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年份 月份 单位/机构 主要事记 成果

赴外交流/情报资料

国家建委中国建筑科学研 搜集整理包括美国、芬兰、日本、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
1970 年初 中国建筑学会代表团出国考察
究院情报所 等国家的最新建筑技术工艺,并整理出系列情报文献。

总结撰写《出国参观考察报告:意大利、法国高层建筑部分
应意大利第九届国际建筑工业化
1973 11 月 中国建筑工程代表团 情况》,在高层建筑结构一节中简要提及“钢筋混凝土框
博览会邀请,前往参加观摩
架、抗剪墙与中心环混合体系”

《国外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 资料选编》
国家建委建研院建筑结构
1973 12 月 框架与剪力墙协同作用的设计,原载应该《Tall
研究所
Buildings》1967 年版 291-320 页

应应日中经济协会、日中建筑技 在“建筑结构”一节就日本建筑结构的抗震墙和抗震支撑的

术交流会、日中土木技术交流协 设计做详细描述。提及日本高层建筑采用的钢结构和劲性钢

会邀请,以中国建筑学会和中国 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弹塑性共工作性能,为使抗

1976 5月 中国抗震技术考察组 土木工程学会两个民间学术团体 震墙与框架相互协调,日本对抗震墙和抗震支撑的形式进行

的名义,先后在东京、京都、大 了研究,简要介绍其做法。

阪、下关等地对日本工程抗震技

术进行了考察。

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
《在侧向力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
1976 3月 结构研究所
的矩阵分析法》
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

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 《出国参观考察报告》美国建筑 提及关于美国建筑结构的一般情况(以钢结构、筒体结构居


1976 9月
建筑情报研究所 技术部分情况简介 多)

国家建委建研院建筑结构 《国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和科学研究的进展》
1977 11 月
研究所

国家建委建研院建筑结构 441B-Ⅲ 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空间静力分析通用程


1977
研究所 序 ETS1-2 使用说明

国家建委建研院建筑结构 《国外结构实验技术现状及其发 各国工程结构实验室和测试技术的情况手机整理


1977 10 月
研究所 展情况》

剪力墙-框架协同受力——设计指南和编制说明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所技
1978 1月 介绍国外采用的结构计算方法 美国 PCA 协会 1971 年的特种出版物“SHAR WALL-
术情报室
FRAME INTERACTION”

北京市赴日建筑考察团对日本的建筑技术做短时间的考察。
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 《出国参观考察报告》日本建筑
1978 8月 提及日本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31m 以下)以及抗震设
建筑情报研究所 结构设计与施工 郁彦
计方法。

《国外高层建筑抗侧力结构的空 国外 R.W.Clough、Rosman、Wilson、Cardan 等人关于


1979 4月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间工作文献资料目录》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研究成果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暂行规定》(JZ10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980 4月 79)的附件,列举部分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内力与位移分
研究所 参考资料》
析的方法,矩阵法、侧移法、角变法。

译自美国 Mark Fintel 主编的《混凝土工程手册》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 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抗震设计的
(Handbook of concert Engineering)第十二章。内容关
1981 1月 设计所 几个例题(按美国规范 ACI318-
于美国规范下的结构内力分析方法,梁、柱、剪力墙的截面
胡世平 张仕通 马耀庭 71)
以及梁柱节点配筋计算。

钢筋混凝土

1884 Ernest Ransome(美国) 发明使用扭曲钢筋加固混凝土 大型多层混凝土建筑成为可能


(变形钢筋的前身)

François Hennebique 创造了由柱子、梁和板组成的混 第一个意识到杆必须向上弯曲才能在支撑附近获得负力矩。


1892
(法) 凝土框架结构

研制出第一批与现浇地板柱子一 使外墙从自承重结构转为与其他部分共同承重,创造了使混

体的预制墙单元;一项可以从上 凝土作为框架的能力。
1901 Ernest Ransome(美)
部支撑墙体带有外层的结构系

统。

美国辛辛那提市的英格尔斯 高 64m,16 层。世界上第一幢高层混凝土建筑


1903
(Ingalls)大厦建成

第一份关于“钢筋混凝土梁的测
1904 Robert Talbot
试”的技术公告

无梁混凝土楼板(平板)代替梁 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的约翰逊-博维大厦
1905 C.A.P. Turner(美)
承重

对不同种类的预制拼装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行对比分析的情
1927 Smith 和 Dame 开始对剪力墙进行了研究。
1
况下,得出了不同种类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将松弛法用于刚性框架的近似分 简化了混凝土的结构设计
1930 Hardy Cross(美))

2
20 世纪 40 ???案例哪一个
…… 框架剪力墙第一次用于工程实践
年代

提出混凝土塑性性能的破坏阶段 奠定了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计算理论
1957 格沃捷夫
设计法

抗震

认为地震作用等效为静力(惯性力)作用于结构物做抗震设
1899 大房森吉 提出静力法

提出反应谱概念,并给出世界上
1943 M.A.Biot
第一个弹性反应谱,

Skidmore,Owings,Merril 芝加哥 Lake Meadows 住宅(20 最早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高层建筑(20 层)


1948
l(SOM) 层公寓楼)

根据静力法的概念提出以结构物的 10%的重量作为水平地
1951 佐野 震度法
震荷载作用于结构物进行抗震计算

确立了将极限强度和塑性变形考
1958 日本
虑在内的高层建筑剪力墙的算法

1958 第一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

要求当房高度大于 48.8m(160 英 是不是意味着框架的可行性??

尺)或 13 层时,应有延性抗弯空
1959 美国 SEAOC 规范
间刚架并至少承受总地震力的

25%,

标志地震工程的国际合作进入了世界性组织的阶段。中国
1963 国际地震工程协会成立
1985 年 12 月正式批准为成员国。

主编的 8 国抗震规范首先绘出不
1963 罗马尼亚
同地基土壤类型的反应谱

1
Smith B J, Dame U, Eng D, et al. DESIGN AND MEASURED BEHAVIOR OF A PERFORATED HYBRID PRECAST CONCRETE SHEAR WALL FOR
SEISMIC
REGIONS[J]. 1927, 35(12): 225-231.
2
高银鹰. 基于以应谱的 R.C.框架—剪力墙结构静力弹塑性有限元分析[D/OL].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2[2024-03-06].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9904&filename=2001003355.nh.
修改《建筑基准法》,废除对房 原因:1953 年日本建筑学会高层化委员会通过论证认为发

屋高度不超过 31m 的限制,但规 展超高层建筑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外国发展超高层


1963 日本
定超过 45m 的高层建筑需经“高 建筑有所经验;强震观测记录的积累;科学技术的发展。

层建筑结构审查委员会”审查

主持编制《地震区建筑设计规 采用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对

1964/197 范》(草案)但未颁发。1974 年 多层砖房限制高度。但受苏联规范影响,规定对于一般建筑


刘恢
4 完成并颁发了《工业与民用建筑 物可比基本烈度降低一度采用。

抗震设计规范》

国务院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内 同年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内设立“京津地区抗震办公

设立“京津地区地震办公 室”,1977 年 2 月改为国家建委抗震办公室,现建设部抗震


1967 中国
室”,1971 年成立直属国务院的 办公室。

国家地震总局。

1976 年发表其《增补修改案》,适用于 45m 以上的房屋,


1967 日本建筑学会 《高层建筑技术指针》
首次确定采用反应谱法。

周总理提出要做地震预报,5 月自行研制的记录强震仪投入
1966 邢台 邢台大地震
生产,用于强震观测。

前者震害较轻,修复容易;后者得结构破坏严重;总结出在

1972 12 月 尼加拉瓜马那瓜地震 美国银行大厦、中央银行大楼 高层建筑中设置剪力墙和控制变位较纯框架结构更有利抗

震,以及非结构抗震的重要性

造成唐山全市 97% 以上的工业和民用建筑被摧毁。认识到

框架结构和预制板的在抗震性能的缺陷。构造柱和圈梁出
1976 河北唐山 唐山地震
现。推动我国建筑抗震设防,形成 GBJ11-89《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对 78 规范的重新修订。

孙业扬、余安东、金瑞 高层建筑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的
1980
莼、蒋陆生 杆系-层间模型

剪力墙

通过强调构件之间的物理相互关系并最小化数学复杂性的方
开始对多高层的框剪结构进行法
法来研究剪力墙-框架相互作用问题,问题被简化为由集中
1965 Phillip L. Gould 分析,研究不同层高的剪力墙布
弹性反应支撑的悬臂梁的问题。得出结论:剪力墙的布置位
置形式对框架整体的影响
3
置和布置数量对于框剪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高层框架结构构造及剪力墙设 在日本震害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剪力墙设置方法和计算标准
1976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
置》

提出剪力墙布置数量以承受基地
1980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底总剪力 65-80%为宜

对地震区 50m 以下和以上的框剪 建立了考虑剪力墙弯曲变形,框架柱轴向变形和高振型影响

1981 华侨大学王全凤等人 结构建筑进行地震荷载数量优化 的数字模型,以确定剪力墙的最优数量

分析。

计算

认为地震作用等效为静力(惯性力)作用于结构物做抗震设
1899 大房森吉 提出静力法

1964 Khan 首次将框架-剪力墙结构简化成平 提出通过迭代法获得侧向力的分布及其对剪力墙支撑建筑物

和 Sbarounis 面结构,认为楼板在自身平面内 抗力构件的影响。Rosman 提出的通过剪力墙连接梁的荷载

刚度无限大。 传递的替代方法适用于中短层建筑,剪力墙的横截面在整个

高度上通常保持不变,但 20 层以上的建筑很难具备统一截

3
Gould P L. Interaction of Shear Wall-Frame Systems in Multistory Buildings[J]. Journal Proceedings, 1965, 62(1): 45-70。
面或统一荷载的条件。相对而言迭代法更加准确和可靠

20C60S 苏联 安东诺夫法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剪力墙体系
1973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
协同工作的简化计算与图表

程序吸收美国 wilson 的解法,1976 年来完成北京前三门大

开始研制“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 街高层住宅群的计算任务、北京西便门小区住宅群、北京、
197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内力组合和配筋设计通用程序” 内蒙的彩电中心、深圳的红岭公寓、金城、东方国贸、招商

大厦等。

张佑启(华南工学 用有限条法对柔性基础的框架— 有限元计算方法的简化,输入数据简单,对计算机内存要求

1982 院)、S. 剪力墙结构的自由振动特性进行 不多且计算时间较短,适用于小型电子计算机或微型计算

Swaddiwudhipong, 了研究。 机。

基于有限元技术,考虑材料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的;发现在横
分析框架-剪力墙体系在竖向和侧
Sulata Kayal' 向与竖向荷载较大的情况下,剪力墙的支撑作用更为有效;
1986 向联合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相互
苏拉塔·卡亚尔 最大的力和力矩重新分配在框剪系统中别的刚性墙和柔性框
作用
架中。

S. Swaddiwudhipong, 考虑了刚性或柔性基础上均匀和非均匀截面建筑物的静态和

T. Balendra, S.T. Quek, S.L. 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框架-剪力墙 自由振动分析。通过将结构视为剪切弯曲悬臂的连续方法来


1986
Lee 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 结构的高层建筑的计算机程序。 制定控制方程。采用多项式和超越位移函数来近似真实的位
4
程系 移场。该方法被证明是简单而强大的 。

案例

国庆十周年献礼——北京十大建
1959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 揭开我国框剪结构高层建筑的序幕
筑(民族饭店、民族文化宫)

民族饭店:48.8m,12 层;国内首次采用预制装配框架和
最早的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
整间预制楼板

在民族饭店、民族文化宫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在国内首次采

用全装配式高层抗震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北京民族饭店、民族文化 20 世纪 60 年代主编《多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等
1959
宫(50 年代最高) 专注,主持编写京津地区抗震鉴定标准及京津地区抗震设计
胡庆昌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暂行规定,主持装配式框架节点的定型研究,主持编写《国

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内容,编写《高层钢筋混凝土抗

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编制《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图集

CG-329

1964 大成建筑公司 新大谷饭店 22 层,日本第一个超过 45m 的建筑

1966 广州市建筑设计院 新爱群大厦 69.7m,18 层;广州第一幢高层建筑

1968 广州市建筑设计院 广州宾馆建成 86.51m,27 层,60 年代最高的建筑

1974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 北京饭店东楼建成 80.38m,20 层,70 年代地震区最高

1974 武藤清 椎名町公寓建成 打破日本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在 6 层及以下的传统

中南院 我国第一座百米以上高层建筑
1976 白云宾馆建成
时湖北工业设计院

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华
1978 上海大名饭店 国内首次使用第一代空间协同工作程序(TQ-16 型计算机)
东建筑设计院)

4
S. Swaddiwudhipong, T. Balendra, S.T. Quek, S.L. Lee, Computer program for the analysis of asymmetric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s,Computers &
Structures, Volume 22, Issue 3,1986,Pages 343-362,
1983 广州市建筑设计院 白天鹅宾馆 早期百米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

湖北工业设计院设计(结
1979 年 10 月完成设计,1983 年竣工。地下 1 层,地上 22
构设计负责人 李彩文)
1984 武汉晴川饭店 层,总高 73.5m,最高部高度 89.6m。六度地震设防。结
国家建工总局三局二公司
构计算程序:HBY 程序,编制单位:湖北工业建筑设计院
施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