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捕获和锁定

捕获和锁定基本协议

为了使覆盖区域重叠的 S 模式地面雷达能够有效工作,为每个雷达分配了一个站点地
址,称为 IC(或询问机识别码),IC 字段包含在询问和应答报文中。在全呼中捕获目标,
然后在点名询问中获取目标的监视信息。
询问报文中的控制信息允许对雷达进行锁定,在 18 秒内应答机不会回复该 IC 的全呼
叫询问。

图中说明了锁定的一个基本流程。
1. S 模式雷达(IC=x)顺时针扫描,在全呼周期中发送全呼询问。在第 1 点,所示
目标还没有进入覆盖范围,雷达也没有收到任何应答。
2. 飞机进入雷达覆盖范围并接收全呼叫询问(在控制字段中包含 IC=x)。
3. 飞机应答机产生的全呼应答,其中包含具有 24 位 ICAO 飞机地址和接收询问中的
IC 的子字段。
4. 地面雷达接收全呼叫应答并解码飞机地址和位置,现在已经“捕获”了目标。然
后,雷达在随后的点名周期中发送点名询问。
5. 点名询问中包含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指示应答机忽略来自使用该 IC 的所有雷达
的全呼询问。
6. 应答机使用 IC=x 忽略来自所有雷达的全呼叫询问,持续 18 秒。雷达通常会通过
选户重置锁定定时器,从而确保在目标穿过雷达覆盖范围时始终保持全呼叫锁定。
随机捕获

随机捕获是一种在全呼期间用于捕获进入覆盖范围的近距离目标(在倾斜范围内近距
离)的技术。全呼叫询问可以通过内置的应答加权概率来发送。权重可以是 1、½、¼、1/8
或 1/16 的回复概率。
下图说明了在倾斜范围内紧密间隔的两个目标的随机捕获原理(尽管它们可能处于完
全不同的高度),S 模式雷达在每个全呼周期内以 50%的应答概率发送全呼询问(本例假
设下面的每张图是同一天线旋转中的全呼叫周期)。

1. 询问机发送全呼询问,设置 PR 字段要求应答机以 50%的概率应答,飞机 A 和飞


机 B 收到全呼询问。飞机 A 和 B 都应答(都检查了 50%的可能性并决定应答)。
地面接收机接收到两个飞机的应答在时间上重叠,无法对其解交织,因此两个应
答都丢失了。
2. 询问机发送全呼询问,设置 PR 字段要求应答机以 50%的概率应答,飞机 A 和飞
机 B 收到全呼询问。飞机 A 决定“不应答”(50%),飞机 B 应答,成功捕获飞
机 B 并随后对其点名。
3. 询问机发送全呼询问,设置 PR 字段要求应答机以 50%的概率应答,飞机 B 已经
对雷达站点锁定,因此不应答,飞机 A 决定“不应答”(50%),此时无应答信
号发送。
4. 询问机发送全呼询问,设置 PR 字段要求应答机以 50%的概率应答,飞机 B 已经
对雷达站点锁定,因此不应答,飞机 A 决定“应答”(50%),成功捕获飞机 A
并随后对其点名。两个目标现在都已经被地面站点捕获。
例子中的两个目标可能已经在几个天线旋转周期内紧密间隔。如果没有随机捕获技术,
可能都无法正确捕获这两个目标,因为应答信号可能在时间上重叠,并且不能有效的解交
织。

锁定覆盖

为了允许 S 模式雷达不与其他 S 模式雷达站协同,在单机运行时,S 模式协议允许雷


达强制应答机应答全呼叫询问,而不考虑当前的锁定状态,忽略询问信号中的 IC 字段即锁
定被覆盖)。这种方法被称为“锁定覆盖”。此外,为了避免交织问题,建议锁定覆盖的
应答概率小于 1。
通过全呼询问中 PR(应答概率)字段可以设置锁定覆盖,并且在忽略锁定后支持与随
机捕获相同的概率指示应答机应答。
随机锁定覆盖捕获(SLA)可应用于两个 S 模式雷达威力的重叠区域,其中至少有两
个雷达使用相同的 IC 并且没有进行 S 模式组网,威力范围存在重叠。当 S 模式组网节点或
链路发生故障时,这种补充捕获技术也可能适用于覆盖再分配置场景。

间歇锁定

间歇性锁定是另一种机制,使用该机制可以管理使用同一 IC 但未作为集群运行的两个
或多个 S 模式雷达之间的锁定。

上图举例说明了间歇性锁定的概念。间歇性锁定应用于雷达威力覆盖区域内的目标
(假设两个雷达都设置了相同的 IC)。
间歇锁定通过点名周期的有效管理来实现,而不是使用全呼周期中常用的锁定覆盖这
种补充捕获技术实现。
所有已经捕获飞机的雷达在收到全呼应答之前不会锁定飞机。在重新设置飞机上的锁
定之前,雷达将再等一个周期(图中例子显示了建议的 10 秒时间)。雷达不锁定飞机的时
间段应足够长,以允许以最低转速覆盖该目标的其他 S 模式雷达能够捕获飞机。
一旦目标进入或接近威力重叠区域,其中一台 S 模式雷达将在点名期间获取并锁定目
标一段时间(最小锁定时间为 18s)。在图中的例子,天线大致以每转 5 秒的速度旋转。因
此,由 IC=x 激活的锁定有效达 18s,在图中的例子为第 4 圈。在此期间,S 模式雷达不会
重置锁定。在 18 秒锁定到期后,最开始的 S 模式雷达将再等待 10 秒,然后再对该目标设
置锁定。当然,第二个雷达本身可能已经在该阶段设置了间歇性锁定。
原则上,使用相同 IC 的任何数量威力范围交叠的雷达利用间歇锁定都可以有效运行。
然而,这种方法的一个缺点是,所涉及的两个(或多个)雷达在威力重叠的范围内都必须
使用间歇锁定。

补充捕获和临时锁定

补充捕获是一个术语,用于描述使用 II 代码=0 进行临时锁定的操作。附件 10 将此操


作描述为获取可能未探测到的目标的方法。这个锁定的最短周期是 18 秒(锁定定时器的持
续时间)。

MIP

在可靠捕获目标与不必要的应答污染射频环境之间存在着谨慎的平衡。有必要选择一
种合适的交错模型来管理 S 模式雷达捕获目标,以确保最小的干扰。

全呼和点名周期

为了在相互干扰最小的情况下对配备 A/C 模式和 S 模式应答机的飞机进行监视,上行


链路 1030MHz 信道在全呼和点名之间“分时”。信道时间分为不同和不重叠的时段:
a) A/C 模式和 S 模式,称为“全呼周期”
b) S 模式点名询问,称为“选呼周期”
在全呼期间,对配备 A/C 模式飞机进行监视,并捕获新的 S 模式飞机。在点名期间
(有时也称为“S 模式周期”),向 S 模式飞机发送点名询问。一旦在全呼期间捕获了飞
机,则在选呼期间对飞机进行监视。在点名期间,通过设置控制信息作为选择性监视询问
的一部分以维持锁定。

上图显示,在全呼周期之后为 S 模式周期,并且该周期通常以 40Hz 至 150Hz 之间的


任意频率重复(ICAO 规定的最大频率为 250Hz)。全呼周期的重复频率和持续时间是一个
本地实施问题。任意一个周期的确切持续时间将取决于系统的特性,如天线转速、波束宽
度和最大范围。在一次旋转过程中,通常会有几个全呼周期可用于询问范围内的所有目标。
所有 S 模式飞机接收到询问后通常都会发送应答。这将导致地面接收机出现大量混乱
和丢失的回复,以及射频环境的其他问题。通过使用锁定原理以及随机(概率)捕获和覆
盖已经设置的锁定的能力,解决了全呼 FRUIT 和乱码的问题。

询问模式交织模型

询问模式交织模型(MIP)定义了一个全呼询问类型序列,每个 S 模式雷达可能有不
同的需求,因此有不同的操作方式。

图中展示了一个 MIP 的例子,LO 表示锁定覆盖,S/2 表示 0.5 概率的随机捕获。在全


呼周期内,S 模式雷达可以以循环方式从一个全呼周期到下一个全呼周期发送以下全呼类
型:
1. 仅 A/C 模式询问(非首选)
仅具有 P4 短的模式 A/C(即 S 模式目标不应答)。注:由于对射频环境的潜在不
利影响,国际民航组织不建议采用长 P4 策略。
2. 仅 S 模式全呼
3. 具有随机概率应答的仅 S 模式全呼(例如 S/2,或 S/4)
4. 具有随机锁定覆盖的仅 S 模式全呼(例如 S/2,或 S/4)
5. 随机发送 II 码为 0 的仅 S 模式全呼
不同的循环策略可能更适合不同的方位扇区,甚至是不同的天线旋转周期都适合不同
的循环策略。

明确 MIP

明确目标的 MIP 可以有效的探测和监视配置常规模式的飞机,也可以捕获和监视 S 模


式目标。MIP 的构造是为了将模式 A/C 和 S 模式全呼与 S 模式点名分开。
对于 A/C 模式飞机,当飞机处于询问的主波束时,每个模式至少进行两次询问(总共
4 次)。每个主波束中对每个模式的询问次数可能会超过 2 次,但折衷方案是保留额外的
点名周期时间。
典型的比例为:
a) 1/3 的时间用于 A/C 模式和仅 S 模式全呼
b) 2/3 的时间用于 S 模式点名
然而,很明显确切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工程实施问题,需要在 S 模式雷达站进
行配置,以适应环境和本地的要求。
为了支持一些可能的活动,保持点名周期数等于全呼周期数是一个有用的策略。对于
波束中的 S 模式重新询问,S 模式调度功能可以有一段时间(在全呼期间),在此期间,
它可以将失败的询问重新安排到下一个 S 模式期间。然而,在某些实现中,可以扩展或连
接模式 S 周期。
在明确了全呼和点名的周期后,如下图所示,可以在全呼时段的每个时段进行 A/C 模
式询问。S 模式雷达应使用 P1、P2 和 P6 的仅 S 模式询问捕获配备 S 模式的飞机。如图 8 所
示。

1030MHz 的 上 行 链 路 询 问 由 多 个 脉 冲 组 成 。 国 际 民 航 组 织 附 件 10 将 其 定 义 为
P1、P2、P3、P4、P5 和 P6。这些脉冲的时间间隔和存在定义了询问的类型和内容。P4 被
用作全呼的一部分,并且有两种形式。短 P4(P4S)持续 0.8 s,并迫使装备 S 模式的飞机
无应答,而长 P4(P4L)持续 1.6s 并从装备 A/C 模式的飞机获得 A/C 模式应答,并且仅从
装备 s 模式的飞机得到 s 模式的全呼叫应答。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建议不要使用 P4L 策略,
因为它可能会对射频环境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上图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因为处理和应答 S 模式询问所需的时间(128 微
秒)与 A/C 模式不同(3+/-0.5 微秒)。常规监听周期将能够接收常规模式应答和 S 模式全
呼应答。
接收到的信号将由站内的两个独立的应答解码器进行处理,一个用于处理所需的常规
模式应答,另一个用于 S 模式应答。
下图展示了 S 模式应答和常规模式应答混合在一起是如何传输的。仅 S 模式的全呼询
问持续时间略高于 20µs,应答信号在 P6 脉冲的同步相位反转后 128µs 生成。A/C 模式询问
持续时间为 8.8µs(A 模式)至 21.8µs(C 模式),在 P3 脉冲前沿后 3µs 生成应答。
图中的第 1 个小图说明了 P6 脉冲内的同步相位反转,从此刻开始计时,128µs 后将生
成应答。第 2 个小图说明了公共监听窗口的开始,由于仅 S 模式全呼的 P1 和 P2,A/C 模式
应答机将被抑制 35µs+/-10µs,这意味着常规模式应答机忽略仅 S 模式全呼脉冲的剩余部分,
但将在足够的时间内恢复,以正确接收 A/C 模式询问。发送带有 A/C 模式询问的 P4S 会抑
制 S 模式飞机的应答。
因此,配备 S 模式的飞机将接收 S 模式全呼和 A/C 模式,A/C 模式询问和监听周期相
同。该图说明了两种不同的可能性,其中一个例子是,C 模式询问的发送时间略早于 A 模
式询问。
由于每个波束驻留时间至少有 4 个全呼周期,这通常足以确保常规模式目标和配备 S
模式的目标都满足检测概率(包括代码验证)要求。可以进一步优化仅 S 模式全呼的特性,
例如,以每秒 0.5 的随机应答概率作为全呼询问。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 MIP,但可行,如
下图所示。

将随机概率应用于全呼捕获 MIP,可以改进对进入倾斜范围内紧密间隔的覆盖范围内
的目标的捕获(见随机捕获),同时通过使用 100%应答概率的询问,确保快速捕获进入覆
盖范围的非交织飞机。

间歇 MIP

举个例子,在装有应答机的飞行舰队中,至少有一个已知的应答机没有正确应答仅 S
模式询问,如果使用仅 S 模式全呼和短 P4 询问的 MIP,那么仍然无法探测这个应答机。下
图中展示了一种 MIP,用于应对这种情况。

显然,在 MIP 中使用标准的 A 模式和 C 模式询问可以确保完全检测。


询问机代码

每 个 S 模 式 雷 达 应 使 用 分 配 的 询 问 机 代 码 ( IC ) 。 在 欧 洲 , 有 一 个 由
EUROCONTROL 协调的中央 IC 分配办公室,负责处理获得有效分配的请求。分配过程的
管理部分有明确的文件记录。
ICAO 附件 10 中还定义了一种操作模式,允许“在没有指定询问机代码的情况下进行
S 模式操作”。这假设使用随机锁定覆盖进行捕获和点名,并预先指定控制字段,以防止
任何锁定条件被修改。
当使用相同 IC 的 S 模式雷达在负责保持目标锁定的威力范围重叠时,使用全呼锁定的
方式来控制 RF 环境最为有效。如果是这种情况,雷达需要相互连接并相互通信,以确保
对 IC=x 的有效锁定,并且所有目标都能够被两个雷达捕获。
在 ICAO 附件 10 规范的限制范围内,可用的 IC 数量有限。有两种类型:
a) 提供 16 个 II 代码(询问机身份代码),其中 15 个允许“多站点操作”,使用所
有 S 模式协议。
b) 63 个 SI 码(监视身份代码),其功能与 II 码相同,用于锁定(仅添加几位以增
加码的数量)。然而,该功能的添加限制了使用 SI 码的 S 模式雷达可以支持的空
对地协议的范围。此外,SI 场景要求具有配备“SI 能力”的应答机。S 模式雷达
使用 SI 码完全能够支持基本(ELS)和增强监视(EHS)所需的协议。使用 SI 代
码的 S 模式雷达不能周期提取 dataflash 信息(这是一种 EHS 的扩展协议,仅用于
广播更改不频繁更新的参数)。
一个 S 模式应答机可能被不同的 IC 同时锁定(如果 SI 码可用,最高可支持 79 个
IC)。仅对于欧洲 S 模式系统的实施而言,最初只分配和使用 II 代码,随着 S 模式的继续
实施,在一些有许多雷达覆盖的高密度空域地区,15 个可分配的 II 代码不能支持向每个雷
达分配一个代码,并且与另一个威力范围没有重叠的雷达使用相同的 II 码。
SI 码功能于 1997 年开发并正式批准。将 IC 分配给 S 模式雷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最
有效分配计划的推导是一个 NPC 问题,需要使用先进的图论技术才能达到最有效的分配。
其他因素使问题复杂化,包括基于雷达威力范围划分的锁定责任,以及多达 6 个雷达可以
互连(称为“集群”)并仅使用一个 IC 操作也都会影响分配过程并使其复杂化。
II 码为 0 是特殊情况下的 II 码(称为非选择性 II 码)。使用 II 码=0 的操作的协议和原
理与 II 码 1 至 15(使用多站点操作)的协议和原则略有不同。在没有指定 S 模式雷达代码
的情况下,基于锁定覆盖的雷达操作不应与使用 II 码=0 的操作混淆。
一旦使用随机捕获的方式捕获了飞机,以没有 IC 的方式运行,后续的点名不能修改任
何现有的锁定条件。一些军事组织可能会使用这种方法。
多站点操作是指询问机威力覆盖范围重叠,但在这些区域使用离散 IC 的情况。这要求
相互独立操作的威力范围重叠的雷达具有自己的 IC。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