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作家文摘是一个为作家和写作者提供资源和灵感的网站。无论您是专业作家还是初

学者,这里都有适合您的内容。
我们提供各种写作技巧、灵感和建议,帮助您提升写作技能并激发创作灵感。无论您
是想写小说、诗歌、剧本还是其他文学作品,我们都能为您提供帮助。
除了写作技巧和灵感,我们还提供作家交流平台,让您可以与其他作家分享经验和
建议。在这里,您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写作世界的奥妙。
如果您正在寻找写作指导和灵感,我们强烈推荐您在HelpWriting.net网站上订购作家文
摘的专业写作服务。在这里,您可以找到最优质的写作指导和帮助,让您的作品更加
出色。
不要再犹豫了,立即访问HelpWriting.net,订购作家文摘的服务,让您的写作之路更加
顺利!
谢谢您的支持,祝您写作愉快!
“有正道,必沧桑。”以钩沉历史见长的著名学者金一南将军以“正道沧桑”为题,推出
了一本以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史为主要内容的新作。书中,作者以大量鲜为人知的
珍贵史料,展现了人类社会先进淘汰落后、新生战胜腐朽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近代以
来推动中国历史前行的变革动力和惊天动地的正义力量。 本届终评委阵容强大,
由著名党史专家、文史学者、知名作家、出版界和学界翘楚组成:吴义勤(中国作家协
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党委书记)、陈晋(原中
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曹应旺(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五编研部巡
视员、研究员)、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副主任)、冯骥才(著名作
家、画家、文化学者)、邓凯(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李晓东(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副主任)、杨春(《人民政协报· 春秋周刊》主编)。终评
会由《作家文摘》总编辑孔平主持,吴义勤致辞。吴义勤高度评价了《作家文摘》非虚构
好书评选活动客观、公正的良好传统和在业界的影响力,指出在评审过程中,要重视
图书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时代价值、思想价值和人文价值,这既是考量的依据,也
是《作家文摘》非虚构好书榜区别于其他文学榜单的优势和特色所在。 查看全文
本书精选《作家文摘》创刊近三十年来刊登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各界名人名家,如张
元济、李鸿章、叶公超、凌淑华、孔祥英、张伯驹、梅葆玖、李敖等,在追求理想、为人
处世等方面真实而又精彩的文章。多角度揭秘名家的生活细节,还原他们的精神
追求、人格本色、生活情趣,以及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生。 叶嘉莹先生96岁华诞之际,
先生之侄叶言材受其勉励,执笔回忆了数十年来姑侄情深的幕幕往事,讲述了叶嘉
莹先生传奇人生与亲情友情世界的花叶点滴。叶言材与叶嘉莹先生不仅是亲姑侄,
且同为中国文学研究者,在成长及治学过程中深受叶嘉莹先生关照与影响,更是叶
嘉莹先生受邀回国执教、创办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与中外文化名人交游
等重要时刻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书中许多内容系首次公开披露。7月1日,《作家文摘》
报社有限公司与中国言实出版社共同举办的“ 筑梦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获奖
作品揭晓。 联系方式 总机 021-61870500 地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环科路999
弄1号706室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
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
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新中国成立前夕,一批民主人士、社会贤达从香港
等地秘密北上,参与到协商建国的大业之中,《向北方》一书作者通过实地考察、收集资料
、访问当事人及后人,记叙了这段重要历史进程。 征文活动自今年1月份启动以来,
受到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各行各业的文学爱好者纷纷投稿,积极参与。本次征文质
量高、题材广,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以散文、报告文学等形式,全方位书写党的十
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典型人物和百姓生活的变迁。 邓凯对候选书目进行了精彩解
读,尤其提到几部候选图书,角度新颖,写法创新,值得推荐。 草上飞(四川):谭楷先
生的《我用一生爱中国》值得推荐,看到人民之间的友爱和善良,看到国际社会是一
个大家庭,看到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看到世界是中国的大背景,我 认为很有必要。
查尔斯· 斯宾赛·“ 查理”·卓别林爵士,KBE(Sir Charles Spencer “Charlie” Chaplin,1889年4
月16日-1977年12月 书中,韩美林夫人周建萍女士从妻子和朋友的角度叙述与韩美林
相识、相知到相濡以沫的人生历程,除了践行“好的婚姻是彼此成就”外,还用事实印
证了“好的婚姻成就的何止是彼此”。周建萍用充满烟火气的浪漫笔调,带我们走近艺
术家的生活,体味生活的艺术。 星耀云轻(北京):《百年不了情:我与伯父周恩来相处
的日子》写的确实非常好,让我们了解了周总理不为人知的一些情怀、见闻和事。
2022年1月4日,“《作家文摘》2021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终评结果在京揭晓。《火种:
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等11本图书入选(含一本特别推荐奖)。 全书分“活水源头”“西南
联大”“留学法国”“翻译人生” 四个篇章,重点记录了作者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的学
术与人生经历,追缅了冯友兰、陈寅恪、闻一多、吴宓、朱自清、叶公超、钱锺书、卞之
琳等名师大家风采,书写了杨振宁、朱光亚、何兆武那一代联大人的家国理想与激扬
青春。 活动期间,《作家文摘》特辟专版,选登了80余篇优秀作品,受到读者广泛好
评。《作家文摘》旗下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更新、集
中宣传推送,引发良好的社会反响,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本书讲述了丘
成桐从中国乡村的贫穷少年成长为举世闻名的顶级数学家的励志故事。丘成桐直面
盛誉、无惧挑战,讲述其触动人心的传奇人生。 伊莎白·柯鲁克1915年生于中国成都,
这位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期,参与了新中国建设的国
际友人,以其波澜壮阔的百余年人生经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从创建到不断
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展现了她与中国共产
党患难与共的忠诚友谊。2019年9月29日,伊莎白·柯鲁克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最高
荣誉勋章——“ 友谊勋章”。 这个系列每一本收录的散文大概60篇,大部分文章都不长,
适合下午茶时间休闲阅读,或者在高铁、飞机上旅途阅读,也很适合睡前阅读。另外,
这套书也可以看作一个通向文学深入的阅读窗口——在每篇散文的文末都标注了选
载的原文出处,有一些是期刊,有一些是图书,读者通过这套书就能了解中国现当代
文坛各位名家的文风,进而有针对性地去阅读。 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
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党委书记) 本站所收录的作品、社区话
题、用户评论、用户上传内容或图片等均属用户个人行为。如前述内容侵害您的
权益,欢迎举报投诉,一经核实,立即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森林(上海):著名作
家石楠老师的《艺术大师刘海粟的朋友圈》题材独特,文字优美,故事精彩,细节
丰富,精神感人。喜欢,投上一票!
《沧桑百年间:中国摆脱贫困影像记忆》 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组 人民出版社2021
年9月出版为致敬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胜利,《国家相册》栏目组从已播微纪录片
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9期,并以新华社大型纪录片《中国减贫密码》的部分精彩内容为
开篇,多角度呈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沧桑历程。本书以新华社一
幅幅珍贵的历史影像,描绘出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一百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贫
困斗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 最终,根据网络投票显示结果,评选出“《作家文摘》2022
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 。祝贺获此殊荣的各位作者、编辑、出版机构!感谢广大读者
的热情支持!2023年,让我们继续相约…… “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
兮。”“卿云”,语出《尚书大传·卿云歌》,与“复旦” 校名同源。作者从一个复旦老校友的
视角,拾取散落在时光中、关于复旦的历史碎片。既有老校友回忆中不为人知的
往事,也有在故纸堆中发掘的历史新知。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京ICP
备1604455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07号 因疫情原因,冯骥才未能到场,在视频
中他表示,近年来非虚构类作品在国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它以关切现实、洞察历史、
建构文化的特质,受到读者的喜爱,这与《作家文摘》求真深度的办报方针不谋而合。
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的评选活动,为读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阅读参考。 《作家文摘》
是一份文史与时政并重的综合性文化类报纸,倡导“高品质、高效率阅读”,以人文
关怀、现实视角为基点关注政治人物兴衰、历史真相还原、重大新闻剖析,最大限度
地提供给读者思想有深度、品位有高度、文字有力度的精彩文章,使 读者在有限的时
间内得到最有质量的阅读。20多年来,《作家文摘》在各届朋友的厚爱支持下,已成为
极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知名文化传媒品牌。2015新年之际,谨向广大读者致以深深的
祝福! 当我站在蒙古高原,站在父亲生活过的草原上,包括后来我站在大兴安岭,站
在呼伦贝尔,站在任何有蒙古族痕迹的地方时,只要是没有被毁坏过的,它就好像一
泓清泉,解我心里的渴。我心里有一种自己不知道的焦渴,必 须看到这样的风景;我
就觉得我不能走开,一定要看,一定要努力地看,才可以解心里面的渴。曾经有一位
著名作家说过,以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为代表的古典文学,是一块砖一块砖地垒一堵
墙;而现代文学和后现代文学则是一架梯子,一下子就能爬到墙头的高度。这种说法
很好地描述了科幻界的心态。我们总想着要超越什么,但忘了有些东西是不能越
过的,是必须经历的,就像我们的童年和青春,不可能越过这些岁月而直接走向
成熟。 人生就像是战争,即便父子之间也同样如此。当儿子长大成人时,父子之战才
有可能结束。不过另一场战争开始了,当上了父亲的儿子将会去品尝作为父亲的不
断失败,而且是漫长的失败。 第三卷《从仰望星空开始》按阅读、艺术、自然、旅行等
主题共分为五辑,将作家们对哲学、文学的感悟、对艺术的品味、对亲近自然的思考
逐一分享。循着这些文字的指引,我们在阅读的这一刻仿佛也超脱了世俗的束缚,来
到云端之上,反思生命与心灵,也许就能击碎精神上的某个死结,获得身心的沉稳和
力量。 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管委会党委书记) The requested URL /mag_31/zjwz.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2021
年12月27日至2022年1月3日,《作家文摘》微信公众号围绕36本候选图书进行了网络
投票,得到广大读者的踊跃参与。网络投票与终评小组现场投票结果一起以3∶7的比
例决出最终十佳。 “筑梦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活动自启事发布起至4月底投
稿截止,共收到来稿1500余篇。本次活动初评由《作家文摘》报资深编辑负责,甄选出90
篇候选作品。终评采取线上评审,特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知
名作家梁晓声,《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中国言实出版社原社长王昕朋等专家、学者
和权威部门组成终评评委会,秉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评选出获奖作品。 沪公网安
备 31011502001275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80046 互联网ICP备案号:沪B2-
20080046-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沪批字第 U3718 号 《文艺报》社版权所有 The
requested URL /mag_31/zjwz.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除了吃春饼,这一天还要“
啃春”,好像残冬是顽石一块,不动用牙齿啃噬它,春天的气息就飘不出来似的。我们
啃春的对象就是萝卜,萝卜到了立春时,柴的比脆生的多,所以选啃春的萝卜就跟皇
帝选妃子一样周折,既要看它的模样,又要看它是否丰腴,汁液是否饱满。很奇怪,啃
过春后,嘴里就会荡漾着一股清香的气味,恰似春天草木复苏的气息。 第二卷《活在
身体里的故乡》,按故乡、亲情、人生感悟等主题共分为五辑,作家们用质朴而饱含情
感的笔触,记录了对故乡、亲情、人生的回望和感悟,将人生智慧写给每个困在当下
的灵魂,一同体味世事变迁,人情冷暖。 2023年1月10日,“《作家文摘》2022年度十大非
虚构好书” 网络评选结果在京揭晓。《百年不了情:我与伯父周恩来相处的日子》《讷河
往事》《恰逢其时》《钱壮飞传》《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正道沧桑》《艺
术大师刘海粟的朋友圈》《我与姑母叶嘉莹》《卿云:复旦人文历史笔记》《审判从这里开
始:日本战犯在上海的审判》10本图书入选。 这是一部从亲属角度近距离观察、记叙世
纪伟人周恩来的文献性著作。本书作者为周总理的侄儿,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
位高级将领,他从亲历者的视角,生动真实地记叙了周恩来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生侧
面和工作情景。用许多感人至深的细节,印证并丰富了众口传颂的周恩来精神。本书
还对周恩来家族史及其他有关史实进行了考证和梳理,大多未曾发表,弥足珍贵,丰
富了对周恩来的研究。作为“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是隐蔽战线上重要的人物,为
中国革命作出过非常大的贡献。周恩来说:“要不是钱壮飞同志,我们这些人都会死在
国民党反动派手里。钱壮飞同志在对敌斗争中立下的丰功伟绩,的确使我们的党少
走了弯路,全党将永远纪念他。”本书首次完整地介绍了钱壮飞的革命生涯。
伊莎白·柯鲁克1915年生于中国成都,这位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
的历史时期,参与了新中国建设的国际友人,以其波澜壮阔的百余年人生经历,见证
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从创建到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的伟大历程,展现了她与中国共产党患难与共的忠诚友谊。2019年9月29日,伊莎白·柯
鲁克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最高荣誉勋章——“ 友谊勋章”。 我注意到我儿子现在
对付我的手段,很像我小时候对付自己的父亲。儿子总是不断地学会如何更有效地
去对付父亲,让父亲越来越感到自己无可奈何;让父亲意识到自己的胜利其实是短
暂的,而失败才是持久的;儿子瓦解父亲惩罚的过程,其实也在瓦解着父亲的权威。
作者从审美/ 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对北京的27处地标性景点予以解读。与走马观花式
旅游不同,作者边行边思,带您走进北京的心魂深处。 本届活动秉持公平、公正、公
开的原则,采取网络投票的方式线上举办。1月3日至9日,《作家文摘》微信公众号围绕
40本候选图书进行了网络投票,广大读者踊跃参与,投票访问量达7.4万人次。 红儿(浙
江):《纳河往事》全书冷静客观又真实温暖地记录普通中国警察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安
全所做的贡献。我先生为此奉献了生命,快21年了被世界所遗忘,作者记录了,感谢。
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文化传媒品牌,《作家文摘》自2012年起联合广大读
者和知名文化学者,开展“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评选活动。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吸引上
百万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并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在广大读者以及文化界和出版界
获得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2021年是国内出版界非虚构作品井喷的一年。本届评选自
11月火热启动,《作家文摘》综合一年来本报所推介、选摘过的几百本图书,并在近百
家出版机构推荐的非虚构类作品(每家限三部)中,筛选出180本初选书单。在此基础
上编辑部经过多轮讨论,推举出候选书目36本。入围作品风格多样、精彩纷呈,集中
展现了2021年国内非虚构图书出版的绚丽多姿。 “筑梦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活
动自启事发布起至4月底投稿截止,共收到来稿1500余篇。本次活动初评由《作家文摘》
报资深编辑负责,甄选出90篇候选作品。终评采取线上评审,特邀中国作家协会副
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知名作家梁晓声,《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中国言实出版
社原社长王昕朋等专家、学者和权威部门组成终评评委会,秉持公开、公平、公正
原则,评选出获奖作品。 陈晋说,2021年是一个非虚构类作品大年,特别是党史方面
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他建议,在评选时要考虑到本年度主题。 吴义勤(中国作家
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党委书记) 李晓东
强调了2021年主题出版的两个要点,一是建党百年,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 对相
关图书进行了点评。 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
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
月胜地。 作为“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是隐蔽战线上重要的人物,为中国革命作出
过非常大的贡献。周恩来说:“要不是钱壮飞同志,我们这些人都会死在国民党反动派
手里。钱壮飞同志在对敌斗争中立下的丰功伟绩,的确使我们的党少走了弯路,全党
将永远纪念他。”本书首次完整地介绍了钱壮飞的革命生涯。 投票前设置了评委
自由讨论环节,现场气氛热烈,专家各抒己见。评委们一致认为,今年非虚构好书特
别多,候选书目各有特色,实在难以取舍,评选难度相当大。 比如第一卷《不过是一碗
人间烟火》,按美食、日常琐事、爱情、宠物等主题共分为六辑,作家们用真诚细腻的
文笔把自己对生活、生命的热忱传达给世人——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即使
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能发现世间的妙趣与美好,每一天都活得有情、有趣、有味。这
香味不是时有时无,时浓时淡,一阵一阵的,而是从早到晚都是这么香,一种长在的、
永恒的香。香透肺腑,令人欲醉。我后来到过很多地方,走进过很多水果店,都没有这
家水果店的浓厚的果香。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远不忘。那年我正在
恋爱,初恋。 《作家文摘》是一份文史与时政并重的综合性文化类报纸,倡导“高品质、
高效率阅读”,以人文关怀、现实视角为基点关注政治人物兴衰、历史真相还原、重大
新闻剖析,最大限度地提供给读者思想有深度、品位有高度、文字有力度的精彩
文章,使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有质量的阅读。20多年来,《作家文摘》在各届朋
友的厚爱支持下,已成为极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知名文化传媒品牌。2015新年之际,
谨向广大读者致以深深的祝福!本届评选系《作家文摘》综合2022年推介、选摘过的几
百本图书,在《作家文摘》2022年1-12 月好书榜的基础上,筛选出40本决选书单。入围作
品风格多样、精彩纷呈,从宏大家国叙事到个人视野讲述,历史风云与时代热潮各领
风骚。作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集中展现了2
022年国内“非虚构”图书出版的绚丽多姿。 苏文表示,在八十多年的历史里,世知社致
力于促进中国和世界的沟通,始终秉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贡献了一批又一
批专业、权威的外交和国际问题优质出版物。目前,世知社深入拓展图书、期刊、
数字、文创、书店五大业务板块,正逐步由传统书刊出版社向现代出版传媒文化机构
转型升级。他希望今后世知社和《作家文摘》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合作。 每当讲到内蒙
古,我流泪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个故乡在跟着我们走?无论走到哪里去,那个故乡都
还活在我们的身体里面? 2021年12月27日至2022年1月3日,《作家文摘》微信公众号
围绕36本候选图书进行了网络投票,得到广大读者的踊跃参与。网络投票与终评小组
现场投票结果一起以3∶7的比例决出最终十佳。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
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
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
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梁衡老师在《春到黄河边》一篇中回忆了自己大学毕业后被分
配内蒙古河套劳动时,见到了北方回春时黄河“凌汛” 的场景,由此感叹大自然的震撼
人心: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