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聚焦 148 | 2016 | 07

“飘浮”的木桥博物馆 —— 解析梼原
木桥博物馆
Light Wooden Bridge Museum —— Analysis Of Yusuhara Wooden Bridge Museum
文 / 艾尚宏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师
  刘 哲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研究生

·ABSTRACT·
本文主要对 2010 年建成的梼原木桥博物馆进行解析,探寻木桥博物馆如何能“飘起来”,又怎么能“站
得稳”?笔者通过研究材料特性、结构与技术的巧妙运用,分析其“漂浮”背后的秘密。
·KEY WORDS·
漂浮 ;标准木材构件 ;悬臂结构 ;抗震技术

1. 项目概况
梼原木桥博物馆位于日本高知县,基地中有一条将西侧的水疗馆和东侧旅馆
分隔已久的道路。该项目将这两座公共建筑连接起来,但其不仅仅发挥着通廊的
作用,也可以承担小型展览等活动,建筑东侧也有住宿和工作间的功能(图 1)。

在项目中,设计师运用小尺寸的木构件组合成大跨度的结构系统,其灵感
来源于中国和日本常见的传统悬臂结构,可以使设计能在不依赖大尺度材料的
情况下,实现大跨度的悬挑。博物馆两头设有两部全玻璃升降电梯,这两个透
明的玻璃体被巧妙地掩藏在背后的植物景观中,所以看似像一根中心支柱支撑
着整个建筑。从远处看,整个建筑像是“漂浮”在空中,与周边的自然景观有
机地融为一体。
·1. 梼原木桥博物馆全景图·
(图片来源:http://www.archreport.com.cn)

2. 材料运用与解析
为了更好地对项目进行解析,我们应从它最小的组成要素开始认知。该项
目的材料主要采用了木材,大量运用 180mm×300mm 的标准木构件相互堆叠
组合(图 2)。

2.1 木材材料特性
木材的优点:①木材的力学逻辑表现:材料本性中的力学特性能在材料中
真实的表现。②木材的生态内涵表现:木材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材料,可回收再
利用性和可再生性。③木材的天然质感表现:天然木材给人的感觉总是亲切、
自然、舒适和温暖的。

·2. 木构件· ·3. 古代木材组合结构体系·


木材的缺点:①木材怕火、怕湿、易腐蚀。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耐候性较 (图片来源:http://baike.baidu.com) (图片来源:http://baike.baidu.com)

差,耐久年限较短、易损伤、易燃、维护保养较为复杂。②木材材料特性的局限:
很难应用在那些大跨度建筑中。 和材料质量均匀化方面优于实体木材。⑥按需要,集成材可以制
造成通直形状、弯曲形状。⑦胶合前,可以预先将板材进行药物
现在工程中应用较多的集成材即秉承了木材的优点,又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木 处理,使材料具有优良的防腐性、防火性和防虫性。
材本身存在的缺陷。集成材即胶合木,它有几大特点:①集成材由实体木材的短
小料制造成要求的规格尺寸和形状,做到小材大用,劣材优用。②集成材用料在 2.2 木材组合方式
胶合前剔除节子、腐朽等木材缺陷,这样可制造出缺陷少的材料。配板时,即使 我国古代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为木构,从我国古建筑中可
仍有木材缺陷也可将木材缺陷分散。③集成材保留了天然木材的材质感,外表美 以总结出几种经典的木结构体系(图 3):远古时期的简单捆绑
观。④集成材的原料经过充分干燥,即使大截面、长尺寸材,其各部分的含水率 与搭建:防雨和虫兽;井干式结构: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
仍均一,与实体木材相比,开裂、变形小。⑤在抗拉和抗压等物理力学性能方面 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

087
·4. 在大跨建筑中的应用· ·5. 多样的组合方式· ·6. 现代木材多样的交接方式· ·7. 古代木材交接方式·
(图片来源:http://baike. (图片来源:http://baike.baidu.com) (图片来源:http://baike.baidu.com) (图片来源:http://baike.baidu.com)
baidu.com)

木材消耗量大;干栏式结构:防潮湿而建,木 行固定。设计师为了体现建筑的简洁与纯粹性, 地了解到各个部分的交接与组合。最下面的是


桩将建筑架起,适应多雨地区;抬梁式和穿斗 在设计的时候故意将钢构件隐藏到内部,从建 钢筋混凝土基础,被隐藏到地下。从地面上看,
式结构为古代建筑主要的木构形式:穿斗式构 筑外部很难察觉到(图 8、9)。 只能看到钢筋混凝土上面承托的钢支座,支座
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抬梁式构架是在柱 从外表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内部隐藏着很多的
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 建筑的跨度很大,受材料自身的限制,很 特殊构造和技术(下面详细解读)。中心支柱
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 难满足这么大的跨度要求。所以木板需要拼合 坐落在钢支座上面,在中心支柱这个“树干”
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 起来,这也必然带来多种材料的交接问题,如 上开始“生枝发芽”,180mm×300mm 的标
角形屋架。 木与木、钢与木、钢与钢之间的交接。木与木 准杆件错横交织,承托着由 180mm×700mm
之间有些部位采用榫卯结构进行交接,有些就 的木板竖向拼贴而成的木楼板。中心支柱与木
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比较发达,木材的组合 通过钢构件(如角钢、射钉、螺栓)辅助连接。 楼板交接的地方隐藏着一个钢构件,主要是为
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木材很少单独作为建构材 项目中钢与木交接的部位很多,以两侧“消隐” 了缓解震动时产生的力。楼板上面是承重的木
料使用了,一般都是通过与其他多种材料组合使 的钢框架与木板的交接为例:钢框架通过连接 屋架系统,结构清晰明确。通道两侧的维护结
用,如:钢材、玻璃等现代材料。材料与其他材 件将钢板支撑起来,钢板再将两块木板拖住, 构为木板和推拉窗,视野极好,是赏景和展览
料的组合方式多样,它们共同协作,发挥各自材 实现了木板的拼接;木屋架的交接方式基本上 的上佳场所。屋架上面为金属屋面,具有较好
料的优势,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图 4、5)。 延袭了古代榫卯的交接方式,同时通过对结构 的屋面防雨效果从而保护整个木结构体系。
的暴露,体现结构的秩序美(图 8、9)。
3.2 木材交接方式 日本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频发,
传统木构建筑中交接方式主要为榫卯、咬 通过对项目材料的解析,我们对材料的特 全国每年发生有感地震 1000 多次,是世界上发
合等方式(图 6)。现在由于木材多与其他材料 性,材料的组合与交接有了清晰的认识,便于 生地震最多的国家。基于现况,日本建筑都有很
组合使用,所以交接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交 对下面结构技术分析有更好的理解。 高的抗震设防裂度,所以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
接节点丰富而美观(图 7)。 抗震设计。
所以我们进一步分析其中的细部设计,
3. 结构与技术手段解析 讨论项目是怎样进行抗震设计的。中心支柱有 6
本案例在材料表达上主要运用了木材和钢 为了探究“漂浮”背后的结构技术支撑, 块木板组合而成,外轮廓为 900mm×900mm,
材,它们之间的交接方式既采用了传统的榫卯 我们需要对结构技术系统和细部设计有所了解。 从 外 面 看 是 十 字 交 叉 中 心 对 称 的 木 支 柱( 图
交接方式,又结合了现代的交接方式:通过钢 根据结构分解图(图 10,11),我们可以将整 13),保证了中心支柱的稳定性和垂直强度,
构件固定(本案用到了钢梁、钢框架、射钉和 体建筑分为:围护体系、承重结构和装饰构件。 这种拼接的木构件同时也提供了吸震的效果。仔
角钢等现代材料与之交接)。 木桥博物馆主要的承重结构为中心支柱和两侧 细剖析钢柱础,发现它是由铅、橡胶和钢三种材
的钢框架,木屋架为上部的承重结构。上部廊 料组成,材料各自发挥本身优势(图 14):铅
研究发现,大量 180mm×300mm 标准杆 道两侧的木窗、木板和金属屋面板为围护体系。 提供了竖向的稳定性,利于回到原来的形状;中
件之间借鉴了榫卯咬合的关系进行处理。杆件 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楼面标高以上的木杆件其实 间夹杂的橡胶增强弹性,利于减震;钢发挥材料
纵横交错搭接,其实在杆件的交界处,位于下 只是为了装饰,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并不存 的优势提供竖向的强度。
面的杆件会有 30mm 深的凹槽,方便杆件之间 在结构上的作用。
的咬合。而且,在此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增强 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建筑的基础还是采用
连接的稳定性,部分构件之间用射钉或螺栓进 从这张剖面示意图(图 12)中可以很清楚 了传统钢筋混凝土的做法,以保证整体的强度。

088
聚焦 148 | 2016 | 07

·8. 局部交接图· ·9. 交接方式示意图· ·10. 实景照片·


(图片来源:http://www.archreport.com.cn)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 图 片 来 源:http://www.
archreport.com.cn)

·11. 整体结构拆解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3. 中心支柱及钢支座结构分析·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2. 剖面解析示意图· ·14. 剖面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方案采用的抗震技术 ① 构 件 化: 整 个 建 筑 结 构 主 要 采 用 通过项目的解析可以看出:其实看似简单
和手法,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利于抗震: 180×300mm 体量的构件堆叠进行实现,通过 的建筑背后隐藏着纵多复杂的构造和技术,建
a. 基础的隔震,有利于减轻竖向地震震动 小构件的木材实现了大跨度建筑。 筑师要善于掌握材料的特性,充分发挥各种材
b. 拼接的木配件,有吸收水平向地震震动 ②融于环境:建筑被设计成一个极具雕塑 料的优势。
c. 木材固有的灵活性 感的三角体量,并对邻近山体和森林表达敬意。
d. 铅利于回到原来的形状 ③视觉效果好:将两侧的支撑结构消隐,
e. 橡胶增强材料间的弹性 让人们看上去以为所有结构由底部中心支柱支
f. 钢提供了垂直方向的强度。 撑,营造一种建筑悬浮在空中的震撼效果。
④材料绿色环保:木材是一种绿色环保的
4. 结语 材料,它加工能耗少、环境污染小;同时具有 参考文献:
[1]. 梼原木桥博物馆,《城市环境设计》,2012-07
笔者通过对材料特性、结构和技术手段的 可自然降解性,可回收再利用性和可再生性。
[2].Takumi Ota, 梼原木桥博物馆,《中国建筑装饰
分析,了解了建筑为什么能“飘”起来,又能“站 ⑤抗震性能强:木构件之间的连接采用多
装修》,2011-09
得稳”。回顾整个项目的剖析过程,总结项目 种材料组合的方式,各自发挥优势,有吸震抗 [3].Wood design & building-summer ,2012
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震的作用。 [4].Puu wood holzbols,2011-04

08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