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亚瑟·科恩 1929 年的著作《玻璃:既是商品也是建材》,将玻璃在建筑中的新

用途做了分类,并且貌似惊讶地评论道:“外墙再也不是人们对建筑的第一印
象了。我们逐渐开始透过玻璃幕墙,看到室内、有进深的空间和结构框架[…
…]玻璃是可以被察觉到的,但又不是很明显。它是一张伟大的薄膜,充满了
神秘感,但又极其精致。”

以前的时候技术不能够支撑更加自由的空间,比如承重墙对空间的界定就基本
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到了现在柱式结构等等的新的操作方法 bring in more
probabilities to buildings。空间可以被打破并重组,奈特的打破盒子。也
有着对透明性,富有轻盈感的成熟运用,空间的界限,私密和共有的界限现在
更难用一条 physical line to determine。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做出能呼吸的足
够有生命力的自由空间呢。
问题:
1. 密斯的流动空间理论在平面图上如何被理解。

美国中国台湾。不同国家的人都在不同的政治体系里成长,不同的意识形态导
致了看待处理事物的不同。美国的卖点是自由民主,你和美国人谈总统他们可
能会和你一起骂总统,但一否认他们的人权,自由与民主,可能大部分人都会
像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而中国的根基则是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其实没必要
愤慨,有的只是弱肉强食罢了。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
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只要能在自己所在的体系做到能独善其身,我觉得就已
经足够了。

德国馆占地长约 50 米,宽约 25 米,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


几道围墙组成。除少量桌椅外,没有其他展品。其目的是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
所体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和处理手法。
巴塞罗那德国馆占地长约 50 米,宽约 25 米,由三个展示空间、两部分水域组
成。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有
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使室内各
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空间相互贯穿。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利用钢、
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显示着简洁高雅的气氛。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
的成果之一,也是代表作之一。
巴塞罗那德国馆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
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主厅用 8 根十字形断面的
镀镍钢柱支承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
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
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第一次确定了流动空间的概念;其二,馆中设置
的双层玻璃光箱造成了视觉对比,它与赖特设计的芝加哥罗比住宅(1909)所呈
现的空间构成与比例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和因果关系。
德国馆在建筑立面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业方式精雕细
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
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墙体和顶棚相接,
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
因此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
这个快餐时代每个人都有无所适从不自在的那一瞬间
无论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如何都还是改变不了社畜的命运
edward hopper 所捕捉的是美国人的寂寥浪漫与孤独 我觉得其实可以影射到现
在的资本主义只手遮天压榨最后一滴血,这个社会真的健康吗?每个人身上都
有这种忧郁而迷人的特质

People have to be in the heart of confusion in order to create a


dance new star.
人们必须在心中怀着混乱,为了能够创造一个舞动的新星-尼采

混乱的中心是无尽的彷徨与恐惧,人们否认自己,否认现在与过去,去着眼于
未来,在崩溃着自相矛盾之际,一种有生命力的东西才被诞生出来。

In the centre of chaos is endless hesitation and fear, people deny


themselves, deny the present and the past, to invision the future, at
the edge of self-collapsing and contradictory. The new lively thing
is born.
This unknown fulfilled me with creativity and all sorts of
motivations to explore the world.

新加一个 fine art 主题,连环画,tell a story 或者设计一个椅子?一个家具?


可以是任何东西。

苏:拉凯斯,现在你能否试着以同样的方式告诉我,被称作勇敢的这种普遍性
质是什么?
拉:我得说勇敢就是灵魂的某种忍耐。
苏:不过在我看来,并非每一种忍耐都称得上勇敢。请听我的理由。我敢肯定,
拉凯斯,你把勇敢视为一种非常高尚的品质。
拉:它确实是最高尚的。
苏:那么你会说聪明的忍耐也是好的和高尚的,对吗?
拉:非常高尚。
苏:那么对愚蠢的忍耐你会怎么说?这种忍耐是否要被当作坏的和有害的?
拉:对。
苏:那么你也不会承认这种忍耐是勇敢的,因为它不是高尚的,而勇敢是高尚
的,对吗?
拉:你说得对。
苏:那么,按照你的说法,只有聪明的忍耐才是勇敢,对吗?
拉:你说得对。
苏:以战争为例,假定某人在战斗中表现出忍耐,但又精于算计,他知道不久
就会有援兵到来,到那时候敌人就会比现在少,攻击力也会比现在弱,而他现
在所占的地势也很有利,于是就奋勇作战。你会说这样有智慧的、有准备的人
是勇敢的,还是说处在相反形势下,但仍旧表现出忍耐、坚守阵地的敌人更加
勇敢?
拉:我会说后者更加勇敢,苏格拉底。
苏:但是与前者的忍耐相比,这显然是一种愚蠢的忍耐,对吗?
拉:对。
苏:我们在前面说过,愚蠢的鲁莽和忍耐是坏的、有害的,对吗?而我们承认
勇敢是高尚的品质。
拉:对。
苏:但是我们现在却自相矛盾,把前面当作耻辱的那种愚蠢的忍耐说成是勇敢。
拉凯斯:呃,好像是这样的。

很多艺术生喜欢用摄影表达自己的想法,私以为是因为摄像是基于一个确切的
实体,属于二次艺术创作,提取框中的景物其实已经被创造出来了,虽然决定
性而冻结的瞬间,长曝光展示历史车轮滚滚的永恒都有着摄影师自己的想法。
但无论如何天生就不是为了具象而服务的 fine art 总是要比摄影自由。体能不
算出众的人类之所以能存活至今并且进而成为了食物链顶端的角色根本是因为
我们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从而能创造让我们敬畏的宗教符号,而根本上就依靠存
在物体的摄影是否是一种不太高级的行为?无论如何摄影的门槛都比 fine art
要低上许多。超写实绘画之所以被诟病是因为它在做无用功,既然有一个能创
造完美复制品的存在那为何还要浪费时间去局限人类的天性?而这恰恰证明摄
影已经代替了原本写实绘画的地位,也许摄影和绘画根本不可比,他们都有各
自的目标。

究竟跨学科的联动(建筑和哲学)能否真的能把一个概念或是一个事物用一个
新的角度呈现出来?

我坚信他们是可互相给予灵感的,如果一个东西的浅显的本身意义就可直接被
运用与其他领域那恰恰证明走的还不够深。

巨型建筑有一种人造物能自我进化而成为自然的一部分的潜力

空间不一定是确定,外观确定而内部却在流动。-密斯的空间流动性

库哈斯对具有普遍性,与城市无关的结论。城市脉络呢?完全同质化的城市构
成?

建筑物是容器,一个可以吸纳无限延生的意涵层次的结构物。
海德格尔对于酒壶壶性的探讨。酒壶的壶性是倾倒与赠与,空间由无开始。不
能即使理性处理的对象同时又是发动理性的主体。在这里讨论的空间并非是物
理广义上的抽象化的具有普遍性的空间。处理的对象是空间,引发理性探讨的
是人类主体,并没有自我指涉悖论。空间的本意是服务,(酒水来自于山川湖
泊,也来自于岩石泥土也来自于阳光,雨露小麦葡萄这些东西,它既可以为终
有一死之人解渴也可以被当成祭品献祭给神灵,所以壶的容纳壶的空无壶的各
种元素都在倾倒和馈赠中与天地人神相遇,形成了自己的统一。)-四重整体,
结缘的思想,不同于萨特的他人即地狱,海德格尔更重视人与环境的互动。

建筑建材来自于自然,孕育于人与神的创造,他既可以是一个简陋棚屋给穷人
提供栖身之所,也可以教堂形式存在去沟通神灵,所以建筑的空无建筑的各种
元素都在服务与被无意识的使用中与天地人神相遇,形成了自己的统一。人无
时无刻都在和建筑互动,无论功能为何,大众习惯于建筑师所创造的人为的便
利,

因此,“道可道,非常道”又可以解释为,可以言说的规律,并非宇宙的根本
规律。世界最根本的规律是无法言说的,所谓“大道至简”,道简洁到了无法
用语言表达的地步。
海德格尔-诸神远离的黑夜(极晦涩去解释极质朴)在我们的话语体系中,最晦
涩反而最简单,最质朴往往最困难。(解释层面)

The size of the space is directly linked to people's feelings towards it. With changes made in light
and scal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building is to reach an unprecedented level. My A-
level art project "Solitud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people in
today's social context. The sketch "box" which uses paper edges as boundaries to illustrate the
sense of being lost and trapped in this modern society, it also shows my doubts and criticisms
towards the current imperfect hierarchy, and this reflective and forward-looking approach is
exactly what I want to use in my future designs. My great passion in Photography and philosophy
have also long been pushing me to reconsider the concept of space. Martin Heidegger's theory
on the nature of container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my view of space. In my opinion,
building, as a structure that is capable of absorbing infinite levels of implication and a container.
Service is its essence rather than anything else, space becomes vivid with the interactions with
human activities, meaning is therefore given to its emptiness,fulfilled. Hence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scale. Me, as a highly motivated individual, would accumulat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based on this perspective of understanding space in the future, and try to
gradually improve it.我 alevel 艺术作品《独处》尝试去探讨空间与人在当今的社会语境下的
关系,利用纸张边界作为界限的素描“盒子”包含了我对现在不完美的阶级制度的强烈的
质疑和批判,而这种通过反思且富有前瞻性的操作手法正是我在今后的设计中想要去 to
follow 的。摄影与哲学也是我 access 建筑的两大助力,海德格尔的酒壶理论与主体理性深
刻的启发了我对空间的看法。在我看来建筑物作为一个一个可以吸纳无限延伸的意涵层次
的结构物同时也作为一个容器,人的活动给予了它的空无以有的意义,流动的内部空间里,
私密和共有的界限现在更难用一条 physical line to determine 我,as a highly self-motivated
person, 会在未来 base on 这个理解空间的角度去累计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并尝试逐渐完
善它。Rather than 天地人神,神的 term 其实可以被建筑师所取代,因为人造建筑创造了属
于自己的“背景”,the public 在其中被服务同时无意识的享受着人造的便利,但建筑师也
是人,hence 不是全知全能。也许建筑师并没有被给予如此大的权力?这段还要进行反思。
脱离了人体尺度的建筑也同时脱离了建筑的本质。建筑只有在与人互动的时候才有意义

The experience of working in a local architecture firm has enabled me to use multiple softwares
such as rhino and auto cad to illustrate my ideas as well as getting to know how a project is
undergone. I was mightily driven to explore parametric design as I was fascinated by Zaha
Hadid’s future looking buildings. In rhino(grasshopper), I got to achieve some certain forms by
manipulating different arithmetic units and the logical thinkings that further maths provides has
enabled me to understand the algorithm. I also realised the importance of teamwork as I never
thought of architecture as a freehand expression of the architect’s total self, nor do I perceive
architecture as a commodity totally subject to capitalism. Hence a balance between fantasy and
reality has to be achieved. Through following a project in the architecture firm, I realised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 as an architect.通过跟随一个项目的一部分,我
意识到建筑师聆听与沟通和 teamwork 的重要性 An experience of witnessing a meeting
between the local architect and party A made me realise. 我从不认为建筑是建筑师全然自我的
写意表达,也不赞同建筑是完全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商品,因此一个通过仔细沟通才从而诞
生的平衡点就显得极为重要

逻辑链条:我的实习经历让我有能力使用软件,并且了解了一个项

目是如何落成的。

拆开来说,因为对 zaha 的强烈兴趣我学习了参数化设计,高等数学

提供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我能更好的理解算法。

我不认为建筑是建筑师全然自我的写意表达,也不赞同建筑是完全

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商品,因此一个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一定要通过

精妙的沟通去实现。通过跟随一个项目的一部分,我越发意识到作

为建筑师表达自己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成功的项目永远不能

独立于各领域的配合。

甲方代表资本与现实
“People have to be in the heart of confusion in order to create a dance new star.”said Friedrich
Nietzsche. In the centre of chaos is endless hesitation and fear, people deny themselves, deny
the present and the past, to invision the future, at the edge of self-collapsing and contradictory.
The new lively thing is born. This unknown fulfilled me with creativity and all sorts of motivations
to explore the world

. 他作为记者,叛逆而具有批判性,对无论是矛盾还是和谐的任何文化现象充满热忱,并从
中寻找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Being a contriversial master,这个如鹰般的男人跳脱出了建筑
师这个身份的枷锁,用一种近乎冷酷的作风提出了关于建筑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知识能让我自信,能让我清醒,能让我反省自身。

寻找平衡和 being critical 是否前后矛盾?

不装 b 时间,发现自己好不容易发现出来的东西早就被前人讨论过了真的好烦
烦烦烦烦啊!!!!!!

哲学思考与质疑。

我觉得哲学最有用的是让你时时刻刻充满不确定的不安全感,时时刻刻都在自
我批判,时时刻刻都在把所想理论变得更加坚固可靠。

人体尺度和神性的空间,服务是本质还是互动?当人们的的生活环境从自然移
动到人造的建筑物中,背景也随之改变

私以为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的就是氛围感,每个艺术作品都具有属于自己的
identity 和氛围,没有性格的画是没有灵魂的,(在 b 站看到的视频中 came
across 一个有趣的概念叫自发性,不需要多想,没有顾虑,就靠着纯粹的欲望
和直觉去创作,很多艺术家的草稿也是如此,比如兰亭序(保罗高更))就像人
但无魂魄。深层次的 identity 通过氛围以传递感动。商业作品固然被资本给予
价值,也给普罗大众带来美的感受,但(一切新的媒体施加给我们的,首先是
审美的影响,而不是理性的或伦理的影响。)

国漫之死和建筑,或许是叙述性的一篇文章?Narrative based.

德里达无知塑造人类 属加种差获得的同一性 福柯的指认别人疯癫确认自己难


道本质上不是一种结构主意吗 不确定事物本身而着眼于事物之间的关系 又或
者说解构主义是脱胎于结构主义,本质上其实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只是发现的
当时现有的知识框架的局限性以及无效性?又或者他们本身也是结构主义哲学
家,只不过被后世归纳为解构主义?这种分类有意义吗?
建筑 as a discpline 是一个复杂的学科 他具有讨论的价值 也可与不同
media 进行互动 在后 media 时代 这种关系与研究令人着迷。

黑脸议题其实充满了概念的偷换。有些黑人只是单纯反对既定的人种隔离系统
(美国喜剧演员的黑脸妆容)而不是广义上的无意识涂黑脸。而许多被种族主
意煽动的平民百姓很多却有失偏颇偷换概念,黑人追求的不是种族平等而是自
己团体的利益,白人说黑脸泛指所有黑脸甚至是黑脸妆容。希望以后大家能理
智的看待问题。

相机超级微距超近距离拍摄人像,扭曲的透视。

2.5d 和 cjlin 的 narrative design

invisible city

哲学,用一种抽象的语言来尝试解释事物,以寻求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手法。未
来的建筑设计是否也能用整体的思想来进行操作?

养育孩子是否是一种有价值观输入的行为?究竟人是否真正自由?

资本主义的本质

How to tickle the past 改还是不改?

我尤其对 aa 具有先锋者的精神,(激进而具有批判性的设计手法)与让不同学科介入,让
建筑师不再是一个被剥离出来的个体学科(建筑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于其他的学科,应该
说更有包容性?),而是多元化(new models 系列讲座),让建筑师不被建筑师这个头衔
所束缚,跳出了固有框架来进行教学,而感到感兴趣。我敢肯定 aa 会提供一个自由的学术?
交流?环境来让我(支撑)我自己的实验。关注设计本身,也对社会中已存在的问题进行
发问

解构主义到底要解构什么?德里达

森林里的人造物,让我想到了拉维列特公园里的 follies,均匀的被放置在 自然中,营造出


一种荒诞的人类存在痕迹。学生都变成了装置艺术家,只不过场地从 confined space 变成了
消极空间。我希望把我对空间的理解也变为实体模型,变为森林里的不起眼的人造符号。

柏拉图: 四大德性...明智是头,勇气是胸,节制是腹,结合成一有机体,这就
是理想国。三个阶层就是: 立法者,战士,生产者。而正义就是将他们联系起
来为一有机体的德性,在城邦中不同阶级人的实现,每个人做自己相关的事情
的事情,达到幸福,这就是理想城邦的德性。每个孩子被社会性抚养,并通过
他们自身的气质和能力被安排在不同的阶层里。
那在定位阶级时究竟有什么标准可以被参考,为什么立法者就高于一切呢?
是否失去了作为人的自由
强制分配难道不是泯灭人性,只是为了易于管理吗?(自身气质和能力)都是
社会性抚养不会使社会趋于同质化吗?自己的气质和能力是否只是漂亮的说辞?

究竟人类自不自由?彻底的自由是否导致毁灭与虚无

你可以亲口说给他们听,关于黑洞和中子星的危机,关于地球的过去和未来,告诉他
们每一个为文明传承牺牲的人的名字,也能教给他们每一首你小时候唱过的儿歌。你
将不老不死,至高至明。你将作为唯一的神,引导生灵从蒙昧走出,直到走向星空深
处。
如何证明人类在宇宙中存在过? - 王诺诺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1862639/answer/1556463831

如果人类最初就被给予了一个全知全能的神,那结局将会是如何?
会被愚昧的暴民杀死,又或是被顶礼膜拜? 在新一代人类科技水平达到甚至超越这个
神之后,又会是怎样的状况?
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哲学又会怎样变化?

我们是不是选择忽略了城市的复杂性?人类是否有能力对于这种复杂性做出判断?如
果有,那是否存在一种整体化的一劳永逸的手法可以去同时囊括多个方面(这样有是
否会太简单太想当然而破坏了复杂性?理论不能相悖)

总结一下:打破常规,自成一派,细节把控
                                                                                                                                                            Antoni
Gaudi 
1  对细节的把控
2  对曲线的热爱
3  孩童一般的建筑手法
4  丰富的颜色运用
5  第一次去 sagrada familia 的震撼,巴别塔
6  对玻璃的运用
7  与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完全相悖的设计手法
8  细部也遵循着曲线至上,所以整个建筑风格一致
9  sagrada 和我见过的教堂都不一样
10 对光的运用
11 极其丰富的外立面
12 儿童乐园

艺术品除了要有氛围感,私以为复杂性也是一个能让其成为好的作品的因素。很多简
单的画作看上去简单,但其实并非像表面上看上去的那样平铺直述。比如克莱茵蓝,
画面本身较为简答与直接,可质感却给此作品赋予了丰富意义。建筑也是一样,如果
尝试去把城市模型和建筑设计理所当然的平面化与简单化,其中的丰富性,复杂性和
矛盾性就会被忽略。而 ai 所代表的高新技术是否能做出一个可以处理抽象因素的算法
系统我还对此存在疑问。所以说想要让一个艺术作品出彩,不妨尝试让它变得复杂,
从多个层面上。

哲学对我们习以为常的进行提问 从而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且从某种意义上让人们更理解
所处的世界 而建筑是否也该如此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 城市小区的模式是否能被打破 而
有是否存在一种从整体入手的方法设计聚落群 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可否被重新讨论

生与死是否是人类的最终命题,着眼于生死的艺术品是否在选材层面上就高出其他。
中世纪时期的艺术作品曾包含大量的耶稣受害的画作,或者说圣经本身

多个兴趣不只是知识面的拓宽 也能对主业进行反哺 而使得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能有多重


角度多个滤镜

摄影大师和普通人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善于发现的眼镜和高超的技巧,更在于对项目的
构思对社会现象,自我本真情感的探讨(摄影集/画册)。大部分摄影师只能被称之为
摄影师,而只有极少一部分群体,能被称之为艺术家。

带着目的拍照

拍摄电子厂 劳动异化 
哲学思考与社会学考量完全可以融入摄影

小人物的挣扎

I think architecture is a social science, if one only focuses on the architectural


aspect but not taking the other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designing, then I
think he/she is making architecture a lot easier than it actually is. We cannot
ignore the 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this discipline. 

设计别墅时,注意父母与子女房间的分离以保证私密性。

达尔雅瓦的中心坡道将人们引入二层的起居室,借助众多的楼梯,将使用空间分散到
四周,产生一种离心关系。
达尔雅瓦别墅有四个入口,楼梯、坡道被分散在建筑的四周为不同的使用者服务,使
用者可能会面对完全不同的使用方式:父亲一般是从车库内进入工作室,然后再上到
起居室,最后进入卧室;女儿可能会从灰色盒子下面的柱林中穿行进入室内,然后经
由旋转楼梯进入卧室;而仆人可能只会从草坡旁的门进入室内。
因此就形成拥有多条流线的共存、并置、交叠,构成立体的流线网络。
几个路线都可以相互交叉,比如一楼是可以流通产生另外的路线的,库哈斯给我们提
供的是一个多路线,他的目光主要是放在进入空间的瞬间,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将一
个个片段的串联,从而形成了整个建筑
伯纳德屈米的书,以前从没了解过的电影蒙太奇叙事手法

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
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
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
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
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
物,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
自由的活动。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
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做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做类存在物。
诚然,动物也生产。动物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
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
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
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
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
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
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
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
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
迫的强制劳动。因此,这种劳动不是满足一种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
些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的异已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
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
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最后,对工人来说,劳动的外在性
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
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

分配的时候会有矛盾。
马恩认为国家并不是一个好东西,“国家再好也不过是在争取阶级统治的斗争
中获胜的无产阶级所继承下来的一个祸害;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也将同公社一样,
不得不立即尽量除去这个祸害的最坏方面,直到在新的自由的社会条件下成长
起来的一代有能力把这全部国家废物抛掉。”其实说社会主义中国家剥削并不
准确,但为了便于理解,姑且谓之吧。分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牵扯到高层
管理者即官僚、基层受众、分配制度和原则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官僚的任用遴
选、基层群众的舍与得、分配制度的制定与运行,哪一方面都是大到没边的问
题。但因为国家官僚是实际的管理者,所以官僚制度是这其中的主要矛盾。国
家分配,一方面受国内经济运行的影响,国际环境也是一个大的方面,比如战
时与和平时期就有很大不同,是随时都可能会有变化的。国内目前的情况,官
僚的组织架构方面权力与资本分的还是比较开的,但在社会上好像有一个两极:
反对资本是为了拥抱权力,而反对权力就是像资本屈膝,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
重视的现象,但其影响现在还不明朗,很难说哪里好哪里坏。
竞争确实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马恩是承认的。马恩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看
到了竞争是一种历史时期内的经济现象,他们认为竞争是私有制不道德状态的
极点。竞争固然推动了一些新技术发展,就像资本主义推动社会进步一样,但
它带来的危害后果更大。事实上,竞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很快走向其反面——
垄断,但垄断又是为了更高层面的竞争。当所有的一切到达当时社会的极限,
竞无可竞垄无可垄时,就会出现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就来了。

我一直觉得读马克思抠字眼是可怕的事情。[捂脸][捂脸]事实也就是如此。其
实,从严格的角度说,外化、对象化和异化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这里粗略的
说,外化等于对象化,而病态的对象化就是异化。所谓外化,就是人的生命力
量向外界展现的过程,因为人的生命力量就是劳动,所以外化就可以理解为人
去劳动,而人在劳动结束之后,会得到一个什么东西,得到的这个东西,就是
劳动的对象化。比如说我种葡萄,种葡萄是外化,因为这是我生命力量的展现,
我其实可以做其他很多事,比如说打渔啊放牧啊,但我只做了种葡萄这一种,
我的生命力量就展现为我种葡萄。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我的劳动有了结果,
这个结果就是我收获了葡萄。我收获的这个葡萄,就是一种对象化,因为我取
得了葡萄这个对象。今年天气不好,葡萄全烂了,而我以种葡萄为生,我着急
的生了病,我生病就是一种异化。因为我本来种葡萄是一件好事,但是现在我
却为此焦虑,反为种葡萄所累,一种不是我自愿的而是凌驾于我之外的异己力
量统治我,这就是异化。当然这个例子不太恰当,但基本就是这么回事吧。

学哲学能让自己不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是会去尝试抽丝剥茧去给出思考。

全球化只是一场买卖

是由消费主义粘合在一起的

消费主义定义了生活

难以被推翻的原因是消费主义许诺了“自由”

工作越辛苦就越会想要通过最快速的多巴胺分泌导致的消费来感到 relieve

无限的死循环

消费主义最大的陷阱

后现代社会的宗教

人和人的差距可以被 flatten 为拥有消费品的数量或质量的差距

而资本家所拥有的权利被蒙蔽
冲突变得不再可能

并且这种差距能带给人们一种虚假的目标感,仿佛只要拥有了与资本家相等的
消费品就能获得同样的社会地位

社会需要分级吗?

人可以适应不进行控制无边界的自由吗

社会主义是由国家进行剥削

而国家又不是个好东西只是个过渡

那么怎么保证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前提条件下社会还能保
持正常运作吗?

阶级不能被消失吧

贪婪好斗是人的本性

如何能保证所有人的心智都处在相似的高度呢?

符号消费拟像消费

既然建筑有不同的需要,那可不可以模仿积木进行不同模块的拼接?以用来对
抗建筑的过时?哪一部分需要被淘汰就将其换下并装上。

所有这些使得我们意识到,设计,由于其自身社会属性的存在,需要我们积极介入到
社会运作中,而不是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做一些形式雕塑来孤芳自赏。

库哈斯对垃圾空间的概念,如果一个建筑没有他的功能,只为消费主义服务,
则这就导致建筑本身变为垃圾空间。但是什么都没有不算是一种 added
dimension 吗?改变是否如我想的那么简单呢?还是因为它们的数量如此之多
以至于难以被处理?

库哈斯的 additional dimension 是否可以是叙事性?一个有趣的背景故事将当


时的时代背景深深的烙印进建筑之中,使其在接下来的岁月被赋予了永恒的意
义。比如 daniel libeskind 的柏林犹太人纪念馆。但建筑种类在此等语境中是
否被限制?有点像纪实摄影之余摄影。

Koudelka 照片中没有细节的死黑与卡拉瓦乔画中的感觉如出一辙,牺牲了细节,
但情绪却被渲染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无关技术高低。
人是最矛盾的,既高贵有神的形象,又卑微如尘土,在天使和魔鬼之间徘徊,
在兽欲和人性之间挣扎,生年不满百,却怀千岁忧,抬头望月亮,低头六便士,
似乎是自由的,又无时不在枷锁之中,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生存的需要和生命
的尊严,孰重孰轻,哪个是熊掌哪个是鱼?如果我支教的目的,既有想帮助别
人真诚的一面,又有获得一张漂亮履历功利的一面,这种“一举两得”的行为,
是善吗?“”好心办坏事”的行为,是善吗?善的本质是动机还是结果?我们
害怕成为恶人,但真的有能力行善吗?我们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而是灰色
的,世界,就是一张爱恨情仇,是非功过,美丑善恶纠缠在一起的网络,剪不
断理还乱,我们就活在这场巨大的悖论里,艺术就是要呈现和表现这样的错位,
冲突和复杂。按尼采的说法,艺术是来救苦救难的,他用艺术来解脱对荒谬的
厌恶,在一笑了之中。

作者:当年庾郎年最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2471252/answer/171527641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即刻性的介入与网络的联系

信息传达的速度沟通成本与摩擦在被日益减慢或消融

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人能对网络上的某些事物具有非常强烈的情绪

因为同等时间内信息量的增多吸收的成本降低

更少时间去思考 反思的消失

附近的消失是资本主义介入 把物理层面上的附近(亲身体验的)给抽象为数据
层面上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可见的?

人类学社会学跳脱出底层的观测手法

面临的危机是原子个体和家庭和更大的客体之间的割裂

不再用那种超越性来反看底层与中层的存在

这是不是就是哲学与社会学的差别?

实验性与完全抽象知识集合的区别

哲学是要飞到星空的尽头
社会学是脚踏黄土地

但是这又与更大客体的议题相矛盾?

而且即时性也能牵连出很多别的东西
不只是一个单单时间尺度上的变化
比如婚姻

看社会中问题或者看现象要意识到他一定是复杂的
万万不能将其拍平简化

盒子 蛹 薛定谔的猫 都有着不打开/切开就无法获知的特性

日本排放核污水的杂想:
全世界的国家(?)与人民,无论什么意识形态,种族与国籍在这种无法置身
事外的事件中都陷入了无尽的猜疑链。日本所出示的污水净化证明是否可信?
(颇有狼来了的感觉,在前期没有妥善处理的日本,无论做法是否有效,都因
为自己的过失而无法避免的陷入了一场舆论风暴)国际组织的第三方测试结果
是否可信?大喊着无法相信的群众,是否在某种层面上全盘拒绝了西方学书机
构(是否可靠?)?(是否是暴民?应该不是,大部分应该只是想搞明白自己
会不会受到影响)而给出科学背书的专业人士,又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太过科学
主义?而令我不解的是,在这场恒久的割裂中,我仿佛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
是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我是否一定要选择站队?公知是否也在这场(指这类
事件)斗争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如何不被别人影响是需要一辈子去学习的
恶意内卷躺平是不是也挺好
干干别的

而或许本来艺术就存在天花板?
艺术家产出的作品是否总落后于自己的实际水平?
不带有 100 分的认知产出却只有 70

自由市场主义强调的调节市场看不见得手在寡头垄断资本下是被禁止的

在资本主义的第二阶段 古典经济学有他的黄金期 有所谓的自由竞争 但到了十九世纪后半


叶 资本主义的第三阶段 monopoly 式得垄断使其核心主义受到冲击

第一阶段 重商主义 殖民时代 重心在贵金属,人口,土地的收集(税基)


第二阶段 现代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 工业革命,最开始以纺织品贸易为中心 竞争资本主义
或经济自由主义 焦点转为现代化工业尤其是第一部门的建立(基础设施)(有产能过剩?
第一部门生产超出了第二部门()的需求)这一阶段是资本的积累囤积的时代 第二部门竞
争激烈倒是繁荣和萧条交替出现 其根本原因是商业竞争的空间场域被扩大了(因为基础设
施的普及)此阶段上升期和寡头集团尚未出现

第三阶段 寡头经济 集团资本主义 特点为资本的不断的集中和凝聚(以及第一部门的凝


聚)工业证券市场的建立 第一部门需要最多的资本所以最有可能产生垄断(钢铁 铁路 交
通)当时政府能力缺乏导致无法有效监管已经有效对抗 最终导致行业内部的小政府 证券
市场(有门槛的专门为资本玩家开放的)的建立导致托拉斯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方便 公司之
间的并购变得愈发容易 越来越多行业被少量的寡头控制 这便是成熟的资本主义

资本市场是一直在所谓的帝国主义框架内运作的 把世界划分为一个复杂的但是有明确阶级
的国家制度 有些国家就是给某些国家输血的 当世界工厂没有什么好骄傲的 只不过是在接
上面下的单子罢了 国家在经济主权上是低人一等的 这才解释了科技战的落后 原因是生产
系统是被别人设计的(是否仅限于低精度低技术力的产业?像原创芯片也一样?或者我没
搞懂世界工厂的定义)

资本主义的利润增长主要为提高劳动力的剥削率(降低工资相对于生产率和收入的增长来
提高他的利润增长率)这点最终限制了资本的扩张 paradox of accumulation 过度积累的趋
势 over accumulation 有效需求就会不足 消费障碍会引起投资障碍 全球化最开始的红利掩
盖了过度积累的弊端 理论来说自由市场主义的需求是无上限的

看不见得手调节市场经济 通过打压价格提高生产率。但寡头垄断下价格不会有竞争只会单
向上升比如显卡
大公司之间的竞争只是假象 实则为相互依存 事实是少量公司通过各种方式串联起来为产
品定价并控制大多数的成熟市场

阳谋的定价 可乐一罐三块 他间接的控制了所有碳酸饮料的定价 确定了商场能卖的价格区


如果拒绝垄断化的依存 继续价格战争会导致各方的消融 如果串通则对各方都有利(问题


是定价高不会有人买你的东西吧 怎么发起战争?垄断已经无法反制了吧) 价格竞争的消

沃尔玛这些寡头产业依靠渠道优势进行大促销 底层逻辑是告诉新玩家 我价格杀到这么低


还能活还能赚钱 你可以吗

市场被砸碎了 经济停滞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经济生产力太低了而恰恰是反面 产能的过盛

一些技术的迸发能多多少少搅动市场这摊已经被垄断的死水 但人这一辈子有多少次能经历
技术的大迸发?互联网的红利已经快被吃没了 google facebook 这些大公司也已经垄断
真正问题是在全球垄断化的大环境下还会出现新的跨时代技术吗?(我觉得会只不过是出
现在资源高度集中的寡头里)互联网这种反资本的技术现在都趋近于垄断 能带给我们的好
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了

等哪天有没有可能寡头真的 outlaw 政府不当人把普通人当猪养?真的像一些科幻电影里所


说的穷人住地下 富人住天上?这种马太效应的终极进化

美国在二战之前经济都是停滞的 二战救了美国 说白了就是人死了

洗牌

工资是劳动力市场价格,而劳动力成本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健康。一样东西成本超过市场价
格,它就无法维持生产规模。最简单明白的经济学常识,那儿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文明就像一层薄冰,漂浮在黑暗与混乱的深海之上

正是烂片教会了我最多的东西。我会寻找它的负面意义。看到这样的电影,问问自己:
“如果让我来拍,我也会这样处理吗?”

那就像拿一把最有力的来复枪,射出一发子弹,最终它会绕着地球一圈,射入你的后背

HORN AIR AS MEDIUM


seeing the world as a knowable entity—a single, interconnected whole—but
in a sense that lacked the secure stasis of maps, parlor globes, or preDarwinian cosmologies.
Instead, it meant grasping the planet as a dynamic
system: intricately interconnected, articulated, evolving, but ultimately
fragile and vulnerable. Network, rather than hierarchy; complex, interlocking feedbacks, rather
than central control; ecology, rather than resource.30

No matter how important, even portentous, scientific evidence—as opposed


to mere sensory experience—is, it comes at a price. The abstraction of climate—
in terms of scale and statistics, as well as in its understanding as a “global”
entity—has cut the air off from any phenomenal perceptibility, from both an individual and a
collective understanding and from the culturally and regionally
diverse images, narratives, dreams, observations, and cultural practices that
human beings have historically used to come to terms with climate. Global temperatures, along
with rising planetary carbon dioxide levels, cannot be felt or
seen but only measured and computed as abstract models, broadcast through the
media, and discussed as policy issues “out there.” We relate to climate change
mostly as externalized “facts.” The air, as Irigaray points out, has been “forgotten,” not just in
Martin Heidegger’s philosophy but generally in the descriptions
of human being in the world.33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means to conceive of the air not as an object distinct from its
observer but as something in-between, connecting and encompassing, entering and exiting any
living beings. As the medium we live in, air is
constantly constituted anew, just like the social or natural atmospheres that can
emerge and fade spontaneously. Tim Ingold writes,

Seen this way, air is no more than another object in need of human “care” (Sorge,
in Heidegger’s sense) —in need of control, repair, and reform.
Aesthesis
Since we are always already stuck in this process of explication, we might as well
give it a different twist. A twist not so much from a perspective of distance and
objectification, of disruption and reconstruction, but from “the inside,” as it were.
If air acts as a medium, both binding the living to a place and dislocating life by
its flows, emanations, and forces, an explication of these opposed yet comple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air’s activities would mean developing a se

Finally, perhaps the


most radical way of developing an aesthesis of air is through art. All too often
misunderstood as being assigned the task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global
warming as if it were the public relations branch of climate science, art could, at
its best, offer an experimental exploration of air—an explication that explores
without disrupting its object and highlights its involvement with human and
nonhuman forms of life and movement. From J.M.W. Turner’s airscapes of steam
and smoke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Olafur Eliasson’s recreation of
“natural” spaces and weathers, from Philippe Rahm’s artificial climates to the
explorations of air flows in Tomas Saraceno’s Aerocene project, art has already
embarked on an aesthesis of the air in the times of its disruption.51 Such an alternative explication
may render the states and dynamics of air available to human
experience and help us renew the cultural and phenomenological relation to it.
Regaining an aesthesis of the air might enable us to become sensible to our being
as being in the air.

热力学第二定律(英語: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是热力学的四条基本定律之一,表


述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孤立系统自發地朝著熱力學平衡方向──最大熵狀態──演
化,同样地,第二类永动机永不可能实现。

垃圾空间和公共空间有重合吧,商场 机场,这些现代性的产物是必要的吧。对垃圾空间的
批判的本质为何呢?
貌似不完全是贬义?
修道院,博物馆怎么也成垃圾空间了
垃圾空间的浩瀚延申到宇宙大爆炸的边缘?
垃圾空间侵入身体?
照相 隐喻 潜藏在图片之下的趋势和不可言说的秩序
阿基尔这种极端情况 证券这种虚拟形态还能 hold true 吗?
穿越到蛮荒时期 现代文明的造物会被当做神迹吗?(阿基尔+陆上行舟)
堂吉诃德式的人物 荒诞与现实的完美交织 创世纪般的伟大壮举(陆上行舟)

wicker man 天花板上的画


还有蜗牛的隐喻
主要基调
怪异 隐喻 隐藏 伪装 儿童 叙事
异教徒 性爱 基督
巨石阵
上船的跳剪
山顶里的配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