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陳氏半音笛 2.

0 版 (C+G 鍵 ) 研發說明 - 陳中申 (專利名


稱 :十一孔笛簫結構改良。適用於各種以泛音列拓寬音城的吹管樂器)
陳氏半音笛 1.0 版(C 鍵型)(2015 年獲得中國、台灣專利權),保留十一孔笛原
貌,只把不合人體工學的 C 音孔,換成加鍵,改進了運指及音色。
但是,十一孔笛連右手拇指要按孔,造成了下面三個困難,影響吹笛人使用
的意願,以至於只能在科班及專業樂團中推廣。
甲、 支撐重心不穩 : 右手拇指原是整枝笛子重心最方便的支撐點,
當拇指離開按孔時,笛身就無法穩住,影響了運指靈活及風門對
準。我們看西洋長笛挖了 16 個孔以上,都加了鍵,也沒有讓右
手拇指擔負按孔的任務,就是只要它好好穩住笛身,可見穩住笛
身的重要性。
乙、 拇指不靈活 : 拇指粗短,在五指中是最笨的手指,要練到可
以演奏顫音(tr),是非常困難的事。所以這也影響到整個指法運
作的順暢。
丙、 指法需重新學習 : 傳統笛子不論笛或簫,長與短,或是不同
調子的指法,右手拇指都不在指法中。現在有了它,指法就須重
新排列,與傳統指法差異太大,必須花費較多時間來練習新指法,
因此,嚇退不少吹笛人,尤其業餘愛好者更是覺得太難了。目前
只有科班生為了考試、專業樂團笛手為了合奏曲的變化音需要,
才願意重新學習這複雜的新指法。
因此,再次思考,如何解放右手拇指,兼顧 G 音還是可以容易地吹出來。審視
從 1936 年新笛出現至今 80 幾年來,各式各樣巧妙各有不同的改良,及西洋長
笛、直笛的演變,最後終於放下「不加鍵」的迷失與執著。畢竟,人只有 10 個
手指頭,想要做出 12 個半音都有指法可按,而且音準、音色都達到標準,沒有
用加鍵來幫忙是做不到的。於是我以下列四個設計理念,完成了 2.0 版(C+G 鍵)
陳氏半音笛的改良,其中 C 鍵部分已在別的文章詳述過,下面只針對 G 鍵來說
明。
1.讓 G 音加鍵 : 打破不加鍵的執著及迷失,參考了西洋長笛 G 音的加鍵法,以
按 F 及#F 指法的兩個手指,藉由三個音共通的連動橫桿,來控制 G 音的閉合。
犧牲 G 音的滑音,但解放了右手拇指,換來笛子的穩定及指法的便利。
2.控制 G 鍵按放的 F 及#F 兩個鍵,將之鏤空成圓框鍵 : 西洋長笛的 F 及#F 兩個
鍵,是封閉的鍵,無法做滑音技巧。我參考西洋豎笛的圓框鍵(空心環),鍵面是
鏤空的,只剩下邊框一圈,不影響與 G 音的連動,但手指可直接按在孔上,做
出滑音效果。這是改良時大家最在意的事,就是在進步中不能犧牲傳統原有的
特色(如技巧及音色)。綜觀笛子幾十年的改良史,有關加鍵的倡議中,這是第一
個以空心環做為按鍵者。此創新研發,是以連動的機械裝置,補手指之不足,

1
再挖空鍵面,使手指保留住直接按孔的優點,可以藉著逐漸放開或關閉鍵孔,
做出音高漸層的細微變化,達到滑音效果。滑音是中國音樂表現民族色彩很重
要的一個特色技巧。
3.讓指法容易上手 : 新指法在左手,是以傳統八孔簫的四個手指,再加了小指
#G 音孔。右手則與傳統六孔笛類似,也是加了小指#D 音孔,再將原來的#F 音
孔改成 F,而#F 音則以叉口指法吹出,因此只要練一下#F 音的叉口指法,很容
易就可以上手,而且沒有重心不穩的困擾了。
4.笛、簫通用 : 此種加鍵及開孔方式,由於左手與八孔簫的指法相同,加上右
手沒有用到拇指,所以連直吹的簫也完全可以適用,減輕了再練另一個指法的
負擔 。
總之,改革難免會有犧牲,但若為了完全保持原有特色,使得 12 個半音在
音色、指法上不能平均又平等的演奏出來,就失去改革的目的了。所以要權衡
得失,找到最少的犧牲,獲得最大的利益,並且要能被接受才能推廣,這是改
革的最高準則。
一. 改良重點 :
1.它是 1.0 版的進化版,在 C 鍵的基礎上,再加上 G 鍵,使右手拇指不用按孔,
可以穩住笛子重心,讓運指穩定、靈活。
2.首創使用圓框鍵 (空心環),使鍵在發揮連動功能中,仍可手指保持直接按孔,
做出傳統笛子的手指技巧,如微分音、滑音等。
3.一個音一個指法,不需按半孔,顆粒清楚。
4.指法是結合傳統笛和簫,很容易上手。
5.此種改良加鍵法,笛簫都通用,不需另學指法。
6.音域增廣 : 由於開孔增加,經過配孔,超高音較容易吹得上去,音域一般都可
達 D – bB’,有些可達三個八度(D-d’’)。
二. 適用範圍 :
本 G 鍵型適用於 D 笛以下的中音、低音笛子(D、#C、C、大 B、大 bB、大
A、大 bA、大 G、大#F、大 F )。不適合較短的笛子 (如
bE、E、F、#F、G、#G、A、bB……以上)。
三.樂團笛子聲部定制化 :
另外,因為半音已齊全,不需要那麼多種調子,所以我主張,樂團應該把
笛簫定制化,讓吹笛者上台不用搬一堆笛子。也因音域固定,作曲家方便為笛
子寫曲,也解決演奏家常為超音域的苦惱。我的理想編制如下 :
(1) 中音笛 : D 調半音笛 2 把,其中一把兼高音笛(高音笛屬超高音樂器,不易融
合、容易不準,在西樂團中,短笛也不是常備編制,只做為特色樂器)。
(2) 低音笛 : 大 G 調半音笛 2 把。
(3) 簫 : G 調半音簫 2 把。G 簫的音域與大 G 半音笛相同,但音色沒有膜聲,較
易與其他樂器融合,方便配器上的音色變化。而且台灣製作的洞簫,音色、

2
音量已不輸笛子,所以建議加上此一聲部,豐富吹管樂器音色。

******************************************************************
圖一. 陳氏半音笛 2.0 版(G 鍵型) 開孔位置 示意圖

左小

吹孔 膜孔 左姆 左食 左中 左無名 ○
○ ○ ○ ● ◎ ◎ ○
○ 右食 右中 右無名 ○
右小

#G
B bB A G #F F E
#C (C) #D D (全按)

註:1. C 音用叉口指法 ○ X X X X X ○ X X X
2.○ 為開孔、X 為閉孔。
3. ● 為閉孔鍵,不需要按,透過連動桿,由右食指及右中指控制開閉。
4. ◎ 為圓框鍵,鍵只留邊框,中間挖空,與手指直接按孔一樣,仍可滑音。

*********************************************************************

˙本 G 鍵型半音笛優點 :
1. 笛子重心穩固 : G 音改為加鍵,右手拇指不按孔,只負責支撐笛子,與傳統
笛子一樣。
2. 指法容易上手 :其左手指法與傳統八孔簫一樣,右手與傳統六孔笛類似,所
以只要稍微適應一下,很容易就上手。
3. 音色統一、音準肯定,顆粒清楚 : 每個音都有一個指法,不需按半孔。若表
情、韻味有需要時,除了加建的 G 音外,其他音還是可以使用按半孔及滑音
技巧。
4. 空心環保留了滑音技巧 : F 及#F 兩個圓框鍵 : 藉著連動裝置,控制 G 音鍵的

3
按放,將此兩鍵鏤空成圓框狀,讓手指類似直接按孔,不妨礙傳統笛技巧使
用。
5. 笛簫通用 : 橫吹的笛及直吹的簫,指法一模一樣,一舉兩得。
6. 音域增廣 : 由於開孔增加,經過配孔,超高音較容易吹得上去,音域一般都
可達 D – bb,有些可達三個八度(D-d’’)。

˙本 G 鍵型半音笛缺點 :
1. G 音加了鍵,不能滑音。
2. 只能適用於中音及低音笛子(D 笛以下),因為開孔是建立在按照半音順序的
排列基礎上,短笛子左手五孔的孔距會很窄,手指無法同時按上去,有些
手指會重疊。
3. 所加的鍵是以手工長笛的規格製作,剛研發,還是以客製化一個一個做,
價錢稍貴,希望以後大量推廣,數量增多,鍵可以用模具製作,降低成本。

**********************************************************
◎ 與 1.0 版 (C 鍵型) 之比較

一.保留指的運用
1.0 版由於右拇指有按孔,不好拿笛,所以設計很多保留指,保留指可以穩住笛
身、減少移動手指數目,並有定位功能。但它也是一種叉口指法,音色都會稍
暗、稍虛。2.0 版的右手拇指不用按孔,完全撐住笛身,所以為了音色,就減少
了保留指的指法,音色比 1.0 板改善許多。
二.2.0 版是 1.0 版的升級版
兩個改良針對不同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彼此完全沒有相互妨礙,C 鍵與 G 鍵一
齊使用在一把笛子上,在運指、音色及笛子技巧都優於新笛(十一孔笛)很多,
又可以奏出準確、肯定的 12 個半音。

陳氏半音笛(簫) 2.0 版 (C+ G 鍵型) 十 一 孔笛

4
(( 指法表 ))
陳中申 2020.7.1.研發 2023.9.25 校訂
◎ 大 G 調陳氏半音笛(簫)
低音、中音 :
1.0 專 左 左 左 左 左 實 右空 右空 右空 右 備註
手指 版利 姆 食 中 無 小 心 食心 中心 無心 小
音名 鍵 指 指 指 名 指 鍵 指鍵 指鍵 名鍵 指
低音 中音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孔序
2. 2 (1) ● ● ● ● ● ● ● ● ● 2 的音色較暗

(D) ( 筒音 2.= D )

2 (2) ○ ● ● ● ● ● ● ● ● 2 音色較佳

#2. #2 ● ● ● ● ● ● ● ● ○
3. 3 ● ● ● ● ● ● ● ○ ●
4. 4 ● ● ● ● ● ● ○ ○ ●
#4. (1) #4 (1) ● ● ● ● ● ○ ● ○ ●
(2) (2) ● ● ● ● ● ○ ○ ● ● 第 2 孔可多加一

另加 個空心鍵來奏

#4,音色較佳。

5. 5 ● ● ● ● ● ○ ○ ○ ○ ●
#5. #5 ● ● ● ● ○ ○ ○ ○ ○ ●
6. 6 ● ● ● ○ ● ○ ○ ○ ○ ● 6 的音準若太

(○) 低,可把第 6 孔

左小指打開

b7. b7 ● ● ○ ○ ● ○ ○ ○ ○ ●
7. 7 ● ○ ● ○ ● ○ ○ ○ ○ ●
1 (1) ○ ● ● ● ● ○ ● ● ●
1 (2) ○ ● ○ ● ○ ● ○ ○ ○ ○ ● 用右食指第二

& 節,按遙控鍵

&,音色較佳
#1 ○ ○ ● ○ ● ○ ● ● ●
1’ (1) ○ ● ● ○ ● ○ ● ● ●
(2) ○ ● ○ ● ○ ● ○ ○ ○ ○ ● 用右食指第二

& 節,按遙控鍵&

音色較佳

(3) ● ○ ● ● ● ● ● ○ ○ ● 稍高,好發音

5
#1’ ○ ○ ● ○ ● ● ● ○ ●
2’ ○ ● ● ● ● ● ● ● ●
#2’(1) ○ ● ● ● ○ ●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 高音:
1.0 專 左 左 左 左 左 實 右空 右空 右空 右 備注
手指 版 利 姆 食 中 無 小 心 食心 中心 無心 小
音名 鍵 指 指 指 名 指 鍵 指鍵 指鍵 名鍵 指
高音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孔序
4‘ ● ● ○ ○ ○ ● ○ ○ ●
#4‘(1) ● ○ ● ● ● ● ● ● ● 稍高

(2) ● ● ○ ● ● ● ● ● ● 稍低

5’ ● ○ ● ● ● ○ ○ ○ ○ ●
#5’ ○ ○ ● ● ● ○ ○ ○ ○ ●
6’ ○ ● ● ● ● ● ● ○ ●
#6’ ○ ● ● ○ ● ● ○ ○ ●
簫 此 7’ ● ○ ○ ○ ● ○ ○ ● 第 9 孔按半孔不
較 四
易 音 可放太開
。非
每 1” ● ○ ● ● ● ● ● ○ ○


可 #1” ● ○ ● ● ○ ● ○ ○ ○ 稍低


2” ○ ● ● ○ ● ○ ● ● ● 稍高



註(1) 2. --- 音符右下方有一黑點,表示是低音。


註(2) 1’ --- 音符右上方有一逗點,表示是高音。
註(3) --- 孔序 11,C 音加鍵孔,1.0 版(C 音加鍵)專利權所加的實心鍵,以右手食指第二關
節來遙控,與 2.0 版(G 音加鍵)合著用,如虎添翼,運指及音色更進化。
--- 孔序 5,G 音實心鍵,手指不按,以孔序 3.4.手指來控制其按放,有加孔序 2,也
可以。
註(4) --- 按半孔。
註(5) 孔序 2 右無名指,也可以加圓框鍵(空心環),它也可控制#F 音,音色較佳。孔序 3 仍照

6
常可用,因音色稍暗,但指法較容易,在快速音形時較方便。
註(6) 超高音---不是每把都吹得出來,一般而言,管徑細的比粗的容易吹,簫比笛容易吹。可
能還有其他指法,尚待大家開發。
註(7) 本指法表是經過細心研究及比較利弊得失所訂,多按一孔或少按一孔,對音色及音準都
會有影響。而且音準也是依照這個指法來調的,所以請務必要確實遵守正確指法。尤其是
保留指(孔序 1、6、8),可使變換指法時減少手指數目,並有支撐及定位功能。 雖然有些
音色會稍暗、音準會稍低,還是要遵守已定的按放。
註(8) 同音有兩個以上指法的,一般以(1)為優先,但也可依據音色、音準及表情需求來調整。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