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 4

You might also like

You are on page 1of 19

上堂要點

GESC 2118
改革時期的中國 • 78年以前的工廠體制:單位制
•  全天候福利保障,終身聘用,勞工流動性低;
• 國企改革:在崗及下崗工人;
• 外資/私企:全球生產鍊、戶籍制、宿舍勞動體制資本
第四講:
農民‧農民工‧農村發展 如何減低成本;
• 漸進改革:安全網的建立 ;
柯子明 • 經濟增長:地方政府的角色。
26/9/2014

1 2

本堂綱要 引子
孫志剛事件
1. 引子: •1976年7月29日:湖北黃岡出生;
•2001年:武漢科技學院染美本科畢業;
2. 城鄉差距; •2003年3月2日:就職於廣州某公司任
美術平面設計師 ;
3. 戶籍制與農民工; •同年3月7日:因無暫住證被非法收容;
•同年3月20日:死亡,終年二十七歲;
4. 農村發展與農民;
•同年4月18日:經法醫鑒定其系遭毒打
5. 總結。 致死;
•同年4月25日:《南方都市報》發表
《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

3 4
引子 引子
孫志剛事件 孫志剛事件
•同年4至 6月:孫志剛的悲劇引起全國
各地乃至海外各界人士的強烈反響,通
過互聯網及報刊雜誌各媒體,民衆呼籲
嚴懲兇手、要求違憲審查;
• 同年6月5日:廣州當地法院開庭審理
孫志剛案;
• 同年6月20日:《城市生活無著的流
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公佈; •以生命爲代價推動中國法治進程,值得紀念的
• 同年8月1日:1982年《城市流浪乞討 人——孫志剛。
孫志剛自畫像
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廢止。  出自孫志剛《墓誌銘》
5 6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周刊》22/12/2003

引子 引子
孫志剛事件
孫志剛事件
• 1982年《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
• 針對無業游民的社會控制 流浪漢、討乞者及農民工
• 收容條件「三無人士」:無合法證件、無正常居所、無正
當收入來源
• 外來務工人員:出示身份證 + 暫住證(公安部門) + 務工
證(勞動部門)
• 名為幫助無業者返回家鄉,實為對被收容者進行敲詐勒索,
甚至是辱駡毆打。
• 北京市:1999年收容遣送人數15萬人,2000年上半年18萬 廣州收容遣送中轉站:孫志剛是在收治收容人員的醫院
人(梁治平2006: 120) 內被護工毆打而死。
7 8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周刊》16/06/2003
引子 城鄉差距
孫志剛事件的影響 78年以前的城鄉差距
• 涉案人士被拘捕及判刑,包括有關官員; • 收入差距:4:1或 5.1之間(計算所有補貼)
• 學者提出對收容遣送制度進行違憲審查 國家推出《城市
城市 農村
生活無着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
人均工資(1953-57年) ¥ 627(工業) ¥ 470(農業)
• 03-04《南方都市報》案
人均工資(1971-75年) ¥ 643(工業) ¥ 456(農業)
平均壽命(1975年) 72嵗 57歲
每千嬰兒死亡率(1982) 13.2 27.2
營養不良的兒童(1979) 3%(全國) 13%
醫療花費(1981) ¥32.5 ¥9.6

資料來源:薜爾頓1991:210-4

9 10

城鄉差距 城鄉差距
78年前城鄉差距的政策或結構性因素 78年前城鄉差距的政策或結構性因素
國家發展策略(薜爾頓1991; Whyte 2010) 國家發展策略(續)

 工業/國營部門 vs 農業/集體部門 • 城市 vs 農村

• 以重工業優先,從農業抽取資源進行資本累積; • 城市居民享有:終身受聘、受資助的住所、政府撥款支持
教育及醫療服務、國家補貼的糧食及日用品、其他勞工及
• 對農產品進行統銷統購  對農產品供應及價格的控制;
福利保障(如退休金、支薪產假、傷殘援助等);
• 剪刀差:低價收購糧食,高價出售工業產品;
• 農村居民:無緣享有以上補貼及福利,就算是學校及老師
• 農村提供低價的糧食以養活城市居民; 工資亦要由農村自己承擔,國家的津貼少得可憐;
• 出口農產品以換取外匯,以引進外國的技術或機械;
• 在糧食自給自足的前題下,農村社區失掉以經濟作物、手 • 國家價格補貼及其他福利(1978)
工業、副業、市場活動等收入的來源。  國企單位工人:¥526;集體化農民:¥10 (薜爾頓1991:209)
11 12
城鄉差距 78年後城鄉差距
1978-2008年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78年前城鄉差距的政策或結構性因素
戶籍制及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18000
16000
• 戶籍制:控制城鄉及部門(農業vs工業)之間移動;
14000
• 1961-64:下放了2,300萬國企工人到農村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幣)
12000
• 1966-76:下放了1,700萬知青到農村(薜爾頓1991:209) 10000 城镇居民家庭
农村居民家庭
• 下放人員的生存問題從國家轉移到農業/鄉村承擔 8000

• 工作位置凍結 6000
4000
• 部門位置不可以變:只可以到較低級的部門或地方,轉移
2000
到比原先較高級部門或地方是幾乎不可能 (大學或從軍)。
0
1980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年份

13 14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鑑2009年

78年後城鄉差距 78年後城鄉差距
图十一:各省平均每千人口医院床位

0 1 2 3 4 5 6 7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1982 2001
15 資料來源:Wang 2004 16
資料來源:王紹光 2003
78年後城鄉差距 城鄉差距
延伸閱讀
薜爾頓(Selden, Mark).1991. 《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學》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ese Socialism)。台北:台灣社
會硏究叢刊。第六章: “城市對抗農村”。

必讀文章
Whyte, Martin King. 2010. “The Paradoxes of Rural-Urban Inequ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M. Whyte (ed.), One Country, Two
Societies: Rural-Urban Inequ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pp. 1-25.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資料來源:Yip 2010
17 18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無線電視《星期二檔案》「戶籍夢」(2010年3月16日)
無線電視《星期二檔案》「戶籍夢」
CU Library Link:
http://library.cuhk.edu.hk/record=b3876366~S1 節目要點:
• 農民工出城打工的原因;
Other Links:
• 農民工的生涯;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jaO2xskESg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4NDM5MTI4.html • 農民工在子女教育、醫療、勞工保障上的問題;
• 戶籍制對農民工家庭(例如家庭團聚)的影響;
導賞的問題: • 農民工在城市受到的歧視及待遇問題;
1. 你認為地方政府應否給予農民工城市戶籍?背後理據又是 • 戶籍制近年的改變:藍印戶藉、房產入戶、計分制;
甚麼?
• 民工荒的原因及其背後的含義;
2. 若給予農民工城市戶籍,會面對社會上甚麼阻力?
• 農民工對地方經濟的貢獻。
19 20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1953年以前的城鄉流動(孔浩烽 2006; Whyte 2010) 1953年以後的措施
• 農民享有遷徙自由:
• 背景:遷往城市的農民人口上升
• 到城市尋找工作,提高生活水平個人脫貧的手段;
• 「盲流」:農村勞動力盲目外流
• 遇上饑荒或自然災害時,暫時遷到其他地方,以紓解災害
• 失業、城市秩序、公共設施、社會福利負擔等問題;
的壓力 饑荒時的安全閥 (薜爾頓1991:218);
• 1953-58:禁止地方政府、經濟單位向農民招工;
• 在農閒時可以到附近城鎮找臨時性工作;
• 1953-58:在交通要道設置檢查站,將農民遣返回鄉;
• 透過滙款、回流鄉民開設小生意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
•  仍未能有效遏止農村移民
• 1949年:並未對人民的遷徙作出任何限制。 • 1958年:戶口登記條例
• 1949-53年:嘗試以各種宣傳手法,督促大城市的農民以
自願的性質返鄉。
21 22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1958年:戶口登記條例 (孔浩烽 2006;王飛凌 2008) 1958年:戶口登記條例
• 每個公民需要到街道派出所登記,並獲派戶口證;
• 由農村遷往城市,必須持有城市勞動部門錄用證明,或學
校錄取證明,或城市戶口機關准予遷入證明;
• 在戶口所在地以外居住三日以上必須登記為臨時戶口;
• 居住一個月以上須申請「暫住證」,否則會被強制遣返;
• 沒有所在地的城市戶口將不能被聘用;
• 城市的教育、醫療服務、食物配給、以及房屋等福利,只
供擁有本地戶口者享用;
• 農村移民無法在城市生存。
23 24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的作用(王飛凌2008) 戶籍制的作用
1. 人口信息收集及管理;
2. 對「重點人口」的控制:針對反政府組織及異見份子
3. 調節人口流動
• 嚴格控制流入大中城市,鼓勵人口流向農村及偏遠的內
陸地區;
4. 資源配置的功能:城市 vs 農村
• 政府對城市人口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補貼及配給供應;
• 其他國家對城市的補貼性資源:住房、醫療、教育、就
業、養老、社會救助;
25 26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度的影響 戶籍制近年的變化及改進 (孔浩烽2006:35;王飛凌2008)
1. 鞏固城鄉的差異 • 80年代「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容許農民到城市工
作,戶口仍留在出生地 沿海工業對廉價勞動力的需求;
• 國家傾斜城市政策城鄉的資源分配;
• 1998年:孩子可以沿襲父親戶口、個人可以跟隨配偶戶口、
• 農民被束縛於農村失去以遷徙作為改善生活的手段;
年長父母可以跟隨子女戶口、個人可以以投資入戶
• 避免城市出現貧民崛、嚴重失業及大量游民及討乞者。
• 中小城市及鄉鎮:獲得常住戶口的條件穩定職業、一定
2. 世襲的二等公民身份出現 收入、合格住處
• 新生兒戶口隨母親政策; • 大城市:藍印戶口用戶口換人才或投資
• 農業戶口 vs 非農業戶口; • 北京:持有被承認的博士學歷或外國留學的高級學歷,本
• 城鄉居民在就業、教育、醫療、社會福利上的差異; 地合法雇主聘用;或投資幾百萬巨款,或在指定區域以現
• 世襲:身份獲得是先天承襲而非後天努力  不公平 款購置昂貴的商品房。
27 28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近年的變化及改進 戶籍制度改革的困難

29 30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
延伸閱讀
戶籍制度改革的困難
Wu, Jieh-min. 2010. “Rural Migrant Workers and China’s Differential Citizenship:
河南省會鄭州市的例子 (王飛凌2008) A Comparative-Institutional Analysis”, in M. Whyte (ed.), One Country, Two
Societies: Rural-Urban Inequ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pp. 55-81.
• 2003年計劃三年內擴展其市10%戶口予25萬外來人口;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實施一年:公立中小學學額不足、交通擁擠、水電匱乏;
• 2004年:全面叫停 Cheng, Tiejun & Mark Selden. 1994. “The Origins and Social Conseuqences of
China’s Hukou System”. The China Quarterly 139: 644-68.

1. 地方政府的承擔能力
王飛凌 2008. “中國戶口制度的轉型”,《二十一世紀》第109期,
• 福利開支  資源分配  地方經濟增長 + 社會穩定; 頁4-14。

2. 既得利益者的反對
其他參考資料
• 城市居民的特權問題
孔誥烽. 2006. 《中國的崛起》香港:進一步。
31 32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度改革:最近發展
戶籍制度改革:最近發展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決定》
• “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
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
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2014年7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 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到2020年
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網
http://news.youth.cn/gn/201407/t20
140730_5575051.htm

資料來源:《南方都市報》31/7/2014
33 34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度改革:最近發展 戶籍制度改革:最近發展

資料來源:
中國青年網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網
35 36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農民工 農民工工作特點
• 3D: Dirty, Dangerous, Difficult (Whyte 2010: 14)
• 農民工:指具有農業戶籍身份,從事二、三產業勞動的工
資收入者 (李培林及李煒 2010); • 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工作環境惡劣。
• 國家統計局200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人數約2.30億
• 外出:1.45億 vs 本地:0.84億
• 男性多於女性(65.1% vs 34.9%)
• 84%是在40歲或以下
• 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佔11.7%,初中文化程度佔64.8%,高
中或以上的程度佔23.5%

37 38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農民工工作特點 農民工工作特點
• 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工作環境惡劣。

这是一群从贵州省农村来的农民工,他们承担为贵阳市一家轮胎厂搬运碳
黑的工作。 資料來源:中國攝影在線 www.cphoto.net 39
这是一群从贵州省农村来的农民工,他们承担为贵阳市一家轮胎厂搬运碳 40
黑的工作。 資料來源:中國攝影在線 www.cphoto.net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農民工工作的目的地: 農民工工作特點
 從事行業:
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单位:%)
• 製造業(39.1%) 建築業(17.3%)
• 服務業(11.8%) 住宿餐飲(7.8%)
• 批發零售業(7.8%) 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5.9%)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 外出農民工平均收入:¥1,417
200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
最高工資水平:
• 交通運輸 (¥1,671);
• 採礦業 (¥1,640);
東部地區: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 • 建築業(¥1,625)。
中部地區: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地區: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
新疆 41 42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農民工工作特點
農民工工作特點
• 工作時間:每周58.4小時(國家統計局2009年調查)
• 工資比較:農民工 vs 城鎮工人(李培林及李煒 2010)
• 最長:住宿餐飯(61.3小時),製造業(58.2小時)
• 《勞動法》:每周44小時

• 工作時間比較:農民工 vs 城鎮工人(李培林及李煒 2010)

43 44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農民工工作特點 延伸閱讀
• 勞工保障及福利 潘毅及盧暉臨. 2009. “誰更需要包工頭?”,《南風窗》2009年
第9期(22/4-5/5),頁52-5。
• 與雇主簽訂勞動合約:42.8%(建築業26%)(國家統計局
2009年調查) 潘毅、盧暉臨、張慧鵬. 2010. “階級的形成:建築工地上的勞動控
制與建築工人的集體抗爭”,《開放年代》2010年第5期,頁
• 福利保障比較:農民工 vs 城鎮工人(李培林及李煒 2010) 5-26。

潘毅、盧暉臨、張慧鵬. 2010. 《大工地上中國農民工之歌》香港:


商務。

其他參考資料
李培林及李煒. 2010. “近年來農民工的經濟狀況和社會態度”,
《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頁119-31。
45 46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家庭關係:2008年春運 家庭關係:2008年春運
廣州車站

資料來源:《南方周末》04/02/2008 47 48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家庭關係:春運 家庭關係:春運

李紅霞:17歲,來
自湖北的農民工

49 資料來源:《南方周末》21/02/2008 50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家庭關係:小候鳥 家庭關係:小候鳥
來自湖北潛江的“小候鳥”——八歲
的小女孩張可和表弟蔡張雨,依依不
捨地告別父母,從浙江杭州坐長途汽
車返回老家。

張可和蔡張雨的父母都在杭州務工,
兩個孩子利用暑假從老家來杭州與父
母團聚。
51 52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家庭關係:小候鳥 家庭關係:小候鳥

資料來源:新華網11/08/2010
《圖片故事》:小候鳥踏上回鄉路
53 54

戶籍制與農民工 戶籍制與農民工
家庭關係:留守兒童 家庭關係:
《新聞透視》「民工第二代」(2010年7月22日)
李海楠,來自內蒙古,住在北京市郊,父母均為農民工,就
讀民工子弟學校四年級。(約兩分鐘:16:30 – 18:30)

CUHK Library Link:


http://library.cuhk.edu.hk/record=b3948277~S1

Other Link: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wMjM0Nzky.html

55 56
農村與農民 農村與農民
無線電視《新聞透視》「徵地怒潮 」(2006年10月14日) 無線電視《新聞透視》「徵地怒潮」
CUHK Link: 節目要點:
http://library.cuhk.edu.hk/record=b2734322~S1
• 農民只擁有土地的使用權,卻沒有賣地的權力,亦不可
以拒絕政府的徵地;
導賞的問題:
• 土地不單是經濟生產的工具,亦是家庭團聚、生根落腳
1. 農民為甚麼對地方政府徵地有甚麼不滿的地方?
的標記;
2. 農民工用甚麼方法去阻止地方政府徵地?用這些方法要
• 地方政府對賠償農民的處理 除了是官員貪污腐敗,其
付上甚麼代價?這些方法是否奏效?
他結構性或制度性因素?
3. 地方政府為甚麼要向農民徵地?除了個人斂財/貪污,還
• 對地方政府的制衡問題 村長選舉、中央政府
有甚麼原因?

57 58

農村與農民 農村與農民
廣東汕尾陸豐市東海鎮烏坎村抗爭 廣東汕尾陸豐市東海鎮烏坎村抗爭

多輛警車被村民掀翻,有小童
當局派出防暴車
用木棍敲打被掀翻的警車。 村民向築起人牆戒備的防暴隊
及水炮車驅散
投擲石頭
抗議村民。

資料來源:《明報》23/9/2011 59 資料來源:《明報》23/9/2011 60
農村與農民 農村與農民
廣東汕尾陸豐市東海鎮烏坎村抗爭 三農問題
• 由中國經濟學家溫鐵軍先生於
1996年提出,後來漸被媒體和官
方廣泛引用
• 2000年湖北省黨委書記李昌平出
版《我向總理說實話》,向當時
總理朱鎔基提出「農民真苦、農
村真窮、農業真危險」,「三農
陸豐市烏坎村村民昨日在村外, 問題」自此引起了廣泛反響。
展示有數千民眾簽名的白布抗議 村民並到陸豐市政府門前展示寫有
橫幅。
• 2001年「三農問題」正式成為大
「官商勾結非法倒賣良田耕地600畝」
的橫幅,要求當局給予合理的徵地賠 陸理論界和官方術語;中央於
償。 2003年正式將「三農問題」寫入
工作報告
資料來源:《明報》24/9/2011 61 62

農村與農民 農村與農民
三農問題 農民順口溜(一)
1. 農民問題 :是「三農問題」 農民四不要
中的核心問題,表現為農
土地不要動
民收入低、增收難,城鄉
負擔不要重
居民貧富差距大,農民權
益得不到保障。 糧價別太低
2. 農村問題:集中表現為農 幹部別太凶
村面貌落後,經濟不發達。
3. 農業問題:集中表現為農  農民負擔
民種田不賺錢,產業化程  土地徵用
度低

63 64
農村與農民 農村與農民
農民順口溜(二) 農民負擔問題(熊景明及楊文良2000;白思鼎2009)
頭稅輕,二稅重,三稅是個無底洞。 1. 原因一:政府財政體制
• 「分灶吃飯,財政包干」
• 頭稅:農業稅 • 中央設下很多要求地方政府實行的發展目標,讓地方自行
• 二稅:三提五統 籌集資金去完成;
• 「村提留」:三項由行政村收取的費用 – 公積金、公益金,
• 例如村子通上電、建新學校、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管理費。
• 「鄉統籌」 :五項由鄉鎮統籌的稅費 – 計劃生育費、鄉村 • 「中央請客,地方出錢」:授權地方向農民集資或收費;
道路修建費、優撫費、民兵訓練費、教育附加費; • 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學費、建校集資、名目繁多收費(由
• 三稅: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 衛生費至自行車停車費)輟學問題

65 66

農村與農民 農村與農民
農民負擔問題 農民負擔問題
2. 原因二:農村官僚機構膨脹 3. 原因三:鄉鎮幹部考績問題
• 80年代:公社/鄉鎮只養8名幹部 • 主要幹部由上級任命,少由本鄉人擔任;
• 80年代末:30人  2000年:300人(見溫鐵軍2000訪問,轉 • 任期三年,按年度評政績;
引自白思鼎 2009:680) • 幹部短期行為,例如發起某些計劃,大興土木;
• 多為編制外、「超編」人員,由地方預算以外資金養活; • 以是否達標為評估幹部政績的方法;
• 苛捐集稅:佔用大量幹部時間增加幹部人數; • 設法完成上級給予的發展目標
• 以農業為主的地區,除了耕種外若沒有其他經濟機會,幹 • 開徵各樣的收費。
部職位變得格外吸引;
• 縣、鄉、村政府長期債台高築

67 68
農村與農民 農村與農民
徵地糾紛問題的癥結(葉健民 2009)
農民負擔問題
改革後,人民公社解體、引入土地承包制
• 1999 年將各樣收費合併為一變相提高農業稅;
• 農村資源包括土地為村集體所有;
• 2003 年取消農業稅及其他稅項雜費;
• 「村集體」: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
• 中央投入大量資金撥款;
• 農戶:土地使用權及部份收益權;
• 分配經費是否用得其所上級對下級的監管問題;
• 土地由集體而非個人擁有;
• 官僚機構的行政成本漏斗問題
• 土地轉讓及處理收益問題由村集體處理
• 精減架構的困難;
• 出售農村土地改變土地用途程序:地方政府與村委接洽
• 農民本身對幹部的監管? 後者同意後得國家土地資源部同意:將集體所有農地
改為國家土地,並轉變用途為非農業用地投資者付款
• 地方政府及村委會角色
69 70

農村與農民 總結
延伸閱讀
葉健民. 2009. 《中國農村發展歷程》。香港:進一步及研習所。 1. 漸進/局部改革所帶來的問題
• 城鄉的差距:向工業/城市傾斜的政策 + 戶籍制
白思鼎(Thomas Bernstein). 2009. “落實新政策:以「農民減負」
• 78年後的改動:局部
為例”,見熊景明、關信基編《中外名學者論21世紀的中國》,
頁677-97。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戶籍制:對人口遷徙限制的放鬆  城市的公民權;
• 農業集體化/公社:土地承包制 土地最終的擁有權;
其他參考資料 • 農民仍處於不利的位置;
熊景明及楊文良. 2000. “農民負擔”,見熊景明編《進入21世紀的 • 2000年後對農村發展的改善措施;
中國農村》,頁467-77。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 成效有待觀察結構性/制度性的阻礙

71 72
總結
2. 地方政府及既得利益群體
戶籍制:
• 地方政府對農民工福利開支的承擔
• 擁有城市戶口的居民
土地糾紛:
• 地方政府的財政需求
• 農村基層幹部/官僚機構的運作;
• 經濟發展  地方政績的考核

7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