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2020 年第 03 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03,2020

(总 第2  0期)
1  JOURNAL 
OF 
MUDANJ
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er
ial No.210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

中西理论对比中的艾柯隐喻学
姜奕村1  姜   岩2



深圳技术大学,广东   深圳  518118;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  翁贝托·艾柯的隐喻学以其哲学和符号学理 论 思 想 为 基 础,在 现 代 西 方 诸 种 隐


喻理论中可谓独树一帜、特色鲜明。艾柯曾在多种著 作 中 对 其 隐 喻 学 理 论 进 行 过 详 细 阐 述。 本
研究旨在将其隐喻理论放在中国和西方两种不同学术背景 中 进 行 分 析 和 比 较 ,探 索 艾 柯 的 隐 喻
学理论在促进当代隐喻理论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从学 理 上 讲,艾 柯 的 隐 喻 理 论 深 受 皮 尔 士 的
符号学思想影响,同时又能够对当前欧美主要隐喻研究范式,包括认知隐喻学理论提供有益的补
充。值得注意的是,艾柯的隐喻学理论与钱钟书先生的比喻论相得益彰,二者同样注重隐喻的文
化性,强调隐喻研究要以文化为中心展开。文章认为,在 中 西 理 论 的 相 互 启 迪 和 沟 通 中,艾 柯 的
隐喻学理论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艾柯;隐喻学;符号学;文化;钱钟书
[中图分类号] 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0-2323(
2020)
03-0037-04

   在西方学术界,隐喻是一个相当古老而又重要 因此,人们对于隐 喻 问 题 的 探 讨 虽 然 历 史 悠 久,但


的问题。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英 语 me
t r(隐
apho 是真正成 体 系 的 隐 喻 理 论 建 构 肇 始 于 二 十 世 纪。
喻)一 词 源 自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希 腊 语 “me
taphe
re- 以美 国 学 者 莱 考 夫 (Geo
rge Lako ff)和 约 翰 逊
n” 。亚里士多德也是最早对隐喻进行深入 探 讨 Johnson 为代表 的 认 知 语 言 学 派 将 当 代 隐

1]
i (Ma
rk  )
的西方学者之一,他将隐喻研究纳入了修辞研究的 喻研究与 认 知 科 学 紧 密 联 系 起 来 [2][3]。 该 学 派 充
范围之内,认为隐喻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他对 分利用现代认知科学的实证研究成果 [4],提出了许
隐喻的定义是广义的,涵盖了除转喻(借代)之外的 多有意义的设想,为当代隐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路
几乎所有修辞手法。此外,他还对不同种类隐喻的 径和范式。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隐喻研究
基本特点进行了总结。不过,受制于古代知识和认 已经从曾经的冷门 话 题 变 成 了 如 今 学 界 的 热 门 话
识水平的 局 限,亚 里 士 多 德 对 隐 喻 的 认 识 仅 止 于 题。不过,认知隐喻学重点强调隐喻的认知和心理
此,但他 的 隐 喻 定 义 对 后 世 影 响 深 远。 中 世 纪 以 层面 [2][5],对 隐 喻 产 生 的 社 会 历 史 层 面 极 少 涉
后,西方学界对隐 喻 的 认 识 进 入 了 一 个 误 区,当 时 及 [3][6]。对 此,意 大 利 人 文 学 者 翁 贝 托 · 艾 柯
的许多学者将隐喻 解 读 为 一 种 非 逻 辑 现 象 甚 至 是 (
Umbe
rt Eco)的隐喻理论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o 
谎言,哲学家莱 布 尼 茨 和 洛 克 等 人 均 持 此 观 点 [
1]
。 翁贝 托 · 艾 柯 是 当 代 意 大 利 最 著 名 的 学 者 之
在这期间,隐喻研 究 几 近 停 滞,有 学 者 将 这 一 时 期 一,他曾长期任教 于 博 洛 尼 亚 大 学,其 哲 学 和 符 号
称为隐喻研 究 的 黑 暗 时 代 [
。随着近代科学和心
1]
学思想在 欧 美 各 国 乃 至 全 世 界 范 围 内 影 响 深 远。
理学的发展,越来 越 多 的 学 者 开 始 认 识 到,隐 喻 问 艾柯是一位卓越的理论家,他致力于创建一门普遍
题是一个涉及语言、符号、思维、文化、认知、心理等 的、充满活力的意义理论以概括和阐释意指系统的
诸多方面的重要 问 题,相 关 研 究 也 随 之 深 入 展 开。 运作机制。在符号学理论研究方面,艾柯主要继承

[收稿日期]2020-02-20
[作者简介] 姜奕村( 1983- ),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符号学与隐 喻 研 究、理 论 语 言 学;姜 岩,男,讲 师,博 士 研 究
生,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外国语言文学研 究 专 项 “翁 贝 托 · 艾 柯 的 隐 喻 理 论 研 究”(项 目 批 准 号: 18CWZJ51)
研究成果;山东省社科基金(思政专项)“新时代高校研 究 生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质 量 提 升 途 径 研 究”(项 目 批 准 号: 07);山
18CSZJ
东省高校人文社科(思政专项)“‘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 J17ZZ63)。
· 37 ·
和发展了美国哲学 家 和 符 号 学 家 查 尔 斯 · 桑 德 斯 之后,艾柯提出了“作为知识的 隐 喻”(me
tapho
r a

e)的 理 论 传 统。 因 此, edge)这 一 观 点 7 ,认 为 隐 喻 是 人 们 获 取 知
[]
·皮尔士 (
Cha
rle
s S.Pe
irc knowl
国际符号学界一般 将 艾 柯 符 号 学 理 论 归 为 皮 尔 士 识的手段和途径,这也是其隐喻理论的最新发展。
哲学符号学一脉。的确,艾柯符号学理论主要承自 事实上,艾柯将隐喻研究视为其一般符号学理
皮尔士符号学的基本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 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他的两本重
般符号学理论 体 系。 艾 柯 对 皮 尔 士 理 论 中 的 解 释 要符号学理论著作《符号学理论》和《符号学与语言
项、指称物 等 重 要 概 念 进 行 了 进 一 步 的 阐 释 和 发 哲学》,均对隐喻问题作了相当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展。相比于皮尔士的符号学思想,艾柯的符号学理 艾科隐喻理论框架 中 的 关 键 核 心 概 念,如 “百 科 全
论更 加 成 熟 和 完 善。 出 版 于 1976 年 的 《符 号 学 理 书式”意义和“词典式”意义、“根茎”“像似性”“文化
论》使他成为第一位建立较为完整的一般符号学理 单元”“文 化 特 殊 性 ”等 均 出 现 在 上 述 两 本 著 作
论体系的西方 重 要 符 号 学 家。 作 为 符 号 学 家 的 艾 中 [14][15]。纵观整个 西 方 理 论 界,艾 柯 的 隐 喻 思 想
柯十分注重对隐喻的研究,他将其隐喻理论称为隐 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8],这与其所受到的较少关 注
喻学(me
tapho
roogy)。 在 其 重 要 著 作 《符 号 学 与
l 度并不相 符。 美 国 学 者 Bl
ack 将 西 方 隐 喻 理 论 分
语言哲学》中,艾柯 较 为 细 致 地 阐 述 了 他 的 隐 喻 学 为三种 类 型:替 代 论、比 较 论 和 互 动 论 [18]。 N
th
理论。在他最近出版的著作中,艾柯对其隐喻思想 认为,艾柯的隐喻理论属于一种互动论 。值得注 [
8]

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补充 [7],但是总体理论框架没 意的是,作 为 当 今 国 际 隐 喻 研 究 界 的 主 流 理 论 范


有实质性改变。 式,肇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认知隐喻理论并
从学理上讲,艾柯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考察隐喻 不属于上述三 种 类 型。 按 照 莱 考 夫 和 约 翰 逊 的 理
现象是有依据的。 德国学者 N
th 指出,隐喻问 题 论构架 [19],认知隐喻理论应当称 为 映 射 论,从 而 构
无论从历史的角度 看 还 是 在 实 际 的 分 析 过 程 中 都 成第四种理论类型。当然,以上四种理论类型之间
是符号学研 究 的 根 本 问 题 [8]。 这 种 观 点 是 很 有 道 的区 分 并 非 绝 对,而 是 互 有 交 叉、相 互 补 充。 由 此
理的。 众 所 周 知,意 义 研 究 是 符 号 学 研 究 的 重 可见,认知 隐 喻 学 与 艾 柯 隐 喻 学 不 仅 理 论 背 景 相
心 [9],而隐喻作为 一 种 基 本 的 表 意 方 式,又 是 意 义 异,而且在 研 究 方 法 和 范 式 上 也 存 在 着 很 大 的 区
研究中的一个 不 可 忽 视 的 重 要 部 分。 表 意 活 动 是 别。与认知隐喻理 论 强 调 概 念 隐 喻 和 跨 域 映 射 理
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活动之一,在语言符号诞生之 论不同的是,艾柯的隐喻理论更注重对隐喻使用者
前,原始人类便采 用 各 种 方 式 进 行 表 意 活 动,以 此 的研究和对隐喻产 生 的 历 史 文 化 语 境 的 描 述 和 重
促进相互沟通,并 在 恶 劣 的 自 然 环 境 下 求 得 生 存。 建 [13],并在此 基 础 上 阐 释 整 个 隐 喻 思 维 过 程。 事
皮尔士认为,透过 纷 繁 复 杂 的 表 意 现 象,可 以 归 纳 实上,如果两种理 论 的 研 究 者 能 够 相 互 借 鉴、取 长
出两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即引得推理思维和类象推 补短,那么对隐喻 理 论 的 总 体 发 展 将 会 大 有 裨 益。
理思维 [10][11][12]。 人 们 通 过 引 得 推 理 思 维 进 行 表 正因其理论的普遍性和强大解释力,艾柯所倡导的
意的结果是形 成 了 引 得 符 号 (
Index),通 过 类 象 推 隐喻阐释的文化分 析 模 式 在 近 年 来 逐 渐 受 到 了 中
理思 维 进 行 表 意 的 结 果 是 形 成 了 像 似 符 号 ( I- 外学者的重视 [10][16]。
con)

9][
10][
11][
13]
。在人 类 语 言 形 成 之 后,引 得 符 号 西方学界有关艾柯隐喻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
和类象符号分别发展为转喻和隐喻,并作为两种表 在对一些核心概念 的 阐 发 以 及 探 讨 皮 尔 士 和 艾 柯
意形式在语言 中 稳 定 下 来。 艾 柯 秉 承 了 皮 尔 士 的 隐喻思想的异同等方面。在核心概念方面, De
sog-
这一分类思想和研究思路,认为隐喻思维是意义产 us集中讨论 了 艾 柯 提 出 的 “百 科 全 书 式 ”意 义,并
生的逻辑源泉。在此基础上,艾柯进一步发展了皮 借此进一步强调了 隐 喻 中 喻 体 的 多 义 性 和 多 样 性
尔士理论中的“解释项”和“社群”两个概念,提出了 特征 [16]。Po
lido
ro 重点阐 述 了 艾 柯 关 于 像 似 性 问
以隐喻使用者为中心的文化分析框架 [
14][
。 艾柯
15]
题的讨论,认为艾 柯 主 张 走 出 像 似 性 的 藩 篱,重 视
关于“百科全书式”意 义 和 “词 典 式”意 义 两 种 意 义 形成隐喻的外部因素 [20]。关于艾 柯 对 皮 尔 士 隐 喻
范畴的概念区分为隐喻研究奠定了语义学基 理论 的 传 承 方 面,西 方 学 界 一 直 存 在 争 论。
础 [10][16]。除此之外,在 隐 喻 的 喻 体 和 本 体 关 系 研 S
r en 对艾柯和皮尔 士 的 隐 喻 思 想 进 行 了 详 细
ens
究方面,艾柯还引入了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根茎理 的比较,指 出 了 二 者 在 本 体 论 和 认 识 论 方 面 的 差
论 [7][15][17],更好地 阐 释 了 喻 体 的 多 样 性 和 多 义 性 异,认为艾 柯 对 隐 喻 的 哲 学 定 义 与 皮 尔 士 大 相 径
特征。这在隐喻研 究 领 域 是 一 个 认 识 论 上 的 突 破 庭,二者 已 经 很 难 融 合 [21]。Di
ng 则 认 为,艾 柯 的
和创新 [13]。艾柯在其生前最后一 本 著 作 中 进 一 步 符号学和隐喻哲学 是 对 皮 尔 士 哲 学 符 号 学 的 修 正
阐发了“百科全书”和“词典”两种意义范畴,并将前 和改良,这种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理论发展是对传
者描述成“迷宫”,而 将 后 者 描 述 成 “树”[7]。 进 而, 统理论的创 新 和 提 升 [22][23]。 中 国 学 者 中,香 港 岭
在对亚里士多德以 来 的 西 方 隐 喻 思 想 进 行 了 反 思 南大学英文系的丁 尔 苏 教 授 最 早 将 艾 柯 隐 喻 理 论
· 38 ·
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分析框架引入到中国学 国内隐喻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路径。这充分表明,
界 [
。不仅如此,他 还 将 艾 柯 隐 喻 思 想 与 钱 钟 书
10]
中西隐喻理论之间应该在沟通中相互借鉴、相互启
比喻思想进行比 较,认 为 二 者 能 够 相 互 启 迪、相 得 迪,才能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益彰。在艾柯的启发下,丁尔苏还试图重建隐喻与 作为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产物,艾柯隐喻学理
文化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隐喻阐释的文 论是其参与现代西 方 学 界 关 于 隐 喻 问 题 的 再 认 识
化分析框架 [23][10]。 此 外,赵 毅 衡 介 绍 了 艾 柯 意 义 和大讨论的优 秀 成 果。 艾 柯 很 好 地 发 展 了 皮 尔 士
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和研究路径 [9]。总体来讲,在概 的符号学解释路径,其理论分析的重心直指隐喻现
念阐释方面,国内研究者主要将艾柯提出的两种意 象的核心问题:符号、意义与文化。相比之下,虽然
义概念的重要区分视为语义学研究的范畴,而非隐 认知语言学的创始 人 莱 考 夫 和 约 翰 逊 都 是 美 国 本
喻研究的范畴。可见,国内学术界对于艾柯隐喻理 土学者,但是在其理论构建过程中却没有与作为美
论缺乏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对其某些关键概念更是 国学术史上最有影 响 力 的 哲 学 家 皮 尔 士 及 其 理 论
存在某种意义 上 的 误 读。 这 种 状 况 也 间 接 导 致 国 产生过交集,这一点不免令人费解。有学者就曾指
内学界在发展艾柯隐喻理论体系方面进展缓慢。 出,莱考夫和约翰逊未能借鉴皮尔士的理论思想无
与认知语言学在国内的蓬勃发展大相径庭,艾 异于与一座宝 藏 擦 肩 而 过。 这 个 评 论 至 少 说 明 一
柯的隐喻思想似乎 从 未 成 为 国 内 隐 喻 研 究 界 讨 论 点:皮尔士的理论对认知语言学是有益和有借鉴性
的主要话题。 事 实 上,在 中 国 这 样 一 个 历 史 悠 久、 的。事实也证明如此,承自皮尔士理论传统的艾柯
文化丰富的学术环境中,艾柯所主张的隐喻阐释的 隐喻学不断引导人 们 关 注 隐 喻 的 社 会 历 史 文 化 层
文化分析框架有着 很 大 的 用 武 之 地 和 极 为 广 阔 的 面,这有助于人们全面理解和认识隐喻现象。它与
发展空间。与西方隐喻研究的历史和传统不同,传 认知隐喻理论不 但 不 冲 突,而 且 还 能 够 相 互 补 充。
统上的中国知识界 并 未 将 隐 喻 (汉 语 中 常 用 暗 喻) 正因如此,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值得期待。对于中国
单独划分出来,而是 将 其 统 归 于 “比 喻 论”(含 义 大 隐喻研究界而言,如果能够认识到艾柯隐喻思想的
致相当于英文中的“trope”)的 广 义 研 究 范 畴 之 下, 重要性并注重其与认知语言学的相互借鉴、融合发
与明喻、转喻、提喻、博喻等修辞手法并列。换句话 展,则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理论成果。
说,与西方隐喻概念相对应的暗喻在中国传统学术 [参   考   文   献]
语境下一直是一个比较狭义的概念。再者,缘于中 [
1]Dane
si,Ma
rce
l.Poe
tic
 log
ic:The
 ro
le 
of 
met
apho
r i
n t t,
hough
anguage,and 
l cul
t e [M].
ur Mad
ison:Atwood 
Pub
lish
ing,
2004.
西方治学方法的差异,中国传统学者较少针对某一

2] ng,Er
Di su.Wha
t s ‘me
i ta- ’f
or?[
J].
For
eign 
Language
 and
问题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因此,系统性研究隐

ite
rat
ure 
Stud
ies,
2008(
3):
145-152.
喻(或比喻)的 学 术 论 著 也 并 不 多 见。 在 中 国 古 代 [
3]J
iang,Yi
cun.The
 impa
sse 
of me
tapho
ric
al e
ssen
tia
lism [
J].
文献中,较为集中讨论比喻问题的著作要数刘勰的 Ch
ine
s Semi
e  oti
c S
tud
ies,2016,
12(
4):
517-531.
《文心雕 龙 》。 其 中,刘 勰 提 出 了 比 喻 中 “类 ”的 概 [
4]Lako
ff,Geo
rge.
and 
Mark,J
ohns
on.Ph
ilo
sophy
 in
 the
 fl
esh:
The
 embod
ied mi
nd and
 it
s cha
llenge
 to we
ste
rn t t [M ].
hough
念 ,并将比喻形成 的 方 式 分 为 “比 义 ”和 “比 类 ”

24]

New 
York:Ba
si Books,
c  1999.
两种 。基于刘 勰 的 观 点,现 代 学 者 钱 钟 书 先 生

12]

5]Di
ng,Er
su.Semi
oti
cst
 ur
ning 
cro
ss-cu
ltur
al[
J].
Language
指出了比喻 “以 不 同 类 为 类”的 基 本 特 征 [12],精 准 Semi
and  oti
c S
tud
ies,
2015(
3):
1-12.
地概括了比喻的思维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 [
6] ng,Er
Di su.The ‘
hand
les’and ‘
si s’o
de f me
t r[
apho J].
Semi-
中国学术界,独立提出过有影响力比喻理论的学者 o
tia,
c 2007(
167):
119-134.

7] o,Umbe
Ec rto.
From 
the
 tr
eet
 ot
 he
 laby
rin
th:Hi
sto
ric
als
 tud-
凤毛麟角,而钱钟书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其早年

es 
ont
 he
 si
gn 
and
 in
ter
pre
tat
ion [M].

rans
lat
ed 
by 
Ant
hony 
Old-
出版的《谈艺录》中,钱先生就曾多次谈及文学中的

orn.Cambr
idge
  London:Ha
and  rva
rd 
Uni
ver
sit
y Pr
ess,
2014.
比喻现象及其特点,并对诗歌与比喻之间的关系以 [
8]N
th,Wi
nfr
ied.Handbook 
ofSemi
  oti
cs[M].
Bloomi
ngon:I
t n-
及诗性比喻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12][25]。 在其后出版 d
iana 
Uni
ver
sit
y Pr
ess,
1990.
的《管锥编》中,钱 先 生 又 提 出 了 比 喻 的 “两 柄 多 边 9]赵毅 衡 .符 号 学:原 理 与 推 演 [M ].
[ 南 京: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2011.
论”[26],对比喻过程及其内部结构关 系 进 行 了 形 象
10]丁尔苏 .符 号 学 与 跨 文 化 研 究 [M].
[ 上 海:复 旦 大 学 出 版 社,
描述。“两柄多边论”很 好 地 阐 释 了 喻 体 的 多 义 性
2011.
和多样化 [12],这与艾柯的隐喻根 茎 理 论 相 得 益 彰。 [
11]Di
ng,Er
su.Re
thi
nki
ngt
 he 
Pei
rce
ant
 ri
cho
tomy 
ofi
 con,i
n-
实际上,钱先生的隐喻思想与艾柯的隐喻学理论在 dex,and 
s l[
ymbo J].
Semi
oti
ca,
2016(
213):
165-175.
很多方面都有着共通之处,二者都非常重视隐喻与 12]姜奕村 .钱 钟 书 隐 喻 理 论 的 符 号 学 解 读 [
[ 中 国 比 较 文 学,
J].
2018.
文化的关系,强调文化在隐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

13]
Jiang,Yi
cun.A 
Pei
rce
an 
epi
stemo
logy 
of 
met r[
apho J].
Semi-
用 [
6][
22]
。可喜的 是,这 种 现 象 已 经 开 始 得 到 国 内

tic
a- J
our
nal
 of
 the
 In
ter
nat
iona
l As
soc
iat
ion
 fo
r Semi
oti
c S
tud-
研究者的注意。在最近的研究中,丁尔苏教授结合 i
es,
2018(
222):
347-363.
二者的理论提出了隐喻的文化符号学研究范式,为 [
14]
Eco,Umbe
rto.A 
theo
r o
y fs
 emi
oti
cs [M].B
loomi
ngon:I
t n-

· 39 ·

iana 
Uni
ver
sit
y Pr
ess,1976. [
21]S
r en,Ben
ens t.The
 conc
ept
 of me
tapho
r a
cco
rdi
ng t
o t
he

15]
Eco,Umbe
rto.
Semi
oti
csand
   the 
phi
los
ophy 
ofl
 anguage[M]. ph
ilo
sophe
rs 
C.S.Pe
irc
e and 
U.Ec
o-a
 ten
tat
ive
 compa
rion [
s J].

loomi
ngon:I
t ndi
ana 
Uni
ver
sit
y Pr
ess,
1984. S
igns ,
2011(5):
156-185.

16]
Deogus,Pao
s lo.The
 enc
ycl
oped
iai
 n 
Umbe
rto 
Eco’
s s
emi
oti
cs [
22]
Ding,Er
su.Me
tapho
r and 
cul
t e[
ur J].
Asi
an 
Soc
ial
 Sc
i e,
enc

J].
Semi
oti
ca,
2012(
192):
501-521. 2009,
5(1):
47-69.

17]
Del e,Gi
euz lle
s.and 
Fel
ix 
Gua
tta
ri.A 
thous
and 
pla
teaus [M]. [
23]
Ding,Er
su.Pa
ral
les,i
l nte
rac
tions
 and
 il
lumi
nat
ions:Tr
ave
r-
Tr
ans
lat
ed 
by 
Bri
an 
Mas
sumi.Mi
nne
apo
lis:Un
ive
rsi
t o
y f 
Minne- s
ing 
Chi
nes
e and 
wes
ter
n t
heo
rie
s o
f t
hes
 ign [M].
Tor
ono:Un
t i-

ota,
1987. ve
rsi
t o
y f 
Tor
ont
o Pr
ess,
2010.

18]
Blck,Max.Mode
a lsand 
  met
apho
rs [M].

tha
ca:Co
rne
ll 
Uni- 24]刘勰 .
[ 文 心 雕 龙 注 [M ].
范 文 澜,注 .
北 京: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ve
rsi
t Pr
y  e
ss, ,
1962. 1962.

19]Lako
ff,Geo
rge.
and Ma
rk J
ohns
on.Me
tapho
rs we
 li
ve by 25]钱钟书 .
[ 谈艺录[M].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M].
Chi
cago:Un
ive
rsi
t o
y f 
Chi
cago 
Pre
ss,
1980. 26]钱钟书 .
[ 管锥编[M].
北京:三联书店,
2001.

20]
Pol
ido
ro,P
ier
o.Umbe
rto 
Eco 
and
 the 
prob
l o
em fi
 con
ism [
J]. [责任编辑:陈   达]
Semi
oti
ca,
2015(
206):
129-160.

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
(上接第 18 页)法招惹他们而窃喜。当父亲再次计 文 都 为 Ba
rn 
Burn
i 林 少 华 在 《萤 》的 前 言 中 提
ng.
划以同种方式解决与雇主的矛盾时,沙多里斯终于 到:“威廉·福克纳早就有个短篇小说叫《烧仓房》,
告密了,道德战胜 了 亲 情,他 也 因 此 割 裂 了 同 父 亲 但村上说他当时并非福克纳小说的热心读者,没有
之间的血缘关系。 读过,就连福克纳有题为“烧仓房”的小说一事本身
《燃 烧》中,李 钟 秀 为 了 让 父 亲 得 到 缓 刑,自 己 都不知晓。”(村上春树, 7)福克纳的“燃烧”是
2009:
替父亲写请愿书,忍受着外人的讽刺去找邻居与里 愤怒的燃烧,村上的 “燃 烧”是 “在 心 田 一 角 忽 然 静
长签字。他也知道父亲不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但 静的燃烧 ”(村 上 春 树, 8)。 而 李 沧 东 的 《燃
2009:
是血缘高于一切。然而在抽了大麻叶放松下来时, 烧》将它们合二为 一,为 韩 国 电 影 走 向 世 界 添 了 浓
他却向本坦诚———“我恨我爸,我爸他有躁郁症,心 墨重彩的一笔。
里总是充满愤怒,会 像 炮 弹 一 样 爆 发,会 把 周 围 都 [注   释]

炸毁,妈妈抛下我们两姐弟,离家出走,也是那个原 ①2019 年 3 月 9 日,上海思南读书会读书分享会,林少华。


② 吴正美《寻求生存意义的舞———与李沧东导演的简短对话》。
因。妈 妈 离 开 家 的 那 天,我 把 她 的 衣 服 烧 了,在 那
③ 同上。
个院子里面点火,是爸爸吩咐的,让我亲手烧掉,我 [参   考   文   献]
到现在还会梦到那个时候。”很显然,父亲的暴怒无 1]村上春树 .
[ 萤[M].林少华,译 .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常和妈妈的离开以 及 自 己 烧 掉 妈 妈 衣 服 的 这 一 行 2]村上春 树 .
[ 挪 威 的 森 林 [M].林 少 华,译 .上 海:上 海 译 文 出 版

为对钟秀 来 说 都 是 永 远 无 法 抹 去 的 创 伤 性 记 忆。 社,
2007.
3]村上春树 .
[ 舞!舞!舞![M].林 少 华,译 .上 海:上 海 译 文 出 版
虽然电影中并没有 小 说 中 儿 子 反 抗 父 亲 那 样 的 情
社,
2007.
节,但电 影 最 后 (
2 小 时 12 分)钟 秀 将 坡 州 家 里 最 4]陈嫣婧 .
[ 作为欲望符号的“燃烧”———从福克纳、村上春树到李 沧
后的一头母牛卖掉,我们不妨将这一举动视为钟秀 东[[ 书城,
J]. 2019(
3):
119-123.
切断同父亲之 间 的 血 缘 纽 带 的 一 个 标 志。 而 卖 牛 5]威廉福克纳 .
[ 献 给 爱 米 丽 的 一 朵 玫 瑰 花 [M].李 文 俊,陶 洁,译 .

事件发生于他在海美家写小说之前,因此不管最后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5.
6]刘红岭 .
[ 村上春树早期 短 篇 小 说 人 物 塑 造 中 的 禅 境 探 析———以
他是否真的杀死了本,他都宣告了与过去的告别。
《萤》和《烧仓房》为例[ 世界宗教文化,
J]. 2014(
1):
117-119.
三、结语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烧马棚》与《烧仓房》英


nte
rpr
eta
tion 
of 
Burn
ing:Fr
om 
Har
uki 
Mur
akami
 to 
Fau
lkne

ZHANG  Qiao-zh i

Nort hea
st Norma l Univer
s i
ty,Chang chun,J il
i n 130024)
Abstr
act:The Sou th Kor ean f
ilm burn ing
 is based on  Mur akami's Sho rt St ory Burning Barn and i
n-
co
rpo r
atest
 heimp
  li
c at
i on o
f  Will
iam Fau lkner'
s burning  ba "
rn.The burn i "
ng o f Haruki Mur akami i
  "
sa
qui
et burni
ng i
n t
he co rner of my hear " ,
t wh il
e  Will
iam  Fau lkne
r' "
s burn i "
ng i s the burning of anger.
Lee Chang-dong's" burning" comb inest
  hem int
   o one ,m a k
in g kor
ea n f
 i
l m sa s
   pte f
 orw ardto
    the world.
Key wors:Ha
d ruk i Mur akami;Ba rn  Burning;Fau lkne r;Le e Chang-dong;Burn ing
[责任编辑:毕鲁欣]

· 40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