。
石亚坤
2015 年 5 月 10 日夜

4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