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9年第 2期 J

our
nalo
fUn
ive
rsi
tyo
fIn
ter
nat
ion
alRe
lat
i
ons
, 2009 No
.2

中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现状及其意义

卢光盛
(
云南大学 国际关系研究院 ,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 ]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 , 中国和缅甸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 并且在一定时期里呈现出一


些特殊性 。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 , 中缅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主要是由特定的国际环境及两国各
自的发展战略考虑所决定的 , 这些因素的变化将会给两国关系带来重要影响 。
[关键词 ] 中国 ;缅甸 ;政治关系 ;经济关系 ;外交
[中图分类号 ] D82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3489(2009)02-0018-07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 , 中国和缅甸一直保持着 一道公开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最早国家之


密切的关系 , 并且在一定时期里呈现出一些特殊性 。 一 , 在现代外交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 缅甸也因此
笔者从政治 —经济及其互动的角度分析中缅关系的 成为中国倡导重要外交理念的重要伙伴 。
发展变化及现状特点 , 并进讨论它们对两国关系所 1954 -1956年 , 中缅 两国政府在年就华侨 “双
具有的意义 。 重国籍 ”问 题多次交换意见 , 虽然 双方没有就此达
成协议 , 但最终两国政府在相互理解的前提下 , 顺利
一 、中国与缅甸的政治关系 解决了此一问 题 。 在边界问题上 , 中缅两国就 “麦
(
一)中国与缅甸政治 —外交关系的发展阶段 克马洪线 ”等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多次谈判 , 最终达
1、第一阶段是 1949 年到 1962年 。 1949 年 12 成协议并开展勘界工作 。 值得关注的是 , 为配合勘
月 16日缅甸宣布承认新中国政府 , 1950年 6 月 8 界工作 , 在缅 甸 政府 的要 求 下 , 中 国军 队 还曾 在
日缅甸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缅甸成为最早承 1960年底至 1961年初期间与缅军协同作战 , 共同
认新 中国 的 非社 会 主 义国 家 之 一 。 在 缅 甸 独立 打击盘踞在中缅边境地区的国民党军残部 。 这种举
(1948年 1月 4日 )、新中国成立不久以及总体国际 动在国际关系史上并不多见 ,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
形势复杂的历史背景下 , 这个阶段两国外交关系中 国关系的不同寻常 。 1960年 1 月 , 缅甸看守政府总
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尽快建立起正常外交关系 , 消除 理奈温访华 , 中缅签订了 《中缅友 好和互不侵犯条
缅甸对新中国的猜忌和恐惧心理 , 处理包括麦克马 约 》。 同年 10月 , 中缅签订 《中缅边界条约 》 。缅甸
洪线在内的边界问题 、在缅华人的双重国籍问题 、国 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边界条约及友好和互不侵犯条
民党残部等问题 。中 缅两国较好地 处理了这些问 约的国家 。
题 , 外交关系发展迅速 。 1954 年 6月 29日 , 两国总 这个 时 期 中 缅 两 国 往 来 频 繁 。 据 统 计 , 在
理发表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声明 , 成为 1948— 1962 年期间 , 缅甸总理吴努曾 6 次访华 , 周
两国外交史上的一大亮点 。 缅甸成为与中国 、印度 恩来总 理 5 次访 问 缅 甸 , 两 国 建 立 起 了 “胞 波 ”
18
(p
aukp
haw)
情谊 , 为日后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奠定 往来正常 。 1984年 , 缅甸再次与中国外交理念联系
了坚实的基础 。 对于中国来说 , 处理好对缅关系对 了起来 。当年 10月 , 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统 、国务
中国开展与其他国家关系 (
特别是周边国 家 )
还具 委员会主席吴山友时说 :“国际上 有两大问题非常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中国希望通过它来 突出 , 一个是和平问题 , 一个是南北问题 。还有其他
减轻西方国家对中国 施加的压力 。 周恩来总理在 许多问题 , 但都不 像这两个问题 关系全局 , 带全球
1957年曾明确指出 , 中国应 “从缅甸开始 , 来解决我 性 、战略性的意义 。”
[ 3] (P.96)

们 同 邻 国 的边 界 问 题 , 使 它 在 亚 洲 起 一 个示 范 总体而言 , 奈温时期的中缅关系尽管一度恶化 ,
S[ 1] (P.632)
作用 。” 但基本保持了正常甚至友好的关系 。奈温与中国第
2、第二个阶段是 1962年到 1988年 。 1962 年 , 一 、二代领导人均建立和保持了良好的个人关系 , 对
缅甸发生政变 , 奈温上台后组建了 “缅甸社会主义 维持两国关系总体友好的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
纲领党 ”, 提出 “建设缅甸式的社会主义 ”的目标 , 在 这个时期缅方强调中立的外交政策 , 避免过分倚赖
内政外交上都采取了有别于吴努时期的政策 , 这也 中国 。另一方面 , 由于中国没有明确放弃对缅共的
给中缅关系带来了一定影响 。 60 年代后期 , “文化
支持 , 缅方对此抱有疑虑 ,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缅中
大革命 ”期间的中国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 向外 “输
两国关系和党际关系 。
出革命 ”、公开支持缅甸共产党 。 双方的政策改变
3、第三阶段是 1988年到 2006年 。 1988年 9月
影响了两国关系 。 1967 年 , 缅甸发生排华事件 , 使
缅甸发生政变 , 军 人集团掌控国 家政权 , 改 国名为
得中缅两国关系趋于 紧张 。 缅中相 互撤回外交使
“缅甸联邦 ”, 成立了以苏貌为首的 “国家恢复法律
节 , 中国暂停对缅援助 。 1969 年 3 月 , 缅甸照会中
简称 “恢委会 ”)。② 美国以缅甸政
与秩序委员会 ”(
方 , 表示 《中缅 友好和互不侵犯 条约 》于 1970 年 5
变及随后军政府对学生和群众的镇压为由率先对缅
月 14 日期满后予以终止 。 至此 , 中缅关系跌入历史
进行经济制裁 , 并呼吁其他西方国家加入制裁行动 。
低谷 。
美国撤回驻缅大使 , 并停止对缅经济技术援助 。 随
中缅关 系并 没有 继续 恶 化下 去 。 时 隔不 久 ,
后欧共体国家 、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也以民
1970年 11月 , 奈温表示希望两国恢复有好关系 , 中
主人权问题为由对缅实施了经济制 裁 。 1990 年缅
方也做出了积极回应 。同年 11月和次年 3月 , 两国
甸大选后 , 军政府拒绝将政权移交给在大选中获胜
新任大使先后赴任 。 1971 年 8 月 , 奈温再次访华 ,
的 “全国民主联盟 ”(Na
tio
nalL
eag
uef
orDe
moc
rac
y,
在与毛泽东会谈时对 1967年的排华事件表示 “深切
的遗憾 ”。至此 , 两国关系恢复正常 , 随后中国恢复 NL
D),导致 了来自西方国家 的更严厉制裁 并延续

了对缅甸的经济援助项目 , 两国于 1971年签署贸易 至今 。

协定 , 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 。
[ 2] (P.347) 外交形势急剧恶化的缅甸希望打破外交困境 ,

但 70年代的中缅关系并没有恢复到 50— 60年 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大了对中国的外交关系 。

代初的密切程度 。 主要原因是缅甸从 70年代初开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

始就忙于应付经济恶化 、缅共活动等国内事务 , 与各 首先是高层往来明显增多 。 1993年 2月 , 中国


国的交往明显减少 。 到 70年代中期 , 中缅关系明显 外长钱其琛访问缅甸 。 1994年 12月 , 李鹏总理应
降温 。 在此后一直到 1988年中缅关系平稳发展 , 高 丹瑞 (1992年 4月接替苏貌出任 “恢委会 ”主席 )

层往来也较为频繁 , ①中国对缅继续援助 , 双方贸易 邀请访问缅甸 。 1995年 12 月 , 中国政协主席李瑞

① 据统计 , 从缅甸独立到 1988期间年周恩来总理 9 次访缅 , 奈温将军 12次访华 。


② 1997 年 11月 “恢委会 ” (St
ateLawandOr
derRe
stor
ati
onCo
unc
il,S
LORC)被改组为 “国家和平与 发展委员会 ” (简称 “和发 委 ” , 英文全
名是 St
atePea
cea
ndDe
vel
opme
ntCo
unc
il, 所写为 SPDC)。

19
环访问缅甸 , 再次强调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 , 并提出 (
二)中国与缅甸外交关系的现状
“四个相互 ” (
相互尊重 、相互学习 、相互支持 、相互 从 2007年至 今 , 中缅关 系遇到了一些 新的困
谅解 )
的睦邻原则 。 1996年 1月 , 丹瑞首次以 “恢委 难 , 缅甸问题成为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一个难点 。 到
会 ”主席的身份访问中国 。 2000年 6月在中缅建交 2007年的时候 , 中国几乎是缅甸外交上惟一可以依
50周年之际 , “和发委 ”副主席貌埃上将访华 , 两国 赖的对象 。耐人寻味的是 , 中国似乎还来不及从中
签订了确立两国合作原则和方向的文件 ——— 《中缅 获得实质性的好处 , 缅甸问题就成为中国外交上的
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文件的联合声明 》。 2001年 一大麻烦 。 2007 年 1月 12日 , 在联合国安理会对
12月 12日 , 江泽民主席访问缅甸 , 两国发表联合声 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
明 , 表示加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扩大经济合作 、加 决时 , 中国非常罕见 动用了反 对票 。 这 是 1971 年
强在国际和 地区事 务中的相 互协调等 。 2003年 1 10月中国重返联合国以来第五次使用否决权 , 显得
月 , 丹瑞第二次访华 , 两国签署多个合作协定 。 2004 相当引人瞩目 。 缅甸方面高 调对中国此举 表示了
年 3月 , 中国副总理吴仪访问缅甸 , 双方签订了 21项 感谢 。
协议 、备忘录和换文 。 2006年 2月 , 梭温总理对中国 2007年 9月缅甸发生的 “袈裟革命 ” (
也称 “藏
进行访问 , 在与温家宝总理会谈时 , 两国总理表示要 红花革命 ”)
使得中国外交再次陷入困境 (
较早前的
共同努力把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 例子是达尔富尔问题 ),中国被动地 、尴尬地走上了
其次是军事往来密切 。 有报道称从 1988 年缅 本来于己无关的风口浪尖 。 包括美国 、欧盟在内的
甸军人政变后 , 仰光和中国进行了比较密切的军事 西方国家 、国际组织 、非政府组织乃至部分个人 , 在
合作 , 包括高层人员往来 、武器交易 、情报与训练合 缅甸局势演变的过程中 , 要求中国 “充分发挥对缅
作等内容 。 1994 年 11月 , 中国以优惠条件将一批 甸政府的影响力 ”以避免缅甸局势的恶化 。 9月下
价 值 4 亿美 元的 武 器售 卖 给缅 甸 军政 府 。 另据 旬 , 当 “袈裟革命 ”演变为流血事件时 , 美英为首的
1994年日本方面提供的资料 , 称中国已经在科科岛 西方社会纷纷谴责缅甸军人政权的镇压 , 同时也有
(Co
CoI
sl
and
)完成了雷达和电子监视设备的安装 , 部分西方国家指责中国 “未能充分发挥对缅甸的影
该岛被缅甸出租给中国 。 还有报道说中国和缅甸对 响力 ”, 更有组织扬言抵制 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向
在孟加拉湾的兰里岛 (Ra
mre
e, 国内 也有翻译为兰 中国施压 。
灵岛 )
的皎漂 (Ky
auk
pyu)
共同开发建设深海港口 , 在缅甸发生 “袈裟革命 ”的过程中 , 中国政府并
中国在缅甸领 土南端的 泽代基岛 (Z
ade
tky
i)、Hg
yi 非无所作为 。 中国帮助协调了联合国特使甘巴里访
和 Th
ila
wa等岛屿 。 问缅甸等事宜 。更值得关注的是 , 在 2007 年 10月
这个时期中国主要基于三个战略性考虑来发展 1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项谴责缅甸军人政府的议案
对缅关系 。 第一是 1989年之后同样面临着外交困 获得了中国的支持并一致通过 。 这种做法与年初中
境的中国需要保持和发展对外关系 , 特别是确保周 国连同俄罗斯一道否决安理会介入缅甸事务的做法
边国家不加入西方国家制裁 、围堵中 国的行列中 。 发生了改变 。 英国 《卫报 》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 , 这
第二是中国日益看到缅甸在中国通往印度洋战略中 是中国第一次支持联合国批评缅 甸军人政权 , “体
[ 4]
的重要意义 。缅甸位处东南亚和南亚的毗邻区域 , 现了在全球政治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
是中国通往孟加拉湾 、印度洋 、中东乃至非洲的重要 这个时期中国对缅甸外交发生了某些调整 , 其
战略通道 , 自然是 “上升中的中国 ” (r
isi
ngCh
ina
)不 原因主要有 :
(1)
国际社会的压力 (
特别是在中国即
得不重点考虑的国家 。这一点应该是中国最为看重 将举行奥运会的情况下 )
使得中国必须作出一些调
的利益 。第三是中国希望以缅甸来对美国 、日本 、东 整 ;(2)
缅甸改革进程的缓慢 , 多年沉积的矛盾非但
盟和印度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 。 没有解决 , 反而有愈加激烈的危险 , 实际上也为中缅
20
关系未来的发展埋下了不确定因素 , 中国也在摸索 、 步伐的加快 (
例如 云南与 缅甸的 边境贸 易迅 猛发
试验下一步的对缅政策 ;
(3)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说 , 展 ),也是导致两国经济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
正在思考进行外交转型的中国面临着对国家身份 、 1992年代以后 , 缅 甸对华贸易保持平稳增 长 。
国家利益的重新思考 , 在 “和谐世界 ”以及 “负责任 缅甸积极发展与泰国等邻国的经济关系 , 也寻求通
的地区大国 ”的要求下 , 有可能对缅甸事务采取更 过争取加入东盟来吸纳东盟国家的投资 , 但是实际
为灵活和实用的策略 。 效果并不好 。 在这种情况下 , 中国与缅甸的经贸关
系得以维持较快增长速度 。 1993年 7月 , 中缅签署
二 、中国与缅甸的经济关系 了 6个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 中方向缅方提供 5000 万
(
一)中国 —缅甸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元人民币无息贷款 。 1996年 1月 , 中方向缅甸提供
历史上 , 中国与缅甸的的经济交往主要伴随着 1.5亿人民币的贴息贷款 。 2月 , 双方还成立了 “中
外交关系的发展而发展 , 呈现出经济交往从属和服 缅经济促进委员 ”。 1997年 5月 , 两国签署 《促进缅
务于外交关系的总体特点 。 中经济合作协议 》。 10 月 , 中国副总理吴邦国访缅
从 1950 年代中期开 始 , 中缅就 先后签订了贸 期间 , 中方向缅甸提供 1 亿人民币的优惠贷款 。 同
易 、航空 、公路运输 、邮政电讯 、经济援助 、换货以及 年两国还签署了 《关于成立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联
支付等一系列的合作协定 。 1961 年 , 中缅两国政府 合工作委员会的协 定 》。 1998 年中 国向缅甸 提供
签订中缅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 中国向缅方提供 3000 1.5 亿美元的贷款 , 帮助缅甸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 。
万英镑 (
约合 4亿缅币 )
的无息贷款 , 并提供技术和 2000年在中缅建交 50周年 之际 , 中缅 两国又
设备 , 帮助缅甸建设纺织厂 、水力发电站 、桥梁等 10 签署了 《中国与缅甸旅游合作协定 》 、《中国与缅甸
个项目 。 1979 年 , 中缅 签订 新的经 济技术 合作协 科技合作协定 》、《中国与缅甸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
定 , 中方向缅方提供 6300 万美元的无息贷款 。 1986 和 《关于中国公民自费赴缅甸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
17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 。
年中方又向缅方提供 3. 备忘录 》等文件 。同年两国还签署了中国援建水泥
1987年两国同意开展在石油勘探领域的合作 , 并签 厂 、纺织厂以及改造缅甸国家通信骨干网改造工程
订了中国地震专家赴缅甸工作的协定 。 等合同 , 价值近 2 亿美元 。 2001 年 , 在江泽民主席
在 1988年缅甸发生军事政变之前 , 中国和缅甸 访缅期间 , 两国 又 签署 了 《中缅 经 济技 术 合作 协
的经济交往处于并不重要的位置 , 对各自的意义都 定 》 、《中缅渔业合作协定 》、《关于鼓励促进和保护
不大 。 这主要是由于两国贸易 、投资往来不多所造 投资的协定 》以及 《中缅动植物 检验检疫协 定 》等
成的 , 缅甸在对外经济联系上也不依赖中国 。 这种 文件 。
情况在进入 90年代后发生了重要变化 , 中国在缅甸 2003 年 1 月 , 缅甸和发委主席丹瑞再次访华 ,
的对外经济联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这种 两国又签署了 《关于中国免除缅甸部分到期债务的
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 :
第一 , 缅甸身陷国际封锁是直 政府间协定 》、《中国 政府向缅甸提供 1000 万元人
接原因 。 1989年缅甸对华贸 易是 1988 年的 8倍 , 民币用于培训缅甸航空 、航海硕士人才 》和 《中国政
随后 2 年都保 持每年翻番 以上的惊 人增长速 府向面点提供文体物资援助 》(
价值 500万人民币 )
[ 5] (P.188)
度。 1988年缅甸的政变 、大选和军政府的拒 的换文 。 2004年 3月 , 中国副总理吴仪率领高级官
绝交权 , 以及冷战结束导致缅甸暂时丧失其在全球 员及企业家代表团访问缅甸 。 两国签署了 《中缅两
战略棋局中的重要意义 , 是导致美 、欧等西方国家对 国政府关于贸易 、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 》等 21项协
缅政治和经济制裁的重要原因 。缅甸外交格局的重 议 、备忘录和换文 。 同年又向缅甸提供了 1.5亿美
大转变为中缅政经关系的密切创造了部分条件 。第 元的优惠贷款 ;
两国还同 时签订了 《中缅关于免除
二 , 从 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 对外开放 缅甸联 邦政 府 部分 到期 债 务的 议 定书 》, 对缅 甸
21
9400万美元的做债务重新安排 。同年 10 月 , 中海 协议 。另外 , 中国公司更多地参与了缅甸的油气资
油缅甸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联合体获得了开发缅甸 源开发活动 , 并取得了多个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合
M区块陆上石油气的合同 。 2006年 2月 , 缅甸总理 同 。 其次是电项目工程承包 。水电开发是缅甸吸纳
梭温访华期间 , 两国又签署了多个协议 。 外资的第一大领域 , 中国公司也越来越多地参与了
(
二 )中缅贸易与投资合作的现状 进来 。主要的项目包括邦郎水电站项目 、瑞丽江水
1、贸易 电站项目 、耶瓦水电站项目和邦郎水电站 2期项目
近年来 , 中缅贸易增长迅速 。据中国海关统计 , 等 , 这几个项目的合同总金额超过 5亿美元 。 第三
2006年 中 缅 贸 易 额 为 14.60 亿 美 元 , 同 比 增 长 是替 代种植 。 自 90 年代初以来 , 中国开 始就在缅
20.7%。 2007年中缅双边 贸易额为 20.6 亿美元 , 甸 、老挝北部地区开展罂粟替代种植 。 截止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40.9%。 中缅贸易存在 2个主要特征 : 底 , 云南省为此总计投入 5亿多元人民币 。到 2007
第一 , 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 , 中国是缅甸最重要的贸 年中 , 替代种植面积超过 100万亩 , 金三角地区罂粟
易伙伴之一 , 并且中国始终处于顺差地位 。 根据中 种植面积已降到了历史最低的 27.9万亩 。
国海关统计 , 2005 年中 国是 缅甸的 第三大 出口市 (
三)中国 —缅甸经济关系的特点
场 , 2006年中国上升为缅甸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根 1、中国与缅甸经贸合作的增长速度快 , 范围广 。
缅方统计 , 缅甸 2006年度缅中贸易额为 10.46亿美 相比于东盟国家及西方国家而言 , 中国在过去的 20
元 , 中 国 占 缅 甸 贸 易 总 额 的 15.0%, 排 在 泰 国 年时间里对缅甸的经济影响日益扩大 , 这主要是由
(20.95亿美元 )
之后而在新加坡 (10.05亿美元 )
之 于这个时期缅甸特殊的外部环境以及中国经济的高
前 。另一方面 , 缅甸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很 速发展所导致的 。
低 , 2007 年 中 缅 贸 易 额 不 到 中 国 —东 盟 贸 易 额 2、缅甸在对外经济联系上对中国有着较大程度
(2025亿美元 )
的 1%。 第二 , 云南在中缅贸易中占 的依赖 。 这种依赖性只是表 现在对外经济 层面上
据重要地位 , 边境贸易是其重要方式 。近年来 , 云南 (
特别是在贸易上 ),缅甸经济并不存在总体上对中
在中国对缅贸易中基本上一直处于 “半壁 江山 ”的 国过分依赖的情况 , 而且缅甸政府也很注意避免过
地位 , 贸易总额通常占全国对缅贸易的一半左右 , 是 分依赖中国 。 日本学者认为 , 中缅的贸易关系对于
缅甸在中国的第一大贸易省份 。滇缅贸易的一大特 缅甸军政府的维系很重要 , 但对于缅甸总体经济发
[ 7]
点是边贸的比重大 。 2001— 2007年的 8 年间 , 滇缅 展和产业提升来说并不十分重要 。
边境贸 易额 分别 占当 年 滇缅 全 部贸 易 的 65%到 3、目前中国在缅甸的经济利益并不巨大 , 但增
85%之间 。① 长迅速 。 除了贸易和投资之外 , 中国正在通过援助 、
2、 投资 参与水电项目开发 、油气资源开发和替代种植等多
近年来中国对缅甸投资也日益增多 。 据缅甸投 种形式来从缅甸寻求更多的 、长期的经济利益 , 并逐
资委统计 , 截止 2007年 12月 31日 , 中国对缅甸投 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但所谓 “中国人已经控制缅
资共有 27个项目获得批准 , 协议总金额达 4.75亿 甸经济命脉 ”、“缅甸北部已经变成中国经济的势力
美元 , 在外国对缅投资的排名中保持第 6位 , 占外国 范围 ”的说法是危言耸听或言过其词的 。
投资总额的 3.23%。 中国对缅甸投资的行业主要 4、云南省在中缅经济关系中有着独特和重要的
有三大领域 。首先是油气资源 。自 2004年 “中缅石 作用 。由于区位的缘故 , 中缅经济关系在很大程度
[ 6]
油管道 ”倡议 提出后 , 中缅两国就油气资源开发 上是通过云南省来推进的 , 云南当地企业 、个人进行
开展了多个合作 , 目前双方已经管道建设基本达成 边贸活动相对比较便利 , 到缅甸投资 、承包工程和进

① 笔者根据云南省商务厅 、云南省年鉴及昆明海关统计资料整理 、计算所得 。

22
行替代种植等经济活动也很频繁 , 这就使得云南在 要求中国对缅甸施加 “实质性的 ”影响力 , 它们可能
对中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不可避免的是 , 中 没有认真思考 “中 国是否 具有这个 能力 ”的问 题 。
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 、政府与企业之间出于不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 在缅甸军政府实际上一直都对
的利益考量 , 存在这一些不协调乃至冲突的现象 , 地 包括中国在内 的外部抱 有深刻的 戒心 , 在 “恐中 ”
方政府和企业过于偏重于短期经济利益的行为 (
如 (S
ino
pho
bia
)和 “仇外 ” (x
eno
pho
bia
)的双重情绪下 ,
对缅甸北部森林资源 的乱砍滥伐 、破坏环境 等 )
给 中国和缅甸开展深层战略 、军事合作的可能性不大 ,
[ 9] (P.107 -130)
两国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 。 有报道称 , 目前在缅甸 缅甸也不会甘于成为中国的战略棋子 。
北部从事经商 、开矿等活动的中国人大约在 200万 3、尽管如此 , 两国关系的最大特征是缅甸对中
人左右 。 国在政治 —经济上存在着不对称依赖 。 按照相互依
存理论 , 不对称依赖是国际政治中权力产生的重要
三 、结论 源泉 。 这种不对称依赖关系 , 意味着两点 :
第一 , 不
中国和缅甸关系主要有着政治 、经济两大维度 。 对称关系根本决定了缅甸对华关系中只能选择偏向
总体而言 , 两者是密切关联 、相互作用的 , 但在特定 于中国的政策 , 在外交和 国际政治舞台上 (
例如联
的时期里两者所发挥的作用又有所不同 。 合国安理会 )
等场合需要中国的支持 , 在对外经济
1、历史上 (
特 别是 1990年以 前 ),中缅关系等 合作上需要来自中国的贸易和投资 , 在选择国际经
多是政治关系 , 经济关系并不重要 。 1990年以来 , 济合作项目时有可能选择倾向于中国的做法 ;
第二 ,
政治关系依然是中国 —缅甸关系的重点 , 经济关系 不对称依赖关系不会因为缅甸政局 、与其他国家关
也发展较快 , 但对于各自的意义还远低于政治关系 。 系的改变而发生逆转性的改变 , 不会出现后威权时
这意味着 , 中缅两国政府在处理彼此关系时 , 短期的 期缅甸倒向西方并与中国为敌的情况 。
贸易 、投资方面的交往要服从于国家总体的政治关 4、本质而言 , 中缅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是在特
系 , 两国接壤省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受制于此 。北 定的国际环境下 , 中缅两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而
京政府担心的一个问题是 , 云南省地方政府和企业 形成的 。 显然 , 中缅关系受到美国 、欧洲 、日本 、印度
有可能会因为过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破坏国家对 和东盟等外部力量的影响 。 对于中国而言 , 这种影
缅的总体政策 。 响不一定是消极的 , 西方国家的制裁是将缅甸推向
2、在政治关系上 , 寻求稳定的周边环境 、通往印 中国的重要原因 。 缅甸的国际环境不改变 , 中国也
度洋的通道是中国考虑对缅关系的首要战略利益 , 乐得享受由此带来的好处 。 但从长远来说 , 这不足
但中国并不拥有对缅甸的决定性影响力 。 正如徐本 以保证中国在缅甸的长期利益 。 正在思考进行外交
钦教授所说 , “缅甸既不是中国的战略棋子也不是 转型的中国 , 需要对缅问题进行未雨绸缪的考虑 , 这
[ 8] (P.34)
其经济枢纽 ”。 缅甸发生 “袈裟革命 ”时 , 西方 将给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 参考文献 ] g
ime
[ N] .Th
eGua
rdi
an.Oc
tob
er12, 2007.

[ 1] 中 共中 央文 献 研究 室 .周 恩来 年 谱 (1949 -1976) [ 5] Te
rukoSa
it
o, Le
eKi
nKi
ong
.St
at
is
ti
cso
nth
eBur
mes
e

(
上卷 )[ M]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 Ec
ono
my:Th
e19t
han
d 20t
hCe
ntu
rie
s.[ M] S
ing
a-

[ 2] 贺圣 达, 李 晨阳 .缅 甸 [ M] .社 会科 学文 献出版 社 . p
ore
:In
sti
tut
eofS
out
hea
stAs
ianSt
udi
es.1999.

2005年 . [ 6] 李晨 阳 , 瞿健 文 , 吴磊 .破解 “马六 甲困 局 ” 之

[ 3] 邓小平文选 (
第 3卷 )[ C] .北京 :
人民出 版社 , 1993. 中国方案分析 [ N] .参考消息 .2004 -08 -05.

[ 4] J
uli
anBo
rge
r.Ch
inaj
oin
sUN c
ens
ureo
fBu
rme
ser
e- [ 7] To
shi
hir
oKUDO.My
anma
r'sEc
ono
micRe
lat
ionswi
th

23
Chi
na:Ca
nCh
inaSu
ppo
rtt
heMy
anma
rEc
ono
my[ A] [ 9] Ch
eny
angL
I.My
anma
r/Bu
rma'
sPo
li
ti
calDe
vel
opme
nt
.Di
scu
ssi
onPa
perNo
.66, I
nst
it
uteo
fDe
vel
opi
ngE- a
ndCh
ina
-My
anma
rRe
lat
ion
sint
heAf
te
rma
tho
fth
e
c
ono
mic
s(I
DE), J
ETRO, J
apa
n, J
uly2006. “S
aff
ronRe
vol
uti
on”[ A] , i
nXi
aol
inGUO, e
d., My
an-
[ 8] Po
onKi
mShe
e.ThePo
lit
ica
lEc
ono
myo
fChi
na-My
an- ma
r/Bu
rma
:Ch
all
eng
esa
ndPe
rsp
ect
i
ves
[ C] , I
nst
it
ut
e
ma
rRe
lat
ion
s:St
rat
egi
can
d Ec
ono
micDi
mens
ion
s. f
orS
ecu
rit
yan
dDe
vel
opme
ntPo
li
cy, S
wed
en.2008.
[ J] , Ri
ts
ume
ika
n An
nua
lRe
vie
wofI
nte
rna
tio
nal
St
udi
es.Vo
l.1, 2002. (
责任编辑 双木 )

(
上接第 17页 )

[ 参考文献 ] [ 6] 万 欣荣 , 史 卫 .WTO和 国家 主权 利 益定 位 [ J
] .

[ 1] St
eph
enD.Kr
asn
er.
Sov
ere
ignt
y. Or
gan
ize
dHy
poc
r-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 2002 (6).

i
sy[ M] . Ne
w J
ers
ey: P
rin
cet
on Un
ive
rsi
ty [ 7] 温树斌 .论国 家主权 与国际 法的关系 [ J
] .江海

Pr
ess
, 1999. 学刊 , 2000 (2).

[ 2] Mi
cha
elKe
ati
ng.S
ove
rei
gnt
yandPl
uri
nat
io
nalDe
moc
- [ 8] 陈舟望 .现当 代挑战 主权思 潮批判 [ J
] .复旦学

r
acy
.Pr
obl
emsi
nPo
lit
ica
lSc
ienc
e, i
nNe
llWa
lke
re- 报 (社会科学版 ), 1998 (1).

d
..So
ver
eig
ntyi
nTr
ans
iti
on[ C] .Or
ego
n:Ha
rtPu
b- [ 9] 黄嘉树 , 王 英津 .主 权构 成研 究及 其在 台湾 问题

l
is
hing
, 2003. 上的应用 [ J
] .台湾研究集刊 , 2002 (2) .

[ 3] Gr
ainn
edeBu
rca
.So
ver
eig
ntya
ndt
heS
upr
ema
cyDo
c- [ 10] 俄驻日大 使称 可让 渡部 分主 权 , 提 议共 治北 方四

t
ri
neo
ftheEur
ope
anCo
urto
fJu
sti
ce, i
nNe
llWa
lke
r 岛 [ DB/OL] . ht
t
p: //n
ews
.eno
rth
.co
m.c
n/s
ys-

e
d..S
ove
rei
gnt
yin Tr
ans
it
io
n [ C] .Or
ego
n: Ha
rt- t
em/ 2005/06/06/001039174.s
html
, 2005 -06 -06.

Pub
lis
hin
g, 2003. [ 11] 张军旗 .主权让 渡的 法律 涵 义三 辩 [ J
] .现 代法

[ 4] 卢凌宇 .论冷战后挑战 主权的 理论思潮 [ M] .北 学 , 2005 (1).

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4. [ 12] 黄仁伟 , 刘杰 .国家主权 新论 [ M] .北京 :时事

[ 5] 韦经建 , 庞小 妹 .论欧 洲联 盟法 的效 力及 其对 国 出版社 , 2004.

家主权 理论的 影响 [ J
] .法 制与 社会 发展 , 1999 [ 13] 喻锋 .“主权权 力让 渡 ” 新 解 [ J
] .海 南大 学学

(6). 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3).

(
责任编辑 匡四 )

2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