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DOI:10.19953/j.at.2022.07.

013

犬吠工作室的共有性
——从城市观察到
读书
book review

空间生产实践 *
Commonalities by
Atelier Bow-Wow:
from the urban
observation to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方泽儒 郭屹民 ※ Fang Zeru Guo Yimin

1 《共有性:行为的生产》2021 年中文版

101
在当下的建筑实践中,对全球化建筑实践的在地性认知成为一种基本态度。由于大都市中往往充斥
着超乎建筑学一般认知的空间、行为和事件,建筑师们通过大量研究和观察城市中的自主空间形态来认
知建筑学,并依此进行当地的建筑创作。因此,城市与建筑的关系逐渐成为建筑师们所关注的重要议题,
自20世纪后半叶的罗伯特·文丘里、阿尔多·罗西,一直持续到当代的雷姆·库哈斯、犬吠工作室等。然而
在以往看似文脉主义的原则下,产生的往往都是以形式创作为主的富有差异性的、奇异的建筑实践,即使
看上去有趣,也至多成为一种个体性的堆砌,仿佛自现代主义崩塌以后,一种共通的设计理念成为建筑师
讳莫如深的事物。而更为严重的是,物质空间差异性的背后往往代表着人际关系的疏离,人与人之间的集
体性逐步被消解,资本和商业趁虚而入将其取而代之,成为某种背后的关系网络。人成为抽象的数据,建
筑成为资本流通中的产物,以往的人与建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原生纽带不知何往。
由此,东京工业大学犬吠工作室① 的“共有性”(Commonality)理念应运而生,试图对抗自后现代
以来的这种现象。根据塚本由晴的说法,共有性一词在建筑领域仅有路易斯·康曾经提及,意为某种“超
越时代与场所,将建筑空间与人的心灵深处联系起来的事物”,类似的看法在伍重、亚历山大的观点中也
有出现,都试图指向建筑的本质。与前人有所不同的是,塚本引入这一概念并不是为了直接指导设计,也
不是探讨哲学理论,而更像是让其成为设计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方式,而探讨共有性的方法也遵从他们一
贯以来的线索——以建筑和城市空间的观察、体验作为出发点,进而走向设计实践的某种导则。
在《共有性:行为的生产》(2014年日文版,2021年中文版)中,详细讨论了关于“共有性”的问题。
全书共分为八个部分,主体结构为介绍共有性的概念、对共有性行为和空间的观察、将共有性语义宽泛化
的文献综述、犬吠工作室所做的共有性实践,分别与美术家、历史学家与哲学家共同研讨共有性问题的
三次对谈穿插其中,最后一部分则对共有性做出展望。在这里,犬吠工作室试图将他们近二十年以来的
城市观察与实践都融入其中,形成一个走向共有性愿景的体系。因此,将其著作与实践进行总体性的回
望会更有益于理解这一概念。

1 考现学的方法与空间生产理念
对城市的认知、体验是具体细致的,很显然会具有在地性的特征,每个大都市、每个建筑师所得出的
观察方式和结论都不尽相同。而犬吠工作室的城市观察和实践,常常因超乎寻常的切入角度与事无巨细
的图纸绘制显得独树一帜。这背后源于两条线索,一是具体的、显现的日本今和次郎的考现学 ② 传承,二
是抽象的、隐匿的法国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 ③。
以关东大地震为契机,针对以人类过去的遗迹作为观察对象及运用科学分析方法的考古学,今和次
郎将考现学定义为“以现在我们眼前所见生活之中的事——‘行为’‘住居’‘衣服’这些表象的分析被揭
物作为对象所进行记录考究的学问”。就此,脱胎于传统民俗学,考现学诞生了。它所强调的是物背后的
人类行为、心理及文化特征,并且由于观察态度的平等、客观、尊重,其记录结果更为真实。
犬吠工作室正是继承了这种源于日本的城市观察方法,将建筑空间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纳为观察
要害,并且往往从一个平等参与者的角度进行观察,在其观察记录与设计图纸中都可以看出继承于考现学
的事无巨细的手绘方法。尤为重要的是,犬吠工作室实现了从观察到实践的突破,他们着眼于自然、人的行
为、都市空间及细小物件,通过不断的观察来发现建筑创作中的灵感并予以实践,设计作品完成后又反过
来影响城市观察的角度,也使得考现学这种方法能够被建筑学界广泛接受。而如何从观察到实践,这源于
另一条由更为抽象与本质的框架性指导的、隐匿的思维线索——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

物质空间 感知空间

城市观察

精神空间 构想空间

犬吠工作室空间生产理念 空间类型

现象学层面 生活空间

社会空间

现象学层面 空间的再现

再现的空间

建筑实践
空间实践

2 犬吠工作室从观察到实践背后的空间生产理念

102
在犬吠工作室的书作中多次提及空间实践、生产等词汇,却极少做出详细解释,而是以此为一种隐
性的理论前提展开自己的思考。笔者认为,在犬吠工作室的笔述中表现的是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论、三维
辩证法的思想及其开放的理论系统,列氏将生产的具体内涵呈现为三要素的动态辩证关系:在现象学层
面为感知空间、构想空间、生活空间;在语言学层面为空间实践、空间再现和再现空间;在空间类型层面
为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其中,社会空间就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空间的交互迭代,它的三重性表
现为语言学和现象学层面的三要素,可以对应的正是——城市观察的空间实践(感知空间)、建筑设计的
图纸空间再现(构想空间)、实际建成建筑的再现空间(生活空间)。这一套理论能够将生产过程中破碎
的各个领域统一起来,并且承认多元和差异,是一套开放式的理论 ④。
在《共有性:行为的生产》等书中,塚本由晴常常表露出对生活经验的空间实践的重视,往往导向人和
建筑空间的深层关系,形成具有游戏性质的日常反复的身体行为,并借此开展建筑生产实践。在这里,列氏
的理论就像一座桥梁,将观察与实践统合为一体。此外,三维辩证法的逻辑也不时出现在塚本的理念中,如
“共有性”一词代表着一种“之间”(Inbetween)状态,一边对抗着新陈代谢派以来日本自上而下的、具有
公共性与社会性的城市建筑实践,也反思东工大学派以篠原一男为代表的自下而上、具有个人化和艺术性
的单体建筑设计,犬吠工作室的共有性介于两者之间,是具有“否定之否定”逻辑的第三元立场⑤。

2 犬吠工作室的观察:自然、人、都市的日常
犬吠工作室的观察对象不仅限于都市本身,还包括背后复杂的生产网络,以及自然、人的行为和细小
的物件,这是一种对物质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同时考量。相比于以往建筑师的城市观察,他们不
仅增添了更多的微观视角,从多样的琐碎、细微的行为、物品、动物中以小见大,来寻找与建筑设计相通
的灵感,也尝试着借此把握空间生产背后真正的脉络。例如在《空间的回响,回响的空间》中,塚本由晴
由捕捉昆虫的行为发现昆虫与环境的关联性,进而达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地步,联想到东京城市中被
他称之为“环境单元”的奇特城市建筑,建筑作为城市系统的一部分,只有融于周边才得以成立。以这些
观察与思考为基础,犬吠工作室于2001年出版了名为《东京制造》的导览书籍,汇集东京特殊的复合功
能建筑类型,不仅关注了临时幽默的“宠物建筑”、建筑与城市融为一体的“环境单元”,也对建筑背后如
“假想基地”的虚构生产网络进行思考。
在《东京制造》的基础上,犬吠工作室试图系统化研究一些反复出现的建筑类型,即谱系学的研究,包
括了前述《东京代谢》谱系和窗边行为学系列中窗的谱系学,而窗边行为学的研究又加入了关于生活经验层
面的人的行为,逐步深入到更系统的人、物、自然的关系中去。自2010年《世界之窗》出版开始,窗边行为学
系列的观察从人与物、物与物再到对综合性的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关系把握,共推出了三部作品。
直至2014年《共有性:行为的生产》一书中,犬吠工作室将对城市观察的研究纳入到体系中,并将
反复出现的建筑类型与人的行为命名为“型式”,这种型式背后是超越了时间、场所,具有历时性和共时
性特征的一种类型。相比于之前的著作,观察内容更为广泛地包含了世界各地公共空间内的生活和行为,
探讨其中的行为与空间的关系,如北京天坛公园内打太极、写大字、门钉按摩和上海外滩街道上“自行车
流”等特殊日常行为。
从犬吠工作室的城市观察中,不难发现其观察重点从小尺度走向大尺度,从空间性走向时间性,结
合谱系学、窗边行为学到共有性的研究,可以看到从多元异化的角度逐步走向统一的线索,其中不变的是
对社会空间的生产关系与人的生活经验的认知,变的是犬吠工作室从观察到实践中间的“定着”过程,即

个体 公共

“自下而上” 共有性 “自上而下”

艺术性
社会性

3 处于“之间”的共有性

103
从物质空间的观察入手,尝试用更加客观的态度和方式,不断挑选、观察、记录与建筑学密切相关并能运
用于实践的对象。他们运用了传统考现学的记录手段,接受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指导,并将这些观察
成果增益于自身的创作,最终统筹起来走向共有性的愿景。

3 犬吠工作室的实践:从多元切入的行为学到共有性的生产
与犬吠工作室的城市观察相同,他们的建筑实践也由分散的视角逐渐走向系统化。在这些实践中,切
入设计的视角可谓千变万化:从“视野”“缝隙”等单一要素到“方位组合”“混种”等复合要素;从“建造
形式”“基地”等具体特征到“里”“小”等抽象特征;从小型“微公共空间”到大型项目的“涌出管理”⑥。
正如前面所说,犬吠工作室不断在城市观察中寻找灵感的突破点,将观察与创作之间相互关联的部分纳
入到自己的设计体系中,逐步建立起行为学的方法与共有性的理论体系。由于要素的繁杂性,作品和观察
并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犬吠工作室自己的阐述中,有关共有性的建筑实践主要集中于“微
公共空间”和“广场和公园”的设计。

3.1 行为学实验——微公共空间(Micro Public Space)生产实践


微公共空间多是为城市的某个美术展所设计的一些虚构的、能够生产人的行为的空间装置,旨在揭
示当地特有的一些人群行为与环境、空间的关系。例如从城市观察角度分析,这些微公共空间就像是由
东京的特殊建筑类型“宠物建筑”和人的行为观察而生的,这里犬吠工作室的建筑作品具备了如宠物建
筑一样的特征——流动、临时、随机、日常、幽默等,并因其与人体直接贴合的小尺度而与行为直接相关。
例如上海2002年双年展中的“家具自行车”(Furni-cycle)与日本新泻县2003年的“白色小巴饮食摊”,
都展现了一种流动小型空间下能够产生的重复行为。
在这些微公共空间的实践中,一种反复出现的行为被利用,相应的空间被生产出来。人们每天重复这
些行为,使得行为周边的环境变得坚实可靠,而环境又反过来激发人们去学习这样的行为,由此形成良
性循环。这种行为、空间之间的关系被犬吠工作室不断通过微型空间的实践熟练运用,并发展成为行为
学的方法。

3.2 从行为学到共有性——广场、公园的空间生产实践
在2010年出版的《行为学(Behaviorology)》一书中,犬吠工作室将其从“观察”到“创作”的建筑
设计和实践进行了理论化表述。行为学的观察囊括了建筑的行为、自然要素的行为、人的行为,这种观察
方法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联,试图建立起从身体到建筑再到都市的整体架构。这一套方
法又被运用到了《共有性:行为的生产》,在书中佐佐木启提到身体的游戏性是开启公共空间实践的一枚
金钥匙,以行为为媒介探寻潜藏在人们诸如运动、戏剧表演等身体技能背后所蕴含的约束人群的联系,就

注释
① 犬吠工作室(Atelier Bow-Wow),又名 ⑤ 否定之否定规律为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
汪工房,为塚本由晴、贝岛桃代于1992年 最早由黑格尔提出。列斐伏尔在辩证法基
在东京成立的建筑设计工作室。 础上提出三维辩证法,将辩证法的两极发
② 考现学于1927年由今和次郎创造。 展为三极,第三极同时站在前两极的对面,
③ 空间生产理论由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 三者动态并存。
尔于1974年在著作《空间的生产》中提出, ⑥ 在《后泡沫城市的汪工房》一书中,犬吠
理念错综复杂,但总体表达了三元空间辩 工作室依据切入角度的不同对项目进行归
证法的思想,在物质与精神空间的基础上 类,分别对每一类别命名并讨论,是对行
提出社会空间,着重空间的历时性与共时 为学视角下多样化实践的表达。
性,空间生产的具体的抽象等。本文中主 ⑦ 列斐伏尔认为城市中人与物聚集的空间具
要借鉴书中第一、二章内容。 有“中枢性”,除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外,
④ 由于空间生产理论缺少实证经验,也无具 运动、戏剧等以身体为媒介的游戏性事物
体方法论的提出,因此如何将三元空间论 所具有的聚集属性也被认为具有中枢性,
实施到空间实践中,如何进行空间的生产, 称作“游戏空间”。
需要更为开放、具体的探索。

104
能使公共空间同时具有向心性与开放性,这与列氏的“游戏中心”理念 ⑦不谋而合。因此,共有性理念的架
构又像是对列氏空间生产理论的实践化延伸,犬吠工作室试图用具体实践给予这套抽象理论一个行之有
效的答案。
例如在2008—2012年的北本站西口站前广场改造中,犬吠工作室组建了一个供各阶层人群共享信
息的机制,其中包括大学研究室、市政府各部门、琦玉县规划局及当地的年轻人团体。随后2011—2014
年移动的“宝马古根海姆实验室”则是更广泛、自由、宽容的公共空间实践,游走于世界大都市之间。
在更大型的广场公园实践中,建筑形式退居于生产机制之后,成为社会空间的一部分,不再表现出强
大的个性。虽然仍带有一定实验性质,但已经通过行为、共有的空间实践对城市、社会、人背后的制度、
秩序等造成了实质性的影响。在空间生产、行为生产背后,将所谓生产线联结在一起的,想来正是超越了
资本、政治、历史等强大能量的共有性,这使得人在其中能够成为具体而生动的个体,人群又能够跨过彼
此差异而凝聚一团。

4 共有性的愿景
“建筑,包括与建筑类似的东西,既不是用来给建筑师表现自我意志的,也不是精英分子所掌握的用来批
判和对抗社会的工具,它们应该还有别的出路,那就是作为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的小船。……重新发现那些超越
了主体间差异、反复出现的建筑类型与人的行为,将其作为实现上述美妙平衡的媒介或资源,就是共有性要探讨
的议题。”
—— 塚本由晴

在塚本由晴的眼中,共有性的达成是一项集合科学、工学、经济、政治和人类学的宏大愿景,以往的
建筑实践或空间生产,因为失去了对行为的把控,使得生产空间下的人都是可以数据化的、抽象的、空洞
的、毫无技能的。这种生产脉络和文化、身体相去甚远,和列斐伏尔提出的承载日常生活的社会空间生产
背道而驰,最终导向了当今社会的不安与冷漠。如何以一种平等参与的建筑师身份介入,如何将人类学范
畴的观察法融入空间的生产,犬吠工作室用二十多年的实践给出了启示:通过城市观察获得已有的共有
空间和行为背后的生产关系,以生产链中某一环的身份参与设计和讨论,最后生产出共有性的空间。
在这里,建筑师和建筑的原有定位都被解构,建筑师不再是某个伟大的领航者,不再是某种权力的
服务者,而是和人们共同创造搭建驶向共有性大海的船。这既不是现代时期自上而下的、完全无视生活
的权威式设计,也不是后现代以来出现的完全自下而上、只强调个体差异的经验主义或平民主义。这种
介于两者之间的共有性,虽然有行为学的媒介做指引,却没有形式,没有哲学,没有具体的方法论,它更像
一种理念和思维导则,引导着人们持续前进。

*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081528)资助。

参考文献
[1] 犬吠工作室. 共有性:行为的生产[M]. 解文 空间[M]. 胡滨,金燕琳,吕瑞杰,译. 北
静,许天心,史之娇,译. 上海:同济大学出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版社,2021. [10] 北山恒,塚本由晴,西泽立卫. 东京代谢
[2] 鲁安东. 反思城市观察[J]. 建筑学报,2012 [M]. 台北:田园城市,2010.
(8). [11] 郭屹民. 考现的发现:再现日常的线索[J].
[3] 克里斯蒂安·施密特. 迈向三维辩证法:列 建筑师,2014(5).
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J]. 杨舢,译. 国际 [12] Atelier Bow-Wow. 窗,手作与自然的物
城市规划,2021(6). 语[M]. 林建华,译. 台北:脸谱,2017.
[4] 亨利·列斐伏尔. 空间的生产[M]. 刘怀玉,
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5] 塚本由晴,黑田润三,贝岛桃代. 东京制造 图片来源
[M]. 林建华,译. 台北:田园城市,2007.
1,4−10 来源于网络
[6] Atelier Bow-Wow. Pet architecture
2,3 作者自绘
guidebook[M].Tokyo: World Photo
Press, 2001.
[7] Atelier Bow-Wow. Behaviorology[M].
New York: Rizzoli, 2010. 方泽儒
[8] Atelier Bow-Wow. 后泡沫城市的汪工房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M]. 林建华,译.台北:田园城市,2012. 郭屹民 ※(通信作者)
[9] Atelier Bow-Wow. 空间的回响,回响的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imguo@hotmail.com)。

105
4 今和次郎《考现学》

5 今和次郎《考现学》中对物的记录

106
6 《共有性:行为的生产》2014 年日文版

7 犬吠工作室《图解 Atelier bow-wow》

107
8 《东京制造》

9 《宠物建筑导览手册》

10 《行为学》

10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