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 道教研究 ·

早期道教神仙传记中的尸解现象重释 *

肖 达 娜


提 要:“尸解” 是道教的重要信仰之一。通过分析修道 人 尸 解 成 仙 的 身 体 表 征 及 变 化, 将 早 期
道教神仙传记中的尸解故事重新分为 “肉体死亡,灵魂飞升” 和 “肉体不死,蜕而成仙” 两大类。在
此基础上,从宗教学、人类学、美 学 三 重 维 度 解 读 这 两 类 故 事 背 后 的 道 教 信 仰、 原 始 思 维 和 美 学 意
义,同时论证道教思想对原始信仰的传承、修正及创新。
肖达娜,四川大学道 教 与 宗 教 文 化 研 究 所 2018 级 博 士 研 究 生, 四 川 师 范 大 学 国 际 教 育 学 院 副
教授。
主题词:尸解 神仙传记 道教信仰 原始信仰 美学阐释


东晋葛 洪 在 《抱 朴 子 内 篇 · 论 仙 》 中, 引 钩翼夫人尸体飘香为代表的 “肉体不死、蜕而成


《仙经》 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 仙” 类故事,此类故事以修道人死后身体的消失
于名山,谓 之 地 仙; 下 士 先 死 后 蜕, 谓 之 尸 解 或尸体经久不腐、不臭反香,或类比昆虫经历假
仙。”① 由此 可 见, “尸 解 ” 是 道 教 的 重 要 信 仰 之 死而蜕变,使得肉体与灵魂再度结合,俱形复活
一,是以对生的热爱来对抗、诠释死亡的一种独 而成仙。
特的宗教信仰,展现出道教极具创造性的想象力 (一) 肉体死亡、灵魂飞升的仙传故事
和与死亡顽强抗争的精神。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 《列仙传》 中 赤 松 子 的 故 事 代 表 了 早 期 道 教
教信仰基础上,沿袭方仙道、黄老道的某些宗教 神仙思想的雏形,讲述了炎帝时候的雨师赤松子
观念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民间传统宗教,其 通过服食水玉,入火自烧而修炼成仙的故事。
独特的宗教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原始信仰的影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
响。② 因此, 从 原 始 信 仰 的 角 度 出 发, 以 早 期 道 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
教神仙传记为文本依托,有望从根本上分析道教 西王 母 石 室 中。 随 风 雨 上 下, 炎 帝 少 女 追
尸解现象的成因及发展,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 之,亦得仙,俱去。③
另外,黄帝 时 陶 正 宁 封 子, 也 是 通 过 “入 火 自
一、早期道教神仙传记中的两类尸解故事
烧” 的形式而由凡转仙的:
在汉 代 《列 仙 传 》 中, 记 载 仙 人 70 余 人, 宁封子者,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
其中尸解仙 有 近 10 人。 到 了 东 晋 葛 洪 所 著 《神 正。有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
仙传》 中,尸解的表现形式日渐丰富,剑解、杖 则以 教 封 子。 封 子 积 火 自 烧, 而 随 烟 气 上
解、水解、火解、兵解等成为道教常见的尸解方 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时人共葬于宁北
式。但是,通过对修道人身体与死亡的关系进行 山中,故谓之宁封子焉。④
深入探索及研究,笔者发现:早期道教神仙传记 还有啸父以数十堆火飞升西天的故事:
中所记载的多个尸解故事,其实可以从修道人升 啸父 者, 冀 州 人 也。 少 在 西 周 市 上 补
仙过程中所经历的肉体变化和对死后尸体的处理 履,数十年人不知也。后奇其不老,好事者
方式上重新定义为两类。一类是以赤松子、宁封 造求其术, 不 能 得 也。 唯 梁 母 得 其 作 火 法,
子入火自焚为代表的 “肉体死亡、灵魂飞升” 类 临上三亮,上与梁母别列数十火而升。西邑
的成仙故事。此类故事以修道人肉体的化解为途 多奉祀之。⑤
径,达到形神分离的目的,使得其灵魂脱离肉体 诸如此类的修道人入火自烧、火化登仙的故
飞升而成仙。 另 一 类 是 以 黄 帝 死 后 的 神 秘 离 开、 事,在道教经典中常被解释为一种重要的尸解方
早期道教神仙传记中的尸解现象重释 · 61 ·

式———火解。然 而, 就 其 身 体 与 死 亡 的 关 系 来 尸体不腐不臭,而且还芳香百余日之久。
看,这类故事的主要特点是修道人通过经历肉体
二、尸解故事中的道教信仰
的彻底化解来达到灵魂飞升、形与神离的效果。
(二) 肉体不死、蜕而成仙的仙传故事 早期道教神 仙 传 记 是 中 国 最 早 的 小 说 之 一,
《列仙传》 中 还 有 一 大 类 以 黄 帝 为 首 的 升 仙 这种通俗文学作品在民间流传多年以后被纳入道
故事,其特点在于突出修道人 “肉体不死” 而成 教文献 之 中, 一 定 是 因 其 反 映 了 重 要 的 宗 教 思
仙。在这一类故事中,往往是尸体在修道人成仙 想。所以,对以上两类故事进行道教的宗教解读
后神秘消失;或者是经久不腐,不臭反香;或者 是找出尸解现象理论根源的必要步骤。
是如蝉之蜕壳、蛇之脱皮般,蜕变出鲜活的新生 在道教文 献 中, “肉 体 死 亡、 灵 魂 飞 升 ” 类
命。比如黄帝升仙的故事: 仙传故事 所 体 现 的 是 道 教 思 想 中 形 神 分 离 的 观
黄 帝 者, 号 轩 辕。 能 劾 百 神, 朝 而 使 念。汉代道教经典中就有多处使用形神分离来解
之。弱而能言,圣而预知。知物之纪,自以 释尸解现象。如 《太平经》 云:
为云师。有龙形,自择亡日,与群臣辞。至 或有尸 解 分 形, 骨 体 以 分。 尸 在 一 身,
于卒,还葬桥山。山崩,柩空无尸,唯剑舄 精神为人尸,使人见之,皆言已死。后有知
在焉。仙书云: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 者,见其在也, 此 尸 解 人 也。 久 久 有 岁 数,
山之下, 鼎 成, 有 龙 垂 胡 髯 下 迎 帝, 乃 升 次上为 白 日 升 天 者。 …… 复 还 止 云 中, 所
天。群臣百僚悉持龙髯,拔而弓坠,群臣不 部界皆有尸解仙人,主知人鬼者。⑧
得从,望帝而 悲 号。 故 后 世 以 其 处 为 鼎 湖, 夫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一死,终古
名其弓为乌号焉。⑥ 不复见天地日月也,脉骨成涂土。死命,重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黄帝同时作 事也。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一生,不得重
为帝王与神王的象征,虽得百神朝拜,却自择亡 生也。重生者独得道人,死而复生,尸解者
日,辞别朝臣,尸解成仙而去。因为黄帝作为神 耳。是者,天地所私,万万未有一人也。故
王的特殊身份和其最终选择的成仙方式,引得现 凡人一死,不复得生也。⑨
实社会中的帝王将相们争相寻找仙方仙术,在政 从以上 两 段 文 字 看, 尸 体 和 精 神 是 会 分 离
治和金钱上对道教方士们给予支持,同时也使道 的,这里 的 尸 体 就 是 身 体, 而 精 神 无 疑 是 指 灵
教神仙信仰得到进一步认可和传播。从故事内容 魂。灵魂和身体在人死之后会分离,灵魂也可以
分析,黄帝尸解成仙的现象应是后世道教尸解理 成为身体 的 形 状, 这 就 是 “尸 解 仙”。 另 外, 陶
论中 “肉体不死,蜕而成仙” 类故事的雏形。另 弘 景 也 曾 在 《养 性 延 命 录 》 中 引 《玄 示 》 云:
外,《列仙 传》 中 还 有 吕 尚、 谷 春 等 死 后 棺 中 仅 “以 形 化 者, 尸 解 之 类, 形 与 神 离, 二 者 不
留下衣物或其他替代物,尸体消失而升仙的故事 俱。”⑩ 后 《云 笈 七 籤 》 中 也 有: “夫 尸 解 者, 尸
也同属此类。 形之化也,本真 之 炼 蜕 也, 躯 质 遁 变 也。” 瑏

由此
除此 之 外, 钩 翼 夫 人 (昭 帝 母, 为 武 帝 所 可见,道教信仰用形神分离的思想来解释尸解中
杀) 的尸解故事在棺中无尸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身死精神去” 的现 象。 这 种 通 过 形 神 分 离 来 达
强调了死者尸体不冷,停放一月之久还散发着香 到灵 魂 飞 升 的 思 想, 同 时 也 是 原 始 先 民 对 “灵
气的细节。 魂” 的一种古老认识。
钩翼夫人者,齐人也,姓赵。少时好清 在原始思维中,要使灵魂脱离肉体而永恒存
静,病卧六年,右手拳屈,饮食少。望气者 在,首先得让灵魂与肉体分离,那么,只有死亡
云:“东北有贵人气。” 推而得之。召到,姿 才能促成这一分 离。 “睡 眠 或 睡 眠 状 态 是 灵 魂 暂
色甚伟。 武 帝 披 其 手, 得 一 玉 钩, 而 手 寻 时的 离 体, 死 亡 则 是 永 恒 的 离 体。”


《列 仙 传 》
展,遂幸 而 生 昭 帝。 后 武 帝 害 之, 殡 尸 不 中赤松子、 宁 封 子 等 人 “入 火 自 烧”, 是 作 为 帝
冷,而香一月间。后昭帝即位,更葬之,棺 王身边的雨师、陶正,也就是古代君王身边的巫
内但有丝履。 ⑦
师在具体的祭祀仪式中通过肉体的死亡而获得灵
在 《神仙传》 中,修仙人物的死亡方式变得 魂的永生, 最 后 成 为 真 正 的 “神”。 道 教 典 籍 中
更加理想化、美学化。比如深得汉武帝器重的方 这种形神分离的观念生动地体现了其对原始灵魂
士李少君,死后尸体如蝉蜕一般消失;汉代郎中 信仰的继承与发展。
王远,死后尸 体 突 然 消 失, 但 其 衣 服 没 有 解 开,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上面 《太平经》 的引文中
像蛇脱皮一样成仙而去;汉代名士蓟子训,死后 “肉体不死” 的观念, 指 的 并 不 是 灵 魂 飞 升 之 后
· 62 · 宗 教 学 研 究 2021 年第 2 期

与其他物质相结合,而是就生前之人的形体重新 种 “暂时的 死 亡 ” 正 是 通 向 不 死 的 必 然 过 程 之
结合,以原来的形体面貌而复活,是对有生之日 一。“服 丹 之 后, 无 论 是 否 会 经 历 暂 时 的 死 亡,
的延续。在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中,涂尔干 最终都会达致身 体 的 不 朽, 即 成 为 神 仙。” 瑦

比如
转述了斯宾塞和吉兰关于灵魂转生的观念: 在 《神仙 传 》 中, 魏 伯 阳 带 着 弟 子 们 炼 丹, 并
某个个体死后,他的灵魂就离开它所寄 “以死试丹” 的故 事 所 传 达 的 主 要 观 念 也 是 通 过
居的肉体,在哀悼结束以后去往冥界;但是 “暂时的死 亡” 来 实 现 长 生。 其 实, 从 药 理 层 面
过一段时间以后,它就再一次回来转生,这 来讲,“头 发 尽 脱, 而 失 形 骨 者” 是 因 为 人 们 当
种重新转生便是怀孕和生育的原因。 


时服用 的 丹 药 大 多 由 重 金 属 炼 制 而 成, 带 有 剧
从这种灵魂转生的观念出发,第二类尸解故 毒,所以服食丹药之后难免会中毒而亡。但同时
事中 “肉体不死” 的思想观念也找到了宗教性的 重金属的成分又具有延缓尸体腐烂的效果,这就
理论依 托: 既 然 尸 体 腐 烂 会 导 致 灵 魂 彻 底 的 离 从现实角度加强了道教对于 “肉体不死” 信仰的
开,带来真正的死亡,而 “长生不死” 又是道教 坚持,他们相信,肉眼所见的 “死亡” 只是暂时
神仙 信 仰 中 的 最 高 追 求, 那 么, 抑 制 尸 体 的 腐 的过渡,而肉体不死、不腐,则是通向神仙世界
烂,是不是 就 能 让 灵 魂 不 离, 在 经 历 一 个 “死 的一种象征性的特殊表现形式。
亡” 的过渡后,再重新与原形相结合,生成新的
三、原始信仰与道教尸解观念
生命呢?这无疑也是道教发展到后期所出现的摹
仿昆虫、动物化解,先死后蜕、死后重生的思想 早期道教神仙传记中的两类尸解故事都反映
原型。动物、昆虫的化解和蜕变在很大程度上影 出道教特有的、以身体为重要修炼法门的宗教思
响了古人的生命观,也是促成道教独特身体观的 想,而这种宗教思想的源头可以进一步追溯到人
重要因素。早在 《庄 子 · 寓 言》 中 就 有 “蜩 甲” 类学意义上的原始信仰。
“蛇蜕” 之说,可谓道 教 将 人 与 动 物 生 命 进 行 类 原始信仰的表达形式可以是宗教的,也可以
比而创造出尸解理论的早期雏形。后王充在 《论 是神话的。赤松子 “入火自烧” 的行为被认为是
衡·道虚》 中云: 其向人们展示的特殊神仙本领,他服食水玉的行
夫蝉之 去 复 育, 龟 之 解 甲, 蛇 之 脱 皮, 为也成为道教引以为神仙信仰中的服食文化典型
鹿之堕角,壳皮之物解壳皮,持骨肉去,可 之一。但从赤松子的职业及其死亡的表现形式仔
谓尸解矣。 瑤


细推敲可见,这其实是记录了巫师作为神王的替
又 《论衡·无形篇》 云: 代者在一场 祈 雨 仪 式 中 被 烧 死 的 故 事。


赤松子
蛴螬化为复育,复育转而为蝉;蝉生两 作为帝王的雨师 “入 火 自 烧”, 是 为 了 求 雨 而 替
翼,不类蛴螬。


代神王在一场祈雨仪式中作为牺牲死亡,以另一
蝉由埋于泥中的蛹虫经过漫长而隐秘的地下 种方式获得重生,升华为 “永生” 之神,因此能
休眠,出土 蜕 壳, 换 上 新 衣, 生 出 双 翼 一 朝 飞 “随风雨而上下”。
升,经历完美的蜕变。修道人在完成世俗的 “暂 原始信仰和神话思维启发和造就了早期道教
时的死亡” 之后,尸体放在棺材、埋入坟墓,经 神仙传记中的尸解观念。赤松子、宁封子等通过
历一个过渡 时 期, 获 得 精 神 和 肉 体 的 双 向 升 华。 “死亡” 来获得 “不 死” 的 宗 教 思 维 与 商 汤 祷 雨
道教无论从实践还是理想上都通过竭力保护好尸 这类神话所表达的神话思维之间有着某种联系:
体的完整 性, 来 与 死 亡 相 抗 争, 为 升 仙 做 准 备。 汤之救旱也,乘素车白马,著布茷,身
这样一来,内在于身体的超越性就促使道教身体 婴白茅,以身为牲,祷于桑林之野。

观指向了对生命的超越。早期道教神仙传记中这 汤时, 大 旱 七 年, 卜, 用 人 祀 天。 汤
种 “肉体不死、蜕而成仙” 的故事,反映出道教 曰:“我本卜祭为民,岂乎自当之。” 乃使人
在原始思维的基础上主动进行了思考和创造,是 积薪,剪发及爪,自洁,将自焚以祭天。火
道教特有的宗教信仰。 将燃,即降大雨。

以原始宗教为源头之一的道教,在社会进步 作为帝王的汤,在祈雨仪式中牺牲自己的肉
和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尸解信仰中的尸体 身来换取自然万物循环规律的 “复活”。“暂时死
的阐释和处理变得更加的明朗化。道教的神仙信 亡” 的汤会随着宇 宙 的 节 律 而 “复 活”, 并 获 得
仰发展到后期,人们开始大量通过烧制和服食外 “永生”,成为真正的 “神”。


类似的神话故事还
丹的方法来修仙。他们相信:服食外丹之后身体 有炎帝的女儿追随赤松子成仙而去,赤帝女在炎
会发生变 化, 可 能 会 导 致 “暂 时 的 死 亡”, 但 这 帝焚起的烈火中火化登仙而去等。这种在仪式中
早期道教神仙传记中的尸解现象重释 · 63 ·

经历肉体的死亡而获得灵魂的永生,实现从人到 进入到另一个神圣世界,从 “凡胎凡骨” 转变为


神的转变和升华,是 “神话—原型批评” 理论中 “仙风仙骨”。这也正是道教早期神仙传记中,用
非常典型的死亡 - 复活信仰。 火化手段来促成形神分离的尸解故事的重要思想
弗雷泽在人类学著作 《金枝》 中,用 “杀死 依据。因为 “归根结底,彻底脱离尘世的唯一方
神王” 的故事来诠释了原始先民心中的死亡 - 复 法就是舍弃整个生命” 瑐


活信仰,进而展现了原始思维中肉体死亡与灵魂 《列仙传》 中 另 一 类 “肉 体 不 死” 的 尸 解 故
永生的观 念 原 型。 在 原 始 人 眼 中, 四 季 的 变 换、 事,可以理解为是道教思想在原始思维 “先死后
日月的更替都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周期,在可见的 生、灵肉分离” 的观念上演变而来,但又截然不
事物背后,一定有某种不可见的神秘力量在控制 同于原始信仰 中 “肉 体 必 须 被 烧 毁 或 待 至 腐 烂,
着宇宙的节律。如果这个周期或者自然界的平衡 灵魂才能再生” 的观念。我们已经从上面的论述
被打破,他们就 会 试 图 通 过 仪 式 来 恢 复 其 规 律, 中了解到,在原始信仰里,真正的死亡,一定要
而半人半神的 “神王” 便是与这种神秘力量相交 经历尸体的 腐 烂 或 化 解, 直 到 肉 体 的 完 全 消 解。
流的媒介。 “神 王” 必 须 健 康、 强 壮, 一 旦 表 现 复活与转化,也一定是要在实现了真正的死亡以
出任何衰弱 的 迹 象, “就 必 须 马 上 将 他 杀 死, 必 后才能完成。
须在将要来的衰退产生严重损害之前,把它的灵 道教神仙传记中第二类尸解故事却向我们呈
魂传给 一 个 精 力 充 沛 的 继 承 者 ”


。 总 之, 杀 死 现出另一番现象:不需要对尸体进行分解、火焚
神王的目的,是保存其生命,让其通过另一种形 或使用其他破坏性的手段,肉体可以完整的去到
式获得永生。可见,这种身体死亡促成灵魂飞升 另一个地方,完成由凡到仙的转化。这便与原始
的观念在原始人的灵魂观念中是比较常见的。 信仰中的死亡观念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但正是这
列维 - 布留尔指出,对于原始人来说,尸体 一重要的差异,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个性和宗
完全腐烂以后才是真的死亡。 教思想的独特性,是中国道教有别于其他各民族
所以, 他 们 一 定 要 在 尸 体 完 全 腐 烂 以 宗教的关键所在。这一差异让我们从世界各民族
后,骨头上不粘一点肉时,还会再举行第二 宗教信仰的共同性中看到了中国本土宗教文化的
次葬礼,在这以后,这个人才从死亡的意义 特殊性, 从 道 教 尸 解 观 念 里 看 到 了 道 教 思 想 的
上和部落脱离关系。


个性。
原逻辑思维必须把死者肉体的腐烂确定 长生久 视、 肉 体 成 仙 是 道 教 信 仰 的 终 极 追
为死亡的标志、条件、原因和第二次死的事 求,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生动再现与完美继
实本 身。 当 腐 烂 完 成 了, 也 就 是 死 亡 完 成 承。 《山 海 经》 等 古 代 神 话 典 籍 中 对 不 死 之 药、
了,也就是个人与其社会集体之间的联系彻 不死之民、不死之国的记载反映出先民对长生之
底断绝了。 瑣


路的种种探索与尝试。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志怪
原始思维认为,人死后肉体的存在对于其灵魂的 小说中的鬼神形象也表达了我国本土文化信仰中
分离或飞升起着绝对的牵制作用。 “生命不止” 的美好 愿 望, 希 望 人 死 后 不 仅 可 以
尸体不腐烂的死人特别令人害怕。这种 “肉体不死”,而且还能比生前活得更自由。道教
死人是违反常态的。因为他不能达到使他与 注重当下的修炼,相信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实
活人彻底分开的完全的死,所以他就来纠缠 现今生今世的延续,促成灵魂飞升,肉体不死而
着活人,迫害他们。人们往往会在这种情况 成仙。
下选择即刻将尸体从坟墓中取出、焚烧,然 所以,在第二类尸解故事中,修道人可在经
后改葬骨灰。 瑤


历 “暂时死亡” 之后,获得身体和 灵 魂 的 双 重 不
所以人们会用火葬等形式使其尸体的骨肉尽 朽。从原始的死亡 - 复活信仰中的尸体必须彻底
快分离,因为通过其他比如土葬等方式来等待肉 腐烂继而达到真正死亡后复活,到道教尸解故事
体腐烂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另外,从宗教 中肉 体 不 腐, 只 是 保 持 一 段 时 间 “死 亡 ” 的 状
意义上看,身体代表的是世俗的存在,而火在原 态,又以原形获得重生,我们看到了道教在其发
始人的思想中具有神圣性和净化的作用。通过如 展过程中,对原始思维、原始信仰的传承是随生
赤松子 “入火自烧” 之类的火焚仪式,将肉体彻 活经验的累积而变化的。从表现形式来看,道教
底毁灭,断绝与世俗社会集体之间的联系,凡人 神仙传记中屡屡出 现 “肉 体 不 死”, 仅 余 衣 物 在
可以从 生 活 中 的、 原 始 的 物 质 状 态 获 得 一 种 提 旁,或肉体不仅不腐烂,反而会转化为更美好的
炼、加工和升华,实现宗教意义上的 “突变” 而 生命而永久存在,这样的思想在以西方宗教话语
· 64 · 宗 教 学 研 究 2021 年第 2 期

为中心的原始思维中是极为少见的,体现出道教 步将人的身体比作天地大宇宙的缩影。既然先民
在吸收原始宗教观念及巫术方法的基础上,融合 们可以通过仪式和祭祀行为去控制和维护宇宙的
本土文化对 “长生不死” 的终极追求而发展出的 节律及其完整性,那么身体也应该可以通过人为
特有的宗教信仰,以及面对死亡表现出 “我命在 的努力来寻找规律,保持节奏。道教以其思想的
我不在天” 的乐观、顽强的抗争精神,是我国道 主动性和对完美身体观的追求,发展出 “肉体不
教不同于其他各民族宗教的核心精神所在。 死,蜕而成仙” 的尸解观念,并以之修正原始信
其实,早期道教的两类尸解故事所表现出来 仰中的灵魂观念对心理上造成的不适,满足不断
的宗教观念也同样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的信仰和 进化的人的审美意识。 《真 诰》 中 有 对 修 道 人 死
神话思维。 后身体状态的具体描写: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尸体化为 人死, 必 视 其 形, 如 生 人, 皆 尸 解 也。
万物、女娲死 后 一 条 肠 子 化 为 10 位 神 人、 鲧 死 视足不青,皮不皱者,亦尸解也。要目光不
后尸体 3 年不腐并孕育新的生命禹、大荒西北的 毁,无异生人,亦尸解也。头发尽脱,而失
无 国 “不死之民” 死后埋入地下后复活等故事 形骨者,皆尸解也。

皆可追溯至原始信仰和神话思维中的死亡 - 复活 通过对尸体的保护和美化,抽象地将人死的
信仰和相关的巫术 - 仪式———在 《金枝》 中,弗 过程理想化和完美化,是精心塑造的道人成仙的
雷泽曾经详细阐明了存在于世界不同民族之中的 完美意象,更是主动与死亡相抗争的一种苦心经
神王的死亡 - 复活仪式,以及这种原始信仰在不 营的审美活动。在道教神仙传记中,钩翼夫人死
同民族神话和传说中的表现和演变方式。 后尸体散发香气、蓟子训死后尸体百日飘香等故
从这些神话和传说中,我们看到,这种死亡 事都是 对 得 道 之 人 尸 体 的 具 体 化、 理 想 化 的 构
- 复活的演变方式表达出来的是不同民族的共同 思,一方面反映出道教对身体和生命的热爱,另
信仰和思维方式。也就是说,通过 “死亡” 来实 一方面更体现出道教为巩固其神仙信仰在修道人
现身体的 “长存” 不仅是表达在中国古代神话中 身体上所做的 “特殊性” 的处理。这种对尸体不
的原始信仰和思维,同时,也是一种普遍存在于 腐、不臭反香,如蝉蜕壳,如蛇脱皮一般化育出
古代其它民族的 信 仰 和 神 话 中 共 同 的 心 理 现 象。 新生命的情节的塑造,是一种审美的特殊,同时
在这种共同的信仰和思维中,“死亡” 和 “永生” 也是一种控制的美学。迪萨纳亚克从行为学和心
“不死” 不仅不是矛 盾 和 冲 突 的, 而 是 可 以 互 相 理学的角度肯定了这种现象的美学内涵:
转化的对立因素。因此,在世界别的民族古代神 塑造和苦心经营的审美活动似乎是对无
话中,“神王” 可以 在 仪 式 中 经 历 “死 亡” 而 复 法预知的 “另外一个” 世界和桀骜不驯的自
活,而在 中 国 的 古 代 神 话 中, 盘 古、 女 娲、 商 然世界的与生俱来的反应。它们是让我们感
汤、赤松子等也可以在死后 “神化”,获得长生。 觉良好的反应。是一种控制的美学。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道教的 “尸解” 信 原始的阿兰达部落维切提蛴螬氏族运用交感


仰和神仙 故 事 不 仅 来 自 古 代 世 界 不 同 民 族 对 于 巫术来模仿希望得到不断繁衍的动物的不同姿态
“死亡” 和 “复活” 等 终 极 问 题 的 共 同 思 考 和 探 和外貌。


在 这 种 模 仿 仪 式 中, 人 们 精 心 打 扮 和
索,更是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原始信仰和神话思维 修饰自己,通过模仿昆虫从蛹到虫的过程来控制
的独特性,以及道教在本土传统文化的作用下对 其生殖与繁衍,在此过程中创造一种美好的意象
这些信仰和思维的主动修正。 以获得仪式性的快感。
道教独特的身体观帮助人们在面对死亡带来
四、道教尸解观念的美学阐释
的焦虑和恐慌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通过具体
如果说原始信仰是促成和影响道教尸解观念 的行为和想象来精心营造一种特殊的现象,抵消
的主要源头,那么美学思想则是促进宗教发展的 或排遣焦虑。这种安排不仅使活着的人从恐惧和
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经验的累积、心智的进化和 焦虑之中摆脱出来,而且还获得一种由逝者升仙
社会的 发 展, 美 学 思 想 与 宗 教 信 仰 之 间 相 互 渗 的美好理想所带来的宽慰和愉悦。沿着这样的思
透、相互支持,形成了道教特有的尸解观念。 路,我们可以将道教尸解现象中类比昆虫及动物
“神仙” 作 为 道 教 信 仰 的 核 心 追 求, 从 字 面 的化解,修道人死后如蝉蜕壳,如蛇脱皮的行为
上可以理解为既具有神力,又具有仙风仙骨的世 理解为一种 “精心 安 排” 的 审 美 活 动。 “古 代 的
外之 人, 是 宗 教 性 与 美 感 的 完 美 结 合。 道 教 以 中国人还把人体和许多其他事物进行模拟,模拟
“道” 为美,在承继老 子 宏 大 的 宇 宙 观 上 更 进 一 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的生
早期道教神仙传记中的尸解现象重释 · 65 ·

物性的进化,原始信仰逐渐过渡为宗教思想,在 着” 的状态。 “一 旦 某 种 东 西 被 塑 造 出 来, 变 得
仪式中模仿动物以达到丰产的集体行为渐渐转变 可以理解和富有条理,它就可能显得比生命更真
为一种精神上的审美活动,人们在理解动物化解 实,而获得了它自 己 的 一 种 生 命。”


这样一种宗
和形态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审美思维。 教理想被塑造出来,并且用各种神仙故事来加以
人类原始信仰中的动物膜拜现象在道教尸解 定型,正是道教热爱生活、主动经营生命的先进
理论中升华为另一种美的意象。修道人 “蜕而成 宗教思想的完美呈现。
仙” 的过程就像动物化解一般,在经历 “暂时死 (责任编辑:魏昌)
亡” 之后,留下衣服或皮囊,转化为新的生命并
实现美学意义上的蜕变。 *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厄 休 拉 ·
勒奎 恩 科 幻 作 品 中 的 生 态 美 学 思 想 研 究”
《神仙传》 中李少君如蝉蜕壳一般化去升仙;
(18XJC752004);四川 省 教 育 厅 科 研 项 目 “美 国
王远的身体如蛇脱皮般消失,只留下完好的衣服 作家厄休拉·勒奎恩奇幻作品中的中西方 文 化 互
等故事都生动地呈现出人们类比动物化解而对修 动研究”( 16SB0044) 的阶段性成果。
① 王明校 释: 《抱 朴 子 内 篇 校 释 》, 北 京: 中 华 书
道人身体进行的精心安排和设计。在汉代墓葬研
局,1980 年,第 18 页。
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们通过对逝者身体的想 ② 卿希泰、唐大潮著:《道教史》,北 京: 中 国 社 会
象、假装和精心制造,在墓中为逝者创造一个死 科学出版社,1994 年,第 1 页。
③④⑤⑥⑦ 邱鹤亭 注 译: 《列 仙 传 注 译 · 神 仙 传 注
后升入仙境、尽享天乐的意境。同时,汉墓中的 译》,北京: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2004 年, 第
玉琀通常被制作成蝉的式样放在死者的口中,也 7、8、22、11、57 页。
是 “希望亡人有朝一日可以蝉蜕复生,具有祈祷 ⑧⑨ 王 明 编: 《太 平 经 合 校 》, 北 京: 中 华 书 局,
1979 年,第 553、291 页。
死者复活的巫术性 质”瑠

。 对 幻 想 和 假 装 的 制 造,
⑩ [梁]陶弘景撰,宁 越 峰 注 释,朱 德 礼 校 译:《养
并不只是一种满 足 无 法 实 现 的 愿 望 的 手 段, “它 性延 命 录 》, 赤 峰: 内 蒙 古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
们所以取形于蝉,可能是因为蝉这昆虫的生活史 2002 年,第 3 页。
瑡 [宋]张君 房 编, 李 永 晟 点 校: 《云 笈 七 籤 》, 北


的循环,象征变形和复活,而放在舌上的舌形玉 京:中华书局,2007 年,第 4 册第 1901 页。
器,易于 使 人 联 想 到 蝉 形 ”


。道教尸解观念中 

瑢瑡 [英]J.G. 弗雷泽著,汪培基等译:《金枝》,

北京:商务 印 书 馆,2017 年, 上 册 第 301、438
对另一个世界的精心安排,恰恰也是一种 “使其
-439 页。
特殊” 的审美创造活动。 

瑣瑥
瑐 瑨 [法 ]爱 弥 儿 · 涂 尔 干 著, 渠 东、 汲 喆 译:

道教尸解信仰相信,修道人经历 “暂时的死 《宗教 生 活 的 基 本 形 式 》, 北 京: 商 务 印 书 馆,
亡” 后,可以通向新生和美好。他们运用象征思 2011 年,第 337、49、486 页。


瑤瑥 [东 汉 ] 王 充 著: 《论 衡 》, 长 沙: 岳 麓 书 社,

维,将原本会腐化和消亡的人的尸体,幻想为朝 1991 年,第 115、21-22 页。
向新生的、美的、生活的、长青的神仙之体,创 瑦 程乐松著:《身体、不死与神秘主 义》, 北 京: 北


京大学出版社,2017 年,第 242 页。
造出一种朴素而美好的生命意象。这种对身体和


瑧瑠 参见苟波:《“神话—原型批评” 视 域 中 的 〈列

死亡关系的精心安排和设计,对活着的人的心理 仙传〉 人 物 类 型 解 读 》, 《四 川 大 学 学 报 》2017
起到了极大的慰藉和舒缓作用,是一种控制的美 年第 1 期,第 14、13 页。
瑨 [清]汪继培辑:《尸 子》 卷 下,《二 十 二 子》, 上


学,同时也是宗教思想在审美意识驱动下对原始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 376 页。
思维进行的修正。 瑩 [梁]萧统编著:《文选》 卷 15,张衡 《思 玄 赋》,


李 善 注 引 《淮 南 子 》, 北 京: 中 华 书 局,1977
结 语 年,第 218 页。 引 者 按: 这 段 材 料 今 本 《淮 南
子》 无载,这一故事汉代文献及唐以后 类 书 多 有
从原始信仰的角度出发,我们看到了道教神 记载。材料 中 “岂 乎 自 当 之 ”, 四 库 本 《文 选 》
作 “可自当之”,参以诸记载,似乎于义更明。
仙传记中两类尸解故事背后的宗教思想与原始思


瑢瑣
瑐 瑤 [法 ]列 维 - 布 留 尔 著, 丁 由 译: 《原 始 思

维,对道 教 尸 解 信 仰 的 发 展 和 演 变 有 了 新 的 认 维》,北京:商务印书馆,第 358、362、362 页。
识。从神话思维中灵肉分离的原始灵魂观念,到 瑦 [梁 ]陶 弘 景 撰, 赵 益 点 校: 《真 诰 》, 北 京: 中


华书局,2011 年,第 76 页。
道教信仰中 “肉体不死” 的独特身体观,宗教思


瑧瑡
瑑 瑢 [美]埃伦·迪 萨 纳 亚 克 著,户 晓 辉 译:《审

想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对原始信仰进行了修正。面 美的人》,北京:商 务 出 版 社,2016 年,第 122、
对不可抗逆的死亡,道教积极塑造修道人死后尸 132、122 页。
瑩 [法]戴 思 博 著: 《〈修 真 图 〉 ———道 教 与 人 体 》,


体不腐、尸解升仙的美好意境,让信徒相信 “暂
济南:齐鲁书社,2012 年,第 57 页。
时的死亡” 不仅可以解除生者世界的烦恼,还可 瑠 夏鼐:《汉代 的 玉 器: 汉 代 玉 器 中 传 统 的 延 续 和


以使身体和精神获得双重升华,进入另一种 “活 变化》,《考古学报》1983 年第 2 期,第 134 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