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3

古诗二首

2017 部编版 二年级上


导入新课
教学目

这首诗描写
的是什么?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这首诗描写了白鹅在水中
白毛浮绿水, 的畅游的欢快情景。
红掌拨清波。 你们喜欢古诗的这种表
达方式吗?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喜欢
导入新课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我来认生字

lóu yī jìn huáng céng


楼 依 尽 黄 层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我来认偏旁

“ 楼”的偏旁是
“ 依”的偏旁是 “ 层”的偏旁是

“ 尽”的偏旁是 尸


初读感知
教学目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我会组词

楼 (楼房) (高楼)

依 (依然) (依靠)

尽 (尽力) (尽
头)
层 (上层) (楼
层)
初读感知
教学目

登鹳雀楼

[ 唐 ] 王之涣

白日 / 依山 / 尽

黄河 / 入海 /
流。
欲穷 / 千里目

更上 / 一层楼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初读感知
教学目

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
名诗人,代表作有《登鹳
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教学目

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鹳雀楼

旧址在山西永济县

登 ,楼高三层,前对
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
停留,故有此名。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新课讲解
教学目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
,中国第二长河,也被
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
的河流。黄河是中华文
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
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新课讲解

“ 白日依山尽”说的是什么意思
呢?
这句话是说,傍晚太
“ 依山尽”说明了什么 阳依傍山峦落下。

太阳离山很近

新课讲解
教学目

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远景

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
候,太阳会离山很近?

太阳落山的时候。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傍 晚

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
时候的什么景象呢?

傍晚太阳慢慢落下山时
的景象。
新课讲解
教学目

“ 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滚滚
的黄河水,翻着波浪,向大海
流去,会是怎样的景象?
这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 非常壮观
近景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实际看到的景物

这两句,诗人描写的是什么
景物?

属于什么样的景物描写

实景。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教学目

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串
起来说一说呢?

夕阳依傍着山峰慢慢地沉下去,滚滚
黄河水向东一直流向大海,不回头。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教学目

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景色之后,诗
人又写了什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想要。 穷:最大化,
达到极点。

更:再

新课讲解
教学目

那这两句诗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要想看到更多更远的景物,你就必须
再上一层楼。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教学目

自己想象中的景
物的描写。

这是诗人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 “ 千里目”是什
么样的景物? 么意思?

指人所能看到的最远的景物,
虚 景
也可指眼界宽阔。

新课讲解
教学目

这两句诗暗含了什么道理?

要想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就必须
付出更多的努力。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全诗释义
教学目

太阳依傍山峦渐
渐下落,黄河向
着大海滔滔东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
光景物看够,那
就要登上更高的
一层楼。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归纳总结

《登鹳雀楼》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
么样的情感?

表现了诗人进取向上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
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导入新课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我来认生字

zhào lú yān guà chuān


照 炉 烟 挂 川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我来认偏旁

“ 照”的偏旁是
“ 炉”的偏旁是 “ 挂”的偏旁是

“ 烟”的偏旁是 扌


初读感知
教学目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我会组词

照 (日照) (照
射)
烟 (香烟) (烟
火)
挂 (挂钩) (挂
号)
川 (山川) (四
川)
炉 (香炉) (炉
火)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望庐山瀑布

[ 唐 ] 李白

日照 / 香炉 / 生紫烟

遥看 / 瀑布 / 挂前
川。
飞流 / 直下 / 三千
尺,
疑是银河 / 落 / 九
天。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初读感知
教学目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
称为“李杜”,代表作有
《望庐山瀑布》《静夜思》
《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
新课讲解
教学目

诗人要望什么地方呢?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庐山瀑布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

,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瀑布:就是一条河流翻
过一个悬崖峭壁,就形
成了一个瀑布。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
,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
着云烟而得名。
新课讲解
教学目

生紫烟:

云烟被日光照射呈现出紫色。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
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挂前川:

挂在前面的山川上

新课讲解

“ 日照香炉生紫烟”说的是
什么意思呢?

同学们,“烟”一般都 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
是什么颜色? 炉峰上,香炉峰上升
起紫色的烟雾。
白色或灰色

新课讲解
教学目

那这里为什么说是升起
了“紫烟”呢?

因为香炉峰上有瀑布,水汽蒸发到空中
,经太阳光照射,就出现了紫红色,远远望
去,好像这些紫色的烟雾是从香炉峰上冒出
来的。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教学目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时
的香炉峰美不美?

诗人描写了香炉峰的
什么景色?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香
炉峰上冒出紫色的云烟

新课讲解

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这是近景还是远景 远景

? 。

从哪可以看出来 遥:遥远
? 。
新课讲解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远远望去,好像一条瀑布挂在前
面的山川上。

“ 挂”字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非常形象地把瀑布一泻而下的形态描绘出来了

新课讲解
教学目

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景色之后,诗
人又是怎样接着描写瀑布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 3 尺等于 1
米)
疑:怀疑。
新课讲解
教学目

银河:

天气晴朗的夜晚,在天空中出
现的一条白色光带。 

九天:

天空,指很高。古人以为天有九
层,最高一层称九天。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描写的是瀑布从高高
“ 飞流直下”描写的是
的山壁上笔直快速地
什么景象?
倾泻下来的景象。

“ 飞流直下三千
尺”是什么意思呢?

飞速流动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高

新课讲解
教学
目标

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夸张

有什么作用?

形象地把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急
速飞流而下的气势描写了出来。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看到这样的景象,诗人有什么感想?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极高的天空降落下来了。
新课讲解
教学
目标

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比喻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瀑布比作了银河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瀑布银光
闪闪、气势壮大的壮丽奇观
全诗释义

太阳照射香炉峰,峰
上升起淡淡的紫烟,
远远望去,一条瀑布
悬挂在山的前面。飞
速流下的瀑布足足有
三千尺高,让人怀疑
那是银河从九天上倾
落下来。
归纳总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描绘了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表现了自己
开阔的胸襟和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
课堂练习

1. 我会背诗句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课堂练习

2. 读一读,记一记。

山川 名山大川 穷尽 山穷水尽

烟云 烟消云散 层叠 层林叠翠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作业布置
教学目

1. 朗读古诗并背诵。
2. 完成课后习题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课堂小结

这两首诗都是写景的诗。《登鹳雀
楼》描写的是滚滚黄河之水东流入海的壮
观景象,暗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
哲理;《望庐山瀑布》则是写香炉峰瀑布
飞流急下的壮丽景观,诗人运用了比喻、
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瀑布飞流急下的形态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远景
黄河入海流。 实景
近景

欲穷千里目, 虚景

更上一层楼。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远景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夸张

疑是银河落九天。 比喻

21jycn.com 21 世纪教育网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