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1

偏误分析( error analysis )

• Chomsky(1959) 反对将语言学习过程视為“刺激
/反应”的对应关係,“孩子天生具有语言习
得的机制( 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LAD )…语
言习得有时间阶段性,与刺激反应无关 ... 孩子
的语言偏误具有类型。”
• 受到 Chomsky 理论的影响,研究者将语言习得
的焦点从语言之间的结构对比转向学习者在习
得过程中的所犯的偏误分析,透过偏误语料的
收集,了解哪些偏误与母语的干扰有关,哪些
属於语言习得中的共通现象。
(Corder1967 , SchumanandStenson1975 , Sridh
ar1976 , Richards1974)
偏误类型
• 干扰( interference )
• 概化( overgeneralization )
• 语用偏误( performanceerrors )
• 非完全迁移( non-fulltransferhypothesis )
干扰( interference )
母语干扰引起的偏误类型,就是所谓的“负
迁移”。
1. * 我是来自美国。
(I am from the US.)
我是美国人 / 我从美国来的。
2. * 我见面了我的朋友昨天。
(I met my friend yesterday.)
昨天我和我的朋友见面。
概化( overgeneralization )
学习者把自己母语的语法规律或新学到的目的语语法规
律加以延伸,结果產出不正确的句子或语音。
1. 母语语言规律的概化
* 他比我两岁老他比我大两岁。
(He is older than me by two years/
He is two years older than me.)
2. 目的语语言的概化
他很高。 (He is tall.)
* 他很好的学生他是很好的学生。
(He is a good student.)
语用偏误( performanceerror )
不同语境( linguisticcontexts )会决定不同
语词的使用,產生不同语境
( pragmatics ),当学习者的母语词汇无法
与华语词汇相互对应时,容易在词汇转换上
產生偏误。
• “* 你可以回中国去二月还是五月。”
• 偏误 1 :时间副词词序错置
• 偏误 2 :“或者”与“还是”的混用
“ 二月或五月你可以回中国。”
语用偏误

语用偏误:跟听话人、说话人(或者句中所
指人物)的身份、地位、关系不符,或者
跟交际场合的话题不符的偏误。

• “ 你几岁了?”
• “ 访问”正式语体,
不适合用于口语。
非完全迁移( non-full transfer
hypothesis )
某些学习者的偏误现象并无法从母语干扰或迁移来
解释,而是学习者无法完全掌握目的语所致;这种
母语和目的语交错使用的现象被视為「学习不完
全」( insufficient competence )。
• “* 他的衣服有点儿不一样我的。”
• ( His clothes are some what different from mine. )
偏误 1 :用华语“不一样”直接代替英
语“ different from”
偏误 2 :未完全掌握华语连接词“跟、和、与”的
用法
“ 他的衣服跟我的有一点儿不一样。”
从语言习得的诠释角度看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是一体两面的。
• 对比分析从母语结构的角度,由内而外分析、
推断语言习得的结果;偏误分析从第二语言习
得的偏误类型反向探索母语与目的语的结构上
的差异,由外而内从语言的表现去建构心裡认
知的过程。
• 语言教学必须建立针对性,针对不同母语学习
者的语言优势採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
效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方法能避免“盲
目教学”
偏误的原因
一.引起语用偏误的原因
1. 母语的负迁移。
• 即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中积极地影响我们称
之为正迁移,反之为负迁移。
• 比如,越南人在见面和道别时都用“你好”,所
以他们跟中国人道别时也用“你好”。
• “ 我知道这个原因的问题。”正确的应该说
是“问题的原因”,很多的母语的语序就是像英
语那样: the reason of the question ,所以他们
会受母语的影响,而逐个翻译的造句。
2. 目的语规则的泛化。
• 对目的语的语用修辞规则掌握的不够透彻但是
又要用到的时候,就会出现滥用情况。
• 比如,他们以为所有的问年纪都可以用“你几
岁了?”这个在句法上说,没有任何问题,在
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问法。会出现这样
的错误:如果是问不到十岁的儿童就没问题,
但是如果是问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就很成问
题了。它没有估计到听话人的年龄,没有规
则,违背了交际原则。
• 又比如,句子“我的朋友们都很忙,可是他们
特意的访问了我的家。”这个例句中用的“访
问”就是书面词汇滥用的表现。
3. 文化心理因素的不同。
• 中国人特定的文化心理因素,同样意义的表达方式在其他
国家可以换用,在中国绝不可以。如果误用了,往往会引
起误会。
• 中国人民族文化心理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对血缘关
系的高度重视,二是极强的等级观念。比如“你给我回
来”,这种祈使句,长辈可以对晚辈说,但是晚辈绝不能
对长辈说,这种强硬的命令方式是极不礼貌的。
• 基于对血缘关系的重视,中国人喜欢用有亲缘关系的人的
称呼来称呼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以示亲切。如根据年龄,
我们称呼对应的人叔叔,大哥,大姐,大爷,阿姨等等,
第二语言学习者则用先生,小姐,太太,老师,老板等。
4. 缺乏汉语修辞学的知识。
• 汉语中有很多修辞,比喻,比拟,夸张,排比
等等。
• “ 她的脸在太阳的照耀下真红,红得像猴子屁
股一样”。这样的句子就是没有正确运用修辞
造成的结果。这个比喻放在这里是不符合的,
像猴子屁股一样,一般都是带有贬义色彩的,
一般都是指人不好意思,很自责的时候脸红,
才能用这个比喻。所以她错用了比喻的范围。
其他偏误的原因
母语词语搭配范围的影响:
• 学生往往会把母语的搭配规则带到目的语中
去,如果母语词比目的语词的搭配范围更宽
泛,就会造成目的语搭配偏误。
目的语的影响
• 学生掌握的汉语知识还比较少的时候,对汉语
同义词的细微意义差别及复杂搭配关系很难弄
清楚,受已学的词的意义和词形的影响,看到
意思大致相同或词形比较相似的就容易混用。
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对汉语词汇的掌握
越来越精确,这类偏误会逐渐减少。
教材和工具书词语翻译的影响
• 教材中对近义词用相同的词语翻译,学生就以为
同一母语对译的各个词语意思完全一样,进而混
同使用造成偏误。教材中往往重视词汇的高频概
念义,忽略低频概念义及修辞和内涵义,造成学
习者词义习得不全,从而产生偏误。
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
• 从认知的角度看,学生对比较难、比较繁琐的知
识会回避使用,而用那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比
较有把握的知识替代表达。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
词汇知识之后还有可能进行错误的类推。
语用偏误的类型。
1. 一些句型,句式表面上看起来语义差别不大,其
实语义中心不同。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人应选择
合适的句式,对一类句子的区别选择,是偏误重
点。如下:
A .我对中国不太了解,我不知道中国什么时候成立
了。
(我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B .妈妈生病住院了,集中精力起来真不容易。
(把精力集中起来真不容易)
C .她的性格跟别的同学不一样,于是很多同学
对她的关心特别多。可是一个同学也不愿意和她
交朋友。(可是谁也不愿意跟她交朋友)
•以上几组句子的语义中心是不同的,所强调的
重点是有区别的。这些偏误只有在上下文的情况
下才出现,也应该是写作课上要重点解决的问
题。要适应语境条件。
2 .汉语中一些特殊结构只用于一些特定的表
达意图,如:“太 + 形容词”和“真 + 形容
词”等,这一点,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常导
致语用上的失误。
3. 表达方式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受母语影响
较大,包括借用母语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或借
用母语中的词汇。这与学生的写作方式有关,在
对 20 名中级班的学生进行的调查中,有这样一
个问题:
•用汉语写作是,你主要:
A. 用汉语直接思考。
B. 用母语思考然后翻译成汉语。
•调查结果是,回答 B 的有 13 人,占 65% 。
例子:“我每天一个小时打篮球,一个多小时看
电视,十个小时睡觉,四个小时学习,以后考上
大学了。”这是明显的母语迁移。
•语用方面的问题根据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表现
形式,具体来说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在以后
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他们对汉民族的文
化和心理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的在跨文化交
际中正确的运用汉语。
汉语词汇偏误类型
1 、语音上的偏误:
这样的偏误一部分是由于母语发音系统的影响,由于
各语言语音系统的差异,使得在学习第二语言语音时
会发生心理上和习惯上的影响,另一部分原因是对汉
语词汇和词汇组合的变调上、儿化音、轻声、介音等
出现问题。例如:把“排骨”说成“白骨”,
把“棒”说成“胖”。这是发音部位和方法的不当。
•我跟来这里,不太熟悉。这是把“刚来”说成
了“跟来”,把韵母读错。
•这个粗 (cu55) 是白色的。把“醋”的音调混淆,造
成误解。
2 、不确切替代上的偏误:
•这类偏误往往是学习者用词义接近的一个词来代
替另一个,或者在抽象意义词和具体意义的词之间
总是用一个来代替另一个。或者有的直接用母语词
汇来代替。这是因为对词汇的词性不清,词义了解
不全面的情况造成的。这种偏误很多,例如:
•我出去北京的时候。用“出去”代替了“去”;
•我告诉他,你好吗 ? 用“告诉”代替了“问”;
• 还有:“家”和“家庭”、“房间”和“房
子”,用“钱”来代替与花费相关的词,用“东
西”代替所有不能表达的事物等。
3 、搭配偏误:这是由于对词性的区分不明
确,或者语用不当导致的。例如量词上的偏误
即属此类,尤其是“个”的过度泛化。例如:
•我学了一半年中文。应该是:一年半。
•去年我在英国,这年我在中国。此例可明显看
出母语负迁移导致的词汇偏误。把“ This
year” 移植在汉语中了。
4 、遗漏:
学习者为了回避知识盲区或难点,或者
不适当的简略,无意识的音节缺省,使
得词义偏误。例如:
•我们玩和唱歌。少了“一边……一
边”。
•我休息……八天。少了“了”。
5 、误加:在词语后面添加不该出现的成
分,把词语变成了一个错误的短语形式来
表达词汇意义。例如:
•她不非常认真。多加了“非常”,或者
把“不”去掉。
•我去在超市买东西。多加了一
个“在”。
•错序:
•由于识记原因把词语的正常顺序颠倒。例如:
•每天都王先生看电视。正确说法:王先生每天都
看电视。
•每天夜里十二点才他睡觉。正确说法:他每天夜
里十二点才睡觉。
偏误类别 判断标准 例子
语音误读 改变语音后 发音不正确 将“说”读作
就能成为合 suō
语调误读 理的语言 音调不正确 将“燃”读作
rǎn
语序错误 句子中词语的顺序有 我们吃饭在食堂
误,例如将“在食堂 里。
改变句子的 里吃饭”说成“吃饭
顺序或结构 在食堂里”。
句式错误 才能成为合 句式出现错误,包括 我们应该用好钢
理的语言 把字句,被字句,存 在刀刃上。
现句,否定句等等,
例如将“把好钢用在
刀刃上”说成“用好
钢在刀刃
上”。
偏误类别 判断标准 例子
词形残缺 词语的语素残缺,例如 来这所中学是我这
将“一辈子”说成“一 一辈(子)最佳的
改变词 辈”。 选择。
词语缺失 汇后就 词语缺失,例如将“能 这台笔记本能
能成为 用三年”说成“能三 (用)三年。
合理的 年”。
词语多余 语言 出现多余的词汇,去掉 电汽车比普通汽车
后则成为合理的语言, 比较好。
例如将“比你好”说成
“比你比较好”。
新造词 学习者自创的不符合语 新加坡可以利用海
言规律的词汇,例如将 动来发电。
“水力发电”说成“海
动发电”
偏误类别 判断标准 例子
词性错用 语义无误但词性不正确 新加坡是交通比较
,例如将“发达”说成 发展的地区。
改变词 “发展”。
近义词混 汇后就 词义相近但不恰当,例 传统汽车对环境没
用 能成为 如将“不好”说成“没 有好。
合理的 有好”
搭配不当 语言 选用了不适当的词汇搭 一个车对环境造成
配,意义相近的词汇不 的污染不严重,但
包括在内,例如将“一 很多车就不同了。
辆车”说成“一个车”

语码混用 使用其他语言的词汇, 电动汽车每次
例如将“充电”说成 charge 需要两个小
“ charge” 。 时。
偏误的应对
• 在各种语义偏误类型中与多义词和易混淆词相关
的偏误比较多,因此应该加强对多义词和易混淆
词的研究,尤其易混淆词偏误是汉语母语者很难
预测的,需要加强对学生词语使用偏误的调查并
进行规律总结。
• 造成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受母语影响,尤其是母语中没有或目的语与
母语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词汇知识学生学习起
来困难较多,所以应该加强两种语言的词汇对比
研究。
• 教材和工具书的词语翻译不当也是造成偏误的原
因之一,应该改进这种简单对译的做法,尤其是
两种语言中的多义词翻译应该细化到每个义项。
谢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