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

29



自殺求仙 : 道教尸解與六朝社會
韓 吉 紹

提要:“同死生之域”是中古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它有現世成仙、逝後升仙和自殺求仙三
種不同趨向。這些趨向的變 化,實 際 上 反 映 了 道 教 從 初 始 向 深 層 發 展 的 軌 迹,而 尸 解 是 探
索此變遷過程的重要角度之一。尸解是一種獨特的神仙方術,淵 源 於 戰 國 後 期 的 死 後 復 生
思想,並非純粹追求肉體不 死,還 涉 及 靈 魂 觀 念。 尸 解 通 常 用 以 粉 飾 神 仙 人 物 或 方 士 的 逝
世,但在六朝時,尸解與道教、金丹、民間信仰甚至佛教輪回 思 想 交 纏 在 一 起,形 成 一 個 龐 雜
體系,與 自 殺 求 仙 觀 念 相 互 推 波 助 瀾,促 使 一 些 盲 從 者 不 憚 以 自 沉、火 焚、兵 殺、服 尸 解 藥、
服金丹等極端方式追求永生,從 而 對 民 衆 生 活、墓 葬 風 俗、社 會 秩 序、道 教 發 展 等 産 生 多 方
面影響。
關鍵詞: 同死生之域 道教 尸解 自殺 六朝
DOI:10.19325/j.cnki.11-1678/k.2017.01.002

一 、引 言

衆所 周 知,神 仙 思 想 是 中 國 古 代 文 化 的 一 項 重 要 内 容,而 神 仙 最 突 出 的 特 徵 乃 長 生 不

死。《釋名》有云: “老 而 不 死 曰 仙。 仙,遷 也,遷 入 山 也,故 其 制 字 人 傍 作 山 也。”① 葛 洪 亦


云: “夫神仙之法,所以與俗人不同者,正 以 不 老 不 死 爲 貴 耳。”② 正 因 如 此,東 漢 初 班 固 編 撰
《漢書》時將神仙方術和醫學一起歸爲“生生之具”,並云“神 僊 者,所 以 保 性 命 之 真,而 游 求

於其外者也。聊以盪意 平 心,同 死 生 之 域,而 無 怵 惕 於 胸 中 ”③ 。 同 死 生 之 域,達 成 長 生 不


死,此乃神仙思想誘惑世人之根本。
然而,從漢至六朝,“同死生之域 ”的 思 想 並 非 一 成 不 變,而 是 表 現 出 三 種 不 同 的 趨 向。

① 劉熙撰,畢沅疏證,王先謙補《釋名疏證補》,中華書局,2008 年,第 96 頁。
②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釋》,中華書局,1985 年,第 174 頁。
③ 班固撰《漢書》,中華書局,1962 年,第 1780 頁。
30 文 史 2017 年第 1 輯·總第 118 輯

第一種趨向是追求現世成仙,主要 表 現 是 各 種 養 生 類 方 術 在 世 間 的 流 行 ( 如 行 氣、導 引、服


食等) 。第二種趨向是夢想逝後升 仙,主 要 表 現 爲 人 們 正 常 逝 世 後 在 墓 葬 中 大 量 布 置 神 仙
題材内容,甚至將墓葬營造成升仙之所、煉形之宫。第三種 趨 向 是 妄 圖 自 殺 求 仙,將 死 亡 視
爲達到永生的必經之途,爲此不惜採用極端方式。以上三種趨 向 對 中 古 社 會 及 思 想 的 影 響
都非常大,但是學界研究並不平衡。迄今爲止,大多數研究 都 集 中 在 第 一 種 趨 向,相 關 研 究
不勝枚舉,此不贅述。關於第二種 趨 向,長 期 以 來 學 術 界 多 以 漢 代“謂 死 如 生 ”的 思 想 來 審
視墓葬中的神仙文化 ④ 。不過新近有研究認爲,漢墓研究應注意更多從宗教背景予以關注,
墓葬的實質是對逝者進行生命 轉 换,實 現 由 死 而 仙 ⑤ 。 這 些 新 成 果 對 理 解 該 傾 向 提 供 了 嶄
新視角。第三種趨向實際上 是 前 兩 種 極 端 發 展 的 結 果,對 六 朝 社 會 觀 念 影 響 很 大,但 是 一
直缺乏關注。在後兩種趨勢 中,有 一 種 神 仙 方 術 起 到 了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與 最 後 一 種 尤 其
密切相關,是研究其思想内涵的重要角度,此即尸解。
戰國秦漢流行的神仙方術主要有行氣、導引、服餌( 包括服食、煉丹和辟谷等 ) 、房中、尸
解等數種,其中大多爲養生方技,惟尸解比較獨特。尸解淵 源 於 戰 國 後 期 的 死 後 復 生 思 想,
它並 非 純 粹 追 求 肉 體 不 死,還 涉 及 靈 魂 觀 念,漢 代 時 已 有 身 死 精 神 去 和 蟬 蜕 不 死 兩 種 傾
向 ⑥ 。尸解的類型有很多,如火解、水 解、兵 解、刀 解、劍 解、仗 解 等,通 常 用 以 粉 飾 神 仙 人 物
或方士的逝世,或者用於墓葬升仙。六朝時期,尸解信仰與 道 教 合 流 漸 深,對 其 他 仙 術 及 佛
教思 想 等 亦 兼 收 並 取,其 内 涵 發 生 深 刻 變 化。 其 發 展 愈 盛,流 傳 愈 廣,被 濫 用 亦 愈 深,很 多
死亡現象被有意篡改附會成尸解仙去,這無疑迎合並鞏固了 當 時 日 漸 興 盛 的 神 仙 思 想。然
而,所謂過猶不及,這種趨勢反過來對一些盲從者造成嚴重影 響,致 使 六 朝 尸 解 常 見 以 自 殺
方式來實施者。後世道書《玉 清 無 極 總 真 文 昌 大 洞 仙 經 》卷 五 注 云: “尸 解 有 五: 水 解 者 投
水,火解者自焚,金解受刃,木解倚樹化,土解鑽山入石。”⑦ 其言雖非直接針對六朝自殺尸解
而言,却透露出此類異化之象。這種現象對六朝民衆生活、墓 葬 風 俗、社 會 秩 序 以 及 道 教 發

④ 如王仲殊認爲: “在漢代地主官僚階 級 中 流 行 的 喪 禮 和 葬 俗,其 中 心 思 想 之 一,是 把 死 人 當 作 生 人 看 待,即《論


衡·薄葬篇》所説的‘謂死如生’。所以,不僅在墓室的 形 制 和 結 構 上 模 仿 現 實 生 活 中 的 房 屋 ,而 且 在 隨 葬 品 方
面也儘量做到應有盡有,凡是生人所用的器具、物品,無 不 可 以 納 入 墓 中。 《鹽 鐵 論 · 散 不 足 》所 謂‘厚 資 多 藏,
器用如生人’,也正説明了這一事實。”見氏著《漢代考古學概説》,中華書局,1984 年,第 97 頁。
⑤ 相關研究參見姜生先生《馬 王 堆 帛 畫 與 漢 初“道 者 ”的 信 仰》(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2014 年 第 12 期,第 176—200
頁) 、《漢墓的神藥與尸解成仙信仰》( 《四川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 版 ) 》2015 年 第 2 期,第 28—42 頁) 、《漢 代
列仙圖考》( 《文史哲》2015 年第 2 期,第 17—33 頁) 、《長沙金盆嶺晉墓與太陰煉形———以 及 墓 葬 器 物 群 的 分 布
邏輯》( 《宗教學研究》2011 年第 1 期,第 17—41 頁 ) 等,以 及《漢 帝 國 的 遺 産: 漢 鬼 考 》相 關 章 節,科 學 出 版 社,
2016 年。
⑥ 關於早期尸解的特點和思想起源可參見拙文《試 論 漢 代 尸 解 信 仰 的 思 想 緣 起》,《宗 教 學 研 究 》2012 年 第 2 期,
第 276—281 頁。
⑦ 《道藏》第 2 册,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年,第 638 頁。
自殺求仙: 道教尸解與六朝社會 31

展等 産 生 重 要 影 響,然 而 由 於 史 料 散 落 各 處,除 少 數 資 料 較 爲 詳 細 的 案 例 得 到 一 定 關 注
外 ⑧ ,總體上不爲學者 重 視。 若 能 將 有 關 現 象 做 一 貫 之 梳 理,對 理 解 六 朝 社 會 思 想 將 有 裨
益,故撰本文,祈望方家批評指正。

二 、自 沉

東晉 孫 恩 起 義 與 道 教 的 關 係 學 界 已 有 很 多 討 論,無 需 筆 者 贅 述,這 裏 要 强 調 的 是 起 義
過程中孫恩等道衆以水尸解法進行的大規模自殺行爲。
東晉隆安二年( 398) ,孫恩叔父 孫 泰 以 爲 晉 祚 將 終,鼓 動 百 姓 起 事,結 果 遭 到 會 稽 王 司
馬道子誅殺。孫泰曾師從五 斗 米 道 首 領 杜 子 恭,後 繼 承 其 衣 鉢,在 南 方 五 斗 米 道 信 徒 中 頗
有影響。對於其突然死亡,信衆一時難以理解,遂以爲其登仙而去,進而支持孫恩。《晉書 》
卷一○○《孫恩傳》云:
恩逃于海。衆聞泰死,惑之,皆謂蟬蜕登仙,故就海中資給。⑨
《資治通鑑》卷一一一《晉紀三十二》亦云:
兄子恩逃入海,愚民 猶 以 泰 蟬 蜕 不 死,就 海 中 資 給 恩。( 注 云: 蟬 解 殼 曰 蜕。 神 仙
家有尸解之説,言尸解登仙,如蟬之蜕殼也。) 

《通鑑》注文所言屬實,漢 晉 時 的 確 常 以 蟬 蜕 成 仙 來 解 釋 尸 解。 如《論 衡 · 道 虚 》批 判 尸 解
云: “所謂‘尸解’者……如謂不 死 免 去 皮 膚 乎? 諸 學 道 死 者,骨 肉 俱 在,與 恒 死 之 尸 無 以 异
也。夫蟬 之 去 復 育,龜 之 解 甲,蛇 之 脱 皮,鹿 之 墮 角,殼 皮 之 物 解 殼 皮,持 骨 肉 去,可 謂 尸 解
矣。”
瑡 又《抱朴子·論仙》
瑏 云: “按《仙經》云,上士舉形昇虚,謂之天仙。 中士遊於名山,謂之
地仙。下士先死後蜕,謂之尸解仙。”

⑧ 此 少數案例主要指上清青年道士周子良的自殺,關於其討論如 Michel Strickmann,“On the Alchemy of T’ao Hung-


ching”,in Facets of Taoism,edited by Holmes Welch and Anna Seidel,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9,pp.123- 192.以及吉川忠夫《夢的記録———〈周氏冥通記〉》,T.C.拉塞爾《〈周氏冥通記〉中 的 神 啓 和 故 事 》,
許麗玲《〈周氏冥通記〉初探》等,以 上 三 篇 均 收 入 麥 谷 邦 夫、吉 川 忠 夫 編,劉 雄 峰 譯《〈周 氏 冥 通 記 〉研 究 ( 譯 注
篇) 》,齊魯書社,2010 年。司馬虚還提到上清早期重要傳 人 許 翽 的 自 殺 。 此 外,對 孫 恩 盧 循 起 義 的 討 論 也 有 一
些涉及到其 中 的 自 殺 現 象。 當 然,對 於 六 朝 自 殺 尸 解 的 真 實 性 亦 有 不 同 看 法。 譬 如 康 若 柏 ( Robert Ford
Campany) 在一些關鍵 問 題 上 與 司 馬 虚 的 觀 點 相 左 ,見 其“The Sword Scripture: Recovering and Interpreting a Lost
4 th -Century Daoist Method for Cheating Death”,載香港中文大學《道 教 研 究 學 報: 宗 教、歷 史 與 社 會 》第 6 期,2014
年,第 33—84 頁。
⑨ 房玄齡等撰《晉書》,中華書局,1974 年,第 2632 頁。


瑠 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鑑》,中華書局,2011 年,第 3540 頁。


瑡 黄暉《論衡校釋》,中華書局,1990 年,第 331 頁。


瑢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釋》,第 20 頁。
32 文 史 2017 年第 1 輯·總第 118 輯

孫泰既 誅,孫 恩 聚 衆 於 海 上 欲 爲 其 復 仇,屢 次 進 犯 三 吴 地 區,後 占 據 會 稽,自 號 征 東 將


軍,號其黨爲“長生人”,一時震 懼 朝 廷。孫 恩 的 暫 時 成 功 對 周 邊 反 朝 廷 勢 力 起 到 極 大 刺 激
作用,從者如流。《晉書·孫恩傳》云:
諸賊皆燒倉廩,焚邑屋,刊 木 堙 井,虜 掠 財 貨,相 率 聚 於 會 稽。 其 婦 女 有 嬰 累 不 能
去者,囊簏盛嬰兒投於水,而告之曰: “賀汝先登仙堂,我尋後就汝。”

不過,此系列事件前後經過諸 史 書 記 載 不 一。單 就 弃 嬰 一 事 而 言,《魏 書 · 司 馬 睿 傳 》記 其


發生在孫恩敗逃之時:
琰將至吴興,賊徒遁走,驅 逼 士 庶,奔 于 山 陰。 諸 妖 亂 之 家,婦 女 尤 甚,未 得 去 者,
皆盛飾嬰兒投之于水而告之曰: “賀汝先登仙堂,我尋復就汝也。”賊既走散,邑屋焚毁,
郛郭之中,時見人跡,經月乃漸有歸者。

馮君實認爲: “恩據會稽後,東晉震懼,始遣謝琰,琰將至吴興,義衆被迫退向會稽,乃 有 婦 女
弃嬰之事。弃嬰絶非勝利時之 行 動。此 則 以 魏 書 所 述 爲 是。”
瑥 其 言 蓋 是。 不 過,
瑏 追隨孫恩
之“諸賊”多爲 五 斗 米 道 信 徒,弃 嬰 行 爲 無 論 發 生 在 何 時,投 水 登 仙 顯 然 係 踐 行 道 教 尸 解
之術。
最後孫恩兵敗時,他 同 樣 選 擇 赴 海 自 沉,而 從 其 投 水 死 者 又 多 至 百 人。 《晉 書 · 孫 恩
傳》云:
恩窮慼,乃赴海自沈,妖黨及妓妾謂之水仙,投水從死者百數。

另《宋書》卷一及卷二五皆云孫恩投水而死,但《晉 書》卷 一 ○ 則 記 其 被 臨 海 太 守 辛 景 斬 首。
馮君實認爲: “考時投水者非恩一人,從恩投水者甚衆,而其後盧循亦投水死,婦女且謂 沈 嬰
爲登仙堂,是投水與宗教有關,恩當爲投水死。謂辛景斬首者,或係取尸斬之。”
瑧 其説可信。

孫恩死後,其妹夫盧循被推爲首領,繼續率衆作 戰,結 果 數 度 兵 敗,最 終 亦 走 投 無 路,竟


然也自沉於水。《晉書·孫恩傳》云:
循勢屈,知不免,先鴆妻子十餘人,又召妓妾問曰: “我今將自殺,誰能同者? ”多云:
“雀鼠貪生,就死實人情所難。”有云: “官 尚 當 死,某 豈 願 生! ”於 是 悉 鴆 諸 辭 死 者,因 自

投於水。

瑣 《晉書》,

瑏 第 2633 頁。


瑤 魏收撰《魏書》,中華書局,1974 年,第 2107 頁。


瑥 馮君實《晉書孫恩盧循傳箋證》,中華書局,1963 年,第 24 頁。
瑦 《晉書》,

瑏 第 2634 頁。


瑧 馮君實《晉書孫恩盧循傳箋證》,第 49 頁。
瑨 《晉書》,

瑏 第 2636 頁。
自殺求仙: 道教尸解與六朝社會 33

以上諸例中,其自沉行爲雖多爲形勢所逼,但一致選 擇 自 沉 方 式,其 背 後 必 有 某 種 共 同
思想驅使。陳寅恪早先指出,孫恩等人“以投水爲登‘仙 堂’,自 沉 爲 成‘水 仙’,來 源 於 五 斗
米道尸解之説”。可謂一語中的。他進而認爲,尸解於孫恩之所以表現爲水解,與濱 海 琅 邪
之五斗米道有關。孫氏本出琅邪,而琅邪爲于吉、宫崇神書 所 出 之 地,水 仙 之 説 乃 海 濱 宗 教
之特徵 
瑩 。按尸解方術的出現遠早於 東 漢 道 教,
瑏 瑠,
水 解 雛 形 亦 於 西 漢 時 見 諸 載 籍
瑐 而且並非
出於濱海地域,陳先生此説未必確切。不過,考諸道書,尸解 信 仰 的 確 爲 五 斗 米 道 最 初 的 重
要思想( 《太平經》已重視尸解) ,這一點尚需强調補充。
《老子》有云: “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此句在《老子想爾注 》中被篡改,作“以其無尸故

能成其尸”,並注云:
不知長生之道,身皆尸行耳,非道所行,悉 尸 行 也。 道 人 所 以 得 仙 壽 者,不 行 尸 行,
與俗别异,故能成其尸,令爲仙士也。

又“夫唯不盈能弊復成”句注云:
尸死爲弊,尸生爲成,獨能守道不盈溢,故能改弊爲成耳。

饒宗頤先生認爲: “此 練 尸 延 年 之 説 也。《太 平 經 》謂: ‘尸 解 之 人,百 萬 之 人 乃 出 一 人 耳。’


則尸解亦非易致也。凡 尸 行 而 不 能 尸 解 者 謂 之‘尸 人’,《想 爾 》謂: ‘衆 書 傳 記 爲 尸 人 所
作。’以其不能得道真,故目爲邪文。‘尸人’蓋與道人義相反。”
瑣 另外,
瑐 劉昭瑞亦釋“故能成
其尸”之尸爲尸解之義 
瑤。

又《想爾注》有太陰煉形之術。如“没身不殆”句注云:
太陰道積,練形之宫也。世有不可處,賢者 避 去,託 死 過 太 陰 中; 而 復 一 邊 生 像,没
而不殆也。俗人不能積善行,死便真死,屬地官去也。

又“死而不亡者壽”句注云:
道人行備,道神歸之,避世託死過太陰中,復 生 去 爲 不 亡,故 壽 也。俗 人 無 善 功,死



瑩 萬繩楠整理《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録》,貴州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 147 頁。


瑠 據稱劉向撰《列仙傳》記載: “瑕丘仲者,甯人也。賣藥 於 甯 百 餘 年,人 以 爲 壽 矣。 地 動 舍 壞,仲 及 里 中 數 十 家 屋
臨水皆敗。仲死,民人取仲尸弃水中,收其藥賣之。仲 披 裘 而 從,詣 之 取 藥,弃 仲 者 懼,叩 頭 求 哀。 仲 曰: ‘非 恨
汝,使人知我耳。吾去矣。’後爲夫餘胡王驛使,復來至甯,北方謂之謫仙 人 焉。”( 王 叔 岷《列 仙 傳 校 箋 》,中 華 書
局,2007 年,第 75 頁)


瑡 饒宗頤《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第 10 頁。


瑢 同上書,第 19 頁。


瑣 同上書,第 72 頁。


瑤 劉昭瑞《〈老子想爾注〉導讀與譯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 78 頁。


瑥 饒宗頤《老子想爾注校證》,第 21 頁。
34 文 史 2017 年第 1 輯·總第 118 輯

者屬地官,便爲亡矣。

饒宗頤注意到這種方術即《真誥》卷四所載之法,後者云:
若其人 暫 死 適 太 陰,權 過 三 官 者,肉 既 灰 爛,血 沉 脉 散 者,而 猶 五 藏 自 生,白 骨 如
玉,七魄營侍,三魂守宅,三 元 權 息,太 神 内 閉。 或 三 十 年、二 十 年,或 十 年、三 年,隨 意
而出。當生之時,即更收 血 育 肉,生 津 成 液,復 質 成 形,乃 勝 於 昔 未 死 之 容 也。 真 人 鍊
形於太陰,易貌於三官者,此之謂也。

劉昭瑞認爲,《想爾注》所謂有道之 士 托 死 過 太 陰 而 復 生,類 似 道 教 的 尸 解 
瑨。

其 實,太 陰 煉
形本即尸解成仙的復形過程,該觀念在《真誥》卷四有明確闡述:
保命告云: “許子遂能委形冥化,從張鎮南之夜解也。所以養魂 太 陰,藏 魄 于 地,四
靈守精,五老保藏,復 十 六 年,殆 覩 我 於 東 華 矣。 既 適 潛 暢,莫 覺 不 真。”( 許 子 即 是 掾
也。按張係師爲鎮南將 軍,建 安 二 十 一 年 亡,葬 鄴 東。後 四 十 四 年,至 魏 甘 露 四 年,遇
水棺開,見尸如生,出 著 牀 上,因 舉 麈 尾 覆 面,大 笑 咤 又 亡。 仍 更 殯 葬。 其 外 書 事 迹 略
如此。未解夜解當用何法,依如許掾,似非劍杖也。) 

以上内容不僅指出尸解需要 太 陰 煉 形,更 説 張 魯 係 太 陰 煉 形 尸 解 而 仙,其 重 要 意 義 在 於 揭


示出《真誥》的太陰煉形尸解觀念和五斗米道實有密切淵源,並進而説明《想爾注》中的尸解
和太陰煉形實際上是兩個密切相關的概念。
綜上 所 言,東 晉 孫 恩 等 人 投 水 自 沉 的 行 爲 乃 以 生 命 踐 行 五 斗 米 道 的 尸 解 信 仰,而 上 清
道教的積善、太陰煉形及尸解觀念等實與早期五斗米道思想一脉相承。

三 、火焚與兵殺

火解在漢時已見雛形。例如據 信 由 劉 向 所 撰《列 仙 傳 》記 載 甯 封 子 實 乃 火 焚 而 亡: “甯
封子者,黄 帝 時 人 也。世 傳 爲 黄 帝 陶 正,有 人 過 之,爲 其 掌 火,能 出 五 色 烟,久 則 以 教 封 子,
封子 積 火 自 燒,而 隨 烟 氣 上 下,視 其 灰 燼,猶 有 其 骨,時 人 共 葬 於 甯 北 山 中,故 謂 之 甯 封
子焉。”



瑦 饒宗頤《老子想爾注校證》,第 43 頁。


瑧 陶弘景撰,趙益點校《真誥》,中華書局,2011 年,第 76—77 頁。饒宗頤箋證見《老子想爾注校證》,第 70 頁。


瑨 劉昭瑞《〈老子想爾注〉導讀與譯注》,第 55 頁。


瑩 陶弘景撰,趙益點校《真誥》,第 75 頁。


瑠 王叔岷《列仙傳校箋》,第 4 頁。
自殺求仙: 道教尸解與六朝社會 35

瑡,
而在涉及兵器的尸解中,刀解和 劍 解 並 非 以 刀 劍 殺 身 
瑑 但 兵 解 却 直 接 關 乎 肉 體 殘 毁。
《道典論》卷二引《太極真人飛仙寶劍上經》,云以録形靈丸尸解,實際上反映了火焚和兵殺:
以録形靈丸塗火炭,則他人見形而燒死,謂 之 火 尸 解。 以 一 丸 和 水 而 飲 之,抱 木 而
卧,則他人見已傷死於空室中,謂之兵尸解。

所謂“他人見”,豈非現實發生之事乎? 此情 形 又 見 於《真 誥 》卷 四,描 述 了 很 多 尸 解 者 死 後


的悲慘形象,其所涉火解和兵解多有自殺特徵:
得道去世,或顯或隱,託 體 遺 迹,道 之 隱 也。或 有 再 酣 瓊 精 而 叩 棺,一 服 刀 圭 而 尸
爛。鹿皮公吞玉華而流蟲出户,仇季子咽金液而 臭 聞 百 里; 黄 帝 火 九 鼎 於 荆 山,尚 有 橋
領之墓; 季主服雲散以潛升,猶頭足異處; 墨秋〔狄〕咽虹丹以投水,甯生服石腦而赴火,
務光剪韮以入清泠之淵,栢成納氣而腸胃三腐,諸如此比,不可勝記。

兵殺與火焚對人之形體的殘害不言而喻,此不僅與“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 敢 毁 傷,孝
之始”的儒家傳統背道而馳,與通常的道教觀念也有偏離,其是否有礙於日後之成仙? 考 諸
道書發現,原來這種現象與道 教 形 神 分 離、太 陰 煉 形 等 觀 念 密 切 聯 繫 在 一 起。 《真 誥 》卷 一
六云: “先世有功在三官,流逮後嗣,或易世鍊化,改氏更生者,此七世陰德,根葉 相 及 也。既
終,當遺脚一骨以歸三官,餘骨隨身而遷也。男留在〔左〕,女留右,皆受書爲地下主者,二百
八十年乃得進受地仙之道矣。”對此陶弘景解釋説:
此骨恐是質形之骨,非神形之骨,既被遺落,當復重生之耳。 火〔大〕都論仙鬼中諸
人,在世有刳腹刎頸、支 體 分 裂 死 者,永 自 不 關 後 形。其 神 先 以 離 出,故 今 形 可 得 而 斃
傷殘,初不 斷 神 矣。 而 世 或 有 見 鬼 身 不 全 者,蓋 是 尸 魄 託 骸 者 耳,非 其 大 神 本 經 之
主也。

由於尸解常以兵殺、火焚等慘烈 形 式 實 現,故 道 書《元 始 無 量 度 人 上 品 妙 經 四 注 》卷 一


初唐李少微注對尸解的介紹充滿血腥色彩:
尸解有四種: 一者兵解,若嵇康寄戮於市,淮 南 托 形 於 獄; 二 者 文 解,若 次 卿 易 質 於
履,長房解形於竹; 三者水火煉,若 馮 夷 溺 於 大 川,封 子 焚 於 火 樹; 四 者 大〔太 〕陰 煉 質,



瑡 按道書所言,刀解和劍解的本質是以刀劍代替己身。 如 太 清 刀 解 法,據 稱 鮑 靚 特 意 詢 問 陰 長 生: “尸 解 用 刀,刀
自傷耶? ”陰君答曰: “不如君言。言刀尸解者,以刀代身爲人,緣以著棺中,以絶子孫之 情,斷 世 俗 之 路 也。 以 太
上玄陰生符書刀刃左右傅之,以神丹爲筆,須臾 便 自 成 人 像,如 所 書 者 面 目,死 於 床 矣。 其 真 身 可 於 是 遁 去,勿
復還家。”見《太清金液神丹經》卷中,《道藏》第 18 册,第 755 頁。劍解如上清之法,見《雲笈 七 籤 》卷 八 四《尸 解
次第事迹法度》,《道藏》第 22 册,第 594—595 頁。
瑢 《道藏》第 24 册,

瑑 第 844 頁。


瑣 陶弘景撰,趙益點校《真誥》,第 75—76 頁。


瑤 以上同上書,第 292—293 頁。
36 文 史 2017 年第 1 輯·總第 118 輯

視其已死,足不青,皮不皺,目光不毁,屈伸從人,亦尸解也,肉皆百年不朽,更起成人。

當然,總體而言,火解與兵解本質上並非鼓勵人自殺,而 且 多 用 於 對 過 往 人 物 之 死 進 行
美化,所以它造成的現世自 殺 行 爲 遠 不 如 下 面 要 討 論 的 服 藥 廣 泛 。 儘 管 如 此,此 類 方 式 對
人心之蠱惑仍不可忽視。東晉尸解文獻《劍經》將歷史上因忠殺身之人全都列入仙位,正反
映了這種鼓勵作用: “夫至忠至孝之人,既終,皆受書爲地下主者,一百四十年乃得受下 仙 之
教,授以 大 道。 從 此 漸 進,得 補 仙 官,一 百 四 十 年,聽 一 試 進 也 …… 至 忠 者,能 公 犯 直 心,精
貫白日,或剖藏煞身,以 激 其 君 者 也。 比 干 今 在 戎 山,李 善 今 在 少 室。 有 得 此 變 鍊 者 甚 多,
舉此二人爲摽耳。”( 《真誥》卷一六引) 瑦

四 、尸解藥

南朝梁天監七年( 508) ,陶弘景離開茅山東游海岳,在永寧縣( 今浙江永嘉 ) 偶遇年僅十


二歲 的 周 子 良,遂 收 爲 弟 子,教 其 符 籙 書 畫。天 監 十 一 年,周 子 良 跟 隨 陶 弘 景 返 回 茅 山,潛
心修道。十二年秋,子良 親 人 亦 至 茅 山 投 奔 陶 弘 景。 十 四 年 五 月,周 子 良 在 午 睡 時 突 然 得
到神誥,云其被授予 仙 職,翌 年 十 月 將 赴 任。 隨 後 十 餘 月 中,周 子 良 經 過 各 路 神 仙 不 斷 教
育,心意最終堅定下來,於終日來臨時服毒自盡,從容升仙。周 子 良 以 其 年 輕 的 生 命 踐 行 了
上清尸解信仰,此事件在六朝 思 想 史 上 的 獨 特 意 義 尚 未 被 完 全 揭 示 清 楚 ,需 仔 細 尋 閲 相 關
史料。
根據《周氏冥通記》
瑧 卷一記載,
瑑 梁天監十四年五月二十三夏至日,周子良在午睡時突然
得到神誥,云其被授予仙職,陽壽被縮短四十六年之多,翌年十月將赴任:
卿前身 有 福,得 值 正 法; 今 生 又 不 失 人 神 之 心,按 録 籍,卿 大 命 乃 猶 餘 四 十 六 年。
夫生爲人,實依依於世 上,死 爲 神,則 戀 戀 於 幽 冥。實 而 論 之,幽 冥 爲 勝。 今 府 中 闕 一
任,欲以卿補之。事目將 定,莫 復 多 言,來 年 十 月 當 相 召。 可 逆 營 辦 具,故 來 相 告。 若
不安從此命者,則三官符至,可不慎之。

瑥 《道藏》第 2 册,

瑑 第 196 頁。
瑦 《真誥》,

瑑 第 290—291 頁。姜生先生認爲,漢唐時期,道教通過儀式體系可以解決“馬革裹尸”與不死 理 想 之 間 的
矛盾,其中即包括劍解等方式能爲在 所 難 免 的 戰 場 死 亡 提 供 意 義 保 障 的 有 效 儀 式 法 術 。 見 姜 生、湯 偉 俠 主 編
《中國道教科學技術史·南北朝隋唐五代卷》,科學出版社,2010 年,第 20—24 頁。


瑧 周子良生前詳細記録了他與神仙感通之事,這些日記部分在其臨死 前 被 燒 掉 ,其 餘 事 後 被 陶 弘 景 尋 獲 。 陶 弘 景
因感嘆此事,遂整理了殘存日記,并爲其作注,撰 成《周 氏 冥 通 記 》四 卷 獻 於 梁 武 帝。 此 書 見《道 藏 》第 5 册,第
518—542 頁。本文所據本爲麥谷邦夫、吉川忠夫編,劉雄峰譯《〈周氏冥通記〉研究( 譯注篇) 》。


瑨 麥谷邦夫、吉川忠夫編,劉雄峰譯《〈周氏冥通記〉研究( 譯注篇) 》,第 35 頁。
自殺求仙: 道教尸解與六朝社會 37

此事對周子良而言顯然太過突然,其初時反應相當惶恐,甚至 詢 問 時 間 能 否 延 後,結 果 遭 到
神仙訓斥。此後,至翌年十月二十七日將近一年半的時間 内,各 路 神 仙 輪 番 降 臨,對 周 子 良
進行授經傳術訓誡。這 段 時 期,既 是 周 氏 赴 仙 界 前 的 培 訓 期,也 是 考 驗 期。 經 過 數 度 痛 苦
的思 想 挣 扎,周 子 良 的 情 緒 最 終 穩 定 下 來。二 十 七 日 來 臨,經 過 一 番 準 備,他 服 下 毒 藥,平
静等待着成仙時刻的到來。這時 其 生 母 及 姨 母 ( 養 母 ) 聞 訊 後 驚 慌 失 措 趕 至,甚 爲 悲 痛,企
圖阻止其自殺,不料遭到 生 命 垂 危 時 刻 的 周 子 良 呵 斥。 陶 弘 景 記 録 下 這 最 後 時 刻 的 場 景,
栩栩如生:
俄頃所生母及姨母續至,見便悲叫,問: “何意? 何意? ”唯閉眼舉手,三彈指云: “莫
聲叫! 莫聲叫! 誤人事。”其 母 欲 捧 頭 起,而 蹴 巾 轉。 猶 舉 手 再 過 正 巾,須 臾 氣 絶。 時
用香爐燒一片熏陸如貍豆大,烟猶未息。計此正當半食頃耳,時年二十。

周子良死前所服何藥,殘 存 日 記 並 未 明 確 交 代。 陶 弘 景 當 時 對 現 場 做 了 檢 查,未 發 現
任何直接綫索: “檢温鐺中,猶如常 酒 氣; 瓦 盆 中 已 被 水 盪 無 氣,都 不 見 藥 蹤 跡,竟 不 測 何 所
瑠 不過,
因託。”
瑒 陶弘景在遺書中揀得一方,名爲“九真玉瀝丹方”,因心 有 所 疑,故 附 於《周 氏
冥通記》末尾:
周紫陽記九真玉瀝丹方: [云輕於九轉,易於九轉。此别一紙,無日月。]
九莖紫菌琅葛芝一斤,[出南閩,句曲北亦有。]
丹朱玉漿二斗。[出南閩,此間亦有也。]
右二物,細切芝竟,仍以玉 漿 一 斗 漬 之 一 宿,埋 陰 垣 之 陽,去 垣 三 寸,入 土 一 尺,以
白瓦器容四斗許盛。仍以瓦盤蓋之,蠟密封 之 上,上 土 令 厚 二 寸。 以 今 日 午 時 埋,至 明
日午時出之。持之南行,取己所住户十二步,乃 置 眠 床 頭 按 上。至 明 日 午 時,又 以 銅 器
盛煎之。令火齊器底,勿令火豔出器邊也。得 三 沸 竟,又 内 玉 漿 一 斗,又 加 火 高 初 五 分
許,可以蓬蒿爲薪,煎令餘一斗。漉滓乾之,閉 汁 三 日。 三 日 竟 開 視,上 當 有 紫 光 曜 目,
夜不用然燈,此即成矣。又 以 藥 滓 置 木 臼 中,搗 三 百 二 十 杵,紙 裹 令 密。 若 以 投 水,水
流即停; 若封屋室,萬人不能開; 若儷劫賊,合 衆 不 能 動; 封 山 山 開,封 人 人 伏; 若 欲 速 登
天,可併服之,即死矣; 若欲且留世,當稍服 之,盡 亦 仙 矣。 勿 以 分 人,及 令 人 知 見 也,唯
可心知口服而已。若令人知,空失此藥也。

此藥既然由周紫陽傳授,所用藥 物 茅 山 亦 有 出 産,可 知 是 一 種 道 地 上 清 丹 方。 “輕 于 九 轉,



瑩 麥谷邦夫、吉川忠夫編,劉雄峰譯《〈周氏冥通記〉研究( 譯注篇) 》,第 10 頁。


瑠 同上書,第 15 頁。


瑡 同上書,第 222 頁。
38 文 史 2017 年第 1 輯·總第 118 輯

易于九轉”,指比九轉丹易於合煉,而藥效次之( 九轉丹爲上清四大丹法之一,陶弘景曾爲梁
武帝合煉) 。奇怪的是,其他上清道 書 絲 毫 未 提 及 該 丹 方,連 陶 弘 景 也 不 甚 了 了,其 他 人 也
未聞見周氏有合藥迹象: “此藥名,既又云唯可心知,便是難可思詳。已歷問同住人,大 小 咸
云: ‘不覺見垣内埋 藥,亦 不 聞 木 杵 搗 聲。’恐 或 别 處 作 不 論 耳。 即 云 服 之 即 死,故 追 以 疑。
雖見温酒,亦或假以亂 之 耳 言。”
瑢 又 該 藥 方 所 言 藥 效 似 乎 與 周 子 良 短 時 而 亡 相 符。 然 而,

芝、丹和玉均非劇毒之物,都是六朝流行服用的仙藥,不可 能 在 短 時 致 人 斃 命。綜 合 以 上 因
素,頗疑周子良對所服毒藥進行了掩飾,“九莖紫菌琅葛芝 ”可能是一個隱名,或者他服的並
非九真玉瀝丹方,而是另有其藥。
關於周子良的自殺,有三層重要思想意義值得重視。
第一層意義關乎其死亡的宗教性質。有論者認爲周氏死於“藥解”: “關於尸解的方法,
又有 多 種,例 如 火 解、兵 解、藥 解 等 等,而 服 藥 尸 解 的 觀 念 又 與 金 丹 道 的 興 起 有 關。 周 子 良
之死,就疑似藥解。”“就宗教意義 而 言,周 子 良 的 死 亡 並 非 一 般 的 自 殺,乃 是 道 教 中 尸 解 成
仙觀念之具體實現。就子良本身而言,更是借由此一宗教行爲 改 變 原 本 連 續 受 到 死 亡 威 脅
的家運; 也就是説,借由主動的尸解改變被動的夭、横死。”


按道書中並無“藥解”一説,而且
在周子良受誥之初,保命府四鬼帥之首范疆五曾明確預告了其死亡形式:
卿既無解術,猶應栖質有所。唯大嶺之南 故 園 之 地 可 得 安 厝,若 其 地 多 石,則 看 北
良常山左側應好地。莫還本基,本基既塵 穢,兼 復 蕪 滿。 若 葬 之,必 不 爲 卿 益。 其 餘 棺
柩法,周猶依世法用。凡 所 受 經 符 可 以 自 隨 者,則 其 神 衞 從 人。復 宜 須 三 師 姓 諱 兼 受
法年月,恐三官水神復更考問,皆 應 答 對,不 得 落 漠。 ( 陶 注 曰: 既 云“無 解 術 應 栖 質 有
所”者,則此尸骨不還,所以 令 覓 好 安 塚 地 耳。 又 曰: 人 命 終,復 不 問 仙 之 與 鬼,必 皆 由
三官開過,皆須有所承按根本。) 

瑥,
解術,日本學者釋爲尸解之術 
瑒 正確。由此而言,周子良之死並非一般尸解。
然而,周子良是否真的無解術? 事實並非如此。《周氏冥通記》卷四記載,乙未年 ( 515)
八月十六日,周子良夢 游 方 諸 青 君 府,受 告 神 仙 之 要、委 形 之 術; 八 月 二 十 五 日,夢 游 大 衡
山,又受隱變方 

瑦 。委形之術、
隱變 方 即 尸 解 之 術。 既 然 如 此,那 麽 范 疆 五 爲 何 對 周 子 良 説



瑢 麥谷邦夫、吉川忠夫編,劉雄峰譯《〈周氏冥通記〉研究( 譯注篇) 》,第 223 頁。


瑣 許麗玲《〈周氏冥通記〉初探》,原文載於臺灣《東 方 宗 教 研 究 》新 4 期,1994 年,第 149—164 頁; 此 據 麥 谷 邦 夫、
吉川忠夫編,劉雄峰譯《〈周氏冥通記〉研究( 譯注篇) 》,第 311—333 頁。


瑤 麥谷邦夫、吉川忠夫編,劉雄峰譯《〈周氏冥通記〉研究( 譯注篇) 》,第 54、55 頁。


瑥 同上書,第 56 頁譯文、58 頁注釋 5。


瑦 同上書,第 180、181 頁。
自殺求仙: 道教尸解與六朝社會 39

“卿既無解術,猶應栖質有所”呢? 這個問題是揭示周子良之死宗教性質的關鍵所在。

尸解信仰是上清道教 非 常 重 要 的 一 項 内 容,它 對 建 構 上 清 神 仙 冥 府 體 系 起 到 關 鍵 作
用 ,當 然 這 是 另 外 一 個 問 題 ,這 裏 不 作 深 究 。 僅 就 上 清 經 典 文 獻《真 誥 》而 言 ,書 中 有 很 多
關 於 尸 解 的 闡 述 ,其 中 與 本 文 討 論 有 關 的 幾 個 方 面 概 述 如 下 : 第 一 ,尸 解 分 三 大 類 型 ,白
日 去 謂 之 上 尸 解 ,夜 半 去 謂 之 下 尸 解 ,向 曉 向 暮 之 際 謂 之 地 下 主 者 。 白 日 尸 解 是 仙 ,夜 半
尸 解 是 鬼 ,介 於 二 者 之 間 的 是 地 下 主 者 和 地 下 鬼 帥 ,俱 爲“仙 之 始 ”,不 受 制 三 官 之 府 。 第
二 ,地 下 主 者 乃 文 解 ,地 下 鬼 帥 乃 武 解 ,二 者 又 各 分 三 等 ,品 秩 及 進 階 年 限 各 不 同 ,概 而 言
之 文解一百四十年一進,武解 二 百 八 十 年 一 進 
瑧 。第 三,
瑒 有的尸解包含太陰煉形過程( 這一
點上文有所提及) ,但這不適用於上尸解,因爲“白日尸解自是仙,非尸解之例也”
瑨 。也即白

日尸解者徑直升仙,不需煉形於太陰,故不屬一般尸解。第 四,尸 解 本 質 上 是 一 種 委 形 遁 化
之術,與上清的重神輕形觀念密切相關 
瑩 。如《登真隱訣》
瑒 云: “尸解者……既死之後,其神方
得遷 逝,形 不 能 去 爾。”
瑠 各 種 不 同 方 法 的 區 别 只 是 有 的 死 後 需 太 陰 煉 形,
瑓 有的徑直神登
仙庭 
瑡。

周子良委形而去,徐玄真教其保存遺體,陶弘景謂其尸骨不還,並强調死後“容 質 鮮 净,
不异于生”( 《真誥》卷 四 云: “人 死,必 視 其 形,如 生 人,皆 尸 解 也。視 足 不 青,皮 不 皺 者,亦
瑢) ,
尸解也。要目光不毁,無異生人,亦尸解也。”
瑓 這些證據表明,周子良乃上尸解而仙,無需
太陰煉形。細察周氏升仙 之 日 的 安 排,他 於 日 昳 ( 未 時,午 後 一 至 三 時 ) 云“時 至 矣 ”,日 晡
( 申時,午後三至五時) 服藥,並在極短的時間内殞命,完全符合《真誥》所謂之上尸解———白

日尸解。而周子良死後的仙職———原定是保命府之下仙保籍丞 ( 協助管理簿録 ) ,後改昇爲


東華宫中仙之保晨司( 掌管天下神仙功夫之事、教學之方 ) ———與其死亡方式完全相符。該
瑣,
職位的儀仗頗爲隆重,也印證了周之神仙性質,其中有“丹龍緑車,衣羽之蓋”

而作爲第二



瑧 對以上兩條的相關討論可參見 吉 川 忠 夫《夢 的 記 録———〈周 氏 冥 通 記 〉》( 載 麥 谷 邦 夫、吉 川 忠 夫 編,劉 雄 峰 譯
《〈周氏冥通記〉研究( 譯 注 篇 ) 》,第 245—280 頁 ) ,趙 益《六 朝 隋 唐 道 教 文 獻 研 究 》( 鳳 凰 出 版 社,2012 年,第
111—117 頁) 等。


瑨 陶弘景撰,趙益點校《真誥》,第 76 頁。


瑩 上清重視精神修煉,重神輕形傾向明顯。如《真誥》卷 三 有 兩 首 闡 述 形 神 關 係 的 詩 很 典 型 。 其 一 云: “觀 神 載 形
時,亦如車從馬。車敗馬奔亡,牽連 一 時 假。”其 二 云: “神 爲 度 形 舟,薄 岸 當 别 去。 形 非 神 常 宅,神 非 形 常 載。”
( 第 52 頁)
瑠 《太平御覽》卷六六四引,

瑓 中華書局,1960 年,第 2963 頁。


瑡 關於《真誥》的尸解思想及其資料來源筆者另有專論《〈劍經〉與漢晉尸解信仰》一文,《文史哲》待刊。


瑢 陶弘景撰,趙益點校《真誥》,第 76 頁。
瑣 《周氏冥通記》卷三: “子良問: ‘不審此位若爲羽儀? ’徐 答 曰: ‘亦 不 可 爲 定,更 由 功 業 之 高 下。 理 有 丹 龍 緑 車,


衣羽之蓋,素毛之節; 青衣玉女五人,朱衣玉童七 人,執 鴻 翮 之 扇,建 扶 靈 之 冠,服 紫 羽 之 帔 絳 霄 之 衣,帶 寶 玉 之
鈴; 六丁爲使,萬神受保。’”( 麥谷邦夫、吉川忠夫編,劉雄峰譯《〈周氏冥通記〉研究( 譯注篇) 》,第 158—159 頁)
40 文 史 2017 年第 1 輯·總第 118 輯

等尸解的地下主者却“不得御華蓋、乘飛龍、登太極、游九宫”

瑤。

周子良既然委形而仙,無需太陰煉形,范疆五何必又教其重視遺體安放? 檢索《真誥 》,

我們發現上清其實十分重視墓葬之事,除了將冢視爲“煉形之所歸”以外,還稱之爲“神仙之
丘窟”: “我今墓有青龍乘氣,上玄辟非,玄武延軀,虎嘯八垂,殆神仙之丘窟,鍊形之所歸,乃

上吉冢也。”
瑥 此亦隱約透露上清與傳統思想藕斷絲連。我們可以找到更多類似周子良的例

證。例如徐玄真降誥周子良云: “我嘗學道于嵩高,積八十餘年,蒙得神芝,服之 而 化。 雖 得

神涉仙階,而尸宅無 寄,今 猶 在 嵩 高 南 石 室 中。 顧 之 眷 戀,心 未 能 豁,子 當 不 憂 此 事。 人 言

得道不復念形,我念形之切,裂于肝心,可得無棺椁乎?”


又如周子良的父親,其死後數年正

欲轉世重生,却仍然挂念自己的墳墓 
瑧。

周子良自殺的第二層思想意義,乃司馬虚( Michel Strickmann) 很早以前提出的“提前冥

召”( untimely summons) 。他發現,上清早期重 要 傳 人 許 翽 即 被 縮 短 陽 壽 而 提 前 冥 召,周 子


良不過是其翻版。甚至陶弘景也 在 周 氏 之 後 被 召,只 可 惜 因 仙 印 未 做 成 而 未 能 赴 任 
瑨。 許

翽被提前冥召之事見《真誥》卷一七: “興寧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楊君夢見一人,著朱衣籠冠,

手持二版,懷中又有 二 版。 召 許 玉 斧,出 版,皆 青 爲 字,云 召 作 侍 中。 須 臾 玉 斧 出,楊 仍 指


‘此是許郎’。玉斧自説: ‘我 應 十 三 年,今 便 見 召,未 解 儀 體。’向 人 答: ‘若 爾,可 作 刺。’玉

斧作,屬 道‘未 解 儀 典,方 習 厲 之,言 須 十 三 年 ’,向 玉 斧 揖 而 去。”又 卷 二 ○ 陶 注 曰: “《耆 老

傳》云‘掾乃在北洞北石壇上,燒香禮拜,因伏而不起,明旦視形如生 ’。此壇今猶存歷然,則

是故求隱化,早絶世塵也。”
瑩 因許翽死於夜間,
瑓 故《真誥 》卷四謂其“夜解 ”,死後需煉形於太
陰: “許子遂能委形冥化,從張鎮 南 之 夜 解 也。 所 以 養 魂 太 陰,藏 魄 于 地,四 靈 守 精,五 老 保
藏,復十六年,殆覩我於東華矣。既適潛暢,莫 覺 不 真。”
瑠 陶 弘 景 的 提 前 召 見《周 氏 冥 通 記 》

卷三: “隱居此年四月自得夢應被召,云: ‘宫府已整,唯作印未成。’”



瑤 《真誥》卷五: “君曰: 有尸解乃過者,



瑓 乃有數種,並是 仙 之 數 也。 尸 解 之 仙,不 得 御 華 蓋、乘 飛 龍、登 太 極、遊 九 宫
也。”陶注云: “此謂自然得尸解爲地下主者之類耳,非云託化遯變之例也。”( 第 91 頁)


瑥 同上書,第 180 頁。原文“丘窟”誤作“兵窟”。


瑦 麥谷邦夫、吉川忠夫編,劉雄峰譯《〈周氏冥通記〉研究( 譯注篇) 》,第 121 頁。引用時標點略有改動。
瑧 《周氏冥通記》卷三: “……又語子良曰: ‘卿父昔不無小過,

瑓 釋來已三 年,今 處 無 事 地。 自 云: ‘墳 塚 在 越,雖 自 羈
回,亦不願移之。南頭有一坎,宜塞去。’其今欲同 來,有 文 書 事 未 了,不 果。 明 年 春 當 生 王 家。 以 其 前 過 未 盡,
故復出世。”( 同上書,第 35 頁)


瑨 Michel Strickmann,“On the Alchemy of T’ao Hung-ching”,pp.129- 130,161- 162.


瑩 陶弘景撰,趙益點校《真誥》,第 299—300、354 頁。


瑠 同上書,第 75 頁。


瑡 麥谷邦夫、吉川忠夫編,劉雄峰譯《〈周氏冥通記〉研究( 譯注篇) 》,第 133 頁。 吉 川 忠 夫 對 此 事 的 相 關 討 論 見 第
276—279 頁。
自殺求仙: 道教尸解與六朝社會 41

除了許、陶二人,負責向許謐、許 翽 父 子 傳 授 真 誥 的 楊 羲 也 可 能 是 被 提 前 冥 召。 據《真
誥》卷二記載,楊羲初受誥時曾 被 告 知 陽 壽: “蓋 聖 皇 之 方 駕,於 今 有 二 十 八 年 也,復 二 十 二
年,明君將乘龍駕雲,白日昇天,先 詣 上 清 西 宫,北 朝 玉 皇、三 元,然 後 乃 得 東 軫 執 事 矣。”對
此,陶弘景 頗 爲 懷 疑,云: “乙 丑 歲,安 妃 謂 楊 君 曰: ‘復 二 十 二 年,明 君 將 乘 雲 駕 龍,北 朝 上
清。’則應以太元十一年丙戌去 世。 如 此 二 十 許 載,辭 事 不 少,今 之 所 存,略 有 數 年,尋 檢 首
尾,百不遺一。”又曰: “按《真誥》云‘應以 太 元 十 一 年 丙 戌 去 ’。 又 云‘苦〔若 〕不 奈 風 火,可
修劍解之道,作告終之術’。如此,恐以早逝,不必丙戌也。”

提前冥召,意味着生命非自然終止,必須借助外 力 强 行 結 束。若 非 如 此,靈 魂 如 何 能 擺


脱肉體之束縛? ———於上清道教而言,服毒的意 義 主 要 在 此。 因 此,上 清 的 這 種 自 殺 方 式,
絶不僅只是一個過渡儀式,更是 一 種 技 術 手 段 
瑣 。 由 此 而 言,
瑔 司 馬 虚 懷 疑 許 翽 乃 服 藥 自 殺,
完全有可能 
瑤。

周子良自殺的第三層思想意義即與服毒有關。不僅 周 子 良 的 自 殺 非 偶 然 事 件,服 毒 同
樣非其自身發明,而是上清固 有 傳 統,這 一 特 點 以 往 未 曾 被 發 現。《真 誥 》卷 一 提 到 女 神 愕
緑華曾給羊權一種“尸解藥”:
愕緑華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 …… 訪 問 此 人,云 是 九 嶷 山 中 得 道 女 羅 郁

權 尸解藥。今在湘東山,
也……與 ○ 此女已九百歲矣。( 尋此應是降羊權。權字道輿,忱

之少子,後爲晉簡文黄門郎,即羊欣祖,故欣亦修道服食也。) 

此尸解藥爲何書中雖未言明,但 此 概 念 表 明,上 清 有 專 門 用 於 尸 解 的 藥 物。 《真 誥 》卷 一 ○
提到“太極真人遺帶散”,此即尸解專用藥,因死後尸失衣在,故有“遺帶”之稱。書中雖未給
出具體藥方,但很形象地描述了服者死亡前的痛苦表現,令人震驚:
太極真人遺帶 散,白 粉,服 一 刀 圭,當 暴 心 痛 如 刺。 三 日 欲 飲,飲 既 足 一 斛,氣 乃
絶,絶即是死也。既斂,失 尸 所 在,但 餘 衣 在 耳。 是 爲 白 日 解 帶 之 仙。 若 知 藥 名 者,不
復心痛,但飲足一斛,仍 絶 也。 既 絶 已,自 覺 所 遺 尸 者 在 地 也。 臨 時 自 有 玉 女、玉 童 以
青軿輿共來載之也。欲 停 者,當 心 痛 三 日,節 與 飲 耳。 其 方 亦 可 舉 家 用。 雲 霞 衣 九 兩



瑢 以上分别見陶弘景撰,趙益點校《真誥》第 28、334、355 頁。最後一段引用時標點有改動。


瑣 吉川忠夫認爲: “周子良的自 殺,應 該 説 只 是 於 此 世 中 生 涯 的 一 段 過 程 並 最 終 却 獲 得 於 仙 界 中 永 生 的 儀 式 而
已。”( 麥谷邦夫、吉川忠夫編,劉雄峰譯《〈周氏冥通記〉研究( 譯注篇) 》,第 245 頁)


瑤 司馬虚説,許翽很可能利用瓊精( 筆者注: 即下文的録 形 靈 丸 ) 結 束 了 自 己 在 人 世 間 的 生 命。 可 以 想 象,當 楊 羲
把冥召告訴許翽,並不斷轉告其天師告誡和鼓勵,於 是 他 進 入 茅 山 下 面 一 個 隱 蔽 的 山 洞,燒 香 並 吞 服 了 一 粒 有
毒丹藥( Michel Strickmann,“On the Alchemy of T’ao Hung-ching”,p.138) 。


瑥 陶弘景撰,趙益點校《真誥》,第 3—4 頁。
42 文 史 2017 年第 1 輯·總第 118 輯

是其首。( 此一條不知出何處,事即應是白翳散也。世未見方。) 

陶弘景懷疑太極真人遺帶散 即 白 翳 散,此 乃 上 清 最 早 傳 人 魏 華 存 所 授 尸 解 藥。 據《南


岳魏夫人傳》記載,魏華存曾受兩種尸解藥,服其中一種後死去( 並非提前冥召) :
清虚真人王子登與東華青童君來降,授夫 人 曰 隱 遷 白 翳 神 散 一 劑。又 與 白 石 精 金
( 當爲“石精金光”) 化形靈丸,使頓 服 之,稱 疾 勿 行,克 期 有 定,俱 會 丹 壠 之 南 陽 洛 山 陽

洛宫。言畢二真人去。即 服 藥,因 稱 脚 疾,閉 目 寢 息,飲 而 不 食。 夜 半 之 後,太 一 玄 仙


遣飈車來迎,駕氣騁御,徑入帷中。其時弟子侍疾,衆親滿側,莫之覺也。

以上材料所記藥物情況表明,尸解和尸解藥觀念爲 上 清 思 想 固 有 内 容。魏 華 存 所 服 之
藥爲石精金光化形靈丸,又稱石精金光藏景録形靈丸,常簡稱 録 形 靈 丸 或 靈 丸,乃 上 清 最 上
等之尸解藥。唐王 懸 河 編《三 洞 珠 囊 》卷 三 引《登 真 隱 訣 》云: “石 精 金 光 靈 丸,此 是《金 劍
經》曲晨丹滓。”又引《劍經 》云: “太 極 曲 晨 八 景 飛 精,名 之 曰 太 極 藏 景 録 形 靈 丸,服 之 能 浮
景雲霄,飛行太虚。”
瑨 由此可知,
瑔 所 謂 録 形 靈 丸 實 乃 上 清 大 丹 曲 晨 丹。 此 藥 可 配 合 火 解、兵
解、劍解等多種尸解形式。火解、兵解見上文引《劍經》: “以録形靈丸塗火炭,則他人見形而
燒死,謂之火尸 解。 以 一 丸 和 水 而 飲 之,抱 木 而 卧,則 他 人 見 已 傷 死 於 空 室 中,謂 之 兵 尸
解。”劍解見《雲笈七籤》卷八四“尸解次第事迹法度”所記,須口服外塗並用 
瑩。

除了上述藥物,還有使 用 其 他 藥 物 的,種 類 多 種 多 樣,當 然 地 位 不 可 與 靈 丸 同 日 而 語。


《真誥》卷四引《劍經》云: “其 用 他 藥 得 尸 解,非 是 用 靈 丸 之 化 者,皆 不 得 反 故 鄉,三 官 執 之
瑠 同書卷一四記數例尸解事,
也。”
瑖 其 中 鮑 叔 陽 服 桂 屑 而 卒,王 養 伯 少 服 澤 瀉,劉 瑋 惠 服 日 月
炁托形杖履而死,段季正溺水而亡,陶弘景謂此四人“並是用靈丸雜解之道”
瑡。



瑦 陶弘景撰,趙益點校《真誥》,第 170 頁。 陶 弘 景 云 世 未 見 其 方,但《雲 笈 七 籤 》卷 八 五 載 有 一 方,其 用 法 和《真
誥》口服不同,是塗在衣帶上: “真人曰: 凡尸解者,皆寄一物而後去。或刀或劍,或竹或 杖,及 水 火 兵 刃 之 解。 既
得脱去,即不得回戀故鄉及父母妻子之愛也。惟 此 散 化 即 當 解 之,塗 於 衣 帶 之 上,緊 結 而 繫 之,閉 息 作 法 而 去,
頗易於他爾。方藥如後: 水金( 一大分) ,丹砂( 二大分 ) ,木 汞 ( 三 大 分 ) ,庚 鉛 ( 四 大 分 ) ,黄 土 ( 五 大 分 ) 。 右 共
細研之,取九陰神水 調 匀,塗 衣 帶 上,緊 結 之,當 自 脱 去,但 見 其 尸 卧 於 床 簀 爾。”( 李 永 晟 點 校《雲 笈 七 籤 》,中 華
書局,2003 年,第 1905 頁。引用時標點略有改動) 從藥名和計量單位來看,此方顯然晚出。
瑧 《太平御覽》卷六六四引,

瑔 第 2966 頁。另外同書卷六七八及《太平廣記》卷五八亦載,内容基本相同。


瑨 分别見《道藏》第 25 册,第 311、313 頁。


瑩 該法所記以録形靈丸劍解的大致過程爲: “……以曲晨飛精書劍左右面,先逆 自 託 疾,然 後 當 抱 劍 而 卧。 又 以 津
和飛精作丸如大豆,於是吞之。又津和作一丸如小豆,以口含,緣 拭 之 於 劍 鐶,密 呼 劍 名 字,祝 曰 …… 祝 畢,因 閉
目咽氣九十息,畢開目,忽見太一以天馬來迎於寢卧之前,於是上馬,顧 見 所 抱 劍 已 變 成 我 之 死 尸 在 彼 中 也 ……
上馬時,以藏景録形靈丸二枚著劍青囊中,結空囊口著被中,良久已 復 變 成 向 者 囊 中 劍 也 。 二 三 年 間,乃 忽 然 自
失之耳。”( 李永晟點校《雲笈七籤》,第 1896—1897 頁)


瑠 陶弘景撰,趙益點校《真誥》,第 77 頁。


瑡 同上書,第 256 頁。
自殺求仙: 道教尸解與六朝社會 43

有證據表明,尸解藥在六朝時頗 爲 流 行,不 爲 上 清 專 有。 根 據 北 周 纂《無 上 秘 要 》之 目


録,其卷八爲“尸解藥石品”,其下小字注云: “此品舊本重出不録,今 備 見 八 十 七 卷。”
瑢檢其

卷八七“尸解品”,果有藥物記 載,除 了 將 琅 玕 之 華、金 液、九 轉 丹 等 金 丹 上 藥 也 視 爲 尸 解 藥


外,還提到很多其他藥名 
瑣 。而且,
瑖 “尸解 藥 ”觀 念 雖 然 由 上 清 發 揚 光 大,但 此 概 念 並 非 由 其
首創,在此前太清傳統中已經出現。據《太上 靈 寶 五 符 序 》卷 中 記 載,“太 玄 陰 生 符 ”須 和 尸
解藥配合使用:
靈寶太玄陰生之符( 夏禹文,命受之於鍾山真人)

尸解,下仙之道,其壽亦 與 天 地 相 畢,可 以 地 仙,游 名 山。 服 尸 解 藥,日 數 足,即 作


此符。丹書白素,以置復〔腹〕前。以 戊 己 日 西 首 卧,思 念 自 作 死 人,良 久,解 衣 留 所 卧
處,徑去入山。若之遠方,易姓名,勿還故鄉。其 初 去 時,人 見 其 卧 處 有 死 人 尸,久 乃 忽
然不知尸所在也。
尸解藥
以三月中殺牛,煎取脂 一 斤 半,水 銀 一 斤 半,錫 一 斤 半。 於 山 中 密 地 齋 一 月,乃 於
銅器中煎錫。錫消,納水 銀 及 脂,都 合 同 丸 之。 服 如 大 豆 三 丸,日 三 服。 服 之 九 日,凡
八十一丸,忽然尸解蛇蜕而去。去時如上符節度。若不得即去,更服,趨令得去矣。

《真誥》卷一二陶弘景云,此符“爲太清尸解之法,當是主者之最高品矣 ”
瑥 。又據前引《太清

金液神丹經》卷中文可知,此符乃太清刀解法所用之物,由陰長生授予鮑靚。 關於《五符序 》
中的記載陶弘景也曾提及,云“太清尸解法,《五符》中有太玄陰生符,又用牛脂煎錫藥丸,兩

瑢 《道藏》第 25 册,

瑖 第 1 頁。


瑣 同上書第 25 册,第 246 頁。


瑤 同上書第 6 册,第 331—332 頁。


瑥 陶弘景撰,趙益點校《真誥》,第 212 頁。另《太平御覽》卷六六四引《抱朴子》佚文 云: “道 林 中 有 五 種 尸 解 符 ,今
太玄陰生符及是一病解者。”( 第 2964 頁) 據此可知尸解符在當時有多種。
44 文 史 2017 年第 1 輯·總第 118 輯

事耳,無復餘 方 也 ”
瑦。 《五 符 序 》所 載 尸 解 藥 由 大 劑 量 水 銀 和 錫 煉 成,
瑖 多 服 之 必 死 無 疑。
《登真隱訣》云: “尸解者,當 死 之 時,或 刀 兵 水 火,痛 楚 之 切,不 異 世 人 也。”
瑧爲了儘早尸解

仙去,必須通過自殺,而所受痛楚却“不異世人”,此世人眼中之劫難,却爲尸解者“同死生之
域”之門徑!

五 、金 丹

上引 資 料 隱 含 另 外 一 個 重 要 問 題,即 彼 時 金 丹 常 與 尸 解 關 聯,故 而 金 丹 亦 爲 六 朝 自 殺
尸解的重要誘因。儘 管 金 丹 和 尸 解 藥 就 化 學 毒 性 而 言 並 無 二 致,但 是 金 丹 和 尸 解 本 無 瓜
葛,二者的道教含義和思想意義完全不同。金丹爲何與尸 解 發 生 關 聯? 這 種 關 聯 又 對 六 朝
宗教自殺帶來什麽影響? 這些問題有必要作進一步討論。
金丹 術 發 端 於 戰 國 後 期 的 尋 求 不 死 藥 活 動,正 式 出 現 在 西 漢 前 期,從 技 術 上 而 言 它 淵
源於神仙服食方技 
瑨 。因此,

金丹本質上屬於長生之術,追求形體不朽是其根本目的。 其原
理是“假求於外物以自堅固”,相信“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
瑩 。 由 於 上 述 特 點,
瑖 金丹
術最初十分貶低其他養生方 技 以 及 祭 祀 事 鬼 神 等 行 爲,視 己 爲 最 高 等 仙 術,服 之 者 可 舉 形
飛虚。如漢代《黄帝九鼎神丹經》云:
凡欲長生,而不得神丹金液,徒自苦耳。雖 呼 吸 導 引,吐 故 納 新,及 服 草 木 之 藥,可
得延年,不免於死也。服神丹令人神仙度世,與 天 地 相 畢,與 日 月 同 光,坐 見 萬 里,役 使
鬼神,舉家昇虚,無翼而 飛,乘 雲 駕 龍,上 下 太 清,漏 刻 之 間,周 游 八 極,不 拘 江 河,不 畏
百毒。

至晉代,葛洪公開倡導金丹術爲仙道之極: “余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 所 披 涉
篇卷,以千計矣,莫 不 皆 以 還 丹 金 液 爲 大 要 者 焉。 然 則 此 二 事,蓋 仙 道 之 極 也。 服 此 而 不



瑦 見《太平御覽》卷六六五引《石精金光藏景録形經》注文,第 2971 頁。關於這篇文獻 可 參 見 拙 文《〈劍 經 〉與 漢 晉
尸解信仰》,《文史哲》待刊; 以及孫齊《〈石精金光藏景録形神經〉與六朝道教的製 劍 術》,《古 典 文 獻 研 究 》第 16
輯,鳳凰出版社,2013 年,第 489—503 頁。
瑧 《太平御覽》卷六六四引,

瑖 第 2963 頁。


瑨 參見拙著《知識斷裂與技術轉移———煉丹術對古代科技的影響》,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 年,第 122—164 頁。
瑩 《抱朴子·金丹》云: “夫五穀猶能活人,

瑖 人得之則生,絶 之 則 死,又 況 於 上 品 之 神 藥,其 益 人 豈 不 萬 倍 於 五 穀 耶?
夫金丹之爲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黄金入 火,百 煉 不 消,埋 之,畢 天 不 朽。 服 此 二 物,煉 人 身 體,故 能 令 人 不
老不死。此蓋假求於外物以自堅固,有如脂之養 火 而 不 可 滅,銅 青 塗 脚,入 水 不 腐,此 是 借 銅 之 勁 以 扞 其 肉 也。
金丹入身中,沾洽榮衞,非但銅青之外傅矣。”(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釋》,第 71—72 頁)


瑠 韓吉紹《黄帝九鼎神丹經訣校釋》,中華書局,2015 年,第 1 頁。
自殺求仙: 道教尸解與六朝社會 45

仙,則古來無仙矣。”
瑡《抱朴子内篇》
瑘 共記録了數十種丹方,葛洪强調,即便是最下之小丹,仍
然遠勝於草木之藥,可使人長生 
瑢 。與 此 同 時,
瑘 尸 解 在 道 教 中 也 得 以 發 展,但 是 道 經 多 將 其
視爲下等仙術,無法使人“舉 形 昇 虚 ”,只 能 先 死 後 蜕,正 如 上 文 引 葛 洪 之 言 曰: “按《仙 經 》
云,上士舉形昇虚,謂之天 仙。 中 士 游 于 名 山,謂 之 地 仙。 下 士 先 死 後 蜕,謂 之 尸 解 仙。”據
此而言,金丹和尸解在當時似乎並不存在發生交集的穩固思想基礎。
金丹術雖然自視甚高,但 其 發 展 却 面 臨 一 個 嚴 峻 問 題,即 如 何 解 決 丹 毒 難 題。 此 問 題
最初時尚無人注意,但隨着 服 丹 者 增 多,死 亡 事 件 不 斷 出 現,於 是 在 六 朝 出 現 了 丹 毒 理 論,
認爲金石藥物均有毒,必須先煉伏去除,然後方可作神丹,否 則 絶 不 能 服 食。例 如 煉 丹 家 狐
剛子云: “五金盡火毒,若不調煉其 毒 作 粉,假 令 變 化 得 成 神 丹 大 藥,其 毒 未 盡 去 者,久 事 服
餌,少違誡禁,即返殺人。”


由此之故,當時煉丹家發明了很多原料藥物去毒之法 
瑤 。這些方

法是否有效不必深究,就其觀念而言,它實際上反映了煉丹的 宗 旨,着 眼 於 維 持 金 丹 長 生 的
有效性。在真正的煉丹家眼中,並不存在假死或托死之説,服 丹 不 當 即 死 去,成 功 即 長 生 升
仙。這兩種結果以世俗 眼 光 觀 之 並 無 二 致,但 服 丹 者 視 之 則 有 天 壤 之 别。 因 此,儘 管 歷 史
上死於金丹服食者不計其數,如《玄 解 録 》所 云: “夫 學 煉 金 液 還 丹,并 服 丹 砂 硫 黄 并 諸 乳 石
等藥,世人苦求得之,將爲便成至藥,不得深淺,竟學服 餌,皆 覓 長 生 不 死 者 也。並 不 悟 金 丹
并諸石藥各有本性,懷大毒在 其 中,道 士 服 之,從 羲 軒 已 來,萬 不 存 一,未 有 不 死 者。”
瑥但從

這些受害者的主觀願望上講,絶大多數並不能視爲自殺,更不能歸爲自殺尸解的範疇。
然而,在上清道教中我 們 發 現 了 另 外 一 種 趨 勢。 上 清 道 教 興 起 的 背 景 相 當 複 雜,涉 及
很多種傳統的鬥争和融合。 由 於 崇 尚 精 神 性 修 煉,上 清 將 日 漸 聲 隆 的 金 丹 置 於 次 等 地 位。
《真誥》卷五云:

君曰: 食草木之藥,不知房中之法及行炁、導 引,服 藥 無 益 也,終 不 得 道。若 至 志 感


靈,所存必至者,亦不須 草 藥 之 益 也。 若 但 知 行 房 中、導 引、行 炁,不 知 神 丹 之 法,亦 不
得仙也。若得金汋神丹,不須其他術也,立便仙矣。若得《大洞真經 》者,復不須金丹之



瑡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釋》,第 70 頁。
瑢 《抱朴子·金丹》云: “又諸小餌丹方甚多,

瑘 然作之有淺深,故力勢不同,雖有優劣,轉不相及,猶一酘 之 酒,不 可 以
方九醖之醇耳。然小丹之下者,猶自遠勝草木 之 上 者 也。 凡 草 木 燒 之 即 燼,而 丹 砂 燒 之 成 水 銀,積 變 又 還 成 丹
砂,其去凡草木亦遠矣。故能令人長生,神仙獨見此理矣,其去俗人,亦何緬邈之無限乎? ”( 王明《抱 朴 子 内 篇 校
釋》,第 72 頁)


瑣 韓吉紹《黄帝九鼎神丹經訣校釋》,第 50 頁。


瑤 關於丹毒及其處理方法的討論參見拙著《知識斷裂與技術轉移———煉丹術對古代科技的影響》,第 259—261 頁。
瑥 《雲笈七籤》,

瑘 第 1419 頁。
46 文 史 2017 年第 1 輯·總第 118 輯

道也,讀之萬過畢,便仙也。

而對於尸解,上清很大程度上 改 變 了 以 往 下 士 尸 解 的 觀 念,並 借 助 它 建 構 了 一 個 複 雜 的 神
仙體系。按照《真誥》卷四所云: “白 日 去 謂 之 上 尸 解,夜 半 去 謂 之 下 尸 解,向 曉 向 暮 之 際 而
謂之地下主者也。”
瑧 很多上清神仙 都 是 尸 解 仙,
瑘 由此可見尸解信仰在上清神仙冥府系統中
的重要作用。經過這種變化,金丹和尸解於是有了結合的思想基礎。
上文指出,太清在上清之前已經提 出“尸 解 藥 ”概 念,其 藥 雖 非 以 丹 命 名,却 以 水 銀、錫
等熬煉而成。在上清中,這 種 觀 念 被 進 一 步 發 揚。上 清 一 方 面 將 金 丹 置 於 次 要 地 位,同 時
又發展出一些特色丹法,曲晨丹便是其四種高真上法之一 ( 四法爲四蕊、琅玕、曲晨、九轉 ) ,
正如上文所言,此丹被上清視爲最上等的尸解藥“録形靈丸”。《雲笈七籤》卷八四云:
此曲晨飛精一名七陽日精之華,蓋琅玕 之 并 例 矣。 此 丹 復 能 流 遁 散 形,分 景 藏 毫,
四海不能容其體,粟米固能纏其外者也。隱 回 七 度,昏 蔽 三 光,實 其 妙 矣! 其 用 他 藥 得
尸解,非是用靈丸之化者,皆不得返故鄉,返故鄉則爲三官執之也。

在這個例子中,金丹和尸解緊 密 結 合 在 一 起,構 建 出 明 確 的 金 丹 尸 解 思 想。 《真 誥 》卷 二 ○
稱,許謐門附陳雷等三人共合丹,丹成,三人前後服,服皆有神異,托迹暫死,化遁而去 
瑩 。此

即金丹尸解觀念的産物。而在卷一四中,我們發現更多死於服 丹 的 人 一 律 被 解 釋 成 尸 解 的
現象:
漱龍胎而死訣,飲瓊精而叩棺者,先師王 西 城 及 趙 伯 玄、劉 子 先 是 也。服 金 丹 而 告
終者,臧延甫、張子房、墨狄子是也。挹 九 轉 而 尸 臰,吞 乃〔刀 〕圭 而 蟲 流,司 馬 季 主、甯
仲君、燕昭王、王子晉是也。周穆王北造昆侖 之 阿,親 飲 絳 山 石 髓,食 玉 樹 之 實,而 方 墓
乎汲郡。夏禹詣鍾山,啖紫柰,醉金酒,服靈 寶,行 九 真,而 猶 葬 於 會 稽。北 戎 長 胡 大 王
獻帝舜以白琅之霜、十 轉 紫 華,服 之 使 人 長 生 飛 仙,與 天 地 相 傾。 舜 即 服 之 而 方 死,葬
蒼梧之野。此諸君並已龍奏靈阿,鳳鼓雲池 矣。 而 猶 尸 解 託 死 者,欲 斷 以 生 死 之 情,示
民有終始之 限 耳。 豈 同 腐 骸 太 陰,以 肉 餉 螻 蟻 者 哉! 直 欲 遏 違 世 之 夫,塞 俗 人 之 願
望也。

服丹而死被視爲尸解仙去,這種觀念有時亦被上清利用來考驗從道者的誠心。《真誥 》
卷五記載了一則故事,説後漢時毛伯道、劉道恭、謝稚堅、張 兆 期 在 王 屋 山 中 學 道,積 四 十 餘



瑦 陶弘景撰,趙益點校《真誥》,第 88 頁。


瑧 同上書,第 77 頁。
瑨 《雲笈七籤》,

瑘 第 1897 頁。


瑩 陶弘景撰,趙益點校《真誥》,第 347 頁。


瑠 同上書,第 259—260 頁。
自殺求仙: 道教尸解與六朝社會 47

年,共合 神 丹。 毛 伯 道 先 服 之 而 死,道 恭 服 之 又 死,謝 稚 堅、張 兆 期 見 之 如 此,不 敢 服,離 山

而去。可是後來他們却看到伯道、道恭在山上,知其已仙,二人悲愕不已 
瑡。

以上觀念客觀上爲丹 毒 難 題 提 供 了 一 種 看 似 合 理 的 解 釋,頗 能 誘 惑 世 人。然 而,這 種


思路同時也助長了妄圖通過服 丹 自 殺 尸 解 的 趨 勢。《真 誥》卷 四 的 一 段 文 字 描 述 了 趙 成 子

尸解後煉形復生之象: “趙成子死後五六年,後人晚山行,見此死尸在石室中,肉朽 骨 在。又

見腹中五藏自生如故,液血纏裹於内,紫包 結 絡 於 外。”
瑢 而《無 上 秘 要 》
瑝 卷 八 七 則 記 載,趙 成

子之所以能够復生,完全依賴所食五石之力:
( 成子死) 後五六年,忽有他人經山行者,見此尸在石室中,肉朽骨在。又見腹中五

藏自生,又香而 不 爛 如 故,以 液 血 纏 裹 五 色 之 華,瑩 然 於 内,紫 胞 結 絡 交 纏 於 外。 彼


人……因手披死尸,五 藏 之 内 藏 中 各 見 有 一 白 石 子 在 焉。 彼 人 又 曰: “使 汝 五 藏 不 朽
者,必此五石也。子已失道,可以相與。”因探取而仰吞石,石皆以入 喉 也。彼 人 别 去 十

餘年,而成子之尸當生。當生之時,彼人先服 石 子 即 日 皆 飛,從 口 出,如 飛 蟬 之 狀,逕 還


死尸之藏。因此,成子改形而起矣。

這則令人毛 骨 悚 然 的 故 事 其 真 實 性 在 這 裏 無 關 緊 要,重 點 是 其 背 後 隱 含 的 金 石 藥 尸 解
觀念。

更重要的是,上清的這種思想波及到民間以及金丹派本身。譬如,《宋書 》卷四五記載,
冠軍將軍劉亮在梁州時,“忽 服 食 修 道,欲 致 長 生。 迎 武 當 山 道 士 孫 道 胤,令 合 仙 藥。 至 益

州,泰豫元年藥始成,而未出火毒。孫不聽亮服,亮苦欲 服,平 旦 開 城 門 取 井 華 水 服,至 食 鼓

後,心動如刺,中間便絶。後人逢見,乘白馬,將數十 人,出 關 西 行,共 語 分 明,此 乃 道 家 所 謂


尸解者也。追贈冠軍將軍,謚曰剛侯”

瑤 。在該故事中,劉亮明知丹有毒却堅持服食,尸解是

否其一意孤行的原 因 呢? 另 外 一 個 經 典 例 證 是 歷 史 上 有 名 的 魏 伯 陽 以 丹 試 弟 子 的 故 事 。

據葛洪《神仙傳》記載,魏伯陽携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丹成爲對弟子進行考驗,最終僅有心

誠者隨其仙去:

魏伯陽者,吴人也,本高門之子,而性 好 道 術。後 與 弟 子 三 人,入 山 作 神 丹。 丹 成,

知弟子心懷未盡,乃試之曰: “丹 雖 成,然 先 宜 與 犬 試 之,若 犬 飛,然 後 人 可 服 耳。 若 犬


死,即不可服。”乃與犬食,犬即死。伯陽謂諸弟子曰: “作丹唯恐不成,既今成而犬食之



瑡 陶弘景撰,趙益點校《真誥》,第 85 頁。


瑢 同上書,第 77 頁。
瑣 《道藏》第 25 册,

瑝 第 248 頁。


瑤 沈約撰《宋書》,中華書局,1974 年,第 1377—1378 頁。
48 文 史 2017 年第 1 輯·總第 118 輯

死,恐是未合神明之意,服之恐復如犬。爲之奈何? ”弟子曰: “先生當服之否? ”伯陽曰:


“吾背違世路,委家入山,不得 道 亦 耻 復 還,死 之 與 生,吾 當 服 之。”乃 服 丹。 入 口 即 死。

弟子顧視相謂曰: “作丹以求長生,服之即死,當奈此何? ”獨一弟子曰: “吾師非常人也,


服此而死,得無意也。”因乃取丹服之,亦死。餘二弟子相謂曰: “所以得丹者,欲求長生
耳。今服之既死,焉用 此 爲? 不 服 此 藥,自 可 更 得 數 十 歲 在 世 間 也。”遂 不 服。乃 共 出
山,欲爲伯陽及死弟子求棺木。二子去後,伯 陽 即 起。將 所 服 丹 内 死 弟 子 及 白 犬 口 中,
皆起。弟子姓虞,遂皆仙 去。道 逢 入 山 伐 木 人,乃 作 手 書 與 鄉 里 人,寄 謝 二 弟 子,乃 始
懊恨。

按早期煉丹有試丹環節,但方式爲“試以作金”。如《黄 帝 九 鼎 神 丹 經 》所 云: “玄 女 曰: 作 丹
華成,當試以作金,金成者,藥成也,金不成者,藥不 成。藥 未 伏 火 而 不 可 服 也,或 塗 釜 不 密,
或是犯禁所致,云更准前飛之。”“又 云: 金 若 成,世 可 度,金 不 成,命 難 固,徒 自 損 費,何 所 收
瑦 根據這種傳統,
護也?”
瑝 丹若未煉成絶不可服 食,否 則“命 難 固,徒 自 損 費 ”。在 魏 伯 陽 的 故
事中,他以犬試丹,犬、他自己及其弟子服丹後都死去,而後又復活,此情節與上引《真誥 》毛
伯道等人的故事頗爲相似,實 際 上 由 試 丹 和 尸 解 兩 種 傳 統 嫁 接 而 成,其 背 後 隱 含 着 服 金 丹
尸解升仙的觀念。該故事雖然聲稱出 自《神 仙 傳 》,但 學 界 中 早 有 疑 其 後 出 者 
瑧。

以本文分
析來看,它所反映的觀念與葛洪《抱朴子内篇》的區别不言而喻。
司馬虚曾指出,六朝丹方有多種功能,如自殺、治病、象徵或者存思 
瑨 。通過上述分析我

們看到,金丹的自殺功能實與 尸 解 密 切 相 關,二 者 之 關 聯 很 大 程 度 上 助 長 了 通 過 服 藥 自 殺
尸解的趨勢。

六 、結 語

在中古思想史上,“同死生之域 ”是 一 項 重 要 内 容,對 彼 時 社 會 及 人 之 精 神 世 界 影 響 甚

巨。神仙方術的流行和泛濫,道教的崛起和興盛,都與此觀念密切相關。
然而,從漢至六朝,“同死生之域 ”的 思 想 並 非 一 成 不 變,而 有 現 世 成 仙、逝 後 升 仙 和 自



瑥 今存《神仙傳》版本有多種,彼此内容出入頗大,但關 於 魏 伯 陽 的 記 載 諸 本 大 體 一 致 。 本 文 以 時 代 最 早 的《太 平
廣記》卷二引述《神仙傳》之内容爲據( 中華書局,1961 年,第 11—12 頁) 。


瑦 韓吉紹《黄帝九鼎神丹經訣校釋》,第 12 頁。


瑧 如陳國符認爲《神仙傳·魏伯陽傳》或有後人攙入之文。見陳國符《〈道藏〉經 中 外 丹 黄 白 法 經 訣 出 世 朝 代 考 》,
據《陳國符道藏研究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第 127、130—131 頁。


瑨 Michel Strickmann,“On the Alchemy of T’ao Hung-ching”,p.192.
自殺求仙: 道教尸解與六朝社會 49

殺求仙三種不同趨向。這些趨向的變化,實際上反映了道教從 涓 涓 細 流 向 深 層 龐 雜 發 展 的
軌迹。而尸解是探索此變遷過程的重要角度之一。
尸解 是 一 種 比 較 獨 特 的 神 仙 方 術,它 淵 源 於 戰 國 後 期 的 死 後 復 生 思 想,並 非 純 粹 追 求
肉體不死,還涉及靈魂觀念。尸解類型很多,如火 解、水 解、兵 解、劍 解、仗 解 等,通 常 多 用 以
粉飾神仙人物或方士的逝世,或者用於墓葬升仙。
六朝時,尸 解 與 金 丹、道 教、民 間 信 仰 甚 至 佛 教 輪 回 思 想 交 纏 在 一 起,形 成 一 個 龐 雜 體
系,與自 殺 求 仙 觀 念 相 互 推 波 助 瀾,促 使 一 些 盲 從 者 不 憚 以 自 沉、火 焚、兵 殺、服 尸 解 藥、服
金丹等極端手段自殺求長生,從 而 對 民 衆 生 活、墓 葬 風 俗、社 會 秩 序、道 教 發 展 等 産 生 多 方
面影響。
在這一時期,尸解各種 形 式 都 不 再 純 粹,而 與 其 他 觀 念 交 融 在 一 起。尸 解 藥 觀 念 更 是
受金丹服食思想的影響,實 乃 金 丹 和 尸 解 結 合 的 産 物。 這 種 結 合 造 成 嚴 重 影 響,很 大 程 度
上掩蓋了金丹毒害的嚴重性,誘發很多人主動選擇服毒自殺 尸 解。而 唐 代 服 丹 之 興 盛 又 與
六朝金丹發展狀況直接相關。
道教注重形體修煉,以 成 仙 不 朽 爲 最 高 追 求。然 而 在 六 朝,尸 解 將 死 亡 作 爲 成 仙 的 必
經之途,與同死生之域的初 衷 南 轅 北 轍,對 個 人、社 會 均 釀 成 諸 多 慘 劇,對 道 教 發 展 亦 産 生
很大負面影響。唐宋時期,道教發生思想轉型,外丹被内丹 取 代,自 殺 求 仙 的 尸 解 觀 念 逐 漸
銷聲匿迹。

( 本文作者爲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