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魯迅作家巡禮

5D 柴宇翔 (01)
鄭弘毅 (04)
何卓 (09)
何諾諾 (10)
李少嘉 (21)
目錄
- 魯迅生平簡介
- 從魯迅看諷刺時弊
- 從魯迅看虛實交錯
- 從魯迅看封建社會
- 後人評價
- 總結
魯迅生平
- 魯迅,本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改名周樹人,以筆名魯迅聞名。他不但是當代著名作家,
更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

- 少年讀書成績優異 ,更前往日本留學,入讀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開始堅定要用醫學救國,
其認為西醫對維新有助力。

- 留學時想到國人思想封建,所以棄醫從文,想以文學改變當時國人的思想精神。

- 回流祖國後,始任職老師,從教育着手革新國人思想,並在 1918 年以白話文出版小說《狂


人日記》
魯迅作品

Dfgh
從魯迅作品看諷刺時弊
- 反語 ( 反諷 )
- 誇張
- 比喻
- 象徵
1) 反語 ( 反諷 )

小說《阿 Q 正傳》中,阿 Q 在摸了小尼姑的臉後,便覺得“是小尼姑的臉上有一點


滑膩的東西黏在他指上”,而反復的想著女人。

魯迅借此便斷言女人是害人的東西!又從商,周的妲己和褒姒推論女人都是害人
的。

用反語來對一些什麼都怪罪女性的人進行諷刺和批判,明明是男權社會,卻將興亡
的責任推到女人身上 ! 表達了魯迅對於國民性的一種極大的不屑和諷刺。

→ 反諷封建社會中的男人推卸責任
2 )誇張

- 小說《阿 Q 正傳》中,當局為捉拿阿 Q 竟出動了一隊兵、一隊團丁、一隊警


察、五個偵探

- 對象 : 手無寸鐵的阿 Q

- 阿 Q 跟想要捉拿他的部隊形成強烈誇張的對比

- 阿 Q 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了什麼罪,諷刺了當時統治階級的殘暴和虛偽

- 在受刑前仍執着畫押不夠圓,這樣誇張的表現暴露了阿 Q 的愚昧,同時在諷
刺當時社會的病態、國民精神的畸形
3) 比喻
- 《藥》文未時以祝壽的饅頭比喻成墳頭

- 《狂人日記》最後以「四千年」借喻四千年的華夏文明

- 把禮教比喻為會吃人的,仁義道德是禮教虛假的面具

- 諷刺 封建制度的統治階層打壓沒有地位的平民

- 指出中國古代某些禮教思想的腐敗
4) 象徵

- 在小說中以角色象徵當代的中國國情

- 《藥》中的華老栓、華小栓及夏瑜的姓名分別代表華夏民族

尾段的烏鴉象徵着對革命的絕望而夏瑜的填前花環則象徵希望

- 《阿 Q 正傳》中的阿 Q 未賦與正常的名字,正暗示其代表大部分的

中國人
從魯迅作品看虛實交錯

虛 : - 只存在於角色言語間的人物
- 角色的想象場景

實 : 人物、場景描寫
虛寫

《藥》——夏瑜
沒有真正出場,僅出現于康大叔及夏四奶奶口中
當康大叔叙述她事績時茶客的反應,母親的不理解
—— 孤獨寂寞

康大叔稱夏瑜在牢中「勸牢頭造反,又說『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
—— 革命意志堅定
實寫 ( 人物描寫 )

- 行動描寫 : 《藥》一文中「縮小了一半」、「慌忙」、「抖抖」和「搶」、
「扯」、「塞」、「捏」、「哼」等極其細緻的動作描寫
- 語言描寫 : 《藥》儈子手康大叔:“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怕什么?怎的不
拿!”“這老東西……。”
- 外貌描寫 :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
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捋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
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
- 心理描寫 : 阿 Q 站了一刻,心裡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
……」於是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
景物描寫
《故鄉》

「深冬」的季節、「陰晦」的天氣、「嗚嗚響」的冷風……

→ 突顯出作者悲涼的心境

《藥》

「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一副黑暗的景象

→ 暗示當時的社會仍處於黑暗的狀態,人民麻木、矇昧
虛實交錯

《狂人日記》中的「我」在日記中既叙述村中之事又加插無中生有的吃人

《孔乙己》中通過人物的旁白虛實交織出孔乙己命運
從魯迅看封建社會 ( 一 )
作品《阿 Q 正傳》中,主人公阿 Q 是身處封建社會中地位最卑微的一個。鲁迅正是通過阿 Q 的視角,
描繪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風氣及現象。

- 封建社會的風氣一:階級地位不同,待遇亦不同
1 )故事中,阿 Q 被趙太爺打了,村民認定趙老爺肯定不會錯而鄙視阿 Q
2 )酒後阿 Q 卻吹牛說自己跟趙家是本家
3 )村民們立刻對他肅然起敬 , 態度不同以往
→ 這便是封建社會下,人們所認定的階級地位而萌生的不平等待遇

- 封建風氣二:思想守舊
1 )主人翁阿 Q 是一个目不識丁的農民
2 )性心理按照儒家文化發展
3 )封建觀念使他認為性欲是醜惡的、不合理的,但他又想要求愛
4 )最終只好求愛前先下跪,以同時滿足自己的良心以及欲望
→ 封建社會令人思想守舊,不懂與時俱進
從魯迅看封建社會 ( 二 )
《藥》寫茶館主人華老栓向劊子手買沾有人血的饅頭
目的 : 救自己的兒子小栓
主人華老栓深信人血饅頭能治好兒子的病 ( 而不是醫生 )
可見當時人們的封建、迷信的思想以及無知
後人對魯迅的評價
郁達夫:「如問中國自有新文學運動以來,誰最偉大?誰最能代表這個時代?
我將毫不躊躇地回答:是魯迅。」

金良守 : 「魯迅是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江健三郎 : 「魯迅是二十世紀亞洲最偉大的作家」

法捷耶夫 : 「他的語言是民間形式的。他的諷刺和幽默雖然具有人類共同的性格,
但也帶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點。 」
總結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恰能代表其一生之不畏強權,

其文章描寫封建社會的一足一跡,正顯其愛國情懷;

其虛實交織、細緻攀描,是其高深的文筆。

這正是所謂的「建安風骨」,亦是文人的模範,

他就是鲁迅。

You might also like