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新山宽柔中学

历届独中统一考试题
(马新历史及东南亚历史)一级方程式赛车
问答题
姓名:__________( )
班级:高三( ) 整理者:傅慧玲老师
马来西亚及其东南亚邻国史-印度尼西亚
第一编:面对殖民势力和西方文化入侵的岛屿东南亚
单元 1:16 至 17 世纪的岛屿东南亚
1.1 欧洲人新航路的开辟与葡、西、荷殖民势力的到来
一、欧洲人海上探险的展开
(一)欧洲人展开海上探险的背景
(二)荷兰人在岛屿东南亚
(三)荷兰人统治下的马六甲和东印度群岛
第二编:殖民统治下的东南亚
单元 3:殖民主义势力笼罩下的东南亚
3.1 殖民势力的扩张与统治
一、岛屿东南亚
(一)荷属东印度群岛
1. 试述新殖民政策实施的背景(原因)。(马来西亚及其东南亚邻国史 Pg 93)
答:随着欧洲工业国家在海外殖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维持宗主国地位又保障经济利
益,荷兰开始调整殖民政策。1870 年左右,荷兰殖民政府在东印度群岛推行新殖民
政策,即所谓“自由主义政策”和“福利政策”。
2. 试述新殖民政策的内容。(马来西亚及其东南亚邻国史 Pg 93)
答:a 自由主义政策:
Ⅰ受 1848 年法国二月革命自由主义浪潮冲击。
Ⅱ荷兰国会制定并颁布促进自由竞争的法令。
Ⅲ取消强迫栽种制。
Ⅳ土地为殖民政府所有,人民有世袭使用权。
Ⅴ未开发的土地可出租给外国资本家以发展农业。
Ⅵ人民有权把自己的田地或占有地出租,为欧洲列强的资本输出铺路。
Ⅶ开发仍集中在爪哇岛。
b 福利政策:
Ⅰ在自由主义政策下,私人企业获得发展,但人民生活没有改善,甚至更糟。
Ⅱ20 世纪初,开始实施福利政策。
Ⅲ鼓励爪哇人移居人口较少的外岛。
Ⅳ发展外岛的矿业。
Ⅴ创设学校,扩大医药服务或立国民议会,让印尼人有机会参政及接受西方教育。

1/6
3.2 东南亚各国的反应与改革
一、爪哇战争
1. 试分析印尼“爪哇战争”爆发的原因。(马来西亚及其东南亚邻国史 Pg 108)
答: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荷兰于 1818 年重新统治爪哇。为了解决其财政危机,荷属东印
度总督大事征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1825 年 7 月,荷人擅自在日惹王宫附近开辟公路,王陵墓地受到破坏,引起日惹王
子狄波尼哥罗的不满。他以复兴伊斯兰教,发动“圣战”驱逐异教徒为号召,组成近
六万人的起义军,在中爪哇和东爪哇广大地区进行游击战,痛击荷军,史称“爪哇战
争”。

2. 试说明荷印殖民政府推行强迫栽种制度的背景、内容及结果。(马来西亚及其东南亚邻
国史 Pg 108)
答:背景:19 世纪 30 年代,为了解决镇压爪哇战争及比利时独立引起的财政危机,荷兰
开始在爪哇实行“强迫栽种制度”
内容:凡有土地者须按政府规定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按规定,拨出土地种植政
府指定作物者,无须另缴地租,然而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农民不仅仍须照缴地租,也
被禁止随意离开乡村。此外,监督的官吏,往往强迫农民将最好的田地拨出来种植政
府指定的作物,留下贫瘠的田地种稻或其他作物。长久下来,不仅耕地面积减少,粮
荒严重,饿殍遍野。
结果:为荷兰当局带来巨大财富,不仅挽救其经济危机,也促进该国工业的发展。同
时,对印尼人民而言,此制度却使爪哇人几乎沦为农奴,对荷兰工商业的发展是一种
阻碍。

第三编:民族觉醒到二战时的东南亚
单元 6:二战前东南亚的民族主义运动
6.1 兴起的背景
1. 20 世纪初,哪些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促使东南亚各国民族、民主主义的发展?
(马来西亚及其东南亚邻国史 Pg 201--205)
答:A 外部因素:20 世纪初,国际上频繁出现的政治事件,尤其是亚洲各国民族、民主
运动的勃兴,给予东南亚人民很大的激励,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一)明治维新与辛亥革命:
日本自 19 世纪末的明治维新后,在 1905 年日俄战争中,以一个蕞尔小国战胜
了白种人的庞大沙俄帝国;事实证明,东方人改革维新,就能够转弱为强,足
以战胜西方列强。越南民族主义者潘佩珠(Phan Boi Chau)一度称日本人为
“黄种人的大哥”,提倡仿效日本的维新,建立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国家。
1911 年,中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满清封建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以及 1919 年
五四运动的文化、社会革新,鼓舞和启发了东南亚人民,尤其孙中山的三民主
义。印尼的苏卡诺(Soekarno)曾说“中山先生的学说启发我去斗争,启发我去
爱我的国家,爱我的人民。”

2/6
(二)土耳其革命与西亚伊斯兰教改革运动:
① 1923 年,凯末尔担任总统,宣布土耳其为共和国,开展包括实行政教分
离、扩大世俗教育等系列现代化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凯末尔的革新与建
设,给东南亚穆斯林民族主义者提供未来国家制度实际建设的参考经验。
② 20 世纪初,埃及起了革出繁琐宗教习俗,制定适合现代社会的伊斯兰法律
制度,以宗教精神提倡发展现代教育体系,以适应现实情况的伊斯兰教改
革运动,对留学当地的东南亚穆斯林产生很大影响。
③1912 年,在伊斯兰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下,印尼穆斯林社会的精英人物阿末达
兰(Ahmad Dahlan),成立“穆罕默德亚协会”(Muhammadiyah),致力于
印尼宗教与社会的伊斯兰改革运动。地区的伊斯兰教改革运动,也促进近代
民族意识的形成。
(三)印度反英不合作运动:
一战后,印度全民在甘地(Mohandas K. Gandhi)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通过非
暴力不合作运动迫使英国殖民政府让步。甘地的不合作运动不仅获得印度人民
热烈支持与全国的响应,也广泛地给东南亚人民带来借镜和启发。
在缅甸,民族主义运动者宣传甘地与殖民者斗争的经验,仿效不合作运动,倡
导使用国货。
(四)俄国十月革命: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苏维埃(Soviet)政制的建立,引起世界剧烈的
震撼,对东南亚民族、民主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共产主义(Communism)在东南亚得到传播,共产主义支
持者先后在各国成立组织,他们在农村、工人阶级中积极活动,领导工人的抗
议行动,使东南亚民族主义运动出现了新的成分与内容。
(五)一战促成觉醒:
1914——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卷进战争的漩涡,殖
民地成为帝国主义者的后方,提供了人力和原料资源;此外,宗主国采取增加
各种捐税,强制摊派公债等办法,把相当大部分的战争费用转嫁给殖民地。帝
国主义的残酷掠夺,使殖民地的生产遭到破坏,特别是农耕土地面积的减少,
农产品严重减产,商品奇缺,物价暴涨,社会矛盾尖锐化,不满和反抗的情绪
迅速增长。

B 内部因素:
(一)东南亚民族资本主义和中产阶级的兴起:
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受到西方国家殖民统治的影响,东南亚各国均被卷入
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由本国人投资发展的民族手工业因而得以初步发
展。
在菲律宾,自马尼拉等港口开放自由贸易后,促进了当地民族资本的发展,
出现了 一批以华菲混血儿为主的资产阶级。
印尼商人也创办了一些小规模的手工业工场。
越南人先后创办商行,生产和经营国货土产。
缅甸方面,由于殖民政府的单一化经济发展政策,民族资本的发展相对较
迟。

3/6
随着民族资本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东南亚的中产阶级开始出现在政治舞台
上。他们一方面希望摆脱帝国主义、传统旧制的束缚,要求独立发展经济;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经济力量十分脆弱,与外国资本和传统制度存
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又有极大的妥协性。
(二)西方教育的影响:
19 世纪末,为了培育中下级的公务人员,殖民政府开办学校,当地人识字
率提高,无意中加速民族主义者的思想宣导工作。一些本地中产阶级的孩
子有机会受中高等教育,甚至远赴宗主国受教育,直接受到西方政治思潮影
响。这些知识分子创办报刊杂志、翻译出版西方思潮著作,揭露帝国主义的
侵略罪行和专制统治的腐败,力图唤起国民的民族意识,争取自治或独立,
以达到振兴民族的目的。
(三)传统文化与宗教的复兴:
西方殖民者来到东南亚后,不仅研究和书写当地风土人情和自然生态,也展
开考古挖掘,使古迹得以重现世间,为东南亚民族主义者注入对国家历史的
自豪感。
由于西方国家侵占东南亚的主要目的是掠夺经济利益,它们对当地固有的宗
教及文化发展,往往采取放任和宽松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东南亚国家得
以保存它们都有的文字、宗教及文化,为日后民族主义的滋生提供了一个重
要条件。例如在缅甸,佛教成为英国入侵后凝聚全国人民的国家象征。

6.2 二战前东南亚各国的民族主义运动
二、印尼民族主义运动
1. 试解释下列各名词:(马来西亚及其东南亚邻国史 Pg 211)
至善社 (Budi Otomo)
答:至善社是由哇希丁(Wahidin) 及苏多摩(Sutomo)等一批受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于
1908 年在印尼日惹 (Jogjakarta) 成立,要求发展印尼民族经济、普及教育,以提
高印尼人的社会地位。走温和路线的至善社成员多是爪哇与马都拉的上层知识分
子,到 1909 年底,已拥有会员 1 万人。至善社的成立在唤醒民族意识、增强民族
自尊心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它揭开了印尼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史的第一页,被誉
为“印尼政党之母”。
单元 8:日本侵略东南亚
8.1 日本入侵东南亚及其统治
一、占领经过
二、统治政策和抗日运动
(一)统治政策
(二)各地的抗日运动

4/6
单元 11:二战后国际新形势下的东南亚
11.1 东南亚国家的独立
(二)武装斗争争取独立——印尼和越南
11.3 东南亚各国独立后的发展
一、徘徊在民主与威权专制之间(1960 年——1980 年代)
(一)受军人或准军人威权统治的国家
2 印尼的苏哈多政权
1a)试分析造成印尼独立后政局动荡不安的因素。(试分析印尼九.三 0 事件发生的背
景。)(马来西亚及其东南亚邻国史 Pg 375--376)
答:1950 年,印尼共和国成立后,实行西方议会民主政治制度。但是,这时期印尼政党
众多,互相倾轧,加以军队派系林立,各据一方,形成文争武斗的局面。
此外,作为政治中心的爪哇,因岛屿间族群,宗教文化不同,使地方上的隔阂成为
另一个政治隐忧。
有鉴于此,苏卡诺于 1957 年宣布全国实行军法管制,导致军人开始当任要职,左右
政局。
1960 年代初,苏卡诺提出民族主义、宗教和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即纳沙贡)合作的
主张,印共此时成为重要政党之一。
然而,控制了军、政、经大权的右派军人,与势力日益扩张的共产党关系紧张,左
右两派势不两立,最终发生“九.三 0 事件”。

b)苏哈多军人政权的崛起与九.三 0 事件有什么关联?
答:九.三 0 事件发生后,随着陆军战略后各队司令苏哈多迅速调兵遣将镇压政变部队,
翁东的政变以失败告终。苏哈多指这次政变是印尼共产党策划和领导的,下令全国
展开反共大清算,掀起反华浪潮.
1966 年 3 月,苏卡诺遭胁迫移交权力给苏哈多。苏哈多上台后,即着手建立军人
政权,印尼进入“新秩序”时期。

c)试简单说明苏哈多执政时期的概况?
答:在苏哈多“新秩序”时期,首先使军人统治合法化。在这政治理论下,武装部队,
特别是军人,具有双重职责,不仅担任国防重任,同时也要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负有责任。
为了统治上的方便,苏哈多选择由各行业、宗教团体联合组成的“专业集团”,作
为代表军人进行长期统治的政治组织。该党由苏哈多的亲信领导,在国会与人民协
商会议中拥有绝对多数议席,印尼政权掌握在以苏哈多为首的军人集团手中。
在经济领域,苏哈多推行技术官僚治国政策,对外开放市场,印尼经济一度飞速成
长。但是,专政和独裁使印尼政治日益腐败,朋党乱政,引起社会民众的不满。

5/6
二、威权政治的崩解
(三)印尼
1 试述 1998 年印尼五月暴乱的背景和结果。(马来西亚及其东南亚邻国史 Pg385--386)
答:在 1990 年代,社会对苏哈多家族的敛财和专制不满情绪蔓延,抗议苏哈多专制腐败
的声浪日益高涨,反对派组织游行示威,与军警发生激烈冲突。1997 年代金融危
机,让原本已经百病丛生的印尼经济,更遭遇货币贬值、外债负担沉重、外汇储备
几近枯竭的局面。
苏哈多的顽固专断使人们对其政府完全丧失信心,许多政党领导人公开要求苏哈多
下台。5 月,雅加达爆发以大专生为主、要求他下台的大规模群众游行。在国防部长
以三军名义奉劝下,苏哈多黯然离开总统宝座。
苏哈多下台后,民主与改革成为印尼人民最强烈的呼声。在这背景下,接任总统的
哈比比(B. J. Habibie, 1998 年 5 月—1999 年 10 月在职)推出多项行政改革,恢复
言论集会自由,实行地方自治,政党林立的局面再次出现。经过 1999 和 2003 年两
次选举的实战经验,印尼的选举机制走向稳定,军人集团的权力减弱,成为东南亚
民主政制的典范。

乡愁-余光中(1972.1.21)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