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9 年第 1 期(总第 195 期)

韩语母语者汉语普通话阴平 — 阳平调
感知能力的发展研究 *

温宝莹 王云丽

提要 本文考察了初级、中级和高级韩语 母 语 者 对 汉 语 普 通 话 阴 平—阳 平 连 续 统 的 感 知
情况,结果发现:(
1)韩语母语者对汉语声调的感知会受语 境 内 语 音 线 索 与 自 身 语 言 经 验 的 共
2)韩语母语者汉语声调的知觉表现是动态、不 断 发 展 且 具 有 可 塑 性 的。 高 级 水 平 韩
同影响;(
语母语者感知阴平和阳平的范畴化程度以及声调信息加工速度均优于初 、中级水平学习者,中
级水平学习者汉语声调的范畴化感知程度以及加工速 度 相 对 于 初 级 水 平 学 习 者 也 有 所 提 高 。
此外,调形在汉语声调感知中的作用随着学习者水 平 的 提 高 也 有 所 增 强。 但 即 使 是 高 水 平 的
韩语母语者,其在范畴化感知程度、调形变化敏感程度以及声调信息的加工速度等方面和汉语
母语者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 韩语母语者;普通话声调;阴平;阳平;感知

一 引言

范畴型感知和连续型感知是语音感知的两种 基 本 模 式,前 者 指 的 是 能 将 作 为 连 续 现 象 的
无限个语音刺激转化成有限个语音范畴的能力,与 之 相 反 的 便 是 连 续 型 感 知 能 力。 前 人 研 究
表明,声调的感知会呈现不同的模式。Abr 1979)考 察 了 泰 语 三 个 平 调 的 感 知 情 况,发
amson(
现母语者是连续知觉。 Wang(
1976)对普通话阴平和阳平的感知实验结果则显示,汉语母语者
的感知属于范畴型,而英语母语者并未呈现出明显的范畴化模式。
1 声调范畴化感知能力的发展
1.
近几年,跨语言的声调感知越来越受重视,学者们着眼于母语背景的差异对声调感知问题
做了全面的研究,结果显示,母语语音经验会对第二 语 言 语 音 的 感 知 产 生 重 要 影 响:非 声 调 语
言母语者(无声调语言学习经验)对声调的感知一般表现 为 连 续 型,而 声 调 语 言 母 语 者 在 感 知
过程中更倾向于采用范畴感知模式。Change
ta 2008)考 察 了 粤 语、泰 语、越 南 语、日 语 和 美
l(
国英语母语者对普通话声调的感知情况,发现母语为声 调 语 言 的 被 试 对 汉 语 声 调 的 范 畴 感 知

作者简介:温宝莹,女,辽宁朝阳人,南开大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实验语音学、语言习
得。电邮: hywby@nankai.edu.cn。 王 云 丽,女,福 建 人,南 开 大 学 硕 士 生,研 究 方 向 为 实 验 语 音 学。 电 邮:

jwangyun
li@mail.
nanka
i.edu.cn。
* 本研究为“中央高校双一流建 设”资 金 资 助 项 目 “当 前 汉 语 国 际 推 广 面 临 的 问 题 和 对 策 研 究 ”(项 目 编
号:
91822191)的成果之一。匿名审稿专家为本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31
比母语为非声调语 言 的 被 试 好; 2010)对 德 语 和 粤 语 母 语 者 普 通 话 声 调 的 感 知 研 究 发
Peng(
现,德语被试呈现出连续型感知模式,而粤语被试则呈现出范畴化的感知模式。
学者们也发现,非母语者声调范畴化感知能力存在动态发展过程。张林军(
2010a、
2010b)
考察了不同水平韩语、日语和泰语母语者汉语声调 的 知 觉 情 况,发 现 相 较 于 零 起 点 学 习 者,初
级阶段学习者声调的范畴化感知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出和母语者较为一致的知觉模式。
王韫佳、李美京(
2011)分析了初、高级韩语母语者对 普 通 话 阴 平 和 阳 平、阳 平 和 上 声 的 分 辨 情
况,发现汉语学习时间长的学习者对声调的感知模式在某些方面接近母语者 ,但仍与母语者的
感知模式存在差异。Shen & Fr 2016)考 察 了 汉 语 水 平 较 高 和 完 全 不 懂 汉 语 的 英 语 母 语
oud(
者对普通话声调的感知情况,发现前者呈现出与汉语母语者相似的范畴感知模式,而后者范畴
化特点并不明显。
2 普通话声调感知的线索
1.
已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汉 语 声 调 知 觉 的 主 要 线 索 是 音 高 变 化 的 模 式 (林 茂 灿 1988)。
汉语音高变化包括高低和升降两个 方 面 (方 至、金 凌 娟 1992),不 同 母 语 背 景 被 试 在 感 知 声 调
2010)发现,汉语母语者感知声调时,是以音高的升
时对音高线索赋予的权重并不一样。曹文(
降为听辨的主要声学线索,其他声调语言母语者(如泰语、约鲁巴语)在感知母语声调时也有类
似的表现(Gandour & Ha
rshman1977)。与声调语言母语者不同,非声 调 语 言 母 语 者 在 感 知
声调时,更多依靠的是音高的高低( Chand
ras
eka
rane
tal2010;张林军 2011)。
除音高变化外,汉语声调的感知还受前后 语 音 环 境 的 影 响。 林 焘、王 士 元 (
1983)发 现,双
音节词前字终点音高和后字起点音高间的差值会影响 前 字 调 类 的 判 断,这 是 由 听 者 在 进 行 前
后音高对比时产生的听 觉 错 觉 造 成 的。Sh
igeno & Fu
jis
aki( 1980)发 现,被 试 目 标 声 调
1979、
感知结果会受前音节同化和异化作用的影响,同化作用 会 使 目 标 音 节 的 范 畴 边 界 向 先 行 音 节
的方向移动,异 化 作 用 则 会 使 其 向 与 先 行 音 节 相 反 的 方 向 移 动。 类 似 的 效 应 也 出 现 在 Xu

1994)、
Bide e(
lman & Le 2015)、Chen & Peng(2016)的 研 究 中。 其 中,B idelman & Lee
2015)还发现,语境对汉语母语者声调范畴感知边 界 的 影 响 大 于 英 语 母 语 者,据 此 推 断,语 境

对声调范畴化感知程度的影响与听者语言经验及各音高模式在母语词汇中出现的频率有关 。
前人的声调感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 借 鉴 的 结 论 和 经 验,但 仍 有 一 些 问 题 值 得 进
一步探讨:不同水平学习者声调感知能力发展变化 的 趋 势 是 怎 样 的?影 响 学 习 者 听 觉 感 知 的
主要因素有哪些?语流中语 境因素对学习者 的声调感知有何影响? 围绕上述问题,本文以不
同水平韩语母语者为被试,以双音节词为听辨材料,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习者普通话阴平
和阳平的听觉感知情况进行考察:
1)对比不同水平韩国留学生双音节词中阴平 - 阳平连续统的听感情况,探究以汉语作为

第二语言的韩语母语者汉语声调感知能力的动态发展过程。
2)分析韩语母语者普通话双音节词中阴平调和阳平调的感知情况,考察影响其声调听觉

感知的因素,了解韩语母语者普通话声调感知加工过程。

二 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实验条件允许 的 范 围 里,优 先 选 择 接 近 实 际 语 言 交 际 的 方
案(石锋 2018)。由此,本文选取了 8 组词频接近、音节结构一致、熟悉度大致相等的包含阴平
32
和阳平调的双音节词对作为听辨内容。其中,每 对 词 中 声、韵 母 相 同,声 调 相 互 对 立 的 字 为 目
标字,声、韵、调完全相同的字为参照字。实验用词见表 1:
表 1 实验用词
参照字声调 前字对比组 后字对比组
阴平组 青天 - 晴天 出身 - 出神
阳平组 称为 - 成为 流星 - 流行
上声组 鸡眼 - 急眼 小汪 - 小王
去声组 天地 - 田地 大虾 - 大侠
2 刺激音合成
2.
由一位北京男性以自然状态、平 稳 语 速 录 制 句 子“我 现 在 说 的 是 XX 这 个 词”,将“
XX”切
出作为刺激音的合成基础。该发音人调域为 9s
t至 19s
t(以 55Hz为参考频率),音节平均时长
为 140ms。在合成参照字时,考虑到位置和声调 类 型 的 不 同,以 及 发 音 人 的 实 际 发 音 表 现,我
们对合成标准进行了设置:阴 平、阳 平 的 音 高 分 别 为 19-19s
t和 14-19s
t,时 长 均 为 160ms;
上声音高为 9-9s
t,时长为 140ms;去声位于词首时音高为 19-14s
t,位 于 词 末 时 为 19-9s
t,
时长均为 140ms。合成目标字时,我们保持终点音高 19s
t不 变,利 用 Pr
aat将 起 点 音 高 以 1s

步长从 19s
t降到 9s
t,并将时长 调 整 为 160ms,形 成 阴 平—阳 平 连 续 统。 在 处 理 过 程 中,仅 改
变音高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一致。实验具体语音合成制作如图 1 所示:

图 1 阴平—阳平听辨刺激合成示意图
由此,我们得到目标字位置(前字、后字,
2 组)× 相邻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4 组)×
音高(
9st至 19s
t,11 组)共 88 个实验刺激。
3 实验过程
2.
整个实验包括辨认和区分 两 部 分,刺 激 音 的 播 放 和 数 据 的 采 集 均 由 E-pr
ime
2.0 完 成。
正式实验前,被试需完成 10 个辨认任务和 10 个区分任务的练习。
在辨认实验中,将 88 个双音节刺激音以随机的次序播放一次,其中,“青天 - 晴天”组明显
为阴平或阳平的刺激音重复播放 5 次,作为剔除无 效 数 据 的 依 据,因 此 每 个 被 试 将 听 到 92 个
辨认刺激。在区分实验中,将起点音 高 相 差 2s
t的 两 个 双 音 节 刺 激 音 组 成 一 组 刺 激 对 ,刺 激
对内两个刺激音间隔 500ms,一共得到 72 组刺 激 对。 所 有 刺 激 对 均 随 机 播 放 一 次,为 剔 除 无
效数据,“青天 - 晴天”组的端点刺激 对 (
9s t或 17s
t-11s t)重 复 播 放 5 次,因 此 每 个 被
t-19s
试将听到 76 组刺激对。两个实验均采用二择一 的 强 迫 性 选 择 形 式,每 一 刺 激 音 播 放 结 束 后,
被试均需尽可能快地通过按键做出选择。
33
4 实验参数
2.
我们将采用如下参数对被试的声调感知情况进行研究:
辨认边 界:辨 认 曲 线 交 点 位 置 所 对 应 的 半 音 值,计 算 公 式 为:X= (
X2-X1)* (Y1-
50% )
/(Y1-Y2)+X1① ,X1、Y1 与 X2、Y2 分别代表交点前与交点后某一固定点的半音值和
辨认率(高云峰 2004)。
辨认曲线斜率:辨认曲线上范畴边界处斜 率 的 绝 对 值。 值 越 大,辨 认 边 界 越 陡 峭,范 畴 化
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最大辨认率:辨认曲线上辨认率的最大值。值越大,声调感知混乱现象越少,反之则越多。
区分峰值及区分峰值位置:区分曲线的百分比最大值及区分峰值出现的刺激音处。
反应时:刺激音播放结束至被试做出选择按下按键之间的时间。反应时越短,声调信息加
工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5 被试
2.
被试共有四组,分别为:( 1)初级韩语母语者组, 33 人,17 女 16 男,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时间
在 1-12 个月之间,年龄在 18-29 岁之间;(
2)中 级 韩 语 母 语 者 组,33 人,
18 女 15 男,在 中 国
学习汉语的时间在 1-2 年之间,年龄在 20-28 岁之间;(
3)高级韩语母语者组,
12 人,
11 女 1
男,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时间为 3-4 年,年龄在 21-27 岁之间;(
4)汉语母语者,
32 人,
16 女 16
男,平均年龄为 22 岁,均来自北方方言区,本文母语者数据来自李幸河(
2012)。

三 实验结果

1 结果分析
3.
韩语母语者和汉语母语者阴平和阳平的辨认(以阳平辨认曲线为例 ② )和区分 结 果 如 图 2
所示,横轴上各点代表不同起点音高的刺激音,以半音值(
st)为计量单位,纵轴上各点代表 各
刺激音所对应的辨认率和区分率,以百分比(% )为计量单位。

① 该公式是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出的(具体演算过程见高云峰(
2004)),是假设 X 和 X1、
X2 在一条直线上,
通过求取该直线的斜率来计算 X 的值。由于辨认曲线 在 辨 认 率 为 50% 的 前 后 未 必 一 定 是 直 线,因 此 这 里 的
X 实际上是真实交点位置的近似值,通过该公式获得的辨认曲线斜率值也是近似值。
② 由于阴平和阳平在同一起点音高上的辨认率之和为 100% ,从阳平的辨认率 可 直 接 推 导 出 阴 平 的 辨 认
率,为了使图表简洁直观,我们只画出了阳平调的辨认曲线。图中辨认率为 50% 的 直 线 与 阳 平 辨 认 曲 线 的 交
点即为各实验词阳平辨认曲线与阴平辨认曲线的交点,也就是辨认边界。

34
图 2 不同水平学习者和母语者辨认曲线和区分曲线对比
从图 2 可看到,四组被试阴平 - 阳平连续统的感知总体上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模式,汉语母
语者呈现出了明显的范畴化感知特点:辨认实验中,曲 线 出 现 陡 峭 下 降,边 界 左 右 两 个 刺 激 间
的辨认率下降幅度均介于 23. 71% 之 间,平 均 降 幅 为 46.
53-64. 33% ,而 边 界 一 侧 相 邻 刺 激 间
的辨认率只有小幅度的变化(均小于 30% ,平均为 21.
70% ),甚至没有变化;区分实 验 中 ③ ,曲
线出现明显峰值,以峰值位置为界,左侧的区分率出 现 大 幅 度 上 升,峰 值 处 区 分 率 与 最 小 区 分
率差值基本上在58. 24% 之间(“小汪 - 小王”组除外),平均高出65% ,右侧的区分率下
82-88.
降幅度相对较小,峰值处区分率与最后一组刺激对的区分率的差值介于 0-55.
89% 之间,平均
相差 37% ;此外,区分实验中的峰值位置和辨认实验中的范畴边界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
这表明,汉语母语者对阴平 - 阳平连续统内刺激的知觉是范畴性的。
不同于汉语母语者,三组韩语被试声调感知 范 畴 化 程 度 不 明 显:辨 认 实 验 中,曲 线 下 降 较
为平缓,边界两侧两个刺激音间的辨认率变化幅度介于 9.
09-50% 之间,平均降幅仅 25% ,曲
线基本上是线性波动缓慢下降的;区分实验中,曲线峰值 并 不 突 出(区 分 率 最 大 差 距 普 遍 介 于
9. 45% 之 间,平 均 差 值 为 22.
09-45. 02% ),或 者 是 不 同 刺 激 对 间 的 区 分 率 相 差 小,无 明 显 峰
值,或者呈单向上升趋势,在靠近阴平调处出现相对 明 显 的 峰 值,但 峰 值 位 置 和 辨 认 边 界 位 置
并不对应。总体来看,韩语被试的辨认和区分体现了连续性,与汉语母语者有所不同。
但具体来看,韩语被试内部的表现也不尽相同:相较于初、中级组,高级组辨认曲线波动幅
度更小,下降更为陡峭,边界两侧两个刺激音间的变化幅度 ( 66-50% ,平均值为 32.
16. 14% )
大于 中 级 组 (
15. 39% ,平 均 值 为 23.
15-39. 37% )和 初 级 组 (
9. 36% ,平 均 值 为
09-36.
48% )。此外,高级组“青天 - 晴天”、“出身 - 出神”和“流星 - 流行”等均出现较为明显的区
19.
分峰值(区分率最大 差 距 超 过 35% ),且 峰 值 位 置 与 辨 认 边 界 位 置 存 在 一 定 的 对 应 关 系。 可
见,高级组的感知具有一定的范畴化特点,但与 母 语 者 相 比,其 范 畴 化 程 度 仍 较 弱。 不 同 于 高
级组,初、中 级 组 的 感 知 均 未 表 现 出 范 畴 化 特 点,二 者 稍 有 不 同 的 是,初 级 组 阳 平 最 大 辨 认 率

③ 本文的区分结果均未表现出“区分 函 数 上 有 一 些 可 以 非 常 精 确 区 分 的 高 峰 和 一 些 区 分 百 分 数 只 比 机
遇稍好的低槽”(Ab
r on1979)的特点,事 实 上,将 该 特 点 作 为 判 断 范 畴 感 知 的 标 准 是 很 理 想 化 的 ,因 为 实
ams
验的任务、合成的刺激音等都会对区分结果产生影响(王韫佳、覃 夕 航 2015;秦 鹏、葛 佳 登 2015)。 就 此 而 言,
认定区分实验结果有效与否,应该看区分函数的波动程度 所 具 备 的 区 分 意 义 和 效 力 ,即 区 分 函 数 在 音 位 界 限
附近的点,与在音位范畴内的点相比,应该出现比较明显的正向差值,从而形成高峰(高云峰 2004)。

35

48. 88% ,平均值为 76.
48-87. 14% )普遍小于中级组( 48.
48-93. 94% ,平均值为 82.96% ),而
其最小辨认率( 6. 39% ,平 均 值 为 14.
06-39. 77% )则 大 多 大 于 中 级 组 (
3. 27% ,平 均 值
03-27.
为 15.
17% ),在辨认曲线上表现为,初级组曲线的纵向延展度(阳 平 最 大 辨 认 率 - 阳 平 最 小 辨
认率)略小于中级组,说明初级组的混乱感知现象略多于中级组。
尽管四组被试阴平和阳平的感知存在差异,但 结 果 还 是 表 现 出 了 一 定 的 共 性。 从 图 2 可
看到,目标字在后时,以连续统中点( t)为界,所有被试高终点参照调(阴平、阳平)的目标字
14s
听感边界均位于中点右侧,而低终点参照调(上声、去声)的目标字听感边界位置均位于中点左
侧,这说明参照调的终点越低,对阴平音高差值 的 感 知 阈 越 宽。 有 趣 的 是,与 前 接 去 声(“大 虾
- 大侠”)相比,前接上 声 (“小 汪 - 小 王 ”)时 所 有 被 试 阴 平 的 辨 认 均 超 过 50% 。 关 于 这 一 现
象,本文的 4.
1 会予以讨论。而当目标字在前时,虽所有被试各参照组均是阳平的辨认占优势
(各组边界位置均大于 14s
t),低终点参照调目标字的听感边界普遍小于高终点参照调。可见,
前后语境会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作用力,对目标声调感知产生影响。
2 结果对比
3.
为了更好地认识不同被试间听 辨 实 验 结 果 的 差 异,我 们 用 SPSS 对 四 组 被 试 各 实 验 参 数
进行了统计分析,以语言水平(初、中、高级汉语水平韩语被试和汉语母语者)为自变量,对听辨
实验参数进行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值为 8 种语境下的实验参数)。
3.1 辨认结果对比
2.
在边界位置方面,不同被试间存在显著差异( F(3,
18)=4.
187,
p =0. 05),汉 语 母
021<0.
语者显著大于高级(
p=0. 05)、中级(
033<0. p=0. 05)和初级(
039<0. p=0. 05)韩语被
049<0.
试,不同水平韩语被试间的差异 则 不 显 著( 05④ )。韩 语 被 试 感 知 阴 平 和 阳 平 的 范 畴 边
ps>0.
界明显要比汉语母语者更接近小半音值的刺激音。 这 意 味 着 与 汉 语 母 语 者 相 比,刺 激 音 被 韩
语被试感知为阳平时起点和终点之间需要更大的音高 差 距 阈 限,即 韩 语 被 试 对 音 高 斜 率 变 化
的敏感程度不及汉语母语者。
音高信息在不同语 言 中 作 用 的 差 异 会 影 响 不 同 母 语 背 景 的 人 对 音 高 信 息 的 敏 感 程 度 。
Deu
tsche
ta 2006)发现,声调语言中拥有绝对音高能力的人要高于非声调语言,这是因 为 声
l(
调语言经验会提高音高感知能力。韩语是非声调语 言,母 语 经 验 可 能 降 低 了 韩 语 被 试 对 声 调
升降变化的敏感性。与汉语母语者相比,韩语被试将 平 调 和 升 调 连 续 统 中 的 刺 激 音 感 知 为 阳
平时,要求起点和终点音高之间的差值更大,造成其范畴边界位置比汉语母语者靠前。值得注
意的是,虽然不同水平被试之间范畴边界位置的差 异 并 不 显 著,但 从 图 2 可 看 到,韩 语 被 试 内
部边界位置呈 逐 级 前 移 趋 势:初 级 (
14. t)稍 微 高 于 中 级 (
71s 14. t),中 级 稍 微 高 于 高 级
82s

15. t)。可见,随着水平提高,韩 语 被 试 在 感 知 汉 语 声 调 时 音 高 斜 率 的 作 用 还 是 有 所 增 强
42s
的,只是幅度有限。
在辨认曲线斜率方面,不同被试间存在显著差异 (
F(3,
18)=9.
474,
p =0. 01),汉
001<0.
语母语者明显大于初级( p=0. 01)和 中 级 组(
001<0. p =0.
004<0.01)韩 语 被 试,其 他 被 试 间
差异不显著( 05)。虽然高级组与中级组(
ps>0. 103)、初 级 组 (
p =0. 119)两 两 之 间 差 异
p =0.

④ 这里实际包含 3 个比较结果:初级与中级差异不显著( p=0. 678),初级与高级差异不显著( p=0.283),


高级与中级差异不显著( 318)。为了表述的 简 练,本 文 将 3 个 相 同 的 “
p=0. 05”简 写 为 “
p >0. 05”。 下
ps>0.
文凡是多个相同的显著或者不显著水平均简写为“
ps”。
36
均不显著,但从均值来看,高级组( 14)> 中级组(
32. 37)> 初级组(
23. 48)。考虑到高级组人
19.
数相对较少,如果扩大样本或增加每一刺激在实验中的重复次数,高级组辨认边界斜率可能会
与初、中级组产生显著差异。因此,我们认为高级 组 的 范 畴 化 程 度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要 高 于 初、中
级组。
在辨认反应时方面,不同被试间 差 异 显 著 (
F(3,
21)=331.
472, 0005),汉 语 母 语 者
p <0.
与不同水平韩语被试差异显著( 0005),不同水平韩语被试间的差异显著(
ps<0. ps<0.05),母
语者(
1142ms)< 高级组(
2001ms)< 中级组 (
2274ms)< 初 级 组 (
2826ms)。可 见,韩 语 被 试 的
声调信息加工速度会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强,但和汉语母语者相比仍存在差距。
在阴 平 和 阳 平 最 大 辨 认 率 方 面,不 同 被 试 间 的 差 异 均 显 著 (
F(3,
21)=11.
478,
p<
0005;
0. F(3,
21)=13.275, 0005)。在阴平最大辨认率方面,汉语母语者与高级组韩语被
p<0.
试差异不显著( p=0.882),但明显大于初级组( p=0. 05)和中级组(
018<0. 0005)韩语被
p<0.
试;高级组明显大于初级组( p =0. 01)、中 级 组 (
007<0. p =0. 01),其 余 被 试 间 的 差 异
002<0.
不显著( 05)。在阳平最大辨认率方面,除高级组韩语被试与汉语母语者(
ps>0. p=0. 126)、高
级组与中级组韩语被试( 107)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被试之间的差异均显著(
p=0. 05)。
ps<0.
可见,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韩语被试表现出的混乱感知现象逐渐减少,并与母语者趋于一致。
3.2 区分结果对比
2.
在区分峰值方面,不同被试间存在显著差异(
F(3,
21)=32.
888, 0005),汉 语 母 语 者
p <0.
显著大于初级( 0005)、中级(
p<0. p=0.
002<0.01)和高级( p<0.0005)组韩语被试;除高级组
与中级组间的差异不 显 著 之 外 ( 317),不 同 水 平 韩 语 被 试 间 均 有 显 著 差 异 (
p =0. 05)。
ps<0.
虽然高级组的平均区分峰值( 27.27% )相 较 于 中 级 组 ( 57% )不 仅 没 有 显 著 增 大,反 而 略 微
31.
降低,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判 断 韩 语 被 试 感 知 的 范 畴 化 程 度 没 有 随 着 语 言 水 平 的 提 高 而 增 强 。
我们看到,不同于高级组韩语被试,中级组韩语被试 区 分 峰 值 与 辨 认 边 界 缺 少 对 应 关 系,说 明
他们还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范畴化感知模式。因此,随着水平的提高,高级水平韩语被试的范畴
化程度还是有所提高的。
在区分反应时方面,不同被试间 差 异 显 著 (
F(3,
21)=555.
746, 0005),汉 语 母 语 者
p <0.
与韩语被 试 间 差 异 显 著 ( 0005),除 初 级 组 与 高 级 组 韩 语 被 试 间 的 差 异 不 显 著 外
p <0.

p=0.333),不同水平韩语被试间也差异显著( 05),高级组(
ps<0. 2782ms)
/初级组(
2735ms)
> 中级组( 2707ms)> 母语组(
1783ms)。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初、中级组,高级组区分反应时
不降反升,这可能与不同水平韩语被试声调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关。初、中级组关于汉语声调是
音位的意识较为薄弱,对刺激对的区分更多是基于二者音高物理特征直接对比的一次加工 ,而
高级组随着声调语言经验的增加,调位意识逐渐强化,对不同刺激音的区分更多是基于音位信
息提取后进行对比的间接加工,因而反应时更长。
从统计结果来看,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韩语 被 试 在 辨 认 和 区 分 实 验 参 数 上 均 有 所 变 化,
表现为不断趋近于母语者水平,但比较而言,韩语被试在辨认曲线斜率、区分峰值以及辨认、区
分反应时方面仍与母语者存在较大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级水平韩语被试在阴平和阳平
的感知模式与程度上呈现出很多相同之处。这可能与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初级水平被试汉语学
习时长跨度较大有关,如果严格限制初级被试学习 汉 语 的 时 长,初、中 级 水 平 被 试 间 有 可 能 会
存在显著差异。

37
四 分析与讨论

1 关于语境对感知的影响
4.
前人研 究 表 明,语 音 感 知 受 前 后 语 言 环 境 的 影 响 (
Shi
geno & Fu
jis
ak 1980;林 焘、
i1979、
王士元 1983; Chen & Peng2016)。我们对韩语母语者普通话双 音 节 词 阴 平 和 阳 平
Xu1994;
的感知实验发现,学习者对目标声调的感知和汉语母语者一样会受不同语言环境的影响 。
从实验结果可看到,目标字在后时,参照调的终点越低(上声、去声),被试对阴平的音高差
值感知阈越宽。这一现象可以用协同发音的同化作用来解释。声调同化是由发音生理限制引
发的普遍现象,即喉头肌肉在某一声调低/高终点之后,难以短时间内迅速再产生一个高/低始
点,造成相邻声调的始点 和 终 点 相 互 影 响。Xu(
1994)考 察 了 协 同 调(
coa
rti
cul
at one)的 感
edt
知情况,发现当原语境被修改时,被试会结合协同发 音 知 识 对 新 语 境 进 行 解 读,补 偿 由 此 产 生
的声调感知变体。如此,前接上声或去声时,即使 后 字 刺 激 音 的 起 点 较 低,被 试 也 会 将 其 归 结
于从前字终点而来的协同发音,从而判断后字仍然是阴平。
所有被试“小汪 - 小王”组阴平的辨认表现较“大虾 - 大 侠”组 更 为 突 出,这 一 现 象 可 能 是
由实验语料的差异造成的,因为二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后者目标字“ wang”是零声母音节。 我们
猜测,在听辨时,当后字声母为零声母时,前字低终点 的 同 化 影 响 会 较 大 幅 度 降 低 阴 平 起 点 音
高值。此外,也不排除这一现象的产生可能与被试对两词对间的熟悉度 ⑤ 的差异有关。
当目标字在前时,低终点参照调(上声、去声)的目标字的听感边界普遍小于高终点参照调
(阴平、阳平)。这可能与人的听觉感知机制有关。在声调语言里,听觉在接收到一个基频刺激
时,必须和前后的音高比较,才 能 做 出 判 断(林 焘、王 士 元 1983)。本 研 究 中 目 标 声 调 在 前 时,
由于前面没有其他音节,被试需要通过和后面音节比较才能做出调类判断。从音系特征来看,
阴平、阳平的调尾与上声、去声的调尾之间具有[+ 高]与[- 高]的 对 立,当 阴 平 或 阳 平 作 为 参
照调位于后字时,被试很可能会受二者调尾高调特征的影响而产生前一音节较低的错觉 ,从而
把前一音节的声调归入具有非高特征的调类,使得前一音节很大一部分刺激音被判断为阳平。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在普通话双音节词中,学习者对声调的知觉会受到前后语音线索的影
响,而且不同语言水平听者之间的表现相似。这些影 响 实 际 上 都 可 以 用 具 有 普 遍 意 义 的 听 觉
生理及心理规律加以解释。这表明在自然语流中,所有听者都有一套相似的音高感知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结果与张林军(
2010a)、王韫佳、李美京(
2011)等以孤立音节为刺激
音的研究存在一定差异。本文韩语被试 前 字 组 阴 平 和 阳 平 边 界 位 置 在 13.
81-17. t之 间,
10s
后字组边界 位 置 在 10.
46-16. t 之 间,即 160ms 内 前 后 字 组 阳 平 感 知 分 别 需 有 大 于 1.
36s 9st
和 2. t的变化幅度。张 林 军 (
64s 2010a)的 研 究 显 示,
300ms 内 音 高 需 有 大 于 2s
t的 上 升 幅 度
(以 55Hz为辨认边界位置换算的 参 考 值),零 起 点 和 初 级 水 平 韩 国 留 学 生 才 能 将 其 感 知 为 阳
平。在王韫佳、李美京(
2011)等 的 实 验 中,
400ms 时 间 内,基 频 须 有 大 于 3s
t的 上 升 幅 度 才 有
可能被初、高级水平韩语被试听为升调。张、王等得到的升幅变化比本文的小两倍左右。这说
明,在孤立音节条件下,韩语被试对阳平的感知不需要很大的升幅,而在双音节条件下,则需要

⑤ 对母语者词语熟悉度调查显示“小汪(
146)—小 王 (
188)”“大 虾 (
170)—大 侠 (
161)”(李 幸 河 2012),二
者间有所差异。由于缺少学习者词语熟悉度相关数据,我们目前还无法对学习者在这两词对间的熟悉度的差
异情况做出判断,这一问题我们在今后会做进一步的讨论。

38
一定的升幅。在感知模式方面,我们与张、王等的 结 果 存 在 一 致 性,均 发 现 韩 语 被 试 对 阴 平 和
阳平的感知在某些方面会逐渐接近汉语母语者,这一问题在 4.
2 部分有详细讨论。
2 关于对调形变化的感知敏感度
4.
前人研究发现,音 高 曲 线 斜 率 即 调 形,对 声 调 范 畴 化 知 觉 具 有 决 定 性 作 用 (
Gandour &
Ha
rshman1977;
Chand
ras
eka
rane
tal2010)。处于连续统两端的刺激音分别代表了音高斜率
最大和最小的刺激音,可反映被试感知汉语声调时声学线索的利用情况。
考察连续统两端的阴平/阳平的反应情况,可以发现被试的表现有所不同。汉语母语者连
续统两端的刺激音辨认率基本 上 达 100% 。 而 韩 语 母 语 者 的 感 知 率 则 低 于 母 语 者,预 期 被 听
成阴平或阳平的刺激音反而常常被相当一部分被试听成阳平或阴平 。
具体来看,当起点音高为9s
t时,四组被试间阳平辨认率的差异显著(
F(3,
21)=14.
868,

0005),除初级组和中级组韩语被试 的 差 异 不 显 著 (
<0. 262)外,其 余 被 试 两 两 之 间 的 差
p =0.
异均显著( 05),母 语 者 (
ps<0. 69% )> 高 级 组 (
96. 86.07% )> 中 级 组 ( 66% )> 初 级 组
75.
( 13% )。我们知道,起点音高 为 9s
71. t的 刺 激 音 几 乎 已 经 没 有 任 何 平 调 的 线 索,加 之 实 验 采
用的是双向迫选形式,各组被试阳平的辨认率理应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相当一部分韩语
被试宁愿选择阴平也不选择阳平。由此可推测,韩语 被 试 感 知 阳 平 时 所 利 用 的 线 索 可 能 和 汉
语母语者不同,他们对调形变化的敏感度不如母语 者。 但 随 着 水 平 的 提 高 韩 语 被 试 对 调 形 变
化的敏感性也会不断提升,这一现象在辨认边界结果中也有所体现。
当起点音高为 19s
t时,四组被试间阴平辨认率差异显著( F(
3,21)=10.
144, 0005),
p<0.
初级和中级组差异不显著( 512),均明显低于高级组和母语组,高级组和母语组差异不显
p=0.
著( 401),其余两两之间差异均显著(
p=0. 05),母 语 者(
ps<0. 96% )> 高 级 组(
95. 86% )>
93.
中级组(
84.83% )> 初级组( 02% )。对于起点音高为 19 个半音的刺激 音,汉 语 母 语 者 和 高
82.
级组韩语被试都倾向于感知为阴平,初、中级组韩语 被 试 感 知 程 度 与 前 面 二 者 有 较 大 差 距,基
t的刺激音归为阴 平,但 确 定 程 度 显 然 不 如 汉 语 母 语 者 和 高 级 学 习 者,即 水 平
本倾向于将 19s
调调形仅为初、中级被试提供了感知阴平的绝大部分信息。
由上可知,一方面,调形不是韩语被试感知阴 平 和 阳 平 的 主 要 线 索,他 们 对 调 形 变 化 不 如
母语者敏感;但另一方面,随着汉语水平提高,韩语被试对于调形变化的敏感程度也有所增强。
3 关于对声调信息的加工速度
4.
辨认和区分反应时反映的是声调信息加工 速 度,从 上 文 可 看 到,被 试 水 平 越 高,反 应 时 越
短,声调信息加工速度越快,反之,速度则越慢。究其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1)词义的
助益作用。本文使用的是有意义的双音节词,水平较 高 被 试 的 声 调 知 觉 可 能 受 到 了 来 自 高 层
次词汇信息的调节作用,因此反应更加敏锐;而低水 平 被 试 记 忆 中 词 汇 信 息 较 匮 乏,难 以 迅 速
做出反应。(
2)声调的可预测性。声调在某些方面 是 可 预 测 的,比 如 在 语 流 中,声 调 曲 线 会 根
据声调语境发生可预期变化,这使得声调即时辨识成为可能( Ye & Conn
ine1999)。汉语母语
者在判断调类时,虽然听到的音高不到位,却能依据 已 有 声 调 规 则 做 出 快 速 判 断,而 水 平 较 低
的韩语被试判断调类时,更多依靠的是声调完整的声学特征,因此速度较慢。
4 关于母语的影响
4.
韩语被试,特别是初级水平韩语被试阴平 - 阳 平 的 感 知 模 式 没 有 呈 现 出 范 畴 型 感 知 的 特
点,可能与韩语语音系统的影响有关。研究发现,与 声 调 语 言 母 语 者 相 比,非 声 调 语 言 母 语 者
感知汉语声调时的范畴化程度更低 (张 林 军 2010a;
Change
ta Peng2010)。 不 同 于 汉
l2008;
39
语,韩语是非声调语言,音高变化没有不同的词汇意义,对韩语被试来说,阴平和阳平的差异只
是物理音高的不同。初级水平韩语被试由于缺少声 调 知 觉 经 验,完 全 是 基 于 声 音 的 声 学 物 理
特征进行辨认和区分,这使得知觉没有表现出范畴化感知特点。 这一结果与 Xue
tal(
2006)、
2010)等关于非声调语言母语者阴平、阳平感知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Peng(

五 结论

通过对韩语被试汉语声调知觉的研究,可以发现:(
1)韩 语 被 试 对 汉 语 声 调 的 感 知 会 受 语
境内语音线索与自身语言经验的共同影响;(
2)韩语被试 汉 语 声 调 的 知 觉 表 现 是 动 态、不 断 发
展,且具有可塑性:高级水平韩语被试感知阴平和阳平的范畴化程度以及声调信息加工速度均
优于初、中级水平,而中级水平韩语被试汉语声调的范畴化感知程度以及加工速度相对于初级
水平学习者也有所提高,只是提高幅度有限。此外,调形在汉语声调感知中的作用随着水平提
高也有所增强。不过,即使是高水平的韩国留学 生,在 范 畴 化 感 知 程 度、调 形 变 化 敏 感 程 度 以
及声调信息的加工速度等方面和汉语母语者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

参考文献
曹 文 2010 汉语平调的声调感知研究,《中国语文》第 6 期。
方 至、金凌娟 1992 声调知觉的多维量表,载匡培梓、张嘉棠编《中国语文—认 知 科 学 第 五 届 国 际 研 讨 会 论
文选编》,科学出版社。
高云峰 2004 声调感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李幸河 2012 普通话阴平和阳平之间的听感分界,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林茂灿 1988 普通话声调的声学特征和知觉征兆,《中国语文》第 3 期。
林 焘、王士元 1983 声调感知问题,载林焘著《林焘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秦 鹏、葛佳登 2015 词内语境和刺激类型对普通话阴平—阳平感知的影响,《中国语音学报》第 5 期。
石 锋 2018 《听觉格局———汉语语音感知特征》序言,商务印书馆。
王韫佳、李美京 2011 韩语母语者对普通话阳平和上声的知觉,《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1 期。
王韫佳、覃夕航 2015 普通话单字调阳平和上 声 的 辨 认 及 区 分———兼 论 实 验 设 计 对 声 调 范 畴 感 知 结 果 的 影
响,《语言科学》第 4 期。
张林军 2010a 母语经验对留学生汉语声调范畴化知觉的影响,《华文教学与研究》第 2 期。
张林军 2010b 日本留学生汉语声调的范畴化知觉,《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3 期。
张林军 2011 美国留学生汉语声调的音位和声学信息加工,《世界汉语教学》第 2 期。
Ab
ramson,Arthu
rS.1979 Thenonc
ategor
iclpe
a r
cept
ionoftoneca
tegor
iesi
nTha
i.I
nBo
jrnL
indb
lom ( )
ed.
Fr
onti
ersofSpe
echCommunicat
ion,127-134.London:AcademicPres
s.

i lman,Gav
de in M.& Ch
ia-Cheng Le
e2015 Ef
fec
tofl
anguageexpe
rienc
eands
timu
lusc
ont
extont
he
organiz
ationandcat
egori
calperc
epti
ono fspeech.Neur image120 (
o SupplC):191-200.
Chandrasekaran,Bhar
ath,Padma D.Sampa th & Pa t
rick C.M.Wong 2010 I nd
ividua
l va
riabi
li
tyi

cue-weighti
ngandlexi
caltone
sl e
arning.Journa
loft heAcou
sti
calSoc
iet
yof Ame ri ( ):
ca 128 1 456-
465.
Chang,Yueh Ch
in,Pier
re Hal
lé,Cathe
rine T.Best & Arthu
r Abramson 2008 Do non-nativelanguage

ist
ene
rsper
cei
ve Manda
rintonec
onti
nuac a
tego
ric
all
y ?Pa er
p p r
esen
ted at 第 八 届 中 国 语 音 学 学 术 会,
18-20Aprl,Be
i ii
jng.
Chen,Fe i& GangPeng2016 Contex
tEffe
ctint
heCa
tego
ric
alPe
rcep
tiono
f Manda
rin Tone
s.Journa
lof
SignalPro
ces
singSystems82(
2):253-261.
40
Deu
tsch,Diana, Tr
evor Hentho
rn,El iz
abeth Mar
vin & Hong Shua
i Xu 2006 Abs ol
ut i
eptch among
Amer
icanand Chi
nes
ec onserva
tor
ys tuden
ts:Preva
lenc
edi
ffer
ence,ande v
idenc
efo
raspeech-re
lat
ed

rit
iclpe
a ri Journa
od. loft
heAc
ous
tica
lSo
cie
tyof Ame
rica 119(
2):719-722.
r,J
Gandou acks
on & Ri
cha
rd A.Ha
rshman 1977 Cro
ss-language di
ffe
rence
sint one percep
tion: A
mu
ltid
imensiona
lscal
ingi nve
sti
gati
on. LanguageandSpee ( ):
ch 21 1 1-33.
Peng,Gang2010 Thei nfluenceoflanguageexperi
enceoncategori
calpercep
tiono i
fptchcon
t ou
rs. Journa

of Phone
tis38(
c 4):616-624.
Shen,GuanNan & Kar
enFroud2016 Ca
tegori
calpe
rcep
tionoflex
ica
ltone
sbyEngl
ishl
ear
ner
sofmanda
rin
Ch
ines
e.Journa
loftheAcous
tica
lSo
ciet
yof Ame ri ( ):
ca 140 6 4396-4403.
Sh
igeno,Sumi& HiroyaFui
jsak
i1979 Ef f
ectofapre
cedi
nganchorupont
heca
tego
ric
a udgemen
lj tofspe
ech
andnonspe
echs
timul
i.Japane
sePsychologi
calRe
s ch 21(
ear 4):165-173.
Sh
igeno,Sumi & Hi
roya Fu
jis
aki1980 A Compa
ris
on o
f Fo
rwa
rd Ve
rsus Ba
ckwa
rd Con
tex
t Ef
fec
tsi

Phone
ticand Non-phone
ticJudgmen
tson Syn
the
tic Vowe
ls.Th
eJapane
se Journa
lof Psycho
logy 51
(5):287-290.
Wang,Sh
iYuan1976 Languagechange.Anna
lsoft
he New Yo
rkAcademyofSc
ienc
es208(
1):61-79.
Xu,Yi1994 Produc
tionandpe
rcep
tiono
fcoa
rti
cul
atedt
one
s.Journa
loft
heAc
ous
tica
lSo
cie
tyof Ame
rica
( ):
95 4 2240-2253.
Xu,Yi
sheng,J
acks
onT.Gandou
r & Al
exande
rL.
Franc
is2006 Ef
fec
tso
flanguageexpe
rienc
eandS
timu
lus

omp l
exiyont
t hec
atego
ric
alpe
rcep
tiono
fpi
tchd
ire
cti Journa
on. lofAc
ous
tica
lSo
cie
tyofAme
rica120
(2):1063-1074.
Ye,Yun & Cynt
hia M.Conn
ine1999 Pr o
ces
singspokenCh
ine
se:Ther
oleo
ftonei
nfo
rma
ti Language
on.
andCogni
tiveProc
ess
es14(5/6):609-630.

Thepe
rcep
tiono
f Manda
rint
one
sbyKo
reanna
tiv
espe
ake
rs
WenBaoy
ingand Wang Yun
li
Abs
tra
c t Inthi
spaper,t
hepe rc
eptono
i f Manda
rintone
sby Korean nat
ivespeake
rs

KNS)isinve
sti
gat
edascomparedt
ot ha
to fChine
senati
vespeake
rs,i
nt heli
ghtofthede-
ve
lopmen
tofpe
rcep
tionab
ili
tyo
f Manda
rint
one
s.I
tisf
oundt
hat,1)KNS’pe
rcep
tiono

Mandari
nt onesi
sdeterminedbyacomb i
nati
onoftheacous
ticinfo
rmati
onfr
omt hecontex

andtheinf
luenceofl
ingui
sticexpe
rienc
e. 2)Theadvanc
edlearne
rso fKNSper
form be
tte
rin

hedegreeofca
tego
rica
lpe r
cep
tionandt
heinf
orma t
ionproces
singof Manda
rintonesthan

heelement
aryandtheint
ermediat
eKNSlea
rner ,
s andthein
termedi
ateKNSl ea
rnersbe
tter
hant
t heelement
ary.Bes
i s,t
de hesens
iti
vitytopi
tchd
ire
cti
onduri
ngthepercept
ionpr
oces

of Manda
rintonesi
ncre
aseswi
ththeimpr ovemen
to ’
fKNS Ch i
nesepro
fic
ienc r,
y.Howeve

hedeg
reeo
fca
tego
ric
alpe
rcep
tion,t
hes
ens
iti
vit
ytop
itch d
ire
cti
onandt
hei
nfo
rma
tion
pr
oce
ssi
ngo f Manda
rintonesared
iffer
entbetween KNSandCh inesenati
vespeakers.
Keywor
ds Koreannat
ivespeake
rs ;Manda
rintones;tone1 ;tone2 ;p p n

rce t
io

(温宝莹 王云丽 300071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 陈 默)

4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