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2024 届高三一模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一、【2024 海淀区高三一模】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12-14 题。(共 12 分)
贺新郎・多景楼落成【1】
李演
笛叫东风起。弄尊前、杨花小扇,燕毛初紫。万点淮峰【2】孤角外,惊下斜阳似绮。又婉娩【3】、一番春
意。歌舞相缪愁自猛,卷长波、一洗空人世。闲热我,醉时耳。
绿芜【4】冷叶瓜州【5】市。最怜予、洞箫声尽,阑干独倚。落落东南墙一角,谁护山河万里!问人在、玉
关归未?老矣青山灯火客,抚佳期、漫洒新亭泪【6】。歌哽咽,事如水。
注释:【1】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北临长江,为天下名楼。南宋淳祐年间,镇江知府重建此
楼,落成后设宴庆贺。【2】淮峰:淮水边的山峰,位于宋金边界。【3】婉娩:天气和暖。【4】绿芜:杂
草丛生。【5】瓜州:镇江对面的军事重镇。【6】新亭泪:晋室南渡,士大夫每于景物佳美日游宴新亭
(位于今南京),名士周顗感叹“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泪。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弄尊前”二句,写美酒盈樽,状如小扇的杨花轻落,毛色刚刚变紫的乳燕飞过。
B.“阑干独倚”与陆游的“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抒发了相似的情感。
C.“问人”句中的“玉关”代指边关,此句与“谁护”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D.全词最后两句,写南渡的士大夫们聚在新亭长歌当哭,感叹世事如水、山河相异。
13.本词注重炼字,用词讲究。下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叫”字用得很响亮,巧妙引出春风到来的画面。
B.“惊”字使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夕阳的绮丽动人。
C.“缪”即“缠绵”意,形象地表现出宴会上歌舞相伴的情景。
D.“洗”与“卷”相承,强烈表达了词人对现状的不满、愤懑。
14.有评论说,本词的多重反差蕴含着词人的不平之气。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二、【2024 西城区高三一模】
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30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1-13 题。(共 12 分)
醉中作行草数纸【1】
陆游
还家痛饮洗尘土,醉帖淋漓寄豪举。石池墨沉如海宽,玄云下垂黑蛟舞。
太阴鬼神挟风雨,夜半马陵【2】飞万弩。堂堂笔阵从天下,气压唐人折钗股【3】。
丈夫本意陋千古,残虏何足膏砧斧。驿书驰报儿单于【4】,直用毛锥惊杀汝。
注释:【1】65 岁的陆游多次上疏力主北伐,却因言论“不合时宜”被削职罢官,返乡后作此诗。【2】马
陵:地名,齐将孙膑曾在此设伏,射杀魏军,魏将庞涓兵败而死。【3】折钗股:一种书法中的转折笔法,
圆润且有力。【4】儿单于:此处指新即位的金章宗。
1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石池”二句多用比喻,其中“黑蛟舞”表现了草书之形与势,极具力量和动感。
B.“太阴”句气氛沉郁,“夜半”句作者自比庞涓,表达了英雄末路的遗憾和悲凉。
C.“堂堂”句写笔阵自天而下,语意与“玄云”“风雨”“万弩”相承,气势连贯。
D.“陋”意为轻视,“丈夫”句表达了作者自视无人能比的气概,为后面三句蓄势。
12.陆游钟情草书,也留下了大量关于草书的诗作。下列陆游诗中,其创作草书的意态与本诗不一致的是
(3 分)
A.手挹冻醪秋露重,卷翻狂墨瘦蛟飞。

CONFIDENTIAL 师道之盟 Page 1 of 5


B.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D.有时寓意笔砚间,跌宕奔腾作诙诡。
13.请结合全诗,分析“醉帖淋漓寄豪举”一句有何意蕴。(6 分)

三、【2024 东城区高三一模】
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30 分。
阅读这首诗,完成 11-13 题。(共 12 分)
宿菊潭【1】
元好问
田父立马前,来赴长官期。父老且勿往,问汝我所疑。
民事古所难,令才又非宜。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
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2】欺?聚讼几何人?健斗复是谁?
官人一耳目,百里安能知!东州长官清,白昼下村稀。
我虽禁吏出,将无夜叩扉?教汝子若孙,努力逃寒饥。
军租星火急,期会切莫违。期会丕可违,鞭扑伤汝肌。
伤肌尚云可,夭阏令人悲。
注释:【1】菊潭:在今河南内乡,诗人时任内乡县令。【2】豪右:豪族。
1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令才”句写诗人为无法在本地施展自己出众的才华而愁闷。
B.“汝乡”两句写诗人询何乡中孤苦贫穷的人是否被豪族欺负。
C.“白昼”句写东边州县官吏很少白天下乡,不打扰百姓生活。
D“努力”句写诗人殷切期望农人能够通过努力劳作摆脱饥寒。
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借“东州长官”突显了自己约束差役的不力。
B.诗中“星火”比喻军租重、逼迫急,较《陈情表》“急于星火”的内涵丰富。
D.诗人反复强调“切莫违”“不可违”,其中蕴藏沦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D.本诗记叙了诗人与乡里父老有问有答的交流经过,文字浅近,通俗易懂。
13.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诗中的形象。(6 分)

四、【2024 朝阳区高三一模】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2—14 题。(共 12 分)
南楚怀古【1】
刘长卿
南国久芜没,我来空郁陶。君看章华宫【2】,处处生蓬蒿。
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精魂托古木,宝剑捐江皋。
倚棹下晴景,回舟随晚涛。碧云暮寥落,湖上青天高。
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独余湘水上,千载闻《离骚》。
注释:【1】本诗作于诗人遭诬被贬赴任途中。【2】章华宫:楚灵王修建的离宫,以宏伟富丽著称,
楚灵王日宴夜息于此,管弦之声昼夜不绝。后毁于兵乱。
1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但见”两句写山谷无情,埋没贤豪之士,感叹英雄总不被重用。
B.“倚棹”四句写诗人泛舟于湖上,听涛观云,在自然中寄托感怀。
C.“往事”两句是诗人的自我开解,表达了不 1,己悲的旷达和洒脱。
D.“独余”两句写只有在南楚旧地,开年之后还会有人记得《离骚》。

CONFIDENTIAL 师道之盟 Page 2 of 5


1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第一、二句,从景和情两个方面总揽了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空”“岂知”“徒”等语以直抒胸臆的笔法,抒发了诗人的深挚感情。
C.诗中“精魂”“宝剑”的意象,寄托了人物的精神和抱负,意蕴丰富。
D.此诗气象雄阔,笔力清遒,风格近似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14 诗中“处处生蓬蒿”句,有的版本作“处处生黄蒿”。请结合全诗,分别简要赏柝“蓬蒿”与“黄蒿”
的表达效果。(6 分)

五、【2024 丰台区高三一模】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2-14 题。(共 12 分)
湘月
姜夔【1】
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2】乘兴。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
上汀洲冷。中流容与【3】,画桡不点清镜。
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4】。暗柳萧萧,飞星冉
冉,夜久知秋信。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注释:【1】姜夔:南宋词人。终生布衣,以清客身份转徙于权贵之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七月十六日,
受邀与其他文人同游湘江。自度“湘月”词牌,写成此词。【2】夷犹:从容不迫。【3】容与:
悠闲自得。【4】名胜:名士。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阕以问句开头,“长负清景”说明旧约未赴,可见此次出游的难能可贵。
B.“暝入”三句,写夕阳西下,暮色苍茫,词人和同游者一起乘兴泛舟湘江。
C.“倦网都收”句的“网”同陶渊明“误落尘网中”的“网”,指尘世罗网。
D.下阕描绘弹琴、阔论的聚会场景以及夜色中的岸柳飞星,富有诗情画意。
13.姜夔词善于借用典故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五湖”三句,借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典故,表明词人的建功立业之志。
B.“湘灵”三句,借湘水女神鼓瑟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一种淡淡的哀伤。
C.“玉麈”三句,借东晋士大夫常执玉麈谈玄理的典故,写同游者有名士风度。
D.“鲈鱼”两句,借张翰因思鲈鱼脍而弃官还乡的典故,抒发词人的思乡之情。
14.姜夔的词具有“清空”特色。请从遣词用句、意象选取、意境营造、表现手法、思想情怀这五个角度
中任选两个角度,说说本词是如何体现这一特色的。(6 分)
六、【2024 石景山区高三一模】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2~14 题。(共 12 分)
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张元幹【1】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2】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
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3】?举大白【4】,听《金缕》【5】。
注释:【1】张元幹:南宋爱国词人,其友人胡邦衡因为反对与金国议和而被贬,他特作本词赠别。【2】
底事:何事,表疑问。【3】恩怨相尔汝:出自韩愈诗作《听颖师弹琴》,指亲昵之语。【4】大白:
酒杯。【5】《金缕》:即《金缕曲》,《贺新郎》的别称,即指本词。
12.以下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梦绕”一句写词人即使在梦中,也依然牵挂尚未收复的中原故土。

CONFIDENTIAL 师道之盟 Page 3 of 5


B.“凉生”一句回忆二人交游往事,写岸边柳枝随风飘起,凉意渐生。
C.“耿斜河”三句写词人送别友人时星疏月淡,片云随风飘动的场景。
D.“万里江山”两句写此别之后,很难再与友人像从前那样促膝长谈。
13.以下对词作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怅秋风”三句虚实结合,实写宋军将士军容严整,虚写故都汴梁一片荒残。
B.“底事昆仑”两句运用比喻,表达了对当权者贬谪友人以致九州沦陷的惆怅。
C.“雁不到”一句运用典故,写友人被贬的新州路途遥远,互通书信非常困难。
D.“举大白”两句以举杯畅饮、纵情宴歌的画面作结,流露出淡然闲适的心境。
14.清代学者纪昀评价张元幹词作“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请谈谈你对“抑塞磊
落”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阐释。(6 分)

七、【2024 门头沟区高三一模】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2-14 题。(共 12 分)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
陈子昂(唐)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①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洲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②光首饰,葳蕤③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注释:【1】珠树:即三珠树。《山海经·海外南经》:“三珠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
为珠。”【2】旖旎:本为旌旗随风飘扬貌,引申为柔美貌,犹言婀娜。【3】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
貌。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首两句描绘翡翠鸟在三珠树上筑巢,享受自由自在的安乐生活。
B.“何知”二句写美人因翡翠鸟的珍丽羽毛,对它如黄金一般喜爱。
C.“杀身”二句写翡翠鸟被杀的残酷结局,它的羽毛被抛弃到玉堂的阴凉处。
D.“岂不”二句写出翡翠鸟即使远走高飞,也难逃被罗网追杀的悲惨命运。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何知”句中的“美人”既是实写,也是虚写,也可推测出致使翡翠鸟遭遇不幸的原因。
B.“旖旎”二句中“光”“烂”表现力强,凸显羽毛的价值。
C.“栖在珠树”与“委羽玉堂”前后对照,巧用对比,为下文的“叹息”伏根。
D.感遇诗常抒发个人际遇之感慨,本诗怨伤情绪浓重,风格尖峭直露。
14.本诗寓意丰富,看似句句说鸟,实则句句写人。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寄寓了哪些复杂情感?(6
分)

八、【2024 平谷区高三一模】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12-14 题。(共 12 分)
木兰花慢
秦观
过秦淮旷望,迥萧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 ,吟鞭②醉帽,时度疏林。秋来政③情味淡,更一重烟水一

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
渔村。望断衡门④。芦荻浦、雁先闻。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蘋。凭高正千嶂黯,便无情到此
也销魂。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CONFIDENTIAL 师道之盟 Page 4 of 5


注释:①蛩:蟋蟀。②吟鞭:本指诗人的马鞭,这里指行吟的诗人。③政:同“正”。④衡门:简陋
的房屋。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片首句,写词人过秦淮河时所见之景,勾勒出一幅天高地迥、凄清明净的秋色图,为后文状物抒
情做铺垫。
B.“爱清景”句,写词人沉醉之余,且行且吟,听秋虫鸣叫,穿行于稀疏秋林之中,在清冷秋景中获
得了慰藉。
C.“对触目”句,运用象征手法,虚实结合,极力渲染蓼花红,汀蘋翠,色彩丰富,满目皆悲,具有
婉约风格。
D.“便无情”句,运用夸张手法,直抒胸臆,“无情”更是“有情”,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内心无法承
受的悲苦。
13.词的上片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4 分)
14.简要赏析“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句的妙处。(5 分)

九、【2024 房山区高三一模】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1—13 题。(共 12 分)


甘州·寄李筠房【1】
张炎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
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
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注释:【1】李筠房,南宋词人张炎的朋友,两人一度曾时常相聚,后李筠房因避乱世隐遁山中,二人天各一方。
11.以下对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望涓涓”两句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望故人而不得相见的黯淡心情。
B.“无避”两句抒写了词人难以排遣的悲秋之感和溢满天涯的怀友之愁。
C.“一自”三句劝勉友人分别后不要在赋诗饮酒中白白浪费宝贵的年华。
D.“再相逢”句写出了词人悲叹不知何时何地才能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慨。
12.“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两句手法巧妙。下列词句,与这两句所用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B.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C.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辛弃疾《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
D.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吴文英《浪淘沙·灯火雨中船》)
13.本词蕴含着词人丰富的感情。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词作中所蕴含的丰富感情。(6 分)

CONFIDENTIAL 师道之盟 Page 5 of 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