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阿九“被逻辑化”的建筑背后 “隐形"图解

——Stan Allen“DIAGRAMS MATTER”读书笔记

口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赵剑男

■■至I 本文根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斯坦’艾伦的文章“DIAGRAMS MATTER”展开,并进行拓展阅读


思考。从对图解的认识理解谈起,延伸到图解的转译以及机能等,并结合自身实践分析图解在参与建筑设计

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_臣瑟殂 图解;隐形;实践;思考

第一部分:阅读材料简介 这个图解出发.又可以产生
文章名称:DIAGRAMS MATTER
超越于照片内容以外的任何
作者介绍:St&n Alle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联想。这或许就是关于图解
斯坦・艾伦 ”交互式”和”再发生”的
斯坦‘艾伦认为,建筑是一种物质性的实践,它在这之中产生 最浅显理解吧。
并和世界万物共存。建筑实践具有一种独特的能力.能够转化问
2.建筑图解及其认识
题并且为世界增添新事物。然而今天在建筑与绘画之间的转化伴
的流变
随着巨大流量的图像与信息的转化.这会产生新的问题。文章揭
(1)建筑图解的特
示了图解在当代的特殊意义,并且探讨了在数字媒体高速发展语

境下建筑所面临的”图解困境“。 至+IIIIII=圈 殊意义


在联合设计小组合作

图1 中,中外同学的工作方式往
第二部分:图解的认识与理解 往不同。同组的意大利同学
通过对此文章的阅读以及其他扩展阅读.在文献资料的基础
更擅长用简单的图示表达设计意图 向老师清晰展示一种逻辑指
上,作者对图解有了一些批判性的认识。
导下多种可能实现的景象。而中国同学更擅长用实在的分析图示
1、普遍意义的图解
表达较准确的设计意图.读取的信息更多是可落定的设计样式而
定义图解概念的意义体现在.使用一个工具解释问题时.
非可能性。从中可得到关于设计图解的启示。
先要去界定这个工具的来源.概念.以及使用范围——也就是语
图解(Diagram)起源于西方建筑理论界,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
境.这个工具在实践中才具有价值。通俗意义上来讲。在我们生
性的热门话题。如今图解作为设计者和外部世界对话的中介物.
活与学习的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图解”。除了文
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工具,而更多地被看做一种解放建筑的手段。
字以外.图解成了我们的第二视觉语言。当我们在数学.物理、
图解的”生成性“日渐被广泛讨论,德勒兹最先提出了”图解”
生物等领域识图、画图、求解时.当我们在商场中寻找特定的商
的概念,认为“图解”属于“后再现工具”,赋予其“生成作
铺时.或是当我们开车依循街角指示牌选择路径时……我们正于
用“的新功能。这种抽象机器虽然不被看到.但却可以生成新的
图形中择取需要的信息。在通俗的认识中.我们将之称为“示意
意义而被人感知。它具有创造性.具有延伸出新意义的潜能。
图”或者“标识”。而这些标识已深深包含在“图解”的汪洋大
(2)建筑图解的分类和性质
海中。然而在当代各个领域的实践研究中.图艇的角色与意义发
依据相关文献.普遍意义上认为建筑图解有三种类型:表现
生了变迁.越来越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如艾伦文章中所示.图
性图解、解析性图解、生成性图解。
解开始凌驾于传达符号、中介物.作为“抽象的机器”具有一种
建筑图解的性质
“交互式”和”再发生”的抽象虚拟功能。关于图解的范畴和定
了解了图解在建筑领域的意义后.作者着重针对“生成性”
义似乎没有最权威的理论。笔者认为,图解运用视觉语言.引导
图解.把图解的性质归为以下几类.
人们进行幻想.把思维带入各种新的可能性中.提供一种“增量
解释。 “图解”直译即”用图来解释”,因此解释说明是图
价值”。
解最基本的功能。这种功能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被潜移默化地应用
如图1所示,照片为现实的再现.图1将照片的“潜意识表达”
着。而对于建筑领域.图解目的也是为了展示设计思维中意图。
图解化。这是现实——图解的一条信息传达路径。将其反向.从

万方数据
Exchange PlaHnrml■

这些意图往往难以用简单的文字表达.而图解可以把形式、结构 所理解。而对于同样的文字.不同的听众和读者也会有不同的理

或程序清晰地解释给设计者本人和其他人。 解。与此类似.不同的人在阅读图解时也会产生差异,如何于图

抽象。前面提到,吉尔。德勒赋予图解“抽象机器”的意义, 解中读取有效的信息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图解的翻译更像是一种

即强调其自身的非物质性 图解呈现为一种概念运行的工具,而 “解码”的过程。

非对现有事物具象的物质性描绘。 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是片段到片段的直接转换拼接,这种思维

交互。DIAGRAM具有对话式的、双向过程的含义.因此它 模式似乎不适于对图解的解码。对于不同的解读者.图解中往往

是一种动态的、对话式、过程中的状态。在和影响因子的交互作 蕴藏着“文化背景码”、 ”社会背景码”、 ”空间认知力码”等

用中.图解不断得到修正。 等,而这些非直接的信息往往通过错综复杂的表象结合在一起.

延伸。基于前面的认识.图解一方面是对于世界中事物运行 任何割离或者过于秩序化的理解都有可能造成不通畅甚至错误的

方法的抽象描述,另一方面又暗示新的组织方式,预期即将被实 传达。艾伦提醒道: “翻译有时候代替了转化,于是转化就变成

现的关系。它在语言上是可以被延伸的.而不是一个终止符。也 了一系列离散点的翻译。这种翻译往往是武断的,不具有普遍

就是说.图解支持开放的多重的解释.具有延伸的生产性能。 性,读取时容易产生空缺。”因此.要认识到图解转换机制的复

隐形。正如斯坦‘艾伦的文章中所提到.你可能看不到它但 杂性至关重要,这往往需要一定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才可以

是你可以感受到它孕育出来的事件。这就是说.图解往往作用于 充分利用图解,在建筑师和他人.建筑师和建筑成果之间.搭起

设计“背后”.因为它并不是对设计显而易见的指导,不作用于 一座桥梁。

改变位置、扩大面积、移动墙体等设计的第一层面,它指导的是

设计背后的逻辑.左右的是更深层面的内容。因此.图解具有隐 第四部分:结合自身实践的图解思考
形性.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它孕育出来的结果,而对于它本身的解 很多时候.我们一味追求图解炫酷的效果.却没能利用图解

读.则难以产生对结果直接的联想。 有效地思考建筑问题.或者将图解内容恰当地落地到建筑中。我

小结:以上几个方面同时存在,互相支撑,无法割裂理解或 们往往画出了令自己激动的“图解” .却没有在深化设计中实

者隔离使用.共同构成了理解和运作图解的基础。 现。在计算机辅佐的背后,更需要人脑对建筑设计思考清晰的逻

3、当代数字媒介与图解 辑,不然这种数字化的技术不但不能创造更多合理的可能性.反

历史上许多建筑师和建筑师团体.对图解进行了思考、研究 而使得建筑被“强行逻辑化”.阻碍对设计清晰的思考。图解并

和实践。在艾伦的文章中提到,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催生了更有 不是用夺人眼球的视觉;中击力来取胜.更重要的是隐藏背后可以

互动性的建筑表达。随着数字技术不断深入我们的设计过程.这 被设计师解读的关于建筑逻辑有意义的思考。

甚至演化成”新的思维模式”。图解越来越与“数字化” “信息 写到这里作者不由想到,在生物学中.转译等同于翻译.是

化”相伴。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运作和人脑思维的界限变 生物按照从DNA转录得到的mRNA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

得模糊.当传统和先锋建筑师还在争论数字化图解的利弊时,数 程。即以信使核糖核酸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

字技术媒介已经开始对建筑设计过程产生深刻影响。那些具有动 质过程。由于mRNA上的遗传信息是以密码形式存在的.只有合

态性和交互性的数字化图解影像,在设计过程中表现出扣人心弦 成为蛋白质才能表达出生物性状.因此将蛋白质生物合成比拟为

的效果。数字技术的介入,使设计理念和生成过程比设计结果更 转译或翻译。图解到建筑的过程.正类同”DNA”到“蛋白质”

加受人关注。 的转化过程。一方面,DNA在历史长河中有着遗传的效应.这正

斯坦-艾伦在他的另一篇文章(“数字综合体(the Digital 如同图解在建筑领域中的思想继承与流变:另一方面.DNA中携

Complex)》”)中提到. ”对建筑工作者来说.具有较高概念 带了许多隐形密码.只有以正确有效的方式转译成蛋白质.才能

而采用较低技术的表达,比徒有高科技的表达却缺乏深层次思考 形成鲜活的生物。这正如同”隐形“的图解.只有被有效地解码

的工作方式更有效地提供了思考建筑问题的空间。因此,建筑师 与转译.才能落实到建筑空间中。以上为作者在自身实践中对图

不应沉醉于数字科技所带来的绚丽的形式结果.而应当更多地利 解产生的思考。固
用数字科技来思考科技所能提供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可能性,这样

才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在建筑学发展历程中, ”思考建筑问 参考文献:

题”是无法被掩盖的主线。 【1]Stan Allen, “diagrams matter”

[2】Ben Van Berkel,Caroline Boss, “diagrams”

第三部分:图解的转换机制 [3】彼得・埃森曼著,陈欣欣,何捷译, 《图解日


图解的翻译和转化 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是人们进行沟通的表达符号。图 [4】郑世伟,建筑创作中的思维与图解,硕士研究生论
解作为建筑师与外界进行沟通的媒介.有着类比于语言的特性。
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
不同语种的文字之间需要翻译.才能被不同语言背景的人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