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2015 年第 3 期 社会主义研究 No.

3,2015
(总第 221 期) SOCIALISM STUDIES Serial No. 221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早期政治共同体思想中的
国家治理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邵发军

【摘要】 马克思在批 判近代自由主义国家 观的前提下,赋予了国家 政治共同体的身份,从而提出了


政 治共同体 建构的现 代 政 治价 值 原则,在 这一基 础 上,马克 思 早 期 政 治共同体 思 想中的国家 治理 理
论得以彰显。从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 这一视角来 看,马克思 早期 政治共同体 思
想中的国家治理理论,在 政治共同体 与法律、政治共同体 与市民 社会 和政治共同体 与意识形态三大关
系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提供了政治价值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 马克思;市民 社会;政治共同体;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 A 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1-4527(2 015)03-0 030-06
【 基金项目】 2 011 年度国家 社 会 科 学基 金 一 般项目“依 托 社区文化 社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 思主
义大 众化 研究”(11 B K S 0 2 8)。
【作者简介】 邵发军(19 6 8 —),男,河南周口人,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中国特色 社 会主 义理论 体
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博 士,主要从事人的全面发 展理论与实践 研究。

一、马克思的政治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早 期政治共同体思想所凸显的现实问题乃是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及其二者的基 本关系。对于此问
题,黑 格尔的基 本立场是:作为伦理 共同体的理性国家 超 越了市民 社会 这一具 有实证 性(外 化 或 异化)与坏无
限性的危机 状 态,即国家伦理 共同体决 定市民社会。黑 格尔对狂热激 进的利己主义的解 构,其 实质仍 然 在维护
着正义、自由、公意、公共权利等这些市民社会的核心价值,对于黑 格尔来讲,他仍 然 在私有财产的视域内建 构
自己的共同体王国,所以他被 亚当・塞 利格曼称为市民社会理论发展史 上的重要“路标”,作为近代理性大师的
黑 格尔,虽然成功地界 化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但是他仍然 具 有这样的政治情怀:
“在于顺乎近现代市民社会历史
出场的基 本趋势,为市民社会的历史出场所催 生的 社会 新秩 序构建 新的思想教 义和价值体系,为市民社会在 经
济上的对应 形式即商业社会之发展鸣锣开道。”①
马克思中断了近代自由主义的政治梦想,他的政治共同体思想发轫于市民社会但 又超越于其上,
“是站在市
民社会之外来对现代 人的政 治生存和现代社会的政 治机 理予以说明与揭示的,这与近代自由主义的政 治 哲学研
究定 式显然发 生了根本分 野。”② 马克 思在 对布鲁诺・鲍 威尔的 批判中,指出了鲍 威尔把社会政 治问题化为神学
问题的错 误 思想,本质性 地界 化了政 治 解放与人 类 解放。在《论 犹太 人问题》中,马克 思指出:
“在政 治国家真
正 形成的地方,人不仅在 思想中,在 意 识中,而且在现实中,在 生活中,都过 着双 重的生活 天国的生活和尘
世的生活。前一种是政 治共同体中的生活,在 这个共同体中,人 把自己看作 社会存在物;后一种是市民社会中的
生活,在 这个社会中,人作为 私人 进 行活 动,把他 人看作工具,把自己也降为工具,并成 为异己力量的玩物。”③
前一种生活,是人的政 治 解放 所建 立的一种具 有普 遍性的生活,是 一种新的政 治叙事和本质上 应该既为自己又
为别人的政治生活,在这 里,人把自己看作一种政治性的动物,是 一种类属性的生活。
马克 思超 越了近代自由主 义的核心价值 观 建 构的政 治共同体思想,迥异于 近代自由主 义的政 治原则,具 有
30
其 独特的内涵和特质,具 有近代自由主 义 所不 具 有的 批判特质、实践品质和超 越 精神,在 人 类 解放的制高点上
所开创的政治哲学思想蕴含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政治叙事的基 本原则。
第一,马克 思 对政 治共同体 的建 立的历史前 提,即政 治革命 作出深 刻 地分析:
“政 治革命是市民 社会 的革
命。……旧的市民社会直接具 有政治性质,就是说,市民生活的要素,例如,财产、家庭、劳动力方式,已经以主权、
等级和同业公 会的形式上升为国家生活的要素。
它们以这种形式规定了单一的个体对国家整体的关系,就是说,
规定了他的政 治关 系,即他同社会其他 组 成部分相分离和想排斥的关 系。”④ 马克思的政 治共同体思想更多地渊
源于亚 里士多 德的政 治共同体思想,但 是又 进 行了革命 性的改 造。亚 里士多 德曾经 使 用过 koi nôn ia polit i ké,
即“城 邦”(polis)这一概 念,通 过 这一概 念他 将人 定 义为 Zoon Politikon,即人 天 生的是 政 治 动物,对于亚 里
士多德来讲,古希腊城 邦仅仅是 一 个政治共同体,在 这一政治共同体中,没有个体的概 念,因为个体还没有从城
邦中独立出来,而只有公民的概念。马克思把英国的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及其美国的革命 统称为一场伟大的政治
革命,这场 伟大的政 治革命是市民社会的革命,这是人 类 历史的一次 大 踏 步的前 行,也是人 类政 治文明极大 程
度的向前 推 进,它们共同构建了基于现代政治原则基础上 新的政治生活。
第二,政 治共同体是 一种现代性的共同体,其基 本 职能不同于亚 里士多 德所倡导的城 邦 共同体,也不同于
西塞 罗所指称的包含着城市生活和商业艺 术的扩大了的共同体。其基 本 职能 就是马克 思所指出的:
“公共 事 务
反而成了每 个个体的普 遍事 务,政 治职能成了它的普 遍职能。”这种职能“把似乎是被分散、分 解、溶 化在 封建
社会各 个死巷里的政治精神激发出来,把政治精神从 这种分散状态中汇集起 来,把它从与市民社会相混合的状
态中解放出来,并 把它构成为共同体、人民的普 遍事务的领域,在观 念上不依 赖于市民社会的上述特 殊要素。”⑤
这种政 治共同体所具 有的这种政 治 精神和管理能力,使得现代政 治国家具 有独特的政 治面貌,并规 划着整 个人
类 18 世 纪 至今的绝大部 分的政 治历史格局,基于此,马克 思指出:
“政 治 解放当然是 一大 进步;尽管 它不是 一
般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但在 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内,它是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⑥
第三,共同体所 面 对的两大 基 本关 系是:个 体 与政 治共同体的关 系、市民 社会与政 治共同体的关 系,在 这
两大基 本关系中,政治共同体所需要而且 必须建 构出来的现代政治价值有很多,包括共同体、正义、平等、自由、
人权、法治、宪政、权 利、权力和公益等,这些都是 迥异于 封建等级制度的核心政 治价值体系,政 治共同体所建
立的符 合于其自身需要的核心价值 观 终结了封建 社会价值体系,构建了矗 立于政 治革命废墟之上的国家意识 形
态。马克 思指出:
“政 治国家的建 立和 市民 社会分 解为独 立的个 体 这些 个 体的关 系通 过 法制表现出来,正
像制度中和行 帮制度中的人的关 系通 过特权 表现出来 一样 是 通 过同一种 行为实现的”⑦。这种 法制中人的
关 系解 构了基于 特权和等级 之 上的人与人的依 赖的关 系,它“把 人 归结为公民,归结为法人”⑧。处于政 治共同
体和社会共同体二分 领域 生活的人的宗教信仰属于个人的私事,这是与自然共同体世界里的宗教信仰的不同之
处,马克思称之为“信仰的特权是普 遍的人权”。另外,马克思认为政治共同体所倡导的自由是 一种政治自由,它
是 一种政 治共同体所建 构出来的权 利,
“这种人权一部 分 是 政 治权 利,只是与别人 共同行使的权 利。这种权 利
的内容 就是参加共同体,确切地说,就是参加政 治共同体,参加国家。这些权利属于政 治自由的范畴,属于公民
权利的范畴”⑨。对于近代自由主义而言,政 治共同体中的政 治价值 是团结民众、维护社会秩 序和发展 经济的必
备手段,它是 一种规范性的制度并通过 这样的制度而体现出来的一种实践活动。
第四,马克 思认为市民社会共同体决 定了政 治共同体,这是马克 思质别于黑 格尔国家伦理 共同体的地方。
从 政 治共同体所标 榜的人权 这一政 治价值 来讲:
“任 何一种所 谓的人权都 没有超出利己的人,没有超出作为市
民社会成 员的人,即没有超出作为退居于自身,退居于自己的私人利益和自己的私人任意,与共同体分隔开来的
个体的人”⑩ 个体的人的出现,是现代性的产物,是现代政 治 运动和思想启蒙 运动的必然 结果,它归结于市民社
会的 需要,并 把 这一社会的主体 按照自己的基 本属性一 一建 构出来,它带来的是 利己主 义私 人的任意,黑 格尔
对此 极为恐 惧,想经 过精神运动的教化 来建 构能够为伦理 共同体所容 纳的“新人”,但 是 这种“新人”到最 后只
能成为尼采的
“超人”
所 讥讽和改 造的对象。
所以,
马克思指出现代性的政治共同体由于被市民社会共同体所决定,
政 治共同体就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成 为工具性存在。
“正如我们看到的,公民身份、政 治共同体甚至被 那些谋 求
政治解放的人贬低为维护这些所 谓人权的一种手段;因此,citoyen[ 公民 ] 被宣布为利己的 homme[ 人 ] 的奴仆;
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所处的领域被降到人作为单个存在物所处的领域之下;最 后,不是身为 citoyen[ 公民 ] 的人,
而是身为 bourgeois[ 市民社会的成 员 ] 的人,被视为本来意义上的人,真正的人。” 11 “因此,这种人,市民社会

31
的成 员,是 政 治国家的基 础、前 提。” 12 这种真正的人,不是马克 思所愿意目睹的和 期望的人,因为政 治共同体
中那 种 生活,按照马克 思的 设 想,这 种 生活不 再以 政 治力量 和 社会力量 分离并以 政 治力量的 形式 所展 现 的 社
会力量 来建 构人 的现实 生活。基于此,马克 思坚 定 地认 为经 过 资本主 义革命所 建 立的政 治共同体 的基 础 是市
民社会,市民 社会摆脱了旧的市民社会的性 质,从旧的政 治共同体里面获得了新生。
第五,现代性的政 治共同体是 一种虚幻的共同体。马克 思的 深 邃 之处 就在于:他打 破了黑 格尔用精神现象
学的那 种 精 致的带 有 神秘主 义的逻辑 之手 去缝合市民 社会 和现代 政 治共同体的之 间的价值 裂隙,他 要洞穿 现
代政治共同体的号称基于 普世价值的幻想,直指其政治共同体被精致的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 观所遮蔽的原身:
虚幻的共同体。
“政 治革命把市民生活分 解成 几个 组 成部分,但没有变革这些组 成部分本身,没有加以批判。它
把市民社会,也 就是 把需要、劳 动、私人 利益和私人权 利等 领域 看作自己持 续 存在的基 础,看作无 须 进 一步 论
证的前提,从而看作自己的自然基础。” 13 由于资本主义革命本身所具 有的局限性和政治解放所具 有的经济私 利
所限定的那种限度,使得现代政治共同体的本质被自己的母体所印染上 无须进 一步 论 证的自然基础的底色。
“正
是由于特 殊 利益和共同体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
的独 立 形式,同时采 取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 14 这种虚幻的共同体是 一种现代性 展开 过 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
实体,同时也是现代人在政治生活里所极力追逐的一种政治共同体,它是 一种理 想与现实交织的伴生物。
第六,现代 政 治共 同 体 的虚幻性 质的现 实基 础 是 普 遍 利 益与特 殊 利 益之 间的矛盾,而这 种矛盾是由于 现
实的经济 运 动所导 致的基 本矛盾所 引致的,而这种 基 本矛盾的所展 现 出来的 社会 现 象 乃是马克 思所指出的由
货币跃 迁 到资本的现代性的 逐 步展 开 过 程,马克 思高度 地 总 结为“ 抽象 共同体”,这种“ 抽象 共同体”规制着
现代 政 治共同体 的基 本走向和建 构的基 本价 值 原则,也 就 是说,抽象 共同体乃是 现代 政 治共同体 的内在动力
机制和目的。在马克 思 看来,处于政 治共 同 体中的人“只是 抽 象 的人,寓意的人”,这 种 抽 象 的 寓意的人,正 是
因为他 处于货币 - 资本 抽象共同体的实际生活的市民 社会之中的缘故。

二、马克思政治共同体思想中的国家治理理论
虽然马克 思对国家的性 质、基 本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过渡时的国家(无产阶 级专政)、国家的消亡
作出过独到的阐释,而且马克思从早 期理性主义国家观转到中后期的基于实践唯物主义之上的对资本主义国家
的 批判,这些 都为国内外的学 者所 认同,但长期以来 一 个不容争 辩的事 实乃是:学 者们的研 究中忽略了马克 思
国家 理论中另一 个 维 度,即基于政 治共同体基 本价值 理 念视 域中的国家治理理论。可以说,在 某种程 度 上,人
们片面地理 解了马克 思的国家 理论,基于此惯性与定 式思维之 种种规制,马克 思的政 治共同体思想及其国家治
理理论不同程度被 遮蔽着,更有一些西方学者把马克思的国家 理论指 认为现代国主义的主要 代表而妄加批评,
再加上社会主义国家滥 用无产阶 级专政 这一手段所导致的社会消极 影响,这些情 形都成为人们拒绝对马克思国
家治理理论进行研究的主要原因。那种把马克思缺 少国家治理的理论 性、系统性和缺失现代政治经验基础的观
点,要么是 一种意识 形态的遮蔽,要么只是浅表的解读,所以重构马克思的国家治理理论,在构建当代中国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早 期,马克 思赋 予国家为政 治理性和法的理性实现的政 治共同体,他把国家视为一种具 有某种内在目的政
治共同体,这种共同体 与个人的关 系不是 一种工具和手段的关 系,国家作为一种政 治共同体,通 过 其所具 有的
合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理 念的具体化,并在政 治职能 上提 供一种为人实现善良生活的共同体 场域,这是马克 思
把国家视为政 治共同体的根本原因,在 这一点上,马克 思同黑 格尔一样质别于 近代自由主 义的那种把国家 看作
必 要的恶的工具论观点。马克 思认为国家是政 治理性和法的理性的实现,而普鲁士国家的法律及其当政者 集团
并没有贯彻国家作为共同体的理性精神,马克思指出:
“追究思想的法律 不是国家为它的公民颁布的法律,而是
一 个 党派 对付另一 个 党派的 法律。……这不是法律,这是 特权。……当政 集团的龌 龊的良心却臆 造了一 套 追究
倾向的 法律,报 复的 法律,来 惩 罚思想,其 实它不过 是 政 府官员的思想。追 究 思想的 法律是以无 思想和不道德
而追求实利的国家 观为基础的” 15 。马克 思认为把书报检 查 交 给不负责任的书报检 查官 或最高书报检 查委员会
及某一 个 专横的总督,由于他们同时处于原告、辩护人和法官三位一体的地位,由于他们的不忠诚和这种独断性、
主 观性和中间环节恶性 循环性,使得作为政 治共同体的国家善理 念受到限制,回归国家 政 治共同体的类本质属
性和人性实现的内在需要这一 基 本属性,马克 思认为“整治书报检 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 法,就是 废除书报

32
检 查制度。” 16 马克 思这 里实际上谈 到了国家 政 治共同体 与法律的关 系、政 治共同体 与官僚机 构的关 系问题,
认为一旦法律这一 体现普 遍自由意志的东西变为维护特 殊 利益的和官僚机构任意性的主观 擅断时,那么法就变
成恶法,作为实现人的类本质和内在需要的政 治共同体这一本性 就会被打折扣,所以必须对 官僚机构的成 员进
行教育,使 其成 为超 越特 殊 利益具 有公共利益 属性的不依附于任 何特定等级的存在者,另外对恶法进行废除,
建 立符 合政 治共同体需要的反映多数共同体成 员的自由意志的良法。这是马克思对作为政 治共同体的国家所提
出的基于善的生活的内在需要的国家治理的初步思想。
马克 思基于国家 政 治共同体中的自由是理性的普 遍阳光所赐予的自然 礼物的普 遍理性 这一观点,对书报检
查法、新闻出版法和省等级会 议 进行强烈地批判,坚 持 新闻出版自由,认为:
“自由报刊是人民精神洞察 一切的
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体现,是把个人同国家和世界联结起 来的有声的纽带,是 使物质斗争升 华为精神斗争,
并且把斗争的粗糙物质形式观 念化的一种获得体现的文化。
……自由报刊是国家精神,
它可以推销到每 一间茅屋,
比物质的煤气还便 宜。” 17 作为国家 精神和人民慧眼的自由报刊,在当时的普鲁士,因为受到新闻出版法和书报
检查令的种种限制和高压,使得这种人民观 察自己并 把粗糙的物质斗争升 华为精神斗争的政 治精神和热情的自
由之 花枯萎了,特 别是 作为国家 政 治共同体体现的省议会变成了特权,变成了“反 对国家的特权”。作为国家共
同体的省议会 制,特 别是现代 资本主 义国家的代 议制,它是 反映国家作为政 治共同体公意性的政 治机 构,它 能
够 使被统治阶 级 通 过 此一形式获得 其利益一种途 径,但 这种共同体虽然并不是马克 思所期许的,与马克 思所祈
向的理 想的政 治共同体还有很 远的差距,但它至 少体现出来 一种共同体意义 上的生活,通 过改 造,推动其理性
的共同体递 进。所以,马克 思借用斯巴达 人 斯珀蒂亚斯和布利斯回答波 斯总督的话“我们不仅 用矛头而且 用斧
子去为它战斗”来 维护国家 政 治共同体的存在。马克 思指出:
“国家是 一 个庞大的机构,在 这 里,必须实现法律
的、伦理的政 治的自由,同时,个别 公民服 从国家的 法律也 就是 服 从他自己的理性即人 类理性的自然规律。” 18
马克 思认为:
“国家的真正的‘公共 教育’就在于国家的合乎理性的公共的存在。国家 本身教育自己成 员的办 法
是:使他们成 为国家的成 员。” 19 所以,从构建政 治共同体的层面来讲,国家治理问题 就成 为马克 思早 期政 治共
同体思想的一 个重 要问题域,马克 思极力倡导通 过国家的公共 教育来教化国家的主体(特 别是管理者阶层)、
建 立普 遍理性之下的良法的形式等 使得国家彰显其共同体的本真。马克 思在《论离婚 法草案》一文中指出:
“立
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 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创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 述法律,他用有意识
的实在法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出来。
”20 可是我们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国家是阶 级利益的工具这一逻辑路径,
忽略了马克思早 期把国家作为政治共同体层面的国家治理问题域,遮蔽了马克思从借助于自由、理性、共同体而
又质别于近代自由主义的政治价值 观 来探讨的国家治理问题 这一重要内容。
17、18 世纪,与当时的工业化革命时代 应运而生的是西欧中央集权制政 府的陆续建 立与现代官僚制的初步
构型。一般而 言,这种 构型是 基于 知识 精 英 这种官僚 制的以专业化和职 业化的公共服务面貌而展现的,在 这一
基础上 造 就了一批代表共同体的公共利益的职 业化和政 治化精英官僚,它的最 直接后果就是推动了行政组织体
系的重 构进程,形成了理性、自由和平 等 这一类现代 组织的政 治价值基础。到了 19 世 纪中期,封建主 义 经济秩
序基 本土崩瓦解,重商主义初现,新兴城市中心开始逐步崛起,摆脱王权的斗争成为当时国家发展焦点,建 立在
保护财产权、人权的宪政主义和国家自由市场资本主义 这些理 念基础上 重构国家共同体的政 治实践活动,此起
彼伏,这些都 不同程度 上决定了国家 政 治共同体的基 本职能 就在于维护公民的自由与权利,并 要求把 这些行为
置于良法的统治之下,马克 思对于 普 鲁士国家的 批判就是建 立在 这一 个基点上的。马克 思 基于共同体 视角的理
性国家 观使得 马克 思超 越了普 鲁士的现实,希望 用 西欧 先 进的国家治理理 念 来改 造 普 鲁士 落后于当时 世界潮
流的国家 现状。纵 观马克 思早 期的文章,如《评 普 鲁士最 近的书报检 查令》、《关于 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
会 议辩论 情况的辩论》、《< 科隆日报 > 第 179 号的社论》、《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宣言》、《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
论》、《论离婚 法草案》、《摩塞尔记者的辩护》等 等,马克 思的这些文献,都是围绕着作为善的国家 政 治共同体
与法的关系层面来谈国家的治理问题,它涉及到了良法恶法问题、官僚成 员的素质与责任问题、代 议制问题中公
正公 开问题、专权与民主问题、农民的贫困就是治理能力的贫困问题、革命或改良改 造 解 决现实国家的问题等
六大 重大现实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现代政 治价值 原则的建 构必须面对的基 本问题。而学者们的研究是:往往把
马克思的这一超越当时普鲁士国家的基于政治共同体 视域的国家治理理论,要么是作为黑 格尔理性主义国家观
的影子来指 认马克 思的思想的不成熟,要么是认为马克 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还没有形成不 可能有多么深 刻

33
正确的国家 思想,这种把马克 思思想理 想化和非连续性的研究,无疑 遮蔽了马克 思思想从哪里 来的这个 最为重
要的前提性问题,是 一种历史割裂主义的学术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去反思。
经过 对国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批判,马克思的国家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德意志意识 形态》一文中,
他赋 予国家一种“虚幻共同体”的称 谓,这一虚幻的政 治共同体表 达了马克 思 基于广义的唯物史 观 基 础上的一
种价值 判断 和批判。但 是,在马克 思的视 野里,只要社会的生 产力还没 达 到足以使国家走 进 历史博物馆和青铜
器 一块 被 展览时,它就有自己存在的合 理 根 据和国家治理的必 要性,马克 思指出资本主 义国家所具 有的提 供 公
共服务、调节阶 级 矛盾、维 护公共秩 序 等 普 遍事 务 情 形,决 定了国家治理的必然性,而作为政 治共同体的国家
的虚幻性恰恰表明了资本主义国家治理能力与技巧的巧妙与进步,值得我们去研究其中的奥妙。
“正是由于特 殊 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
相脱离的独立 形式,采取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 21 作为虚幻共同体 存在的国家,其合理性的根据就在于它超越
了基于各种特 殊 利益和冲突的世俗的矛盾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独立性,取得了表面上具 有调节各种利益矛盾的普
遍职能,把特 殊的事 务变为奠 基于政 治共同体的现代 政 治价值“熏 蒸”之 上的普 遍事 务,这种公共 事 务的处 理
就是现代国家治理理论的初始发源地。
虚幻的政 治共同体如何才 能完成 其国家治理呢?从 思想 上 层建 筑而言,马克 思认为它得 益于作为“软国家
机器”的意识 形态的作用。一般而言,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国家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作为镇压的暴力机器的物质形
态的国家,其二是 作为软 治理的意识 形态方面的国家。
“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 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
想的生产和分配,……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 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 合乎理性的、有普 遍意义的思想。” 22
他认为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者必然要支配和调节着自己时代思想的生产与分配,作为国家治理 层面的意 识
形态的出现,就是配合虚幻政治共同体的国家的治理而应运产生的,具 有必然性。社会意识 形态作为主流文化,
作为软国家机 器的一种软 治理,它起 到了构架核心 价值 观、教化民 众、凝聚共识、生 产文化 及 幻化阶 级 利益特
殊 性价值为一种普 适性价值等 作用。意识 形态与作为有机体的政 治共同体国家治理的关 系,是马克 思从批判的
视角提 示出来的国家治理的一 个重要思想。虽然国家治理理论与国家治理 是质上不同的两个问题,但它对国家
的治理具 有一种理论上的先导 作用,所以西方马克 思主 义者 都认识 到了:资本主 义国家能够 摆脱其 政 治 危机,
主要取决于现代意识 形态在国家治理中的这种软作用。卢卡奇在马克思的意识 形态理论里面看到了整体性的阶
级意识在国家统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葛兰西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大理论命题和现实意义,
阿尔都塞通过“症候式阅读法”解读出来的基于马克思的意识 形态理论之上的“意识 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等思想,
这些对于现代化的中国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 有重要的现实性启发。

三、马克思早期政治共同体思想中的国家治理理论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基于古希腊的亚 里士多德的城 邦共同体思想中的积极性资源,在批判黑 格尔把国家作为机械的有机
体的理论上,提出了国家作为具 有生命活力的有机体,即政治共同体思想。马克思的政治共同体思想中的国家治
理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具 有以下价值:
首先,马克 思赋 予国家 政 治共同体的身份,反 对基于 近代自由主 义 把国家作为一种必 要的恶及作为一种工
具来对待的思想,提出了质别于近代自由主义政治价值 观的构建政治共同体的政治价值 原则,如共同体、公 平、
正义、法治等思想,对于当代中国进 行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 具 有不 可多 得理论价值。现代自由主 义在中国的影
响不 可小 视,它们对于作为国家的基 本观 点仍 然沿袭了近代自由主 义的基 本观 点。国家 对于人 超 越于其自然属
性 从而获得作为共同体成 员的本质性规定,以及作为共同体的国家满足人的内在需要和提升人的类本质属性的
基 本 功 能,这些 基于共同体的视 域下所获得国家的善的基 本属性,被自由主 义者 删除或 者屏蔽了,在 共同体中
才能获得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对待共同体的基 本纲领,尽管国家被马克思称之为“虚幻”的共同体,
但马克 思的思想中一 个 恒定的基 本价值 乃是共同体优先,而不是 个体的权利优先。只有从 这一 个基点上出发,
才能 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 情 形尽心构建一 套 符 合中国政 治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完成个体与国家、国家与国家
之间的“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构建。
其次,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中如何处 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 系。马克 思从黑 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出发并超
越其上,但是他特别强调了国家的相对独立性思想。当代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进 一步推 进,已经 形成了政治性、

34
行政性 和 社会 性的三大权 力关 系。基于 这一现实,对于我国现代市民 社会与国家 的关 系必 须 科 学合 理 地 进 行
归置,才 能 够 避 免国家行政 权 力过 大(小)与 社会 的 权 利过 小(大)大两个极端问题,形成一 个权 力与权 利的
良性 互动的 合 理 性 的关 系,这 是 当代中国的国家治 理中面临的 一 个重 大 的现 实的问 题,而马克 思的市民 社会
共同体 与国家 政 治共同体的相关 理论,可以为人们提 示一 个 最为基 本的价值 支 持。
再 次,如 何处 理国家 政 治共同体 与作为普 遍 意 志的 法的关 系。马克 思早 期 政 治共同体思想中的 很 多篇文
章中,提 到了法律的制定、执 行、监 督、完善、执 法者的素养和能力及其废除恶法 等问题。一般而 言,现代性的
国家治 理 必 然 要求依 法治国,法治 是实 现国家治 理 体系和 治 理 能 力现代化 的目标 的 基 础 条 件,法 律 作为国家
政 治共同 体 的这一有机体 的自由意 志的连 接 器,把特 殊 性的 个人自由意 志归结到国家 的 法 律的 普 遍性的 公 共
自由意 志 上 来,形成一种 基于公 共利 益 之 上 的 公意 行 为,正 是 在 这 基 点 上,马克 思早 期的政论 性 文 章 才 倾 注
了大 量的笔墨 对 法律进 行 精 致的评 判和分析。
最后,国家治理中意识 形态问题。马克思的关于精神生产、分配和调节的思想、赋予特定阶 级 思想以一种抽
象性和普 遍性的思想存在、虚幻共同体中的意 识 形态的软 治理等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具 有范导
性的价值。正确对 待意 识 形态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作用和积极构建 我国的软国家机 器的软 治理体系,积极构
架符 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和核心价值体,加强马克 思主义主导性意识 形态话 语权的构建,维护国家
共同体的文化生态安全都 具 有积极的意义。所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如卢卡奇、葛兰西、阿尔都塞、哈贝马斯及其
后现代主义者福柯、齐泽克、鲍德里亚等人的关于意 识 形态的相关问题域的研 究,都 与马克 思的意 识 形态理论
具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马克思的意识 形态思想在其身后的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一种理
论 景观,也成为各 个国家研究国家治理的重要资源。

注 释

1 2 李佃来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传统及其推延》,载于《东岳论丛》2013 第 9 期。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72-173、186、187、174、188、189、181、
184-185、185、187、188 页。
14 15 21 2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84、121-122、84、99-100 页。

16 17 18 19 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84、179、228、217、347 页。

[责任编辑 王建国]

On National Governance Theory of Marx's Early Political Community


Thought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Shao Fajun

Abstract: Under the premise of criticizing the national view of modern liberalism, Marx gives the state the identity of the political
community, and put forward a political value principle of construction of modern political community, which reflect Marx's
national governance theory in his political community thou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ystem of State
governance and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capability, Marx's national governance theory in his political community thought,
especially the three relations between political community and law, between political community and civil society, between
political community and ideology, which provide a political value reference to contemporary China national governance.
Key words: Marx; Civil Society; Political Community; National Governance

3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